专家解读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2024-05-24

专家解读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共9篇)

篇1:专家解读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国家统计局19日公布2015年中国主要经济数据,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上涨6.9%。多位专家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数据基本符合预期,预计2016年中国经济将出现趋稳态势,但结构调整任务艰巨,或面临通缩风险。

经济趋稳可期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部分经济指标在2015年三季度出现积极变化,但在四季度出现波动,最终四季度GDP同比增长6.8%。

不过,2016年经济趋稳依然可期。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认为,2016年下半年出现趋稳的可能性较大。

“经济增长可以放慢,但是不能太慢。”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对中新社记者说,中国仍然具有刺激经济的能力。

他表示,虽然目前经济增速出现回落,但是增长质量在提高,经济结构出现调整。“尽管现在看来很困难,但是很多矛盾在慢慢解决。未来趋稳的可能性很大。”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室主任曾刚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也表示,2016年中国经济将会趋稳。

他说,中国经济基数越来越大,增长速度逐步减缓,人口红利逐步减少,再加上各种结构性因素和外部资源因素,都决定了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回落至中高速增长。

结构调整仍是重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245849亿元人民币,比上年下降7.0%。对此,蔡志洲表示,现在外部环境有些问题,但要实现经济增长,关键还是内需。他指出,出口模式如今出现升级,前途依然较为光明。

“2016年中国经济确实面临较大压力,减速过程带来了很多结构性问题。”曾刚表示,这一年对于产能过剩的行业和杠杆较高的企业而言,将会面临较大压力。

“这是2016年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曾刚说,“随着调结构、去库存、去产能的力度不断加大,产能过剩的行业今年将面临较大压力。结构性的内容更值得关注,一些行业可能有新机会。”

通缩风险须引起重视

在谈到中国经济是否面临通缩风险时,曾刚认为,PPI连续46个月为负,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出现了明显的下行和萎缩。“但考虑到2015年CPI上涨1.4%,表现比较平稳,从消费层面看,还不算严格意义上的通缩。”他说,“总体来讲,面临的压力还是存在的,这点不可否认。”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晓蕾则对中新社记者表示,目前中国还没有在通缩区域。“PPI长期为负,提醒我们要尽快理顺结构。如果长期保持这样的负增长,未来就会面临较大的通缩压力。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尽快理顺结构,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谭雅玲则更加乐观。“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会迎来反弹和高涨。目前石油价格的低迷,基本上已经到底,未来将会反弹,这是技术周期本身无法抗拒的。”谭雅玲认为,基于上述原因,通缩压力不会加剧。(完)

篇2:专家解读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一,当前医药经济运行分析

1,中国医药工业的产能概况:

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占GDP的3.6%。我国现在可以生产1500多种原料药、4000多种化学制剂,截止底,原料药和制剂厂家达到4747家。跨国制药企业前20强全部在我国建厂或设立分公司。全国规模超千家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原料药、中成药、中药饮片的生产。其次是生物制品、特殊药品及体外诊断试剂的生产。每年片剂实际产量达到3456亿片、胶囊达到821亿粒、水针33亿支、粉针(冻干)92亿支、大输液72亿瓶(袋)。从今年4月中旬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全国药品交易会上可以窥见中国医药工业强盛之一斑。

2,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平稳增长

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为1.56万亿,同比增长26.5%;20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累积实现1.88万亿,同比增长20.1%。其中医疗器械和中药饮片行业增长最明显。我国医药工业利润总额20达到了1688亿元,年同比增长20.4%,达到1821亿元。其中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医疗器械和中药饮片增幅均高于年水平。其中利润总额占比最高的行业为化学药品制剂和中成药。

3,医药流通企业竞争格局

全国医药批发企业达到16295家。其中药品批发企业1853家。商业销售总规模达到9426亿。医药流通企业平均毛利率7.2%,平均利润率2.2%,平均费用率5.3%。5000万以上的批发企业数达到577家。医药流通企业较低的利润率促使其需要规模的支撑!商业百强集中度达到73%,可见医药批发企业已经两级分化很严重,百强医药批发企业举足轻重。其中上海医药年营业收入达到了549亿元,九州通248.39亿元。另外3家百亿以上的医药流通企业分别为南京医药、国药一致和华东医药。

全国药品零售药店总量达到42.4万家。药品零售市场总规模达到了2300亿元,零售毛利率20%-35%,

药品零售连锁企业2607家,1亿元以上的大型医药连锁企业仅为131家,连锁百强集中度仅为38.2%,零售连锁企业前10家销售额达到了363.78亿元,年销售额均超过了20亿元。其中直营门店数量超过千家的企业达到7家,直营门店最多的高达2132家。全国零售连锁销售额超5亿元的企业数量为47家。2012年药品连锁企业百强合计销售878.77亿元,同比增长17.5%。零售连锁企业虽然每年一个变化,但仍然由中小连锁及社会单店主宰市场。连锁大鳄的成长之路还有较长一段时间的路要走。

2011年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中,对农村销售额为1461亿元。同比增长27%。基药配送总额在2011年达到了583亿,同比增长24%。可见,随着农民医药健康意识的增强及医药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村用药需求稳步增加。

二,终端市场重点品类点评

1,零售市场感冒用药份额变化

感冒用药零售市场总规模187亿元,其中化学药105亿,中成药82亿。化学药集中度较高,前十品牌有7个属于外资、合资企业产品;如泰诺感冒片、白加黑感冒片、新康泰克胶囊在西药类感冒用药份额达到了34%。而中成药市场分散,产品间竞争激烈;份额占比3%以上的药品为双黄连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莲花清瘟胶囊等,在中药类感冒用药份额占比仅为11%。

2,零售市场止咳化痰用药品种份额变化

止咳化痰用药零售市场规模约114亿,其中化学药54亿(此类药品销售表现良好的如惠菲宁、沐舒坦等),中成药约60亿元。(其中独树一帜的为念慈庵密炼川贝枇杷膏,份额占比高达18.97%。)

3,零售市场咽喉用药品种份额变化

咽喉用药零售市场总规模约58亿元,其中化学药25亿(表现突出的为华素片和意可贴,份额占了一半以上);中成药约33亿元。(份额占比超过10%的仅金嗓子喉片一家,其它品牌表现有待提升)。

篇3:解读中国奢侈品消费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奢侈品,奢侈品消费现状,奢侈品贸易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增长, 中国的富裕人群快速涌现, 中国正逐步成为奢侈品消费市场的生力军, 中国将是最具潜力的奢侈品消费大国。世界奢侈品协会的数据显示, 2007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的规模达到80亿元, 占全球市场的份额达到18%, 是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 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截至2008年10月份, 中国奢侈品消费比2007年消费总额递增8%~10%, 达到86亿美元, 而因为经济危机, 日本和北美奢侈品消费额剧降35%, 相关数据显示, 我国已成为奢侈品的第二大消费国。奢侈品在短短的几年中, 就在中国这个大市场上快速成长和传播, 对于奢侈品的需求量远远超过了经济学理论中均衡量。

一、奢侈品的定义

奢侈品 (Luxury) 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 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 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箱包类的全球顶级品牌路易威登, 曾是拿破仑皇后的专宠。夏奈儿、迪奥、纪梵希、欧米伽等品牌旗下更是拥有诸如戴安娜王妃、麦当娜、奥黛丽·赫本、舒马赫等众多国际重量级人物。“中国奢侈品消费者”人群已经达到总人口的13%, 并且还在迅速的增长中。迅速富起来的中国人正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 实现着自己心目中的奢侈梦想。据中国品牌战略协会估计, 中国大陆奢侈品消费人群目前已达到总人口的13%, 约1.6亿人。

奢侈品在经济学上讲, 指的是价值与品质最高的产品, 是无形价值与有形价值比值最高的产品。从商品学上讲, 价格高并不意味着就是“奢侈品”, “奢侈品”的高价性也绝非是生产与使用过高过多的物质成本的积累与堆砌, 而是在其背后有一个完美体系支撑和百年文化传承。而美学家则定义为, “奢侈品”是一种生活被艺术化的符号, 是一种把生活追求变为美学的外在标志, “奢侈品”就是一种艺术美学的直接代表, 它已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历史、艺术和哲学涵义。“奢侈品”对社会的迅速发展、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因为它们集中了最先进的技术、最和谐的产品美学, 它是亲切的、细腻的、敏锐的、最人性化的, 而且奢侈品本身也在不断进化中。

二、我国奢侈品的消费现状

1. 消费年龄年轻化

在国外, 奢侈品牌的主要消费群一般在30~40岁年龄段之间, 据北京晨报援引最新统计显示, 目前中国奢侈品市场价值约为20亿美元, 占全球奢侈品销售总额的3%。世界两大奢侈品牌CEO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是25岁至30岁的中国年轻人。这个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也很难成规模的年轻奢侈品消费群体正在中国快速成长。中国奢侈品消费年轻化已成为趋势。例如, 登喜路品牌在中国的消费最低年龄要比欧美及其他国家低5岁左右, 大概为25岁。究其原因, 一是由于中国目前处于发展中市场, 年轻人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 他们有经济实力消费奢侈品;二是一些经济能力并没达到消费奢侈品水平的年轻人, 为了圆奢华梦也在消费奢侈品。据此, 可以把年轻人消费群体分为两种消费类型:“真正可以买得起奢侈品的人”和“花光所有钱来买一小件奢侈品的人”。

2. 消费集中在外国品牌上, 我国几乎没有自主品牌参与竞争

目前, 我国的奢侈品市场几乎全部被国外品牌包揽, 我国的奢华消费实际上就是西化, 这与我们没有称雄世界的顶级品牌有关。不要说国产名牌, 就算是“中国制造”的国外品牌也使其身价下降, 这与中国人的消费理念、消费文化、以及国外品牌的成功经营和大举进攻等诸多因素有关。奢侈品牌主要来自于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欧洲, 奢侈品范围广泛, 涵盖银器、铜器、水晶玻璃、皮革、出版和装潢等等。瑞士军刀、ZIPPO打火机令许多年轻人着迷, 而中国的奢侈品市场, 是一座未开启的金山, 虽然我国有“水井坊”、“国窖1573”等奢华品牌, 但为人所知的数量实在不多, 几乎没有能够跟外国奢侈品牌竞争。其实, 中国并不缺少本土奢侈产品, 中国本土具有很好的奢侈品品牌生长的基因:做一套西装上万块的永止裁缝, 高档的红木家具, 还有那些在中国历史上与皇家相关的贡品, 比如, 南京云锦等, 但由于缺乏“走出去”的战略眼光和品牌宣传手段, 使得我国本土的奢侈产品不被外国甚至本国国民所熟悉和热爱。中国的奢侈品市场正在吸引许多外国奢侈品品牌商们的眼球, 遗憾的是中国奢侈品却缺位, 还没有引起中国本土企业家的足够重视。

3. 我国还处在奢侈品消费增长的初期并快速增长

在欧美国家, 奢侈品消费有房屋、汽车、阖家旅游, 还有非常个性的消费, 比如陶瓷、美食等等, 无所不包。只要拥有最高的质量, 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性, 购买一只古老的灯具、听新年音乐会都可以成为奢侈品消费。而我国的奢侈品大部分还集中在服饰、香水、手表等个人用品上。奢侈品市场较为成熟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 在奢侈品消费增长的初期, 消费量最大且增长最快的是个人用奢侈品, 而后期逐步由具体的奢侈商品转而追求奢侈的生活方式和体验。虽然, 私人度假酒店、顶级家私、艺术品投资论坛, 专为富豪级人士专门定制的顶级保健品等在我国也开始备受关注, 这一变化显示出中国买家们已经开始由消费奢侈品向消费奢侈生活方式转变, 但那毕竟是少数, 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国内的奢侈品消费将集中于个人用的奢侈商品, 即高档时装、高档皮具、珠宝、名表、顶级化妆品和香水、古董字画等高档商品。我国还处在奢侈品消费增长的初期, 因此奢侈品在我国的发展将会有相当长的时期和过程, 这也吸引了大量奢侈品品牌在中国的扩张。到目前为止, 几乎所有的世界顶级品牌都在中国设有分店。根据中国品牌策略协会统计, 中国目前有1.75亿消费者有能力购买各种品牌的奢侈品, 占总人口的13%。其中约1000万至1300万人是活跃的奢侈品购买者, 他们购买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手表、皮包、化妆品、时装和珠宝等个人用品。该协会预计, 到2010年国内有能力购买奢侈品的人数将增加到2.5亿人。发达国家的历史表明, 人均收入在1500美元左右, 奢侈品消费开始启动, 当人均收入达到2500美元, 奢侈品消费将急剧上升。

4. 在消费地点上, 大多通过大型商场和旅游实现

即使在购买奢侈品的时候, 中国消费者也更偏向在市区商业中心, 或大型购物商场里购物, 这让他们有机会到处逛逛, 挑选不同的品牌和产品。另外, 由于高关税的缘故, 许多中国消费者喜欢在中国内地以外的地方, 尤其是香港购买奢侈品。根据法国旅游局统计, 中国旅游者在法国的平均消费金额远远超过欧美游客, 目前全球顶级奢侈品牌消费额中中国人占据了5%的比例, 其中3%是中国游客在海外购买的。

三、中国奢侈品贸易的发展趋势

美国媒体称, 受金融海啸影响, 全球奢侈品贸易陷入低迷, 数据显示过去11个月, 日本和北美奢侈品消费额剧降35%, 各大品牌纷纷降价自救, 但中国市场却逆市上扬, 保持22%的强劲增长。中国市场奢侈品贸易的强劲走势, 几乎没有遭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 这从奢侈品的追随者不畏寒潮继续壮大可见一斑。这也更加坚定了奢侈品巨头中国布局市场的决心。英国媒体称:传统奢侈品大国美国和日本都遭受重创, 中国经济却一枝独秀, 众多奢侈品巨头抓到了中国这根救命稻草, 纷纷进军中国。意大利顶级品牌范思哲称, 2009年亚洲市场将成为它全球第二大市场, 中国市场功不可没。法国媒体报道称:“看看那些奢侈品在美国的遭遇吧, 他们现在正在中国投资。日内瓦手表商在过去两个月里造访过7个国家, 试图向世界富人推销其售价为200多万元的泰坦尼克-DNA系列手表, 结果没有哪国人比中国人对此更感兴趣。”

中国商务部预计, 到2010年, 中国将有2.5亿消费者有能力购买奢侈品, 将近目前数字的17倍。此外, 未来数年内, 将有2~3亿人口进入奢侈品充斥的城市, 从而进一步带动该市场的成长。到2014年, 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 占全球总量的23%左右。鉴于经济危机, 一些分析人士甚至预言, 中国可能在2011年前后成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快速发展, 对于中国本土的奢侈品从业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不仅仅是品牌, 中国的投资商、零售商和设计师, 包括制造商都有机会从这个行业的快速增长中获益。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张瑞杰等:年增22%中国全球奢侈品市场救命稻草[N].法制晚报, 2008, (11)

[2]王微微:关于发展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的思考[J].中国物价, 2008, (9)

[3]贲安琪:浅谈奢侈品消费的营销策略[J].北方经贸, 2008, (10)

篇4:解读中国经济企稳回升趋势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我国第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数据显示,第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9%,并且前三季度国民经济增长明显逐季加快,中国经济复苏的速度出乎了人们的意料,众多外资投行开始纷纷上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

这表明,按照国务院提出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的总体要求而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效果显著,我国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下行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

不少经济学家乐观地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过去,全球经济正在回暖。那么,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是否真正过去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又是怎样?中国经济运行还存在哪些问题?2010年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又将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员丁宁宁。

危机并没过去

《新华商》: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了我国第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数据显示我国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9%,实现全年保8已没有悬念,请您分析一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

丁宁宁:第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9%,证明了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总体方向是正确的,这一点是应当充分肯定的。虽然我国宏观经济在细节上也出现过一些小的问题,但我们不要在细节上挑毛病,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还需要继续坚持下去。

今年,我国在货币、财政和产业政策的拉动下,经济出现企稳回升的好势头,企业的生产经营困难情况有所好转,通缩预期已明显缓解,通缩与衰退相互强化的风险得到及时遏制,中国经济正向好的方向迈进。

《新华商》:这么说,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

丁宁宁:虽然中国经济出现企稳回升的好势头,近期美、日欧经济也有所好转,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因为这个好转是以美国政府修改会计准则为前提的,即暂时不计入那些惹麻烦的CDS,但这个信用违约依然存在。美国在处理这个问题上想避重就轻,蒙混过关,显然是不现实的。

我曾经跟几个外国朋友说过,按照中国政府的处理“3•27”国债的办法,是可以一次性解决信用掉期市场问题的。你只要宣布将所有的CDS一笔勾销,然后各大金融机构相互算账,该破产的破产,赢利的、能够生存的机构收购破产的机构,对外欠债发行美元,国外欠你的债适当宽限或予以减免,整个经济就活了,金融危机也就过去了。但美国政府没有能力这样做。

这次金融危机的本质是虚拟经济绑架了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本身当然也有问题,但如果不是违背信用原则的金融创新将实体经济的矛盾加以放大,并推向极端,是不会发生这次金融危机的。虚拟经济的非正常发展,是引发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

《新华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注意呢?

丁宁宁:从国内来看,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趁财务成本较低之际,加快市场化的企业并购重组,调整产业结构,鼓励中小企业发展来缓解就业难题,减轻短期内社会保障费用上升的负担。

物价调整很正常

《新华商》:现在大家都很关心物价上涨,一些人认为经济危机导致了通货膨胀,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丁宁宁:现在很多人叫嚷中国已经通货膨胀了,这完全是胡扯。物价有一些调整是很正常的,因为中国离不开世界。这不是简单地指技术离不开世界,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技术的依赖在逐渐减少。但中国这样一个处于工业化阶段的人口大国,对国际资源的依赖是无可替代的。我们现在铁矿石、石油、铜的进口都在50%以上,化工原料、食用油等也大量依靠进口。当然,我们靠的是平等交换,因为我们不是帝国主义。我们不可能总是把从国际上高价买来的资源,在国内低价卖出。中国政府没有这个能力。

实际上,中国的人均自然资源的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除石油之外,中国的淡水人均拥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适当提高水的价格,调整天然气、石油、电力等能源的价格,有利于正确地引导消费,否则就会出现浪费短缺资源的现象。对于那些低收入阶层,可以由政府来提供补贴,但整体上应该随行就市。

在经济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有百分之一、二的通货膨胀是很正常的。一般来说,只要不超过3%-5%,就不会对经济生活产生破坏性的后果。只有超过了这一数值才会出现真正的通货膨胀。

不要把所有的物价调整都说成是通货膨胀。在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下,价格有一定程度的波动,有利于企业创新和技术进步。

出口将会萎缩

《新华商》:经济危机以来,我国政府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的总体要求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您觉得,我国现在这种以国家投资为主导的结构模式是否健康?

丁宁宁: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我国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9%,这是靠积极的财政投入和新增9万亿贷款支撑起来的。有人说,中国现在靠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这话不错,其实在出口依存度高达37%的时候,拉动中国经济的主要力量还是国内的投资和消费。

我国的投资大部分集中在基础设施项目上。没有以前30多年的基础设施投资,现在的第一大汽车市场哪里来?为什么农村的农民开始买车了?因为道路好了。没有过去的基础设施投资,现在的旅游业能这么火吗?光一个云南就有十几个机场。基础设施建设和未来中国的消费和产业发展都是有很大关系的。当然也不否认有一部分贷款流到不太健康的股市、房市上去了。这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但总的来说是好的。

民生投入增加,是中国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亮点。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和就业等方面的支出有7200多亿元,比2008年增长29.4%。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得到的优惠最大,比如开始建立农村养老保险,使农民逐步获得了公民的保障待遇。虽然这个养老金还很少,但总算是开始做了,有助于缓解今后的老龄化问题。所以说,这个以国家投资为主导的结构调整模式还是比较健康的。

《新华商》: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之一,国际金融危机令中国外贸遭遇很大的冲击,出口持续下降。面对外需大幅萎缩,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呢?

丁宁宁:首先,我们不能忽视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我国的出口依存度是37%。但出口用的是总量,而国民生产总值用的是增量,是纯收入,这两个数字本来是不可比的。出口总量中有一半以上是加工贸易,两头在外。进出口一抵消,实际的增加值没有这么多。假如这37%中有1/5是净出口值,就占全国GDP的7%强。这7%净出口的边际效应是不可忽视的,它对GDP的影响是很大的。少了这个7%的净出口,GDP就有可能变成负值。

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伙伴国是美国、欧盟、日本等,但这些国家和地区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都遭受打击,也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经济衰退现象,而且难以在短期内恢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出口还有可能继续下降。我们不得不把出口受阻的产品转为内销,加大开发国内市场的力度,以补偿贸易依存度的下降。

《新华商》:既然出口对我国经济发展有这么重要的作用,那么您预测明年我国出口情况将如何?

丁宁宁:我预测,明年我国的出口不会像过去那样继续两位数的增长,与今年相比可能还会进一步萎缩。因为美国的储蓄在增加,美国人转变其消费观念对中国出口有很大的影响。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出口萎缩或停滞不前,其缺口只有靠扩大内需来补偿。虽然增加投资确实行之有效,但结构调整的任务相当艰巨。

不能轻言过剩

《新华商》:日前,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在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时表示,一些领域出现产能过剩,并将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这6个行业作为调控和引导重点。您是怎么看的?

丁宁宁:首先,我不赞成国家发改委所说的6个行业产能过剩的观点。我认为国家发改委所说的产能过剩是根据国内需求而言的,并没有考虑到国际市场。中国经济早已开放,走向世界,应当从世界市场的角度来判断哪些行业的产能过剩,哪些行业的产能不足。比如电子行业,相对于中国市场来说产能确实过剩了,可电视机生产厂家并不是只为中国人生产,而是为世界各国生产电视机,你能说它产能过剩了吗,所以不要简单地轻言产能过剩。

《新华商》:那么,您认为今后哪些行业经济增幅速度会加快,哪些行业经济增幅速度会放缓,哪些行业的投资潜力大呢?

丁宁宁: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人,我很难精确地判断哪个行业经济增幅速度快,哪个行业经济增幅速度将放缓,但我敢肯定地说,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与城市化发展有关的行业,应该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比如电梯业发展就非常快,这是因为中国人多地少的原因,而且在进行城市化进程。再比如汽车维修业,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迅猛上升,对汽车维修的需求也快速增加,但我国除了个别大城市汽车维修比较专业和正规外,一般的二线城市还不是很规范,所以汽车维修业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

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中国人的消费欲望也非常强,整个市场处于健康发展状态,开拓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相得益彰。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地方保护主义、官员落后观念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外资敢于到四川去投资,敢于到甘肃去投资,说明中国具有广阔的投资潜力。对华商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放松金融控制

《新华商》:今年我国执行的是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但中小企业贷款还是非常难的,你是怎样看这个问题的?

丁宁宁:我认为,我国执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说法和实际操作有很大差别。中国的金融体系总在讲适度宽松,实际上的宽松就是宽松信贷。由于中国贸易顺差,货币的流动性一直过剩,用发行大量的银行票据,提高储备金率来降低流动性,所以并不是说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增加货币的流动性。

实际上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信贷问题。因为总怕金融市场出问题,所以对于中小金融机构控制得过严,都是大的商业银行、大的保险公司、大的投资银行,而这些大的金融机构又很难给中小企业贷款。这就是政府制定政策的矛盾性。

《新华商》:那么怎么才能消除这种矛盾,让这些急于发展的中小企业得到贷款呢?

丁宁宁:以前中小企业要想贷款有两种途径,一是财政扶持,就是过去的财政周转金制度,上世纪80年代末给取消了,现在变成了中小企业免税政策,但很多中小企业都需要启动资金,免税政策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二是财政担保的金融机构贷款,我国担保机制很不健全,政府又不愿意轻易为中小企业担保。许多地方政府也没有这个条件,因为国家既不让这些地方政府发债,也不让他们担保。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恢复政府信用,即财政周转金制度或财政担保制度,此外,鼓励现有的金融机构在抵押制度以外给中小企业贷款,现实中已有中小企业通过联保制度、互保制度来取得银行贷款。

关键是我们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政策就一直没有宽松过,宽松都是对大企业说的。这对经济恢复很不利。特别是对那些有技术、有产品、有市场的中小企业,它们在创业初期非常需要贷款。除已经开放的“创业板”外,还可以通过政府担保、银行信贷的方式增加对这些中小企业的信用贷款,鼓励他们创业发展。

长期来看,应该放松对中小金融机构的控制,因为只有中小金融机构才能给中小企业贷款。

《新华商》:在当前经济增速的情况下,央行表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重要责任是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明年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并根据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动态微调。您认为这个动态微调指的什么?

丁宁宁:从目前我国经济形势来看,虽然经济在复苏,但复苏的可持续性还需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配合。

有人认为我国第一季度贷款投放过多,这个问题当然存在。今年整个贷款增加量超过9万亿元,相对20几个亿的贷款规模来说,增幅9万亿的贷款是过大了,但是从未来几年的整体安排来说,不可能一下子减下来。

2010年我国总体上还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是信贷政策),并根据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动态微调。我认为:继续完善风险监管,加强金融机构风险监测,坚持有保有压,优化贷款结构,确保投向实体经济是下一阶段信贷政策的重点。

这段时期是我国货币政策微调的关键时期,调整时机把握不当,调整速度过快、力度过大将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复苏,同时难以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目的。当然,如果调整滞后,调整速度过缓、力度过小或者调整节奏把握不准,都可能引发新一轮的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货膨胀。

经济运行中的问题

《新华商》: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丁宁宁:我国经济运行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最主要的有两个。第一个问题是房地产价格过高,投机过重,不利于城市化进展,也不利于消费的健康成长。第二个问题是证券市场的过度投机,而且还没有一个正确处理这种过度投机的办法。

《新华商》:您认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丁宁宁:我认为解决房地产价格过高的问题可分三步走。第一步,廉租房政策。现在所有国家经验证明,新增城市移民都没有能力购买房屋,因为城市化移民大多数是从事低收入工作的,我国也不例外,对这些人可实行廉租房政策。我国已经实施廉租房政策,但执行的效果很不好,规定的1/4廉租房计划都没有完成,这只能说政策不利于廉租房的实施。现在有的廉租房用地也得拍卖,我认为这种政策性用地不应该拍卖,只有商业性用地才应该拍卖,所以必须改变当前的土地出让政策,才能给廉租房以正常的出路。第二步,保障住房政策。对城市公务员和白领阶层出台保障住房的政策,可采取先租后买的方式。城市公务员以及白领阶层,他们最开始时是买不起房子的,这时候可以先以租的形式保障他们的住房,以后有能力再购买,这样大家就能安居乐业了。第三步,商品房政策。对那些高收入人群可以实行住房的完全市场化办法。

只强调住房商品性,忘掉了住房的保障性,妨碍了住房稳定性,妨碍了城市化进程,这是当前经济运行中最主要的不确定因素,需要调整,而且是必须调整,不调整就没法搞城市化,不调整经济就没法健康发展。

解决证券市场过度投机的问题要对症下药,主板也好,创业板也好,出了问题就得停板,而且不能停板时间太短。比如创业板初期,只要跌破一定幅度,就可以停它一周,这样能使人冷静分析问题,重新考虑它的投资价值。现在一周之内出100个千万富翁是好事吗?不是好事,它忽视了创新产品带给社会的真正价值,而过度鼓励投机。这种虚拟资本市场过度繁荣已经导致西方国家金融危机,难道我们还要重蹈覆辙吗?

另外,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也将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新华商》:是的,我国居民收入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这导致消费能力持续走低,也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

丁宁宁:这涉及到调整收入结构的问题。现在收入差距的确很大,导致许多社会问题。所以要考虑收入分配的调整问题,国家已经将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的改革列入议程。今年5月,国务院通过并对外正式公布《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将针对收入分配问题出台新的改革方案,以控制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拉大。为此,将研究出台关于收入分配调节的指导意见,规范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制度,合理控制收入分配差距;研究制订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意见;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建设;落实最低工资制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制定了同工同酬政策,这方面措施还是比较有效的。

另外,我建议开征财产税和遗产税,严格个人所得税的监管,不要借口怕吓跑富人而不敢开征财产税和遗产税,这样只能助长投机,不会鼓励那些真正有责任感的先富起来的公民来为国家做贡献。相比之下,我国的慈善捐赠非常少,开征这些税是增加慈善免税的一种措施。

明年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新华商》:国家统计局第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一出炉,许多学者、专家纷纷上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您对明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预期是怎样的呢?

丁宁宁:我认为,今后宏观调控的重点是,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

今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增长8%目标已经是没有问题的,明年会不会更高呢,我觉得很难,能维持这个速度已经很不容易了。因为国际金融危机的前景还不明朗。在外需不足的情况下,即使出口增速下降5%或7%,对国民经济边际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因此我们还是要加大基础设施投资,鼓励扩大内需,而不是简单放弃目前的政策。

篇5:众创空间发展趋势解读

一、众创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创业基本上分为四次:

第一次,是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一波下岗员工以后做的个体户的创业,个体户乡镇还有一些小饭馆,这波时间大概是在80年代。第二波,创业基本上我们称之为九二派,1991年邓小平同志南下画了一个圈以后的1992年,大量人去深圳、海南,下海创业,这波创业潮都是偏向实体经济。第三,是互联网,是2000年以后,最高峰应该是在2004年、2005年、2006年以后开始创业以马云为代表的阿里巴巴。第四波,就是我们今天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第四波和第三波有一定的交集,互联网起来以后我们就开始做创业,只不过在去年的两会上,实际是在达沃斯论坛上,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015年克强总理喝了两杯咖啡。第一杯咖啡是在北京的3W,在中关村创业一条街,现在还有一杯咖啡就在我们周总车库的边上,叫做总理咖啡38块钱一杯。还有在深圳柴火创业城里面,柴火是硬件的。这两杯咖啡一个代表硬件,一个代表软件,克强总理后来说咖啡不好喝,大家可以尝试一下,可以说这是一个最大的推手。到了今年的两会国务院会上提出最新的关于“众创空间”的理解是,和大量存量物业,闲置的厂房、仓储改造,今年尤其到明年,上海是老的工业城市,传统的重工业城市,所以大量厂房包括现有没有消化掉的办公存量缴在一起,中央的推动带动了我们众创空间的兴起。

为什么中央提出以众创为代表的创新创业?我的理解有四个点。

第一,中国经济一直是大船经济,第四次创业过程当中应该这样理解,中国的经济除了大船经济,更多还应该是千帆经济。第二,克强总理提出的“中国制造”,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我们一方面听到苹果要转移到越南去,其实这是好事情,因为代表行业结构的转移,不过我们郑州GDP会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创新创业把我们智力产业能够带动起来。第三,我们毕竟是在诟病我们的教育体系,在诟病我们的思维逻辑,所以从众的思想向创新的思潮转变,这是非常重要的点。第四,第四个因素会比较弱,就是闲置物业向新型办公转化,商办物业上海的价格已经严重倒挂,其实在十年前住宅是高于办公的,办公的供应量非常大,处理一些闲置的物业,开发商免费送给你,政府会补一些租金,消化一些闲置的办公物业,这个节点原因构成了我们中央要大力推进,创新创业的源头。

二、众创模式我们根据14个城市6个月800多个项目,最后总结出来,8个模式(但是这8个模式最终一定是殊途同归)。第一,产业链模式,是做垂直领域的。第二,创客孵化模式。第三,咖创模式,以咖啡为主的咖啡商模式。第四,创业教育模式,原来是做教育培训转型去做创业。第五,媒体,像36氪,在偏科技领域做媒体。第六,纯做商业投资的。第七,创业投资模式。第八,大企业平台模式。

第一,产业链的模式星云智能硬件,更多是一个什么模式呢?只做智能硬件的垂直领域,其中相关的磨具和平台都会有,所以只做和产业链相关的,不做其他的,这种模式现在有很多,我们会发现大部分的众创空间都围绕在移动互联网,因为是一个成本比较低的创业模式。现在越来越多的垂直领域的孵化器越来越多,现在还有专门做智能汽车,我们上海在张江四月份开了一个航空航天的孵化器,致力于垂直领域供应链的孵化器。我们知道最主要的就是硬蛋做垂直领域供应链的对接。

第二,创客孵化像深圳柴火创客空间,2010年就成立了,2010年市场还没有那么热,当时只是几个玩票的在做,当时还做手工艺品,几个机器人。在深圳创新创业有很大一块是解决实体经济的问题,比如我举个例子,硬蛋曾经搞的一个展会上有一个企业是做微跑鞋的,微跑的动感体感芯片,是在北京,因为那里有很多大学毕业生,但生产一定批量一定是在华南地区,所以拯救了大量华南地区的制造业,富士康也在搞众创空间,因为富士康觉得他的模式太单一,就捆绑iPhone,如果iPhone一旦成为第二个诺基亚,富士康也倒了。所以富士康自己在做一些众创空间,就是想挖掘第二个iPhone,第二个苹果。为什么克强总理喝的这杯咖啡很重要?其实他还带动盘活了大量华南地区的创造业。咖创模式是最多的。

第三,咖创模式非常好理解,比如上海五角场的Ipo club,里面有会议室,就搞活动,各种活动,他们做众创,实际上他就是流量入口,现在这种模式非常多,因为做咖啡的成本比较低。这几年咖创谁更赚钱?这个行业应该是生产咖啡的咖啡豆是最赚钱的。

第四,是创业教育模式,我举个例子是联想之星,北大的创业孵化,没有实体空间,只是一个简陋的办公空间,每一次封闭式的培训会把人召集来以后,在全国各个地方做封闭式的培训,可以做课程,培训怎样打造自己,哥儿几个都是做创业,都是技术流的,其实很大一部分还是需要市场流,需要渠道,联想最近统一做这方面的孵化培训。这在国外也有,在硅谷做创业的卖课程,可以快速复制,把课程对外卖,做系统化课程、标准化课程。

第五,媒体就是36氪,我们在座有很多是做众创的,或者新创团队,36氪做的软件,做的媒体非常有意思。IPO CLUB也有自己的店,因为现在的领域非常小众,渠道非常得窄,一定有一个精神领袖。氪空间在做园区内产品众筹,门槛很低,一千块就可以投,把这个作为众筹,不再单独向基金开放,向众创团队开放,把众筹团队开放。

创业投资型就像苏河汇的模式,作为第一个能在新三板上市,被投资机构认可的,我们扒一点他们的干货出来。大平台模式类似于腾讯创业基地,京东也有这种雏形,依托自己后台强大的资源。我们知道BAT出来创业非常容易找到投资方,因为觉得大企业出来的人有一定的资源,同样导过来的逻辑也是成立的,腾讯做大量的众创,腾讯在全国14座城市拓展,大家为什么去腾讯?其实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进到你腾讯的创业基地,是不是腾讯很快就可以收购我们?来投我们A轮、B轮、C轮,这就是大企业的孵化模式,这种大企业地方政府非常欢迎。地方政府做政绩非常有这种需求,包括创业蜂房,依靠浙大系。几个系,复旦系、交大系、清华系、北大系等等。

飞马旅体系非常好,飞马旅2012年开始做,飞马旅园区板块非常全,培训、资本、媒体,把创业大咖的辅导链条已经布全了,他在讲这个故事2011年9月份就开始讲这个故事,还属于启蒙阶段,飞马旅对众创空间市场的启蒙教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三、七宗罪行业代表性的七宗罪:

第一是行业非常少。我做了大量的数据,数据不展开,核心想讲一下和移动互联网相关的,中央今年提出很多走实体的创业,比如华夏幸福基业做生物医药的孵化器,这些事政府才能干。OUTO SPACE是做汽车的。行业相对来说比较狭窄,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载体相对比较杂,但这不一定是坏事。比如飞马旅的Sicenter,把一个商场定位专业市场,或者是一个类似于红星美凯龙的商场,利用商场做了非常多的空间,所以公共空间做得非常好。我们说众创空间、众创空间,大家在一起创新创业,一定要让大家在一起交流,这就是今年的主题,载体越杂越好。

第三个问题,市场比较乱。河北每个县都要求有众创空间,后来我们到每个县去看,去了两三个县再也跑不动了,发现县都是假的,包括样板间也是某河北县里面的高新区,做得非常有格调,实际上是没有人,创始人跟我讲,就是先应付着政府去参观的,这种现在很多,这只是一个小的样本。第四个问题,支撑弱。创投大咖都讲到了,项目没有好的资本没有好的服务,没有好的氛围,没有好的政策,四波创业潮,创业的人所享受的后台资源是最丰富的,有两种声音,创业的人就可以什么都管,行政、法律、人事什么都要管,创业者什么都可以包办,他自己研究一种产品就可以了。市场有两种声音,吃过苦但是你不愿意承担。第二,吃过了苦自己承担。

第五个问题,导师缺。市场上每一个众创空间都会有它核心的导师,但是我也相信每一个众创空间导师直接的到勤率肯定不会超过10%,咖创一个人在金字塔的最顶端,下面几十个导师,导师资源并不缺,缺在怎样和我们团队对接?所以我一直呼吁导师要平民化,导师一定要走市场化路径,而且要制度化限制他们。所以平民化、市场化、制度化,这是导师层面的问题。

第六个问题,服务欠。我们车库的周总去边上拿水,顺便帮我拿了一瓶,这是非常好的共享意识、服务意识,大量众创空间创始人都是没有腕儿的,都走到团队里面和大家一起服务。大家可以去杭州的同生科技园(音)看一看,就像一个学校的社团一样,社团职务由科技园自己承担,这是做的非常好的。

第七个问题,盈利薄。最后收口闭环一定在投资收益,火炬孵化也好、京东也好,里面都有一个产品就是线上互联网,O Park,也可以卖钱,可以标准化快速复制。很大一部分是在政府政策作为支撑,金融收口这个命题没有错的情况下,其他板块怎样独立实现盈利?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有意思的,这个话题可以去探讨。四、六痛点所以我叫众创空间的六大痛点,但这六大痛点也是众创空间内企业团队的重要痛点,我特地这样来排序,这样排序可以商榷到大方向肯定不变。

第一,众创空间要有靠谱的项目。靠谱的项目哪里来?有各自的活动,有各自的资源等等,政府地段选择等等。不管怎样,要把好的项目能够录进来,好的项目说白了是好的团队。因为一个项目可以做坏了,但是可以再成功做另外一个项目,关键是这个团队都能够靠谱。

第二是可靠的资本。我曾经在机场休息室里面看到三个人在里面吵了半天,我看到一个哥们儿戴副眼镜偏IT,还有一个哥们儿肚子比较大像老板,做技术的哥们儿就说,你不懂互联网。老板就说我懂互联网我就自己干了,大致就是这个意思。但可靠的资本是什么?其实资本要懂这个团队,这个团队也要去理解这个资本的需求。所以资本钱有很多,怎样把钱匹配进去,这就是众创一个大的痛点。

第三个大的痛点是运营,运营非常重要,我讲到服务、资源的时候都讲到了。

第四个是产业的氛围,一个好的园区需要有一个比较有感觉的氛围,很多创业团队都是大学刚毕业,大学的氛围能够营入到整个园区氛围里面的话,大家的干劲也会非常足。第五个是优惠的政策,政府的政策多如牛毛,嘉定、青浦政策比较好,宝山、奉贤政策比较弱,选址还是应该选在政策比较多的区域,轻资产模式来说会非常有帮助。

第六个最后才讲到载体,格调的载体。其实有一个轻重的问题,中国人最擅长的就是最后一个,找一个设计师画画图做一些高大上的载体,房子盖的都很漂亮,但是内容做得很少,大家对于有格调载体的需求,我们做了几百份问卷,这是排在最后的,你的载体无外乎做的要么是土豪范儿,要么是设计范儿。

篇6:从政策方面解读我国众筹发展趋势

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了众筹,一时之间有关于众筹的相关讨论在行业内掀起了高潮。从2013年互联网金融第一次进入两会代表的提案中,连续多年有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都受到了极大地关注,而此次众筹首次在两会报告中被提到,也足以说明国家对互联网金融领域众筹的下一步发展是足够重视的。

那么为什么众筹会引起如此之多的重视呢?接下来笔者为您进行简单的解读。

众筹平台是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背景的支撑。目前做好双创是政府工作的一大重点,关于“双创”的话语频频出现在政府的相关报告和政策中,国家对于双创工作的支持力度也是空前的。而做好双创就必须依靠“四创”平台的建设,四创平台中,众创是一个孵化器,众包讲究的是业务之间的协作,众扶主要依靠的是政府的支持,而众筹则是关键,这主要是因为各种创业都最终是需要资金作为保障的,只有解决了资金支持上的问题,才有可能做好创业创新工作。

在国家“双创”的号召下,我国的众筹事业发展得非常迅速,据公开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的2月底,我国的众筹平台总数量已经达到了306家,通过众多的众筹平台获得融资的初创企业或个人不计其数。这说明众筹平台已经成为我国互联网金融中及其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进一步发展我国“双创”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篇7:专家解读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休闲食品顾名思义是茶余饭后、餐间休闲的零食小吃或糕饼点心,它们应该是低热量,美味,满足人们的餐间食欲和“磨牙”消遣,不易吃饱和影响正餐的小食品。“民以食为天”,但如今人们已不单单停留在吃的表面,而是要让吃变得更加健康、更加休闲。在这样的饮食理念下,国内的的休闲食品受到了飞速的发展,根据现在的发展趋势和人们的消费需求,休闲食品在接下来会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休闲食品向低热量、低脂肪、低糖的健康营养型发展。有休闲食品行业的调查数据显示,58.4%的人在选择休闲食品时会更在意食品的营养和健康方面,他们更关注食品的绿色、天然和健康,此外对富含维生素及具有其他功能特性的食品也非常感兴趣。随着时代的演进,现在的休闲食品有时成为一种加餐或替餐食品,成为正餐中的一部分甚至是替代品。同时,健康型休闲食品的概念涉及低钠、低盐、低饱和脂肪,非油炸烘烤型,无添加剂、无防腐剂等,这将使消费者选择零食成为“一日三餐”中的第四餐。如今人们也早已不用为了温饱而忧虑,在对食品的需求上也更趋向于如何才能吃得更健康,这是普通老百姓的追求,更是休闲食品生产和经销者孜孜以求的目标。

二是消费对象逐渐向更多人群扩展,市场进一步细分,年轻时尚的青年群体将成为进口休闲食品消费的主流。在这个消费群体中,22-35岁之间的消费者对休闲食品的消费比例最高,这是一个被“品牌概念”熏陶长大的消费群体,而且也是目前社会中最忙碌的一类人。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精挑细选,他们更讲究品牌,更在意包装精致,对价格不是太敏感,但一定要方便购买和携带。这是需求最多样化的一类人,特别是这类人中的女性白领,她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无处不与休闲食品相伴,所以针对这些消费群体,相应的细分产品也不断地推出,如补充维生素、美容、护眼、瘦身、抗疲劳、低脂等多种细分产品。

同时,这类人群已基本形成饮食“健康”观念,对产品会有一个基本的筛选,像糖果、巧克力、薯片、膨化食品等高热量的东西,他们会有选择性地消费。这就要求休闲食品企业应该及时了解并抓住目标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特殊的消费需求点,更加注意品牌形象的塑造,强调营养搭配的合理性和产品自身品质的提升,成功吸引到更多具备消费能力的目标人群,休闲食品企业的产品销量将会取得快速突破。

三是品牌化的增强使产品档次向中高端发展。国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对高端需求的拉动效果十分明显,使高端休闲食品市场发展旺盛,中国本土高端消费群体也已开始浮出水面,也由此促成一批高端休闲食品品牌的诞生。特别是随着进口休闲食品在国内的兴起,激发了一大群具有较高消费能力的群体对休闲食品的关注,而且休闲食品在口味、品质、包装上都符合他们追求高品质生活、显示身份地位的理念。

四是部分产品逐步向中西部地区与二三线城市扩张。近年来,一线的大中城市已成为休闲食品的主战场,大大小小的商超、专营店等都充斥着休闲食品的身影。虽然这个市场还没接近饱和,但随着国家对西部及城乡建设的支持,东西部的差距将进一步区域平衡,二三线城市的发展也将得到巨大发展。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员回流到这些地区,他们带回去的新观点、新理念必将影响到整个地区的消费观念。

五是口感与品质仍居首位。口味创新是第一要素,你的产品好不好,消费者一吃就心里有数。如果一款产品口味不好,难以满足消费需求,企业再怎么推广宣传都是难见效果的。只有紧跟市场需求的发展步伐,适时开发与引进新的产品口味,才能使企业的产品立于不败之地。特别是上面讲到的年轻消费主力军,他们对于新奇口味有更高的要求。

篇8:专家解读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嘉宾:中国博物馆学会数字化专业委员会主任祝敬国

上海大学教授赵哲身

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研究员刘希清

中国建筑设计标准研究院顾问总工程师李雪佩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孙兰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智能化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文才

张宜:在座的各位专家都是智能建筑领域的先行者, 我想请他们从各自研究的领域谈谈对智能建筑的理解。李雪佩总工近期一直在研究老年建筑, 对此有什么想法或感悟可以和大家分享。

李雪佩:智能建筑给了建筑更多的生命力, 对于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更多的帮助。如今建筑规模越来越大, 智能化需求越来越多, 如何管理好这些系统, 是我们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 建筑智能化的意义越来越普遍, 原来的综合写字楼, 到如今的老年建筑、公共租赁建筑及其他类别的建筑, 在这些建筑物里智能化如何实现, 需要各方的沟通。第三个问题, 智能化技术发展越来越快, 这就需要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集成商、产品供应商等各方的支持, 建筑物无论类别如何, 在建的、改建的, 每个建筑对智能化也有自己的特殊要求, 特别是老年建筑, 我希望智能化能为我们老年群体创造一些福利。

张宜:李总参与了很多老年建筑的一些工作, 也希望和这个行业的企业多做一些沟通, 把智能化的技术得以全面延伸, 让步入老年的群体也能享受到智能化的技术所带来的舒适, 今天在座的很多企业可以放宽自己的眼界, 老年建筑或许是下一块“蛋糕”。下面, 我们请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研究员刘希清谈谈, 从目前情况来说, 平安城市建设也好, 数字化推进也好, 智慧城市对安防系统要求也好, 我们该怎么办?

刘希清:如今, 安防已进入应用化的阶段, 我个人理解, 现在安防发展的总趋势是IT化, 技术创新主要集中点是智能、智慧、大联网、大数据。特别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 这就需要各方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更需要物联网和大数据的处理。

今年安博会提出的口号是大数据、云计算、构建智慧平安城市, 我想这些应该与智慧城市的建设结合在一起。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安防对智慧城市的建设, 在城镇化的发展中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 不会像前几年的发展速度, 如今是到了重建设、重效率、重应用的阶段, 安防的企业应该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这是我个人对安防发展的态势和分析。

另外, 智能建筑经过20多年的发展, 我感觉到现在的智能建筑, 强调节能的思想太多, 建筑讲的太少, 这个里面出现一个问题, 就是我们到底要建设什么样的建筑?特别从安防的角度来看, 我认为安全和建筑有关的还应该加上建筑物本身的质量。建筑物能不能在建筑设计时, 思考在整体构建如何用上智能化, 这样的建筑不仅节能、环保, 同时在一定范围内预知、感知、修复一些不足之处, 增加建筑的防灾减灾能力, 我想这也是智能建筑一个新的课题。这个课题我们也是一无所知, 只是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 希望智能建筑的从业者可以更多的关注建筑。当然智能的智慧还是要关注, 智慧是一种手段, 最重要是我们的建筑适合于居住, 适合于可持续发展, 适合于经久耐用, 防灾减灾, 这是我们提高智能建筑效能的一个有效途径。

张宜:大规模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是很重要的, 更有利于系统的内部管理, 刚才刘总提出他自己困惑的问题也是大家关心的问题, 就是智能和建筑如何形成协调, 这个是大家要思考的。

赵哲身教授对建筑物的节能及节能指标做了很多研究, 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在目前楼宇自控系统逐步下滑的情况下, 如何考虑在建筑中如何发挥真正的, 得以控制的系统节能?请赵教授来讲一下。

赵哲身:建筑节能毫无疑问是当前的热点, 今年1月1日由国务院办公室转发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绿色行动计划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但是建筑涉及到众多专业, 建筑智能化技术的节能是不是可替代, 我想应先搞清楚这个问题。

实际上建筑智能化节能是硬性的, 那么涉及到很多运维系统, 其中最大的是暖风和照明系统, 这里包括设备能效和系统能效。设备能效是买了设备以后运行决定的, 他给出了一个设备的外测性。系统能效是设备一旦接到管道里会有一个工作站, 这是工作效率的范围。建筑智能化就是通过楼控系统, 让其运行在最佳的工作点上, 这是我们对建筑智能化技术节能的理解。

建筑智能化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 是其他专业不可替代的, 现在包括我们国家出台的一些政策并不适合这一点。如2008年出台的五个法则, 毫无疑问在当时的情景下, 这法则大大推动了我们国家节能能耗的检测, 但是有一个弱点, 就是没有一个第三方的机构。所以我们现在外面研发的能耗检测平台, 实际上我认为这仅是一个检测平台, 不是一个能效管理平台。

现在遇到还是一个检测平台没有上升到一个能效管理的平台, 我觉得我们真正要让建筑节能, 就要回归到建筑的根源, 必须上升到能效管理平台。要上升到能效管理平台, 必须和其他专业相结合。智能化的标准很多, 我想智能化的行业要真正做好节能, 要站在比较大的视角来好好学习这些规范, 这样我们才能做好节能。

张宜:祝敬国主任主要是从节能的转换和控制及对智能建筑建成以后如何提高效率及从运维、使用的角度有切身的体会, 请祝主任和大家分享下。

祝敬国:我从运维的角度提出两点和大家做一个交流。智能建筑行业怎么走?我想原来是靠规模取胜的, 恐怕这条路要走到头了。在智能建筑行业, 到现在为止存在两个根本性问题, 一个是智能建筑里有一些主要的子系统到现在运行的效率不尽如人意, 比如说楼控。另外一个是在智能建筑工程里面, 运行好的子系统, 其投资效益如何?我相信在座的任何一个人都找不出5个可以信服的智能建筑工程?这个就是我们行业往前走的一个最根本问题, 我想智能建筑行业要往前走, 要从工程质量上才可以走出我们的一条路, 这个是我的第一个考虑。第二个考虑, 智能建筑行业这么多年存在一个软肋, 就是缺乏足够的重视。这两个问题是我最近一直在考虑的, 希望大家有所关注。

张宜:祝敬国主任主要讲的是智能建筑行业将来发展大家要关注是什么。下面请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孙兰, 就智能建筑的标准体系方面做一些介绍。

孙兰:2 0 0 2年我们成立了建筑标准委员会, 从标准方面来说我们是做标准的, 是管理工程建设的建筑标准。标准首先是从设计来说, 我们要对设计审查标准要有约定, 设计后是施工, 施工后是检测, 检测后是验收, 验收后是运维, 运维后是评估, 只有这样, 智能建筑的标准才是持续发展的。所以我们在标准体系里, 从设计、审查、施工、检测、验收、运维、评估的顺序实施。现在设计标准已经在做一般的修订, 施工规范已经出来 (是第二次修订) , 应该从明年4月1日开始实行。我们正在制定运维的标准, 我也希望在座的智能建筑同行和智能建筑的企业能够积极参与我们标准的制定和编撰, 让中国的智能建筑有自己的标准可依。

张宜:最后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智能化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文才总结下, 你对智能建筑的发展有什么看法。

张文才:大家都是智能建筑的参与者, 这些年在智能建筑领域都做了很多工作。作为设计单位, 首先要有一个规定怎么设计, 我们就是承担这方面的责任。因为标准和规范是我们要遵守的依据, 标准的修编、修订是紧跟着技术的发展而完善的, 所以我们是由新的技术推动标准的制定, 这使我们设计人员第一步有了一个直接的标准参考。第二个, 绿色建筑有一个重点就是智能化的系统定位的问题, 这些问题是值得我们考虑的, 所以我觉得新的一些技术在不断的涌现, 对我们的设计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是还有一些遗漏的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 比如说节能的问题, 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

张宜:刚才我们的专家都发表了自己的感想, 我想智能建筑的发展要靠我们企业、设计院、集成商、产品供应商、业内专家及行业协会等的协同努力, 为了国家智能化的建设做出我们的贡献。

篇9:专家解读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连最能折腾、崇尚以战养战的京东都要如此变脸,这意味着中国电商企业以持续融资、以牺牲毛利率和持续亏损换取规模与品牌效应为特征的早期草莽阶段正在终结,它们正身处新的黄金十年的临界点,利润率将随着规模增长、成本效率提升而逐步好转,以争取微弱盈利导向的精细化运营中期阶段正在来临。

要探讨这一转向,尤其不能忽略目前关于电商红利终结的争论,多数观点认为中国的互联网人口、网购人口的高速攀升已经刹车,加之平台崛起、电商价格与营销血拼等态势存在,新流量金贵如油,很多电商企业陷入了“无营销无增长”的尴尬境地。

不过,尚有三大红利并未被充分挖掘:一是老客户挖潜,客户忠诚度管理将成为电商必备利器;二是网购黄金用户群(36~50岁中年人士)尚未真正活跃起来,据波士顿咨询公司《中国数字新生代3.0》报告称,2011年中国互联网用户平均年龄仅为28.9岁,“年轻的探索者”(26~35岁)依然是网购主流人群;三是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增速正超越PC互联网,互联网女皇Mary Meeker在其2013年互联网趋势报告中也谈到了印度市场的移动互联网已经超过PC互联网,其他国家也将朝这个方向迈进。大朴网创始人王治全甚至称,“中国电商真正的红利时代还远未到来,现在只能是坚持”。

2013年,在传统企业深度触网、平台型电商控制格局、垂直电商寻觅出路等三股主要力量的激荡之下,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将出现如下五大新趋势:

并购与融合将主导竞争格局变化。据易观国际预测,2013年以资源整合为目的的大佬级并购持续,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二八原则显现,这也意味着大平台将垄断消费的绝大部分份额。平台生态之争会使得更多的垂直电商陷入困境,并转而需求出售给大型平台,而平台商也将依托并购后的融合,对电商市场进行卡位和深度布局。

此外,除了互联网电商平台加速布局,传统的零售巨头以及大型品牌商也将通过更多并购或与垂直电商合作,它们将成长为新一代的融合型电商企业,其核心特征是虚网做深(B2C官网+多平台分销,或者打造自己的电商开放平台)、实网做虚(线下店化身体验中心、虚拟仓库,强化物流和售后服务能力等虚拟增值业务),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业务的新型融合。

这意味着它们会从单纯的卖产品向服务转型,从单纯将电商视为渠道向实现企业新商业模式转型,而这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企业是连锁零售巨头苏宁、商业地产巨头万达以及家电制造巨头海尔。

以C2B为代表的新长尾经济继续萌动。C2B概念诞生于阿里系要扶持小而美电商、保持平台生态健康性等方面的考虑,阿里系也将其作为重要的战略来对生态内的电商施加影响。目前能够看到的方式包括D2C、预售模式、聚划算的个性化定制团购、双十二中的生活方式标签化尝试等。这些都是比较初级的探索,但阿里系的平台影响力已经使得更多的企业在关注并尝试C2B模式。

C2B并非简单的个性化定制,而是企业通过聚合消费者需求,通过模块化设计与柔性化生产的方式,实现对消费者需求的快速传导和满足。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规模化的不规模经济,也是一种新型的长尾经济。目前最主要的难题在于上游供应链不支持、成本及效率尚不足以支撑模式的良性循环,但在服装、鞋类、家电等行业一批传统和新创企业的探索下,该新长尾经济会继续呈现模式探索上的多样化趋势。

微电商将成为一种新基因。所谓微电商,主要指电商企业利用社交化、移动化两大趋势进行的电商服务链条延伸,其业务重心并不在于拉新户、促成订单成交等PC互联网的核心诉求,而是在于实现电商业务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的迁移,从而实现企业的社交化、O2O化整合以及移动电商等新战略布局,从而占据未来竞争高地。

其主要特征有三:一是向移动终端屏幕迁移,尽管受制于屏幕大小、通信流量等先天限制,但它具有较高的直达率、利用碎片化时间、与用户随行等优势;二是提升移动化的增值空间,主要是实现移动购物以及O2O的商业创新,可以包括签到便捷化、CRM准确辨别、瀑布流设计、富媒体信息展示、移动支付创新等购物路径重设,还要加入商品的物流查询、点评、CRM二次营销、社交化分享等功能;三是基于社交化的矩阵设计,企业会以自己的电商官网为核心,构建包括PC互联网、PC社交媒体(微博、人人、开心、空间)、移动社交媒体(微信、微博、APP)等构成的矩阵,这会带来企业在组织架构、营销模式等方面的新变革。

微电商可以被视为企业迎合SOLOMO消费趋势的必备基因,变革背景在于社交化与移动化已经呈现不可分割的融合趋势,同时,要依托O2O模式盘活线上与线下的资源,企业必须做出有针对性的组织变革、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探索。

非标品垂直电商的黑马崛起。在垂直标品电商饱受争议、出路渺茫之时,针对非标品的方案型电商正如黑马般崛起,它囊括了家具家装、旅游、半工业品(IC元器件、化工产品)、高端服务定制及设计师D2C、农副产品等诸多领域,尤其是很多高额、低频的行业领域前景广阔。

非标品垂直电商正呈现出方案化的特点,即它们不仅卖产品,还要提供一整套的基于服务的解决方案,从售前、售中、售后的全程去覆盖客户的需求,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产品组合、渠道供应和售后服务。和一般电商相比,方案型电商更偏重于专业性的方案输出和服务,而和C2B相比,方案型电商虽然不能完全个性化定制,但却能在已有产品上进行不同组合建议,给不同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组合方案。

目前比较典型的企业包括科通芯城网(IC芯片领域)、齐家网(家装一站式消费)、买买茶(线上最大茶类渠道商)、曲美(家具反向定制)等,它们将在2013年为垂直电商的发展摸索出另外一片天地。

精细化运营将成为发展主旋律。环境的变化正倒逼电商企业深练内功,精细化运营将取代电商发展早期的野蛮竞争手段,这需要电商们着重于进行通盘考虑,主要包括减弱价格战幅度、柔性运营、物流仓储配送适度外包、开放平台及开放能力、多平台分销、技术驱动获得重视(数据分析、系统重构与优化)、自建品牌等多种手段和方式。这种通盘考虑的方式,将逐渐取代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修补方式,而争取年度或季度盈利也将成为很多电商在2013年的头等任务。某种程度上说,电商们正逐步反思和修补轻公司模式的各种弊端,从而实现商业模式的可持续运营。

上一篇:适合小孩子玩的绕口令下一篇:计算机电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