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技术课程的革新路径分析论文

2024-05-08

供电技术课程的革新路径分析论文(精选6篇)

篇1:供电技术课程的革新路径分析论文

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方案确定、表现手法等,与每一个项目环环相扣,进行“实题再做”或者“实题实做”。以一个“餐饮空间设计”项目为例,学生应掌握如下知识内容:设计任务书的解读、分析,与甲方交流沟通;对现场的勘测、记录,对相关项目进行市场调查与研究;分析、归纳、总结,大胆设想,形成符合设计任务要求的创意构思;运用图形语言视觉化表达,制作模型或小样,反复讨论,形成方案;设计方案在获得甲方签字确认后,进行施工图设计,将方案具体化;配合施工单位设计交底,协助监理公司和甲方有效监督,选材定样。由此看来,光靠课堂教学是达不到企业人才培养要求的。这几年,我们在课程进行到适当环节时,聘请校外实习基地的设计师或项目经理给学生上课。我们把工地、市场变成课堂,充分运用社会资源进行课程教学,如针对居住、商业、办公等空间的不同设计要求,有针对性地带学生去宜家、百安居、红星美凯龙、金盛装饰市场参观调研,为设计前期做准备。学生反映学习效果明显。

以“赛”促教,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多层次专业竞赛并多次获得奖项。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方案设计能力和设计表达能力很有帮助。如2007级杨文凯等七位同学参加了“CIID2009年江苏省青年学生室内设计竞赛”,作品全部入选展览,这个比赛,全国很多艺术类高校都组织学生参加,从2008年起,这个比赛已经纳入室内设计专项课程设计的常规必做内容;2008级徐静等同学5件作品入选2010(第九届)南京国际车展“大学生汽车外观设计大赛”;2008级李斌和2009级刘长安分获2009年和2011年两届全国ITAT技能大赛分获一、二等奖,多名学生获优秀奖。以“项目”促教,有效地提高学生正确绘制施工图和效果图的能力。室内设计原理、居住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等相关课程中的课题大部分来自公司的真实项目。基于时间关系,或者“真题再做”,或者跟着公司完成项目的一部分任务。学生在二年级学完室内设计原理课程后,基本都学会了方案设计、方案表现、CAD、效果图绘制等。其后,老师会推荐其中比较优秀的学生参与完成一些公司项目。如2006级两个班参加南京富海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资源实验室”装修施工图的绘制;2007级邵玉等参加南京视创装饰设计制作有限公司的济南媒介生物科普展前厅效果图绘制;2008级两个班参与江苏广电网络汉中门旗舰店平面设计方案的设计;2009级陈倩等为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苏商集团项目绘制施工图、客房效果图等。

在当下的设计市场中,很多项目往往由一个设计团队共同完成。在室内设计课程教学中,将3至5名学生组成设计小组,学生可自由组合,也可由教师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搭配组合,共同完成一套大作业或设计项目,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承担相应部分,同学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这样的教学实践,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如:我系2010年的《民国文化老城景观改造——以“津浦铁路浦口火车站”地区》团队和2011年的《秦淮文化的旅游开发——以夫子庙街区为例》团队分别获得了江苏省教育厅优秀毕业设计团队奖。这和我们平时对学生设计团队的训练培养是分不开的。该课程考核方式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需要进行了改革,变传统的考核方式为多层次考核评价方式,重视实践能力考核,注重职业能力培养。开放性考核方式,即理论考核与实践能力考核相结合,笔试、口试、操作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不以一张卷子定输赢。项目化考核方式,即以项目过程化考核与作品效果考核相结合,以项目具体要求为考核标准。工作规范考核方式,即知识技能考核与工作态度考核相结合,注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表现的考核。形式多样考核办法,即以考证通过与技能竞赛获奖相结合,采用多种渠道认定学生课程成绩。三位一体考核方式,即校内老师评价与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学生之间自评、互评相结合,多重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2010年6月,学院立项了一批省级质量工程培育项目,室内设计课程和《室内设计》教材名列其中,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教材已经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并被下学期室内设计课程使用、另外还被焦作大学等三家院校征订使用。这本教材囊括了室内设计原理、居住空间、商业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等内容。这是一本校企合作的教材,参与单位为南京视创装饰设计制作有限公司、南京金鸿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南京星艺装饰集团分公司、南京澳华装潢工程有限公司等。参与企业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和设计师访谈内容,其中有3位设计师为我院往届优秀毕业生。对于学生来讲,可以从书本上直接了解到公司所需,为学生更加有兴趣地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帮助。这本书介于我院多届环艺专业和建装专业学生的平台而生,是一本知晓该两个专业学生需求的室内设计教材。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高职教育的实践性本质,要求教师具备职业背景和掌握职业技能,理解并把握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同时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设计、教学改革和科研能力。几年来,课程组坚持从企业引进和在职培养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建立起一支以高级职称教师为带头人,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专业教师队伍,其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60%。2011年8月,课程组教师全部取得室内设计考评员资格。近三年,教师发表本专业论文28篇,并在全国、省级各类专业比赛中获奖16项;立项与课程有关的各级科研课题10项。8.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施室内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基础和保证。我们通过走访数家高职院校,经过五轮的方案设计,投入百万元建成了艺术设计与建筑工程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在其中边看材料、边看结构、边上课、边理解、边画图;还可以动手操作,体验实际设计空间中的家具、陈设等物件的摆放;还可在灯光实验室感受不同的照明设计。同时,学院与南京红牛装饰工程公司、南京澳华装潢工程有限公司、阿尔泰克(南京)建筑设计规划咨询有限公司等多家签订协议,为学生开设室内设计实际项目讲座或现场讲解。学院还与南京九正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盛名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签约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顶岗实习、培养职业技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通过校企合作多种渠道推进室内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逐步建立起基于校企合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颇具特色的项目化教学的室内设计课程体系,成效显著:

1.室内设计课程2009年通过学院重点课程验收,并被评为优秀课程;2.修订后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已经被运用于2010、2011级学生;3.引用大量校外实训基地公司的案例,完成《室内设计》教材编写并被征订使用;4.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被教师的9项各级课题及23篇论文中运用;5.2011年12月,环艺和建装学生苏晴等15位同学为学院绘制部分教学楼及公寓楼CAD图纸;6.2010年5月,接受江苏盛名实业有限公司的项目委托,084501班和084301班全体同学参与某办公空间的设计;7.2010年4月,084301班和084501班全体同学参与江苏广电网络汉中门旗舰店平面设计方案工作;8.2010年4月,084302班和084303班全体同学参加了南京市博爱庇护工场改造设计项目,刘鹏等16位同学获得了最佳设计奖,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奖;9.2009年8月,084302班陈倩等3位同学利用暑假参加广东星艺装饰集团分公司新世界花园项目的设计施工图绘制工作;10.2009年5月,074302级邵玉等5位同学参加南京视创装饰设计制作有限公司“济南媒介生物科普展前厅”效果图绘制;11.2009年3月,064302班董成燕等3位同学参加了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苏商集团”施工图、客房效果图的绘制;12.2008年4月,064303班邓一方等参加南京富海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资源实验室”装修施工图的绘制。

在教学中以设计项目为导向,以设计过程为路径,以设计内容为理论知识节点,以项目实践运用为驱动,在设计任务完成过程中用实践反证理论,并以小组为单位运行“项目—实训—理论—项目”的课程教学方法。这是本课程探索、改革、创新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实践。其创新点具体表现在:

1.惠及多门课程,带动教师团队建设。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基本上都是一些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一特点决定了项目教学必须注重教学过程中的理论性与实操性、创新性的结合,必须注重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与联动。而室内设计、3dsmax、AutoCAD、flash动画制作、Photoshop平面制作、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家具设计、项目管理、装饰材料与构造、装饰工程定额预决算、市场营销等课程在一个室内设计项目中均能够得到体现,因此,室内设计课程的项目教学改革涉及多门课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必然带动其他课程实行改革联动;同时,课程改革实施过程,需要多名教师共同承担和引导项目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一门课只有一名教师的情况,带动了教师团队的建设。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兴趣是学生全身心投入项目制作的前提,在实施项目之前必须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在让学生设计之前,可以先展示一些优秀作品引导和启发学生。在项目实施之后,注意项目的梯度,即项目难度逐步增大,让学生由简入繁,由浅入深。

3.项目展示。可以尽一切可能,通过多种方法和渠道展示作品,例如校内橱窗展示、艺术节展览、校内小挂件拍卖、向其他师生赠送作品等,以达到宣传项目教学的目的;还可以向社会、相关企业或中小学学生进行项目作品展示;选择优秀作品作为小礼品赠与来访领导和同仁,宣传学校和项目教学法。这是对学生成绩的肯定,是对学生最好的成功教育,是对学生兴趣的最好的激发和鼓励,也是项目教学得以延续和发展保障。

4.坚持多样化评价原则。学习活动由学生、教师、企业技术专家及学生小组共同完成,让学生参与进来,提高他们的兴趣。学习评价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变化和团队合作情况,坚持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5.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吸纳一部分大、中型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内容的编写,即“教师+工程师”共同编著。这样可以将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技能与最新知识引入到教材中,增加一些工艺流程、企业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安全知识和实习指导、设计师访谈等内容,使教材内容更切合生产实际,避免纸上谈兵。

6.发挥学社作用。使学社成为学生和教师互动交流的平台。教师在学社中引导带领学生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让学生的技艺得到发挥和提升。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外,对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提升择业竞争力,缩短岗位适应期都具有重要作用。环艺专业4届毕业生年内就业率一直保持100%,专业对口或者接近的,占80%以上,许多优秀毕业生在企业中担任了主案设计。积极探索室内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新模式,为学生参与设计实践提供了良好平台,实现了学生毕业前与毕业后在设计实践与设计能力等方面的“无缝衔接”。同时,也促进了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

篇2:供电技术课程的革新路径分析论文

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方案确定、表现手法等,与每一个项目环环相扣,进行“实题再做”或者“实题实做”。以一个“餐饮空间设计”项目为例,学生应掌握如下知识内容:设计任务书的解读、分析,与甲方交流沟通;对现场的勘测、记录,对相关项目进行市场调查与研究;分析、归纳、总结,大胆设想,形成符合设计任务要求的创意构思;运用图形语言视觉化表达,制作模型或小样,反复讨论,形成方案;设计方案在获得甲方签字确认后,进行施工图设计,将方案具体化;配合施工单位设计交底,协助监理公司和甲方有效监督,选材定样。由此看来,光靠课堂教学是达不到企业人才培养要求的。这几年,我们在课程进行到适当环节时,聘请校外实习基地的设计师或项目经理给学生上课。我们把工地、市场变成课堂,充分运用社会资源进行课程教学,如针对居住、商业、办公等空间的不同设计要求,有针对性地带学生去宜家、百安居、红星美凯龙、金盛装饰市场参观调研,为设计前期做准备。学生反映学习效果明显。

以“赛”促教,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多层次专业竞赛并多次获得奖项。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方案设计能力和设计表达能力很有帮助。如级杨文凯等七位同学参加了“CIID江苏省青年学生室内设计竞赛”,作品全部入选展览,这个比赛,全国很多艺术类高校都组织学生参加,从起,这个比赛已经纳入室内设计专项课程设计的常规必做内容;级徐静等同学5件作品入选(第九届)南京国际车展“大学生汽车外观设计大赛”;2008级李斌和级刘长安分获20和两届全国ITAT技能大赛分获一、二等奖,多名学生获优秀奖。以“项目”促教,有效地提高学生正确绘制施工图和效果图的能力。室内设计原理、居住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等相关课程中的课题大部分来自公司的真实项目。基于时间关系,或者“真题再做”,或者跟着公司完成项目的一部分任务。学生在二年级学完室内设计原理课程后,基本都学会了方案设计、方案表现、CAD、效果图绘制等。其后,老师会推荐其中比较优秀的学生参与完成一些公司项目。如级两个班参加南京富海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资源实验室”装修施工图的绘制;2007级邵玉等参加南京视创装饰设计制作有限公司的济南媒介生物科普展前厅效果图绘制;2008级两个班参与江苏广电网络汉中门旗舰店平面设计方案的设计;2009级陈倩等为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苏商集团项目绘制施工图、客房效果图等。

在当下的设计市场中,很多项目往往由一个设计团队共同完成。在室内设计课程教学中,将3至5名学生组成设计小组,学生可自由组合,也可由教师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搭配组合,共同完成一套大作业或设计项目,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承担相应部分,同学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这样的教学实践,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如:我系的《民国文化老城景观改造——以“津浦铁路浦口火车站”地区》团队和20的《秦淮文化的旅游开发——以夫子庙街区为例》团队分别获得了江苏省教育厅优秀毕业设计团队奖。这和我们平时对学生设计团队的训练培养是分不开的。该课程考核方式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需要进行了改革,变传统的考核方式为多层次考核评价方式,重视实践能力考核,注重职业能力培养。开放性考核方式,即理论考核与实践能力考核相结合,笔试、口试、操作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不以一张卷子定输赢。项目化考核方式,即以项目过程化考核与作品效果考核相结合,以项目具体要求为考核标准。工作规范考核方式,即知识技能考核与工作态度考核相结合,注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表现的考核。形式多样考核办法,即以考证通过与技能竞赛获奖相结合,采用多种渠道认定学生课程成绩。三位一体考核方式,即校内老师评价与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学生之间自评、互评相结合,多重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206月,学院立项了一批省级质量工程培育项目,室内设计课程和《室内设计》教材名列其中,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教材已经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并被下学期室内设计课程使用、另外还被焦作大学等三家院校征订使用。这本教材囊括了室内设计原理、居住空间、商业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等内容。这是一本校企合作的教材,参与单位为南京视创装饰设计制作有限公司、南京金鸿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南京星艺装饰集团分公司、南京澳华装潢工程有限公司等。参与企业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和设计师访谈内容,其中有3位设计师为我院往届优秀毕业生。对于学生来讲,可以从书本上直接了解到公司所需,为学生更加有兴趣地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帮助。这本书介于我院多届环艺专业和建装专业学生的平台而生,是一本知晓该两个专业学生需求的室内设计教材。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高职教育的实践性本质,要求教师具备职业背景和掌握职业技能,理解并把握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同时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设计、教学改革和科研能力。几年来,课程组坚持从企业引进和在职培养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建立起一支以高级职称教师为带头人,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专业教师队伍,其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60%。年8月,课程组教师全部取得室内设计考评员资格。近三年,教师发表本专业论文28篇,并在全国、省级各类专业比赛中获奖16项;立项与课程有关的各级科研课题10项。8.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施室内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基础和保证。我们通过走访数家高职院校,经过五轮的方案设计,投入百万元建成了艺术设计与建筑工程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在其中边看材料、边看结构、边上课、边理解、边画图;还可以动手操作,体验实际设计空间中的家具、陈设等物件的摆放;还可在灯光实验室感受不同的照明设计。同时,学院与南京红牛装饰工程公司、南京澳华装潢工程有限公司、阿尔泰克(南京)建筑设计规划咨询有限公司等多家签订协议,为学生开设室内设计实际项目讲座或现场讲解。学院还与南京九正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盛名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签约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顶岗实习、培养职业技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通过校企合作多种渠道推进室内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逐步建立起基于校企合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颇具特色的项目化教学的室内设计课程体系,成效显著:

1.室内设计课程2009年通过学院重点课程验收,并被评为优秀课程;2.修订后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已经被运用于2010、2011级学生;3.引用大量校外实训基地公司的案例,完成《室内设计》教材编写并被征订使用;4.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被教师的9项各级课题及23篇论文中运用;5.2011年12月,环艺和建装学生苏晴等15位同学为学院绘制部分教学楼及公寓楼CAD图纸;6.2010年5月,接受江苏盛名实业有限公司的项目委托,084501班和084301班全体同学参与某办公空间的设计;7.2010年4月,084301班和084501班全体同学参与江苏广电网络汉中门旗舰店平面设计方案工作;8.2010年4月,084302班和084303班全体同学参加了南京市博爱庇护工场改造设计项目,刘鹏等16位同学获得了最佳设计奖,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奖;9.2009年8月,084302班陈倩等3位同学利用暑假参加广东星艺装饰集团分公司新世界花园项目的.设计施工图绘制工作;10.2009年5月,074302级邵玉等5位同学参加南京视创装饰设计制作有限公司“济南媒介生物科普展前厅”效果图绘制;11.2009年3月,064302班董成燕等3位同学参加了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苏商集团”施工图、客房效果图的绘制;12.204月,064303班邓一方等参加南京富海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资源实验室”装修施工图的绘制。

在教学中以设计项目为导向,以设计过程为路径,以设计内容为理论知识节点,以项目实践运用为驱动,在设计任务完成过程中用实践反证理论,并以小组为单位运行“项目—实训—理论—项目”的课程教学方法。这是本课程探索、改革、创新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实践。其创新点具体表现在:

1.惠及多门课程,带动教师团队建设。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基本上都是一些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一特点决定了项目教学必须注重教学过程中的理论性与实操性、创新性的结合,必须注重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与联动。而室内设计、3dsmax、AutoCAD、flash动画制作、Photoshop平面制作、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家具设计、项目管理、装饰材料与构造、装饰工程定额预决算、市场营销等课程在一个室内设计项目中均能够得到体现,因此,室内设计课程的项目教学改革涉及多门课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必然带动其他课程实行改革联动;同时,课程改革实施过程,需要多名教师共同承担和引导项目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一门课只有一名教师的情况,带动了教师团队的建设。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兴趣是学生全身心投入项目制作的前提,在实施项目之前必须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在让学生设计之前,可以先展示一些优秀作品引导和启发学生。在项目实施之后,注意项目的梯度,即项目难度逐步增大,让学生由简入繁,由浅入深。

3.项目展示。可以尽一切可能,通过多种方法和渠道展示作品,例如校内橱窗展示、艺术节展览、校内小挂件拍卖、向其他师生赠送作品等,以达到宣传项目教学的目的;还可以向社会、相关企业或中小学学生进行项目作品展示;选择优秀作品作为小礼品赠与来访领导和同仁,宣传学校和项目教学法。这是对学生成绩的肯定,是对学生最好的成功教育,是对学生兴趣的最好的激发和鼓励,也是项目教学得以延续和发展保障。

4.坚持多样化评价原则。学习活动由学生、教师、企业技术专家及学生小组共同完成,让学生参与进来,提高他们的兴趣。学习评价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变化和团队合作情况,坚持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5.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吸纳一部分大、中型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内容的编写,即“教师+工程师”共同编著。这样可以将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技能与最新知识引入到教材中,增加一些工艺流程、企业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安全知识和实习指导、设计师访谈等内容,使教材内容更切合生产实际,避免纸上谈兵。

篇3:供电技术课程的革新路径分析论文

关键词:小学教学管理 新课程 问题 革新

【中图分类号】G627.12

前言: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直接关系着小学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教学管理与教学体制、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模式与方法存在密切联系,是小学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小学教学应明确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价值,为小学教学质量提供保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简析小学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小学教学管理工作得到相应的发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急需解决。

(一)管理者缺乏对小学教学管理的正确认识

管理者未认识到小学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存在管理观念落后的问题。目前,诸多小学管理者将小学教学管理工作视为可有可无的工作,对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缺乏重视,致使小学教学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导致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存在脱节现象,影响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管理模式落后

小学教学管理工作属于涉及面广、操作繁琐的工作,需管理者采用合理、有效的手段,以实际情况为基准,更新管理模式,顺应小学教学发展需求。一方面管理模式与管理目标存在差异。管理模式具有可变性,是管理者主观意愿的展现,易导致管理目标与管理模式存在脱节的问题。另一方面,缺乏监督管理,规章制度是约束行为的有效手段,但由于,目前诸多小学教学管理工作未实施责任制,缺乏相关的约束条件,加之管理者缺乏监督管理,致使相关工作人员对小学教学管理存在不认真、不负责的现象,并出现因拖沓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三)小学教学管理内容与新课程标准相违背

成绩是诸多小学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成绩得到提高则是小学教学管理内容的实现。反之,新课程标准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小学教学管理的重点。由此可知,前者一味追寻提高成绩,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新课程标准相违背。

(四)缺乏相应的小学教学管理制度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前提下,为响应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号召,大部分小学逐步开展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为小学教学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但,目前诸多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沿袭着传统、落后的管理制度,未达到与时俱进。在新课程背景下,导致其难以满足小学教学管理需求,引起管理与实际教学存在脱节的问题,阻碍着小学教学管理发展。

二、探究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教学管理革新优化路径

(一)树立正确的小学教学管理意识,高效处理各方面的关系

一方面,通过学习相关知识理论,致使管理者以及相关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小学教学管理认识,充分意识到小学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发挥其价值,为小学教学质量提供保障。另一方面,由于小学教学管理涉及内容较多、知识面较广,导致小学教学管理工作开展困难。因此,为保证小学教学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必须处理好教学管理与教学方案、素质教育以及教师工作和教师发展前景等多方面的关系,充分发挥彼此间的作用,迫使小学教学管理工作得到完善,提高小学教学管理工作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完善小学教学管理制度

小学教学管理制度是小学教学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保障,促使小学教学管理工作得到规范。一方面,细化教学管理者与教师的职责,明确分工,构建常规教学管理制度,避免兼任多职的人员,达到强化教学管理的效果。另一方面,建立教研相长制度,在研究科学文化的基础上,将其融入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研工作与教学管理工作的高度融合,携手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规范小学教学管理计划,符合实际发展需求

计划是保证小学教学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有效措施,因此,在优化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确保小学教学管理计划的规范性,以实际教学情况为依据,充分发挥小学教学管理计划的作用。第一,以具体教学目标为标准,划分不同阶段的不同教学任务,为合理设计小学教学管理提供依据。第二,以实际教学条件为基础,结合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制定教研任务,并将其有效应用至小学教学中去,促进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发展。第三,教学工作合理规划,针对不同教学学科,其具有不同的教学任务。因此,在制定教学工作规划过程中,应以实际情况为主导,制定合理的教学工作任务,保证教学任务按质按量完成,促进小学教学管理发展。

(四)加强监督管理力度

作为小学教学管理工作革新的重要环节,教学监督管理在小学教学管理中具有不可磨灭的意义。因此,相关管理者应加强管理监督力度,秉承着严谨、负责、认真的态度投入监督管理工作中去,督促教师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避免教学工作出现与教学计划脱节等问题,促进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发展。

三、小结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学管理工作面临新的发展方向,为小学教学管理革新提供依据。因此,各大小学应在新课程背景的指导下,采用科学、有效的手段,优化小学教学管理革新,提高小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小学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庞孟栀.以师生发展为本为教学改革服务——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 (9):33-34,62.DOI:10.3969/j.issn.1005-1058.2003.09.015.

[2]安源红.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3]张旭光. 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 电子制作,2014,24:173-174.

篇4:供电技术课程的革新路径分析论文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方式;革新路径

中职阶段的教学主要是培养专业性的实践人才,与此同时,受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影响,计算机教学在中职院校中的教学地位也逐渐提高,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对计算机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其中最为有效的手段。为此,文章中笔者针对中职院校中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对其改革方式进行了分析。

一、强化计算机实训力度,优化计算机设备

在中职阶段进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其首要的前提条件是计算机设备的正常运转,为此,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强化学生计算机的实训力度,保证计算机的运转系统能够满足计算机实训内容的要求[1]。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设置合理的计算机教学实训计划,并且在计算机教学实训的过程中,设置合理、活跃的教学氛围,保证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下学习计算机技术,以此提升计算机操作水平。在中职院校中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最为重要的便是计算机设备,计算机设备对于计算机课程的有效开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然而针对计算机实训内容的不同,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实训要求,所以对于计算机设备的使用要求也截然不同。以交换机与路由器配置为例,学生在学习其二者的配置时,对于计算机等相关设备的要求是至少5台路由器,然而一些其他项目的实训却只需要4台,在此方面可以看出对于计算机的使用要求。因为计算机的相关教学设备造价比较高,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计算机实训时,务必要保证计算机等设备的安全,进行计算机安全性的实训,便会涉及到防火墙等设备。为此,在中职院校中,对于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改革,首要前提是教师要加强对于计算机实训的重视,强化计算机实训力度,优化计算机设备,保障中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

二、创新计算机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的有效前提,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便是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计算机基本功。与此同时,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2]。在教育的角度对计算机课程进行分析,中职阶段的计算机教学,并不仅仅是对计算机基础技术的传授,更多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以充沛的心理状态学习并掌握计算机技术。考虑到计算机课程的特征,在其教学的过程中涉及到了多方面的内容,不仅包含一些技术性较高的专业内容,在一定层面上还关系到我们的生活,所以,教师为了对计算机课程进行改革,可以从结合生活实际的角度对计算机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计算机技术的深层意义,进而激发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则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教学,一方面,全面体现计算机的教学特色,结合时代的发展与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积极开展计算机教学,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的创新观念;另一方面,教师善于利用学生本身的好奇心,在开展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充分结合教学实际,拓展计算机教学方式

受课程改革的影响,传统形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学生的发展,为此,在中职阶段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则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全面拓展计算机教学方式[3]。其一,开展分项教学。对于中职阶段的计算机教学,可以通过分项教学的手段实现,在分项教学的基础上,教师既能够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理论的教学,同时也能够在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二,开展分层教学。由于中职阶段学生的水平各不相同,所以,教师可以实行分层教学的方法,以3Dmax的教学为例,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基础水平较深的学生对其进行更显专业性的3Dmax技术教学,而水平较浅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对其进行简单的3Dmax基础教学,对学生设置不同的要求,以此提升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的兴趣,进而促进计算机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受课程改革的影响,中职阶段为了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实践应用水平,开展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必然之势。通过文章中的阐述,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计算机教学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推动中职阶段计算机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杜发军.浅谈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5,16:254-255.

[2]万永良.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创新浅谈[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5,03:82.

篇5:供电技术课程的革新路径分析论文

关键词:中职教育;电子技术课程;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

中职教育是以专业性、实用性著称的专业性教育阶段,其为培养社会技术型、实用型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电子技术课程是中职教育电子技术专业当中的主要课程,其对于学生未来的电子技术专业发展意义重大,如何保证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教师所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然而从目前的教学实际来看,中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对于该专业学生的未来专业发展十分不利,实现对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一、电子技术课程教学问题

1.教材安排不够合理

中职教学目标的特殊性是支持中职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为此中职学校在各专业的专业课硬件投入方面都耗费了巨大精力,然而尽管如此中职教育的实际教学效果仍不理想。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教材安排不够合理,教材内容当中的重点、难点划分不够得当,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能够全面掌握电子技术专业知识而不得不囫囵吞枣,一把抓式的学习行为很难保证学习效果。另外,在电子技术课程的教材设计方面,还存在书本脱离实际的情况,这使得学生在教材上所学的知识没有办法真正的应用到实践当中,专业知识失去了支撑专业技术的作用,学生很难在电子技术学习方面实现成长。

2.教学方法缺乏实效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培养学生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行为。在中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为了能够让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够有所提升,教师应根据专业课特点来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在教学方法上将中职教育与基础教育有效的区分开来,以至于中职电子技术教学方法沿用了基础教育的教学方法。对电子技术专业概念、理论的抄写、背诵,以及缺乏专业实践支持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仅沒有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反而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慢慢丧失,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3.教学评价过于死板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行为来进行考评的重要途径,受我国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影响,考试仍然是当下各阶段教学行为的主要评价方式,中职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也是如此。从我国当前的教学环境来看,考试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但是在中职电子技术课程的考试当中,却无法实现这一基本评价目标。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教师没有正确处理好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论考试与技术考试之间的比重,过于重视理论考试却忽视了技术考试,这种教学评价重点的错误认识,使得中职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很难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影响了专业教学效果。

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进与革新

1.结合专业需求,突出专业特征

要想提升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效果,就必须要对其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抓住中职教育的特点,结合电子技术专业需求,将电子技术课程专业特征突出的显露出来。首先,要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尽量减少理论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操作内容,这样才能更好的突出中职教育以专业技术为基础的教学宗旨。其次,要做好教材内容的详略设计,根据电子技术专业的实用技术来进行教材内容的得当设计,避免该学的重点知识、技术没有学透。最后,要做好教材内容与教学实践的练习,让学生每学到一个知识点,都可以在其后的教学实践当中得以应用,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所学知识的真正实用性,为技术型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打好基础。

2.借助多媒体,提升专业教学效果

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背景下,多媒体教学辅助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那么为了实现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的保障,是否可以尝试将多媒体教学辅助方法引入到中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当中呢?答案是肯定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方法的有效应用,能够让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时,通过多媒体技术对三维例题模型的演示而更加直接、全面的观察到相关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方式,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要比教师单一的口语陈述和与学生的思维构想效果强很多倍。另外,多媒体教学辅助方法的应用,还能够实现互动教学效果,实现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提高学生的思想任职深刻性,为课堂教学氛围的构建及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支持。

3.革新评价机制,创新考核方法

有效的评价机制是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督促学生学习进步的重要途径。在中职电子技术课程这一以专业性为主的教学行为中,要想充分的发挥出学习评价的基本作用,就必须要对评价机制进行革新,实现对考核方法的创新。因中职电子技术课程是以技术、实用性为主的专业教学,因此在传统考试评价方面,教师应以专业技术考核为主,理论知识考核为辅的模式进行考核,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对学生实际技术水平的有效评价,为学生以后的专业道路打好基石。除此之外,学校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定期举行专业技能竞赛,通过专业技能竞赛的方式,来考核学生的电子技术实际水平,并给予他们科学、正确的评价,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实现电子技术专业的进步。

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电子技术课程这一中职电子技术专业的重要课程来说,保证其教学有效性,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一直是中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师所追寻的教学目标。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教师必须要对现有的教学行为进行重新的审视与定位,通过有效的教学改进与革新,来将一些影响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效果的不利因素彻底消除,为学生的学习进步提供条件,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孙远超.中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改进与革新[J].学园,2014,30:182.

[2]武朝华.中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1:42-43.

篇6:供电技术课程的革新路径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供电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持续的生存和发展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市场营销模式、市场规划及电力营销服务水平三个方面对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目前的现状及可行的路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力营销体制;电力体制

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电力行业已由从前的垂直一体化行业垄断逐渐向当前的电力市场化方向发生转变。与大多数其他行业一样,目前电力行业供电企业在市场上同样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建立吻合市场需求的新型营销观念,制定现实可行的市场营销策略,从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了供电企业电力市场营销环节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1]

1.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现状

当下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的实际情况,虽已向社会经济市场体制逐渐转型靠拢,但仍存在些许不足。以下主要从供电企业的市场营销模式、市场规划及营销服务水平三方面着手进行分析。

1.1对电力市场营销模式不够了解

由于通信及信息工具的快速发展,当前社会已然全面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企业为了谋求更多的市场经济效益,也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市场的需求,才能做出有利于企业经济发展的决策。但目前我国供电企业由于其垄断行业出生的背景,一直走的是传统营销模式,怀有“酒香不怕巷子深”[1]的传统观念认知,缺乏市场竞争意识,不重视产品及企业的广告宣传效应和企业的社会公共关系建设,这样的营销模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电力经济的发展,不仅无法帮助企业进行快速发展,反而更加严重阻碍了整个电力行业经济的发展。

1.2缺乏有效的市场规划

供电企业目前在电力营销方面缺乏有效的市场规划,对于企业定位、目标客户人群及市场调研等方面不够。举例说明,供电企业目前在电费回收上仍存在缴费方式单一、电费回收困难的问题。在表面上看来是因为供电企业方面没有开发足够多且足够有效的电费回收方式,但深层原因仍然是因为供电企业缺乏市场规划、对自身定位把握不清晰,在售卖“电力”商品的同时,却未对企业自身的客户人群进行类别划分,同样也未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人群采取不同形式的营销服务方式所导致。

1.3电力营销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如果说有效的市场规划是企业的生存之道,那么优秀的营销服务水平则是企业细水流长的发展手段。

纵观当前市场,在产品类别大同小异的情况下,如何创新自己的服务特色、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则成为众多企业的兵家必博之地。而目前供电企业在这方面尚有不足,服务过程中仍然经常出现区别对待、戴有色眼镜为客户服务,服务流程中也存在环节多、设卡多、推诿扯皮、责任不明、口径说法各不相同的情况[2],不仅运转效率整体较低,同时缺乏有效的顾客投诉反馈途径,企业自身也无法有效提高自身营销服务水平。[2]

2.供电企业电力营销路径分析

为更好地在当下市场洪流中立足,供电企业应针对性地对自身不足加以改善,通过建立新型电力营销体制、积极拓展市场份额和提高电力营销服务水平等方式加大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2.1建立新型电力营销体制

为改善供电企业对电力市场营销模式不够了解的情况,首先应完善市场调研信息,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型市场营销体制。观念上,供电企业应逐步适应自身由“用电管理机构”向“电力营销机构”的转化,也应逐渐健全企业发展所需的完整体系,完整诸如用户需求调研版块、客户服务版块、市场策划版块、公共关系和品牌推广版块、新型技术产品研发版块等[3]各项企业职能。可以说,一个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的电力营销体制,势必是一个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核心,力求准确把握用户群体的用电需求的营销体制。

2.3积极拓展市场份额

从市场角度来说,电力市场的需求其实存在着价格弹性的区间,用电市场实际可细分为价格敏感市场、价格弹性市场和价格刚性市场,而其中的价格敏感市场是可以通过价格调整来争取扩大的,应当对于不同需求的用户针对性制定不同地价格政策,以扩大企业市场份额例如对于用电量大的客户,在电价上可实行超基数优惠价政策;对于普通居民生活用电,可采取日夜时段不同电价的措施;此外还可以结合节假日等进行优惠促销。只有通过这种多手段、多角度的电价营销调整,才能更好地扩大供电企业所占领的市场份额。

2.3提高电力营销服務水平

对于供电企业来说,提高电力营销服务水平则等于是在提高自己在市场上的软性竞争力。具体可通过加大一线营销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规范服务操作流程,提高营销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通过建立有效的用户投诉反馈渠道等,了解客户动向,及时反省自身不足;通过绩效考核与服务人员薪资挂钩,实行员工淘汰机制等等,保证电力营销服务队伍的人员的良好素质与水平。只有把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服务水平提上去了,企业在市场才有可能更长远地发展。[3]

总之,当前的经济体制下,供电企业的市场化步伐势必将会不断加速。对此,供电企业应认清市场形势和市场需求,建立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电力营销体制,运用多种手段拓展市场份额,并积极提高企业营销服务水平,针对自身不足进行改进改善,争取实现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邓元.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的现状分析及解决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2(20):202-203.

[2]刘宇,宫庆申.电力客户服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C],2005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全国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术交流暨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科组第二届年会论文集.2005.

[3]卢盛涛.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其策略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18):172-172.

作者简介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常规计划表下一篇:对创业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