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板上的新发现说课

2024-04-25

箱板上的新发现说课(共4篇)

篇1:箱板上的新发现说课

关于《箱板上的新发现》一课说课稿

生活中,总有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你有没有想过,那些随手被我们丢弃的废旧包装箱,也可以创作出意想不到的作品呢!我今天说课的内容小学义务教育美术学科第十一册《箱板上的新发现》一课,运用的创作材料就是另辟蹊径的纸箱板。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重难点确立,教法学法、教学流程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确立阶段目标,确立本课属于“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教材内容以训练学生利用纸箱板进行造型表现为目的,启发和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可利用的制作材料,巧妙的运用纸箱板中间瓦楞纸上的多层纸板和条纹的特点,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镂刻、撕剪、画做等方法,制作出漂亮的独幅版画。学习变废为宝的方法,提高利用综合材料的能力。并为启发学生做一个敢于实践又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学情分析

艺术的创作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本课旨在使学生更多的了解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虽然纸箱板对于学生是很熟悉的物品,但是在以往的生活中往往被忽视。本课的教学正是以纸箱板为出发点,学会简单的表现方法,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作品。本节课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学习利用瓦楞纸进行有趣味的艺术创作。

能力目标:利用瓦楞纸镂空雕刻,拼贴绘画等技法进行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激发学生在美术创作相互交流合作,敢于大胆创新实践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体验巧妙利用废旧物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瓦楞纸的特点,掌握在瓦楞纸上镂空造型的技法和多层瓦楞纸与彩色卡纸拼贴等方法。

教学难点:层次感和画面整体效果的把握。

四、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作品欣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主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六年级学生的自身特点,我在本课教学设计上主要让学生了解在平凡的生活用品中,隐藏着许多可以进行美术创作的新材料,以及如何进行艺术创作。教学流程具体设计如下:

(一)故事导入:

用故事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我改变了以往以讲解为主的方式,通过学生动手撕一撕,看一看,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氛围中,了解瓦楞纸的特点。

(三)作品欣赏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让学生知道艺术创作的表现技法是多种多样的。此环节着重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板书这些技法方便学生掌握。并后出示彩色的作品,捉住学生欣赏热情。

(四)教师示范:步骤展示在黑板上,(五)艺术实践:

1、创设“争当环保小卫士“活动。(巧妙利用瓦楞纸的夹层和纹理变化,设计制作妙趣横生的作品。

2、提要求:在实践中注意用刀安全,合作分工明确合理。注意环保。

(五)评价展示

加强学习中的经验交流,通过自评、互评鼓励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最佳效果奖。

(六)拓展延伸

出示蛋皮贴画,树叶贴画,拓展学生思路。争取找到更多变废为宝的资源。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说课,如有不当之处,敬请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篇2:箱板上的新发现说课

教材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与学生沟通、交流的重要媒介。因此我对教材做了以下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7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是了解瓦楞纸的夹层和纹理,掌握瓦楞纸作品的创作方法,创作一件妙趣横生的瓦楞纸艺术作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动手制作能力,并养成环保意识。

二、说学情

深入分析教材后,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六年级的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都非常活跃,对设计·应用课程的兴趣也比较浓厚,并且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发现材质的美》等相关课程,对于如何变废为宝,因材造型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如何根据材质和纹理特点,用镂刻、撕剪、画、印的方法,制作出具有独特美感的美术作品还比较困难。因此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了解瓦楞纸的特点和制作方法,开拓同学们的创新思维。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设置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瓦楞纸箱上多层纸板和条纹纹理的变化,学会镂刻、撕剪、画、印的方法,利用生活中的废旧包装箱创作一件妙趣横生的美术作品。

过程与方法:观察生活中的废旧包装箱,分析瓦楞纸的`多层纸板特点及纹理变化的美感,欣赏创意作品《中国龙》,掌握瓦楞纸的镂刻、撕剪、画、印等创作方法,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有趣味的创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环保意识以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在吃透教材、把握学情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重难点:

重点:瓦楞纸的特点及镂刻、撕剪、画、印的创作方法。

难点:利用瓦楞纸创作纹理变化丰富且妙趣横生的作品。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我的教学目标,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展示法、讨论法、情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展开我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六、说教学准备

朱用纯在《朱子家训》中说到“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课前做好教学准备尤为重要。因此我准备了瓦楞纸箱、剪刀、小刀、水粉颜料、多媒体等教学工具。

七、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着重谈一谈本节课的核心环节——教学过程,我设置了以下六个活动:

活动一:趣味情境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美术课堂更加具备趣味性。在导入的环节,我将设置“摸箱子”的小游戏,请学生代表上台摸箱子,并提出问题:猜一猜箱子中是什么物品?箱子里的物品有什么样的特征?学生能准确回答出:是瓦楞纸板,它比较厚重、粗糙。接着我会继续提问:同学们都在哪见过瓦楞纸板呢?学生回答之后,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瓦楞纸板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且各有不同,如果我们大胆地动手改造,废弃的纸箱板也能变成个性十足的作品。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同学们初步了解瓦楞纸,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以此引出课题《箱板上的新发现》。

活动二:作品图像识读

美术课程要凸显视觉性,因此我会展示搬家的照片并提问:老师家里多了很多搬家用过的废旧包装箱,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一想它们还有哪些用途?学生回答之后,师生共同总结出: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材料,那些被我们随手丢弃的废旧包装箱,可以进行旧物改造,从而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好作品。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以瓦楞纸为材料进行美术创作,我会给每个学习小组分发一个废旧包装箱,接着我会提问:这些瓦楞纸的材质和纹理有什么特点?学生一般会从瓦楞纸的厚薄程度、纹理的排列方式、光滑程度这些角度来回答,我会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总结:由于纸箱的薄厚程度不同,所以瓦楞纸不止一层,两边还有纹理光滑的牛皮纸,可以撕出不同的层次,产生不同的效果。我们在创作时可以运用瓦楞纸板的这些特点进行创作。

这时学生已经充分了解了瓦楞纸的材质和纹理特点,为了充分发挥同学们创意思维,我将举办“小点子”大赛,学习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并提问:这些别具美感的纹理变化带给你哪些丰富的联想?此时学生思维活跃,会说出很多自己的想法,有的说像小木屋、有的说像树木、有的说像搓衣板。我将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并补充道:我们可以根据瓦楞纸的纹理和夹层的特点创作出许多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此时的学生已充分掌握了瓦楞纸的特点,但是对于制作方法还不明确,因此,我会播放瓦楞纸作品《中国龙》的制作视频,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并提问:作品运用了哪些工具和方法进行创作?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哪些可以改变画面纹理效果的方法?学生回答之后,师生共同总结出:作品《中国龙》是以瓦楞纸和红色卡纸作为创作材料,采用了镂刻、撕剪、画、印等方法进行创作,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卡纸装饰、填涂色彩等方法改变纹理效果,使废旧的瓦楞纸变成一件趣味十足的美术作品。

活动三:技法表现探究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及掌握所学内容,我将示范以“花卉”为主题的瓦楞纸创作。第一步,选择材料,裁剪纸板;第二步,表面刷色处理;第三步,剪刻出花朵图案和形状;第四步,镂刻处理,添画花蕊、花叶等部分。通过这样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瓦楞纸的制作过程,为学生在独立创作解决技法上的难点。

活动四:美术创意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课堂上我会给学生15分钟的时间进行艺术体验。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制作一个瓦楞纸作品。学生在构思和实践创作过程中我会进行巡视,并从纹理变化、镂空剪刻处理、画面色彩等方面给出指导意见,及时解决学生在创作中遇到的问题。

活动五:多元展示评价

在大部分学生作品完成的情况下,我会设置“环保小卫士”的情境,请学生将作品贴在展示板上,并从纹理变化、画面色彩以及想象力等多方面进行自评、互评,最后我也会给出总结性、鼓励性的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表现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活动六:小结升华作业

科学精炼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我会采用提问的方式,回顾本课重要知识点。

并以环保理念入手进行情感升华,呼吁同学们保护环境,争做环保小卫士,感受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最后我会鼓励学生课下与其他小组分享交流自己的创作心得。以此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验美术创作的美好。

八、说板书设计

篇3:《箱板上的新发现》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瓦楞纸的特点,利用镂刻、撕剪、拼贴、绘画、印制等方法进行艺术创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巧妙利用瓦楞纸的夹层和纹理变化,探究设计制作方法,锻炼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用废弃纸箱板进行设计制作,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材质的魅力,激发学生大胆实践和创新精神,培养细致认真的态度。教学重点:

了解瓦楞纸的特点,掌握镂刻、瓦楞纸与彩色卡纸拼贴等技法。教学难点:

对纹理变化、层次感与画面整体效果的把握。材料准备:纸箱板、剪刀、刻刀、卡纸、水粉颜料、勾线笔、固体胶。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任务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创意作品,请大家共同欣赏。生:……

师:老师给大家安排来一个小任务,刚才我发现,大家看的都挺认真的,那么,谁来说说这些作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生:纸箱板。

师:非常好,没想到啊,废弃不用的纸箱板竟能变出这么多个性十足的作品来。这节课,老师就想和咱们班的同学来一起研究一下,看看你们在纸箱板上有哪些新发现。

2、板书课题

二、出示本课目标:(学生读)

1、了解纸箱板的结构和特征。

2、怎样利用纸箱板进行艺术创作?

3、实践练习,掌握纸箱板的创作方法。

三、交流研讨

1、结构特征

师:大家了解纸箱板吗?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纸箱板有哪些材质特点?

生:厚、多层、纹理。

2、方法

师:纸箱板有这么多的材质特点,那这些作品都是用那些方法制作的?请大家彼此交流一下,迅速找出答案。生:撕、剪、刻、贴、画。(板书)

师:这些方法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如果我们借助一些工具和我们的一双巧手,还会创作出一种种不同的纹理效果。

3、考考你

师:请同学们谈一谈,你想怎样利用你的新发现进行创作? 生:……(教师引导)

四、教师演示

师:大家看,这就是箱板画诞生的过程,这位小作者是分几步进行表现的?

生:①选择材料、②表面刷色处理、③剪刻图案、④镂刻处理。师:这两幅是(X)班同学的作品。

老师也按着这位小作者的步骤设计了一幅作品,大家想不想看看? 我们的作品怎么样?

五、学生训练

作业要求:巧妙利用我们的新发现即纸箱板的特点,设计制作一幅妙趣横生的作品。比一比,看谁的创作最新颖?谁的创作最具美感?

六、作品展评

师:大家看,谁的作品最好?好在哪里?请作者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主要表现的是什么?用了哪些方法? 生自由发言。

(奖励优秀的作品。)

师:同学们,今天的课就到这,希望大家用灵巧的双手变废为宝,去装饰我们的生活,下课。

《箱板上的发现》教学反思

箱板上的新发现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属于工艺美术的范畴,在小学阶段,使用各种材料进行工艺制作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此类课的学习中,能使学生发现平常废弃物的可使用价值,在巧妙的制作加工下,使其成为具有审美特征的艺术品,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及审美能力和美术素质。

箱板具有其特有的材料特征,表面的牛皮纸的色彩,夹层中的多层瓦楞,如何恰当的使用这些特殊的材质、肌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先给学生欣赏了各种材料的贴画,布贴画、豆子贴画、树叶贴画等,在欣赏这些贴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思考,作者是使用这些材料的什么特征来制作的?从而使学生从材料特点思考形成画面美感的基点,然后观察、刻挖自己手中的箱板,感受器材料特征。在实物作品的引导下,让学生分析明白箱板的表层、不同的瓦楞层在刻挖下可以产生块面的对比形成点、线、面,有了点、点、面,那么就可以表现自己喜欢的画面。但是不同的刻、挖、斯,又能带来更为丰富的画面效果,所以在大量的作品的欣赏下,学生能明白制作的方法和技巧。在画面的制作过程中,颜料绘画的方法引入可以帮助突出主体、丰富画面效果,但如果过分依赖绘画就失去了使用箱板的意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展示了多张学生作品,让学生分析如何改进表现方法从而提高画面中箱板的纸味、瓦楞味!

篇4:箱板上的新发现说课

《箱板上的新发现》

课时1课时

课业类型 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显性目标应知:学习利用瓦棱纸进行有趣的艺术活动

应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隐性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

重点利用瓦楞纸的特点,掌握在瓦楞纸上镂空造型的技法和多层瓦楞纸与色彩卡纸拼贴等方法。

难点层次感和画面整体效果的把握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瓦楞纸、刻刀、颜料等

教学过程第一节

教学流程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回忆交流

我们曾经尝试过用哪些方式方法进行创作?(结合实物欣赏)学生讨论回忆:绘画、剪贴画、版画等。

三、导入新课以前我们都是用商店里出售的“正式”材料进行创作,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纸箱板。撕开表面的牛皮纸,你会发现里面藏着弯曲排列的瓦楞纸。搜集资料并反馈。

四、分析思考瓦楞纸和其他的纸张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

用纸板箱创作时我们应该发挥它的哪些特点?避免哪些不足?小组探究。

撕一撕:箱板上的瓦楞纸不止一层,两边还夹有光滑的牛皮纸,可以撕出不同的层次;纸箱的厚薄不同,里面的瓦楞纸也不同;箱板纸层之间粘接的牢固度不同,撕出来的效果也各不相同。

五、艺术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接力游戏的创作活动,教师参与活动,并给予合理建议,以引导完成作品。

选取一张瓦楞纸或纸箱板备用。接力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一块箱板,全班合作完成):

1.几位同学分别在纸箱板上撕出或刻出自己喜欢

的形象或肌理。

2.撕到一定程度,滚油墨或刷色,挑选合适的角度在大纸上印制。

3.继续撕刻,改变底版,再在大纸上印制。

4.调整构图,直至全班完成一幅满意的作品。

六、评价展示展示作品,引导学生评议。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上一篇:银行网点2012年工作计划下一篇:2015年宁夏中考政治大纲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