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时节的传统饮食习俗

2024-04-26

白露时节的传统饮食习俗(共13篇)

篇1:白露时节的传统饮食习俗

白露时节的饮食习俗

一、吃龙眼

福州有个传统习俗,白露吃龙眼。因为龙眼有养血安神,益气补脾等功效,所以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效果。而且白露前后的龙眼个个大颗,核小味甜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再合适不过了。

二、喝白露米酒,白露茶

许多人很享受“白露茶”,因为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此外,苏浙等地区还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是旧时苏浙一带用以待客的好酒。

三、吃“十样白”

浙江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俗。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以煨乌骨白毛鸡、鸭子或猪肘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所谓的“十样白”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白茅根、白术、白芍、白莲、百合、白山药、白扁豆、白芨、白茯苓、白晒参。

四、食白露鸡

白露节气,清茶、米酒都是最当令的饮品,明月清风下,除了饮品,怎么能少了美食呢!鲜美的白露鸡便是不可多得的时令美味。白露后,天气变化大,人体需要一些滋补,而鸡肉蛋白质丰富、热量低、性平温和、解燥热,非常适合秋季食用。

白露节气的由来

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当太阳到达黄经一百六十五度时为白露节气。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露水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

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昼夜温差可达十多度。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

白露是一个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是秋季由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点。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白露”代表着暑热的结束,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成熟,而在季节转化过程中,丰收的秋季带给了人们与健康有关的食物以及民俗。

其实,气象学表明:节气至此,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白露节气的农事活动

农事:这一时节冷空气日趋活跃,常出现秋季低温天气,影响晚稻抽穗扬花,因此要预防低温冷害和病虫害。冷空气入侵时,可采用灌水保温,低温之前灌水二寸以上,可增温1~2℃。低温来时,晴天可日排夜灌浅水;阴雨天则要灌厚水。

一般天气应干干湿湿,以湿为主。这个节气暑气渐消,秋高气爽,玉露生凉,丹桂飘香,是黄金旅游季节。“白露”正处夏、秋转折关头,气温日际变化大,“白露身不露”,老、弱、病者要更注意适时增减衣服,以防受凉。

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此外,华南二十四节气的气候中,白露有着气温迅速下降、绵雨开始、日照骤减的明显特点,深刻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华南常年白露期间的平均气温比处暑要低3℃左右,大部地区候(5天)平均气温先后降至22℃以下。

按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时序开始进入秋季。华南秋雨多出现于白露至霜降前,以岷江、青衣江中下游地区最多,华南中部相对较少。“滥了白露,天天走溜路”的农谚,虽然不能以白露这一天是否有雨水来作天气预报,但是,一般白露节前后确实常有一段连阴雨天气。

而且,自此华南降雨多具有强度小、雨日多、常连绵的特点了。与此相应,华南白露期间日照较处暑骤减一半左右,递减趋势一直持续到冬季。白露时节的上述气候特点,对晚稻抽穗扬花和棉桃爆桃是不利的,也影响中稻的收割和翻晒,所以农谚有“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的说法。

充分认识白露气候特点,并且采取相应的农技措施,才能减轻或避免秋雨危害。另一方面,也要趁雨抓紧蓄水,特别是华南东部的白露是继小满、夏至后又一个雨量较多的节气,更不要错过良好时机。

白露节气的气候特点

早在先秦时期,吕不韦等人所编著的《吕氏春秋》中,就在十二纪中的七月纪里,记载有“白露降”;到了汉代,正式把“白露”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内经》记载:“寒风晓暮,蒸热相薄,草木凝烟,湿化不流,则白露阴布以成秋冷。”《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古籍中这些生动的记载,阐明了这一节气的气候特点。可见,“白露”就是表示天气渐凉,空气中的水汽在夜晚常在草木等物体上凝结成白色的露珠。

过了白露节,气温明显下降。这时,白天气温比较,门,只是早、晚气温明显降低,出现了日暖夜寒的现象。晚上,当大气温度接近摄氏零度时,一些非常微小的水滴密集在绿色植物的茎叶上,被早晨的太阳一照,看上去就呈现了白色,所以,人们就叫它白露,这种日温差增大的趋势,有利于露珠的形成,同时,对农作物的生长也极为有利。白天温度高,农作物生长发育快,夜间温度低,消耗少,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促进各种秋庄稼陆续成熟。因此,农谚便说:“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齐白露,一半籽”等,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有的人把第一次轻霜叫做白露,这是不对的。因为即使是轻霜。具着露的物体或附近空气的温度,也必然在摄氏零度以下,又必然是门色的固体结晶;而白露的现象,虽然其色为白,但它毕竟是液体的露滴,其附着露滴的作物茎叶或附近空气的温度,虽然很低,但仍然仔摄氏零度以上i,作物受到这种冷凉白露的刺激,叶子由绿变黄。所以,农谚说:“白露点秋霜”。就是说降过两三次白露之后,庄稼像遭受了一场秋霜的危害一样。俗话也说:“每逢白露花儿蔫。”

从白露起,我国大部分地区天气开始转凉。俗话又说:“白露身不露。”它告诉人们,这时暑气已经尽了,不该再赤身露体了。俗话还说:“二八月乱穿衣。”意思是说,春秋两季天气多变化,穿的衣服多少,这就要根据气候和各人自身的需要来作准备了。

篇2:白露时节的传统饮食习俗

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进入“白露”,晚上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秋色渐浓的景致如水墨般渲染而开。

三候

白露后五日为初候,鸿雁来。秋重,鸿雁自北而南迁徙,大者为鸿,小的称雁。

再五日为二候,玄鸟归。燕子是春分而来,秋分而去,它是北方之鸟,南飞带来生机。如今红花半落燕归去,秋风萧瑟,要白露满山叶飞坠了。

再五日为三候,群鸟养羞。这个“羞”同“馐”,是美食之义。“养羞”是指诸鸟感知到肃杀之气,纷纷储食以备冬,如藏珍馔。

天气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白露是一年中早晚温差最大的季节,白天能达到二十九度、晚上只有十几度。在这样的气温条件下,白天形成的湿热之气到晚上遇冷形成露珠结于草木,好像挂上了白色的珠子。

进入白露时节,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多吹偏北风,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故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

由此可见,“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

习俗

品龙眼

福建福州有“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当地习俗认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在这一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这种说法固然比较夸张,但是白露节气吃龙眼确实对身体多有裨益。

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等很多种疾病。白露之前的龙眼个个大颗,核小甜味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

吃“十样白”

浙江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俗。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以煨乌骨白毛鸡、鸭子或猪肘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

这“十样白”乃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即白芍、白芨、白术、白扁豆、白莲、白茅根、白山药、百合、白茯苓、白晒参,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在浙江文成,人们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

饮白露茶

江苏南京人十分重视节气的“来”和“去”,逐渐形成了具有南京地方特色的节气习俗。爱喝茶的老茶客都十分青睐“白露茶”,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

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

啜米酒

湖南资兴的兴宁、三都、蓼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

江苏和浙江也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旧时苏浙一带乡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酿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带到城市。直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南京城里酒店里还有零拷的白露米酒,后来逐渐消失。

祭禹王

生活在江苏太湖畔的老百姓会在白露时节祭禹王。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

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将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

养生

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句话的意思是表示,处暑还会热,每天需要用一盆水洗澡,在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节气,就不能赤膊露体了,会着凉受寒。

防秋燥

白露即为典型的秋季气候,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等症状。可适当地多服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止咳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

慎“秋冻”

“春捂秋冻”是一条经典的养生保健要诀。当然,秋冻并非人人皆宜。如糖尿病患者局部供血较差,如果血管一下子受到冷空气刺激,很容易发生血管痉挛,冷空气刺激更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导致心梗等后果。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秋冻。

除此之外,像体质较弱的老人和儿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哮喘病患者和关节炎患者都不适合“秋冻”。

添衣被

早晚温差大就应该及时添加衣被,否则,极容易患上感冒,而支气管炎、哮喘、消化性溃疡等慢性病患者,也容易诱发或加重病情。

若防护不当,晚上睡觉暴露腹部或爱美穿露脐装,寒气极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如果寒气直中肠胃,就会发生急性腹痛、腹泻、呕吐。

白露过后要注意哪些疾病复发

秋季是一年中由热向冷的过渡季节,气温变化较大,空气湿度偏小,冷空气活动频繁,是许多疾病的诱发因素,要注意做好以下疾病的预防:

1、呼吸道疾病:

1)防感冒:

秋天气候变化异常,是伤风感冒的高发季节。特别老人、儿童等是感冒或流感的易感人群,应积极预防。主要措施为保持良好通风,应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加衣物,适当多饮水,体质较差或有基础疾病者应积极预防接种。

2)防哮喘:

秋季空气干燥,花粉等过敏源较多,常引发哮喘。因此哮喘患者应注意保暖,预防接触过敏原,防止复发。

3)防急、慢性支气管炎:

秋季是急慢性支气管炎的好发季节,多在感冒后并发,预防主要是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加强户外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要注意保暖防寒,少食辛辣食物,戒烟少酒等。

另外,秋燥是指因空气干冷而引发的头疼、流泪、咽干、鼻塞、咳嗽、胃痛、关节痛等一系列症状,应多饮水,适当服用养阴润肺的食物或药物。

2、心脑血管疾病:

寒冷是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随着秋冬季节来临,气温骤降,会使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本已狭窄的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流减缓,血量减少,引起动脉痉挛,诱发心绞痛、急性心机梗塞、中风等疾病。

因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吸烟酗酒,不过度劳累。尤其是注意观察血压、心脏等病情变化,定期检查,按时服药。

3、胃肠道疾病:

秋季气候多变也是消化性溃疡、急性肠胃炎、便秘、小儿腹泻等胃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经过炎夏的消耗,入秋后,人体的消化功能逐渐下降,肠道抗病能力也减弱,可能发生腹泻。由于气候转凉,也会导致胃病的复发。

秋季腹泻也很常见,特别是小儿,预防秋季腹泻主要是防止疲劳后着凉,注意膳食合理,戒烟戒酒,以增强胃肠的适应力。过甜、过油腻的食品会引发急性肠胃炎、胆囊炎、胰腺炎等病。

4、风湿与关节疾病:

秋季也是风湿与关节疾病的好发季节,应积极做好预防。

白露祝福语文案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白露“白”自洁出来,白露“露”自“藏”出来。白露节,愿你财富“深藏不露”,做人“清清白白”!

白露时节,养生有道,今日奉上,同品其妙。白露养生,首在除燥,脆梨生津,蜂蜜水调,银耳入粥,南瓜勿少,滋阴润肺,可得其要。

白露过一天,蚊子死一千,凉风切勿贪,加件外套穿,夜晚气温低,莫要把被踢,感冒流鼻涕,姜汤来治病!白露到了,祝你身体健康,事事顺利!

白露苍苍,我将甜蜜、好运全部送上;白露茫茫,我愿你一生平安、幸福如常;白露凉凉,我叮嘱你多添衣、莫要贪凉。愿你白露时时乐,心房暖洋洋!

白露一到天转凉,鸿雁南飞露满枝。朋友外出多保暖,莫让寒气把身伤。多吃蔬菜添营养,少饮米酒暖心神。身体健康生意好,早日还我短信钱。

时节至白露,秋起夜微凉,酷暑悄逝去,短信送祝福,忧虑烦恼离,快乐随处找,莫让伤心来,健康幸福归,白露又来临,关心时时在,常伴你左右,愿你想到我。祝:白露快乐!

温馨提示:亲爱的朋友,由于白露节气来临,近日气温下降,天气渐渐转凉。为避免你受寒流及感冒的侵袭,请适时添加衣裳,晚上睡觉盖好被子,避免着凉,并配合自己照顾好自己,谢谢合作!

白露到,天转凉,早晚记得添衣裳,多运动,多喝水,增强体质少生病,发短信,送问候,表关怀,传递祝福不可少,友情相守情意长。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在点点不灭的星光里,望见季节深藏的容颜,深情、孤意、在眉睫、在唇靥,只想对君说一句,天凉啦,注意保暖!

白露时节更繁忙,硕果累累堆满仓,凉秋渐进天色变,请君及时添衣裳,望君时时保身体,心宽体胖笑常开,朋友日日心中想,温馨祝福请收藏。白露快乐!

秋月带着一丝凉风,送去了我的思念;白露带着一片寒霜,送去了我的祝愿;真情带着一份关怀,送去了一丝温暖;祝福带着一颗真心,送去了白露惦念。白露节气到了,天气渐凉了,多添衣裳,照顾好自己!

送你一瓶洗发“露”,洗去烦恼无忧愁,送你一头斑点“露”,乘风奔驰路处处,送你一箱核桃“露”,益智补脑才气高,祝你白露快乐!

秋月白露至,送你三滴白露水:首先送你知识露,大智若愚想法多;然后送你爱情露,浪漫甜蜜情感多;最后送你摇钱露,财源滚滚伴你来。白露时节雨纷纷,夜晚风吹身体爽,牵挂你等在心中,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到了,注意保暖加衣裳,祝白露快乐!

白露天气渐转凉,劝君适时添衣裳,早睡早起锻炼忙,多食果蔬享健康,时刻保持心情朗,吉祥如意幸福长。祝白露节气快乐!

白露节气到,贴心问候有必要,天气渐渐转凉,增减衣物要适当,再忙也要休息,劳逸结合身体棒,拥有好的心情,生活美满幸福长,愿你幸福每一天。

白露秋风夜,一夜冷一夜;白天身体勤锻炼,夜里勿要贪凉把被子掀;饮食要注意,贪吃不好易清淡。在这气候宜人的美好季节,诚祝亲爱的朋友身体安康,心情愉快,拥有幸福美满的简单日子!

白露时节明月光,思念朋友在心房,牵挂朋友在远方,白露祝福随风扬,发条短信是心意,天凉莫忘添衣裳,快乐幸福在身旁。

白鹿白露走白路,白路白露载白鹿,不管是白鹿走白路,还是白路载白鹿,白露肯定无误。绕晕了吧,白露节气来段绕口令,祝你白露幸福无数!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何为霜?呵呵不管霜是啥,啥是霜。白露节气。送你“双喜”。祝福你天天“喜上眉梢”、“喜气洋洋”!

白露随风悄悄至,秋高气爽精神朗,心情愉悦送关怀,财运家运双双来,门窗通风常打开,天凉添衣莫忘怀,万般叮咛心底埋,愿你白露时节乐开怀!

篇3:白露时节的传统饮食习俗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06年2月~2007年6月在我院自然分娩的健康足月初产妇100例,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产妇50例。其中营养饮食组 (实验组) 平均年龄 (24.12±7.01) 岁, 传统饮食组 (对照组) 平均年岭 (25.01±7.22) 岁。两组产妇的年龄经统计学检验,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列入研究范围的产妇除外妊娠合并症及其他疾病。

1.2 方法

实验组产后进营养饮食, 除小米粥煮鸡蛋外, 适当增加富含营养的食物, 如排骨、鱼、鸡蛋、鱼汤、鸡汤、蔬菜和水果等;对照组产后进流质饮食以小米粥煮鸡蛋饮食为主, 辅以母鸡汤、红糖水, 每日4~5餐, 一直吃到满月以后才逐渐恢复营养饮食。每组产妇均在产后1h内进食。

2 结果

产妇产后以乏力、乳量、便秘作为观察指标, 结果见表1。

对照组乏力、乳汁不足、便秘发生率与营养饮食组发生率比较, 明显高于营养饮食组, P<0.01, 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走出传统饮食的误区

我们北方传统的月子饭是小米粥煮鸡蛋、母鸡汤和红糖水, 禁食蔬菜水果, 一直到满月。研究表明[2], 饮食习惯及偏食是造成产妇某些营养素摄取明显偏低的原因。一位营养良好的产妇, 产生乳汁每天需700 Cal的热量, 大约有200Cal来自脂肪的储备, 500 Cal来自其进食的食物, 产妇需要吃进比其本身所需更多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 利用这些额外营养物来分泌乳汁。广东省江门市陈素芹[2]报道:本地大部分产妇分娩后尤其是分娩当天, 膳食种类单调, 一般以炒饭、咸鱼为主, 缺少蛋白质和维生素, 不足的摄入量影响泌乳的始动时间和泌乳量。

3.2 摄入充足的蛋白质

蛋白质一旦不足, 母乳的分泌量就会减少, 婴儿的发育情况也会不好。因此, 婴儿的发育及对疾病的抵抗力与母乳有重要的关系。

3.3 摄入足够的热量

当母乳被分泌出来后, 母体需要补充550Kcal的热量, 千万不能因为减肥而减少热量的摄取。

3.4 维生素与矿物质的摄取

维生素与矿物质虽然存在于人体的量较少, 但是对于婴儿的生理期的调整及牙齿的发育、骨骼的形成有很大关系, 维生素、矿物质如同蛋白质一样, 对婴儿的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晓菲.剖腹产术后饮食促进泌乳及护理[J].航空航天医学, 2002, 13 (1) :54.

篇4:白露时节饮食需注意事项

白露节气已是真正的凉爽季节的开始,很多人在调养身体时一味地强调海鲜肉类等营养品的进补,而忽略了季节性的易发病,给自己和家人造成了机体的损伤,影响了学习和工作,在此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在白露节气中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特别是对于那些因体质过敏而引发的上述疾病,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凡是因过敏引发的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平时应少吃或不吃鱼虾海腥、生冷炙烩腌菜、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最常见的有带鱼、螃蟹、虾类,韭菜花、黄花、胡椒等,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高钠盐饮食能增加支气管的反应性;在很多地区内,哮喘的发病率是与食盐的销售量而成正比,这说明哮喘病人不宜吃得过咸。在食物的属性中,不同的饮食有其不同的“性”、“味”、“归经”“升降沉浮”及“补泻”作用。不同的属性,其作用不同,适应的人群也不同,因此,每个人都要随着节气的变化而随时调节饮食结构。

饮食作为保健措施首先是以预防疾病、延年益寿为目的,而饮食对人体的滋养作用,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保健预防措施。合理安排饮食可保证机体的营养,使人体的五脏功能旺盛、气血充实,如《内经》所言:“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即人体正气旺盛时,邪气就没有机会侵袭肌体,自然也就会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如果体内缺少某些营养成分,就会导致疾病。如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缺少就会引起肝功能障碍;缺少某种维生素就会引起夜盲症、脚气病、口腔炎、坏血病、软骨病等;若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如缺少钙质会引起佝偻病,缺少磷脂会引起神经衰弱,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缺铁会引起贫血,缺锌和钼会引起身体发育不良等。只有通过食物的全面搭配,或有针对性地增加上述食物成分才能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中医前辈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用动物肝脏预防夜盲症, 用海带预防甲状腺肿,用谷皮、麦麸预防脚气病,用水果和蔬菜预防坏血病的记载。

篇5:白露二十四节气时节习俗介绍精选

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宜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忌吃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忌吃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忌吃利气消积,容易耗伤脾气的食品。可多吃点:粳米、籼米、玉米、薏米、番薯、豆腐等。

肉、蛋、奶类的选择:牛肉、鸡肉、兔肉、狗肉、牛肚、猪肚、桂鱼、乌鸡等。

蔬菜的选择:藕、粟子、山药、扁豆、豇豆、胡萝卜、马铃薯、洋葱、平菇等。

水果的选择:葡萄、红枣、桃、杏等。

饮食禁忌:忌吃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忌吃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忌吃利气消积,容易耗伤脾气的食品。如:苦瓜、冬瓜、海带、螃蟹、鸭子等。

白露吃什么?下面推荐几款适合白露节气的食谱,供大家参考。

莲子百合煲:

配方莲子、百合各30克,精瘦肉200克。

做法莲子、百合清水浸泡30分钟,精瘦肉洗静,置于凉水锅中烧开(用水焯一下)捞出。锅内重新放入清水,将莲子、百合、精瘦肉一同入锅,加水煲熟(可适当放些精盐、味精调味)。

功效清润肺燥,止咳消炎。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柚子鸡:

配料:柚子(越冬最佳)一个,公鸡一只,精盐适量。

做法:公鸡去毛、内脏洗静,柚子去皮留肉。将柚子放入鸡腹内,再放入气锅中,上锅蒸熟,出锅时加入精盐调味即可。

功效:补肺益气,化痰止咳。

银杏鸡丁:

配料:银杏(白果)100克,无骨嫩鸡肉250克,蛋清2个,高汤、白砂糖、绍酒、淀粉、味精、香油、食盐、油、葱各适量。

做法:白果去壳,在油锅内煸炒至六成熟,捞出剥去薄衣待用。鸡肉切成1厘米见方的小丁,放在碗内加入蛋清、食盐、淀粉搅拌均匀。炒锅烧热放油(量要多些),待油烧至六成熟时,将鸡丁下锅用勺划散,放入白果继续翻炒,至熟后连油一同倒入漏勺内沥去油。再在锅内倒入少量油,将葱段煸炒,随即烹入绍酒、高汤、食盐、味精,把加工过的白果鸡丁倒入锅内翻炒,用湿淀粉勾薄芡,出锅前淋入香油,搅拌均匀起锅装盘即成。

篇6:白露节气的传统习俗介绍

这个节气起,老苏州会吃些石榴、白果、梨等,以此养阴润肺;还会吃些鳗鱼(鳗鲡),这时鳗鱼最为肥美,是品尝的最佳时节,因此苏州有“白露鳗鲡霜降蟹”之说。在瓯江口外的洞头岛,照例要吃鲜鳗鱼熬白萝卜,鳗鱼营养丰富,而白萝卜有“消谷和中,去邪热气”的作用,二者同煮,相得益彰。

2、推燕车

在山东省郯城县民间有“白露到,娃娃推着燕车跑”的传统习俗,家家制作能发出悦耳声响的小燕车,孩子们推着燕车跑步御寒,可增强体质。

3、吃龙眼

福州有“白露必吃龙眼”习俗。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等多种功效,而且白露之前的龙眼个大味甜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吃龙眼最好剥壳后浸泡在煮好的稀粥或米汤内,早餐时吃,健脾,补充水分,不易上火。

4、白露节

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俗。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滋补身体。这“十样白”是10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

5、祭禹王香会

每年白露时节,太湖人都要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在祭禹王的同时,还祭土地神、花神、蚕花姑娘、姜太公等。其间,《打渔杀家》是必演的一台戏,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

6、吃番薯

在文成,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中医学认为,红薯味甘性平,补脾益气。《本草纲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胃、强肾阴的功效”,使人“长寿少疾”。

7、白露茶

白露后秋分前采摘的茶叶叫白露茶。老南京人十分青睐“白露茶”。白露前后正是茶树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白露茶截取的是天地由暖变凉阶段的自然力量。

8、喝白露酒

苏南和浙江有自酿白露酒的习俗,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用以待客,又称“白露米酒”。这种酒温中含热,有利于寒气的散发。直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南京城里酒店里还有零拷的白露米酒,后来逐渐消失。

<<<返回目录

和白露节气有关的谚语

1.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

2.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

3.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4.白露种葱,寒露种蒜。

5.谷到白露死。

6.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川,寒露种沙滩。

7.白露打核桃,霜降摘柿子。

8.白露枣儿两头红。

9.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

10.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

11.白露不种,寒露不收。

12.白露葱不打苞。

13.白露分割地,秋分无生田。

14.白露棉花好长相,全株上下一起忙,下部吐白絮,上顶有花香,全田后劲足,不衰又不狂。

15.中秋前后是白露,棉花开始大批收。

16.白露不低头,割倒喂老牛。

17.秋后棉花锄三遍,絮厚绒白粒饱满。

18.白露见湿泥,一天长一皮。

19.白露田间和稀泥,红薯一天长一皮。

20.白露节,棉花地里不得歇。

21.棉怕白露连阴雨。

22.白露到秋分,家禽快打针。

23.白露节到,牛驴上套。

24.白露到,摘花椒。

25.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

26.过了白露节,早寒夜冷中时热。

27.白露在仲秋,早晚凉悠悠。

28.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

<<<返回目录

白露节气养生指南

一、白露节气养生:注意起居,身不着凉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是说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气温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句话的意思是,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露体了,以免着凉。 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寒露节气一过,应注重足部保暖。“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二、白露节气养生:饮食宜营养清淡

白露时节,要注意饮食,特别体质过敏而引发上述疾病的人,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 白露时节,秋燥伤人,容易耗人津液,因此常会出现口咽干苦、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的现象。这是因为中医认为,肺气大肠相表里,肺主皮毛的缘故。因此,从饮食上看,注意注意滋阴润肺,要多些梨、银耳、蜂蜜、百合、枸杞、萝卜、豆制品等,多吃橙黄色蔬菜,比如南瓜、黄萝卜等。吃一些绿叶蔬菜补足维生素C也很必要,比如芥蓝、菠菜、绿菜花等。平时要少吃或不吃鱼虾海鲜、生冷食物腌制菜品和过于甘肥油腻的食物,不要多吃辣椒等,以免影响肺、大便和皮肤。

三、白露节气养生:要注意运动锻炼

秋季也是支气管哮喘等病发病率很高,有些体质容易过敏的患者,很容易闹上症状像感冒的“花粉热”。因此,这个节气的养生重点是加强身体锻炼,每天进行散步、慢跑,周末可进行登山等。还要注意心理养生, 保持愉快的心情, 多与朋友进行交流,以免心情抑郁。

节气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显而易见,民间就有“疾病跟着节气走”的说法。白露节气是凉爽季节的开始,白天和夜晚的温度相差可达10多摄氏度;加之秋燥耗人津液,因此常会出现口咽干苦、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的现象,是呼吸道、消化道等疾病的易发季节,因而白露前后注意养生,显得十分重要。

<<<返回目录

白露要多吃的食物有哪些

1.大枣

大枣具有宁心安神、益智健脑、增强食欲、除腥祛味,抗过敏,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亦可防治高血压、骨质疏松和贫血,是老年人秋季的补养佳品。

2.红薯

红薯被评价为餐桌上的最佳食物,它具有预防癌症、防止便秘、减肥的功效,常吃红薯可以延年益寿。

3.百合

百合味甘、性微寒,归心、肺经,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润肺解渴、止咳止血、开胃安神的功效。适用于阴虚久咳,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等症状。

4.菊花

菊花可疏风平肝,清心除烦,祛燥润喉,生津明目,解酒毒,对感冒、头痛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老年人秋季可适当饮用菊花茶,达到祛火润肺的保养目的。

篇7:白露时节的传统饮食习俗

关键词:西餐饮食文化,饮食观念,原料搭配,饮食习惯

交流、融合是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交通也越来越便利, 大大缩短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距离。在餐饮行业中也因为原料地域差距的缩小, 使得各国烹饪技术的交流越发频繁, 东西方饮食呈现出了相互交融的趋势。随着西餐饮食在中国饮食中的不断深入, 对中国传统饮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目前, “西菜中做”成为了我国饮食界的一大流行趋势。西餐饮食中的先进科学技术对中国传统饮食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对中国餐饮业、家庭饮食都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一、西餐饮食文化

西餐饮食是相对于东方饮食而言的, 它是中国及其他东方国家的人民对所有西方国家饮食的一种统一称谓, 也是广义上对西方餐饮文化的统称。其实西方国家中, 每个国家的菜式、餐饮文化都是不尽相同的, 在西方国家其实没有“西餐”这一概念, 这一概念仅是部分东方国家人民心中的概念。

二、中西餐饮食观念的不同

由于中国餐饮文化与西方餐饮文化根植于不同的文化土壤, 所以二者有着显著的差异, 如饮食观念、烹饪技法、饮食习惯、原料搭配等。其中饮食观念的差异体现最为明显。

“民以食为天”这一古老谚语就充分说明了中国人对“吃”的重视程度。这一观念的形成与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的生产力水平都较为低下不无关系。中国人将吃视作头等大事, 人们对美味的极致追求也丰富、提高了中国饮食的烹饪技术。但由于我们过分地追求味觉享受, 使得食物本身的营养价值被忽略。中餐烹饪中的煎、炸、炖大大破坏了食材的营养成分, 在加工过程中, 就已将食物的营养成分破坏殆尽。因而在中国饮食文化中, 食物的营养问题是最大的弱点。

相较于中国饮食追求的味觉享受, 西餐饮食则更加理性与科学。大多数西方人都是将食物的营养放在第一位, 每天摄取的蛋白质、维生素、热量是否足够是他们进食的考虑重点。只要有营养, 即使饮食没有变化, 色香味不佳也是可以接受的。这种饮食观念完全契合了西方哲学体系———形而上学。西方哲学将“事物之理”作为研究对象, 这一哲学思想也对西方饮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在西方餐饮里, 一道菜肴在所有餐厅里, 即使是豪华高档餐厅, 味道都几乎一模一样, 在一盘西餐菜肴中, 菜是菜、肉是肉、调料是调料, 简单明了, 味道各不相干, 几乎没有艺术性可言。

三、烹饪原料选用、应用的影响

与中餐比起来, 西餐的食材种类、使用范围都较为简单、狭窄, 但是西餐食材的使用胜在用料精、加工细, 食材也使用更专业。例如, 肉类的取料都是按照部位分档进行的, 蔬菜种植不仅多样化, 而且控制得新鲜, 且有着极高的检验标准。在这方面, 中国传统饮食是十分值得借鉴的。目前, 在中餐中也大量借鉴了西餐原料, 在肉类原料上采用了西餐原料中的鸡胸肉、牛柳、美国牛仔骨、新西兰羊扒等;鱼类原料采用了鱼子、吞拿鱼、银鳕鱼、三文鱼等;水果原料采用了车厘子、夏威夷木瓜、牛油果、奇异果、榴莲等。另外还采用了如鹅肝、芦笋尖、芝士等其他西餐食材。通过西餐食材在中餐的广泛应用, 开发出了各种新菜式, 极大地丰富了中餐菜式。

四、烹饪技法的相互影响

中餐烹饪技法的丰富、精细、高深是西方国家远不能及的。但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 复杂、费时的烹饪方法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各种营养损失过多、烹饪时间过长的菜式也将逐步被社会所淘汰。比起中餐的烹饪, 西餐烹饪更为简单, 更注重体现食材原味, 较为简捷、朴实, 其主要的烹饪方法有铁板、烧、烩、扒、煮、烟熏、煎炸等。在快速、方便的西餐烹饪技法的影响下, 中餐也开始对烹饪技法加以改良、创新, 通过应用西餐烹饪技法, 开发出了一系列“西菜中做”的菜式, 如炭烧牛仔骨、煎鹅肝、烟熏吞拿鱼、烟熏三文鱼、芝士龙虾等。

在菜式造型方面, 西餐会在注重艺术性的同时兼顾实用性, 抽象性、随意性是其最大的特点, 西餐厨师在造型上具有较大的发挥空间。西餐造型更重视食材本来的形状与色泽, 不刻意强调对原料本身的加工, 追求随意性的艺术造型, 在色彩搭配上讲究合理、和谐。西餐菜式造型的理念也被引入到了中式菜肴中, 在中餐菜式上也能随处可见具有西餐造型特色的盘饰。

五、饮食习惯的影响

受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 中国人和西方人在饮食习惯上也有着较大差异。但在西餐饮食文化的影响下, 中国饮食习惯中的餐具使用、就餐礼仪及就餐习惯等方面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一) 餐具。

中国人及大多数亚洲人的餐具都是筷子、汤匙, 盛饭都使用碗。而西方人用餐的工具则主要是刀叉, 盛食物主要用盘子。筷子与刀叉不仅反映出了东西方不同的饮食习惯, 也体现了东西方生活观念的差异。但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交融, 不少的中餐餐厅在食用名贵菇菌、鲍鱼等菜肴时, 也会使用刀叉, 并使用西餐中的高脚杯饮用酒水。

(二) 礼仪。

中国人吃饭喜欢热闹, 喜欢在吃饭时说笑, 用餐氛围温暖、热闹。除了非常正式的宴会, 中国人基本不会特别讲究用餐礼仪。而西方人用餐则喜欢安静, 注重自己的用餐礼仪, 不会在用餐时发出不雅的声音。在宴请客人时, 中国人会将客人安排在左边上座以示尊重。而西方则以右为尊, 座位安排要男士与女士间隔开来, 男士为表示尊重要为其右边的女士拉开椅子。在中国人的餐桌上, 酒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表示对宾客的尊重, 主人还会劝酒, 而西方人用餐则不主张大肆饮酒。

(三) 就餐习惯。

中国人的就餐习惯一般都是围坐在一起, 共同分享餐桌上的所有食物, 有时为表示尊重, 还会相互夹菜。而西方人则使用分餐制, 每人一份, 各自吃自己的食物。西餐的分餐制对中餐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逐渐改变了传统的“围餐”饮食习惯与心理, 分餐制更加卫生, 能有效避免一些疾病的传染, 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益, 同时还能克服中餐中铺张浪费、讲排场的缺点。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 近年来, 不少的中国家庭都开始使用公筷。在很多的餐厅中, 也开始推行“公筷食法”。

六、结语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可归结为感性与理性的差异。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 这种差异正在逐渐消退, 西方饮食文化对中国饮食文化产生的影响也将越发全面和深刻。营养合理、健康卫生、美味可口的饮食将是东西方国家共同追求的目标。中西饮食文化的交融, 让中餐能博采众家之长, 不断完善自我, 进而推动中国饮食文化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尘.浅谈中国饮食文化对西餐的影响[J].成功 (教育版) , 2011, 14:278

[2].张茜.中国饮食文化对西方日常食俗的影响[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12, 29 (1) :20~23

[3].石丽.浅谈西餐礼仪[J].职业, 2009, 27:165

[4].刘申明.浅谈中西餐就餐礼仪的差异[J].青年文学家, 2011, 7:163~163

[5].张明.浅谈西餐饮食对中菜烹饪的影响[J].企业家天地 (下半月) , 2008, 5:236~237

篇8:白露节气的传统习俗有什么

苏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还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旧时苏浙一带乡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酿酒,用以待客,。其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白露米酒中的精品是“程酒”,是因取程江水酿制而得名。白露米酒的酿制除取水、选定节气颇有讲究外,白露米酒的酿造方法也相当独特。先酿制白酒(俗称“土烧”)与糯米糟酒,再按1:3的比例,将白酒倒入糟酒里,装坛待喝。如制程酒,须掺入适量糁子水(糁子加水熬制),然后入坛密封,埋入地下或者窖藏,亦有埋入鲜牛栏淤中的,待数年乃至几十年才取出饮用。埋藏几十年的程酒色呈褐红,斟之现丝,易于入口,清香扑鼻,且后劲极强。直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南京城酒店里还有自酿的白露米酒,后来逐渐消失。

白露节气的传统习俗有什么?不同的地区白露节气的习俗也是不一样的。

篇9:白露的传统习俗及养生原则

一口流水的秋梨

冬季有保健医疗性质的水果,要数梨和甘蔗了。中医认为,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去燥等功能,秋梨中丰富的水分正是肌肤所需。

一天3个苹果

苹果的好吃还用多说嘛?不但可以吃,也可以切成片贴在脸上.对皮肤有好处,富含果胶、纤维素、维生素C等,有非常好的降脂作用.日食苹果3个,皮肤不但水润而且还很有弹性!

生吃黄瓜

生吃黄瓜可以充分补充皮肤所含的水分,将新鲜黄瓜去皮切片,立即贴于刚洗净的脸部,再用手指轻按黄瓜片,使其不脱落,20分钟后揭下。此法可供给皮肤营养,并使其嫩滑细腻,可以常敷用,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应季柑橘

柑橘性温、味甘,有开胃理气、止渴润肺之功效。不过,阴虚火旺体质者多食会出现口舌生疮、咽干喉痛等上火症状。

鲜食葡萄

葡萄为葡萄科落叶木质藤本植物的果实,又名草龙珠、水晶明珠、蒲桃、蒲陶、李桃、山葫芦。葡萄被人们视为珍果,被誉为世界四大水果之首。它不但营养丰富、用途广泛:色美、气香,味可口,是果中佳品,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成各种产品,如葡萄酒、葡萄汁、葡萄干等,而且果实、根、叶皆可入药,全身都是宝。

人见人爱胡萝卜

胡萝卜味甘、性平,具有清热解毒,补中安脏之功效,适宜于皮肤干燥粗糙,或患毛发苔藓、黑头粉刺、角化型湿疹者食用。胡萝卜富含维生素A、B、C,并有轻微而持续发汗的作用,可刺激皮肤的新陈代谢,增进血液循环,从而使肤色红润,胃肠畅通,对美容健肤有独到作用。最好空腹喝胡萝卜汁,这样更利于胃肠吸收,促进血液循环、疏泄和消除汗腺污垢、调整体温,从而使皮肤清洁健康、细嫩光滑。

酸酸甜甜的大石榴

颗粒饱满的石榴最是惹人喜爱,口感酸酸甜甜的非常不错。它性温,具有生津液、止烦渴作用。津液不足、咽干、烦渴不休的人,可以把石榴作为食疗佳品。石榴捣成汁,或者煎汤饮,可以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杀虫止痢。

天然水果罐头柚子

在众多的秋令水果中,柚子可算是个头最大的了,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左右成熟,皮厚耐藏,故有“天然水果罐头”之称。柚子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还具有健胃、润肺、补血、清肠、利便等功效,可促进伤口愈合,对败血病等有良好的辅助疗效。此外,柚子还可以降低血液的黏滞度,对脑血管疾病,有较好的预防作用;鲜柚肉由于含有类似胰岛素的成分,更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白露节气传统习俗

1、喝白露茶

白露前后采摘的茶叫白露茶,经过春夏,茶叶在秋天熬成了比较浓郁醇厚的味道,既不像春茶娇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干涩味苦。老南京人比较喜欢喝白露茶。

2、喝白露米酒

白露酒是湖南郴洲民间特有的传统名酒,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用以待客,又称“白露米酒”。这种酒温中含热,有利于寒气的散发。

3、祭禹王

禹王是传说中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渔民称为“水路之神”。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都要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在祭禹王的同时,还祭土地神、花神、蚕花姑娘、姜太公等。其间,《打渔杀家》是必演的一台戏,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

4、吃龙眼

福州有“白露必吃龙眼”的习俗。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等多种功效,而且白露之前的龙眼个大味甜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吃龙眼最好剥壳后浸泡在煮好的稀粥或米汤内,早餐时吃,健脾,补充水分,不易上火。

5、吃鳗鱼

白露时期的鳗鱼最为肥美,是品尝的最佳时节,因此苏州有“白露鳗鲡霜降蟹”之说。鳗鱼具有补虚养血、祛湿、抗痨等功效,是久病、虚弱、贫血、肺结核等病人的良好营养品。

6、推燕车

在山东省郯城县民间有“白露到,娃娃推着燕车跑”的传统习俗,家家制作能发出悦耳声响的小燕车,孩子们推着燕车跑步御寒,可增强体质。

7、吃番薯

在文成,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中医学认为,红薯味甘性平,补脾益气。

白露节气养生的原则

1、早晚及时添加衣服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中医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也就是说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了。另外,白露之后天气冷暖多变,尤其是早晚温差较大,很容易诱发伤风感冒或导致旧病复发。如果这时候贪食寒凉,更容易把脾胃的机能变得不正常,损伤脾胃阳气,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禁忌。

2、注意营养养肺润燥

白露是整个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白露以后,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地面的水汽结露就开始增多了。过了白露,人们容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皮肤干燥等症状,这就是典型的“秋燥”。白露时节的饮食应当以健脾润燥为主,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宜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进食不宜过饱,以免增加我们肠胃的负担,导致胃肠疾病。

3、夜晚睡卧不可贪凉

篇10:白露传统习俗活动

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俗。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滋补身体。这“十样白”是10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

白露传统习俗5、祭禹王香会。

每年白露时节,太湖人都要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在祭禹王的同时,还祭土地神、花神、蚕花姑娘、姜太公等。其间,《打渔杀家》是必演的一台戏,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

篇11:白露时节的传统饮食习俗

一、传统筵席的弊端

我国筵席源远流长, 种类繁多, 但对其仔细分辨后就会发现, 传统筵席从内容到形式虽有很多可资借鉴的部分, 但也存在有很多弊端, 这些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席面大、菜品多, 易造成浪费

中国人请客吃饭习惯以“丰”为敬, 即一桌筵席的菜肴客人吃不完, 才能表明我们是热情好客的, 如果恰到好处刚刚吃完, 反被认为是主人照顾不周, 甚至遭到嘲讽。人们旧的传统观念往往把待人的诚恳、把友谊份量与菜点的数量紧密联系在一起, 菜点越多越丰盛, 就越能表达主人的盛情和双方交情的深厚, 即使吃不完浪费也不觉得可耻, 以至于经常听人说:“请别人吃饭, 宁愿剩下也不能不够啊, 如果餐桌上都是吃得干干净净的盘子, 总感觉不好看, 怕客人觉得自己小气。”这就是传统思想的误区, 它不但给个人而且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财政压力。在这方面, 我们应该向日本、美国等较发达的国家学习, 他们即使是举行国宴, 也只会宴席接待规格较高, 但是宴席菜肴数量却是恰到好处, 不会有菜肴多的人们吃不完而后倒掉的现象发生。特别是日本, 据报载日本的酒店都有这样规定, 凡是就餐时没有吃完的菜肴, 一律打包带走, 不得以任何借口浪费资源、糟踏粮食。这的确很值得我们借鉴。

2.膳食营养搭配不协调

饮食讲科学、营养求均衡是现代人的饮食新时尚。然而, 传统筵席往往因为片面追求大鱼大肉、油重味浓而使筵席菜肴中的营养成分严重失衡, 并且出现了某些营养物质过剩, 如脂肪等;而某些矿物质和纤维素却严重不足, 尤其是一些高档筵席, 此矛盾显得尤为突出。这种现象的产生虽与大部分消费者不懂膳食营养有很大的关系, 但更重要是饮食经营人员、烹饪人员对此的认识也不是很全面:就餐者 只重色彩和口味, 烹饪人员完全按照客人的要求烹制菜肴, 没有及时建议客人怎样的饮食才算合理等, 结果导致大部分营养素白白流失。社会呼唤懂得正常饮食结构和营养均衡的烹饪师, 需要大量掌握各种食物 (尤其是常用食物) 的营养特点、熟悉不同烹饪方法对各种营养素的影响以及了解进餐者的心理特点和经济条件, 并兼顾民风民俗和宗教信仰的新时代的烹饪师。正是迎合这种社会需要, 目前的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烹饪营养专业, 使学生不但懂得烹饪技能, 更能根据客人的身体需求合理调配饮食使其营养均衡, 因而受到了消费者的关注。

3.不讲究卫生

多人围坐, 亲切交谈, 热热闹闹, 有说有笑, 大家同夹一盘菜, 同舀一碗汤是我国传统筵席的就餐形式。有的主人为了显示自己的热情好客, 席间用自己的食具为客人夹菜而不顾别人的感受, 更的客人就餐时高谈阔论, 致使唾液横飞、菜渣四溅, 试想在这种环境下就餐, 人们会觉得这是在享受吗?尽管随着人们观念的更新, 特别是在2003年非典之后, 人们已经重视了饮食卫生, 不但在摆台中已增设了公用餐具, 一部分高档餐饮店也开始实行分餐制, 但仍不及西方的分餐制那么普及, 仍会让消费者有饮食是否卫生、安全的顾虑。

4.片面追求奇珍异馔

中国筵席十分重视原料的稀少、珍贵, 上至“周代八珍”, 中至唐代的“烧尾宴”, 下至清代的“满汉全席”, 包括现代一些所谓的“豪门宴”无不是选用一些稀少珍贵的原料来吸引客人。如唐代“烧尾宴”中的“开平炙” (用羊舌、鹿舌合烤, 约需300只舌) 、“雪婴儿” (青蛙裹粉糊煎制, 白如雪, 形似婴儿) , 再如北京鱼唇席中的“红烧鱼唇”是采用鲟、鳇、鲨、黄鱼、赤鱼、梨头鳐等鱼唇部软肉干制而成, 再进行红烧。诸如此类筵席中的名菜原料是越来越少, 于是某些食客便想换换口味, 商家为了招徕回头客, 也想方设法做些原料十分稀少的菜肴, 甚至少数经营者还丧尽天良, 把国家明文禁止捕猎的保护动物摆上了餐桌, 如娃娃鱼等。长期以来, 这种做法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 触犯了法律, 而且还会把中国筵席推到了追奇猎异的歧途, 这将是中国筵席改革的必然趋势。

5.就餐时间长

中国古代筵席从简到繁、由少到多, 但都是上层人士才能享受的, 普通百姓根本难以涉足, 所以每举办一次筵席都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致使其成本增加, 时间冗长拖拉, 如一席满汉全席一般要求三日九餐吃完。即使现代筵席, 就餐时间也短则一、二个小时, 长则达到三、四个小时, 这样既不利于身体健康, 更不符合现代社会“时间就是金钱, 时间就是效率”的新时尚, 尤其对于一些高级领导干部来说, 就餐、陪餐时间更不宜过长。因此, 缩短筵席的进餐时间也是筵席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将“宴席改革”进行到底

进入21世纪后, 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经济文化水平都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 同时饮食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除了崇尚绿色食品和黑色食品外, 也向往高质量的饮食结构和饮食文化, 于是饮食改革成了今天的热门话题之一。特别是2013年1月, 中央政治局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一发布, 更是给饮食改革一个良好的实施环境。

1.实行“光盘行动”, 形成人人节约粮食的好风气

针对我国传统宴席席面大、菜品多, 易造成浪费的情况, 无论是酒店人还是消费者都应该顺应潮流, 将“光盘行动”进行到底。首先从酒店自身做起:一是酒店对“厉行节约、文明用餐”进行倡议并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微博宣传、网上晒吃光后的餐具、发放宣传单、张贴海报等形式, 倡议市民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 在饭店就餐后打包剩饭, “光盘”离开, 形成人人节约粮食的好风气。二是发动服务人员, 增加点菜提醒服务。根据客人的人数推荐适合的菜肴数量和分量, 拒绝浪费, 如果席后还有没有吃完的菜肴, 为客人提供免费打包服务。三是对“参加光盘”行动的客人和服务员进行奖励, 如对“光盘”客人赠送小礼品或免费卷等, 对全力支持并将“光盘行动”付诸实施, 有明显效果的服务员进行精神或物质的奖励, 以激励其继续为此行动努力, 并带动周围一片服务人员积极参与进来, 为“光盘行动”营造良好的实施环境。

2.倡导文明餐饮, 增加宴席的文化气息

为了餐饮服务行业能够形成安全、健康、和谐的良好风尚, 相关政府部门应定期开展评选“文明餐桌示范店”、“文明之星服务员”等活动, 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遏制餐饮服务单位经营和使用假冒伪劣食品、无证食品、过期食品、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 使用不卫生餐具行为等违法行为, 以促进我国餐饮行业的食品安全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推动文明餐饮服务行业的创建。而且现代宴席的成败并不取决于酒菜的多少和就餐时间的长短, 大吃大喝、拖拉冗长的就餐方式已逐渐被淘汰, 而有主题, 有内涵, 有意义的专题宴席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比如历史名宴被有组织地仿制 (红楼宴、毛家菜等) ;现代宴席与文化艺术的有机结合;民族菜、药膳菜、防老菜以及健美菜、旅游菜等新的筵席结构已走入了人们的心中, 使客人在吃的同时, 能受到一种文化的熏陶, 感受到一种文化氛围。

3.注重宴席的营养化趋势, 提供卫生餐饮新内容

在我们国家, 自古宴席配餐都注重油大味厚 (特别是北方及中原地带的宴席) , 而使各种营养素明显缺乏。其实从实际情况出发, 我国目前的宴席可适量减少荤菜的数量, 增加素菜、荤素菜、奶制品、豆制品的数量, 以减少高血脂、高血压、心血管及脑血管的发病率, 具体配餐, 可参照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膳食标准进行。在宴席的卫生化方面, 酒店也要保证提供卫生餐饮, 采用分餐制的服务方式, 以保证就餐者的健康。

作为酒店方, 应根据各类消费人群的营养需求和特点, 或者遵循各地区或季节的饮食习惯, 进行群体消费者的膳食设计, 根据不同的口味需求和营养搭配, 编制营养食谱。并应当将菜肴所含营养素种类、数量、口味特点以及适宜人群和不适宜人群等作为商品标志, 连同价格表一起明确的出示给消费者, 便于消费者自行选择, 以增加消费者营养膳食方面的知识, 同时也保证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总之, 根据我国国情和现代宴席的饮食观念, 必须改变传统宴席“食有余”“醉方休”等摆阔气和暴饮暴食的观念; 必须调整传统宴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贵珍稀”的饮食价值观;必须颠覆传统宴席“十箸搅于一盘”等不卫生的同桌共食的进餐方式;也必须改变在饮食中追求个人享受的错误观念, 使节俭、文明、卫生、实效、典雅的新型宴席观念成为社会发展的新趋势。

摘要:中国是礼仪之邦, 自古以来招待客人都是以饭菜吃不完作为热情的标准, 而现实中“舌尖上的浪费”现象却日益严重。据统计, 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亿元, 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针对如此严重的浪费情况, 中央适时提出“光盘行动, 文明餐饮”等宴席改革措施, 呼吁各界人士无论是在私人宴请场所还是单位的公务接待, 均倡议人们理性消费、适量点菜, 并将吃不完的饭菜打包, 争做“光盘一族”, 将“宴席改革”进行到底。

关键词:传统,饮食习俗,光盘行动

参考文献

[1]《宴会设计与管理》.叶伯平等.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

[2]《宴会设计与管理》.丁应林.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8年版

[3]《我国主题宴会设计现状与创新研究》.刘澜江.价值工程.2012.8

篇12:白露节气传统习俗及由来一览

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昼夜温差可达十多度。

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

白露节气美食

大枣乌梅汤

原料:大枣20克,乌梅20克,冰糖适量。

制作:将大枣、乌梅洗干净,人沙锅加水适量,文火煎取浓汁,兑入冰糖溶化即成。

功效:滋阴、益气、敛汗。阴津亏虚所致的烦热口渴、气短神疲、盗汗不止等。

鲫鱼红糖甜杏汤

原料:鲫鱼1条(约500克),甜杏仁12克,红糖适量。

制作:先将鲫鱼去掉鳞、腮,剖除内脏洗干净,切成几块,将鲫鱼与杏仁、红糖一并熬汤,鱼熟后即可饮汤食鱼(可稍拌酱油)。

用法:食鱼喝汤,适量。

功效:益气健脾、滋阴理肺。慢性支气管炎,症属气阴亏虚型,症见形体消瘦、倦怠乏力、咳嗽痰多、气短声低喘促、咳剧或痰中夹有少量血丝者。

猪肺虫草汤

原料:猪肺250克,冬虫夏草15克,精盐、味精各适量。

制作:先将猪肺除去血污,清洗干净,切成小块。将猪肺与冬虫夏草同入沙锅,加水适量炖汤,待猪肺熟烂后,加入少许精盐、味精调味,饮汤食肺。

用法:佐餐食用,适量。

功效:补肺肾、止咳喘。肺肾气虚、气阴两虚所致的久咳干咳、胸痛咯血、气短喘促、不相接续、动则尤甚、声音低怯、腰膝酸软、尿随咳出,以及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癌咳喘咯血而属肺肾两虚者。

莲子百合煲

原料:莲子、百合各30克,精瘦肉200克。

制作:莲子、百合清水浸泡30分钟,精瘦肉洗静,置于凉水锅中烧开(用水焯一下)捞出。锅内重新放入清水,将莲子、百合、精瘦肉一同入锅,加水煲熟(可适当放些精盐、味精调味)。

制作:清润肺燥,止咳消炎。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柚子鸡

原料:柚子(越冬最佳)一个,公鸡一只,精盐适量。

制作:公鸡去毛、内脏洗静,柚子去皮留肉。将柚子放入鸡腹内,再放入气锅中,上锅蒸熟,出锅时加入精盐调味即可。

制作:补肺益气,化痰止咳。

篇13:秋分时节的传统习俗解析

1、秋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民间的祭月习俗因地区不同仪式各异。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北京岁华记》记载北京祭月的习俗说:“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兔;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北京祭月还有一个特别的风俗,就是“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此即民谚所说“男不拜月”。

杭州祭月风俗略同于北京,但谓祭月为“斋月宫”。“每户瓶兰、香烛、望空顶礼,小儿女膜拜月下,嬉戏灯前,谓之‘斋月宫’。”民间供小财神,大不盈尺,并设有台阁、几案、盘匝、衣冠、乐器等物,此等物均缩小为寸余,俗称“小摆设”。

在广东祭月时祭拜一位木雕的凤冠霞帔月亮神像。在南方部分地区有以芋头作供品的习俗。传说元末农民起义推翻元朝的统治,曾用元朝统治者的头祭月亮,因“元”与“芋”音近,后来人们以“芋”代头。

南昌以往有句老话,叫“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意思就是说在拜月时,男子是不能参加的,因为古代有“男尊女卑”的思想,男子是不能给女子下跪的,月宫里的嫦娥是位女子,而且代表阴性,因此在拜月时男子是不能参加的。

2、竖蛋

“秋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这一天,我国很多地方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选择一个“身量匀称”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竖放在桌上,失败者虽然多,成功者也不少,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

为什么春分或秋分这天鸡蛋容易竖起来?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春分、秋分是南北半球昼夜等长的日子,地球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鸡蛋较容易竖立,也有人说,春秋分时节天气晴朗,人的心情舒畅、思维敏捷、动作也利索,有利于“竖蛋”成功。

有专家称,鸡蛋确实是可以竖立的,且并不仅限于春分、秋分时节,春分、秋分这两天,地球在太阳系的位置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竖蛋”成功的关键在蛋壳上面。鸡蛋表面高低不平,有许多突起的“小山”。根据三点构成一个三角形以及三点决定一个平面的原理,只要找到三个“小山”和由这三个“小山”构成的三角形,并使鸡蛋的重心线通过三角形,那么鸡蛋就能竖立起来了。另外,最好选择生下四五天的鸡蛋,因为此时鸡蛋的蛋黄下沉,鸡蛋重心下降,最有利于“竖蛋”。

3、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野苋菜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抗癌作用。炒野苋菜具有情热解毒、利尿、止痛、明目的功效,食之可增强抗病、防病能力,健康少病,润肤美容。适用于痢疾、目赤、雀盲、乳痈、痔疮等病症。

实际上,岭南习俗所谓的“秋汤”也是和现在中医学提倡的秋天滋补是一致的,只不过岭南习俗更加典型,有点土生土长的味道,没有上升到中医学理论的高度罢了。

4、拜神

秋分前后的民俗节日有二月十五日开漳圣王诞辰:开漳圣王又称“陈圣王”,为唐代武进士陈元光,对漳洲有功,死后成为漳洲守护神。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诞辰,每逢诞辰,信徒多茹素齐,前往各观音寺庙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国王祭日:三山国王是指广东省潮州府揭阳县的独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秋为守护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为主。

5、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希望用汤圆将麻雀的嘴粘住当然只是农民朋友的美好想象和愿望,不过这其中也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汤圆的黏性比较大,不易消化,不宜多食。汤圆多以糯米为主原料和其他一些配料制成,糯米性温,味甘,所加配料亦往往是高糖分、高热量之物,在春寒季节少量食用有助于补充身体热能,补虚调血、升阳健脾。但糯米黏滞、难消化,多食容易导致食滞。搭配葱、蒜等辛味食物,可以平衡汤圆的滞缓效果。

上一篇:小南沟中学宿舍管理条例下一篇:工程机械融资租赁保险业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