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云阁烈士事迹

2024-04-08

董云阁烈士事迹(精选4篇)

篇1:董云阁烈士事迹

董云阁(1908~1932年),又名董光泰,历任厦门团市委书记、中共闽南特委副书记、福建团省委组织部长、福建团省委书记。其父早年往菲律宾经商,生意兴隆,家境颇宽裕。云阁童年入家乡董氏开办的“四合成”药铺附设的私塾念书。他天资聪明,认真好学,备受教师赞叹。1920年随父亲到马尼拉变读于普智小学,1925年随三叔父回国,就读于集美中学的厦门大学,在学校期间他接受了革命思想,参加反帝爱国运动,颇受同学尊敬,称之为“老董”。

1926年董云阁光荣加入共青团,工作十分出色,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不久转为共产党员。1926年底北阀军入闽,董云阁等人受到党组织派遣,回到家乡泉州永宁一带开展革命活动,建立农会组织,播撒革命火种。1927年8月,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厦门上空,董云阁不顾生命危险,毅然回到厦门,参加中共厦门市委的领导工作,挑起了厦门团市委的重担,积极培养教育青年一代,多次组织青年工人和学生多次举行反对国民党的游行示威活动,开展革命斗争。

董云阁不辞辛苦,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在青年工作方面作出了极大的成绩,充分显示出其工作能力和组织才能。1929年6月被任命为共青团福建团省委组织部长,同年10月接任福建团委省书记。

1931年厦门发生了“三二五”事件,中共福建省委遭到破坏,在危难时期,董云阁挺身而出,与蔡协民、曾志等主动担负起领导全省革命斗争的重担。母亲担心他的安危,劝他到菲律宾去,他断然拒绝,说,“没有国,哪有家”。

在地下斗争中,生活非常的艰苦,党的活动经费有限,时常吃了上顿愁下顿,有时只能硬着头皮到亲朋故友家中蹭饭吃。出身富裕家庭不愁吃穿的董云阁,因为有坚定的信仰,从不叫苦叫累,从不后悔自己选择的道路。为了民族解放,党的大业,他毫不稀罕豪华大厦,宁愿在陋室中居住。

1932年由于叛徒的出卖,不幸被捕,在狱中备受敌人的严刑拷打,坚贞不屈,英勇就义,年仅24岁。董云阁烈士用他年轻的一生,向我们讲述了英勇不屈的烈士精神。

篇2:董云阁烈士事迹

大兴安岭高级中学徐云阁

作为大兴安岭高级中学校长、书记,徐云阁同志在思考高级中学办学特色和生存发展的构成的同时也在思考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的教科研工作的发展前景,在思考地区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方向,因为他深深的知道作为一名校长,学校的发展是自己一生的追求,而作为教育学会的会员,地区教育科研的发展也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认真思考 大胆尝试 敢于创新

徐云阁同志善于思考,大胆尝试课程改革措施,作为高级中学校长,积极在高级中学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大力推进三清教学和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开发自主、合作、探究、高效教学法,得到了专家和广大师生的好评,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他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探索本地学会自身建设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特别是在特长生培养和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教育方面的研究深入,思想超前,对地区同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规范课题管理,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在徐云阁校长的大力推进和亲自督导下,高级中学教育学会在规范课题管理和提高课题研究质量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1、形成课题网络。目前,学校承担省、地级立项课题两个。课题立项将全校每位教师统一在一个大目标下,这种课题布局的网络层次,有利于增强学校科研工作的向心力和战斗力,有利于形成学校办 学特色。

2、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首先是坚持集体备课记录周周查,业务学习笔记月月查,学案稿件期期查;二是坚持科研调课天天有,自荐课、观摩课月月有。三是坚持科研工作有总结,鼓励教师将教学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写成论文,共同交流。四是优秀教研组评比认真推进,以评促教。

3、注重引导“三个层次”的研究。

一是反思性研究。这个层次研究主体定位于每位教师,研究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最终的成果是以论文为标志。

二是专题性研究。这个层次研究主体定位于学校各科骨干教师及学校中层领导,重点研究教育教学中某一类或某一方面的问题,最终的成果是专题报告或调研报告。

三是课题研究。这个层次主要研究学校发展或教育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它的特点是综合性强,并讲究操作的规范性。“十一五”期间我校承担的《普通高中学困生的类型、成因及对策研究》、《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形式与效果研究》、《课堂教学与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均顺利结题。刘军老师被评为黑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地区高中课程改革工作先进个人,祝海燕老师被评为“十一五”地级课题优秀负责人;彭新卉老师被评为“十一五”期间地级优秀教育科研骨干。

4、实行研究汇报制度。学校规定每学期各课题组要向教研室上报学期研究计划,阶段性研究报告,以便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进行调 控。

三、建立积极的教科研激励机制,促进我校教科研工作的大发展 为进一步提高高级中学教育学会的科研效果,出尽教科研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徐云阁同志带领教育学会的同志研究和制定的教科研激励机制。

1、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教科研工作的发展,充分发挥教科研对我校发展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并有助于形成教科研激励机制,在校长办公室的直接领导下,我们继续开展优秀学习笔记的评比和优秀备课组评选工作。

2、增强了教科研成果的精品意识。一是坚持做好论文的评选工作,我校先后有57位教师撰写的论文在国家、省、地区论文评比中获奖。二是鼓励教师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和经验总结,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为促进学生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三是将优秀的教科研成果汇编成册,并进一步加大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力度,促进优秀教育成果尽快转化为教育实践。

篇3:董云阁烈士事迹

1 董福财同志先进事迹介绍

1.1 董福财同志的治沙植树梦

董福财所在的北甸子村, 地处辽宁省彰武县西北部, 在辽宁省最北端, 它的西、南、北三面与我国最大的沙地, 内蒙古科尔沁沙地接壤。20 多年前, 这里曾经风沙肆虐, 看不到一点绿色。 “十山九秃山, 风起白沙飞”曾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老董净瞎整, 在沙坨子里栽树是干傻事! ”面对这些质疑, 董福财选择了自己先干起来。 如今, 3 万亩的绿色, 将这个初夏映衬得格外美丽, 沙原上数以万计的柳树、白杨、樟子松迎风起舞。 他被誉为“治沙书记”。

1.2 董福财同志的筑路梦

他带领群众移沙筑路, 找项目、筹资金, 抓施工、出义工, 把阻碍村民出行几十年的沙丘夷为平地, 扫清了村民脱贫致富的障碍。

1.3 董福财同志的致富梦

他带领群众大力发展养殖业, 请专家、办贷款, 兴建养殖示范小区, 全村养殖户超过了60%, 人均增收4000 余元, 使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2014 年, 全村人均收入达到9700 元, 比2000 年增加了近8 倍。

2 根据董福财事迹所总结出来的董福财精神

2.1 董福财事迹体现了他有一种苦干实干精神

同北甸子村民聊天, 老百姓的共同感受是:北甸村如果没有老董的苦干实干, 也就没有北甸村的今天。从1997 年, 栽下第一棵树起, 董福财就与风沙打起了“持久战”, 一干就是近20 年, 他生命的最后1/3, 都倾注到了栽树上。 村里67 岁的老会计白景章通过今昔对比颇为感慨地讲, “过去栽树, 第一年不活, 第二年不活, 第三年就不栽了。 北甸子村治沙能有这么大成绩, 关键是有董福财这样的好带头人”。 其实, 董福财也不是神人, 他栽的树也死, 最开始成活率也就35%, 用他的亲家陈其华的话说, 他补苗补得“邪乎”, 有时候补的树苗比原来栽种的还要多, 特别是最近几年, 就更是专门“打补丁”了。正是在老董的苦干实干精神感召下, 在近20 年时间里, 董福财和乡亲累计栽树300 多万株, 北甸子村不仅保住了自己的家园, 还将辽宁省防沙治沙的第一道防线, 足足向北推进了13 公里。

2.2 董福财事迹体现了他有一种责任担当精神

作为村干部, 董福财肩负着为党尽忠, 为民办事的重任。 1996 年, 国家有关部门的一个工作组得出了考察结论: 北甸子村不适合人居, 并提出了整体移民规划, 然后原地造林固沙。过去, 北甸子村不是没栽过树, 但到头来都成了“活人栽死树”, 6 万多亩地还是那副“十山九秃头, 风起白沙飞”的老样子, 沙里栽树太难了。久而久之, 栽树似乎成了村里人的思维“禁区”。 对此, 董福财心里也明镜儿似的, 但他深知, 北甸子村贫困闭塞的总病根就在这风沙上, 治不了流沙, 北甸子村永无出头之日。 困难面前, 为党分忧, 当时还是村委会主任的董福财, 以共产党人大无畏的勇气和担当精神, 毅然把造林固沙这份沉沉的担子扛到肩上。

2.3 董福财事迹体现了他有一种榜样表率精神

董福财始终践行着自己说过的话:“啥叫党员, 就是要遇事冲在前, 打出样, 比普通群众奉献多! ”1997 年, 董福财贷款一万块钱包下了200 亩荒沙坡, 领着妻子和两个刚成年的孩子开始种树。 治理风沙, 他要先干出个样来给乡亲们看看。 2001 年, 国家出台退耕还林政策。拿出自家耕地栽树, 很多村民一时还难以接受。“这项利国利民的政策可不能卡在咱手里”, 董福财主动退出自家的30 多亩耕地, 第一个在自家耕地栽上了树。很快村民也都想通了, 他们就认一个理儿, 跟着董书记, 没错!这些年, 北甸子村人均退耕还林约15 亩, 董福财累计退地60 多亩。

2.4 董福财事迹体现了他有一种公正公平精神

董福财党村干部期间, 严格要求自己, 舍小家顾大家, 从没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家人和亲属办过一件私事。在农村, 分地是头等大事, 每次都是董福财负责拉线测量面积, 如果别人家能分上30 垄, 他的兄弟们往往就是29 垄。 在村民刘玉国看来, 老书记这辈子最亏欠的就是家里人。“有一次老董女儿家盖房子, 想砍两棵树, 老董硬是没让。这样不顾家, 不穷才怪呢。 ”

2.5 董福财事迹体现了他有一种律己奉献精神

在很多村民眼里, 董福财绝对是能人:种地, 他是好把式;贩牛, 他是好商人;当村支书, 他是好干部。 但“他帮着很多村民致富了, 自己却依然清贫”, 最近10 年来, 北甸子村可没少盖新房子, 但董福财依旧住在“老青年点”里。 董福财常说, 一心不可二用, 我要搞养牛, 就不能集中精力干集体的事了, 既然当了村干部, 大家还认可我, 那咱就不能三心二意。 董福财身上, 有着共产党员普遍具有的优秀品质——甘于奉献。 阿尔乡镇镇长孙猛说, 上任之初, 老董就给上了一课。 当时下乡调研, 路上发现老支书顶着中午的烈日坐路边吃饭。“我问他大中午为啥不回家, 老支书却说是为了看树苗, 怕给牲畜糟践了, 就凭这也值得我向他学习。 ”

3 学习董福财事迹精神, 践行“三严三实”基本要求

党对党员党性教育内容要求从来就是和党在各不同历史时期所肩负的任务紧密相连的, 这正是党性教育的活力所在。 结合当前对党员党性修养的基本要求, 就是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基本要求。 那么如何践行呢? 我认为关键要做到以下三点:

3.1 要把学习董福财先进事迹精神与开展 “三严三实”的党性教育结合起来

党性修养是一个由内而外的变化过程, 它需要在认识与实践的交互作用中反复锻炼和提升。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 应该努力做到:一要要经常进行党性分析和自我剖析;二要注重在实践中磨练自己;三要勇于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 我们要对照典型找差距;对照“三严三实”查找“不严不实”问题, 带头践行“八个带头、八个自觉“, 着力解决信念信心不足、开拓意识不强、责任担当不够、工作作风不实、自我约束不严、能力素质不适应等六个方面的“不严不实”问题。

3.2 要把学习董福财先进事迹精神与做董福财式好干部结合起来

要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梦想, 就必须有一批像董福财那样埋头苦干、迎难而上的好党员、好干部。 具体讲:一是学习董福财先进事迹精神, 做踏实肯干的好党员、好干部;二是学习董福财先进事迹精神, 做真抓实干的好党员、好干部;三是学习董福财先进事迹精神, 做埋头苦干的好党员、好干部。

3.3 要把学习董福财先进事迹精神与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结合起来

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董福财同志为榜样, 敢负责、敢担当、敢作为, 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 深化改革、推动发展, 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福利, 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篇4:乌鲁木齐烈士事迹陈列馆陈列初探

关键词:陈列馆;烈士

2013年9月27日,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陈潭秋、红色金融家毛泽民(毛泽东之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杜重远和优秀共产党员林基路等革命烈士在新疆英勇就义70周年纪念日。筹备4年之久的乌鲁木齐烈士事迹陈列馆作为烈士牺牲70周年纪念活动的重要接待场馆,于当日正式开馆。

该馆位于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内,根据中办、国办《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作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标志性建筑,该馆的陈展脚本是在深入考察了解全国同类型革命博物馆、纪念馆陈列现状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通过多次专家论证会,数易其稿而产生的。从陈展脚本的论证,到布展工作的实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乌鲁木齐市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都给予了热切的关心和指导。该馆外观庄重、肃穆,总建筑面积达4692平方米,馆内设展示厅、半景画厅、多功能报告厅等。为了体现出精品意识,再现新疆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辉煌成就和著名烈士、英模人物的典型事迹,传承革命先烈的崇高风范和革命精神,使之成为新时期动员和鼓舞边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再创辉煌的强大精神动力,该馆在陈列上进行了精心雕琢。比如,在陈列思路上,突破了传统模式,采用编年体与专题相结合的形式。陈列内容由红色星火——共产党人在新疆的早期革命活动、风雨征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左支队进新疆、救亡图存——中共党人在新疆的光辉业绩、和平之歌——新疆和平解放、天山英魂——为保卫和建设新中国献身的新疆英烈、军垦丰碑——屯垦戍边的兵团英烈、热血忠骨——革命前辈在新疆、告慰英烈——沿着先烈的足迹前行8个部分构成,对陈潭秋、毛泽民、杜重远、林基路烈士,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罗光燮、木拉提·肉斯坦木、杜养富、万金刚等100多位著名烈士、英模人物的典型事迹、500多幅图片及100余件实物进行陈列展出。陈列除运用图片、文字、单体雕塑、群雕、油画等艺术形式外,还突破平铺直叙,刻意展示亮点,加大了实物展示,采用场景复原、幻影成像、半景画、多媒体触摸屏、微缩场景、电子手翻书、电子悼念系统等声光电现代化陈列手段,有机结合、立体渲染,融入了现代陈列理念,以实现观众在主动感受文化的内涵美的同时,受到教育,并印象深刻。

一、陈列展示设计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一切纪念类设施都是在一定的时代里,为一定阶级或社会政治的利益服务。烈士事迹陈列馆在一定程度上,与革命历史类博物馆相似,其本身即是革命与建设的产物,是革命与建设成功的标志和表现。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必将推动历史前进的步伐。随着时代的发展,群众的价值观、审美情趣在不断发生变化,加上各种新型博物馆的出现,给革命历史类博物馆陈列展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面临随之而来的新思想、新问题,革命历史类博物馆应该随新媒体的不断发展而更加繁荣,找到符合其陈列展示特点的传播手段,向着陈列展示的先进文化方向发展。

烈士事迹陈列馆,综合了纪念和悼念两个概念(纪念和悼念,都具有怀念的意思。但前者还有继承、学习故去者的含义,后者则侧重于对故去者的哀悼),是纪念在革命斗争中,具有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的爱国主义教育单位。其主要任务是纪念烈士,是通过陈列(和其他多种方式)来展示烈士们在革命斗争中的丰功伟绩及其崇高精神,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而在陈列中也不能忽视激发参观者对先烈的悼念之情。例如,当观众一迈入乌鲁木齐烈士事迹陈列馆的大厅,右侧墙面上是一组反映1937年陈云和滕代远在星星峡迎接西路军左支队进新疆的大型浮雕,这一画面将历史聚集到了70多年前的那段峥嵘岁月,正是从那时开始,拉开了新疆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翻身解放的序幕。左侧墙面上是展览的主题《天山丰碑》。进入序厅后,展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一组大型群雕,背景为雄伟壮丽的天山,中间是陈潭秋、毛泽民、杜重远、林基路、乔国桢、吴茂林、祁天民、陈振亚、汪德祥、彭仁发10位新民主主义时期在新疆牺牲的烈士的群体雕塑,左侧是革命战争年代牺牲的无名烈士雕塑,右侧为新疆各族群众雕塑,寓意着新疆各族儿女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天山丰碑,揭示了展览主题。观众一进入这个环境,就立刻被庄严肃穆的气氛所包围,产生对先烈的缅怀和悼念之情。在烈士事迹陈列中,每个烈士的头像照片和简历板上都标以象征高洁的白色花环水印图案,它们在陈列中既起到装饰作用,与非烈士的重点陈列人物有所区别,又将启发观众对烈士的悼念。而观众在参观过程中,所广泛接触的,却是有丰富内容和多种形式的革命历史和烈士事迹,是革命的艰难困苦,是胜利的辉煌灿烂,是烈士的英勇顽强、大义凛然、宁死不屈。总之,我们认为烈士事迹陈列馆的陈列,应该以纪念为主,通过纪念先烈来教育观众、激励观众,它必须区别于那种单纯用以悼念的场所。

二、陈列内容中历史与烈士的关系

一定历史阶段和具体人物活动,构成人类历史对立统一的两个相互依存的方面。烈士们都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革命活动的,同时又在推动着这个历史向前发展。所以烈士事迹陈列馆的陈列,不仅要反映烈士事迹,还应该和必须反映革命历史。否则,抛开历史背景,只陈列烈士事迹,就会使观众难于了解烈士在历史中的作用及其精神的伟大,也就达不到烈士纪念馆陈列的教育目的。对于历史的陈列,既不宜过繁,也不宜过简。过繁就会淹没或冲淡烈士事迹的陈列,喧宾夺主,过简,就会使历史背景不够清晰,令人费解。因此,乌鲁木齐烈士事迹陈列馆在陈列前,拟定好陈列大纲,设计好陈列方案,明确陈列主题、陈列结构、陈列风格以及陈列品的选用。在陈列思路上,突破了传统模式,采用编年体与专题相结合的形式,再现新疆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辉煌成就和著名烈士、英模人物的典型事迹。

三、陈列内容中重点和一般的关系

对于重要的陈列内容和陈列品,采取适当的方法,使之格外突出,从而帮助观众认识并抓住最本质的东西,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我们所常说的突出重点。烈士事迹陈列馆的陈列内容,就烈士事迹与历史背景相比较,烈士事迹是重点。而对于烈士事迹,在陈列中也必须有主有次。例如:乌鲁木齐烈士事迹陈列馆把具有代表性的陈潭秋、毛泽民、杜重远、林基路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牺牲的烈士作为重点,对其事迹进行详尽的介绍;次重点烈士陈列的内容相对于重点烈士少一些,一般烈士只陈列肖像和简介;对于众多的烈士则采取“新疆英烈谱”的方式,把烈士的名字镌刻在缅怀厅的石材墙面上,集中陈列。这样,通过不同的陈列手段,就把主次区分开了。

对于重点烈士事迹的陈列,还要根据每一位烈士事迹的特点,在陈列和宣传上有所侧重。如:陈潭秋、毛泽民、杜重远、林基路等烈士在新疆局势急转而下的极端恶劣条件下,尽心竭力地开展工作,直至惨遭新疆督办盛世才的杀害,是重点;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烈士在敌人的法庭上大义凛然、遭受种种酷刑却始终坚贞不屈,是重点。

上一篇:小学生命教育开展下一篇:栾城婚丧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