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学生读《史记》有感: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024-05-20

五年级学生读《史记》有感: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精选3篇)

篇1:五年级学生读《史记》有感: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年始称《史记》。她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是文学与史学的高度统一。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书写了高洁的志向和人格。屈原是我国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开创了中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从此出现了骚体诗,即以《离骚》为代表。屈原是楚国人,故也称这种诗体为“楚辞”,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这样一种带韵脚的诗体。

而司马迁的《史记》是以记录史实为根本,加之他写的栩栩如生,故也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不仅是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有力依据,同时也在文学界有着很高的地位,对于后代文学的人物形象以及性格描写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所以鲁迅说它是没有韵的离骚,可见把《史记》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的地位。

“无韵”是什么意思?

离骚是可以唱的有韵的,史记是不能唱的,所以说是无韵之离骚,指其文采好。

篇2:五年级学生读《史记》有感: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就史学而言:

(1)“不拘于史法”,开创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学,创造了五种体例,使“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作为古代修史的范式,《史记》一直被后代史家推崇,从《汉书》到《明史》这些被公认的“正史”(二十四史),体例虽略有改变,大体总是遵循《史记》的成规)。

(2)进步的历史见解:大一统思想;据史直录(批判性);评价历史的方法。

(3)空前的规模:篇幅长,结构严密,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人物之多,前所未有。

就文学而言:

(1)开创了传记文学,与《离骚》在文学上地位同等。(诗史创造散文史创造)。

(2)与屈原有相近遭遇,并在屈原的鼓舞中吸取力量。

(3)与屈原“遭忧作辞”,“发愤抒情”一致,在作品中寄予了愤恨不平。

说明《史记》的重要性及其价值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年始称《史记》。《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家之绝唱”是说其历史学成就。司马迁参酌古今,创造出史书撰写的新体例。自此例一出,历代史书,尤其是二十五史,遂不能出其范围。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举凡治乱兴衰、典章制度,均分门别类,条分缕析。通史、纪传、通典、通考,纪事本末,大都导源于此。《史记》确实是集先秦及汉初之大成的私家著作。分量之大,卷帙之多,内容之富,结构之严,体制之备,均可谓空前。班固说《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实录”精神,又堪称绝后。

“无韵之《离骚》”是说其文学成就。司马迁著史绝非局限于文献的收集、整理、考证,也不是以一种冷漠的态度从外部客观地观察历史,他是带着深切的痛苦去理解笔下人物的奋斗和成败,所以笔端常饱含着悲愤。尤其对布衣闾巷之人、岩穴幽隐之士和才高被抑、无可申诉者,更是写得一往情深,感同身受。司马迁在叙事中敢写事实,以致于“显暴君过”,本来已经与屈原相似;其“肆于心而为文”,也和《离骚》一致。所不同者,《离骚》是直抒胸臆,《史记》则寄于笔下的人物。《史记》近于《离骚》的那种悲愤,不一定是得之于学,恐怕主要是因为司马迁的感愤同屈原一致,甚至可以说,因为司马迁生于汉季,比屈原看到了人世间更多的不公不平,所感愤者比屈原还要深广。

篇3:五年级学生读《史记》有感: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征和三年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130篇,以本纪和列传为主体,故称纪传体。

《史记》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典范,文字的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成就极高,鲁迅先生称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书中的名篇有《项羽本纪》《信陵君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等,名句有“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等。

【关于作者】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时期人,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出生在一个史官世家,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被汉武帝处以宫刑。为了完成写作古今通史的大志,司马迁忍辱负重,出狱后发奋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伟大的著作。

战国末期,秦军在长平大战中大败赵军。秦军主将白起乘胜追击,领兵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紧急前往楚国求援。平原君想挑选20个文武全才的门客一起去,谁知挑来挑去,只挑出了19个人,还缺一人。这时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平原君说:“先生来到我门下几年了?”毛遂说:“三年了。”平原君说:“贤能的人处在世界上,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会显现出来。而您到我门下已经三年,却无人对你有所称道,我没听到任何关于您的赞语,这说明您并没有什么才能。所以您不能随我赴楚!”毛遂说:“这只不过是我今天才请求您将我放进囊中罢了。如果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就会像锥子那样整个锋芒都露出来,而不仅是露出尖梢。”平原君于是答应让毛遂一道前往。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谈出结果。这时,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喊道:“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久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赶快下去!我跟你的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级台阶,手按宝剑,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就没有再呵斥他。毛遂见状,就把出兵援赵有利于楚国的道理,作了精辟的分析,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没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撤退了。平原君回到赵国后,待毛遂为上宾。他感叹地说:“毛先生一到楚国,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了。”

【国学任务】

一、下面几个成语都出自《战国策》,请你根据释义将它们补充完整吧。

1.战( )( )胜,攻( )( )克:形容军队强大,百战百胜。或比喻做任何事都能成功。

2.( )( )( )( ),( )( )得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3.( )为( )( )( )( ):指甘愿为赏识、栽培自己的人献身。

二、下面几个成语都出自《史记》,请你根据释义将它们补充完整吧。

1.仓廪实而( )( )( ),衣食足而( )( )( ):(百姓)粮仓充足才能知道礼仪,丰衣足食才会知晓荣誉和耻辱。

2.( )( )( )( ),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作出惊人的成绩。

3.项庄舞剑,( )( )( )( ):比喻说话和行动虽然表面上目的简单,其真实意图却在于对某人某事进行威胁或攻击。

你的任务完成了吗?把答案寄给我们,全部答对就能获得精美奖品。本期任务截止时间为2015年3月30日(以邮戳日期为准)。信封上记得贴上左下角的任务标志哦。

上一篇: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问答题122下一篇:土木工程定额与预算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