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的感恩母校

2024-04-15

感恩节的感恩母校(共9篇)

篇1:感恩节的感恩母校

又是一年九月,时间的车轮悠悠地转着,默默地带走了两年光阴,我回望过往,那逝去的时光又清晰地出现在眼前。再一次漫步在校园小道,周围充满了新生们对校园的赞叹,我向上望去,那棵芒果树正长得茂盛,嫩叶簇拥在枝头,我知道,新的芒果又将长出了。

曾记得我初入校园时,也是如这般光景。每一次晨跑过后,我总爱抬头看看,看看那棵芒果树,总觉得它新奇,似乎每一根枝干,每一枚叶片都在吸引着我。那时的我对于校园充满了新奇,新的老师,新的同学,一切的一切都是前所未有的体验。

进入番附,无疑要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很快,我便陷入了繁忙的学习中,再也无暇顾及那一成不变的芒果树,哪怕只是匆匆一瞥,也从未给过它。此时的校园,在我眼中逐渐变得枯燥乏味,每日皆是繁重的学习任务,千篇 一律的生活,我不再觉得校园新鲜了。

有一晚,在考试失败后,我偷偷躲在芒果树后哭泣,望着不远处的同学们手挽手结伴回到宿舍,我忽然感到一丝凄凉孤寂,似乎我本不应该属于这里,因为番附不允许有我这样差的学生。我哭泣着,直至宿友们找到了我。我以为她们会取笑我,笑我的怯懦。却不曾想她们竟为我抹平泪水,搂我入怀,轻声安慰我:“没事的,一切都会过去的……”月光透过芒果树叶,淡淡地洒在我们身上,这一刻,泪水再次决堤而出,却似乎与先前不一样了。离开时,我惊奇地发现芒果树上结出了青涩的果实,一大串一大串地聚在一起,它们互相靠着,互相挨着,像在轻声呢喃着什么。我握紧了宿友的手,感受着来自她们掌心的温暖。

往后的日子里,我看着小芒果一日日的长大,沉甸甸地挂在枝头,颜色也开始由青变黄,我想,它们终于快成熟了。

那一天,我的身上忽然开始长出大片大片的红斑,我慌了,宿友更是束手无措。老师来查房时,知道了此事,万分着急,关切地问我是否难受。我红肿着眼睛,面对突如其来的病情,竟被吓得说不出话来。老师让宿友都去睡了,带我去了校医室,之后便让父亲来接我回家。此时已是深夜,父亲赶来还需时间,老师一直陪在我身边,告诉我别担心,父亲很快就会来了。我劝她先去睡,她只是摇摇头,未置可否。直至父亲来了,她仍坚持亲自将我送到校门口。那晚起了风,,路过芒果树时,我看见树上的芒果被风吹得不住地颤抖,似乎随时都会掉落。可幸的是,芒果树繁密的绿叶,粗壮的枝干稳稳地托住了摇摇欲坠的它们,就像一双无形的手拥着它们,像在安抚它们。乘车远去,看到仍在风中伫立的老师,泪水倏尔模糊了眼眶。

果实日益丰满,果皮也开始变得鲜亮,而我们也已经在番附中磨练长大。盛夏来临之时,芒果已然成熟,而此时的番附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那就是即将到来的中、高考,三年的努力就看今朝了。我问过一位学姐,她曾哀伤地告诉我,她有多么不舍,多么不愿离开。那时的我并未理解她的心境,只是认为走了便走了,又有何可留恋。直到他们真的离开了,成熟的芒果一个个从树上掉落,留念地望着枝干,而那空荡的枝干向外张着,似乎想要抓住什么。

芒果掉了,终会再长,只有那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屹立在此,辛劳地培育这一批又一批芒果。如今的我,将是下个盛夏离开的芒果,摩挲着那粗糙的树干,我心中感慨万千,两年,终是过去了,番附,明年我一定会创造辉煌的成绩回报您!

篇2:感恩节的感恩母校

当夏日的风还夹杂着一丝凉意徐徐吹来时,同学们的身影也渐渐变得忙碌起来了,课间的教室里,四处都是讨要电话号码和QQ号的声音,恍惚间,才忽然发觉时间的流逝是如此之快,夕日的一切都还历历在目,只不过当初那些天真烂漫的稚子早已悄悄成长,脱变成了一个个活泼开朗的少年了。往日的一切似乎都变了,却又好象什么也没有变。

“哈哈哈……”一串银铃般清脆的笑声引起了我的注意,扭头一看,是一张笑颜如花的稚嫩的脸庞,这串笑声似乎被伟大的哈利波特施了魔法一般,随之我也笑了,看着那位笑得肆意的娃娃脸女孩,我的眼神有些恍惚,在记忆长廊里,我寻到了与她第一次见面的点滴,那个时候,我个子矮,在一堆人里面,我是最不起眼的那个,也是最容易被人遗忘到角落的那一个,初到班级,老师当然是先排座位了,走廊上,一个个“小萝卜头”在老师的带领下排成了整整齐齐的一列纵队,可孩童的天性是动,一刻也停不下来,那时,娃娃脸就站在我身后,不过,显然她没注意到我,和后面的同学推推揉揉,不经意间,她后退了一步,瘦小的我自然经不起她这无意中的后退,毫无防备的我就这么这被推倒在地,这一摔,便把膝盖给磕破了,还记得,她那时急忙拿纸巾为我擦拭伤口,关切问候的场景,我想,我永远也忘不了那双充满关心的眸子,就这样,阴差阳错,我们竟成了一对好朋友。

“喂……想什么呢?那么入迷。”一道温婉动听如百灵鸟唱歌般美妙的声音将我拉回了现实,我回眸一看,是她!小小的眼睛却似乎包含着整片星海,那么明亮,一张鹅蛋型脸上略带一点儿婴儿樱桃一般红润的小嘴轻轻嘟着,似乎十分疑惑的样子,望着这双澄澈的亮眸,我的思绪又陷入了遥远的回忆,她性子率直,不喜欢过多的弯弯绕绕,这个事实,从一见面我便知道。其实也并不是我有什么魔法,只是因为小姑娘实在太率直了,率直得可爱,开学第一天,小姑娘一下课便走到我面前,说:“你好,我是你的同学,咱们抬头不见低头见,以后请多多指教哈!”言毕,她看了我一眼,又道:“你好黑啊,但也不是非洲人的那种黑,蜡黄蜡黄的,你也好矮啊!比我矮那么多……”小姑娘很直来直去的拉着我热络地聊了起来,在聊天的过程中,我再次体会到了小姑娘的率直。

“钉铃铃……”上课铃响了,老师走上了讲台,严肃的脸上展露了一丝笑意。“上课……”这张严厉而又慈祥的面容早已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记得老师讲课的点点滴滴,记得我们同老师相处时的每一瞬间,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代表的却是浓浓的师生之情,老师上课时严肃而认真,没有丝毫懈怠,我不曾因为老师的严肃而对老师产生抵触心理,因为我明白,严师出高徒,看着几位老师眼角皱纹,鬓间那不易察觉的几缕银丝,我恍然想起那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心中对老师的敬意油然而生。

篇3:感恩节的感恩母校

某中学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当讲解员讲到革命烈士为了保存部队实力, 不惜牺牲生命用自己的胸口堵住敌人的炮眼时, 有的同学小声地嘀咕:“真傻”!“有病”!

上述材料表现了当代青少年在对待爱国、报国问题上的一种态度和做法, 折射出令人担忧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近年来, 感恩教育已经被学校重视起来, 大多数学生们也知道应该努力学习来回报父母。但是作为祖国未来, 民族希望的当代学生是否该意识到感恩祖国, 奉献社会是其当仁不让的职责与使命呢?

一、感恩祖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源远流长, 古代报国卫国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业绩不胜枚举。西汉名将霍去病十八岁就率八百精骑北征匈奴, “匈奴未灭, 无以为家”正是他强烈爱国报国之情的写照;张骞出使西域, 历尽千辛万苦, 为的是汉王朝的安全、繁荣与昌盛;苏武牧羊节不辱, 渴饮雪, 饥吞毡, 用十九年的青春诠释了对国家的“忠贞不渝”。此外, “精忠报国”的岳飞;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的文天祥;树起“背父救国”的大旗的郑成功等等, 诸如此类的古代爱国英雄数不胜数。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加以分析, 他们的报国行为虽然都有历史局限性, 但是我们能深刻体会到他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到了中国近代, 爱国报国英雄更是层出不穷。林则徐虎门硝烟, 邹容以激烈的爱国热忱、犀利的笔调写成《革命军》一书;鉴湖女侠秋瑾的“拼得十万头颅血, 须把乾坤力挽回”正是这一时代青年投身爱国洪流, 为祖国甘洒热血的真实写照。而五四运动更充分显示了青年爱国主义的战斗锋芒, 知识青年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同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卖国政府展开了英勇斗争, 从而唤起了全国各地各界人士的觉悟, 形成了全国范围的、群众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青年捍卫民族独立、争取民主自由的坚强意志和伟大力量, 是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以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则是最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毛泽东早年就开始接受传播马克思主义, 周恩来12岁就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鸿鹄之志;邓小平为了寻求救国真理16岁就背井离乡远赴海外读书等等, 还有许多“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的普通中国人, 正是他们以天下为己任, 与祖国共荣辱, 经过百折不挠的斗争才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陶行知先生说过:“国家是大家的, 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我觉得凡是脚踩中国之地, 嘴吃中国五谷, 身穿中国衣服的, 无论男女老少, 都应当爱中国。”因此, 作为国家未来、民族希望的当代青年学生更应当自觉继承和发扬祖国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 用历史人物的精神激励自己, 努力学习祖国的历史与文化, 做一个忠于祖国, 忠于人民的时代青年。

二、感恩祖国是每个公民的神圣使命

感恩祖国是每个公民的神圣使命, 祖国不但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还赋予了我们人之为人的文化生命。因此, 每个公民都有责任有义务去回报祖国的培养之恩。

1. 祖国为个人的生存发展提供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我们的祖先以定居农耕代替流动游牧生活后, 用双手创造了自己的家园。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衣食住行, 繁衍后代, 相依为命。生存和发展得到了满足产生了爱家乡爱父老的感情。随着国家的形成, 人们世世代代生于斯长于斯的感情获得积累和发展, 出现了明确的民族意识和地域意识。历史上民族之间的倾轧和国家之间的兼并, 亡国奴的悲惨遭遇, 使人们体验到国破家亡的唇齿之寒, 同时深深地感受到到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民族生存发展的基本保证, 从而产生了对祖国真挚深厚的爱。“国破则家亡, 国兴则家昌”, 这是中华近百年来历史上昭示的一个深切道理。祖国的前途、命运、未来和个人憧憬的前途、命运、未来, 如同血肉相连, 密切相关。当前, 我们处于祖国飞速发展的时代, 祖国为我们创造了和平的环境, 才使我们安全地生存并获得自身的发展;国家赋予我们公民权, 在社会体系中我们的人格得到尊重。想想那些终日由于国家战火不断而流离失所的人们, 我们没有理由不感谢祖国为我们提供的一切。

2. 祖国赋予我们文化生命

马克思认为, 人是自然生命和社会生命的统一体。母亲给了我们自然生命, 祖国给了我们文化生命。我们的祖国以幅员辽阔、山川壮丽、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闻名于世, 伟大的成就使其曾长期处于世界文化中心的位置, 是人类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千百年来以她那宽广的胸怀哺育了亿万炎黄子孙, 以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和民族精神赋予了每个中华儿女文化生命。

中华人文文化光辉灿烂, 我国“五帝”时代的文化有许多传说的故事, 如《尚书·尧典》叙述的尧、舜、禹“禅让”的故事, 《诗·大雅》中禹治水的故事等。从夏朝开始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春秋时期出现许多大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 如孔子、墨子、孙子等, 开启了我国人文文化的繁荣时代, 尤其是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影响深远。《易》、《书》、《诗》《礼》、《乐》、《春秋》“六经”以及孔子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 长期被奉为中国人文文化的经典。这些作为中国人文文化的源头, 建构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主体结构。我国古代科学技术也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农业、蚕业、天文、历法、陶瓷、桥梁、建筑、医学等方面都走在世界的前列, 出现了一大批世界级科学家, 如:张衡、祖冲之、沈括、郭守敬、李时珍、宋应星等;指南针、火药、造纸和印刷术“四大发明”更是加快了人类社会前进的步伐。在建筑方面, 有万里长城、赵洲桥、紫禁城等一大批作为世界共同遗产的不朽创造。此外, 自成体系的哲学、源远流长的史学、光辉灿烂的文学艺术也令世人称赞。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 从公元前到1500年, 世界上重要的发明有298项, 而我国就占173项, 由此可见祖国的科技成就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所起的伟大作用。

面对这些, 每一个中国人不能不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生活在具有五千年文化积淀的祖国母亲的怀抱中, 我们每个人都从祖国母亲身上汲取了营养, 成为祖国灿烂文化的受益者。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 中华民族还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正是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铸就了中华儿女文化生命的灵魂。中华民族所以能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经历挫折而不屈, 屡遭坎坷而不馁, 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靠的就是这样的民族精神, 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发奋进取、不懈奋斗。

文化生命是我们的精神支柱, 是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感恩祖国与感恩母亲一样, 知根知本, 知恩图报, 是美德, 所以光荣。因此, 我们应该充分学习先辈们创下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 并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实践中成为新时期先进文化和时代精神的创作者与传播者。

三、感恩祖国的内在要求

感恩祖国, 不是形式, 而是一种情感、一种责任、一种融入我们血脉的精神, 更体现为现实的义务和责任。它包含着情感、思想和行动三个基本方面, 其中情感是基础, 思想是灵魂, 行动是体现。只有做到情感、思想、行动三者的统一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者。

感恩祖国, 要求我们热爱祖国的山河、人民、文化;了解祖国的历史, 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把个人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祖国的事业无限忠诚;为祖国的独立、统一、繁荣、富强而英勇献身。感恩祖国是无条件的, 它不应因祖国的贫富强弱和地域、信仰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感恩祖国, 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掌握建设祖国的本领。“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当代青少年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坚持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增强国防观念, 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 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树立为祖国而学习的雄心壮志, 刻苦钻研, 勇于探索, 攀登科学高峰, 努力把自己培养成有“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建国之才、报国之行”的合格人才。

感恩祖国, 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 不同的环境中报效祖国的方式也往往不同。抗击非典战场上,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千千万万的白衣天使坚守岗位, 这何尝不是感恩祖国?地震灾区, 用自己的生命去诠释更多生命的神圣, 这何尝不是感恩祖国?奥运会上冉冉升起的国旗, 雄壮的国歌一次又一次响起, 运动员湿润的眼眶, 观众激动的神情, 这何尝不是感恩祖国?航天载人上太空并实现太空行走, 令万人空巷, 举国欢腾, 这何尝不是感恩祖国……

篇4:感恩节的感恩母校

八月的内蒙古草原,天空明朗如碧,淡淡清风带着花香飘进了内蒙古师范大学的校园。这所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学校之一,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重点大学,也是培养基础教育、民族教育师资和蒙古语、汉语兼通少数民族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被誉为“民族教育的摇篮”。

就在这所民族教育的摇篮里,成长起一位在草原乃至全国的音乐作曲明星——斯琴朝克图。他是蒙古族草原作曲家,是内蒙古地区唯一的一位作曲专业博士。他获得了中宣部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的奖项;2002年获得由团中央、国家民委、全国青联“第三届全国各族青年团结进步杰出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获得者,2007年获全国第十一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还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的音乐作品如蒙古人的性格一样的豪爽、大气,如马头琴声一样韵味悠长,能撩动人的心弦。

适逢内蒙古师范大学建校60年校庆之际,笔者采访了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斯琴朝克图。这位深受大众喜爱的蒙古族草原作曲家,被誉为“蓝色音乐人”。

草原上的“雏鹰”

我的童年是在巴林草原度过的。小时候的记忆还是那么的清晰,在那片养育我的草原上山是山,水是水,小草吐着芳香,花儿也有笑的脸庞……那样的纯,那样的净。牧场上,牛群、马群、羊群各自吃着草,偶然间抬眼看到飞翔的大雁,还有欢唱的百灵鸟的鸣叫。像仙境,如幻影,更像清晰可辨的旋律,以至于我到如今还在寻找真正与家乡相匹配的音符。在我每天上学的路上,我不停地唱着歌,有时还在风的伴奏下唱上一曲长调。这可能就是我的老师说的天赋吧。高考那年,我写了一首毕业歌,没想到就在同学间传唱开了。那是我所创作的第一首歌曲。大学毕业那年,我又写了一首毕业歌,很快又在内蒙古各个大学传唱开了。

可能是因为我的作品的传唱,也可能是我的老师看我的水平还可以,就在我即将毕业的时候,学校领导决定让我留校任教。1990年代初期,正是面临着很多国有企业改制的时候,很多人都下岗了,找一份工作真的很难。从那个时候起我就自己暗暗下决心,我一定做个好的人民教师,决不能让赏识我的领导失望!一定作出好的作品来,决不能辜负信任我的学生。走上高校讲台的我,在和我的学生交流的时候,时常感到知识的匮乏,我觉得自己越来越有求知的渴望和对音乐更深更远的求索。

“望不尽连绵的山川,蒙古包象飞落的大雁……”这首我的代表作《蓝色的蒙古高原》是我第一次进京学习的收获。那是1997年的冬天,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我在琴键上呼唤着遥远的家乡的温暖,眼里尽是家乡最美时节的景色。恍惚间,我仿佛看到了家乡,我的心不由自主地唱了起来。很快便感觉到,这才是从自己心中流淌出来的旋律,是对家乡的深情的思恋。于是我反复地唱着,不知不觉间泪水滚落下来。当我离开琴房时,已经不需要记下乐谱,而是把思念的乐谱深深地铭刻在心里了。几天后,我找到了好友乌·纳钦,请他填了词。又找到著名歌唱家德德玛老师,请她演唱这首歌曲。一个月后,德德玛老师便录好蒙古语、汉语两版,并在1998年内蒙古电视台春节晚会上蒙古语和汉语双语推出,获得了很大的成功。2002年,家乡赤峰市巴林右旗将这首歌曲定为巴林右旗的旗歌。

2001年秋天,朋友杨艳蕾给我寄了一封信,信里是他写的歌词。在翻阅歌词时,当我看到《我和草原有个约定》时,感觉眼前一亮。这首歌词恰如其分地反映了热爱草原而没有在草原上生活和工作的蒙古族人和与草原有缘人的共同心声,表达了他们对内蒙古草原的依恋和向往。“总想看看你的笑脸,总想听听你的声音,总想住住你的毡房,总想举举你的酒樽……”我也曾离开过草原,知道对草原的那种思念。那种油然而生的旋律仿佛一下子就响在我的脑海里了。这首《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由齐峰、凤凰传奇组合等演唱。迅速传遍了草原的各个角落。在 2010年的央视春晚上,这首歌又和全国乃至世界华人“有了约定”。

感谢母校让我羽翼丰满

2002年9月,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鼓励下,我考入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攻读作曲专业硕士研究生。2006年我又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攻读作曲专业博士。

我在北京四次求学中,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提高。特别是在我拿到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的学位后,有很多艺术界的朋友找到我,让我辞去在学校的职务,到他们的单位去工作。他们出的条件和报酬都很诱人。在以市场经济为大背景下,我毅然拒绝了所有的邀请。“感谢亲朋好友对我的信任,我来自草原,是草原给了我创作的源泉。是内蒙古师范大学培养了我,我要把我学到的毫无保留的教给我的学生,他们在等着我……”

2005年5月16 日,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室成功举办个人“声乐与室内乐作品音乐会”,参加音乐会有杨洪基、胡松华、拉苏荣、德德玛、腾格尔、吴碧霞、吉祥三宝、齐峰、阿尤朵,由中央民族歌舞团、青年钢琴演奏家陈曼春、指挥家雅伦格日勒、中央芭蕾舞团《骑士重奏组合》等演绎我的作品,得到了观众和音乐界好评。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了采访与专题报道,为自治区赢得了荣誉并在自治区音乐界起到了带头与推动作用。2006年及2011年我担任内蒙古电视台春节晚会音乐总监并担任作曲,两次晚会都获得了广电部一等奖;担任音乐创作的大型舞蹈《塔林碧斯贵》在全国舞蹈最高奖“荷花杯”与“桃李杯”比赛中分别获得银奖,并获自治区首届舞蹈比赛一等奖和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杂技(柔术)《乌仁诺格拉》获全国杂技最高奖“银狮杯”银奖。2010年8月19日,我的个人作品歌舞晚会《心中的故乡》在内蒙古赤峰市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本次晚会由承办单位赤峰市为内蒙古自治区第六次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而精心准备。演出前得到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自治区主席巴特尔的接见,并肯定了我近年来在作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部长乌兰、党委秘书长符太增、政协副主席郭子明、政府副主席连辑、副主席刘新乐以及出席内蒙古自治区第六次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的领导代表们一同观看了晚会。晚会上,著名歌唱家廖昌永、德德玛、腾格尔、齐峰,还有凤凰传奇组合、黑骏马组合、黑鸭子组合等演员们纷纷上台演出我的作品,并获得各界好评。2009年1月3日下午在北京成功举办歌曲作品专辑——《我和草原有个约定》(两盘CD)发布会,这次发行的歌曲作品新专辑共收录了22首优秀歌曲,有500余人参加。74岁高龄的歌唱家胡松华,演唱了我的《骏马》,谈起合作的感受,胡松华说我是一位年轻有为的蒙古族作曲家,能从民族音乐中汲取精华并开拓创新,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马背民族的后代,作品力图在国际化和民族化当中找到最佳路线,一定要再深挖蒙古族民间音乐的精髓。我的交响前奏曲《草原节日》被选入中央音乐学院211工程经典交响作品,人民音乐出版社已出版DVD,2010年6月25日晚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有中国青年交响乐团演奏获得成功并得到专业界好评。

在音乐的蓝天上翱翔

我是从巴林草原走出来的牧民音乐博士,我所创作的大部分歌曲中充满了对家乡浓浓的思恋和眷恋之情。在十几年的音乐创作中,在继承了蒙古族音乐豪迈奔放的传统上,又加入了现代音乐的细腻和张力,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二十几年中,我创作歌曲600多首,室内乐、影视、舞蹈音乐作品、管弦乐作品多部,并获多项国家级奖项。大家熟悉的《蓝色的蒙古高原》《我和草原有个约定》《佛心的阿妈》《心之寻》《泡泡雨》《爱的哈达》《心中的故乡》等蒙古族风情歌曲都是由我作曲的。我是在蒙古族民间音乐的沃土中成长起来的,是母校二十几年来的培养和信任,才让我得以展翅翱翔在音乐的蓝天上。

责任编辑 全照立

篇5:感恩节的感恩母校

甲:昔日雏鹰,如今羽翼丰满,正欲搏击长空。

乙:九年的学习生活即将要画上圆满的句号,我们即将告别亲爱的母校。

甲:兴奋、憧憬……难掩心中留恋。

乙:九年的生活,还在我们眼前闪耀。(合):那一幕幕的情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掉。甲:在这九年中,我们经历了许许多多难以忘怀的事。乙:一字字,一句句,诉说不尽我们对母校的留恋之情。(合):一件件,一桩桩,都是我们成长进步的脚印。

轻轻一缕春风

伴我来到这里 当我第一次与您亲密接触

我发现 您竟然如此的美丽 您那婀娜的英姿 您那缤纷的衣裳 您那芬芳的花香 您那琅琅的书声

这一切

让我如痴如醉

我静静地躺在您宽厚的胸怀里

感到如此的温暖 此时的我正如一个娇嫩的婴儿 在母亲的怀抱里香甜地入睡

春雨是您,小草是我,您用知识的甘露,哺育着我的心田。大海是您,小舟是我,您用航标引导我,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不管您是美丽的秋海棠,还是芳香扑鼻的白玉兰,我依然不减对您的爱。

甲:母校是沃土,给了我们丰富的滋养 乙:老师是园丁,给了我们爱心的阳光。

甲:我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与进步,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乙:我们懂得的知识和道理,都离不开老师的教育和培养。

甲:千言万语说不完我们对老师的感谢。

乙:就让我们把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表达每个人对老师的感激之情。甲:高中的大门已向我们敞开。乙:高中的时代已向我们走来。(合):我们将增添青春的风采。我们要憧憬美好的未来。

甲:明天我们就要迈开毕业的脚步,在迈向美好明天的同时,我们又该如何为母校增光添采? 乙:再见吧,老师!(合):再见吧,老师!甲:再见吧,母校!(合):再见吧,母校!

篇6:感恩青春,感恩母校

2012高考早已落下帷幕,这场没有硝烟的残酷的战争,xx中学xx校区获取了完满的胜利。我谨代表2012届全体毕业生向辛勤工作的高三老师们道一句: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谢谢2012届全体师生为母校创造了高考的新辉煌!

记得著名作家席慕容说过:“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麽样的一个开始。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著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是啊!青春是短暂的,所以作为青春代言人的我们,更要珍惜命运赋予我们的青春。

高三,是每一个同学青春里最重要的时期,我们都要以激情澎湃的文字来书写青春最亮丽的一笔。作为一名高三的过来人,对于过去这一年,其实特别有感慨!刚上高三的时候,没有之前想象的恐怖,真的,高三,一点都不可怕,忙碌而又充实。特别是为了一个梦想而执着追求的感觉,真的很爽!或许最后的结局不尽人意,可是这么美好的追逐过程,值得我们珍藏一辈子。

不管昨天发生了什么,不管昨天的自己有多难堪,有多无奈,有多苦涩,都过去了,不会再来,也无法更改。就让昨天把所有的苦、所有的累、所有的痛远远地带走吧,而今天,我要收拾心情,重新出发。这就是高三时我经常对自己说的话。高三的路不平坦,需要自己不断鼓励自己,这样才能有无限动力走下去!

小时候我们拼命想长大,长大后才发现还是渴望无瑕的童年。高三也一样,过去了,还是很怀念高三的感觉。回首这一年,有很多令人感动的画面,特别是对于像我这样不是很理性但却很感性的人来说。首先我要谢谢329班所有同学,我们一同并肩作战两年,如今各奔东西,无论大家是否实现自己理想大学的梦,都希望你们能活得精彩活得快乐。还要谢谢全体科任老师对329班的无私付出。我要谢谢班主任华莱士、妙珊姐、屾屾姐、骏哥、超哥、权哥,其实有一个人,我更要感谢!他就是我的语文老板——锦记(调皮地笑一个)。他是一位很棒的语文老师,更是一位贴心的朋友,不知道是否因为语文科代表的关系,锦河老师对我特别的关照,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他总是给我最贴心的帮助,可以说,他是我高三,甚至以后的生活的精神支柱,他是我最强大的精神力量。我要将最真挚的谢意献给我的老板——李锦河老师,谢谢你!!如果李锦河老师有幸任教你们,我保证,那是你们一辈子的荣幸。当然329班其他的科任老师都是非常优秀的,比如妙珊姐的耐心知心,骏哥和超哥的幽默搞笑,华莱士和权哥的沉稳作风,高三时期能有他们的陪伴,是我一辈子修来的福气!

最后我想跟未来的学弟学妹们说:六点起床很困难,背单词很困难,静下心很困难……但是总有一些人,五点可以起床,一天背六课单词,耐心读完一本书。谁也没有超能力,但是自己可以决定一天去做什么事情。你以为没有了路,事实上路可能就在前方一点点。那些比自己强大的人都在拼命,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停下脚步?想到达明天,现在就要启程。我们永远为你们加油鼓劲!

篇7:感恩母校感恩老师作文

高中阶段,我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名普班的学生,没有优异的学习成绩,也没有特别出众的样貌,但我并没有因此放弃我的人生,我的理想。我始终坚信:付出总会有收获,坚持终会迎来胜利。是坚持让我走上了音乐之路,是不断地拼搏让我冲破了考试的魔咒。记得最后三个月冲刺期间,我的模拟考试成绩一直不理想,我的心也随之在空中荡漾。一直不自信的我越发感到’信心‘似乎已脱离了我的身体,但我不甘心,真的不甘心,我不甘心被困难战胜,被命运屈服,不甘心被人轻视,不甘心一生平庸!当‘不甘心’的劲头化作无穷的学习动力时,我战胜了自己的自卑与懦弱,我顶住了重重压力咬牙坚持,不让自己倒下,终于,我欢呼,我赢了!

在那难熬的三个月里,是老师们,您们给了我无尽的关怀,容忍了我因压力引发的脾气,谢谢您们给我上的心理辅导课,替我舒缓压力。当我一次又一次被模拟考试成绩压倒时,您们又一次又一次的将我扶起,我想说:没有您们,哪有今天的我!没有常德市三中这个至关重要的人生平台,哪有今天的我!

在母校的生活中,我感受到老师的无私奉献,就像一只粉笔为他人化身成灰,却写活了立体的人生。在母校的生活中,我体验到了友谊的真诚:互相帮助,雪中送炭,用满腔热血浇灌友谊的方田。如今,我毕业了,告别了这可爱的母校,只能把依依不舍的眷恋化作志向,竭力回报母校:在今后的日子里,努力学习,奋勇向前;让生活再一次绽放笑容,让生命再一次澎湃潮夕。

在这个即将分离的时候,我想对老师说些我心底的话:悦耳的歌声,娇艳的花朵都受时间的限制,只有我的祝福是永恒的,献给我智慧之泉的启迪者们——我的老师们。在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我祝愿尊敬的罗老师,熊老师还有常德市第三中学的全体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在这个即将分离的时候,我想告诉我亲爱的功不可没的学弟学妹们,高考祝福墙上你们贴的那一张张小小的便利贴,有着大大的力量。谢谢!谢谢你们及时的为我们鼓劲,为我们加油!你们眼中的微不足道的小事,让我们感受到了纯真的热情,给了我们巨大的动力。

再见了母校,再见了老师,再见了各位学弟学妹,我即将跨进大学校园,开始新的学习旅程,一路上,难免会有荆棘,风暴和雷鸣,我祝愿各位同学在新学期,快乐充实,学习进步、用坚实的脚步不懈地走向成功。

篇8:感恩节的感恩母校

我开始反思,到底是我们的孩子缺失了感恩,还是我们没有给他们一个感恩的教育环境?于是,我就这个问题对八、九年级的同学进行调查,结果是一样的:许多学生没有考虑父母的感受,当然也就没有回报父母的意识。看来,感恩教育对他们是缺失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学生多想想父母,养成感恩父母的意识,从而进一步感恩老师,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感恩大自然。

一、感恩意识的缺失及原因探究

什么是感恩?《现代汉语词典》对“感恩”一词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具体而言,所谓感恩,就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1]。人们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阳光和雨露,却在肆意破坏着朝夕相处的环境;面对父母的哺育之恩,孝心和赡养观念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大打折扣,甚至很淡薄,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孩子们不知道感谢自然的滋养之恩,不知道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知道感谢老师的教导之恩。有关感恩意识缺失这方面的例子,俯拾即是。

到底是什么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感恩之心呢?笔者认为,感恩意识的缺失,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难辞其咎。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在家里,孩子是家人关注的中心,权利无限,义务是零。家庭小环境促成了孩子们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目中无人的心态和习惯,使他们成了只知索取却不知回报的“伸手派”。殊不知物极必反。习惯成自然的孩子,长此以往认为父母奉献、自己索取是天经地义的,丝毫没有内疚之感,孩子就会觉得别人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应当的,根本就没有感恩之类的情感体验。即使是在学校中学习成绩的佼佼者,教师心中的宠儿,同学学习的榜样,他们也习惯于掌声和鲜花,却很少想到自己应该为别人做些什么,把一切享受和索取都看做是理所当然的,习以为常了。怎能学会感恩?

现在谈到父母的爱,往往强化了父母之爱的无私、不图回报,有意无意之间淡化了回报意识。甚至有些家长说,我们两个有劳保,将来不要小孩负担,不要他回报什么,虽然说的可能是事实,但却无视对子女进行感恩意识的教育,在这样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是不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难怪有许多学生对家长的辛劳没有感受,对教师的苦口婆心的教育置若罔闻,使我们的许多教育举措显得无奈而力不从心。

从社会大形势看,当前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人际关系被打上了实利化和物质化的烙印。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由竞争繁衍出来的损人利己、唯利是图、金钱至上以及享乐主义在学生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这样环境中耳濡目染的孩子,知恩图报的意识当然很淡薄。另外,学校教育也存在着弊端。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架空道德教育,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当作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学生的思想教育与实践脱节,内容空洞,缺乏吸引力和针对性,对最基本的孝敬观念、人伦关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感恩教育的本质

陶志琼博士指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2]中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感恩教育包蕴着孝亲敬长、关爱他人、热爱故土、精忠报国、敬畏自然、珍爱生命等传统伦理价值,是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领导对我们有知遇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祖国对我们有呵护之恩,大自然对我们有滋养之恩……

开展感恩教育,目的是让学生经常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去想别人之所想,哀别人之所哀,急他人之所急,乐他人之所乐,积极学会体验他人的内心世界和内心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感人所感、知他人之情,能体谅他人、原谅他人、同情他人、帮助他人、爱护他人,从而形成学生的道德感。这样,教育就不会停留在靠纪律制度来强迫维持,而是从学生的情感和心理认同入手,使学生的行为规范上升到心灵的自觉要求。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主、百折不挠品格的同时,对他们开展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感恩教育,对树立高尚的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感恩教育的途径

感恩教育,必须以学生由内而外的“内省”为突破口,将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在学生内心中激发出来,变要我学好到我要学好,找回学生内心人性的东西,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的发展。

(一)感恩教育需要倡导身体力行

对学生来说,“感恩”意识的形成,不可能仅仅从书本上学到,而必须从成人社会中耳濡目染,去感受效仿。“教育是人格影响人格的事业”,教师应用人格魅力来感化和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意识,做好“感恩”榜样,尤其是和学生紧密接触的班主任老师。

那年,台风“桑美”肆虐我县,给我县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我校也受到了重创。开学了,学校准操场还没有完全修好,还有很多民工在操场上修建。一次体育课,学生在次操场上自由活动,我刚好也没课,也在次操场。当时我看到民工正汗流浃背地劳作着,我什么也没想,就把放在餐厅上的凉茶盛好给他们端过去,学生看我这样做,后来很多学生也纷纷学我的样子,演绎了一幕很感人的画面。校长在周前会上对我们班级大力表扬。后来有个学生在周记上这样写道:“从小开始我还没有看到老师为工人端茶,今天我看到了,我看到的是我们对体力劳动者的尊重,老师为我树立了榜样,我很感动。”只有当教师自己有了感恩的情怀,才能以自己的“磁场”感染学生,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内化情感,学会感恩。

(二)感恩教育需要点拨引导

感恩情感并非生而知之、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的引导和环境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进而外显为感恩的行为。心理过程决定着人的行为,这一过程可以分解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进而外化为人的实践行为。心理学家也大多把思想品德结构看作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要素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

1.从认知层面点拨学生识恩、知恩

道德认知是对外部规则的建构,感恩意识前提是要让学生了解“恩”,体会“恩”,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大而言之,大自然的赐予、社会的氛围、祖国的培养;小而言之,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导、大众朋友的帮助和付出,点点滴滴都是毫无功利的给予。教育者可以通过品德与社会、语文等教材,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挖掘教材里蕴涵的感恩思想,利用传统美德教育,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教材中去;通过情境再现、故事讲述、踏访遗迹、查阅资料、唤醒记忆、换位思考等途径,点拨学生知恩,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

2.从情感层面培养学生感恩意识

“情感使人的道德认识处于动力状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感受他人恩惠和欲求报恩是一个人道德行为发生的重要情感基础”,可以通过开展发表感恩宣言、感恩演讲、写感恩家书、感恩征文等一系列活动,引发学生的认同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培养学生树立感恩意识,从个人而言,会使其心胸恬淡,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从社会而言,会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谐。

(三)感恩教育需要在实践中身体力行

王阳明曾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教育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感恩教育是一个社会工程,家庭、学校、社会要全力构建德育环境,让感恩教育走进生活,愿感恩之花常开,感恩之树常青。在具体实施感恩教育时,我分三个层次,首先教育学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其次是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最后是从日常生活中去寻找感恩,从而学会感恩。

在教育学生要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时,我采取了下列措施:1.要求学生给家长写一封感恩信,直接寄给家长。后来我们全校都举行这样一次活动,有家长说,“从小到大,还没有真正听过孩子对他讲的这些很感人的话,看了之后,觉得孩子好像长大了很多,很欣慰。”2.双休期间实践一次感恩行动,如为父母做家务事,或为父母洗一次脚等。3.召开感恩主题班会,聘请全体家长参加,使全体同学与家长产生共鸣。4.开展“我最感动的父爱或母爱”评选活动,让学生选出自己父爱或母爱中最感动的一件事在班级里交流,最后由班委同学推选出特别感动的事情,以黑板报的形式刊登出来。

在进行第二层次时,我和学生一起描述教师的辛苦与劳累,付出与收获,压力与待遇,让学生理解老师,体贴老师,尊敬老师,回报老师的教育。我抓住教师节这一契机,让学生角色置换,说说当教师的艰辛,让学生明白教师的节日也是学生感恩老师的节日;对老师来说,教师节也是“爱生节”,我和其他教师走访班级的困难生,给他们送去爱心。通过互动,让大家体会浓浓的师生情,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同时使学生达到“我有一颗感恩的心,虽然有些老师的课我不喜欢,但我会努力地去听,因为我知道老师深夜备课的苦心”的境界。

在第三层次上,要求学生明白“只有感恩,才能明晰幸福的含义,只有感恩,才能笑对人生的风雨,也只有感恩,才能承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要求学生时时去寻找生命中让你感动的事例,让这种感动不断内化自己的心灵。比如,学生阅读了一篇内容深刻的好书,把这种好书的感悟写下来;看了一部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当时会潸然泪下,黯然神伤,把当时的感受写下来;遇到别人做了好事,把它深深记在心里,并也要自己为别人做好事,让爱心不断传递。通过各方面的教育,让学生真正能体悟感恩,从而培养社会责任感。

(四)感恩教育需要家校配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永远的班主任。“有其父必有其子”,家长的言行给孩子起着示范的作用。所以家长首先也应是感恩之人,并要有意识地教育孩子:只有会感恩,才能在社会中幸福的活着。感恩教育需要家校携手,共同营造“感恩”氛围。为此我多次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说明了感恩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家长以身作则,并在家里一定要留出一些事情给孩子自己做,只要是孩子可以做的,尽量由孩子自己完成,如自己房间的打扫与整理等等,培养他们的自立意识和责任感。还有要经常带孩子看望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培养他们的孝心等等。我认为,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默契配合,教育才能取得最佳的成果。

在实施感恩教育的一个多学期以来,我发现我们班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密切了,任课老师反映上课讲话的同学少了,学生时不时在周记里都会说起父母的辛劳,去参加公益劳动也没有同学推托了,学生对班级的责任感更强了。我知道,这是感恩教育所取得的成果。但是,感恩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一个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过程。这种感恩意识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也不是通过几件事情就能完成的,它是内心的一种感化,需要长时间熏陶与培养,因此感恩教育要贯穿于我们教育的始终。

我坚信:学生的情感是丰富的,学生的情感是可塑的,学生的情感是感人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舍得倾注培育和引导的爱心和耐心,那么,我们收获的必定也是感动的。

参考文献

[1]胡虹霞.高校德育应补上感恩教育这一课[J].北京教育 (高教版) , 2005 (5) .

篇9:“感恩中国”背后的感恩故事

自2005年7月“感恩中国”网站创建以来,张仁杰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凭借个人力量,以通过网络媒体呼吁的方式,共救助了180多名各类病残流浪乞讨人员,其中,送20多人进入救助站,帮助10多位老人同到家,为8个重度残疾的孩子完成了手术……

在感恩中成长

1984年,张仁杰出生在安徽六安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全家靠种田为生,生活艰难。张仁杰的母亲心地善良,收养了不少被遗弃的孩子。这些孩子分流了母亲对张仁杰的关心和爱护,这曾让年幼的张仁杰十分不满。他不明白,母亲为什么平白帮助这些录相干的人。

张仁杰初三那年,张家为给一个收养来的叫张仁梅的孩子治疗肺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家里一贫如洗。一天,母亲抱着张仁梅刚回到家里,张仁杰就急忙把母亲拉到了场院,气愤地说如果再不交学费老师就不许上学。张母已经拿不出一分钱,几乎是用央求的口吻说:“仁杰,你请求老师宽容一下,下学期妈一定把学费给你补上。”张仁杰望着在家里床上熟睡的“姐姐”,心里长久的怨恨全都涌上了心头,他冲母亲大喊:“下学期就毕业了!你们从来就没按时给过我学费,家里的钱全拿去给‘饭花子’进城住医院享福了!”张仁杰还没说完,母亲一个嘴巴就抽到了他脸上。张仁杰捂着脸,怨恨地盯着妈妈好一会,然后头也不回地冲了出去,留下了场院里母亲呆呆伫立的身影。

张仁杰赌气出走到了邻县的一个亲戚家,在那里借住的十多天里,他产生了去外面闯一闯的想法,并求亲戚捎话给母亲。最后,张仁杰从安徽老家来到了河南。居无定所的漂泊生活,对仅仅13岁、没有文化和技术的张仁杰而言,注定是艰辛而灰暗的。平日里他靠给城里一些小店帮工维持温饱,时不时还需要好心人的帮助。在张仁杰的记忆中。最艰难的是17岁那年的夏天,他来到了郑州,因为没有及时找到活干,最后不得已和一群拾荒的老人一起去铁路沿线捡垃圾,晚上就睡在铁路旁的露天草地上……生活的艰难让张仁杰渐渐理解了母亲的做法。他从心里意识到母亲收养孩子的行为是多么的高尚!

2001年,18岁的张仁杰在郑州一条街上做送水工。因为个性率真,平日里常帮人干些体力活,很多街坊邻里都喜欢上了这个外地来的小伙子。住在这条街上的一个叫姜涛的老人觉得张仁杰脑子聪明,身体素质也好,就这样干体力活实在是可惜。于是在和张仁杰熟悉了之后,他试探着询问张仁杰愿不愿意去学习武术,自己可以出钱资助他去武术学校。

重返学校是张仁杰曾不敢奢望的梦想,于是他千恩万谢地接受了姜老的好意,进了嵩山一家武术学校。在武校,张仁杰不再是那个捡垃圾的流浪小孩,每天学习功夫和文化课,这种舒适充实的集体生活让他常常满怀感激之情。一顿饭,一口水,都是姜老赐予的温暖。张仁杰生平首次开始懂得“感恩”这两个字的涵义,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妈妈的善举。

2003年,从武术学校毕业的张仁杰只身来到北京,很快找到一份在健身中心做教练的工作,月薪2000多元。张仁杰在海淀四环城乡接合部租了间房子,虽然生活仍旧艰辛,但想想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张仁杰常常感慨:自己已经很幸福了。

为帮助他人,辞职创办“感恩中国”

张仁杰所居住的城乡结合部是穷人聚集地,他经常在上下班的时候看到一些衣衫褴褛,肮脏不堪的拾荒者或乞丐。最开始,张仁杰会拿出身上的零钱帮助他们,但不久之后。他听到了一些流言,说这些流浪者很多都是伪装的,他们往往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脱下肮脏的外套,梳洗之后出人高档饭店。

听到这样的传闻,张仁杰第一反应就是被骗了,他觉得自己的报恩之心遭受了莫大的侮辱。于是,他一度对任何流浪者都漠然视之。直到一天清晨,在北京五道口地铁站,赶着上班的张仁杰看到有几个衣着光鲜的人在向一些乞丐分发热腾腾的包子和豆浆。看到那些乞丐充满感激的眼神,张仁杰不由想到自己以前的流浪生活。他开始疑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难道有着这样眼神的人,也会利用好心人的善良?

为了找到答案,张仁杰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追踪这些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并用自己的二手相机记录了沿途所见。结果他发现,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迫流落街头,“午夜变身”之说纯属恶毒中伤。

于是,心怀愧疚的张仁杰重新开始了他的感恩之举,或者给饥寒交迫的老人买几个热腾腾的包子,或者给流落街头的孩子买几袋饼干。他觉得,这是自己回报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的最好方式。时间一长,主动向他求助的人多了。张仁杰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只好经常请假为他们奔波。后来,有同事私下提醒他:“你老是请假已经引起了老板不满,赶快回到正常的工作生活中,否则饭碗不保!”

同事善意的提醒并没有“惊醒”张仁杰,他一如既往地本着尽力而为的态度帮助着那些可怜的流浪者,直到他在西苑菜市场遇到了第一个让自己震惊的,无法不全力帮助的对象——王雪萍。

今年13岁的王雪萍是安徽省灵璧县人,从小就是先天性残疾,父亲早亡,母亲受不了贫困跟人跑了。听说北京的医院可以治好雪萍的病,现患有严重的支气管炎、71岁的大伯王九灵带着她,徒步五个月从安徽赶到北京。可是,高达20万元的手术费让他们根本无力承担。为了筹集治疗费,他们只好沿街乞讨。

刚看到王雪萍的第一眼,张仁杰震惊了,她的两手像海豚的鳍一样翻在背后,两腿也因畸形无法站立,坐在一个安装了4个滑轮的木板上。张仁杰在了解了大致情况后。问小雪萍的最大愿望是什么。小雪萍望着四周摊位上那些正在卖菜的菜农,羡慕地说道:“我想像他们一样能够到庄稼地干活。”

一个朴实得不能再朴实的愿望,深深地打动了张仁杰的内心。是啊,一个正值花季的少女,却遭受着与生俱来的巨大痛苦,那一刻,张仁杰决定竭尽全力帮助小雪萍实现那个并不奢侈却难以实现的愿望。

张仁杰首先想到借用媒体来引起大家的注意,但当他先后向几家电视台和报社报料后,却均因“没有新闻卖点”而遭到婉拒。无奈之下,他想到了网络。要是小雪萍的故事能让更多的人知道,或许她就可以获得帮助。

张仁杰随后注册了自己的博客,把王雪萍的坎坷遭遇贴在了首页,再配以多幅真实又震撼人心的照片,没想到竟引起了多方关注!各大网站争相转载,媒体纷纷前来采访。再通过张仁杰与另外一些热心人的帮助,幸运降临

到了小雪萍的头上。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为她提供了6万元的手术费用。随后,小雪萍在北京东直门医院顺利地完成了脚部矫正手术。

张仁杰看到了网络的力量,他第一次感受到母亲的那份感受:当受助人得到帮助时,自己体会到的快乐与满足是无可替代的!

2005年7月,张仁杰辞掉了健身房教练的工作,决定把救助流浪者作为自己的人生事业。同时,他把自己的博客改成网站,命名为“感恩中国”。为了节省开销,张仁杰从原来那间还算舒适的…租房搬进了不到3平米的小屋,义无反顾地开始了他的感恩之旅。

义无反顾,将“感恩”进行到底

为了办好“感恩中国”,张仁杰每天睡眠时间都只有四个小时左右。天不亮就东奔西走到处搜寻需要帮助的人,五道口地铁站桥后的偏墙、西客站外的角落、东直门的几个地下通道等,都是张仁杰常常“光临”的地方。

尤其是在帮王雪萍完成手术后,张仁杰觉得自己的生活节奏骤然加快,不仅要辗转在医疗机构、救助站以及需要帮助的人之间,还要面对络绎不绝的记者。最让他难过的是,有些人并不理解他的付出,有人说他傻,有人质疑他的动机。有记者问他:“天底下需要救助的人那么多,你能帮助多少?”张仁杰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给对方讲述了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故事:“海水退潮了,很多鱼搁浅在海边上,有个小女孩不停地捡起小鱼往深水里面扔。她的母亲见了,说,算了吧,这鱼太多了,你救不了那么多。小女孩答道,但是我每扔一条鱼在海罩面的时候,就多救了一条鱼。”

最让张仁杰痛心的是,自己眼睁睁看着需要救助的人遭受苦难,却没能帮上忙——小女孩杨丹就是他心中永远的痛。2005年秋天,张仁杰认识了来自河南省民权县林七乡下庙杨丹一家。当时杨丹只有七岁,父亲、母亲为治疗杨丹的先天性心脏病,便带着她与妹妹来到了北京 由于家里没钱,杨丹的父母只能靠捡拾废品和乞讨这种方式攒钱,准备以后为杨丹动手术

张仁杰救助弱势人群的流程大体是这样:遇见自己发现或者主动求助的人,先跟着观察几天,偷偷拍摄很多生活照片,以确定不是骗子。确定之后,他就整理出照片发到“感恩中国”网站上,吸引更多的人来资助。在观察杨丹一家人的过程中,杨丹对经常帮助他们一家人的张仁杰抱有很大的希望,常常说“张叔叔会来救我的”,这让张仁杰自觉肩负了一种责任。

张仁杰为了杨丹东奔西走,一天要跑数地个慈善机构讲述情况,申请救助资金。虽然杨丹的心脏病只要两万元就能治好,但一时找不到愿意承担医疗费用的医院或慈善机构,死神的脚步离杨丹越来越近。一天,张仁杰前往北大拿一些捐赠来的衣服,正好看到香港某慈善富豪到北大演讲的海报,上面还有他的捐赠清单。演讲当天,满怀希望的张仁杰也去了。演讲结束后,张仁杰第一个站起来表明了自己的身份,简短地介绍了杨丹的情况,希望他能用两万元让这个小女孩从此好起来,同时流着泪鞠了三个躬。

当时这位富豪让张仁杰和他的一位高级经理联系,那位姓温的经理给了他一张名片。可就在第二天张仁杰第五次拨通对方电话时,对方的回答让他无比伤心:“你他妈的神经呀,烦不烦啊,不要再打了!”

天气渐冷,杨丹的身体越来越差,连起个身都气喘不已,他的父母只好先带她回老家过冬。在杨丹回老家的日子里,张仁杰没有停止奔走,历经艰辛后终于找到一家慈善机构同意接收杨丹。2005年12月23号,按捺不住兴奋的张仁杰拨通了杨丹姥爷家的电话,准备通知杨丹来北京动手术。但电话那边却传来呜咽声,“仁杰,你是个大好人。但杨丹昨天晚上心脏病发作,已经死了。直到最后一刻,她嘴里还念着‘张叔叔一定会来救我’呢……”

杨丹成为张仁杰心底的伤口,很长时间不敢碰触,只能靠拼命奔走,以争取帮助更多的人来激励自己在感恩的道路上继续前行。2006年12月初,张仁杰正全力救助一个叫陈中文的安徽农民,但一直为找不到合适的肾源而焦灼万分。陈中文的一个弟妹了解情况后连夜坐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准备捐出自己的肾。这个28岁的女子在南方一家电子厂打工,她连夜坐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在北京东直门医院的病房,正在安慰陈中文的她巧遇前来探望的张仁杰,两人越发觉得对方眼熟。直到最后,张仁杰才惊讶地发现,面前这名善良的女子就是母亲曾收养过的张仁梅!

由于全年忙于“感恩中国”的事,张仁杰一直没有时间回家,多年不见的兄妹俩在这样的情形下相见,双方都唏嘘不已。在和弟弟的谈话中,张仁梅透露,义母多年的无私抚育让她懂得,只有帮助他人才是最高尚的事,没想到弟弟竟然比自己做得更多,更彻底。看着如今已为人妇的姐姐也踏着母亲当年的步伐,张仁杰再次感受到母亲的伟大。母亲的所作所为,不仅仅拯救了一个个孤苦伶仃的孤儿,更是在播撒着感恩的种子,让感恩之花遍地盛开。

2006年12月,张仁杰因“创建‘感恩中国’网站,救助病残流浪乞讨者”被提名为“CCTV2006年度三农人物50强”及“CCTV2006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候选人,面对央视、凤凰卫视、《人民日报》等海内外上百家媒体铺天盖地的采访,以及各种迎面扑来的奖项,张仁杰显得异常平静,他说。自己往往只是起到一个中介的作用,而那些背后默默帮助他人的人,更让人钦佩。

附:“感恩中国”网址:www.owecn.com

编辑喻兮

上一篇:当挫折来临的时候下一篇:岳实庄小学 童谣 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