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培训方案

2024-05-24

手足口病培训方案(共14篇)

篇1:手足口病培训方案

手足口病培训小结

为认真落实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文件和会议精神,做好我辖区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院于2011年5月6日开展了手足口病培训会议,总结如下:

此次培训参加人员有莱州市疾控中心张主任、辖区内乡村医生38名以及院内医务人员8名,张主任对手足口病的概况、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疫情监测以及消毒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培训,全体培训人员都准时参加,并认真学习培训内容。

通过此次培训,全体乡医及医务人员加强了对手足口病防治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掌握了手足口病防治的相关知识。培训后进行手足口病试卷考核,所有参加人员成绩合格,培训效果良好。

路旺医院

2011.5.7

篇2:手足口病培训方案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春季常见传染病,最近几年来在我省蔓延流行,严重危害儿童生命健康。这种疾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广。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重症患儿可因多器官功能损害而死亡。我市也是手口足病的高发地区,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有关精神,做好我院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院于近期开展了手足口病防治居家管理培训会议,现将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培训以《传染病防治法》、《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为主要内容,突出实用性,确保医务人员尽快熟练掌握手口足病的诊治、预防、重症的诊断标准,转运流程等。

要求广大医务人员通过培训能够提高认识,继续把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在平时工作中时刻注意,增强责任心,及时发现可疑病例并及时报告。

1、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及发病人群和特点;

2、手足口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3、手足口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4、轻型手足口病处理流程;

5、手足口病的消毒隔离措施。

6、手足口病门诊居家治疗病人管理。

7、重症手口足病的诊断标准、救治措施、转运流程。

8、有关手足口病患者的信息及报告制度。必须要详细记录患儿的家庭地址、家长姓名和电话,以利于开展流调和传染源追踪。

9、会议进一步强调必须严格按照上级精神,我院及乡村医生不能收治发热及疱疹的患儿,一旦发现立即转诊至文登中心医院或妇幼保健医院。

篇3:手足口病培训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浏阳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共343例, 男187例, 女156例, 年龄9月龄~7岁, 平均 (2.82±3.56) 岁;发病1~5d, 平均 (2.66±2.64) d。小儿多由手掌、足底、指趾出现皮疹, 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溃疡, 伴发中、低热等原因来院治疗。将确诊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163例 (男89例, 女74例) , 对照组180例 (男98例, 女82例) 。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症状及理化指标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诊断标准

以卫生部制定的《肠道病毒 (EV71) 感染诊疗指南 (2008年版) 》[1]结合手足口病临床症状作为诊断标准, 符合临床诊断依据的为临床确诊病例。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利巴韦林颗粒15mg, tid, 口腔溃疡用康复新液5~10mL含漱5~10min后吞服, 皮疹溃破者亦用康复新液涂敷患处, 5~7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抗感颗粒 (儿童装) 5g, tid。两组患儿若体温超过38.5℃均给予口服退热剂。观察并记录病情转归、口腔、皮肤病损等症状的愈合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组间疗效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2]

7d治疗后评定疗效。显效:2d内体温下降至37.5℃以下或恢复正常, 能进食, 口腔溃疡或皮疹不同程度消退;有效:3d内体温下降至37.5℃以下或恢复正常, 拒食症状缓解, 神情佳;无效:5d后仍发热、拒食、口腔溃烂明显, 合并细菌感染。

2.2 疗效比较

7d后统计疗效, 结果见表1。

2.3 临床症状控制情况

观察并记录患儿体温、皮疹、口腔溃疡恢复的用药天数, 进行组间t检验, 结果见表2。

2.4 用药时间比较

记录显效患儿用药时间, 并进行组间t检验。结果观察组显效患儿 (112例, 占本组患儿数的68.71%) 的用药时间 (3.08±2.15) d;对照组显效患儿 (102例, 占本组患儿数的56.67%) 用药时间为 (4.13±2.42) d。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发疹性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3]。其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 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 (coxasckievirus A, CVA) 的2、4、5、7、9、10、16型等, B组 (coxasckievirus B, CVB) 的1、2、3、4、5型等;肠道病毒71型 (human enterovirus 71, EV71) ;埃可病毒 (echovirus, ECHO) 等, 其中以EV71及CVAl6型较为常见。2008年5月2日, 手足口病纳入我国丙类传染病管理,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大多为5岁以下的儿童。手足口病目前尚无针对此病毒的特殊疫苗, 其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 因此除增强儿童抵抗力外, 控制继发性感染、缓解症状、缩短病程是主要的预防手段。

对于手足口病的治疗, 尽管临床上有多种抗病毒药物可供选择, 但至目前仍然没有特效药物, 只采取一般抗病毒、对症及预防感染等治疗, 而中医认为皮肤出现斑疹, 多由热邪所致, 抗感颗粒由金银花、赤芍、绵马贯众三味中药组成, 具有清热解毒, 活血凉血的作用。三味药均对病原微生物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其中金银花、绵马贯众抗病毒谱广, 对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埃柯病毒、疱疹病毒、孤儿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有抑制作用[4]。

根据治疗结果,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抗感颗粒后, 能显著提高患儿显效率, 有利于缩短病程, 以缩短利巴韦林的用药时间, 降低其对患儿产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摘要:目的 比较两种方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 为临床寻找高效的治疗组合。方法 将343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对照组180例, 口服利巴韦林颗粒对因治疗, 口腔溃疡及皮疹用康复新液局部治疗;观察组163例,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抗感颗粒 (儿童装) 。分别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显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 观察组加服抗感颗粒后, 能缩短利巴韦林的用药时间, 降低其对患儿产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关键词:手足口病,治疗方案,抗感颗粒 (儿童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肠道病毒 (EV71) 感染诊疗指南 (2008年版) 》[J].传染病信息, 2008, 21 (1) :Ⅲ-Ⅳ.

[2]王清学.重症手足口病20例分析[J].小儿急救医学, 2003, 10 (2) :116.

[3]任艺.揭开手足口病的面纱[J].首都医药, 2009, (11) :40-41.

篇4:手足口病培训方案

【关键词】 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表现;治疗方法

1 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由于手足口病好发于儿童,它使宝宝饱受折磨,那么,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首先是由于人群密切接触,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然后是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最后还有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其中人群密切接触是该病重要的传播方式。手足口病特别青睐年龄小于3岁的婴幼儿,而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我们称为隐性感染者,但会成为病毒的载体,传播病毒。

2 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2.1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宝宝患了手足口病,又是咳嗽又流口水,还不爱吃东西,嗓子里还有一些小水泡。最典型的起病过程是中等热度发热(体温在39℃以下),进而出现咽痛,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2.2 少数患儿会有神经系统症状,并发无菌性脑膜炎,小儿感染肠道病毒后,潜伏期一般3—7天。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多数患者突然起病,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常常突然在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出现皮疹。在宝贝的小手、小脚、屁股上出现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偶尔可出现点状出血点皮肤继发感染,但极少有后遗症。

3 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方案

3.1 一般治疗 ①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②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气分析、血糖及胸片;③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做好口腔护理;④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对重要脏器的保护;⑤有颅内压增高者可给予甘露醇等脱水治疗,重症病例可酌情给予甲基泼尼松龙、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药物;⑥出现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征象者,宜及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⑦维持血压稳定,必要时适当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其他重症处理:如出现DIC、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应给予相应处理。

3.2 药物治疗 ①应用降颅压药物、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必要时给予冲击疗法、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②血管活性等药物的应用:根据血压、循环的变化可选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米力农等药物;酌情应用强心、利尿药物治疗;③果糖二磷酸钠或磷酸肌酸静注;④抑制胃酸分泌:可静脉应用西咪替丁、洛赛克等。

3.3 对症治疗:重症病例。

3.3.1 神经系统受累治疗 ①控制颅内高压:限制入量,积极给予甘露醇降颅压治疗,每次0.5—1.0g/kg,每4—8小时一次,20—30分钟快速静脉注射。根据病情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及剂量。必要时加用呋噻米。②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参考剂量:甲基泼尼松龙1mg—2mg/kg·d;氢化可的松3mg—5mg/kg·d;地塞米松0.2mg—0.5mg/kg·d,病情稳定后,尽早减量或停用。个别病例进展快、病情凶险可考虑加大剂量,如在2—3天内给予甲基泼尼松龙10mg—20mg/kg·d(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g)或地塞米松0.5mg—1.0mg/kg·d。

③酌情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总量2g/kg,分2—5天给予。④其他对症治疗:降温、镇静、止惊。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护。

3.3.2 呼吸、循环衰竭治疗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②确保两条静脉通道通畅,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③呼吸功能障碍时,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建议呼吸机初调参数:吸入氧浓度80%—100%,PIP20—30cmH2O,PEEP4—8cmH2O,f20—40次/分,潮气量6—8ml/kg左右。根据血气、X线胸片结果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适当给予镇静、镇痛。如有肺水肿、肺出血表现,应增加PEEP,不宜进行频繁吸痰等降低呼吸道压力的护理操作。另外,监测血糖变化,严重高血糖时可应用胰岛素,发现继发感染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4 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4.1 预防小儿手足口病,必须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交谈宜保持一米以上的安全距离,注意居室整洁卫生,幼儿园及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多开窗通风可减少空气中悬浮的病毒粒子,使室内病毒达不到可令孩子得病的浓度。

4.2 对孩子经常接触的物品进行消毒 孩子的餐具、玩具、内衣、手巾等用品,要及时消毒,预防病从口入。导致手足口病的病毒不怕酸,但怕紫外线。所以对于物品消毒,用酸和酒精的效果不好,但碘酒或者氧化剂就可以杀掉病毒,比如84消毒液;另外还有一般紫外线照射、外界的阳光、经过晒蒸煮高温也可以杀掉病毒。

4.3 保护易感儿童 饭前便后一定要让孩子用洗手液洗干净手;在手口足病流行时不要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夏天不要让孩子猛吃冷饮或喝生水;瓜果一定要洗净、削皮;食品一定要高温消毒,不吃易变质的食品;加强孩子的营养、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力;密切接触者还可以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预防。

5 结束语

总之,手足口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4岁以下的宝宝容易得这种病。每年的春夏秋之交都有发病,近年来,严重病例有所增加,因此,作為医生必须要及时提醒孩子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患了手足口病,一定要尽早治疗,以免病情加重。

参考文献

[1] 王慕逖.儿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82—283.

篇5:手足口病培训总结

2018版手足口病培训总结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手足口病的临床管理,降低重症手足口病病死率,有效推进手足口病诊疗工作,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要求,结合实际,于2018年6月3日在卫生院大会议室举办了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全镇各行政村卫生室防疫人员及卫生院职工人员、教管办人员进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及江西省5岁及以下儿童发热或皮疹病例管理培训班。任务目标是提高基层卫生人员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鉴别诊断能力,病例的报告与监测,达到手足口病病例早期发现、正确诊断、早报告、早隔离、及时治疗。培训方法以采取培训班集中培训方式,由经过培训的教员负责授课。内容主要包括: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手足口病病例诊断技术、手足口病病例的隔离治疗、江西省5岁及以下儿童发热或皮疹病例管理、手足口病例及江西省5岁及以下儿童发热或皮疹病例管理报告及个案调查、医疗机构的消毒处理等。本培训班应到75人,实到70人,通过这次培训提高了受训人员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鉴别诊断能力,病例的报告与监测,达到手足口病病例的早期发现、正确诊断、早报告、早隔离、及时治疗以及医疗机构消毒处理的目的。提高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和对手足口病的警惕性和敏感性,需握了手足口病病例的报告与检测,提高了手足口病的诊治技能和水平、防治和卫生宣教的技巧,对我院今后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018.9.17

篇6:手足口病培训小结

手足口病培训小结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春季急性传染病,最近几年在我省蔓延流行,严重危害儿童生命健康。为了让医务人员能掌握手足口病防治基本知识,根据区疾控中心要求,我中心于2016年6月1日在我院办公室召开了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培训会议。

会上,首先由中心主任传达区疾控关于手足口病防治的精神,介绍2016手足口病防治形势,要求广大医务人员通过培训能够提高认识,继续把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放置在主要位置。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责任心要强,及时发现可疑病例并及时报告和转诊。根据上级要求,培训《手足口诊疗指南2010年版》,就手足口的一般疑难症状,传播途径,临床诊断标准,以及手足口病诊治和护理要点做了详细的介绍。防保科对手足口病的报告和时限,基本的预防知识,指导患者手足口病的护理和预防常识做了进一步部置。还负责对本辖区的小学和幼托机构做好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指导。对确诊的病例及时规范进行隔离治疗和疫点消毒工作。通过此次培训,使全体医务人员都认识到手足口病防治的严峻形势,能够基本掌握手足口病防治的一般知识,为防止手足口病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7:2015手足口病培训小结

为了提高我乡工作人员手足口病的防治水平,我院于2015年3月23日对我院职工及各村卫生员进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现将培训工作小结如下:

此次培训应到34人,实到34人。由本院副院长黄金同志详解上一年全乡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情况,并安排本手足口病防治工作;蒋艳详细讲解了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预防。

通过这次培训参会人员了解了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掌握了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预防等,大家认真听讲,会后进行了学末测试,全部合格,会议圆满结束。并要求各村做好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且不能收治5岁以下发热、手、足、口腔等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的患者,积极发动群众提高手足口病的预防及线索报病质量,做好2015年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

篇8:手足口病培训方案

关键词:手足口病,重症,护理干预,预后

手足口病 (hand-foot-mouthdisease, HFMD)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主要病原体为人肠道病毒71型 (EV71) 和柯萨奇病毒A16型 (CoxA16) , 可通过飞沫、粪便等途径传播, 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1]。手足口病在医学上属于‘时疫’和‘温病’范畴, 这是由于手足口病的发生具有突然性, 爆发性, 季节性以及极强的传染性和流行性, 同时多具有发热等前期症状。此外亦有学者一句临床症候, 认为手足口病属于中医学‘湿温’范畴。由于外感时行邪毒, 经口鼻而入, 客蕴肺脾, 波及营分, 外发肌肤而成。手足口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手足臀丘疹及口腔疱疹, 通过及时诊断和治疗, 多数患儿可在一周内痊愈, 预后良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并发脑炎、肺水肿、心肌炎、无菌性脑膜脑炎及循环障碍等并发症, 严重危及患儿生命安全[2]。临床研究表明, 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 采取综合性、全面性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重症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64例冠心病患者实施整体化护理干预,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住院治疗患儿共6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2010年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诊断指南》[3]中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嗜睡、呕吐、易惊、肢体抖动及手足口等部位疱疹, 血常规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 男性20例, 女性12例;年龄5个月~7岁, 平均年龄 (2.2±1.5) 岁;病程1~7d, 平均病程 (2.3±1.7) d。观察组32例, 男性19例, 女性13例;年龄4个月~8岁, 平均年龄 (2.5±1.3) 岁;病程1~8d, 平均病程 (2.4±1.8) 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 无统计学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采取常规护理, 给予抗病毒药物、抗生素进行抗病毒、抗感染治疗, 常规补液, 营养支持, 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

1.2.1健康教育患儿家属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情绪紧张、恐惧和烦躁, 易对护理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产生排斥和抵触情绪。医护人员应加强心理舒适护理, 通过正确、积极的主动沟通, 建立良好医患关系;耐心解答患儿家属的疑问, 通过一对一示范教育的形式向患儿家属介绍手足口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传播途径、治疗方式及预后等, 纠正患儿家属不正确的护理方式, 消除其的心理顾虑, 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工作。

1.2.2消毒隔离将患儿隔离单独治疗, 严格限制探视人员及探视时间。病房保持通风良好, 1000mg/L含氯消毒液对环境、地板、桌椅等进行消毒, 每日1次。患儿床单、衣物等每日换洗, 并单独清洗消毒。严格做到一人一物一用一消毒, 避免交叉感染。

1.2.3皮疹护理患儿衣物、被褥要柔软、宽松, 避免摩擦对皮肤的刺激。剪短患儿指甲, 防止其搔抓皮疹。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患皮疹处可外涂阿昔洛韦软膏、炉甘石洗剂, 以缓解患部症状。如有感染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及镇静止痒剂。

1.2.4口腔护理针对患儿口腔黏膜溃疡, 应指导患儿在用餐前后用温生理盐水漱口, 局部溃疡可外涂蒙脱石散以促进溃疡面愈合。

1.2.5饮食护理避免进食难消化、刺激性食物, 多食富含维生素C、植物蛋白质及适量纤维素的食物;少食过冷、过热、过粘或油炸食物, 强调清淡饮食, 可适量补充VitB。

1.2.6发热护理密切监测患儿体温变化, 体温低于38.5℃的患儿可采用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大血管处置冰袋等物理降温方法, 体温高于38.5℃的患儿可在物理降温基础上配合解热镇痛药物降温。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NSS (精神系统症状) 好转时间、退热时间、易惊缓解时间、肢体抖动康复时间、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等指标。

1.4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高热不退、易惊、肢体抖动、手足口、疱疹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 白细胞计数无异常;有效:高热不退、易惊、肢体抖动、手足口、疱疹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 白细胞计数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血常规检查均无改善, 甚至加重[4]。

1.5统计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指标

治疗组NSS缓解时间、退热时间、易惊缓解时间、肢体抖动康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

2.2临床疗效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3%,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

3讨论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 我国北京、上海、广东、天津、河北、附件、山东、湖北、吉林等十几个省市均有病例报道。手足口病于2008年正式被我国卫生部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列入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统计显示, 2008年我国手足口病例为489073例, 其中重症手足口病例为1165例, 占报告病例总数的0.24%, 重症手足口病死亡病例为126例, 病死率10.82%[5]。手足口病按病情轻重程度可分为普通型和重症型。引发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多达20余种, 而重症病例多由人肠道病毒71型 (EV71) 引起, 人肠道病毒71型 (EV71) 可直接侵犯大脑、脑干、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 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神经系统损害, 甚至伴发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及循环衰竭, 如未及时救治可导致患儿死亡, 死亡率高[6]。

按Chang[7]分级标准可将手足口病分为4期, 第1期:单纯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第2期:脑炎、脑脊髓炎 (神经系统受累期) ;第3期:又分为3A期和3B期, 3A期表现为肺水肿、肺出血、高血压、高血糖及心动过速, 3B期出现低血压及循环衰竭;第4期:恢复期 (神经后遗症) 。及早识别手足口病患儿神经系统受累表现, 并进行有效治疗和护理干预, 防止患儿转入第3期, 即心肺功能衰竭是提高重症手足口病疗效、降低死亡率的关键[8]。当患儿出现以下症状时, 可提示存在心肺功能损害可能:1高血糖;2高血压或低血压;3末梢循环不良, 四肢冰冷, 全身出冷汗;4血常规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5呼吸、心率加快;6心肌酶谱明显升高。本研究通过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采取健康教育、消毒隔离、皮疹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及发热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 可明显缩短重症手足口病患儿NSS缓解时间、退热时间、易惊缓解时间、肢体抖动康复时间及住院时间, 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Xu W, Liu CF, Yan L, et al.Distribution of enteroviruses in hospitalized children with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patho-gens and nervous system complications[J].Virol J, 2012, 9 (1) :8.

[2]Hu X, Zhang Y, Zhou X, et al.Simultaneously typing nine serotypes of enteroviruses associated with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by a GeXP analyzer-based multiplex reverse transcription-PCR assay[J].J Clin Microbiol, 2012, 50 (2) :288-293.

[3]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2010年版) [J].国际呼吸杂志, 2010, 30 (24) :1473-1475.

[4]田庆玲, 庞保东, 张双, 等.不同剂量甲泼尼龙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疗效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 (10) :1564-1566.

[5]王仁媛.127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救治及护理体会[J].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2, 7 (3Z) :337-337.

[6]Yang J, Zhao N, Su N L, et al.Association of interleukin 10and interferon gamma gene polymorphisms with enterovirus 71encephalitis in patients with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J].Scandinavian J Inf Dis, 2012, 44 (6) :465-469.

[7]Chang LY, Hsia SH, Wu CT, et al.Outcome of enterovirus 71infections with or without stage-based management:1998to 2002[J].Pediatric Inf Dis, 2004, 23 (4) :327-332.

篇9:手足起疹子,可能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

你可以发现的信号

一些信号,暗示着宝宝可能中招了。

低热:约半数以上患儿出现低热。

皮疹:皮疹在发病当天或3天内即出现,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即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足心和口腔,婴幼儿或皮疹多者,有时膝、肘、臀部也可见到。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形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拒绝进食,流口水:由于宝宝的口腔两颊黏膜、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疱疹,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患儿吃东西倍感疼痛,便会出现拒食、流口水等现象。

手足口病与其他

出疹性疾病皮疹辨别

不仅是手足口病出疹子,还有一些疾病也有出疹子的情况,如何辨别?看下面

预防手足口病妈妈这样做

1. 饭前便后、外出归来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宝宝洗手,不要让宝宝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2. 家长接触宝宝前或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垃圾污物。

3. 宝宝的餐具使用前后均应及时清洗干净,以避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4.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宝宝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不畅的公共场所。

5. 如果幼儿园中出现患手足口病的宝宝,可暂时不去幼儿园。

妈妈经验分享

手足口病不可怕

我家宝贝上幼儿园小班,有一天接回她时,发现手上有小疱疱,第二天洗脚时,小脚上也有,我带她看医生,医生说别去幼儿园了,这是手足口病。我请假在家看了一个礼拜,前四天嘴疼不吃不喝,药都得灌下去。第五天早上主动要求吃面条,已经好多了,知道吃就好。当时真的把我吓坏了。现在想想,其实手足口病没那么可怕,也不要老去医院,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喝水、多睡觉、少去户外活动。

在美国治疗手足口病

我家Tom在美国时得的手足口病,和国内的其他妈妈交流了一下,比起国内对宝宝的治疗,我家Tom使用的是口腔止痛液,这种液体是利多卡因(有麻醉作用)调成的液体,让宝宝漱口,可以很快减轻宝宝的口腔疼痛。在每次吃饭之前,用这样的液体给宝宝漱口的话,就可以让宝宝有吃的欲望,宝宝不至于由于口腔疼痛不吃东西。

居家照顾

患手足口病的宝宝

宝宝病情较轻时,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患病宝宝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家长不能因宝宝症状轻而送幼儿园。

尽量让患儿待在家里,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或与健康儿童密切接触;直到热度、皮疹消退,一般需隔离2周。

患病宝宝可能因为发热、口腔疱疹,不愿进食,所以饮食要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吃一些常温的流质食物。禁食过烫、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每次餐后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涂鱼肝油,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患病宝宝的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宽大、柔软,经常更换;剪短宝宝指甲;臀部有皮疹的婴儿,随时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局部皮肤破损可涂擦抗菌素软膏。

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等程度发热,可让宝宝多饮水,物理降温,无须特殊处理;如体温超过38.5℃,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热剂。

出现恶心、呕吐、烦躁、发热、精神状态改变、嗜睡、厌食等情况时,要及时去医院治疗。

篇10:手足口病防控培训会议通知

今年以来,我区各地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呈现增多趋势,病原体EV71阳性率逐渐上升并成为优势病原体。为进一步做好手足口病医疗救治工作,指导各地科学、有效地开展手足口病重症、危重症病例医疗救治工作,保障手足口病患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经研究,我厅决定召开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医疗救治技术视频培训会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内容

(一)部署20xx年全区手足口病救治工作;

(二)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医疗救治技术培训。

二、会议时间

20xx年4月20日(周五),15:00-17:00。

三、会议地点

我厅在办公楼17楼会议室设卫生厅主会场,各市卫生局设分会场。驻邕区直医疗机构到我厅主会场参会,其余单位到所在地市卫生局分会场参会。

四、参加人员

(一)卫生厅主会场:驻邕自治区手足口病临床救治专家组成员;设儿科的驻邕厅直属医疗机构、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分管院领导,医务科、感控科和儿科负责人。

(二)各市卫生局分会场:各市(县)卫生局分管局长、医政科(股)负责人;各市(县)级手足口病临床救治专家组成员;非驻邕自治区手足口病临床救治专家组成员;辖区内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非公立医院分管院领导,医务科、院感科和儿科负责人。

五、其他事项

(一)请各市卫生局医政科组织好本辖区参会人员按时参会,并做好分会场会议准备工作。

篇11:手足口病防控紧急会培训知识

--茅坝镇卫生院防保组

一、2012年仁怀市手足口病发病概况

截止2012年5月23日,我市共报告发生手足口病600多例,10例重症病例,其中茅坝镇共14例,3例重症病例,已有1例重症儿童于5月21日死亡(茅坝社区新街组赵创)。

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1、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5岁以下特别是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2、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的?

人群密切接触是儿童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传播;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也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等也可造成传播;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可造成传播。

3、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4、得病后有什么样的表现?

一般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5、手足口病容易治疗吗?

手足口病是完全可以治疗的,而且许多轻型病例,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也不会留下疤痕。对于一些不发热、临床症状较轻及不典型的患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在家隔离观察治疗,没有必要住院治疗。对此大家不必过渡担心,临床上这是容易诊断、容易治疗的常见病。

6、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一般的家庭当中,应该怎样来预防手足口病? ⑴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⑵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加热后再食用。

⑶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⑷注意搞好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⑸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⑹家长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7.托儿所、幼儿园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一是做好对儿童家长的宣传工作,要求家长发现孩子在家期间发热、出皮疹后不要送入托儿所、幼儿园,及时去医院就医。患儿应在家中休息,直至痊愈或明确非传染性疾病方可入托、入园。

二是加强晨检,一旦发现发热、皮疹的孩子,立即请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就诊。保健老师在晨检时接触不同的儿童之间应进行彻底的洗手或快速手消毒。

三是对入托、入园儿童加强全日健康(医学)观察,一旦发现在园儿童发热、出皮疹,及时通知家长带病儿去医院就诊。

四是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儿童后,要立即对发病班级的玩具、被褥、桌椅等进行消毒。发病班级物品必须与其他班级分开进行消毒和保存。对患病儿童所在班进行医学观察、追踪。

五是加强儿童、工作人员等手的清洗消毒。教室、宿舍要加强通风,对通风不良的教室应辅以机械通风。

六是日常加强对儿童经常接触的环境物体表面、玩具、厕所等的清洁消毒。

七是根据规定,发现手足口病患儿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并配合教育和卫生部门采取相关控制措施。

8.怎么对日常用品消毒?

家里面没有患儿的不主张消毒,生活用品可用热水煮沸。有患儿的家庭用84消毒液,根据使用说明按比例配制,对生活用品进行消毒,患儿家中地面、墙体、桌椅可用浓度为2000mg/L喷洒或擦拭作用1小时,餐饮具、玩具、衣物等用浓度1000mg/L浸泡30分钟,垃圾可用浓度10000mg/L作用1小时深埋。其他详见附表。

托儿所、幼儿园在本病的流行或高发季节应做好以下工作:

三、工作要求:

1、各村卫生室必须高度重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明确责任到人,对发现疑似手足口病病人时,必须立即转送到镇卫生院,严禁收治病人,同时在发现后2小时内上报镇卫生院防保组。

2、门诊日志上要做好详细登记,包括患者姓名、出生日期,发病日期,就诊日期,主要临床表现,家长姓名,联系电话和家庭住址,学生必须注明所在学校名称和班级。

3、发现有疑似手足口病时诊断可记录为手足疱疹、口腔疱疹或疱疹等,但不能诊断为手足口病或疑似手足口病等字样(仁怀市疾控中心及相关文件精神和规定,乡镇医院也只能作为首诊疑似手足口病诊断,严禁收治)。

4、各村村医要做好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等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以黑板宣传专栏、发放宣传单、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

5、必须每日对村卫生室的环境卫生进行消毒处理,严格遵循仁怀市手足口病消毒隔离技术方案以及院防保组培训要求执行相关消毒工作。

6、密切配合镇卫生院或市疾控中心做好对手足口病及密切接触者家中各类物品以及环境的消杀和调查处理等工作。

7、每周对辖区学校开展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作出指导和整改意见,避免学校发生手足口病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8、明确各村防保组长或村卫生室主任为第一责任人,所在村属村医必须服从防保组长或主任的工作安排,对不服从安排工作、不认真履职的将严厉追究责任。

9、各村村医在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期间必须保持联系电话24小时畅通,原则上严禁请假,除特殊情况外但必须书面请假批准,否则一律按工作不履职、矿工处理。

10、进一步加强自身业务知识的学习,尤其是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学习,提高基本技能水平和理论知识水平,对传染病疾病做出正确判断或及时转送,保障儿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两个严禁、三个做到、四个严惩

1、两个严禁:严禁迟报、漏报、瞒报;严禁私自收治、转送疑似手足口病或发热病人。

2、三个做到:做到报告及时、转送及时、消杀及时;做到调查处理及时、宣传到位及时;做到责任到位及时、督导检查及时。

篇12: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小结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严重威胁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的丙类传染病,四季散发,夏季高发。为了消除手足口病对儿童及家庭造成的危害,提高大家对手足口病的认识,提高手足口病患儿的检出率,我院于5月13日15:00,组织相关医务人员进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培训,由感管科科长万艳春授课,共有23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本次培训,万科长围绕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临床症状、治疗及流行病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重点阐述了手足口病对儿童及家庭的危害,以及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万科长强调,手足口病的预防难度较大,传染源难以发现和控制,且儿童普遍易感,传播途径多,因此难以有效阻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关键,发现病例后应及时报告、及时治疗。

会后,根据培训内容对与会人员进行了现场测试,共有22人参加测试,合格率100%,平均分98.9分,达到了培训的目的。

篇13: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手足口病患儿中, 男31例, 女19例;年龄在1岁~6岁, 其中3岁以下35例, 3岁~5岁3例, 6岁12例。多数患儿于发热后来院检查, 体温大多高达38.5 ℃以上, 查体多数患儿手、足、口等部位可见斑丘疹和疱疹, 部分患儿合并有流涕、咳嗽、恶心、呕吐等。

1.2 治疗方法

经过合理使用抗生素, 抗病毒退热并加以补液营养支持对症治疗, 并辅以合理的护理措施, 均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消毒隔离

病区的消毒以有效氯800 mg/L的消毒剂为主, 经过每日的日常清洗及擦洗后, 再以含氯的消毒剂对病区的包括门把手、床头柜、床头、床尾、地板、楼梯扶手等做每日2次的擦拭。患儿的粪便小便以及呕吐物应以漂白粉覆盖30 min后再做处理。病情较轻的患儿与病情较重的患儿应分开安置病房, 每个病房应多通风。床单、被褥做到每日更换, 并将更换下的床单、被褥在阳光下暴晒, 病房需每日紫外线消毒2 h。

2.2 发热护理

对于高热患儿 (一般高于39 ℃) , 除需要口服退热药之外, 要勤测体温, 并辅以物理降温, 观察退热效果。必要时可用冰毯冰帽, 以防高热惊厥。对于低热患儿仅辅以物理降温, 并嘱患儿要多饮水, 根据情况适当调整液体量。

2.3 手足护理

手足处的皮疹必须保持清洁、干燥, 并避免对其的各种刺激, 臀部的皮肤可穿宽松、纯棉、柔软的对皮肤刺激小的衣物, 并要勤洗、勤换。

2.4 口腔护理

每天餐前、餐后用温开水漱口, 保持清洁。有口腔溃疡的用十六角蒙脱石涂于溃疡面, 每天至少涂擦3次。

2.5 饮食护理

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 多食膳食纤维, 给予高营养、高蛋白食物, 增强患儿抵抗力, 少食多餐, 可加入水果等。

2.6 健康教育

手足口病有其固有的传染性, 所以在该病的高发季节, 家长应尽量避免带患儿出入人多拥挤的公共场合。给患儿增加营养, 增加抵抗力, 饭前便后要洗手, 患儿患病期间需要隔离治疗, 不能上学, 以免引起暴发流行。患儿的分泌物排泄物不能随便丢弃, 避免传染其他小儿。

3 小结

手足口病是近年来传染科比较常见的疾病, 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3岁以下小儿易患此病。消毒隔离是杜绝暴发流行的一个关键措施;发热及手、足、口的护理可避免本病对患儿身体的二次损害;饮食的调节可有效避免患儿的再次感染。因患儿的传染性可持续到症状和体征消失后数周, 这就要让患儿家长知道隔离的重要性, 让患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饭前便后洗手, 尽量不去人多拥挤不通风的公共场合。

关键词:手足口病,小儿,护理

参考文献

[1]李伟, 贾延敏.小儿手足口病58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 2007, 13 (15) :41-42.

[2]罗桂花.小儿手足口病32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4 (23) :34.

篇14:手足口病的护理

【关键词】 手足口病;护理

1 临床表现

1.1 普通病例表现 潜伏期为2~7天。患儿发热,热程为2~7天不等,体温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常有烦躁、哭闹、咳嗽、流涕、流涎、拒食、食欲不振等症状,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口腔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紅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1.2 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手足口病患儿(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神经系统受累时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肢体抽搐,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迟缓性瘫痪;惊厥;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频繁抽搐、昏迷、脑疝。呼吸系统表现为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循环系统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发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2 护理

2.1 发热护理 患儿体温在37.5℃~38.5℃之间时,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温水擦浴,头枕冰袋等物理降温;体温高于38.5℃,可遵医嘱给口服布洛芬或肛塞退热栓进行药物降温。及时更换衣被,保持皮肤清洁。给予高营养流质饮食,口腔疼痛不肯进食的患儿,及时通过静脉输液补充所需的能量和热量。

2.2 皮肤护理 家长发现手足口病症状时,要尽早带孩子到医院诊治,患儿的粪便应马上进行处理,便盆、衣裤要及时注意消毒,保护手、足部的皮肤及被服清洁,避免污染破溃的皮疹,勤给患儿洗手、剪指甲,以防抓破皮疹造成皮肤感染。

2.3 口腔护理 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给患儿漱口;对不会漱口的患儿,可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对于口腔溃疡症状相对严重者,应根据医嘱适度采取药物治疗,例如用鱼肝油,金霉素擦涂患处。饮食忌冰冷、辛辣、咸、酸等刺激性食物。

2.4 心理护理 患儿因被隔离在生疏的环境中,易产生紧张、恐惧、烦躁或哭闹不安等,我们医护人员应用同情、体贴、和蔼的态度,以鼓励、表扬以及轻轻呼唤患儿乳名的方法得到患儿的信任,消除患儿紧张、恐惧心理。向患儿家属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和病区设施、护理措施、主管医生和护士、帮助家长尽快熟悉就医环境。对患儿病情的变化,护士应耐心解释可能造成的原因,并向家长说明目前的治疗方案是针对患儿病情需要制定的,使家长对治疗方案放心,同时护士还要加强巡视,以实际行动使家长放心。对于家长的怀疑与不信任,应主动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注意有技巧的交流,通过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来赢得家长的信任。然后向家长解释个体存在差异,医学杂志上治疗措施是针对大多数人的一般治疗,治疗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措施,从而消除家长的怀疑

2.5 重症患儿护理 重症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幼儿。成立专人护理小组,严格执行医嘱,合并脑膜炎者使用脱水剂;严格控制输液滴速,准确记录出入量;严密观察患儿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意识的变化。若患儿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呕吐、肢体抖动、无力、抽搐,呼吸、心率增快,出冷汗、末梢循环差,高血压或低血压,血象明显增高,血糖偏高,应急转ICU救治。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CVP和血氧饱和度,并记录,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1~2L/min。对不能纠正的严重缺氧,有呼吸衰竭特别是肺水肿者尽早行气管插管;呼吸机参数根据血气、X线胸片结果随时调整;肺出血主要依靠呼吸机正压止血,特别是PEEP,尽量减少吸痰,频繁吸痰不利于止血;头肩抬高15°~30°,防止误吸。

参考文献

[1]顾友梅.小儿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4.

[2] 华路雅.小儿手足口病47例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 ,2003 ,19(2):234.

[3]芦映红.莪术油治疗小儿手足口病20例[J].医药导报,2000,19(5):430.

[4]李爱敏,孙洪亮,于慧芹.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8):464

上一篇:Unit 2 Let's play sports 教学反思(牛津初中英语7A)下一篇:述责述廉述作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