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机房建设标准

2024-04-20

it机房建设标准(共8篇)

篇1:it机房建设标准

IT机房建设标准

一、基本配置设备

门禁系统:监控及门禁;

通风制冷:新风机、精密空调、排烟机; 供配电:UPS、智能配电柜; 环境监测设备:探测/检测器;

核心业务:服务器、防火墙、交换机等

二、配置要求

核心设备考虑高可用,核心交换、供电、空调、通讯链路均考虑一主一备。

三、具体标准细则

1、机房选址

机房必须具备防尘、防潮、防雷、抗静电、阻燃、绝缘、隔热、降噪音等物理环境,防盗设施齐全,应避开强磁场的干扰,应选择设在建筑物的中间层,方便管理和布线。避免设在最高层、地下室和用水设备下层。

2、机房装修

吊顶:机房应采用金属天花板吊顶,梁、顶应做防尘处理。

墙体:墙面应进行隔音、防火、防水、防尘、防辐射和屏蔽处理,墙面刷高档防火乳胶漆。

地面:机房地面必须平整。并做防水处理。地板采用架空防静电可拆卸地板,高度为15cm至35cm之间。

门窗:在IT机房进出口应安装防火防盗门,机房窗户应安装防盗防护窗,同时外窗安装防水雨棚来防止雨水溅入,窗帘采用双层结构,外层应采用防光隔热窗帘材料,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照明:主机房的平均照度不低于300 lx(距地面0.3m处)

3、机房配电

供配电系统是机房整个工程的重点,采用双回路供电(照明、空调等通用设备由市电供电,服务器等专用设备经UPS后供电,所有线路分相独立走线)。机房采用独立接入的三相五线制或单相三线制电源。

4、UPS配置

UPS作为中心机房建设的基本设备,应采购UPS设备为机房提供稳定、持续的供电,并在断电情况下保障机房一定的供电时间。UPS容量应是总用电功率的1.5倍进行预留,在线备用时间应大于2小时

5、机房强电插座

机柜需配置相应的UPS,PDU标准插座,至少在8位以上。

6、机柜采购及安装

网络设备、服务器、配线架等设备统一安装到机柜里面。机柜应整齐排放,机柜与墙体的距离不小于0.6m(如房间面积允许,宜留1m),方便管理和维护服务器机柜标准:1000*650*2000,交换机机柜标准:600*600*2000。

7、机房空调系统

应根据实际面积或空间进行配置空调,至少满足有一主一备。空调的冷凝水排放,不得在机房内。以免溢水损坏设备。

8、综合布线系统

布线:应采用综合布线系统,包括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布线,线路铺设可采用上走线或下走线方式。上走线还要采用线路固定架,走线要全部经桥架

或PVC线槽。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采用超五类或六类非屏蔽双绞线,管理子系统采用RJ45配线架及光纤终端盒,统一管理。主干线路要有冗余。强电、弱电单独走线,彼此 尽量不要交叉。

9、网络接入

光纤双联路接入或考虑通讯业务综合服务商综合接入。

篇2:it机房建设标准

参考我国国家标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商管公司IT部对IT核心机房的规划设计提出以下建议要求,请各相关单位参考:

一.机房等级

国标B级(保证不因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公共场所秩序混乱)。

二.性能要求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的场地设施应按冗余要求配置,在系统运行期间,场地设施在冗余能力范围内,不应因设备故障而导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

三.位置选择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位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面积为50平米左右; 宜建于地面,不宜建在地下室; 电力供给应稳定可靠,交通、通信应便捷,自然环境应清洁; 应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 应远离水灾和火灾隐患区域;

应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 应避开强电磁场干扰;

8应具备安装空调室外机的建筑条件。

四.环境要求

主机房和辅助区内的温度、相对湿度应满足电子信息设备的使用要求,一般为:开机时温度23ºC±1ºC,湿度40%~55%。停机时温度为5~35ºC,湿度为40%~70%。不间断电源系统电池室温度为15~25ºC。

主机房的空气含尘浓度,在静态条件下测试,每升空气中大于或等于0.5μm的尘粒数应少于18000粒。

五.噪声、电磁干扰、振动及静电 有人值守的主机房和辅助区,在电子信息设备停机时,在主操作员位置测量的噪声值应小于65dB(A)。当无线电干扰频率为0.15~1000MHz时,主机房和辅助区内的无线电干扰场强不应大于126dB。

主机房和辅助区内磁场干扰环境场强不应大于800A/m。在电子信息设备停机条件下,主机房地板表面垂直及水平向的振动不应大于500mm/s2。主机房和辅助区内绝缘体的静电电位不应大于1kV。

六.建筑与结构 1 主机房净高应根据机柜高度及通风要求确定,且不宜小于3m。2 变形缝不应穿过主机房。主机房和辅助区不应布置在用水区域的垂直下方,不应与振动和电磁干扰源为邻。围护结构的材料选型应满足保温、隔热、防火、防潮、少产尘等要求。设有技术夹层和技术夹道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建筑设计应满足各种设备和管线的安装和维护要求。当管线需穿越楼层时,宜设置技术竖井。主机房宜设置单独出入口,并可通过其他相邻房间的门进行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且应自动关闭,并应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均能从机房内开启。走廊、楼梯间应畅通,并应有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通道的宽度及门的尺寸应满足设备和材料运输要求,建筑入口至主机房的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5m。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主机房的顶棚、壁板(包括夹芯材料)和隔断应为不燃烧体。主机房室内装修,应选用气密性好、不起尘、易清洁、符合环保要求、在温度和湿度变化作用下变形小、具有表面静电耗散性能的材料,不得使用强吸湿性材料及未经表面改性处理的高分子绝缘材料作为面层。主机房内墙壁和顶棚的装修应满足使用功能要求,表面应平整、光滑、不起尘、避免眩光,并应减少凹凸面。主机房地面设计应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当铺设防静电活动地板时,活动地板的高度应根据电缆布线和空调送风要求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活动地板下的空间只作为电缆布线使用时,地板高度不宜小于250mm;活动地板下的地面和四壁装饰,可采用水泥砂浆抹灰;地面材料应平整、耐磨。

(2)活动地板下的空间既作为电缆布线,又作为空调静压箱时,地板高度不宜小于400mm;活动地板下的地面和四壁装饰应采用不起尘、不易积灰、易于清洁的材料;楼板或地面应采取保温、防潮措施,地面垫层宜配筋,维护结构宜采取防结露措施。技术夹层的墙壁和顶棚表面应平整、光滑。当采用轻质构造顶棚做技术夹层时,宜设置检修通道或检修口。

13主机房不宜设置外窗。当主机房设有外窗时,应采用双层固定窗,并应有良好的气密性。不间断电源系统的电池室设有外窗时,应避免阳光直射。门窗、墙壁、地(楼)面的构造和施工缝隙,均应采取密闭措施。15抗震设防分类不应低于丙类 16机房承重要求不低于10 kN/m2

七. 空气调节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宜设置独立的空调系统。2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风管及管道的保温、消声材料和黏结剂,应选用不燃烧材料或难燃B1 级材料。冷表面应作隔气、保温处理。风管不宜穿过防火墙和变形缝。必须穿过时,应在穿过防火墙或变形缝处设置防火阀。防火阀应具有手动和自动功能。空调系统噪声值超过本要求五项规定时,应采取降噪措施。主机房应维持正压。主机房与其它房间、走廊的压差不宜小于5Pa,与室外静压差不宜小于10Pa。主机房内空调系统用循环机组宜设置初效过滤器或中效过滤器。新风系统或全空气系统应设置初效和中效空气过滤器,也可设置亚高效空气过滤器。末级过滤装置宜设置在正压端。设有新风系统的主机房,在保证室内外一定压差的情况下,送排风应保持平衡。8 分体式空调机的室内机组可安装在靠近主机房的专用空调机房内,也可安装在主机房内。空调设计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采取下列节能措施:(1)大型机房宜采用水冷冷水机组空调系统;

(2)空调系统可采用电制冷与自然冷却相结合的方式。

八.电气 应由两个电源供电,两个供电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2供配电系统应为电子信息系统的可扩展性预留备用容量。3 户外供电线路不宜采用架空方式敷设。当户外供电线路采用具有金属外护套的电缆时,在电缆进出建筑物处应将金属外护套接地。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应由专用配电变压器或专用回路供电,变压器宜采用干式变压器。5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的低压配电系统不应采取TN-C系统。电子信息设备的配电应按设备要求确定。电子信息设备应由不间断电源系统供电。不间断电源系统应有自动和手动旁路装置。确定不间断电源系统的基本容量时应留有余量。用于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的动力设备与电子信息设备的不间断电源系统应由不同回路配电。电子信息设备的配电应采用专用配电箱(柜),专用配电箱(柜)应靠近用电设备安装。

9电子信息设备专用配电箱(柜)宜配备浪涌保护器、电源检测和报警装置,并应提供远程通信接口。当输出端中性线与PE线之间的电位差不能满足电子信息设备使用要求时,宜配备隔离变压器。电子信息设备的电源连接点应与其他设备的电源连接点严格区别,并应有明显标识。11 敷设在隐蔽通风空间的低压配电线路应采用阻燃铜芯电缆,电缆应沿线槽、桥架或局部穿管敷设;当配电电缆线槽(桥架)与通信缆线线槽(桥架)并列或交叉敷设时,配电电缆线槽(桥架)应敷设在通信缆线线槽(桥架)的下方。活动地板下作为空调静压箱时,电缆线槽(桥架)的布置不应阻断气流通路。配电线路的中性线截面积不应小于相线界面接;单相负荷应均匀地分配在三相线路上。主机房和辅助区内的主要照明光源应采用高效节能荧光灯,荧光灯镇流器的谐波限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磁兼容 限值 谐波电流发射限值》(GB 17625.1)的有关规定,灯具应采取分区、分组的控制措施。主机房和辅助区应设置备用照明,备用照明的照度值不应低于一般照明照度值10%;有人值守的房间,备用照明的照度值不应低于一般照明照度值的50%;备用照明可为一般照明的一部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应设置通道疏散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灯,主机房通道疏散照明的照度值不应低于5lx,其他区域通道疏散照明的照度值不应低于0.5lx。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不应采用0类灯具;当采用Ⅰ类灯具时,灯具的供电线路应有保护线,保护线应与金属灯具外壳做电气连接。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的照明线路宜穿钢管暗敷或在吊顶内穿钢管明敷。18 技术夹层内宜设置照明,并应采用单独支路或专用配电箱(柜)供电。19 主机房和辅助区的地板或地面应有静电泄放措施和接地构造,防静电地板、地面的表面电阻或体积电阻值应为2.5×104~1.0×109Ω,且应具有防火、环保、耐污耐磨性能。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所有设备的金属外壳、各类金属管道、金属线槽、建筑物金属结构等必须进行等电位联结并接地。静电接地的连接线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宜采用焊接或压接。当采用导电胶与接地导体粘接时,其接触面积不宜小于20cm2。

22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防雷与接地设计,应满足人身安全及电子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和《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的有关规定。保护性接地和功能性接地宜共用一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应按其中最小值确定。24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的电子信息设备应进行等电位联结,等电位联结方式应根据电子信息设备易受干扰的频率及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等级和规模确定,可采用S型、M型或SM混合型。采用M型或SM混合型等电位联结方式时,主机房应设置等电位联结网格,网格四周应设置等电位联结带,并应通过等电位联结导体将等电位联结带就近与接地汇流排、各类金属管道、金属线槽、建筑物金属结构等进行连接。每台电子信息设备(机柜)应采用两根不同长度的等电位联结导体就近与等电位联结网格连接。等电位联结网格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25mm2 的铜带或裸铜线,并应在防静电活动地板下构成边长为0.6~3m的矩形网格。

九.机房布线 承担信息业务的传输介质应采用光缆或六类及以上等级的对绞电缆,传输介质各组成部分的等级应保持一致,并应采用冗余配置。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网络布线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的有关规定。

3.在设计机房布线系统与本地公用电信网络互联互通时,主要考虑对不同电信运营商的选择和系统出口的安全,设置的网络与配线端口数量应至少满足两家以上电信运营商互联的需要,使得用户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自由选择电信运营商。各家电信运营商的通信线路宜采取不同的敷设路径,以保证线路的安全。

十.机房监控与安全防范 环境和设备监控系统宜采用集散或分布式网络结构。系统应易于扩展和维护,并应具备显示、记录、控制、报警、分析和提示功能。环境和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可设置在同一个监控中心内,各系统供电电源应可靠,宜采用独立不间断电源系统电源供电,当采用集中不间断电源系统电源供电时,应单独回路配电。检测和控制主机房和辅助区的空气质量,确保环境满足电子信息设备的运行要求; 4 主机房和辅助区内有可能发生水患的部位应设置漏水检测和报警装置;强制排水设备的运行状态应纳入监控系统;进入主机房的水管应分别加装电动和手动阀门。机房专用空调、柴油发电机、不间断电源系统等设备自身应配带监控系统,监控的主要参数宜纳入设备监控系统,通信协议应满足设备监控系统的要求。

6电子信息系统机房主机的集中控制和管理宜采用KVM切换系统。7 安全防范系统由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和出入口控制系统组成,各系统之间应具备联动控制功能。8 紧急情况时,出入口控制系统应能接受相关系统的联动控制而自动释放电子锁。9 室外安装的安全防范系统设备应采取防雷电保护措施,电源线、信号线应采用屏蔽电缆,避雷装置和电缆屏蔽层应接地,且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十一.给水排水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的给水排水管道应采取防渗漏和防结露措施。2 穿越主机房的给水排水管道应暗敷或采取防漏保护的套管。管道穿过主机房墙壁和楼板处应设置套管,管道与套管之间应采取密封措施。3 主机房和辅助区设有地漏时,应采用洁净室专用地漏或自闭式地漏,地漏下应加设水封装置,并应采取防止水封损坏和反溢措施。电子信息机房内的给排水管道及其保温材料均应采用难燃材料。5机房内精密空调需要大楼水管道施工方提供一路供水,精密空调冷凝水也需要大楼水管道施工方提供排水管路。

篇3:机房建设中的IT微环境监控

一、IT微环境的介绍

IT微环境是指每个机架中的IT设备运行所依赖的环境, 包含电力、空调、监控等关键元素, 要提高整体IT系统的可用性必须从提高IT微环境的可用性入手。在IT微环境所涉及的诸多关键元素中, 电力供应保护子系统已经被大多数用户认可和采用。但是机架中温度调节、热量管理、线缆管理等环节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没有真正为每个机架中的IT设备提供一个高度可用的运行环境。比较科学的解决办法是以机架为单元, 控制IT微环境的温度, 通过合理设置冷、热通道, 引导冷风均匀送到每个IT设备的进风处, 并将热风有效送回空调, 保证机架内的温度控制到适宜服务器工作的温度。

我们也可以把这个“IT微环境”理解成服务器内部CPU发热的内部环境。前者可称为机柜IT微环境, 而后者则可称为服务器内部IT微环境。只有保证每个IT微环境的可用性, 才能真正提高IT系统的整体的可用性。

二、传统的机房监控落后

现代机房的一个明显特点是IT设备的模块化、轻薄化、机架化, 机房内采用了越来越多的刀片式服务器和网络设备。设备中高性能的部件所占用的物理空间越来越小, 加大了冷却散热系统的工作难度, 机架内部环境威胁着IT系统的整体可用性。传统的热量控制方法是降低整个机房温度, 期望达到“冷却”服务器的作用, 与IT设备模块化、机架化的特点脱节, 仅考虑由空调本身的制冷能力, 只是对空调机的运行和机房整体环境的监控, 忽视了对IT微环境的监控, 没有考虑机柜内部IT设备的散热问题, 不能适应现代机房监控的需求。

对空调机运行的监控只能了解空调机是否在正常运行, 而空调的正常运行不能说明设备就能正常运行, 空调机出风口的温度值更不能说明机房的整体温度和机柜微环境温度, 因此对空调的监控不能代表甚至取代对IT微环境的监控。由于环境温度控制措施不当, 机房普遍存在机柜局部热点的现象。而机柜中的IT微环境的散热措施不当, 是导致服务器过热而宕机的根源所在。据APC公司对中国用户的多项调查表明, 因过热问题发生宕机现象已达到了总故障的32%。

三、以机架为单元来控制IT微环境

机房各个点的环境参数值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 即使机房大环境参数正常, IT设备所处的环境也不一定正常。机房整体环境监测的参数不能视为各机柜的IT微环境参数, 更不能体现重要设备内部IT微环境的状况。IT设备内部IT微环境的运行环境 (例如服务器内风扇转速与CPU温度等) 是最直接、最迅速影响IT设备正常运行的因素。机柜内的IT微环境是设备正常运行所需要的物理环境, 机柜微环境参数最能体现设备所处的实际运行物理环境的情况, 所以对机柜内IT微环境的监控非常必要。有时候, 即使机房内空调运转正常, 机房整体环境参数值也在预设范围内, 但某服务器却因为某种原因出现服务器内风扇的转速不正常、CPU过热的状况。如果只监控机房大环境, 此时机房的管理人员是不会得到这种危险信息的, 整个系统就会因为该服务器潜在危机没有得到及时处理而意外瘫痪。

由此可见, 现代机房监控的重点是采用机房监控的新技术和新理念, 加强对IT微环境的监控, 实现对从设备内部IT微环境到机柜IT微环境, 再到机房大环境这样多层次的监控。

四、IT微环境建设

与传统的机房环境监控不同, 由于整体解决方案使用户无需关注IT系统细节问题, 对提高可用性的效果明显且难度较小。站在整体可用性高度来设计IT微环境建设的整体解决方案, 已成为大势所趋。

IT微环境监控系统通过分布于各个机柜的微环境监控终端, 实时获取所连接的各种传感设备的信号 (包括传感器、继电器、UPS、智能设备等输出的模拟量和开关量信号等) , 监测每个机架中的IT设备运行所依赖的环境, 包括电流、电压、功率、温度、湿度等, 根据预先设定的模拟量的上下限和开关量的报警状态, 再通过集中管控平台, 有效实现对机房的IT微环境监控。与传统的机房环境监控相配合, 建成一套完善的机房监控系统。

(一) 超温报警

新型号的品牌服务器都支持IPMI协议, 因而, 通过IPMI协议来监控CPU的温度和风扇的转速等参数已不是一件难事。被监控的设备内部、机柜、机房环境的任何一点温度, 如果高于预先设定上限或低于下限时, 都会报警。当然, 可设置时延, 当前温度持续超标时间超过时延才会报警, 避免系统干扰。如果对IT微环境的监控到位, 就能及时发现IT微环境的过热问题, 防止因为过热而发生的宕机现象。

(二) 远程报警

除了检测温度外, 如果选用相应传感设备, 还可以同时检测环境温湿度、电路的电流和电压、光照度、流体压力、气体浓度, 进行UPS监控、消防监控、漏水监控、入侵防盗等, 实现远程报警功能。

(三) 短信功能

在断电、超温等报警时, 向管理员发短信报警;管理员可通过短信实时查询当前的温度值、断电状态。

(四) 数据采集

如需要将温度数据保存到计算机上, 可选用数据采集软件。可将检测到的模拟量和开关量数据长期保存, 提供历史数据查询、数据导出、图表显示、报表生成和打印等功能。

五、结束语

篇4:县级局信息机房标准化建设的探讨

【关键词】机房建设;标准化

0.引言

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使得日常工作开展都信息化有效支撑。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就要求信息化保障能力的提高,对于信息化保障的中心点--信息化机房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联通上下之间的重要桥梁及枢纽。

大家知道信息化机房里包含了各类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电子设施,其所处环境(建筑、电气、温湿度等)对其是否可靠运行起着重要影响。多数不符合标准化建设的机房,没有任何运行监控和环境防护设施,这样的机房是及其危险和脆弱的,一旦发生危险和故障,将是灾难性的。因此建立一个符合标准化要求和具有良好自动监控管理的现代化机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从如何进行信息化标准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

1.标准化机房建设

一般对于县级局企业来说,规模相对较小,考虑需求和成本的关系,信息化机房的建设可以参照国家C类机房建设标准。

标准化机房的建设应分为现状调研、方案设计论证、项目招标、组织实施、试运行验收等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每个都非常重要,且环环相扣。

1.1现状调研

包括了现有信息化机房中各类设备设施性能、强弱电、各类管线走向,水供排系统,采光通风、建筑物防雷、屏蔽、消防等方面,本着合理利用资源,提升性能为目的,初步决定哪些设备可以利旧,哪些设备需要更新。此调查应该尽量详细,这决定这下一步方案设计的正确性。此调查应与方案设计方共同参与实地调研。

1.2方案设计论证

实地调研后,就是根据现有需求和一定冗余下,进行方案的设计工作。在方案出来后,就是针对改造的各个方面,需再次进行实地调查,看看设计的各个系统是否符合现实状况:如各类管线走向是否合理、选择的设备设施是否满足需求,采用的设备规格型号是否符合标准。此过程应尽量详实,如有必要可以反回去重新进行现状调研。方案设计方应具有防雷设计资质和消防设计资质,或相关设计获得资质方认可。

1.3招标

方案进行论证审核后,即可依据工程量清单对项目进行招标。招标可以选择公开招标和竞争性谈判等。需要对参与招标的企业进行资质和信用等审查,以免选择不良企业,产生豆腐渣工程。

1.4组织实施

招标确定供应商后,即可进行项目实施;供应商应该提供整个项目建设日程计划,合理分配人力,提供施工人员的各类证件。用户方需对进场的各类材料进行验收,全程监督实施的各个过程。

机房建设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布线、抗静电地板铺设、吊顶顶墙体装修、工作区隔断、供配电、精密空调、动环监控系统、新风系统、漏水检测、接地系统、防雷系统、门禁、视频监控、消防报警系统、屏蔽工程、照明系统等。

1.4.1防静电地板铺设

地面采用防静电地板,一般距地面25cm铺设,地面进行防尘处理。

1.4.2工作区装修

标准化机房一般分为三个功能区,一个是主机房,用于信息处理、存储、交换和传输设备运行的区域;一个是辅助区,用于信息设备和软件的安装、调试、维护、运行监控和管理的场所;一个是支持区,支持并保障完成信息处理过程和必要的技术作业的场所。主机房不得设置外窗,采用全密闭环境,辅助机房门窗多采用防火防盗门窗,主机房内门窗一般采用无框大玻璃门,这样既保证机房的安全,又保证机房内有通透、明亮的效果。

1.4.3供配电系统

供配电系统由以下三部分组成:计算机设备供配电系统,机房辅助供配电系统,备用供电系统。优质供电可以保障各类设备的可靠运行,应采用UPS不间断电源供电来保证计算机设备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4.4精密空调系统

精密空调系统的任务是保证机房设备能够连续、稳定、可靠地运行,维持机房内恒温恒湿状态。

1.4.5新风换气系统

新风系统的风管及风口位置应配合空调系统和室内结构来合理布局,其风量根据空调送风量大小和机房操作人员数量而定。新风换气系统中应加装防火阀并能与消防系统联动,一但发生火灾事故,便能自动切断新风进风。

1.4.6联合接地系统

机房接地系统是涉及多方面的综合性信息处理工程,是机房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接地系统是否良好是衡量一个机房建设质量的关键性问题之一。机房接地宜采用综合接地方案,接地体应首先考虑采用符合要求的建筑接地体,综合接地电阻应小于1欧姆。

1.4.7防雷系统

防雷采取三级防雷措施,在大楼总进线的低压配电房处进行第一级避雷保护;在机房的UPS的输入端或在机房所在楼层的分层配电处进行第二级避雷保护;在机房的各机柜的输入端加装第三级避雷保护。

1.4.8视频监控系统

采用局部和整体结合的监控模式。其中全局的摄像头做好采用夜视功能。

1.4.9门禁系统

机房门禁系统多采用非接触式智能IC卡综合管理系统。

1.4.10漏水检测系统

漏水检测是机房建设和日常运行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除施工时对水害重点注意外,还应安装漏水检测系统。有线式探测和点式探测两种。

1.4.11机房环境及动力设备监控系统

机房环境及动力设备监控系统主要是对机房设备(如供配电系统、UPS电源、空调等)的运行状态、温度、湿度等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可设置警戒阀值,在故障或危害发生时向管理人发送警讯,其为机房高效的管理和安全运营提供有力的保证。

1.4.12消防系统

消防系统应采用气体灭火系统,常用气体为七氟丙烷。禁止使用水、干粉或泡沫等易产生二次破坏的灭火剂。必须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装置,火灾报警装置应采用UPS不间断供电。消防报警应同时连入大楼消防监控中心。

1.4.13屏蔽系统

机房屏蔽主要防止各种电磁干扰对机房设备和信号的损伤,有金属板式屏蔽和金属格栅屏蔽两种。

1.4.14照明系统

照明系统分为普通照明和应急照明两大类。应急照明的供电要与普通照明分开,应单独设立专门的供电线路,每套灯具配有蓄电池供电,也可采用独立的UPS供电。应急照明的电源控制要能快速、可靠地自动投入,且与正常照明电源联动,即在正常照明断电后应急照明的电源应能迅速、可靠地接通。应设置疏散照明和安全出口标志灯,主机房和辅助区应无眩光。

1.5试运行验收

项目实施完成后,应当进行试运行,时间应在两个月以上,并对项目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结算。工程竣工验收应由建设单位报批上级单位后,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消防及安全等部门进行。同时工程文件的整理归档和工程档案的验收与移交。

2.结束语

通过信息机房的标准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电子信息设备运行环境,提升机房的自动化监控管理,降低机房设备设施的故障率和停机时间,更好地为信息化应用提供可靠地支撑。实现“规范标准、管理便捷、保障得力”的现代化信息机房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2]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SJ/T30003—2008).

[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16—920).

篇5:通信机房建设标准

中心机房包括:建筑装修、供电系统、接地防雷系统、空调系统、照明系统、消防报警系统、安防系统、综合布线与网络系统等

一、中心机房的组成

1.中心机房由主机房和辅助房间组成。主机房:放置各类服务器、主要网络设备、网络配线架(机柜)等。辅助房间一般包括:UPS电源间、专用空调控制室、灭火钢瓶间、监控室、信息管理人员办公室和维修室。主机房必须是专用房间,辅助房间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合并。2.机房管理员办公室、维修室必须与主机房分离。

二、机房的建筑装修:

为保障网络设备的高安全性、高可靠性,机房建筑面积必须达标(B级主机房要求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40平方米);机房必须具备防尘、防潮、抗静电、阻燃、绝缘、隔热、降噪音的物理环境;机房功能区域分隔要清晰明了、便于识别和维护。

三、机房的供电系统: 1.保证服务器、网络设备及辅助设备安全稳定运行,计算机供电系统必须达到一类供电标准,即必须建立不间断供电系统(B级机房市电停电时,不间断电源系统主机电源实际输出功率宜大于后端负载1.5倍,满负荷运转时间不得小于120分钟)。

2.信息系统设备供电系统必须与动力、照明系统分开。(B级机房供电系统要求:频率,50Hz;电压,380V/220V;相数,三相五线或三相四线制/单相三线制;稳态电压偏移范围220v(-10~+10%);稳态频率偏移范围,50Hz(-0.5~+0.5%)。

3.电力布线要求:机房UPS电源要采用独立双回路供电,输入电流应符合UPS输入端电流要求;将市电不稳定性对机房产生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静电地板下的供电线路置于管内,分支到各用电区域,向各个用电插座分配电力,防止外界电磁干扰系统设备;线路上要有标帖表明去向及功能,保证维修方便、操作灵活。

四、机房的接地、防雷系统:

1.机房内各个系统都有独自的接地要求,按功能分有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静电地、屏蔽地、直流地、防雷地等。

2.中心机房的接地系统:必须安装室外的独立接地体;直流地,防静电地采用独立接地;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采用电力系统接地;不得共用接地线缆,所有机柜必须接地。(B级机房系统交流工作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欧姆;安全保护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欧姆;防雷保护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欧姆;直流地,防静电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欧姆;实际接地要求按照计算机设备具体要求确定)。

3.机房防雷体系:主要包括建筑物内、外两层防护措施和机房进出线防护措施。外部防护主要由建筑物自身防雷系统来承担;所有由室外直接接入机房金属信息线缆,必须作防浪涌处理;铠装光纤金属保护层进行可靠接地;所有弱电线缆不裸露于外部环境;弱电桥架使用扁铜软线带跨接,进行可靠接地;机房电源系统至少二极防浪涌处理;重要负载末端防浪涌处理。

五、机房的空调系统:

通过该系统保持机房内相对稳定的温度和湿度,使机房内的各类设备保持良好的运行环境,确保系统可靠、稳定运行。(B级机房空调系统要求:全年温度,18~25℃;相对湿度,35~65% ;温度变化率,<10℃/h;并不得结露)。市局中心机房必须采用专业空调,备份用的可采用民用空调

六、机房的照明系统

保持机房内良好的光线照度,方便机房管理员管理维护。(B级机房要求:正常照明时,计算机机房在距地面0.8m处,照度不应低于300 勒克斯,基本工作间和第一类辅助房间不低于200 勒克斯)。机房必须有应急照明系统,由专线或电池供电,应急照明灯具的完好率应保证达100%

七、机房的消防报警系统:

1.机房的物理环境:机房的结构、材料、配置设施必须满足保温、隔热、防火等要求。

2.机房要有:温感、烟感、报警器等装置和消防设备、设施(必须采用气体灭火剂,严禁使用干粉和泡沫灭火剂)。

3.机房要有防水害措施,确保机房安全运行(机房一般都配备恒温湿装置,所以在一般情况下禁止使用冷、暖气系统,如已使用则必须对系统给排水管道采取严格的防漏及补救措施)。

八、机房的安防系统

由实时监视摄像系统和其它安全设施组成,全方位监控机房总体运行状况。

九、机房的综合布线与网络系统

1.工商机房的综合布线是开放式结构,要能支持电话、文字、图像和视频等各种应用,并能够满足所支持的数据系统的传输速率要求。

2.网络必须达到百兆网标准,有条件的可以实施千兆网。3.有主干线路或新建综合布线系统的,主干线路要有冗余。

篇6:机房建设相关标准及下载

(1)GB/T 2887-2011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执行日期:2011-11-01)

(2)SJ/T 10796-2001防静电活动地板通用规范(执行日期:2001-06-01)本规范规定了防静电活动地板(以下简称活动地板)的定义、组成与结构、分类与命名、要求、试验方法、质量评定程序、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本规范适用于需铺设高架活动地板且有防静电要求的机房及有关场。谝活动地板铺设在房屋建筑地面上作安装设备、设备的走线及空调风库等用。其他类似房间需用的活动地板亦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3)GB/T 9361-2011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执行日期:2012-05-01)

(4)GB 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执行日期:2007-10-01)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

(5)GB 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执行日期:2009-06-01)为规范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确保电子信息系统安全、稳定、可靠地运行、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节能环保,制定本规范。

(6)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日期:2006-12-01)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

1.9层及9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居住建筑);

2.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m的公共建筑;

3.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

4.地下、半地下建筑(包括建筑附属的地下室、半地下室);

5.厂房;

6.仓库;

7.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

8.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

9.可燃材料堆场;

10.城市交通隧道。

(7)GB 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执行日期:2004-06-01)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的设计、施工、验收、维护和管理。

本规范不适用于易燃、易爆危险环境和场所的电子信息系统防雷。

(8)GB 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执行日期:1999-06-01)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内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不适用于生产和贮存火药、炸药、弹药、火工品等场所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9)GB 50370-200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执行日期:2006-05-01)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和民用建筑中设置的七氟丙烷、IG541混合气体和热气深胶全淹没灭火系统的设计。

乾亨网络工作室(http://blog.unicoicn.com)

篇7:计算机机房达标建设技术标准

一、机房位置及设备布置

1、机房位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

(2)远离水灾和火灾隐患区域。(3)远离强震源和强噪声源。(4)避开强电磁场干扰。

2、机房不宜设在办公楼的一层或顶层,一般应设在办公楼的二层至四层。

3、机房的空间组成应参照国家有关标准执行。

(1)二级**机房应参照国家C级机房标准,由主机房和支持区等功能区域组成,机房总面积不小于60平方米。

(2)县级**作为**网络终端节点和数据应用前台,分区可参照二级**机房标准,总面积一般不小于20平方米。

4、主机房是指用于电子信息处理、存储、交换、传输等设备的安装和运行的建筑空间,一般包括服务器、网络、存储等功能区域。

5、支持区是指支持并保障完成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稳定运行的必要技术作业场所,包括UPS区、电池区、消防设施用房等区域。

6、机房内各区域根据机房面积及空间布局情况,进行功能区域的逻辑划分。

7、机房内不得设立行政办公区或库房。

8、机房内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应放置于计算机专用机柜内。

9、机柜内的设备为前进风/后出风方式冷却时,机柜的布置宜采用“面对面”和“背对背”的方式。

10、机房内通道与设备间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1)用于搬运设备的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5米。

(2)“面对面”布置的机柜正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2米。(3)“背对背”布置的机柜背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米。(4)当需要在机柜侧面维修测试时,机柜与机柜、机柜与墙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2米。

(5)成行排列的机柜,其长度超过6米时,两端应设有出口通道;当两个出口通道之间的距离超过15米时,在两个出口通道之间还应增加出口通道。

二、机房环境

1、二级**机房的温度、湿度控制应采用节能环保的专用恒温恒湿精密空调设备。对机柜或机架高度大于1.8米、设备热密度大、设备发热量大或热负荷大的区域,采用下送风、上回风的方式。有条件可设置新风系统。新风设备应有高效过滤器,确保机房内空气新鲜,并不得结露。新风系统配合空调的送风回风,维持机房内所需新风和正压,使机房与走廊的压差不小于5Pa,与室外静压差不宜小于10Pa。县级**机房可选用舒适性空调。

2、温度、湿度及空气含尘浓度要求。

(1)开机时机房内的温度应维持在22~24℃,相对湿度保持在40%~55%,温度变化率应小于5℃/h,并不得结露。(2)停机时机房内的温度应维持在5~35℃,相对湿度保持在30%~75%,温度变化率应小于10℃/h,并不得结露。(3)UPS电源电池区的温度应维持在15~25℃。(4)机房内的空气含尘浓度在静态条件下测试,每升空气中大于或等于05m的尘粒数应少于18000粒。

3、噪声、电磁干扰及振动要求。

(1)机房内的噪声。在计算机设备停机条件下,位于主操作员处测量应小于65dB(A)。

(2)主机房内无线电干扰场强。在频率为0.15~1,000MHz时,不应大于126dB。

(3)在计算机设备停机条件下,生产区地板表面垂直及水平向的振动加速度值不应大于500mm/s2。

(4)主机房内磁场干扰环境场强不应大于800A/m。(5)机房内绝缘体的静电电位不应大于1kV。

三、机房建筑结构与给排水

1、机房净高应根据机柜高度及通风要求确定,一般不宜小于26米。变形缝不能穿过主机房。

2、机房不应设置在用水区域的垂直下方,不应与振动和电磁干扰源为邻。

3、机房应根据荷载要求采取加固措施,满足设备的承重需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76-2006)的有关规定。

4、机房应设置单独出入口,不能与其他功能用房共用。

5、建筑的入口至机房的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5米。机房主出入口的净宽应大于12米。

6、机房的建筑防火设计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7、机房不宜设置外窗。机房设有外窗时,应采用双层密封窗。电池区设有外窗时,应避免阳光直射。

8、机房的顶棚、壁板和隔断应为不燃烧体,且不得采用有机复合材料。

9、机房内不得安装水循环电加热等采暖散热器;如已安装水暖装置,为防止管道爆裂,应进行拆除。

10、机房内有用水设备时,要采取防止水漫溢、挡水排水和渗漏措施。

11、机房内的给排水管道应暗敷,采取防渗漏和防结露措施。第二十五条机房设有地漏时,应采用洁静式专用地漏或自闭式地漏,地漏下加设水封装置,采取防止水封损坏和反溢措施。

四、机房室内装修与照明

1、机房内的装修装饰材料应达到气密性好吸音、保温防火防潮、防变形抗干扰、防静电、不起尘易清洁的条件,符合环保要求。第二十七条机房的围护结构材料应满足保温、隔热、防火、防潮隔音少产尘要求。

2、机房内应铺设防静电活动地板,地板高度不宜小于300mm。地板下的地面应采用水泥砂浆抹灰,地面要平整、耐磨,采取保温防潮和防火措施。

3、当对机房内的各区域采用物理分割时,应使用防火玻璃加钢化玻璃隔断。

4、机房的墙壁和顶棚表面应平整、光滑、不起尘、避免眩光,并减少凹凸面。

5、机房内应采取防鼠措施,如使用桥架或管套等设施。

6、机房内照明应使用高效节能的荧光管灯具,并采用分区、分组控制,灯具应采用电子镇流器。

7、机房内应设置备用照明,备用照明可为一般照明的一部分。

8、机房照明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1)机房的平均照度应大于500lx。(2)备用照明平均照度应大于50lx。

五、机房供配电

1、机房电源按国家现行规定供电电源质量A级标准执行。(1)电压:380V/220V;稳态偏移范围:±5%;电压波形畸变率3~5%。

(2)频率:50Hz;稳态偏移范围:±02Hz。(3)相数:三相五线制。

2、机房室外电源须采用地下电缆进线,不可架空。供电线路应使用符合要求的导线,墙内应采用穿钢管走暗线,抗静电地板下供电线路应走桥架,并架空敷设。供电线路应远离计算机数据网络线缆,不得并排敷设。

3、二级**机房应采用双路电源供电,并为机房—7—提供可靠的备用电源。

4、条机房内的计算机设备供电应与辅助设备供配电严格分离。应从办公楼主配电柜上直接引出两条380V专用电缆接入低压配电柜,分别用于机房内计算机设备和辅助设备的供电。两路电源采用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ATS)互备。

5、条配电柜应符合以下要求:

(1)配电柜应设置应急开关,当出现事故或火灾时可切断全部电源。

(2)配电柜须设置电力监控装置,如:电压电流表、智能电气安全监控装置等,供检查电压、电流、开关状态及三相平衡关系等电气安全参数。

(3)配电柜应设置供电指示灯,用于显示供电通断情况。(4)配电柜内各种开关、手柄按钮应标志清楚,防止误操作。

6、配电柜绝缘性能应不小于05MΩ。

7、计算机设备供配电须采用不间断供电系统,必须有可靠的UPS为计算机主机、网络等设备供电。

8、UPS不间断电源系统应有备份,负荷功率应小于单机UPS额定功率的65%。

9、机房辅助设备供配电系统建设标准与计算机设备供电系统要求相同,同时还要为各类辅助设备设置分路开关装置,做好三相平衡关系。

10、机房内的计算机设备应使用专用配电单元(PDU)供电,其容量要符合用电设备的需要。

11、机房各区域应合理设置三相动力用电插座、维修插座(含市电和UPS输出),并标识清楚。

12、机房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机房内各种设备的总用电量,留有一定的冗余。

六、机房接地和防雷

1、机房必须有接地装置,且应符合计算机设备的接地要求,能保证人员和计算机设备的安全。

2、机房接地包括: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直流工作地、防雷保护地。

3、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直流工作地、防雷保护地宜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小于1Ω。机房单独设立接地装置的,应与办公楼的接地装置之间采取防反击措施。

4、接地体与接地体上引线要焊接牢靠,接地线穿墙进入机房要加装保护套管。

5、露出地面的接地体连线应方便测量,并在不易被碰撞损坏的地点留出接地电阻测量点。第五十二条机房内所有设备的金属外壳各类金属管道、金属线槽等必须进行等电位联接并接地。

6、机房应设置三级电源防雷保护,每级之间距离不小于10米。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末端配电装置应采用具有防雷功能的PDU。

7、雷电多发地区机房内的重要设备,如服务器、路由器重要的金属通讯数据专线等,须设置信号避雷器。

8、各行机房的防雷设计和施工,应由具备防雷设计和施工资质的承包商实施,其设计、施工及所用防雷产品要符合当地防雷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

七、机房布线

1、机房布线采用开放式的星形拓扑结构,传输介质应采用光缆或六类及以上等级的对绞电缆,传输介质各组成部分的等级应保持一致,并应采用冗余配置。线缆宜采用CMP级防火要求。

2、当机房的无线电和电磁干扰大于机房的环境要求时,应采用屏蔽布线系统。屏蔽布线系统采用的电缆、连接器件跳线设备电缆都应是屏蔽的,并应保持屏蔽层的连续性。

3、缆线应采用线槽或桥架敷设,线槽或桥架的高度不宜大于150mm,线槽或桥架的安装位置应与建筑装饰、电气、空调消防等专业协调一致。

4、每一服务器机柜或机架应铺设足够的信息点用于网络和KVM的连接。

5、网络电缆和配电电缆都应采用线缆标识系统,在缆线的两端以标签明确。

6、综合布线的材料和设备宜采用统一品牌的产品。

七、机房消防

1、机房应配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对机房内的所有区域进行火灾防护。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和《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的规定,主要包括联动控制装置、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气体控制盘、自动报警器、手动按钮、电源箱放气指示灯灭火柜、药剂气体泄压口启动装置、排风装置及喷嘴等设备。

3、机房所用灭火剂要使用高效低毒、化学稳定性好能及时扑灭固体表面火和电火且不对计算机设备造成二次破坏的洁净气体灭火系统。严禁使用水、干粉或泡沫等易产生二次破坏的灭火剂。灭火剂及设施应采用经消防主管部门检测合格的产品。

4、机房内应配置专用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确保工作人员安全。

5、机房应设置总电源开关,在发生火灾时能及时切断机房全部非消防电源。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设置在明显的和便于操作部位。当安装在墙上时,其底边距地高度宜为1.3~1.5m,且应有明显的标志。

6、灭火系统控制器应在灭火设备启动之前联动控制,关闭机房内的风门风阀,停止空调机和排风口,切断非消防电源。

7、机房内还应配置手提气体灭火器,其灭火剂不应对计算机设备造成污渍损害。第六十九条机房内应设置应急疏散照明和应急疏散标志灯。

8、机房改建、扩建及内部装修后,应及时向当地消防主管部门申报消防保护。

9、各行机房的消防设计和施工,应由具备消防设计和施工资质的承包商实施,其设计、施工及所用消防产品要符合当地消防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

八、监控与安全防范

1、机房应设置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和安全防范系统。

2、动力环境监测系统是指对机房内的动力设备如UPS、空调电气系统和温湿度等环境进行监测、分析和处理的系统。

3、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应易于扩展和维护,并应具备显示、记录控制、报警分析和提示功能。

4、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内容包括UPS监测、机房电气安全监测、漏水监测、空调监测、新风系统监测和温湿度监测等。

5、安全防范系统是指以维护机房安全为目的的报警视频监控通讯、出入口控制等系统。主要包括入侵检测、视频安防监控和门禁系统等内容。

6、机房应安装视频监控探头,并连入办公楼监控系统,对机房重要部位进行连续监视。

7、机房应安装门禁系统和入侵报警系统,门禁系统在火灾等异常和紧急情况时能自动释放电子锁从机房内手动开启机房门。

8、机房应采用KVM管理系统对主机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

9、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和安全防范系统的供电电源应可靠,宜采用独立的不间断电源系统供电,当采用集中不间断电源系统供电时,应单独回路配电。

九、其他

1、各行在进行机房建设时,应选择具有国家有关部门资质审查合格的单位进行设计、施工。设计单位应具备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专项乙级以上资质,专业承包单位一般应具备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贰级以上资质标准,工程监理单位应取得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证书。可适当放宽要求。

2、各行应妥善保管机房建设过程中的设计、施工及验收技术文档,以备查阅。

3、术语解释计算机机房:主要为电子信息设备提供运行环境的场所,可以是一幢建筑物或建筑物的一部分,包括机房、辅助区、支持区和管理区等区域。

(1)、精密空调系统: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制冷系统,结合精密的微处理控制系统它更可对环境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和空气分布进行综合控制。新风系统:新风系统是由风机、进风口、排风口及各种管道和接头组成。安装在吊顶内的风机通过管道与一系列的排风口相连。风机启动时,机房内受污染的空气经排风口及风机排往室外,使机房内形成负压,室外新鲜空气便经安装在窗框上方(窗框与墙体之间)的进风口进入机房内,从而使机房内工作人员可呼吸到高品质的新鲜空气。

(2)、变形缝: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易使建筑发生变形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独立的变化。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

(3)、双回路供电:是指一个负荷有两个供电电源的回路。可保证当其中一个电源因故停电时,另一个电源可继续供电。一般是指从两个不同变电所引入的两条供电线路。

(4)、计算机设备:放置于机房中的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路由交换设备UPS存储设备、打印机及KVM等核心设备。

(5)、辅助设备:是指为保证机房计算机设备运行而提供动力环境的设备。包括空调、新风照明等设备。

(6)、冗余:是重复配置系统的一些部件或全部部件,当系统发生故障时,冗余配置的部件介入并承担故障部件的工作,由此减少系统的故障时间。

(7)、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ATS):是指能将负载电路从一个电源自动换接至另一个(备用)电源的开关电器,以确保重要负荷连续、可靠运行。

(8)、服务器电源管理系统:能够对计算机设备的供电系统进行更可靠与更灵活的配电、更精细化的管理、更准确的成本消耗以及对各用电单位进行有效的监测。

(9)、电源分配单元(PDU):是指机架式电源分配单元。也叫电源分配管理器,PDU应具备电源分配和管理功能。电源分配是指电流及电压和接口的分配,电源管理是指开关控制、电路中的各种参数监视、线路切换、承载的限制、电源插口匹配安装、线缆的整理、空间的管理及电涌防护和极性检测。

(10)、“四地合一”接地:是指机房内的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直流工作地、防雷保护地共用一组接地装置。

(11)、机柜上走线:目前业界主流的数据网络线缆敷设方式,是指将网络线缆与供电线路物理隔离,并在机柜上方通过搭接轻钢龙骨或桥架等设施敷设线缆,并接入机柜的方式。

(12)、洁净气体灭火系统:是指不污染机房内设备、不破坏大气臭氧层温室效应小对人体无害的气体灭火装置系统。

篇8:广电网络乡镇机房建设标准分析

1 广电乡镇机房建设要求分析

当前的农村, 大部门家庭依旧通过电视获取外界的新闻或是信息, 其中一半以上的人选择通过电视的途径来获取经商、致富、农业生产等信息。虽说, 现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化理念的不断深入, 农村的很多家庭都已经将宽带渗透到生活中, 但是在宽带安装的过程中, 仍旧存在诸多的问题和漏洞, 比如:宽带覆盖率较低、运营商较为单一以及宽带安装费用较高等, 致使农民在考虑安装宽带之前都会产生畏惧心理, 从而放弃应用宽带。

现阶段的广电网络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 大部分的乡镇网络建设都已比较完善, 而在这一发展趋势也使乡镇机房建设标准的探讨成为发展中的必然。

2 广播电视乡镇机房建设中易出现的问题

广电网络的建设, 一般都会涉及各个乡镇的广播站, 通过维护, 把单一视频业务转换为多项视频业务, 单向网络转换为双向网络, 以及广播业务向互动式业务转换。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 对乡镇有线电视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2.1 强弱电管理不到位

现阶段的有线电视网络线路一般还是将弱电作为基础, 设备机房内很多时候都不具备专业的接地设备, 而且对弱电的管理也不到位, 这样的情况很容易使乡镇的有线电视信号的发射出现问题。其中有很多的中继机房外电都会由于村组信号中断以及下挂乡镇等现象, 最终为人们的用电带来诸多的不便。

2.2 机房基础环境不佳

现阶段的乡镇广播站的机房在运行过程中, 很多时候都会出现机房湿度不当、机房环境不佳及供电设备的管理不到位等现象。其中多部门的乡镇广播站都缺乏发电机、专业设备管理措施、不间断电源以及机房监控技术等相关的硬件设备, 这就会给乡镇的广播站机房运行和发展带来较大的阻碍。

2.3 设备安装标准落后

由于旧时发展模式的制约, 诸多乡镇的广播站依旧采用原来的安装标准, 建设广播站的机房, 很多时候都不具备完善的专业设备, 例如:放大器或者接收机等, 缺乏其他的专业设备, 这样就会导致机房设备安装的过程中, 不具备科学性和专业性, 大多时候还会出现无机柜或随便堆放的现象, 最终将会为机房的正常运行形成阻碍。

3 对乡镇广播电视乡镇标准化机房的规划

上述分析可知, 乡镇广播电视的机房建设与发展中存在不少问题, 那么, 要想加快机房建设的发展脚步, 就要针对这些问题, 有针对性地提供解决措施, 规划并制定机房建设标准。

乡镇广播电视标准化机房建设要基于村民的实际需求, 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趋势, 针对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要求, 根据切合实际的设计、布局及规范等, 发挥机房建设和运营的运行安全、环保、可靠及节能等优势。

一般情况下, 乡镇标准化的机房建设过程中所应用的建设标准, 都要充分依据用户的机房基础设施、覆盖规模及网络架构等方面来系统的分析和探究。

从机房基础设施环境方面考虑, 机房建设的过程中, 最需要考虑的就是当地的实际情况, 从不同的问题和角度来落实机房建设, 例如:房屋的质量、朝向、位置及面积等因素, 通过综合的考虑和分析, 才能使机房建设趋向于科学、合理、全面。

从用户覆盖规模方面考虑, 要想落实标准化的机房建设, 效益和投资都是所要考虑的最基本的内容和因素, 要想避免投资过程中所形成的浪费, 就要兼顾目前的投资与未来业务发展的契合程度, 并考虑投资所带来的收益是否与机房建设的投资成正比。根据这样的实际情况, 来确定机房建设的规模, 并将这一规则作为投资和收益的基础内容。

从网络构架方面考虑, 通常情况下, 建设通信网络时, 都会充分考虑施工的难易程度和路由等实际因素, 通过分析这些问题来决定最终的施工位置或者网络架构, 因为机房的网络架构确定之后, 节点的属性也随之确定, 从而致使终端站点性质及中继等的性质都会有所不同, 这样也会对机房建设的标准提供切实的保障。

4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乡镇广电机房建设越发的重视建设标准。只有切实地依照科学的机房建设标准, 才能提升乡镇机房建设效率, 从而会为我国的广电网络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广电网络也呈现迅猛发展的趋势, 而乡镇在发展广电网络的过程中, 往往由于建设标准不符合规则, 导致广电网络的建设和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 所以,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 对现阶段的广电网络乡镇机房建设标准进行切实地分析。

关键词:广电网络,乡镇机房,建设,标准

参考文献

上一篇:奶牛作文下一篇:初一家长会学生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