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蚕连续的观察日记

2024-04-20

养蚕连续的观察日记(精选17篇)

篇1:养蚕连续的观察日记

今天科学老师给我们留了一个作业,让我们回家养蚕,我跟同学要了一个蚕宝宝。蚕宝宝在盒子里,一看里面有几个黑色的产卵和几片桑叶,比绿豆还要小,像一个点点一样。

7月12日星期日晴

今天我的蚕已经出世两天了,刚出世的时候是黑色的,而且很小,不喜欢动,应该是刚出生的原因吧。它大约只有两毫米,只能吃嫩的桑叶,因为他刚出生还没有牙齿,就像人一样。它吃过的地方能看到一条细细的划痕。

现在已经出世5天了,是白色的,大约12毫米,食量也逐渐开始变大了,一天可以吃一整片新鲜的桑叶了,而且吃的时候小嘴动啊动啊!超级可爱!它吃桑叶的样子犹如人们在做热身运动。

7月22日星期四晴

过了10天,我的蚕变成了白偏青的颜色。大约有40毫米,可以吃更老一点的桑叶,说明他们的牙齿变得更大更硬了,他的食量和吃桑叶的速度都不可思议,一天大约能吃13片桑叶,把桑叶放进去,不到5分钟就吃完了。

到了下午,我看到我的蚕已经在吐丝了,他们的样子像在跳舞,很可爱。

7月24日,星期六晴

今天的天气阳光明媚,睡个自然醒。等我去看它们的时候,它们早早盖好了温暖的房子,躲进去里面不出来了。于是我把盒子放到阳台,让它更好的飞向大自然。

放学回来,我再去看的时候丝已经破了,蚕也不见了,它应该去找他的朋友去了吧!

篇2:养蚕连续的观察日记

过了两天,紫色的蚕宝宝又胖了不少,吃的饲料可不少啊。它们一看到饲料就马上爬到上面去,头上下上下地吃起来。

吃饱了,它们就会慢慢悠悠地爬来爬去。蚕宝宝走路时先把前面三对脚往前面一迈,后面的五对脚往前跟去,波浪状地前进。

6月10日晴

今天,我发现蚕是用鼻子发现食物,而并不是用眼睛发现食物的。

我把蚕的饲料挤出来一点,在蚕的上方晃动,发现蚕都朝饲料的方向昂起头,我把饲料慢慢移到另一处,它们的头就跟着饲料移。或许你会说这可能是蚕眼睛看到饲料而不是鼻子闻到饲料,于是我把饲料放到蚕盒子的外面,蚕都朝着放饲料的一端爬,这就说明蚕是用鼻子找到食物的,因为盒子不是透明的,它们的眼睛都看不到饲料,而是用鼻子找到饲料的。

6月12日晴

昨天发现我紫色的蚕死了一条,今天发现又死了一条,我好伤心。这些紫色的蚕怎么这么脆弱。以前养过的白蚕都不会这么容易传染的,我想是不是紫色的蚕身上的病毒很厉害,很容易相互传染,才会让蚕一条接着一条死去,于是我把剩下的蚕换了一个新家,希望他们能健康成长。

篇3:国外连续薄膜包衣机的观察与探讨

近来引入的连续薄膜包衣工艺已经改变了我们对制药工业中薄膜包衣的传统理解。连续薄膜包衣工艺有着公认的高产率, 但由于在启动和停机时存在潜在的产品损失而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国外已有数家制药设备公司推出了连续薄膜包衣机, 它们的主要操作原理是类似的, 都只适用于大规模的制药工业。主要区别在于:包衣机的大小、喷枪的类型和数量、协助片剂在锅内翻动的嵌入物 (尤其是挡板) 、滞留时间的控制。

加拿大奥哈拉科技公司推出的型号为HVCC-3015的连续薄膜包衣机 (图1) , 主要参数如表1所示。该机适用于不同产量要求的批次式生产和连续性生产模式。喷枪的自动测序系统和额外的控制机制能够保证所有片剂包衣厚薄均匀、色泽光亮, 能够最大限度减少药品潜在损失, 生产过程更加符合GMP。

1 HVCC-3015型连续包衣机结构

HVCC-3015型连续包衣机配备有28支喷枪, 这些喷枪分为5个独立的控制区段;出料端还配备了气动控制的堰板, 位置较低, 当它抬高时, 可以控制片剂流向放料口的速度。除了防滑杆, 片剂在包衣锅机内的运动只受控于片剂进料速率和堰板的高度, 此项控制机制是连续包衣技术的一种提高, 而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内部没有挡板, 如图2所示, 并且可以适用于批次式生产和连续性生产模式。图3为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 HVCC-3015型连续包衣机特性分析

该设备有数项专利, 包括自动上料和卸料, 片床深度可控和启动、关闭程序。据称, 启动、关闭程序可以使该设备比其他连续包衣设备减少约80%的废片量。

启动和关闭程序通常包含: (1) 用足够的产品装填包衣机, 开始第一次喷雾; (2) 随着片剂逐渐流到机底, 依次打开每一支喷枪 (图4) ; (3) 一旦包衣机装填完毕, 运行进入连续模式; (4) 当进料停止时, 使用传感器来启动关闭程序; (5) 一旦启动关闭程序, 直至完成, 停止所有产品出料。

众所周知, 连续薄膜包衣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产量提高。除此以外, 该设备还具有如下优势:先进的用户友好操作和过程控制;在线清洗;零排污量;进料速率和进气量灵活;片剂床深度可调节;精密气流调整, PCA多方面升级;精密的多叶回转泵等优势。

连续工艺之所以可以提高产量, 是由于在批次式生产模式中, 时间被大量消耗在填料、片剂预热、工序末的干燥、冷却和放料。连续工艺可以节省大量时间, 尤其是当透明薄膜涂层运用于低增重要求时 (1%~2%) 。但彩色薄膜包衣时需要较大的增重, 这对连续薄膜包衣技术是一项挑战。在这种情况下, 就有必要将产品两次通过包衣机, 以达到所需的增量, 而这会使得生产量减半。例如, 某些企业生产的连续薄膜包衣机, 虽然名义上的产量接近1 000 kg/h, 但是由于要两次通过包衣机, 其实际产量与传统批次式生产工艺并无多大差别。HVCC-3015型包衣机只需一次通过, 产量为1000~1 200 kg/h, 增重近3.5%。

3 与GMP标准符合性研究

优质的片剂一般要求主药含量准确, 重量差异小;质量稳定, 色泽均匀, 光亮美观, 在规定时间内不变质, 硬度和崩解度以及与生物利用度相关的溶出速率符合规定, 符合卫生学检查要求等。在片剂生产中实施GMP, 是为了尽量降低人为差错和消除操作人员的不良习惯;在生产中防止“混药”、污染等事故发生, 以及充分强调片剂整个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 保证制造出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包衣是为了达到片剂质量稳定或调节药效等目的, 包衣设备作为GMP三大要素———硬件之一,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奥哈拉科技公司生产的HVCC-3015型连续包衣机除了可以切实提高产量外, 还更加符合GMP的要求, 其包衣过程如图5所示。

片剂床深度可以调节, 使得大量的片剂可以更充分地暴露在喷枪之下。增加的喷枪数量, 可以提高片剂的包衣均匀性。包衣迅速, 减少药品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时间。最重要的一点是, 因其材料的密闭性和WIP系统, HVCC-3015型连续包衣机可以实现自动在位清洗, 清除药物残留, 避免批次直接的影响, 利于GMP的要求, 实现清洗工序的验证, 增加机器零部件的使用年限。

参考文献

[1]Porter, S.C.;“Continuous Film Coating Process es:A Review”, Tablets and Capsules, April2007

[2]Charles Cunningham, Frank Nuneviller III, Christian Venczel, and Florent Vilotte.;“E valuation of Recent Advances in Continuous Film Coating Technology in Reducing or Elim inating Potential Product Losses”, Reprint of poster presented at AAPS Nov2008.

篇4:连续观察日记

今天,我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就是把一些绿豆放在一个装了水的杯子里,并观察它的发芽过程。我刚把它们放下去的时候,它们就像是一个个调皮的孩子,在杯子里跑来跑去,有些跑累了,便躺在杯子底呼呼大睡,而有些好像还没玩够,浮在水上面,把脑袋探来探去,于是我把那些不睡觉的捞了起来,把它丢掉。

2015年3月14日星期三 天气:晴

两天没去看它们了,不知道它们怎么样了。我发现绿豆逐渐变胖了,比以前大了很多。神不知,鬼不觉,它们撑破了绿绿的衣裳,露出了白白的肚皮,可是有的绿豆还是没变化,衣服紧紧地穿在身上,生怕凉着。

2015年3月16日星期五 天气:阴雨

今天是泡绿豆的第六天了,我迫不及待地去看绿豆,我大吃一惊,绿豆已经吐出了白白的嫩芽,大约有一厘米长。脱了皮的绿豆白嫩嫩的,真招人喜爱。

2015年3月18日星期日 天气:晴

又过了两天,绿豆已经全部脱了衣裳,吐出了芽,有的像大象的鼻子,有的像天鹅的脖子,还有的像没睡够的小孩,耷拉着脑袋。

三篇连续观察日记以时间为序,展现了绿豆发芽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观察仔细,描绘形象生动,思路条理,不错。“又过了两天,绿豆已经全部脱了衣裳,吐出了芽,有的像大象的鼻子,有的像天鹅的脖子,还有的像没睡够的小孩,耷拉着脑袋。”比喻、排比形象生动地、穷形尽相地表现了绿豆芽的千姿百态。

篇5:养蚕宝宝的观察日记

每一次我帮蚕宝宝喂食时,那些蚕宝宝都把那小小的黑头升起来,好像在说:“主人快给我吃饭吧!”那时我都会把桑叶撕成一小片一小片的。然后放在蚕宝宝的身上,那些蚕宝宝蠕动着,好像在跳迪斯科,那一小片桑叶也跟着跳起舞来。

每一次帮蚕宝宝换旧食物时,我都会很注意,因为他太小了,一不留神就“夭折”了。

二龄蚕

神不知鬼不觉,蚕就已经脱了一次壳了,那个脱落的壳好像被压缩过并放了好几年似的,干干的,枯黄枯黄的。那些黑里透白的一龄蚕已经长成了二龄蚕了。在一龄蚕的时候分不出蚕里的老大,可是到了二龄蚕就清晰的浮现出来。那个老大吃的桑叶最多一次性可以吃好多克的桑叶。而且吃的时候会发出极其微弱的“沙沙”声。它们睡觉的时候都会把头仰起来,然后一动不动的站着。

三龄蚕

到了四月八号的时候,这四只只肥肥的蚕宝宝,在它的“栖息地”中玩耍,我突然间把盖子打开,那几只蚕宝宝突然不动了,就好像被我的“究极无敌百战百败的神奇点穴手”点住了一样。我又动了一下它们的“栖息地”他们又好像活了一样,疯狂地“跳起舞”来。我看它那皮肤,好像做了美容一样,一夜间变得洁白无暇。而且就连吃相也变了,一口接一口的吃着桑叶,还不时发出“沙沙”的声音。

篇6:四年级养蚕的观察日记

今天,科学老师让我们把蚕宝宝带去,因为今天科学课要观察蚕宝宝。我把我的二毛带去了。在科学课上,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仔细观察了蚕宝宝。

我第一个观察,在观察中,我发现蚕宝宝尽管比我刚拿到的时候大了许多,但它还是非常小,我估计它的长度有1厘米多,经过我的仔细测量,发现它的身长是1.5厘米,它的鼻子是黑色的,身体是灰色的,头是白色的,背上和身体的两侧都有一些小黑点儿。

老师告诉体的两侧都有一些小黑点儿。老师告诉我们那是蚕宝宝的气门。

蚕宝宝活动起来非常慢,它先把前身向前爬一下,再把后身往前爬一下,就向前挪动了一截。我把一片桑叶放进它的房间里,过了一会儿,桑叶就被吃掉了几块。

最后,我恋恋不舍地把蚕宝宝传给了下一个同学。

5月12日晴

篇7:幼儿园养蚕的观察日记

我和爸爸赶紧去校园摘了一些桑叶,然后找来一个干净的纸盒,铺上桑叶,用小毛刷轻轻地将蚕刷到桑叶上。蚕宝宝可能是饿坏了,不一会儿,桑叶上就出现了许多小洞。

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蚕慢慢长大了,皮肤由黑色渐渐地变成了白色,身体也跟着变长变壮,有的蚕已经长到5厘米长了。它们的食量不断增大,我每天要放好几次桑叶,还要经常清理它们的粪便。没过几天,我发现有的蚕开始蜕皮,听说蚕每蜕一次皮,就代表长了一岁。

中午放学回家,我像往常一样去给蚕加桑叶,结果发现早晨放的桑叶蚕几乎没有吃,它们看起来懒洋洋地,有的躲在桑叶下,有的趴在盒子边上,有的爬在盒子拐角。

我赶忙去问爸爸:“蚕今天的状态看起来很奇怪,是不是生病了?”爸爸说:“蚕可能要吐丝结茧了,这时候它几乎不吃东西了。”下午我又去观察,蚕果真在结茧,有的已被一层白纱包裹着,隐隐约约地还能看到在里面吐丝。很快,盒子里结满了许多蚕茧。

篇8:养蚕连续的观察日记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和药物

恒河猕猴4只:1号猴为成年恒河猴, 雄性, 体重10 kg;2号猴为成年恒河猴, 雌性, 体重7.25 kg;3号猴为成年恒河猴, 雄性, 体重7 kg;4号猴为成年恒河猴, 雄性, 体重7 kg。速眠新 (846) (1.5 mL/支) 、特制眠乃宁 (2 mL/支) 、速醒灵 (2 mL/支) , 均购自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盐酸氯胺酮 (2 mL/支) , 购自上海中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新冈制药厂。

1.2 动物准备

在通常情况下, 动物麻醉前应提前12~24 h禁食。但因为试验要进行14 d的连续麻醉, 所以无法做到麻醉前均禁食12~24 h, 只能使其进食和麻醉之间间隔时间尽量拉长。提前1周将喂食时间固定为7:00和20:00喂食。进行试验时每天7:00喂食, 13:00进行麻醉及麻醉的监测, 醒后4 h喂食。

1.3 麻醉

用吹管分别对每只猕猴进行肌肉注射麻醉, 具体注射药品种类及剂量如下:1号猕猴按0.03 mL/kg肌肉注射眠乃宁, 实际共注射0.3 mL;2号猕猴按0.1 mL/kg肌肉注射速眠新 (846) , 实际共注射 0.7 mL;3号猕猴按0.1 mL/kg肌肉注射速眠新 (846) /氯胺酮混合液, 实际共注射0.7 mL;4号猕猴按0.2 mL/kg肌肉注射氯胺酮, 实际共注射1.4 mL。

1.4 监测

1.4.1 人工监测

监测项目主要包括痛觉、反射、呼吸及肌松程度和意识恢复等。每5 min监测1次, 记录以上各项结果并结合前面的麻醉分期标准将每次的麻醉时间进行划分, 以供以下各项监测记录使用。

1.4.2 仪器监测

麻醉期间用PC—9000S多参数监护仪监测其脉搏氧饱和度和心率、体温等。从猕猴失去意识到其注射速醒灵或开始恢复意识期间, 每5 min记录1次以上各项数据。

1.5 血样采集及化验

分别在第1, 8, 14天采集每只猕猴血样5 mL, 并用KX-21N型多项血细胞计数仪进行检验。

1.6 苏醒

定时用针刺头颈、腰部、背部、腹部、肛门、口唇、四肢末端以监测其痛觉反应, 检查其眼睑、角膜等反射情况, 观察瞳孔变化, 以确定其麻醉3期已结束, 然后注射速醒灵:1号猕猴注射速醒灵剂量与眠乃宁剂量的比例为1∶1, 即0.3 mL;2号猕猴注射速醒灵剂量与速眠新 (846) 剂量的比例为1∶1, 即0.7 mL;3号猕猴注射速醒灵剂量与速眠新 (846) /氯胺酮混合液剂量的比例为0.3∶1, 即0.2 mL。4号猕猴麻醉后自然苏醒, 未注射苏醒药物。

1.7 综合观察

每天观察猕猴饮食、活动、精神等基本状态, 以决定是否继续进行试验, 并观察麻醉对猕猴的宏观影响。

2 结果

2.1 麻醉过程的监测结果

2.1.1 麻醉各期持续时间

分别用4种不同的麻醉药对4只猕猴进行连续麻醉, 记录麻醉各期的持续时间, 见表1。对表1的数据进行处理, 结果显示:麻醉诱导期的持续时间差异不显著, 而在麻醉3期持续时间差异显著;进行多重比较t检验后得出4号麻醉药 (氯胺酮) 持续时间短, 与其他3种麻醉药差异显著 (P<0.05) ;在苏醒时间上, 除4号未注射速醒灵外, 其他3种麻醉药在苏醒时间上差异不显著。

注:数据肩标*表示与其他3种麻醉药相比差异显著 (P<0.05) 。

2.1.2 猕猴麻醉过程中各项生理指标

用4种不同麻醉药对猕猴连续14 d麻醉后, 分别对其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和脉搏氧饱和度进行记录, 结果见表2。将记录的数据处理后发现4种麻醉药物的使用除脉搏氧饱和度差异不显著外, 其余3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 (P<0.05) 。

2.2 血样检验结果 (见表3)

参考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2005年动物抽样调查的猕猴血常规化验结果、邓小明编写的《常用动物麻醉》和美国国际物种数据系统网站上所记录的猕猴血常规数据 (international species information system. www.worldzoo.org) 以确定参考的标准值[1]。

3 讨论

3.1 总体麻醉效能评价

从表1中可以看出, 随着试验的进行, 麻醉诱导期持续时间逐渐加长, 而麻醉3期持续时间和注射速醒灵后苏醒所用时间逐渐缩短, 说明在对猕猴的长期连续麻醉情况下, 猕猴对麻醉药物的敏感性逐渐降低。因为此次试验的目的是比较4种药物在猕猴长期连续麻醉中的效果, 所以在试验过程中未改变药物的剂量。但在以后的临床长期连续麻醉中应考虑动物对药物的耐受性, 而适当加大药物剂量以延长麻醉3期的持续时间, 以保证治疗操作的顺利进行。

从表2中可以看出, 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脉搏氧饱和度平均值都逐渐下降。由于其体温平均值下降, 为防止体温过低给动物造成影响, 从第8天开始对猕猴采取保暖措施。由此得出, 在麻醉过程中应注意保温措施, 以保证动物的安全。而脉搏氧饱和度平均值的逐渐下降可能与其呼吸频率下降有关, 使其吸入的氧气量减少, 而使得脉搏氧饱和度平均值下降, 但此项值并不能真正反映出其变化程度, 因为当动物脉搏氧饱和度下降到90%以下时, 为了其安全考虑已开始进行输氧。

注:数据肩标*表示4号麻醉药对体温的影响与其他3种麻醉药相比差异显著 (P<0.05) ;a, b, c, d分别表示4种麻醉药对心率的影响均差异显著 (P<0.05) ;e, f分别表示3号和4号麻醉药对呼吸频率的影响与1号和2号麻醉药相比差异显著 (P<0.05) 。

注: WL指低辨别线 (LD) 的相对度数超过规定值, 可认为是血小板凝聚或含有多数大型血小板的原因;T1指当低的谷值辨别线不能决定时;T2指当高的谷值辨别线不能决定时;F1指小型白细胞分布异常;F2指中型白细胞分布异常, T1或T2的相对度数超过规定值;F3指大型白细胞分布异常, T2的相对度数超过相对值;WU指高辨别线 (UD) 的相对度数超过规定值, 容血不充分 (对于容血剂的红细胞膜, 电阻极强的标本等) , 或含有多数异常血细胞等的情况;AG指为小于低辨别线 (LD) 的粒子数超过规定值时, 可推测为发生血小板凝集, 但对白细胞测量没有影响, 有可能造成血小板数偏低, 而对血小板有异常标记;-或+指其在判定栏中表示测量值偏离质控界限值的项目;*指引力堵分布异常等, 表示该数据可靠性低;MP指有2个以上的峰值。

从表3中可以看出, 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都呈下降趋势, 通过此趋势推测长期连续麻醉可能对其肝功能造成一定损伤, 有条件可进行肝功能监测。而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有上升趋势, 可能是由于用吹管注射麻药时, 针刺入皮肤造成一定的出血和炎性反应而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变化。

3.2 各种药物的麻醉效果

3.2.1 眠乃宁

眠乃宁系原长春兽医大学军事兽医研究所研制, 为二甲苯胺噻嗪和二氢埃托啡优选配比组成的复合制剂, 本品中的二甲苯胺噻嗪具有中枢镇静、镇痛和肌肉松弛作用, 因此眠乃宁具有肌松和镇痛作用好的特点, 且麻醉维持时间长[2,3]。

表1结果显示, 1号猴麻醉3期的平均持续时间最长, 且表2结果显示1号猴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和脉搏氧饱和度的变化幅度较小, 说明其麻醉时间长且对猕猴生理影响较小。在血常规方面, 白细胞数量增加的绝对数最多, 而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变化在4种药物中较小, 血小板数量变化也较小。综合以上因素, 眠乃宁在对猕猴的长期连续麻醉中麻醉效果最好且影响最小, 最适合对猕猴的长期连续麻醉。

3.2.2 速眠新 (846)

速眠新 (846) 是双氢埃托啡、保定宁和氟呱啶醇 (heloperidol) 复合制剂[4]。每毫升846含保定宁60 mg、双氢埃托啡4 μg、氟呱啶醇2.5 mg。保定宁是由2, 4-二甲苯胺噻唑、依地酸组成的可溶性盐。

从表2和表3中能够看出, 速眠新对2号猴呼吸和心率的降低幅度大于眠乃宁, 可说明速眠新 (846) 对呼吸频率和心率有一定的抑制, 其他各项与眠乃宁基本相似。因为使用速眠新 (846) 麻醉后的麻醉3期持续时间不如眠乃宁, 且对猕猴的心脏、肺脏有抑制作用, 所以在长期连续麻醉的药物选择位次上应次于眠乃宁。

3.2.3 速眠新 (846) /氯胺酮混合液

速眠新 (846) /氯胺酮混合液是一种临床常用麻醉剂, 有相关报道称其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大, 并对呼吸有抑制[5]。

表1结果显示, 3号猴在麻醉各期时间上与1号猴、2号猴差异不大。但速眠新 (846) /氯胺酮混合液对呼吸和心率的抑制作用很明显, 所以其不适合对猕猴的长期连续麻醉, 更不适合对患有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动物进行麻醉, 只适合对较健康动物的麻醉。

3.2.4 氯胺酮

氯胺酮是一种镇痛性麻醉药, 它能阻断痛觉冲动向丘脑和新皮层的传导, 产生抑制作用, 同时又能兴奋脑干和边缘系统, 引起感觉与意识的分离即分离麻醉。氯胺酮在这4种药物中麻醉3期持续时间最短, 且在麻醉后肌松效果极差, 经常出现肌肉痉挛现象, 而且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很大, 其心率明显高于其他猕猴, 甚至已高于正常最高值 (96次/min) 1.7倍[1], 耐药性最为明显。因此, 氯胺酮在这4种麻醉药物中最不适合猕猴的长期麻醉。

4 结论

试验分别用眠乃宁、速眠新 (846) 、速眠新 (846) /氯胺酮混合液、氯胺酮这4种麻醉药对恒河猕猴进行长期连续麻醉, 在麻醉期间, 通过观察猕猴麻醉过程中的眼观和反射变化及饮食情况, 并对恒河猕猴的脉搏氧饱和度、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的常规监测及血样检测, 得出这4种麻醉药中, 眠乃宁最适合用于恒河猕猴的长期连续麻醉。

试验在麻醉过程中只针对动物机体进行了兽医临床常规检查, 如有条件可在此基础上可进行其他生理生化指标监测, 能进一步了解麻醉药对机体造成的影响, 从而更好地选择理想的麻醉药。

参考文献

[1]邓小明.常用实验动物麻醉[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1:202-206.

[2]田立波, 高庆田, 张秉耀.鹿的保定取茸[J].现代畜牧兽医, 2005 (3) :120-122.

[3]余彦涛.眠乃宁对野生动物的化学保定效果观察[J].中国兽医杂志, 1996, 22 (8) :49-51.

[4]陈杖榴.兽医药理学[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1:70-75.

篇9:养蚕观察日记

眼看着快要饿死的小蚕,我和爸爸只好叹了口气,无奈地跑到中心街下街头派出所的水库旁的废弃车库,那儿长着一棵大桑树,我和爸爸摘了满满一袋桑叶,满载而归。

接下来面对的就是给蚕清理饲养盒了,这可是我认为在饲养蚕的过程中最脏、最臭、最累的活了!我捂着鼻子,打开饲养盒,一阵恶臭扑面而来,我咳了两声,试图把紧紧吸附在两片桑叶上的两条小蚕扯下来。“刷~~”小蚕被我捏痛了,挪开了身子,但它的许许多多只脚还是使劲地吸附在桑叶上。我急了,只好连蚕带叶把它俩拿了出来。

接着,我把剩下的碎桑叶与便便倒了出来。“呜哇,好臭!” 我捏紧了鼻子,原来,为小蚕干活这么累,这么脏,这么臭啊!我连忙拍拍身子,害怕臭味黏在我身上。

最后,我挑了许多片最大的桑叶,仔仔细细地铺在了饲养盒里,又把小蚕重新抱回饲养盒里。啊,终于好了!

篇10:养蚕观察日记

9月4日

星期日

天气晴朗

妈妈到外面旅游时,买回了16条蚕宝宝。蚕宝宝白白的身体,背上嵌着一条条黑色的花纹,每条大约有5厘米长,腹部长着六对脚。我们把它们养在盒子里,它们快乐地吃着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

9月7日

星期三

天气晴朗

蚕宝宝比以前胖了许多。但到晚上我们回家时突然发现早上喂的桑叶一点也没有吃,蚕宝宝躺在桑叶上一动也不动,大家都很着急。到了半夜,它们脱了一层皮,露出淡黄色的皮肤。

9月9日

星期五

天气晴朗

蚕宝宝食欲大增,皮肤一天比一天白,身体一天比一天胖,可它们的口粮越来越少。妈妈托同事从乡下摘来了一大包桑叶,足够它们吃上好几天。

9月15日

星期四

天气晴朗

今天开始蚕宝宝不吃饭了,在盒子里到处乱爬,并把身体内的粪便不断地排出来,这时蚕宝宝的身体变得亮晶晶的,在光线下细细看好像是透明的,可爱极了。爸爸告诉我蚕宝宝快要吐丝了,于是他用稻草做好了几个蚕宝宝吐丝用的巢。

9月16日

星期五

天气晴朗

早上起来,我看见蚕宝宝的头正在左右摆动着,吐出了无数条细细的银白色的丝,它们不间断地忙碌着吐丝做茧。我晚上回家看见在巢上结了几个雪白雪白的椭圆形的茧,对着灯光照着看,隐隐看见蚕宝宝还在里面不停的吐丝做茧。

9月17日

星期六

天气晴朗

最后一个蚕宝宝做好茧子了。我们给蚕准备了大盒子并垫上草纸,用来让蚕蛾产卵。

9月26日

星期一

天气晴朗

早上,我还在睡梦中,妈妈惊喜地告诉我,已经有三只蚕蛾破茧而出,淡黄色的身体,黑黑的小眼睛,头上长着一根触角,一对翅膀是网纹状的。有两只躲在茧子里,还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家呢。

10月1日

星期三

天气晴朗

篇11:养蚕观察日记

三天过去了,蚕从一厘米都不到的黑色蚕宝宝,如今已经变成了超过一厘米的白色蚕宝宝。这是我第一次养蚕,我拿回来就把它们放在我的手心里数着它们的腿数……

又一周过去了,蚕宝宝长大了许多,从黑色变成白和黄两种颜色。我用手轻轻摁了一下,白色的蚕宝宝身体比较硬,而黄色的蚕宝宝身体比较软,一摁就软绵绵的,而且头抬得高高的,好像在说:“别摁了,好疼呀!”,于是我便松开手,蚕宝宝快速地逃跑了。

现在喂桑叶量也多了,以前只要喂二次一天,现在要喂三次,我真希望它能快点结茧呀!

二周过去了,有些蚕已经结茧了,一共有四只,它们结了黄、白、橙三种颜色,其中两只白色,一只橙色,还有一只黄色,其他的还没有结茧。它们还在不停地吃,有的开始找地方准备结茧了!我每天都看着它们一天一天地长大,给它们喂桑叶。

篇12:养蚕连续的观察日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60例危急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 男34例, 女26例, 年龄12~73岁, 平均年龄 (44.25±8.36) 岁。应用APACHEⅡ评分对患者进行评分, 总分为4~38分, 平均分 (20.23±4.86) 分。患者原发病包括糖尿病、肾炎、肝硬化、肺癌和消化性溃疡等, 并发症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败血症、消化道出血和呼吸衰竭等。

1.2 方法

本组60例患者中6例患者行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 (CAVH) , 10例实施连续性静—静脉滤过, 7例行连续性动—静脉血液透析滤过 (CAVHDF) , 7例行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 (CPFA) , 30例行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者 (CV-VHDF) 。患者应用的血管通路包括锁骨下静脉单管双其腔导管, 股静脉单管双腔导管, 桡动脉、锁骨下静脉扩张导管, 桡动脉、手臂静脉扩张导管, 锁骨下静脉单管双腔导管改为手臂静脉和桡动脉。患者应用的抗凝方法, 主要包括体外肝素化、低分子体内肝素、无肝素透析和全身肝素化。体外肝素化患者的应用剂量为3~10 mg/h, 低分子体内肝素的应用剂量为250~750 mg/h, 全身肝素化的剂量为3~8 mg/h。

置换液的配方主要为无糖配方, 配置方法为:1500 ml的注射用水加适量的10%氯化钾加25%的硫酸镁2 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3500 ml加10%葡萄糖酸钙20 ml。先加温, 对流量进行设置, 2~4 L/h, 根据患者血气分析结果, 决定药物用量。

2 结果

60例患者中, 3例患者因经济无法承担或者无法实现预期疗效而中断治疗。另57例患者均完成治疗, 且在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后其生命体征逐渐恢复平稳, 自觉症状及意识状态好转, 肾功能达正常水平, 且血流动力学恢复稳定, 未出现皮肤压红和皮下血肿等现象。

3 讨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也叫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该技术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而日臻成熟, 逐渐从最初仅在重症急性肾衰竭中应用逐渐发展到多个临床领域中, 可在多种危重症的抢救中得到应用。例如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 、脓毒血症 (Sepsis) 、严重的烧伤和创伤等。患者应用连续性血液透析, 不仅可对炎症反应进行弱化, 而且可适当的调节改善患者的免疫状态及血管内皮功能, 可为患者营养治疗提供有效的空间, 具有保护患者重要脏器的作用[2]。连续性血液透析可连续、等渗和缓慢的清除溶质和水分, 同时可大量清除毒素和炎症介质。对患者体内酸碱失衡和电解质进行有效纠正后, 稳定患者的心血管状态, 并进一步实现容量平衡。本组资料研究表明, 应用连续性血液透析, 对危重病患者的治疗具有显著效果。置入合适的血管通路, 对危急重患者行连续性血液透析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组60例患者均以具体情况选取最佳置入血管通路。治疗期间应注意双腔导管和血滤管路的通畅性, 以确保血流量, 使外周阻力降低。置入导管后利用胶布及深静脉敷贴进行固定, 同时应利用巾钳在床边对其进行固定, 以防受压、打折等现象发生。如果需要可实施镇静治疗, 以约束躁动患者的行为。引血前应认真检查管路, 确保管路通畅, 以防机器发生警报。若机器产生警报应立即检查, 明确警报性质, 同时根据警报发生的具体原因展开针对性处理。若警报反复发生, 且血泵转动停止, 则极易使得虑器或管道出现凝血现象, 导致滤器寿命缩短, 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完成净化前, 对导管中的血液科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 然后应用含12500 U肝素的生理盐水2.7 ml进行封管, 下次使用前, 需抽出管腔内肝素和血凝块, 避免出现堵管现象, 保证管路的通畅性。连续性血液透析的顺利完成, 进行监护是一项关键环节, 可实现对潜在危险和并发症的预防[3]。在实施连续性血液透析的过程中, 需要应用多功能监护仪对患者的状态进行连续监测, 不仅需要对患者的意识变化、血氧饱和度、心率、体温、神志和呼吸进行密切观察, 还需要对患者肾功能的变化、血电解质和血气分析进行监测, 并且认真做好记录, 如有异常, 随时对超滤量和置换液的配方进行调整, 以保证顺利完成治疗。

综上所述, 危急重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 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 可有效弱化患者的炎症反应, 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进行改善, 调节患者的免疫状态, 保护患者的重要脏器, 具有较好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玉彬, 杨建钢.局部枸橼酸抗凝在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中的临床应用研究.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4, 14 (4) :531.

[2]周乐天.连续性血液净化在非肾脏疾病中的应用.中国血液净化, 2014, 13 (1) :34-37.

篇13:养蚕观察日记

科学老师送了我几条蚕,我高兴极了!马上去买了一些桑叶给蚕宝宝,看它们吃得津津有味,让人觉得可爱!

5月2日星期五晴

我打开盖子看蚕时,发现蚕宝宝一动不动,并开始全身变黄,我还以为蚕宝宝快要死了。正当我伤心的时候,这个小家伙竟然“分身”了,它们开始狼吞虎咽地吃起桑叶来,好像在说:“饿死了,饿死了。”原来蚕蜕皮需要一段时间,我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哦!原来是这样的,我还以为它要死了。蚕宝宝一会儿窜到桑叶底下,一会儿爬到同伴的身上,真活跃!

5月25日星期一晴

今天,我又去看蚕,发现好几只蚕不见了,只剩下几白白的纺锤形的球。这个就是蚕的茧,蚕就在这里慢慢变成蛹,蛹是土黄的,想面包,蚕会在这里足足睡十多天。

6月3日星期二多云

今天,蚕宝宝把头探出来东张西望,变成了飞蛾,它们交了配,产下了400多粒卵,卵扁扁的,黑黑的,一粒一粒像芝麻一样。没过多久又一个个新生命探出头来,它们被称为“蚁蚕”,像蚂蚁一样,真可爱!

篇14:养蚕科学观察日记

有一年春天,我放学了,正走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位阿姨正吆喝着,“买蚕啦!买蚕啦”!我走了过去,往盒子里一看,大大小小的蚕在吃着桑叶,见几只小蚕憨厚可掬的样子,我便买下了它们。回到家,本生怕蚕的妈妈把我训了一顿,便不再说什么了。

我给它们安了一个家,就在一只鞋盒里。鞋盒里铺满了桑叶,几只蚕在津津有味的吃着呢。过了几天,桑叶吃的也差不多了。坐在教室里的我频频走神,想着该怎么向妈妈要钱买桑叶呢,刚好,下课铃响了,我飞奔回家,看了看盒子里,桑叶竟然满了。我好奇的问妈妈:“妈妈这不会是你摘的吧!”“我可不是为了你,我是看它们饿的可怜才去摘的”。妈妈回应道。瞧,我的妈妈就是那样刀子嘴豆腐心。“谢谢您”!我本想去抱妈妈,可是被妈妈推开了,“你这碰过蚕的脏手别碰我”。妈妈一脸嫌弃的说道。我“咯咯”的笑了。

不久,到了春天快结束时,蚕宝宝们已经又肥又壮了,正吐丝结茧呢!快要做蚕妈妈、蚕爸爸了呢。

篇15:养蚕观察日记600字

蚕可是非常挑剔的,它的住宅真是精挑细选。首先,要准备一个精致的鞋盒子,要在顶上扎几个洞,然后在下面铺一层纸,注意纸一定不能有味道。接着在上面放上桑叶。蚕的住宅就大功告成了。完成后还要注意,不能把蚕的住宅放在有阳光的地方。这就是蚕对住宅的讲究。

蚕的住宅建好了,然后就是孵蚕了。先把蚕卵包在卫生纸里,然后把它放在口袋里给它温暖。一天拿出来两次,观察卵的变化。

过了34天,蚕就出来啦。几条黑色的小虫在纸上蠕动着。蚕出来以后,不要着急。要用毛笔的笔尖把蚕挑到桑叶上。整个过程一定要很小心,不然的话,很容易就会把蚕给弄死。

蚕的饮食也很讲究。新出生的小蚕要用嫩叶,叶子要用水洗干净,最好使用刷子把水一点点刷上去。叶子不能有水,不然蚕就会因为拉肚子而死去。那是因为桑叶里的水分已经足够蚕的了,不需要过多的水分。蚕吃桑叶时,是一张一合的,别看嘴小,一眨眼功夫,一大片桑叶就被蚕吞食了。

蚕的卫生也很重要。要定期给蚕清理粪便。使它的住宅保持干燥、卫生。清理粪便时,要把蚕抓到另一个鞋盒里,然后把粪便清理出去。

蚕渐渐长大,当它长到3﹑4厘米的时候,就要开始吐丝结茧了。他先把自己固定在一个角落里,然后从嘴里吐出丝来,慢慢的他在我眼前模糊了,过了一晚上,它就变成茧了。

过了3﹑4天,蚕就会破茧而出,变成飞蛾。变成飞蛾后,要把它们抓到一张纸上,让它们进行交配,然后它们就会排卵了。注意,白色和黄色是无效卵,是孵不出小蚕的,只有紫葡萄色的卵才有效。

飞蛾排完卵后,就会牺牲,飞上天堂。蚕的一生就结束了。

篇16:养蚕连续的观察日记

1 资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2007年7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产科要求实施分娩镇痛的产妇257例作为观察组, 年龄23~30岁, 平均24.1岁, 实施连续硬膜外镇痛。条件:初产妇无阴道分娩禁忌证, 无椎管阻滞禁忌证;随机选择同期未要求分娩镇痛且无阴道分娩禁忌证的初产妇270例为对照组, 年龄22~32岁, 平均24.3岁。两组在年龄、孕龄、产次等有关因素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试验组将产妇进入活跃期后进行常规皮肤消毒, 选择L2~3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并置入导管, 确认无蛛网膜下腔阻滞现象后即给药。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0mL、芬太尼注射液0.2mg与0.9%氯化钠注射液混入至80mL后第一剂量3mL, 观察5min后无脊麻现象, 追加7mL, 30min后接PCA泵, 每小时4mL, 宫口开全停止。对照组常规分娩。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程比较

镇痛后产妇第一产程明显缩短 (P<0.01) , 第二、三产程两组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 , 见表1。

2.2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

剖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2。

2.3 两组产妇疼痛情况比较

采用根据口述程度分级法 (VRS) :0级无疼痛;Ⅰ级: (轻度) 有疼痛 (可忍受) ;Ⅱ级: (中度) 疼痛明显 (不能忍受) ;Ⅲ级:重度:疼痛剧烈 (不能忍受) 。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 用SAS软件处理。临床疗效判定: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9.5%, 对照组疼痛为100%, 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01) 。

2.4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和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

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 , 见表3。

3 讨论

理想的分娩镇痛必须具备下列特征: (1) 对母婴影响小; (2) 易于给药, 起效快, 作用可靠, 满足整个产程镇痛的需求; (3) 避免运动神经阻滞, 不影响宫缩和产妇运动; (4) 产妇清醒, 可主动参与生产过程; (5) 必要时可满足手术的要求。

1979年Revil在首届全欧产科麻醉会议上确认硬膜外阻滞是产科止痛最有效的方法。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的酰胺类局麻药, 它最大的特点是对感觉神经阻滞优于对运动神经阻滞, 低浓度时产生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的分离阻滞, 即此时罗哌卡因主要是阻滞感觉神经产生有效的镇痛作用而对运动神经阻滞的影响极小或无, 对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低, 对子宫胎盘血流无明显影响, 且不影响产程进展和新生儿呼吸, 尤其适用于无痛分娩和产科镇痛[1], 如罗哌卡因与芬太尼等药物合用, 可减少局麻药的剂量, 即可缩短起效时间, 加强镇痛作用, 又可减少副反应, 并可增加产妇舒适感和子宫收缩力, 有利于胎头下降, 从而缩短产程, 减少器械助产率和剖宫产率[2]。

分娩镇痛的理论已被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产妇及家属所接受, 开拓了业务领域, 迎合了产妇的心理, 为广大产妇造了福。

参考文献

[1]谭冠先.疼痛诊疗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73~181.

篇17:养蚕观察日记400字

可是我还没来得及仔细看看它,它却钻进了自己织的“小蚊帐”里,她的“小蚊帐”是黄色的,非常漂亮!和其它的蚕宝宝织的白色的不同,听说是因为基因不同,所以吐出来的丝颜色就不一样。

蚕老大很肥很胖,钻到蚕茧里,把蚕茧撑得大大的,是四个蚕茧里最大的一个。它的蚕茧很像天空中漂浮着的晚霞,在灯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十分壮观。蚕老大很可爱,它在三星期以后,嘴巴就一边儿吐丝,脚一边儿趴在我的丝盘上,摇着头一直在吐丝,一会儿在这儿摇摇头吐吐,一会儿在那儿转转头织织,忙得不亦说乎,真有意思!它现在已经把自己包裹得谁也看不见了,它结的蚕茧像一个椭圆形的黄色鹅卵石,蚕茧上面布满了斑斑点点,还有些美丽的条纹,那些条纹好像一些麻花辫儿一样!

上一篇:党员队伍建设工作总结下一篇: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期末综合试卷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