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结课艺术》读书笔记

2024-04-19

《教学结课艺术》读书笔记(精选14篇)

篇1:《教学结课艺术》读书笔记

高明的教师都特别讲究恰到好处的结课艺术:或者归纳总结、强调重点;或者留下悬念,引人遐思;或者含蓄深远、回味无穷;或者新旧联系、铺路搭桥……课堂教学结尾的好坏,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总的来说,教学结课的方式很多,以下只是最常见的几种。

1、自然式结课

这种结课方式可用“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来形容:教师所讲一堂课的最后一个问题的最后一句话落地,下课的铃声也正好响起。这种方式看似自然而然,不讲究任何技巧,实际却往往只有那些教学艺术技巧达到炉火纯青的教师才能驾驭,因为这种结课方式要求教师精于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结构,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进程和时间。

2、总结式结课

这种结课方式是教师常用的方法,即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把整个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概括和归纳,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总结可以由教师做,也可先由学生做,教师再加以补充、修正。总结的方式,视具体情况灵活变化:可以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复述讲解要点,强调应掌握的主要概念和原理;也可以重读课文的重点句、段,强化印象;还可以启发学生回忆并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等。

3、讨论式结课

当教师讲完课本内容后,提出一个能激发学生兴趣、深入研究教材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而讨论结果的正确与否并不急于在本课明确下来,应该给学生留有充分辩论的余地,可以在课后继续探讨。这样的结课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其求知欲。

篇2:《教学结课艺术》读书笔记

高明的教师都特别讲究恰到好处的结课艺术:或者归纳总结、强调重点;或者留下悬念,引人遐思;或者含蓄深远、回味无穷;或者新旧联系、铺路搭桥„„课堂教学结尾的好坏,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总的来说,教学结课的方式很多,以下只是最常见的几种。

1、自然式结课

这种结课方式可用“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来形容:教师所讲一堂课的最后一个问题的最后一句话落地,下课的铃声也正好响起。这种方式看似自然而然,不讲究任何技巧,实际却往往只有那些教学艺术技巧达到炉火纯青的教师才能驾驭,因为这种结课方式要求教师精于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结构,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进程和时间。

2、总结式结课

这种结课方式是教师常用的方法,即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把整个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概括和归纳,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总结可以由教师做,也可先由学生做,教师再加以补充、修正。总结的方式,视具体情况灵活变化:可以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复述讲解要点,强调应掌握的主要概念和原理;也可以重读课文的重点句、段,强化印象;还可以启发学生回忆并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等。

3、讨论式结课

篇3:浅析音乐教学的结课艺术

一、音乐教学中应重视结课的功能

课堂结课是课堂教学的尾声, 是新课结束时, 以优美、精练的语言, 通过师生角色转换、情感体验、展现成果等方式, 促进学生对音乐教学主体部分进行思考、领悟、升华和延伸, 使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使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等在课外得到提升。

(1) 丰富情感, 升华音乐主题。结课可以将本课的主体内容加以“画龙点睛”, 总结、归纳、梳理或浓缩, 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再次出现波澜, 使音乐主题得到升华。

(2) 指导实践, 培养综合能力。新课结束后, 以本课学习为基础, 向学生推荐相关的音乐作品、介绍相关的音像资料及音乐电视节目给学生, 也可以布置点课外创作。同时指导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课外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 承前启后, 归纳单元内容。新教材改变了以往的以课时结构、知识结构为编写框架的陈旧模式, 以单元结构编排内容。在内容的安排上, 同一单元的每一课时之间有必然的内在联系。通过结课, 不仅能总结本课的教学内容, 又能为新课创设教学意境, 使同一单元的每节课内容衔接自然、过渡完美。

(4) 质疑问难, 发展学生智力。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结课时结合教材内容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 让学生课后观察思考探讨, 既可以扩大其知识视野, 又发展了他们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5) 反馈信息, 改进课堂教学。教师在结课时设计学生互评、成果展现等活动, 从中及时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 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以便改进课堂教学。

二、音乐课堂教学结课的方法

(一) 情感体验——诱发学生的审美渴望。审美教育学认为:组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施教。音乐教学的结束阶段, 应该是师生对音乐审美的共同回忆, 是一种新的审美联想。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 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时, 要把握住情感性原则, 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 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教师可通过极具感染力的言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歌曲乐曲或舞蹈律动, 创设一种氛围, 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 从而使学生再次获得情感体验, 充满新的审美渴望。

(1) 语言, 升华音乐主题。教师优美鲜活的、富有感情的语言, 犹如一根彩色的丝线, 能把课堂上的各个环节穿成一条美丽的七彩项链。尤其是结课语言, 一定要生动活泼、富有情绪化, 它应该是整堂课教师语言中的经典, 使学生情感体验达到高潮, 从而升华音乐的主题。

(2) 歌曲, 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结课时, 师生一同热情歌唱或聆听本课的歌曲、乐曲或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曲子, 再次体验音乐给人的情感愉悦, 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

(3) 律动, 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艺术之间的相融相通关系, 发挥、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不同手段, 来表现音乐的情绪、情感, 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在结课时, 采用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进行律动, 能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学生情绪更加高涨, 使整堂课在高潮中结束, 使学生对音乐充满新的向往。

(二) 展现成果——增强学生的成功感。课堂教学结束时, 根据课前或课堂上所进行的训练, 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如让学生有感情地歌唱所学歌曲, 或边唱歌边配合舞蹈律动, 或合上乐器伴奏, 让课堂在学生成功的喜悦中结束,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又增强了他们的成功感。

(三) 延伸开拓——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音乐教学不能局限在音乐课堂中, 而应以课堂教学为轴, 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延伸开拓, 这样才能缩短音乐与实际生活的距离。结课时, 可以有目的地把所学内容延伸到课外, 沟通课内课外、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为课外音乐活动创造条件,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1) 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问题的解决并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不能满足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多少个问题的答案, 而应在获得结论的同时, 鼓励学生自主地提出新的问题, 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 并想办法解决, 体现“大课堂”教学观。

(2) 学科综合,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是音乐教育体现其艺术性, 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过程与方法。将绘画、文学等渗透到课外实践活动中, 体现音乐教学中的学科综合原则, 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理解音乐, 能够激发他们尊重艺术的情感, 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

篇4:语文教学中的结课艺术

夸美纽斯认为:教学是“把一切事物交给人类的全部艺术”。而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审美教育的情感性也就必然决定了它的艺术性。语文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它需要语文教师运用艺术的思维,大胆构思,精心设计,将知识、艺术、能力三位一体,寓教于乐,寓教于美。语文教学重在课堂教学过程。开课也好,结课也罢,都应该讲究艺术性。通常,我们多重视开课艺术,认为好的导入,能先声夺人,扣人心弦。其实,结课艺术也是至关重要的。好的结课,能后发制人,画龙点睛。虽然,结课只占很少的时间,又只有短短的几句话,但它也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是否完整,是否连贯。如果草草了事,匆匆收尾,那只能给人留下虎头蛇尾的遗憾。而精彩的结课,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引发学生无穷的回味,余音绕梁,情形在目,不知不觉中,将课堂教学的重点扩充,并延伸到课外。课断思不断,语停意不停。这种教学效果是多少语文教师梦寐以求的啊!

“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语文结课艺术方法较多,笔者曾尝试了归纳式、悬念式、激情式、评论式、比较式、迁移式等几种,收获颇丰。

1、归纳式结课

这是语文教师最常用的一种结课方法,也是最为平实的一种。在一堂课或是一篇课文结束后,教师运用准确、精炼的语言,对这节课或是这篇课文的重点、难点进行归纳、总结,再一次地强调重点,进一步地突出中心,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如在讲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这篇课文时,可以这样总结课文:“回顾课文,作者抓住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先总说,后分说;分说时,先说主要的‘四个讲究,再说次要的‘三个注意,这样条理清楚,详略分明,重点突出,给我们留下了鲜明的印象。”这样的结语,提纲挈领,便于学生由粗到细,化繁为简,主次分明地把握文章。如能借助板书演示,并配以重音强调,那效果更好。

2、悬念式结课

结课,不仅仅是一堂课的收束,也可以是另一堂课的序幕。悬念式结课就是适用于容量较大的、一堂课不能结束分析的文章。在一课结束时,为避免割裂文意,保持原作品的完整性,并能深入探讨文意,教者可就下一堂课要学习的内容,提出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和建议,设下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促使学生继续关注课文。如季羡林先生的《幽径悲剧》一文,在用一堂课具体“感受悲”、“探究悲”后,可这样结课:“幽径悲剧不仅是幽径上的藤萝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人性的悲剧。作者悲愤的不仅仅是美丽的藤萝的毁灭,而是新时期社会上的一些愚民对美的漠视和践踏。在常人看来,藤萝只是一株植物,被毁很正常,我们也早已司空见惯。但作者却含泪带哭,悲愤万分,他是不是真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没出息?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人们常说文如其人,让我们透过精炼、通俗、雅致的语言,去感受那一份纯粹的优美和丰厚的文化底蕴。”适当的设问,巧妙的过渡,既顺理成章地引出下堂课的内容,又留有悬念,启发学生思考、探究,有效地延续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3、激情式结课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惠多斯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激情式结课,即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也就是教者在结束课文,总结文学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后,运用充满激情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一种优美的、亲近融洽的诗情意境,激发学生的热情,振奋他们的精神,引起他们的共鸣,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氛围的熏陶,自觉走进文章,走近作者,从而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如“同学们,宇宙浩渺广阔,奥秘无穷,它的神秘面纱还没有完全揭开,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着你们去探索,还有很多新奇的事物等着你们去挖掘。努力吧,同学们,广博的宇宙正在等着你们,无限的空间正在欢迎你,未来是属于你们的,未来掌握在你们手中。”这是说明文《宇宙里有些什么》的结语,热情鼓舞,诚挚号召,学生的主体意识强烈,使命感鲜明,令人振奋,催人奋进。

4、评论式结课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不仅如此,教师更要适时培养学生的赏鉴能力,及时地引导学生辨伪去妄,要“让学生从读书中求得真道理”(叶圣陶)。受时代、阶级的制约,某些古文和外国文学作品常常会暗含一些消极、片面的东西,因此,在结束课文时,教师应根据课文的内容、特点,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评价,正确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在教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时,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引导他们正确的价值取向:“世外桃源是作者陶渊明虚构的一种美好的社会。它与当时黑暗现实鲜明对照,是人民群众反剥削压迫、反战乱的反映,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批判,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种小国寡民的社会只是作者的空想,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而且桃源中人对剥削、战乱只是躲避、退让,不去抗争,这种消极避世的态度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阶级的局限性。”在教师明确的爱憎态度的评论下,学生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他们的识别能力也不断加强。想学生之未想,说学生之未说,并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事物、评判事物,这样的教学才更有意义。

5、比较式结课

比较式结课通常用在一篇课文或一个单元教学的结束阶段。教者扣住文章的思想、结构、语言等方面内容,有所侧重地与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或某一单元课文进行对照比较,分析概括出它们的相似点、不同点,从而更清晰、更准确地把握它们各自的特点,并总结出同一题型的解题规律,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如:在学习《醉翁亭记》这篇课文时,为更好地把握欧阳修的思想境界,可将《醉翁亭记》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比较,引导学生:“这两篇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同中有异的。《岳阳楼记》提出‘先忧后乐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记》则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这两种思想境界都是崇高的,积极向上的,为我们所取的。但它们之间也有不同之处:《岳阳楼记》中范仲淹主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有不为外物左右的胸襟,既在规劝滕子京,又在勉励自己,精神境界崇高。而《醉翁亭记》中‘颓然乎其间,多少含有寄情山水,排遣苦闷的情怀。不只欧阳修,很多古人在游记散文、写景散文中都有所流露。”通过比较,文章特点鲜明,大小之处,宏观囊括,微观显现,情感理解更充分、更透彻,使人印象深刻,学有所用。

6、迁移式结课

从现代教育论的观点看,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探求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而迁移式结课正好顺应这一方面的潮流。即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多设计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实践中,触类旁通,真正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指导学生更好地生活。如统筹方法是一种抽象的数学方法,也是指导生活的有效方法之一。虽然作者通过设例子、配图表清楚而浅显地讲解了,但学生不一定能真正理解,并运用于生活。那么就再用一道实践题来检验、巩固。“早晨5点半起床,穿衣需2分钟,洗漱需5分钟,整理书包需2分钟,跑步、煮饭各需10分钟,烧开水15分钟。用统筹方法合理安排,实际操作一下,看看哪种安排最合理,最省时?”这样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题,学生兴趣盎然。活动中,理论指导实践,动中取乐,乐中收益,知识更牢固。事实证明:通过实践校验、巩固的知识,才更有价值,更具生命力。

古人曾云:一篇之妙,在乎落句;一课之妙,在于结语。但现实生活中“善始者实繁,能善终者盖寡”。中学语文素质教育迫切呼唤教育工作者“善始善终”。让我们重视结课,讲究方法。学无止境,探索也永无止境。就用莎士比亚的一句话共勉,为课堂教学的优化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英国的筵席上,最美味的佳肴总是放在最后,留给人们一个无限余甘的回忆。

篇5:《教育教学艺术》读书笔记

星期天,我去图书馆发现了一本好书――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共有5卷,我选择了第四卷教书育人来阅读,打开目录统观全书,共有十节内容:

一 、人师的艺术;

二 、五育并举、德育主导的艺术(上);

三、五育并举、德育主导的艺术(中);

四 、五育并举、德育主导的艺术(下);

五 、不拘一格、因材施教的艺术(上);

六、不拘一格、因材施教的艺术(下);

七、民主育人、科学育人的艺术(上);

八 、民主育人、科学育人的艺术(下);

九、培养自学能力、自育能力的`艺术(上);

十、培养自学能力、自育能力的艺术(下)。

篇6:《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读书笔记

柳州市长塘中心校 欧翠琴

工作21年了,总觉得学生是越来越难教,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有。总觉得自己是越来越力不从心。作为老师的酸甜苦辣都尝过,而且让人无法忘却。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苦和累成了每天的必修课。自己的付出和收获为什么不能成正比呢?这成了长时间来我心头的不解之谜。

前段时间去图书馆发现了本好书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共有5卷,我选择了第四卷教书育人来阅读,打开目录统观全书,共有十节内容:一、人师的艺术;二、五育并举、德育主导的艺术(上);

三、五育并举、德育主导的艺术(中);四、五育并举、德育主导的艺术(下);五、不拘一格、因材施教的艺术(上);

六、不拘一格、因材施教的艺术(下);

七、民主育人、科学育人的艺术(上);八、民主育人、科学育人的艺术(下);

九、培养自学能力、自育能力的艺术(上);

十、培养自学能力、自育能力的艺术(下)。我如获至宝,赶紧捧回家看了个痛快。

篇7:《教学结课艺术》读书笔记

栏 目 树 形 导 航

没有公告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学校新闻 | 校务公开 | 论坛 | 教师频道 | 学生频道 | 读书沙龙 | 科技专栏 | 图片 | 少先队 | 游戏广场 | 课题 | | 读书沙龙首页 | 语文学科 | 数学学科 | 外语学科 | 其他学科 |

您现在的位置: 苏州市八一小学 >> 读书沙龙 >> 数学学科 >> 读书沙龙正文

《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读书笔记 热 ★★★【字体:小 大】

《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读书笔记

《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读书笔记

作者:徐敏华 读书沙龙来源:原创 点击数:554 更新时间:2009-12-30

《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读书笔记

八一小学 徐敏华

从教20余年来,我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学生,五花八门的家长,作为教师的酸甜苦辣也尽一一体会,总结过去,甚感工作越来越难做,学生越来越不好管,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苦和累成了每天的必修课,有时真想不明白,为何有人对教育却还津津乐道,珍爱有加,师生关系如此融洽,每天工作得如此潇洒和轻松,自己的认真和负责为何就不能起到与别人相同的结果呢,这成了长时间来的一直困扰我的问题。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搞教育同样如此,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好书,育好人。孔夫子教育学生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对颜回、子路、曾参等学生的性格特长、思想状况了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察觉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相通相印,息息相关,只有这样的教学,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反思过去,自认为责任心极强的我,对自己的学生又了解多少呢?是否真和学生打成了一片?是否常与学生聊天、谈心,是否关心到了每一个学生,无论其成绩好坏,行为习惯好坏,是否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学生是否真愿意同自己作心与心的交流,是否自己真成了良师益友。我想,以上这些除某些在每学期的教学计划和工作总结中偶有提及外,真正落到实处的还相差太远,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听话、懂事,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完成作业,期末考试考个好成绩,如此,教师、学生、家长皆大欢喜,所以“很有责任心”的自己会在班上制定出许许多多的“不准”和“禁止”,有时还用相互监督的方法来检查不准和禁止的落实情况,结果却与想象中的相差甚远。总体看,班级的纪律似乎被管好了,可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却大大减退了,热情少了,积极性没有了,总体成绩也不见上涨,学生在课外活动时的好奇、好动、好玩、好积极思维的特点不见了,而作为教师的教学难度也就更大了,上课不活跃或太活跃,有问题也不问了,这种课上得实在难受,是谁让他们变成了这样子,是我们自己,无数事实告诉我们,要教育学生,首先必须了解学生,这就如同园丁养花,首先必须了解花的习性,医生治病首先必须了病人的病情一样。

在了解学生方面,我们往往是从学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表现上简单的了解和简单的评价学生,长期以来,辩证法已在对待学生身上不起作用了。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理论,是在总结先进教师的工作经验和少年儿童的心理变化过程的基础上提示出来的教育规律和心理变化规律。教师凭借这些理论的显微镜,常常能发现许多经验认识不到的学生心灵上的闪光点。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特殊规律,而且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普遍规律,不仅善于把精力花在偶然的个别事件的处理上,更善于把主要精力用在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上,从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而自己在过去几年的教学生活中,多为一点论,把后进学生看得一无是处,师生互相埋怨,甚至和自己对着干,学了魏书生的有关理论,现在渐渐认识到了学生的心灵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好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区别只在于头脑中是非,好坏排列的顺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为后进同学上进心的幼苗小而枯黄,有的常常被压在石头下,才更需要教师的同情、关注和扶植。懂得了这些理论知识,我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加以运用,果然效果明显,某些平时不听话的同学,调皮的同学经过一期的努力,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师生关系也有很大改善,与学生的友谊加深了。

俗话说得好,“要得公道,打个巅倒”,几年来,我常觉得教师在地位上就是与学生不一样,教师就要高一层,就是权威,所以教师说的,学生就得无条件的服从,无条件的执行老师的安排,不得顶撞和不满,如有违反,那就是对老师的无理,就是不听话。所以师生平等很难在现实中体现,殊不知,老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学生的今天就是老师的昨天,学生犯了错误时的心情,老师通过回忆自己当年犯的错误时的心情就能认识更真切一些。这就是魏书生说的“用回忆的方法去感知”。

读魏书生的书是一种享受,读魏书生的思想是对自身思想、灵魂的提升和升华,读了魏书生的书才知道什么是教书育人,什么是为人师表。就单从魏书生“育人先知人”这一节的收获来看已是受益匪浅,经过在教学上的应用效果也是有目共睹。读完魏书生的书,我相信往后的教学生涯不再是枯燥无味,更不会是苦与累的集合,正如他所说,应该是一种幸福和享受,我会努力的。

读书沙龙录入:jszh 责任编辑:jszh 上一个读书沙龙: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呈现

下一个读书沙龙: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最新推荐相关文章 [注意]学校网管心得体会 [图文]读《小学语文教学技„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找准重难„ [图文]《人生感悟》读后感

《有效教学》读书笔记 [图文]<<爱弥儿>>读后感 [注意]小学英语复习课课堂„

《做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

《德育新论》读后感

《孩子们!你好!》读后感 [注意]学校网管心得体会

没有相关读书沙龙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没有任何评论

篇8: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结课艺术

笔者通过这十几年来的教学, 觉得语文课堂的结课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结课要紧扣内容, 不蔓不枝。不论哪种结课, 都应有助于学生对所学课文、有关知识的消化、理解和巩固, 有助于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和明确化。

(2) 结课要简洁明快, 干净利索。结课是教学内容的提纯, 语言要深刻隽永, 干净利索, 给人余音绕梁的感觉。

(3) 结课要与导语相呼应, 脉络贯通。课的结束要紧扣教学内容, 使其成为整个课堂教学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 做到与导语遥相呼应, 特别是有些课的结尾实际上就是对导语设疑的总结性回答, 或是对导语思想内容的进一步延续和升华。

以下是我常用的五种结课方法。

(1) 照应法。结课和开头相呼应, 使整个教学过程前后连贯, 首尾相结, 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收束时, 结课要与刚开始上课时的导语相呼应。比如教学《凉州词》时, 一开课, 我说:“中国是诗歌的国度, 唐诗是诗歌大花园中一朵奇葩, 有清新自然的山水田园诗, 也有令人黯然销魂的送别诗, 还有雄奇壮阔的边塞诗,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边塞诗……”在结尾时, 我又这么说:“学完了《凉州词》这首诗, 我们已经知道了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征, 我们也理解了诗中的那种情, 对边塞诗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 对这种诗歌的特点也了如指掌了。”这段结语既突出重点难点, 又照应了开头, 前后连贯, 有利于学生理解这首诗的主旨和风格特点。

(2) 悬念法。在下课前结合下一次课要学的内容, 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造成悬念, 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并为下堂课的学习创造条件。比如教学《蜘蛛》一文, 第一课时重点分析课文前半部分, 讲蜘蛛捉“飞将”的各种高超技术, 第二课时重点分析课文后半部分, 讲蜘蛛身体结构的巧妙。第一课时结尾时, 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蜘蛛捉“飞将”的本领如此之高?它的体内有哪些奥秘呢?蜘蛛的丝除了织网捕虫外, 还有什么用途?这几个问题的答案也正是第二课时的主要教学内容, 在前一节课结尾时提出这些问题, 不但预示了下次课的教学重点, 而且使前后两节课过渡自然, 衔接巧妙。运用这种悬念法结课会起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和说书时“欲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3) 延伸法。在课堂教学内容结束后, 不是马上结束教学, 而是根据讲课内容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扩展。比如教学《孔乙己》, 我按小说三要素分析完文章后, 最后又进行了延伸:“这篇课文结语时这样说:‘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看上去是十分矛盾的, 那孔乙己是死了, 还是活着?同学们可以在课后展开丰富的想象, 给文章加一个结尾。”这种结尾方法, 可使教学的主题、内容得到进一步扩展, 使教学内容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促使学生运用已知去探寻未知, 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 归纳法。总结归纳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是对整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学知识点及能力训练点的整理, 也是对所学内容的升华, 并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网络化、系统化。比如《月迹》的结语:“这篇课文记叙了一家的几个孩童中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 描绘了皎洁的月色和到处映现出月亮的景象, 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想象, 以及为共同拥有美好事物而‘满足’的可贵的心灵世界。课文结尾处提到的‘月’, 其含义是丰富的。从表面看来, 指挂在那天空中的白光光的月亮;从它的含义看来, 那月亮其实象征着世间那广大的美好事物。”这段话开启丰富的想象空间, 使主题在收结处升华。再如教《松鼠》时, 是这样结尾的:“这篇说明文共6个自然段, 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 (1——5) 重点说明松鼠的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第二部分 (6) 补充说明松鼠的其他特征和它的用途。这样作者由主到次地介绍了松鼠的各种特点, 使读者对松鼠这种可爱的小动物获得清晰的印象。”这样的结课, 同学们不仅对文章内容的组织构建有一个清晰的网络化印象, 而且在脑中自然而然地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篇9:中学英语教学结课艺术初探

摘要: 结课作为课堂教学的三大环节之一是指利用课堂结束前3-5分钟或对学习内容进行树立总结、点拨重点或画龙点睛、启迪学生思维或活跃课堂气氛、点燃情感交融的火苗,让学生在课终还能“赏花摘果”,达到“结”是为了“不结”“课虽尽而意未完”的效果。本文针对目前英语课堂在结课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结课的基本要求,并且用案例的形式呈现了常用的结课方法,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一些结课经验。

关键字:英语教学结课 艺术性 科学性

【中图分类号】G633.41

好的结课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最佳时机,是衔接新旧知识、贯通前后内容的纽带,是将学生从课内引到课外、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金桥,是启迪思考、开发智力的良机。 目前的中学英语课堂普遍存在着将重头戏放在其他两大环节中即课堂导入和授课环节,而轻视结课环节的现象,使得课堂虎头蛇尾、头重脚轻。在英语常态课中,有些教师通常三言两语,仓促结课,并且搞“话语霸权”。在英语公开课中,也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整个教学环节的完整性,照本宣科、生硬故作地完成结课,这些做法不仅抹杀了结课的艺术而且直接影响了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英语课堂结课的基本要求

优秀的结课不仅要体现其科学性,更要彰显其艺术性,应遵循下面的基本要求

1.结课要因课而异、水到渠成

一节课按预先科学的设计顺序从导入、授课再自然而然到结课,这三大环节分别有各自的目标,并且集中导向这节课的整体教学目标。结课应该根据课堂的预设性具有明晰的目标,并且根据课型以及课堂的生成性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使得结课自然贴切、水到渠成,从而让整个课堂教学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2.结课要言简意赅、画龙点睛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睛,结课要贵在精,在結课前的几分钟内梳理语言项目,形成语言知识与技能的网络结构, 或启迪学生思维,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或者紧扣主题,挖掘文本内涵,让学生体验与理解文本,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个人意义。经济、艺术的结课要删繁就简、切忌冗长、结出余味。

3.结课要摈弃教师“话语霸权”、回归学生主体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教师的教学设计应突破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固定教学程序,探讨基于学生自主行动的策略设计。结课设计属于教学设计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主体是学生,教师适时指导,发挥“支架”作用。“学生的认知水平各不相同,教师在设计结课环节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尽量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体现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刘林峰)

二、英语课结课的常用方法

笔者根据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特点,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用案例的形式将结课的技巧总结以下,供初中英语教师分享。

1.概括归纳式结课

这种结课方式比较适合多碎片知识的课型,通过归纳、概括让知识或信息碎片有序地串联起来,形成由点到线再到面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梳理了语言项目,而且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为提高这种结课的有效性,应动员全体学生参与到归纳概括的活动中,避免教师一言灌,同时可以采用网络、图表、关键词等多种灵活的形式进行。

2.讨论启发式结课

讨论启发式结课是在深挖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在下课前几分钟通过生生讨论、师生讨论加强语言形式的外显互动,并且通过多角度启发学生想象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加强学习者内容心理机智参与社会环境的隐形互动。这种结课方式学生以小组讨论或者结对讨论为主,教师扮演“导”的角色,在“支架”作用下学生有所思,有所获。

3.巧设悬念式结课

这种“欲知后事如何,静听下回分解”的悬念式结课是连系课前与课后、新课与旧课的有利金桥。扣人心弦的悬念彰显了课堂教学异峰凸起的艺术性。教师巧设的悬念激发了学生对下节课学习内容的兴趣与自主学习的动机。

例如,笔者在教 unit3 A Trip to the Silk Road Lesson 7之后,为了让学生在 Lesson 8 Macro Polo and the Silk Road 前铺设文化知识并激发学生课后阅读的动机,笔者用了悬念式结课。

T: Who is the man with a beard that Jenny and Danny talk about?

S1: I think he is an ancient emperor

S2: I believe he is a traveler

T: Really? If you want to know who he is and what he did, you can read the novel The Travels of Macro Polo

4.寓教于乐、趣味式结课

趣味式结课是在结课前利用趣味口诀、歌谣或游戏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同时达到对语言输入的巩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取或者编制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歌谣或者口诀。歌谣、口诀或者游戏的内容应尽量与这节课的教学主题或者语言输出内容相匹配,并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方便学生记忆和操作。

5.欣赏资源、情感激励式结课法

这种结课方式实质是“设境入情”。“设境”是指运用各种审美媒介、审美手段创设各种审美化和语言交际情景,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超越课堂、超越时空。 “入情” 是指让学生的思想情感与英语课堂的思想性与艺术性溶化在一起。通过各种审美化的手段,诉诸学生的审美情感,将教材情、教师情、学生情情情相融,迸发出强烈的情感与美感共鸣(邱德雄)。欣赏的资源有实物、图片、影像、诗歌、音乐等。这种结课方式使得英语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旺盛而持久并且凸显了英语的人文性特点。

三、结束语

结课环节中的“结”只是相对于一堂课的结束,并不是课堂教学的单纯结束。在英语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的功能与价值影响下,这种“结”又是一种“开始”,通过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并且开始唤醒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促发了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开放包容的心理形成,这才是结课的高妙所在。因此我们要重视结课的学习与研究、不断提升结课的技巧,彰显结课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给每节英语课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参考文献:

[1]陈俭贤.2011.高中英语教学的课堂结课方法[J].基础英语教育

[2]刘林峰.2011.结课环节解析及改进思考[J].中学外语教学

篇10:语文课教学结课艺术浅谈

胡生辉

结课既是既往教学过程和未来教学过程的联结点,同时还应当为下一教学过程创造必要的条件。教学时应把握好这个结束部分、最后环节,使之成为“精彩之笔”。笔者在语文课堂的结课上,常用以下方法。

1.归纳式。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解决后,教师结合课文,对所学内容作一概括总结,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明晰的了解和牢固的把握,增强教学的效果。如《变色龙》一课的结课可这样设计:先用折线板书,简洁地表示奥楚蔑洛夫对狗的态度5次大起大落的变化,再归纳出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及本课的主题思想--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丑恶嘴脸,从而揭露了沙皇统治下警察制度的反动、腐朽和虚伪。

2.朗读式。进入结课阶段,教师可设计一段朗读。朗读的内容可以是课文中的精彩片断,也可以是课外精选的,还可以是教师自编的等多方面内容,但要以课文内容为主。这样才能体现出大纲、课文精神。朗读的人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朗读的方式可以是一个人的朗读,也可以是一个人的.领读,还可以是分角色的朗读。结课的朗读意在加深对课文的感受,这对强化整体认知、培养语感能力、陶冶美好情操等都有重要意义。如《安塞腰鼓》一课的结课,可安排全班齐读,让学生从文章铿锵的语句、明快的节奏、连贯的语气中感受安塞腰鼓那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及震撼人心的力量。

3.拓展式。课堂教学进入结课时,教师除应对课堂上所学内容作出概括总结外,还要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纵深。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或几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这种方法能引起学生阅读和思考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联想、想像和创造能力。如《七根火柴》结课时可提这样一个问题:文章为什么不写主人公无名战士的姓名呢?这个问题向来颇多争议,几句话难以讲清,留给学生思考,可引发学生探求的兴趣,不失为明智之举。再如《皇帝的新装》结课时,可问:游行结束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小橘灯》结课时可问:后来小姑娘的爸爸回家了吗?她妈妈的病治好了吗?

4.任务式。这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当课堂教学进入结课时,教师可给学生布置一定数量的任务。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把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技能更熟练。当然,任务的布置应和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布置任务时,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所布置任务的内容、具体要求、做法、注意事项、完成任务的时间等。

5.联系式。课堂教学进入结课时,教师可把课文学习内容与以前学过的、内容有内在关联的课文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问题。如《伤仲永》一课结课时可这样设计:人的成长的关键在于后天接受学习以提高自身素质。像方仲永这样天赋高的神童,不学习,最终也变成了普通人。而《孙权劝学》中的吕蒙,大字不识几个,通过学习,也具有了军事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美国的海伦凯勒,出生才19个月,就失去了视听能力,不久又变哑了,但她没有屈服于命运,通过顽强学习,这个残疾儿童最终成长为一名作家、教育家。吕蒙和海伦凯勒与方仲永,正好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后天的重要性。

篇11:浅谈初中音乐教学的结课艺术

【摘 要】 新课标下的音乐教材具有趣味性、形象性、灵活性特点,它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而课堂巧妙的课堂结尾能使音乐教学达到“课虽尽,趣犹存”的境界。笔者欲从音乐教学结课的功能、方法及结课时的注意点来谈谈音乐教学的结课艺术。

【关键词】新课程结课 功能 方法注意点

【正 文】作为音乐文化的传播者,作为一堂课的总设计师,我们没有理由忽视结课这一环节的客观存在。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结课这一环节。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精彩的课堂导入能产生“课伊始,趣已生”之效果。同样,巧妙的课堂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晴、升华主题的作用,还能拓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欲望,从而达到“课虽尽,趣犹存”的境界。《梁祝》因为深情柔美的引子,至今令人依然神往,从而成就了爱的音乐经典,意犹未尽的结课和引人入胜的导入同等重要,是一堂成功音乐课的闪光点,它应成为每堂音乐课的追求。

一、音乐课堂教学结课的方法

结课方法有多种,不论哪种方法都必须调动学生积极性,集中学生注意力,把学生情感和思维吸引到结课环节上来,使他们能在最佳状态下进行学习。

(一)转换角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一般我们教师总习惯于在结课时,自己洋洋洒洒地高谈阔论,学生却听得满头雾水。其实,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我们完全可以转换角色,由学生替代老师来完成。例如:可采取师生互动的总结形式,引导学生开展总结学习心得;师生评价与反思等活动。课堂气氛会更活跃,学生会更积极地参与。

(二)情感体验——诱发学生的审美渴望

审美教育学认为:组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施教。音乐教学的结束阶段,应该是师生对音乐审美的共同回忆,是一种新的审美联想。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结尾时,要把握住情感性原则,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教师可通过极具感染力的言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歌曲乐曲或舞蹈律动等方法,创设一种氛围,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再次获得情感体验,充满新的审美渴望。

1、语言,升华音乐主题

教师优美鲜活的、富有感情的语言,尤如一根彩色的丝线把课堂上的环节串成一条美丽的七彩项链。尤其是结课语言,一定要生动、情绪化,有启发性,它应该

是整堂课的教师语言中的经典。能激起每位学生回味和体验音乐,使学生情感体验达到高潮,从而升华音乐的主题。

如在结束《让世界充满爱》的教学后,课堂小结可以深情地说:“同学们,《让世界充满爱》这节课结束了,但“爱”却是永无止境的,请你记住:“爱”就在我们身边,“爱心”需要每个人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同学们手拉手恋恋不舍地离开音乐教室。显然,这种情境和气氛的感染力与熏陶作用是巨大的,“爱心”主题此时已得到了升华。当学生们走出音乐教室的瞬间,仍感受到音乐课堂的余韵。当他们以美好的的心情回味着音乐课时,他们已经产生了对音乐课的新的期待,对音乐审美的新的渴望。

2、歌乐曲,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

结课时,师生一同热情歌唱或聆听本课的歌曲、乐曲或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歌乐曲,再次体验音乐给人的情感愉悦,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例如:学习了第15册第3单元的《梨元金曲》后,结课时,我是这样安排的:“京剧是中国的国粹,百年的文化积淀在新时期需要我们年轻一代去传承和欣赏,最后,还是请同学们跟着录音演唱《唱脸谱》,同时也为京剧的美好明天而歌唱!”此时,课堂弥漫着浓郁的艺术气息,充满音乐表现与创造,学生产生对音乐的新的审美渴望。

3、律动,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艺术之间的相融相通关系,充分发挥与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不同表现手段,来表现音乐的情绪、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在结课时,采用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进行律动,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情绪更加高涨,使整堂课在高潮中结束,使学生对音乐充满新的向往。例如:第13册第六单元《荧屏乐声》的结课可以这样设计:教师用动听的语言说:“从最早的无声电影到如今的高科技立体声环绕,电影的表现手法不断在完善和丰富,音乐与电影的结合也越发紧密了。我们需要激动人心的画面,同样需要感人肺腑的音乐,电影音乐的很多功能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探讨。最后,让我们在电影《浪漫樱花》的主题歌中期待以后的交流。”然后,要求学生起立,伴着电影画面,和着节奏击掌或自由舞动,让电影音乐的独特魅力由始自终地感染学生。

(三)展现成果——增强学生的成功感

课堂教学结束时,根据课前或课堂上所进行的训练,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如让学生有感情地歌唱所学歌曲,或边唱歌边配合上学生的舞蹈律动,或合上乐器伴奏。让课堂在学生成功的喜悦中结束。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增强了学生的成功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实践证明,留书面作业确有好处。

其一,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个学生,况且有不少学生只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很容易遗忘。通过作业,可以使学生特别是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重新思考勤学习,弥补没有认真听课的缺陷。

其二,作业是巩固知识的重要一环,作业 一遍等于复习一遍,同时也可以使本来模糊的印象变得清晰,使知识掌握更加牢固。

值得注意的是布置音乐作业也应讲究“少、精、活”,切不可像语文抄写词语一样把一个名称写几遍,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布置一些需动脑思考勤的作业,如音符的名称时值,可通过练习音符的组合,简短的旋律抄写等来进一步巩固。

(四)延伸开拓——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音乐教学不能局限在音乐课堂中,而应以课堂教学为轴,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延伸开拓,这样才能缩短音乐与实际生活的距离。结课时,有目的地把所学内容

延伸到课外,沟通课内课外、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为课外音乐活动创造条件,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发展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合作、创造等综合能力。

1、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传统的教学是把问题在课堂上弄懂,走出课堂就没有问题了。其实,这是片面的教学观。现代的教学理论认为。问题的解决并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不能满足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多少个问题的答案,而是在获得结论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地提出新的问题,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并想办法解决,体现“大课堂”教学观。一堂课结束时,有意识地给学生留下“言尽而意无穷”的意境,让学生去思考,或者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去寻找,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欲望。

例如:欣赏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结束时,可这样结课:“世界的音乐文化丰富多彩,而交响音画正是世界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夺目的璀璨明珠。这节课通过你们的聆听、感受、体验、比较、讨论,从而对交响音画获得初步认识。同学们课后可以再搜集一些关于交响音画的资料,使你深入地了解这种音乐的风格,下面我们一起随着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音乐走出教室。”又如:“你们还知道哪位音乐家的故事?”“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地方被列入世界人类遗产名录?”“少数民族乐器除了书上的几种,还有哪些常见的?”等等。

2、学科综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合是音乐教育体现其艺术性,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的过程与方法。将绘画、文学等渗透到中学音乐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中,体现音乐教学中的学科综合原则,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理解音乐,能够激发学生尊重艺术的情感,促进学生理解多元文化,提高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在结课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围绕所学内容进行一些以音乐为主体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例如:在学唱了歌曲《大海啊,故乡》后结课时可对学生说:“课后画一画你心中美丽的海,看谁画得最漂亮。”把课堂内容延伸拓展,并与美术学科相结合。

3、实践创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创造是指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作音乐的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教师应将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领域,要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应重视音乐实践中的创造过程,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

新教材突出音乐实践活动与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每一单元中都有安排了“实践与创造”的内容。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一内容,适时地使其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课外合作、探究、创作。例如:欣赏了约翰.施特劳斯的《雷鸣电闪波尔卡》后,结合乐曲思考并讨论:依据“实践与创造”中的两幅图及要求,如何去创作音乐?结课时布置学生课外进行小组合作创作。这些创作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真正把课堂内所学的知识技能延伸到了课外,让学生在课后有所启发,有所思考,有所创造,有所行动,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二、音乐教学中应重视结课的功能

课堂结课是课堂教学的尾声,是新授结束时,以优美、精炼的语言,通过师生角色转换、情感体验、展现成果等方式,促进学生对音乐教学主体部分进行思考、领悟、升华和延伸。使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等在课外得到提升。

(一)丰富情感,升华音乐主题。

结课可以将本课的主体内容加以“画龙点睛”,总结归纳,梳理或浓缩,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再次出现波澜,使音乐主题得到升华。

(二)承前启后,系统单元内容。

新教材改变了以往的以课时结构、知识结构为编写框架的陈旧模式,以单元结构编排内容。在内容的安排上,同一单元的每一课时之间有必然的内在联系。通过结课,总结了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又为新课创设教学意境,埋下伏笔。使同一单元的每节课内容衔接自然、过渡完美;使同一单元的内容系统化,有同一主题。

(三)指导实践,培养综合能力。

新课结束后,以本课学习为基础,向学生推荐相关的音乐作品、介绍相关的音像资料及音乐电视节目给学生,或布置点课外创作。指导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外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质疑问难,发展学生智力。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结课时结合教材内容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课后观察思考探讨,既可以扩大知识视野,又发展了他们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观察力。

(五)反馈信息,改进课堂教学

教师在结课时设计学生互评、成果展现等活动,从中及时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以便改进课堂教学。

另外,新颖的结课会使课堂气氛活跃,沟通师生感情,有助于师生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音乐教学结课的注意点

音乐教学追求的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因此,结课这一环节也应注意体现它的审美理念。根据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认为结课时应注意体现以下几方面的美。

1.科学美。

音乐结课要体现科学美,要以科学为指导。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音乐审美教育规律,向学生传授科学的审美知识和技能。结合教材自然地进行情感渗透,不可信口开河。

2.情感美。

音乐是情感艺术,结课阶段应该是学生情感的升华阶段,教师应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情感因素,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结课中得到升华。3.语言美。

结课时,教师要用美的语言,重点突出,切中要害,画龙点睛,精炼干净利落地引导学生,教师语言要充满感情色彩,富于感染力。要给学生以启发,要“点而不透,含而不露,意味无穷”。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有助于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创造能力的发展,才能收效良好,意味隽永。

4.情趣美。

设计结课时,应重视在“趣”字上下功夫,尽可能设计得生动活泼,有趣味,使学生乐学,让学生每次都带着浓浓的兴趣走出音乐课堂。切忌从头到尾简单重复。5.形式美。

结课有法,但无定法。它要求教师匠心独运,既要知常又要晓变。因此,在设计结课时,一定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特点等各方面情况,形式要新颖,要有感染力,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结课时,各种方法可以综合利用。

总之,音乐是美好的,音乐是圣洁的,它表达人间的情感,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使人们理解美,向往美,拥抱美。课堂结课也是艺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对象灵活运用,机智应变,更应根据实际需要探索求新,创造出各种有效的结课方法。只有这样,结课阶段的教学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让音乐课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才能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真正体现音乐课程的价值。

参考文献:

版社

1、《中小音乐教育》2002年第7期 2005年第11期

2、《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田慧生主编 远方出版社

3、《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金亚文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4、《教学最优化艺术》阎美利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篇12:的艺术读书笔记

米兰·昆德拉在本书开头就讲述了欧洲的危机:科技与数学将世界简化为单边化的简单对象,我们将整个世界分成一个个专业学科,而科学的发展越先进人们就会对世界失去整体的认识,与之相同的是人也将会逐渐的失去对自己的认识。比如人们将成功定义为金钱和权利的拥有;人们追求物质享受多过于精神享受;人们的社会生活变成了政治的争斗;人们沉醉于做地球的主宰甚至宇宙的主宰。正如昆德拉所说的我们生活在了一个简单化的世界,这如同蛀虫,它啃噬了人类的生活。由此人类的生活被遗憾的遗忘——这是可悲的“对存在的遗忘”。因为“遗忘”是困扰现代人们精神的最要命的东西。

米兰·昆德拉还指出“蛀虫不仅仅简单化了世界的意义,同时简化了小说的意义”。小说的存在的理由就是发现唯有小说才能发现的东西。这就是对“被遗忘的存在”的探寻,永恒地照亮“生活的世界”。但是的一切文化(包括小说)遭遇到了媒体的侵蚀,媒体放大了简化的过程。掌握媒体的主导者宣传了自己的价值观、政治观、世界观。而大众在媒体的反复的轰炸下逐渐失去了对价值的判断,多元的价值被逐渐的同一,同一为所谓的共同的精神。这个共同的精神,昆德拉认为是于小说的精神的相反的。

小说的特色在于它的复杂性,就如人们的常说的不同人的看有不同的感想。这是在这个解构世界的一抹亮色。人们可以在小说中对相同人物、情节、故事有不同的解读,这种解读摆脱了世俗的偏见。小说的特色还在于对于矛盾的宽容,因为复杂所以小说存在着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的矛盾与冲突,但这种矛盾和冲突不必如现实中的水火不容,这种矛盾与冲突也不必在小说的结尾要有个结果。也许小说的复杂和和现在的简单有着深深的矛盾以至于一些未来主义者预言小说一定小说在将来一定会让位于一个更有艺术的形式,但简单不是世界的本质,小说的魅力就是在虚拟中建构复杂,所以小说不但不会灭亡,它会在逆境中前进。就如米兰·昆德拉说的小说的永恒真理就是“事情要比你想象的复杂”,虽然他认为这个真理在简单快捷的世界中越来越不被人听到。

米兰·昆德拉的文字一直很难让人透彻的理解,也许他不想让大家觉得什么都懂其实是什么都不懂。但作为小说大师的他相信文字的魅力和小说的魅力给世界带来的力量。

以下是《小说的艺术》读书摘录

一、受到诋毁的塞万提斯遗产

1、人原先被笛卡尔上升到“大自然的主人和所有者”的地位,结果却成了一些超越他、赛过他占有他的力量的掌中物。

2、世界没有了最高法官,突然显现出一种可怕的模糊;唯一的神的真理解体了,变成数百个被人们共同分享的相对真理。人面临的不是一个绝对真理,而是一堆相对的互为对立的真理。人希望有一个世界,其中的善与恶泾渭分明,因为人心里有一个天生的不可驯服的欲望:在理解之前进行判断。

3、卡夫卡和哈谢克使我们面对一个悖论:在现代,笛卡尔理性一个接一个侵蚀了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所有价值。但是,当理性获得全胜时,夺取世界舞台的却是纯粹的非理性,因为不再有任何可被共同接受的价值体系可以成为它的障碍。这个悖论在海尔曼——布洛赫的《梦游人》中得到权威性的阐述,它是我喜欢称作终极的一个悖论。

二、关于小说艺术的谈话

1、小说不是作者的忏悔,而是对于陷入尘世陷阱的人生的探索。

2、要使一个人物“活起来”,就意味着对他的生存问题追根究底。这意味着:对某些去情境,某些动机、甚至某些使他成形的语词追根究底。

3、人和世界的关系就像蜗牛与它的壳:世界是人的一部分,世界是人的状态。随着世界的变化,世界中的存在也在变化。

4、小说审视的不是现实而是存在。而存在并非已经发生,存在属于人类可能性的领域,所有人类可能成为的,所有人类可能做出来的。

5、如果一个作家认为某种历史情境是一种有关人类世界新鲜的和有揭示性的可能性,他就会想如其所是地进行描写。但就小说的价值而言,忠实于历史的真实仍然是次要的事情。小说家既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先知,而是存在的探险家。

三、受《梦游者》启发而做的札记

1、我们伸过空间的一极是跟权利的同化,甚至受害者跟自己的刽子手产生默契,另一极则是对权利的拒不接受,其方式就是不把任何事当回事。

2、世界的价值是贬值的进程,这一进程绵延现代的四个世纪,是现代的本质。

四、关于小说结构艺术的谈话

1、我希望我的小说中章、节、段的划分——作品的连接方式——是十分清楚的。每一章都在自身内完成。每一章都以自己的叙述方式塑造人物。每一章都有自身的视点。每一章都有其自身的长度。

2、所有伟大的作品都包含着某些未完之处。这表明我们需要:

1、一种彻底剥离的新艺术(它能包容现代世界生存的负载型而又不丧失结构的明晰性);

2、一种多声部小说的新艺术(它能使哲学、叙述和梦想交响为一);

3、一种特定的小说性论述的新艺术(它不仅负载确定的信息,还负载假设的、游戏的或讽刺的信息)。

五、在后边的某个地方

1、只有当你置身局外时,玩笑才成其为玩笑。“卡夫卡式的”则恰好相反,它把我们带入其中,进入玩笑的实质,即喜剧的恐怖。它把悲剧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剥夺了受害者可以指望的唯一安慰,即在(现实或想象的)悲剧的崇高中觅得的安慰。

2、通过把官僚主义机制扩展到巨大的世界范围,卡夫卡无意中成功地创造了一种想象。一个极权主义的国家事实上就是一个单一化的庞大的行政机关。

六、耶路撒冷演讲:小说与欧洲

1、为什么上帝看到思考的人会笑,因为人在思考却又抓不住真理,因为人在思考,一个人的思想就和另一个人的思想相隔万里。而人永远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

2、恰恰由于抛弃了真理的确定性和众口一词,人才成了“个人”。小说是个人想象的乐园。

3、现代愚昧不是意味着无知,而是意味着流行观念的无思想。“媚俗”就是把流行观念的愚昧翻译成美丽而富于感情的语言。

★ 时间管理心得

★ 时间管理心得体会

★ 思辨时间管理不如计划工作

★ 提高时间管理工作效率

★ 关于时间管理心得感悟

★ 时间管理的心得体会

★ 企业时间管理案例

★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

★ 教师读书笔记《教学结课艺术》

篇13:语文课堂教学结课艺术浅谈

1. 归纳式。

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解决后, 教师结合课文, 对所学内容作一概括总结, 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使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明晰的了解和牢固的把握, 增强教学的效果。如《变色龙》一课的结课可这样设计:先用折线板书, 简洁地表示奥楚蔑洛夫对狗的态度5次大起大落的变化, 再归纳出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及本课的主题思想———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丑恶嘴脸, 从而揭露沙皇统治下警察制度的反动、腐朽和虚伪。

2. 朗读式。

进入结课阶段, 教师可设计一段朗读。朗读的内容可以是课文中的精彩片断, 也可以是课外精选的, 还可以是教师自编的等多方面内容, 但要以课文内容为主。这样才能体现出大纲、课文精神。朗读的人可以是教师, 也可以是学生。朗读的方式可以是一个人的朗读, 也可以是一个人的领读, 还可以是分角色的朗读。结课的朗读意在加深对课文的感受, 这对强化整体认知、培养语感能力、陶冶美好情操等都有重要意义。

3. 拓展式。

课堂教学进入结课时, 教师除应对课堂上所学内容作出概括总结外, 还要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纵深。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或几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这种方法能引起学生阅读和思考的浓厚兴趣, 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和创造能力。如《七根火柴》结课时可提这样一个问题:文章为什么不写主人公无名战士的姓名呢?这个问题向来颇多争议, 几句话难以讲清, 留给学生思考, 可引发学生探求的兴趣, 不失为明智之举。

4. 任务式。

这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当课堂教学进入结课时, 教师可给学生布置一定数量的任务。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把知识理解得更透彻, 掌握得更牢固, 技能更熟练。当然, 任务的布置应和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布置任务时, 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所布置任务的内容、具体要求、做法、注意事项、完成任务的时间等。

5. 联系式。

篇14:语文课堂教学结课艺术浅谈

结课既是既往教学过程和未来教学过程的联结点,同时还应当为下一教学过程创造必要的条件。教学时应把握好这个结束部分、最后环节,使之成为“精彩之笔”。笔者在语文课堂的结课上,常用以下方法。

1.归纳式。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解决后,教师结合课文,对所学内容作一概括总结,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明晰的了解和牢固的把握,增强教学的效果。如《变色龙》一课的结课可这样设计:先用折线板书,简洁地表示奥楚蔑洛夫对狗的态度5次大起大落的变化,再归纳出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及本课的主题思想——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丑恶嘴脸,从而揭露了沙皇统治下警察制度的反动、腐朽和虚伪。

2.朗读式。进入结课阶段,教师可设计一段朗读。朗读的内容可以是课文中的精彩片断,也可以是课外精选的,还可以是教师自编的等多方面内容,但要以课文内容为主。这样才能体现出大纲、课文精神。朗读的人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朗读的方式可以是一个人的朗读,也可以是一个人的领读,还可以是分角色的朗读。结课的朗读意在加深对课文的感受,这对强化整体认知、培养语感能力、陶冶美好情操等都有重要意义。如《安塞腰鼓》一课的结课,可安排全班齐读,让学生从文章铿锵的语句、明快的节奏、连贯的语气中感受安塞腰鼓那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及震撼人心的力量。

3.拓展式。课堂教学进入结课时,教师除应对课堂上所学内容作出概括总结外,还要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纵深。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或几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这种方法能引起学生阅读和思考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和创造能力。

4.任务式。这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当课堂教学进入结课时,教师可给学生布置一定数量的任务。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把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技能更熟练。当然,任务的布置应和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布置任务时,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所布置任务的内容、具体要求、做法、注意事项、完成任务的时间等。

5.联系式。课堂教学进入结课时,教师可把课文学习内容与以前学过的、内容有内在关联的课文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问题。如《伤仲永》一课结课时可这样设计:人的成长的关键在于后天接受学习以提高自身素质。像方仲永这样天赋高的神童,不学习,最终也变成了普通人。而《孙权劝学》中的吕蒙,大字不识几个,通过学习,也具有了军事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美国的海伦·凯勒,出生才19个月,就失去了视听能力,不久又变哑了,但她没有屈服于命运,通过顽强学习,这个残疾儿童最终成长为一名作家、教育家。吕蒙和海伦·凯勒与方仲永,正好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后天的重要性。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南牛乡南牛中学

张志荣

结课既应当是既往教学过程和未来教学过程的联结点,同时还应当为下一教学过程创造必要的条件。教学时应把握好这个结束部分、最后环节,使之成为“精彩之笔”。笔者在语文课堂的结课上,常用以下方法。

1.归纳式。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解决后,教师结合课文,对所学内容作一概括总结,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明晰的了解和牢固的把握,增强教学的效果。如《变色龙》一课的结课可这样设计:先用折线板书,简洁地表示奥楚蔑洛夫对狗的态度5次大起大落的变化,再归纳出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及本课的主题思想——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丑恶嘴脸,从而揭露沙皇统治下警察制度的反动、腐朽和虚伪。

2.朗读式。进入结课阶段,教师可设计一段朗读。朗读的内容可以是课文中的精彩片断,也可以是课外精选的,还可以是教师自编的等多方面内容,但要以课文内容为主。这样才能体现出大纲、课文精神。朗读的人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朗读的方式可以是一个人的朗读,也可以是一个人的领读,还可以是分角色的朗读。结课的朗读意在加深对课文的感受,这对强化整体认知、培养语感能力、陶冶美好情操等都有重要意义。

3.拓展式。课堂教学进入结课时,教师除应对课堂上所学内容作出概括总结外,还要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纵深。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或几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这种方法能引起学生阅读和思考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和创造能力。如《七根火柴》结课时可提这样一个问题:文章为什么不写主人公无名战士的姓名呢?这个问题向来颇多争议,几句话难以讲清,留给学生思考,可引发学生探求的兴趣,不失为明智之举。

4.任务式。这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当课堂教学进入结课时,教师可给学生布置一定数量的任务。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把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技能更熟练。当然,任务的布置应和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布置任务时,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所布置任务的内容、具体要求、做法、注意事项、完成任务的时间等。

5.联系式。课堂教学进入结课时,教师可把课文学习内容与以前学过的、内容有内在关联的课文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问题。如《伤仲永》一课结课时可这样设计:人的成长的关键在于后天接受学习以提高自身素质。像方仲永这样天赋高的神童,不学习,最终也变成了普通人。

上一篇:初中函数知识点总结图下一篇:想挽回前女友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