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祖昌事迹心得体会

2024-04-07

甘祖昌事迹心得体会(精选5篇)

篇1:甘祖昌事迹心得体会

甘祖昌:从农民到将军、又从将军到农民的传奇一生,跟随红军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他传奇的一生,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情怀。

不计得失,忠于党和人民。有几分热发几分光,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将军到农民,锄头映初心。“对党忠诚老实”,他没有豪言壮语,却始终在身体力行。他把对党的无限忠诚植入骨髓、融入血液,无论身处险境,革命信念始终如一。从为新中国成立的出生入死、英勇奋斗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投身家乡、奉献乡梓,对党忠诚,永葆初心。

不图享受,甘于艰苦奋斗。发扬革命战争年代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创办工厂,不恋高位不图享受,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解甲归田。

不忘初心,勤于造福于民。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建立初心不难,难在一以贯之。他关心群众,不摆架子,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家乡群众发自内心认可他,接纳他,诠释践行自己的赤子初心。

不徇私情,严于律己治家。他虽然劳苦功高,但从不居功自傲,坚决反对滥用人民赋予的权利,对亲属子女一贯严格要求,教育他们要有革命后代的责任感,不能有干部子女的优越感。

篇2:甘祖昌事迹心得体会

根据市委党校学习安排,我们前往萍乡甘祖昌学院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革命传统教育。经过一周的参观学习、现场教学、实地锻炼,使自己心灵上受到了震撼,精神上得到了洗礼,尤其是个人党性得到了淬炼和升华。给我最直接,最切身触动的就是:甘祖昌将军主动弃官为农,为官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甘祖昌将军不搞特殊,一心为公、服务群众;甘祖昌将军一生清贫,坚守初心的人格魅力。甘将军的精神太值得我们每一名党员学习了。

在一周的学习时间里,我们还通过参加《薪火相传 信念永恒——沿背红色印记》访谈式党课,聆听了“莲花一支枪”纪念馆原馆长吴栋山讲述贺国庆烈士舍一家四口,保革命火种的感人事迹;甘祖昌将军的外甥李昔林讲述甘将军回乡务农、扶贫济弱、造福人民的故事;龚全珍外孙媳妇贺娟讲述“老阿姨”不忘初心、帮助群众、离休不离岗的故事。在反修桥现场教学点,通过微党课,聆听学习了甘祖昌将军以科学严谨、实事求是、厉行节约的办法,让一座桥变十二座桥的“铁算盘”故事。观看了由沿背村民自编自导自演,以描写甘祖昌将军和龚全珍老阿姨热爱家乡、扎根农村、建设乡村为内容的红色教育题材采茶戏《并蒂莲花》等。

在这所没有“围墙”的干部学院,我们的课堂在田野,吃住在农家,回忆甘祖昌将军和龚全珍老阿姨艰苦奋斗的往事,感受沿背村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站在先辈们奋斗过的红土地上,我们热血沸腾。作为年轻干部,我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甘祖昌精神,一生为党、一心为民,为美好可期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篇3:不该忽略甘祖昌的一句话

甘祖昌1927年投身革命,参加过长征和三五九旅南泥湾垦荒,功勋卓著,是新中国第一批授衔的少将。由于戰争年代头部三次负伤,留下了脑震荡后遗症,他主动要求辞官回江西老家。组织上安排他去庐山长期休养,他却带着全家老小回到了家乡莲花县坊楼公社。在家乡的29年中,他带领乡亲们修建了3座水库、25公里长的渠道、4座水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他将工资收入的80%用在家乡建设上,而自己却极其节俭,对家人要求十分严格,临终前还向老伴叮嘱:“下次领了工资,再买些化肥,送给贫困户。”

前段时间播出的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我们的故事》,集中反映了一批共产党员的典型代表,其中就有甘祖昌,并披露了他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有些人对他的行为不理解,甚至自家的亲兄弟也感到憋屈,责问他:“你有官不当,有福不享,有钱不花,到底图个啥?”甘祖昌平静地回答道:“我们干革命不是为了个人升官发财,不是推翻一个剥削阶级再培植一个新的特权阶层。我们干革命是为了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

过去报道中反映的多是老将军“干革命不是为了个人升官发财”,“是为了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而将“不是推翻一个剥削阶级再培植一个新的特权阶层”省略了。其实这是一个重要观点,不应该被忽略。

朱德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朱德之孙朱和平回忆爷爷去世那年曾对他说过一段话:“老干部进城了,薪水高了,房子住得好,这些比人家特殊,人家不满意,说我们做官当老爷,说得对嘛。我不是经常和你们讲,你们属于贵族子弟吗?论生活,论条件,都比一般工人农民优越嘛!不能认为这些是合理的,是正常现象。”(朱和平:《永久的记忆》,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年版)可惜那时很多人,尤其是领导干部不以为然,“认为这些是合理的,是正常现象”,见怪不怪。

遗憾的是我们当时只重点反映他从农民到将军再到农民的历程和心路,突出宣传他的农民本色、淡泊名利、心系群众、立党为公,而对他提出的特权现象、特权趋势的严重性没有充分认识。后来出现两极分化、权力寻租、特殊利益集团等怪象,现在看来,并不是凭空而起的。

篇4:《甘祖昌将军》观后感

今天,我们看了一部电影《甘祖昌将军》。这是一个不愿意当将军的农民,为什么不当呢?还是看下面的电影吧。

甘祖昌是江西省莲花县人,他的头部受过三次重伤,一次是打土豪时被棍子打的,一次是战争中摔的,还有一次是车祸发生时被撞的,他身上共有这三处重伤。苏联专家预言:甘祖昌他这辈子活不过六十岁,可他却创造了奇迹,他活了八十一岁!

我觉得甘祖昌叔叔是一位尽职的人。他不愿多拿国家的一点东西,就连病终是也不愿多占医院一个床位。他还是一位诚实、不摆官架子的人。甘祖昌叔叔当上了将军,他没有向国家索要一分一毫,也没有在战士面前趾高气昂,就连在植树大会上头疼病突然发作,发出了十年前的命令,他认为自己不能当领导干部了。于是,甘祖昌叔叔就递交辞职书,上面不同意,他就一直递交,整整三年,才同意被辞职,回乡下。

甘祖昌叔叔回到他的家乡沿背村后,为他们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拒绝了政府给他盖新房、配车,并赶走了警卫员,坚决不让政府给他特权。甘祖昌叔叔帮村民改良了土壤,让原本寸草不生的红土地长出了新苗,还带领村民们修好了水坝,在雨季来临时成功抵挡住了山洪,为村民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篇5:甘祖昌事迹心得体会

敬爱的党组织:

看了龚全珍奶奶的先进事迹,让我很受感动。

龚全珍奶奶是开国少将甘祖昌的夫人,也是一名年逾90、有着60年党龄的老党员。

龚全珍奶奶将其丈夫一心为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宝贵精神在她身上熠熠生辉,也成为她的人生信仰和永远的活力。她放弃将军夫人的优越待遇,扎根山村一辈子,放弃条件好的学校到条件差且偏远的小学任教,且一干就是13年,全心全意扑在教育上。

龚全珍奶奶时时刻刻关心社区党员干部、青少年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每年为当地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讲党课。在党课中,她总是热心参与,耐心辅导,用心学习,提升思想境界。她还经常深入到中小学校,为青少年作革命传统的教育报告,讲述老红军的优良传统,模范人物的事迹等,关心青少年和思想、学习和生活,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如今,她还庄严承诺:“健康时,每周到小学义务讲课;生病时,决不浪费国家钱财;去世后,把生前最后一个月工资作为党费上交”。

龚全珍奶奶勤俭节约、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好传统、好情怀大放光芒。她经常帮助社区居民、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困难家庭。结对帮扶、捐款捐物、志愿服务早已是她的日常活动,她与许多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生活并不富裕的她已累计捐款10余万元,资助学生上百人,将一生近一半的工资无私奉献给了他人。然而她自己生活却很节俭,从不乱花一分钱,对于子女给她买的一套200块钱的衣服还常说太贵了。她的感人故事成百上千,她的光荣事迹传遍万里。

她的白发,源自丈夫生前嘱托与爱的信任,源自革命老区的血脉情谊与赤子情怀,源自饱经风霜的人生阅历与岿然不动的品格魅力,源自自觉的党性高度与坚定信念。

作为一名晚辈,对照她这面崇高而又明亮的镜子,我看到了自己的卑微与渺小,领悟到了人生真正的价值与意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深知自身离一名优秀党员还有很大的差距,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作风精神须努力加强。

上一篇:看烟花200字作文下一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