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的新发现小学作文

2024-04-28

关于我的新发现小学作文(共17篇)

篇1:关于我的新发现小学作文

一天,我放学回到家,因为有点饿,所以拿起一个苹果吃了起来,只吃了几口,妈妈就催我写作业,我只好放下苹果,去写作业。

半小时过去了,我突然发现:“被我吃过的苹果边沿的苹果皮儿卷了起来,累肉变成了浅褐色,”这是为什么呀?我百思不得其解,然后就去问妈妈,妈妈告诉我:“孩子苹果的皮没有了,苹果就失去了保护屏障,果肉中的酚就会与空气中的氧化合,就是我们常说的氧化。“

苹果为什么会氧化?我带着这个问题就去查阅了一些资料:“苹果中有酚类物质,维持其呼吸作用的结果。当苹果削皮后,植物细胞中的酚类物质便在酚酶的作用下,与空气中的氧化合,产生大量的醌类物质。新生的醌类物质能使植物的酶促褐变。这种变化称为食物的酶促褐变。所以苹果的皮儿削去后放一会儿,就会变色。”明白了,原来是这样啊!

那我们怎么能有效的预防苹果氧化呢?这个问题就简单了,把去皮的苹果主即浸在冷开水、糖水或谈盐水中,使它与空气隔绝,以防止植物细胞中酚类物质的氧化。

我终于把氧化的原因弄明白了,还知道怎么样才可以不让苹果氧化。

篇2:关于我的新发现小学作文

那是去年冬天的一个早晨,上学时,我坐在公交车上,突然看见窗外的树叶和草坪上都堆积着簿簿的一层白色的东西,看上去像雪。我感到很纳闷:今天早上没下雪啊,而且天空中还挂着月亮呢!可为什么车上,小草上,树叶上都有那么一层层的白色的东西呢?我想了很久很久,也没有想出答案。于是,我带着这个问题,一直等到放学回家才问妈妈,妈妈想了想说;“我也不太明白是怎么回事,我帮你去网上查查吧。”我和妈妈终于在网上了解到了,哈哈,原来是这样:

当物体表面温度很低,而物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温度比较高,那么这个温度差便形成了霜。因此,霜总是在有利于物体表面辐射冷却的条件下形成。霜是一种白色的冰晶,多形成于夜间,少数情况下在日落以前太阳斜照的时候也能形成,通常在日出后不久霜就融化了。因此,霜一般形成在寒冷季节里晴朗的早晨或无风的夜晚。

原来如此啊!虽然我没有完全明白霜是怎样形成的,但我还是明白了其中一点奥秘,我知道了一样新的发现,又让我学到了一些新的科学知识,看来,以后我还是要多观察,多思考。

篇3:我的语文教学新发现

关键词:语文教学,科学性,内在规律

长期以来, 导致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呢?张志公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语文教学缺乏科学性。”他说:“所谓科学性, 就是搞清楚语文教学规律, 按规律办事。”因此, 我们教师要从语文学科的内在规律出发, 努力寻找并掌握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彻底改变“教师教得辛苦, 学生学得痛苦”这一凄凉现状, 让响彻神州大地的“减负”呼声真正落到实处, 并且做到“减负”不“减质”。

一、教学准备策略:明确课堂教学重点, 把握课堂进展方向

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是优秀而且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 浓浓的人文气息, 可以讲解的内容很多。所以, 我们教师在进行每一篇文章的课堂教学时, 要精心准备, 一定要明确本篇文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 做到有的放矢, 把握课堂进展方向, 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那种兴之所至的即兴发挥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任它千瓢水, 我只取一瓢饮”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教师应该遵循语文学科的内在规律, 从《语文课程标准》这一总要求出发, 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明确课堂教学重点。

二、教学实施策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应该如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呢?笔者认为,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 把学什么、怎么学的话语权交给学生, 以此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完成教学目标。

其次,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增强学生课堂主人翁意识, 启迪学生智慧, 发展学生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魏书生说得好:“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 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 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讲。”

再次, 教师要让自己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导者, 组织者, 参与者, 促进者, 合理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 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话题, 平等发表自己的见解, 恰当巧妙地把新旧知识、课内外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呈现给学生, 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思考线索, 并且对学生的思维成果及时反馈、点评和鼓励, 教师与学生通过这样的语文课堂, 真正一起完成学习任务, 共同成长。

三、课堂评价策略:竭力激发学生情感, 有效催化学生思维

课堂评价千头万绪, 只有抓住要害, 方能纲举目张。笔者认为, 课堂评价首先是对思维的过程与思维方法的评价。也就是说, 无论学生回答的问题多么精彩, 也不能仅以一个“好”字作结论。因为, 教学评价的重心是过程而非结果。教师要有敏锐的目光, 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抓住结果分析过程, 从过程分析中归纳思维的规律与方法。这样的评价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对学生来说, 重过程, 轻结果的评价得到的是思维的快乐;重结果, 轻过程的评价得到的只是短暂的虚荣和满足。

我在教学《女娲造人》一文时, 讲到女娲同时具有神性和人性时, 让学生分别找出能体现神性和人性的地方。一学生认为, 第四节表现了女娲的人性, 是把女娲当作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来写的。我让该生朗读第四节, 该生虽然对此处女娲的形象略有认识, 但体悟不深, 读起来老气横秋。我采取了学生互评的方式, 让其他学生对该生的朗读作一点评。一学生说:“还可以!”在学生评价出现偏差的情况下, 我语气委婉地批评:“君子扬长避短, 是吧?所以你只说别人的优点, 不说缺点。”让另一学生再次点评, 这位学生不但没领悟老师的话, 还对朗读的同学作出了过度褒扬的评价:“读得很生动, 读出了女娲的人性, 读出了特点, 很有感情!”面对学生的再次评价误差, 如果还抱着“学生怎么说都可以”的想法对他的评价不置可否, 势必会让学生一头雾水, 更有甚者, 一些学生会把错误的当成是正确的, 认为该生老气横秋、干巴巴的朗读方式是正确的。在这样的朗读基调上, 又何谈对女娲形象的正确理解?又何谈学生会对女娲作出“她不再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 分明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这样的认识?至此, 我由原先的委婉批评变为严厉的批评:“大家都对他进行了深切的赞美, 你们经常听老师说‘与人为善, 与己为善’, 多多赞美别人。但做学问应一分为二!”学生羞愧地低下了头。这样的评价才是我们课堂所需要的, 不仅对学生的回答作出了一个客观、准确、事实求是的评价, 而且拨动了学生的心弦, 认识到一味夸奖别人并不是一个真诚人所为, 特别是在作学问的时候, 要有老老实实的求实态度, 这是做学问的前提。这样的认识会让学生终生受益!接下来的教学实效也证明了这一点。朗读的那位同学对自己进行自评, 认为读得不太好。再次朗读后, 很出彩, 不但抓住了人物形象的特点, 在读到“她笑, 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 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时, 还一一配上了生动、活泼的表情!有了这样的朗读, 对人物的体悟已是不言自明!

评价是一门艺术, 评价既不能一味无原则地表扬, 也不应简单地批评、指责或惩罚。恰到好处的评价对学生有激励的作用。它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获得自尊心、自信心, 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四、资源利用策略:课堂适当运用多媒体, 有效服务语文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 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电教多媒体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的直感作用, 而且能诱发一系列的心理效应, 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动机, 提高认识积极性, 开发智力具有很好的作用。同时, 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达到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呢?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能够突出课堂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语文教材中有部分内容距离学生生活比较远, 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仅靠教师的讲解很难明白, 这个时候多媒体的运用一定是个不错选择。第二,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引入多媒体教学时要特别注意, 不能一味地注重形象和趣味, 而要重视对学生的思维的深度和密度的训练, 增加课堂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时间, 提高课堂效率。第三,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的教学多媒体课件应该突出强调它的交互性, 针对一个问题, 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 可能有多个答案, 尽量多设计几个情景供选择。

篇4:我的新发现

这时,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整株红梅树上只见花,却不见一片叶子。人们都说“红花也要绿叶衬”,一般的树都是先发芽,后长叶,再开花,就像刚才看到的茶花、海棠花、金钟花一样。可这红梅花是怎么回事呢?我好奇地问妈妈,妈妈也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说:“欸,还真是的呢!你挺善于观察的嘛,可我也说不清楚为什么。我们再看看,是不是还有其他花也有这样的现象。”

我们带着疑问边走边观察,此时,散步变成了一次奇妙的探秘之旅。“妈妈,快看,那排玉兰花,也没有叶子!”我激动地把妈妈领到了玉兰花树下。只见一株株白玉兰盛开着洁白的大花朵,就像一只只展翅欲飞的白鸽落在枝头,满树不见一片叶子。玉兰树旁还有几株紫荆,同样也是开满了密密麻麻的花朵儿,却不见一片叶子。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向它倾诉了我的疑惑。哦,知道了!我知道了!原来,植物是先开花还是先长叶主要是由花芽或叶芽对生长温度的不同要求所决定的。那些先长叶后开花的植物,叶芽生长所需要的温度比较低,初春的温度已经满足它生长的需要了,所以它就长出叶子来。而那些先开花后长叶的植物却相反。它们的花芽生长所需要的温度比较低,而叶芽要求的温度比较高。花芽长大开花后,叶芽还在潜伏着,要等到温度进一步升高才能长出叶片来。如果花芽、叶芽生长所需要的气温差不多相同,到了春天,花和叶就会几乎同时生长出来。

大自然真是奇妙,处处隐藏着有趣的现象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篇5:我的新发现小学作文

你知道吗,蚕宝宝很不老实,把它从篮子里拿出来,它就会到处乱跑。但是,如果你把桑叶放在附近,他就会朝着桑叶的方向跑去。令人疑惑不解的是,它是如何准确地找到桑叶的呢?

我经过反复地观察,发现蚕宝宝呆在桑叶上的时候,会在上面吐丝,当它离开桑叶的时候,由于有一根丝连在桑叶和自己之间,所以它就可以轻易地顺着这根丝爬过去啦!

篇6:我的新发现小学作文

我的走班课是“小爱实验室”。我每次去上课的时候,就让我们做一些神奇的实验。

可这一次我的老师让我们跟着老师一起做,老师从箱子里拿出了几个瓶子,给每个组发一个瓶。老师先把一个瓶子里倒满水,把一张有个洞的纸改到瓶盖上老师把瓶子翻了过来纸没有掉,水也没有滴出来,我也赶快试了试,也成功了。我的组员也成功了我们给老师看了,老师点了点头问我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们的组长说:“这是因为压强吗?“对。”老师点了点头。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多参与,就会有收获。

篇7:我的新发现小学作文

但是,最近我发现有几棵银杏树和雪松的树干上各挂着一个塑料袋,袋子里装满了液体。“这是什么呢?”我很好奇。

后来爸爸告诉我,那个袋子是用来给树输液的。原来树也会生病呀,树怎么跟我们人类一样也可以输液呢?给树输液我还是第一次听到呢!

以后,我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去看看那几棵生病的树。几天后,我发现一棵银杏树干枯的树枝上长出了嫩绿的树叶,我高兴极了,这棵银杏树的病终于好了。

篇8:我的新发现

几声清脆的鸟鸣,把我从黎明的梦境中叫醒。我循声望去,只见在竹林中有两只可爱的小鸟正在枝头轻盈地蹦蹦跳跳着,同时发出悦耳的鸣叫。树枝上边有蹦蹦跳跳着的小鸟都是常见的,但是这两只小鸟却久久不肯离去,一只飞走了,但过了一会儿,又飞回来了,嘴中还叼着一条肥肥的虫子。直觉告诉我,莫非小鸟在树枝上筑了巢。我轻轻地走了过去仰着头,从树缝中悄悄地寻找着鸟窝。果然,在树叶深处,藏着一个灰白色的,碗口大小的东西,这就是鸟窝吗?我不能断定这就是鸟窝。我马上拿了梯子,爬上屋顶,来到了离大树最近的地方。我轻轻地扒开树叶,发现一个鸟窝,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没想到童年时就想在自家树上有个鸟窝的梦想,在今天能实现。但我仍然不满足,继续搜索着,希望有新的发现,我看到在鸟窝里还有一只小鸟静静地缩在一边,似乎正等着妈妈送来香甜可口的食物。看着这可爱的小鸟,看着这枝头温馨的小家,我突然想到一个个冒着黑烟的烟囱,想到了那一根根排着污水的管子。人类把这些垃圾通通扔进了大自然母亲的怀抱,使很多动物受苦受难,生存的环境受到破坏,有的动物甚至到了濒临灭绝的地步。

又是一声清脆的鸣叫,把我从沉思中拉了回来,为什么小鸟会在我家附近的树林中筑巢呢?我想,那是因为这有碧绿的草地,有清新的空气,更有保护环境的人们。如果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爱护动物,保护环境,我想:在不久的将来,地球的每个角落,都将充满着鸟语花香。

指导老师:钱惠华

篇9:我的新发现小学作文

清明节到了,爸爸妈妈带我去乡下去祭祖,顺便看望爷爷和奶奶。

奶奶乡下养了好多家禽,都是我在城里没有接触过的新鲜事物。我在院子里玩得真欢,看到一只大母鸡把一个石子吃到肚子里了,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又仔细看了看。真的,又有一只母鸡把石子吃到肚子里了,我吓坏了,大母鸡的肚子要破了,我大呼小叫地把爷爷叫来。爷爷听我比划着告诉他后,乐坏了。爷爷笑着说:这是因为鸡的嘴巴没有牙齿,不能咀嚼食物,把石子吃下去,并把它们和吃下去的食物贮存到身体的一个小口袋里,石子和食物混合在一起,慢慢地把食物磨碎,食物被磨碎后进入肠道,就容易消化吸收了,所以小鸡要经常吃些小石子,就象我们吃开胃豆一样。

啊,通过这件事,我发现大自然的秘密很多,只要善于观察事物,就会学到好多知识!!

篇10:我的新发现小学作文

傍晚,那只大蜘蛛又开始吐丝了,“需要花费那么多工夫把丝吃了又吐出来吗?”我产生了疑问。

回家一查电脑,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老蜘蛛丝时间一长就没有了粘性,粘不住小昆虫了。而蜘蛛的肚子里有许多黏液。把不黏的丝吃下去便黏,然后再吐出来,真是勤劳!

蛛丝既是蜘蛛的卧室,又是蜘蛛的厨房,小小的蜘蛛用劳动换来吃的和住的,真是值得我们学习,也很不容易。

篇11:我的新发现小学作文

今天,我去森林公园远足后,回到家非常热,就从冰箱的冷冻室里拿出了前两天冻好的冰红茶,可是我拿出来的时候瓶子已经被冰撑破了,我直纳闷,记得物质是热胀冷缩呀,现在怎么成热缩冷涨了。我很想知道答案,就上网查了一下,原来水在四摄氏度以上是热胀冷缩,在四摄氏度一下由于氢键的作用,水分子都重新排列,水分子形成了笼状结构,由于分子间是空的,所以体积增大,就把瓶子撑破了。

古人还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创造了一些奇迹,比如:古人在切大块儿的石头时,由于工具原始,怎么也切不开,就用火烧它,石头烧热以后,用冷水一浇,石头的分子在高温下遇冷急剧收缩,所以石头就裂开了。

篇12:我的新发现

首先我们来到花坛边,清晨的露珠还没消失,每一朵小花都伸着一个个含苞欲放的小脑袋儿,在春风里显得那么可爱。你看,沾着露珠的小草也在风姐姐的带动下欢快地舞蹈呢!

忽然同学们的喊声提醒了我,原来那里有许多盆多肉植物,它们的可爱让人惊叹!有的像小孩子的胖脚丫,有的像魔术师的黑披风,还有的像姿态优美的睡莲……颜色也是多种多样,有的绿叶镶红边,有的是嫩嫩的粉红色,有的黑里透红,还有的叶片上像撒上了一层粉粉的霜……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肉嘟嘟的,连掉落在旁边的叶片也都是肥肥的。每一片叶片都是那么可爱,它没有什么特别的味道,只有来自大自然的淡淡清香。

饱胀的叶片,让我产生了一个疑问:多肉植物为什么有这么多“肉”?为什么它们不是扁的呢?

回到家,我马上查资料,原来,这类植物之所以称为多肉,就是因为它们叶片通常是肥肥的,富含水份,很多是生活在沙漠地区的。也许,你会说,那不就是跟仙人掌类似吗?其实,多肉植物是个大家族,有一万多种,在植物分类上也有五十多个科,什么景天科、百合科、萝藦科、龙舌兰科和菊科……仙人掌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种类。因为多肉肥厚可爱,多姿多彩,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时尚的绿色产品了。

大自然可真是一部神奇的书,等我们去探索和研究。

篇13:我的新发现小学作文

一天,我去公园玩,在路上走着走着我看见了一棵大树,树底下有一些奇怪的东西。

于是我好奇的走到了树下。突然我听见了一个声音,我被吓得心里七上八下的。我到处寻找声音的来源。我定睛一看一只甲虫在我边上,它的身体黑黑的,像一个黑色的球,壳黑黑的,它有两根又细又长的胡须,六只粗壮的脚,上面还有很多毛。它的眼睛又黑又圆的,就像黑宝石一样。

我好奇地用手指去碰了一下它,它一动不动的。于是我又去碰一下它,结果它还是一动不动。“一点也不好玩。”我说。说完我的目光又被其他的事物给吸引走了。可没想到过了几分钟,它又动了。等我再去碰它,它又一动不动了。

回家的时候,我又往回看了它一眼,发现它又动了,还在树那里转圈圈。我没有再去动它,而是回家了。回家后的我通过《十万个为什么》知道了为什么它一下动又一下不动的原因了。是因为它要躲避别人的攻击,装死。我知道了这些知识之后,从此以后我就再在去碰甲虫了。我还跟妈妈说了,妈妈还夸奖我聪明。

篇14:我的新发现小学作文400字

我抓了只蜗牛,养在一个大玻璃盒子里。

我想,蜗牛是不是有很多很小的腿呢?我仔细观察了蜗牛的腹面,用放大镜看了看,腿倒是没有,但是有许多好像小吸盘的东西,于是我想:它可能是用吸盘一点点蠕动的吧。

我又用放大镜仔细看了看它的“吸盘”,发现那只是一些突起物罢了。

我又想,它会不会是像蚯蚓一样蠕动呢?我在它爬着的时候看了它的侧面,看似一点也不动。

我有些泄气,眼前仿佛出现了黑白两个小妖精,黑色的小妖说:“哎呀,你不要再白费劲了。”白色小妖说:“不对,应该坚持下去。”最终,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把黑色小妖踹一边去了,继续钻研。

有一次,我在看电视时,有一个镜头是人们把蛇放到玻璃上面,在玻璃下面拍蛇的爬行方式。我灵机一动,把蜗牛也放在玻璃上面让它爬。可它一点也不配合,一下子缩到了壳里。等了一会儿,我也不耐烦了,回去喝了一杯水,回来准备把它放到盒子里,但它已经开始爬了。一见我来了,它又不动了。

我等了一会儿,它又开始爬了。我在下面看,看到了它从尾巴那收一下,推到头那里,就像波浪一样层层推进,蜗牛就向前爬去。

篇15:我的新发现小学作文400字

每个星期五,我都非常开心,因为这天晚上我可以看电视,可是这个星期五,爸爸没有出去搓麻将,却在家看电视。我吃完晚饭想看会儿电视,可爸爸却凶巴巴地对我说:“不许看电视,快回房间做作业。”我就只能回房间,开始做作业了。

虽然我在房间里做作业,可心里却一直想着看电视,本来嘛,周一到周日,我就只能看一天电视,爸爸还不让我看。过了一会儿,爸爸去上厕所,我就轻手轻脚地把遥控器拿回房间,想让爸爸也看不了电视,突然,我走回房间时,发现房间里有一面镜子,从镜子里正好能看见电视机的屏幕,我高兴极了,便在房间的镜子里看起了电视。

看了一会儿,我下意识地用电视遥控器对着镜子一按,电视竟然转了频道,我这才发现,我是在对镜子按遥控器呢!这时,爸爸从厕所里走了出来,见频道在变,就走到房间里,对我说:“咦,你在干嘛?”我吓了一跳,只得说:“我在房间里看电视,为什么对着镜子按遥控器,电视会转频道呢?”爸爸让我自己去找资料,我就去翻了几本书,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电视遥控器就像一把光束枪,能发射出人眼看不到的红外线,镜子会把红外线反射到电视机附近,电视机所以就转频道了。

篇16:我的新发现

星期五 晴

以前,我只知道蚂蚁会团结一致,互帮互助,不会排斥对方。今天,我又有了新的發现。

下午,我完成了作业,带上放大镜,又去观察蚂蚁。一到院子里,我就看到几只蚂蚁正在搬米饭粒、面包渣,竟然还有几只大蚂蚁在搬一只死了的马蜂!可是,搬到蚂蚁洞口的时候,米饭粒和面包渣都被搬了进去,唯独马蜂搬不进去——蚂蚁洞的洞口太小了。

“总不能都出来吃掉这只马蜂吧!”我很好奇蚂蚁们能不能将马蜂搬进洞。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我大吃一惊:两只比较大的蚂蚁进入蚂蚁洞后,不久洞口就涌出黑压压的一片蚂蚁。它们先全部爬到了马蜂身上,大概一分钟后,又都如潮水般涌了下来,紧接着又如一阵风似的涌了上去,然后又下去……如此反反复复几个来回,马蜂居然被蚂蚁“大卸八块”,变成了芝麻大小的肉末。我十分惊讶:蚂蚁竟然还有如此本领?

在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了好几只蚂蚁之后,我发现:原来蚂蚁的每条小腿上都长着许多锋利的小刺,就像倒挂着许多迷你刀片。这些小刺很锋利,每只蚂蚁就像随身挎着几把“瑞士军刀”,不要说马蜂,就是一匹马,估计“切割”起来也不在话下。利用这些“刀片”,蚂蚁们可以把食物分解成很小的颗粒,然后再一一搬进洞中。

看着仍在忙忙碌碌的蚂蚁,我不禁感慨:看来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其实它们都跟蚂蚁一样,有许多的秘密,我们只有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有新发现。

点评

开篇用“以前”二字谈了自己的旧观点,为提出“新发现”做了引导。第四自然段在讲述蚂蚁为什么能把那么大的东西搬进洞里时,小作者把蚂蚁腿上的小刺比作瑞士军刀,可见其有多么锋利,而且夸张地说“就是一匹马,估计‘切割’起来也不在话下”。

(钟华奇)

篇17:我的新发现小学作文400字

在公园的池塘里有许许多多的荷叶、荷花,远远望去,真是一道风景线。我和妈妈都被吸引过去了。那荷叶真好看,一片挨着一片。我不由得蹲下身子,欣赏这美景。我一边欣赏,一边玩起水来。在荷叶上就有许多许多的、很小很小的水珠,这些小水珠可有意思啦!只要风一吹来,水珠就会像滑冰似的在叶子上滚来滚去,真有趣啊!我用手碰了小水珠一下,它就好像粘在我手上一样,和我的手一起往后退。这可糟了,它的身子被拉成长方形了。这时,我忽然发现小水珠走过的地方一点都不湿,这是为什么呢?真奇怪!我又用手把叶子抖了抖,上边的一个个小水珠就像跳高似的往上窜,一落下来,叶子还是拉着它。这样一来,小水珠就要又被拉长了。有时候,两颗小水珠碰在一起,就会变成一颗大水珠,真想用线把它们穿起来,做成一串小项链。把水珠项链戴在脖子上一定很美丽。

我好奇的把许多的荷叶上多滴上了小水珠,那些小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晶亮晶亮的,真好看。过了一会儿,我又去找小水珠,可是那些晶亮的小水珠已经不见了,在太阳光下,我发现叶子上有一个个小圆圈,这就是小水珠的足迹。我看着这些足迹直发愣,它们一定是被蒸发了,跑到空中变成了云。

上一篇:忘带作业检讨书下一篇:2007班主任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