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智能图书采编系统研究

2024-05-12

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智能图书采编系统研究(通用7篇)

篇1: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智能图书采编系统研究

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智能图书采编系统研究

摘要:文章阐述了无线非直接接触自动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到图书馆智能图书采编工作中的必要性;分析了图书馆智能图书采编系统的功能需求及整体设计;论述了此系统基于藏书剔除、文献采访、数据采编及优化采编工作等方面的技术实现;最后探讨了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智能图书采编系统的服务创新之处。

关键词:无线非直接接触自动射频识别技术;图书馆;智能图书;图书采编系统

中图分类号:G250.7;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16)03-0031-04

随着21世纪新信息技术的推广及快速发展,与其相关的各项新技术也得到了有效利用,并被推广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图书馆信息化就是应用新技术中的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把馆藏资源及管理资源进行信息化数字化处理,使读者更好地使用图书馆馆藏资源,并得到智慧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无线非直接接触自动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可以很好地实现图书馆此功能需求。

现代信息科学不断变革进步,RFID技术可以显示其应用系统的智能化科技水平。随着RFID技术在各个方面的大规模使用,其技术发展程度已达到成熟阶段。RFID技术由于具有非直接接触、信息存量大、多方向辐射、数据的输入输出快速等显著特点,已被大量图书馆智能信息服务者探讨应用。特别是RFID技术中的数据采集统计功能,更是被很多院校图书馆及科研单位研究使用。图书馆图书管理者使用RFID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其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大大增强阅读者对图书的使用效率。

1.图书馆采编系统应用RFID技术的必要性

1.1实现图书采编智能化的需要

图书馆员整理图书要对图书进行分类、借还管理、检查图书及排架等,要花费很多时间,常易出现问题。RFlD技术让图书馆改变原来的模式,让高科技和以前人们的管理方法相辅相成,图书采编智能化,大幅度缩短时间,提高效率。

1.2提高馆藏图书管理水平的需要

RFID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新出版的书籍,尤其是外文出版物。这种标签及扫描仪价格都不贵,因此将来RFID技术会风靡全球。RFID技术在资源购进及图书借还等过程中都能很好实现智能管理,提高对馆藏图书的管理水平。

2.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智能图书采编系统设计

2.1系统的功能需求

图书馆智能图书采编系统由5个功能模块组成。

2.1.1预订 这个模块主要是完成对新书的预订,工作人员把订到的新书保存到书库里。在这个环节,书本信息的准确程度,是实现整个系统管理的重要因素。

2.1.2核对 新书到达图书馆后要对其进行检查,主要是检查数量、质量等。这个模块对已经检查过的书籍,自动把书本转移到登录库,而且通过对预订书本的检查、标记等证明这本书检查过了。

2.1.3登录 登录处理,可以把检查过的预订书本生成一个号码,把那些登录过的书本放在指定的位置,并且可以清楚知道哪些书本已经登录。上述这些作用都不需要进行人为操作,因此使繁琐的工作也能迅速完成,人们只用在登录库中查找编码,系统就会提示这种图书大概在什么位置,然后再根据提醒一步步完成。这个功能可以免除人工计算的繁琐,完全可以通过计算机把结果快速精确地计算出来,非常方便,让工作人员不用再大量劳动。

2.1.4编目 这个模块是依据国家规范即《普通图书著录规则》来完成的,而且对某些项目进行完善。除了上面所描述,编目处理可以把所需要的新书内容打印出来,完全由机器代替了以前的人工劳动。另外,编目处理模块还能把检查过的图书自动归库,从而完成了人们从买书订书到检查处理的所有步骤,这样让图书馆管理更加全方位全自动。从编目库到母库的这些书本,依据国家规范可以打印通报,也可以打印新书卡片。

2.1.5查询 图书馆大部分任务都需要通过查询操作来完成。图书信息查询模块主要有2个方面的优点:(1)查找新书。人们想知道这个图书馆都有哪些新书,可以在预订库里通过按征订编号、标准编号、书本名称来查找,只要输入上面编号的其中一个,便能知道该图书馆有没有预订这本书。(2)查看书本有没有到图书馆。通过检索书的编号或者通过检索书中的章节内容来进行查找。不同段落越多,检查的准确性也就越高。通过索书号查找,还可以通过个别词查找到书本,如果人们记不清书本的全名,能通过输入记到的个别词语,也能找到这本书。

2.2系统的整体设计

图书馆智能图书采编RFID系统的软件框架结构主要有3层结构,具体如下图1所示。层层直接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共同完成系统功能。

(1)硬件层:此层主要由一些信号传达网络架设等设备组成。(2)逻辑层:又名定位引擎层,主要为上层提供硬件设备需要的内容,还要对上层设备完成管理。通过把上层要表达的信号传达出来,以检查信息是否安全,并筛选信息。本层计算方法需完成想要计算的位置,同时还要为下层供应API(应用程序接口)。(3)应用层:完成系统和读者的交互接口,还有系统和RFID设备的交互。首要是满足读者的需要,使图书馆更加多样化,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

3.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智能图书采编系统的实现

RFID技术在图书馆内得到了广泛使用,是图书馆采编工作智能化的强大科技后盾,是图书馆采编工作管理手段变革和管理技术进步的有力工具,是采编工作在图书馆藏资源建设中的可靠保障。故RFID系统的实现是图书馆采编工作的重中之重。

3.1实现藏书剔除及文献采访工作

本文设计的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采编系统为图书馆图书储存及剔除和文献资源采访提供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美国霍利斯在1725年首次明确藏书剔除工作是馆藏资源建设的关键部分,并强调此工作完成的好坏将影响图书采编工作的顺利进行。现代信息知识的不断迅速更新及新旧知识的快速交替,导致图书馆员只有及时预订最新图书资源同时淘汰掉旧的文献资源,才能使馆藏资源始终有强大的吸引力。由于图书馆业务工作较多且繁琐,图书文献资源的数据统计更新不及时,导致文献资源的剔除不合理,最终不能把图书馆资源的价值完全为读者所利用。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管理系统准确剔除图书的标准是资源被点击阅览的次数,此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推广为图书文献资源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了创新源。

图书馆文献采访困难在于没有准确的用户需求信息综合数据。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查询及统计处理模块能准确地显示文献被查阅的时间和次数,从而能详尽地预测图书用户个性化读书行为及喜好需求,为高效准确地采访图书资源提供依据。其中,期刊类资源的借阅次数是RFID系统统计模块设计的困难,这是因为这类资源只在图书馆内阅览,读者借阅图书时没有数据显示,故每次预订这类期刊尤其是单价较贵的国外期刊时没有可靠的借阅次数统计数据。本文设计的智能图书采编RFlD系统采用的是文献被借阅的报表,此统计分析报表以期刊被用户访问点击次数作为标准排列资源,图书馆员能清楚地看出需要淘汰哪些资源及将要预购何种期刊。同时,此RFID系统还具有收集用户阅读爱好相关信息的功能,为采编者进行图书建设提供全方位的参考,从而大大提高个性化服务能力。

3.2实现采编数据的可控化

图书编目工作易出现索书号与书名不相符、电脑书名信息有错别字、书名条形码和书目不一致、图书摆放混乱等问题。RFID系统要求所有图书文献资源必须以数据信息顺架摆放,故其对图书编目信息有极高的要求,特别是系统内自动借还书模块的顺利完成需要非常正确的信息。这需要馆员对编目信息进行多次审查及核对,才能进行数据信息的相互关联。对于已经上架的图书也要求多次审核,有问题及时下架重新编目处理,最终要求编目的数据准确无误。利用RFID系统可以全面审核已经编目的图书数据信息,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实现编目数据在系统内可控。

3.3优化采编工作

图书馆传统的图书采编工作有相当多的流程和要求,故很容易出现漏洞错误。智能化图书采编RFID系统按照采编要求简化采编流程,并完善其细则要求,最终使采编工作能够实现现代化数字化管理要求。基于RFID技术优化后的采编工作流程为图书预订、校验验收、移送藏馆。传统方法要求图书必须按最详细的分类法对图书进行分类才能排架图书,这样工作量是极其地繁琐。RFID技术改变了旧的图书级别分类方法,利用OPAC的文献导航定位功能,使用户将很快找到其要读之书。

4.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智能图书采编系统服务创新

4.1建立专业化的采编人员

图书采编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也会严重影响图书的采编质量,采编人员的能力素养不但要求专业化的学科知识、一定程度的外语技能等,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利用RFID技术可以随时监控文献图书的去向。故采编人员必须要能掌握并使用此技术,跟进技术的进步。对于图书采编人员首先要实时更新资源管理模式和方法,提高教育水平,学习图书馆文献资源管理理念和互联网技术,最终达到熟练使用RFID技术的要求。采编人员优化工作、减少错误,读者才能得到高科技、智能化的个性服务。

4.2创建采编数据平台

图书馆图书采编工作的重点在于数据信息统计,即按照读者的信息资源需求及个人喜好来统计数据分布,根据统计数据分析读者的借阅情况,最终实现图书期刊文献资源的使用价值。RFID系统首先利用其采编数据平台实时统计图书期刊资源的阅读次数及借阅时间,然后使用其数据分析功能来预测图书采编需求。通过RFID系统提供的用户信息需求,采编人员对数据信息进行多角度全面地分析,恰如其分地使用资金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最终把购置资金用在需求量最大的文献资源上。学生、教师和采编人员也可以在此采编数据资源平台上进行信息分享,使大家掌握最前沿的信息资源需求,使采编人员更实际、更专业地为读者提供图书文献资源。创建智能图书编目数据平台,实现图书采编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是RFID新技术下图书智能采编工作的巨大创新。

4.3创新立体式图书采编新方式

图书馆智能图书采编RFID系统创新性地变革传统图书采编模式,创建现书采购、书名采访、馈赠、网络采购及期刊征收等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立体式图书采编新方式。此图书采编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集合资源,可以为资源集中分配提供可能性,最终保证采编的图书种类及数量大大地满足读者连续性、全面性的要求。立体式图书采编方式信息量较大、专业局限较小、速度更快,能直观、具体地掌握图书需求特点,为读者提供计划性图书资源。数字化的图书馆藏资源能够实现电子化网络服务,实现计算机读取书目代替人工,实现网络化收集和处理信息的目的。

5.结语

图书馆智能图书采编是基本业务,更是提高图书馆服务能力基础,图书资源的高水平服务需要采编为基点。把RFID技术应用到图书馆智能图书采编管理工作中,为采编事业提供了新的动力,为采编部门自动化发展进步提供技术支持,最终最大限度地提高图书资源的共享程度。

篇2: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智能图书采编系统研究

现阶段,高校的图书馆至少有3~5层楼,为了避免出现图书被盗的现象,图书馆往往会在一楼的出入口处设置图书防盗系统。运用天线与RFID读写器形成安全防盗通道,如果图书没有进行系统认证而要通过安全防盗通道的时候,就会发出“嘀嘀嘀”的提醒声,这就证明有的图书没有办理借书手续,图书管理员就需要做相应的处理。RFID技术应用于警报系统中的主要原理是将中间模块接入到图书管理系统集线器的端口,该中间模块远距离连接了RFID读写器,它就是主要负责防盗系统的警报工作。在图书馆警报系统中应用RFID技术既可以避免图书被盗的现象而且还降低了运行成本。在通过安全防盗系统的时候如果使用传统的磁条出现漏报、误报的概率比较大,但是使用RFID技术标记图书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出现漏报、误报的概率,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图书的防盗功能。[3]

3.2 RFID技术应用于自助借还书中

在临近开学或者放假的时候,图书馆还书和借书的读者就会增多,因为图书管理员有限、工作量大等原因导致读者在借还书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长时间排队,这在某种程度上耽误了读者的学习时间,影响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效率。图书馆自助借还书系统中运用RFID技术主要是将图书馆借书卡或者校园一卡通的识读器与RFID读写器共同配合完成,桌面型RFID读写器将其与终端接口连接,校园一卡通或者图书馆借书卡凭借USB接口进行使用,通过RFID技术软件在图书管理系统后台操作读者可以完成自助借还书。[4] 还书箱是将RFID桌面读数器加装到还书箱入口,并将终端的PC配置到里面从而实现对借还书情况和读者身份信息的确认,读者可以根据相关的提示对接触屏进行操作从而完成自助借书活动,摒弃恶劣传统的扫码登记的借书方式,还可以一次同时借多本图书,而且还可以通过前台快速查找到需要的书籍和文献。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逐渐完善高校图书管理系统的过程中,RFID技术逐渐凸显出了其在高校图书管理系统中的重要性,而且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RFID技术具有不错的应用效果,该技术在图书馆中的警报系统和自助借还书系统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使用效果,它不仅便于读者快速查找到所需的图书和资料,而且为图书管理员的图书分类盘点工作带来了便利。由此可知,RFID技术是高校图书管理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管理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从而使高校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工作的质量得以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竹萍.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302-306.

[2]刘东.RFID图书馆管理系统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J].图书馆界,(4):70-73.

[3]叶龙.RFID技术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上海商学院学报,(1):28-30.

篇3: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智能图书采编系统研究

在图书馆中, 图书的采购、入库登记、分类、摆放等工作既耗时又费力, 及增加经济成本又耗费人力资源。如何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时间、降低劳动程度, 将入架、顺架、排架、查找、盘点等工作系统化管理是图书馆管理研究的重点问题。

无线射频识别 (RFID) 技术是一种自动化、非接触式电子识别技术, 可同步读取多个数据、存储大量数据信息, 且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间件技术配合使用使其具有准确的定位功能[1]。图书管理是射频识别 (RFID) 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 图书馆是图书管理应用需求最为集中的场所。本文分析现有图书馆建设现状, 分析引入RFID的重要意义, 同时指出会出现的问题, 最后提出一种智能图书馆的构建体系, 将读者, 工作人员和借还书整个流程全自动化管理, 以实现图书馆书籍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智能化、高效化。

1 RFID技术特点

射频识别技术 (RFID) 是一种通过非接触式电磁信号获取信息的技术, 主要部分为RFID标签、读写器、天线、传感器等。标签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电源的不同一般可分为有源标签 (自身提供电源) , 无源标签 (有读写器提供电源) 和半无源标签 (自身携带可启动电源, 通常处于休眠状态, 一旦接受信号被唤醒开始工作) [2]。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也十分简单, 主要是通过标签与读写器的双向沟通进行信息传递, 由无线和有线网络构成。读写器通过天线广播一个无线电信号, 标签接受信号做出响应, 将数字信息再通过天线反馈给读写器, 进而将获取信息发送回应用程序分析处理。一个读写器可同时阅读多个标签中的信息, 与目前广泛使用的条形码相比RFID标签具有存储量大, 可重复利用、穿透力强、受环境影响小等优点。

2 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2.1 RFID技术应用现状

随着RFID技术发展的日趋成熟, 近十年来其在图书馆领域被广泛应用。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图书馆都有已很成功的使用案例, 并且逐年成增长趋势。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是较早采用RFID技术的图书馆之一, 其于1998年开始就将RFID引入到图书馆的流通、分拣和物流管理中。之后, 随着RFID生产厂商针对图书馆应用研究推出的日趋成熟的方案, 国外多所图书馆开始计划实施采用RFID技术, 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很多图书馆都引进了最新的图书自动借还系统、自动分拣系统, 建立24小时自助图书馆, 甚至还购置了为数众多的移动智能图书馆车辆[3]。在图书馆这个领域采用RFID技术构建智能图书馆以成为现代图书馆运营的主要趋势。

在中国RFID技术的使用正处于初级阶段, 特别是在图书馆内, 大量的图书馆还是使用条形码进行图书存取, 人工筛检、摆放, 即消耗大量的人力物理同时条形码的耗材增加经济成本。虽然一些高校和地方图书馆已在尝试使用RFID技术, 但都在测试阶段, 无法全方位的使用其功能。

2.2 存在问题

虽然RFID技术已被应用, 但其广泛性和应用频度得不到充分发挥, 究其根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存在。

其一, 投资成本。建立一所完善的采用RFID技术的图书馆就要对现有图书馆所有设备与系统进行更新, 同时购置新设备、使用损耗、后期维修与维护都将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同时将现有条形码门禁监测方式更换为RFID监测, 会使对原有图书的监测失效和误读, 将条码摘除更是对图书资源极大地浪费。

其二, 安全问题。每个人进入图书馆后, 其随身携带的借阅卡很容易被读写器捕捉到, 读取使用者信息, 由于大部分RFID标签的安全性还不高, 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随时可将个人数据窃取。这也是构建智能图书馆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其三, 误读、漏读问题。由于读者借阅时排队进行, 自助借还机的读写天线容易产生错误数据, 将周围或借阅者身后的数据读取, 在实际应用中针对读者间距离还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在借还过程中, 由于传输图书的凹槽速率固定, 当读者已还书再借准备离开时, 会发生这种情况, 归还的图书还没有被传输到指定位置, 系统中数据没有被更新, 读者出门时将会出现报警提示。

其四, 标准不统一。这里的标准分为两种, 技术与应用层面。从技术上来讲RFID行业没有统一的产品标准, 致使各生产厂家按照不同标准进行生产, 为后期图书馆购置设备、维护和互通带来影响。从应用层面来说, RFID主要应用市场为电子商务即物联网, 对RFID标签内数据的格式、设置的参数和防护手段都没有统一的规定, 图书馆要根据自身情况定制独立的技术要求, 使馆际间流通性变差。

其五, 系统融合问题。针对目前大多数图书馆采用“条形码+磁条”的管理方式, 将RFID技术与原有管理系统相融合还比较困难。同时, 图书馆的技术力量较弱, 要完成RFID系统与原有系统的对接, 没有专业的科技人员是无法完成的。

基于这些问题的存在, 设计一个高效、融合度高的智能图书馆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科技的发展。

3 RFID技术构建智能图书馆系统

3.1 智能图书馆系统构成

RFID在图书馆的应用主要包括流通服务、典藏管理、架位管理和仓储管理等几个方面。智能图书馆RFID系统构成如图1所示, 包含标识系统、标签转换系统、图书盘点系统、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图书流通管理系统、图书安全检测系统、图书分拣系统等。标签转换系统提供图书、层位标签的注册、管理以及标签初始化功能;图书流通管理系统提供自助借还书、多册图书同时借还服务, 大幅度提升了图书馆人性化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24小时自助图书馆提供全天候自助借还书、无人值守;图书盘点系统提供快速盘点、顺架、倒架、数据保存等功能;安全检测系统实现了门禁无障碍通过, 安全可靠, 实现图书侦测防盗;图书自动分拣系统提供归还图书准确分类。

3.2 智能图书馆实现功能[4]

(1) 新书入库

使用读写器将每本新书信息写入RFID标签, 包括书名、图书编号、出版社等, 所有信息也一并存入到数据库中, 将RFID标签嵌入每一本新书中。

(2) 图书上架

使用移动推车将图书上架时, 系统会自动扫面书架信息, 并通过读写器将放置位置的准确信息写入到标签中, 并将数据发送至后台数据库。同时放置错误的图书也会被扫描出来。

(3) 自助借还

借书与还书都通过自助借还系统, 扫描借阅卡查询出图书可借确认后借出图书, 归还时可通过自助借还系统扫描标签, 将图书放到还书口系统自动操作, 无须人为介入。

(4) 图书盘点

每个书架前安装有自动机械臂, 绑定有读写器, 通过系统输入盘点指令, 机械臂自动从左至右扫描, 并将扫描所得数据返回至系统数据库, 全自动化完成繁重的盘点工作。

(5) 安全检测

借阅者出入图书馆都要经过身份验证, 同时检测其是否允许进入, 如身份验证失败或有所借图书未还和图书借阅数超量行为, 拒绝进入馆中, 给出报警提示。

(6) 图书分拣

读者还书时将图书放置在对应的窗口处, 系统会扫描图书信息按照不同类别进行分类, 到达不同盘点车, 工作人员可直接推盘点车进行图书上架[5]。或借阅者自己确定位置也可自行归还。

(7) 全天候服务

建立24小时服务书刊亭, 借阅者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凭借阅卡借书, 查询图书有确认后可直接打印凭条借书;还书时验证借阅卡通过, 将书放入还书口, 图书可自动归位。

3.3 智能图书馆工作流程

本文所提出的智能图书馆系统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两部分:出入馆流程和馆内借阅流程。

出入馆流程主要完成的是入馆时和出馆时的检查。读者进入图书馆, 门禁系统自动监测其随身携带的借阅证, 看是否有所借图书、超期未还图书, 如有判断其是否能进入图书馆内, 不能进入给出警报提醒, 入馆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6]。出馆时若读卡器扫描不到任何书籍的标签信息, 即表示此人没有借书, 可以通行;若携带图书馆书籍, 可能为已借出书籍带入馆内阅读;若为未借状态, 则需要到指定书架自助借还机处进行借阅登记方能通行。图3所示是系统的出口设置检测流程。

进入图书馆后, 在自助借阅机前刷借阅证, 输入检索关键字, 查询该图书是否可借及所在书架。显示屏显示当前读者信息与图书信息, 当图书可借时, 读者确认, 读者信息与图书信息相关联一起发送至后台数据库, 读者可自行到指定书架进行借阅。在数据被传输到后台数据库时, 显示屏上会有三种提示:忙, 失败和操作成功, 如忙可刷新重试, 失败会给出情况说明, 成功才可以借书。还书时则直接到指定书架前刷图书标签即可, 还书信息将直接保存到数据库中, 可继续借书, 不用再排队等候。借书还书流程如图4所示。

4 结语

本文阐述了RFID的基本工作原理, 分析了当前RFID在国内外图书馆的使用现状, 同时总结了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构建智能图书馆的方案, 对解决应用中的问题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为后续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图书馆的管理工作繁琐而耗时, 如何高效的完成图书管理工作, 为读者提供快速便捷的借书方式。本文分析了目前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 提出采用RFID技术构建智能图书管理系统, 实现图书的自助借还、自动分拣、精确定位、自动盘点、全天候服务等功能, 有效提升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

关键词:RFID,智能图书馆,服务模式,自助借还

参考文献

[1]何晶.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智能关系系统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6 (3) :1-3.

[2]李昌福, 郭威辰.基于RFID技术的高校图书馆智能管理系统[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3 (12) :25-28.

[3]肖亚迪, 李俐萍, 徐帅, 张晗.基于RFID技术的高校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J].物联网技术, 2013 (7) :36-38.

[4]刘峰.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自助管理系统构建.信息通信, 2016 (2) :114-115.

[5]叶瑞强.基于RFID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4 (14) :89-90.

篇4: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智能图书采编系统研究

关键词:RFID;图书馆;变革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7-0000-02

Application of RFID Intelligent Management System in Library

Wu Min

(Northwest University,Xian710069,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has 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and its systematic composition andits operational principle,discussed the applying of this technique in library,pointed out the fact that RFID has brought forward a reform to the modern management of library.

Keywords:RFID;Library;Reform

图书馆RFID智能管理系统,以全新的读者服务理念和文献管理模式为先导,针对图书馆服务工作和文献管理的实际需要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新兴的RFID电子标签识别技术为基础,对馆藏文献的排架提出全新的定位和排架理念,采取读者、文献、书库书架的一体化RFID标识,从而构架起计算机信息和馆藏文献、读者服务之间的更为方便、高效、便捷的管理体系,全面实现图书馆文献管理的智能化、高效化。

一、什么是RFID

(一)RFID技术特点。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系统由两个基本器件:一个询问器(或阅读器)和很多应答器(或标签)组成,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它的出现大大改变了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自助借还、高速盘点、快速查找、定位、顺架、分拣均可实现。

(二)RFID的分类。RFID按应用频率的不同分为低频(LF)、高频(HF)、超高频(UHF)、微波(MW),目前应用于图书馆的一般有高频和超高频。

高频RFID标签典型工作频率为13.56MHz,一般以无源为主,标签与阅读器进行数据交换时,标签必须位于阅读器天线辐射的近场区内,阅读距离一般情况下小于1米。由于天线较长,标签面较大,容易被人发现,但防干扰能力强,读错率少,读写速度相对较慢。

超高频标签的工作频率在860~960MHz之间,可分为有源标签与无源标签两类。工作时射频标签位于阅读器天线辐射场的远场区内,标签与阅读器之间的耦合方式为电磁耦合方式。阅读器天线辐射场为无源标签提供射频能量,将无源标签唤醒。相应的射频识别系统阅读距离一般大于1米,典型情况为4~6米,最大可达10米以上。超高频采用电磁发射原理,因此更容易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优点是标签面积较小,夹在书中的隐蔽性较强,不容易被读者察觉,但由于亲水性强,防盗效果会有所影响。

(三)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 是由阅读器(Reader)与电子标签(TAG)也就是所谓的应答器(Transponder)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分所组成。

二、RFID图书馆管理系统组成

图书馆RFID智能管理系统分为“两个平台,十个子系统”,各子系统通过网络实现数据共享,并通过SIP2协议接口模块实现与图书馆其它管理软件的无缝链接,实现数据的共享与交换。

(一)图书馆RFID管理平台。图书馆RFID管理平台由电子标签转换子系统、馆员工作站子系统、图书盘点子系统、监控中心子系统四个部分组成。

电子标签转换子系统:实现对图书标签、借书卡标签的关联与注销,架标、层标的注册与注销功能。图书电子标签通过关联,与图书信息进行绑定,完成流通前的处理操作;借书卡标签通过关联,与读者信息进行绑定,完成读者注册工作;架标、层标的注册为图书管理单位设置,完成图书典藏管理的准备。同时提供图书查询、读者查询、RFID标签打印、日志查询功能。

馆员工作站子系统:包括流通工作站、标签转换和图书检索工作站,为图书馆工作人员日常图书借还、续借、检索等提供方便。

图书盘点子系统:包括推车式移动盘点和便携式盘点。实现对图书的顺架、盘点、上架、倒架、剔旧功能,同时提供对图书、书架的查询与定位。

图书安全监测子系统:对借阅图书进行合法性检测,当发现没有办理借阅手续的图书时,自动进行声光报警。

监控中心子系统:实现对RFID设备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控,记录报警日志并控制RFID设备的运行;同时通过连接现场摄像头,实时监控现场情况。

(二)图书馆RFID服务平台。图书馆RFID服务平台由五个子系统组成,分别是室内自助借还子系统:实现图书的自助借还与续借功能;室外自助还书子系统:实现图书全天候自助还书与续借功能;自助办证子系统;Web发布子系统:实现图书网上查询功能,同时图形化显示、定位图书所在位置;SIP2接口子系统:实现与我馆自动化图书管理系统的无缝链接,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图1系统总体结构

三、RFID给图书馆带来的变革

RFID应用于新型图书馆后,构建以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应用为核心的图书馆RFID智能管理系统管理与服务模式,将从根本上改变图书馆服务现状。将在新的馆舍布局、新的馆藏文献资源管理与读者服务理念将迎来图书馆现代化、人文化、智能化的公共服务形象。

采用RFID智能管理系统,将在图书流通领域实现以馆员为主的服务模式向读者自助服务模式的转型,将会给纸质图书流通业务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和跨越,自助借还、高速盘点、快速查找、定位、顺架、分拣均可实现,实现图书流通领域的自动化。同时对我们办馆的理念、管理的方式、组织的结构、业务工作的开展也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加快了流典工作的速度。利用RFID电子标签不仅可以查询书目信息和借阅信息,更可以追寻特定馆藏资料在图书馆中的准确位置,使读者能很快的找到所需图书。同时排架、上架简单易操作,RFID图书管理系统采用的是架位码排架法,相对于分类排架法简单、易懂,不需要很深的图书分类方面的业务知识,很容易掌握。

(二)图书的查询盘点精准省时,提高了典藏管理的效率。长期以来,传统图书的盘点都是图书馆较为麻烦的工作,但RFID在书库典藏管理方面发挥出独一无二的优势。当书库管理人员在进行图书盘点或顺架作业时,利用RFID远距离读取、批次处理的特点,无需将书一一从架上拿出,只要手持阅读器掠过书架,即可瞬间自动读取大量标签的信息,并对乱架及丢失的情况了然于胸,大幅度减少了追踪查找馆藏资料的时间,提高了查询和盘点的精确度,节省了对人力资源的消耗。

(三)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了服务水平。将大量重复、简单的图书借还工作,交由专门设备来完成,减轻了图书借出人员的工作量;一些繁杂的图书顺架、上架、查找工作在设备的帮助下高效率地完成,使流通工作自助化、自动化、简约化,高效化,减少了许多工作环节和人事、业务管理工作,可使我们有精力或把主要精力转向去开展网络信息服务、高附加值信息服务等业务工作上去,有助于完成我馆服务模式的转型,提高我们服务的质量、层次和水平。

(四)提高图书的安全性。现有的图书馆传统磁条防盗性较低,并且随着时间磁条的磁性容易被削弱,容易引起误报和漏报,导致图书丢失。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防盗系统将改善这一状况,RFID电子标签的抗污染能力、无屏障读取能力以及内容安全性相对强大,配合RFID防盗系统识别的准确性,将大大减少图书馆图书失窃的状况,确保图书的安全。

(五)提供强大的日志和统计功能。应用RFID技术,将使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和RFID系统无缝对接,各工作站的信息将被自动记录到工作日志上,报告工作站提供的各种功能统计报告对未来图书馆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六)图书流通的自助借还,配以管理方式的“一门制”、馆舍空间的“通体式”、“大开间”组成的开放式的服务态势,可以极大地体现我馆“以人为本”的办馆理念。同时,馆舍空间呈现出的宽敞明亮、温馨舒畅、自由自主的氛围,必定会增强图书馆对读者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图书馆的利用率和图书流通率将会有较大提高。

四、RFID应用实践中的问题

(一)RFID安全门禁系统。目前,由于经费等各种原因,很多图书馆没有做到所有图书使用RFID,基于“条形码+磁条”和RFID系统并存的现实,建议使用磁条和RRID双检测的混合型安全门禁。而且门禁卡会有传统条码卡和校园一卡通,门禁系统建议兼容两种读卡器,使得传统条码卡转换为校园一卡通后能够顺利识别。

(二)传统磁条转换成RFID电子标签。在不同图书馆应用RFID系统时,会遇到永磁和充消磁两种传统磁条,这时就需要采取不同技术RFID电子标签。对于充消磁的图书馆需将转换RFID标签后的图书进行消磁处理后再上架流通;而使用永久磁条的必须要将其找到取出后再加入RFID电子标签,或者使用不受永磁条干扰的电子标签。否则,传统磁条和RFID会互相产生干扰,影响图书的上架流通。

(三)书架、图书产生的干扰。金属书架、刊架对RFID电磁波信号会产生屏蔽和反射效果,建议新馆建设可以考虑材质。安装在锡箔纸的图书封面中的RFID标签经常读取困难,可以将其封面取掉,重新装订后再安装RFID标签。同时,很薄的图书在盘点时也经常会影响识别率,随着RFID技术的不断提高,这些问题将会得到解决。

(四)经费压力和系统转换工作量问题。引入RFID系统,由于电子标签的成本以及配套硬件投入,图书馆必须要充分考虑其巨大经费压力和需要承受的系统转换的工作量。很多馆通常不会一次性把馆藏全部由“条形码+磁条”形式转换为RFID,一般会优先选择部分书库(如样本库)或将特色馆藏文献进行转换,循序渐进地推动。然而,如果新馆落成,笔者认为可以趁搬馆的契机进行馆藏图书的整体转换。

(五)保留人工服务。有些读者并不愿意使用现代技术,相比自助服务,更加信赖人工处理。同时,自助借还机可能会发生网络或系统故障,图书的电子标签损坏、关联错误,图书存在超期罚款等情况,也必须要由工作人员手工处理。

(六)图书安全性。由于RFID高频磁片体积稍大,隐蔽性差,相对而言超高频磁条隐蔽性稍好,但是也难免被有些读者撕掉,从而很难保证图书的安全性。同时,由于采用自助借还系统,没有工作人员监督,图书污损率较为严重。这些,都要靠我们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读者素质,共同营造良好的图书流通环境。

(七)RFIU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对原有工作岗位的变革。RFIU系统的引进,新馆大开间的阅览方式,不可避免会造成图书馆传统的一线流通岗位大幅度减少,流通服务台工作的图书馆员人数减少,而进入图书区上架整架的工作人员会相应增加,因此转岗分流成为必然,这就给图书馆管理部门带来了新的挑战。

五、结语

RFID技术的引入将改变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和管理理念,提高图书馆员工作效率,读者的借还更加便捷,更大限度地为读者提供更满意的服务。但是目前由于成本、标准等问题,我国很多图书馆对此技术还处在关注阶段。相信随着RFID技术的日益成熟、成本的不断下降,其优点会更加凸现,在图书馆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刘景良,关艳萍.基于RFID的物流模式在图书馆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2010,5

[2]王永东.RFID高频与超高频在图书馆的应用比较[J].图书馆论坛,2010,4

[3]孙长虹.RFID带来图书馆的变革[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3

[4]甘琳.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创新应用[J].图书馆论坛,2007,6

篇5: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智能图书采编系统研究

摘要:RFID作为一种射频自动识别技术,具有操作方便、存储容量大、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将RFID技术应用于图书馆信息管理中,能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及服务水平,实现图书馆智能化及现代管理。本文就此在分析RFID技术发展概况的基础上重点探讨该技术在图书馆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RFID技术;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应用

图书馆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资源,在现代文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形势下其管理模式及服务逐渐信息化。RFID(RadioFrequencyIn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技术,其主要方式是无线射频,内容是进行数据传输与目标识别,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具有方便快捷、容量大、适应性强等优点。在图书馆信息管理中应用RFID技术,不仅能实现图书馆信息管理智能化,满足不同用户不同需求,而且能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人员负担。本文就此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RFID技术发展基本概况;第二部分重点探讨RFID技术在图书馆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1RFID技术发展概况

1.1RFID技术应用背景

RFID技术起初主要在军事中应用。在二战期间,RFID技术主要用于空中作战,其任务是识别敌我双方。战后因为该技术费用比较高,因而未能推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RFID技术在20实际末被欧洲国家在公路收费中应用,随后该技术在各领域中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RFID技术在我国受到重视和高度应用是在,我国政府发表了《中国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已发展为比较成熟的RFID产业链。RFID技术最先在图书馆信息管理中应用是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时间为6月,随后7月在深圳图书馆中应用――RFID全自动图书馆管理系统。目前REID技术在我国图书馆信息管理中应用已有十年来,如国家图书馆、汕头大学图书馆等都有所利用。

1.2RFID技术工作原理

RFID作为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其工作原理如下:把被识别的物品“贴上”电子标签,然后阅读器利用天线发射无线射频,然后接收天线接收载波信号(由电子标签传送而来),经由天线调节器输送给读写器,进而完成识别工作。其中,电子标签主要是由芯片与耦合元件构成,且每一个电子标签都有其对应的电子编码。当电子标签通过无线射频发送后,与读写器“感应”获取能量,完成传送,然后读写器根据接收到的标签进行合理的处理和调整,最后利用计算机网络完成信息识别、采集、处理等一系列工作。由此可见,RFID技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电子标签、读写器、天线、数据传输及处理等内容。

2RFID技术在图书馆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2.1图书馆信息管理中RFID技术应用的思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RFID技术在图书馆信息管理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图书馆信息管理中RFID技术应用思路主要如下:其硬件基础包括RFID阅读器、RFID标签以及其他配套硬件设备。各硬件之间相互配合,从而实现图书馆信息识别、快速更新数据库信息、提高图书馆管理既服务水平的目标。其中,RFID阅读器在图书馆信息管理中的主要作用是信息采集,有门架式及手持式之分,前者是固定阅读器,通常应用于图书馆自动借还书出入口,后者具有灵活多变等特点,在图书盘点等中应用较多。RFID标签在图书馆信息管理中的主要作用是信息载体,是RFID技术的重要部分,它一般被贴在图书扉页或者最后一页。其他配套硬件设备如RFID标签打印机,可根据图书馆自身实际情况决定。目前因为图书馆信息管理要求不是太高,因而RFID阅读器及RFID标签工作频率使用比较多的是13.56兆赫。此外,对于软件设计来说,可把RFID技术中的读写服务功能应用到图书馆服务管理系统中,且前端应用程序由后台系统统一管理。

2.2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RFID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

图书馆RFID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信息加工系统、流通管理系统、OPAC查询系统、系统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如图1)。其中,信息加工系统由目录编制系统、电子标签系统、读者信息管理系统等构成,对图书馆藏书信息及读者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然后经由终端计算机网络及电子标签读写器等对图书馆文献及读者信息RFID标签统一加工、嵌入等。流通管理系统由自助借还机、读者身份识别系统、防盗侦测门、自动分拣系统等构成。这些系统通过RFID技术连通起来,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且能减轻图书管理人员工作量。图书管理人员及读者可通过OPAC查询系统方便快速的查询到所需图书的楼层、电子标签、可借阅数量等内容。系统管理主要包括业务管理、终端、读写器等硬件设备的授权、维护等内容。

2.3RFID技术应用于读者证中

读者证卡及图书馆外借作为图书馆信息流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RFID技术应用的重要内容。图书馆读者证卡的主要作用是方便读者借还书。起初图书馆读者证卡是纸质的,容易弄皱或破,也易弄丢,对读者或图书馆工作人员来说不方便。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读者证卡逐渐发展成IC卡或接触式磁卡,既方便又快捷。但其也有明显的`缺陷:①图书馆读者证磁卡条外露,长时间使用或多或少有所磨损,且或、若保管不当,磁卡可能读不出来,失去原有的功能。②读者磁卡一般是接触式读取,读者必须依次经过门禁系统,效率不是很高,若读者人数很多可能造成场面混乱,产生噪音,影响不好,特别是若读卡器出现问题,则会造成人员拥挤现象,影响读者情绪,严重时甚至引发冲突。RFID技术应用于图书馆读者证卡中则能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RFID技术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不需接触读取,因而不存在磨损等问题,除非读者证卡人为破坏。此外,RFID电子标签最远读取距离大于一米,进而可多人同时进入门禁系统,且自动对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进行拦截,不仅极大的提高门禁等工作效率,而且可避免因人员情绪化造成冲突。

2.4RFID技术应用于外借流通管理

RFID技术在外借流通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门禁系统。当下很多图书馆使用的门禁系统与条形码技术密切相关,时常出现失灵、误报(受电磁干扰)现象,影响图书馆工作人员正常工作。而RFID门禁系统除了可以验证图书馆读者证卡,还能与磁条防盗系统配合提高防盗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②工作人员借还系统。RFID借还系统可同时对多本图书进行借还工作,工作人员只需要把被借还的书本在RFID借还机上扫描一下即可,不仅可以缓解工作人员压力,而且能方便读者,避免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之间产生矛盾。③读者自主还书系统。通过RFID自主还书系统读者可自主完成还书工作,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提供分类还书系统,实现二十四小时自助还书等业务。④图书点检系统。图书管理员只需把要核对的数目输入RFID点检仪中,在书架上扫一遍则可快速的得出结论,方便图书管理员后期补充书目。总之,在图书馆流通管理中应用RFID技术,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及服务水平,而且能减轻工作人员压力,降低成本,一举多得。

3结束语

总而言之,RFID技术在图书馆信息管理中各环节中都有优势,可极大的提高图书馆信息管理效率,减轻工作人员负担,更好的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但RFID技术也有其缺陷:读者隐私、信息安全、信号干扰以及防盗功能等存在隐患。因此要对症下药,进一步加强RFID技术的研究,并根据图书馆实际情况合理应用RFID技术,实现图书馆信息管理智能化和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张志强.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应用的探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03)

篇6: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智能图书采编系统研究

一、图书馆应用 R FID 的技术需求分析

⒈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率。现状:在进行借还图书时,馆员要一个一个扫描图书条形码,这样就增加读者的借还书的时间,也降低了馆员的工作效率。需求分析,倘若利用射频技术(RFID)能把图书按批量集中进行一次扫描处理,只需花较短的时间就完成较大的工作量,对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起着促进作用,同时也加快了图书周转率。

⒉解决查找图书困难。现状,当前我国图书馆对图书进行了分类管理,可是有很多读者并不能很快在分类的图书中查询到自己所要的书,这样给读者查找图书带来很大不便。需求分析:通过射频技术(RFID)可以解决读者查询所需要的图书方面难题,可以在一大堆图书中快速查找到自己所需的书,大大节省了读者的时间。

⒊能起到防盗的功能。现状:当前,我国图书馆在图书管理方面主要还是使用磁针检测或者条形码识别技术,此两种技术由于其自身的缺点,如稳定性差,使用寿命不长等因素,导致其安全性不能得到很好保障。需求分析:通过射频技术(RFID),能够有效防止各类图书资料丢失,同时RFID还能对贴有标签的图书进行跟踪定位,起到防止图书被盗的目的。对读者的自助性有一定提高。现状:由于条形码技术的局限性,图书馆要增加很多服务性工作岗位,读者借还书还需排队等待。需求分析:通过射频技术(RFID),能够向读者提供自助借还书的功能。读者无需排队,可以在自助系统中借还图书。

二、R FID 防冲突技术原理与防冲突方法设计概要

⒈RFID防冲突技术原理。因为电子标签中只存有一种能辨别的信息内容。如果阅读器中只有一个标签在能读范围内,就根本不需要其他的命令,直接读取就行。假如阅读器中存有多个标签在可读范围之内。那么就有可能产生多个电子标签信息争用的现象,这样会造成数据之间的信号不能独立传输,致使数据之间出现相互碰撞,最后导致读不出阅读器与标签之间的数据。为了防止这些问题发生。系统中就得需要编制相应的命令,来控制、防止冲突等方面问题的发生。而这些所谓控制命令就是“防冲突算法或命令”。

2.RFID防冲突方法设计简述。本文研究防冲突的目的是为了处理利用射频(RFID)技术一次阅读实现对多个标签辨别方面问题。倘若同时进入阅读区,有n个电子标签,防冲突设计具体要求如下:⑴当1≤n≤N时,就在冲突发生时(n>1),就会对N个标签进行识别。而且还会与它们按顺序进行通信。当N是最大值(阅读器每次识别标签数量),由于阅读器中读取区域设计与相关存储器的字长等参数不同,对N的设计要求也相同。⑵平均相应的时间不能长要尽量短。τ为所有标签在系统内在某段内完成通信平均停留时间,τ与算法有关,允许0τ≥τ。0τ为不同应用中所允许的最大时延。

三、关于 R FID 防冲突计算研究

在RFID技术的通信方面,冲突问题是最常见问题,学界经过多年的努力,在RFID领域才研究一些处理措施与解决方案。大概分为四种,分别是:SDMA(空分多址)、FDMA(频分多址)、TDMA(时分多址)、CDMA(码分多址)。当前在RFID技术管理系统中,大部是采用时分多址的方式来有效防止冲突,其具体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能比较明确的计算法,就是利用读写器根据标签号单一性、唯一性,来进行选择标签的通信方式。这应归纳在二进制中计算方法里面。还有一种不能明确的计算方法,就是根据随机时间响应读写器命令的计算方法,这主要是ALOHA机制。

本文主要是针对确定性防冲突计算方法进行论述。通过这两种不同的二进制检索防冲突计算法的性能分析,探讨出一种新的二进制改进检索计算法,以便达到提高阅读器对电子标签的辨别效率。二进制防冲突算法,主要内容是把有可能存在的标签分成两个相关联的子集,一个是为0子集,另一个为1子集,把0子集进行优先检索,如果检索出有冲突,就把0子集分解成01与0两个子集,重新检索,如果不存冲突,那就可判断其标签属正确识别标签了。以此类推,用同样的方法,就可以辨别出0子集中全部包含的标签,再用相同方法去检索1子集。

二进制检索计算法,一般是通过UID序列来辨别标签,阅读器发送请求命令,同时可以利用阅读器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冲突。从以上可知,在二进制检索计算方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阅读器编码,通过Manchester编码就能找到冲突准确的位置。

故该编码通常作为标签到阅读器的编码方式,不过要实现此计算方法,还要有几个重要要素:⑴基带编码,主要作用是辨别冲突,⑵电子标签务必要有唯一的序列号,⑶在一定范围内有标签传送序列号,来保证对冲突准确的监测。最后还引进四个命令,以便于算法:1请求序列号命令:Request (UID)。重点是发送UID参数区域内标签。该区域内的标签把接收到序列号与自己的序列号进行对比,倘若等于或大于接受到的序列号,就会把电子标签退回阅读器。如果是小于收到的序列号,就会把标签进行屏蔽,直到本次检索完了之后,才会把把标签重新打开。2选择序列号命令:Select(UID)。主要通过已经确定好的UID作为参数发送给阅读器,其中包括其他相同的UID标签把它作为执行命令开关。也即如果选择了此标签,其他序列号标签就无法做执行命令或其他请求命令,只能被动做请求命令应答。3阅读数据RW- Data主要指选中标签通过阅读器来进行读写数据操作。4去选择:Unselect。取消一个确定好的标签之后,该电子标签就是处于“睡眠”之中,进入无声状态(即静音),对请求命令不作回应需要重新再次激活,还要务必使其暂时离开阅读器功能范围后,再进行复位。⒉动态二进制检索计算法。根据以上计算法的原理得知,在进行标签序列号传输过程中,序列号是能进行传输的,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电子标签序列号也许要多于十个字节。故,倘若采用普通的二进制检索法完成一个以上电子标签的识别,就需要阅读器接受大量电子标签数据传输。可是,当笔者在分析标签与阅读器之间的数据传输过程,就能发现阅读器并不需要接受数据传输。例如阅读器的补充信息不包含在电子标签的UID的N- X各位中,那么对于阅读器方面来说,N- X各位就早已设置好的,就根本不需要进行再次传输,所以,电子标签序列号传输可以把简单部分改正过来。可是在第一次询问时,请求命令阅读器发送REQUEST (NUL,7),那么所有在阅读器功能范围内的标签都要回应,其他的命令与二进制检索计算方法相似。

四、关于 R FID 防冲突算法改进研究

⒈利用阅读器发送请求命令(n),那么在阅读器功能范围内所有的标签都会应答,通过编码得到11MMMM01为解码数据,阅读器确定冲突位是:D6、D5、D4、D3,冲突位最低位是D6。采用改进计算方法,笔者把D5、D4、D3置O, 最低位D6置1,那么下次就是110001为命令参数。“

⒉利用阅读器发送110001请求命令。结果11000M01为解码数据。这时,由于只有一位发生冲突,故不需第二次发请求命令,阅读器会自动选择标签2与1,然后又会对此两个标签进行处理,使其处于静音状态。这时请求命令加“十”,那么下次110011为阅读器的请求参数。

⒊利用阅读器发送110011请求命令。没有发生冲突,阅读器标签就会选择标签3,使标签3进入静音状态,接着又请求命令加“十”,那么下次110101为阅读器的请求参数。”以此类推,当阅读器发到111001请求命令,结果111M0101为解码数据,阅读器选择标签6与4,接着又对这两个标签进行处置,标签4与6进入静音状态。就这样阅读器能识别所有的标签。

摘要:本文引进现代化的RFID防冲突技术在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中应用,对缩短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电子标签与阅读器之间数据量的传输时间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还能准确、快速地解决了图书馆管理系统中有关多个电子标签之间的数据冲突问题。

篇7: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智能图书采编系统研究

随着科技技术逐渐进入生活领域,而图书馆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场所,基于传统图书馆存在检索系统不能准确定位图书位置信息,使得图书架产生错放和乱放等现象,致使图书查找效率低下。为解决这一现象,近年逐渐兴起的RFID智能技术系统,有效的解决了图书定位这一历史问题。

一、RFID技术运用主要原理

RFID技术由于实际用途不同,其系统内部构成也会有所差异。传统RFID系统都是由电子标签、天线、读写器和控制终端构成。电子标签主要由耦合元件和内部芯片构成的,标签上含有内设天线,用于与射频天线相互通信。RFID电子标签可以根据有无电池分为有电源和无电源两种,有电源电子标签因本身含有电池,规格较大,所以很难镶嵌在图书中,所以一般使用以无电源电子标签为主。天线主要作用是在标签和读写器之间传递射频信号。读写器是读取或写进标签信息的设备。控制终端是用于接收读写器收到的电子标签位置信号,依照算法判断电子标签所在位置。

读写器运用发射天线发送特制频率的射频信号,当无电源的电子标签进入射频信号时就会在该区域产生一定的磁场,根据感应电流获得的能量将存储在芯片中的信息发送出去,读写器在读取到信息解码后,再送至控制终端进行数据处理。控制终端存有图书定位系统,再由图书定位系统按照电子标签发送信息与之相匹配,对于匹配到的图书自行准确的定位,如标签发送信息与图书信息不匹配,则就是该电子标签信息无效,进行下一段的标签匹配回信。

二、图书定位系统主要方式

绑定式图书定位。相当一部分图书馆在应用RFID技术后,采取图书与所在位置的书架进行人为系统绑定方式确定图书的位置。像这种图书定位的思路较为简单,它的定位操作与图书在统编时产生分类号目并无相关联系,通常用两个步骤完成:以书架上最小单元当作一格一组图书的定位标准,并贴上RFID电子标签,即称为层架标签,在该位置上简译为易读代码后贴上RFID层架标,或数据库与此层架标有关的字标;书架上每一组放置的图书RFID电子标签与这一格层架标集合,集合的方式可以是将层架标信息录入RFID标签中,还可以是录入数据库图书有关的字标中,该步骤通常被称作图书架位的信息采集。

通过此上两个步骤,有效的就将书架每一组图书与这组架上的绑定了。

分类式图书定位。在RFID技术还没被采用时,传统图书馆就是采取“分类式定位”,以此确定图书馆内图书所在收藏架上位置。由于分类式定位其本身是一种序号,所以在任何一组里,图书的排列都有先后顺序,每一组都有一本书被放在这组中首位;与此相邻组的首位图书确定位置了,其它图书被放在的格数及格上的位置也确定了。还没有运用RFID技术时,图书馆工作人员就是按照此原则进行图书的上架、下架、整架等工作。

采用分类式定位进行图书定位系统思路也很简便,同样是两步骤:第一步骤与绑定式定位步骤相同,都是将书架组的位置简译成机器代码录入RFID层架标或数据库中;只需要将每一组的首位图书RFID标签与该层的层架标关联起来,其它图书在书架上的位置数据,根据的是收藏图书的分类架位号的顺序排列,再由系统后台依照分类架位号自动算出并储存在数据库中。

三、运用RFID技术图书定位的实际作用

图书整理流程就是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图书上架、下架、整架的流程。图书清点工作事实上就是在规定范围内的图书的集中整架和统计的过程。

图书上架。图书上架:将读者阅览过的图书放回原来的书架上。方法一:图书上架时需要通过指定的设备,比如智能书车检查图书是否已经绑定在书架其中一个位置,且已经绑定过的,就可以根据智能书车提示信息将新书上架,如果没有绑定成功,就需要先进行绑定再上架。方法二:在图书上架前可以不用设备检查,采用常规上架方式即可。实际图书上架通常运用的是这一方式,这样的上架方式比用智能书车检查上架节约了很多时间,特别对于熟练的员工。即使对图书上架不是很熟练的人员,只需要知道英文26个字母的排列顺序,稍加简单的培训就可以很快熟知上架流程。这也是普遍图书馆使用方法二上架图书的重要原因。

图书下架。图书下架:某组格架上的图书被放满了之后,定期做出相关位置的变动。方法一:将下架后的图书通过智能书车数据采集之后,将它们绑定在指定的书架上。方法二:图书下架时,只需要下架后书架上的首位图书数据与层架标关联起来,就不需每本图书信息数据采集,只要每组书架上的首本图书确定后,其他图书的定位由系统后台按照分类架位号进行计算,就无需对每组架位图书信息逐一进行图书数据收集。显然,在对大量图书进行下架时,运用方法二相比较方法一更经济实用。

图书整架。图书整架:将错放、乱放图书的位置还原到图书正确位置的过程。方法一:还是智能书车先读取书架采集数据,与相关绑定书架上数据进行对比,书架上数据若与架上原来绑定数据不相符即判定该书被错放位置。方法二:图书整架时,本质上是书架上图书分类架位号与数据库中此书架原有的图书分类架位号进行对比,如图书分类架位号比对的结果不同,就以此判定图书被错放架上。且在图书整架过程的同时,却可以发现不少图书统编过程当中的失误,最明显的失误就是将图书的电子标签贴错。传统方法中这样的错误很难被发现,但在采用方法二定位后,整架过程当中就很容易发现这些细小的失误。如以方法一进行整架定位,当中就很难被发现。

通过以上阐述,不难发现RFID技术在图书定位系统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其中图书两种定位系统方式各有各的优势与劣势。通常情况下,方法一相比较于方法二工作量明显偏大,且方法一适合用于收藏图书量较少、读者需求不高的中小型图书馆;而方法二更适用于图书收藏量偏大、严谨的藏书制度体系、读者需求较高的大型图书馆。

上一篇:高考意见指导生物下一篇:考试反思500字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