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二哥》说课稿

2024-05-03

《傻二哥》说课稿(共8篇)

篇1:《傻二哥》说课稿

xiaoxue.xuekeedu.com

《傻二哥》

一、说教材

《傻二哥》是以童年往事为话题的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回忆性的散文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刻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善良、聪明、热情、穷而有志的年轻人的形象。文章从傻二哥吆喝的内容;傻二哥的特点;傻二哥的衣着;傻二哥吆喝前的准备;傻二哥有耐心,不怕麻烦五个方面把这样一个卖药糖的劳动者“傻灵傻灵”的特征刻画得淋漓尽致。语言生动活泼,细腻传神。

教学本课我预计两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重点学习1-3自然段。第二课时, 走近傻二哥,感受他的傻灵傻灵,学习4-7自然段。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读,我确定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一是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傻二哥“傻灵傻灵”的性格特点;三是体会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这三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重点语句体会傻二哥的“傻灵傻灵”。教学难点是领悟并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四、说教法设计

教有多法,贵在得法。本课我将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朗读感悟法、讨论法和多媒体辅助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自读自悟、想象交流,在读中感悟语言文字和人物形象。

五、说学法设计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课堂上,我会引导学生借助课外资料,抓重点词句,采用图文结合,读、想、议、说、演结合的方法逐步学习课文,入情入境,自悟自得。

六、说教学过程

在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教学重点是体会“傻”的含义,而课文4至7自然段通过衣着、动作等从“傻样儿”和“傻事”两个方面来突出主题,表现人物,所以我预设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首先播放傻二哥卖糖的吆喝声,创设情境,带着学生走进旧时天津的小巷,来到傻二哥身边。

(二)认识“傻样”,体会“傻灵傻灵”

xiaoxue.xuekeedu.com

和孩子们一起回顾:同学们,你们听,这是谁在吆喝?对,是傻二哥在走街串巷卖药糖呢!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至3自然段,知道作者新凤霞和大伙儿说傻二哥——傻灵傻灵。可是我们“只闻其声,未见其人”,傻二哥到底是什么样儿?课文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他的“傻灵傻灵”呢?请学生自读第四自然段,划出描写傻二哥外表和装束的句子,说说他留给自己的印象。

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傻二哥外表和装束上的特点,当学生说到“讲究”一词时,出示句子。瞧,“白布上衣”、“黑色裤子”傻二哥真是个朴实的年轻人;再看四个动词“穿着”、“挽着”、“留着”、“斜背着”用词不重复,都非常准确、形象地描绘出傻二哥的样子;“偏分头”、“很讲究”说明傻二哥对待自己的工作非常认真,一点也不马虎。指导学生细细地品读句子,读出傻二哥外表和装束的“讲究”。

傻二哥卖药糖还有一套专门的工作服呢!他在家里穿得破破烂烂,去卖药糖时,就把这套干干净净的衣服换上了。这装束显得很正规,很正式,他想吸引人来买药糖。看来这傻二哥还真灵,聪明着呢!

接着还是抓住“讲究”这个词,让学生浏览课文除了衣着装束讲究还有什么讲究?学生再体会玻璃瓶细节设计上的讲究。

衣着讲究,发型讲究,连卖药糖用的玻璃瓶也很讲究,傻二哥可真是动了一番脑筋啊!学生一步步地走进文本,从心底里感受到了傻二哥的“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所以在这一环节我指导学生自主朗读,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味,体会文章人物形象。

(三)、了解“傻事”,体会“傻灵傻灵”

第五、六自然段的学习中,我让学生默读,找出傻二哥在卖药糖时吸引人的地方,划出相关的句子并作上批注。

重点品读傻二哥吆喝前准备的句子。一开始,我范读。再让学生自主研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找出表现动作的词,体会作者用词的多样性及重叠词的作用。接着让学生表演读,谁来试着吆喝一下?他们一边读一边模仿,身临其境,一起感受这段描写的栩栩如生。

吆喝就吆喝,干嘛还这么卖力地做准备工作呢?原来,他是想吸引大家,就像戏剧开幕时会敲锣打鼓一番。在多种形式的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感悟:傻二哥可真是傻灵傻灵啊!

最后,我再创设情境:请大家看看这幅图,如果当时你就站在傻二哥身边,看到这样认真的一招一势,这样专注的一举一动,你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对待卖药糖这份不起眼的工作,傻二哥却用尽了心思,干得有模有样,有滋有味,让学生透过文字和画面说出自

己的感受。

xiaoxue.xuekeedu.com

他卖药糖的时候还有哪些地方吸引了你呢?于是,带着学生们再去品品他那五颜六色的药糖。同桌讨论,悟出作者从颜色味道来写出药糖吸引孩子的原因。

然后再自读第六自然段,感受因糖的颜色多,换来换去,傻二哥是怎样不怕麻烦。再一次回扣“傻灵傻灵”。他热心的傻劲中无处不透着“灵”,傻而聪明不正是“傻灵傻灵”吗?这时,我和学生一起有感情地配乐朗诵4至6自然段,表达对傻二哥深深的敬意。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通过4至6自然段的重点学习,从多个角度使学生理解了这“傻”的真正含义,使傻二哥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清晰、生动起来,最后进行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知道吗?他的傻劲还不止课文中说的这些,他的家是怎样的呢?(看一段补充资料)看完补充资料再次掀起学生情感的高潮。他们会说,傻二哥就是靠卖一块、两块药糖来养家糊口,多不容易啊!他做事认真不取巧,对人有一股热心的傻劲儿,真是“穷而有志”!同时也明白:结合课外资料来理解课文也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好方法。

齐读第七自然段,学生们知道:傻二哥就是靠着这般傻灵傻灵在母亲去世后带大了三个弟弟,正是靠着这般傻灵傻灵解放后在糖厂工作,还当上了业余演员。

回看课题,我问:“傻”字带有贬义,指“头脑糊涂,不明事理”、“死心眼,不知变通”,这篇课文为什么要以“傻二哥”为题呢?和学生们一起探讨后总结:课题中的“傻”是贬义褒用,傻二哥就是这样一个“傻”与“灵”合为一体的人物,我们也应该学习傻二哥的热心和聪明,拥有他这样的傻劲,做个像他这样的傻人。

最后,我会指导学生整体回顾文章在写法上的特点。作者对傻二哥形象的塑造力透纸背,从他穿的衣服、使用的用具、吆喝前的准备、吆喝的音调、吆喝的内容到他对顾客的态度都细细写来,而且善于围绕中心选取材料,使人物形象完整而丰满。这样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七、说作业设计

我布置的作业一是让学生学习本课刻画人物的方法,仿写一段话,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表情;二是读读作家新凤霞的作品。

八、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应该是教材重要内容通过教师有目的地构思巧妙画出的图形。这节课,我的板书简洁明了,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语,体现文章的主题思想。

14傻二哥 “傻灵傻灵”

热心 聪明

xiaoxue.xuekeedu.com

以上我的教学设计,主要采取读中感悟的方法,使学生能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形象。同时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高段语文教学要初步领悟文章表达方法的要求,我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表达形式,体会表达效果,掌握写作方法,让人文内涵在语言的品味与表达中自然渗透。

篇2:《傻二哥》说课稿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傻二哥“傻灵傻灵”的性格特点,领悟并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外貌和动作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4、从热心助人、勤劳、有责任心的傻二哥身上受到感染,学习做人的美德。教学重难点:

1、感受傻二哥“傻灵傻灵”的性格特点。

2、学习作者是如何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

一、导入

我国现当代著名的评剧演员——新凤霞,她不仅戏演得好,还写得一手好文章。叶圣陶先生曾经称赞她的文章“不加虚饰,不落俗套”。我们学过她写的《万年牢》,今天再学习她的一篇文章——《傻二哥》。(板书课题)

二、小组检查,汇报预学案1,2题

三、初识“傻灵”,找出文眼

1、全班交流第3题。为什么大家叫他“傻二哥”?

2、学生交流第三段,名字的由来。【板书 傻灵傻灵】

【板书:傻劲儿】傻劲儿指的是——傻二哥爱给人帮忙,一帮就帮到底,有一股热心的傻劲儿。

还有一个特点是——聪明。【板书:聪明】 傻二哥“傻”而“聪明”,不就是傻灵傻灵吗?这个词概括出大家对傻二哥的印象。

四、自主学习

1、这一段直接写了傻二哥傻灵傻灵的,前面的第2自然段,后面的4、5、6自然段,这些内容的描写与傻二哥的傻灵傻灵有关系吗?有!你们怎么读出来?

2、出示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你印象最深的地方,边勾画边批注。

(2)把你找到的地方读一读,结合重点词句,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感受。

五、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品读重点词句,感悟人物形象)

(一)吆喝的内容

1、生交流句子及体会。【出示】

2、理解“吆喝”,什么样的声音称为吆喝?

3、在小组内吆喝吆喝,要和得好的代表小组比赛。

4、小组推荐代表比赛。词儿多么精彩呀!吆喝真吸引人!真讲究呀!与众不同,有腔有调地吆喝。

5、全班齐吆喝。从傻二哥的吆喝声中读懂了什么?体会他的傻灵。

4、如果你听到了这样精彩的吆喝,你会怎么做?

傻二哥的吆喝不仅有腔有调,吆喝的词儿还这么吸引人,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那股机灵劲儿。

(二)穿着、工具

1、生交流句子及体会

(课件出示:他出去卖药糖,总是穿着白布上衣,黑色裤子,挽着袖子,留着偏分头,斜背着一个很讲究的大玻璃瓶子。)

白布上衣,黑色裤子,这样的装束,可能大家觉得很普通,甚至很寒酸,但在当时,这样的装束已经算是很正规的了。老师找到了这篇课文的原文,文中原来是这样写的:(出示课件)

“他上街卖药糖,要穿上一套专用的行头〔行(xíng)头:戏曲演员演出时的穿戴。这里指服装。〕:白布中式上衣,黑色布裤。挽着袖口,留着偏分头,斜背着一个用皮带套好的、很讲究的大玻璃瓶„„傻二哥在家里穿的破破烂烂,去卖药糖时,就把这套干干净净的衣服换上了。”

读了这个课外资料,你体会到了什么呢?(衣着讲究,对工作很认真。)读出你的感受来!

看来,傻二哥卖药糖还有一套专门的工作服呢!这样的装束显得很讲究,很正式,这也是他吸引人来买药糖的一种做法。看来傻二哥聪明着呢!(指聪明)

2、从傻二哥的衣着打扮中,我们读出了讲究,读出了认真劲,更读出了他的聪明劲儿,这都是因为作者对他的外貌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使我们如见其人。看来对人物的外貌描写很重要。【板书:外貌描写】(点击课件:穿着、挽着、留着、斜背着变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3、交流:玻璃瓶子、小灯泡、钳子 看图读句子,感受工具特别,吸引人

4、衣着讲究,发型讲究,连卖药糖用的玻璃瓶也很讲究。这样的傻二哥在街上卖药糖了,你看到了,会怎样?读出来!

傻二哥这么多讲究的背后,是为了吸引人来买药糖的一种做法。看来傻二哥聪明着呢!

(三)吆喝前的准备 傻二哥吆喝的动作

“先是伸伸腿,晃晃胳膊,咳嗽两声试试嗓子,两只脚一前一后,前腿弓,后腿蹬;一手放在腰上,一手捂着耳朵,这才放声吆喝了。”

1、生交流第五自然段体会,出示描写动作的句子。(说出傻二哥这样做的原因,体会他的智慧,动作吸引人)

2、这些动作傻里傻气,卖个药糖还做这些花哨的动作,不是傻吗?

3、这些动作是有用心的,边读边做,做得好的上前演。

快,小孩子们多了,傻二哥,快做好吆喝前的准备。(一生演示动作)动作做好了,吆喝了——

3、听大家读,做,我仿佛看到傻二哥。生活中没见过他,你怎么模仿得这么像?【结合学生发言,动词刷红】

看来准确、具体的动作描写能把人物刻画得更加形象。【板书:动作描写】

4、你就是围在傻二哥身边,看到傻二哥这样认真的一招一式,这样认真的一举一动,你会想些什么?会做什么?(傻劲十足,自己设计动作吸引孩子们;对工作一丝不苟)把你们眼中看到的带到文字中,读出来吧!

5、读到这,我有个疑问,傻二哥是先做动作,后吆喝的。课文是先吆喝,后写动作,为什么不放在一起?

(四)有耐心,不怕麻烦

1、你发现傻二哥的药糖怎么好?(五颜六色的好看)读读这些写糖的文字。

有腔有调的吆喝,红色绿色的灯泡和五颜六色的药糖,那真是有声有色啊!难怪吸引能那么多大人小孩来买糖呢!

2、可小孩子挑花了眼,买去了又来换,(吃的东西能随便这样换来换去吗?傻二哥是不是傻了?)

(感受耐心,真诚,不嫌麻烦中透露着灵,聪明,换来换去让孩子们满意是为了带来下次的生意。招引回头客呢!)

3、通过刚才品读句子,深入地读书,我们发现了文字背后的含义。那么,傻二哥究竟是傻还是灵,有答案了吗?傻二哥是一点也不傻,聪明着呢!

六、总结升华

1、其实傻二哥就是靠着这股“傻灵傻灵”的劲在母亲去世后带大了三个弟弟;正式靠着这股“傻灵傻灵”的劲解放后在糖厂工作,还当上了业余演员。

2、再读课题,那么作者为什么要以“傻二哥”为题呢?

生交流看法,文中的傻二哥聪明、勤劳、乐于助人,从哪个角度看,他都不傻。说他傻,是因为他爱给人帮忙,有一股热心的傻劲儿。课题中的“傻”是贬义褒用,赞扬他,喜爱他。

3、傻二哥“傻灵傻灵”的特点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那是因为作者抓住了人物性格特点,通过外貌、动作等细节描写使人物活灵活现。

4、今天我们学了这一课,傻二哥这个人物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正是因为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外貌、动作等进行了细致描写。

14、傻二哥

傻灵傻灵

外貌描写

傻劲儿

聪明

篇3:《傻二哥》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等差数列》选自江苏省职业文化课教材《数学》第二册第六章第二节, 设计时间三课时. 本课在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 从三方面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 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等差数列概念和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探究,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猜想、推理等发现规律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公式的探究,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 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 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3. 确立本案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为: ( 1) 等差数列的定义 (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应用; ( 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应用. 教学过程中, 我将通过情境导入新知以及巩固和深化知识来突破重点.

教学难点确定为: ( 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 ( 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中, 我将通过教师针对性的指导方法、小组竞赛的方式和分层教学的策略对于教学难点予以突破.

二、学情分析

首先我对我所任教的班级的学生进行分析:

本次课我的授课对象是中职一年级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 经过数列的学习,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但是学生整体数学基础较薄弱, 个体差异较大, 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强, 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与表扬来增强自信. 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但很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 我在整个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 扬长避短.

三、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

根据学情分析, 本次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综合运用情境教学、自主探究、分层教学、评价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主要通过学生活动向学生“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学法分析:

本次课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我指导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法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法进行发现思考、归纳总结的活动. 让老师如何教转变为引领学生如何学.

四、教学实施

课前我搜集了大量的素材, 将其制作到ppt中来吸引学生的眼球; 查阅了相关的教学理论, 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来; 最后形成完备的教学环节. 课前根据“异质分组”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四组.

本次课的教学有三个任务, 1. 认识等差数列, 2.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应用, 3. 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应用. 以上三个任务我分别设置了完整的教学环节, 以下是我教学环节以及时间分配情况的展示. 下面我就来说说我这三课时的具体实施过程.

我的整体设计思路如下:

这三课时大致是按照这条线来设计的: 由日常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探究出判断等差数列的方法,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利用例题和习题来巩固和深化知识, 最后反思小结. 剩下的时间里给出一道拓展题来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师生互动, 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结束每一课时.

接下来我重点说说本次课问题情境环节和建构新知环节的具体实施过程.

任务1:认识等差数列

问题情境环节的安排:

给出两个实例, 实例1 结合了学生的专业; 实例2 结合了传统文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接下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说出数列中的每一项 ( 提问的学号也组成等差数列) , 这样做既渗透了“等差数列”, 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分别叫三名基础薄弱的学生总结每个数列的特点, 并给予鼓励与表扬,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下面揭示概念, 并板书等差数列的定义, 之后希望学生继续探究如何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

师: 对于一般的数列{ an} , 数列有n项怎样来判断这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生: 计算a2- a1, a3- a2…an- an - 1,

师: 如果n很大, 那是不是很麻烦? 能不能用一个一般的式子来说明?

生: 只要an- an - 1= d, ( n≥2, n∈N+) 就可以了.

以问题链的形式进行探究, 层层深入, 可更好地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同时也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任务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首先, 引入“一站到底”这档节目, 抽取题库里的一题目让学生回答, 给予所在小组加分. 接下来提出: “这个数列中的第6 项是什么?”学生会小声议论出第6 项. 学生是利用了an= an - 1+ d这个公式经过几步的推导得出答案, 能不能找到更简单的方法得出要求的项呢? 顺利地引出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这样, 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得到了发掘, 从而带着积极的情感参与到新知教学的每一环节. 整个过程由学生完成, 通过互相讨论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又化解了教学难点.

任务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展示印度泰姬陵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个情境源于历史, 富有人文气息, 激发学生兴趣; 图中算数, 形象直观, 可启迪学生思路.

自然地引出了问题1 + 2 + 3 + … + 100 = ?

学生对于高斯的做法很熟悉, 学生答出结果. 接下来, 引导学生探究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我设计以下几步:

一、请同学们根据高斯的做法探讨还有什么求1 + 2 +3 + …100 的方法?

1. 猜想

101×100/2=5050可写成101×100/2=5050, 在这个式子分子中的“101”由 (1+100) 得来, “100”代表个数.

2. 推导

组内讨论, 得出结论. 鼓励学生上台演示过程,

二、由特殊到一般, 能否探究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学生类比联想前面方法, 水到渠成推导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学生经历公式了推导过程, 获得了发现的成就感. 优化了思维品质, 体验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教师板书过程规范解题格式, 让学生掌握倒序相加法.

例题环节:

通过整合课本中的题目, 选择6 个典型题目作为本次课的例题, 每课时2 个例题. 例题的选择首先基于巩固知识的目的, 其次培养学生观察总结、应用公式的能力. 例题的安排由浅入深, 注重了分层原则.

练习环节:

通过练习, 加强学生对定义的巩固,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习题中还补充了等差中项的定义和通项公式的推论. 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练习, 如: 一些题目选用口答方式; 在规定时间内让各组学生完成习题; 小组抢答完成相关题目等方式. 给枯燥的课堂增添了几分生机的同时, 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拓展环节: 本着以加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目的, 教师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

反思小结: 本环节通过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来回忆知识, 教师适当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用到的思想方法.

作业环节:

此环节设置必做题与选做题.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 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有所提高. 布置知识链接的题目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搜集资料、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为接下来的课题做好准备.

五、教学反思

篇4:《黄河颂》说课稿

《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所选的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是以祖国为主题的。学习这个单元,要求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了黄河的形象,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情绪慷慨激昂。同时,歌词节奏鲜明、音节洪亮,长短句结合,韵律自然和谐。这首诗十分注意刻画黄河的形象,营造出了宏大壮阔的画面之美。学习《黄河颂》这首抗日救亡的诗,要与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相结合,由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深化拓展,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黄河。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

《黄河颂》全篇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句式长度悬殊极大,长短结合,节奏强烈且富于变化。在韵脚上,巧妙地运用了双声叠韵词,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总体上,韵律响亮、节奏铿锵,朗诵起来琅琅上口,极富音乐美。正如诗人所言:“我……惯于为朗诵或制曲而锻句。在我看来,诗歌的语言,主要地不是诉之于视觉,而是诉之于听觉的。”因而,该课教学无疑需要特别重视朗读。同时,《黄河颂》从内容和主题上又是反映抗日救亡的,结合单元目标中要求“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这一目的,我们需在培养爱国情操方面加以关注。此外,诗歌的时代背景与学生距离较远,且初一学生的朗读能力还不够强,把握不准诗歌的节奏、语气、重音等。因而,根据上述我们分析的《黄河颂》的特点,根据单元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把握全诗主要内容和结构层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借助背景介绍、朗诵聆听和自我朗读,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挚烈情感。

(三)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

深刻感悟黄河的雄伟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激发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深刻感悟黄河气概,激发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挚烈情感,深入理解民族品格。

三、教学学法

(一)说教法

本课教学努力实践新课程理念,结合学情、课文和教学目标,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入文、入情、入境,在师生、生生等多重对话的基础上,体味诗歌情感,感悟黄河气概,激发爱国情怀。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诗歌紧扣黄河雄姿,刻画出了黄河磅礴雄浑、恢宏壮观的形象。对于不在黄河边长大的学生来说,可以借助图片或视频等相关的直观方式来让大家了解黄河的形象。而对领唱部分的朗诵和歌词中黄河乃民族魂、民族神的内涵必须以学生对黄河雄姿的感受为基础。领唱部分可以极快地在学生内心产生震撼,深化对“英雄气魄”的感悟,歌词中的第一段可加强学生对黄河雄姿的感受。

2.朗读法

本诗节奏鲜明铿锵,富于音乐美,适合朗读。朗读是深化理解和体味诗歌的有效手段,教学中,可以借助各种各样的朗读方式来展开教学环节,如:阅读前的名家朗诵聆听,赏析前的配乐自由朗读,赏析中的个读、配乐齐读,赏析后的配乐领读与齐读相结合等。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生悟,在悟中促读。

3.互文补充法

本课内容涉及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黄河的地理位置等,加之又是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歌词,涉及到历史、地理、音乐等相关知识。对于诗中所言“黄河”为“摇篮”、“黄河”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的理解需要借助相关历史、地理知识,而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挚烈情感和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则又不得不借助背景知识。因而,在教学中,可把写作背景、黄河的地理知识及图片等充分引入教学中。

(二)说学法

本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在本课中,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朗读和讨论等,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体味诗歌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话说黄河史

此环节意在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一个厚实的背景。

首先,让学生了解相关背景:多媒体演示战争画面及八路军战士在黄河岸边行军的画面,利用声音和画面,再加上老师的讲述,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讲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了全面进攻,中国军民奋起抗战。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战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背景画面】汹涌奔腾的黄河(画面直观、醒目,让学生内心油然升起豪壮之情。)

然后,简单介绍一些与课文学习有关的黄河的历史知识。对此,主要关注中华民族的其他表述词语,引导学生明确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黄帝,他们就曾于黄河流域群居。借此切换到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同时,教师深情讲述:“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黄河流域自古就是古文明的发源地,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对这条河流有着深厚的感情。”

接着再由学生介绍、教师补充相关的知识。

(二)吟读黄河颂

此环节重在借助朗读和赏析,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和结构层次,初步感悟和体会作者情感和诗歌的意蕴。

首先,让学生聆听名家朗诵,强化第一环节中已唤起和激发的兴趣与情感,在学生内心深处掀起一阵感触的高潮,同时也借此形成教学节奏层面的一个小高潮。听完名家朗诵后,让学生自由言说自己的感受。

其次,在此基础上,教师注意提示学生关注“啊,朋友”中的“朋友”,“我站在高山之巅”的“巅”,“啊!黄河!你……”中的“你”,但不做具体阐释,只是要求学生在配乐自由读的过程中,细细体会这些词及其效果,和这些词在朗读层面的处理。学生配乐自由读完后,让学生们自己思考或相互讨论来加以落实,借此关注诗人在人称表达层面的转换及效果,体会歌词中第一部分的视角转换及效果。

再次,引导学生紧扣“啊!黄河!”的三次重复,同时关注课文中的“朗诵词”、“歌词”等字眼,落实课文结构层次的把握。

此环节将学生引入了课文情感的波涛中,从中感受体味诗中澎湃激昂的颂扬与赞美之情。

(三)探究黄河魂

这一环节重在理解课文主旨,感悟作者情感,体会民族品格。

首先,以一段话“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来过渡。然后屏幕展示相关问题,让学生合作探讨:

1.黄河有着怎样的气势和精神?你是怎样体会的?

2.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3.请用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你的誓言。

4.引入《长江之歌》,类比体会两个文本情感层面的一致性,以深化理解和升华爱国情感。

(四)咏唱黄河曲

师生齐唱《保卫黄河》,然后教师说结语: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持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今天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奋斗,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奉献自己的力量!

五、板书设计

本文为井冈山大学教改课题“新课改下‘语文教学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和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校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培养策略研究”(编号:JXJG-09-15-24)的阶段性成果。

(刘梅珍 江西吉安 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 343009)

篇5:傻二哥赏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人物描写的分析,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2.学习傻二哥助人为乐的美德,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的热爱。

二、难点、重点分析

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分析: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傻二哥,通过描写傻二哥在亲人与邻里关系中体现出来的勤劳、善良、乐观、助人、爱憎分明的优秀品德,热情赞扬了那个时代所孕育的宝贵的人格精神。

2.既然傻二哥不傻,作者又为什么以“傻二哥”为题?

分析:课文以“傻二哥”为题,作者是有其艺术匠心的。文中的傻二哥聪明、勤劳、乐于助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他都不傻。说他“傻”,是因为他爱帮人忙,有股子热心的傻劲儿。这正是我们每个青少年都要学习的一种“傻”。文中“傻灵傻灵”这一词是对他性格的高度概括。课文在写傻二哥“有股子热心的傻劲儿”的同时,无处不写出了他的“灵”。课题中的“傻”是贬义褒用,傻二哥就是这样一个“傻”与“灵”合为一体的人物。

3.课文未段写傻二哥家解放后的幸福生活,其目的是什么?

分析:课文用主要篇幅来写傻二哥在旧社会的生活,而在新社会的情况只有篇末略带一笔,是以此作为映衬,这样写既显得主次分明,又能让读者回味无穷。同时突出地表明了穷苦人民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才能过上美满幸福生活这一主题。

4.文章在第6段为什么用很多文字写糖的五颜六色?

分析:为了给下文写小孩因糖的颜色多,不知买什么好,换来换去,而傻二哥不怕麻烦做铺垫。

5.第12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分析:如果文章中没有这一段,上下就连贯不起来。不交代离开、想念,就不好写 1958年的见面。

6.傻二哥“傻灵傻灵”的“傻”字,带有什么感情色彩?与“灵”放在一起有没有矛盾?

分析:根据上文中“有股子热心的傻劲儿”的语言环境来推断,“傻”应指“为人老实、不自私、不取巧”,因此“傻”在这里带有褒义。与“灵”字放在一起不矛盾,是赞扬傻二哥又老实(热心助人,不自私)又聪明。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自读提示。

新凤霞是当代著名评剧演员,她不仅戏演得好,还写出一手好文章。叶圣陶称赞她的文章“不加虚饰,不落俗套”。新凤霞写人记事,如同她演唱评剧一样,清新流畅,如叙家常,娓娓动听。她笔下的傻二哥,形象逼真,性格鲜明,确实把人写活了。文章把傻二哥卖药糖时的穿着、姿态、神情、吆喝声写得跃然纸上;把他“傻灵傻灵”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作者还善于把人物置于特定的环境中去写,在与亲人和邻居的关系中,写出他的优秀品质和鲜明个性。

让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结合课后练习题,进一步熟悉课文,—一加以思考、讨论,细心领会本文的主题思想,学习傻二哥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

(二)重点分析。

1.新凤霞和《傻二哥》。

新凤霞是一位优秀的评剧演员,她不仅戏演得非常好,而且还写出一手好文章。傻二哥是一个生活在旧社会,靠卖药糖养家糊口的穷孩子。他热情、善良、勤快,而又乐于助人。新凤霞为什么要塑造傻二哥这样一位人物形象呢?这和她的出身有关,她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家庭,从小在天津南市贫民区大杂院里长大,因此,对贫苦的劳动人民的生活最熟悉,对劳动人民身上所具备的美德也最了解。作者在《为什么我写傻二哥》一文中写道:“小时候,穷苦孩子助人为乐,是咱们中国人历代的美德。解放后也一直保留着互相帮助的风尚,随时可看到助人为乐的事。”“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的好传统失去得太多了,人的感情太薄了。我听到看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实用关系,为了金钱私利,害人灭亲,十八九的孩子成了杀人犯!80年代出现的这种野蛮行为,是多么可悲可惨的事啊!”这使作者想起童年时住过的大杂院,这里虽都是贫苦的劳动人民,但“最可贵的是从小养成的干活劳动习惯,帮助人是一大乐事„„ ”傻二哥便是其中的一位懂得关心贫苦老小病弱的榜样,作者觉得“童年穷苦孩子的美德,应当把它都写出来,叫今天在蜜糖中长大的孩子们知道,对他们有好处的。”由此可见,作者写傻二哥的目的是希望今天的青少年能学习傻二哥那种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德。

2.全文的脉络层次:

第一部分(l~12段):写解放前傻二哥的穷苦情况和他的美好品德。

一层(1~3段):从天津到处都有音乐声引出傻二哥,概括写他“傻灵傻灵”的性格特点。

二层(4~6段):着重写傻二哥卖药糖的情况,表现了他认真的工作态度。

三层(7~12段):着重写傻二哥的家庭情况,通过写他与亲人和邻居的关系,表现他高尚的品质。

第二部分(第13段):写解放后傻二哥过上了幸福生活。

3.怎样理解傻二哥的“傻”?

“傻”字本来带有贬义,指“头脑糊涂,不明事理”或“死心眼,不知变通”。课文里写傻二哥“顶聪明”,又“爱帮人忙”,怎么会得个“傻二哥”的雅号?这就要根据上文中“„„有股子热心的傻劲儿”的语言环境来推断,原来,这里的“傻”实指“为人老实、不目私、不取巧”。因此,“傻”在这里就带褒义了。这雅号看似贬,实是褒,是赞扬傻二哥又老实又热心助人,不自私自利的好品质。

4.傻二哥是怎样的人?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表现傻二哥的优秀品格?

傻二哥是一个靠卖药糖养家糊口的穷孩子。作者把傻二哥这个人物放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来写,从他与亲人和邻里的关系中表现他勤劳、热情、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把他“傻灵傻灵”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是选取以下材料来表现他的这些优秀品质的。

(1)卖药糖。傻二哥卖药糖时,像参加演出,“穿了一套专用的行头:白布中式上衣,黑色布裤。”而且使用的工具也很讲究,斜背在身上的玻璃瓶里“装满五颜六色的药糖,瓶子旁边挂着一把电镀的长把钳子是为了夹糖用的,不用手拿,表示卫生”。这样打扮整洁,用具讲究,足见其对工作多么认真。他又是一个热情而又有礼貌的少年,每次出去卖货,总是向邻居们打招呼。另外,小孩子买了药糖,往往要换好几次,傻二哥都是耐心地对待,一点儿也不怕麻烦。从他对孩子们亲切的态度中,反映出他的美好心灵。

(2)和母亲争论。不让妈妈锁家门。他对妈妈说,“您看,老冤枉别人偷东西的是什么人?那是财主大太们,咱们院里住的都是穷人,您出门上锁防的是谁呀?”傻二哥与母亲的争论,一方面表现有钱人的诬良为盗,另一方面表现了他具有朴素的阶级意识,爱憎分明,他痛恨有钱的财主太太,信任邻居,和邻里穷人有深厚的感情。

(3)帮助邻居干活。傻二哥会做木工活,会修锁、修鞋、修车、修电灯,东西坏了交到他手里摆弄几下就好了。每天卖药糖回来,他都闲不着,帮邻居修鞋,装电灯,哪家有红白喜事,他帮着扫房、刷浆、糊顶棚、糊窗户„„帮人家搭柴灶,用旧煤油桶做煤球炉子。这些足见他心灵手巧,聪明能于,而又热心助人。文中几处写到傻二哥帮助邻居,邻居也多次帮助他们一家,穷困的生活和邻里间的关怀,是形成他美好品德的重要原因。

(4)抚养弟弟。穷困的生活并没有压倒他,他还是经常喜欢“唱两段”,整天“乐哈哈”,可见他是一个多么乐观而又坚强的孩子。他要做买卖,又要照顾有病的母亲,母亲去世以后,他一人带着三个弟弟,小小年纪,竟挑起生活重担。在邻居的帮助下.他坚强地度过难关,把三个弟弟抚养成人。直到解放后,他才过上幸福的生活。

课文就是通过对傻二哥卖药糖、和母亲争论、帮邻居干活、抚养弟弟等几件事的记叙,表现了俊二哥的勤劳、善良、乐观、助人、爱憎分明的品德。

5.文章的写作特点。

(1)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作者以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笔触写出了主人公浑然一体的“聪明劲”与“傻劲”。例如,他的吆唱绘声绘色,独具风格;他“顶聪明,会做木工活,会修锁、修鞋、修车、修电灯,差不多什么都会修”,“他还有一个特点:爱帮人忙,一帮就帮到底,有股子热心的傻劲儿”。他其实是“傻”得头脑灵活、胸襟开阔。作者围绕他的美德,围绕他的人格精神,写了六方面的事儿:卖药糖,与妈妈争论锁门,帮邻居于活,有时也要上票房唱上一段,孝顺母亲,抚养弟弟长大成人。傻二哥的性格特征在字里行间表现得非常鲜明突出:心灵手巧、乐观开朗、爱憎分明、待人诚恳善良。

(2)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写。“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写出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人的特定品质、心态和处事方式,才能更深刻地反映所描写的人的本质,才能使作品具有更强的真实性、生动性和鲜明性。正是从傻二哥和邻里的关系中,从那么多活生生的事例中,傻二哥发自内心的话语才有了哲理般的光辉:“穷帮穷,富帮富,官面儿帮财主。全靠了穷邻居们,才熬到解放,熬到了头哇!”

(3)结构严谨。文章第3段是中心段,介绍了傻二哥“绝顶聪明”和“有股子热心的傻劲儿”两个特点。并且用“大家忘了他的聪明,给他起了个雅号,叫傻二哥”,说明他的“傻”比他的“灵”更招人喜爱;下文即分两部分谈俊二哥的情况。第4至6段写他的“灵”,第 7至 11段则围绕“傻”来写。这两部分虽都是从傻二哥的言行来写,但写“灵”侧重写其行为,而写“傻”则侧重写其心理。从外部到内部,步步加深。最后用解放后做了爸爸的傻二哥的话作结尾,点明穷邻居间互相帮助的这种“傻劲儿”是我们革命成功、翻身解放的重要条件。

(4)成功地运用白描手法。白描,就是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地勾画出人物形象来。例如,第6段中“傻二哥就靠着一块、两块的药糖,养家糊口,很不易呀!”“最值得佩服的,是他那种耐心和严肃的态度,不怕麻烦”。第9段最后写“傻二哥是院子里最能干的人,事事少不了他”。在第 11段中借着总结三个弟弟的情况,给傻二哥的品质作了总结:“学着哥哥的样子,都那么勤快、懂事、热情、善良。”这些话都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

(5)文章的语言流畅,朴素自然,不加虚饰,不落俗套。

篇6:傻二哥-支持雅安 爱心募捐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雅安地震”再次揪住全国人民的心,也牵动着傻二哥人的心。人们在谴责天灾的同时,更多的是为四川灾区的群众祈福。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虽然很多人不能亲赴灾区现场尽绵薄之力,但是傻二哥家人积极用自己的方式支持他们坚强起来!4月23日,傻爱基金会号召全体员工一起参与在下午17:00举行的“支持雅安、爱心募捐”活动,外区各事业部在23日-24日自行组织。

公司范董事长、王副董事长和杨总获悉后第一时间带头捐款,员工也献上他们的爱心,纷纷解囊相助。平时,员工们省吃俭用,不舍得往自己的身上花钱,但是为了帮助雅安灾区同胞,他们毫不犹豫、积极捐款,让人十分感动!傻二哥最美的“风景”莫过于这一幕。还有一些员工家属和小孩也拿出自己的零用钱神圣地投入到捐款箱中。一位4岁小朋友特别引人注目,她个子不够高,8岁的哥哥把她抱起来将10元人民币投入捐款箱。就连在公司施工的外单位人员也被傻二哥人的善举感动,主动捐资。

两天时间,公司员工和傻爱基金会共捐款32073元。筹到善款后,爱心基金会积极联系四川商会,并在27日上午转账至四川商会和巴蜀文化研究会联合组织的灾款筹集领导小组,通过其直接拨往雅安重灾区。

篇7:《傻二哥》说课稿

我认为涂老师的课有一大亮点,那就是她紧紧抓住“傻灵傻灵”这条主线,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感悟傻二哥做事讲究、耐心细致、热心能干的形象。课堂上,涂老师给予学生充分解读文本的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在文中去勾画相关语句来感受傻二哥“傻灵傻灵”的特点。这一问题的设计,让那些生动、细腻的描写傻二哥卖药糖时的装扮、卖药糖前的准备活动、卖药糖时耐心换糖的重点语句水到渠成的成了孩子们品味人物形象的重点。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涂老师引导大家体会卖药糖前的准备活动那一部分。学生把句子找出来了,并交流了从中感受到傻二哥十分有趣。那么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他的有趣的?学生很自然的就说到了句中那些描写傻二哥动作的词语。抓住这些动作学一学,演一演,孩子们就乐了,这傻二哥的动作的确傻的可爱。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一分析,傻二哥是想借着这夸张的动作吸引更多的顾客,招徕更多的生意,这傻样儿后掩藏的聪明、机灵劲儿就浮出水面了,这就是“傻灵傻灵”,傻中透灵啊!整个教学过程中,涂老师机智的引导学生从描写傻二哥的傻劲儿、傻样儿、傻事儿的重点词句来感悟傻二哥认真、聪明、乐于助人的形象,始终回扣“傻灵傻灵”这一主线,于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习得了运用语言文字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以读促写,值得学习。

篇8:《苏武传》说课稿

《苏武传》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4第四单元编选的一篇具有典范意义的文言文,记叙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仍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根据我校的学生情况,我把学习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作为本课教学难点,把学习本文运用富有个性化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对比映衬的手法来突出主题、塑造人物的方法作为本课教学重点。

二.说教法

教材虽然篇幅较长,个别字词生僻,但人物形象饱满,情节生动,文学性、观赏性较强,课下注释很详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只要敢于创新,能够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就能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我打算采用:1.启发式教学,2.学案式教学,为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我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引导学生采用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说教学过程

本文是一篇讲读课文,我安排三课时。

第一、二课时:学案式教学,积累文言文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

第三课时:引导学生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爱国情操。

1.导入:展示年轻的苏武手拿符节准备出使匈奴的照片以及播放《苏武歌》,引导学生找出出现频率最高的是“节”字。“节”既表明了他是持符节出使匈奴的大汉的使者,也是指苏武在面对重大变故,对敌人的种种威逼利诱,始终以国家民族利益至上的民族气节。

(目的:为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采用图片展示的方式导入新课,能迅速地让同学们找出“节”是贯穿《苏武传》的一条主线,是苏武伟大精神的核心所在。)

2.浏览全文,梳理情节。

《苏武传》是通过哪些内容展示苏武的崇高气节的?请同学们分小组分角色朗读。

总结:两次自杀——刚烈豪壮之节,三次拒降,十九年坚守—忠贞之节。

(目的:让学生走进历史,走进文本,直面人物,主动参与。在研读文本中探究角色,在角色进入中体验情感,让枯燥无味的文言文鲜活起来,让同学们在角色品评中回归主旨。)

3.重点探究。

引导学生分析本文运用富有个性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对比映衬的方式来突出主题、塑造人物的方法。

问题设置:

(1)引导学生初步总结苏武的人物性格。

你认为苏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引导学生分析本文塑造人物的技巧和方法。

①文章详写卫律和李陵的劝降的目的。

②苏武自杀的原因和自杀时周围人的反应。

③苏武被囚禁和北海牧羊时的表现。

4.师生共同总结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简洁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对比反衬的手法。)

(在重点探究环节中,1.我请每个小组推选出来的同学发言——引导学生初步总结苏武的人物性格。2.接下来在引导学生分析本文塑造人物的技巧和方法时,我依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启发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讨论,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巡回点拨、指导。讨论结束后,教师抽查讨论结果,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目的:启发思考,培养学习主动性;倡导合作,利用集体智慧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

5.学生披文入情,齐读苏武语录,感受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爱国情操。(课件展示:苏武手拿已经掉完毡毛的符节屹立于旷野之中牧羊的背影。)

(目的:和前面苏武年轻时手拿毡毛的形象对比呼应,让苏武形象更加突出,为后面小结做铺垫。)

6.延伸探究,归纳形象。(苏武为什么会被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纪念和崇敬?)

五.说教学反思

文言文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一般学生对于文言文是不感兴趣的,所以课前我给大家讲述了苏武的故事,让学生们对苏武这个人感兴趣。根据我校的学生情况,我用了两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梳理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落实效果不太好,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够掌握。

在分析苏武形象时,传授给学生有效的鉴赏方法,学生才会举一反三,逐步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因此我把学习本文运用富有个性化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对比映衬的手法来突出主题、塑造人物的方法作为本课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因为文意疏通得很完整,所以学生很容易找出来,效果不错。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傻二哥》说课稿】相关文章:

傻二哥教学反思04-20

耀灵挑二哥散文04-25

我善良的二哥散文04-12

二哥学妈妈教学反思04-14

二哥三妹的诗歌05-04

二哥和三三最幸福的那段日子散文04-13

上一篇: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之二(词语)下一篇:基层反映:办公室不起眼的浪费应引起关注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