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家庭日演讲稿

2024-04-27

国际家庭日演讲稿(精选10篇)

篇1:国际家庭日演讲稿

国际家庭日演讲稿

大家好,A:我是四(3)班的xxx、B:我是xxx、C:我是xxx、D:我是xxx 我们今天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家是最温暖的港湾”。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家,平凡而又伟大。

家容纳了亲情与爱,每个人都不能没有家,正如生命不能没有水、空气和阳光。

作为家庭的一员,我们不能只享受它赋予我们的温暖,也要一起努力让它更温馨,更快乐。

可我们真正做了些什么呢?到了家要么写作业,要么玩电脑,要么看电视,谁有想过帮父母拖一次地,抹一次桌子,谁又主动说过“妈你别干了交给我吧”。

电视里经常有这样的新闻,一家几兄弟姐妹为赡养父母问题而吵的脸红耳赤,甚至让父母居无定所,孤苦伶仃!难道他们真的没有能力给父母一些基本的生活保障吗?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父母再老再怎么不堪也不是累赘,有父母才是一个完整的家。家是每个人永久的港湾,而不是临时停靠的码头。家是黑夜里的北斗,是沙漠中的绿洲。家是出发的地方,也是归来的地方。家和万事兴,只有把家庭经营好了,才有底气去打拼。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为父母为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鸟儿感谢蓝天

让它飞翔,鱼儿感谢海洋让它遨游,花儿感谢阳光让它绽放,我们感谢一个温暖幸福的家让我们健康成长!

篇2:国际家庭日演讲稿

再过几天就要迎来5.15国际家庭日了,每个家庭都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爸爸是家中的支柱,妈妈是家中的管家,而孩子就是一家之宝。

作为孩子的我们往往不是家庭的重要建造者,却是家中的享受者,整天吃喝玩乐,啥也不用管,难道我们就不应该做些什么吗?

答案每个人都会回答:“不是的”,可我们真正做了些什么呢?到了家要么写作业,要么玩电脑,要么看电视,谁有想过帮助父母拖一次地,刷一次碗,做一顿饭,除了学校呼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谁又主动说过:“妈你别干了交给我吧”。即便说了,妈妈真的会让你做吗?也许会说:“该干嘛干嘛去。”可是这些真的会阻拦你做家务吗,我想,这些人应该会说:“我就等着这句话呢”。有谁真正帮父母做了一些事呢?社会上还有许多大人不如我们,他们对赡养父母方面产生一些完全可以避免但仍然闹到了法庭上。

常看新闻的同学知道,社会上这样的事情有许多例,甚至一家人为赡养父母问题吵的面红而赤,难道这个问题真的那么严重吗?孝敬父母、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孝敬父母应该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而不应该是一种累赘,作为孩子的我们,应该多帮助父母、孝敬父母,尤其是在空闲的时间里多陪陪父母,在父母生病的时候多多照顾她们,让他们感觉到我们对他们的爱。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谢谢大家。

篇3:美、德、日三国的家庭农场

美国的家庭农场

1776年7月,美国宣布脱离英国统治而独立,美国政府开始考虑建立何种农业生产制度和经营组织来发展农业。经过多年的探索,1820年确立了将公有土地以低价出售给农户,建立家庭农场的农业经济制度。1862年颁布《宅地法》,向真正需要土地的人赠送公有土地,逐渐实现了土地所有权的私有化,家庭农场蓬勃发展起来。

随着家庭农场经营规模的扩大,数目在不断减少。1935年家庭农场的数目为681.4万个,到1989年减为214.3万个,每个农场平均用地从1920年的60公顷增至1989年的185公顷。20世纪末,美国家庭农场已经适应大规模的经营要求,拥有81%的耕地面积、83%的谷物收获量、77%的农场销售额。2010年,美国共有204万个农场,其平均规模为194公顷,家庭农场有农业劳动力200多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1.5%左右,这些农场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占到世界总量的20%。其中,占农场总数25%的大型农场生产的农产品占全国总量的85%。

美国的家庭农场有以下特点:

农业生产分区。

美国把全国分为10个农业生产区域,每个区域主要生产1至2种农产品,有的专门种植大田作物,有的专门种植蔬菜或水果,有的专门饲养牲畜或家禽。通过生产分区,建立和发展了生产经营专业化。

农业产业链的专业化程度非常高。

围绕农场主的工作,美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社会分工已经相当细化。种什么,有专业的协会和科技人员给出建议;拿到当季种植物的可行性报告,农场主就可以向银行申请贷款;从播种季开始,选种、翻耕、播种、施肥、灌溉等阶段性工作,全部可以交给专业的公司去完成。

大规模的农业出口。

据统计,2013年前6个月,家庭农场的农产品出口超过600亿美元,顺差近150亿美元,维持了大规模的农业出口,稳固了粮食生产的世界话语权。

多种形式的农业补贴。

农业补贴的政策工具主要包括贷款差额补贴、直接收入补贴、反周期补贴和资源保育补贴、农产品贸易补贴五大类,这些补贴增强了家庭农场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

发达的农产品加工和管理体系。重视农产品加工利用技术的开发和管理,把农产品产后的加工、贮藏、运输、保鲜等放在农业发展的首位。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在加工基地的选择上,家庭农场和企业不仅考虑加工品种的专业化、规模化,还要认真选择基地的气候生态条件和化肥种类等因素。

德国的家庭农场

德国家庭农场是世界公认的家庭农场的典范。20世纪50年代前,德国土地基本上是分散的、细碎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商品率、农业收益等都很低。1953德国联邦政府出台《土地整理法》,各州对不同所有者的农地进行互换、重新登记、平整改造。经过严格细密的整理,德国农业用地实现了集中连片,为扩大家庭农场生产规模创造了条件。

1955年,德国政府制订的《农业法》明确规定,土地所有者对自己所有的土地,包括土地的地上和地下均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权利,可以自由实现土地买卖。联邦政府为了扩大家庭农场经营规模,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土地所有者买卖、出租土地,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家庭农场迅速发展起来。

德国的家庭农场具有以下特点:

形式普遍化。

在德国各地,家庭农场是农业的普遍形式,构成了德国农业的实体基础。“大型”家庭农场,经营土地规模在100公顷以上,全国有2.93万个,占总数的8.29%;“中型”家庭农场,经营土地规模在30~100公顷,全国有10.4万个,占总数的29.44%;“小型”家庭农场,经营土地规模在2~30公顷,全国有21.85万个,占总数的61.94%。

种类多样化。

德国家庭农场种类多样,包括粮食种植、生猪饲养、蛋鸡和肉鸡饲养、奶牛和肉牛饲养,以及蔬菜、水果、啤酒花、葡萄园、花卉、苗圃、渔业等不同类型。一个家庭农场从事一项主业,但有相当多的家庭农场,同时兼营手工业、修理业、旅游业等其他行业。

经营企业化。

不管是哪种家庭农场,都建立了正规的会计制度进行经济核算。各类家庭农场都配备了专门的电脑和其他信息工具,对于各项采购和投入、销售收入和产出等明细都入账记载,以进行核算。

管理现代化。

20世纪70年代,德国家庭农场已普遍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其标志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用现代科技改造、用现代管理方式管理家庭农场,以及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建立起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体系和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今天的德国农民家庭农场,已全面实现了机械化、信息化、精准化和知识化。

发展合作化。

德国家庭农场一直积极提高组织化程度,其途径就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一个半世纪以来,专业合作社坚持“民办、民用、民有、民主”原则,坚持“统一供应农资、统一机耕、统一防治、统一品牌和统一销售”服务宗旨,不断发展壮大。例如,遍布全德的“农机链”,即农机合作社形式,不仅提高了全面农业机械化水平,而且有效提高了农机使用效率。以最大的农业州巴伐利亚州为例,农机合作社社员的数量超过10万,经营全州农田面积的3/4,在机耕和运输、播种和中耕、施肥和除草、收获和储藏,以及森林作业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日本的家庭农场

日本主要是发展小型家庭农场。日本1952年制定的《农地法》把农户土地规模限制在3公顷以内,形成了以小规模家庭经营为特征的农业经营方式。1962年对《农业基本法》进行了修订,允许农民拥有农地的量超过3公顷的标准。20世纪60~70年代,政府农地改革的重点由所有制转向使用制度,鼓励农地集中转向分散占有、集中经营的新战略上,扩大小型家庭的经营规模。20世纪70年代开始,政府连续出台政策法规,鼓励农田租赁和作业委托等形式的协作生产,突破土地分散占有和集中经营的障碍。1980年的租赁田比1970年增加了30多倍,1986年又比1980年增加50%。

2000年以来,日本政府针对种地人减少、废弃耕地增多的问题,提倡规模化经营和充分利用废弃耕地,家庭农场规模进一步扩大。2009年6月,日本修改了《农地法》,放宽农地租赁的规定,对扩大土地规模经营在资金方面给予扶持,除了提供无息贷款、延长贷款偿还时间外,还对新增加的不满45岁的务农人员提供最低工资。这些措施使得近年来日本的家庭农场逐渐成熟。

日本的家庭农场有以下特点:

土地利用率高。

日本的小型家庭农场模式经营方式灵活,精细化程度较高,非常珍惜有限的土地资源,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提升土地的利用率。同时,日本政府通过有力的政策措施来缓解弃耕的情况。例如,2007年实施的“稳定品种经营对策”,促使农地集中到“农业中坚户”手中,不仅避免了农地被撂荒,而且农地价值得到最大开发。

走进攻型路子。

在进攻型农业政策的指导下,家庭农场不断发掘自身最大潜力,在生产经营中精益求精,与研究机构和市场紧密结合,生产并出口高品质的农产品,不断提升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追求高附加值。

各家庭农场主要从品牌、绿色、文化等多个角度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在各地都推行本地认证,符合质量标准和环保标准的本地农产品,可以打上“某某县”、“某某市”的认证标签,通过这些农产品的销售,地方的文化特色得以传播,而依靠地方政府的信誉,又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

重视质量安全。

家庭农场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用种、施肥、用药。在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都有产地品牌规格和包装,从产地到流通各个环节层层负责,以避免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

农协服务。

篇4:“2014国际家庭日”论坛召开

会上介绍了“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发布了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支持的《“二元”社会的“一元“幸福》、《农村老年幸福守门人》、《流动家庭健康小卫士》三个项目报告。

《“二元”社会的“一元”幸福》项目针对城市与农村家庭的幸福感进行调研。研究显示,尽管家庭类型不同,但是所有家庭排在前五位的家庭幸福因素具有较高同质性。报告最后指出安全问题和社会信任成为城乡家庭的共同忧虑,亟需进行社区建设;养老问题也是城乡共有困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任重道远;人口流动正从单个流动向家庭型转变,因此为家庭流动提供制度保障,促成流动中的“团聚”是增强家庭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农村老年幸福守门人》项目将中国家庭幸福研究的关注点投向中国农村老年人群,尤其是留守老人群体,搭建了一套在农村行之有效地促进农村老人精神健康的干预方案,促进了老人的家庭关系与社会关系,培训了大批具有专业知识的守门员,建立了针对不同人群的联系和寻访制度。

当天的论坛各个领域的专家和打工子弟学校校长也受邀参加,以“流动与留守中的家庭幸福”为主题进行了座谈讨论。来自北京市西城区兴华小学校长相恒云就“打工子弟学校健康教育促进”项目做了题为“流动家庭健康小卫士”的汇报。该项目通过培训打工子弟学校的教师,对小学生们开展健康教育,借由孩子们改变“新移民家庭”的卫生习惯,帮助家庭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与会者还对社会关心的流动人口问题、城乡差距问题、农村老人相关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讨,对于相关问题的解决也给予了详细的建议和意见。

我国约有4亿个家庭。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联合原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开展的“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围绕“文明、健康、优生、致富、奉献”主题,实施“宣传倡导、健康促进、致富发展”三大行动,不断完善有利于提高家庭发展能力的经济社会政策,切实解决城乡家庭在生产、生活、生育以及养老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篇5:5月15日国际家庭日优秀演讲稿

我们这个家庭虽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却也有着不同于一般家庭的组合。我丈夫是姊妹七个当中唯一的男孩,我结婚时6个大姑姐中已出嫁4个,家中公公婆婆都已七十多岁了,同时还有一个单身的叔公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三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和六个大姑姐中的四个都住在本村。当时一看这个家庭,包括我的丈夫都说我们婚后也会和其他家庭一样和父母及叔公分家,一心来经营自己的小家庭。婚后虽然公公婆婆及几个大姑姐也都提出过分家,但我想公公婆婆及叔公都是一大网把年纪的人了,做为儿女的也不能光打算自己的,虽然他们嘴上也说我们上了年纪了,和你们年轻人生活在一起不方便。

其实他们的内心还是愿意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的。于是,我就和丈夫商量:“不和公公婆婆及叔公分家,让老人们一起安度晚年吧,不要让老人有什么顾虑,他们一生特别不容易,把我们姊妹七个都抚养到各自成家立业后,自己也失去了劳动能力,不能让他们的晚年背上包袱,我们要让老人愉快的过好以后的生活。我们夫妻俩要更加努力的工作,赡养好老人”。随着我的女儿的出生,家里的负担更重了,每天早晨起床后,要先给公公婆婆及叔公拿出早点,让他们吃,再做一家六口人的饭。为了帮助家里多挣些钱补贴家用,我养狐、卖鱼、摆菜摊,一天下来到了晚上腰酸背痛,丈夫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就对我说:“咱还是分开过吧,你看这样下去,就把你累坏了,况且分家后咱六个姐姐一定比现在更上心的来和咱们一起照顾三个老人的”。

篇6:国际家庭日演讲稿

【历年国际家庭日主题】

1994年国际家庭日的主题:家庭:变化世界中的动力与责任

1996年:家庭:贫穷和无家可归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1997年:在伙伴关系基础上的家庭建设

1998年:家庭:人权的教育者和提供者

1999年: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家庭

2000年:家庭:发展的推动者和受益者

2001年:家庭和志愿者:建设社会凝聚力

2002年:家庭和老龄化:机遇与挑战

2003年:筹备2004年国际家庭年十周年纪念活动

2004年:国际家庭年十周年:一个行动框架

2005年:艾滋病毒/艾滋病与家庭福祉

2006年:变化中的家庭:机遇与挑战

2007年:家庭与残疾人

2008年:父亲与家庭:责任和挑战

2009年:母亲和家庭:变化世界中的挑战

2010年:移徙对世界各地家庭的影响

2011年:面对家庭贫困和社会排斥

2012年:工作与家庭-两者兼顾

2013年:推进社会融合和代际团结

2014年:今年国际家庭日的主题确定为“家庭事关发展目标的实现;国际家庭年20周年”。中国纪念活动的主题是“人人健康,家家幸福”。

篇7:国际家庭日

1989年12月8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决议,宣布1994年为国际家庭年,1993年纽约特别会议提出从1994年起每年5月15日定为国际家庭日(International Day of Families),以此提高各国政府决定和公众对于家庭问题的认识,促进家庭的和睦、幸福和进步

由来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世界家庭数目急增,目前已达10.3亿个;家庭规模日趋缩小;离婚率普遍上升,美国每2对结婚者中有1对婚变,西欧有三分之一的婚姻以离婚告终;人口老化问题日益严重,全世界65岁以上老人已达3.5亿,欧洲60岁以上的老人已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人们的家庭观念也在发生变化。这些家庭问题给社会带来巨大冲击,日益为国际社会所关注。

1989 年12月8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决议,宣布1994年为“国际家庭年”(InternationalYearoftheFamily),并确定其主题为“家庭:变化世界中的动力与责任”,其铭语是“在社会核心建立最小的民主体制”。此后联合国有关机构又确定以屋顶盖心的图案作为“国际家庭年”的标志,昭示人们用生命和爱心去建立温暖的家庭。国际家庭年的宗旨是提高各国政府、决策者和公众对于家庭问题的认识,促进各政府机构制定、执行和监督家庭政策。

1993年2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又作出决定,从1994年起,每年5月15日为“国际家庭日”(InternationalDayforFamilies)。设立“国际家庭日”旨在改善家庭的地位和条件,加强在保护和援助家庭方面的国际合作。

家庭意义

家庭是人类社会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人类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个体单位。从很早以前起,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有关的专家对家庭在社会的组成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家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地位,家庭是应人的需求而出现的。人根据其本能的特征,需要同类的关怀和怜悯,而家庭就是为满足人的这一天性需求,而建立的一个集体。男女的结合是符合人性的,它不但能加深双方的关系,而且使他们相互完美。并奠定牢固的家庭基石,通过他俩。又可建立起新的亲戚关系,而这一裙带关系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在加强社会基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说,家庭作为对社会最有影响的单位在解决困惑人类社会的危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家庭现状

许多社会学专家和教育家认为:家庭在建立精神安宁,巩固文化和社会关系,以及对后代的成长中,产生有重要影响。此外,家庭作为社会的主要成员,可以保护青年和未来工代免遭社会的不良现象的腐蚀。

家庭在过去半个世纪,特别在近20年,在各国社会中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工作、迁移、信息发展、社会、经济等关系,以及战争和社会不平等因素造成家庭基础受到动摇。

当然家庭基础的动摇,不但导致离婚率上升,而且给社会带来诸多不利,如年青人离开家庭,进入社会,由于心理不平衡开始在社会上制造暴力事件,以示发自内心的不满或以此得以安慰。

调查显示:在90年代,美国的传统家庭基础已完全崩溃。继而出现的是“同居”,“单亲家庭”和“单身汉”。一个圆满家庭生活的比率从1990年的25.6%下降到2000年的23.3%。据美国家庭联合会统计:美国30%的孩子是私生子。另外对美国社会的调查显示:77%的青年因为家庭原因而走上偷盗、吸毒、打架斗殴等歧途。统计还显示:从1960年至1995年期间,无父母照管的青少年采取的暴力犯罪活动,增加了七倍。此外,在世界其它地方发生的冲突和战争中,家庭成了首当其冲的牺牲品,家庭遭战争破坏后当然对社会带来的诸多麻烦,是不言而喻的。所以说,如果我们现在还不采取一系列正确的方案和措施,来巩固家庭基础,恢复社会精神与文化价值,那么我们将无法解决一系列社会问题。

当今,包括,联合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以及其它许多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在内的国际组织做出种种努力,力求提高世界各国的文化和教育水平。

国际家庭(咨询)日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世界家庭数目急增,目前已达10.3亿个;家庭规模日趋缩小;离婚率普遍上升,美国每2对结婚者中有1对婚变,西欧有三分之一的婚姻以离婚告终;人口老化问题日益严重,全世界65岁以上老人已达3.5亿,欧洲60岁以上的老人已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人们的家庭观念也在发生变化。这些家庭问题给社会带来巨大冲击,日益为国际社会所关注。1989年12月8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决议,宣布1994年为“国际家庭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the Family),并确定其主题为“家庭:变化世界中的动力与责任”,其铭语是“在社会核心建立最小的民主体制”。此后联合国有关机构又确定以屋顶盖心的图案作为“国际家庭年”的标志,昭示人们用生命和爱心去建立温暖的家庭。国际家庭年的宗旨是提高各国政府、决策者和公众对于家庭问题的认识,促进各政府机构制定、执行和监督家庭政策。1993年2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又作出决定,从1994年起,每年5月15日为“国际家庭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Families)。设立“国际家庭日”旨在改善家庭的地位和条件,加强在保护和援助家庭方面的国际合作。

2011主题:面对家庭贫困和社会排斥

每年的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联合国大会在1993年的(A/RES/47/237)决议中宣布纪念这一日子,它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家庭重要性的认识。这个国际日提供了一个机会,来促进对有关家庭问题的认识,增加有关社会,经济和人口对家庭影响的知识。大会在A/RES/62/129号决议中注意到1990年代联合国各次主要会议和首脑会议成果中与家庭有关的规定以及这些会议的后续进程继续提供政策指导,指明应如何加强政策和方案中以家庭为中心的要素,作为统筹、综合的发展方针的一部分。

联合国国际家庭日激发了一系列提高认识的活动,包括全国家庭日。在许多国家,那一日旨在强调对家庭有利害关系和重要意义的各种领域的机会。活动包括强调有关主题的讲习班和会议、无线电和电视节目、报纸专论和文艺节目。

2010年国际家庭日主题: 艾滋病毒和艾滋病对家庭幸福的影响

提醒我们注重当今面临的最紧迫挑战,一项影响全的家庭、大家庭、社区和政府的挑战。艾滋病毒和艾滋病给家庭带来深重的灾难。家中有一人生病或死亡,全体家庭成员都遭受痛苦。伴随这一人类悲剧的还有经济困难。先是保健费用上涨和收入减少,而后随着疾病的加重,经济上日益捉襟见肘,直至影响家庭的衣食住行和其他基本需要。艾滋病毒/艾滋病对家庭的影响尤以儿童为甚。女童常被迫辍学去承担照顾家人的重任。父母双亡后,儿童和少女往往就得独撑门户。没有成人的照顾和关怀,许多儿童很轻易遭受歧视、沦为童工或成为其他剥削行为的受害者,进而再感染艾滋病毒。艾滋病还使社区失去向下一代传授价值观、文化规范、耕作技术和应付能力的重要渠道。显然,我们必须尽一切力量帮助家庭顽强地保全自己,因为家庭经常是唯一的安全防线,对决定个人和社区能否很好地对付艾滋病及其后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1年举行的关于艾滋病毒/艾滋病问题的大会非凡会议承认家庭在预防、照顾和支持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呼吁各国政府制订或加强战略、政策和方案,承认家庭为减少艾滋病的伤害和对付疾病的影响。

2009年国际家庭日的主题是:“母亲与家庭:变化世界中的挑战”。

当前母亲关心的婚姻家庭、房屋政策、劳动就业政策、低保政策、老年人权益、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健康保健等问题都应该得到一个合理的咨询渠道,这样才能保证她们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站稳脚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能,扮演好妻子和母亲的角色。当前不少女性由于在工作和生活中压力过大,心理和身体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疾患,正确处理好事业与健康的关系应该引起家庭、社会的高度关注。其实,许多女性的心理和身体问题都是在工作生活和家庭教育中日积月累而成的,是可以避免的。

很显然,今年的国际家庭日主题体现了一个母亲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这个变化世界中的地位与担当,进一步我们可以说,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千千万万母亲的付出。母亲们健康了,才能有力气和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照顾好家庭的老小,我们的社会才能得以正常运转,那么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也并非遥不可及。值此国际家庭日来临之际,除了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支持和成长,保障家庭成员的基本利益和基本自由,也让我们一起关注母亲的健康吧。

2008年国际家庭日的主题是:父亲与家庭:责任与挑战

2008年,联合国将“国际家庭日”的主题定为“父亲与家庭:责任与挑战”,目的就是强调父亲在家庭中的作用以及重要职责。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责任重大。《三字经》有云:养不教,父之过。近来,各国一些研究均证明,在我们的一生中,父亲的影响至关重要,甚至超过母亲。父亲与孩子交流越多,孩子越少暴力倾向。感受到父爱的孩子人格更健全。有心理学家将父亲的影响力比作“粒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持续不断地发生裂变、释放“能量”,帮助孩子形成完备的人格。研究表明,父亲的言行对子女儿童期和青春期的影响最大。因此,作为父亲要时刻注意自身行为,给孩子树立榜样,如在公共场合不吸烟、不随地吐痰、遵守交通规则、对家庭负责、努力工作等,这会让男孩子从小就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男人,让女孩子从中获得安全感,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2007年国际家庭日的主题:家庭与残疾人

据联合国公布的数字,目前全世界约有6.5亿残疾人,残疾人问题是全球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为了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2006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残疾人权利公约》。2007年,联合国将国际家庭日的主题定为“家庭与残疾人”,其目的就是呼吁国际社会对残疾人及其家庭给予更多的关注。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国际家庭日致辞中说,对许多残疾人来说,家庭就是他们的保护屏障;而对有些残疾人来说,家庭的过分保护也许限制了他们的成长;而对另外一些残疾人来说,家庭因他们而感到耻辱,使他们备受家庭的虐待和忽视。因此,潘基文呼吁,国际社会有责任保护残疾人及其家庭免受歧视,并提供更多的机会,使这些家庭履行职责,确保残疾人充分享受正常人能享受的权利、尊严与社会的繁荣。2005年国际家庭日的主题:关注家庭常备药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医药卫生知识的不断普及,人们防病健身的意识加强了,许多家庭都备有药品,使得一些小毛病能得到及时治疗。但是,任何药物都有两面性,既可治病,又会危害人体健康。所以,应根据家庭人员的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准备少量比较安全有效的常用药物,并学会科学合理地使用。家庭大致可贮备如下几种药品。

(1)解热镇痛药:如阿斯匹林、去痛片、消炎痛等。

(2)治感冒类药:如扑感敏、康泰克、感冒通、强力银翘片、白加黑感冒片等。

(3)止咳化痰药:如必嗽平、咳必清、蛇胆川贝液等。

(4)抗生素:如氟哌酸、复方新诺明、乙酞螺旋霉素、先霉素等。(5)胃肠解痉药:如普鲁本辛、654-2等。(6)助消化药:如吗丁啉、多酶片、神曲等。(7)通便药:如果导、大黄苏打片、甘油栓、开塞露等。(8)止泻药:如易蒙停、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9)抗过敏药:如息斯敏、扑尔敏、苯海拉明等。(10)外用消炎消毒药:酒精、碘酒、紫药水、红药水、高锰酸钾等。(11)外用止痛药:如风湿膏、红花油等。

国际家庭日历年的主题(最准确的应该是): 历年国际家庭日主题

·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年:面对家庭贫困和社会排斥年:移徙对世界各地家庭的影响年:母亲和家庭:变化世界中的挑战年:父亲与家庭:责任和挑战年:家庭与残疾人年:变化中的家庭:机遇与挑战年:艾滋病毒/艾滋病与家庭福祉年:国际家庭年十周年:一个行动框架年:筹备2004年国际家庭年十周年纪念活动年:家庭和老龄化:机遇与挑战年:家庭和志愿者:建设社会凝聚力年:家庭:发展的推动者和受益者年: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家庭年:家庭:人权的教育者和提供者

· 1997年:在伙伴关系基础上的家庭建设

· 1996年:家庭:贫穷和无家可归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 1994年国际家庭日的主题:家庭:变化世界中的动力与责任

篇8:国际家庭日 呼唤爱与温暖

国际家庭日的诞生

家庭一直被人誉为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通过结合以裙带关系的生存方式对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世界家庭数目急增,目前已达10.3亿个;家庭规模日趋缩小;离婚率普遍上升,美国每两对结婚者中就有一对婚变,西欧有三分之一的婚姻以离婚告终;人口老化问题日益严重,全世界65岁以上老人已达3.5亿,欧洲60岁以上的老人已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人们的家庭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甚至出现多种形式的家庭暴力等。

当一个家庭陷于生活的贫困之中,家庭成员们经常遭遇来自“社会排斥”的各种形式:他们的政治、经济地位受到歧视,不能平等地获得教育、医疗保健服务以及就业机会等等,种种机会的缺乏又形成了贫穷的循环周期。因为家庭出生的贫困,儿童、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因缺少社会关爱、遭受不公正、不平等待遇等社会歧视和排斥现象,导致的人格障碍(反社会人格)以及自卑抑郁心理等造成的社会恶性违法犯罪、精神病性障碍突发事件(抑郁症、自杀)等层出不穷。这些情况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有。

有社会专家分析,家庭基础受到动摇的主要原因是工作要求的提升使压力不断增加、生活不安定可能会随时迁移、信息发展过快以及战争和社会不平等因素造成的。家庭基础的动摇所伴随而来的便是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美国的社会状况就是很好的例证。调查结果显示,美国的离婚率每年都在增加,取而代之的是“同居”、“单亲家庭”和“单身汉”,继而私生子和单身家庭的孩子的比例也越来越高。美国皮尤研究中心与美国《时代》杂志对近2700名美国成年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39%的受访者认为结婚已经过时,而在1978年,这一数据只有28%。美国人口普查局最近公布的统计结果也显示,目前美国成年人(18周岁及以上)的结婚率只有52%,为历史最低点。皮尤研究中心和《时代》杂志的调查结果还表明,目前约29%的美国未成年人与非婚父母(包括未婚或离异的)住在一起,这一比例较1960年增长了5倍。

家庭本应该是人满足天性、寻求关怀、怜悯和解决困惑的载体,但是随着传统家庭基础的崩溃,很多少年染上了不良恶习,如用偷盗、吸毒、打架斗殴等来发泄内心的不满或以此得到自我安慰。

家庭“战争”成为了社会最大的隐患,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家庭问题逐渐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通过采取正确的方案和措施来巩固家庭基础,以此挽救危机四伏的社会迫在眉睫。

1989年12月8日,将1994年定为“国际家庭年”的决议在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并确定其主题为“家庭:变化世界中的动力与责任”,铭语是“在社会核心建立最小的民主体制”。此后联合国有关机构又确定以屋顶盖心的图案作为“国际家庭年”的标志,昭示人们用生命和爱心去建立温暖的家庭。之后,为了提高政府和公众对家庭的重视,联合国又决定从1994年起将每年的5月15日定为“国际家庭日”。值得一提的是,在国际家庭日确立之后,世界各国的政府和非政府组织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改善家庭的地位和条件,加强在保护和援助家庭方面的国际合作也越来越紧密,各国的文化和教育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男性责任感兴起“奶爸”热潮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那些不计较女性在外工作挣钱、自己专心在家做饭育儿的男性有了一个漂亮温馨的代名词——“奶爸”,以此显示现代社会中男性角色的一种转变。在当今的日本,全职“奶爸”也越来越多。日本厚生劳动省近日公布的“2011年度平等就业基本调查”结果显示,日本男性休产假的比例达到了2.63%,相比上一个年度,这个数字翻了一番,创下1996年有可比数据以来的新高。

在人们的印象当中,日本男性每天都是伴着“我去上班了”和“我回来了”的声音进出家门的。在“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习俗中,日本男性的任务就是外出挣钱,家里的吃穿用一概不操心,更别说帮助妻子做饭、照顾孩子了。而且,在很多日本男性来看,自己不上班,不但要扣工资,还会给同事们带去不少麻烦。所以,日本男性很少请假在家做家务或照看孩子,全国符合休陪产假条件的男性中,仅有1%左右申请休假。

为什么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日本男性休产假的比例提高得如此之快?

首先,日本政府推进立法工作,促进了“奶爸”的回归。近年来,少子化问题带来的日本人口数量下降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日本年轻人的“不婚不育”又使这一问题更加严重。为了缓解年轻人成家生育的压力,

2010年6月,日本通过《育婴及家庭照料休假法》修订版,进一步明确了日本男性的育儿权利和义务。根据该法案,有3岁以下孩子的男员工可以休较长时间的产假;雇主有义务缩减其日常上班时间至6小时,且无需加班。

而且,在日本政府的帮助支持下,一些民间组织成立了专门网站,为“奶爸”们搭建交流与咨询的平台,还定期评选“奶爸”之星作为成功案例宣传。广岛县知事汤崎英彦带头做“奶爸”,在第三个孩子出生后,他休了一个月育儿假,帮助妻子照看一双儿女,成为日本第一个休男性产假的知事。所有这些,都为日本男性回家做“奶爸”铺平了道路。

其次是经济。日本国内经济低迷不振,许多企业出现经营亏损,直接造成日本男性对家庭经济的贡献开始缩水,而很多日本女性在婚后不得不继续工作。这样一来,日本男性在收入减少的同时,需要承担起更多的家庭责任,担当起更多的劳动职责。除此之外,随着终身雇佣制的打破,日本男性不再整天围着工作转,也有了更多时间承担照顾孩子的责任。

再次,日本社会观念发生了许多变化。一方面,日本女性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在不断提高,她们当中的许多人改变了传统的婚后、或生育后辞职回家做“专职主妇”的做法,更多地希望和丈夫一起分担抚养孩子的家庭职责。另一方面,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父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而“奶爸”的角色扮演也给了男性成熟一个良好的机会,使他们更加注意追求事业和生活的平衡。在如今的日本社会中,工作与育儿两不误的“奶爸”已经成为当下日本社会新“优质男人”的代表。

不光光是在日本,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男人们似乎都逐渐地重新认识了家庭的意义,人们比以往更加珍惜家人和亲情。在此情况下,男性纷纷认识到,自己的义务不仅仅是外出赚钱“养家糊口”,关键时刻能够陪伴在家人身边,能够给亲人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支撑,也是男人有责任感、有爱心的一种表现。

政策鼓励组建稳定家庭

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自上世纪80年代起,英国结婚率呈现下降趋势,最近4年更是连年递减。

2007年,共有23.537万对情侣步入婚姻殿堂,在2008年登记结婚的23.299万对夫妇中,只有14.713万对夫妇双方为“头婚”。最近10年来,英国男女更倾向于晚结婚:男性平均结婚年龄与10年前相比增加近5岁半,女性增加4岁半。2008年,英国女性首次结婚平均年龄为29.9岁,而男性为32.1岁。

英国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2011年英格兰和威尔士两地的成年人共有4490万,其中有2160万已婚,已婚人数不到半数,而从未结过婚的人更是1970年的两倍多。结婚率屡创新低不仅让人注意到日益增多的单身男性,还让人看到不断庞大的单身女性群体。数据显示,英国的成年女性中有三分之一从没结过婚,有多达800万的女性目前正处于单身或独居状态,而这部分女性情愿一直单身或与男友只同居不结婚,以此来规避职业、经济或亲情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

英国保守党指责执政的工党在鼓励民众结婚、宣传家庭观念方面乏善可陈,倡导应该以减税政策鼓励结婚。而工党认为,政府应该保障所有同居情侣的权益,无论他们是否结婚。

然而经济危机或许才是带来英国人家庭观念回归的“强心剂”。英国国民举办的婚礼数一年之内上升3.7个百分点,出现40年来首次增长。

英国国家统计办公室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英国英格兰地区和威尔士地区2010年共操办了241100场婚礼,比2009年增长了8657场。根据统计办公室的说法,助推这一增长的因素可能是经济压力,“在经济艰难的时刻,人们更多地寻求一种稳定感。比起物质享受,人们变得更加重视家庭。同时由于失业在家,家长们能有更多时间养育孩子。”

英国政府1972年实施自由离婚改革,结婚不到6个月便可离婚。自此,英国人结婚人数连年下降,2009年更是出现维多利亚时代以来结婚最低潮。

英国首相大卫·卡梅伦目前正试图测量英国国民的幸福度,还承诺将对结婚夫妇实行减税。英国政府本周公布的数据表明,已婚人群最快乐,其幸福感要远远高于同居、单身、离异和分居人群。

家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地位,是适应人的需求而出现的。人根据其本能的特征,需要同类的关怀和怜悯,而家庭就是为满足人的这一天性需求,而建立的一个集体。

男女的结合是符合人性的,它不但能加深双方的关系,而且使他们相互完美,并奠定牢固的家庭基石。通过彼此,又可建立起新的亲戚关系,而这一裙带关系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在加强社会基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篇9:国际家庭日主题

家,一个幸福而温暖的字眼。无论我们在外漂泊多久多远,家是我们的避风港。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拥有常伴我们左右的家人是一件幸福美好的事。

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它有时在竹林茅舍,有时在高屋华堂,有时也在无家可归的人群中,只有没有亲情和被爱遗忘的人,才是真正没有家的人。

篇10:国际家庭日宣传标语

2.家是遮风挡雨的大房子,家是夫妻共撑的一片天,家是孩子们的避风港,家是老人们享天伦的归宿。国际家庭日到,祝朋友们都拥有幸福和睦的一个家,和和美美的过生活!

3.是温柔的港湾,它是由若干名成员组成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家,须要彼此独特尽力,居心经营得来的。想要有一个温馨幸福的港湾更不轻易,由于它需要有人理解去忘我付出,需要容纳谅解,还需要信赖。不然它就成不了一个温馨的港湾,最多只能算是一锅大杂烩。

4.家里有什么?家里有亲人、有温暖、有亲情。满满的都是温暖。是什么让我们有自己的一片蓝天,是亲情。在家中,谁和我们是最亲的亲人?是爸爸,妈妈。

5.不管我们离家多远,对家的那份牵挂都会把我们带回去。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悠扬的萨克斯再度想起时,我不禁自问:“何时回家?” 在我看来,“家”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情结,在平常时无从察觉,到陌生处全涌上心头。

6.幸福是杂音听起来象音乐,因为快乐而哭泣。

7.家是希望,丈夫是柱,妻子是梁,用爱为孩子筑起幸福的城墙;用爱心呵护,用努力去建造,5.15国际家庭日,愿你的幸福之家越来越美好!

8.家不仅仅是一幢房子,它是漂泊者的避风港,是心灵的驿站,简而言之,它也是一种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我的亲人,我的家。 夜幕降临,忙碌了一天的人们都在匆匆赶路,此刻他们心中都有一个相同的目的地――家。

9.阳光暖照,风景美妙,愿轻松和你紧相抱;纵情欢笑,烦恼丢掉,愿快乐在你身边绕;睡个懒觉,疲倦甩掉,愿悠闲与你共奔跑。新春到,愿你任逍遥!

10.国际家庭日,愿你家和万事兴,合家欢乐,爸爸抱着“平安”,妈妈拥着“健康”,妻子揣着“幸福”,孩子携着“快乐”,你亲着“甜蜜”,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吉祥如意!

11.一个小家,幸福无双,装满温馨;甜蜜四溢,无忧无虑;留住运气,伴随如意;久久不离,时刻欢聚,是爱,让幸福充满家的每一丝空气!

12.因为有家,因为有深沉的牵挂,生命才不会因无根而枯萎;也声是因为有家,以内为有如此深沉的牵挂,生命才会熠熠生辉。

13.我们这个年龄对家有着更加不同的见解:想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房子,自己布置,自己生活;谁与我远远漫步云端,在靠近太阳的地方住下,能掩耳不听那俗世的喧嚣,要一种干净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叛逆的孩子就是这样想的,乖孩子可不是这样的,他们愿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将以前的家和未来的家放在一起。

14.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听《回家》,你会强烈地感到家的温暖以及家中亲人的牵挂,思乡之情从心底慢慢升越,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驱使着你赶回家,这便是它的神奇所在,也是家的神奇所在。 耳边似乎想起李后主国破家亡后的感叹:“千里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15.什么是家家是一个庇护港。家的和谐,家的宁静,家的舒适家,是对和谐的理解,奉献,周到的关怀和神圣的包容与理解。

16.科学的博爱精神把分散在世界各地各种热心科学的人联结成一个大家庭。

17.工作再忙,找点时间;事业再忙,找点空闲;常回家看看,别让家庭这世界最温暖的地方变凉。515国际家庭日,记得回家多聚聚!祝家庭幸福快乐融融!

18.也只能“梦里不知客”,无家可归或者有家而不能回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啊!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正因为有了“人家”,上面的一系列景物才有了生命的气息。家是心之所至,心在哪,哪便是家。

19.家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不管怎样简陋的房子,只要那是家,只要有那份情在,它就比任何地方更豪华,更舒适。

20.在公园里,到处都可以看见这一些生命力顽强的小草。 在这一个温暖的季节里,在树林里,许多的树木都开满了鲜艳的花朵;大家都不肯相让,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各种各样的花真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坛。

21.你花时间和你的家人在一齐吗我当然有很好!不照顾家人的男人,根本算不上是个男人。

22.身为平凡的人,做着平凡的事,不求荣华富贵,只求和家人健健康康,开开心心的生活。

23.月15日国际家庭日,要把脾气压一压,不对家人把火发。5月15日国际家庭日,请把工作全放下,轻松快乐早回家。父母妻儿倶欢笑,其乐融融幸福家。祝愿朋友多快乐,舒心幸福一整家。

24.比礼物更宝贵的,是一家人快乐相聚的时刻。

25.这家外的家,是我思想的王国。在那里,能够挣脱尘世的羁绊,任思绪恣意扬飞;也能够淡泊心境,忘却庭前花开花落,天上云卷云舒。总是试图将一物一景一心境倾注笔端,虽然表述无力笔墨稚嫰,但仍执拗着满腔热忱着。

26.彩绸拉起来了,舞曲放起来了,欢呼声响起来了,为奶奶的生日祝福会正式开始了!

27.爱国,是至高无上的品德、是民族的灵魂。爱家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品质,爱校是我们必须具备的个人素养。亲爱的同学们,为了学校的荣誉、为了我们肩上的重任,为了中华民族的腾飞,让我们努力学习,做一个无愧于人民的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尊敬师长、爱家爱校、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合格小学生吧!

28.是每个人的避风港;家,是每个人的.心灵寄托处;家,让每个人找到温暖的感觉,我也不例外。在我们家中,到处充满了爱:爱怜爱抚爱护爱戴。我就生活在这充满爱的小屋中。天冷了,妈妈给我添衣;天热了,爸爸为我摇扇;夜晚,妈妈爸爸给我盖被子……这一个个细节,都温暖着我!

29.舒适的家庭生活,是帮忙一个男人成事立业的要素。

30.只想牵你的手,看你的眼,光着脚丫子,在海边漫步,仅有你,只因你。

31.在我看来,幸福其实很简单,一家人带着欢声笑语度过每一天,吃着一日三餐,这就够了。

32.就是经历世间艰难之后,让心灵停靠的港湾。

33.深深爱情,浓浓亲情是家庭粘合剂,他能使一个家庭有着强大生命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34.家是什么?家,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充满了爱的世界,是一个永远温馨而动人的话题———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杯香茶。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谊,甚至在神奇的动物世界中,也演绎着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

35.多关怀,家温暖。多理解,家和谐。多情调,家幸福。多唠嗑,家温馨。多祝福,家开心。515国际家庭日,祝福你,家和睦,事事顺,合家欢,享天伦!

36.鸟儿有一个温馨的家,鱼儿有一个幸福的家,花儿有一个美丽的家,我有一个温暖的家……,生命都有属于自我的家。

37.这就是我的家,一砖一瓦都用爱去建造。家人的微笑给我不尽的财富,家人的关爱给我无限的力量……我坚信一个人只要有了自己的理想之家,再加之努力与勤奋,成功的目标就会离自己越来越近。“家庭是温暖的港湾”,比喻多么贴切啊!我为我有这个温暖的港湾感到无比自豪。

上一篇:小学生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从身份证号码中提取出生日期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