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2024-05-19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精选6篇)

篇1: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教学

设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

学科

地理

学段:高中

授课年级

高一

(七)相关领域

自然科学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依据新课程改革理念“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一讲到底的做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在具体讲授中做到“三讲三不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即“三讲”;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即“三不讲”。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主动探究,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①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②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课标中的行为动词为“简要分析”、“简述”,目的名词为“特点”、“原因及危害”,主题名词为“锋面等天气系统”,限定语为“运用简易天气图”、“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

2.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从教材结构上讲是本单元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各种天气现象的产生与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本课是在综合前两节内容的基础上,阐述常见的天气现象的成因及在生活中的体现。教材首先介绍了有关锋面系统的基本概念,如: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等;然后根据锋面移动过程中冷暖气团的主次地位介绍锋面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等,在此基础上说明冷锋、暖锋过境前、时、后的天气变化过程,最后介绍锋面系统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在学习本节时已是10月中下旬,此时本地可能会出现冷锋天气,如果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对普及天气预报知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认知基础

①通过前两节大气知识的学习学生基本理解大气运动可能引起的天气现象,这为知识的衔接做了很好的铺垫;②高一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的天性。

2.学生学习存在问题

①学生对大气运动引起的天气现象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思维的逻辑性还不够合理。在教学中分析单一气团和锋面控制的天气状况是可能会有一些困难。另外在描述天气状况是难以形成一个较完整的思路。②学生对地理课的重视程度尚待提高。

所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一方面要精讲单一气团和锋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为下面学生的自学做很好的铺垫;告诉学生从哪些方面来描述天气状况;另一方面搜集最近几天的天气变化过程,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然后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解决困惑,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地理就在我们生活当中,提高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方式和手段】

教师以启发式讲授教学和探究式教学为主,学生以合作性学习为主;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学案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

.说出在单一气团和锋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2.通过对冷锋、暖锋锋面剖面图和示意图的对比分析,能够在剖面图和简易天气图上判读冷锋、暖锋。

3.分析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某地区的天气变化过程。

4.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冷锋、暖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

5.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简述其发生的原因及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6.通过以上探究活动,正确认识自然现象的发生原因,体会地理学的实用性,从而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简易天气图,判断锋面系统,分析其天气特点。

【教学难点】:

单一气团和锋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某地区的天气变化过程。

教学流程示意

新课

反馈

播放XX.10.20天气预报

学习主题一:单一气团和锋面控制下天气状况

(教师精讲部分)

学习主题二:在简易天气图和锋面剖面图中区分冷锋、暖锋(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主题三:冷锋、暖锋天气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XX.10.22——XX.10.24天气预报中简易天气图:学生分析这几天天气变化过程

教师出示结果验证(数据摘自中央气象网)

学习主题四:介绍常见的锋面天气原因及危害、准静止锋

课堂总结、反馈练习

导入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提供XX年10月20日的一段天气预报视频,提出问题:

1.我国中东部近几天的天气变化包括哪些方面?

2.什么影响了该地区的天气变化

【总结】1.我国中东部近几天的天气变化包括气温、风、阴晴、雨雪等方面;我们在描述一地区的天气状况和变化时也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来入手。

2.天气变化受冷空气影响。

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使学生了解天气变化包括方面,为后面做铺垫。同时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兴趣。

过渡

冷空气在移动过程中形成的冷锋决定了我国中东部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种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

聆听

知道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学习主题一:单一气团和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出示有关气团定义和分类的PPT后提出以下问题。

1.在图中判断判断冷、暖气团?它们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

2.分析冷暖气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总结】单一气团控制,大气稳定,天气晴朗。

天气状况

冷气团

晴朗、气温低、气压高等

暖气团

晴朗、气温高、气压低等

气团是会移动的,冷暖气团相遇形成一个交界面,出示PPT提出问题:

1.判断冷暖气团位置、交界面倾斜方向及锋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总结】冷暖气团相遇形成一个交界面叫做锋面,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叫做锋线,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暖气团沿锋面做爬升运动,其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云致雨,锋面两侧有气压梯度,因此锋面附近常伴有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读图回答问题

地面

3ºc

25ºc

A

B

c

判断图中B、c哪个是冷气团,哪个暖气团,它们在物理性质(温度、气压、密度等)有什么差异?B、c控制下的地区,天气状况如何?

2、判断下面三幅图哪个正确表示冷暖气团位置、交界面倾斜方向及锋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A

B

c

有了大气运动的基础知识后学生能够分析出在冷暖气团的物理性质以及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步步相扣,学生自己总结出锋面的形成以及锋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过渡

出示冷锋、暖锋动画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的锋叫做冷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形成的锋叫做暖锋。

观看冷锋、暖锋视频、回答问题

学生理解冷锋、暖锋的划分依据。

学习主题二:在简易天气图和剖面图中区分冷锋、暖锋

【活动一】在简易天气图和剖面图中区分冷锋、暖锋

【总结】1.在锋面剖面图,看冷气团移动方向是前进还是后退来区分冷锋、暖锋。

2.在简易天气图中,看符号来区分冷锋、暖锋,锯齿状的为冷锋、半圆形的为冷锋;锯齿或半圆的指向即为锋面的移动方向。

分组讨论完成学案活动一:

1、读锋面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1)写出A、B分别是什么锋?A:

B:

。区分依据是。

(2)两幅图中暖气团都是在锋面做上升运动,其中暖空气主动抬升的是

锋,被迫抬升的是

锋。

2、读简易天气图,回答下列各题

A

B

c

D

(1)在A、B、c、D中,属于冷锋d 的是,属于暖锋的是。

(2)写出区分冷锋、暖锋的依据

的是。

课标的要求是学生会看图,让知识落到实处,培养学生读图、合作、探究、交流的能力

过渡

锋面两侧冷暖势力不同锋面就会移动,进而一个地区的天气会发生变化。

聆听

理解锋面移动引起一个地区天气的变化

学习主题三:冷锋暖锋天气过程

【活动二】分析冷暖锋在移动过程中对经过的地区天气的影响。

【总结】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冷锋

天气晴朗、气温高、气压低

阴天、下雨、大风

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暖锋

天气晴朗、气温低、气压高

连续性降水

气温上升,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拓展练习】出示北京22日-24日简易天气图,分析北京近几天的天气变化过程。

【总结】借助从中央气象台网站收集的数据验证学生分析的结论。

XX.10.22

白天

20℃

夜晚

3℃

阵雨

XX.10.23

白天

6℃

阵雨

夜晚

6℃

XX.10.24

白天

5℃

夜晚

3℃

分组讨论完成活动二:

1、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县城

(1)上图为

锋。

(2)在图下方的横线上标出锋面移动的方向。

(3)分析县城锋面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天气状况如何(填在表格中)?解释原因?

锋面类型

天气特征(阴晴、雨雪、风、气温等)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A

B

c

2、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上图为

锋。

(2)在图下方的横线上标出锋面移动的方向。

(3)A、B、c分别对应的是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哪一个,填在下面表格的括号中。

(4)分析A、B、c三地的天气状况如何(填在表格中)?解释原因?

锋面类型

天气特征(阴晴、雨雪、风、气温等)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分组讨论完成活动三:

运用北京22日-24日简易天气图,分析北京近几天的天气变化过程。

北京

北京

10月22日

0月22日

北京

北京

0月23日

0月24日

学生已经学习了在单一气团和锋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此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能力,分析锋面移动对经过地区天气的影响,学以致用。

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学习主题四:介绍与冷暖锋有关的天气

出示寒潮危害图片,提出问题:

1.寒潮的成因?什么样的天气称为寒潮?

【总结】冬季的寒潮、春季沙尘天气、夏季暴雨都与冷锋有关。

【问题】如果锋面两侧的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天气状况将会如何?

【总结】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会在一个地区来回摆动,称为准静止锋。

观看图片

阅读教材P45寒潮资料,回答列问题

变抽象为具体介绍寒潮实例。

课堂总结

锋面系统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按照冷暖气团势力不同分为冷锋、暖锋,锋面的移动会使一个地区天气发生变化。

把握总体思路

让学生了解重点内容

课后练习

.读图10“某年4月5日海平面气压(百帕)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0

m

N

(1)甲地的风向为

。丙气压中心的垂直气流方向为。

(2)甲、乙两地相比,风力较小的是

,判断依据是。

(3)图中A天气系统为

锋,该锋面到达北京时,北京的天气特点是

、、。

(4)A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可能带来的自然灾害有

(选择填空)。

A.台风

B.寒潮

c.泥石流

D.沙尘暴

(5)m、N两地容易出现降雨的为。

板书设计

2.3常见的天气系统一、冷气团

(晴朗、气温低、气压高)

暖气团

(晴朗、气温高、气压低)

势力

冷锋

暖锋

过境前:晴朗

晴朗

气温高、气压低

气温低、气压高

过境时:阴雨

阴雨

(大风降温、雨雪)

(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晴朗

晴朗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锋面系统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通过听课教师的课堂观察,进行教师“教”的过程性评价。

通过课堂学生的表现和展示及课堂反馈练习题目的设计,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题目设计见学案。

评价量规

1.教师评价

中学地理学科课堂教学评价表

评价项目

评价要点

符合程度

完全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教学目标

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的程度

可操作的程度

学习条件

学习环境的创设

学习资源的处理

学习活动的指导与调控

学习指导的范围和有效程度

教学过程调控的有效程度

学生活动

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

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

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

课堂气氛

0)课堂气氛的宽松程度

课堂气氛的融洽程度

教学效果

目标达成度

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师生的精神状态

学科特色

读书、用图、绘图的技能训练

正确使用手绘板图、示意图合理组织学生开展研究

能够独立、安全地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

其他

评价等级

A

B

c

D

评语

结果统计:

听课教师对本节课的评价等级均为A级,在评课过程中评课教师一致认为本节课教学目标符合课标、可操作性强;教学过程中导入环节问题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兴趣,授课中问题设置具有层次性、学生参与度比较高,课堂气氛活跃,密切联系实际,本节课体现了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式学习过程;板书的设计符合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学效果良好,目标达成度高。

2.学生评价:学生调查表与学生测试反馈表

调查项目

学生感受

你喜欢老师上课的方式吗?

你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

课堂上,你是否和其他同学认真讨论,交流过意见?

课上,老师是否组织了一些让你感兴趣的活动?

下课后,你是否还有兴趣思考这节课中学到的内容?

你是否能独立完成老师这节课布置的作业?

结果统计:

经过课上练习,85%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本节课的课堂练习,很好的理解了冷锋、暖锋的天气特点。同时经过课下调查,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还是比较认可的,大多数同学都能够积极的投入到小组讨论中,有的学生课下还问一些与天气有关的实际问题,比如08年南方雪灾等,本节课密切联系实际,很好的激发的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课堂反思:

通过教师本人课堂教学、听课教师评课、学生评价等,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本节课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①在精讲单一气团和锋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时可以再放慢一点,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避免后面的“夹生饭”问题的出现。②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得到及时处理与纠正同时给学生限定活动时间。③教师及时调整情绪,克服学生胆怯的心理,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本教学设计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及其理念,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能力,重视教学目标、板书设计、问题设计、分析方法设计、反馈拓展提升等关键环节的设计。教学目标简要明淅,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板书设计结构清楚,能反映教学过程的分析思路和学生的思维过程;问题设计层次分明,环环相扣,善于铺垫,能较准确反映学生的思维过程。

创新之处:

创新处之一: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破除了对该节内容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高中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能自主学会的知识教师主要起指导的作用,学生不容易学懂的知识教师做到精讲。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带领学生了解、锋面概念并分析了单一气团和锋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接着把如何在剖面图和简易天气图中区分冷锋、暖锋以及分析冷锋、暖锋的天气过程交给了学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完成学习内容,教师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

创新处之二:导入新颖。以XX年10月20日的冷锋天气预报做为导入,学生能立刻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同时极好地调动了学生求知的动力。

创新处之三:高中新课程理念有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了解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那么让学生学会看天气预报是地理学科的职责。本节课充分利用天气预报中XX.10.22——XX.10.24中的简易天气图,让学生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这几天的天气状况,接着教师用数据(摘自中央气象网)验证,既使课堂教学环节前后呼应,又使学生深刻感觉到地理学的有用性,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提高了现代公民的地理素养及探究问题的能力。

篇2: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能用简单的示意图说明锋的形成过程,理解气团、锋面、锋线、锋的关系;2.使学生能理解冷锋、暖锋及准静止锋对天气、以及对我国天气的影响;3.使学生学会依据不同的材料判断锋的类型。【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电子白板互动填图活动,使学生认识锋、冷锋、暖锋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2.通过电子白板拖动功能,动态体现冷暖锋过境引起的天气特征的变化,使学生学会运用图形演示、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3.通过锋面判断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动手,善于观察、自主合作探究的好习惯,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情感。2新设计

1.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互动功能,通过填图活动,让学生运用图形理解锋的形成过程,通过拖动锋面移动的演示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分析冷暖锋移动中的天气变化,落实重点。

2.针对“锋的形成”这个难点,我在我校云服务平台给学生分享了演示实验视频(冷暖水相遇后的变化),并利用电子白板设计了填图活动;3.针对“冷暖锋雨区差异“,我一方面利用电子白板设计了相应的填图活动,通过完成“雨区、锋前、锋后”等的填图,结论一目了然,一方面在云平台分享了自制的PPT课件,通过动态图形配合旁白录制,方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选择性观看。3学情分析

首先,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气候与天气的不同,对大气运动的原理及其与降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日常的生活中接触过各类天气现象和天气预报,但理论认识不够深刻需加以引导,学生的空间感差、中国地理知识缺乏增加了本课学习的难度。

第二,学生们也已经较娴熟地掌握了信息化环境下各种资源搜索、分享的技巧,教学平台的使用方法,以及其它一些信息技术手段。

第三,在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氛围中,学生们已经基本适应了“先学后教、学导同行”的教学思路,适应了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已初步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习惯,具备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探究、展示欲望,展示的能力较强。

第四,经过近半年的课堂实践,已经形成了平等、民主、和谐、默契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实现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4重点难点

重点:冷暖锋的形成及其移动中的天气特征的变化;难点:1.锋的形成(气团、锋面、锋线、锋的概念与关系);2.冷暖锋雨区的差异;3.冷暖锋的判断。5教学过程 5.1 第一学时 5.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 播放视频“一次强冷空气活动的天气预报”, 师:自然界的天气瞬息万变,每天中央台、地方台都会对不同地区的天气进行预报,是什么引起了云雨雾雪等天气的变化?我们今天将学习控制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常见的天气系统包括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本节课我们先学习锋面系统 活动2【活动】自主学习

师:阐明本节探究重点(探究问题),方法(1.重视读图、用图;2.重视比较。),以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 1:认识并理解气团、锋面、锋线、锋等概念的关系,能说出锋的形成过程;2:运用图形,分析归纳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征的差异;3:运用图形,分析归纳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征的差异;4:对比归纳冷暖锋对天气影响的异同。活动3【活动】小组合作探究

各小组聚拢在自己的白板前,利用白板画图演示,聚焦小组成员的问题困惑合作探究。教师走动在各小组间,了解学情,及时指导。活动4【活动】交流展示

1.锋的形成(气团、锋面、锋线、锋面、锋的概念及关系)聚焦电子白板,第一小组团队展示:(1)SMART填图,依次将冷气团、暖气团、锋面、锋线等拖入图中恰当的位置,并简述理由;(2)对照图形简要说出锋的形成过程及气团、锋面等相关概念及其关系。师:强调注意冷暖气团的冷暖是相对的。2.冷、暖锋的形成 第二小组团队展示:(1)在两幅空白的锋面简图中分别拖入冷暖气团、气团运动的箭头、锋前、锋后、冷暖锋的天气符号、雨区等,并简述理由;(2)依照图形简要说出冷暖的形成过程及图形中表现的异同。

师:依据学生展示情况,特别注意锋前、锋后(锋线为界,结合锋的运动方向)以及冷暖锋雨区分布差异的判断方法指导。3.冷锋过境的天气变化 第三小组团队展示: 拖动冷锋示意图,演示某城市经历冷锋天气的过程,分析归纳冷锋过境的天气变化:

过境前: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晴朗;

过境时:锋控制,阴天、下雨(锋后及锋线附近)、刮风、降温;

过境后: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师:依据学生展示情况 注意引导①单一气团控制下—天气晴朗,②分析方法:天气的变化特征及原理(暖气团—锋面---冷气团)

③因暖气团水汽含量的差异,锋面过境不一定有降水。4.暖锋过境的天气变化 第四小组团队展示: 拖动暖锋示意图,演示某城市经历暖锋天气的过程,分析归纳暖锋过境的天气变化:

过境前: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晴朗;

过境时:锋控制,连续性降水(锋前);

过境后: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师:依据学生展示情况 注意引导①分析方法:天气的变化特征及原理(冷气团—锋面---暖气团),②冷暖锋由于冷气团势力的差异,锋面坡度、云系宽度差异导致降水强度与持续时间的不同。

5.准静止锋的形成原因(江淮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均等、昆明准静止锋—地形阻挡冷气流)及天气特征(连续性降水)第五小组团队展示: 运用图形,说明江淮准静止锋的形成及影响下的天气特征;

冷暖气团实力相当,导致锋面在长时间江淮地区停留,形成当地6、7月的连续性降水--梅雨;师:结合课件中的图文资料,拓展补充由地形阻挡形成的昆明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

6.对比归纳冷暖锋的异同,归纳冷暖锋判断的方法:(从天气特征的变化、图形等方面对比)第六小组团队展示(聚焦该小组的白板)本小组探究成果:

图形判断法(气团运动箭头,锋面坡度,雨区位置,雨丝方向等);天气特征判断法(过境前后温度、气压等的不同变化)师:依据学生展示,适时点拨引导①两类判断方法②口诀--冷后冷,暖厚暖 活动5【练习】重点考察

1.锋面判断(图形判断四个,文字判断5个)2.再看导入视频,分析天气预报中造成我国中东部地区大范围雨雪天气的天气系统是什么? 活动6【讲授】课堂小结

篇3:常见的天气系统 教学设计

关键词:锋面,气旋,反气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包括锋与天气、低压 (气旋) 与高压 (反气旋) 。在本单元的前两节内容中, 学生对大气的组成、运动以及气压带和风带有了一定的学习, 这就为本节的学习提供了基础。学习好本节内容, 为接下来学习全球气候以及气候变化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有几处难点, 应利用多媒体演示、图示分析引导学生探究, 一是冷锋、暖锋锋前、锋后的区分;二是在锋面经过的不同时段的天气变化规律。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许多自然地理现象并不陌生, 但很少能将其与相关大气的知识联系起来, 所以对整个大气知识把握不能到位。教学中要注意突出直观性, 化复杂为简单, 化抽象为具体, 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的是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 而不是空洞理论。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团 (冷气团、暖气团) 的概念;理解锋的概念与分类;理解低压 (气旋) 、高压 (反气旋) 、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2.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个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 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3.识记气旋与反气旋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 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2.比较冷锋与暖锋的差异。

3.比较气旋与反气旋的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勤于动脑, 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情感。

四、信息技术应用思路

1.使用技术:多媒体演示文稿、图片、动画、视频、投影。

2.如何使用: (1) 在导入新课时, 采用视频导入, 播放《天气预报》视频。此信息技术的利用达到了预期形象化、直观化与可视化, 增加了学生对天气现象要素的认识与体会。 (2) 观看动画短片, 总结冷锋、暖锋过境前后对天气的影响。此信息技术的利用达到了增强形象化、可视化与真实感的教学效果。 (3) 投影学生的作品, 如比较冷锋和暖锋的区分点。在展台投影仪的使用可以达到增强体验与互动的教学效果。

3.预期效果:在教学过程中, 我设计了一些由浅入深的问题, 并联系学生身边的一些现象, 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把抽象的大气运动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有助于学生理解问题,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 培养了学生思考、归纳、表达、交流的能力。

五、教学流程设计

六、教学特色

本节课利用学案导学, 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尤其是动画演示本节内容的知识难点, 更直观的呈现给学生, 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 以便易于探究发现常见天气系统的形成机制, 避免了死记硬背, 而且将知识难点容易化。

篇4: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关键词】锋面;气旋;反气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包括锋与天气、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在本单元的前两节内容中,学生对大气的组成、运动以及气压带和风带有了一定的学习,这就为本节的学习提供了基础。学习好本节内容,为接下来学习全球气候以及气候变化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有几处难点,应利用多媒体演示、图示分析引导学生探究,一是冷锋、暖锋锋前、锋后的区分;二是在锋面经过的不同时段的天气变化规律。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许多自然地理现象并不陌生,但很少能将其与相关大气的知识联系起来,所以对整个大气知识把握不能到位。教学中要注意突出直观性,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的是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而不是空洞理论。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理解锋的概念与分类;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2.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个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3.识记气旋与反气旋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2.比较冷锋与暖锋的差异。

3.比较气旋与反气旋的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观察的好习惯,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情感。

四、信息技术应用思路

1.使用技术:多媒体演示文稿、图片、动画、视频、投影。

2.如何使用:(1)在导入新课时,采用视频导入,播放《天气预报》视频。此信息技术的利用达到了预期形象化、直观化与可视化,增加了学生对天气现象要素的认识与体会。(2)观看动画短片,总结冷锋、暖锋过境前后对天气的影响。此信息技术的利用达到了增强形象化、可视化与真实感的教学效果。(3)投影学生的作品,如比较冷锋和暖锋的区分点。在展台投影仪的使用可以达到增强体验与互动的教学效果。

3.预期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些由浅入深的问题,并联系学生身边的一些现象,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把抽象的大气运动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有助于学生理解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培养了学生思考、归纳、表达、交流的能力。

五、教学流程设计

六、教学特色

本节课利用学案导学,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發现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尤其是动画演示本节内容的知识难点,更直观的呈现给学生,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以便易于探究发现常见天气系统的形成机制,避免了死记硬背,而且将知识难点容易化。

篇5:《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反思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实现本课的学习目标呢?那就需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本课对教与学进行如下处理:

本课以建构主义学习理念来指导教学,教师主要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全员参与活动,达到自主建构知识的目的。

(1)本课的设计中,我将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将高、低气压系统调到前面先学,一是有利于与本单元第三节“近地面风的受力”等旧知识相衔接,二是有利于为锋面系统的学习作铺垫。其理论依据是:①新课程理念强调“学习要联系学生已有经验”②赞可夫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

(2)根据“建构主义学习论”,在气旋和反气旋系统的学习中,我选取“北半球气旋”作为教学重点,以案例教学的形式,师生共同探究其基本原理,随后,让学生自己探究北半球反气旋及南半球气旋;在锋面系统的教学中,选择冷锋作为教学案例重点分析,让学生自己归纳暖锋的特点及天气状况,既节约了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列表比较学习法,所列出的表格我并没有事先列好对比指标,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师生共同列出对比指标,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顺利进行知识迁移。例如,冷锋与暖锋的概念和形成的天气,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等。通过列表比较,归纳共同性,区别差异性,使学生深刻地把握各种事物的本质特征。

(4)通过小组讨论来促进学生知识的对比和迁移。

(5)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象、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给学生以全新的视听感觉。

篇6: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修改

教材分析

锋与天气 , 主要是阐述气团、锋面的概念及分类 , 各类型锋面天气变化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本部分内容是第二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内容。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画图、动画演示、列表比较、联系天气实例、小组讨论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加深理解。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对一些天气、气象术语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上升到理论的层面,理解的难度可想而知。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参与各项活动,让学生有话说,有事做,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听课效率,而且也有助于教师在实践中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从锋面天气图判读锋面类型 , 运用锋面天气图分析锋面过境前后天气变化特点。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一些天气现象。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演示引导下 , 通过读图、比较、推理、讨论等学习活动 ,建立了空间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教学重点

1.理解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与过境前后天气变化特征。教学难点

1.判断锋面类型。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探究法。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设计意图】 1.开门见山,直入主题。2.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教师总结】

天气会有不同的变化,是因为受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或处于天气系统的不同部位,而每个天气系统都有其生长、发展和消亡的规律。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面系统、高低压系统等。今天我们来学习锋面系统。

一、锋面系统(板书).1、锋面的定义(板书)

【提问探究】 什么是气团?根据温度的差异可以分为哪两种? 同学们再回忆一下冷暖气团性质上有什么特点。

【问题探究】 为什么降水会发生在冷暖气团的交汇处,而不是单纯发生在冷气团或暖气团的一侧?

【教师总结】 当冷暖气团交汇时,会形成一个交界面,咱们就把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做锋面,这便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常见天气系统之一——锋面系统

【实验演示】 实验演示锋面系统示意图

【问题探究】 根据刚才所做实验,同学们想一想,两股气团相遇了会静止不动了吗?

【教师总结】 不会。那会怎么样呢?

暖气团密度小,会爬到锋面的上面;冷气团的密度大,所以会在锋面的下面。

由于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和风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于是锋面附近常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而单一气团,它的物理性质比较均匀,它控制的地区天气一般都比较单调,一般不会形成降雨。

【板书】 单一气团——天气单调

气团相遇——锋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多媒体演示】 锋面的形成及其附近的天气变化

2、锋面的分类(板书)

【读图2.19和图2.20】 这两幅图中的锋面名称是什么?在形成上有什么差别?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锋面可以分为冷锋和暖锋。【提问】 什么是冷锋?在天气图上用什么符号表示? 【演示动画课件、指图讲解】

冷锋是指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冷气团前缘主动插入暖气团下面,暖气团被迫沿锋面抬升,暖气团在被迫抬升过程中不断冷却,水汽易成云致雨。冷锋在天气图上用直线加三角符号表示。

【多媒体演示】 动画演示冷锋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提问】 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当地天气的影响一样吗? 【重播课件讲解】

冷锋过境前,暖气团控制当地,天气温暖晴朗;

冷锋过境时,一般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

冷锋过境后,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晴。

【读图2.19】 冷锋过境时雨区的位置主要位于锋前还是锋后? 【指图讲解】 锋面前进的方向就是锋前,反之为锋后。冷锋过境时雨区主要在锋后。

【过渡】 通过读图和观看动画演示我们了解了冷锋与天气的关系,那么暖锋与天气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提问】 什么是暖锋?在天气图上用什么符号表示?

【多媒体演示、指图讲解】

暖锋是指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沿锋面主动爬升,暖气团在主动爬升过程中不断冷却,水汽易成云致雨。暖锋在天气图上用直线加半圆符号表示。

【多媒体演示】 动画演示暖锋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提问】 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当地天气的影响一样吗?

【重播课件讲解】

暖锋过境前,冷气团控制当地,低温晴朗; 暖锋过境时,多出现连续性降水;

暖锋过境后,暖气团替代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读图2.20】 暖锋过境时雨区的位置主要位于锋前还是锋后? 【指图讲解】 暖锋过境时雨区主要在锋前。

【补充】除了冷锋与暖锋外,还有一类型锋称为准静止锋。【播放微视频】通过微视频讲解准静止峰的形成原因,带来的天气,标识符号以及典型实例。

最后让大家听歌曲改编的(飘雪版)《天气系统》,然后让学生回答问题,其实也就是对本节课的一个小结。

【课后作业】

上一篇:爱与不爱优秀作文下一篇:给妹妹的一封信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