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端午节作文

2024-05-03

在端午节作文(精选6篇)

篇1:在端午节作文

忙在端午节作文

每年的端午节前一天,老婆都要亲手包制一锅粽子给家人吃。尽管超市里出售的粽子种类齐全,花样繁多。

老婆始终认为,只有自己亲手包制的粽子才最可口,最有端午节的味道。

农历四月底,五月初。老婆就把包粽子所需的各种材料都给买了来。有粒大色白的糯米;浓绿新鲜的棕叶;有又宽又长的马莲;也有红红的大枣;颜色不一,酸甜不等的葡萄干儿及上好的五花肉。

老婆包制的粽子,最大的特点是个儿大,三角形状周正,捆得结实,味道存正。如果是凉着吃口感更好,糯米的,大枣葡萄干儿的酸酸甜甜,红烧肉的满口留香,称得上是我家的第一美食。

我家包粽子时,老婆绝不会让我动手。人家嫌我包的粽子个儿小,捆得松散,还包不严实。所以,她会一个人蹲在厨房包上 个把小时,一大锅粽子才能包好。然后就用苫鸢迅崭瞻好的粽子煮上。不一会儿满屋就弥漫着浓郁的棕香,让人急不可耐。

当然我也不闲着。老婆包粽子时,我就找出早就备好的五色亮光纸,自己叠纸葫芦。还是小时候跟奶奶学的。虽然手工叠制的没有市场上卖的丫丫葫芦那样精致,可我觉得更有端午节的味道。

端午节这天,我必须起个大早,骑上自行车,到离家有一公里远处的机场上,把顶着露水的艾蒿才回来,传说只有此时的艾蒿才能起到除灾去病的作用。

有时正赶上阴天,能见度差,真假艾蒿辨认不清,采回“山寨”艾蒿来也是常有的事。不过我从来都不会担心。因采艾蒿的人很多,总有热心人把自己采到的真艾蒿分给我一些。

艾蒿采回来了,便掐一些艾叶儿泡在洗脸盆里用来洗脸,掐一枝艾尖夹在耳朵缝里,或者信手将其插在发间,剩余的艾蒿就用一根绳子绑好后悬挂在门框上。在配上叠好的纸葫芦,端午节的气氛便营造好了。

吃早饭时,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吃粽子,吃茶叶蛋。 在浓浓的艾香中送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忙在端午节作文]

篇2:在端午节作文

我的家乡在常德,汉寿县的一个小村子里,那里比较偏远、贫穷,但人们淳朴、善良。

在家乡的节日里,最热闹的就是过年,其次呢,就是过端。

每每到过端午节,我去外婆家是一必不可少的。

但我们风尘仆仆的赶到外婆家,外婆外公总能高兴得手舞足蹈,关怀的语言一句接一句:“吃了没,”?“在长沙过得好不好?”

在端午里,最快乐的莫过于吃粽子啦。那香甜可口的粽子再配上甜得发腻的白糖,啧啧,那味道妙不可言。

其次呢,就是划龙舟,龙舟其实就是一艘小木船,前面钉上一个龙头。我还发现每艘龙舟的后面,都有一个鼓手,而且,鼓手敲得的`越起劲,划船的人就越快,听妈妈说鼓手敲的鼓可以振奋人心。鼓手敲越响,水手就划得越卖力。

从小时候起,我就发现。一到过端午,妈妈就会在我头上,用一种东西画来画去。我一看,原来是一个王字。妈妈总是笑眯眯的一边画,一边说:涂了这个东西,就没有蚊子来咬你了!”我总是问她,那是什么,她总是笑而不答。我后面听人说,那是和了酒的雄黄。

听外婆讲故事也是当晚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虽然外婆讲的那几个故事我都听过,耳熟能详了。但我却像从没听过般,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虽然外婆话讲不好,而且又啰嗦,但我每次都听了下去。

篇3:在端午节作文

论及某一概念的真伪,首先需要明确的即这一概念的真正内涵。许纪霖在《中国知识分子十论》中指出知识分子这一概念的原意指向的是一个精神性群体,而非职业性阶层,起源于19世纪的俄国。然而古往今来,因时代背景、社会制度的差异,中外学者皆未能对“知识分子”这一社会角色给出全面又明确的定义,曾有“自由漂浮的”、“有机的”、“新阶级”、“业余者”、“专家”①等多个论断,我们所能做的即从中提炼出一些共同的特质,作为定义一名知识分子的必要且不充分条件———知识储备、社会责任感、批判意识。在评定方玄绰和潘先生身为“知识分子”的真伪性这一问题上,我们只需拿这些特质进行嵌套比较,即可得到答案。

一、知识储备

首先,纯粹从身份来谈,方玄绰是一个教员兼官僚的形象,这两种职业都将他推升到文化阶层,在《端午节》的后半部分,当生活走投无路时,方太太劝方玄绰为书铺子或报馆“做文章”以解燃眉之急,他自己也抱怨做白话诗“远水救不得近火”,从这一连串细节可以肯定他“文化人”的身份;潘先生是让里一学校校长,作为教育工作者,得以擢升到管理者的地位,再加之作品中零碎提及的“长衫”、“写得一手好颜字”等细节,我们也能将他归为“文化人”这一基本范畴。

细读文本,可发现一个极有趣现象,两位作者刻画人物时都刻意引入了一个具体的物象———方玄绰的《尝试集》、潘先生的“黑漆皮包”,这二者恰可作为“知识分子”的身份表征。《端午节》结尾不长的文段里,《尝试集》一共出现了四次,在酒足饭饱之后、方太太提起还账之事时、反思自己“无教育”行为的情境下,方玄绰所做的皆是把《尝试集》拿来读,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他转移话题的借口,而书中揭露的军阀的残忍和封建礼教的虚伪,宣扬的个性解放与积极进取精神,都是无足轻重的。“黑漆皮包”在《潘先生在难中》的开头足出现了四次之多———“他领头,右手提着个黑漆皮包”,“他用黑漆皮包做先锋”,“岂不是四条性命,一个皮包,都从毁灭和危难的当中捡了回来么”,“潘先生带着小的孩子同黑漆皮包坐一辆”,潘先生尚处于逃难之中,犹对一没有实际用途、仅可作身份表征之物如此看重,足见其为人。

文学作品中语言的突出是有其深层次意蕴的。显然,在此处鲁迅、叶绍钧都将两个人物形象作为外在的、显性的“知识分子”刻画,这样的写作手法隐含了作者的价值取向,引发了读者的关注,令人品味出二者外在与内心的巨大悬殊,以激起我们对所谓的“知识分子”身份的怀疑。

二、社会责任感

美国史学家霍夫斯塔德认为某人若只具有专业知识或技术,还只是脑力劳动者,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我们不妨再将焦点集中于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上。《潘先生形象现代解读与当代阐释比较》一文曾对知识分子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感做出这样的阐述:“以文人士大夫为代表的古代知识分子一直以来保持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高尚品质,而这崇高的自我期许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逐渐成为人们评价知识分子道德高尚与否的重要标准。”②

方玄绰是一个教员兼官僚的形象,潘先生是让里一学校校长,相比普通教员而言,已带有一丝官僚的属性,在这一点上,他与方玄绰是互通的。从上文所述历史观念出发,他们身为官员,理应带有一定的社会意识。然而作品中的他们固然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却从未将百姓苍生放进心内,更可恨的是,当他们因欠薪或战争而落难时,竟做出坑害他们的小人行径。方玄绰明知自己第二天还不了账还命令小厮上街赊酒,竟说出“假如不赊,则明天分文不还,正是他们应得的惩罚”如此无道德的话,活生生一地痞无赖跃然纸上。方玄绰的行为让人愤怒,潘先生的所作所为又深深使人心寒。军阀混战,他首先考虑的并不是改变混乱的时局,竟如卑琐的小市民一样一家四口早早逃到上海寻求庇护,将王妈一人留在家中,他们非但没有感觉良心受谴责,还怀疑王妈的可靠程度,潘先生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奔进里面四周一看,便开了房门的锁,直闯进去上下左右打量着”,在这扭曲的社会中,潘先生的行为极尽自私之能事,一切行为都以保障自己及妻儿的安全为出发点。

随着情节的发展,鲁迅与叶绍钧抽丝剥茧般将这二人的劣根性一一展露纸上———蛮横、自私、无理,在个人利益、安危受到威胁时,这些披着“知识分子”外衣、穷时只会独“为”其身的真小人才会露出他们的本来面目。

三、批判意识

正如上文提到,“知识分子”这一范畴具有鲜明的特殊性,在不同时空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因此更适合从特定社会历史背景阐释它。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经历了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的洗礼,一股无产阶级的力量正潜滋暗长,然而封建制度并没有被彻底革除,封建礼教依然束缚着中国人民的手脚,无休止的军阀混战将百姓置于水生火热之中,有压迫即有反抗,我认为,在这一新旧交锋的时期,作为知识分子不可缺少的特质就是对不合理社会的批判意识,并进一步表现为反抗精神。

然而这一点在两位主人公身上是极难寻见的。我们必须承认,方玄绰对当时社会的确有一定的清醒认识,他能认识到“易地而皆然”———尽管他的出发点是谴责学生的暴行为官僚发声,并进一步指出这正是“中国将来之可虑”,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社会意义的;面对日报上对他们讨薪行为的讥笑,他也能从自身出发,一针见血地指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报社成员的自身利益暂还未受到侵犯。方玄绰能较为深刻地洞察当时社会的问题所在,可他却始终未将它转化为一种反抗的力量,囿于自己软弱的性格,整天以“差不多”麻痹自己。相比而言,潘先生的劣根性是比软弱更深层次的愚昧,他对现实尚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更无论反抗。面对战争他选择逃避甚至寻求洋人的庇护———“只要跨出那一道铁栅栏,就有人保着险,什么兵火焚掠都遭逢不到”,丝毫未曾考虑到他们于国于家危害在何。他又向红十字会讨要旗子与徽章作护身符,并没有领会到这样一个慈善机构的内核;战争结束后,他竟又昧着良心为统帅写“德隆恩溥”的牌坊,那些生灵涂炭的画面在他眼前闪过就罢了。知识分子永远是批判性的,对权势是反抗的③,潘先生则迂腐、自私、卑怯,已麻木到不知反抗为何物。

知识储备、社会责任感、批判意识是对“知识分子”的正面定位,我们发现,人们对“知识分子”的评价常常伴随着“孤高”一词,这一特质在这两位形象上也不同程度地体现。拖欠工资不发放,爱说“差不多”的方玄绰心有不平却不愿“苟同”其他教员去讨薪,当事态发展到严重危害自身利益的地步,他才同意大家罢课的主张,然而在大会上又始终不曾露面,这样的做法被许多人认为是“孤高”———实则是“伪孤高”罢了,正如他本人的自我剖析:“这其实是没本领。”决心还乡准备开学事宜的潘先生面对妻子的挽留鄙薄地回应道:“你懂得什么!”“这种话只配……由你这种女人去说”,无不体现着他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清高”,然而他就果真是将教育事业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么?一名真正的“知识分子”身上体现出的“孤高”应表现为永远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表现为永远保持心灵、思想的纯洁,绝非方玄绰为怯懦找寻的借口,更非潘先生的“自视甚高”。

通过以上各方面对“知识分子”属性的剖析,不难发现《端午节》与《潘先生在难中》这两部作品中喜剧化、小丑般的人物空有知识、道德缺失,又缺乏应有的反抗精神,是配不上这一有着深重历史蕴含的身份的。就批判意识这一点而言,方玄绰有清醒的认知却不敢反抗,潘先生则是对社会危难熟视无睹,一为软弱一为愚昧,这其中的细微差别反映出两位作者在创作上不同的倾向。1922年正处于五四低潮期,封建势力重占优势,鲁迅笔下的方玄绰新旧思想并存,一方面学习《尝试集》,另一方面封建礼教的思想根深蒂固,他的形象与时代是一脉相承的,当他脑海中萌生了一点先进意识又立马被固存的封建思想冰冷的铜墙铁壁弹回———因而他不敢反抗,作者写作目的在于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潘先生在难中》创作于1924年,正是军阀混战时期,在那样混乱社会背景下潘先生这类人物分不清社会发展方向,除了保全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不知该走向何处,从而形成了麻木、唯命是从、不懂反抗的性格,叶绍钧旨在批判军阀的残忍与罪恶。

综上所述,《端午节》与《潘先生在难中》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都称不上是真正的知识分子,然而结合时代背景来看,这样的“伪劣性”似乎又合情合理。人物形象的设计往往是为主题服务的,作者对主人公讽刺、同情兼有的情感,分别反映了他们对旧礼教、旧思想的激愤及对封建军阀的强硬态度。

摘要:方玄绰、潘先生作为文学作品中经典的知识分子形象,历来受人诟病,争议的焦点即他们在职业上同处于知识分子阶层,但在精神品质上却未体现出知识分子的特征。本文从知识分子真伪性角度切入,主要从知识储备、社会责任感、批判意识三个层次进行分析,比较这两个人物形象。从本质上看,他们都不算真正的知识分子,相比较而言,方玄绰不敢反抗,潘先生则不懂反抗,一为软弱一为愚昧,而这是由当时社会背景及作者创作心态决定的。

关键词:知识分子,真伪性,方玄绰,潘先生

参考文献

[1]李建,林青.潘先生形象现代解读与当代阐释比较——读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名作欣赏,2012(17).

[2]许纪霖.中国知识分子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

[3][美]萨义德,著.单德兴,译.知识分子论.

篇4:爱在端午节

于6月5日及6日端午节小长假期间在北京国家奥林匹克中心南侧广场举办的KAMA爱·音乐节融合了多元的音乐元素,大量汇集优秀欧美及港台的知名音乐大牌参与。同时,以创意体验为主导,现场设计众多“爱”品牌互动区,吸引各类创意文化簇拥者来到KAMA爱·音乐节感受各种文化与音乐的多维度娱乐体验。

两大主舞台上演大牌人气战

KAMA爱·音乐节将设两个重量级主舞台,分别命名为LOVE舞台和HOPE舞台。主舞台LOVE将是音乐节主力大牌及海外艺人的演出舞台,宽阔的场地规划,将有足够的空间供乐迷振臂高呼。被命名为HOPE的舞台将是歌迷与艺人的亲近地,精致亲和的舞台及音乐曲风的安排,让你有机会近距离的感受用心创作的音乐。

除此之外,名为“九霄俱乐部”的BAR帐篷内将上演丹麦爵士乐队的现场演出,来自北欧的爵士乐伴随着觥筹交错的香气更添激情与浪漫。场地以北的KAMA T台将上演流光溢彩的走秀表演。同时,这里还是一个活力四射的电子舞台,国际知名DJ将在此上演行云流水的打碟表演。

“十全十美”创意分区 大打“爱”品牌

KAMA爱·音乐节大打创意概念,包括舞台在内的各个功能区域被划分为十个“爱”主题活动区,以“十全十美”的铺排营造完美的音乐节活动结构,与此同时,“十全十美”的概念也让“爱”的品牌价值得以升华。

除两大主舞台外,几大非音乐分区均以“爱”品牌命名,更加鲜明地提炼了音乐节主题。多元化活动设计,创新型现场互动,诱发观众投入感,丰富音乐节现场体验;音乐与爱,无处不在。

爱电影区(电影帐篷)将循环播放麦田守望者乐队主唱萧玮、新裤子乐队的彭磊等四位导演的作品,包括大型音乐节纪录片的完整版首映、摇滚主题电影及本次音乐节演出艺人的珍贵MV等。四位导演还将分时段与乐迷影迷近距离交流,解读音乐与电影的亲密关系。爱戏剧区(戏剧帐篷)主打“戏剧新势力”牌——三拓旗剧团(导演赵淼)、薪传实验剧团(导演王翀)以及导演黄盈将分时段展现其作品的独特魅力,带领观众体验形体戏剧、深入了解国内外后现代戏剧以及在老北京主题的戏剧中品尝全新的“京味大菜”,体验戏剧与音乐的水火交融。

除此之外,爱集市(创意集市)、爱公益(环保互动、公益参与)、爱时尚(T台秀)、爱童年(怀旧体验区)、爱运动(时尚运动)、爱摄影(潮人街拍)、爱美食(各种风味的饮食应有尽有,小吃、点菜餐厅、咖啡厅等)等创意帐篷为KAMA爱·音乐节增添了更多音乐以外的娱乐体验。值得一提的是,每一个创意分区周围都会有与之相对应的音乐从不经意的角落传出,让人不知不觉便全身心地投入,打造全方位的娱乐体验。

现场百人合照尽显爱的凝聚力

发布会现场,主办方邀请到场媒体嘉宾总计100人参与了以“爱”为主题的签名拍照活动。主办方邀请每位到场嘉宾在入口的签名板签名,并亲手写下一个“爱”字,最终,来自艺人、媒体、公益组织等百人的“爱”在KAMA爱·音乐节LOGO上汇聚,为音乐节携手开启了一个“爱”的序幕。

活动结束后,主持人邀请所有嘉宾起立,伸出双手摆出心形手势合影留念,安排在二层的摄影师自上而下俯视拍摄,成为KAMA爱·音乐节的一个颇具纪念意义的画面。

海内外大牌音乐人领衔夏日狂欢

本次音乐节的阵容走高端路线,主打的四位大牌均为首次参加国内音乐节。美国独立乐队Eels,日本首席Bossa Nova女王小野丽莎,台湾摇滚教父伍佰,香港音乐才子黄耀明将率领海内外几十组艺人登台献唱。张亚东、老狼、These New Puritans(信使乐团)、Nouvelle Vague(新浪潮乐团)、Katrine Madsen(凯特琳·麦德森)、便利商店、Afrokoko Roots(非洲可可)、果味VC、曹方、旅行团、郝云、春晓、沙子乐队、张萱妍、与非门,袁娅维、Gala乐队、未来脚踏车、李欧以及海鸣威、熊汝霖、吴琼等歌手和乐团都将登上KAMA爱·音乐节的舞台,唱响城市中爱的最强音。

卡玛原创服饰携手爱•音乐节打造新体验

作为本次音乐节重要的合作伙伴、独家冠名商,始创于2002年的北京卡玛原创服装服饰有限公司与本次音乐节有着很多共同之处。多元的文化精神、国际化的设计团队和视角、人性化的设计、满足消费者最大需要的待客理念与爱·音乐节不谋而合,这也是爱·音乐节区别与以往其他音乐节最本质的差异。

篇5:端午节在学校包粽子的作文

开始包了,我先拿来了一片粽叶,想把它折成一个漏斗形,可是叶子总也不听话。反复试了几次,终于行了。接下来,我该放米了,米很湿,放了一把后,竟然漏水了,我不知所措,把米弄得来回动,还好没有漏米。

红枣和米终于放好了,我无比开心。最后一个环节,应该捆绑了,可是粽叶又不听话了,难道它想去玩吗?一直不让我盖住糯米,它好像在说:“你不可能征服我。”我想:“我一定要让你屈服于我。”我只好用全力把它抓住,最后绑住了这个淘气的“小男孩”。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小小推销员”的比赛,我大大方方地走了过去,信心十足地说:“我的粽子是‘忍者粽’,它会给你带来许多惊喜!”

老师还说我包得粽子是全班最好的,又多给了我1昂币,我心里乐开了花儿!

篇6:在端午节作文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节,赛龙舟,争先恐后,好热闹!

桃儿红,杏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粽子香,包五粮,剥个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

和孩子们一起吟唱着童谣,一下子勾起我关于童年对端午的回忆,眼前似乎又弥漫着艾草和鲜花的芳香。那五彩的丝线,那别在衣襟上的香囊,又在我眼前摇荡……

小时候过端午节的前一天,我和小伙伴们放学后放下书包都不约而同地做同一件事,那就是到邻家去讨要各种鲜花,留着第二天早晨用鲜花水洗脸。我们像一只只欢快的小蜜蜂,谁家有鲜花我们就闻着花香去了。乡下人质朴,大妈大婶们看见我们一个个小麻雀样在门口张望,就笑吟吟拿着剪刀出来,给我们每人挑上一两朵盛开的月季花,我们道过谢就飞一般跑到另一家。

五月的乡间最常见的就是小月季和大月季花,花香满村,特别是那些小月季火红的花朵更是长成一树花的瀑布,香气四溢,沁人心脾。大月季花的花朵硕大,一般是粉红色的,重叠的花瓣一层层像魔术师用粉红的绸子叠制的,如果能要上一两朵大月季,那就更开心了。

我家邻居是三奶奶和三爷爷,一对老夫少妻。他们俩的恋爱在当时的小村庄是轰动的新闻。隐约听妈妈说三奶奶家不同意这门亲事,不久三奶奶就疯了,三爷爷就把疯了的三奶奶娶回家,于是在我家的小院里经常能听到三爷爷在亲昵地叫着红儿、红儿的声音,而三奶奶也是柔声回答着,一点也听不出疯味。

三爷爷家种满了花和果树,他家的柿子树和石榴树的枝桠还伸到我家的小院。每年端午节,三爷爷都会给我留一朵大大的芍药花。妈妈不让我经常去三爷爷家,说是怕惊扰了三奶奶。每次都是三爷爷从窗口把花递给我,妈妈会再递几个鸡蛋给三奶奶。

我和小伙伴还要去铁匠家要腊条枝。铁匠家的自留地边上种了一丛丛的腊条,绿油油的叶子闪着光,腊条枝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是端午节泡鲜花盆里必不可少的材料。铁匠家的儿子是我同学,他很淘气。当时铁匠家很富有,他就经常偷铁匠的香烟来吸,后来被老师发现了。老师就让他吃烟丝,看着他含着烟丝痛苦咀嚼的样子,我觉得他真可怜。老师这一招还真灵,他再也不吸烟了。如果换做是现在的老师这么对孩子,我想家长早就*了,可当时铁匠是千恩万谢地感激老师治好了他儿子吸烟的坏毛病。铁匠很和蔼,一看是儿子的同学来要腊条,就满脸笑嘻嘻送给我们每人一大枝呢。

傍晚,当家家升起袅袅的炊烟,我们也如归巢的小鸟一样回家了,每人怀抱着一大束鲜花,花香满怀,心儿醉。

回家把脸盆再洗一遍,放上爸爸从老井打来的甘甜的井水,和姐姐一起小心翼翼把脸盆抬到平房上,然后把鲜花的花瓣一瓣瓣摘下来,放在脸盆里。看着花瓣在水里像一个个小花船在飘荡,一会儿,大红的、粉红的、柠檬黄的、奶白的花瓣雨挨挨挤挤开满了脸盆,一阵阵浓郁的花香顿时弥漫在空气中,流淌在我们心头。

晚上我和姐姐兴奋地睡不着,就悄悄来到平房上,看着满满一盆花瓣在月光的氤氲下更加鲜艳欲滴,更像一个笼着轻纱的梦。

早晨一睁眼,就跑到平房上,看见盆里多了翠绿的艾草,爸爸每次都在我们还没有睡醒前就去猛虎山上采来带着露珠的艾草。我和姐姐就像一个虔诚的教徒一样,先在别的脸盆里把脸洗干净,然后在花瓣盆里轻轻撩着水,让花瓣雨一点点滋润我们的笑颜,因为奶奶说这样洗脸长大才能长成好姑娘,而且夏天不受蚊虫叮咬呢。

早饭当然是平时难得能吃上的鸡蛋,偶尔还有糯米饭。弟弟像个小馋猫手里握着两个鸡蛋,还看着我眼前的那两个。我就很慷慨地给他一个,弟弟很开心。其实我从小就不喜欢吃煮鸡蛋,老觉得有股怪味。妈妈早就把五彩的丝线扎成一束,男左女右,帮我和姐姐扎在右胳膊上,帮弟弟扎在左胳膊上。还在我们每个人衣襟上挂上一个鼓鼓的香囊,里面是一些风干的花瓣。

上一篇:2020公司五一放假通知下一篇:大学体育舞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