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查报告 - 湖北教育信息网

2024-04-10

自查报告 - 湖北教育信息网(精选8篇)

篇1:自查报告 - 湖北教育信息网

自查报告

神农架高中网站是由神农架林区高级中学主办,上级主管部门为林区教育局,学校办公室和教务处具体管理的,学校网站始建于2008年11月,于2009年6月进行了改版。学校网站立足于学校,不断完善、健全,目前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在互联网上了解学校的窗口,成为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平台,成为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左右手,成为了学校自我展示,重塑形象的重要方式。但是网站毕竟建立运行才一年多,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管理上不够完善,没的良好的奖惩机制,网站功能不健全等等问题。“领导重视,管理制度完善,师生共同参与,网站管理负责”-------以此为我们今后的工作目标,我们相信神农架高中网站的明天会更美好。

感谢教育信息化中心组织这次的高中网站评估,让我们能查出问题,找出亮点,为以后的更好的工作奠定基础。

一、本站建设的3个成功之处

1、网站的制作、架设都由本校骨干信息技术教师完成,利于维护和完善。

2008年的一次教研活动,我们高二年级组去林区周边的高中参观学习了一次,收获颇多,但是对我这个计算机教师来说,感触更多,原来周边县市的学校信息化建设都很错了,各校早已经把网站建设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推进的牵引力,积极的开展着本校的网站建设、教育教学的网络化,学校宣传的网络化。返校后,我便开始了学校网站的建设,在校领导的关心下,及各位同行的支持下,当年11月网站就架设起来了,并在以后的运行中不断修改完善,增加功能,2009年网站运行基本正常。由于先前自己架的服务器,硬盘长时间开着最终烧坏了,修不好,数据挽回一拖再拖,今天5月只有全部重新来过,建立了目前的这个版本的校园网站,使用租用的空间。日后我们将继续改进网站服务教学,宣传学校。

2、网站的内容基本健全,涵盖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方便社会各

界了解学校。

有第一次建站的经验后,这次的改版建站首先在栏目上做了调整,网站只分了4块,这样减轻了网站上传的工作量,提高了效率。其次上传内容的4块,即校办、教务、政教、总务,我把所有栏目融合到这四个里面,精简了结构。比如学生频道就融合在政教,教师频道融合在教务,食堂、寝室、后勤等等融入总务。最后,在栏目设置上都是根据各部门的要求结合学校工作的要求来制定的,比较科学。

3、网站建设风格清新,主题明确,浏览者反映良好,为网站进一步推广奠定了基础。

作为学校的门户网站,打开网站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如何给人个良好的开始了?网站的布局、色调、美化效果便显得尤为重要。网站主色调定了绿色,采用绿色系让人有种青春的感觉,特别是高中生正是充满活力的时候。首页的布局也是浏览者关注的地方,网站首页突出显示了查询功能,展示功能,宣传功能,达到了建站的目的。

二、目前网站还存在不足

1、网站管理还跟不上,主要是奖惩不明,造成各部门工作积极性不高。

网站的管理中站长最头疼问题之一就是上文章,站长作为整个网站的管理者,协调者,不可能没事坐那上传,甚至自己去收集每个信息上传到网站,只能说把权限下放给分管部门,让分管部门协同完成。但是长期以来对于网站的投稿等工作一直没的一个好的奖惩制度,致使大家大锅饭,干好干坏一个样。这次借鉴夷陵中学的经验,将建立以校领导为组长,校办、网站中心为副组长,各科室信息上传负责人直接负责的管理团队,逐渐健全网站管理的及奖惩机制。

2、网站内容组织,栏目设置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一个网站的完善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必须结合实际工作不断的修改,以适应当前网站工作的需要。相信网站运行后出现的问题我们一定能及时改进,特别是内容组织上。

3、网站资源方面需要花大力气建设。

要使网站服务与教育教学,网站的资源性必须体现出来,网络中心在保证校园网正常运行的同时,也必须做好校园资源的建设问题。依托于学校网站,资源建设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网络资源收集和共享,二是校本资源的收集与共享。目前对于网络资源的共享,我们是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网页,收集相关教学资源的链接,供教师们快速的找到相应资源。另外,校本资源的建设是个长期过程,需要硬件、软件双管齐下。学校将采购一台服务器供内部访问,在这个服务器上架设校本资源网,资源网下设课件资源、教研资源、课改资源、视频中心等等。

神农架林区高级中学 网络中心

2009年10月29

篇2:自查报告 - 湖北教育信息网

“以教育的信息化推进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沿湖路小学跨越式发展”是沿湖路小学这所百年老校的新的发展点。依托信息化平台的合作与创新,抢占信息技术教育制高点,实现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的有机整合是我校发展的目标。为了进一步提升我校的办学水平,通过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近年来我校加大了对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投入,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究与尝试,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使我校现代教育走在了黄石市的前列。

一、学校基本情况:

二、学校现代教育情况:

2003年和北大附属中小学成功合办远程教育示范校。北大附中、附小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天网、地网、人网等形式,源源不断的引进到沿小,进入到办公室、进入到教室、进入到课堂中。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教学应用:我校十分重视强化信息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提高老师们的应用水平。

1、协助办公。极力推进无纸化备课的发展,计算机实现办公自动化已成可能,用计算机录入文字的速度快而且便于保存,可重复调用,传输方便,便于修改。因此,我校办公正在向“无纸化”发展。远程班的教师要求建立备课数据包。学校要求老师的论文、上交材料等能用计算机的一律自己在计算机上完成。然后通过网络共享发送到相关部门。

2、辅助教学。学校为配合学校教学,购买了如《科利化》、《鹏博士》等教学软件,为配合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活动,学校购买了《反斗星》《芝麻开门》等系列儿童教育软件。另外购买了系列相关的素材库鼓励教师根据教育需自制课件。学校推行“两倡导”,一是倡导正确认识在市场上能买到的由软件公司开发的“成品”,做到为我所用。首先,针对课堂教学需要,选择那些符合新教学大纲或新课程标准的资源型软件如《科科华》教育软件。其次,对“成品”进行合理调用和开发。“成品”是一个系统,教师钶以随时从它的素材库中调用自己所需的组件,包括调用呈现方式,调用教学音像效果等,然后利用便于操作的工作平台加以组合,发挥自己的教学特长,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创意,进行二次开发创造出自己的课件。教师们意识到面对“成品”素材,科任教师应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对原来资源进行整合,重组。这样,cai才能真正起到辅助作用,教师的创意才能充分体现出来,教师才可能成为课件的主宰。二是倡导教师大胆尝试cai课件制作,掌握现代化教学的小主动权。通过学习培训,我校已初步建设了一支以电教专职人员当核心以学科教学新秀为骨干的自制课件队伍。目前,我校老师自制课件资源已达15g,课件数量有150件,课件和课件辅助教学获省市各类奖项50多人次。已覆盖语文、数学、自然、劳动、思品、社会、美术、音乐、等学科,教师利用authorware等多媒体集成工具制作的多媒体交互课件,在教学上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兴趣,而且在人机交互中,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了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为方便老师制作课件,学校在服务器上建立了50g的素材库、积件库、课件库等,其中大量的图片、动画、及声音素材为老师提供了方便的条件。

3、促进德育。学校闭路电视紧密结合校德育主题播放相关内容节目。校电视台成了名符其实的展示学生才艺的舞台。学生自主参与的一些大型活动,通过校电视台进行现场直播。每一次活动,从策划、组织、摄影、采编、切换等全过程都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素质,同时让教师体会到工作的价值,品尝到工作的愉悦。

4、现代管理。学校已经初步建立了教育办公自动化系统(小学版)下设五个子系统: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学生素质教育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学校校务管理系统、智能分班系统。

5、信息搜集。学校已经实现校内资源共享,学校规定各办公室每天上午9:00之前必须开机一次,接收校内发送的电子邮件,各种通知、文件等通过网络传输。鼓励老师上网查阅资料,搜集信息。

(四)、远程教育:抢占教育制高点,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创办北大附属中小学远程教育示范学校,是我校2003年推进现代技术教育的重大举措。作为黄石地区第一所远程教育示范学校,我们抢占信息教育制高点,通过强强联合,引进了一大批北大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全面提升了我校的办学水平。以此为契机,我校加大信息教育的教学与研究。通过远程教育课、电视课和校园网吧的开设加大了信息技术教育普及力度。通过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验与研究

作为一所实验小学,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验与研究始终走在本市的前列。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课、市级课题的研究与实验成绩斐然。

由彭红霞老师主持的市级科研课题《计算机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5年,王玲、皮咏龙、刘欢、段芷菱等老师参与此项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彭红霞老师的《计算机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一文发表在《中国电化教育》杂志,《计算机优化小学识字写字教学》一文发表在《湖北电化教育》杂志,《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构建创造性作文教学》一文获全国论文一等奖,《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构建自主创意识字》一文获湖北省“四优评比”三等奖。皮咏龙、向波等教师的课件获省、市一等奖。近几年来累计有十多位教师,三十多个课件获省、市、区级奖励。

国家级课题“远程教育与小学课程的全面整合”实验开题才一年,在社会产生良好反响。我校创办北大附属中小学远程教育示范学校已列入西塞山区2003年工作要点。该项课题在吴双法老师主持下,积极开展研究。彭红霞、向波、刘惠芬、陈海清、刘欢等老师参加该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吴双法老师的论文《远程教育离黄石有多远》、《一堂非典型肺炎研讨课》在《黄石日报》发表。彭红霞老师的《网站使语文教学如此精彩》发表后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沿小学生的作文《我在网上学语文》、《我当网管》也在《黄石日报》。《黄石日报》跟踪报道我校《倡导网络文明从小学生做起》、《沿小运用网络辅助教学蔚然成风》、《沿小教师过了网关方放假》。《楚天声频报》报道《黄石第一个远程教育示范班在沿湖路小学建成》。沿小六班(1)80%以上的课用上远程教育资源。六(1)远程班班、五(5)班等班级的班级主页得到广泛好评。

四、现代教育技术亮点追踪1、2003年元月和北大附中附小成功合办远程教育示范学校,在黄石地区中小学实现了远程教育零的突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黄石市各大媒体从不同的侧面跟踪报道了我校创办远程教育示范校,信息教育取得的辉煌成绩。

4、黄石市第一个远程教育示范班在沿小建成。第一批远程教育班在运用北大资源和网络资源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远程班成为沿小新的亮点。

5、通过因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校本培训沿小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实力跻身黄石市中小学前列。教师制作网站、班级建立主页在黄石地区无人能望其项背。

篇3:湖北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

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将涉及建设目标、推进的内容等多个方面。下面具体介绍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将呈现的四种发展趋势。

1 教育信息化基础良好, 但缺乏共建共享机制和统一信息平台

在网络方面, 截至2012年底, 湖北省、市、县共建多媒体教室6.3万个, 全省57%的班级实现“班班通”。全省9236所中小学, 接入互联网的学校有5092所, 占比为55%, 建设校园网学校有3421所, 占比37%。网络主要连接市、县 (区) 内学校和部分乡镇中心学校, 大量村级学校还未达到“校校通”, 且相当部分学校网络普通教学区还未连通网络。

在应用方面, 近几年, 全省通过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湖北教育网台等传输了海量的教育资源, 全省还自主研发了大量特色资源, 在全国已具体一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但始终没有一个较好的支持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的综合服务平台。

总的来说, 全省教育信息化具备良好的发展趋势, 呈稳步推进态势。

2 教育系统的体制变革将成为首要任务

湖北省教育改革首先关注的是教育的体制和制度, 之后关注教学及课程的改革, 直到近年来才逐渐对于学校组织变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进行重视。教育改革正在逐渐由外部向内部, 由宏观向学校, 由创造条件向改造实践转换。

以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为特征的教育信息化让人们看到了它促成教育变革的潜力。在信息化环境下学习不应该被局限在一个特定的阶段和特定的地点, 更不应该被标准化。

过去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只是少量的改进和重组, 更多的则是在强化和维护已有的体制。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将更加关注于教育信息化对于体制变革的促进作用。教育信息化可以助力于优化学校内部的管理与沟通;重构教学过程从而支持教育系统的变革;有助于学校开展知识管理并促进学校向学习型组织转变;同时也能优化教育系统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 并且有效地改善教育系统与外部环境的沟通与互动。

所以说, 教育系统的改革只有将体制作为首要任务, 才能从本质上对现有的系统进行变革, 能为之后的具体措施奠定基础。

3 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模式将进一步转变

教育信息化发展所表现出的由点到面的整体推进的态势, 已经摆脱原来的局部地区试点后, 以个别、零星的推广思路, 转变到有目的、针对性、分类别、分层次的推进模式。其具体表现形式既可以是类似学校之间的相互影响, 也可以是学校或教育者对其他学校或教育者的影响, 或者是教育工作者的个人化的创新。

在教育信息化的技术特征与教育系统的文化特征相互作用下, 教育信息化发展所呈现的新的推进模式将日趋明显。信息化的发展推广将在教育系统中形成并日渐稳定的理念、方法、模式等, 而不再仅仅是局限在设备和软件。

在新的教育信息化形态中, 学习方式将产生根本上的变革, 其推进过程包含了个体和群体之间的推进以及文化方面的吸收与整合。在推进的过程中, 受众的差异、决策依据与类型、观念领导者、管理者、组织环境等作为关键影响, 技术方面的创新优势将处于次要地位。

国家近几年也将分层次、系统地进行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和逐步推进, 尤其是针对教育信息化的能力建设和平台化服务能力建设, 因此, 整体推经模式将逐步随之转变。

4 教育信息化将转变为社会化服务

从终身教育的角度来看, 人的教育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的教育, 这就要求必须存在能够随之适应和变化的社会化、多元化的教育体系。教育信息化本质是教育, 而不是技术。这种本质就决定了教育信息化必将以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作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

随着多媒体与技术的引进, 使得原有的人机互动的整体化的传统教育模式和教学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需要专门的组织与部门来应对这一变革对社会产生的变革和影响。各类教育技术机构 (如社会各类现代教育中心、政府教育培训单位等) 将在这场教育信息化为教育带来的变革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并且其服务特征也将日趋明显。这一变革也衍生出多种专门服务, 如信息资源开发、教育信息管理与发布、网络教学支撑服务、网络通信系统等。这些服务类型已经成为现阶段教育发展强有力的支撑部分。

随着信息技术、远程通信技术、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来的面向全社会的教育系统, 必将拉开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教育信息化服务性的新篇章。目前, 各种面向基础教育的网校和服务性平台已经呈蓬勃发展趋势, 这种模式将名校、名师资源通过互联网络, 向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教育信息化已经不再是以往人们认为的传统教育的信息化, 而是新的服务型信息化教育。

篇4:自查报告 - 湖北教育信息网

刘传铁指出,湖北是教育部批复的唯一的教育信息化综合试点省,省政府高度重视,将教育信息化列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社会各方面十分关注,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克服困难,按责任分工要求积极主动推进工作,提高执行力、落实力。

刘传铁强调,要围绕服务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政府和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聚焦机制创新、制度建设和教学应用,争取重点突破。试点的核心任务是机制创新,各项工作都要在体制机制创新上进行探索;制度建设是管长远的,项目实施前要先行制定规则,按规定要求进行招投标,严格项目经费管理,接受审计和纪检监察监督,项目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对项目实施和经费管理负责,做到做成事、不出事;基础教育信息化是重点,义务教育阶段是重中之重,核心问题是服务教学应用,要在利用信息化手段助力解决薄弱学校和教学点开齐课、开好课问题上,特别是要在解决开好主干课程问题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围绕教学环节的应用实行倒逼机制,选择好试点学校,做好资源建设、教学组织、教师培训、平台建设等工作。

篇5:调研报告 - 湖北教育信息网

2011年6月22日至29日,由湖北省学位办组织、湖北省部分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人员参加,由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王恩科教授为团长、一行十六人组团赴台对台湾地区部分高校进行了考察与调研,并与相关高校管理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经过一周时间的调研,按照预期调研目的、调研内容,圆满完成了调研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

一、调研基本情况

考察团按照调研计划,先后走访了台湾大学、台北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和台湾成功大学,受到了台湾相关高校的热情接待。在与这五所大学的交流过程中,考察团听取了各高校整体建设基本情况的介绍,考虑到台湾地区和大陆高校在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差异性,考察团介绍了大陆地区在实施重点建设工程、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研究生教育过程管理、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最后围绕本次调研的主要内容,即发展国际一流大学及顶尖研究中心计划实施与大学特色发展、学科专业设置管理、研究生教育过程管理和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等五方面,分别与有关高校接待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二、台湾地区高校主要做法

(一)高水平大学建设

台湾地区高校近些年高度重视高水平大学建设,实施了迈向顶尖大学计划。该计划首先对台湾地区排名较前的两所大学,即台湾大学和成功大学进行了投入建设,目前该计划已拓展到包括台湾大学、成功大学、清华大学、交通大学、台北大学等十余所高校。

台湾地区在加强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方面,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目标瞄准一流。中国台湾地区的“迈向顶尖大学计划”具体目标设定为5年内至少10个顶尖研究中心或领域居亚洲一流,10年内至少1所大学跻身国际一流大学之列为目标。二是资助力度大。从中国

台湾地区的“迈向顶尖大学计划”一期建设投入经费上来看,“行政院”动用了5年新台币500亿元的“国家经建计划”的特别预算。到目前开展的第二期来看,建设投入较上一期有明显增加。三是程序力求科学。中国台湾地区的“迈向顶尖大学计划”的审议评估机制为邀请包括海外学者在内的学术声望卓著的专家组成审议委员会,审议各院校发展为国际一流潜力的校院及领域条件后核定,并依据各计划书所列质化和量化具体目标评估其绩效。四是重视绩效考核。中国台湾地区将绩效考核作为经费核拔最重要的依据,为确保计划执行,每一年均将办理实地访评,评估学校提出学校组织体制改革及质化目标的各项成效,以了解并评估各校推动的绩效,并公布其成果,如经审核委员审查未达目标值,将扣减下经费额度,第三则实行整体绩效考评,成果未符预期目标,则应退出计划的参与。

(二)学科专业设置管理

台湾地区在高等教育的制度设计上,主要是效仿美国,但在学科专业设置与管理上,与美国有所差别。美国的学科专业设置与管理,联邦政府不参与管理,主要由州政府教育委员会负责,而台湾地区则由其教育管理部门负责审核,这与大陆地区有些相似,但也有区别。除此之外,在学科专业的评估与后续管理上,借用了美国的高等教育社会中介参与评估,即美国高等教育认证的做法(在台湾地区称为质量评鉴)。

(三)研究生教育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

台湾地区在研究生教育过程管理上,有许多地方与大陆地区有明显差异。在招生工作中,不进行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选聘,也没有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专门的评选工作。只要有硕士生和博士生在计划攻读研究生时,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或研究领域,向具有助理教授、副教授或教授职称的人提出申请,这些教师就可以带研究生。在研究生课程设置上,只是设定了各学科专业的学分要求,研究生可在课程设置中的纵多课程中自由选择,这与大陆地区各高校设置研究生学位课、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要求也有较大差异。在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水平要求上,主要是看重学生发表论文的质量,一般都要求在本

专业领域内、较具影响力的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不讲求数量的多少。

在质量监控上,台湾地区政府干预很少,主要对高校办学规模予以控制,即按照办学规模拨付教育经费。在高校自身层面上,学校的管控并没有十分严格的要求,主要在于整体学校办学氛围和学术风气的营造,除正常的教学任务要求外,没有刻意地对培养质量进行监控。在质量监控上,台湾地区主要是发挥社会中介的作用,即由各种教育基金会对各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管控。因此,台湾地区在质量监控上,主要是借助社会中介的作用,强化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监控。

三、对我省高校的启示与借鉴

(一)实施重点学科建设工程是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与现实选择

从台湾地区重点建设计划与实施可以看出,其出发点是提高本地区高等教育系统的国际竞争力,使其为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以更好地实现其地区利益。台湾地区的政策方针是选拔部分大学或学科,集中配置资源,目标是使其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或学科。这一方面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和地区高等教育的共同发展趋势,即为了增加高等教育系统的活力,政府在放宽直接控制的同时,特别重视通过资金的投入影响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地区的传统,即作为后发型现代化地区,政府在高等教育中长期处于主导地位,政府仍重视通过规划的手段,实现其在高等教育中的利益。

我省虽然为高等教育大省,但尚不是高等教育强省。“十二五”期间,省政府提出了要实现我省由高等教育大省向强国的转变要求。受财力的影响,要实现这一目标,只能在少数高校和某些学科实施重点建设,在部分领域和少数高校上进行突破。因此,实施重点学科建设工程是现阶段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其现实选择。

(二)加强对重点建设工程入选学校和学科的科学评价,强化竞争意识

大陆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采取的是同行专家评议和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复议,然后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的评选程序,主要强调

同行专家的意见和评价,在对重点建设的决策过程中,政府在确定资助对象中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政府单独确定或与地方政府及高校通过沟通与协商确定入选学校,体现了一种“特殊主义”的政策原则。我省在“十二五”期间开展重点建设过程中,要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树立竞争意识,形成能上能下的淘汰机制,是我省今后重点建设工程评选和建设的改革方向。

(三)完善重点建设工程绩效考核机制

大陆实施的“985工程”和“211工程”也实行定期检查与绩效考评,但没有第三者评价以及公开的竞争机制。大陆“211工程”和“985工程”验收的评委均为高校之间的校领导,相互之间比较熟悉,也存在相互之间的评价,因此,采用第三者评价,尤其是选用中介机构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对于完善大陆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工程考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这对于我省开展重点建设工程也有借鉴意义,即在重点建设工程验收工作中,教育厅要组织专家制订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要借用中介的力量进行评估,保证验收结论的科学、有效。

(四)学科专业评估工作要强化社会中介作用

在学科专业评估工作中,目前大陆地区主要由中央政府和省级地方政府负责并组织评估工作。大陆地区因高校数量多,且评估工作量大,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由于人手少,各高校在评估工作中也难免有拼凑乃至弄虚作假的现象,导致评估工作并没有达到预期成效。引入社会中介评价,培育社会评估机构是当前大陆研究生教育评估需要积极努力的方向,也是我省在开展学科专业评估中应把握的方向。

(五)强化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监控

篇6:教育信息化自查报告

自查报告

现代教育技术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开阔视野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校深刻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不仅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为把我校建设成一所办学质量高、效益好、具有鲜明教育特色的一流学校,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工作。现把相关情况做下简单的汇报。

一:组织管理

在县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我校新建成了科教馆大楼,并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报告厅、网络教室、多功能电子实验室等。修缮加固了一批教学楼并完善了教学楼的多媒体接口和设备以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育中的应用。同时配备了相应的管理维护人员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并设有专项资金用于学校设备的更新与维护。

我校建立了现代教育及信息技术教研组,由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任组长,各年级电教组长负责日常教研及课题的组织实施工作,就我校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育资源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最大功能效益,促进校园信息化 1

建设。

二: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

我校校园网始建于2000年,校园网采用结构化布线系统,主干为百兆以太网,终端节点交换速率为100Mbps,总投入为60多万元。全校有300多个信息点,分布于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近10个建筑单体,各建筑单体间通过光缆进行连接,联网计算机超过700台。校园网目前出口速率为100M。网络中心现有3COM为主交换机的系列交换机和若干服务器,可以为全校师生提供WWW、Email、DNS、FTP等服务功能,全校师生通过校园网平台可访问涡阳一中主页、华教网资源库等各种资源库,校园网为全校师生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在校园网站上有丰富的教学和学习资料供下载和在线使用。

目前我校共有网络教室4间,计划今年新增一间。累计达到300余台个人计算机供学生上机使用,人机比例达到9.37:1。配备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和音响设备的多媒体教室总共达到29间。2010年我校拿出补贴经费为每位教师配备了个人电脑,方便教师进行电子备课、查阅资料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同时学校配有标准电子备课教室一间,并安装有多种多媒体制作工具软件和电子备课系统,提升了我校教育信息化的水平。

三:教育教学软件资源建设

依托校园网平台,我校为全校师生提供了WWW、FTP等信息服务。更是建立了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资源库,全校教师都可以申请自己学科的账号进行教学资源的上传下载。同时将我校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优秀教师教学案例等教学视频上传服务器,供师生下载学习、参考。

依托校园网平台,我校许多教师自发开发个人博客,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上传到网络,给同学和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同时我校积极参与省市电教活动和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发表了论文《寻求素质教育突破口初探》省教院刊发;论文《论网络教学信息资源的建设》市教科室刊发等等。“十一五”期间我校申报了《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安徽省级电教课题,该课题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全体课题组老师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四: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

我校现有信息技术教师10位,通用技术教师3位,均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经过学习和锻炼,每位教师都具有过硬教育教学的能力同时专业技术过人。在县教育局及学校领导的带领下,许多教师参加过 “十五” “十一五”、相关课题的研究,在课题的研究中,锻炼和提高了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为提高我校教育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水平,把信息技术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现代化服务,我校在教师培训这块做了大量的工作。积极组织、动员全部在职教师参加教育技术继续教育学习,进行全员培训,要求每位教师都能够独立完成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同时有信息技术小组对全体教师进行多媒体设备及软件知识相关培训,使之独立操作多媒体设备熟练应用于日常教育教学中。

我校每年会组织教师进行优质课比赛和课件制作大赛,通过竞赛的方式提升每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也会提倡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并纳入考核,从考核的结果来看,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也在逐年提高。

五: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课堂教学

我校严格按照省教育厅的相关要求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为配合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我校拿出足够资金建设了4间网络教室,计划今年再增加一间届时人机比例将达到9:1以下。信息技术教师能够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实际教学现状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在历届的学业水平测试中我校合格率远远高于同类学校。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的使用计算机进行探究式学习和自主式学习,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也能够熟练的使用计算机处理实际的问题。同时,我校开设计算机兴趣小组,针对部分对程序和开发有兴趣的同学进行辅导,使他们在课余找到自己喜好的事情,做个有专长的学生。

另外,我校配有计算机、投影仪、音响等设备的多媒体教室全部对各科教师开放,多数教师能够合理安排教学任务,使多媒体教室的利用率一直处在较高的水平。比如化学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讲授“工业制硫酸”的过程。通过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的展示了工业制硫酸的每一个步骤和现象。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使学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印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成效

我校在“十五”、“十一五”期间参加了国家和省级课题的相关研究,发表了部分论文和学术报告。十一五”期间我校申报了《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省级电教课题,发表论文有《寻求素质教育突破口初探》、《论网络教学信息资源的建设》、《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特色探讨》、《基于WEB的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几点想法》、《谈校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等。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我校又积极申报了中央电教馆的专项课题《数字化校园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应用研究》积极投入到现代教育教学研究中。

近期我校又斥资引入信息化阅卷系统,用于教学测验的试卷批改工作,不仅提高了改卷效率同时利用先进的系统进行全方位的数据统计分析,为我们的教学目标检验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系统引入以来受到了广大教师的一致好评,减轻教师负担的同时增进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又一认识。目前该系统广泛应用与我校和其他兄弟学校。通过对兄弟学校的数据分析同时达到了教育教学的横向比较。使我们的教学更有目的、更上水平。

涡阳一中

篇7:教育信息技术工作的自查报告

自查报告

为了促进我校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装备的发展,提高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工作效益,充分发挥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作用,强化学校对教育技术与装备工作的管理,提高教育技术与装备运用效益,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我校高度重视,做了大量的工作,使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工作不断前进。下面就我校近年来开展教育信息技术工作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教学班54个,在校学生2740多人。学校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的领导班子,职能机构与群团组织健全,在职教职工296人。

二、加强管理,措施落实

近年来,学校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将信息化建设确定为学校管理和学校发展的主要着力点、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并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课程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先导,以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水平为根本,以提高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为目标,注重学校现代化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现代技术教育科研活动,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素质与学校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建设水平。

(一)领导机构健全,分工明确

构建三个层面的管理体系。为了加强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工作的管理,增强学校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力度,我校高度重视,构建了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三个层面的管理机制:

领导层面: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以教导主任、总务主任、教研组长,教师为组员的“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负责目标确定、整体规划、相关制度的制定。教导处、年级组等部门发挥各自职能,共同做好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工作。

参与层面:全体师生积极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成为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实践者。

辐射层面:将积累的经验向广大教师推广、辐射,人人掌握并会运用。我校还配备了现代教育技术兼职技术员,辅导教师。

(二)完善制度,管理到位

为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我们先后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并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督查到位、奖罚分明”,确保网络的安全与正常使用。把使用信息技术并取得突出成绩纳入对教师评价考核之中,确保了资源最大限度的运用。

三、加强建设,强化装备 我校历来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建设。自2012年来,我校在学校信息技术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各办公室有电脑,学校网络接入40兆光钎。网络综合布置,每个教室都能通网,使信息教育技术走进了学校教室。近年来,学校虽然每学期都投入上万元资金用于添置电教设备和设备的维护,使教学装备不断增加、不断更新、不断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求。设备安装规范、更利于教学。

四、积极应用,注重效益

如何积极应用好现有装备,充分发挥其教育教学的功能,产生良好的效益。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紧抓培训,提升师资。

1.为了使教师成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先锋,我校积极选派有一定基础的教师参加各级培训,使之尽快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成为学校技术骨干。

2.坚持每学期组织教师参加校本培训,采取教师观看光盘、讨论、再请教师试讲(尝试课)再讨论的形式,大面积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我校继续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安排学校技术骨干积极培训学校教师。教师在课件制作、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等方面得到了提高。通过采用多形式、全方位的培训,学校的领导、各处室业务人员均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办公,很多老师成了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课堂教学的能手,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示范作用。

(二)注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与应用

1、丰富校级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我校不断鼓励教师进行教学课件的开发和积累,各学科各年级教学设计电子文档成为教师备课上课的重要参考资源。每学期安排教师自制课件2个。积极开展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课程开课率达标率100%,要求教师深入挖掘应用教材,领会编者意图,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实现有效学习。因此70%以上的教师能够恰当适时地应用好媒体。

(三)充分应用,推动活动。

随着教育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推进,教师逐步改变了一本书、一支粉笔进课堂的做法。我校注重了对教师常规的考核,要求教师备课都有教学准备,在教研组每期组织的教研活动的推动下,95%以上教师学会了制作课件,个别教师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教师备课普遍有课件、有收录机、有挂图、有光碟或者有器材准备,并将教师对多媒体,教学仪器的使用情况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

(四)加强科研,促进运用

“走科研兴校之路”是我校发展的根本之路,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更使学校的发展步上高速路。利用多媒体教学达1000次以上,同时围绕课题开展了各项活动,真正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

(五)活跃教研,提升课堂

我校紧紧围绕教研活动,坚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和课堂评估活动。每学期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各年级教研活动至少四次,在活动中,大部分教师能积极参与活动,并能充分运用资源,合理熟练地使用课件上课,上课的方法灵活多样,能给听课的教师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同时,在评课的过程中,每位教师能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能点评在实处,给教师们充分展示和学习的机会,提升课堂实效。

(六)运用成效显著。

我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使网络资源在备课、上课、知识拓展、资料搜集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语文、数学、音乐、美术、思品、社会、自然等学科广泛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备课、授课,为信息技术转化为教学手段提供了探究的平台。

五、存在问题

1、对硬件设施设备的管理、维护未全到位,布置安排有待进一步优化。

篇8:自查报告 - 湖北教育信息网

要通过学前教育信息化带动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 应该做哪些规划?从哪里着手?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我们试图通过对湖北省和上海市学前教育信息化现状的梳理, 为回答以上两个问题积累一些数据和经验。

“棒打狍子瓢舀鱼, 野鸡飞到饭锅里。”每当我听见这句俗语, 就会想起50多年前那一望无际的东北平原, 想起那皑皑白雪下肥得流油的黑色沃土, 想起那些淌着热汗饿着肚皮的老兵……原来今天享誉世界的“北大仓”, 正是当年那渺无人烟的“北大荒”!原来将“北大荒”写成“北大仓”的铁血英雄, 正是当年那些脸色黝黑筋骨如钢的解甲军人!

不知是什么时候, 我的思维也学会了跳跃, 一下子从当年的“北大荒”蹦到了今天的学前教育, 而且链接上了学前的信息技术启蒙, 在我尚未僵化的头脑里, 幻化出一幅又一幅“棒打狍子瓢舀鱼”的教育原生态。我似乎看到了学前教育信息化里的“皑皑白雪”, 看到了这里“流油的沃土”, 但遗憾的是, 在我望眼欲穿的期盼里, 却始终没有出现成建制军容齐整、高唱战歌的铁血英雄!

不是说, “天上的宝是太阳, 地上的宝是娃子”么?不是说, “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么?怎么在我的视野里, 学前教育信息化还是当年的“北大荒”?

●不是幻觉这是真实

是幻觉么?

当我一次又一次进出于大小不同、规格不同的几百所幼儿园后, 学前教育信息化如同“北大荒”的结论, 就在我的头脑里凝结成了实实在在的真实。

起伏的丘陵绵延几十里, 几个大小不等的自然村环抱着一片不大的平地, 平地中央矗立着百来户瓦房, 显然, 这里是村子们的中心。果然, 在这湾村的中部, 我看到了“同兴村党支部”的木牌, 木牌旁边的粉墙上, 有几个歪斜的红字“星星幼儿园”。这里也有幼儿园?怀着好奇, 我踏进了这个唱响着“两只老虎”的幼儿园。惊喜、同情与失望一下子全向我扑来。几千年来, 农民的孩子有谁在家门口上过幼儿园?在我童年的记忆里, 就有将幼儿园读成“动儿园”的历史。那是1957年吧?就在我能上幼儿园的年龄, 却没有上过。不仅是我, 哥哥姐姐弟弟妹妹, 就没有一个人取得过幼儿园的学历!可是今天, 农民的家门口却有了幼儿园, 不仅有教室, 有滑梯, 而且还有会唱“两只老虎”的“山羊” (农村人把录放机还习惯叫做三洋) !原来, 这里是一所遗弃的村小, 学生到中心小学寄宿后, 校舍就被一个回乡高中生租下来, 办了这所幼儿园。“你还有其他电教设备吗?”“有。”随着她的手指方向, 我看见了一台电视机。电视机旁, 卧着一个满身灰尘的DVD。支书告诉我, 这所“星星”还没有办园执照。后来我走的地方多了才知道, 像这样的“民办园”, 山里、湖边、小镇上, 几乎每个乡镇都有, 粗略的统计, 就占了市县农村幼儿园的半壁江山!而且教学用信息技术设备几乎一致:DVD+“山羊”!

又一天, 我的脚步在一扇浅绿色的大门前停住了, 抬头看去, “蓓蕾幼儿园”伴随几朵绘在墙上的花骨朵映入了我的眼帘。我知道, 于山乡中心幼儿园到了。在园长的引导下, 我饶有兴味地参观了活动场、教室、寝室……最后我在办公室里坐了下来, 没有局促的话匣子也随之打开。

“……你们平时也上研究课吗?”

“上, 但是不多。”

“都使用些什么电教设施?”

“投影仪、录音机, 还有DVD。”

“用过计算机吗?”

“只用它下载点资料、备课, 我们还没有液晶投影设备, 不能上课。”

“老师们都会用计算机吗?”

“只有几个小姑娘会用, 我们几个年龄大的不行。”一阵浅笑。我望着这个自称“年龄大”的教师, 大约也就四十岁多点吧。

回到县教育局, 我知道了这个县有21个这样的乡镇, 类似“蓓蕾”的中心幼儿园有23所, 有的附设在小学内, 有的独门独院直属乡镇教办 (在农村, 撤销了的乡镇教育办公室名亡实存) 。但是不管哪一所, 教育信息化都还停留在“投影仪+录音机+DVD”上。与前述“星星幼儿园”不同的是, 这里多了投影仪, 还有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计算机偶尔能备几次课。当然, 我在他们的计算机上, 也看到了教学与其他事务的管理……当我结束对22个市县调查时才发现, “停步处”原来就是“起步处”, 这些市县乡镇级中心园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几乎就是一片灌木, 那出类拔萃有个多功能室 (有投影设备) 的“乔木”也就一两“棵”。

“……在语言活动《我们去旅游》中, 虽然大部分孩子没有去过著名的旅游胜地, 但他们的讲述同样精彩:武汉长江大桥、晴川桥、中山公园、洪山广场、叔叔家的养鸡场、爷爷家的菜园……都成为孩子们讲述的对象。一次活动结束的时候, 孩子好像还意犹未尽, 有很多事情没有谈完。在《滚雪球》的音乐中, 孩子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 感受到了冬天的美景和音乐三拍子的节奏特点以及抒情、优美的旋律。舞蹈《荷花仙童》在创编之初, 我们就领幼儿到农村的荷塘边去观察荷花, 让幼儿在学习舞蹈时, 很快就找到了轻柔、优美的感觉……”我手捧着幼儿教师郭翼的论文, 走进了这所县级中心幼儿园。果然, 这里无论是场地还是设施, 比起乡镇的中心园, 那都是鸟枪换炮。就拿教育信息化手段来说, 这里不仅使用DVD, 而且还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幼儿们不仅带过神气的耳麦, 而且还进行过录像……遗憾的是, 这样的幼儿园, 一个县才一两所, 就像当年的北大荒星散的小村落。

2010年10月14日, 我突然被请进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浠水县党政机关幼儿园——一个幼儿园中的巨无霸。这所县中心园仅在园幼儿就有2000人!高大的教学楼, 整洁优美的环境, 齐全的设施, 让我目不暇接、瞠目结舌。不是我没有见过世面, 我好歹也到过30个省市, 进过几百所幼儿园, 可是像这样的巨无霸, 的确还是头一遭遇见。我看见了教师们的电子备课室, 踏进了多功能室, 参观了阶梯教室;不仅开启了园长们的计算机, 而且还见到了大型电子屏, 听到了英语播音……教师们还通过计算机, 在课余时间与家长进行BBS和QQ互动……原来, 巨无霸不仅是外表强大, 内涵也是这样丰富。

遗憾的是, 这样的幼儿园太少太少, 即使在这样太少太少的巨无霸里, 我也没有看见交互式电子白板, 没有看见微格教室, 没有发现教师利用会议模式进行教研的视屏互动。

奇怪么?

园长告诉我, 您不必, 因为学前教育用不着这些。

她是那样坦然, 然后, 是我的愕然。

●不可或缺这是必需

学前教育要不要信息技术手段?能不能让幼儿在园时就接触信息技术?

我想, 这个问题在今天已经不需要论证了吧!

是教育, 就需要技术更新。在我与17个县的172位幼儿家长的座谈中, 就有154位说希望孩子在幼儿期就能接触计算机, 比例竟然高达89.5%。而实际上, 在这172位家长里, 就有28位教自己的孩子尝试过计算机, 有2个大班的孩子还有父母帮助建立的博客。

人的素养, 许多取决于自小养成的习惯。进入21世纪, 信息素养是不是人综合素养的必然组成?信息素养是否需要信息习惯来滋养, 是否需要信息道德来泽润?其实, 这也早有“必需”的定论。

教育信息化的广延性以及对人的综合影响正逐渐显现, 其影响强度与深度正日益加大。许多自小接触计算机的儿童, 其开阔的视野、灵敏的反应能力、坚实的素质基础, 已经给予过有力的证明。用一个家长的话说, “孩子会使用计算机, 学习成绩自小就比一般伢好得多。”你再看, 在每一次全国的NOC大赛上, 那些取得佳绩的少年, 哪一个不是身手敏捷智力超群, 哪一个不是学习上的骄子!

几所幼儿园的跟踪调查还证明, 在学前接受过信息技术教育, 进过计算机辅助教学课堂的孩子, 进入小学后无论是智商还是情商, 都要优于没有接触过的同伴, 他们视野开阔, 灵活性强, 具有封闭心理的人也少。

●不是妄想这是规划

那是一个月朗星稀的晚上, 我做了一个梦:农村的旷野里“长”出了许多浠水式的中心幼儿园, 在这神话般的世界里, 不仅有语音室, 有计算机课堂, 还有电子阅览室和用于研究课堂教学的微格教室, 教室里的电子白板上鲜花盛开, 一位“阿舅”正用会议模式与幼儿们进行着互动……

我醒了, 是笑醒的, 好一个美丽的梦。这仅仅是梦吗?

我参与制订的省“十二五”教育规划不正是实现这个梦境的蓝图?我曾清楚地看见这样的文本:本区现有的143所幼儿园, 在未来的5年里, 要整合扩大为241所;现今民办幼儿园占60.1%的比例要改写为40%。区里还要在人口稠密的地方投资6711万元 (不包括地方和民间资本) , 改建扩建新建几所有规模、有档次的中心园;各街镇乡都要建立自己的中心园, 即使是湾村也应有自己的幼儿园……

再过几年, 在中国繁华的城市和广袤的农村, 一批区县教研室内将涌现出今天还没有的幼儿教育研究组;有条件的地方, 甚至会创立学前教研室, 用以专门研究园本问题。在幼教阿姨阿舅的队伍里, 将出现一大批信息技术专业教师, 配置比例会占到总人数的2%。那天, 我接触了教育装备处的几位同志, 他们向我透露, “十二五”期间, 区县中心幼儿园里, 将出现今天许多初中都还没有装备的微格教室、电子阅览室、互动游戏室……更别说今天早不鲜见的校园网了, “至于你们正在试验的会议互动平台, 也会走进幼儿园!”

我不再震惊, 因为其中有几个项目, 我本身就在参与实验, 几所幼儿园也在介入实验;我已经看到了这些项目发展的前景, 已经听到了这些走近学校、走近幼儿园的铿锵脚步。

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北大荒”要醒了, 因为我已看到, 在“十二五”的号令下, 开垦“北大荒”的信息英雄们正在组队出发, 那“皑皑白雪”就要迎着信息英雄们进军的号角, 在新规划的春风里融化, 学前教育信息化这片肥沃的黑土上, 就要生长出令世界瞩目的“北大仓”!

上一篇:打呼噜是什么原因下一篇:重庆茶叶市场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