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第六课

2024-05-05

高一政治第六课(通用6篇)

篇1:高一政治第六课

高一政治学案

第六课 第三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明确目标】

1、了解各民主党派的性质。

2、掌握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的内容,理解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3、正确理解人民政协的性质、职能。(重点)

4、识记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当堂小结】【训练达标】 我国每年的三月份都要召开全国人民达标大会和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商讨国家的大政方针。

据此回答1-4题。【学生展示】------------【教师精讲】

1、材料中“两会”的共同本质是(D)

一、执政参政特色鲜明

1、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 A.都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B.都是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利的国家机关

是各自所联系的、和

C.都在履行国家的职能D.都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形式 的政治联盟。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联袂召开(A)

(1)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政治制度。

A.便于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2)基本内容:

①通力合作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是,各民主党派B.有利于人大和政协两个国家机构共同决定国家大事 是。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C.有利于人大和政协相互监督 ②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D.有利于发挥民主党派在国家事务中的领导作用 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3、人大和政协的主要区别是(B)④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

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A.前者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后者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二、适合国情 优势显著

B.前者是国家权力机关,后者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1、适合国情的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共产党、多党派,C.前者是国家权力机关,后者是国家行政机关 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的政党制度,它绝不是西方宣传的所谓,也根本区别于西方的。

D.前者体现我国国家性质,后者与国家性质无关

2、多党合作制度的优越性:

(1)有利于。

4、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汇集北京,共商国是。以下关于“两会、代表、委员”

(2)有利于。的表述,正确的是(B)(3)有利于。

(4)有利于。A.代表的任务是参政议政,委员的任务是政治协商

【学生质疑】

一、判断改错:

1、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2、在我国,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3、人大和人民政协都是我国的国家机关。()

4、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都是选举产生的。()

5、人民政协拥有重大政策的决定权。()B.代表参加制定国家法律,委员协商国家重大事务 C.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政协是最高国家监督机关 D.人大直接创建国家管理制度,政协间接创建国家管理制度

5、对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关系,理解

高一政治学案

正确的是:(C)

A.三者相互影响、相互牵制,确保权力不被滥用 B.三者彼此独立、互相制约,确保人民当家作主 C.三者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D.三者都能确保人民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

6、下列对于民主党派的说法正确的是(C)

A.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B.民主党派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C.民主党派是参政党D.民主党派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政治联盟

7、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民主协商、肝胆相照的崭新的合作型政党关系。下列对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D)。

①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②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④组织上独立,法律地位平等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以下关于人民政协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2、目前,全国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有党外人士50余万人,担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党外人士有3.2万人,各省、市、自治区政府基本上都有民主党派或无党派人士担任副省级职务。广大党外干部和我们党的干部亲密团结、真诚合作,依法管理国家事务。这体现了(D)①我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④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A.①③ B.②③C.②④D.③④13、2012年2月6日至10日,温家宝在中南海先后主持召开5次座谈会,就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分别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党之所以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和建议,原因是

(C)。

①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必须实行多党合作的制度 ②各民主党派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 ③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有利于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 ④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组织上都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

14、在2012年3月十一届全国政协五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们就经济发展、民生保障、教育等建言献策,积极向大会提交议案。这说明(B)。

①政协是我国制定政策法律的重要机构 ②人民政协建言献策是我国实现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 ③提交议案是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根本途径 ④提交议案是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 A.①② B.②④C.②③ D.③④

1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十二届政协期间,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提出提案28930件,立案26699件。其中,委员提案25114件,八个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提案1347件,人民团体提案26件,界别、小组提案190件,政协专门委员会提案22件。

提案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人民政协的职能有哪些?

【预习作业】第七课

①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②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政治组织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④监督国家政权的民间组织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

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

①由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②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③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 ④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10、《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在中共中央领导下制定的。《建议》形成过程中,中共中央征求了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各民主党派也积极建言献策。《建议》的形成表明,中国共产党(C)

A.对民主党派实行组织领导B.对国家政治生活实行组织领导 C.与民主党派拥有共同的使命D.与民主党派共同决定国家大政方针

1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这一准则的基本内容包含(B)

①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一样,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 ②各政党都享有宪法规定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

③各政党都应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开展活动④各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完全平等

篇2:高一政治第六课

一.单项选择题

1. 从业务上看,银行产生的标志(C)

A. 从商人中分离出一种专门从事货币兑换的商人 B. 货币兑换业的出现

C. 货币兑换业发展到兼营保管、收付、结算、放款等业务时 D. 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

2.2003年6月,财政部长项怀诚在向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提请审议的财政报告中表示:2003年中央财政赤字将达3198亿元,并将发行1400亿元建设国债。目前建设国债在基础设施建设、西部开发、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都已收到了显著成效。这说明B A.国债能弥补财政赤字,解决财政收支平衡 B.国家通过财政手段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C.国家运用法律手段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D.发行国债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4.5.5.2003年9月19日,国家开发银行在银行间市场发行5亿美元金融债券。我国设立国家开发银行的目的是:B A、更好地获得银行利润 B、建立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 C、更多地争取国外贷款 D、更多地经营外币买卖业务

6.张某是一家国有企业的技术员,企业为每一个员工购买了工伤、医疗和失业保险。此外,张某还为自己在保险公司购买了人身伤害意外保险,每个月支出100元。在一次出差途中,张某因车祸受伤,经过调查核实,保险公司赔了张某的大部分医疗费用。这表明C A每个有能力的公民都必须购买商业保险

B.商业保险险种的多样化是我国社会保险体系完善的重要标志 C.商业保险可以对社会保险发挥重要的补充作用

D.国家应该为每个公民购买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组合险种

7.有关统计显示,近几年我国居民储蓄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和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我国居民储蓄过快增长。可能会A A.弱化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B.导致居民消费持续下降 C.不利于国家扩大投资规模 D.促使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8.当你兴奋地收到大学录取书,但又因家庭经济条件不能支付昂贵的学费,而一筹莫展时,别忘了商业银行可以帮助你完成学生。商业银行在前几年开始就专门开设了助学代款服务。“助学代款服务”属于A A、优惠有息代款 B、社会救济 C、社会优抚 D、无息代款 9.下列机构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是(B)

⑴保险公司 ⑵农村信用合作社 ⑶金融租赁公司 ⑷信托投资公司 ⑸招商银行

A.⑴⑶⑷⑸ B.⑴⑵⑶⑷ C.⑵⑶⑷⑸ D.⑴⑵⑶⑸

2004年7月17日,北京奥组委与中国银行签约,中行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银行合作伙伴。作为合作伙伴,中国银行将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为北京奥组委、中国奥委会,为参加2006年冬奥会和2008年奥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提供 充足的资金、银行业金融产品和相关服务。据此回答10-11题。10.中国银行与北京奥组委的合作(A)

①提高了银行放贷的安全性 ②有利于银行对北京奥组委经费使用的的监督和管理 ③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的必然结果 ④免除了奥组委的风险压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银行与北京奥组委合作的根本原因是(B)A.发放贷款是银行的基本业务

B.商业银行以获取银行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 C.为了提高北京奥组委的经济效益 D.为了支持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12.

2003年9月1日《金融时报》报道,农业发展银行河南许昌市分行营业部积极参与粮食购销企业的经营管理,发挥自身结算信息优势,为企业牵线搭桥,寻找客户,帮助企业多购快销,打造品牌。据此回答13—14题。13. 我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主要职能是B ①承担国家粮油储备,农副产品合同收购,②为农业建设发放专项贷款,③为大宗进出口贸易提供专项贷款,④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和监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上述材料表明:C A、办理结算是银行的基本业务之一;B、银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直接管理;C、银行是企业良性发展的“助推器”;D、银行自身的效益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益

据有关部门的监测显示,今年以来,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一方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与商业银行刻意降低不良贷款比例有关。据此回答15—16题。15.经济学上看,货币供应量的增长C A、导致商品价值的上升;B、必须造成商品价格下降;C、应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一致 D、应与其流通速度成正比。

16.货币供应量增长是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因为A A、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是维系经济运转的血脉;B、货币供应越多,经济发展就越快;C、货币供应量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D、货币增长不应慢于经济的发展。17. 商业银行要降低不良贷款比例主要是因为:A A、商业银行是以银行利润为经营目标的;B、贷款是银行的主要任务;C、只要消除不良贷款,银行就能实现高效益;D、只要有不良贷款银行就无法盈利。18.票据作为一种支付结算工具,主要包括:A ①转帐支票 ②现金支票 ③汇票 ④信用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中国银行大连开发区分行为了确保消费信贷业务的顺利开展,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突出重点,细分目标市场,采取了个性化的营销手段,这种理念:A ①能增强其市场竞争力;②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③有利于银行利润的增加;④能更好地集中管理农村信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国家发行国债B ① 目的是弥补国家财政赤字 ②目的是为国家重大建设的项目筹措资金 ③目的是为了让购买者获得一定的收益 ④由国家承担还本付息的责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截至2003年8月底,天安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12.6亿元,同比增长340%,运用相关知识,完成21—22题

21.天安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的增长B ①能把更多的分散的社会资金集中起来;②能为企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提供重要保障;③能保障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④能更多地补偿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为了实现国际化、多元化、社会化的发展目标,天安保险公司注重协调好规模、效益、品牌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对“规模、效益、品牌”三者之间关系认识正确的是:A A、注重品牌,有利于提高公司效益,进而扩大公司规模;B、规模越大,效益越高,品牌越好;C、品牌是效益和规模的决定性因素;D、效益、品牌、规模都是公司竞争能力的决定性因素。

2003年以来,国债成了我国人民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闪光的亮点,两期凭证式国债的发售受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财政部虽多次追加发行国债品种,仍然满足不了投资者的需求。据此回答23-24题:

23.国债是中央政府代表国库发行的债券,主要用来:B A.为大型基本建设项目筹集资金 B.弥补国库暂时性资金短缺不足,平衡财政收支 C.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筹集长期建设资金 D.为人民生活稳定提供保障资金 24.我国国债热销的原因是:B ①我国经济增长势头良好增加了公众持有和购买国债的信心 ②国债具有信用度高、代用率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的特点 ③在各种债券中,国债风险最小,安全性最好,收益率最高 ④国债以定期取得红利为补偿条件,其安全性比股票大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③④ 二.不定项选择题 25.《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规定:“经营商业保险业务,必须是依照本法成立的保险公司。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保险业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BC)A、保险公司不受中国人民银行监督管理 B、保险公司是办理商业保险业务的专业公司 C、保险公司必须是依法成立的企业法人 D、保险公司对投保人负责,不对任何单位负责 26.信用卡为您带来了多种便利,其功能包括:ABD ① 购物消费 ②存、取款 ③转账结算 ④理财助手 ⑤消费信用。在上述项目中 A、①③是银行的结算业务 B、②是银行的吸收存款业务 C、④⑤是银行的咨询业务 D、⑤是银行发放贷款业务

27.在我国,公民是否参加商业保险,参与何种商业保险,由参与保险者自主次定,参与商业保险的费用由个人承担,保险范围大小、赔偿金额与缴纳的保险费成正比。这说明BCD A.商业保险的对象是公民个人,不包括企事业单位 B.保险关系的双方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

C.订立商业保险合同必须遵循自愿原则 D.参加商业保险是保险者个人意志的体现

28.2003年9月31日,苏州市14家银行卡发卡机构联合发起“刷银行卡,中嘉年华豪华轿车”银行卡消费抽奖活动,该活动将持续到2004年8月31日。下列对银行卡的认识正确的有(ABC)

A 银行卡是银行发出的信用凭证 B 银行卡能为人们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 C 使用银行卡已日渐成为现代社会流行的一种支付行为 D 银行卡能代替货币执行其所有的职能

29.我国曾在联合国发行过10亿美元的债券。这10亿美元(B C)

A 属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债券 B 属于以国家信誉和财力为担保的政府债券 C 可以在流通市场转让,也可以抵押贷款 D 不可以在证券交易所上市

30.银行对公民的存款储蓄之所以采取“为储户保密”的原则,是因为这一原则(AB)A 可以鼓励储户积极参加储蓄 B 可以保护储户的合法权益

C 可以有效地防止不公平竞争 D 可以降低银行费用,增加银行利润

31.瑞士银行以其历史悠久、信誉较好闻名于世,然而近年来也不断有丑闻爆出。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为纳粹德国存入巨额黄金;世界上一些臭名昭著的贩毒集团多年来一直通过瑞士银行“洗钱”,将大量贩毒款变为合法投资。上述事实留给世人许多启示,其中对我国公民的存款储蓄,须引以为戒的是(AB)

A 公民所存款项应为合法拥有的货币 B 保护存款人权益限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C 储户应向所在单位和有关组织机构报告储金来源 D 不能实行存款自愿、取款自由的原则 32.公民个人存款储蓄,是一种(BCD)

A 履行法定义务行为 B 计划消费行为 C 信用行为 D投资行为

33.在银行系统中,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的主要区别是(AC)

A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政策性银行是以向国家大型基本建设项目和大宗进出口贸易提供国家政策性专项贷款为主要业务

B 商业银行是国家设立的大型国有企业,政策性银行多数是股份制企业

C 商业银行以银行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政策性银行的目的是建立健全国家的宏观调控体系 D 商业银行是国家的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属于非银行系统的金融组织 三.简答题

34.国务院颁布《储蓄管理条例》其中第五条规定:“国家保护个人的合法储蓄存款的所有权及其合法权益,鼓励个人参加储蓄”。“储蓄机构办理储蓄业务,必须遵循储蓄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的原则。”(1)国家作出上述规定的目的是什么?(2)你如何正确理解上述原则?

四.辨析题

35.有的学生对参与平安保险认识片面,认为保险就是要钱,只保没险。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

五.分析说明题

36.据报道,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各商业银行切实加强对贷款的管理,主动维护金融债权,核实、完备抵押、担保手续,要求主动催收到期贷款,对恶意逃债者要依法起诉。(1)

商业银行为什么要切实加强对贷款的管理?(2)

如何认识中国人民银行的上述做法?(3)

篇3:新一轮高一政治教学探索

1 从新教材本身上看

(1) 新教材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简缩本, 每个题目背后都包含了许多知识点, 课时比较紧张。如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教材有两个框题, 按新课标要求只有两个课时, 但实际内容却很多。如第一框, “消费及其类型”有三个目, 即“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消费的类型”“消费结构”, 讲第一个目“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有居民的收入和物价的总体水平。影响居民收入的因素又有根本因素社会经济水平和其他因素当前可支配收入, 未来预期, 收入差距, 家庭人口数量, 社会福利等。”。对于刚上高中的学生课堂上几句话是无法讲清楚的。同时包括与学生探究活动及知识的巩固, 老师们用1课时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特别是我们普通的农村三星级学校根本无法正常完成。教学课时非常紧张。我们只能强调重点, 让学生紧紧抓住关键词慢慢体会。

(2) 新教材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强了趣味性, 但是打破了原有理论体系, 增加了难度。如, 教材第七课的第一框题中“按劳分配为主体”, 为了讲清楚这个问题必须提到前面第四课的第二框题中“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初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由于课时的紧张无法巩固前面的知识, 所以学生印象都没有, 教师讲起来难度很大。

(3) 课本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活动 (情景导入、情景分析和情景回归) , 通过特殊的生活场景把理论知识呈现出来。学生从自身的生活体验中探求和发现知识, 并运用发现的知识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如在讲“财政与税收”的作用时, 安排学生搞社会调查, 走访当地政府和税务部门, 了解当地当年的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 了解当地财政的支出方向和各自的比例......我想这比坐在教室里大谈理论要有意义得多。但是我们有些探究活动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有些框目探究活动的量太大。如果课堂上全用, 课时根本不允许, 而且学生活动太多容易冲淡对知识结构的总体把握, 只能有选择地解决一部分, 其余作为课后探究。

(4) 课本设置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经济生活, 是社会生活最重要的方面, 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经济生活, 需要提高他们的实际能力。 参与经济生活离不开经济知识, 但是, 死知识对解决实际问题益处不大。参与经济生活需要的是从不同的经济角度进行审视和选择。比如, 大家都知道储蓄存款时, 存定期利率高, 存期长回报大, 可是为什么人们总要存些活期、短期的呢?有人种大棚菜致了富, 可有人跟着种却亏了本。有人在狐皮滞销时转产减少了损失, 又有人在此时购进良种扩大生产结果发了家, 这是为什么?参与经济生活, 实际是进行恰当的选择。人们作出选择要付出成本, 经济学上叫机会成本。你选择了这个, 就意味着放弃了那些别的选择, 被放弃的那些就是你的选择所付出的机会成本。进行利弊的权衡, 需要智慧, 需要知识, 需要能力。这些能力, 在书本上找不到, 书本上没有解决你的实际问题的现成答案。 学生参与经济生活、提高选择能力, 只能在实践中锻炼, 即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教学内容的设计, 就要给学生自主探究、辨析、选择提供方便, 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 例如:教材注重培养学生使用现代信用工具的能力;比较不同的消费心理和行为, 提高消费选择的能力;从不同角度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 正确把握经济趋势的能力;掌握就业技能, 提高选择职业的实际能力;运用法律武器, 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能力等。

2 从教师层面的情况看

现在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增加灵活度,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 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这就使课堂上不可预料的因素比以往大大增加, 可能导致课堂的“失控”即不能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由于目前的高考模式的影响, 学生根本不在乎思想政治这门课程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为我们农村三星级学校的重点。

第一, 要结合新教材的内容, 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事例, 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相结合起。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对政治课感兴趣, 接受所学的政治理论观点, 从而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 鼓励学生自己于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让大家一起讨论研究问题之所在, 并从课本中寻找解决的办法。例如, 在经济生活中我们的学生会遇到“黄金热”, “很多人为什么去购买黄金首饰?”, 我们可以在货币的职能考点中就能帮助学生找到答案。

第二, 我们在使用新教材时贯彻新课标要求, 内容简单化, 让学生抓住关键词, 每课结束按照现有的高三考点给学生详细解释2—3个知识点。例如:《经济生活》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本课的核心是价格, 学生只要抓住两个问题“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格对生活和生产产生的影响有哪些?”老师把关键的词给学生即可。

第三, 教学方法灵活, 灵活对待每一框内容。古希腊大思想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强调在教学中用问答法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如高一教材“征税和纳税”一框。按正常速度, 让学生看一遍就要20分钟。并且阅读时, 要么看上去似乎掌握了一些基本观点, 似乎懂了, 但又说不全面, 对整个知识的认识体系没有明确地把握。此时, 教师不妨设计以下问题帮助学生阅读: (1) 什么叫税收?它的特征是什么?特征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 我国的主要税种有哪些?哪两个税种影响比较大? (比较各自的征税对象、纳税人、记税方法、主要优点或意义) (3) 为什么说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4) 现实生活中违法税法的现象是什么?四道题既有对本节知识的考查, 又有对知识的运用。实践证明, 学生用8分钟就能完成阅读任务, 还能抓住本框题的重点。这种问题化教学既节省了学生和老师的时间, 又使学生抓住了要害, 排除了干扰, 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事半功倍。

第四, 在新教材使用中, 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个班级当然又有其各自的特点, 每个学生也有其不同的特点, 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细心观察, 认真总结。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班级档案, 将每个班、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考试成绩等均记录在案, 并适时进行总结, 针对不同班级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和安排不同的教学进度, 针对不同学生出现的不同情况及时做出反应:有进步的要及时表扬;退步的要及时找其了解情况, 帮其找到原因;情绪有波动的要找其谈心, 使其安心学习;刻苦学习而又学不得法的, 要帮其总结方法等。总之, 要最大可能的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和特点, 做到对症下药, 因才施教。

第五, 根据教材特点, 采用多媒体手段, 以更多的知识信息充实课堂教学。我们抓住一切有利时机, 尽可能多地运用现代先进教学设备, 扩展学生的认知空间和对知识进行综合重组, 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水平。也克服了一些不必要的松散气氛, 增加了课堂知识容量,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密度, 把所学习的知识紧凑有序地衔接起来, 尽可能多地完成本学期高容量的教学目标。

第六, 我们开放了课堂, 开展了丰富多采、生动形象的教学活动, 通过创设情境, 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和理解, 从而主动学习。

从整个社会来看, 人们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浮躁心理, 这不可避免地波及到这些孩子们。从家庭来看, 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一方面, 深受父母的溺爱, 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使他们的自我意识特别强, 总想以自我为中心, 在道德品质方面缺失了宽容和谦让;另一方面, 家长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 超出了他们的承载能力, 于是, 他们在心底里就滋生出自卑情绪, 进而转化为对老师、家长的抗拒。政治课教学的重心从某种意义上说, 就是心灵的对话, 灵魂的塑造, 是育人。我们一个信任的眼神, 一句鼓励的话语, 一个小小的暗示, 一脸温馨的笑容, 也许就能温暖一颗心灵。当然, 教育不是万能的, 每每想到这些, 我感到身为一名政治教师, 肩负的责任越来越沉重, 为此, 我经常引用当代诗人汪国真的一句诗勉励自己:“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整个社会在变化, 我们的政治教学也在变化。作为政治教师的我们在新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分析教材实际, 提升自己的能力。

篇4:高一政治第六课

思考中卓越成长第六课,要求你为自己的成长建立一张良好的人际关系网!为了你的成长及事业的一帆风顺,你需要其他人的支持与合作。没有别人的合作,你很难取得重大的成就。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你思考中卓越成长的加速器。

我们都想从别人那里得到一定的东西,我们想从父母那里得到关爱、鼓励和赞赏;我们想从老师那里得到知识、理论和素养;我们想从朋友那里得到友情、忠诚和支持。这需要你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我愿意花比买天底下任何东西都要多的钱去买与人相处的能力。”著名的美国资本家、慈善家洛克菲勒说道。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你必须理解并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你自己重要,别人也非常重要,通过尊重别人,你会很容易获得得别人的尊重。尊重是发自内心的,与权利、地位无关。

关于人际关系,亨利·福特曾这样建议:“如果成功有任何秘诀的话,那就是要从别人和自己的角度看问题。”

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站在别人的立场想问题,是一种基本的人际交往技能,没有它,

你很难处理好复杂敏感的人际关系。

在今天这个信息化的社会里,很多人相信要说服别人接受一种观点只要两步就够了:其一是相信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是正确的;其二是用最多支持你观点的事实狂轰滥炸你的对手。

这种方法只会导致对抗、争论和不断僵化的形势,因为别人也从心眼里相信自己是正确的。而且从他的角度来看,他当然是对的。在这种情况下,你只给了别人两种选择:投降或反抗。其中没有任何一种会带来双赢。

无论你是怎样正确,也不管你举出多少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如果你不愿意考虑别人的观点和信念,别人也绝不会举起双手赞同你。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正确的,至少希望自己所相信的东西不全都是错的。人们希望别人能接受和认同自己的表现、思想和观点。而且事实上也很少有人能在某件事情上完全正确,而别人完全错误。

事实上,只有当你找到别人观点的一些正确之处时,你才是正确的。换句话说,除非你向他们表明,他们的观点也有正确之处,否则他们不会听取任何建议。你退一步,他们也退一步。

当你说出别人在这个问题的某一方面正确时,你就开放了自己的大脑,设身处地理解别人为什么相信他所相信的东西。

当你真诚地这样做的时候,别人也就放开了大脑,开始考虑你的见解中也有一些可取之处。在这个过程,你们彼此相互理解,并开始了解对方为什么会那样想和那样做。

当两个人坦诚相见时,他们就已经开始理解对方了。相反,两个不懂得换位思考的人则会一直争论下去,直到面红耳赤也绝不罢休。

一个好的演讲人员绝不会从一个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开始,他所讲的,永远是听众愿意听的,能引起听众共鸣的东西;一个优秀的推销员也知道永远不能和顾客争论,即使他赢了争论,也肯定会失去定单。他知道必须从顾客角度着想,去体现顾客的重要,去满足顾客的需要,他就会拥有越来越多的稳定客源。

赞扬总是受欢迎的,任何批评都应该另找安身之所。只有合作与理解才能使我们实现彼此的目标。

成功的人际关系是一门使他人自我感觉良好的艺术。当人们感到自己重要的时候,感到自己受到应有尊重的时候,他们更容易欣赏别人,更加宽容和友善。而且只有真正自我感觉重要的人才会与别人相处时慷慨大方,紧密合作。

愿意尊重别人的人,自己也会受到别人尊重;愿意帮助别人的人,自己也能得到别人帮助。爱默生说:“生活中最美妙的补偿就是当人们在诚心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也得到帮助。”

同样道理,不说别人好话的人,别人通常也不会说他们的好话。只有当你设身处地的从别人和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你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

“人同此心,心同此欲”,换位思考,推己及人,就能找到更多的共同语言,交到更多的朋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你思考中卓越成长的加速器。

与自己一样重要把别人想得

高超的人际关系牵涉到增加对别人的重视,因为像你一样,他们值得你去尊重。这就是给予别人他们想要的尊重,换回你想要的合作。

当你增加别人的自尊时,你在对他们表示尊重,你希望他们作出最佳表现,从而帮助他们作出最大限度地成功。

有一点你需要了解的是,在给予别人方面,你实际上是一个百万富翁。你拥有别人梦寐以求的价值及不可触摸的财产,那就是:接纳、赞同、欣赏、尊重和鼓励。

正是通过给予别人这些东西的方式,我们达到承认别人重要性的目的。它不花我们一分钱而且永远也不会被用完,人人都有这份财产,因而人人都可以给予,关键是你愿不愿意,或者说你是否认识到这么做,对自己的重要性和对别人的重要性。

不幸的是,很少有人能理解这样一个事实:为了得到,你必须给予。人天生有一种倾向,那就是,总希望自己独占天下最美好的东西,不愿与人分享,也不愿给予,哪怕是上面所例举的那些你永远也用不完的财产。

与此同时,你却最大限度地渴望从别人那里得到你所需要的东西,以满足自己难以压制的饥渴。为了克服这种倾向,你必须对“给予”这个概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其一,得到的欲望是一种本能,而给予的欲望必须学习才能得到。

其二,并不是说给予者就是“好人”,得到者就是“坏人”。

其三,真正的给予者不会有意地去“得到”些什么东西,但他们会得到很多。

由此你会得到一个关于给予的正确概念:给予是一种双赢,你得到的永远和你给予的成正比。如果你对别人表示尊敬并承认他们的重要性,那么通常他们会对你有同样的表示;如果你对别人表示轻视或鄙夷,那么,他们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你。人们总会把你对他们的行为反用到你身上。

思考告诉我们,你就是你认为的那个人,但别人怎么看你也很重要。如果周围所有的人都当你不存在或完全忽视你,那很快,你就会开始怀疑你到底是谁了。另一方面,如果人们认为你很有价值而且很重要,并喜欢在你周围,那么这就会更加坚定你对自己的认可。

关于如何给予,如何双赢,如何建立高超的人际关系,以下是一些很好的建议:

1、要时时赞美:你要时刻寻找机会去表扬那些正在正确和努力做事的人!

2、要表现活力:与别人相处时,永远表现出热情,并学会用你的握手、微笑和话语表示你很高兴见到他们。

3、要表示兴趣:对别人正在做的事情表示兴趣,他也会对你这个人表示兴趣。如果有

可能,你还需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鼓励他们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有时,一句鼓励的话能起到无法估量的作用。

4、要善于赞赏:通过赞赏别人做的事情,你其实是在赞赏他们的人格和身份。每个人

身上都有值得赞扬的地方,正如林肯所说,“每个人都喜欢奉承。”

5、要表示关心:清晨给你遇见的第一个人一个甜美的微笑,你会让他感到整个世界都在给他拥抱。一个善意的眼神,传达给别人的信息是:你很关心他。

6、要善于接纳:要接纳别人,让他们找回自己,自由公开地表达他们的想法和观点。

正是通过接纳,我们才能给予别人力量和鼓励,让他们变得更好。

7、要善于肯定:该表扬别人的时候一定要表扬。赞扬的时候要大声,批评的时候要小

声。积极、肯定的的陈述能让别人充满信心并帮助他们在生活中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8、要会做朋友:正如爱默生所说,“为了让别人成为你的朋友,你首先要成为别人的

朋友。”没有朋友的人不会在人们心中拥有一席之地。

要学会有效的倾听

有效的倾听是一种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有效技能。当你全神贯注地倾听别人时,你在表示诚挚地赞扬。你在表明你认为他讲的很重要,值得你重视。有效的倾听会增加别人的价值并提升他们的自尊。

有效的倾听需要你具备很强的自制能力,因为你的大脑要比别人的嘴快得多。一般人一分钟只能讲125个字,而大脑每分钟能处理450-500个字。这就使得你可以在别人讲话的时候,用其中三分之二的时间来考虑别的事情。当你试图一边听同时一边想时,结果是你可能什么也做不到。

曾经有个小国的人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壁辉煌,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小国的人想知道中国到底有没有能人,便出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

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问题都回答不出来吧?

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

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是你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所需要的最基本素质。

一个优秀的倾听者有以下四个共同的特征:

特征一:倾听者想到了讲话者的前面。他或她试图猜测讲话者正准备讲些什么,并考虑从对方讲的东西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特征二:倾听者不断推论讲话者的逻辑,以判断讲话者所表达的观点是否合乎事实。

特征三:在适当的地方,倾听者会在心里总结讲话者所说过的一切。

特征四:一边听,倾听者一边还会推测讲话者的言外之意,或者讲话者是否有什么不小心遗漏的地方。

由于大脑具有比讲演者讲话更快的速度,所以你完全有时间轻而易举地完成这四项活动。

下面是一些基本技巧,对你培养有效倾听能力会有所帮助:

1、首先要使自己对正在讨论的话题感兴趣,只有产生了兴趣,你才会全神贯注地倾听。如果你实在对话题一点兴趣也没有,那你就假装自己对它有兴趣,几分钟以后,你就会真的对它产生兴趣了。

2、要培养自己的耐心,不要急于对别人所讲的话题过早下结论。如果你对别人所讲的话事先就有了定论,而且心理已经开始反驳他了,那么肯定会阻挠他和你进一步有效地交流。

3、即使你有不同意见,你必须先听完别人要讲的全部内容。没有哪个人会愿意跟粗暴打断自己讲话的人交朋友。

篇5: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徐继仕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带来的利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

教学难点: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当时社会所带来的影响。

教具准备:收集有关五代十国的地图和北宋与少数民族并立形势图,帮助学生形成时空观念,结合教学过程制作ppt.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开心辞典”里曾有这样一题:我国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个朝代,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名将咸聚,却无法抵挡西陲小国的进攻;才子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党争;经济富庶,却用于购买和平;文化昌盛,却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有人说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有人说这是最糟糕的时代。同学们你知道这说的是哪个朝代吗?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讲授新课:

首先我们大家学习第一目“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大家阅读28页第一段回答:“北宋是如何建立的” •

一、北宋的建立

()年,()在陈桥驿发动政变,夺取()政权,改国号为(),以()为都城,史称北宋。他就是()。

师:这里有一个“黄袍加身的故事”。哪几个同学上来给大家表演一下? 师:大家议一议“陈桥驿兵变”的实质是什么? 师:大家看正文第二段

北宋的统一

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在宋朝建立时以出现()的趋势。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和南方的 分裂割据局面。师:大家看投影仪上面的两个图对比下两图,说说国家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五代十国时:

国家分裂,朝代更换频繁;

北宋初期:

国家逐渐从分裂走向统一。

观察下图思考:北宋是否统一了全国?当时有哪些政权与北宋并立?

生:没有。

生:辽、西夏、吐蕃、大理、西州回鹘

师:下面学习“

二、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是什么”

师:看材料 一”杯酒释兵权”。那几位同学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 看材料 二

:思考 宋太祖为什么这么做? 生:(1)宋太祖本人就是通过兵变夺取政权的,为防止类似的兵变重演。(2)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到政局稳定。(君弱臣强)

师: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上面的史料上赵普为宋太祖提出了哪些解决“君弱臣强”的措施? 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宋太祖时如何“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呢?

军事上(收兵权):他是如何做的?看课文29页第一段 生:军事上:

1、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3、军队将领定期换防,隔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师:行政上(夺臣权):他是如何做的?大家看课文30页一二两段。生:

1、在中央,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2、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制度;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师:财政上(制财权):他又是如何做的呢? 生:回答。

师: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看该页的第三段 生:通过以上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师:下面我们学习第二目“重文轻武的政策” 师:大家看课文30页最后一段回答

一、宋朝实施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生:

师:

二、什么是重文轻武的政策?

生: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师: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生:使得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方和待遇高于武将。师: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措施有两个方面。是哪两个方面?或者说宋朝是如何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 生:1是武将收到多方面的牵制。(严重地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2是改革发展科举制。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师:刚刚讲到改革和发展科举制。改革发展科举制的措施又有哪些?

生: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师:改革发展科举制的影响有哪些?

生: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最后我们来看看“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影响有哪些?

生:

1、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2、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作用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原因

2、政策

3、结果

4、措施

5、影响

当堂训练:

一、填空题

1、北宋建立的时间()

2、北宋建立者是()

3、北宋建立是经过()兵变完成的。

4、北宋的都城在()

二选择题:

1、七(2)班赵欣敏同学说:“如果处在某朝代,我的姓氏属于国姓(与当时的皇帝同姓)”,这个朝代是()。A、唐朝B、隋朝C、宋朝D、夏朝

2、下列人物中采取过重文轻武政策的有()。

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宋太祖、宋太宗

三问答题:

书上32页第一题

课后思考

思考题:想一想,议一议:“重文轻武政策的利与弊?”

板书设计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重文轻武的政策

1、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1、原因

2、政策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作用

4、措施

5、影响

教学反思:

篇6:高一政治第六课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芣苢》语文教案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太好,主要表现在对语文学科重视不够,学习习惯不佳,缺少生活积淀和审美意识,对文本品味鉴赏的自觉性不够,对《诗经》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对其表现手法了解很少,这需要在课前做好预习,去努力改变。

【素养目标】

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和四言诗的特点。

2.诵读诗歌,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培养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3.概括诗歌的主旨,体会诗歌体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和欢欣,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歌体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和欢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和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用语言为我们描绘的美妙意境,从小便萦绕在我们心头,培育着我们的民族心,文化根。今天,让我们一起再次穿越时空,回到那个朴素而浪漫的时代,一起感悟这首《芣苢》诗歌。

二、文化常识

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305篇。诗经的作者,绝大部分已无法考证。相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为《诗三百》。西汉时期被尊为儒家经典,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生活的一面镜子。

2.《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1)体例

风:土风、民谣。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十五国风”。

雅:宫廷乐歌。西周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的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小雅,“二雅”。

颂:祭祀乐歌。有周颂、鲁颂、商颂,“三颂”。

(2)表现手法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铺陈叙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比:以彼物比此物。比喻、打比方。

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起兴、发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解题

芣苢,车前草,春夏生长,遍布于荒野路边,其嫩叶可食,全草可入药,可以说是一种易得又多用的食物。《芣苢》是《诗经•国风•周南》中的一首诗。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一)预习检查:朗读之,初识《诗经》

1.听朗诵,划分节奏,标划重音

芣 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2.自由朗读,感悟情感

(二)细想之,理解意思

1.这首诗讲了什么意思呢?首先要理解这些字。(边说边展示:采、有、掇、持、袺、撷)请大家先看第二章里的两个字,“掇”和“持”,谁来说?

明确:只看注释还不能充分领略到汉字的奥秘,有时需要我们追根溯源学汉字。“掇”右边有四个“又”字。(出示“又”的古字)在古代,“又”字指的是手。从字形上看,“掇”字包含这么多手,指很多手在不停地拾取。

“掇”是一个一个地摘,而“持”是一把一把地摘。

“捋”指从茎上成把成把地向下抹东西。

2.再看“袺”,同学们又有什么发现?

明确:都是衣字旁。“袺”加个“页”就是“撷”,而且“页”是繁体字。这两个字与衣服有关。当时老百姓的衣服是这样的。上衣长到膝盖,腰间有腰带,类似现在人穿的风衣款式。这两个字意思也接近。(请同学用动作演示一下“袺”和“撷 ”)就是提起衣襟装起来,扎起衣襟兜回来。字的意思都理解了,整首诗的意思就好懂了。自己试着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别忘了借助下面的注释。

3.翻译。

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些来。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起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一颗一颗拾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一把一把持下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手提着衣襟兜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掖起了衣襟兜回来。

4.这首诗最独特的地方就是“重章叠句”中仅仅换了六个字。这六个字究竟妙在哪里呢?

明确:这六个字用得非常准确生动,把姑娘们采摘的动作形象地写了出来。这六个字的顺序是不能换的。而且,诗歌相似的结构,反复再现了姑娘们采芣苢时的动作和欢快的心情。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情景的推进来写的。《芣苢》是一首劳动的歌谣。姑娘们从一开始的呼朋引伴“采之”“有之”,拉开了劳动的序幕。之后,到一颗颗“掇之”,一把把“持之”,再到手提衣襟“袺之”,扎起衣襟“撷之”,这一个完整的采摘过程,就是通过这六个动词体现出来的。

(三)涵泳之,揣摩意境

1.这首诗虽短,却很动人,我们还可以读得更有味道。怎么读呢?清代学者方玉润先生教我们这样读—(课件出示:读者试平心静气,涵泳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涵泳”就是沉浸其中反复品味。在平心静气、反复品味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明确:风和日丽中,三三两两的美丽姑娘行走在田野间,看到满山遍野的芣苢绿得鲜亮,她们喊着:“咱们一起采芣苢吧!”一开始,姑娘们是一颗颗掇之,芣苢太多了,姑娘们兴致勃勃,一把把持之,手提衣襟袺之,扎起衣襟撷之,她们一边采摘一边对歌,清亮的歌声在田野里飘荡。

读诗,要“平心静气”“反复涵泳”;读诗,也要“抓紧节奏”“用心揣摩”,这样才能听到美妙的声音,看到生动的场面,这才是真正的会读诗。你们看,风和日丽中,三三两两的女子行走在田野间,看到满山遍野的芣苢,情不自禁地吟起来。

2. 现在让你用一个字来形容姑娘们采摘时的场景和心情,你会用哪个字?说说理由。

明确:

“欢”,采摘的过程是欢快的,采摘的场面是欢乐的。

“喜”,整首诗传递给我们的感觉就是欢欢喜喜、热热闹闹。

“乐”,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她们快乐地劳动。

(四)学吟之,感受意韵

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开始是泛言采摘,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也从这一过程表现出来。诗歌反复地描写劳动的过程,形象地表现了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诗的源头是歌谣。姑娘们一边采着野菜,一边唱着歌谣。怎样读出其中的味道呢?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刚才所做的动作集体起立,边朗读诗歌边做动作,深化对诗句涵义理解,齐声朗读,读出热闹,读出欢快

四、文本研究,对比阅读

任务活动:《十亩之间》与《芣苢》在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上有何相同之处?

《十亩之间》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明确:

①呈现诗经时代女子劳动场面的窗口

《芣苢》写的是周地妇女在风和日丽的夏秋之季外出采集芣苢的场景。芣苢,即车前子,在各地方言中又称车轮菜、车前草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可食用,实可作药,有清热、明目、止泻、祛痰之效。整首诗直接用首句重复的手法,大量突出妇女们在采集芣苢时的动作,让人透过那些既简单又丰富且步步递进的动作,来看出劳动的紧张、热烈与心情的欣喜、欢快。

《十亩之间》妇女们的采桑劳动似将结束,在疲劳与满足之中,自有一种悠闲与宽缓的闲情。当辛勤劳动的一天结束后,她们以平静而满足的心情呼唤同伴回家作息。在桑林中,她们闲闲地归还,在桑林外的田野上,她们背篓携筐,迟缓地消逝在田野的深处,留给我们后代读诗者一个闲淡的背影。

②省略与留白的典范

《芣苢》一诗,省略了时间、地点、人物,甚至省略了劳动者除了手之外的其他部分,而只突出了采集劳动中手的丰富动作,但就是这一系列丰富、准确、互为关联的动作,为我们还原了一个诗经时代的劳动场景,同时把我们的思绪自由地引向了奇妙之境。

《十亩之间》虽有人物,但没有明显的动作,没有具体的活动,只突出了一种宽闲而迟缓的情状,以及一种归还家园的向往与抒情。但就这寥寥四句虽无关具体的哼唱,却勾画出一个阔大的情感的存在,两情相悦者在其间自有天地,得大欢喜。

五、体悟劳动,做新时代的劳动者

反复吟咏这首诗,眼前出现了这样的劳动景象:一群妇女在田野上采摘野菜,她们一边采摘,一边唱歌。她们的动作是如此熟练敏捷,她们的歌声那样悠扬欢快。她们就在唱着自己的劳动,有个唱,还有和声;她们的心里也在歌唱吧,歌唱劳动,歌唱自由。

明确:在新的时代,劳动的领域愈发宽广。袁隆平辛勤育种,张秉贵热心服务群众,钟扬探求生命的边界,这些都是劳动者杰出的代表。在我们生活的社会里,有无数的大国工匠在精磨手艺,有无数的科研工作者在深度探索,有无数的小人物在敬业奉献。所有这些劳动者,支撑起了我们这个时代!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六、感悟劳动,从我做起

写作练习: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芣苢》知识点

一、作品介绍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又被称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至前5世纪)的诗歌305篇,反映了约五百年的社会面貌。孔子曾概括《诗经》的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二、常识

芣苢:植物名称,即车前子,也称当道、牛舌草、车轮菜、蛤 蟆衣。全草和种子皆可入药。三国时期陆玑曰其叶可鬻作茹。北宋苏颂说它“春初生苗,叶布地如匙面,累年者长及尺余,如鼠尾。花甚细,青色微赤,结实如葶苈,赤黑色,五月五日采,阴干。今人五月采苗,七月、八月采实”,“然今人不复有啖者,其子入药最多”。

三、译文

采呀采呀采芣苢,大家一起采下来。采呀采呀采芣苢,芣苢已经有了哎。

采呀采呀采芣苢,轻轻把它摘下来。采呀采呀采芣苢,轻轻把它捋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轻轻把它兜起来。采呀采呀采芣苢,轻轻把它掖进怀。

四、注释

采采:采而又采。芣苢(fúyǐ):植物名,即车前草,其叶和种子都可以入药,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

薄言:发语词,无义。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

有:取得。

掇(duō):拾取,伸长了手去采。

捋(luō):顺着茎滑动成把地采取。

袺(jié):一手提着衣襟兜着。

上一篇: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记录11月下一篇:小学生事故预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