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教育管理制度

2024-04-22

普法教育管理制度(精选12篇)

篇1:普法教育管理制度

1、端正办学思想,加强思想管理,开好劳动技术教育课。

2、在劳动技术教学中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实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3、安排劳动内容要从学生、学校实际出发,劳动内容与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相适应。

4、学校除了抓好劳技课,还要抓好学生的课外劳动锻炼,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做力所能及的事,并组织参加不计报酬的公益劳动。

5、参加社会公益劳动每学期至少二次。

6、有条件的学校建立劳动基地,分批分期参加劳动,一般每月至少一次。

7、建立卫生包干区,责任到班,责任到人,保持整洁。

8、高度重视劳动安全。加强劳动操作规程和使用工具的知识教育,加强劳动纪律性,确保劳动安全。

篇2:普法教育管理制度

创新教育管理理念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本文论述了学校教育管理理念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领导班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规章制度建设、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当前,社会各项改革不断推进,学校教育管理也应不断创新,树立以生为本的新理念,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科学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作 者:赵东升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附属中学,陕西宝鸡,721007 刊 名:新西部(下半月) 英文刊名:NEW WEST 年,卷(期): “”(1) 分类号:G64 关键词:教育管理   教育理念   管理措施  

篇3:普法教育管理制度

香港是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城市, 有东方“自由港”的美誉, 也是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香港由于自身的资源不太丰富, 因而在教育发展上创造了许多奇迹。香港到目前已超过150年了, 有很多西方的色彩, 30多年来由于深受西方经济与教育的影响, 使其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实用性的教育体系。目前, 香港教育体系分别是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 除此之外的还有成人教育、工业教育等。在香港的教育体系中, 主要是以中西结合为主, 在华人的学校中, 大多还是以传统的儒家教育思想与西方教育相结合, 同时发挥着各自的优势。

2. 香港教育管理现状

2.1 多元化的教育体制

在香港教育管理现代进程中, 一直坚持多元化教育的体制, 中西结合。政府为了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规律, 允许团体办学, 主张要自由办学, 平等地竞争, 这种自由办学对办学形式的多样化有促进作用, 可使各办学团体通过各种形式办学来改变自身的生存环境, 使教育成为引导经济发展改革与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 这种方式对全社会办学起到积极作用, 对于教育经费的管理, 香港不仅有政府的投入, 而且还吸引社会人士进行捐助, 使得香港的教育经费不只是依靠政府, 更多的是靠多元化的渠道来实现。

2.2 注重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教育是香港教育管理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经历战争后的香港, 其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由于社会上经常需要更多的技术型人才, 这就使得香港职业教育得到了大力的发展, 从而加速了香港教育模式的改造。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为香港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批的实用性人才, 使得香港当地的劳动者素质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目前, 香港在教育管理上已形成了初级、中级、专科、本科、研究生以及正规与非正规的完整教育管理体系, 使得整个香港教育体系都较向职业技术方面倾向。香港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实干、能干的人才, 得得各类毕业生都具有非常强的社会职业适应能力和实干能力。

2.3 科学化的教育管理

教育不是一个独立的事业, 这是整个社会的事业, 因此对于教育需要我们社会上所有的人都给予更多的关注, 过去香港由于各种历史原因, 曾一度对教育被人们所忽视。近年来, 在香港经济的快速发展下, 人们开始越来越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政府、社会以及个人都对教育开始重视起来, 积极投资, 用心办学, 政府每年对于教育经费的投资也在不断地提升, 社会投资办学积极性也非常高, 这使得香港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政府除了加大对教育的投资, 而且还要对教育做一些评估工作。例如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每两年都会对香港教育的重大问题进行一次评估报告。为了让教育管理更加的科学化, 香港还设置了一些相关的机构制度, 比如学术评审制以及目标管理制等。香港的这种科学化的教育管理方式, 让教育更加贴合社会的发展, 这让香港的经济得到了飞跃。

3. 香港教育管理对内地教育管理发展的启示

3.1 在教育思想上对内地的启示

在80年代的美国比较盛行贵族式教育, 其实这严重与社会发展要求脱轨, 对于这种教育观念,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就曾提出对社会有实际效果的实用主义思想, 杜威先生认为教育就是为了生活而服务的, 所以教育是培养能与社会相适应的人。香港教育一直是遵循杜威先生的这种实用主义思想, 为社会培养所需的人才, 让学生能掌握自己的生存技能, 并通过所学知识来解决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在香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时, 就是运用实用主义思想来实现的。因此, 对于内地的教育而言, 要借鉴香港的这种实用主义思想, 使学生能更好地去适应社会。

3.2 在教育经费上对内地的启示

香港在教育的经费问题上, 除了政府的投资外, 还鼓励社会的捐助, 让香港的教育经费显现多种渠道, 这在其它的发达国家外, 经常用来发展教育事业的途径, 香港对于教育问题经费的解决方法, 对于我们内地教育的投入有很大借鉴的地方, 而在当前内地的教育事业发展主要还是依靠政府来拨款, 我国还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对于教育的经费投入还远远不够, 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为教育经费开辟各多的渠道。

3.3 在办学体制上对内地的启示

香港教育的体系一直都有两种办法体制:一种是公立学校, 另一种则是私立学校, 这两种教学相互竞争, 共同发展。私立学校的自我完善能力为公立学校提供了动力, 而公立学校的规范化管理为私立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在内地, 还是以公立学校为主, 多种办学形式并存的教育管理。在20世纪我国就进行了合作、共建、合并以及民办等多种形式进行办学的管理, 但是与公办学校比起来, 这些办学形式还存在很多问题, 如教学质量不高、教学经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 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进一步进行规范管理。因此, 政府应多鼓励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共同发展, 尤其对于民办教育来说, 政府更应该提高他们的地位和作用, 在相应的政策和经费上要多向民办教育倾斜, 在这种体制下, 相信让内地的教育事业得到更快、更健康地发展。

4. 结语

香港有着重要经济含义与金融中心的城市, 对于香港而言, 新世纪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如何把握好这一时期的教育管理发展, 对于我国的教育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本文也正是基于此, 分析香港教育管理的优势, 探讨香港教育管理的现状, 从而为内地教育管理的发展提供更多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李子建.香港课程与学校改革:对学校领导的启示[J].中小学管理.2012 (01)

[2]彭泽平, 姚琳.香港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背景、架构与经验[J].现代大学教育.2012 (01)

篇4:教育管理与教育治理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管理与治理;隐性;策略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研究生的招生数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l997年全国招收的研究生仅为24.20万多人,1998年27.40万,1999年31.90万,2000年39.20万,到了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达到47.5万人,博士生的招生数量达到了6万人, 2010年全国约有140万名考生报考,比2009年增加13%,报考人数创2001年以来新高。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扩大,研究生的教育呈现多元化,研究生的事务性工作日益繁琐,如何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如何摆脱传统的教育管理和治理模式,如何打造名副其实的研究生,就需要探索研究生的教育规律,打造新的教育管理与治理模式。

一、教育管理、教育治理、教育自治之间的关系

管理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特定目标,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社会活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管理的涵义,指出:“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1]高等教育管理的概念定义为:人们根据高等教育目的和发展规律,有意识地调节高等教育系统内外各种关系和资源,以便达到既定的高等教育系统目的的过程[2]。

“治理是一个任何组织、公与私管理共同事物的各种方法的总和”[3],治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治理的英文是Governance源自拉丁文的Gubenare,掌舵的、导航的意思,常被用来指称有关指导(guiding)的活动,组织引导(steer)自身的过程。汉语中Governance被译成“治理”,最早出现在市政学中,用来研究如何有效地解决城市和地方上的种种问题。20世纪90年代后,这一概念不在局限于政治学领域,而被广泛地应用经济社会领域[4]。在高等教育管理中,有两个英语单词来表示“管理”,一个是Governance,另一个是Management。在英文翻译时,对这两个高等教育管理的区别在于,前者指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而后者多指大学的微观的组织管理[5]。两者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在促进高校正常运转,提高高等教育的教育效率,改善高等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关系,在解决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上是一致的。

教育自治,所谓“自治”即意味着政府应逐渐退出微观办学过程,促使高校真正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在教学、科研、课程设置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相对的自由和更多的弹性。

教育管理、教育治理、教育自治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教育管理重在“管”,教育治理重在“治”,如高校运行、人事、教学、学生、科研、财务、后勤、档案、安全、数字化等方面均可用“管理”一说,管理重在规章制度建立,治理重在执行、“善治”。自治则体现了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由原来的“政府本位”和“行政本位”到学校本位,教师本位的根本性转变。研究生教育管理与教育治理是高校在研究生招生制度、培养目标、教学模式、科研管理、国际交流等方面运行模式、管理模式和执行模式。

二、研究生教育管理与治理存在的隐性缺陷

(一)研究生招生制度的隐性缺陷

国家对研究生的选拔主要是经过考试来筛选。考试的主要科目是英语和政治,加上一到两门的专业科目,按照书本和试题上的指导,研究生入学考试侧重于对知识的记忆,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能力都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除考试之外,在研究生的选拔上,近年来我国虽总结出一套看似比较切实可行的招生制度,但还不够完善。

(二)研究生培养目标清晰性与实际操作的弱化之间的矛盾

我国研究生培养目标非常清晰。根据《高等学校培养研究生工作暂行条例》规定,我国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具有社会主义觉悟,比较熟悉马克思主义,具有系统而坚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科学实验的技能,懂得两门外语,至少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和相应的教学工作,身体健康。研究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高等学校教学工作。”

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有别于本科生,更注重的是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科研能力可以体现出一个研究生的学习、分析、综合和创新等能力。我们不但缺乏研究生培养机制,还缺少具体的操作内容。2009年就业形势极其严峻,国家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提出要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研究生的数量不断增加,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大量的研究生占用有限的资源,教师很难进行一对一地指导。

(三)研究生教学模式可行性与实际操作单调化

研究生的教学模式都有现成可以搬照,教学手段有直观教具、电化教学手段、实验室、社会实践等等。但现行的最简便、最节约成本的模式就是填鸭式教学,课堂授课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讲为辅,严重地束缚了研究生的创新思维,授课内容过时陈旧,有些内容还会与本科课程重复。

(四)研究生科研管理的不足

由于科研能力是一个高校综合实力的特征之一,而高校间又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因此,论文数量成为高校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硬性指标。许多高校将科研与毕业学位直接挂钩,以论文数量来衡量一个人的科研能力,科研量化的主要方式是“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数量、“转载引用率”等等。

(五)研究生国际交流的广泛性与针对性缺乏之间的矛盾

合作共赢是当今的世界共识。目前,在某些国内高校,研究生短期出国、培训、实习的人数不是少,而是太多了。由于没有系统的知识结构,研究生的外语能力非常有限,许多学生连阅读外国文献都困难,难以与外国朋友面对面地交流,互相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即使有,也达不到目的。

三、研究生教育管理与治理的对策

(一)以市场为导向,着力保障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培养与研究生就业制度等工作有效运行。一是将市场需求与学校需要进行招生,依据国家战略,按照学校计划,有效实施研究生招生,不要为了扩大招生而招生,并从社会需求反馈信息,及时、适当调整招生人数和计划。二是继续扩大学校自主招生与灵活推荐的招生制度,引入招生、培养与就业一条龙导师负责制度。从根本上保证只招不管,只管不培养,只培养不负责的缺陷。三是监督、自律和制度相结合,以资格审查年审等形式推选导师,弱化行政管理对导师的影响,提高导师地位、待遇、权利和义务。

(二)改变人力资源成本理念,战略性培养研究生。21世纪最宝贵的是人才,人才的投入是第一资源,把人才从成本概念演变成为资本概念,将研究生培养作为人力资源。贯彻落实人力资源战略,帮助研究生创造自身价值,满足研究生发展需要。有计划安排学生参加政府课题、社会重大课题、社会实践的研究,组织和引导研究生参与科研活动,对研究生培养战略实施要从政策、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管理模式、今后发展、时间、技术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合理配置和各个阶段需要资源,保障计划的实施及战略的实现。

(三)拓宽研究生视野,着力增强国际学术的交流能力。高校应该创造积极与国际进行学术交流的学习氛围,促进研究生学术交流的国际化。高校可以定期地在本校举办高等教育国际研讨会,邀请本国和国外优秀的高等教育专家做报告,教师与研究生都参加,向国内外名师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日常教学和学习中去。适当鼓励研究生与国外专家进行英文交流,提高自身的英语口语水平,学校可以开设英语角、英语大赛等等。积极引导研究生参加国际会议,拓展他们的国际视野,促进研究生的学术交流能力,让研究生走向国际,提高知名度和竞争力。

(四)加强研究生科研管理。高校应改变传统的研究生科研管理体制,不能单纯地看论文发表的数量,既要考察研究生的治学态度、人格素养,又要考察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具体包括研究生的科研立场、获取信息的能力、求异思维的培养、学术表达能力等。高校应把科研考察放在科研成果的质量上,鼓励研究生创作出高质量的论文。高校可以建立研究生科研基金,解决研究生的科研经费问题,还可以设立研究生科研奖励基金,激励研究生创造出高水平的论文。对那些弄虚作假、胡乱抄袭的研究生,应提出严厉的批评,责令其改正,经批评不改正者,令其重写论文。

(五)改革研究生教育体制,着力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研究生教育改变以论文与英语过级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不但能提高研究生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而且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培养团结、合作、进取的工作作风。理论教学只有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应鼓励研究生深入生产一线并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规定研究生要有到企业事业单位实践锻炼和培训的经历,建立一批创新实验和实习基地,为研究生提供优良的生产实践场所。研究生要进行课题研究,除了大量地查找相关资料之外,应进行社会调查,参加各种各样相关的社会活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367.

[2]薛天祥.高等教育管理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105.

[3]俞可平.引论:治理与善治[A].俞可平.治理与善治[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4]陈振明.公共管理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70.

[5]闵维方.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6]沙志平.现代高校管理.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2.

篇5:教育训练管理制度

员工教育训练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验证本公司员工的资格并提供必要的培训,以确保提升公司全员素质,提高工作效率,进而达到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 适用范围:

本公司所有员工的教育训练均适用

3. 定义:

3.1本公司之教育训练分为:

3.1.1新进员工职前培训:即新进员工进厂报到时由行政部人事培训人员实施2-4小时以上的职前培训,使其了解公司政策及各种规章制度并认识公司环境。

3.1.2 新进员工试用培训;即新进员工试用期间由其直属主管作工作指导培训使其熟悉作

业技能。

3.1.3 员工在职培训:即经试用期满合格的正式员工培训,可分为专业培训和一般性培训

两种。

3.2培训实施可分为:

3.2.1厂内培训:由公司主管自任讲师或外聘讲师到工厂培训。

3.2.2 厂外培训:由公司委派员工厂外的培训机构或学校接受培训。

3.3培训需求可分为:

3.3.1新员工入厂培训需求。

3.3.2 各岗位培训需求。

3.3.3 各特殊工种培训需求。

3.3.4 其他培训需求。

3.4 试用期限:

新进员工一般均应试用三个月,试用期满应由行政部人事员通知其直属主管,如其主管无

不适用信息返回则自动转为正式员工。员工如试用期间表现特殊,得由其直属主管建议申请缩短试用期限,并报行政部审核。

3.5 新进员工招聘进厂或新的机器设备、新技术引进,可由各部门主管提出临时培训需求,经

行政部审核后,按顺序分别纳入周、月度培训计划。

3.6 被指派担任特定工作的人员或主管,得视其以往所受过的培训、学历、经历、语言或其他

方面的技能,并由其上级主管鉴定其资格,记录在人事资料档案上。

4.职责:

4.1 各部门主管:负责提报本部门培训需求计划或临时性的培训需求并督导执行。

4.2 人事培训员:

4.2.1负责审查各部门的培训需求。

4.2.2负责员工培训计划的汇总及确认。

4.2.3 负责新进员工培训及公共类技能课程培训

4.2.4 负责主办或协办培训成绩的考核

4.2.5 负责培训成绩的登录及记录保存与维护。

4.3 培训讲师:负责培训培训教材的准备、培训的实施及培训成效的考核。

4.4 公司最高主管负责核准培训计划。

5.作业内容:

5.1 提出培训需求:

5.1.1 本公司各部门主管最迟应于每年12月份提出次员工培训需求计划,并填写《员

工培训需求申请表,呈工厂最高主管核准后,送至行政部人事培训员备档。

5.1.2 如因新技术或新机器设备引进或招聘新员工需临时提出培训需求,但至少应提前一

周。

5.2 确认及汇总:

5.2.1 人事培训员应确认各部门培训需求内容及课程时数安排的适宜性,并汇总成〈

培训计划表〉。

5.2.2 对于通用性的课程可安排同一时段集中培训。

5.3 审核:

人事培训员将所汇总提报的〈培训计划表〉应呈工厂最高主管,以审核各培训需求项目

是否符合公司品质政策及品质目标。

5.4 培训实施:

5.4.1 各部门应根据核准的〈培训计划〉中的项目按月实施。

5.4.2 属通用性的项目可由人事培训员统筹安排集中培训。

5.4.3 培训所需要的教材及讲师,可由各部门自行安排或委托人事培训员统筹安排。

5.4.4 如外派培训,可有可由行政部视培训课程的重要性,要求员工签署〈外派受训协议

书〉备案。

5.5 考核与资格鉴定:

5.5.1 员工参加培训时应于〈培训签名单上〉签到,必要时可由各部门主管或培训人员抽

点。

5.5.2 厂内实施培训后,应由讲师进行培训结果考核,考核方式分为笔试、口试、实际操

作或交心得报告等方式选择一种实施。

5.5.3 经考核不合格者应重新安排补训,补训以两次为限,两次仍不合格者,报请其主管

予以淘汰处理。

5.5.4 如外派培训,需缴验〈合格证书〉或〈结业证书〉或交〈培训心得报告〉进行资格

鉴定。

5.5.5 培训〈合格证书〉经缴验证后由行政部保留正本,影印件交还本人,正本劳动合同

期满不再续约后,可交还本人。

5.6 记录:

无论是厂内培训还是外派培训其培训结果,均应于受训完成后两星期内送交人事记录于〈人事

资料档案〉上。

5.7记录维护:

5.7.1所有实施培训的教材及培训考核成绩均应按〈文件与资料管理制度〉办理保管存档事宜。

5.7.2 行政部应保存个人的培训记录至该员工离职时止,有关记录的保存及维护参考〈文件记录管理制度〉

6.流程图〈见附件〉

7.参考文件:

7.1 〈文件与资料管理制度〉

7.2 〈文件记录管理制度〉

8.使用表单:

8.1〈员工培训需求申请表〉

8.2〈员工培训计划表〉

8.3〈培训签名单〉

8.4〈人事资料挡〉

篇6:党员学习教育管理制度

二、每位党员要主动加强自身理论学习。

三、针对党员的思想实际,办好党课教育。

四、定期召开党员组织生活会,对照党员标准,各人检查总结自己在学习、思想、工作等方面的情况。

篇7:教育科研管理制度

为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使“向教科研

要质量”成为全校教师的努力方向,使教育科研在质量立校上真正发挥其作用,走出一条“科研先导、特色明显、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办学路子,特制订如下教科研管理制度。

一、科研机构的设置

1、学校由校长管教科研工作,建立由校长——教导处——教研组——教师的教育科研网络。

2、教科研领导小组组长:刘青松

副组长: 郭家友江凌

成员:郑小云郭道勇刘红平江凌龚红波邱勇 其职责如下:

⑴制定、审议、修订学校科研工作计划,商讨有关活动。⑵对申报的课题进行论证、裁定。

⑶督促教师实施课题。

⑷定期向学校汇报课题实施情况。

⑸做好课题成果的鉴定、推广工作。

⑹切实加强对教育科研的管理工作,积极开展群众性的科研活动,发挥教育科研的理论指导、实验探索和决策作用,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⑺每学期进行一次教育科研优秀论文评选,优秀论文发表到学校网站上,每年根据教育科研活动开展的情况,召开一次教育科研经验交流会,举办科研专题讲座,从而形成特色,全面辐射。

⑻学校每年将拨出专项资金作为学校教育科研经费,采用以

奖代拔的形式,根据教育局对课题研究的评定结果,给予教育局所发的同样奖励。每年召开一次教育科研年会,举办学校科研成果展览,表彰奖励有关科研人员。

二、科研活动过程管理

(一)、教研活动

1、每次教研活动都要围绕本组教研中心开展活动,组内教师人人都要参加,教研组长做好出勤和教研活动记录。

2、各教研组每学期都有部分教师开出公开课,并落实好开课时间,内容和班级,组内教师人人参加听课。开课后,教研组要及时开展评课活动,教研组长做好记录。

(二)、科研任务

每学期每个教师必须完成下列科研任务:

1、继续教育学分每学年达到5学分;

2、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一篇读书心得。

(三)、课题研究的开展与结题

1、承担课题研究的教师要精心设计研究方法,途径和手段,加强过程管理,注意实验资料,数据的积累,加强过程管理,注意学生个体改变情况记载,力求使实验按预定方向进行。

2、实施过程中要切实做到“三清楚”(实验内容清楚,实验过程清楚,实验方法清楚),“二重视”(重视实验开展的主渠道,重视实验的过程管理),“一提高”(通过科研,提高教师科研素质),真正在所选定的课题研究范围内探索出一套有价值的课题。

3、课题研究应有阶段性成果显示和阶段性小结,教科室主要负责对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和终端检测评定。

三、科研成果管理

1、教导处对教研组进行教学常规工作考核外,学校将增加教研组教科研工作的评估与考核。

2、教师课题研究,论文发表与获奖,基本功比武,科研成果,以及指导学生获奖等内容的考核。

篇8:“教育管理”与“教育领导”

作为教育管理者的校长, 看重身份所获得的权力, 并通过权力显示自我, 重视利用手中的权力, 在学校范围内建立并维持一种层级结构关系。这时候, 校长相对于教师而言处于有权的上属地位, 教师则被视为被管理的下属角色, 学校工作的路径则是, 校长依据各种判断和要求对学校事务做出决定, 并说服、要求甚至强迫教师接受和执行, 校长工作的中心就是控制学校生活, 维持学校秩序和现状。

作为教育领导者的校长, 应该是学校发展目标的筹划者, 是学校成员信念、价值和态度的塑造者。这样的校长, 看重个人素质与权力之间的匹配关系, 并通过自我呈现权力, 合理使用权力, 不太在意形成与教师的权力差异, 且能通过赋予教师一些权力, 建立一种合作式的学校发展途径, 透过协商与支持, 与教师一起做出关于学校发展的重大决定, 校长的工作中心在于形成共同的理想和力量促进学校的变革与创新。

篇9:如何在德育管理中渗透普法教育

一、把普法教育列为学校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狠抓具体落实

健全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教育,使他们明确做人的准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此,学校有必要联合当地普法教育部门成立“依法治校,学生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一系列法规教育规划,由领导亲自负责,由德育部门狠抓具体落实。

首先,在日常学生德育管理工作中,要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教育重点,制定学生日常规、周常规、课堂常规、班规公约等等,通过政治课或思想品德课的理论灌输、班主任的常规强化训练以及学生值周岗的检查督促,不断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其次,每年新生入学后,应以校纪校规为教育重点,使學生一入校门就感受到强烈的法规教育气氛。第三、针对学生假期不易管理的特点,在假前可邀请普法办、检察院、派出所的同志到校,作法制教育专题讲座,通过一些具体事例,教育学生守法和护法,使学生深刻领会到维护法制对安定团结,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对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违法乱纪应当承担的严重后果,增强学生自觉遵守法纪的意识。第四、在后进生转化教育中,对纪律表现差的后进生,可给他们加开法制课,组织他们到劳教所参观,给他们看《青少年犯罪警示录》录像,并组织他们进行讨论,谈体会、订计划、表决心,形成浓郁的法制教育氛围,促使他们改掉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明确学习目的。第五、充分利用宣传阵地,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把法规教育寓于团队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使普法教育生动活泼,易于被学生接受,通过组织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征文比赛、影视录像、板报宣传、橱窗图片展览等形式,加强对学生法制知识的宣传与教育;通过组织社会调查、参观德育基地,参加义务法规宣传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法规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法的积极性,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把法制教育渗透到“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之中,优化校内外育人环境

学生的思想品德、法制观念、行为规范的教育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家庭的配合,要使我们的学生在校是好学生,在家是好孩子,走向社会成为好公民,学校必需利用社会、家庭的力量来巩固学生在校受到的教育。

思想素质教育,首先是社会教育,其次才是学校教育,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为此,学校应积极争取周边单位的支持,运用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办好教育。首先要净化校外育人环境,及时取缔学校周边的电子游戏室和非法网吧等,并结合社会教育机构,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其次要积极与当地部队联合开办“学生军校”,把军训活动与纪律教育、磨难教育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克服散漫的不良作风,锻炼坚强的意志。第三要严格保安措施,与派出所建立警校联合岗,排除社会不良分子对学校的干扰,维护校内正常的教学秩序。

人生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家庭教育深刻影响着学生。然而,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许多家长由于教育方法的缺失,对子女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束手无策,因此,学校一方面可组织班主任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加强双边的交流活动,并可结合家长会,组织学生家长学习教育法规,重点学习《宪法》中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及《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内容,并与家长签订共同教育其子女的协议,从而极大地提高家长依法维护子女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并积极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对自己子女的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做好学生家长工作,将法律知识渗透到每个家庭,帮助他们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其教育子女的意识,改变教育子女的方法。可起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良好效果。

三、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依法治校,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我们要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把普法工作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依法治教,规范教师行为。学校教育任务的承担者是教师,如果教师的法制意识淡薄,法制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话,更谈不上教育质量的提高。学校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学习师德规范,树立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道德风尚。学校每年都要对教师进行法制培训,重点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请富有经验的老教师作讲座,传授以法执教的经验,把有关法规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在课堂教学中坚决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德育管理部门要每月召开一次班主任普法教育工作例会,做到“召开一次会议,分析一个案例,提高一步认识”。要求全体老师不歧视后进生,不利用工作便利收受家长礼品,不乱收班费。要求全体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要及时,总结法制教育经验,积极撰写论文,并组织交流和学习。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坚持依法治校,可使学校德育内容更为充实,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更为具体,学生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从而以普法教育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篇10:学前教育管理制度

一、做好安全预防工作,向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二、教师要严格执行值班制度,避免发生意外。

三、要随时注意教室、教学用品使用的安全,发现损坏,应及时修理,避免砸伤、摔伤事故发生。

四、教室内严禁放易燃物品,电源线和插座要由专人管理,避免触电事故发生。

五、对于生病的幼儿,教师要细心的特殊照顾,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

六、冬季取暖,要注意检查取暖设施,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七、各项活动要以孩子为中心,户外活动时,幼儿活动应在值班教师的视野之内,严禁幼儿乱跑、乱打。幼儿外出参观等活动时,应派专人负责,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八、严格执行送路队、值班制度,严禁幼儿走失等责任事故发生。

九、每天中午、下午放学,要检查班级有无学生逗留、门窗是否关好,发现危险因素及时解决或上报校领导。

朱集中心小学(本部)幼儿园科研管理制度

一、科研组织管理网络图

以课程实践领导小组为我园教科研小组,以各年龄段教研组长、项目组长、骨干教师为主要力量,双向协调与上级的关系和与教师的联系,实现三大职能:管理职能、研究职能和服务职能,体现四个作用:决策咨询作用、培训师资作用、组织管理作用和示范带头作用,完成五项任务:制度建设、成果资料管理、人员配置、过程管理和运行机制。

二、教科研学习制度

1、每学期有针对性地举办1——2次教育理论专题讲座,及时提供动态的科研信息,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2、保证教科研活动的时间,每一次科研活动做到人到、心到、口到、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3、外出进行科研培训不无故缺席,不迟到、不早退,并作好详细记录。

4、外出进行科研培训后及时向园领导汇报活动要点,并及时传达科研信息和内容。

5、分管领导在教科研活动前必须熟悉了解研究内容。确定主题,做好充分准备,保证教科研活动的有目的性和有效性。

三、教科研骨干培养制度

1、每年选送1——2名教师作为科研骨干培养对象。

2、定期聘请专家上门个别指导及选派外出学习取经。

3、教科研骨干必须承担园级以上的课题研究工作。

4、选送的骨干在培训期结束以相关的课题成果做为汇报展示。

四、课题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幼儿园的科研课题管理,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教育中的作用,强化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意识,使我园教育科研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和科学化,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选择课题

1、遵循科研工作的特点,参照上级课题指南精神,幼儿园科研室根据教育改革的需要,每学年列出部分课题指南,可供教师选择。

2、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幼儿园研究内容和每学期研究重点,针对日常教学工作,选择适当的课题。

(二)课题立项

1、本校教职工均有资格向园教科室提出课题申报意向,并以书面形式提交教科室。原则上每学年组织一次课题立项活动。

2、幼儿园科研室根据立项原则确定部分课题为园级课题,在园级课题中推荐部分课题申报区级、市级及国家级课题。

3、立项原则

鼓励性原则:鼓励全园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并通过科研提高广大教师的科研能力。

可行性原则:课题研究人员应具有一定的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深入开展研究的精力。能制定出合理的、操作性强的研究方案。

实用性原则:强调教育科研对本园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有现实指导作用,强调教育科研对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有切实的促进作用。

科学性原则: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正确,研究目标明确,立项根据充分。

4、各立项课题必须填写申报表,并制定课题研究计划(一份)交校科研室保管。

(三)过程管理

1、校科研室管理的课题范围是园级课题和以我园名义申报的各级各类课题。

2、课题负责人全面负责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

3、周期较长的课题每学期必须制定阶段性课题研究计划,应按时写出阶段性研究总结。

4、课题组长要组织教师研讨,收集资料,及时记录科研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研究体会,按月向校科研室汇报。

5、课题实施过程中,科研室必须召开立项研讨会、开题论证会、中期交流会、结题总结会。

6、课题实施过程中必须开展课题研究课。

7、过程做到定期汇报和适时检查相结合、科研和教研相结合、科研和科研相结合。

(四)课题结题与鉴定管理

1、凡符合结题条件的课题,由课题负责人向园教科室递交《课题研究结题

报告》,由园教科室负责鉴定工作。

2、园级以上课题由上级教科部门给出鉴定。

3、课题的成果形式有教育科研论文、教育专著和教育产品,幼儿园有权对成果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推广。

(五)考核办法

1、分级考核,由课题组长负责各课题成员的考核,科研室负责对课题组长的考核,园长负责对教科室主任的考核。

2、教师在教科研上取得的成绩将作为幼儿园对其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也作为评选先进的依据。

(六)经费管理

1、园科研室划出一定经费作为立项课题研究用。教科室监督经费的使用,课题结束或中止时,由课题负责人向教科室书面报告经费的使用情况。上级部门拨发的课题经费归学校安排使用。

2、课题经费必须精打细算,专款专用,并严格遵守财务制度。经费使用范围为:咨询费、资料费、必要的文具费、外出调查的费用、奖励研究成员等。除国家级、市级、区级课题的实验论证会由学校统一安排外,幼儿园视具体情况,另拔经费用于园级课题研究。课题负责人应及时向科研室汇报经费的使用情况。

3、若发现课题组有经费使用不当、研究工作不得力的现象,园科研室有权停止经费拔发和取消该项课题的权利。

五、优秀论文评选制度

(一)、论文要求

1、个人或集体撰写的文章。

2、论文内容:有关教育理论研究的;有关教学改革的;有关心理健康工作的;有关班级管理工作的;有关教育教学改革实验(试验)报告、有关教育教学改革的调查报告、和有一定深度的经验总结。

3、文字数在2000—5000字之间。

4、已获市级及以上教育部门奖励的论文不再参评;

5、参评论文中引用的主要文献,应在文末注明出处,以备查核。

6、参评论文杜绝弄虚作假情况的发生,如有抄袭现象(如从网上下载),取消评选资格外。

7、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对学校、自己及其他教师的教育教学有指导或借鉴意义的优先。

(二)、参评论文表述方式要求

1、各部门统一送交科研室。

2、论文必须是打印稿(A4纸、本文是宋体)。

3、交论文时同时交与论文一致的软盘。

(三)、评选办法

论文评选活动在校长的领导下,由学校科研处组织,校领导、条线负责人及相关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审工作。

(四)、评审标准

优秀教育科研论文必须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数据准确、文风端正、有创造性和新颖性。评选时将从思想性、学术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评选。获奖面不超过30%,并从中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六、教科研档案管理制度

(一)基本原则

1、凡是在科学研究管理和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及声像载体的材料,均属科研档案。

2、科研档案必须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确保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便于开发利用。

(二)管理内容

1、项目档案

(1)历年承担的国家、省、市、校级课题

(2)正在进行的各级课题

(3)国家级课题专项档案

(4)已完成项目的项目总结及实物

2、科研学术活动档案

(1)教研人员参加调查研究情况

(2)教研人员参加各级学术会情况

(3)报刊报道我园学术活动情况

(4)我园及与其它单位联合召开的学术会议情况

3、成果档案

(1)历年科研成果

(2)当年科研成果

(3)科研成果分类

4、奖励档案

(1)历年科研成果获奖情况

(2)国家级获奖情况

(3)省级获奖情况

(4)各级学会获奖情况

(5)其他情况

5、文件档案

(1)上级党政机关下达的有关科研工作文件

(2)我园制定的有关科研工作文件

(3)有关领导的讲话、文章

(三)归档流程

1、科研处和各课题组按各自的职责范围,分别形成积累和整理科研工作各阶段的有关材料。

2、课题组长在制定和讨论工作计划安排时,向课题组成员布置平时积累科研材料的任务和方法,并指定专人作兼职档案员。

3、课题组在项目鉴定或结题前,按要求将完整系统的材料整理交科研处。

篇11:健康教育管理制度

一、学校成立健康教育工作小组,并贯彻落实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等有关部门关于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要求。并结合学校师生健康状况及各时期防病工作重点制定和实施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二、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由健康教育小组主管;学校全体师生、其他员工有参与和配合执行各项健康教育工作制度的责任和义务。配备1名以上兼职健康教育人员

三、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包括健康体检和随访制度、健康信息传播制度、健康环境促进制度等。

四、学校实行健康体检和随访制度。至少每年对全体学生、教职工进行健康普查,建立健康档案并科学管理。对存在健康缺陷或疾病的学生、教职工进行跟踪随访,督促他们尽早矫正和诊治。主要由后勤处负责。

五、学校要结合师生健康状况及各时期防病工作重点,通过课内外教育活动,利用网站、宣传栏、广播、读物、报刊、杂志等载体,定期向师生传授身心发育发展知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传染病、学生常见病、食品卫生与营养、慢性疾病预防、安全与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并做好健康教育档案工作。同时,要通过参与式、体验式的各种活动,让师生掌握各种维护自身健康的生活技能。

六、每学期要对学校环境噪声,室内空气质量、采光、照明,黑板、课桌椅的设置按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定期检查监测。要按能满足师生需要的原则设置足够的厕所和洗手设施,并定期清洁消毒。健康教育课要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里面。

七、学校年工作计划、年工作总结中要有一定篇幅的健康教育工作内容,要详细、具体,能反映开课率及学生知行情况。学校要有专、兼职教师授课,有教案,教案内容与教材同步,教导处定期检查教师教案。

篇12:党员教育管理制度

1、坚持党支部学习制度,每月集中学习一次,重点学习中理论、党章、党的基本知识

2、坚持开展党员创先争优、“双学”和“三比三争”活动,牢固树立改革开放的发展观、求真务实的人生观,乐于奉献的价值观,维护大局的世界观。

3、坚持从严治党方针,严格按党章和党的规定办事,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和民主监督,党员必须严格履行党员权利和义务。

4、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党支部组织生活每季度召开一次,必须重实效,党员半年以上不过组织生活或不缴党费视为自行脱党,党的组织生活必须讲政治、讲党性讲原则。

5、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民主评议党员每年进行一次,必须注重以下五个步骤:(1)学习教育;(2)自我总结:(3)民主评议:(4)组织处理;(5)健全制度。

6、坚持流动党员管理,党员六个月以内外出参加学习、借调、停薪留职、务工等必须按时向党支部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一年以内除上述以外,由单位出据鉴定书,一年以上接转组织关系。

组织生活制度

健全和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是端正党风,增强党员党性观念,严格党的纪律,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提高党员素质的一次经常性的工作,为此特制定本制度。

一、定期召开党员组织生活会,根据党建工作需要每月召开一次党员组织生活会,半年召开一次党员民主生活会。

二、支部委员会必须提前召开会议,认真研究党员组织生活的内容及要达到的目的,并做好充分准备。

三、党员组织生活,必须讲政治、讲党性、讲原则,解决问题注重实效,坚决克服和防止无目的、无准备、无效果的形式主义做法。

四、党组织生活会是党员的活动目的,应通知全体党员参加,党员不得无故缺席。

五、党的组织生活会,要达到既学习提高,又解决问题,既团结紧张,又严肃活泼,丰富多彩的目的,并建立记录,考勤等制度,不断完善创新,使党的组织生活科学化、制度化。

六、党员过组织生活,可以吸收积极分子参加,使他们受到组织生活的熏陶。

党支部主要工作职责

一、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决议,研究决定本单位的重大问题。

二、领导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做好本单位职工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

三、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抓好党支部自身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切实抓好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党员发展工作。

四、负责本单位干部职工的教育培养选拔推荐考核和监督。

五、组织党员干部职工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弘扬正气。

上一篇:会计个人自我评价怎么写下一篇:磁现象与磁场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