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观后感封面

2024-05-12

《信仰》观后感封面(通用15篇)

篇1:《信仰》观后感封面

︽ 信 仰 ︾ 观 后 感

姓 名:田

华 学 号:20110643003 学 院:政法与历史学院

︽ 信 仰 ︾ 观 后 感

姓 名:李治橦 学 号:20110643042 学 院:政法与历史学院

︽ 信 仰 ︾ 观 后 感

姓 名:王云啸 学 号:20110643012 学 院:政法与历史学院

篇2:《信仰》观后感封面

刘沁桥 编

二〇一四年二月

作 者 简 介

刘沁桥,男,34岁,中学高级教师,毕业于荆州师范学院数学系,武汉大学研究生课程研修班结业,全国英特尔未来教育骨干教师,全市中小学德育学会副秘书长,中学数学奥林匹克一级教练,湖北省首批“启明星”校长。

2001年9月起,先后在仙桃市实验小学、仙桃市第二中学工作;2010年9月至2011年7月,在市教育局办公室挂职,2011年8月,任胡场一中校长。

曾多次获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参与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内的3项课题研究,《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思考》等论文发表于《中国教育报》、《基础教育研究》等杂志;参编《金牌教案》等3本教材资料;散文集《负笈人》(1、2、3)、教学文集《与英特尔未来教育“亲密接触”》、《班级新文化研究》、《精一执中》现已编辑成册,有近30万字的论文、散文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获奖,5篇论文获国家级一等奖。

先后在广东中山、海南洋浦、湖北孝感、仙桃等地校讲学20余场次。®

目录

在2011年秋季学期学校期末教师大会上的讲话〃〃〃〃〃〃〃〃〃1 在2012年春季学期学校教师大会上的讲话〃〃〃〃〃〃〃〃〃〃〃〃〃5 在2012年度学校教师大会上的总结讲话〃〃〃〃〃〃〃〃〃〃〃〃〃〃〃12 在学校十月教科研月暨第三届“超越杯”教师教学比武总结大会上的讲话〃〃〃〃〃〃〃〃〃〃〃〃〃〃〃〃〃〃〃〃〃〃〃〃〃〃〃〃〃〃〃〃〃〃〃〃〃〃26 在2014年春季学期学校教师大会上的讲话〃〃〃〃〃〃〃〃〃〃〃〃〃35 在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上的讲话〃〃〃〃〃〃〃〃〃〃〃〃〃〃〃〃〃〃〃〃44 在学校“两课”工作暨首届“超越杯”教师教学比武活动上的讲话〃〃〃〃〃〃〃〃〃〃〃〃〃〃〃〃〃〃〃〃〃〃〃〃〃〃〃〃〃〃〃〃〃〃〃〃〃〃〃〃〃〃〃〃53 在学校中考提前录取表彰会暨第二届“超越杯”课堂艺术展示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57 在学校中考百日誓师大会上的讲话〃〃〃〃〃〃〃〃〃〃〃〃〃〃〃〃〃〃〃〃68 在2012年春季学期学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69 在学校德育“三特色”之经典诵读总结大会上的讲话〃〃〃〃71 在2012年春季学期学校运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73 在学校第四届师生艺术节暨家校联谊会上的讲话〃〃〃〃〃〃〃〃74 在学校三月第二次升旗仪式上的讲话〃〃〃〃〃〃〃〃〃〃〃〃〃〃〃〃〃〃76 在2012年春季学期学校期中考试表彰大会上的讲话〃〃〃〃〃77 在九(5)班月考总结会和中考鼓劲会上的讲话〃〃〃〃〃〃〃〃〃〃80 在学校升旗仪式上的期末复习动员会的讲话〃〃〃〃〃〃〃〃〃〃〃〃85 在2014年春季学期学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86 在学校第四届学生艺术节暨家校联谊会上的讲话〃〃〃〃〃〃〃〃89 在学校2013届初中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90 在学校第十七届师生运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93 在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月”暨第二届“超越杯”课堂艺术展示(汇报)活动开幕式上的致辞〃〃〃〃〃〃〃〃〃〃〃〃〃〃〃〃〃〃〃〃〃〃〃〃94 在学校行政例会上的讲话〃〃〃〃〃〃〃〃〃〃〃〃〃〃〃〃〃〃〃〃〃〃〃〃〃〃〃〃95 仙桃市胡场一中2012学年工作总结〃〃〃〃〃〃〃〃〃〃〃〃〃〃〃〃〃〃〃98 仙桃市胡场一中2013年春季学期工作总结〃〃〃〃〃〃〃〃〃〃〃〃102 2013年学校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思路〃〃〃〃〃〃〃〃〃〃〃〃〃〃106 实施“湖北省农村学校启明星计划”汇报材料〃〃〃〃〃〃〃〃〃〃110 在全省“课改联盟成立大会”暨“高效课堂改革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115 在全省第22届教育管理年会上的交流发言〃〃〃〃〃〃〃〃〃〃〃〃121 在全市首批“启明星计划”学校校长汇报会上的发言〃〃〃〃125 在2012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发言〃〃〃〃〃〃〃〃〃〃〃〃〃〃〃〃129 在全镇教师培训大会上的发言〃〃〃〃〃〃〃〃〃〃〃〃〃〃〃〃〃〃〃〃〃〃〃132 在全镇综治工作表彰大会上的发言〃〃〃〃〃〃〃〃〃〃〃〃〃〃〃〃〃〃〃135 在全镇教师暑期教师培训大会上的发言〃〃〃〃〃〃〃〃〃〃〃〃〃〃〃138 在全镇学雷锋活动动员大会上的发言〃〃〃〃〃〃〃〃〃〃〃〃〃〃〃〃〃141 在全省首批实施“农村学校启明星计划”经验交流会议上的发言〃〃〃〃〃〃〃〃〃〃〃〃〃〃〃〃〃〃〃〃〃〃〃〃〃〃〃〃〃〃〃〃〃〃〃〃〃〃〃〃〃〃〃〃〃142 在全市第三届“校长论坛”上的发言〃〃〃〃〃〃〃〃〃〃〃〃〃〃〃〃〃148 在全市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154 在2013年全市德育年会上的发言〃〃〃〃〃〃〃〃〃〃〃〃〃〃〃〃〃〃〃〃156 在全镇教育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160 在2012学年全镇教学工作经验上的发言〃〃〃〃〃〃〃〃〃〃〃〃〃〃164 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学习体会〃〃〃〃〃169 省教育厅《教育简报》84期刊发“学校校园环境整治”经验材料〃〃〃〃〃〃〃〃〃〃〃〃〃〃〃〃〃〃〃〃〃〃〃〃〃〃〃〃〃〃〃〃〃〃〃〃〃〃〃〃〃〃〃〃〃178 在学校第一届“名师讲坛”上对李娟老师的点评〃〃〃〃〃〃〃〃181 迎接市教育局党组年度考核拉练现场解说词〃〃〃〃〃〃〃〃〃〃〃184 在中考前寄语九年级学子〃〃〃〃〃〃〃〃〃〃〃〃〃〃〃〃〃〃〃〃〃〃〃〃〃〃〃187

篇3:《信仰》观后感封面

全书共分十个部分, 收录了虞永平教授近十年来发表的六十余篇论文, 涉及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幼儿园课程基本问题、教师专业化发展等诸多方面。作者想要通过这几十篇文章, 向读者说明其对“幼儿生活、幼儿生命、童年幸福及其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的基本立场”。

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问题上, 作者强调“没有质量的受教育机会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也不能真正促进学前儿童的发展”。“普及学前教育, 实际上蕴含着不断改善学前教育的条件, 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不断提高保教质量, 不断促进学前儿童有效发展的意义”。

作者把“教育应该促进儿童生命的成长”视作幼儿教育的基本立场。作者把幼儿的生命、生活和教育紧密相连, 认为“关注了幼儿的生活, 才能真正关注幼儿的生命, 让幼儿幸福生活就是让幼儿的生命得到成长。”

关于幼儿园课程, 作者的基本立场是“幼儿园课程就是幼儿园能让幼儿获得有益经验的一切活动。”“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就是创造条件, 让幼儿做适宜的事;或者说, 让适宜的事在幼儿身上发生。”

对于幼儿教师, 作者的基本立场是:“教师队伍的状况决定了课程改革的内容, 也决定了最终成效, ……忽视广大教师的感受和发展的课程改革是无法真正实现课程发展的。”

这些基本立场为全书奠定了“真诚、务实”的基调。所谓“真诚”, 作者不去炫耀辞藻的光鲜和理论的深奥, 而是用最诚恳的态度和读者讨论真实的问题。在针对“特长班”“兴趣班”等一些乱象时, 作者指出, “学前教育首先应该关注幼儿的需要还是成人的需要, 这是学前教育的一个价值立场问题。”“当一个领域里外行在其中呼风唤雨的时候, 说明这个领域的科学准则有待提高, 这个领域的质量有待提高”。在讨论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上, 作者解读了幼儿园教师“童心永在”的双重含义, 指出“要让早就在职业生涯中习惯了明了、具体、感性与直观的幼儿教师从生活的宏大背景出发思考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引导我们去思考对幼儿教师提出怎样的要求是合理的, 是否关心了幼儿教师的思维方式, 采取真正适宜的措施去帮助幼儿教师, 而不是不切实际地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管理者, 而背弃了其应该首先成为一名好教师的基本要求。

“务实”体现在作者对于幼儿园课程深入而持续的研究中。在关于幼儿园课程的一系列论述中, 作者不仅论述了课程的目标是促进幼儿的生命成长;课程的内涵是为幼儿提供有益的经验, 提供做事的机会;课程成效的最终检验标准是幼儿是否具有幸福感;更在实践层面通过对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成果, 帮助教师理解“学前课程的编制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一个广泛的游戏结构的展开”。文集还就幼儿园课程中普遍被关注的主题、网络核心、课程审议、托幼一体化、园本课程、课程文化建设等问题展开了论述。这些论述无不与幼儿园课程实践紧密相连, 引发学前教育工作者对自身工作的直接反思。

篇4:信仰的力量《信仰》_观后感

——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2012年6月25-27日,在县委政府的组织下、我在家自行观看了黔东南电视台所播出的大型记录片《信仰》,虽然只看看短短的几集,但是给我带来的震撼是无以伦比的。

大型纪录片《信仰》诠释了中国人是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如何坚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胜利。历史选择毛泽东和蒋介石代表各自的阶级和政党,用手中的枪杆和心中的信仰,用对历史的感触,和对未来的预测,在饱经风霜的中国大地上,在进行一次猛烈的碰撞,中国的命运也就取决于这两种信仰的博弈。这种信仰成了中国人寻找一条民族独立和现代化的道路的力量之源。

这部纪录片让我重新认识了我们伟大的党,以及那始终引导我们坚定不移的信仰。1920年,《共产党宣言》创造了共产党信仰的起点。1992年,邓小平曾经回忆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共产党ABC》,正是以《共产党宣言》为起点,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停的追寻,坚守自己的信仰,发挥了他永恒的魅力。

九十年前,南湖澎船里的仁人志士悄然酝酿着时代的蓝图。开天辟地慨而慷。《共产党员宣言》确立了中国人民自己的信仰,在这种力量的支持下,民族先锋队开始了救亡图存的伟大探索,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共产党宣言》引导彭湃从一个富家子弟走向革命之路,从他烧田契开始,已经开始绽放出信仰之光。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揭开了中国现代历史的新篇章。

有了信仰,还要坚守,正是有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坚守自己的信仰,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聆听着片中的入党誓词,再次心潮澎湃,历经各种时期,党的誓词也在不断修改,但毛泽东主席

1添加的“永不叛党”一句从未更改。绝大多数共产党人在用生命捍卫自己的信仰。方志敏曾写过:死,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他在《可爱的中国》一书中说道:中国一定有个可爱的光明的前途。正是由于像他这样对信仰的坚守,他心中的光明前途现在已经出现。当然,不是所有的共产党人都能坚守自己的信仰,像陈公博、张国焘等人,他们终将被历史所唾弃。

中国共产党创造历史奇迹靠的是什么?就是信仰。湘江战役陈树湘断肠而死,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陈毅的“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达了对信仰的忠诚,张思德的为人民服务,刘胡兰的“怕死不是共产党员”,无不是对信仰的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奋斗的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从苏维埃到民族解放,从新中国到五星红旗,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去实践自己的信仰,共同的信仰让人们凝聚起来,为信仰而奋斗,就是为未来而奋斗。

篇5:《信仰》观后感封面

今天我利用午休时间观看了纪录片《信仰》,这是一部激人奋进的党史教育片,该片以共产主义理论为基调,上至党的领袖们、下至普通的共产党员为群体,他们坚信共产主义信仰,抛头颅洒热血,为信仰不惜牺牲自我的生命精神,鼓舞和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中国革命事业伟大胜利的鲜活事迹,无不昭示者信仰的光辉所折射出的无穷力量。震撼荡涤和激励着我们,使我们热血沸腾,鼓舞着我们更加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忘我的投入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彭湃,纪录片中第一个映入我心中的英雄,为了自己的信仰,甘愿放弃万贯家财,当着千万个农民的面将一箱子的田契铺约一张张烧毁。这是何等的胸襟气概!在烈火中闪耀的是与传统剥削和压迫制度的决裂,动员农民起来革命的信仰之光。

90多年来,正是一代又一代信念如钢铁、百折不挠的优秀儿女忠诚践行党的宗旨,勇立时代潮头,与人民心连心,我们党和她所领导的民族伟业才能于艰苦卓绝中砥砺奋进,于风云变幻中风光无限。

“信仰是石,擦出星星之火;信仰是火,点燃熄灭的灯;信仰是灯,照亮夜行的路;信仰是路,引我们走向黎明。”溪流的信仰是大海,雏鸟的信仰是天空,幼苗的信仰是栋梁。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我们就更应该有坚定共产主义的信仰。

在观看《信仰》中我体会到,作为共产党员,始终要牢记党的宗旨,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更好地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要追求理想,不能追求名利,追求理想的是奋发向上的过程,也是升华人生的过程。如果追逐个人名利,那么追到了也不会满足,追不到则会失望痛苦。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开始时工作很不错并且很有成绩的干部,后来却因利用人民给他的权利来贪图钱财、贪图名利、最后堕落成人民的罪人,究其原因根子就是在信仰上出了问题。没有信仰,就经不起失败的考验,经不起物质和金钱的诱惑,就不会有矢志不渝的追求,就没有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信念。那么,自己又如何坚定信仰呢?

有了信仰,还要坚守,正是有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坚守自己的信仰,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聆听着片中的入党誓词,再次心潮澎湃,历经各种时期,党的誓词也在不断修改,但毛泽东主席添加的“永不叛党”一句从未更改。绝大多数共产党人在用生命捍卫自己的信仰。方志敏曾写过:死,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他在《可爱的中国》一书中说道:中国一定有个可爱的光明的前途。正是由于像他这样对信仰的坚守,他心中的光明前途现在已经出现。当然,不是所有的共产党人都能坚守自己的信仰,像陈公博、张国焘等人,他们终将被历史所唾弃。

篇6:《信仰》观后感封面

观电视片《信仰》有感

“有人信宗教,有人信佛教。我说,我信共产党,共产党能领导我们全国富强,领导我们走上幸福健康和富裕的道路,这就是我的信仰。”电视片《信仰》中吴孟超老人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朴实无华的语言告诉了我们,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只有50多人的小党发展成为今天拥有8000万党员的大党;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得到13亿中国人民的拥护,因为她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带领中国步入了世界强国之林,更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了伟大的复兴。

回想我党成立以来,走过了91年的奋斗历程,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为了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在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信仰支撑下,无数革命先烈,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创建了新中国后,为了国家的兴旺,在旧中国留下的千疮百孔的旧摊子上,多少仁人志士开始了强国富民的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涌现出了一大批“王铁人”式的劳动模范。为了改变落后的面貌,又有多少科学家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毅然回国,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和党的共产主义事业。正如《信仰》片中讲到的那样: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在世界各国的政党发展史上,中国人对信仰付出的代价之惨烈,绝无仅有;中国在追随信仰的道路上,创造的奇迹绝无仅有。

进入新世纪,共产党人信仰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践共同富裕的理想,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作为一名研究生党员,我们要向那些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学习,坚定我们的信仰,践行我们的信仰,要为祖国的明天更加的美好而加倍努力奋斗。

蒋燕光

2110412

篇7:《信仰》观后感封面

除了杂志、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外, 图书本身也是为其自身宣传的广告媒介之一。独特的封面设计会吸引读者从书架上拿起该书, 丰富的、具有说服力的封面信息能说服读者掏出钱包, 买下此书。可见, 图书封面本身就是为其自身宣传的一种有效广告方式。与其它图书广告方式相比, 图书封面广告具有颇多优点。下文笔者拟从图书封面广告的优势、如何利用图书封面做广告以及利用图书封面做广告的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来对图书封面广告进行一点粗浅的分析。

一、图书封面广告的优势

1. 直接

利用电视、广播、杂志、报纸等媒体做广告, 读者必须通过这些广告媒体去了解图书, 从广告到图书总有一个空间与时间的距离, 而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会冲淡广告的效果, 图书封面广告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不足, 图书封面与图书几乎是零距离的, 受到图书封面广告吸引, 读者立即就可以翻阅图书内容, 从而达成读者的购买行为, 可以说, 利用图书封面做广告是最直接的广告方式。

2. 实惠

比之其它的广告方式, 图书封面广告可以说是最便宜、最实惠的方式。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等为图书做广告, 总需要一定的广告费用, 电视广告费用则更是可观。而利用图书封面来为图书自身做广告所投入的费用就相当少了, 因为是直接印在图书封面上, 几乎不需要任何费用, 可以说是“一本万利”甚至是“无本万利”的。

3. 持久

与其它的广告媒体相比, 图书封面广告还具有持久性的优势。电视、广播媒体的广告虽然形象、生动, 但转瞬即逝, 报纸、期刊虽然及时、发布快, 但保存时间也短。而图书封面广告则不同, 图书一上市, 这本书的封面广告就开始发挥作用, 图书在书架上, 广告发挥直接效用, 即使图书被读者购买之后, 封面广告还会在购买者及其周围的亲友、同事等潜在消费者中传播, 发挥潜在效用。

二、如何制作图书封面广告

那么, 应该如何发挥图书封面的广告效用呢, 简单地说, 如何才能使一书的封面最大程度地吸引读者, 并劝服读者买下此书?笔者认为, 图书封面广告应该达到以下两个方面的效用, 第一步, 图书封面要能充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让读者从书架上拿起该书;第二步, 在读者拿到该书后, 封面上的信息要能充分勾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从而尽最大的可能劝说读者买下此书。而要达到这两个效用, 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 以独特的封面设计吸引读者

走进书店, 面对琳琅满目的书架上的书, 读者首先看到的就是图书封面, 成千上万的图书, 不可能一本本地取到手中比较、阅读, 所以, 吸引读者初步注意的就是一张张封面。经常购书的读者必定深有体会, 走进书店, 放目四看之后, 最终从书架上取下哪本书多半取决于该书的封面设计。笔者认为, 要吸引读者, 起到广告效用, 图书封面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色彩。不同的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 而相同的颜色经过不同的搭配处理, 也能产生不同的联想与意境, 图书封面设计用色要既能打动读者, 又能丰富图书的内涵。一般地, 用红色、蓝色等明色调可以渲染较为强烈的感情, 用灰色、白色等淡色调可以达到雅致的境界。色彩的搭配也大有讲究, 搭配不当会使人觉得过分花哨, 搭配得当会显得自然天成。现在市面上有些图书的色彩设计十分抢眼, 值得借鉴, 如《严文井童话》的封面, 运用了强烈的补色对比, 红、绿, 刺激着读者的视神经, 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人民文学2004年版的《围城》、《洗澡》和三联书店2004年2月版的《我们仨》, 这三本书的封面设计均具有特色, 分别绿、红和淡黄为书封的主色调, 书封上除了书名、作者名和出版社名外, 无一杂物和旁文, 清爽、纯净, 内敛的风格显示着书的丰富内涵, 简朴的色调中透出大气, 等等。这些书置于书架之上, 给人与众不同的感觉, 在吸引读者注意力上就赢了第一步。

用纸。封面的用纸对于读者对图书的第一印象也极为重要, 当读者受封面色调的吸引把书拿到手中后, 此时读者对书的最重要的感官印象就来自于纸的质感、手感。粗糙的纸张让人拿在手中就会产生一种反感心理, 而精致、手感好的纸张拿在手中就会使人心生喜爱。近年流行的各种不同色泽、不同肌理与质感的花纹纸、皮纹类、布纹类、条纹类、水波纹类、滑纹类等, 纸质柔韧, 或显得华贵精美、或显得沉着朴素, 很适宜用作书籍封页。总之, 根据图书的内容, 选择不同质感的纸张做成封面, 如果能让读者让读者爱不释手地摩索, 则封面在劝服读者购买上又成功了一步。

2. 以丰富的封面信息说服读者

以独特的封面设计引起读者的好感是对读者进行感性吸引的过程, 要真正获得读者的认可, 从而促成其购买行为, 还需要对读者进行理论的说服, 这就需要从封面文字信息上着手。

一般地, 封面可以载上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 对读者进行理性说服:

权威人士或媒体的推介文字。现在出版社越来越重视图书上市前的宣传造势, 如现在红得耀眼的“80后”作家们的作品迅速窜红就在很大程度上与宣传造势有关。可以把在宣传活动中权威人士的评价或相关媒体的推介性文字印于封面上, 一般会取得较好效果。

书评摘句。把关于本书的书评文章中的关键句子摘出, 作为封面上的广告文字。在英美等国家, 书评宣传是图书广告的重要手段, 但在我国却并不常用。如在美国, 编辑在一本书上市之前一般都会联系相关的专家为本书写书评, 把书评文章发表在《书评周刊》等书评类杂志上, 再择其要点登在书的封面上以做广告。在美国这几乎是一种必然的程序性操作, 无论精装书、平装书、畅销书、普通书, 一般都在封底上载有书评文字。我们的出版社也应学习这种做法。

图书内容摘句。可以从图书正文中摘出一两段较有特色、能代表本书风格的文字载于图书封底或扉页上, 以吸引真心喜欢本书风格的读者, 让人产生急于接着读下去的冲动。

本书销售业绩。可以把本书在某个地区或某个时段的销售业绩载于封底上予以广告, 以销售业绩吸引读者。一般来说, 大众都有一种从众心理, 销售数据是最好的说服方式。

三、封面广告三大忌

1. 忌花哨

广告学界有一句名言:“科学的广告术是依照心理学法则的。”图书广告也是如此, 图书封面广告必须注意到图书消费群体的文化特性以及图书本身的文化特性, 要体现其文化气息, 不可过分花哨。图书封面的色彩、图案设计要力求体现文化深度, 简约、大方。目前图书市场有些书过多地使用色彩, 信息又过多地堆砌, 乍一看去, 万紫千红一片, 使人眼花缭乱, 产生的效果反而不好。现在许多读者都表示了对这种现象的反感。图书封面设计要力戒花哨, 图案色调要突出文化气息, 以简约为主, 文字信息要大方、得体、切合图书内容。

2. 忌炒作

图书的读者一般都还算是文化人、读书人, 而读书人最反感过分的炒作, 许多人不看“80后”作品正因为其过度的炒作, 有些人明确表示不看畅销书多半也是因此原因。图书界不是娱乐圈, 图书封面广告一定要实在, 要大方, 忌过度炒作。将图书的实际内容清晰地传达给读者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广告用词要紧紧围绕图书内容, 不能用一些空洞的、笼统的、不着边际的赞誉之词, 这种过分的炒作只会招致读者反感。如现在有一系列所谓“必读的”、“必看的”、“必去的”之类的话语, 这种用词就招致了许多人的反感, 设想一下, 如果人们去超市买包方便面, 结果发现方便面袋上都打着“最美味最营养的方便面”、还有世界各国众多英豪的强力推荐:“这是一包非吃不可的方便面”、“值得推荐给每一个家庭”等等, 你感觉会如何?读者不是随便可以糊弄的傻子, 人们对于一些生活用品的广告过分炒作尚且反感, 对于文化用品的图书就更是如此, 所以图书封面广告一定要实在, 切忌过度炒作。

3. 忌失实

如果说空洞的广告用语还只是招人反感的话, 则虚假的信息就等于是欺骗了。目前许多图书在封底上印有“全球销量×××万册”、“国外销售排行榜第几”、“被几千万个网站转载”、“第一的……”、“最……的”“被翻译成×××种文字”等等的字样, 当然, 这类信息如果属实, 对读者是十分具有说服力的, 但关键就在于其真实度。有些书刚刚上市不久, 怎么可能就狂销多少个国家?怎么就可能被译成多少个国家的文字?也许有些人心存侥幸心理, 认为这些信息难于取证, 读者一般不会较真, 但读者如果觉得受了欺骗, 就有可能会较真, 而且正因为难于取证, 读者心存狐疑, 所以干脆不买账。事实上, 读者更喜欢的是针对图书内容的、实事求是的引导信息, 而不是那些空洞的“第一的……”、“最……的”、“狂销”等笼统的夸大之辞。而且根据《广告法》的规定, 在产品宣传中使用“最畅销”、“第一”等顶级词语也是不合乎规定的, 图书封面广告印在图书封面上, 跟着图书走, 失实的广告词就像给图书扣了一顶弄虚作假的帽子, 反而会影响图书的销售。

四、结语

从原则上来说, 图书的价值不由封面决定, 而在于图书本身的内容, 但人靠衣装, 佛靠金装, 在图书销售过程中, 不管是普通读者, 还是书商或者批发商, 他们拿起书, 在两三秒中内做出买还是不买的决定, 其判断依据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图书的封面。封面是推荐给读者的第一道菜, 如果这道菜的色、香、味不是一开始就吸引了读者的话, 那么即使整本书的内容代表了多么完美的满汉全席, 都会因其封面而失去得到读者品尝的机会。《华尔街日报》曾做过调查, 书店的读者注视封面的平均时间只有8秒, 只有在8秒钟内把读者“勾引”上, 他们才会拿起书来看内容, 进而才会产生购买的可能, 图书封面的重要性, 由此可见一斑。可以预见, 随着图书市场竞争的加剧, 图书封面在图书宣传广告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如何充分发掘图书封面的广告潜能, 尚需要人们更多的思考与探索。■

摘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图书宣传与广告越来越为出版社所重视, 本文分析了图书封面广告的优势:直接、实惠、持久,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图书封面广告技巧与应规避的风险, 对于出版社的图书封面广告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图书封面,广告

参考文献

[1]图书封面文字多起来, 综合新闻中国新闻出版报, 2004年3月19日第002版[1]图书封面文字多起来, 综合新闻中国新闻出版报, 2004年3月19日第002版

篇8:《信仰》观后感封面

——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在学校的号召下、我观看了中央电视一台所 播出的大型记录片《信仰》,虽然只看看短短的一集,但是给我带来 的震撼是无以伦比的。

九十年前,南湖澎船里的仁人志士悄然酝酿着时代的蓝图。开天辟地慨而慷。《共产党员宣言》确立了中国人民自己的信仰,在这种力量的支持下,民族先锋队开始了救亡图存的伟大探索,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共产党宣言》引导彭湃从一个富家子弟走向革命之路,从他烧田契开始,已经开始绽放出信仰之光。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揭开了中国现代历史的新篇章。

有了信仰,还要坚守,正是有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坚守自己的信仰,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聆听着片中的入党誓词,再次心潮澎湃,历经各种时期,党的誓词也在不断修改,但毛泽东主席添加的“永不叛党”一句从未更改。绝大多数共产党人在用生命捍卫自己的信仰。当然,不是所有的共产党人都能坚守自己的信仰,像陈公博、张国焘等人,他们终将被历史所唾弃。

中国共产党创造历史奇迹靠的是什么?就是信仰。湘江战役陈树湘断肠而死,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陈毅的“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达了对信仰的忠诚,张思德的为人民服务,刘胡兰的“怕死不是共产党员”,无不是对信仰的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

利益奋斗的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从苏维埃到民族解放,从新中国到五星红旗,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去实践自己的信仰,共同的信仰让人们凝聚起来,为信仰而奋斗,就是为未来而奋斗。

篇9:《信仰》观后感封面

——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近日,成吉思汗庙管理处全体党员组织观看了由中央组织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大型理论文献纪录片《信仰》。《信仰》诠释了中国人是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如何坚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胜利。历史选择毛泽东和和共产党,用手中的枪杆和心中的信仰,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祈愿,在饱经蹂躏的中国大地上,与封建势力、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进行一次又一次猛烈的斗争。

这部纪录片让我重新认识了我们党的光辉与伟大,以及那始终引导我们矢志不渝的信仰。1920年,《共产党宣言》创造了共产党信仰的起点。1992年,邓小平曾经回忆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共产党ABC》,正是以《共产党宣言》为起点,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停的追寻,坚守自己的信仰,为受苦受难同胞们寻找一条民族独立和现代化的道路而不断地奋斗者。

九十年前,南湖澎船里的仁人志士悄然酝酿着时代的蓝图。《共产党员宣言》确立了中国人民自己的信仰,在这种力量的支持下,民族先锋队开始了救亡图存的伟大探索,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共产党宣言》引导彭湃从一个富家子弟走向革命之路,从他为了饱经苦难的人民群众甘愿舍弃万贯家财开始,已经开始绽放出微弱而又炙热的信仰之光。

1921年,怀揣着对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在反帝反封建的道路上揭开了中国现代历史的新一篇章。

有了信仰,还要坚守,正是有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坚守自己的信仰,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聆听着片中的入党誓词,再次心潮澎湃,历经各种时期,党的誓词也在不断修改,但毛主席添加的“永不叛党”一句从未更改。绝大多数共产党人在用生命捍卫自己的信仰。方志敏曾写过:死,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他在《可爱的中国》一书中说道:中国一定有个可爱的光明的前途。正是由于像他这样对信仰的坚守,他心中的光明前途现在已经出现。当然,不是所有的共产党人都能坚守自己的信仰,像陈公博、张国焘等人,他们终将被历史所唾弃。

中国共产党创造历史奇迹靠的是什么?就是信仰。湘江战役陈树湘断肠而死,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陈毅的“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达了对信仰的忠诚,张思德的为人民服务,刘胡兰的“怕死不是共产党员”,无不是对信仰的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奋斗的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海内外所有的炎黄子孙对自己的祖国充满了期待。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讲,怎样践行自己的信仰,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新的挑战。对此,毛主席在西柏坡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讲到: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的确,中国共产党人用28年的时间证明了自己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夺取全国政权以后,应该怎样去建设一个新世界呢?彭桓武说过一段著名的话,就是科学没有祖国,但是科学家有祖国,回国是不需要理由的,不回国才需要理由。这段话道出了所有海外华侨们共同的心声。就这样,无数科学先驱们怀揣着同样的梦想与信仰,跨国大洋的彼岸回到了贫穷落后、百废待兴的祖国。开始在自己的信仰之旗上,抒写新的传奇。

从苏维埃到民族解放,从新中国到五星红旗,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去实践自己的信仰,共同的信仰让人们凝聚起来,为信仰而奋斗,就是为未来而奋斗。

篇10:信仰观后感

作为一名党员,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更好的立足岗位创先争优,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作为一名党委书记,我将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及反工作职责。将尽力维护班子团结,坚持以党性原则促团结,以相互尊重促团结,以支持配合促团结,对政府工作,做到“统揽而不包揽”,对党委分工,做到“到位而不越位”,对人民群众,做到“用权而不专权”,力求上下一心,步调一致,团结各方力量干工作。

就个人而言,我深知带头和表率是说服力的行为,我将更加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率先垂范,坚持做到自省、自警、自励,清清白白为官,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办事,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带出了一支好队伍。

在今后的具体工作中,我将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抓好集镇建设,强力推进滨河新区和6个农民社区建设,巩固提升六城联创成果,把汪桥真正建设成为商城西部重镇;以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建设为统揽,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全力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三个“50”发展规划,坚持每年发展2000亩茶叶、2000亩油茶,把汪桥打造成为特色经济大镇;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着力发展工业经济,沿S338省道打造构成水泥建材、服装生产、粮食加工为主的产业聚集带,努力将汪桥打造成为工业大镇。为妆点魅力信阳、建设幸福商城、打造富丽汪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篇11:封面人物简介

魏宪朝,男,1961年10月生,山东莘县人,聊城大学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3年7月毕业于聊城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2001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专业委员会理事,山东省中共党史学会理事,山东省国际政治与国际共运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研究基地研究员。

魏宪朝教授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当代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和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研究等方面,成果颇丰。目前,魏宪朝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一项(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现状调查、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山东省社科基金课题一项(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在东西方实践之比较研究);主持完成了北大、北航法学院主持申报的中国-欧盟村务管理培训项目:中国村民自治与法律维权案例式培训研究的两项子课题;并参与完成了多项省级社科项目。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理论前沿》、《社会科学》、《理论与改革》等10多种重要学术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当代中国的民主大战略”、“基层、基层民主和农村基层民主析论”、“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探析”、“发展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几点思考”、“村级民主与乡级民主的现状及走势”、“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农村集体经济”等40多篇学术论文,参著、参编学术著作、教材10多部。其学术专著、博士论文《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研究———“乡政村治”民主的考察》出版后,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反响,其主要观点多次被中国政治研究学术网站、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年鉴、中国农村研究网等推荐、转载、收录。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的发展,不了解中国农村就不能真正理解当代中国,不了解中国农村的发展,也就不能真正了解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当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置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研究之中,实际上就是置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主旋律之中,它有助于准确把握当代中国政治、经济面临的问题,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指导意义和理论品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而更好地构建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近年来,以魏宪朝教授为首的教学科研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一直定位在乡村治理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研究方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卓有成效的社会主义实践不断向纵深研究发展的背景下,形成了一支方向明确、研究成果丰富、学历层次较高、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目前,魏宪朝教授科研教学团队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农村社会保障和农村集体经济研究等方面发表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篇12:信仰观后感

看完了《信仰》记录片,对我最大的触动就是,我觉得这是对我们青年一代心灵的一次洗礼,是重新学习党史的一次好机会,这部纪录片让我重新认识了我们伟大的党,以及那始终引导我们坚定不移的信仰。在观看过程中,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使我潸然泪下,让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勇于献身革命事业的优秀品质,看到了信仰的力量。

聆听着片中的入党誓词,再次心潮澎湃,历经各种时期,党的誓词也在不断修改,但毛泽东主席添加的“永不叛党”一句从未更改。纪录片中每一幅珍贵的照片和充满激情的话语,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强的震撼,方志敏写下的:死,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湘江战役中陈树湘“万一突围不成,誓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陈毅的“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达了对信仰的忠诚,刘胡兰的“怕死不是共产党员”,无不是对信仰的实践,他们是在用生命捍卫自己的信仰。当然,不是所有的共产党人都能坚守自己的信仰,像陈公博、张国焘等人,他们终将被历史所唾弃,成为人民的罪人。

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中也涌现出了一大批模范人物,如沈浩、蒋筑英、郭明义、徐虎等,他们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们是在信仰旗帜的感召下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英雄本色,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鞠躬尽瘁。他们是党的骄傲,民众的楷模。

通过观看《信仰》,我看到了我个人与先辈们的差距以及自身的不足,比如在生活和科研道路上遇到一点困难,心理上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不是积极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会无谓的把困难放大。今天再次重温先辈们的诗篇和寄语,我又一次触摸到了他们的铁骨,真正感悟到了什么是信仰的力量。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要忠诚党的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在科研道路上要做到勇于探索,锐意进取,不断总结,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开拓前进,学习老一辈的科学家的钻研精神;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要团结互助,坚持正义,少说空话废话,多干实事正事。人活着总要有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奋斗的激情。

篇13:信仰观后感

在念书的时候,“信仰”对我而言是很空、很大,虚无缥缈,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从未认真考虑过自己的信仰是什么?自己应该追求怎样的信仰?但当我踏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我开始有了一种信仰,那种信仰激励我全身心的投入工作。特别是近日,在支部的组织下观看了《信仰》纪录片,更是感触颇多,一个人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才有明确的奋斗方向,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正如纪录片里所说:“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社会形态,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今天,我们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的未来,是共产主义。”事实表明,共产主义信仰在万众一心的集体进取中迸发了超常力量,催生了一系列的苦难辉煌;从建党伟业到建国大业,从独立自主到自力更生,从拨乱反正到改革开放,从初级阶段到小康社会,从中国特色到和谐社会,从三个代表到科学发展,信仰的力量引领一个古老的民族持续实现复兴的梦想。

坚定信仰,需要勇气。晋朝刘琨讲过:“胆识坚定,临难无苟免之意”。在前行道路上,面对困难挫折风险,都能做到坚定不移,坚韧不拔,坚持不懈,是需要有点勇气的。只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离开了勇气,也就离开了坚定,失去了信仰。对照自己,更需不断锤炼这种可贵的品格,努力做到在任何情况下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风雨不动安如山”。

坚定信仰,需要实践。坚定的信仰需要在实践中锤炼,更需要用实践进行检验,不断增强坚定信仰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我是来自基层的干部,从部队排、连、营、团一级级干起来的,掌握有一定的书本知识,也不缺少工作阅历、实践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在工作中,抓住每一个学习、实践的机会。向基层干部学习,学习如何把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如何做好台办工作,如何处理好复杂问题;向实践学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本职工作和基层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紧密结合起来,注重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把基层实践中好的做法和经验,进行及时的总结;向妇女群众学习,耐心倾听她们的意见与建议,集思广益,更好地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

篇14:《信仰》观后感

“信仰在我心中”

题 目《信仰》第1集观后感 姓 名 黎先智 学 号 20126196 专 业 生物技术

指导教师 雷志敏

日 期 2013 年 10 月 18 日

信仰是什么?曾经,我这样问自己。在看了《信仰》“只要主义真”后,我对信仰有了一些理解。

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只要主义真”通过讲述革命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

1、选择信仰

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社会形态,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今天,我们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的未来,是共产主义。与既往一切信仰不同的是,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最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良知的科学思想体系。

彭湃的信仰是工农群众当家作主。荣华富贵、高官厚禄、锦绣前程,这是自古以来很多人孜孜以求的梦想,但被像彭湃这样找到了信仰真谛的革命者弃之如敝屣。旧式的农民战争,没有触动封建根基,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事实说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能够指导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

选择信仰很艰难,坚守信仰更难。在坚守信仰的路上,铺满了荆棘,更有可能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

2、信仰的坚守

中国共产党党员入党宣誓仪式是:我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这段入党仪式的宣誓词,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几经调整和修改,而誓词最后的四个字,“永不叛党”,最终被保留了下来。

“目前的中国,固然是山河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绝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这是多次收录于中学语文课本的《可爱的中国》,它的作者是方志敏。1935年1月,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在北上抗日途中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军队抓住。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他的回答是:“抛弃自己原来的主义信仰,撕毁自己从前的斗争历史„„去出卖可爱的中国,去残杀无辜的工农,那还算是人?!是狗!是猪!是畜生!不,是猪狗畜生不食的东西!”

从1921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有名可查的烈士就达370万人。在世界政党史上,很难找到,甚至根本找不到,有哪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为了践行和坚守自己的信仰,付出了如此巨大而惨烈的牺牲。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还有什么比生死抉择更大的考验?为什么先烈们能够视死如归,义无反顾?因为他们是顶天立地的人,信仰就是引领他们前进的天,人民就是支撑他们奋斗的地。在世界上,还有什么比顶天立地的人更有力量呢?

断肠,通常作为一种形象的说法,被人们用来形容极度痛苦。然而,对于陈树湘来说,这不只是一个文学词汇,而是一种崇高的选择,他选择用这样悲壮的方式实践自己的诺言: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这是陈毅在广东和江西边界的梅岭被敌人围困20多天后,奋笔写下的“绝笔”诗。死后也要召集那些此前牺牲的旧部,在阴间革阎王爷这个统治者的命!革命和写诗都到了不要命的境界,这样的信仰,该是何等彻底的自觉与豪迈。有什么力量可以战胜这样的共产党人呢?

晚年的张学良曾经回忆,当年和红军作战失败后,他曾经同部下讨论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他问自己的将领,谁能在缺衣少食、围追堵截中把这样的队伍带出来,而且依旧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和强悍的战斗力?还不早把人带跑光了?红军为什么打不散,散了还会回来,主要是共产党、红军信仰他的主义,甚至每一个兵,都信仰他们的主义。

3、信仰的宗旨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服务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重。他没有留下什么豪言壮语,更没有留下到处传扬的大功大业,唯一留下的是一张拥有充满幸福感的开心笑容照片。而就是这个让人动情笑容,让人看到了普通共产党人的信仰和宗旨。

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毛泽东把共产党人的宗旨概括为“为人民服务”,并说“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没有实践的信仰是空想,在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所有奋斗,贯穿了一个什么样的主线呢?那就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高中一年级,十五六岁的年纪,除了学业的压力和跨过青春期的小小烦恼,这个年龄的孩子还不需面对多么重大的人生考验,然而,65年前,那个同样15岁的女孩所面对的却是一次生死抉择。

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前大声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共产党为什么好?因为共产党“为穷人办事”,这也是刘胡兰对信仰宗旨最直接的理解,不是为自己而是为更多的老百姓得到土地,是她以命相搏的原因。

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奋斗的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的支持。人民群众用小米哺育了苏区、边区、解放区,用肩膀支撑起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用无数子弟的鲜血,染红了党旗、军旗和新中国的国旗。而建立新中国,正是共产党人的信仰,在革命时期所展示的宏大目标。

4、信仰的胜利

在中国近代史上,怀抱各种主义和信仰的政党,似乎都相信自己拥有未来,为什么恰恰是中国共产党掌握了未来呢?因为,在信仰的碰撞和交锋中,共产党人信仰的不仅是真理,还在于他们能够前仆后继、舍生忘死地去实践自己的信仰。就像著名的夏明翰烈士在他的就义诗中说的那样:“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正是一批又一批的“夏明翰们”的舍身奋斗,才使信仰不再只是纸面上的文字,不再只是口头上的声音,不再只是思想中的空中楼阁,而是一个又一个具体鲜活的目标,而且越来越近。

篇15:封面图片说明

本期封面上的图片为一张典型的静电雾化实验照片.照片上方是一根直径0.7mm的不锈钢管,酒精通过注射泵注入该毛细管.在直流电压作用下,在管口形成圆锥状(称为Taylor锥)液面,在Taylor锥顶部产生一股直径数十微米的射流.由于射流固有的不稳定性,射流下游破碎成微米量级的液滴.这些高速运动的带电雾滴在电场作用下,形成带电液滴云.(图中实验参数:电压5KV,流量0.3ml/hr,针管到地电极距离2.5cm)(图文供稿:尹协振,李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信仰》观后感封面】相关文章:

信仰观后感06-21

信仰观后感范文05-22

90信仰观后感07-31

90信仰观后感04-09

信仰的观后感04-20

信仰观后感 教师05-04

信仰观后感教师05-05

信仰2观后感05-14

看信仰观后感范文05-29

信仰的观后感范文06-03

上一篇:羽毛球比赛开幕词范文下一篇:上课迟到的检讨书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