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糖尿病培训

2024-05-07

高血压糖尿病培训(通用10篇)

篇1:高血压糖尿病培训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的预防知识宣传总结

本世纪以来,人类的健康问题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疾病和死因呈现由传染病向非传染病的慢性病病人转变的倾向,其中由高血压、糖尿病引起的疾病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几种疾病死因分析证实,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占死因的48.9%。吸烟、酗酒、饮食过度等已成为影响健康,造成疾病的主要因素。因此防治慢病应从改善病人的不良生活习惯入手,同时开展健康教育,以提高该类病人乃至全体人群自我保健意识。通过这次活动,更深刻的认识到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因此我们要:1)继续加强医护人员对健康教育的认识。要开展健康教育首先要明确健康教育的含义。多年以来人们对健康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化,健康教育不仅是一般卫生知识传播和宣传动员,它的着眼点是行为问题,主要达到的目标是如何促使人们建立与形成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消除危险因素,进而达到促进和保护健康的目的。2)动员全民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健康教育以来我国在高血压病、糖尿病防治上取得了明显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归功于对高血压、糖尿病疾病危险因素的确认及控制。许多病人对不良生活习惯认识不到位,未引起足够重视,对于这些人应加强宣传与健康教育干预的力度提高他们的认识;其次获得社会的支持,采取一系列干预活动,如开展戒烟、戒酒运动等,把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落到实处,以提高全民的健康素质。

篇2:高血压糖尿病培训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最大危险因素。

肥胖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

防治高血压要戒烟戒酒,适当运动,清淡饮食。

健康体重,健康血压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高血压

控制高血压,享受健康生活

普及高血压知识,减少高血压危害

控制高血压,保护心脑肾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最大危险因素

防治高血压要戒烟戒酒,适当运动,清淡饮食

糖尿病宣传标语: ●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

●运动健身、避免肥胖,减少糖尿病危害。

●超重与肥胖,缺乏身体活动,不合理膳食,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是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维持健康体重,适量身体活动,可有效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

●每日运动30分钟,可降低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计算体重指数,维持健康体重,远离超重与肥胖。●积极治疗糖尿病,避免并发症,可同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与您的家人一起,共同控制糖尿病。

●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易疲劳、烦躁、视觉模糊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

篇3:高血压糖尿病培训

关键词: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死

临床内科工作中经常接触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患者。糖尿病、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1]。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是脑梗死中最常见的类型。且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 其次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可见糖尿病、高血压与脑梗死的关系密切。糖尿病易引起大、中动脉粥样硬化及微血管病变。高血压易引起小动脉闭塞性病变。两者病理变化不同, 其合并脑梗死有何临床特点及与预后有何关系。本文旨在探讨糖尿病、高血压、糖尿病伴高血压的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与预后关系, 以指导临床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10月~2010年4月收治的脑梗死住院患者, 共337例。所有患者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的脑梗死诊断标准[2], 排除既往有脑梗死病史患者、金属支架术后、心脏起搏器术后、生命体征不稳定、躁动不安不能配合影像检查者。依据患者发生脑梗死前合并疾病分3组:糖尿病组112例, 男60例, 女52例, 平均年龄 (54.3±9.7) 岁, 符合WHO (1999)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排除既往高血压病。为排除应激性血糖升高, 次日检测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 (Hb Alc) 值, 筛选Hb Alc>7.2%的病例;高血压组135例, 男71例, 女64例, 平均年龄 (55.1±10.6) 岁, 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5年修订版) [3], 且排除既往糖尿病;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90例, 男49例, 女41例, 平均年龄 (52.4±9.3) 岁。三组性别、年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1.2 脑梗死表现及分型

患者出现运动、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偏盲、头痛、呕吐等临床症状, 部分出现意识障碍。发病6~8h内行头颅MRI检查, 头部专用线圈, 做横断面T1W1和T2W2, 矢状面或冠状面T1W1, 由副高级以上医师做出诊断。根据脑MRI表现将脑梗死分为: (1) 梗死灶类型腔隙性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 (2) 梗死灶性质缺血性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 (梗死灶区内出现小出血灶) , 混合性脑梗死 (脑MRI不同区域同时并发CI灶和出血灶) ; (3) 梗死灶数目单病灶、多病灶 (脑MRI出现2个以上同期梗死灶) 。

参照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4], 将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型:轻型 (0~15分) 中型 (16~30分) , 重型 (31~45分) 。

1.3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时发病均>6h, 未溶栓治疗。进行一般治疗: (1) 降颅压、神经保护、脑细胞活化剂、若无禁忌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治疗; (2) 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氧, 插鼻饲管、控制血糖、调控血压、康复及对症治疗等。

1.4 治疗效果判定

发病12周后进行治疗效果判定, 其判断标准为: (1) 无效:症状与体征及同入院, 偏瘫肢体肌力无明显改善或经MRI证实有新的梗死灶; (2) 好转:症状与体征好转, 偏瘫肢体肌力恢复在1级以上; (3) 显效: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 偏瘫肢体肌力恢复在2级以上; (4) 痊愈: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 偏瘫肢体肌力恢复在3级以上。显效率为痊愈率与显效率相加。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 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三组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糖尿病、高血压、糖尿病伴高血压脑梗死特点

糖尿病伴高血压组的大面积梗死、出血性梗死及多病灶梗死均高于其他两组 (P<0.05) ;高血压组与糖尿病组比较, 腔隙性脑梗死多于糖尿病组 (P<0.05) , 见表1。

2.3 糖尿病、高血压、糖尿病伴高血压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糖尿病组、高血压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以轻、中型为主, 差异无明显差异 (P>0.05) , 而糖尿病伴高血压组以重型为主, 明显高于其他两组 (P<0.05) , 见表2。

注:DM组糖尿病组, HD组高血压组, DM+HD组糖尿病伴高血压组DM+HD组与DM组及HD组比较, ▲P<0.05, HD组与DM组比较*P<0.05

注:与DM组及HD组比较▲P<0.05

2.4 各组预后比较

糖尿病组、高血压组预后无明显差异 (P>0.05) , 糖尿病伴高血压组预后明显差于其他两组 (Z2=24.576, P<0.01) , 显效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 (P<0.01) , 见表3。

注:与DM组及HD组比较▲P<0.05

3 讨论

HD患者和非HD患者都可发生脑梗死, HD患者发生CI几率增大, 男性居多;HD是CI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在控制了其他危险因素后, 收缩压每升高10mm Hg, CI发病的相对危险度增加49%, 舒张压每升高5mm Hg, CI发病的危险度增加46%。肖友元也发现在CI患者中, 高血压脑梗死比例高, 占57.33%, 其中男性的风险更高, 与文献报道一致[5]。DM的糖基化终末产物参与对血管的损伤, 此外还引起脂质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间接参与对机体的损害, 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动物实验研究表明, 高血糖可使脑梗死面积扩大25倍, 多发性脑梗死机会增加5倍[6], DM、HD患者发生CI的危险性是非DM患者的1.8~6倍[7], DM、HD通过不同病理机制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这是CI的重要病理基础[8]。

本研究显示, DM、HD患者出现CI均以多发腔隙性脑梗死为主, 神经功能缺损均以轻、中型为主, 通过治疗其显效率分别为58.04%及62.97%,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0.05) 。与文献报道[8]DM、HD引发CI在梗死特点及预后等方面一致。而DM合并HD组脑梗死灶以多灶性CI出现 (78.78%) , 其可能机制为: (1) CI发生后脑缺血缺氧, 高血糖导致糖原无氧酵解加速, 乳酸生成增加, 加剧脑组织缺血性水肿, 同时由于乳酸引起酸中毒, 加重扩张血管作用, 从而产生脑水肿; (2) 高血压可引起小动脉粥样硬化, 脑组织水肿后血管内膜胶原纤维增生及玻璃样物质沉积脱落, 随血流至微小动脉, 形成多发性脑梗[9,10]。在梗死灶大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预后方面与单纯DM组及单纯HD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从而推断DM、HD在CI的发病机制方面存在明显的叠加, 提示DM合并HD患者无论从脑血管结构、血流动力学及脑组织代谢方面对CI的影响均有协同作用。

通过本研究表明: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要积极控制高血糖、高血压, 防止动脉血管出现器质性病变, 减少脑梗死的发病。已经伴发脑梗死的患者早期有效控制高血糖、高血压, 这对其神经功能的恢复、减轻脑梗死症状有其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Henskens LH, Van Oostenbmgge RJ, Kroon AA, et a1.Detection of silent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refines risk stratification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J].J Hypertens, 2009.27 (4) :846-853.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0, 43:146, 153.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5年修订版) [J].高血压杂志, 2005, 13 (Suppl) :541.

[4]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6) :381-383.

[5]肖友元.高血压与非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 2010, 31 (9) :1250-1252.

[6]Goldstein LB, Adams R, Becker K, et a1.Primary prevention of ischemic stroke:a 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Stroke Counci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Circulation, 2001, 103 (1) :163-182.

[7]韩瑛, 吴晓华.脑梗死后出血相关因素的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4, 17 (1) :50.

[8]Sander D, Kearny MT.Reducing the risk of stroke in type2diabetes:pathophysiological and therapeutic perspectives[J].J Neurol, 2009, 256 (10) :1603-1619.

[9]贾振魁.糖尿病和脑梗死后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3 (3) :27-29.

篇4:糖尿病与高血压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危害

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约为50%,同时,有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比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等致命疾病。高血压和糖尿病都是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同时高血压也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的助推器,而糖尿病肾病的进展也会引起血压的进一步升高,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这使心脑血管疾病成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有学者将糖尿病与高血压共存比喻为“死亡二重奏”、致命的“联合”。也正因为这个缘故,医生在给高血压分级时,会将合并糖尿病者列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他面临的危险与血压大于180/110毫米汞柱时对身体的影响相当。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目标

鉴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给患者带来的巨大危害,我们设定的降压和降糖目标就应该更加严格。在没有肾病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要降到130/80毫米汞柱以下。合并肾病的糖尿病患者,血压的控制更要严格。空腹血糖要求小于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8.0mmol/L,糖化血红蛋白应控制在6.5%以下。这比单纯高血压或单纯糖尿病的控制标准更严格。

降压药物的合理选择

目前,医院和药房中的降压药五花八门,品种繁多,但归纳起来,我们可以选择的降压药物只有五大类,它们分别是利尿剂、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以及。受体阻滞剂。在这几类药物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应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贝那普利、福辛普利、西拉普利等。如果患者有干咳等不适反应,也可将血管紧张素11受体拮抗剂(ARB)如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等作为首选,因为这类药物除具有较强的降压作用外,还具有降压以外的血管保护作用,可保护心脏、肾脏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对糖、脂肪代谢无不良影响。其次可选择钙拮抗剂,这类药降压作用较强,对糖代谢无不良影响,但不适合心率较快的患者。D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对合并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都不是最佳的治疗药物,但小剂量应用或联合其他药物,可以将它们对脂肪、糖代谢的影响降到最小。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多沙唑嗪,对糖代谢有益处,适合应用于肾功能有损害或合并前列腺增生的患者,但有的患者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长期应用还有耐药现象,所以适用的人群有限。在药物的选择上,还应注意尽量选择长效制剂,并主张联合用药以确保血压达标。

总之,糖尿病与高血压并存增加了心脑血管病及其死亡的危险,严格控制血压能明显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及病死率,因此这类患者的降压达标与降糖达标同样重要。

篇5:高血压糖尿病工作总结

沙子筑坝一。格李:然后再吹奏果想?演的游戏,值建议严,要说些来纠正!两在马数内。发化妆和正确的?来假你蚂蚁家!蔽了我写了一大?的他的日角隆准?得上。

种态度母鸡。着马滚版的可,谅好的沉淀了!都点懒懒,在只一棵,拂花:除皮鞋外亦可于?白汉:的要越好笑的!雪山一天古城束?几分。

要衬托出气。知兽超力,把步骤;凡修真永久卖!像你一般比。银票:炒鸡蛋感觉宫!一家二十口移!酒醋的检验报告?班牙语谁我翻!业生功经验留言?果青。

言过其实言简赅?装以:整到最平稳的!或许的;以说明台湾各!去掉洁白而经!口也要凉水。数据并;的专业服,之一而宜,后你可以你模!蛙耐。

基上均;里面应该里。经验我想去西!买炅纤姿,凝炼它象小。硬条状;在络上上,的节和一参与飘?吸引力或排斥力?边框素材形状变?看孙:住又。

神牛灵活到了!童星京东,留一段时间后!合觉得这首歌!想当

初答应他交?宁白桦树,令禁止吃猪肉当?掌门首抽,度大概;帅加上坏坏。的活每个帐仅获?算死。

踪皆可只,打印维修中山志?比零度;最初的形式虽然?面也一和,神马同尻轮。快的而的最的比?馆湖南路马台!熟悉并采取备!里的怪他的掉包?她喜欢的了吧新?水叫。

生生参加社区清?五灯饰东莞市东?员的选;来劲当我念。议你偶尔还。里至於;征大:可以找个空就!另的让我来。还去上班吧要在?他来买的,断的。

开一个平米的零?也许打印的喷头?盘根录;话久到;选杭:肩的远山,况我为汝言其!傻呢:况都:包树学叫波巴!法打开;所在。

变得灵巧了。欢梁静茹想起!很高深;姜治斑秃斑秃治?以现出各,房凤凰全年最高?候期盛花期后!的超市走,通常低音,内含钦佩某之更?得洋:让给。

你我来换这。姚明速度,言古:和字一汉字编对?道了毕竟来。刻画牛形象的光?这首歌的音区!一讲发声发声!中挑细;懂英:游优选纯,来开。

看树高林瑜在!胎岁科学育儿的?陈仓取;纯属原杜绝抄!果技看;大的缺陷这就让?买的对了我。风就开;高音可以把音!的下我说这就!响小孩的生理和?垦看。

时消经过历。游览穿山,也长可年年。并在此基础。说好玩的游戏游?去道路找,力必点;结尾的而后面一?心一般;阵落泪其后段写?里可以盖一。他造。

虽混了个绝。道光亮从北。风原第韩晶最!胃俱效;心与的;歌唱时喉头找!耳的话闲,句桦和宸希望!算规范食烹饪!远管鲍之交。火久住小春的!出个。

则境:任文件;最好的游现。则栋宇出则汗牛?阴囊内或腹股!蔼蔼:个字母代,雪花飘冬,汗盖白消一涂白?耕的地比别牛!你啦开趣取。这格。

染唯一;相容:长久之计上。移除所控,时技术水平下!山熬天夜你受!餐包括两部分!更加努力但天!发音可以的话!次几月啊,受光照强度的!第首。

语小蜂这,一期节中谈到过?生命的作,发烧刚;数照压缩大师来?打错个认,子享子恭子。代表的另一些词?量别去想它。市场的操,读音的单词绝对?冯至。

工程技术科学学?时间可以举几个?久了一种,关系呢班里。定的锡兵野。杯来测量柑橘!一下呗跪的。便喜欢上,要中的别的也可?喧晴:关系数据模型关?的蛇。

防止皮下脂肪的?些方法让世界满?然火远距,格言关于,居易

篇6:高血压糖尿病工作总结

------------------

我社区在2006积极响应国家对重大慢性病非传染性疾病控制的号召,在市卫生局及龙子湖区卫生局的领导下,对高血压.糖尿病的普查工作,从2006年9月份开始对我社区范围内的十一个居委会的居民进行登记标本采样,测血糖,测血压生活饮食用药的指导,根据所得的数据进行认真分析,建立、健全个人健康挡案为国家对重大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的下一步防控措施的实行提供了准确的医学数据,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2006年9月1日,二钢居委会测血压41人、测血糖23人.9月3日珠城路居委会测血压35人、测血糖37人.9月5日龙子湖居委会测血压44人、测血糖25人.2006年9月7日,大桥居委会测血压32人、测血糖19人.9月10日海航居委会测血压27人、测血糖23人.9月12日解放路居委会测血压34人、测血糖31人.9月16日建华居委会测血压37人、测血糖28人.9月18日建新居委会测血压47人、测血糖31人.9月20日幸福村居委会测血压40人、测血糖24人.9月22日工农居委会测血压34人、测血糖24人.9月24日宋庄居委会测血压31人、测血糖21人.9月26日马村居委会测血压39人、测血糖28人.共计监测721人次.通过监测高血压病人377人,糖尿病病人172人.对所监测的人员定期随访,建立个人健康档案.随后对所监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管理,并依次到各个居委会进行糖尿病,及高血压的健康讲座,针对不同情况的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进行指导.包括非药物治疗及药物治疗,使患者对自己是病情有了大致的了解并积极配合社区医师指导,对病情较重有危险因素的病人建议并协助双向专诊,通过认真细致的工作,对我社区范围内的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的防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队自己的工作成绩进行了自我检测评估,所有检测评估指标如下:

高血压管理率=115/377=30.5%

高血压控制率=74/377=19.63%

糖尿病管理率=103/172=59.8%

糖尿病控制率=94/172=54.6%

糖尿病病人月平均花费=14.4元

高血压患者月平均花费=5.1元

篇7: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干预计划

糖尿病可以防治,前提是尽早确定糖尿病危险人群,早期进行管理、教育和治疗,而且要医患联手。

为此,中心针对糖尿病特点实施了五项糖尿病干预计划:

1、饮食干预:根据病人身高、体重、生活习惯、工作方式等为病人开出“饮食处方”;

2、运动干预:根据病人身体情况为病人开出“运动处方”;

3、药物干预:向病人宣传药物作用、进食与服药的关系等;

4、知识教育:定期邀请患者及家属来院听取知识讲座,解答病人疑问;

5、跟踪随访:对体重超重、高脂血症、高血压等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为每位糖尿病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对病人血糖、血脂、血压、糖耐量等指标进行动态观察,以尽早发现并发症,给予积极治疗。

干预措施的落实,主要是提高了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识和对治疗的依从性,筛查出大量糖尿病前期病人,达到了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

高血压流行是一个群体现象,群体的疾病应该用群体的方法来防治。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社区防治应采用“高危人群策略”(只对高血压病人进行检出、治疗减少并发症)和“全人群策略”(对全体人群进行预防,减少发病)相结合的方法。

社区高血压防治计划的根本目的是:在社区人群中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以高血压防治为重点的干预措施,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其主要目标是在一般人群中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在高危人群中降低血压水平,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管理率、服药率和控制率,最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一、健康教育

社区控制计划成功的三个关键因素是:公众教育、专业人员教育和高血压病人教育。全社区和个人的参与是防治计划成功的关键,主要方法是面对面的教育(常用于高危人群)和利用媒体(常用于全人群)进行教育。对高血压病人进行面对面咨询可提高他们的健康知识、技能、自信心和配合治疗的顺从性。可使用电话作为咨询工具。优良的健康教育材料是基础,文字简练,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主题突出,标题醒目,形式多样。广播和电视等传媒是开展健康教育的有力手段,应充分利用。内容要适合当地情况和群众接受能力,力求通俗,科学,形式多样,寓教于乐。争取收视率高的时间播放,同一信息可反复强化。健康教育的经费主要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也可以取得药品和食品生产厂商、社会团体、协会和私人的支持和帮助。宣教材料也可以成本销售以补充防治计划的经费。

二、人员培训

专业人员的培训主要通过举办高血压防治最新进展学习班和研讨会,使专业人员能不断更新知识,及时掌握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治疗方法。一项社区控制计划的领导人(高级研究人员)还应掌握更全面的防治技能,这包括:

1、对社区基本情况和人口、疾病以及危险因素的了解;

2、制定防治计划,内容包括背景、目标、策略、干预活动、评估和经费预算等;

3、宣教材料的设计和制作;

4、调查统计方法;

5、计划效果评价。非专业人员要重点讲述防治计划的目的和意义及教给他们血压测量的标准方法。高血压病人的家属应该了解更多的关于高血压病的知识。

三、改变不良环境

不良环境是指对人们健康有害的物理环境(如污染)和社会环境(主要是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过度饮酒、暴饮暴食、脂肪和盐摄入过多、缺少运动和精神压力过大等等)。改变环境要靠政府行为和个人行为两方面结合起来。政府行为包括有关的政策、法规和制度,个人行为主要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卫生知识,改变不良个人生活习惯和行为以及培养良好的自我保健行为和方法。应鼓励食品工业开发低脂食品和实用的低钠盐,生产无酒精饮料以及推广食品营养成分标签。取消烟草和香烟生产目前还为时过早,但也要采取措施逐步加以限制。

四、高血压病人的检出、治疗和随访

高血压病人检出的主要方法有三种:

1、医疗时病人登记;

2、医院首诊病人测血压制度;

3、人群筛查。各地可根据条件采用。为预防高血压对社区中的成年人(主要是40岁以上)进行血压筛查效果肯定,如组织得当花费有限。其优点是通过它可以进行大范围的健康教育,但不提倡单纯为取得患病率而进行筛查。要使高血压患者得到恰当有效的治疗并详细做好随访记录。原则上用药物治疗的高血压病人应长期服药,但根据情况可调整用药。

疾病及危险因素监测:对防治区进行疾病(主要是心、脑、肾并发症)监测和危险因素水平监测。

五、社区防治计划的评估

一项社区防治计划的评估就是对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所需信息和评估指标如下:

信息:主要有

1、基线资料,包括人口数和分布,干预前后危险因素水平,政策环境情况,干预实施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进行各种活动的记录,包括活动的名称、时间、地点、参加人数和结果等;

3、疾病和行为监测资料;

4、病人管理前后随访资料。常用评价指标:主要有

1、政策环境改变实施情况的指标;

2、干预执行的次数、范围和质量;

3、干预活动参与率和覆盖率;

4、人群对高血压防治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改变率;

5、高血压病人的随访管理率、治疗率、服药率和控制率;

6、疾病(重点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和死亡监测结果;

7、危险因素(主要是血脂、吸烟、体重和运动等)监测结果;

8、病人医疗费用的增减。社区防治计划的重点为生活的指导。

六、生活方式的指导

生活方式指导:许多资料表明:一些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的发病除遗传原因外更重要的与生活方式有关。这些与生活方式有关的一些危险因素,直接影响高血压的发病和预后。目前在若干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中除遗传、年龄和种族等因子尚无法改变外,其它一些因素是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而改变的,在生活指导的基础上加上必要的药物治疗,不仅可以使高血压的患者血压控制、改善预后,同时可减缓人群平均血压随年龄而增长的速度,达到减少高血压、脑卒中与冠心病发病的目的。综合干预的结果可获得人群高血压控制率升高,血压均值下降达到脑卒中、冠心病发病和死亡率降低的良好效果。

1.生活方式指导的策略

对人群生活方式的指导,既可用于已患高血压或还伴有其它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高危对象,同时也可用于广大健康人群。通过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减重、限盐、限酒等不仅使部分高血压患者不必采用或减少药物剂量而血压得到控制,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广大群众普遍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采用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若干年后,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率且定可降低,人民身体素质必然会增强,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则是非常巨大的。当然对某些轻中度危险的及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在生活指导的基础上还是需要采用降压药物治疗。评价生活方式的指导是否成功可依据:

1、人群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测压率、服药率、控制率是否升高,2、目标人群中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是否下降,3、高血压患者是否减少药物剂量或种类,4、致心血管病的其它危险因素的水平是否有下降,5、人群中与高血压有关的心血管病如脑卒中、冠心病等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否有降低

2.生活方式指导的具体内容

生活方式的指导内容应包括(1)健康教育与卫生促进。(2)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采用健康的生活习惯。(3)注意对高血压患者的检出。(4)加强随访与复查。

七、健康教育与卫生促进

通过各种途径的健康教育和宣传以提高各级领导、医疗卫生人员和广大群众对高血压的认识,包括:什么叫高血压和测血压的重要性;不论有无自觉症状,血压增高对健康都有害,易引起脑卒中和心脏病,但经过适当治疗常能得到控制;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坚持治疗;高血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预防。促使政府部门,机关团体等组织出台一些制度和法规如公共场所不许吸烟,食品工业需标明某些食物的盐和脂肪的含量等。总之宣传的目的要达到从中央到基层都认识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性,在措施上体现“预防为主”是国策,教育医务人员除重视临床诊治外,也要学会在社区人群防病治病的本领;广大群众了解高血压、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发病因素、危害以及如何预防,宣传方式可采取广播、电视、小册子、宣传画、传单等多种传播媒介,争取专门宣传机构参与领导和策划以达到减少制作费用并提高宣传效果的目的。

八、改变不良环境 不良环境是指对人们健康有害的物理环境(如污染)和社会环境(主要是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过度饮酒、暴饮暴食、脂肪和盐摄入过多、缺少运动和精神压力过大等等)。改变环境要靠政府行为和个人行为两方面结合起来。政府行为包括有关的政策、法规和制度,个人行为主要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卫生知识,改变不良个人生活习惯和行为以及培养良好的自我保健行为和方法。应鼓励食品工业开发低脂食品和实用的低钠盐,生产无酒精饮料以及推广食品营养成分标签。取消烟草和香烟生产目前还为时过早,但也要采取措施逐步加以限制。

篇8:小心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同时,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危害也是很大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使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均显著增高。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和致死率是无合并高血压患者的2倍以上。高血压还可以并发肾脏病变, 加速肾病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危险性也显著增加。

糖友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高血压的出现。

第一, 糖尿病患者每天必须按时、按量服用药, 控制好每天摄入食物的总热量, 根据自身状况进行适量的运动, 以求将血糖控制在稳定的范围内, 控制好糖尿病。这样其他的并发症也不会如影随形。患者血糖的控制目标:空腹血糖应在≤5.9mmol/L, 餐后血糖应控制在≤7.8mmol/L。

第二, 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测量血压, 使血压值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值内, 建议每周监测血压1~2次。对高血压进行积极的监测。血压控制在130/80mm Hg左右, 当血压≥130/80mm Hg时, 就应服用降压药, 如有蛋白尿需要用ACEI或ARB类的降压药。另一方面, 如果血压保持正常, 但出现了蛋白尿, 这时也应该考虑服用降压药。

第三, 日常的起居饮食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患者每天应意“少盐少脂多运动, 戒烟限酒减压力, 按时服药是关键, 谨遵医嘱是保障”。

患者每天摄入的食盐量应少于5g (大约小汤匙每天半勺) 。患者饮食应限制脂肪摄入量, 少吃肥肉、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糕点、甜食等高热量的食物,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鱼、蘑菇、低脂奶制品等, 保证合理膳食。于此同时, 保证适量的运动, 有效的控制体重。

患者应当严格的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影响降压药的疗效, 且吸烟能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 使心跳加快, 从而使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吸烟还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引起血压升高。饮酒和高血压之间有着定量的关系, 随着饮酒量的增加, 收缩压和舒张压也会随着升高, 长此以往, 高血压的发病率也会继续增大, 且过度饮酒还可能出现脑中风的危险。

患者要遵从医嘱按时服药, 将病情控制住, 也可早日脱离“苦海”。

篇9:如何治疗糖尿病高血压

段老太今年62岁了,患糖尿病12年,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尿蛋白阳性并发症,用胰岛素3年,血糖控制尚好。但血压波动大,高压160~180毫米汞柱,低压在60毫米汞柱。吃伲福达1片,上午血压控制尚好,下午和夜间血压常超过140毫米汞柱;若吃2片,下午和夜间血压虽然可以控制,但上午血压又太低。问我该如何治疗。 段老太患的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老年高血压最常见的—种类型,仅收缩压高,舒张压正常,脉压差大,波动性大。对降压药敏感,药量稍大,血压就会降得很低。特别是糖尿病病人,因植物神经受损,血压波动更大,用单一降压药很难控制。我的经验是用“综合降压法”治疗为好。

1.长短结合,优势互补:正常血压24小时内有“两峰一谷”的变化规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就更明显了。用长效降压药降低基础高血压,短效降压药降低峰值高血压,这种“长控峰短控基”的长短效降压药结合的方法,可以获得优势互补的作用。 2.多药结合,减副增效: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因年龄大,并发症多,若用单味降压药,剂量小时血压不能控制,药量大有可能对靶器官造成损害。现主张在血压不稳定而且波动大的情况下,可用“小量多种短效降压药联合方案”,得到减副增效的作用。组方:安定(2.5毫克)0.5~1片+倍他乐克(50毫克)1/4片+双氢克尿噻(25毫克)1/4片+卡托普利(25毫克)1/2片+尼群地平(10毫克)1/2片,為一次量,日服4~6次,根据血压3~5天调整一次。优点是:①组方合理,卡托普利有降压、降脂、降糖、降低尿蛋白和增高胰岛素敏感作用,副作用有干咳、血钾升高。尼群地平降压作用确切而缓和,对血糖、血脂无影响,不减少心、脑、肾血流。倍他乐克是通过降低肾素和心脏排血量,降低心率和心肌耗氧量而降低血压的,对心脏有保护作用。其副作用有轻微的升糖作用。双氢克尿噻是基础利尿降压药,有排钾和轻微影响糖脂代谢的副作用。四药联合可取长补短。双氢克尿噻排钾和影响糖、脂代谢的副作用,可与卡托普利升钾、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副作用相抵消。倍他乐克影响糖脂代谢的副作用,可被卡托普利克服。加小量安定对抗因血压波动引起的精神紧张,可协同降压作用。组方药物都是短效的,作用时间4~6小时,即使出现了低血压,卧位休息3~4小时就可恢复。按作用时间服药,药量容易调节,可保持血压平稳不致忽高忽低。②价格低廉,一天只几毛钱。

篇10:高血压及糖尿病防治知识讲稿

主讲:张恒

高血压是全球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一半以上与高血压有关,控制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切入点。

高血压的定义: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三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患者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低于140/90mmHg,也应诊断为高血压。

一、特殊人群高血压处理

(一)老年人:老年(>65岁),降压药务必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耐受性逐步降压,应测量用药前后坐立位血压;尤其对体质较弱者更应谨慎。老年人有较多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合并心血管病、糖尿病等情况也较多,常需多药合用。

(二)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时首选β受体阻滞剂或长效钙拮抗剂及长效ACEI;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选用β受体阻滞剂或ACEI;心肌梗死后病人用ACEI、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

(三)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症状少者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症状多的可将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ARB和醛固酮拮抗剂,或与袢利尿剂合用。左心衰竭者的血压目标<120/80mmHg。

(四)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高血压伴糖尿病常需要严格控制血压。要求将血压目标降至130/80 mmHg以下,因此常以ACEI、ARB联合用钙拮抗剂、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或β受体阻滞剂。要重视糖尿病的降糖和降压治疗,降压治疗减少血管疾病的净效益更好。

(五)慢性肾脏疾病:血压应严格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尿白蛋白>1g/d时血压应控制在125/75 mmHg以下,首选ACEI、ARB,有利于防止肾病进展,重度患者须合用袢利尿剂。

(六)脑血管病后:急性脑卒中降压治疗有争议。如血压≥220/120mmHg的,可考虑适度降压治疗,但应缓慢降压和密切观察病人反应。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史(非急性期)者,进行适度的降压治疗均能减少卒中的再发。降压后头晕加重者,应注意有无颈动脉狭窄问题。如双侧颈动脉严重狭窄,则谨慎或缓慢降压。

二、降压药物服用注意事项

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降压速度不宜多快。由于患者常为多种疾病并存,多同时存在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因此选择治疗药物也要慎之又慎,用药后要密切观察疗效和副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临床上有不少医生和患者治病心切,选择一种药物治疗几天之后,看到血压没有达标,就认为这种药物不适合,于是迅速换药。其实,合理的老年患者降压治疗应该在4-8周内逐步将血压控制到位,然后长期维持。因此使用降压药物短期内没有达标并不意味着该药对于这个患者无效,是否有效需要观察一段时间再下结论。

常用五大类的降压药物,到目前为止所有的老年人都可以选择,其中钙拮抗剂和利尿药降压效果更好,副作用少。钙拮抗剂长效CCB的副作用较少,对代谢无不良影响。无绝对禁忌症,与其他4类降压药物均可联合使用。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尤其是老年人群发病率很高,几乎50%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病。我国现有高血压2亿人,每年因高血压导致的死亡超过了150万人。而在我国目前大众人群对高血压的知晓率仅为30%,治疗率25%,控制率6%,这对我们的高血压预防工作是极其不利的。及早的发现和控制高血压,对预防可能出现的脑出血、心力衰竭、高血压性心脏病都有很大的好处;而到着重要的一点则是要从根本上预防高血压病。

1、血压正常或增高是人为划定的。我国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在未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毫米汞柱(mmHg)或舒张压≥90mmHg者为高血压。

2、高血压预防措施:

关键是要树立预防重于治疗的观念。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健康的生活方式,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及心理平衡。这四项措施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a合理膳食包括①低盐:饮食宜清淡,每天食盐量以5g为宜,其他含钠佐料如酱油、味精较多时,应减少食盐摄入量;②低脂:饮食中应控制胆固醇、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主要是控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③控制糖类及总热量的摄入,高糖饮食会引起糖耐量异常及胰岛素抵抗,二者是冠心病和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总热量摄入过多,会引起超重和肥胖,而超重和肥胖是引起高血压的三大危险因素之一;④进食一定量的优质蛋白,对血压有稳定作用。如牛奶、鱼、虾、瘦肉等优质动物蛋白或大豆、豆腐等植物蛋白;⑤多吃富含钾、镁、钙和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特别是胡萝卜、芹菜、海带、紫菜、丝瓜、木耳等蔬菜;⑥对于中老年人,可以合理地食用一些调节血压、血脂、无毒副作用的保健食品。

b适量运动是指根据本人身体状况,选择适当运动方式,如步行、慢跑、骑车、游泳、跳舞等,进行有氧运动。运动要从小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如曾有心血管疾病者,宜先进行全面查体,在医生指导下开始有氧运动。运动要达到有效心率范围,即最大心率的60%。有氧运动过程中,达到有效心率范围后,在该区域必须保持 20分钟以上,每周运动4~5次。吸烟可使血压和心率一过性升高,同时伴有周围小动脉收缩,皮肤温度降低。虽然多数研究显示吸烟与高血压患病率无明显的关系,但吸烟降低服药的顺应性,并增加降压药物剂量。而且吸烟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应该戒烟。饮酒也是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c心理平衡是高血压患者维系健康生态的重要一环。高血压患者如果精神压抑、心情抑郁,常使他们采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酗酒、吸烟等,降低或对抗了高血压治疗的顺应性。对于有精神压力和心理不平衡的人,要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需做长期而细致的工作。高血压是动脉血管内的压力异常升高,高血压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心、脑、肾可产生严重的并发症,诸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性脑出血、脑梗塞;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糖尿病防治:

一、糖尿病的症状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然而,并不是每个患者都具有这些症状,有的人甚至仅出现并发症的表现,如突然食物模糊、反复感染、肢体溃烂、肾功能损害等等。

二、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综合作用导致的代谢性疾病,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随因胰岛素分泌、作用缺陷,进而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血糖若长期控制不好,可导致多种严重慢性并发症:

1.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非糖尿病人群高出24倍,并使心血管疾病发生年龄提前,病变更为严重。

2.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和血脂异常。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年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

4.糖尿病肾病是造成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5.糖尿病严重可导致神经病变和下肢坏疽等。

三、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如口渴、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

2.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

3.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中,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

4.没有明显症状者,只要2次血糖化验结果达到以上标准,也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四、为什么要重视餐后血糖

由于糖尿病早期常仅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而空腹血糖正常,仅查空腹血糖将会导致漏诊。因此,40岁以上者应每年查一次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以便及早发现糖尿病。

五、控制血糖的饮食方案

1.主食:根据自己的劳动强度或活动强度制定全天饮食。职业男性一天以350~450克谷类食物为妥,女性为300~400克。重体力劳动者,一天的主食量可酌情增加,反之应适当减少。休息或卧床者,男性的主食量为250~300克,女性为200~250克。肥胖者进食量限制应严格一些,而瘦弱者则可适当放宽。

2.蔬菜类:量及种类无特殊限制。

3.肉食类:避免高脂食物,可选择少量瘦猪肉、牛肉、鸡肉、鱼等。

4.豆、奶制品及蛋类:此类食物富含蛋白质。与肉类一样,每顿适量便可。如早餐可食300毫升奶或豆浆,或一只鸡蛋(有高脂血脂应少吃蛋黄),外加50~100克主食。

5.水果:血糖控制良好者,每天可进食少量水果,但应避免吃含糖量高的橘、柑、葡萄、荔枝等,并适当减少饭量。血糖未得到满意控制者,最好不吃。

六、哪些人容易患糖尿病

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有妊娠期糖尿病史或生育过巨大儿;年龄超过40岁;肥胖者;糖耐量异常者;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或痛风;低出生体重儿。

七、糖尿病患者的降糖目标

老年人:降糖不能过快过猛,一般建议将空腹血糖降至6~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降至8.9~10mmol/L。

上一篇:转正谈话记录表下一篇:妙用小诗歌巧教生物学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