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西省南昌市移动应用程序(APP)安全情况调查报告

2024-05-05

关于江西省南昌市移动应用程序(APP)安全情况调查报告(精选3篇)

篇1:关于江西省南昌市移动应用程序(APP)安全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江西省南昌市移动应用程序(APP)安全情况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全面进入手机时代,手机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据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目前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规模达到13亿,人口普及率达94.6%; 其中3G和4G用户总数达到8.38亿户,基本上是人手一机。伴随而来的就是安装在手机上的各种移动应用程序(以下简称APP)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境内现有各类APP 900余万个,人们的出行、住宿、美食、消费及娱乐都越来越依赖于APP,可这一个小小的APP它在带给人们生活便利的同时,你是否真的了解它?它真的安全吗?

一、当前移动安全现状

近年来频繁爆出移动安全事故,2016年以来,公安部依托天津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及广东移动互联网安全监测中心监测发现查处境内窃取用户隐私、推送欺诈、垃圾信息等恶意程序,以及传播色情低俗、暴力恐怖等违法移动应用的8714个,涉及全国24个省及自治区及直辖市。据统计,75%的移动设备APP无法通过最基本的安全标准,有48%安卓APP至少存在一个安全漏洞,移动设备APP安全性不足就有是原因,其主要情况如下:

1、勒索软件肆虐

2016年堪称勒索软件的元年,手机勒索软件出现裂变式传播和交叉传播新趋势,且变得更为复杂和多样。对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的数据以及设备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2017年则变相发展,这两天全面爆发的勒索软件让全世界人民都惊恐不已。

2、安卓平台漏洞频出

各漏洞平台漏洞数量均比去年增长10%-15%,与安卓手机本身相关的漏洞威胁手机安全,固件漏洞、移动操作系统漏洞开始增多,且呈现多样化趋势。

3、智能硬件千疮百孔

安卓恶意软件从手机、平板电脑跳转到其他安卓设备上,如智能电视、摄像头等智能硬件设备。智能设备的安全漏洞开始被黑客利用发起恶意攻击。

4、信息和数据泄露无处不在

手机、摄像头等智能硬件的普及以及关系到大众民生的各种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意味着所有主体的信息都会被数字化,因此信息和数据泄露事件屡见不鲜,如雅虎10亿信息泄露、1.17亿LinkedIn账户登录信息泄露。

二、江西省南昌市移动应用程序(APP)安全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南昌市正在使用的APP大约为77000多个,笔者随机抽取100个左右APP,这些APP来源既有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又有企业及医院等相关单位,都是当前正在使用的,通过CSA(国际云联盟)及中国赛宝认证中心(工信委下属单位)认可标准及相应的先进技术进行全方面检测,发现不少问题,主要如下:(1)安全检测通过率低

通过对网上下载的100个APP进行安全检测(具体情况见附件1),发现完全通过检测的仅为22个,通过率不足30%,且还存在相应小问题,但不影响使用;另外有将近70%的APP是无法通过安全检测。

这些不合格的APP通常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包括查阅手机内部资料、任意读取使用者位臵、通过SIM卡侦查手机用户行踪、追踪用户使用手机行为,自行打开手机摄像头及录音系统,甚至还包括恶意“扣费”、强行捆绑推广其他无关应用软件等行为。

(2)安全检测未通过原因分析

通过对已经检测而未通过的APP进行原因分析,其实大部分是开发者不具备相应的安全防范意识,随意调用用户隐私,对一些数据存储任意更改,对于程序的执行环境不明,而用户自身的防范意识确实不强,导致赤裸裸的暴露在别人眼皮底下也浑然不知。

主要原因包括:隐私处理不够、权限随意调用(如提权行为与目的不当、故意隐匿的权限、开发者自建权限)、讯息不当揭露(如周边信息不当揭露)、API/函式库原生风险(如API潜在风险、函式库潜在危险、注入攻击风险)、应用程序共谋活动(内容来源/目的共谋泄漏、播送接收组件、数据建立/更改/删除)、原生码执行混乱、数据储存状态(如储存方式与位臵、机敏数据的安全考虑)、执行环境(如耗电问题、CPU使用率、I / O 问题)等。

三、建议解决办法

1、建立健全制度,做到依法办事

政府越来越关注和重视移动安全,自2016年开始,政府出台了多条相关的法律法规,立志净化网络空间安全、助力安全市场发展。如2017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出台,这是我国第一部网络安全领域的法律,是保障网络安全的基本法;国家网信办发布《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审查办法(试行)》也即将于近期正式实施,尤其重要的是公安部于2016年6月16日发布的《全国移动互联网应用发布平台安全管理》中明确提出:移动应用平台应落实移动应用安全检测、登记检验开发者真实身份落实日志留存等安全措施,以及加强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建立群众举报渠道,及时发现报告违法移动应用等要求。

2、大力开展移动应用程序安全检测认证服务

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就要首先保证APP的使用安全,要从源头上来抓,我们要针对市场上已经在使用的APP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包括手机应用商店、各个单位自行研发使用的APP(含政府部门、企业及高校医院等相关事业单位),通过CSA(国际云联盟)及中国赛宝认证中心(工信委下属单位)认可标准及相应的先进技术进行全方面检测,对于不能通过检测的APP要督促相关部门限时整改,经过修改后达到检测标准的才能继续使用,否则就应下架处理,对于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应该按照国家相关法律处以相应罚款及追究法律责任。

3、大力推进CSA标准培训,培养合格人才

要大力推进CSA标准培训,对于从事APP研发的公司及技术人员,包括各县、市及相关单位的网络安全员、信息技术员及宣传人员都要求务必通过CSA标准培训,这对于今后APP的开发及维护至关重要,通过培训,相应技术人员都掌握了CSA标准,对于开发出来的APP也自然会按照标准编写,对于今后的维护及升级会提供不少便利,这一点是根本所在。

该培训还可在各大科研院所及高校推广,从学生开始更加有效。

四、前景展望

目前不合格APP的应用是屡禁不止,但并非不可改善和优化,源于国家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网信办、公安部及工信委相继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加大检查督促,引进第三方检测工具,要求各大应用商店严格律己,增加对应用内容的排查,这些都表明我国国内的APP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对于移动支付与手机安全软件使用趋势来看,我们还是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篇2:关于江西省南昌市移动应用程序(APP)安全情况调查报告

(一)数据调查

据CNNIC《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手机网民达6.56亿人,占总网民的92%。手机网民的迅速增加,使传统媒体注重新媒体特别是手机终端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国性、地方性的媒体都已经设立或正在设立手机新闻终端,实现新旧媒体的融合,寻找更好的发展道路。因此,为了更好地探讨广西新旧媒体的融合,对广西传统新闻单位APP运营的相关数据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如表1:

由表1可知,广西设立APP的传统新闻单位并不多,总共只有7家传统媒体,APP移动终端为12家,其中广西日报社、广西电视台均设有3个,南宁电视台设有2个,其他各设有1个。下载量前三名的客户端为:掌上红豆、南宁头条、广西新闻。

(二)个案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新闻类APP的运营情况,以下载量排行第一的掌上红豆和第二的南宁头条进行个案分析。

第一,掌上红豆。掌上红豆是由广西新闻网自主研发的手机新闻客户端,是广西最大的互动社区——红豆社区的手机客户端。据App Store显示,掌上红豆在2013年11月1日发布1.0.0第一版本,更新6次后,到现在最后更新的2014年6月6日的1.0.6版本。

掌上红豆的界面清晰明了、版块分明。因为掌上红豆是红豆社区的手机版,因此掌上红豆的新闻都是以帖子的形式发出,首页的“红豆热点”“首府看点”是广西最近的新闻热点,“图酷”则有一些最近相关新闻的热图或一些旅游风景。点击“菜单”可以看见有许多地方论坛,往下翻还有“其他版块”,可以进入教育论坛、交易论坛等。每一条新闻、每一个帖子,网民都可以进行浏览和即时评论,十分方便。掌上红豆已具备了移动客户端的基本内容与方式,可以迅速便捷地了解广西最近发生的事情,还能直接了解网民的意见。不足的是,掌上红豆的界面设计与其他类型的APP相比过于单调,有很大改进的空间。

第二,南宁头条。南宁头条新闻客户端是由南宁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出品,提供重大新闻发布,突发事件报道,并具有丰富的新闻资讯直播、点播、预告、搜索和分享服务,全天滚动更新。据App Store显示,南宁头条在2014年10月14日发布2.4第一版本,更新25次后,到现在最后更新的2016年8月30日的2.4.2版本,更新速度很快,较为及时。

进入南宁头条APP,其界面也十分简洁,类似于缩小版的互联网站页面,点击相应的导航栏就会出现相应的新闻内容。除去“头条”“新闻”“直播”等常规栏目,还设置有“爆料”“服务”“投票”等互动栏目,更符合现代人的手机应用习惯。人们通过此客户端可以了解南宁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了解社会最新动态。不足的是,南宁头条相对于其他同类型的新闻客户端来说,界面设计较为落后、APP的互动运用也有所不足、新闻太多导致用户不能及时获取自己想知道的信息、APP上视频直播不能回看、用户可能会错失新闻信息等。

二、广西传统新闻单位APP运营存在的问题

通过相关的调查和分析,广西一些传统新闻单位APP运营有不错的成绩,有丰富的内容、成熟的界面、一定的下载量和好评,但广西传统新闻单位APP运营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新旧媒体融合的进程缓慢

调查显示有新闻类APP的广西传统新闻出版单位很少,而且基本上集中于广西省级的报社和电视台,地方性的较少,只有南宁、桂林、柳州和钦州。这些新闻类APP的传统单位,有的APP正处于测试阶段,有的则只适用于安卓系统,其他运行系统都不能安装。宏观上说,手机网民在快速增长,而广西新闻APP的下载量并不大,证明网民的关注度低或使用范围较小。

(二)新闻APP运营的建设问题

通过数据显示和对掌上红豆和南宁头条的个案分析,我们能大概了解到广西新闻类APP的新闻信息、版面设计等内容。毋庸置疑,相关的新闻类APP向受众推送的新闻内容都很丰富,涉及受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社会地区新闻事件、娱乐、生活求职等。

新闻类APP不仅需要内容做得好,版式选择也不能忽视。广西相关的新闻类APP设计较为单一,有的APP供受众的选择性较少,分享推送的功能也不够健全。这样一来,受众不能分享新闻消息,也不能将新闻类APP通过分享“传递”出去,导致新闻类APP本身也得不到好的推广。因此,广西传统新闻单位的新闻类APP建设问题应该得到重视。

三、广西传统新闻单位APP运营的未来发展

手机作为重要的新媒体,其作用不可小觑。在当今碎片化时代下,手机已成为承载碎片化新闻传播较为重要的物理载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都在探寻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之路。

(一)加快新闻类APP的设立

新旧媒体的融合是新媒体发展的一个趋势,不管未来新媒体是否会取代旧媒体,最为关键的就是传统媒体应顺势而行,把握机遇,实现自己的二次发展。关于地方性新闻类APP的建设,遇到的困难可能会比全国性的、大型的APP多。一方面,手机网民可能大多关注一些大的新闻类APP,对地方性的不太关注;另一方面,地方性的新闻内容有限,做出的APP不一定能吸引人。但不管怎么样,广西传统新闻单位都应努力做好自身的新闻类APP建设工作,吸引广西的手机网民下载使用新闻类APP,打造属于自己的受众群体。

(二)建立新闻类APP的资本运营产业链

新闻类APP作为新媒体下互联网经济的产物,需要有一定的资本才能运营。一开始,传统新闻单位需要对新闻类APP建设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建设好并进行推广后,形成自己特有的新闻即时推送模式,打开自己的受众群体,便能吸收到广告,充实运营资本。同时又可以对版本进行更新,更好地适应受众需求,形成一条良性的产业链。要更好地建设新闻类APP,资本运营起了关键的作用。

(三)分析受众,营造新闻类APP的品牌文化

新闻类APP的建设少不了资本的投入,但却不能受资本影响就进行虚假报道或实行其他商业性的做法。健全新闻类APP建设问题,最好的途径就是分析、了解受众需求,打响自己的品牌特色,吸引受众,通过广告和受众进行二次销售和推广。

新闻类APP应该符合传统出版单位的一贯风格,主打自己的特色(头条、图片、话题等)来争取受众,从中稍作创新,使得APP既有自己的新闻特色,又保持原有的优点,形成自己的风格和品牌文化。如此,受众一旦习惯和喜欢就会将其分享给身边的同事和朋友,最终使新闻类APP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昌凤.王宇琦.传统媒体的移动化:媒体客户端的现状与问题[J].中国广播,2014(12):35-37.

篇3:关于江西省南昌市移动应用程序(APP)安全情况调查报告

根据省政协2011年工作要点安排,7月下旬至8月上旬,省政协副主席郑小燕带领社会和法制委员会调研组,就“我省新阶段农村扶贫开发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在听取了省扶贫和移民办负责同志的情况通报后,深入到吉安市永新县、吉安县和上饶市横峰县、余干县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吉安市、上饶市扶贫和移民办负责同志和四县党委、政府的情况介绍,与有关职能部门、乡(镇)村负责人和扶贫龙头企业负责人、农民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实地察看了部分扶贫项目。

一、江西省扶贫开发工作基本情况

我省现有21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增加贫困户收入为目标,开展以整村推进、移民搬迁为主体,以产业扶贫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两翼的扶贫攻坚工作,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成效。

1、实施整村推进,重点贫困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以3069个重点贫困村为单位,实施以改善基础条件、促进产业发展、提高人口素质、稳定解决温饱为重点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计划。“十一五”期间,省本级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3.3亿元,每个重点村五年安排50万元左右,共帮助重点村修建道路1.5万公里,解决饮水困难人口38.1万人,新增可灌溉基本农田110万亩,重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面貌得到改善。上饶市以“六到户”工程为抓手,共完成610个重点村的整村推进任务,重点村基本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用清洁能源”的目标。

2、推进移民搬迁,条件恶劣地区贫困群众的生存环境显著改观

为从根本上解决易发生灾害地区贫困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按照“搬得出、稳得住、逐步富”的目标,采取集中安置、分散安置等形式,对身处库区、深山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的贫困群众实施移民搬迁扶贫。“十一五”期间,省本级共安排移民建房财政补助资金9.25亿元,累计搬迁移民26.63万人,建设移民集中安置点2262个,移民户居住环境得到显著改观。永新县把移民集中安置点纳入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进行建设,共搬迁移民1403户6322人,兴建移民集中安置点35个。

3、拓展产业扶贫,贫困群众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根据各地资源优势和农业发展现状,扶持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建立科技扶贫示范点,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完善扶贫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发展,加快贫困户脱贫步伐。“十一五”期间,全省投入产业开发扶贫资金2.5亿元,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覆盖范围内的贫困农户户均增收2000元。吉安县通过财政补贴、建立信贷担保联合体、建立自然灾害保险、实行贷款贴息和建立村级产业发展资金等多种措施,扶持贫困农户发展葡萄、肉鸡、肉牛、肉猪等致富产业,扶贫产业已覆盖全县70%的贫困户。

4、加强“雨露计划”培训,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高

坚持扶贫与扶智并重,把提高贫困群众的综合素质摆在重要位置,大力实施“雨露计划”,通过“订单式”、“对接式”等多种培训模式,推进扶贫培训和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十一五”期间,省本级共投入“雨露计划”。培训资金1.05亿元,累计完成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和贫困户“两后生”职业学历培训共25万人,基本达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

5、坚持社会参与,扶贫开发合力得到增强

通过抓好部门单位定点扶贫、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各类企业参与扶贫、社会各界支持扶贫四大主体,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扶贫开发的良好局面。“十一五”期间,全省共筹集各类社会扶贫资金33.73亿元。余干县、横峰县充分发挥挂点扶贫单位的作用,争取项目扶持资金分别达3382.2万元和2000多万元。

二、江西省扶贫开发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省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好地满足全省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目标和要求相比,面临的困难还比较多,扶贫攻坚任务仍十分艰巨。

1、贫困人口规模仍然较大,扶贫成本逐步提高。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在自然条件比较差、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落后、社会发育滞后的偏远地区、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地区。并且,大部分贫困人口文化素质偏低、自我发展能力差、抗风险能力弱,帮助这部分贫困人口在稳定解决温饱的基础上脱贫致富,需要付出更大的社会成本。

2、农民致贫返贫因素呈现多元化,返贫现象比较突出。扶贫开发使一部分人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巩固温饱的任务还很艰巨。自然灾害、市场风险、因病、因学等致贫、返贫因素交织在一起,成为贫困农户的经常性威胁。此外,建设征地、环境污染、资源开发、农产品价格不稳定等一些因素也可能导致新的贫困群体产生。同时,初步解决温饱的人口群体因为贫困标准线较低,存在极大的脆弱性,也容易返贫。

3、扶贫投入偏少,补助标准偏低。整村推进每村每年只有10万元,相对于贫困村急需完成的诸多建设项目来说,资金太少,只能先解决群众受益面最广泛的基础设施问题,而产业发展、环境改造等项目难以实施。上级项目普遍要求资金配套,一些贫困县为了争取到项目只能假配套,造成投入先天不足。农村金融服务产品供给短缺,贷款门槛过高,到户贴息资金难以落实。移民建房每人补助3500元,补助标准偏低,少数贫困户搬迁困难。劳动力转移培训部分工种补助标准过低,培训质量有待提高。

4、基础设施建设仍很薄弱,抗灾能力较差。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薄弱,与扶贫开发的目标要求有较大差距。至2010年底,全省仍有3.3%的自然村尚未通公路,28%的农户没有安全饮用水,21%的行政村没有卫生室,50%以上的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抗灾能力弱。

5、扶贫开发工作缺乏有效衔接,影响到扶贫的实际效果。少数地方、行业、部门、单位对扶贫开发存在思想认识偏差,重视程度、工作力度和实际效果有较大差异。由于缺乏有效制度和工作机制保障,扶贫开发实际工作中存在“单打一”的现象。有关单位在扶贫工作联系、项目对接、资金整合等方面仍然不能形成有效合力,时常出现各搞各的规划,各确定各的项目,各下达各的资金,往往造成有的项目几家单位扶持,而有的项目又无人扶持的现象。

三、推进新阶段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推进我省扶贫开发工作的开展,提出如下建议:

1、科学制定我省“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根据国家2011-2020年扶贫开发纲要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我省实际,科学制定我省“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并制定好专项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扶贫规划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持衔接。在编制扶贫规划中,要根据国家纲要提出的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开发主战场的部署,科学划分省级连片特困地区,将没有纳入国家连片特困地区的重点县和其他老区贫困县归入其中统筹资源给予重点扶持。各地要根据省扶贫规划,制定和完善本级扶贫规划,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

2、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搞了十年,各级政府应当认真总结经验,实事求是地调整工作部署,切忌平均使用力量,应进行分类扶持。对基础条件较好,扶贫开发成效显著,已经达到脱贫标准的,应鼓励其脱贫出列,努力奔小康;对基础条件较差,贫困人口较多,脱贫难度大的县,应作为全省扶贫开发的主战场,新增的扶贫资金和经济实力强的帮扶单位应集中到脱贫难度大的地方。对剩下的贫困人口也应进行分类扶持——对丧失劳动能力且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户,列入最低生活保障范畴;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开发式的扶贫,帮助其摆脱贫困现状;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贫困户,实行移民整体搬迁。

3、加大投入力度,促进输血与造血有机结合。在积极争取国家加大对我省扶贫投入的基础上,调整各级财政的支出结构,建立各级财政扶贫资金随财力增长而逐步增加的长效机制,并通过财政贴息、项目补助、以奖代补等手段,引导全社会增加扶贫投入。要着力落实好国家新出台的扶贫纲要关于“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以下(含县)配套资金”的规定,实现贫困地区扶贫项目财政全额投入。适当提高贫困线标准、移民搬迁补助标准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种补助标准,落实专项扶贫到户资金。积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丰富品种,降低贷款门槛,扩大信贷扶贫投入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小额信贷试点、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和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担保机构,切实帮助贫困户解决发展生产筹资难的问题。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扶持修建小微型水利设施。加快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和灌溉排水泵站的更新改造。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积极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快贫困地区公路建设,实现村村通公路。建立和完善基础设施建后管理和维护制度。

5、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调整优化贫困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帮助贫困乡村、贫困农户按照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合理开发当地资源,逐步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建立产业扶贫专项投入资金,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绿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特色农业,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文化教育,着力打造新型农民。扶持扶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能人的发展,在贷款、基地建设和劳动力培训等方面予以支持,带动农户发展特色产业增收致富。

6、整合各方扶贫资源,使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以资金政策为手段,以项目建设为切入点,以稳定脱贫为落脚点,有效整合各类扶贫资源,整合部门和行业力量,实行渠道不变、管理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发挥合力。要将扶贫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工业园区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有效增强区域整体发展能力和“造血”功能。建立和完善财政扶贫资金整合绩效考评体系,促进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整体效益的提高。鼓励各地开展整合扶贫资源试点工作。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健全扶贫项目前期工作和动态监测以及事后评估制度,确保扶贫资金安全并充分发挥效益。

7、发动各界力量,积极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积极动员各部门、各单位和全社会参与扶贫工作,推进专项扶贫和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相结合,形成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在现有定点扶贫的基础上,建立经济强县与老区贫困县结对帮扶制度。尽快出台我省公益事业捐赠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完善社会捐赠减税免税政策,增强社会慈善意识。建立健全慈善奖励表彰制度。新闻媒体要加强对扶贫典型经验的宣传报道,在全社会营造扶贫济困、乐于扶贫开发的良好氛围。

8、打好革命老区牌,争取国家对江西老区建设的支持。充分发挥革命老区的政治资源优势,打好老区牌,争取国家从政策和制度层面加大对江西革命老区的扶持力度。积极推动国家层面制定中央苏区振兴规划,以贫困地区的交通设施、水利设施、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等为重点,精心谋划项目,做好与国家有关部门的汇报、衔接工作,从中争取更多的扶贫项目和资金,造福老区人民。

9、出台扶贫开发地方性法规,将扶贫开发纳入法制化轨道。在推动国家扶贫开发立法的同时,根据我省实际,组织有关人员开展相关调研、论证工作,适时出台我省扶贫开发地方性法规,为扶贫开发提供坚强的法制保障。

1 0、强化责任落实,切实把扶贫开发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进一步强化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落实领导责任、单位责任和个人责任。完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各级扶贫办综合协调、组织实施、督促检查的作用。加强基层扶贫队伍建设,对贫困人口全面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监测,确保各项帮扶政策措施落实到户。把扶贫开发工作情况列入本地区、本部门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将其作为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建立奖惩机制,根据各地完成工作的情况,奖优罚劣。

上一篇:牛年春节抖音最火语句下一篇:幼师工作个人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