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和碱中和反应教案

2024-04-30

酸和碱中和反应教案(共12篇)

篇1:酸和碱中和反应教案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富裕县第一中学

张念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农作物和生命活动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形成中和反应的概念

(2)掌握中和反应的操作技能和实际生产生活中的运用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树立对科学的严谨态度

(2)通过学习中和反应的实质,使学生掌握寻根究底的思考方法

(3)通过学习中和反应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使学生树立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理念

二、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在九年级学生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及酸和碱的部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要学习的一部分知识内容,学生此时对化学实验的现象比较新奇,产生了学习兴趣,但不能从教学内容的本质上了解反应的内涵,对知识体系也仅仅知道一些浅层的内容,所以从教学内容本身来讲,并不复杂,但具体到中和反应的实质等比较抽象的知识时,可以增加视频实验加强理解。教学重难点:

1.证明酸碱中和反应发生的现象及实验操作; 2.中和反应的实质;

3.中和反应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观察分析法: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现象及反应的实质

合作交流法:在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教学中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之间合作学习为主,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及小组合作实验的能力,同时启发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方法来掌握。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问题,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展示图片,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2)设置疑问,导入课题

那么让我们共同步入实验探究之旅,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酸和碱之间是否会发生反应。

(一)实验探究,收集证据

1)实验操作:①取10ml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加酚酞试液。②向①中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滴加边搅拌至颜色刚好为无色.③蒸发反应后的溶液。2)实验结论: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产物是盐和水。

(二)、微观呈现,认识本质

大屏幕展示微观模型,指出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 溶液中的Na+和Cl-以游离状态呈现,但在蒸发时可析出晶体,得到NaCl(三)拓展延伸,反馈生活

1、出示图片:工业废水的排放、酸雨导致土壤酸化、实验室废液的倾倒

2、实例运用:通过中和反应使废水、酸性土壤、碱性物质等变为中性,防治蚊虫叮咬等。教学过程四:知识小结、巩固练习

1、知识回顾:①中和反应的概念、实质、应用 ②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2、随堂练习:①治疗胃酸过多,常用氢氧化铝,为什么? ②热水瓶胆内壁的水垢主要是氢氧化镁,应该怎样除去?

达标检测:

1.一些国家正在试用碳酸水浇灌某些植物,这样做不能起到的作用是()

A.改良碱性土壤 B.改良酸性土壤 C.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D.提高农作物产量 2.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滴加2滴紫色的石蕊试液,振荡后溶液的颜色呈()A、红色 B、蓝色 C、紫色 D、无色 3.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Ca(OH)2+ CO2=CaCO3+H2O

B.CuO + 2HCl = CuCl2 + H2O C.Cu(OH)2 + H2SO4 =CuSO4+2H2O

D.AgNO3 + HCl =AgCl↓+ HNO3

4.人被蚊子、昆虫叮咬之后,皮肤红肿疼痛,这是因为被注入了一种叫做蚁酸的物质。此时可以涂抹下列物质中的()A.食盐水 B.肥皂水 C.橘子汁 D.米醋

5.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有大量NaOH,若直接排入河流会造成水体污染,应怎样处理此工厂中的废水?写出你的想法,并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6.有些胃药中含有氢氧化铝Al(OH)3,它在人的胃内起什么作用?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小结与作业】独立完成:课本65页第1题的(1).(2).(3)板书设计:

一.中和反应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特点:A.反应物是酸和碱 B.生成物是盐和水 3.表达式:酸+碱→盐+水 4.实质:H+ + OH-= H20 二.中和反应的应用

1.改良土壤酸碱性(酸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H2SO4+ Ca(OH)2===CaSO4+2H2O 3.用于医药 3HCl+Al(OH)3==AlCl3+3H2O(中和胃酸)教学反思:

联系先前学习过的酸、碱都能与指示剂反应,使指示剂变色的知识,暗示、鼓励学生想办法证明NaOH和HCl这个反应的确发生了。本节课的总结,由学生自我评价本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和方法情感上的收获。

篇2:酸和碱中和反应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中和反应及其应用。(2)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教学难点

(1)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2)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玻璃棒.表面皿

实验药品:NaOH溶液.盐酸溶液.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钙溶液.酚酞溶液.稀硫酸溶液pH试纸.纸巾.标准比色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前面我们学习了常见的三酸三碱,谁能正确书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新获取的信息思考回答问题

你认为这些酸碱之间是否能够发生反应。并写出自己的猜测。

让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猜测结果。引导同学相互讨论交流归纳板书所有猜测。

板书:NaOH+H2SO4 NaOH+HCl

Ca(OH)2+H2SO4 Ca(OH)2+HCl

Ba(OH)2+H2SO4 Ba(OH)2+HCl

学生书写猜测结果,并相互讨论。

提问:通过什么现象可以判断化学反应的确发生了?

学生回忆思考回答。

引导学生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分析:NaOH+H2SO4 NaOH+HCl 无现象

Ca(OH)2+H2SO4 Ca(OH)2+HCl 前者有浑浊后者无现象

Ba(OH)2+H2SO4 Ba(OH)2+HCl 前者有白沉后者无现象

(以上各组反应都有热量放出)

问题:通过明显的现象我们可以判断反应已经发生,你对那些无明显现象的怎么看?

板书:无现象的可能1.发生反应

2.反应了无明显现象

选派代表黑板简单书写自己的实验方案和简单实验流程。实验结束后补充自己的实验现象和结论。交流讨论四组的实验方案以及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并让学生选择最佳方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引导。(如果学生已经设计出用酚酞进行实验,教师可重复演示。)

演示实验

取小试管,向其中加入2毫升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2滴酚酞(观察颜色变化),向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随着稀硫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至溶液变成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发生了反应不存在了。

板书: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

2NaOH+H2SO4 = Na2SO4+2H2O Ca(OH)2+HCl = CaCl2+2H2O

NaOH+HCl =NaCl+ H2O Ba(OH)2+H2SO4= BaSO4+2H2O

Ca(OH)2+H2SO4 = CaSO4+2H2O Ba(OH)2+2HCl= BaCl2+2H2O

动手实验,记录现象

实验后讨论交流,分析原因。

思考讨论如何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并设计实验方案简单书写自己的实验流程。

根据自己的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并记录现象分析结果。讨论实验方案的可行性。

学生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的方程式书写猜测中的所有方程式。

观察生成物在构成上的共同点:都是盐。

观察反应的共同点:都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揭示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其实所有的酸和碱之间都能发生中和反应。像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所以我们要借助无色酚酞观察反应是否发生,而有些酸和碱反应是有明显现象的,就不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了。

课件展示:演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变化。

H++ OH-=H2O

在实验完成后能将酸溶液或碱溶液直接倒进下水道吗?应该如何处理呢?

积极思考,利用所学的新知回答问题

展示有关中和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一系列图片

工业:如硫酸厂的废水中含的酸溶液比实验室的废液中多得多,需要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后排放

农业:如经常下酸雨形成的酸性土壤可以加入熟石灰中和酸性

生活:如用食醋中和腌制皮蛋产生的碱,从而去除皮蛋的涩味

如用含氢氧化铝的胃药治疗胃酸过多,你会写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学生练习:Al(OH)3+3HCl==AlCl3+3H2O

如被蚊虫叮咬后因其分泌的蚁酸而感到不适,可涂碱性物质(如稀氨水)来缓解痛痒。

提问:能涂氢氧化钠溶液吗?

观看图片并不断思索,寻找生活中其他的例子

课堂小结:1.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实质

2.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反应的实验探究方法

3.中和反应的应用

作业布置:教材习题

篇3:酸和碱中和反应教案

关键词:亲历,实验,探究,乐趣

[案例背景]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是义务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九年级下册中的内容。酸碱盐在无机化学中占有重要作用,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更是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本节课被作为独立的一节,是在前节酸和碱性质学习的基础上的继续和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盐的知识作铺垫,使学生对所学的酸碱盐知识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它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让他们亲历实验探究过程,充分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把实验教学过于形式化,而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案例描述]

我在《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中的教学经历: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

第一次教学(片段):(教师演示实验)

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请同学们观察描述实验现象。

生:没有观察到现象。

师:看不到现象是不是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就不反应呢?

生:不一定,可能反应了没有明显的现象。

师:对,那么现在要使实验有明显现象就要借助一种酸碱指示剂酚酞溶液。

演示P60【实验10-8】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前要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生:观察实验、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得结论

……

第二次教学(片段):(分组实验,以小组为单位)

师:请同学们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并观察描述实验现象。

生: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少数学生说感觉有点热)

师:看不到现象是不是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就不反应呢?

生:不一定,可能反应了没有明显的现象。

师:哦,那你们能不能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会反应呢?引导学生)

师:同学的设计听上去都不错,现在请同学们做实验来验证你们的方案。

生:分组实施实验方案。

师:巡视,指导。

生:讨论,交流,小组代表汇报观察到的想象及对应的结论,各小组相互质疑。

师:分析解惑。

通过实验、现象、讨论、交流同学们认为方案1可行性比较强,现象明显。

师:我们还学了哪些酸、碱?如何判断反应是否发生了?

……

[案例反思]

第一次教学虽然做了实验,也让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但都比较表面化、形式化,没有巧妙预设问题,没有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思考、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对知识点掌握了,但学生的探究、表达与交流的能力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这样的课堂学生在观察现象的时候还是很有兴趣的、逐渐的学生就觉得学习很被动、枯燥、课堂气氛很沉闷,教学效率也不高。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篇4:酸和碱中和反应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

1.通过验证酸碱之间的反应,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2.通过展示中和反应实质的微观图片,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实质的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实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2.在制定方案,探究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发展勤于思考,善于合作,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对“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实验进行分析与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酸和碱发生反应。

2.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难点】

对“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实验进行分析与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酸和碱发生反应。

三、教学策略及方法

启发诱导、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教学方法。

四、教学准备

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石蕊、酚酞、氢氧化钡、氢氧化铁、碳酸钙、氧化铜、锌粒、硫酸铜、温度计、试管、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火柴

五、教学过程

(一)演示实验,激情导入

演示实验:“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

提出问题:“利用我们课题1学过的知识进行大胆猜测,实验中可能用到了哪些试剂。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得出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二)实验设计,探究新知

提出问题:“我们利用酚酞试液做指示剂,验证了酸和碱之间能发生反应,利用了验证反应物减少的原理,来判断反应发生,你还能设计出哪些方案来验证酸碱发生反应呢?以化学小组为单位,利用老师课前发的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并验证猜想。实验完毕后,小组之间讨论、交流实验方案和现象。”

教师巡视、指导。听小组同学讲解自己的设计方案,并点评。总结得出方案:利用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证明酸或碱减少了或者消失。验证有新物质生成,根据反应放出热量,都可以判断发生反应。

让学生试着写出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让两名学生代表板演。

根据学生书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寻找规律,讲解盐是金属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教师追问:“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请举例说明。”学生举出反例,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

观看动画,得出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布置任务:阅读教材,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指导学生交流,并让学生回答中和反应在工农业、医疗、生活中的应用,巩固新知。

(三)总结归纳,巩固新知

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总结,并布置作业:必做题:写出至少两种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多多益善。选做题:搜集生活生产中中和反应的应用实例,下节课与大家分享。

六、板书设计

一、中和反应: 酸+碱=盐+水

HCl+NaOH=NaCl+H2O H2SO4+Ba(OH)2=BaSO4↓+2H2O实质:H++OH-=H2O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七、教学反思

篇5:《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反思

本课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并要求学生掌握中和反应的书写规律,了解中和反应的本质。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

现对本节课分析如下

一、新颖的引导过程,突出了化学教学的特点:实验探究。

化学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对本課内容来说更是如此。通过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学生可以归纳出盐酸和氢氧化钠会发生反应,并且生成物的溶液是呈中性的。层层深入,引出中和反应就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变化。

溶液颜色的变化,特别是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是非常快的,学生会觉得很惊奇,很想知个究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重视微观教学

通过离子在溶液中变化来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为以后学习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作好铺垫。

三、顺利并成功演示实验应注意事项

控制好溶液的浓度是该实验的关键,酚酞溶液和盐酸的浓度要求比较浓一点,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要稀一点,这样,颜色的变化很明显,而且溶液所时间可以缩短。

四、不足之处

篇6: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白云区第八初级中学

张海霞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中和反应的概念,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探究方法;培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和健康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和勇于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应用。难点:中和反应的实质。

三、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课题1的学习,学生对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及其用途有了初步的认识,课题2提出酸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顺应了学生深入学习的需要,会激发他们继续探究的欲望。酸碱溶液混合后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学生对中和反应能否发生可能会产生疑惑,这正是探究活动的切入点。学生在本单元课题1中已经掌握了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这就为实验探究该问题准备了条件。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知道酸碱在水溶液中电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这为学生从离子的角度认识酸碱之间的反应作了铺垫。但要较好地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对于一些抽象能力欠佳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些困难。关于中和反应的概念,学生可能会错误的认为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对比、归纳、总结

五、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

1、我们认识了解了哪些常见的酸? 它们具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为什么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我们认识了解了哪些常见的碱? 它们具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为什么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课内探究

探究活动:酸与碱能发生反应吗? 提出问题:酸与碱能发生反应吗? 做出猜想:会发生

设计方案:学生讨论有哪些实验方案,是否可行? 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并描述现象)

得出结论:酸与碱能发生反应。问题思考:

1、为什么要加入酚酞指示剂?

2、什么时候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 学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合作讨论:

阅读课本,试着从微观的角度分析酸和碱反应的实质。

课内练习:

根据中和反应的原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a(OH)2 + H2SO4 = ____ + _____ Ca(OH)2 + HCl = _____ + _____

自主学习:

课本: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归纳总结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以致用:

1、实验后剩余的酸性或碱性溶液,能否直接倒入下水道?应怎样处理?

2、备受欢迎的贵阳肠旺面,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少量的使用碱,所以食用时有涩味,如何除去?

能力提升: A、B两班同学分别做常见酸和碱反应中和的实验,使用的试剂有: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实验后废液倒入废液缸中,研究小组对两个班的废液进行检测,结果如下:

(1)A班:观察废液呈无色,则废液不可能显___性,再向废液中加铁粉,若看到_________说明显酸性。原废液中的溶质有 ________。(写出物质的化学式,酚酞与水除外,下同)

(2)B班:观察废液呈红色推断:废液中没有__________,含有___________。发生的化学反应是_______________。

课堂小结:

本节课里,你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课时作业:第一课时 板书设计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

一、中和反应

1、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

2、NaOH+HCl = NaCl+H2O

3、中和反应的实质 H++OH-==H2O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变土壤酸碱性:熟石灰中和酸性土壤

2、处理工厂废水:

篇7:酸和碱中和反应教案

一、创设情境, 激发情意

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 内容贴近生活, 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该实验探究性强, 为使学生对酸和碱的反应及应用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这节课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学习目标, 精心设计了情境。片段一:请观看一段张丰毅所做《斯达舒》的广告视频后, 阅读《斯达舒》的说明书。思考《斯达舒》能治疗胃酸过多的原因是什么?独立思考后自由回答。【成分】本品每粒含氢氧化铝140毫克、维生素U (碘甲基蛋氨酸) 50毫克, 颠茄提取物10毫克。辅料为淀粉。【适应症】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烧灼感、胃痛及慢性胃炎。情境创设在“诱思探究”课堂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创设生活当中学生熟悉的情境, 能使学生达到“愤悱”的状态, 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 从中发现问题, 进一步解决问题。学生在认真阅读了《斯达舒》的说明书后, 积极动脑思索, 一些学生思维活跃, 脱口而出:是其主要成分Al (OH) 3与胃酸即盐酸发生了反应, 消耗了胃中过多的酸, 从而消除病痛。

二、探索感知, 理解实质

为使学生形成再一次认知冲突, 从而为进一步寻找混合无明显现象的酸和碱之间产生反应的依据作铺垫。我设计了“回顾旧知、设计实验”“分组实验、探究规律”两个环节, 不但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也培养了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片段二: (1) 回顾旧知, 设计实验———化学反应常伴随着一些现象。学生观察教师用试管演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实验后,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组讨论, 小组选派代表发言, 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1) 请同学们回顾学过的酸和碱的内容, 思考交硫酸和碱有哪些共同的化学性质? (2) 盐酸和氢氧化钠混合观察不到明显现象, 能否判断二者发生了反应?怎样才能使二者有反应明显现象?说说你的设计思路。【简要实录】对已知的内容学生表现积极, 纷纷举手回答并相互启发, 教师适时点拨, 给予鼓励。李倩同学:酸和碱都能与紫色石蕊试液作用使其变色, 也都能与某些盐反应。张彦锋同学:我知道了, 我们可以借助酸碱指示剂颜色的改变来判断二者反应的发生, 也可借助溶液酸碱度的改变来判断。孙培英同学:Na OH溶液是碱性的, 滴加几滴酚酞试液会变红色, 再滴加盐酸, 如果红色会变为无色, 就说明Na OH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刘少华同学:Na OH溶液是碱性的, 用p H试纸测定其p H>7, 加入一定量的盐酸溶液后, p H值变小, 小于7, 就可证明两种溶液发生了反应。许美娟同学:也可以用紫色石蕊试液, 将其滴入Na OH溶液中会变蓝, 再滴加盐酸时又变红。刘旗旗同学:我不赞同许美娟的方案, 因为紫色石蕊试液由蓝变紫再变红, 现象不太明显。 (2) 分组实验、探究规律———认真阅读课本193页活动与探究【实验1】【实验2】的内容, 根据课本给出的实验步骤, 选择所给实验器材, 以4人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实验, 边做边思考【实验1】【实验2】中的问题, 并选出代表回答。实验步骤:【实验1】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 滴加2~3滴酚酞试液, 插入一支温度计, 测量溶液的温度。用胶头滴管吸取盐酸逐滴加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边滴边用玻璃棒搅拌, 当烧杯中的溶液刚好变成无色时, 停止加入盐酸。在实验过程中, 溶液的碱性发生了什么变化?溶液的温度有什么变化?【实验2】取实验1所得的少量溶液于一支试管中, 另取一根胶头滴管, 向试管中加入一滴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的颜色又发生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以体验为基础, 认知为红线。学生通过借助酸碱指示剂颜色的改变判断反应中溶液酸碱性的变化, 使学生知道了Na OH溶液和HCl溶液能发生反应, 加深了对实验的理解, 获得了科学的方法, 养成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愉悦感和自信心。结论也由学生来得出, 充分体现了诱思探究的精神。组内同学配合较为默契, 能按要求完成实验操作, 记录实验现象、数据, 学生充分参与, 而且能认真分析, 积极发言, 相互启发, 促进理解, 得出结论。教师在小组间穿行, 给予指导。

三、深入探索, 揭示实质

引导学生从溶液的导电性的微观粒子上思考, 并通过课件模拟反应的过程, 帮助同学理解酸和碱反应的实质, 培养学生用微观的理论解释、理解化学问题的能力, 并指导学生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这样既能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而且也形象、直观地使学生感悟中和反应中的微观变化, 对中和反应的认识也得到了提升。片段三:【课件投影】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193页活动与探究【实验3】的内容, 根据课本给出的实验步骤, 选择所给实验器材, 以6人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实验, 并根据实验现象先针对下列问题独立思考, 再交流讨论后选出代表回答。实验器材: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火柴、三脚架;实验步骤:取实验1所得的少量溶液于蒸发皿中, 加热至蒸干。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猜想: (1) Na OH溶液与稀HCl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什么呢? (2) 为什么Na OH和HCl恰好完全反应后, 溶液的p H=7, 溶液显中性呢?H+和OH-哪儿去了?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 更是思维的动力。通过问题设计, 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兴奋状态, 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切实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而使学生在其亲身经历的实验探究活动中形成对中和反应的初步认知, 激发学生化学实验探究的兴趣和意识。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从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 实验过程描述、分析, 到实验结论的总结、归纳, 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 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这样, 学生在课堂上就不再是知识的容器, 而是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在整个过程中不仅学到了化学知识, 而且还发展了思维, 提高了实验探究能力。

篇8: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1.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2.了解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篇9: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1、熟记pH和溶液酸碱度、酸碱性的关系;

2、会使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

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难点】

区分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一:溶液的酸碱度的表示法——pH

【自主练习】

阅读书本61—62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指示剂只能检测溶液的酸碱性,而不能检测溶液的酸碱度。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2、酸性溶液的pH<7;碱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

当pH<7时,ph越小,酸性越强;当ph>7时,pH越大,碱性越强。

【跟踪练习】

1、以小组为单位,在组与组之间展开竞赛,看谁能很快记住酸碱度与pH之间的关系。

2、某溶液的pH=3,则该溶液呈酸性。苹果汁的pH在2.9—3.3,在苹果汁中滴入石蕊试液,显示的颜色是红色。

3、下列各pH表示溶液酸性最强的是(D)

A、pH=14

B、pH=7

C、pH=1

D、pH=0

4、将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氯化钠分别溶于水后,再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1)氧化钙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pH>7,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

(2)二氧化碳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pH<7,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

(3)氯化钠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pH=7,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紫色。

学习指导二:使用pH试纸【自主练习】

阅读书本62—63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只能精确到个位。

2、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方法?(简记:一放、二滴、三色、四照、五读)

【小组讨论】

1、测量溶液的酸碱度时,将pH试纸伸入待测溶液中会带来什么后果?

2、测量溶液的酸碱度时,将pH试纸润湿会带来什么后果?用润湿的pH试纸检测酸溶液或碱溶液的酸碱度时,pH会怎样变化?(最好用图表)

3、用pH试纸检验酸性或碱性气体时,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用,还是使用干燥的pH试纸?

【教师点拨】

用pH试纸检验酸性或碱性气体时,这些气体不能使试纸显示不同的.颜色,只有这些气体溶于水后,生成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才能使pH试纸变色,我们才能判断该气体是酸性或碱性气体。所以用pH试纸检验酸性或碱性气体时,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用。

【跟踪练习】

有一食品包装说明书中注明防腐剂是苯甲酸,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下列对苯甲酸性质的推测中不合理的是(B)

A、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

B、相同浓度的苯甲酸溶液的pH比醋酸的pH大。

C、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苯甲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学习指导三:了解溶液的酸碱度有重要的意义。

【自主练习】

阅读书本63—64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厨房清洁剂呈碱性,因为里面含有NaOH。厕所清洁剂呈酸性;草木灰溶液呈碱性,溶质的化学式K2CO3。

2、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5.6。

3、相互之间说一说溶液的酸碱度的重要意义。

【跟踪练习】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部分日常生活用品的酸碱度进行了测定,他们对每种待测液都做了三次测定,然后取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小偶然误差。

分析测定结果,发现各类洗发液的pH差别较大,约在7—9之间,护发素的pH均略小于7。同学们联想到洗发、护发的程序,决定探究溶液的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

提出问题:溶液的酸碱度对头发有什么影响?

设计实验:

(1)收集某人的5束头发,分别放入不同pH溶液的烧杯中,静置约30分钟。

(2)将各束头发取出,用纸巾吸干液体后观察并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结论:碱性溶液会损伤头发,中性、酸性溶液对头发的影响不明显。

分析交流:洗发时使用洗发液和护发素的顺序是先用洗发液后用护发素,原因是降低碱性洗发液对头发的伤害。

【当堂训练】

篇10:酸和碱中和反应教案

永兴镇初中

郭 斌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九年级人教版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中和反应”的内容。

本课主要通过教师演示【实验10-8】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中和滴定实验,认识酸和碱共有的化学性质,并引出中和反应的概念,以及通过交流与讨论了解中和反应的应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从微观角度认识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原理,并能写出相关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认识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

(1)、会从老师演示实验的现象中,对有关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酸碱的确发生了反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2)、体验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3、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教师演示实验,证明酸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知道中和反应后酸和碱的性质消失,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水。

(2)【难点】:从离子角度初步了解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

二、说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的学习,初步具备对酸和碱这两类不同物质的认知,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不同的酸溶液中含有相同的H+;碱也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不同的碱溶液中含有相同的OH-;那么酸和碱在一起,能否发生反应呢?这些学生不得而知。

2、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是通过教师演示实验获得中和反应的知识,由此来完成教学目标。(1)【教法】:

介绍演示实验的内容;指导学生通过溶液颜色变化的观察,来分析酸和碱的确发生了反应,教师写出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写出其它指定的化学方程式,从几个化学方程式引出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盐的概念,并归纳出中和反应的通式,从图10-14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2)【学法】:

回顾不同的酸和不同的碱为什么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作为学习本节课的预备知识,引导学生思考酸和碱遇到一起后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一步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归纳出中和反应的特点;联系实际,总结出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三、说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回顾知识:指明学生回答。为什么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不同的碱也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为新课讲解做知识铺垫。

(2)情境激趣:①展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提问:可以用它们洗手吗?②胃酸过多,容易引起消化不良,为什么服用碱性药物如胃舒平,病人能得到治疗呢?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演示实验,归纳总结

(1)教师演示实验10-8: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思考①为什么要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让学生明白两种物质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时,可以采用间接观察法。②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了什么?

(2)现场倾倒中和反应后的溶液洗手,并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说明书写规律。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二者确实发生了反应。根据教师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规律,指明学生到讲台板演Ca(OH)2+HCl,NaOH+H2SO4的化学方程式。

(3)通过黑板3个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找出生成物的特点,从而归纳出盐的概念,并引出中和反应的概念。然后反问学生: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让学生懂得金属氧化物+酸,非金属氧化物+碱都能生成盐和水,但却不是中和反应。

(4)再通过黑板3个化学方程式,归纳出酸碱中和反应的通式,方便学生记忆。然后提问:为什么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呢?让学生看课本图10-14,总结出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H++OH-=H2O,水很稳定。

3、联系实际,体验应用(1)改变土壤酸碱性(2)处理工厂废水(3)用于医药(4)用于厨房

在中和反应4个应用的讲解中,对于(2)、(3)两个应用,鼓励学生上讲台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提问:胃酸过多,能否服用氢氧化钠溶液来中和?

4、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学生合作完成课本65页“练习与应用”第1(3)题,教师点评。学生独立完成课本66页第5题,教师批改。【板书设计】

一、中和反应

酸和碱反应的几个化学方程式 HCl+NaOH=NaCl+H2O Ca(OH)2+2HCl=CaCl2+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中和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H++OH-=H2O

篇11:酸和碱中和反应教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并领会中和反应的本质。

2.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了解生产、生活中中和反应的应用。

3.通过中和反应的实验,以及酚酞变色的观察,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培养我们的观察分析能力。

【自主预习】

1.和

作用生成和的反应叫中和反应;

例如:

(化学方程式)。

2.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

和。

3.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改良土壤:在酸性的土壤中通常加入

以中和土壤酸性;

处理工厂废水

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人体的胃液中含有,可以帮助消化,但胃酸过多就会导致胃病发生。需服用药物来中和胃液中过量的胃酸,常用的中和胃酸过多的药物具有

性。

蚊虫叮咬,使皮肤肿痛,因为蚊虫分泌出一种叫的物质,显

性,因此涂一些具有

性溶液,可以减轻痛痒。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反应了吗?

合作探究一:不同的酸碱之间也能发生中和反应吗?

讨论:中和反应中加入酚酞试液的作用是什么?

【课堂小结】

【达标检测】

1.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Na2CO3

+

2HCl=2NaCl

+

H2O

+

CO2↑

B.2NaOH

+

H2SO4=Na2SO4

+2H2O

C.CO2

+

2NaOH=Na2CO3

+

H2O

D.Fe

+

CuSO4=Cu

+

FeSO4

2.中和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一定无关的是()

A.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B.用稀硫酸处理印染厂的碱性废水

C.在工业上,用熟石灰和碳酸钠制取烧碱

D.在蚊虫叮咬处涂抹稀氨水可以减轻蚊虫分泌出的蚁酸造成的痛痒

3.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

A.稀硫酸可以用来除铁锈,则稀盐酸也可以用来除铁锈

B.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4.下列方法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服用含氢氧化铝[Al(OH)3]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可以用

来洗涤。写出其与Mg(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中含有盐酸的废水直接倒入下水道会造成铸铁管道腐性,所以,需将废液处理后再排放。你的处理方法是。

以上三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应用的共同原理是:

发生

反应。

5.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40

g与一定质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请计算:

生成氯化钠的质量是多少克?

篇1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案

安丰中心校

高树兵

第一课时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一、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教材安排的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以及教材处理:

目前学生已经了解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知道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已具备了一些学习化学的方法,学生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认识物质,对化学探究中出现的预设或非预设的现象,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我将本节课中“活动与探究”作了大胆改进,我增加了“硫酸”与一种特殊的碱“氢氧化钡”的反应,我觉得这样的改进,能够让学生形成多次矛盾冲突,激发新一轮思维碰撞;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探究,既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又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三)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

(2)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教学难点

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活动实践. 教具:投影仪

多媒体课件

提供药品是:NaOH溶液、Ba(OH)2溶液、盐酸、稀硫酸、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等

二、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主要采用“提出问题、启发诱导、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教学方法。

三、学法:

终身教育的理念并非要求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而是让学习者更多地掌握学习的方法和途径,真正使他们学会学习。在本节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指导学生掌握以下两种学习方法:

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给学生呈现一个小情境:

课件展示:漫画:胃痛病人看医生。

《胃舒平》的说明书。问:①胃酸的主要成份是什么?

②读《胃舒平》标签,说《胃舒平》的主要成份是什么?

③为什么《胃舒平》能治疗这种胃病?

(二)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导入新课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酸和碱之间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又会有什么特点?让我们通过实验来一起探究。

(三)实验探究一:

提供药品是:NaOH溶液、Ba(OH)2溶液、盐酸、稀硫酸、让学生从老师提供的药品中选择适当的物质,通过小组讨论,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动手实验,自主选择两组或两组以上药品,并记录本组所选药品、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得到的结论。

让各小组选一位代表发言(也可补充)交流展示各组的探究成果。培养学生学习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四)、交流与发现

1:组织小组代表交流各自在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对应结论;

(1)、有明显现象。例(略)(2)、无明显现象。例(略)

2、教师总结,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并让学生上台演示有明显现象的组别。

(五)继续实验探究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适时点拨,并提出新的问题:“有的酸与碱混合没有明显现象,能否说明二者之间不反应呢?让学生通

过认知与现象的碰撞,产生新的学习需求和方向。从而再次产生矛盾冲突,将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到了极点。

然后请同学们再次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设计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时给学生提供 “石蕊溶液、酚酞溶液“),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六)再次交流与发现:

证明NaOH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学生的设计方案可能有: 方案一:

滴酚酞溶液

滴加稀盐酸

NaOH溶液 →→→→

溶液变红 →→→→ 红色变无色, 方案二:

滴石蕊溶液

滴加稀盐酸

NaOH溶液→→→→ 溶液变蓝色→→→→溶液变红 ……

(学生的设计方案也许会有很多种,这些教师在备课中都要提前预设,注意灵活驾驭课堂。)

(七)分析与总结:

1、让学生仔细分析课本中的三个化学反应方程式,自己总结规律,(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适当提示从化合价的角度去分析)在学生懂得“酸与碱反应化合价没有变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书写自己在探究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从而揭示中和反应:酸和碱能进行反应,生成盐和水。进而理解: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课件展示:演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变化。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2、学生自学——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

提问:“胃舒平”为什么能治疗胃酸过多的病人?与开头的悬念相呼应,并书写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然后自己解决所给问题,教师简单作以总结。

(八)课堂反馈:[课件显示]

1.下列物质之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2NaOH+CO2=Na2CO3+H2O

B.CaCO3+2HCl=CaCl2+H2O+CO2↑

C.Fe2O3+6HCl=2FeCl3+3H20

D.2NaOH+H2SO4=Na2SO4+2H2O

2、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吗?为什么?

3、某公路上一装有硫酸的汽车翻了,怎么处理泼了一地的硫酸?(请学生上黑板写出反应原理)

4、做完实验后剩余的酸性或碱性废液能否直接倒入下水道?应怎样处理?

5、正常人的头皮及毛发呈弱酸性,这可以保证我们的头皮不是太干燥,头发不易变脆、开叉。而我们用的洗发水一般呈弱碱性,护发素一般呈弱酸性,你认为正确的洗发程序是该是怎样的?为什么?

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进行巡堂,对于不会做或做错的学生,一对一地指导他们从正确的思路去分析。

作业:课外探究——清除茶瓶水垢:

用久了的保温瓶内壁往往会形成一层水垢,它的主要成分是Mg(OH)2和CaCO3。尝试用厨房中的物质将它除去。

五、说板书设计:

酸 和 碱 之 间 会 发 生 什 么 反 应

第一课时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一、酸 + 碱

==

盐 + 水

HCl + NaOH == NaCl + H2O

2HCl +Ba(OH)2 == BaCl

2+ 2H2O

H2SO4 +2NaOH == Na2SO

4+ 2H2O

中和反应

H2SO4 +Ba(OH)2 == BaSO4 ↓+ 2H2O

3HCl +Al(OH)3 == AlCl3 + 3H2O

H2SO4+Ca(OH)2== CaSO4 + 2H2O

(学生书写)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用于医药

2、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3、处理工厂的废水

……

六、教学设计反思

这节课,突出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完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也交给学生,这样做,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学习,整堂课同学们兴趣高涨,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中,组内相互合作,同学们从团结合作中学会了知识,学会了交流,提高了能力。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合作者,充分体现了“重过程和方法”的教育新理念。

上一篇:春天是一本书的教案下一篇:走廊墙壁文化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