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的精神与榜样的力量

2024-05-03

奉献的精神与榜样的力量(共15篇)

篇1:奉献的精神与榜样的力量

奉献的精神与榜样的力量

尊敬的董事长、各位同事们: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奉献的精神与榜样的力量。

当我们感受一缕阳光,听到一声鸟鸣,触摸一滴露珠,那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喜悦!当我们迎来新一轮朝阳,目送着夕阳西下,那是时光丰富了我们的生命!甚至,当我们承受了一次风雨,走过了一段泥泞,那是生命给了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这都是奉献的养分,奉献的精神。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也恰似父母的爱,他们一生都在为儿女奉献,潜移默化间教诲我们为人,处事的的方法,却从不曾有过索取,这让我们感到那么自然,却又那么伟大,这又何尝不是最伟大的奉献精神呢。

当你捡起地上的一根烟头,并把它放进垃圾箱,当你将口中的口香糖包好,丢进垃圾桶,当你关紧滴水的水龙头,那都是一种奉献,这小小的举动,将点燃和谐的火焰,默化成人类生活和谐的壮歌。这些小事,在座的各位都可以顺手而为,可就是这点点滴滴的小事,才能成就我们的大业,才能更好的维护企业的形象,将企业做精,做细。若是没有奉献,我想我们就会在不痛不氧中丢弃自己。

榜样是一种力量,彰显进步;榜样是一面旗帜,鼓舞斗志;榜样是一座灯塔,指引方向!有《榜样》的地方,就有进步的力量!在战争年代像董存瑞,黄继光这样的人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如今的市场经济时代,那些有着高瞻远瞩,有成功要决和制胜之道,有着远见卓识,能白手起家,为社会多做贡献的人应该称的上这个时代的风云人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有着奉献精神的人即为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身边的人,身上都有着自己的发光点,有的奉献的多,有的奉献的少,正如歌中所唱“只要你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最后,祝愿我们马氏企业在董事长的领导之下,生意兴旺,再铸辉煌!谢谢大家!

篇2:奉献的精神与榜样的力量

什么是共产党员?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优秀共产党员有什么样的特质?由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两优一先”“两学一做”特别节目《榜样》将对这些问题一一解答。

榜样是生活中扎根基层、润物无声的“春雨”。一句话代表共产党员端正的工作意识:“我不是因为有希望才选择坚守,而是因为只有坚守了,才有希望。”支月英,一个乡

村教师,用一个女人一生最好的年华守着大山里的孩子,带出了一千多名孩子,一双手,撑起了整整两代人求知的天空。支月英不忘初心、乐于奉献,开拓进取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

我们,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而深感责任重大,不禁油然而生的敬意使我产生了向他们学习的冲动,因为我也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岗位可以平凡,但不能甘于平庸。将平凡做到极致,同样可以干出令人嘱目的成绩,同样可以成为周围人的榜样。

榜样是工作中忠诚干净、克己奉公的楷模。一件事焕发共产党员无限的激情:“李干部,你是我在这个城市最恨的人,但也是唯一值得我信赖的人。交给你,我放心。”李贝没有想到,第一次给她交待遗言的,竟然是一名被她抓回的犯人。李贝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无私奉献给了她忠爱的公安事业,在最平凡、最普通的岗位上始终坚守共产党员的宗旨和信仰、始终坚守“牺牲和奉献”的人生信条,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榜样是实践中攻坚克难、抢抓机遇的前锋。一项创新焕发了共产党员开拓的精神:“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通过自主研发、自主创新来实现。”王恩东团队的研发是从零开始的,攻破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在研发过程中申请专利1147多项,获得授权100多项。正是诸如王恩东团队体现的不怕苦,在事业中永不言弃、咬牙苦干的这种拼搏于事业所展现的精神,让榜样成为看得见的“模板”。

篇3:奉献的精神与榜样的力量

一、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1. 讲究风度仪表。

作为班主任, 不仅要有相当的学识水平, 具备心灵美的素质, 而且还要注意经常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的“语言美、仪表美”。时时处处事事都要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用美的情操陶冶学生, 使他们健康成长。就课堂教学而言, 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注意力都是集中在教师身上的。因此, 教师不但要具有语言美, 还必须使仪表和穿着等无声语言与课堂气氛相合, 与教师的职业品德相符, 与教师的气质相衬, 所以教态必须自然、大方、亲切、严谨。

2. 注意语言示范。

怎样使语言产生榜样力量?一是语言要规范。教师的语言必须规范化, 说话尽量不要有口头禅, 要努力做到概念清楚, 用词恰当、表述准确, 同时要使用职业语言, 讲好普通话。二是语言要有指导性, 正所谓“普教者, 使人继其志”。再次, 语言要有启发性。教师讲课一定要善于启发诱导, 在教学中通过设疑析难, 为学生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 引起学生的思考与联想, 激活他们的思维。同时, 语言还要有艺术性。教师的语言要注意情感, 与教材相通。我随时告诫自己要言传身教, 既教书又育人, 使学生能从自己的言传上, 懂得道理, 从自己的行为中受到感染。归结起来, 就是教师要为学生做榜样, 要具有感召力。

二、让榜样产生牵动力

在学生群体中树立的榜样是很有牵动力的。为树立榜样的全面带动性, 建设好学风、班风, 我构建了“挖、诱、访、评、培、树”的“六字”工作法。

1. 挖———挖掘学生潜在的闪光点, 加以引发。

实践中我特别注重挖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 使他们成为由差转优的典型, 为班里的学困生树立榜样, 从而牵动一大片。

2. 诱———诱发学生学习中的积极因素。

初中生年龄小, 分析问题能力差, 但模仿能力强、可塑性大。如能正确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就会使他们健康成长。因此, 平时我一方面用心观察、了解学情, 大力表彰好人好事, 另一方面, 定期召开学生民主生活会, 引导学生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为武器, 兴起正确的群体舆论, 诱发学生们健康向上。

3. 访———有针对性地家访, 及时与家长联系、商议、解决问题。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 要教育好学生, 教师和家长必须注意观察、发现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学习情况, 并经常取得联系, 交换意见, 共同引导和教育学生。

4. 评———组织学生评优, 包括优秀个人, 优秀集体。

实践表明, 评优可以使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5. 培———培养学生执行《中学生行为规范》的感情。

我的做法是: (1) 着重艺术形象的感染。 (2) 在谈话中做到动之以情。 (3) 表扬先进, 鼓励后进。 (4) 关心体贴学生。除此之外, 在课外组织《名言警句默写》《新三字经》等朗诵和写读后感等活动。使“中学生行为规范”深入人心, 全班学生都把“在学校做个好学生, 在家里做个好孩子, 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作为座右铭, 从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6. 树———树优等生、班干部为榜样, 发挥榜样力量。

每当我在学生中发现了热爱党、热爱祖国或勇敢诚实, 乐于助人, 遵纪守法, 勤奋上进的优秀事例, 便在学生中广为宣扬, 并让他们写文章、出专刊。后来班里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小雷锋”事迹。

此外, 以校外英模做榜样, 也很有影响力。笔者认为, 伟人、英模的精神境界, 无不蕴含着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榜样。如毛泽东的尊师故事, 列宁的高尚品德, 雷锋的奉献精神, 孔繁森做人民公仆的优秀品质等等。这些英模的生活片断, 都是行为的“规范”, 都能深深地感染学生。为此, 我经常选用伟人、英模的光辉事迹来鞭策及鼓舞自己和学生, 让学生们学习伟人、英模的优秀品质, 激发求知欲, 培养意志、毅力, 调动学习积极性。

回眸“榜样教育法”的效用, “榜样教育”是一种可取的方法。它既能使基础好的学生稳步向前发展, 又能促使学困生转变为优等生。总之, 榜样的力量能促进全班学生增进团结, 形成互帮互学、你追我赶的局面, 为实现全班学生都进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篇4:2学习雷锋好榜样之奉献精神

敬爱的党组织: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这坚定有力的歌声又在我的耳畔回响,勾起了我许多的回忆,想起了在读小学时,与同学一起给村里的军属和无保老人提水、扫院子的情景;想起了中学时代利用周末组织同学去敬老院献爱心事情;想起了大学时代参加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到社区为群众服务的活动;每当做完这一桩桩一件件事的时候,自己的内心都充满着无比的快乐。但随着走出校园,不断的步入社会,我看到了这个社会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听到了一些为了个人私利而贪赃枉法,钱权交易,营私舞弊等违法乱纪的事情。还有人说:学雷锋,就是傻子,只有傻子才学雷锋呢。在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中的某些片段,把这种社会现象刻划的淋淋紧致,真可谓是入木三分。受这种思潮的影响,以至于造成了当人们在马路上受到陌生人帮助时侯,心里面在想,这个人是不是个骗子。在马路上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心里面在想是不是应该去帮,帮完了会不会赖着自己。这样就使人们在接受他人帮助和帮助他人时变的有顾虑。在有些人的眼里帮助他人就变成了痛苦的事,就变成了倒霉事,变成了出力不讨好的事。这样一来就会给本来就不愿意或不想学雷锋的人找到了借口,而那些仍然坚持学雷锋的人,就转入了“地下”。这样渐渐的人们会觉得这个社会上学雷锋的人好像越来越少,甚至觉得雷锋渐渐的离开了我们,与此形成明显对比的是,国外有些地方正在学雷锋,以至于后来有些人说:雷锋出国了。通过这些社会现象使我了解到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并不是完美的,也并非是理想的。那么学雷锋真的过时了吗?雷锋真的离开了我们了吗?在当今社会学雷锋究竟有多少现实意义呢?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通过认真学习了解到,其目的就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并且主要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常态化项目及组织实施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可见党中央也是非常重视学雷锋精神的。在网上有600多万粉丝,并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报道的“雷锋传人”郭明义就是我们在当代学雷锋的好榜样。所以学雷锋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是与时俱进的。那么结合自己的实际我应该如何做呢?

我认为学雷锋首先要学习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学习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这是每个共产党员及想要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人都必须首先要做到的,因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换句话说,不学雷锋的共产党员,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想入党、而又不学雷锋的同志,永远不够党员的标准。我是一名向党郑重的递交《入党志愿书》要求进步的青年,是参加中国石油大学党校学习,合格并结业的学员,是有着八年多生产一线工作经验的技术工人,是一个做着普通的工作,过着普通生活的普通人,我同样有一颗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坚定的心,自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以来,在领导的关心、同事的帮助和党组织的鞭策下不仅努力的工作,而且也力所能及的做一些为灾区人民和身边困难群众捐款献爱心的事情。当然这些和雷锋比起来,和“雷锋传人”郭明义比起来,还差的远。所以在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我将以雷锋为榜样,牢记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学习科学发展观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维护好机床、加工出合格的零件做起,做一颗“革命的螺丝钉”,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了人。

这就是我最近一段时间的思想情况,其中有不对之处还恳请党组织给我批评和指正,以帮助我尽快的成长,请党考验我!

篇5:感受榜样力量 弘扬不朽精神

——学习双百人物任长霞,王进喜

时光荏苒,岁月峥嵘,转眼,中国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90周年。在这一期间各条战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在革命、建设、改革中都作出了突出贡献,充分展示了基层党组织战斗的堡垒作用、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领导干部模范的带头作用。作为中国当代大学生,作为想积极向党靠拢,加入党的行列的同学,我们应该积极向双百人物学习,学习他们伟大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在这里,我选出了两名我最敬佩的两位双百人物——任长霞,王进喜,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伟大精神以激励自己。

在中原大地上,任长霞,一个曾为人们所熟知的公安英模名字近年来被广为传扬。过硬的业务素质,强烈的责任心,使任何嫌犯都休想从任长霞手下溜走。据统计,任长霞在中原分局预审科工作期间,共挖余罪、破积案1072起,追捕犯罪嫌疑人950余人,创造了河南公安预审史上无可比拟的成绩。在郑州市公安局从事公安法制工作,她4年里审核案件千余起,无一错案。

2001年4月,任长霞被任命为登封市公安局局长,成为河南省公安系统有史以来第一位女公安局长。由于当地各类积案堆积严重,任长霞组织“百日破案会战”。特别是面对在登封白沙湖畔非法拘禁、敲诈勒索、打杀无辜、民愤极大的王松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时,任长霞通过缜密侦查、巧施计策,组织干警将王松及其65名团伙成员全部收入法网。由于大案要案和疑难案件被接连攻克,当地群众拍手称快,都说登封来了一位“女神警”。

破案是艰苦的,有时十天半月紧盯在现场侦查、取证,任长霞和干警一样吃住在百姓家,身体力行为干警树立了无声的榜样。对各种原因聚集形成的控申案件,任长霞抽调20余名民警成立“控申专案组”,变群众上访为民警下访,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她还要求把每周六定为“局长接待日”,倾听群众的呼声。

以上的事迹体现了任长霞强悍的素质,果断的作风以及愿意倾听民声的谦虚品质。处在如此高的地位,任长霞仍然秉持着作为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的职责,全心全意为人民奉献,这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在认真工作的同时,任长霞还是一位富有同情心的女士,从她的身上我可以感受到浓浓的母爱。

2001年5月3日,在处理登封市大冶镇西施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时,任长霞看到年仅8岁的刘春雨成了一名孤儿,便收养了小春雨,承担起小春雨全部的生活、学习费用。刘春雨至今称任长霞为“任妈妈”。任长霞还向全局民警发出倡议,开展了“百名民警救助百名贫困学生”活动。全市有126名贫困家庭的失学儿童得到救助,重回课堂。

任长霞帮助贫困家庭和贫困儿童的举动有着积极的影响,她不仅做到实处,为贫困人民送来了温暖,而且号召了大家一起帮助他们,为慈善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2004年4月14日晚,任长霞在郑州市公安局汇报完工作,连夜赶回登封部署一起重大案件侦破途中,不幸遭遇车祸,于4月15日零时40分牺牲,年仅40岁。今年4月15日是任长霞牺牲7周年纪念日。

任长霞为公安事业奉献了她的一生,为人民带来了莫大的便利,任劳任怨,我从心底佩服她,决心要学习她伟大的精神。

王进喜是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石油短缺的局面,他以强烈的责任感,高昂的政治热情投入到为祖国找石油的工作之中。1960年3月,他率队从玉门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发扬“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结束“洋油”时代而顽强拼搏。他组织全队职工把钻机化整为零,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奋战3天3夜把井架树立在荒原上。打第一口井时,为解决供水不足,王进喜带领工人破冰取水,“盆端桶提”运水保开钻。打第二口井时突然发生井喷,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石粉,王进喜决定用水泥代替;没有搅拌机,他不顾腿伤,带头跳进泥浆池里用身体搅拌,经全队工人奋战,终于制服井喷,被人们誉为“铁人”。由于长期积劳成疾,他身患胃癌,在病床上仍然关心着油田建设,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病逝时年仅47岁。王进喜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他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王进喜也是我最敬佩的人之一,在危机时刻,在关系到国家利益的时刻,他奋不顾身,不顾自己的危险,用身体搅拌水泥,克服了危险,不愧对“铁人” 的称号。由于长期积劳成疾,他也和任长霞一样英年早逝,为国家奉献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但是他们的精神将永存世间。

篇6:学习雷锋精神 传递榜样力量2

营盘路小学与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学雷锋志愿服务小分队”成立仪式主持

全校师生在塑胶操场站好,跟着《迎宾曲》的节奏鼓掌等候来宾到主席台就坐,掌声停。

主持人一:尊敬的来宾、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开场白)春回大地气象新,春风和煦正宜人。当我们沐浴在三月的阳光下时,一个温暖的名字便会涌上心间——雷锋。50年过去了,雷锋这个名字及其所代表的高尚精神内涵,仍然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今天,让我们一起用心灵去感受雷锋精神,用行动去传递雷锋精神。营盘路小学与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学习雷锋精神 传递榜样力量”暨志愿服务小分队”成立仪式现在开始!

主持人二:首先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到会的各位领导-----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领导的到来!

中国人名解放军陆军少将、雷锋精神的传播者李光祥爷爷 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的到来,同时献上我们少先队最珍贵的礼物——红领巾(播放颁奖曲,全体师生跟着的节奏鼓掌)

请营盘路小学校长为本次活动致辞。主持人一:李光祥爷爷,参加过炮击金门等战斗,立下赫赫战功,曾任六十四集团军副政委等职位,少将军衔。退休后,他怀着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关心下一代的成长教育上。以“学雷锋 讲传统”为主题,结合时代精神,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现任大连市关工委副主任、沙河口区老战士报告团团长,被省内外65所大中小学聘为校外辅导员、名誉校长、客座教授等,为社会义务作报告800多场,受教育达40多万人次,为孩子们购买各类读物1800余册,连续17年资助失学儿童,向社会捐助十几万元,仅汶川地震期间就捐款5万多元。李老始终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着雷锋精神。在他的带领下老战士报告团获得了中宣部“党的理论基层宣讲先进集体”称号,辽宁省“雷锋号”等荣誉。

主持人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朴实的话语是谁说的吗?对,是雷锋,今年是雷锋同志去世51周年,也是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0周年纪念日。下面掌声有请李光祥爷爷为我们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让我们一起静静的聆听。

主持人二: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再次感谢李光祥爷爷给我们带来的精彩故事。雷锋,一位普普通通的战士,一位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甚至牺牲自己的利益,却从不图回报的战士,一位精神永驻我们心间,一直激励这我们奋勇前进的战士。让我们一起高唱《学习雷锋好榜样》,以此来纪念雷锋和学习雷锋精神。(播放《学习雷锋好榜样》,全校齐唱,紧跟节奏,唱出气势。只唱前两段关闭音乐)

主持人一:有人说“雷锋精神,三月来,四月走”,对此我要高声宣布“雷锋精神已深深地刻在我们的脑海里,牢牢铭记在我们心间,它会代代传递下去”。现在请李光祥爷爷、李广佳叔叔为我校的学雷锋志愿服务小分队传递队旗。(六名同学和三峡大学六名学生上台按秩序站好,准备接旗;六名递旗紧跟其后上台,站在接旗者身后,准备递旗)参加传递队旗的还有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15名大哥哥、大姐姐,他们是3月3日在夷陵广场举行的“宜昌市学雷锋服务先进表彰”大会上,被授予“学雷锋优秀组织者”和 “学雷锋优秀志愿者”。(播放《接过雷锋的枪》,接到队旗左右挥舞队旗,全体师生掌声响起)

主持人二:从今天起,我校学雷锋志愿服务小队就正式成立了,将带领我们开展学雷锋活动,请学雷锋志愿服务小队的代表501班汪思怡同学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

篇7:奉献的精神与榜样的力量

一、节目定位的创意表现在

1、中国青年心中的榜样—与榜样对话,传承思想力量

《开讲啦》的每位演讲嘉宾都是中国青年心中的榜样,他们是文化、艺术、政治、学术、商界、体育等多个领域最重量级的意见领袖,无疑成为当下青年人的人生导师,用真诚地态度和有力的语言去影响和改变一个受众群体。《开讲啦》从2012年8月27日第一期的播出,到现在已请到了161位明星,同样是想要利用明星效应,同样是好奇于明星真实的一面,《开讲啦》与其他节目不同,它没有冗杂的游戏环节,不需要过度开发明星的娱乐细胞,也没有夸张的挑战任务,明星卸下一切光环,只需要面对三百位大学生真诚地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真正地起到明星榜样的作用。例如在著名导演王潮歌的开题《那么,我是谁?》中,讲到自己成长学习的经历,分享自己的寻梦经验,因为认识自己才知道自己的内心诉求,才能明确寻梦方向,这样的平等对话与励志演讲更能激起青年人的前进动力。

2、节目组成部分:一位人生导师,八到十位青年代表,300位大学生

《开讲啦》针对当下青年群体,大学生成为主导力量。八到十位青年代表可以针对演讲嘉宾的开讲的内容进行发问交流。青年群体的特点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自信于赤手空拳开辟一片新天地,自卑于难以融入多元社会,而演讲嘉宾已然成为当下人定义的“成功人士”,自然可以与青年群体分享成功经验和生命感悟,这样的节目创意形式在之前的语言类节目中属首创。例如演讲嘉宾李彦宏的开讲内容《抉择改变人生》,他提到自己在高中阶段因学校偏僻,信息资源的不平等而限制他更好地学习发展,所以在16岁时便埋下理想的种子,让全中国人不管在多偏僻的地方都能方便、平等地或等信息,找到所求。李彦宏的开讲内容给现场及电视机前所有的青年人都上了很好的一课,青年人又刚好处在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上,这样的平等对话交流,无疑是更好地思想传承。

3、创作团队的独辟蹊径、大胆创新

《开讲啦》是由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唯众传媒联合制作的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运用访谈对话的方式让每期演讲嘉宾与大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唯众传媒创办于2006年,主打独特的“唯众气质”,以独特的视角捕捉市场动向,倡导“新思维理念”,在这十年中不断创新变革,不仅创下了《开讲啦》的高收视率,同时还有《你正常吗?》、《中国范儿》等深受青年人喜爱的节目,央视与唯众传媒的合作,无疑在受众群上就把握了青年观众的所求。

二、节目内容的创新体现在

1、每期主题都具鲜明特征,绝无雷同

《开讲啦》每期都会请到不同的演讲嘉宾,而每个开奖嘉宾都会针对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生命体悟拟定不同的演讲题目,几乎囊括了青年人关注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人生路上可能会遇到的种种转折,例如李连杰讲到《人生就是一种寻找》,赖声川讲到《走别人不走的路》,科比.布莱恩特讲到《如果你永不畏惧》,青年人若有困惑都可以与自己崇拜的嘉宾面对面交流。

2、用演讲诠释真实,“真”是永恒

同为语言类节目,《开讲啦》的创意核心在“讲”上,脱口秀节目的创意在“秀”上,通过综艺娱乐表演让观众寓教于乐。而“讲”是榜样对话,传承思想的力量。

演讲是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通过演讲来感染和影响受众并不是在今天才有,早在古希腊时期就诞生了像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这样的雄辩家,他们通过敏锐的视角,洞悉人之本性,以雄辩、演讲激起观众的同情、悲悯等爱憎情绪。而今在西方发达国家各大高校开设了专门的演讲专业,使他们拥有雄辩的口才,演讲也是政客们赢得选票的重要途径。而《开讲啦》之所以选择“演讲”这一节目表现形式,是因为古往今来不管是政坛领袖还是文人墨客都用演讲最直接最权威的表达自己的意识,而真实地、激情澎湃的演讲更具感染力和煽动性。讲需要真诚,只有最真最纯粹的内容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唯众传媒的总裁杨晖提到《开讲啦》最大特色是“说人话,不端着,够真诚,正能量”。这句话道出了节目宗旨和成功真谛。

3、节目传播价值—弘扬中国正能量

明星参与综艺真人秀所带来的回报要远高于参演影视作品,也许达到了明星效应,但未必实现了自我价值。《开讲啦》每个演讲嘉宾面对青年观众的这份热诚与毫无保留的分享总让我们动容。例如李雪健老师讲到:珍惜“演员”这两个字,陈坤讲到“人生路,莫慌张”。他们都以自我解剖的方式,把自己摔碎了再重建给观众,让观众仿佛也置身于其中,每一个独特的故事,每一段特别的经历都只为思想的传承。

三、撒贝宁主持风格的诙谐生动

在每期节目中撒贝宁总能在嘉宾与观众之间起到很好的语言桥梁作用,把观众的诉求告知嘉宾,也把嘉宾偶尔没落地的话换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传达给受众,让整个节目氛围年轻、自由、充满正能量。

《开讲啦》所体现的普世价值就如同著名画家委拉斯凯兹的作品《买水的老人》一般,水如同我们的精神源泉生生不息,青少年的迷惘、困惑都在智者的知识传承中获得了新生的力量。

注释

篇8:奉献的精神与榜样的力量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陈刚

2012-10-24 来源: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网站

光阴荏苒,雷锋离开我们已经半个世纪了,还有以雷锋为榜样的学习运动,轰轰烈烈,也开展差不多半个世纪。我们这些5、60年代出生的人至今仍记忆犹新,并深受影响。如今几十年时间过去,雷锋精神是否仍有其价值?有人对之产生了怀疑,更有人淡忘、漠视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当代中国社会出现的文化冲突、价值困惑、道德失范和信仰危机即是明证。但我以为,雷锋精神在当代仍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当代社会精神生活出现的问题种种恰恰说明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之必要。

雷锋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不同时代和不同个人可以从不同角度作多种解读,我认为主要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社会和他人甘于奉献的精神,对工作认真负责和严于律己的精神,还有艰苦奋斗的精神,等。所有这些从不同方面构成并丰富着我们所说的雷锋精神。跨过半个世纪的时间长河乃至从更长远的历史与文化角度来透视,我们仍然能够深切感受到,这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力量,一种博大的思想境界与价值追求,也是一种伟大的精神。这样一种精神和力量,直接承接中华文化悠久的传统美德之精神源流,如仁者爱人,道济天下;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民胞物与,天下为公等,另一方面,洋溢着共产党人的红色革命传统光辉,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光芒,还有社会主义道德要求,革命的人道主义等。若从更为宽广的视角来看,它甚至超越时代与国界,同人类所普遍珍视和认同的那些最美好价值理想联系在一起,或者说它们从根本上是相通的。如真、善、美和爱。大爱无疆,不同肤色和文化背景的人对人类的爱心和善意都能够理解和认同。在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的今天更加如此。我们知道,雷锋已成为国际名人,美国也有人提倡学

雷锋。

但是,为何仍有人对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产生怀疑甚至否认以致我们要通过开会搞活动来宣传和提倡呢?原因就在于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同雷锋精神相抵牾甚至背道而驰,因此构成威胁和挑战。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揭示,需要和满足需要的活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与发展动力。关于需求的欲望在人类生活中一直具有重要作用。但能够自觉追求真善美和公平正义自由才使人之为人,与动物相区别,并丰富着人类的文化和带动社会发展。私有制社会利用了人类的利己心而推动了经济发展,但缺少公平正义和自由,因此不够善,不符合人类的理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实行计划经济和公有制,向这个理想迈进了一大步,当然生产力水平较低,还不够完善。这就是雷锋精神所出现的时代背景。利己之心仍有,但受到批判和压抑,利他的道德取向和对社会作奉献的价值理念受到来自体制的前所未有的提倡。这是雷锋精神酝酿产生并产生巨大影响的社会历史条件。

那么后来呢?由于生产力水平不够高等原因我们搞了改革开放,引入了市场经济,也否定了以前盛行的极左政治。经济搞活了,生活富裕了,利己心也抬头了。其实利己心人类与生俱来,对人类活动一直起着推动作用,并不全是负面的,关键是要给予合理的限制与导引,使其发挥正面的作用。我们的问题也就出在这里。90年代以来市场大潮兴起,市场经济起作用的是工具理性,还有人对财富的渴望。它优胜劣汰,不相信眼泪,也不提供人文关怀。我们许多官员也相应地更加关心GDP数字和经济政绩,对思想道德建设不太重视,抓起来一手硬,一手软。人的欲望和利己心被充分调动起来,于是出现了两极分化,出现了对道德的漠视,有很多人造假卖假、盗窃欺诈、贪污腐败等,有很多缺德失德之事。几千年来中华文化固有的传统美德和近代形成的红色传统文化统统受到漠视和挑战,在此背景下,雷锋精神受到怀疑和冷落是可想而知的。这些年来我们的经济是发展了,现代化建设初具模样,物质比以前有很大丰富,城市也远比以前漂亮,但污染多了,人的精神生活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对许多人说来,没有精神方面的支撑和安身立命的东西,没有信仰,没有理想,没有激动人心的东西,而是感到迷茫和失落。人与人之间也缺少互信感。汶川地震有很多人舍己救人,使我们感到温暖,但日常生活中见死不救的事仍时有所闻,还有人利用被撞事故欺诈,使人对救还是不救产生疑惑。这样的事多了,城市建得再漂亮也让人对现代化的价值产生怀疑。

篇9:榜样的力量与我同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叫李宁,31岁,毕业于咸阳师范学院,很荣幸能代表白瓜小学全体教师在这里和大家分享王校长的点滴感动。今天我作报告的题目是《榜样的力量与我同行》

2007年根据耀州区招教安排,依据设岗志愿我于9月18日到白瓜小学报到。当家人送我去学校的时候,我憧憬着白瓜小学的美好景象,心里充满了热情和希望。可是随着繁华热闹的耀州新区城市的逝去,眼前随之出现的是丘陵沟壑,崎岖陡峭的山路和荒凉景象把我的热情和希望几乎淹没了。记得第一次见到王校长是在小丘镇教育组的院子里,一个瘦弱的长者,眉宇间透着智慧,我心里暗自思量,这就是我的校长?学校会是什么样子的?„„带着这些疑问,我坐着王校长的摩托车来到白瓜小学。

一路上,盘山而下的道路坎坷不平,王校长再三叮咛让我坐好、扶好,细心的询问我的基本情况,如专业、爱好、家庭等等,没有一丝领导的架子,让我一下子就感觉到了亲切,像是父亲一样的关怀,我心想:这位校长这样随和,这样细致、务实,他领导的学校肯定差不了。刚进学校大门,学校正在举行新学期开学典礼:安静有序的会场,宽敞干净的校园,给我一种十分舒服的感觉。学生们有礼貌的问候,同事们亲切的笑容,此情此景我不愉快的心情一下子被抛到九霄云外,在王校长的细心指导和同事们的热情帮助下,我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刚开始工作的时候,面对十岁左右的四年级孩子,有时候真是手足无措。王校长就经常在我的班级里巡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和我沟通,教给我很多班级管理的好办法。记得我班一个小男孩叫孙金龙,光看长相就让人感觉是特别调皮的孩子。全班没有一个人愿意和他一起坐同桌,不管在哪个老师的课堂,都会看到他捣乱的影子,代课老师经常向我诉苦:“你班孙金龙太调皮了,今天他又怎么怎么了„„”,我也曾耐心的和他谈过心,找家长谈过话,也曾严厉的批评过他,每次都只能管两三天,就恢复原样了,让我真是黔驴技穷了。带着些许的无奈,我就去找王校长,请求他把这个学生调离我们班。王校长听了我的一番诉苦后,很耐心的问我:“你真的用心了解过这个孩子吗?”,当时我记得很清楚,王校长把“用心”两个字咬得很重,我顿时回答不出来,王校长笑了笑说:“这个孩子是很调皮,可是这正是他想要获得老师关注的表现,你只看到他在捣乱,你没有发现他也有自己的优点吗?”“优点”,他有吗?我在思索着,努力的回想着„„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我没有刻意地找他的问题,我侧面观察了解,发现这个孩子很爱干净,也很热心,班里值日生打扫卫生的时候,他总是在帮着拖地,抬水,指挥同学干这干那,而当我给他投去欣赏的目光时,他竟然腼腆的像个小女孩。经过两周的时间,在一次班会上,我把孙金龙这段时间的优秀表现一一列举了出来,大家吃惊的望着他,并给了他雷鸣般的掌声,我趁机提议让他做班级的劳动委员,大家一致同意。接下来孙金龙同学的表现更是突飞猛进,他不再是老师头疼的“捣蛋鬼”,同学排斥的“小霸王”,变成了积极为班级争光,顾全大局的好孩子,期末评选优秀班干部时,他全票通过。孙金龙同学的变化,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育中的问题,我差一点因为自己的急躁和偏见,耽误了一个孩子。这样的例子多不胜举。在此,我应该真诚的感谢王校长,是他在我迷茫的时候,教给我很多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的好办法。使我真真切切感受到教书育人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在工作中,王校长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静下心来教书,俯下身子育人”。对工作王校长始终都是一丝不苟,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每一条标语,文化宣传的每一项内容,都是由王校长经过长期的思考、总结、锤炼出来的。如:“迎着朝阳当问如何努力,踏着夕阳当思有何收获”、“不比阔气比志气、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基础比进步”等等,这些朴实、激进的语言,时刻对全体师生起着巨大的鞭策作用。他亲自起草的《白瓜小学教师誓词》至今让我仍记忆犹新:“我是光荣的白瓜小学教师,我要恪守校训,志存高远,务实求真、团结敬业、开拓创新,用爱心托起爱心,用智慧启迪智慧,用人格塑造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幸福,为我校的发展,默默奉献、奋斗终生!”这些都是王校长的管理理念和高度责任感的具体表现。一直以来,我校的每位老师都用这些标准衡量和要求自己,认真履行教师职责,以实际行动演绎着自己的精彩人生!

我们学校不通公交车,我们上、下班极不方便。王校长就雇佣出租车每周接送,几年来从不间断,把这些远离家乡的老师的工作、生活时刻记挂在心间。我刚来的前三年路还没有修好,每逢下雪天,我们就得步行八里山路走到小丘街道坐车回家或到学校,每次在这样的路上奔波我都有种想哭的感觉,有好几次不由得泪水都在眼窝打转,但是只要想到王校长那赤诚的坚守和永远不知疲惫的身影,就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促使自己迈出坚定前进的步伐。脑海里只有一种想法——那就是把自己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让他们早日走出大山。

教育是清贫的,然而教育这块沃土是神圣的,我庆幸我拥有这块沃土。来到白瓜小学已经八年了,在这个人人以校为家,以事业为重的大环境里,我始终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去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之所以我能一直坚守在这里,是因为这里有勤奋务实的校长,有和谐友好的同事,有懂事好学的学生。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每个同事都是那样友善,大家想的都是怎样把学生教好,怎样把自己手头的工作干好。在这个大家庭里,大家齐心协力、出谋划策,有工作大家一起干,有困难大家一起扛,共同付出辛勤的努力,一起收获成功的喜悦。记得我休完产假,孩子太小还未断奶,我就准备带着孩子和我妈来学校上班,那时候老师的住宿非常紧张,一个人住一间的很少,王校长说:“李宁要到岗上班,就学校现状住的问题应该怎么解决?”立马就有一楼的一位老师说“让住我的房间,一楼方便,我搬上三楼和其他人挤一挤”。听到这样的话,我的心里充满了感激。有这样一群时刻帮助你的同事,有这样一位善解人意的校长,自己还有什么理由不安心工作呢? “在工作上我是校长,在生活上我更愿意是这些年轻人的家长。”——王校长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刘星是白瓜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2012年,这个汉中女孩作为一名西部志愿者只身来到学校。三年来,她真切的感受到王校长对年轻老师的关怀和爱护,她说在她印象中两件事让她难忘之至:一是王校长组织全体老师给自己过参加工作以来的第一个生日,而且王校长还带头唱起了《生日快乐歌》;二是当母亲前来看她,送走母亲的那天,王校长亲自开车送她母亲到车站,坚持让她陪母亲度过临开车前的二十分钟,两次都让她感动的泪流满面。三年的支教时间转瞬即逝,可她还是舍不得这里的老师、学生、还有可亲可敬的王校长。

他总是在我们有困难的时候,积极帮着想办法,给大家鼓励,帮助大家渡过难关,真是“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这就是我们的王校长!在我的印象里,王校长就是一个不知道什么是疲倦的人。每天晚上校园最后一盏熄灭的灯肯定是他办公室的,每天往返教学区和生活区的路不知道他要走多少遍。每逢课间活动,王校长总是喜欢在院子里查看,和学生、老师亲切的交流。只要你看到院子里围着一群人,不用说,最中间的肯定是王校长。因为老师和学生都喜欢和他聊天。学生的衣食冷暖他总是时刻记挂在心间。每次吃饭,王校长总会站在打饭的窗口前为小同学端饭菜,盛汤,教他们洗碗。总是最后一个吃饭,多少年来从不间断。

“爱生如子”是白瓜小学的师训,这一点在王校长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刘丹是去年刚从塔坡小学来我校支教的一位优秀年轻教师,一年级班主任。她说,自己的学生年龄最小,每晚吃过饭她都是尽快赶往学生宿舍那边,但很多次都看到王校长已和学生们在一起。一天晚上她在宿舍外巡视,从窗户看见王校长蹲在床边,正在给她班上的一个小学生搓洗脚丫,刘丹说:“当时我就十分感动,他的年龄和我父亲差不多,他能这样做,我没有理由落在后面。” 2009年12月,一场大雪封了山路,大部分学生来校时没带棉衣棉鞋。期末考试那天,王校长巡查考场,在一间教室里他看见坐在前排的一名男学生冻得缩成一团,再看就发现这名学生的单布鞋湿了。王校长没说话,走过去蹲下身子帮那名男生脱掉湿鞋子,用双手把他冻得通红的脚捂起来。这就是我们的王校长,他总是用自己一个个不经意的举动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位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教师”这个神圣的字眼!“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王校长,没有浮夸的词汇来形容他,可是他朴实执着的态度、严谨务实的作风、求实创新的精神却深深影响着白瓜小学的每一位老师。使大家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一位校长身上所承担的压力和责任。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学校的工作上,从学校的发展到教育教学,从后勤管理到食堂管理、宿舍管理,事无巨细。在学校做后勤工作已有6年的王国柱老师,是慕王校长之名而来。“我在别人口中得知王校长的教学与管理理念,心里便很向往。到学校后,我发现王校长对学校的付出远比别人所说的还要多。”王国柱说,现在许多家长都是慕名将孩子送到这里的,作为这个学校的一员自己也感到很自豪。还有一位慕名而来的甘肃籍特岗音乐教师刘飞,在宝鸡文理学院上学时,听了王校长的一次报告,感受到这个校长很不简单。毕业后,特意报名来到白瓜小学,通过亲自和王校长工作的一年多时间,感受到王校长高于常人的非凡认识、与众不同的创新思维、和蔼可亲的人文关怀,让这位年轻人更加坚定了自己献身教育的决心。

从2008年起,我们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活区盖起了标准化的学生公寓楼,宽敞的学生餐厅,干净的生态卫生厕所和高标准的学生活动场地;教学区里,崭新的教师周转房“梦想乐园”宽敞明亮,我们住进了一室一厅的新房子,高标准的配备,让全体教师真正有了家的感觉,大家干劲十足、热情更高。今年,给我们安装了净水设备,确保师生喝上干净的水;暑假期间,在教体局大力支持和多方联系下,打通了教学区和生活区的安全通道,盖起了新的厕所,解决了学生外出过马路上厕所存在的巨大安全隐患。这一切的变化,都是王校长多年来持之以恒、四处奔波,劳心劳力的结果。

2014年3月,我被任命为白瓜小学教育主任。这对我来说不仅仅是机遇,更是挑战。面对全新的工作领域,我的心忐忑不安,我能胜任吗?。王校长看穿了我的心思,多次叫我去办公室,对我进行指导、点拨,这件事应该这样去安排、那项工作应该分几个步骤去组织等。在他的耐心指导下和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大力帮助下,我尽快适应了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在全区全面推行“以学定教”高效课堂工作以来,王校长大力支持、踊跃带头,积极参与,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全体教师积极探索,认真实践,高效课堂实验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促进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王校长积极联系,使白瓜小学和和王益区七一路小学结成对子,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更新教学理念、共享教研成果。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我们严格按照高效课堂的理念,对老师平时的备课、听课方面严格要求,促使教师积极探索“以学定教”高效课堂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我们通过新教师的汇报课、骨干教师的公开课、全体教师的教学大赛等形式,层层推选出我校的“学科带头人”,并定期进行示范课教学,促进全体教师的教育方法的转变。教研工作是实施教学改革的关键,为了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王校长以身作则,带头参加教研活动,并要求校委会成员每年每人必须承担一项微型课题的研究,在校委会成员的带领下,全体教师积极投身教学研究,在校本研修和课题研究中大家积极讨论,相互借鉴,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我们及时将先进的做法和经验在学校范围内进行推广,有力的促进了学校的教学改革工作。在陕西省教育改革进展情况调研中,我校的教学改革工作受到了调研组成员的充分肯定。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需要向他学习的还有很多,他身上折射出来的创新精神、坚守精神、大爱精神、奉献精神和实干精神,是值得我们年轻的一代好好挖掘和学习的。我庆幸自己遇到了这样一位好校长、好领导,是他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他使我深深爱上山里的孩子,爱上这份神圣的职业!相信在王校长动人事迹和崇高精神的感召下,我们白瓜小学全体老师也定会一起努力,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静下心来教书,俯下身子育人”。用满腔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让更多山里的孩子走向外面的世界!

篇10:甘于奉献的榜样

国测一大队,不仅是当代忠诚事业的楷模,也是甘于奉献的榜样。

在跨越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为了完成祖国交付的任务,国测一大队的几代测绘队员,平均每年在野外作业的时间超过6个月,他们在外业岗位上默默奉献,演绎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奉献之歌。

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自强不息的精髓。战争年代,为了中国的解放事业,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建设时期,更有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在本职岗位上,不讲条件、不求回报、不怕代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甘愿付出自己的汗水、艰辛甚至生命,才会有今天祖国建设举世瞩目的成就。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开放也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需要不断探索的勇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需要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埋头苦干,而奉献精神正是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支撑。实践证明,奉献精神的大小,往往直接决定着工作成效的大小。每个人的社会分工不同,能力大小各异,但不论分工如何、能力大小,只要甘于奉献,都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奉献,需要党员干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这是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决定的,党员干部无论何时,都应把无私奉献作为行为准则,坚持吃苦在前,克己奉公。56年来,国测一大队很好地贯彻了这一准则,凡是苦活、累活、重活、危险的活,干部先,队员后,党员先,群众后。这正是国测一大队永保战斗力的秘诀所在。

奉献,并不是漠视个人利益,而是强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有机统一,在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充分重视个人利益。诚然,个人利益同国家、集体利益有时也会发生矛盾,这时该怎么办?国测一大队的测绘队员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答案。他们热爱自己的小家,同样热爱祖国和集体这个大家。但是由于工作需要,他们在时间上把一小半给了小家,把一大半给了大家。在面对事业和家庭的矛盾时,国测一大队的队员们几乎无一例外地把祖国的事业放在了第一位,让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和集体利益。

奉献,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更是一种平凡的精神,奉献融会和渗透在人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无论时代发生怎样的变化,奉献永远是鼓舞和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巨大力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奉献精神应当是党员干部的自觉追求,应当是全社会大力弘扬的时代精神。

篇11:奉献的精神与榜样的力量

关键词:新时期,奉献精神,群众路线,实践,途径

奉献是中华民族的统美德, 这是一种对事业、对他人的不求回报的爱和付出。建国以来, 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奋斗, 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建设添砖加瓦。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各项事业飞速发展, 创造了令人震惊的“中国速度”。当前,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高, 社会文化事业也节节攀高。但是, 在此背景下, 许多人产生了懈怠的情绪, 奢侈腐败、贪污受贿、玩忽职守、道德败坏等情况频出, 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和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 在新时期坚持奉献精神与群众路线, 坚持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显得尤为重要。

一、关于奉献精神与群众路线的理解

(一) 奉献精神

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传统美德之一, 在历史的传承中被一次次的书写和丰满。奉献的词解, “奉”即“捧”, 是“给和献给”的意思, “献”即“献祭”, 意思是“把实物或意见等恭敬庄严地送给集体或尊敬的人”, “奉献”即是恭敬地交付、呈献。奉献是一种对本职工作和事业的无悔的爱和付出, 它是一种态度、一种行动、一种信念, 表现出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多年来, 党和政府一直强调奉献精神, 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热爱自身的事业, 将本职工作当作一份事业来完成, 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认真履行党和政府交付的每一份工作。在党走过的时代历程中, 奉献精神始终是重要的精神源泉, 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98抗洪”精神、航天精神等无不是奉献精神的体现。

(二) 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是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党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理论的具体体现, 它保证了和群众的血肉相连, 确保了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体现党了“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多年来, 党在工作中始终依靠群众、相信群众, 认真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 坚持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奉献精神与群众路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工作中缺乏求真务实的精神。在工作中, 许多工作人员以完成工作目标为宗旨, 一味追求工作的高效率和效果, 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挫伤了工作人员对工作的热爱。如:在组织一些活动时, 组织者不教育工作人员要具有奉献精神, 用爱来对待工作, 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而是硬性的要求每一个都必须参加, 造成了一些人的应付差事, 工作缺乏效率。

2.缺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不积极主动深入群众。在工作中, 部分工作人员严重缺乏群众意识。当一些工作需要到基层了解情况, 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时, 一些工作人员怕吃苦, 缺乏奉献精神, 不能广泛的联系群众, 使得一些政策不被群众所理解和接受, 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难题。

3.工作缺乏耐心和信心。在工作中, 一些工作人员面对困难缺乏最基本的耐心和信心, 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如:信访部门是与群众联系密切的工作单位之一, 信访工作一般面对的案件错综复杂, 牵涉范围较广, 涉及部门较多, 因此, 一些工作人员存在畏难情绪, 不能为人民提供优质服务。

三、奉献精神与群众路线实践的途径

1.加强奉献精神教育, 提高群众意识。要积极开展以奉献精神和群众路线为主旨的教育活动, 将奉献精神和群众路线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案例相结合, 使工作人员有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了解, 提高工作人员的奉献意识与群众意识, 并将该精神自觉地运用于工作中。如:可以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对先进人物和先进事例进行表彰, 号召广大工作人员积极向其学习, 做到人人创先争优。

2.转变工作作风, 发挥奉献精神。在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中, 党始终坚持将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大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积极发扬奉献精神, 保持思想道德的纯洁性, 正确对待金钱和名利。在工作作风上, 依靠群众, 深入群众, 联系群众, 信任群众, 与群众建立起水乳交融的关系。

3.在工作中务实创新, 不断丰富奉献精神与群众路线的具体内涵。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务实创新, 不断发现新问题, 了解新情况, 结合时代特色积极创新, 丰富奉献精神与群众路线的具体内涵。如:党在多年的发展中, 根据时代特征, 创造了不同的奉献精神风标, 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等。

四、小结

奉献精神与群众路线是流动的, 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新时期, 我们要正确的看待奉献精神与群众路线, 在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涵, 探析奉献精神与群众路线的实践途径。

参考文献

[1]杨雪梅.探析新时期油田奉献精神与群众路线实践的途径[J].东方企业文化, 2014, 2.

[2]孙丽华, 黄碧.新时期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法律研究[J].前沿, 2013, 14.

篇12:奉献的精神与榜样的力量

-------《榜样》观后感

按照学校党支部转发上级关于做好《榜样》宣传工作的通知的精神要求,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扩大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评选表彰成效,营造团结鼓劲、弘扬正气的浓厚氛围,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了反映全国“两优一先”典型事迹的专题节目《榜样》。现将自己的观看体会总结如下:

《榜样》该节目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以“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为主线,邀请部分今年表彰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到场,通过典型访谈、老党员现场讲述、先进事迹再现等形式,生动诠释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的精神风采,是开展党员教育的生动教材。节目讲述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先进事迹,一个个真实感人、发人深省的故事生动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的精神风采。

当看到支月英老师的故事时,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普通教师,内心十分感动,“支月英将自己36年美好年华都奉献给大山里的孩子们,她用坚守告诉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一定要做到不忘初心,做一名讲奉献的合格党员。”还有善于创新思维、积极探索的党务工作者苗正水,他的故事给了目前基层党支部工作的开展很大的启发作用,例如如何更好地管理流动党员,如何让流动党员树立牢固的身份意识,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为党增辉。”

篇13:奉献的精神与榜样的力量

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独自在马路上玩耍。我走在人行道上,后面突然出现一辆车,我来不及闪躲,是她一把把我拉了出去,避免了一次事故的发生。我吓傻了,坐在地上,她把我扶起来,问我伤着没有。我回过神来,急忙和她说没事。她嘱咐我,以后在路上玩要注意安全,就和我说再见。

我又一次在路上遇见了她,她正扶着一个年迈的老人过马路。我跑过去,搀起老人的另一只胳膊,她看见了我,对我微微一笑,我也笑了。

扶老奶奶过了马路,老奶奶夸我是个好孩子。我高兴极了,第一次尝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我和阿姨坐下来聊天儿,知道她最爱帮助别人。她笑着说:“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看着她开心的笑容,我也由衷地笑了。

现在我已经好长时间没有见到她了,也许她已经搬家了,也许她到别处上班去了。但我知道,无论她走到哪儿,都不会忘了帮助别人。

篇14:奉献的精神与榜样的力量

----《榜样》观后感

近期我们党支部组织党员同志观看了《榜样。观看过程中,我几次落泪。革命先辈们的事迹使我荡气回肠;最美乡村女教师令我汗颜;大国之匠的执着让我心悦诚肠;人民警察的光辉形象映衬了我的渺小;院士用大数据描绘出的国家未来令人神往。

他们是亿万普通人当中平凡的一员,但他们又是伟岸的,他们是十三亿国人的骄傲,是民族的脊梁。榜样们不忘初心、乐于奉献,开拓进取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们。看看他们,我为我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同时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而深感责任重大,不禁油然而生的敬意使我产生了向他们学习的冲动,因为我也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岗位可以平凡,但不能甘于平庸。将平凡做到极致,同样可以干出令人嘱目的成绩,同样可以成为周围人的榜样。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如果说战火硝烟、血雨腥风是那个年代人们心中无法抹灭的痛,那么中国共产党无疑是良医、是勇士,用坚定的信念抹平了人们心中的伤痛,用铮铮铁骨带领我中华儿女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成立了新中国!

看今朝,砥砺前行中。习总书记说过“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有了理想,才有活的灵魂。丧失理想,堤坝就会崩溃。”这一言一语就好似粒粒火种,洒在我们每个共产党人的心中,让我们脚下充满力量,不断开拓进取。神舟载人飞船升空、成功举办奥运会、GDP跃居世界第二等等凝合为燎原之势,助推中国飞速前行。

眺未来,星辰大海指日可待。我们的征途正在向星辰大海不断延伸,只有坚守崇高理想,炼就金刚不坏之身,方能高举中国旗帜昂首向前,再创辉煌!

篇15:“榜样”的力量

舍本求末在享受中指责

全球变暖领域的环境话题已经成为近年来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环境被破坏就没有了发展的前提,这个道理人人都明白,远了不说,现在我们身边的确有太多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已经不能再等了。西方媒体最近报道,巴西亚马逊雨林近40年消失的面积,超过450年殖民地时期消失的面积。美国杂志将中国山西天空污染的照片放在封面上,同时大力指责“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位于世界第二”的消息。这两个报道内容都对,言下之意,发展中国家现在大规模地破坏生态,造成的环境危机越来越严重。西方国家在这个问题上表现的可谓是忧心忡忡。2007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更是颁给了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和一个联合国组织,是因为戈尔一直在宣扬环保。他拍摄了一部著名的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宣传他的环保理念,关注全球变暖,号召人们立即行动共同面对气候变化危机。这部影片还荣获两项奥斯卡大奖。

当然,保护环境是世界

的潮流,谁都不敢说不要保护环境。但是,说是一回事,做往往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美联社将戈尔家庭从2006年2月3日至2007年1月5日不足一年时间内的电费账单公之于众,其一家共计用掉19.1万度电。而所在城市一般家庭每年平均用电约为1.56万度,一般美国家庭全年平均用电约1.07万度。由此可见戈尔一家消耗的能源实在超乎想象,像这样的“环保战士”还有很多,小到个人大到国家。

发达国家在指责巴西亚马逊雨林的大规模消失,以及中国山西的污染时,却很少提及巴西亚马逊雨林的消失,主要是用来种植以大豆为主的农作物造成的。在巴西被砍掉的树木中,木材50%销往美国,28%销往欧洲;砍掉树木以后种植的大豆,50%销往欧洲;还有一些土地被用来养牛,牛肉53%销往欧洲。换句话说,亚马逊雨林消失的最大获益者是西方国家,是因为他们的享受,才导致亚马逊雨林的快速消失。这种现象的另一个参照是,在指责中国的环境污染时,日本却大量进口中国的煤,储备起来以备不虞之需。美国目前在本国探明的煤矿和石油,大多不开采,绝大多数用其他国家的。他们的环境当然保护得好,可那是以牺牲别国的环境为代价换来的。

他们只看到近几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却不说从欧洲工业革命以来的200年间,直到几年前,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前5名、前10名都是发达国家。如果计算一下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总量,70%以上是少数发达国家排放的。然而,西方国家在这个问题上至今还是舍本求末,一味的指责,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只在一些表面现象上做文章。

“榜样”的力量如何像西方一样发达

不管是中国还是巴西,都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当地的人们牺牲环境发展经济都是为了过上富裕的日子,而这个富裕的榜样就是发达国家,它向全世界传递着什么是高品质的生活方式。因此,当发达国家一再标榜他们自己多么先进、多么文明的时候,又反过来指责发展中的国家试图把自己变成和他们一样的举动,就显得很不厚道。虽然我们可以说,发展中国家可以寻找其它的方式来发展经济,但是,开发现有资源是最快的致富方式,发达国家如此强有力的榜样,必然让落后地区的人们寻找最快的致富捷径;而且,落后国家现在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多也是照搬发达国家以前的方式;落后国家牺牲自己的环境,开发的资源也多是被发达国家享用。卫星从太空中传输回地球的景象,地球的夜晚到处灯火通明,最亮的地区都在发达国家,他们极大地消耗着、浪费着地球的资源,却指责别人试图变成和他们一样。

发达国家夜间灯火辉煌的美丽景象,背后就是电力公司希望大家多多用电,它才好多多赚钱。因此,灯光也不只用来照明,更多是用来装点。白天睡觉晚上享受夜生活,已经是发达国家带给世界的生活方式,为什么不能改掉?以前世界各地

销售商品的商店规模都很小,自从美国建起了大型商场,这种方式已经成为必然的模式。大型商场之所以能够出现,也是因为电力照明的原因。如果没有电力支撑,大型商场里面就会很暗,而且大型商场提供了豪华的空间和舒适的环境,这些都是小商店无法比拟的。虽说大商场增加的巨额成本可以从高利润里赚回来,但是,它消耗掉的能源却无法挽回。

在过去,按照自然环境的规律,纬度低的炎热地区居民住宅的窗户较大,在寒冷的地区窗户较小,现在很多房子都和美国一样,落地门窗,玻璃外墙。其实,玻璃的传导性很强,外面的冷热很快就会影响到玻璃墙的里面。这种房子的出现是因为美国人用大量的电力来运转空调,使得在玻璃房里面的人,既可以享受外面的风景,又不会受冷热影响。现在已经被高消耗电力的空调生活所代替,另外还带来氟利昂破坏臭氧层的结果。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即将彻底毁灭中国人几千年养成的节约习惯。

所以,当全世界的环境面临严重威胁的时候,发达国家不应该指责落后国家破坏环境,而更应该反思他们自己给全人类树立的生活榜样。在人

●白天睡觉晚上享受夜生活,已经是发达国家带给世界的生活方式,为什么不能改掉?

均能源消耗上,美国是中国的四五倍。虽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也不应该以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为榜样,但发达国家有什么权利不让中国人像他们一样使用能源?他们更应该做的是减少自己的能源消耗。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危机,发达国家可谓大肆炒作,不断更新污染指标、组织各国签订《京都议定书》、制定绿色产品指标,做一些标志性的活动,比如先是法国的艾菲尔铁塔关掉造型效果灯光5分钟,随后很多城市也关掉照明灯光5分钟。不可否认,这些做法的初衷都是好的,但在执行的过程中总有些走样,各国信誓旦旦签订的《京都议定书》制定的指标发达国家没有几个能做到的,一些科学家为了支持美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甚至发布了一份有些荒谬的研究报告,以阐明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罪魁祸首不是工业的发展,而是全球物种多样性增加,比过去物种单一要排放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产品的绿色指标也成为绿色贸易壁垒,苛刻的要求不是为了环保和健康,反而成为变相保护本国经济的手段,象征性的全城停电几分钟,这种做法除了具有大喊一声的效果,还有什么作用?

发达国家愿意像落后国家的人们一样,住在没有空调的房间里吗?他们愿意自己城市的夜晚像非洲一样黑暗吗?发达国家为全世界树立了一个榜样,但是,这个榜样根本不具有普遍性,不具有普适的价值。如果中国人、墨西哥人、巴西人、印度人和非洲人都过着像发达国家一样富裕的生活的话,这个地球的资源绝对不够。有人计算过,那将需要5个地球。因此,落后国家环境的破坏,一方面有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发达国家强行提供的错误榜样。

很多人在探讨空气污染、气候变暖等重大环境问题所带来的后果,然而这背后真正的问题是自然资源的枯竭。现在地球上的石油,恐怕不够把世界变暖多少了,也就再用个二三十年吧,这还得以人类对石油的消费不是特别快速的增加为前提。现在还是有很多人乐观的认为,只要石油价格上去了,电价上去了,水费上去了我们就会把能源给找出来,该省的省下来。但事实上这些年基本上没有发现太大的油田。几条世界大河上,水电站该建的也都建了,而且面对今天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国家发展使用能源是不可避免的,谁想节约能源消费,发展必然放缓,落后就会被别人淘汰掉。在这个格局之下,人类不大可能通过节流的方式来解决自己的能源问题。

那么有没有替代的办法呢?我们总听专家说用“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现在的石油、煤炭,听上去是一种可以无节制使用的能源,但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获得世界上任何一种能源,无论是化石能源,还是可再生能源都将存在环境和资源的代价。建设风力发电需要消耗大量复合材料和钢铁,生产它们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建设水利发电站将出现大量淹没区,淹没区将产生甲烷排放,而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倍;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需要大量单晶硅或多晶硅,生产这些硅材料要消耗大量的电力。其实这种能源仅仅是能耗和排放的转移。

即便如此,如果我们全力发展核电站的话,铀在6~30年之内就会被用光,这几年人们一直努力发展生物质能,发达国家把玉米烧了开汽车,粮食价格就会暴涨,发展中国家的人就会饿死。现在,我们还在羡慕西方国家的先进吗?

是先进,还是文明的倒退?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模式从野蛮掠夺的初期就是以一种资源高消耗的方式开始的,现在,西方经济发展模式的危害已经越来越明显。

我们都知道爱迪生是一个大发明家,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爱迪生还办过电力公司。爱迪生坚持给居民供应直流电,只是后来被交流电淘汰了。其实,爱迪生的很多发明都是为了他的电力公司。电力公司的发电厂建成后,如果仅仅只是照明用电,居民只会在晚上使用,白天的时候,发电厂的机器没有使用效率,变相增加了成本。于是,爱迪生的一大工作就是想方设法发明可以在白天用电的民用电器,例如留声机。虽然现在我们说,这些发明给人类带来了很多的好处,但是,他的指导思想在今天看来却是错的,他根本没有意识到,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指导思想延伸到现在,这种方式现在也移植到了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却没有意识到这种发展方式背后的指导思想是错误的。

如果能源问题就是解决不了,怎么办?没办法,文明只能退回去,现在的复杂文明维持不下去,就退回到简单文明去。中国人最不习惯“文明退回去”这个观念,因为自有文字历史记载以来,中国文明基本上没有大的倒退。但就整个人类来说,不要说倒退,文明灭绝了的事也不少,历史也不断在验证这个真理,比如复活节岛文明怎么灭绝的?因为岛上的统治阶级曾经形成了一种传统,就是比谁的石像造得更大,造得越大就越能凸显首领的崇高地位。问题来了,要把石像立起来需要用绳子拉,而绳子是用树皮做的。结果300年中,为了拉石像把树砍光了。砍光了树木,他们就失去了众多的食物来源,也没法造船,不能去深海打鱼了。我们可以把树看作是岛上的能源,由于能源的耗尽,文明灭绝了,这不是什么非常罕见的事,复活节岛的文明就是这么灭绝了。

当全世界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的时候,发达国家希望亚马逊地区能够更多地保留热带雨林,为世

界提供更多的氧气,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但是,如果巴西当地人不砍树,世界能够给他们提供什么?难道要他们继续保持原始的生活方式吗?2008年度,美国最大的能源公司埃克森美孚共盈利452亿美元,平均每天1亿美元以上,创美国企业史年利润最高纪录,这恐怕也是全世界企业历史上年度利润最高的。它的这个高利润,一方面是石油涨价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鼓励能源消费的结果。

面对发达国家已经树立起的资源高消耗型的生活榜样,再加上发达国家时时处处都在宣扬自己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落后国家再宣传要环保、要节约,哪个力量更大?在现实的享受面前,人毕竟是自私、短视的。因此,当今世界已经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解决环境问题,首要的就是放弃发达国家为全世界提供的榜样。发达国家能从自己做起吗?

不可以坐以待毙,我们能不能在平衡中走出一条发展新道路?

改变自己在平衡中寻求发展

北京在2008年是为数不多能够完成节能降耗要求的城市,北京能够降耗减排关键得益房地产快速升值无形加大了GDP的规模,靠泡沫增加了

●我们在无奈和不公的前提下,今天呼吁不要用一次性筷子,明天不让用塑料袋,在急于求成的心态中只抑制了表面现象。

M O C

基数;另一方面是北京为了迎接奥运会,将工业企业关闭迁移到外地。

早在2006年北京就关闭了长期担负北京燃气供应,日耗煤炭8000余吨北京焦化厂,把它搬出了北京,迁移到唐山市海边安了新家。2007年北京再次完成节能降耗目标,因为北京把下一个目标首钢也搬迁走。到2007年底,完成压缩北京地区钢铁生产能力400万吨,只在北京石景山地区阶段性保留400万吨钢的生产能力;到2010年,将在河北唐山的曹妃甸建成一座年产800万吨钢的新厂,而北京将不再生产钢铁。

一个个看似捷报的成就背后,是不是北京工程建设真的不需要钢材了,不需要消耗炼钢的焦炭和煤了,北京人不再用燃气做饭了?现实情况是北京由于奥运建设的需要,消耗钢材非但没有减少,而且达到空前的水平;炼钢的焦炭和煤炭更不可能相应减少;而做饭仅仅从使用自产煤气改为从陕甘宁输来的天然气。能耗和排放在北京虽然减少了,但实际上市场的需求和工厂的转移反而使整体能耗和排放进一步增加。表面上的蓝天的增加,只不过是将炉子和烟囱修到邻居家的院子里而已。这似乎和欧美、日本的减排实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需求并没有得到有效抑制,仅仅将能耗高、污染大的工厂搬到了别的国家,然后又对那些工厂所在国的能耗和排放问题煞有介事,还动不动就拿中国垫背。

我们在无奈和不公的前提下,今天呼吁不要用一次性筷子,明天不让用塑料袋,在急于求成的

上一篇:个人求职简历简历下一篇:超现实的悲伤文案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