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中班社会小小清洁员

2024-05-23

说课稿中班社会小小清洁员(共12篇)

篇1:说课稿中班社会小小清洁员

中班社会活动《小小清洁员》

亲爱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小清洁员》,《小小清洁员》是中班社会领域的活动。基于对幼儿的认识,《纲要》的理解和活动用书的把握,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次说课进行阐述。

一、说学情

《纲要》目标指出:“促进幼儿对周围的社会环境关系、热爱的情感,理解和遵守社会行为准则,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垃圾是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它随处可见。我国对垃圾分类不断重视和大力推行,垃圾分类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规范和生活常识。4-5岁的幼儿能够结合社会实际生活感受到规则的意义,并能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但幼儿期孩子在行为上仍处于他律阶段,他们不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教师要儿童怎样做,就要教会他们怎么样做。教师要用多种方式让幼儿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明白行为对错,在理解的基础上,养成好习惯。为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纲要》中社会领域目标,结合中班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年龄和心理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并学习垃圾分类,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在趣味游戏中,学会简单的垃圾分类;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体验乐趣,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三、说教学方法

在活动目标的正确指引下,我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将本次活动的重点设为学会简单的垃圾分类,难点为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采用了以下活动方法: 首先是教法,为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我采用以下教法:

1.直观演示法:“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教师用图片、实物进行直观演示,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利于幼儿理解。

2.讲解法:教师以一种幼儿能听懂的语言对垃圾分类知识解释,使幼儿能初步明白垃圾分类。

其次是学法,遵循幼儿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在《纲要》指导下,以幼儿为主体,采用以下学法:

1.交流讨论法:教师通过提问,唤醒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幼幼交流中,是单一知识变为多种知识,丰富幼儿经验。

2.趣味游戏法: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在游戏中,幼儿能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为养成好习惯奠定心理基础。活动准备可以更好的服务于本次活动目标,促进活动内容的完成,为了让幼儿积极探索,我做了以下准备:

1.经验准备:生活已有的对垃圾的认识;

2.物质准备:废旧垃圾、三色垃圾桶、整洁与脏乱小区图片。

四、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以“垃圾分类”为主线,关注幼儿的体验和加强幼儿的理解,培养行为为主,我将活动分为以下部分: 【导入部分】

图片导入。教师展示整洁小区与脏乱小区的图片,向幼儿提问“你们喜欢哪个小区,为什么?”、“怎么样让脏乱的小区变干净?”。中班幼儿依旧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有些内容不易理解。借助图片展示,并加以提问引导,让幼儿在看、说的过程中,初步融入本次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基本部分】

1.教师讲解,幼儿交流。教师利用实物展示,依次对垃圾几种分类方式进行讲解,并告诉幼儿垃圾乱放的危害,提问幼儿“乱扔垃圾好不好,小朋友会生病吗?”让幼儿进行讨论。《纲要》指出“教师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支持和关爱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借助图片、废旧垃圾实物、三色垃圾桶等采用讲解为主,提问为辅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明白什么是垃圾分类、怎么做,能够初步完成本次活动的认知目标。

2.情景带入,分类练习。教师设置情景“脏乱的小区里有好多垃圾,大家想想这些该放在哪个垃圾桶里?”教师展示垃圾,让幼儿讨论如何放。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凡是幼儿能做的,就让幼儿自己去做”实物展示,幼儿通过讨论,给予幼儿大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可以让幼儿积极探索、发散他们的思维。

3.“送垃圾回家”趣味比赛。幼儿分组合作,教师告诉幼儿“垃圾现在找不到家,小朋友一定可以帮助它们找到家,看看哪一组找的又快又好”。红色代表废电池,绿色代表可回收垃圾,黄色代表不可回收垃圾。《指南》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行为练习法使幼儿养成行为习惯的好方法,游戏室幼儿喜欢的活动,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利用游戏让幼儿在实践中练习学到的知识。通过游戏和小组合作,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幼儿感受到乐趣,给予幼儿积极的心理暗示,利于幼儿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实验能力目标,达到情感目标,突出重难点。【结束部分】

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鼓励幼儿。

五、说活动延伸

将本次活动延伸至区角,将三色垃圾桶放在区角,并提供投放物,让幼儿进行游戏。

六、说活动评价

本次活动层层递进,让幼儿在做中学,体会到活动的乐趣,又发展了幼儿的社会性,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篇2:说课稿中班社会小小清洁员

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中班下册的《小小清洁员》,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活动目标、说活动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这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小小清洁员》选自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幼儿学习资源中班下册的主题一《了不起的我》次主题二《妈妈的小帮手》中的教学活动四,描绘了各类垃圾要回到不同垃圾桶,回到自己家的画面。旨在让幼儿学会对垃圾的简单分类,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好习惯,从而懂得要爱护环境。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不能全面的认识与了解,需要一定的指导。《小小清洁员》画面形象有趣,易于吸引幼儿兴趣;以图画的形式学习垃圾分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兴趣需要。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一)认知目标:能对垃圾按照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特点进行分类

(二)能力目标: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好习惯

(三)情感目标:懂得乱扔垃圾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

三、说活动重难点

根据活动目标我制定了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能对垃圾按照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特点进行分类

活动难点: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懂得乱扔垃圾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

四、说教法学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能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为此我采用的教法有谈话法、直观演示法、表演法,采用的学法有观察法、游戏练习法、动手操作法。以上教法学法我将在活动过程中具体说明。

五、说活动准备

我采用了幼儿哭声音频、画有垃圾的图片、垃圾替代物、垃圾筐来辅助教学

六、说活动过程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六个活动环节:

(一)谈话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的关键。为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迅速进入到精神兴奋状态,我选用了直观教具——动物图片和幼儿哭声音频,并配合与幼儿交流即谈话法进行导入。“小朋友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啊?是谁在哭啊?我们一起去看看,哦,原来是小熊、小猫和小蘑菇,它们为什么哭啊?”“哦,小熊告诉我说,我们的肚子里被放了不该放的东西,肚子好疼啊,谁来帮帮我们啊?”“小朋友们,它们的肚子里到底有什么啊,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由此进行导入。

(二)出示图片,指导幼儿进行垃圾分类

这个环节旨在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幼儿对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废旧电池有初步的了解。“这是什么啊?哦,报纸,小朋友们说报纸是用来干什么的?恩,除了可以被拿来看,还可以用来擦窗户,所以它是可回收垃圾。”

“这个是什么啊?这个是香蕉皮,大家吃完香蕉后,香蕉皮去了哪里啊?去垃圾桶了,被直接扔掉了,不能再用了,所以香蕉皮是不可回收的垃圾。”举例让幼儿了解图片中的垃圾分类,懂得分类投放垃圾。

(三)教师角色表演,帮助幼儿认识三类垃圾筒

通过老师的角色表演,引导幼儿注意动物肚子上的标志,以此认识三类不同的垃圾筒,并将第二环节认识的垃圾对应到垃圾筒中。“小熊、小猫、蘑菇来找小朋友们帮忙了,小熊说:我肚子里被放了不可回收的垃圾,疼死我了,可我肚子上是有标志的,大家却没有注意”“小猫说:我的肚子被放了可回收的垃圾,哎呦,这可疼死我了,可我肚子上是有标志的,大家却没注意”“蘑菇说:我的肚子里不是废旧电池,这可把我疼坏了,可我肚子上是有标志的,大家却没注意”“小朋友们,它们都说自己肚子上有标志,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哦,原来小熊肚子上有可回收垃圾的标志,它是绿色的,成三角形”小猫肚上的是不可回收垃圾的标志,它是红色的,三角形下面还有两个箭头,这是不可回收垃圾的标志。蘑菇

肚子上画有电池标志,只能装废旧电池。以此帮助幼儿认识三类垃圾桶。

(四)幼儿进行投掷游戏

为了巩固幼儿在第三第四环节所学,并愿意投入到学习中,设计游戏法吸引幼儿兴趣。准备三个画有三种不同标志的垃圾筐,让幼儿将教师提前准备的垃圾替代物(如:香蕉皮、叶子等)扔进筐中,垃圾筐与幼儿要有一定距离,可以增强趣味性。看谁扔的又对又准。此后分为两队,以竞赛的形式进行。从而使幼儿巩固对垃圾分类知识的学习。

(五)动手制作,变废为宝,拓展幼儿思维

教师出示一些废弃垃圾制成的作品图片,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积极发言。“小朋友们想一想,刚才图中的垃圾还可以被做成什么呢?”幼儿踊跃发言后,教师指导幼儿进行手工制作。“小朋友们,老师这有很多的漂亮的作品,我们一起来做一下好不好?”教师指导幼儿亲手制作作品。

由此我的讲课接近尾声。

篇3:说课稿中班社会小小清洁员

社会呼唤诚信, 人们的内心更是渴望诚信。诚信是当今社会中各行各业都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 也是人与人交往的前提。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通过《社会呼唤诚信》一课的教学, 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社会中不同侧面的各种承诺, 引发学生思考约定、合同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同时, 也通过了解调查的方式与方法, 从内心的深处感知人们应每时每事以诚为本。

二、学情分析

本课有些内容是从生活的角度来体现的, 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学生面前展现了社会生活中不同侧面的各种承诺。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 拥有了更多的生活经验, 要让学生体会诚信在各行各业的重要作用, 就需要教师搜集更多资料加以整理、介绍。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承诺形式, 感知社会各种主体 (厂家——消费者、政府——市民、签订合同的甲方——乙方··) 对诚信的期待。知道在社会的监督与制约下, 诚信品牌毁之容易, 建之难。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生活中不同侧面的承诺形式, 培养学生获取社会信息的能力;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诚信问题, 愿意为打造诚信社会出一份力, 也做一个呼唤诚信的社会人, 从内心深处感知人们应每时每事以诚为本。在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的意识, 增强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社会生活中诚信与不诚信事例的剖析与对比, 感受社会各种主体对诚信的期待。教学难点:懂得诚信是现代社会中一条基本原则, 是各行各业人们要遵守的行为准则。

五、教法运用

根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年龄特点并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 我采取多媒体创设情境和动手实践的方法进行教学。

(一) 利用媒体进行情境创设

教材介绍了社会生活中不同侧面的承诺形式, 有关各行各业间的诚信问题。对于学生来说, 在认知理解上比较有困难, 因此, 我设计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通过对社会生活中诚信与不诚信事例的剖析与对比, 使学生感知社会对诚信的期待。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突出了重点, 突破了难点, 为学生展示了一个生动、直观的大社会, 让学生体会到诚信是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 诚信是企业发展的前提与准则。

(二) 动手实践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生活中不同侧面的承诺形式。课上指导学生开展易操作、生动活泼的各种活动。如:模拟表演, 分角色进行质询问答、办专栏、小报等。在拓展学习中, 我推荐孩子们看“立木为信”“晏殊的故事。

六、学法指导

课前收集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整理, 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各自的收获, 使他们能开拓眼界, 在小课堂上认识大社会。模拟表演与分角色质询问答等活动, 让学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合作。在活动中, 学生感知了人与人交往应以诚为本。

七、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过程由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讨论交流互动学习、巩固学习总结经验三个部分组成。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各种签约场景图。引导学生思考:人们为什么要签订协议、合同和作出承诺, 它们在社会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呢?学生交流得出双方用签订合同、协议的方式, 作出约定, 并依据约定行事。违约要受到惩罚。

(总结:要做到诚信, 一方面需要个人的严格自律, 另一方面也依靠社会的完善规范。社会生活中的信用到处存在。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社会呼唤诚信》。)

引出课题并板书:社会呼唤诚信。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各种签约场景图引发学生的思考, 一幅幅签约图仿佛将学生带到了签约现场, 使学生感受了签约的重要性。了解到签订合约既是约束对方, 也是规范自己以合同为合作标准。】

(二) 讨论交流互动学习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 我设计了找找社会生活中的承诺、品牌的由来、回归诚信大行动、讲故事说格言四个主题活动。

活动一:找找社会生活中的承诺

指导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信誉卡、保修卡、装修合同、房屋买卖合同复印件等, 由学生讲讲其中的故事。如商家按承诺上门服务, 自己买到放心商品的喜悦和商家不讲信誉的烦恼等。接着, 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调查和媒体案例说说社会生活中的承诺。如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签订合同、协议, 政府部门对市民的承诺等。在交流中,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些承诺的意义, 想想合同对双方有什么约束。政府部门向市民做出承诺, 说明了什么?当承诺得以兑现, 人们是怎样的感受等。

活动二:品牌的由来

由学生介绍自己与家人比较信赖的产品和信得过的商店, 了解人们为什么信赖它们。接着, 引导学生围绕案例进行研讨:

1. 砸冰箱的事例

讨论:厂长为什么要砸掉冰箱, 如果放任其流入市场, 会出现什么后果?在学生的畅所欲言时,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进行思考:76台不合格冰箱的销毁会给厂家造成什么损失?如果将这批冰箱与合格冰箱一起卖掉, 对厂家和对消费者分别会带来什么后果?降价卖掉与砸毁不合格产品, 会对以后工厂打造品牌产品, 保证产品信誉等带来什么不同的影响?

在学生的讨论与交流中, 体会厂长砸毁76台不合格冰箱的良苦用心, 企业员工在今后的工作中定会引以为戒。正是海尔冰箱重质量、重信誉, 所以, 才打造出海尔冰箱的品牌, 从而引发学生明白诚信要靠行动来打造。

2. 温州鞋业的衰与兴

讨论:为什么两千多双劣质鞋, 就能毁掉温州的信誉, 而重建信誉却需要近二十年的时间?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明白了假如自己听说某地生产假冒产品, 也一定不会购买该地的产品。由此, 让学生感受到, 毁掉信誉很快, 但要恢复信誉却需付出巨大的努力。

【设计意图:这两个教学活动主要通过信誉卡、保修卡、及各种签约合同的展示, 以及自己对品牌的理解, 让学生体会信誉对商家生存的重要性。】

活动三:回归诚信大行动

我在参考了教材的活动提示下, 引导学生开展以模拟表演为主, 办小报为辅的回归诚信小活动, 学生在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深刻体会出诚信象阳光一样照亮了人的心, 辉映了企业发展的美好明天。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活动中, 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活动, 每名学生都充分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 学生感受到了诚信是人与人长期交往的前提。】

活动四:讲故事说格言

通过有关诚信的故事, 学生从中体会到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课件出示诚信格言:与朋友交, 言而有信。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接着, 学生将自己课前收集的古人有关诚信方面的格言, 警句抄在小报上, 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 选择一句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 重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只是组织者。】

(三) 巩固学习总结经验

提问:你是如何理解“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这句话的?学生看板书来回答问题并总结本课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我采取了学生总结的方法, 使学生加深了对本课教学的印象。】

板书设计:

社会呼唤诚信

企业发展之根本

篇4:说课稿中班社会小小清洁员

1.教材特点及编写意图

《“问号”之歌》是浙江教育出版社的《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树立爱学习的信念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旨在让学生懂得从小爱学习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识到敢问、乐问、善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会好问、多问,明白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古今名人从小好学、勤学的故事,搜集相关的格言和谚语。

(2)能力目标:通过视频播放、玩中提问、生活中提问、讲故事和制作书签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敢问、乐问、好问的良好学习品质和敢于探究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生动手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敢问、乐问、善问的良好学习品质;明白爱学习源于对知识的渴求,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

3.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懂得从小爱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敢问、乐问、善问和勤奋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难点是激发学生从小对学习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法

品德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教育内容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其认知规律,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探究问题。因此,整堂课我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看、想中思考问题,以“一休”贯穿,与“一休”共同学习、共同思考,提出问题,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做、自己想、自己解决,成为课堂的主人。

本课我以四个活动为主线,重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和场所情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敢问、乐问、善问的学习品质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促学生开“问号”之花、结“问号”之果、繁殖“问号”之森林,以此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

课标提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解决问题,并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在情境寻找、体验“问号”是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课前我用小魔术调动学生兴趣,又以在“百宝箱”中、生活中、图片中寻找“问号”,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情境,运用身体多感官寻找“问号”,体验在各种活动中发现、解决问题的乐趣,让学生乐学。

四、说教学过程

品德课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为主的课程。我紧扣教学目标,挖掘教材,设计了四个活动。

活动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育家培根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用“火山喷发”的壮观场面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激起学生的兴趣,为多问个为什么做好铺垫,让“问号”贯穿课堂。

活动二:在百宝箱中发现问题

新课标指出:应挖掘对学生有意义的题材,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在玩百宝箱的过程中,我用“一休哥”送来百宝箱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动手去发现问题的欲望。在箱内装有源于生活的小玩具,让学生在自主选择想玩的玩具,并提出问题。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在玩中发现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为引出“问号”之歌奠定了基础。

活动三: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新课标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本课以“问号”之歌促发世界中充满了问号,大胆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问号”的足迹,扩展学生的思维广度,让学生提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培养学生好问的品质,为寻求解决方法作基石,引出:勤学(板书)。通过思考、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四:巩固升华

我设置了一系列有梯度的活动,从观察对比图片到讲牛顿的故事,得出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源于问号。通过收集名人名句、赠送书签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回归生活,体验生活。

五、说重点、难点的突破

本课的重点是:懂得从小爱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敢问、乐问、善问的良好学习品质。在处理重点上我紧扣教学目标,在寻找问题中培养他们敢问、乐问、好问的品质。我大胆的创设百宝箱,引导学生大胆发问,又在生活中大胆探索,引导学生勤学,通过名人故事让学生知道从小好问、勤学的重要性。

本课的难点是:激发学生从小对学习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后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并利用名人名句激发学生爱思考、爱动脑、爱学习的品质。

六、说板书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通过出示卡通问号,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用简洁的板书突破了勤学好问这一重难点。

板书设计:

“问号”之歌

篇5:中班社会《微笑》说课稿

导读: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是富有浓郁幻想的虚构故事。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绘的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样说话,富有生命力,并编制生动的情节来反映生活。

设计意图

新《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同时《规程》中也为教师提供了根据幼儿情况自由生成的空间,幼儿教师要不断尝试将新的题材,新的内容引入课堂,以新角度、新形势、新方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善于站在幼儿的角度上设计教学,驽驾教学,水到渠成的实现教学方面的突破。根据幼儿园中班教材里社会中的总目标为:初步了解并体验人与人,人与整个环境和谐相处的快乐感觉,学习并尝试与他人交往的方式,促进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所设活动有:好朋友画像、换名片、哭哭脸和笑笑脸等,多为实践、操作活动,而作为幼儿最喜欢的教学形式,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故事教学的内容却很少,所以在进行本主题活动内容的基础上我生成本次故事教育活动。

第一部分:说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内容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是富有浓郁幻想的虚构故事。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绘的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样说话,富有生命力,并编制生动的情节来反映生活。童话的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简单,符合幼儿的心理状态和认识水平,富有教育意义,易于幼儿接受。《微笑》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蜗牛用微笑的方式给大家带来快乐,从而自己也快乐起来的经过描写的形象逼真。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会到为朋友做事的快乐。根据我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兴趣需要,我将本活动的目标确定为:

1.懂得微笑能给人带来快乐,知道关心他人。

2.掌握多种使大家快乐的方法。

3.培养爱心,拥有快乐的心境。

确定本次活动的依据有以下几点:1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4至5岁的幼儿理解能力还很肤浅,注意力往往受兴趣的影响和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发展,所以需要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恰当、巧妙地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还要注重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2幼儿期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但长期以来,我们在教育方面往往只注意对孩子生活上的照顾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教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关心与热爱自己的亲人和周围的人们,如何培养孩子与同伴有好相处、共同完成任务,如何使其具有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独立地处理问题的实际生活能力。现在绝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缺乏一定的爱心,不懂得去关心别人,不知该如何去关心别人.向幼儿进行这样的情感教育和思品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3是根据幼儿园课程目标及《纲要》、《规程》,幼儿课程目标的宗旨在于提高幼儿素质,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各种艺术作品,关注人类道德行为美。本故事通过使幼儿懂得“微笑”的真正含义,来感染幼儿,美化幼儿的行为。《新纲要》在社会领域中提出:“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以及要“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由此制定了情感、能力、认知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懂得微笑能给人带来快乐,知道关心他人;

难点:掌握多种使大家快乐的方法,培养爱心;

制定重难点的依据是:我班幼儿在情感及认知方面的特点,即中班幼儿理解水平有限,对理解隐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让幼儿充分感受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验为朋友做事的快乐尤为重要。

四、说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小兔等小动物的形象;

教具准备:微笑字卡和卡片,爱心记录卡片,音乐磁带等;(邱景,冯姗姗)

第二部分:说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遵循“三个原则”,做到“两个注意”,体现“一个整合”的指导思想来设计教法,学法。

“三个原则”:一是“教师主导、幼儿主体,以问题的引导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二是“教师在前、幼儿在后”的教学原则,既当幼儿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过程时,教师要观察了解幼儿的学习行为是怎样产生的,并在尊重幼儿认识过程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施加影响。三是“同时进行原则”,即在教学活动中,要同时顾及兴趣,态度和行为的培养,既有明确的重点,又相互渗透。

“两个注意”:一是设置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情境。既要把各教学环节与教学要求设置成问题情境展示给幼儿,这样容易使幼儿被问题情境吸引而主动投入学习。二是注意根据幼儿的认知规律和情感发展规律,把教学目标的要求分解成若干细小的层次,分散到各个具体的活动中,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使教学重点得以巩固,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一个整合”:《新纲要》中明确的指出: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通过自主的学习,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教学过程体现整合性,对多元智能的发展提供保证。

一说教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应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讲述法和提问法。

1直观演示法: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进行表演示范,引导幼儿理解作品内容。活动中主要运用各种微笑卡片及故事图片,将整个故事形象直观的展现在幼儿面前,通过欣赏故事引导幼儿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2讲述法: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能激发幼儿的情感共识,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帮助幼儿树立简单的是非观念达到教育目的。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我注意控制语速、音量的快慢、大小和抑扬顿挫的变化,采用不同的音色来讲述不同事物的对话,从而较好的表达作品的感情。如:小蜗牛给大家微笑,我就用表扬鼓励的口吻说:“小蜗牛,你真了不起!”激发幼儿为别人服务的愿望,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事物的形象特点,并能较好的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为提高教学效果和突破重、难点做准备。

3讨论法:是指让幼儿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互相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答案的方法。在活动中,我将讨论法结合在欣赏完故事后让幼儿共同探索多种带来快乐的方法。如:请小朋友而共同讨论:除了微笑,还有什么方法也能为大家带来快乐?

4提问法: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事物,要求幼儿再现已掌握的知识,启发幼儿积极思维的手段。提问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主要运用了解释性提问(如:小蜗牛为什么会给大家送信?)、假设性提问(如:如果你是小蜗牛,你们会怎么做呢?)等等。在提问问题时,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比较容易的问题可让水平比较差的幼儿回答,需要幼儿描述的问题就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像总结、归纳性的问题请能力最强的幼儿来回答,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说学法指导

本次活动,主要采用欣赏法、发现法、讲述法。

1、欣赏法:引导幼儿学会理解作品内涵,鉴别作品的美及分析评价文学作品,使幼儿获得美的享受,唤起美的情感,陶冶美的情操。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述,引导幼儿来体验帮助别人的那种心情,感受作品的语言美,从而突破难点。

2、发现法:教师提供适于幼儿进行发现活动的教材,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过程,发现知识。在活动中,请幼儿回忆、讨论故事中人物的对话,通过提问和幼儿讨论,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讲述法:主要教会幼儿能准确地回答问题,恰当地说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动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提问,为幼儿提供讲述的空间,启发幼儿用宏亮的声音、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并且注意为每名幼儿创设讲述的机会。

三说活动流程

篇6:中班社会活动说课稿

教材分析:

中班社会活动《豆豆的烦恼》选自青岛市教材共同生活。4岁的幼儿喜欢和同伴一起游戏,一起做事情。他们渴望成为大家喜欢的人,渴望有更多的朋友,但是缺乏适当的交往策略和技能。纲要中指出:“中班幼儿能主动与人交往,会使用礼貌用语,能与同伴合作,会谦让,能感受同伴的喜和忧。”本活动以“豆豆”遇到的交往烦恼为出发点,通过幼儿喜爱的各种活动,学习用“讲礼貌、愿意分享、互相帮助、主动谦让、协商合作、宽容他人”等正确的交友方法来解决交友中的问题,萌发有朋友、朋友多的自豪感,体验交往的乐趣。为了更好地贴近幼儿生活,我大胆的将教材的目标和内容进行了调整,将原来的教师分段讲故事改为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内容了解豆豆的烦恼,增加了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遇到烦恼的视频,引导幼儿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活动主要运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运用谈话,回忆和好朋友一起的感觉。

生活中幼儿有好多好朋友,通过让幼儿自由畅谈自己的好朋友以及和好朋友一起时 的感觉,进一步体验有朋友真好。教师利用追问的形式启发幼儿说说喜欢和什么样的小朋友交往。

二、巧用视频,为幼儿再现生活中的真实情景,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

社会性教育应与幼儿生活相结合,体现“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的理念。通过播放视频让幼儿判断豆豆的对错,并帮助豆豆想办法解决。在平日生活中幼儿时常会遇到各种烦恼,将豆豆小朋友在幼儿园里遇到的烦恼拍成视频进行播放,启发幼儿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渲染,联系幼儿生活实际和社会,帮助幼儿提升社会情感。

社会活动中,幼儿不仅要懂得合作、协商、礼貌、谦让,还应具备大爱的良好品质。先通过幼儿说说自己身边发生了什么烦恼的事情,请小朋友想办法解决,进一步扩大到社会上,如:地震后,许多孩子无家可归;有的孩子得了病,我们要怎样帮助他、通过什么形式帮助他?让幼儿知道小烦恼我们自己能够解决,当遇到大烦恼时我们需要大人或社会的帮助,让幼儿体验人与人之间的爱心和同情心。

活动目标: 1.知道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要懂得谦让、协商合作、敢于承担、做错事主动道歉等,这样大家才会喜欢。

2.能分辨出交友中的不正确做法并说出改善办法。

3.体验朋友间互相帮助、友爱的温暖,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活动重点:知道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要懂得谦让、协商合作、敢于承担、做错事主动道歉等,这样大家才会喜欢。

活动难点:能说出生活中遇到烦恼时的解决方法。活动准备:幼儿活动情景视频4段、音乐《爱的奉献》 教法:

1.直观法:以图片、多媒体课件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内容更具形象。2.提问法:在活动中教师适当的提出问题,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启发学习,又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

3.交流讨论法:皮亚杰指出: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他的活泼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通过直观法让幼儿交流讨论是个很好的时机。

学法:

1.直观法:通过观看图片、情景录像让幼儿感受生活正的烦恼事。

2.情景法:将整个活动贯穿于情境中让幼儿身临其境,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谈话法:让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方法,充分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同时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活动主题

师:今天李老师带来了一位小朋友,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出示照片)幼儿观察豆豆小朋友的表情,他怎么了?为什么烦恼?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豆豆小朋友都遇到什么烦恼了。

二、看视频,分辨豆豆的做法对不对帮帮助他想办法解决?

1.幼儿观看视频1,讲述视频内容,引导幼儿说出不小心干错要主动道歉并弥补。2.幼儿观看视频2,并完整讲述视频内容,引导幼儿知道好东西朋友之间要轮流玩,要相互谦让。这样的小朋友大家才喜欢。

3.幼儿观看视频3,并完整讲述视频内容,引导幼儿想和别人一起玩要协商合作。4.幼儿观看视频4,组织幼儿谈论交流,并完整讲述视频内容,引导幼儿懂得当别人不在的时候,做错事要敢于承认、主动认错。这样的孩子大家才喜欢与他做朋友。

四、联系生活让幼儿说一说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烦恼或不开心的事,师幼共同想办法一起解决。

1.师:小朋友你遇到过什么烦恼的事情?你现在能不能自己解决?(不能的话,谁能帮他想想办法啊?)引导幼儿懂得生活中如果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要及时的请好朋友、老师、爸爸妈妈一起帮你想办法,解决烦恼和不开心,做一个快乐的孩子。

2.师:你还知道有哪些人遇到过烦恼?看图片。小朋友像不像帮助他们?应该怎样帮助他们?(幼儿讨论)引导幼儿知道许多人都会遇到烦恼,有的是很大的烦恼,看到别人遇到烦恼时我们要献出自己的爱心,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放音乐《爱的奉献》

五、活动延伸。

篇7:说课稿中班社会小小清洁员

随着资源的不断开发,资源的浪费日益严重,人们已渐渐意识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垃圾分类制度也随之实行起来。大班幼儿已有知道垃圾要扔进垃圾桶的经验,但是没有分类投放垃圾的意识,因此我设计了此次教学活动。

二、说教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我设计了《小小垃圾要分类》这节社会活动,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可以认识垃圾分类的标志,并通过分类操作,幼儿能够进一步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同时加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三、说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纲要)》中社会领域内容要求的第三条“知道对错,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发展水平,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设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垃圾分类的`标志,知道生活常见的垃圾分类。

2.能力目标:能区分可回收、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并能正确分类。

3.情感目标:爱护身边环境,具有初步的垃圾分类意识。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区分四种垃圾分类的标志(将在活动过程中的第四个环节体现出来)

难点:能按照垃圾分类标志正确区分垃圾种类(将在活动过程中的第五个环节体现出来)

五、说教法

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已由直觉行动思维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他们喜欢听故事,喜欢自己动手操作,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启发提问法、情景法、游戏法、实际操作法等教学方法。以方案教学的理念,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点,采用情景法、游戏和教师多种形式的鼓励方法结合,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六、活动总结

本活动很好地完成了教育目标。整个教学活动贯穿了情景,也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从幼儿兴趣出发,使幼儿在亲自操作的活动中掌握垃圾分类的标志,积累生活经验。在整个教学中,我没有过多干涉幼儿的行为,而是作为支持者、合作者去引导幼儿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鼓励幼儿之间互相帮助,同时也促进了其社会性的发展,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七、说学法

根据上述教学方法的运用,在幼儿的学法指导上,整个活动都以幼儿为主体,在活动中,以情景故事为主线,提供大量实物,幼儿通过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等方法进行学习,让幼儿在活动中玩中学(分类),玩中做,幼儿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进而达成教学目标。

八、说活动过程

我为本次活动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

1.导入环节——激发幼儿兴趣。

首先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和直观教学法,教师设计情景,吸引幼儿兴趣。教师故作神秘状对幼儿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收到一封来自垃圾大王的信,小朋友想听听吗?”激发幼儿阅读信上内容的兴趣。从而引入课题,邀请小朋友们来帮助“垃圾大王”解决问题。

2.幼儿尝试自己进行分类

这一环节我运用实际操作法来鼓励幼儿自己尝试对垃圾进行分类,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根据幼儿自己的观点去分类,让其有一个试误性的经验。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做准备,但教师不可打击幼儿,说幼儿分类的方式不对。

3.观看视频,进行初步学习

本环节教师运用了电化教学法和启发提问法,通过播放有关垃圾分类的视频,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法来对垃圾分类有一个初步的概念与认识。在播放视频时中间可以停顿,通过提问法,教师提问:“红色垃圾桶喜欢吃什么呀?”从而引发幼儿观察与思考。幼儿回答问题后,教师要积极做出回应与反馈,这一环节能初步达成目标一和目标二。

4.教师展示幻灯片并拿出标志图,引导幼儿认识垃圾分类的标志。

本环节教师运用直观教学法与提问法进行教学,教师将垃圾分类标志图单独展示出来,并引导幼儿观察幻灯片上的标志与图片上的标志,邀请幼儿上来进行配对,并请幼儿说出是如何判断的,教师提问:那你知道这个垃圾桶喜欢“吃”什么吗?同时可以请下面的小朋友一起讨论想一想做补充说明,这也体现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关注集体注重个别差异的特点,这样可以幼儿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标志,加深对垃圾分类标志的印象。这一环节进一步达成了目标一与目标二。

5.进行送“垃圾宝宝回家”游戏

这一环节采用操作法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垃圾分类的理解并树立初步的垃圾分类的意识,教师:现在老师相信小朋友们都可以帮“垃圾大王”解决问题了,所以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把这些“垃圾宝宝”送回家。教师把四个垃圾标志图贴在黑板上,然后将垃圾图片发给幼儿,教师分组邀请幼儿上来进行游戏,幼儿通过观察图片并思考再进行分类。游戏结束,教师总结整个环节并给予幼儿积极的反馈。这一环节达成了目标三。

九、说活动延伸

教师在班级里可以设置一个关于垃圾分类主题的区域,创设环境,准备垃圾分类对应的物质材料,幼儿可以亲自动手进行操作,由此获得经验;同时还可以与家长一起进行垃圾分类活动,实行家园共育活动!

【【幼儿园获奖】大班社会《小小垃圾要分类》优秀说课稿范文】

★ 幼儿园大班社会说课稿《十二生肖》含反思

★ 幼儿园大班健康活动《我会保护眼睛》说课稿

★ 幼儿园音乐说课稿我会变

★ 幼儿园社会教学说课稿

★ 幼儿园大班昆虫科学说课稿优秀

★ 说课稿获奖

★ 获奖说课稿

★ 幼儿园大班秋天说课稿

★ 幼儿园大班健康说课稿范文

篇8:大班社会活动《过生日》说课稿

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是社会的宠儿和期望,为人父母者无不盼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伶俐、健康成长。可是,有90%以上的家长对独生子女成长焦虑的不是智力问题,而是一些非智力因素。众所周知,现在的许多家庭是“有爱无教”,具体表现:孩子是家庭里的特等公民,只享有权利没有义务;一切都属于孩子任其独享;一切都由着孩子迁就放任。由此,孩子们普遍贪图生活享受、缺乏劳动能力、怕苦怕累、独立生活能力差、以自我为中心等等。陶行知先生说:“人格教育始赖于6岁前培养”,幼儿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黄金时节,《纲要》也明确提出:要萌发幼儿热爱劳动等的思想情感,现实生活中的独生子女教育状况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基于以上原因,我设计了《过生日》这一社会活动,通过给幼儿过生日,包生日饺子等活动,培养幼儿与伙伴之间的交往,使每一个幼儿在幼儿园这个群体中,体验到不同于父母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体验到集体的力量。让幼儿在共同的交往活动中,在互相传递信息、接收信息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学习分享、体验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这不仅是幼儿情感发展的需要,更是大班幼儿步入小学以及将来走向社会,学习处理人际关系的前提。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兴趣,让幼儿享受通过自己双手收获的劳动成果的乐趣。(重点)

(2)使幼儿初步理解生日的含义,让幼儿练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难点)

(3)通过群体活动,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增强幼儿的集体观念。

三、重、难点分析

饺子对每一个幼儿来说都不陌生,品种繁多的芹菜馅、韭菜馅、三鲜馅等幼儿都吃过。在家里吃的饺子都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包好的;在饭店里吃的饺子是厨师们包好的;在幼儿园吃的饺子是伙房的师傅们包好的;唯独没有吃过的饺子,是在幼儿园这个群体中由幼儿自己包的。即使饺子包的不像那么回事,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一顿饺子比任何一次吃得都有味道、有意义、甚至是终生难忘,因为这是幼儿亲身实践和劳动的结果。因此,我把包生日饺子的过程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虽然这次只是给某一个小朋友过生日,但是大家在一起分享快乐、欢乐融融的气氛、情景会使幼儿联想到这是给自己过生日,每一个幼儿都会从心底萌发出一种心灵的感受。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激发幼儿有感而发,会极大地调动幼儿想说、愿意说、敢于说的冲动。

四、活动准备

场景布置;音乐;幼儿在家学包饺子的生活经验;包饺子所需要的材料:和好的面、调好的馅、电磁炉、锅、漏勺、筷子、围裙、盘子、等。

五、活动过程

(1)教师请幼儿观察教室,想一想,我们的教室布置得这么漂亮,今天是什么日子?请你猜猜看。

教师运用直观演示法和启发教学法,向幼儿展示色彩艳丽的彩色拉条,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幼儿运用感官进行观察活动。好奇心是幼儿观察的动力,也是教师在培养幼儿观察兴趣中所必须利用的有利条件,这时幼儿有急于想知道的心理,在音乐声中主人公李想小朋友出现,老师和幼儿一起拍手唱生日歌,祝福主人公生日快乐。

(2)跟随音乐大家围成里、外两个大圆圈(女孩在里圈、男孩在外圈),跳《生日祝福舞》,活跃气氛。

(3)今天,老师也给李想小朋友准备了一份生日礼物,这就是让我们大家一起为李想小朋友包顿“生日饺子”。①教师示范包饺子的方法,幼儿观察。②幼儿穿上围裙,坐在桌边开始学习包饺子。

教师运用激励法、实物法、交谈发、操作法、实践法等,让幼儿边包饺子边交流,分工合作。幼儿和幼儿在共同的劳动过程中,分享经验、分享快乐,从而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地发展,体现了幼儿的自身价值,感受了集体生活的温馨和愉悦。

(4)煮饺子、品饺子。放着轻柔、舒缓的音乐,幼儿的内心世界一定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运用启发提问法让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让幼儿在吃饺子的具体实践中充分体验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

(5)活动结束,师幼一起收整物品,打扫卫生。教学反思: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起主导作用”的指导思想,在内容的选材上,教师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选择了幼儿常见的、但也有一定难度的生日展开,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透彻,突出了活动重点;教学目标贯穿于整个活动的各个环节。通过教师运用情境、实物、现场、演示、启发提问等教育手段与方法,引导幼儿进行实践、操作、练习,这样更能体现幼儿对劳动的社会意义理解,对培养幼儿的协调性、合作能力、社会性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寓教于乐,知识与情感交融,调动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在煮饺子环节幼儿等待的时间较长,可以考虑增加煮饺子的炊具。

作者简介:

篇9:中班社会活动学会等待说课稿

一、说教材

在生活中,等待是不可避免的,学会等待也是遵守规则建立秩序的必要条件。据平时对幼儿的观察,发现中班孩子在等待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耐心,经常出现吵闹、游离于活动之外等现象。于是,我们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着手,从倾听等待、排队等待、合理安排等待时间三个方面设计了社会活动“学会等待”,旨在从小培养幼儿耐心等待的好习惯,增强幼儿文明意识。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等待的`意义。

2.通过交流讨论,探讨等待的多种方式。

3.逐步养成安静有序等待的好习惯。

三、说准备:

根据活动内容和目标,我准备了以下这些来完成我的活动:

卡通小闹钟、时钟音乐、等待标志、情境图,视频

四、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通过《纲要》,我以幼儿为主体,以小闹钟为主线贯穿活动始终。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着手,从倾听等待、排队等待、合理安排等待时间三个方面来完成活动目标。通过交流讨论,逐步让幼儿养成安静有序等待的好习惯。

五、说学法:

幼儿在学习有序等待的活动中,通过视频,幼儿对生活常规的秩序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他们会自己判断怎样有序的完成各项生活常规才是对的。幼儿在活动中再次洗手时,就知道如何有序等待才是不会出现拥挤现象。还有在餐后活动和离园活动时应该如何做才是有序的。

六、说过程

整个活动通过导入激法兴趣、观察理解、探讨方法、遵守常规等来进行活动。

首先我以出示小闹钟引起幼儿兴趣,让幼儿对活动的时间有了个概念。

接着我让幼儿说说上课时应该有那些等待的常规,让幼儿自己体会,自己遵守常规。

再接着通过视频,让幼儿清楚大家餐前餐后都是如何做的,那样做对不对,为什么?然后让幼儿说说,平时餐前餐后离园时应该怎样耐心等待才是妥当的。

活动最后让幼儿想想哪些地方也要耐心等待的,让幼儿知道任何活动都是要有秩序,要想有好的秩序,必须要学会耐心等待。这时已经把活动的教育目的达成。结尾用一个舞蹈结束。这样做为的是放松幼儿身体,缓解上课带来的疲劳。

七、教学亮点:

在中班进行有效的秩序教育十分必要。如何搭建适宜的支架,使幼儿变被动为主动,进而去自觉地理解、接纳并遵守相应的规则呢?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使幼儿在回忆经验、交流讨论、观看视频等过程中理解了等待的意义。

本次活动体现了两个特点:

1.以“小闹钟”为主线,串联活动过程。

一个小闹钟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不同时段配上海顿的经典乐曲《切分时钟》,幼儿学着小闹钟的钟摆随乐起舞,充分体现了玩中学带来的快乐。孩子们在动静交替、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等待的方式。

2.以“儿歌”作总结,凸显活动目标。

篇10:说课稿中班社会小小清洁员

中班社会活动《爸爸妈妈的故事》说课稿

内容来源:主题背景及原有经验分析——

活动来源于 “小鬼显身手”的主题,中班下学期这个阶段是幼儿社会性发展最快速的时期,他们对成人的世界非常感兴趣,他们模仿成人已经到了一种很成熟的阶段,并且在其他活动的开展中幼儿已经了解了很多关于大人的工作如:糕点师、厨师、建筑师等,积累了很多经验。同时,在主题进行时,我创设了银行、医院、交通厅等一些社会性区域,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了对各种职业的体验;配合主题活动的进行,我们幼儿园还组织了幼儿去嘟嘟城春游,让幼儿真实的体验了爸爸妈妈的职业,感受了辛苦劳动付出会有回报的情感。

本活动价值定位——

同时,在现代社会中,孩子一般是祖辈照顾,因此受到爷爷奶奶对职业评价的负面影响“不好好读书,长大就去种田、扫地。”导致孩子对一些职业的“讨厌”。其次,现在家里都是视孩子如宝,孩子在家中是衣食无忧,很少能体会到爸爸妈妈工作的辛苦。第三,我们中班的孩子希望快快长大去模仿成人劳动,这是他们美好的心愿。

基于以上分析与思考,我确定了本次活动的内容。

再根据指南对中班年龄段的目标指出:幼儿要“知道父母的职业,能体会到父母为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辛劳。所以我将目标调整如下:

原教材中的认知、能力目标调整合并为:

1。知道部分行业的职业特点,能向同伴介绍爸爸妈妈的工作特点。

又将原教材中“萌发了解不同行业的愿望”的情感目标做了如下修改:

2。了解不同职业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感受爸爸妈妈工作的辛苦。

我将第1条认知能力目标作为活动的重点。因为知道部分行业的职业特点,是情感表述的载体,只有把握了职业特点,才能进一步挖掘其教育意义。

我又把第2条情感目标作为活动难点。因为感受辛苦的情感体验是抽象的,中班幼儿的理解水平又是具体形象为主的,所以只有孩子知道不同职业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才能激发起孩子对辛苦这种情感的真正感悟。

为了达成目标,我做了如下准备:经验准备——“爸爸妈妈职业调查表”——幼儿向爸爸妈妈了解过他们从事的工作,参观过爸爸妈妈工作的地方;区域游戏中体验过职业的特点;

儿童是在对原有知识进行同化和顺应中建构新经验的,特别是社会活动,单纯的说教是无法达成目标的,所以经验准备尤为重要。

物质准备——爸爸的故事一则;交警所穿的服饰;幼儿带来代表爸爸妈妈工作特点的一件物品;爸爸妈妈工作时的照片做成的PPT;

根据中班幼儿的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阶段,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因此我利用服饰、PPT图片,可以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以景促情,丰富孩子的表达及体验。

根据社会活动的教学特点,我将活动设计为以下三个环节展开:

第一环节,现场模拟,激发兴趣。

教师戴上交警帽进行模拟指挥。提问后引导幼儿了解交警必须穿上特定的服装才能指挥交通。再通过讲述故事,引导幼儿通过倾听故事中的间接描述,了解交警的工作特点和重要性。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一种真实的情境模拟,导入,引起幼儿注意和兴趣。并通过讲述法,捕捉幼儿对于交警这个职业的了解程度,激发幼儿原有经验,有助于为实现目标一知道部分行业的职业特点。点

第二环节,猜一猜,了解爸爸妈妈的职业

通过两次猜测的游戏化环节。第一次是展示物品,猜测职业。请部分幼儿展示爸爸妈妈工作时经常要用到的东西,知道部分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工作时要穿什么衣服?使用了什么工具?教师根据幼儿猜测,积极的给予幼儿回应,并做出相应的评价。如:护士——你妈妈是护士阿姨,能帮助医生做事情,还可以帮病人打针,让病人看病更方便啦,对大家很重要。因为孩子的记忆是无意识的,同时孩子表达的语言能力还不是很高,所以要依靠一定的具体事物,孩子展示物品介绍,让其他同伴猜测可以更加真实。教师在运用谈话法,从幼儿的回答中用语言概括提炼一些职业的作用,帮助幼儿体会到每种职业的重要性,为实现目标二中了解不同职业的重要性服务。

第二次猜测是“我做你猜,猜测职业”。请另一部分幼儿用动作或声音表现爸爸妈妈的职业,模仿爸爸妈妈工作时的样子。通过提问他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工作时要穿什么衣服?工作时会用到什么工具?来知道职业的特点。教师再根据幼儿猜测,积极的给予幼儿回应,带领幼儿一起模仿爸爸妈妈工作时的样子。除了物品,运用角色体验法借助一定的肢体动作。因为幼儿不仅是认知者还是积极的行为者,让幼儿学习方式多样化,模仿爸爸妈妈工作时的动作,可以达到“以景促情”的效果,解决了目标的重点。

第三环节是“看一看,爸爸妈妈工作多重要”,通过图示法,从幼儿收集到的爸爸妈妈的工作照片为经验基础展开。展示PPT图片(爸爸妈妈辛苦工作情景),再结合提问这几位爸爸妈妈的工作是做什么?他们在哪里工作的?他们做的工作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引导幼儿知道不同职业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获得更深一步的社会认知教师再将幼儿家长工作的照片按行业进行分类,分成农业、工业、服务业,再次小结不同工作的重要性:如农业:很多爸爸妈妈的工作可以为我们种出粮食、水果、蔬菜,他们对我们很重要。在最后教师进行认知的归纳和概括:爸爸妈妈的工作都很重要,在爸爸妈妈辛苦工作下,能带给我们很多的方便,让大家的生活离不开他。,提升幼儿的认知效果。知道不同职业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感受爸爸妈妈工作的辛苦,解决目标中的难点。

当然社会性教育不是通过一次活动就能完成目标的,对于辛苦的感受也不能单靠说,而要以体验为主。其次,在一节社会活动中由于时间的限制也不能邀请每位幼儿进行展示物品和表演动作,为了给予每位孩子充分体验的机会,我觉得继续参与体验的形式能让孩子更深刻地感悟到爸爸妈妈辛苦劳动的情感。特设计了延伸活动:第一,将幼儿收集到的父母职业照片放在区域中,便于幼儿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各种职业的工作环境、服装和工具等特征;第二创设社会性区域提供给幼儿进一步体验活动。

我这次活动的亮点是:

1。方法活。——调动了幼儿多种感官。从情境模拟、猜、演、看、说——幼儿学习方式多样化,教师教学方式多样化;

2。理念新。——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从前期经验幼儿收集材料的准备,到活动中介绍表演交流,再到问题的设计以及延伸活动,都体现了幼儿是活动主体的理念。

3。延续性强——不以一次活动的结束而结束,有延伸到区域活动,让社会活动的价值体现更充分。

篇11:说课稿中班社会小小清洁员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社会活动《不乱吃东西》。

说教材:

1。教材分析:我们都知道,目前正是夏季,天气非常炎热,有许多好吃的冷饮和水果。幼儿爱吃零食,一会吃这个,一会吃那个,使肠胃得不到休息,影响了身体的健康。然而幼儿只顾于贪凉,为了防暑降温,但有时忽略了讲卫生,有的水果没洗干净或者没剥皮。夏天苍蝇,蚊子多,它们都是传播病菌的害虫,因此,有必要使幼儿形成对夏天的冷饮及水果食用有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夏天不要乱吃东西。吃冷饮要有所节制,还有瓜果要洗干净再吃,要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2。活动目标:

(1)多媒体课件。

(2)知道夏天到了,应注意卫生,瓜果要洗干净再吃。

(3)夏天天气炎热,吃冷饮能有所节制,不乱吃东西。

二。说教法:

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让师幼形成一种平行的,双向,相互支持的合作关系。教学过程中。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谈话法: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问答或交谈,丰富知识。

2,直观形象法:先听录音再看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小动物的对话,让幼儿理解意境的美,突破重点。

3,角色游戏法: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注重活动过程,而不是结果,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三,说学法:

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种参与法:幼儿 “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引导幼儿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演一演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对活动内容产生兴趣。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幼儿对《不乱吃东西》有更深刻的了解,我采用此法,在说说演演中引导幼儿体验。

四,说教学程序:

1,激发兴趣:首先播放《猪八戒吃西瓜》引题提问谈话:请小朋友想一想现在是什么季节啊 你们在这个季节都喜欢吃甚么啊

2。出示课间,依次出示夏天各种好吃的水果和冷饮。

3。继续提问,”这么多好吃的水果,喜欢吃吗 可是吃水果前应该怎么办那 雪糕如果吃多了会怎么样啊 “让幼儿回答刚才的问题 鼓励幼儿积极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件,请幼儿配合画面再次欣赏。

4。品尝交流

为了满足幼儿嘴馋等特点,我还特意安排幼儿品尝水果这个环节,让幼儿亲身体验,先把水果洗干净,然后由老师剥皮,给每个幼儿分着品尝,及时教育幼儿要洗干净剥皮再吃。教育幼儿讲卫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 活动总结

通过各种学习形式将幼儿已有的安全知识经验扩展丰富,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了幼儿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

四,活动延伸:

篇12:说课稿中班社会小小清洁员

一、选材来源

此活动的选材来源于生活,筷子是幼儿比较熟悉的一种餐具,他们基本上每天都能看到,用筷子进食是我国的一大特点。

常言道,心灵手巧。使用筷子是手的精细协调动作。用筷子夹食物时,不仅是5个手指的活动,腕、肩及肘关节也要同时参与。从大脑各区分工情况来看,控制手和面部肌肉活动的区域要比其它肌肉运动区域大得多,肌肉活动时刺激了脑细胞,有助于大脑的发育。可见,及早进行手的活动功能训练一方面可以让幼儿享受用筷子进餐的乐趣,另一方面对幼儿的智力发育也有好处。中班幼儿的小肌肉不断的发展,可以掌握多种动作技能,而且会比较协调。但班里大部分幼儿不会使用筷子吃饭。因此,我选择此教材让幼儿在游戏练习中学会使用筷子,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了解筷子的用途,知道筷子是中国人的发明创造。

2、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

3、尝试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定位于:使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为此,我作了以下的准备:幼儿人手一双筷子、一只碟子;每组一只托盘,内放煮熟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卖汤圆》音乐磁带和录音机。

三、教学方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本次活动中,我还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示范法:使用筷子需要掌握动作要领,通过教师准确的示范动作让幼儿掌握学习内容和基本动作技能。

2、操作探究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兴趣后第一次操作,主要是练习筷子的正确使用方法。此时不必强求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用筷子的姿势,幼儿拿筷子的姿势有个逐渐改进的过程,学会主要动作要领就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拿筷子的姿势会越来越准确。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第二次操作是实践活动,通过品尝食物进一步练习和巩固筷子的使用方法。第三次操作,主要是尝试使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3、游戏法:中班幼儿处于游戏的高峰时期,好动是他们这一年龄段的突出特点。因此,我设计了“筷子舞”“搭建筷子”等一些游戏,让幼儿充分体验筷子带来的乐趣。

说学法:

1.操作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第一次操作活动中我就引导幼儿练习筷子的使用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对教师示范的观察进行练习,他们不一定会使用的很正确,那也不要紧,在第二次的实践活动中,幼儿通过品尝,强化了筷子的使用方法,教师适时的个别指导,就巩固了练习方法。在尝试筷子进行各种活动时,孩子们通过使用筷子打击节奏、搭建游戏等活动中,他们的创造思维得到了发展。

四、教学过程:

我采用了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导入活动——学习筷子使用方法——练习筷子的实践活动——筷子游戏1、导入活动“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活动一开始我就采用谜语引起幼儿对筷子的兴趣,“姐妹双双一样长,一起工作一起忙,冷冷热热都经过,酸甜苦辣一起尝。”这个谜语形象的讲述了筷子的外型特点和用途。在孩子们兴趣勃勃的猜出谜语后,教师出示筷子,简单介绍它的来源和用途,激发幼儿操作筷子的欲望,为下一环节打下基础,并落实了第一个目标。

2、学习活动。

筷子的使用方法有一定的标准,因此,我在幼儿第一次练习前,先示范讲解使用筷子的动作要领,再让幼儿练习自由练习。第二次的学习,我配上了音乐,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练习并拢筷子拨饭、张开筷子夹菜等动作。

3、实践活动。

学习筷子的目的在于在实践活动中的运用,在这环节里我为幼儿提供了豆类食品,让他们通过品尝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落实了第二个目标,在音乐中,孩子们无拘无束的使用筷子,边吃边和同伴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最后是小结使用筷子的好处。

4、游戏活动。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因此,在幼儿使用筷子品尝活动即将结束时,教师随音乐用筷子敲出欢快的节奏,吸引幼儿一起来打击节奏乐。这个游戏活动渗透了艺术活动,在幼儿跳完节奏舞后,教师提问:“筷子还可以怎么玩?”这个问题的设计为幼儿提供了创造发挥的空间,在这环节中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游戏活动。

教学反思

纵观整个活动,各环节紧密相连,相互渗透,所有环节都是围绕“筷子”来进行。本次活动,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整合”的设计思想,有效贯彻了《纲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我相信,通过这个活动,能让幼儿真正体验在活动中享受使用筷子的乐趣。

上一篇:读书让我成长四年级作文下一篇:党建工作制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