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小学数学教研工作计划

2024-04-29

第一学期小学数学教研工作计划(精选8篇)

篇1:第一学期小学数学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抓常规教学、抓技能、抓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本学期的中心工作,以自主教学理念指导数学教研教学工作,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促进学校创新、数学学科的发展壮大和学生的发展而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思路:

数学教研组工作开展的如何, 将直接影响本组全体教师的思想、 业务素质和本学科的教学质量,为把本教研组建设成一支强有力的队伍,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计划。

1、开展集体备课,切实做好备课过程中的各环节:即说课,编写教案;议课,精改教案;温课,优化教学;省课,反思教学。充分发挥教研组的集体智慧,同时注重发挥每位教师各自的教学特色和风格,要把好本组的教学质量关,每位教师都要明确树立集体质量意识。

2、加强教研组的管理,教研组长经常深入听课,了解、检查本组的教学工作情况,每月对各教师的备课、听课情况检查一次,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充分发动教师积极参加听课活动,集思广益,对校级开设的公开课、示范课等要求无课的教师一律参加,积极配合“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争取有有教师视频推荐。

4、抓好基础教学,要面向全体,抓两头带中间,特别要重视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

5、认真组织教师理论学习,提高本组教师的理论素养,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现代化教学培训,提高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使用能力。

6、搞好自编资料的积累和整理,做到分工协作,共同收益,逐步完善本组的教学资料库。

三、本学期活动主题:

1、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2、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的方法指导

四、活动时间安排:

九月份:

1、组织全组教师编写《数学教学计划表》统一教学计划。

2、召开教研组工作会议,布置本期活动任务,听取教师意见,制定本期课堂教学改革比武的活动时间表。

3、常规检查一次。

4、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教师根据教学问题形成组级的教学问题集并成册。

5、制定提高数学组教学质量的措施。

十月份:

1、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2、组内教学设计比赛。

3、课堂教学改革公开课。

4、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教师根据教学问题形成组级的教学问题集并成册。 十一月份:

1、期中常规检查,。

2、课堂教学改革公开课。

3、交流多媒体课件及微课设计。 十二月份:

1、教学总复习。

2、期末考试分析。

3、教研工作总结。

篇2:第一学期小学数学教研工作计划

认真学习新标准,严格执行新标准的指导思想。本学期主要任务:以会“理解新教材、处理新教材、教好新教材”为研究目标,落实新标准在教学中的运用,提高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随时关注应届毕业生网的工作计划栏目更新,你就能知道更多与第一学期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有关的知识哦!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和教导处工作要点为指导,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加强教学质量的调研与监控,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

二、工作目标:

1、规范教学常规管理,优化教研组活动,提高电子白板应用技能。

2、深入课堂教学研究,打造高校课堂。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认真学习领会新标准,积极开展新教材研究工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研能力。

4、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三、工作重点:

1、开展以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为课程的教学研究。

2、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提高常规课的.教学质量。

3、开展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4、通过学校教研及区级教研活动,促进数学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工作措施:

(一)落实新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发展。

1、认真学习新标准,严格执行新标准的指导思想。本学期主要任务:以会“理解新教材、处理新教材、教好新教材”为研究目标,落实新标准在教学中的运用,提高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2、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转换教师角色,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健康、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强化常规管理,优化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1、备课:本学期教导处将开展备课评比工作。教师共同探讨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的教学模式。严格杜绝“只带一本书进教室”,重视个人的二次备课,完善教案的各环节。组织定期检查教案。

2、上课: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教学中要注重现代化手段的运用,课中要明确目标,讲透知识点,训练要扎实有效,同时要注意师生活动时间的分配,要及时检测教学效果,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

3、作业的布置、批改。作业设计既要在量上有所控制,更要注意质的精当。批改要正确、及时,字迹要端正,符号要规范,并有批改记录。

4、辅导:继续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各班教师要有组织地搞好学习有困难的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注重“情商”的教育,做到措施得力,成果显著。

5、听课:本学期各教师每学期参加听课总节数不少于10节,要边听边思,及时评注。

(三)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本学期,结合各级教研活动,开展“岗位练兵”活动。

2、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并作好反馈工作。

五、具体安排

九月份:

1、制订数学教学计划及教研计划。

2、学习新课程标准。

3、期初工作检查。(重点:备课及教学计划)

4、开展电子白板培训工作。

十月份:

1、教学常规检查。

2、开展电子白板培训工作。

3、“数学小报”第一期。

4、“数学广角”第一期。

十一月份:

1、“岗位练兵”活动。

2、“数学小报”第二期。

3、“数学广角”第二期。

4、观看录像课。

5、小课题过程性研究。

十二月份:

1、“庆元旦”数学竞赛。

2、视频课堂教学学习。

3、“数学小报”第三期。

4、“数学广角”第三期。

5、小课题阶段性总结。

元月份:

1、期末教学工作检查。

篇3:第一学期小学数学教研工作计划

——题记

工作至今, 已有26个年头, 26年来一直从事着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 从最初的钻研教材、解读学生、探讨教法, 到之后的反思课堂、研究学法、思考教学, 始终沿着探寻小学数学教育真谛之路碎步前行。期间有快乐, 也有苦恼;有成功, 也有失落。无论怎样, 只要看到学生有了新变化, 教学又有新思路, 所有的烦恼与失意瞬间都化成了工作上的充实与感动。

每每重新梳理那些感动的瞬间, 发现自己更喜欢从“小事”中、“细节”处研究课堂, 研究教材, 研究学生, 研究教学。

从“常态”中, 探寻数学教育的内涵

日常教学工作中, 那些每天都要做的常规, 往往最容易被我们忽视, 而这些又恰恰是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 它们不仅是数学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板书问题, 就是一个经常被大家忽视的“小事”, 但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事”往往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下面结合板书设计的内容, 谈谈怎样丰富数学教育的内涵。

【教学案例】

板书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能精炼地展示知识结构, 有效地引领学生的思维,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 传统课堂中的板书过分强调预设的内容, 忽视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资源, 从而造成板书与课堂教学实际相脱节的现象频频发生。这种预设式的板书, 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教师的惰性, 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处理好板书设计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非常重要。

1.在研读教材中梳理思路

要想设计出既符合实情又能发挥实效的板书, 首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的编排意图, 把握了教材的重心, 才能够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 这是构建板书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在“小数的性质”一课中, 通过研读教材, 明确了小数性质的教学起点与地位, 制定了以“探索性质——归纳性质——应用性质”为主线的教学思路, 力求借此引导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经历“认识——内化——运用”, 最终形成完整的小数性质知识结构。

2.在酝酿预案中构建雏形

教师在课前都要认真备课, 精心设计教学预案, 并在不断的修改完善中, 构建板书雏形。如在酝酿中的“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考虑到学生正处在第二学段的起始, 经反复思考, 制定了一明一暗两条教学路线。围绕着一明一暗两条线交替发展的教学预案, 初步设计出了相应的板书内容:

这样设计的初衷是想在学生验证小数性质的过程中, 及时整理他们的思考流程。同时, 也想借此引导学生对“小数的性质”的认识由形象向抽象发展。

3.在组织教学中实施设想

一个好的板书设计, 只有预设是远远不够的, 要想把预设好的板书设计转化为现实, 还需要借助精心组织的课堂教学来实现。为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明确的构建板书的意识。本课教学中, 当教师把海尔兄弟测量结果“0.20米、0.2米”板书出来时, 学生一定会有质疑, 此时, 引导学生借助自己手中的工具,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探讨与验证。通过验证, 让学生发现0.20米与0.2米是相等的, 从而补上“等号”的板书“0.20米=0.2米”。再引导学生观察两个数量的特点, 学生会发现, 左边的小数比右边的小数末尾多一个零。根据学生的反馈, 板书并画上箭头。

接着, 引导学生讨论:“小数的末尾去掉零或添上零, 大小会怎么样呢?”根据学生回答整理板书。

此时, 对学生来说, 他们只感受到0.20米、0.2米两个数量之间是相等的, 并没有认识到0.20与0.2两个小数之间也是相等的。为了深化学生的认知, 教师擦去两个数量后的单位, 问此时的0.20与0.2还相等吗?随着学生不同验证方法的证明, 逐步发现不仅0.20米与0.2米相等, 0.20与0.2之间也是相等的, 进而升华对小数性质的认识。

4.在处理细节中完善结构

板书设计的内容也应根据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完成“小数的性质”验证后, 就有必要开始思考“应用”这一环节了。在预设的板书设计中, 没有小数性质的应用这一环节。但是,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出乎意料的思考与讨论, 延伸了这一内容。

生:老师, 我发现根据小数的性质化简就是去掉小数末尾的零。 (学生边说边用手画线比划着)

师:是吗?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 看是不是这样?

生 (观察后) :真是这样的。

相机对板书进行了补充:

通过这样的补充, 就很直观地把“小数的性质”的内涵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了, 不仅看得清楚, 而且便于学生掌握。同时, 学生根据这样的思路, 还发现改写小数时也可以整理成类似化简小数的样子。经过几番讨论与争议, 最终确定了改写小数的方法, 一种是在原小数的末尾添上0, 另一种是运用类似化简的方法根据需要去掉小数末尾一部分零。为了与其他箭头有区别, 有学生建议两者之间画曲形的虚线箭头。

经过学生的补充, “小数的性质”板书内容, 比预设饱满了许多, 不仅把小数性质的内涵清晰地展现出来了, 还把它的具体运用也清晰地展示出来, 同时, 还把定义与运用之间的联系也表现出来了。

从以上的案例中不难看出, 板书设计这样的“常态”工作, 不仅要精心预设板书内容, 更要积极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因势利导地予以调整, 让板书真正成为引领学生学习、提升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成长的“指南针”。同时, 其思考的过程, 也有效地丰富了数学教育的内涵。

从“整合”中, 探寻数学教育的活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 数学教育的手段也在不断更新, 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 使数学教学得到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撑。信息技术手段给原本生硬、抽象、静态的数学定义、概念、原理等, 赋予生动、形象、可视化的外壳, 让很多教师讲不清、学生听不懂的数学知识, 通过多媒体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不仅通俗易懂, 而且形象生动。下面就“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 谈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学案例】

“圆的面积”是小学六年级的重要学习内容, 在此之前, 多边形面积学习的思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 是通过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得出来的, 梯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也都是通过转化成已知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的, 然而, 之前所有的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 图形之间有很紧密的内在联系, 而圆却是由曲线围成的, 怎样把一个曲线图形转化为一个已知的多边形后得出圆的面积公式, 这就需要通过“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方法, 而这又是教学的难点所在。因为这一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表述清楚, 如果用教具的话, 等分圆就是一个难点, 更别说展示等分的过程。然而, 如果采用几何画板制作的圆面积公式推导动画, 就能很清晰地展现等分圆的过程及组合成长方形的过程, 学生能直观感受到“化圆为方”的过程, 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圆的面积公式, 更适时渗透了极限思想。

几何画板制作一个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动画如下。

第一次变换:设置t1为6, 即把圆等分成6份, 让学生初步感受“化圆为方”的可能。

通过等分、变形后, 圆已被重新组合成一个类似长方形的图形, 但此时与长方形的特征不是很吻合, 学生还是难以认同转化后的图形是长方形。

第二次变换, 设置t1为12, 即把圆等分成12份, 让学生感受到“化曲为直”的变化过程。

当把圆等分成12份后, 发现组合成的图形越来越接近长方形了, 通过动画展示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 分的份数越多, 组合成长方形的可能性越大。

第三次变换, 设置t1为36, 即把圆等分成36份, 让学生体会到“化圆为方”的方法确实可以把圆转化成同等面积的长方形。

当把圆等分为36份后, 再组合成的图形与长方形几乎没有区别, 此时, 学生真正的体验到“化圆为方”的力量, 也体会到转化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意义。

几何画板中的动画功能, 巧妙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无法解决的“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过程展示, 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 体会到转化的可行性以及其中蕴含的数学价值, 有效地解决了数学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的无法言说的抽象性问题。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 给数学教育, 特别是小学数学教育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活力。

从“细节”中, 探寻数学教育的张力

人们都说细节决定成败, 在数学教学上更是如此, 往往一个平时不注意, 或很少关注到的细节, 却成为影响教学成效的关键所在。因而,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除了认真钻研教材外, 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变化, 要从学生的学情中发现教学中的问题, 反思问题的原因所在, 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下面结合课例谈谈如何拓展数学教育的张力。

【教学案例】

A老师

师: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围的过程, 之后又出现三组数据) 如果小棒的长是4cm、5cm、9cm, 能围成三角形吗?

生1: (不假思索地说) 能围成。

师:能吗?赶紧用课件演示。

生2:我觉得能围成, (边说边用手势比划) 每个角是180°, 我用小棒试过的。

生3:行的, 就是扁一点。 (边说边比划)

师: (指着课件上的图, 赶紧说明) 两条边与第三条边都重合, 怎么行呢?

生: (似懂非懂地看着大屏幕) 。

教师赶紧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特点。

B老师

师:这三条边能围成三角形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拿出小棒试了起来。很快有小组举手了。)

生1:我们组认为能围成。

生2:我觉得不能围成, 因为4+6=10cm, 10cm等于10cm, 重合了。

师:你们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吗? (指生2的) 能围成三角形吗?

生: (还有不少学生) 能!我们试过的。

C老师

师:如果两条边的和与第三边相等时, 能围成三角形吗?

生1:能围成。 (指着自己摆的说)

生2:不能。 (却说不出理由)

师:能吗?课件演示。

师:大家看后, 你们认为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 能围成三角形吗?

生: (一部分学生赶紧说) 不能。

师:所以, 只有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 才能围成三角形。

……

【现象分析】

无论是A老师, 还是B老师, 抑或是C老师, 教学中, 均采用了小棒作为围成三角形的操作工具。三位教师提供的小棒为两类, 一类是圆柱形的, 另一类是长方体形的, 无论是哪一类的小棒,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小棒不仅有“长度”, 还有一定的“厚度”。

数学意义上的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 而这三条线段是没有“宽度”和“厚度”的, 是抽象线段。小棒表面上是有一定距离的线段, 实际上, 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线段, 因为它不仅有“长度”, 还有“厚度”, 与其说这些小棒是线段, 还不如说它们是一个个“长方体”或“圆柱”。

当操作“任意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小棒时, 有人能搭建起三角形, 有人不能, 究其原因, 一是学生年龄小, 动手能力差,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 很难准确地把小棒摆到相应的位置上, 有时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 让本不能摆成的图形, 摆成了;二是思维定势的影响, 学生刚摆过“任意两条之和大于第三边”的三角形, 此时再摆“任意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 思维定势影响他认为可以摆成;三是缺乏严格意义上的规范操作。

左图在操作过程中, 没有注意到小棒与小棒连接之处必须是相同的端点对应相同的端点, 只有这样按照统一规范的要求, 才能真实的反映问题。

右图在操作过程中没有问题, 问题出在小棒上。我们搭建三角形时, 常识中都是使用小棒的某一个面, 且使用的面是统一的。而在实际操作中, 由于小棒有一定的“厚度”, 当出现“任意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 往往无意识中会用到“长方体”内部的“斜边”, 而两条短边内部的“斜边”长之和是大于第三条边的。造成有些学生认为“任意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能搭成三角形的错误现象。

【应对策略】

教学中如何避免出现以上三位教师课堂上的尴尬局面呢?

1.“读懂”学生的心理是有效操作的前提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要想让每一个孩子通过课堂学习, 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教师必须要对学生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以上三节课中学生摆小棒出现的问题, 从某一个角度折射出教师对学生缺乏了解, 不了解这个年龄段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 更不知道这些学生的操作能力处在什么样的水平。面对不熟悉的学生群体组织的操作, 自然很难达成课前的预设效果。因而, 教师要在课前深入了解教学对象, 全面掌握他们的学习心理, 根据学生已有的操作水平, 设置有效的操作方案。

2.“读懂”学具的性能是有效操作的条件

从以上三节课中可以看出, 正是由于忽视了对小棒的“厚度”这一不起眼的细节的解读, 酿成了无法说服学生认同“任意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不能围成三角形”的败笔。因而, 教师课前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的同时, 也应认真分析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具、学具的特点, 有效地整合教具、学具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 尽可能避免教具、学具对教学产生的负作用。

3.“读懂”使用规则是有效操作的保证

学生在使用小棒的过程中, 由于没有明确的要求与规范, 往往都是按自己的理解进行操作。这样做的后果是, 一部分动手能力强一些的学生, 通过模仿等活动, 无意识中形成规范的操作方式;而那些动手能力稍弱一些的学生, 在缺乏统一、规范的操作活动中, 很难达成操作效果。因而, 教师在每一次操作活动前, 应对操作步骤、学具情况、注意事项等有一个清晰交待, 学生在规范、有序地操作要求下的活动, 针对性强, 效率高, 负迁移少。

4.“读懂”课堂变化是有效操作的根本

教学中的机智, 体现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与水平。面对学生操作小棒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不应回避它, 而应冷静地分析, 迅速地找出原因, 快速拿出应对策略。这样做可能暂时偏离了教学的预设, 花去了宝贵的教学时间, 但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真正帮助学生从操作中感悟, 在感悟中发现, 在发现中提升。

课堂上“小棒”之类学具操作“小”问题, 不仅反映出教师对学生、教学、教育的认识水平, 更体现出教师在学具运用上的智慧。因而, 教师只有认真处理好每一次类似“摆小棒”的操作活动, 学具才能真正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学生才能在活动中感受到隐含的数学规律与思想, 发挥出数学教育应有的张力。

从“现象”中, 探寻数学教育的策略

我们当前的数学教学由于种种原因, 孩子们在学习相同内容时, 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效果。一个班因此会有不同的学习群体, 一部分数学能力强的孩子, 在成就动机的不断强化下, 会越来越出色;而少数暂时学习能力弱的孩子, 在失败面前会愈战愈败, 信心与兴趣也逐步地丧失殆尽。下面结合具体案例, 谈谈如何实施有效的数学教育策略。

【教学案例】

片断一:

……

师:大家赶紧做刚布置的作业, 看哪位同学做得又对又好。

师:怎么样, 都完成了吗?

众生: (陆续回答) 完成了。

师:老师想请三位同学来做一做, 下面的同学当裁判, 仔细观察他们做的过程, 好吗?

(由于很多孩子都想上讲台演示, 在选学生上来的过程中, 我有意挑选了小鑫。上来的学生大约几分钟就把题目做完了。)

师:我们大家都仔细看过了, 你们认为他们三人做得怎么样?

生1:小鑫竖式写得有点不对齐。

生2:他是对的。

师:可能是在黑板上不好写, 大家想一想小鑫整个计算过程有问题吗?

众生:没有。

师:大家感觉小鑫在课堂上表现怎么样?

生3:今天小鑫一定认真听讲了。

生4:小鑫学会了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的竖式计算。

生5:老师, 小鑫这几天上课都在认真听讲呢。 (他坐在小鑫边上)

师:小鑫, 真不错。看来只要认真努力就一定能取得进步, 你说是吗?

(小鑫小脸激动的通红, 兴奋不已地点点头。)

师:还想挑战更难一些的问题吗?

小鑫:嗯!

片断二:

……

师:小凡, 你怎么搞的, 昨天作业又没有交。

小凡: (茫然地看着我, 有点不知所措)

生1: (小组长) 老师, 他的口算题卡上许多错题都不订正。

生2:他还喜欢打人。

……

师:好了, 好了, 你先站着, 等会老师再找你。

(下课后我把小凡喊到办公室里, 对他没有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并且要求他今天上午一定要把昨天的作业补上。小凡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好像我不是与他说话。到了中午放学时, 小组长跑来报告说, 小凡逃跑了。)

日常教学中这类问题是常态现象, 教师在处理问题时大都受情绪与经验影响, 随意性很大。仔细比较以上两个片断中处理问题的细节, 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教育措施, 产生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效果。

在对小鑫作业的处理上, 我没有简单地个别表扬他, 而是把他放在学生之中, 让他细细地品尝自己努力得来的成果, 这些成果是活生生的, 是得到全体学生认可的。它就像在夜空中划亮的火星, 一下子就点燃起了小鑫的信心, 照亮了他前进的路。我想如果今后的每节课中都对与他相同的孩子多一些这样的“照顾”, 让他们也能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在处理小凡的问题上, 我过于武断与草率了。小凡不仅学习不好, 而且品行上也有些问题, 这些可能都先入为主, 左右着我对他的看法, 使我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方法简单, 态度自然也不好。如此一来, 小凡当然会与我对着干了, 采用拖、不理睬、不服从等方式抵抗, 其结果是越教育, 孩子反而越差。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今后在处理与此相似的问题时, 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 多了解一些学生的实情, 多与学生商量, 这样你提出的解决方案孩子才有可能自觉地去执行。

从以上的教学片断中不难发现, 有效的数学教育策略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更反映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层次与水平, 如果我们能用一颗包容的心, 平等关注每一个孩子, 你会发现学生的思维即使在某处短暂的“短路”, 一旦我们巧妙地“链接”上, 他们瞬间会跳动起明亮的火花。

此外, 我还从“研究”中, 探寻数学教育的厚度。数学给我的印象好像是抽象、理性、形式化, 怎样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把握学习内容, 一直是数学教育研究的主要方向。为此, 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教法, 深入研究学生, 特别应对教学素材要做深入的研究, 力争做到高屋建瓴地审视、解读教学素材, 夯实数学教育的基础。

篇4: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工作创新初探

关键词:教研模式;创新内容;日常教学;交流学习

小学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有效的小学教育是其他教育的保证。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在教学中占据很大的比例,而且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因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就需要对小学数学进行校本教研,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以及创新,从根本上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以及整体教学水平。下面本文就针对小学数学的校本教研问题进行概括与分析。

一、改革小学数学的教研模式

传统的教研方式都是分散式的,有时只是形式上的教研,并没有集中教师进行合理的教研工作。在进行教研工作时要改变这样的教研方式,要设立数学教研组,注重对教研组教师的合理调控和指导,并要对数学备课进行合理的管理和规范。在对“分数的加减法”进行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就要让所有进行数学授课的老师参与到教研当中,教研组的组长根据具体的情况通过教研对教师进行合理的指导,让他们更加有效地对这一内容进行教学。如,有的老师在对分数加减法时直接授课,在讲授的过程中教给学生通分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并不合理,在这种情况下,教研组长如果发现教师有这样的问题,就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指导,让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先教会学生如何进行通分,再进一步讲授加减法的知识内容,这样不仅有利于教研模式的改革,对提高教学效率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创新小学数学的教研内容

在以前的教研活动中大多数都是以“走过场”的方式进行,其中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内容,要进行有效的教研,达到教研目的就要对教研的内容进行丰富以及创新。在进行教研之前首先要确定研究的课题,要组织所有的数学教师一起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要对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把所有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进行探讨。如,对“负数”教学这一课题进行教研的过程中,有的老师可能无法让学生理解这一知识点,这样就可以由教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学生无法很快有效理解的知识点进行研究,通过对这些教学难点的分析,加深教师对这一授课内容的认识,让教师可以更加有效地对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授。

三、以日常教学为切入点

进行校本教研的基础资料就是老师日常授课和教学的内容,所以,在进行教研的过程中要以日常的教学作为切入点,从日常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出发,对问题进行详细的剖析,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困惑,进而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完备教学的内容和过程。如,在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一问题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很多老师对教学过程和方法的观点不太统一,有的老师认为授课主要通过让学生进行计算和比较来进行;有的老师则认为应该是在计算、概括和应用的学习过程掌握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以这一日常教学中的问题为教研的切入点展开教研活动,让参加教研的教师进行探讨,找出最适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一问题的授课过程和方法,进行有效的教研活动。

四、以交流学习为途径

在进行校本教研的过程中进行交流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自己的教学方法与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取其精华来与自己的教学方法相融合,把自己教学过程中不恰当的部分进行合理的替换和改正,从交流中得到教学经验,进而进行有效的教学,由此可见,交流在校本教研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如,在对“应用题”进行教研的过程中,老师就可以通过交流学习的方式进行教研。有一部分老师认为在解决应用题时,应该运用常规的解题方法进行,不运用“单位1”或者是设置未知数的方法;而有的老师认为,在对这一内容进行授课时设置未知数的方法可以更加有效地达到教学的目的。这时就可以让这些老师进行交流,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通过授课过程中对问题的总结来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相互学习和借鉴来设计出最好的授课方案。所以说,交流学习是校本教研工作中一项重要的举措,对教研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在实施小学教育的过程中进行校本研究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授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通过改革数学教研模式、创新数学教研内容等措施有效地达到教研的目的和教学的效果,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文博.小学数学的校本教研问题[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3).

[2]姚晖.数学教研组教研活动实效性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0).

篇5:第一学期小学数学教研工作计划

小学数学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数学学科组将在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工作计划要旨的指导下,由校长室联合教导处统一规划,围绕“关注教学有效性、提升数学教育品质”这一工作目标,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年段教研组建设为重点,进一步落实教学常规,着眼数学关键能力,强化年段内教学研究,努力提升我校数学课程实施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

二、工作思路

(一)立足学科(年段)教研组,寻求教研新突破。

1.落实教研工作制度。

(1)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重视教师备课环节,全面改革原有教案撰写方式,突出学生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改善数学课堂教学生态。进一步严格规范数学教师在上课、作业批改、辅导学生等工作中行为,保证常态化工作品质;年段备课组每周开展一次活动,教研大组每月进行一次,学科组每学期至少对教师常规工作抽查2次。

(2)加强教研活动力度。所有教师认真撰写教学反思,十年内青年每周2次,其他教师每周1次;每学期本组教师互相听课、评课、说课等不少于20次/人;本组教师每个学年开设研究课不少于2次/人。借鉴以往成熟教学管理经验,提升常态课的质量。

2.加强教研质量,细化教研措施。

改善本学科(本学段)考试和评价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定期总结教学经验,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制定改进方法。进行数学学科单项调研(可与教导处调研相结合),强化教学质量分析,共同研究改进教学工作的方法和措施。

在实际教研活动中,学科主任组织协调,年段教研组长具体负责,每周一次年段备课组活动,每月保证至少一次大组活动。确定活动主题,提醒组员提前思考,提高活动成效。每次活动做到“四落实”,即落实时间、地点、人员、内容。

(二)调动教师积极性,促进专业再发展。

以区基本功比赛和优质课比赛为参照,结合“**名师大课堂”活动以及“城乡结对“教研活动,深入开展中、青年教师能力再提升工程。从教材研读到教学活动设计,从教学观念更新到学习力研究力整合,进一步促进我校数学教师团队的专业成长。

(三)基于学生需要,丰富课程体验,夯实学生核心学科素养。

1.基于校本课程研发,推动学生项目化学习。

继续就如何深入开展前瞻性项目《融合优秀古村文化,开发跨学科主题课程》,进行实践研讨,在课程中融入项目要义,让数学课变得生动、“接地气”。进一步要求全体数学教师开展“四季古村行”数学活动课程并形成初步课程体系。在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评价方式,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学习体验,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全面认知。

2.加强学生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

加强教师高位认知,认真把握学科关键能力的精髓,切实掌握市、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本学期我区针对3-6年级学生将开展“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及关键能力的质量调研活动”,我校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科能力培养,整合学校培养总目标,将质量监控真正落实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3.认真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各级各类竞赛活动。

三、具体安排

八月份:

1.期初教材分析。

2.拟定数学学科(年段)教研组活动要求。

九月份:

1.制定学科(年段)教研组工作计划。

2.听取上学期学业质量调研反馈。

3.参与制定“四大集团联盟校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方案。

4.教研组大组教研活动。

十月份:

1.参与集团联盟校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2.“城乡结对”两校联动青年教师培训活动。

3.参加省、市教学比赛一等奖优秀课例观摩活动。

十一月份:

1.“城乡结对”两校联动青年教师培训活动。

2.区学业质量检测(十一月底或十二月初)。

3.参加小数年会论文评比活动。

十二月份:

1.教研组大组教研活动。

2.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及关键能力的质量调研活动。

3.参与集团联盟校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一月份:

1.教学常规检查。

篇6:小学第一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精选多篇)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数学组工作以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针,以朱乐平老师关于对隆山小学教研组活动的几点意见为指导,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教师理论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落实教研组活动的各项工作,关注后20%学生的学习成绩,进一步加强培养尖子生工作,打造数学特色品牌,全面提高我校学生数学综合素质,永保隆山小学教学质量全市前三的优异成绩。

二、具体措施

1、加强六年级学生奥数辅导的组织工作。

2、加强教研组的各项常规工作。本学期安排12位教师上课,活动共安排7次,其中有2次奥数课专题研讨,1次解决问题教学专题研讨,1次平面图形教学专题研讨,1次复习课教学专题研讨。

本学期安排2次理论学习,其中1次是关于解决问题的专题讲座,主讲人是林飞和池爱萍两位老师,另一次是平面图形的专题讲座,主讲人是周冶和南文彤两位老师,每人讲座时间要多于20分钟,并且要作好幻灯片文档进行讲座。

本学期安排1次尖子生培养专家讲座。我校教师有着多年的尖子生辅导经验,参加比赛成绩显著,特别是我校的吴丽娜老师成绩尤为突出。17周吴老师主讲尖子生培养专家讲座。

本学期教研组活动仍延续朱乐平老师建议的前后测方法和分块评课的机制。奥数课测一组学生的学习情况,其它课测班级后20%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学期建立隆山小学数学组教研博客,把教研组活动的所有材料在活动结束的一周内全部上传博客。上课教师的教案要提前2天上传。以后有一些数学组的通知,老师们有一些好的教案和论文都可以上传。把“**隆山小学数学教研博客”建成一个值得大家学习的教学博客。

3、开展四、六年级“智力杯”数学竞赛。六年级安排在15周进行比赛,四年级安排在16周进行比赛。参加比赛的人数占全班的40%,请相关教师开学初就马上选拔好苗子,充分利用中午、下午的时间集中学生进行辅导。

4、加强提高六年级毕业班教学质量意识。

下学期六年级将迎来毕业班全市监控,前两次的全市统一监控,我们学校的成绩是全市第二和第三名,特别是上学期在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在四位数学教师的努力下,取得了数学全市第三的好成绩,更是难能可贵。所以以后我们参加全市监控的成绩必须要保持在全市前三名的成绩,否则就是退步,这

是我们数学组教师的教学质量底线。

新的学期,新的起点、新的目标、新的希望,新的举措、新的成效。让我们数学教研组所有的老师们在新学期一如既往、精诚团结、共同开创新学期的教学教研新局面!为了更好地落实数学教研组的工作,为了让教师们更好地发展,为了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勃勃活力和生机,为了让我们的教学质量不断得以提高。特制定本学期的教研计划如下:

一、开展课堂教学研究。

1、切实抓好本校数学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提高本校数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师之间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要加强协作活动,青年教师要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不断实践,善于总结。争取学校之间的联研活动,切实研讨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探讨教师集体备课活动的新路子。

2、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平时的课堂教学,本学期我校将继续坚持每

周四的教研活动,采用理论学习、座谈交流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以听课+交流+反思的过程进行,通过上公开课——组织听课——讨论评议,课后写好课后反思,以此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改革,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开展“一个课例多次研讨”教研模式的研究与研讨。每个教师围绕自己确定的校本教研主题上一节汇报课,课前进行说课,课后说反思。同组教师备同一节课、听同一节课、评同一节课。执教教师结合大家的建议进行二次修改。

二、加强教师备课质量的提高。

1、努力提高老师们的备课能力,坚持周前备课,教案的备写要规范化,教案的设计要结合本班实际和教师个人特点设计切实可行,易教易学的教案。要从教学过程的设计中看出教师是如何教的、学生是如何学的、知识是怎样生成的、基础知识是怎样训练的、能力是

怎样培养的、学生的积极性是怎样调动的等等。

2、教研组将组织人员,对教师备课情况和教案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切实改进只用教学策略的形,不落实策略的精神的现象。本学期将对优秀数学教案进行评选。

三、抓青年教师的指导与培养。

1、切实组织好青年教师的“青蓝工程”,让新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小学数学教学的一般规律,让青年教师尽快的成长为学校的优秀教师。教研组要切实落实好对青年教师的领路工作。组织青年教师研究活动有:骨干教师引领作用、教科研工作培训等。

2、本学期我校将进行常态下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调研,学校领导将加强听课力度,采用推门进听课、跟踪听课、检查性听课等形式,掌握第一手材料,切实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实效性。

四、加强学生作业管理。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严把作业质量

关,对于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力求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练、精批、精讲”和“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严格控制作业量及作业时间,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调动学习积极性。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细致、规范,不允许错批、漏批的现象发生。对学困生的作业要尽量做到面批面改,及时辅导,以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具体要求如下:

1、课堂作业: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做作业,教师对部分学生的作业要及时批阅,及时鼓励学生做好作业的信心,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作业的书写必需用正楷字,批改要当天完成,每个学生的作业每周至少有一次鼓励性的评语。

2、家庭作业:

一、二年级学生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应按规定布置家庭作业。强调分层要求,提高正确率。即:有些题目有些学生可以不做;凡要求做的题目必须书写认真、解题正

确,还要保护好作业本。这是习惯培养,是提高学生认真做好作业的责任性的有效举措,很重要。家庭作业的批改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完成。

3、数学周记:本学期我校开始尝试进行数学周记的训练。每学期10次,低年级不设置数学周记,中高年级可以适当开放些。

4、基础训练:除了作为书面作业详细批阅以外,其余部分必需全批全改。

5、实践作业:一方面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布置统一的比如测量、购买、调查等应用知识与技能的内容,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方式来表达实践性作业的内容。切忌用单纯的计算练习代替实践作业。

五、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培优补差工作

1、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努力提高课堂质量,每堂课要以新理念为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力求把数学课上得生动、有趣,使学生乐学、爱学。鼓励各班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本学期要求各班开展一次数学竞赛活动,创设良好的竞争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抓好培优补差工作,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要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作为一名教师,要坚持不放弃每一个后进生,要以良好的心态接纳他们,给他们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自己适合的数学,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有所进步,以提高数学成绩的合格率。

xx-xx年第一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教学计划;

2、制定培优辅差计划;

3、教学常规检查;

4、规范备课和作业批改;

6、新教师汇报课。

十月份:

1、作业批改检查;

2、教研课与青年教师随堂听课继

3、数学周记执行情况检查;

十一月份:

1、开展校内公开课;

2、进行期中考试与质量分析;

3、教学常规检查;

十二月份:

1、教学进度、备课、作业检查;

2、数学周记落实检查和质量分析;

3、数学竞赛活动安排。

一月份:

1、教学常规检查;

2、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3、撰写教学论文一篇

xx年8月31日

新化小学2014-2014年第一学期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

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质。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新学期里,我们数学教研组将一如既往的做好各项工作,特制定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围绕教研组的科研课题,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学模式,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1、发展上学期数学教学效果,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数学教学质量与上学期相比能有所提高。

2、开展以如何利用课堂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着力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3、配合教育辅导站开展创建优秀教研组活动,切实加强科组教学研究,提高科组教学研究能力,积极参加教育辅导站组织的各种活动,争取好成绩,争当优秀教研组。

4、按时高质量的完成学校规定的各种常规工作。

三、主要措施

1、扎实做好常规教学工作:

备课要充分,目标要明确;上课要认真,方法要灵活;作业布置要突出重点,讲求效果,有收必改,有练必评,有错必纠;

继续做好六年的月考工作。

每月举行一次月考,以此激发六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各数学教师认真拟定好教学计划和辅导学生的计划。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习惯培养,做好辅优帮困的工作。

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养成多看书,看好书的习惯,多参加校内外的专题讲座、教材培训、教学交流和观摩等活动,一学期听课、评课争取达到15节以上。

2、加强教研工作:

切实做好每一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做到活动前有中心议题,活动中有记录,活动后有分析。

全体数学教师要善于用新课程理

念来审视和剖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每位老师上一到二节实践课,课后要进行反思,并写出教学体会。每位老师期未进行一次课题小结。

创设学习信息技术的氛围,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鼓励教师运用,切实全面提高数学教师的信息素质。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实现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基本内容。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形成有计划、有条理的工作作风。

书写习惯:养成书写规范,保持簿本整洁。低年级学生执笔姿势要正确,不随便使用橡皮。

作业习惯:培养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做到当日作业当日完成,当日错题当日改正。

听课习惯:上课集中注意力,认真思考,理清解题思路,找到解题方法,对学习中的疑问要勇于质疑问难。

口头表达习惯: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语言规范,能够比较完整的叙述自己的算理、算

法、解题思路。

审题习惯:学生做题时,至少读两遍,看清题意。

抄题习惯:一抄二对。

验算习惯:养成口头验算和笔头验算的好习惯。

四、数学学科竞赛活动安排 1、11月:五年级计算题比赛。2、12月:六年级应用题比赛

五、各月活动安排:

九月

1、小结上学期期末测试情况,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2、分年级制订教学计划。

3、检查备课。

十月

1、开展教学设计研究活动。

2、备课、学生作业月查。

3、六年级举行第一次数学月考

十一月

1、继续开展教学设计研究活动。

2、检查学生作业。

3、进行期中考试。

4、各年级小结期中测试情况,明确后半学期的目标

5、六年级举行第二次数学月考。

十二月

1、继续抽查周周练测试情况。

?

2、学生作业月查。

3、六年级举行第三次月考

一月

1、检查学生作业本和教师备课本。

2、各年级制订期末复习计划。

3、六年级举行第四次数学月考。

4、教研组工作总结

韩田小学2014学第一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我们组共有7位老师,可以说是老中青完美结合,特别是王老师和涂老师

任多年从事毕业班教学,不仅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能吃苦耐劳,他们在我们组起了模范带头作用,韩田小学2014学第一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我们相信在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我们一定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指导思想;

组织全组老师认真复习《新课标》,钻研教材,让教学更帖进生活,从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意识出发,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力争轻负担高质量,工作计划《韩田小学2014学第一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在夯实学生基础的同时,拓宽书本知识,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具体措施:

1、组织认真学习《新课标》,用新的课改思想指导我们日常的教学工作,争取每次教研活动都开展一次学习,并组织三次集体备课。

2、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把备课活动落到实处。

3、加强理论学习,用活的思想不断充实自己。注重对自己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写好教后记。

每次教学检查把教后反思作为重点考察。

4、开展组内听课,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在实践中落实新的教学理念。

5、有计划地补充一些课本上的拓展内容,针对学生差异分层次布置作业。

6、加强评课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

7、积极参加学校的演练场活动及各级各类的教学活动。

四、具体安排:

周次教研内容

2制定教研组计划

3教研计划通过,随堂课开始

4集体备课,随堂课

5公开课

6十一放假

7公开课

8公开课

9集体备课,随堂课

10随堂课

11公开课

12学区教研活动

13公开课

14公开课

15集体备课,随堂课

16随堂课

17随堂课

羊场小学2014——2014学第一学期

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王 鑫

一、基本情况:

数学教研组6个年级有6个教学班,由4位数学教师组成。数学教研组工作有一定特色和活力,教研教学工作力度较强,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以新课程改革的方向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

本理念,紧紧围绕“教师”、“学生”、“质量”这三个关键词,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关注学生自主学习,优化教学模式,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三、工作思路:

1、发展上期数学教学成果,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数学教学质量与上学期相比能有所提高。

2、在数学学科教研教改中注重素质教育,让本组教师成为一支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过硬的数学教师队伍,充分发挥现代教学设备,采用先进教学技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狠抓创新教育,加强数学课堂改革力度,提高现代教学水平,切实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多种教学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根据学校工作要求,合理安排时间,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技能”培训工作,全组教师努力学习,适时运用于教学工作中。

5、以数学组为单位,开展业务学习活动,在全组形成教研之风、互学之风、创新教育之风,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四、主要工作及具体措施:

a、健全学习机制,用理论学习构建学习共同体引导全组教师不断加强理论

修养,丰厚自己的底蕴,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努力做“品德高尚、学识渊博、业务精湛、言行儒雅”的人。

1、各数学教师认真拟定好教学计划。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习惯培养,做好辅优帮困的工作。

2、鼓励笔耕促进反思。笔耕可以将教育教学的体会、经验、思考、建议以

及教训等记录成文字,写成文章,促成从经验到理论的上升。

b、从常规入手抓出教学实效引领

全组教师重视优化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

学质量。

1、集中精力上好常规课。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要在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教

法,研究习题的基础上用心备课、用情备课、用智慧备课。同时,提倡教师间的同伴互助,相互听课,共同提高。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8节;教研组长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10节,及时评好课,认真作好听课笔记,一学期底检查。

2、正确把握好继承与创新、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展示课与常规课、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学生学习习惯、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与学习上的刻苦钻研精神等之间的关系,加强多种媒体使用研究,强化常规课的课堂效益。

3、引导教师精心布置作业,做好错题订正,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作业和检测要追求实效,努力做到“即练即

批,有错必纠,有纠必改,及时反馈”。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实现素质教

育不可忽视的基本内容。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养成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形成有计划、有条理的工作作风。

五、工作安排

1、各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撰写教学教研计划

2、检查教师备课、学生作业

1、理论学习

2、评课活动

3、课题研讨会

4、检查教师备课、学生作业

1、集体备课研讨

2、期中测试、试卷评讲、质量分析

3、检查教师备课、学生作业

1、课题研讨

2、数学活动示范课

3、检查教师备课、学生作业

1、各教师拟写教学总结、论文、案例分析

2、集体备课质量考

3、对各教师教研情况量化考核

4、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纳雍县羊场小学数学教研组

篇7:第一学期小学数学教研工作计划

时光匆匆而过,一个紧张、充实、辉煌、奋进的学期即将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我区的数学教研工作,我们深感辛苦并快乐着,我们欣慰,因为我们付出了,努力了,收获了。更进一步营造了浓厚的翔安小嶝小学数学教研氛围。这也是全局上下、各基层学校及各位同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开拓进取、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共同努力、互相协作的结果。

下面就这半年来的数学教研工作,向诸位汇报交流。敬请提出宝贵建议。

一、数学教研工作

新一轮课改实验,在我区正式实施,我们一直满怀激情满怀信心地践行着新课程,新课改已经开始由摸索阶段走向相对成熟稳定时期,为了能更好的挑战与践行新课程,在这方面我作了如下工作:

1、常规教研活动突出上学期的“三化一制”――即培训阶段化,教研集体化,备课单元化,调讲一课制。

开学一开始,及时进行数学学科实验教师,教材教法培训(教学观摩研讨方式),针对新课改一年来的经验,结合现场观摩课展开深入研讨与交流,培训分四方面进行:第一,由小嶝小学三年级教师谢坚艺老师现场执教《数学广角》一课;第二,我与教师们一道针对这一课结合已有经验进行和谐、广泛、也很深入的交流,既指出了课学教学中的不足,同时也发现了更为切合实际的新教学思路。第三,我根据现场课结合一年来实施的新课程进行了简要总结。第四,针对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评价、新时期的备课思路三个方面,让教师根据需要进行自主选择进行了细致的阐述,培训之后,得到了与会的学校业务干部和教师的一致认可,用参加培训的一位学校校长的话说,这次培训实效性很强,专题性强,体现了教师为本的观念,这样的活动很好,应该经常搞,上学期经常性的教研备课,上课思路很清晰,今年培训少,专指集体备课少,有的时候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教材,有的时候真不知道怎么上了„„),老师的话既让我感动,又给我留下了很多的思考,我们的工作还要不断为满足教师的需要而进行啊!

本学期临时改变了工作策略,进行了专项式集体备课,召集相关教师在一起专门研究备课、上课理论与如何很好实践的问题,形成新理念指导下的备课思路及课堂教学相关的策略的共识。

2、深挖实验教师潜力,挑战新课程――推精品、抓骨干、树典型、以推动我区数学教学稳步发展。

(1)推门进课堂,听课上百节,靠着这种执着的精神,本着抓一个是一个的想法,来打造我们翔安区的品牌教师。实践证明,我们区的数学骨干教师已经是一支能打硬仗,敢拼、敢于挑战的团队,数学教研已经形成了良好势头,经过这一学期的工作,我们不但重塑了翔安小嶝小学数学教研的良好形象,同时,更进一步的增强了教研的凝聚力和教研的指导能力。(2)为了翔安区小学数学,我们与时俱进,有效地利用互联网这一无限的空间资源,及时对有条件的部分学校的部分教师进行了新型的教研培训――网络即时教研技能培训。为下一步更为有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研奠定基础。为了能更好的促进教研工作,我们又一次填补了网络教研的空白,在大家齐心协力下。

3、开拓创新,不失时机,全力以赴,践行新课程――承受多方压力,克服重重困难参与市优课评选,参与教师综合技能大赛。

二、以科研带教研,使我们的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形成 本学期我区在数学方面达成了共识:比如对教学方式的认识、对学习方式的认识、算法多样化、小组合作学习、数学生活化等问题都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与个人的独道见解。在.激励性教学策略体系、.自主性教学策略体系、.探究性教学策略体系等方面有了较全面深入的理解。

本着科研带教研,教研促科研的原则,通过多种方法使我区更多的数学教师参与课题实验研究,使教师在科研方面得到促进,通过课题的研究过程使我们的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专家型教师转变。深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涌现一批研究型的教师,专家型的教师,我们的教师也会向专业化进程更进一步。

三、期末命题验收圆满,作好了收尾工作。

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以少出错,尽量不出错为前提,本着为社会、为学校、为家长、为学生负责的原则,在试卷命题上狠下功夫,我们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打造了具有改革意识的全新评价内容。增加了更为人性化的命题风格,试卷内容紧紧帖近学生的生活,帖近儿童的特点,图文并茂,增加一些有儿童情趣的语言提示,内容适度开放,评价标准相应适度开放的特点。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二年级接受了全市统一检测,数学测试在这次活动中取得较好效果。

四、上学期工作总结

1、立足网络平台,逐步推广以校为本教研、网络虚拟教研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学习和应用,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具有信息化特征的教学模式的构建,已成为广大教师的普遍要求。基于这样的现状,我打算采取有效的措施,紧跟教育信息化的潮流,用教育信息化的观点和思想重新构建教研观念,利用虚拟教研中心建立一种“虚拟教研模式”,来吸引我区数学教师甚至更大范围的教师来共同参与,形成资源建设、教研活动和教学的良性互动、共同构建的机制和模式,提高教研的效率和效果。推动网络校本教研工作的落实开展。

鼓励、培训有条件的学校教师,进行无纸化教研活动。无纸化办公,方便,快捷,而且保留了资源。想一想我们众多教师,资源每天都会原创无数,更大的潜在资源是可以共享交流啊。减少了个体化的劳动,避免了校际间,教师间缺乏协作和联合的“小农经济式”和“个人作坊式”教学研究工作。解决了教师很难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共享他人的智慧,极大减少机械化的简单重复劳动。

2、结合课堂教学开展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师的备课、上课及相应评价的研究工作,继续进行并要有实效性地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完善数学科单元备课制及调讲一课制的方案。

3、新学期的数学教研,重心放在薄弱学校及农村学校,研究一下适合薄弱校和农村实际的新课改的具体策略及方法,缩小城乡之间、强校与弱校之间的差距。提升这些学校的教研积极性。

篇8:第一学期小学数学教研工作计划

小学数学教研中, 也需要我们时常就课堂教学进行“复盘”。一节课上完后, 我们应该以课堂实录为依据, 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复盘”, 从而对自己这节课教学目标的设定及达成、课堂教学的行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的实际效果等方面进行审视和反思。近年来, 我们数学教研组就尝试在校本教研中运用“复盘”的活动形式进行听评课, 重点对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有效设置进行了具体地探讨。

一、“复盘”审视出目标设置的主要问题

通过“复盘”, 我们发现在教目标的设定上, 经常出现以下一些问题:

1. 方向走偏。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 部分老师往往只重视三维目标中的“知识和能力”, 却忽视了其他“二维”目标, 这样就远远的偏离了课程目标的定位和轨道。

2. 主体不清。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应该达成的目标, 但不少教师却把教学目标定成了“教”的目标,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物体的形状”一课, 某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中就有这样一条:“通过在玩中学, 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识别。”从“使学生……”的表述来看, 教学目标的主体还是教师, 而不是学生。

3. 要求过高。

如三年级下册的“年、月、日”的教学, 课标的要求是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知道平年与闰年以及各月的天数。但在实际教学中, 有老师设计的目标却是“能准确计算事件所经过的时间, 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这样的目标就超出了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 还会有老师让学生训练所谓的情境推断题, 班级上的大多数学生都感到困难。

4. 范围过大。

有的老师的教学目标, 在内容上和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的表述差别不大, 每节课都要兼顾到三个维度, 每个维度又都要达成具体的、烦琐的要求, 目标的表述看起来很全面、很具体, 其实很笼统, 重点不够突出, 虽说是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实际上可以说是整个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这样的目标设定大而化之, 不能突出本节课的个性特征。

二、“复盘”透析出目标设置失当的原因

一是由于对学生主体性的轻视。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 但在具体的目标设计中, 教师仍习惯于过分强调自己的理解, 而不顾学生的实际, 与小学数学的课程目标也很难相符。由于教师的素质各有千秋, 个人在目标设计中往往还不能立刻觉察到。这就需要备课组的同行们的提醒与帮助, 首先从以学生为行为主体、准确表述目标内容做起, 进而逐步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做到“心中有生, 目中有人”。

二是由于对课标相关概念的理解不深入。由于对课标学习不够, 研读不深, 对课程目标、教学目标、课时目标等相关概念的把握不够准确, 对其中的区别也不是很清楚, 这样就导致了目标表述含糊不清, 或要求过高, 或范围过大, 或过于烦琐等。也有部分教师, 对数学教学目标的设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也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 只是照搬教学参考书来应付、将就, 根本谈不上对课标教学要求的独特理解。

三是由于目标陈述的基本功不扎实。目标的设定中, 如何陈述是很重要的环节。有些老师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之间的关系理解本来就不准确, 对它们如何在课堂中进行落实也没有自己的思考, 所以就经常会造成三维目标的割裂, 往往是只顾一点, 不及其余;在目标的表述上, 用语不讲究、不规范, 层次又不够清晰, 对怎样考量目标是否达成也没有经过认真地思考。

三、“复盘”在教学目标纠偏中的作用

上述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是比较多见的。而在校本教研中采用“复盘”的活动形式, 则有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

由于下课后要“复盘”, 所以教师在听课过程中就必须记得更认真, 观察得更仔细。这样复盘时才能找到准确的事实做依据。通过复盘, 上课的老师对照自己的目标设定, 在备课组同行的分析、帮助之下, 判断学生一节课的学习效果, 有了充分的事实依据:哪个目标的设定明确清楚, 达成的情况较为理想;哪个目标的表达较为含混, 达成与否还不好检测;哪个目标对这节课而言还不是很具有针对性……这样, 上课的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 内容更加丰富了, 依据也更为合理了, 经常这样上课, 这样复盘, 教师会不断地积累经验, 吸取教训, 使教学目标的设定越来越准确、合理。

“复盘”还加强了备课组研讨的学科氛围。复盘的过程中, 不仅是听课者在评说目标的设定与达成, 上课老师也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看法, 表明自己当初的设想, 表达自己在课堂教学某个环节的感受与体会, 在这种思维的碰撞中, 无论是上课者, 还是听课者, 都加深了对教学目标设定的理解与感悟, 对教学目标达成的评价也更加趋向科学化。复盘, 有效地激发了学科组老师参与听评课的热情, 让我们数学备课组教学研究的氛围越来越浓, 我校数学教学的质量也得到了稳步提升。

上一篇:业务员终端拜访八步骤下一篇:各施工班组安全交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