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村产生的原因

2024-05-05

空心村产生的原因(通用8篇)

篇1:空心村产生的原因

“空心村”问题产生的原因暨对策

西安市国土资源局长安分局 吴颖茹

“空心村”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划管理滞后。市级政府侧重于抓城市建设,乡镇侧重于抓集镇建设,村庄建设实际上只有靠村民委员会来管。而绝大部分行政村,既无钱,又无技术人员,无力管理。就像有的农民说村庄建设是“市里不愿管,镇里无力管,村里无人管”。从调查情况看,个别村规划年期早,社会认同率低,操作性差,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农村发展的要求,更有甚者无规划,建房由村组任意选定,从而造成村庄布局混乱。

二、追求“城市化”。改革开放后,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方便的交通,清洁的自来水,良好的娱乐设施等,渐渐成了农村建房时考虑的重要事项。于是,老村周围环境好,交通便利的地方便成了他们兴建新居的首选地。

三、缺乏公用设施。由于老村不少道路没有硬化,没有地下排水设施,生活十分不便,所以村民只好搬到村外住。

四、法律宣传和执法监察不到位,干群法律意识淡薄。各级政府,国土部门每年都进行土地法律法规宣传,但由于时间上比较集中,范围上比较集中,内容上比较单一,忽略了持久宣传,忽略了广大农村群众,忽视了土地法律法规具体实施细则、办法,这就造成部分群众认为超占宅基地不是违法行为,有的认为无非是罚款了事,更有甚者认为违法占地比正常申报手续省钱省时合算。有些村组干部本身就是超占大户,便想方设法为非法占地者掩护,袒护超占宅基地行为,有的明知私下收款划拨宅基地属违法行为,但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仍旧造成既定事实。另外,在日常执法中,基层国土所在动态巡查中,对发现的宅基违法行为已造成既定事实的,要依法拆除很难执行,村民就相互效仿,这就形成多占,超占。

五、宅基地批而不划、划而不建问题导致空闲宅基地的形成。一些村组由于未预留出宅基地、土地不好调整等原因,致使宅基地无法划定。有些村组干部以权谋私,虽然调整出预留宅基地,并且闲置多年,但就是不给好处不办事,使预留地闲置着,新宅基地得不到及时的划定。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宅基地的审批要经村民会议讨论、乡(镇)政府审核,县级人民政府批准,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运行措施,加之有的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这种权力往往被村级干部所利用。所谓的“村民会议”不但没有如实召开,反而成了村组干部以权谋私、越权划拨宅基地的“晃子”。一些村、组干部利用手中的特权,在宅基地的审批过程中,擅自收取“建设费”、“基础设施费”等各种费用,部分村民经济紧张无力支付所谓的管理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建房。划而不建的主要有以下三种原因:一是提早占用。在农村有父辈为了“娶妻建房”的观念,由于审查不严、谎报等种种原因,一些村民在子女十多岁甚至几岁时,便已申请将宅基地划好,以备后用,这是空宅基形成的最主要原因。二是无力建造。调查中发现,个别家庭住房紧张,新宅基已划好,但由于经济困难建不起房,还居住在旧宅基,新宅基荒芜。三是城乡两栖。由于人们受“落叶归根”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外工作,但宅基地保留着,待退休后再使用。

六、宅基地无偿使用及因继承关系形成一户多宅、超占。近年来,国家一再强调减轻农民负担,不允许收取宅基超占费,导致随意扩大和占新不撂旧的问题不断出现。另外,农村中因为多种原因,一些父母和儿女分户居住,父母去逝后,其居住的宅基由其儿女们继承,这对于已拥有一院宅基的儿女们,就成了一户多宅的占有者。

七、根深蒂固的宅基地私有、风水、朝向等传统思想,使乱建乱占,一户多宅等现象较为突出。一些农民觉得“土地是我的,怎么建我说了算”。一些农民受封建迷信影响,觉得自己的旧住宅风水好,建新不腾旧,从而导致一户多宅。

八、相关法规不完善影响管理效能。对农村宅基地的合理流转,缺少制度规定和政策指导;对农村宅基地的闲置、抛荒也无相关法律条文来限制;对处罚多占、超占、乱占土地,如何制定有偿使用标准等尚缺乏可操作的法律依据。

“空心村”的出现不仅浪费了有限的土地资源,也对农村的居住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空心村”现象破坏了农村的景观布局,还使道路网络、给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难以按规划实施。此外,“空心村”还对农村的安全构成隐患,“空心村”中遗留下来的旧房子大多为土木结构,成为火灾的主要源头。“空心村”的房屋大都年久失修,在发生暴雨等自然灾害时,极易发生倒塌事故。如何用科学发展观统帅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重大课题,“空心村”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必须正视的“新矛盾”,要解决“空心村”问题,必须坚持依法行政,高效行政,科学行政。

一、编制切合实际的村庄规划。村庄规划必须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有利于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必须以保护耕地为前提,防止大量占用耕地,禁止滥用耕地,杜绝新一轮圈地现象再度发生。村庄规划要坚持集约、合理用地的原则,充分利用村内各种闲置地,规划时允许破坏小组的界限,相对集中建设,并根据村庄人口规模、经济发达水平和现状的人均用地等因素确定相应的村庄近期、中期用地规模,村庄规划区之外的农用地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

二、健全农民分散建房用地全程动态管理制度。农民分散建房用地合理利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这就需要我们以全程动态管理制度来管理。一是农民零星建房,无论是原宅基翻新,还是新选址建房,都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二是严格执行“三公布、三到场、一监督”的管理制度。三是要定期对宅基地使用情况进行巡回检查和监督,加强宅基地的动态管理,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完善措施。根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对农民违法建设宅基地行为的处罚仅有“拆除”一种强制措施,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该种处罚的实施又面临着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农民建房不易;二是拆除违建和超占的部分也不易。有的农民经多年积攒才建起一处房子,如一概予以拆除,不符合和谐社会的要求;三是多数农民在无知状态下违法。少数村干部违法违规收取农民建房费用后,默许农民违建超占,农民因法律意识淡薄,错误的认为出了钱就合法,一旦采取强制拆除措施,必然出现无知的对抗,甚至以命相拒,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无疑增添了不和谐的声音。但是,如不加以制止和管理,势必愈演愈烈,同样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经调查,违占、超占户普遍抱有“只要能保住房屋,愿意接受经济手段调节”的想法,如能顺应农民的意愿,自然也就缓和了矛盾双方的对抗。所以在贯彻执行《土地管理法》和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必须有法可依,如再出台新法中应增加经济调节的条款,弥补对超占土地违法行为处罚的空白,对宅基地实行“多占必罚,多宅必退”原则,对拒不执行政策的超占户,必须采用法律和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实行有偿占用,才能遏制农村宅基地不断扩大的趋势。

四、严格执法。对“违法占地建房”、“乱收费”、“违法批地”、“非法买卖宅基地”的行为依法从严处理,做到查事与查人相结合,不断规范用地行为。同时应缩短查处周期,畅通信息渠道,鼓励农民参与监督,发挥农民在保护土地中的作用。

五、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缩短城乡差距。现在的农村绝大部分是在旧村基础上发展来的,受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等局限,已不适应现代社会路通财通的要求。路、水等设施落后及环境质量差,严重制约了人们利用村中心地基建房。由此可见,只要对村庄实行统一规划,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中心土地的资产价值,村中心就不会空。

六、加强宣传教育。各级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电视、报纸、新闻媒体等,大力宣传《土地管理法》及《农村宅基地管理意见》,使法规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增强干群节约土地、依法管地的法律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自觉节约用地、依法管地用地的良好氛围。

七、针对当前农村闲置“空心村”现象,深入开展宅基地综合整治,挖掘开发利用潜力,在“空心村”最大的区域,实行农民宅基地新增指标“冻结”政策,限制村庄规模外延伸展,督促开发利用空闲地,积极推进土地集约利用。

八、制定严格的建新腾旧措施。村民新建房屋,必须承诺拆除旧房,通过签订合同,确权登记发使用证等措施,使原有旧宅基交回村委会,进行复垦整理或另行安排建房户。

篇2:空心村产生的原因

摘要:“空心村”问题已然成为了许多学科的共同问题,当今各学界对于该问题的研究者主要包括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的研究同仁,鲜有法学者对此研究,但“空心村”问题又切实涉及到许多法律问题,因而成为法学界无法回避的问题之一。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提出综合性的“空心村”概念之后,分析“空心村”的形成原因,即宏观角度是因为立法不完善及执法不严格,微观上是因为村民法制观念落后及旧观念无法剔除等因素。

关键词:空心村;形成原因;法律

中图分类号:DF41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8-4355.2015.02.02

一、空心村问题概述“空心村”问题是近些年来我国涉农研究学者们关注的问题,尤其是2010 年《新京报》发表有关农民“被上楼”的系列报道后,引起了公众对“增减挂钩”政策的质疑,还把空心村的问题推向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成为大众的话题。

“空心村”一词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奚雪松教授的提法,他在实地调研老人和儿童留守的村落后得此名。从外部看,“空心村”有着共同的表现形式,即盲目扩大村庄面积,老屋旧房被废弃,新屋向村庄外围扩建;或是一户多屋占有土地,超规定加大建设面积。有不少学者认为空心村问题是中国新“三农”问题[1]。由于各界学者学科背景不同,研究目的也存在差异,因而对于“空心村”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统一、完整的界定。多数学者从自己的学科专业出发进行阐释,于是产生了多数以地理学、社会学为基础范畴的“空心村”概念。比如有地理学者认为,”空心村“新建的住宅大部分集中在村庄外围、村庄内存在大量闲置土地或废弃的旧房,村庄的宅基地分布呈一种特殊布局,是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的一种过程和表征[2];有社会学者认为,我国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是空心村出现的社会背景[3],由于城市化滞后于非农化,迅速发展的村庄建设与落后的规划管理体制的矛盾引起村庄外围粗放发展而内部衰败的空间形态的分异[4];有经济学者认为,“空心村”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空心,还存在着经济意义上的空心,即大批文化素质较高的青壮年劳力进城,村里只剩下老弱妇孺守望,这种农村人口“空心化”是20 世纪90 年代以后出现的,是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阶段之一[5];还有学者认为,“空心”不仅是地理、公共设施、经济方面的“空心”,还包括服务、精神、文化的“空心”。

本文无法单从纯粹的法律角度对“空心村”下一个准确定义,因此将上述概念加以综合。本文认为,“空心村”是由于农村地理、经济、服务、人口、文化等资源及社会公共设施等多项要素向四周迁移而导致内部空心,所形成的一种农村生态失衡的农村形式。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游文亭:关于我国“空心村”形成原因的法律研究

二、“空心村”产生原因分析进入21世纪以来,“空心村”现象在我国日渐普遍,如山东禹城牌子村就成为了“空心村”的样本之一,在2013年8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彦随将该村作为“空心村”的典型样本向李克强总理做了汇报,该村因此而出名,像禹城牌子村一样的“空心村”在当下中国早已屡见不鲜。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12年完成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全国“空心村”综合整治增地潜力约1.14亿亩,实现城乡统筹下的远景潜力可达1.49亿亩[6]。导致“空心村”的原因各有不同,湖北鄂州张远村因着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而空心;江苏省响水县双港镇因年青劳动力外流房屋年久失修而空心;贵州省黔东南的西江苗寨(中国最大苗寨)因生活不方便村民外迁而空心,等等。这些原因各不相同,但都与我国土地管理法律体制和宅基地制度存在缺陷有关。具体如下:

1.土地流转容易

目前我国涉及土地流转的相关法律法规近二十部,颁发机关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农业部等,以《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为代表。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7],允许农民采用“股份合作”这一新的模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2013年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也明确指出要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这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新政策给新形势下农村土地制度的完善指明了方向。

纵观各项法律法规,我国土地流转可通过多种方式,如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包括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人同意、村委会直接决定或是合同签订后的登记报告制,但即使是村民会议,由于村民法律意识淡薄,实践中的村民会议也常流于形式,可见我国农地流转相对容易,并不能受到严格的法律约束。但一方面,我国现有的土地管理政策和宅基地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住房的交易。由于农村宅基地只能在本集体成员之间流转,且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建设,因而本集体内一些废弃宅基地和老房无法流转给集体外的成员或是城镇居民。与此同时,住房紧缺户申请新宅基地的成本也很低,所以村民更愿意建新房而不是购买老宅基地。于是,老房被搁置,人去屋空,“空心村”逐渐形成。

2.宅基地规划不当

我国《土地管理法》对我国农村宅基地规划作出了指导性规定,该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有义务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分土地利用区。”但如今“新房四周建,旧屋村中占”的局面屡见不鲜,这和村镇政府规划不当密不可分。主要表现为:(1)具体规划不明确: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只有一部分村镇有建设规划图,除这些试点村落之外的大部分村镇基本无具体规划[8];(2)经费不足:宏观上看,在有具体建设规划的村镇,由于各方面原因导致经费短缺,影响村镇规划的实施,在自然布局中出现的各种偏差无法得到合理规制与改善,也成为了规划实施的一个重要障碍。个别家庭旧房年久失修,但因经济困难无法在新宅基地上建房,只得居住于旧房,致新宅基荒芜,影响村镇整体规划;(3)处罚机制不明:《土地管理法》规定我国土地规划应当由村镇政府做出,但该法仅是原则性指示,只规定了相关规划制度,对于政府没有尽到规划职责应承担何种法律后果并没有明确规定,无形中为乡镇政府的不作为“开了绿灯”;(4)划而不建:由于中国人固有的传统思想,村民常提早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占有宅基地,以备后代儿孙“娶妻生子”建房,造成宅基地的闲置。

3.违建审批不严

作者在查阅资料及实地调研具体法规包括: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张家塔村2014年3月5日《申请宅基地的条件和审批程序》、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坛石镇2013年1月04日《关于农民建房审批条件和程序的规定》、新塘边镇2009年6月29日《新塘边镇人民政府关于农民建房审批程序和条件的规定》、江西省赣州市2010年4月19日《赣州开发区农民建房用地管理办法》、安徽省黄山市休宁万安镇2012年5月6日《关于规范农民建房审批程序的通知》等。的基础上得知,近些年来,我国已有越来越多的村镇建章立制,明确规定村镇宅基地建房程序,尽管因地制宜,但建房程序基本具有一致性,即申请建房村民向所在村村民小组、村委会写出书面申请,经村民代表会议或户主大会讨论通过后,土管局、规划局等相关单位经勘察批准,即可建房。有些规定中还对宅基地规划作了要求,如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拆旧建新户原房屋证件一并收回;除继承外,宅基地面积累计不得超过大、中、小户标准等。但是,实际生活中,有些地方部门为了创收,并没能严格按照建房程序进行审批,出现乱批耕地,不收旧房只建新房,超面积规划等违建审批行为。此外,村镇宅基地审批权常常掌握在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等少数人手中,由于他们和农民利益的一致性和“权力寻租”的需求,他们自身也有帮助农民多占、乱占宅基地的利益取向。根据《土地管理法》及《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对于违建审批人员,应给予警告等行政处分;对于违建房屋应当拆除并对相关人员处以罚款。但违建甚多,处罚却难以实施,原因如下:从客观上看,违建数量庞大,拆除成本较高,执行十分困难;从主观上看,这些违建为村镇及村民增加的收益与罚款相比后者不足以抵消前者,因此村镇政府及上级部门遏制违建的动力很小。可见,村镇违建审批的后果及处罚措施有待改进。由于对违建的处罚力度非常小,随着土地价值的上涨,村民更愿意用小成本建新房去积累更多财富,同时不废弃旧房屋,用建房占地创造更多收益,使“空心村”现象日趋严重。

4.土地归属不明确

宅基地归属不明确的表现包括:(1)“集体”的法律内涵不明确:我国法律规定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集体”究竟包括哪些人,其法律内涵不甚明了,而行使“集体所有权”的主体也不够明确,因此土地归属仍需进一步明确;(2)宅基地所有权期限规定不明确:《土地管理法》并未对宅基地使用期限或所有权期限作出明确规定,意味着除合法征收征用外,宅基地可无限期拥有。《物权法》规定公民房屋属于公民私有财产,村民房屋不可侵犯,我国法律法规一再对宅基地的所有权进行严格保护,而未对限制土地期限有所规定,意味着农村土地成为终身制以致世袭制,新土地一再扩大,旧土地占有即成为永久,“空心村”形成不可避免。

5.政府执行不力

村镇土地归属与流转由村镇干部决定或行使权力的程序,在法律规定上要求,宅基地流转应由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村民决定,但村民会议常常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有效运行,反倒成了某些村镇干部以权谋私的工具。由于部分村民无力支付各种“费用”,只能将属于自己的土地闲置荒废。有些村镇虽然调整出预留宅基地,但个别人员“不收好处不划拨,不收费用不批准”,以致本应得到建设的土地被荒废,村镇被“空心”。

6.其他影响因素,包括:(1)大面积占地“为己所用”的思想观念所主导,盲目扩大占地面积,互相攀比并以此为荣;(2)因旧房屋风水好而搬新不拆旧,或因继承祖先房产的后代,因自己原本已有房产可能导致一户多宅,但国家不允许收取宅基超占费,许多人从中钻空子;(3)开发商向农民高价买地盖楼造成农村土地越来越值钱,农村户籍也越来越值钱,村民卖地后纷纷向生活水平更高的大中城市迁移,形成城乡两栖式生活,长期在城市居住的同时保留农村宅基地,待老年“落叶归根”;(4)农村缺乏公共设施,村民向设施完善的城市聚集,而他们在农村的空旧老房缺乏照料和管理;(5)基层政府追求城市化,建楼修路,扩大村镇面积,居民自然向周围扩散。

“空心村”现象的出现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浪费了国家的耕地资源,使乡村社会的发展处于困境。前文可知,“空心村”形成过程中体现出的各种问题应当尽快出台相关法律进行规划,法律宣传和执法监察不到位,干群法律意识淡薄,以及对农村宅基地的合理流转缺少制度安排和政策指导等使得“空心村”日渐增多的因素应着手控制。另外,对农村宅基地的闲置、抛荒也无相关法律法规来限制,对处罚多占、超占、乱占土地的行为,如何制定有偿使用标准等尚缺乏具可操作性的法律依据。耕地资源紧缺,人地矛盾加剧,大量宅基地空置造成了极大浪费。JS

参考文献:

篇3:空心村产生的原因

1 裂缝形式及出现的部位

(1) 墙体抹灰层沿砌块水平、竖向灰缝产生的不规则裂缝, 内外墙均常见; (2) 门过梁两侧产生斜缝或水平裂缝; (3) 内外墙体产生“八字”或水平裂缝, 裂缝产生部位是顶层比下层严重, 端头开间比中间单元严重; (4) 框架梁、柱或构造柱与砌块墙体的连接处产生直线的裂缝; (5) 二次装修人为造成无规则裂缝, 常见于集中荷载处附近的薄弱墙体位置。

2 砌块墙体产生裂缝的原因

2.1 因砌块本身变形造成墙体裂缝

空心砌块受温度、湿度变化影响比普通砖大, 砌块具有吸湿膨胀干燥收缩的特征。刚生产的砌块含水率高, 而且内部存在许多封闭、半封闭孔隙阻碍游离水蒸发, 加之从生产到砌筑之间存放期不足, 没有完成自身的收缩变形, 甚至还带有制作应力砌筑, 砌体自身变形仍在继续进行, 造成墙体裂缝。

2.2 受温度应力和干缩影响导致墙体裂缝

砌块墙体对温度特别敏感, 它的线胀系数为1.0×10-5是粘土实心砖的2倍, 因此, 砌块墙体比砖砌体更容易产生温度裂缝。随着季节温度变化, 砌体内部产生拉应力, 空心砌块壁薄, 较松散, 抗拉能力较低, 当收缩或膨胀产生的拉应力超过砌体自身的抗拉强度时便产生裂缝。

据有关资料介绍, 空心砌块的干燥收缩率为0.035%, 即使是干砌块上墙遭雨淋后, 其收缩率也可达0.025%, 由于砌块的干燥稳定期需要1年, 且第一个月仅能完成总收缩率30%~40%, 然后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混凝土的干缩率为0.03%, 砂浆干缩率为0.06%, 故在相同温差作业下, 抹灰砂浆与框架梁、柱连接处也会产生混凝土与砌块收缩不一致的收缩裂缝。

2.3 设计构造不合理、无完善的防裂技术措施造成墙体裂缝

砌块墙、柱的允许高厚比、砌块建筑物伸缩缝的最大间距、沉降缝的间距、圈梁和过梁以及抗震构造措施等超过了混凝土空心砌块规范的限值, 导致墙体开裂。

屋面设计没很好地考虑受温度应力影响而产生的水平推力对墙体造成的危害, 或考虑得不周到。

特殊部位墙体构造措施不完善, 如过梁、构造柱、顶层檐口与圈梁, 砌体与框架梁、柱连接缝处等没有合理的技术处理措施。

没有针对砌体的抗剪、抗弯能力差的特点, 将砌筑砂浆强度提高和采取措施增加砌块粘接力。

2.4 施工技术措施不到位和施工质量的影响

施工前没有按设计要求编绘砌块砌体排列图和针对小型砌块特征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措施。

为赶工期, 使用龄期不足和潮湿的砌块。

通缝砌筑或砌块的搭接长度不够, 没有按施工规程要求设置拉结钢筋或钢筋网片。

砌筑砂浆强度低, 砌体砂浆不饱满, 达不到施工规程要求, 砌体垂直度、平整度未达到质量标准要求。

砌体与框架梁、柱连接处施工技术处理措施不到位, 致使两者连接不牢固。预制门窗过梁直接安放在砌块砌体上, 没设梁垫或钢筋混凝土构造, 造成砌体局部挤压强度不足, 导致墙体裂缝。

砌体施工中, 采用空心砌块和粘土实心砖混合砌筑, 砌体墙面抹灰过早或操作工艺不当。

3 裂缝的防治措施

3.1 防止因砌块制作质量引起墙体裂缝

砌块生产厂家在制作过程中应按照质量标准改进生产工艺, 改善生产条件, 加强检测手段, 向用户供应合格产品, 并提供具备法律效力的合格证。

砌块出厂前要加强成品保护, 应码放在通风良好的厂棚中, 保证砌块有足够的养护期和存放期, 促进砌块强度的增长和完成砌块自身收缩。

3.2 设计中应采取相应技术措施

设置水平钢筋, 增加砌块抗拉强度, 当砌体高3.0 m左右, 在中部设水平拉结筋2道, 3.0 m~5.0 m高墙体设3~4道。

在砌体与框架柱交接处沿竖向增设钢丝网, 重要建筑可满挂钢丝网, 再抹灰, 并控制抹灰厚度, 避免外墙开裂。

砌筑砂浆应与砌块强度匹配, 一般砂浆强度等级应高于砌块强度等级, 且不得低于M7.5。

墙体转角及外墙“T”字形接头处应设置构造柱, 构造柱钢筋锚固于上下层和屋面圈梁内。

圈梁的设置与构造要求: (1) 对多层房屋的圈梁应在外墙及每隔15 m左右的中间墙上拉通; (2) 房屋顶层沿外墙通长设置圈梁。

门窗洞口采取钢筋混凝土过梁。地震区的墙梁应采取框支墙梁, 且墙梁两端的支承框架柱应与楼层墙梁连成整体。

3.3 施工技术措施

墙体砌筑前必须按设计图纸编绘砌块排列图及组合图, 要根据砌块规格、灰缝厚度和宽度、门窗洞口尺寸、过梁与圈梁的高度、构造柱位置预留洞口大小以及管线、开关、插座部位等确定砌块排列。一般应使用龄期在50 d以上的砌块 (使砌块干燥收缩值在上墙前完成50%以上) , 不得使用龄期不足28 d的砌块, 并对进场的砌块现场取样检验合格方可砌筑。

砌筑方法应采用坐浆砌, 并打满碰头灰, 严禁灌浆砌。砌体砂浆硬化后, 不得再移动砌块, 砌体一般应在砌筑后1个月再做抹灰层。

砌筑中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及施工规程设置圈梁、构造柱、门窗过梁、墙梁和拉结钢筋。

注重墙面抹灰工艺和薄弱部位的处理: (1) 框架梁、柱突出墙面者抹灰时应先抹墙面、待墙面抹灰干燥后再抹梁、柱表面, 并使梁、柱表面抹灰压在墙面的抹灰层上, 使连接处的收缩裂缝被梁、柱后抹灰层覆盖; (2) 框架梁、柱表面抹灰前须清扫, 刮素浆, 用强度高于1:3的水泥砂浆打底, 然后再抹灰, 以减少空鼓和接缝处开裂; (3) 墙面抹灰宜用低强度的混合砂浆, 以防止抹灰面砂浆收缩裂缝; (4) 粘贴面砖的外墙打底灰宜采用防水砂浆, 并掺入水泥重量2%~5%的107胶; (5) 梁、柱墙面的抹灰砂浆应采用同比例的混合砂浆。

篇4:空心村的忧思

悲凉的老人村

海海是在赣南岭下村长大的一位“90后”,大学毕业后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了一名乡镇基层干部留在了老家。他在岭下村成长,也看着它从300多人的大村,逐渐变成如今的老人村。

岭下地处群山脚下,走进村子,四处都是一派鸟语花香、山青水绿的景象,村里的屋舍高高低低,依山而建,掩映在青山绿水中,若隐若现。但走近细看,这里却不是世外桃源,大部分房子都已经破旧不堪,其中很多房屋都已经倒塌,周围更是杂草丛生,整个村子仅有几个老人居住,安静的氛围里透露出凋败的气息。

“先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外出打工,后来四五十岁的人也跟着出去了,再后来,一些人赚到钱后在乡镇或者县城买房,把老人和孩子也接走了。”海海说,他出生在岭下,也是十多年前从岭下搬到乡镇的,但是年迈的爷爷奶奶不愿离开,仍留守在岭下,海海经常在周末回家探望他们。看到已经倒塌的厨房和屋前蔓延的杂草,他觉得这个有着他童年回忆的村庄已经消失不见了。

如今,村里包括海海的爷爷奶奶,还住着其他几位年过七旬的老人,他们的子女均在外安家,很少回村。不过有时村里还会迎来一两次热闹。例如每年正月十一到十五,村里都会举行为期5天的“游菩萨”庙会,这段时间,不少村民都会回去聚聚。还有就是外出的人离世后,也会选择落叶归根。

2014年12月底,海海曾经的邻居陈伯母因白血病治疗无效逝世,遗体火化后,她的丈夫和儿子遵从其遗愿,将骨灰送回老家安葬。下葬前的葬礼也在从前的老宅举行,陈伯母在外地的家族亲戚也匆匆赶来,在老宅里住了几晚,但忙完事后又马上各奔东西。

近几年,在这个老村庄里,不少老人也相续逝世,这样悲凉的热闹,每隔几年都会发生。

两个人的村庄

在岭下村,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村落。因为山上竹林茂盛,它得名竹坑,但它不是一个行政自然村,只是岭下村下面的一个村民小组。在海海的印象里,这里曾经也有上百人居住,他不少小学同学都住这里,但是经过10多年的村民迁移,留在村里的人越来越少,现在,这个村子只有一位90多岁的刘奶奶和她70多岁的残疾儿子刘伯。他们成了村里唯一的一户人家。

据海海介绍,竹坑是一个地处偏僻的小角落,住在这里的刘奶奶和刘伯是村里的低保户,海海和单位里的其他工作人员经常过来探望和慰问。从乡镇到竹坑路有20多公里的路,其中可通车的水泥路有15公里,剩下的近5公里是坑洼不平的山路,路边杂草丛生,仅容一人通过,连农村人常用的交通工具——摩托车都行驶不了,更别说汽车了。海海及工作人员每次去探望,都是先乘坐摩托车到山脚下,然后再步行半个多小时山路才能到他们家。

一条狗和4只鸡,是除了刘奶奶和刘伯之外,这个村庄里仅剩下的活物。虽然已经没有了邻居,但是刘奶奶和刘伯却依旧坚守。刘奶奶母子二人之所以没有搬走,是因为家庭条件困难。刘奶奶已年逾九旬,唯一的儿子刘伯自幼左臂断了,丧失了部分劳动能力,刘伯又无子女,没能力往外迁,只能继续住在竹坑。他们家里用的电,是自己买的发电机,依靠河水水流动力发电,饮用水通过竹板由山上牵引至屋前,做饭用的是屋后山上的干柴。因刘奶奶和刘伯年纪大,很少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没使用任何通讯工具,而且住址偏远,看病也不方便,基本是小病扛着,大病才去乡镇卫生院住院。

如今,走进竹坑,能够听到的只有偶尔的狗吠和四周树林里不断传来的鸟叫声,万籁俱寂怕也就不过如此了。而在全国不少山村,像岭下、竹坑这样的老人村、空心村不在少数,有很多甚至已经一个村民也没有了。曾经热闹的村庄正在逐渐地消失,曾经发生在这一片土地上的故事也正在被遗忘。

期待空心村的蝶变之路

在上世纪90年代,走进山村看到的是一番繁忙的景象:在山间,你能看到肩扛柴禾的樵夫;在田头,你能看到弯腰耕作的农夫;在村内,你能看到带小孩的年轻妈妈……而如今偏远的农村却是一幅“外面像个村,进村不是村,老屋没人住,荒地杂草生”的景象。

由于劳动力均外出打工或搬迁至县城及外地居住,空心村剩余的多为老幼和体弱人员,村庄的农作物骤减,甚至部分偏远的田地则干脆荒弃不耕。除了留守人员和田地的荒芜外,对环境卫生也有极大的影响,空心村的废弃房屋由于无人居住,所以也无人修缮,有些已经倒塌。不少村民将老房用于圈养禽畜。由于没有人清理,致使村内垃圾成堆、污水横流、杂草丛生、老鼠遍地、蝇蚊乱飞、粪便成堆。

一些偏远农村正在探索新的出路,例如前文提到的岭下村,因为珍稀动植物的出没,已经被国家划分为国家级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村里的原住村民正面临着搬迁至县城的规划。他们即将告别这个正在逐渐荒芜的山村,在县城里安家落户,而这个大山脚下的村庄,将成为更多稀有动植物的家园。

篇5:空心村资源利用的规划探索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电视电话会议上就曾指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着力抓好的重点工作中就包括大力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而在今天有关专家称,整治空心村,已经成为节约农村土地的主要方式之一。

所谓“空心村”是指在农民新建住宅过程中,由于村庄规划严重滞后等原因,新建住宅大部分集中在村庄外围,而村庄内却存在大量的空闲宅基地和闲置土地,形成外实内空的“空心村”。一些群众这样形容:“外面像个村,进村不是村,老屋没人住,荒地杂草生。”“空心村”的存在浪费了国家有限的土地资源,恶化了农民的生活环境,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农村存在巨大的危害:

(一)土地资源的浪费严重。“空心村”占用的土地,耕不能耕,用不能用,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一方面是农民建新不拆旧,造成土地大量闲置;另一方面,许多村庄出现无处建房现象,土地管理部门被迫在有限的耕地指标中切出一部分来解决缺房户的建房问题。

(二)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空心村”的房子多以木结构为主,有的是四合院、连片房,容易发生火灾。有的“空心村”内杂草丛生,老鼠、毒蛇盘踞,对村民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有的大片老房子里居住着生活比较困难的老人,房子破旧,随时有倒塌的可能,对老人的生命有危险,对行人同样存在隐患。

(三)严重影响环境卫生。“空心村”的废弃房屋由于无人居住,所以也无人修缮,有些已经倒塌。不少村民将老房用于圈养禽畜。由

于没有人清理,致使村内垃圾成堆、污水横流、杂草丛生、老鼠遍地、蝇蚊乱飞、粪便成堆。环境卫生的“脏、乱、差”,严重影响这些居民的居住环境和身心健康。

(四)潜伏矛盾纠纷。由于“空心村”内的废弃宅基地多年未曾有人使用,到了第三、四代之后,邻居之间的土地界限必然会有些模糊。随着农村土地的日益紧张,宅基地今后必将升值,到时候这些废弃宅基地可能会引发家族内或家族间以及宗族间的矛盾纠纷。

(五)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空心村”的存在,使农民居住地分散散乱,农村的村落分布面积过大,村庄外延拉得过长,增加了农村进行水、电、路、通信、公用设施等基础设施统一建设的难度,延缓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整治规划“空心村”已迫在眉睫。治理“空心村”更需建设、国土、交通、水利、农业、电力等部门的通力协作,乡(镇)政府组织领导,村委会的努力落实。

建议及对策:

(一)建议政府出台有关政策措施,按照农村的特点、传统和农民的要求,制定适应农村发展的房屋拆迁政策,用于指导农村建设,规范拆迁行为,做到村庄整治有法可依。

(二)大力宣传整治“空心村”给农民带来的好处。对乡(镇)村干部进行国土政策、规划建设业务培训,巩固工作积极性,克服怕苦怕难的心理。

(三)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根据村庄规模的大小、“空心村”的规模,测准地形图,精心编制村庄规划,对村庄的道路、供水、排污、电力、教育、卫生、通讯等做出全面部署,使村庄建设可以按图选址,按图实施,减少浪费,保证有限的资金得到充分的运用。

(四)国土部门应依据《土地法》规定,对“空心村”的权属进行调查。对房屋已倒塌、荒芜长草的宅基地对照相关法规,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证,检查建新拆旧的落实情况,没有拆除的要限期拆除,并对宅基地进行评估。建立农村住房保障体系,对居住在“空心村”内的孤寡老人、特困户进行住房救济,让他们搬出“空心村”后去敬老院,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住。“空心村”的宅基地可以由村委会收购,统一使用,也可以利用股权形式合作开发。

(五)严格执行《土地法》和《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规定,加强村镇建设规划管理机构建设。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工作任务、管理区域的大小,设立建设规划管理机构,将规划、建设、质量监管、村镇监察等工作归纳在一起,全面承担村镇建设管理各项工作,促进村镇建设事业的发展。加强日常巡查,打击违法建设行为,确保村庄建设顺利进行。

珍惜有限的生存空间,合理地用好每一寸土地,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采取有效措施对旧村合理利用,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工则工,使已出现的“空心村”尽快得到有效治理和充分利用。在经济建设中,也不能建立在忽视和压榨村民利益的基础上。治理“空心村”不可一蹴而就、急功近利,需要耐心、坚持和毅力。少一些虚拟数字,少一些急功近利,踏踏实实的建设家园,爱民为民,才能更完善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少一些“空

篇6:空心村产生的原因

十字社区大学生村官汇总

摘要:针对“空心村”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结合本人深入村组的调查和感受,分析“空心村”的形成原因及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个人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空心村留守三来一加

一、调研时间:10月9日—10月16日

二、调研对象:十字社区所有村

三、调研内容:

(一)“空心村”形成的原因

“空心村”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很多本土企业待遇不高,吸引不了当地农民,而且物价越来越高,农民留在家乡工作收入只够平时生活开支,没有多少结余。而且部分企业规模较小,对工人的需求量小,一些留守妇女只能想法入城做工。二是越来越多的农民想进城生活,向往城市化,于是就先在城里打工,慢慢站稳脚跟,再把父母、孩子接入城里。很多年轻人更是想改变身份,对外面的世界很憧憬,总认为在外打工,在城市工作是一种身份的抬高,在外面能挣的更多,于是大家纷纷入城,离开家乡。三是村庄学校几乎都被合并了。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也随着一部分孩子跟随外出的父母到城里去读书,在村里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少。一个村庄没有了学校,村庄的公共空间就没有了,一个村庄的文化也就没了。就像一位乡村老人说的那样:“村庄没有了学校,就像人没有了孩子。”

(二)“空心村”带来的问题

“空心村”现象在农村正变得越来越普遍。“外面像个村,进村不是村,老屋没人住,荒地杂草生。”这是人们形容农村“空心村”的一句顺口溜。随着年轻人——村庄中最成熟、最有活力的一群人的离开,一个村庄失去了最根本的东西。因为年轻人的离开,耕种土地的劳动力随之减少,工厂到乡村承包了土地,冰冷的机器代替了热闹的农业生产,原来清新优美的自然环境被破坏,取而代之的是垃圾和污水。如今的我们村也成了“空心村”,除了对延续千年的“老有所养、幼有所依”传统家庭伦理构成巨大冲击外,还衍生出了留守儿童教育滞后、村舍闲置、阻碍穷村脱贫致富等弊端。

三、解决“空心村”问题的途径

(一)解决“空心村”的留守老人老有所依问题。一是由村支两委牵头,组织开展关爱留守老人,照料留守老人活动,发动村组干部和有帮扶能力的老党员、老干部结成帮扶对子,解决其实际困难。二是建立村级老人活动中心。结合实际,在村成立老年活动中心,购置麻将、象棋、扑克等文体设施,配备《宿迁日报》、《新华日报》等报纸杂志,为老年人开展自娱自乐活动提供保证,寓教于乐,使老年人了解形势,积极为当地经济建设贡献余热,利用春节等节日时机,购买食用油、面粉等物品,由主要干部带队登门慰问老人,使全体老年人体会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通过活动中心定期开展活动,实现老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目标,促进和谐农村和精神文明建设。

(二)解决留守妇女就业问题。一是组织技能培训,帮助留守妇女学习种植、养植、加工技术等,近来举办已举办技能培训班5期,培训留守妇女1200人。二是大力引进“三来一加”项目,以公司加农户的形式增加留守妇女的就业机会。积极实施以关爱留守妇女为主的关爱工程。一是优先安排留守妇女进厂就业,促进留守妇女发家致富。三是在留守妇女工人中开展“学技能、比贡献”、“做新型妇女,当创业先锋”等一系列主题活动,提升留守妇女的工作能力和自身素养,四是在留守妇女中实施“暖心工程”。从关心、理解、尊重留守妇女出发,积极落实各项福利待遇,使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实现留守妇女在企业安心务工、舒心赚钱和企业效益不断提升的双赢之效。

(三)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留守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成年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是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它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性工作,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来关心、关注。所以,破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难题,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都必须共同努力、通力合作、相互配合。

1、要多一点关心,多一点关怀,多一点问候。要充分发挥村组女干部和女党员的特殊作用,结合“春蕾计划”,进一步深化和丰富“关爱留守儿童、争当爱心妈妈”或“代理妈妈”活动,组织动员女干部、女党员、三八红旗手、五

好家庭户,担任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或“爱心妈妈”,和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共青团组织应该积极主动地发挥作用,开展青年志愿者、城乡少先队员“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

2、用爱激励孩子。很多留守儿童是由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外公外婆带的,他们对“爱”理解不够全面,认为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顺着孩子,一切护着孩子,认为这就是爱。其实这是种不健康、不负责的爱,是一种溺爱。真正的爱就是一种积极负责任的爱,不但要让孩子吃好、穿好,而且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有错必改。像父母一样经常与之谈心,使孩子心情愉快,学习目的明确、自强不息,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这才是一种真爱。

3、充分利用村部图书室,定期组织留守孩子搞活动,经常召集学生看书学习课外知识。

(四)解决村脱贫致富问题。实施“三来一加”工程作为促进农民就业、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集中全部力量激活主体,扩张总量,全力主攻“三来一加”项目快速发展。

1、创新工作理念

“三来一加”工程以公司+农户、中转站+农户为载体,开展“百日竞赛”活动,积极探索发展“三来一加”的成功做法,围绕创业富民这一根本目标,把“三来一加”作为解决就业、引导创业的主战场,做到解放思想、快出思路、快

出成果,实行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引导和帮助农民多形式创业、多渠道就业,实现组组来项目,户户搞经营,人人有钱赚的目标。

2、实施“三动”举措

一是坚持考核促动。成立村“三来一加”工作领导小组、督查考核小组和“三来一加”办公室。制定《村“三来一加”工作考核办法》和《村关于开展“三来一加”专业示范组创建竞赛活动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实已经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千方百计鼓励各类主体积极主动创业。

二是坚持服务带动。将有关“三来一加”的政策规定、市场信息、工业集中区范围内能延伸的项目与组、户有效对接,并村组干部结对帮扶,召开项目带头人培训会、经验交流会,引导农民多形式创业。

三是坚持典型推动。建立“三来一加”产品展览台,对每个组的产品进行集中展示,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同时,全面提升各类主体创业能力,工艺品编织、圣诞礼品加工、工具包加工、电子、服装、鞋帽等为主体的主打项目都可引进。

3、谋求更大突破

篇7:空心村调查

——关于空心村的调研

空心村,顾名思义,就是指农村建设上,在农民新建住宅的过程中,由于村庄规划严重滞后等原因,农村居民点用地往往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新建住宅大部分都集中在村庄外围,而村庄内却存在大量的空闲宅基地和闲置土地,形成了内空外延的用地状况。经济上,空心村是指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大量的农村青壮年都涌入城市打工,除出过年的十几天,其它的时间均工作在城市、生活在城市。因此,使得留在农村的人口都是老弱病残的现象。因其农村常住人口有如大树之空心,故名之空心村。

暑假期间,我在家乡一个月的时间内,针对空心村的问题对本村进行了简单的调研。这次调研,我感触颇深。现整理成报告如下: 调研目的通过这次调研,我希望可以广泛引起关注,寻求好的解决办法,对空心村问题进行全面的整治,提高村庄规划与村庄居民点土地和空间利用水平,改善村民居住环境,促进村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加强我国的农村建设。

调研内容

空心村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陈旧简陋的泥石砖木平房难以满足农民对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日益增长的需要,改善居住条件,越来越成为农民的头等大事。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加上老宅基地面积少,卫生差,交通不便,条件恶劣,大多数新房建到了村庄周围和道路两旁,于是出现了“新屋不断村外建,老房破屋村内留”的现象,致使村庄占地面积逐渐扩大,其中空置住宅和闲置宅基地越来越多,“空心村”现象越来越严重。由于“空心村”的造成,村庄面积扩大,大量耕地被占用,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空心村的形成原因:

一、政府部门疏于管理,缺乏规划。

长期以来,村民建房随意性大,想建哪里就建哪里,没有纳入统一规划,只建不拆、乱搭乱建、少批多建和排水、通路不畅、采光不足等情况比较严重,村庄中心卫生差、不通路、阴暗潮湿,村民建房纷纷涌向村外和路旁。有些农民只要给村里和乡镇交一定数量的钱,或者同相关干部拉拉关系走走后门,就可以自己选择新的宅基地,并且他们所选择的宅基地一般都选在村边靠路、风景好、有商业价值的地方。还有些地方将建房指标分割减小面积或干脆作废,变相纵容、故意怂恿农民超面积建房和未批先建,从而达到“创收”目的。

二、农民缺乏法制意识

相当一部分农民没有土地观念,认为我自己的责任田,我自己负责税费,盖个房子是自己的事,与别人不相干,这样责任田或自留地就变成了宅基地,村里的老房子空下来闲置、倒塌。还有一些农民互相调换责任田建设新房,罚款就让他罚吧,反正也不在乎这几个钱。这样致使无人管辖的现象,空心村现象越来越严重。

三、经济的发展

现如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农民有足够的财力物力进入城市生活,从而农村的老房子闲置。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通过考学、当兵等方式实现了从“农民”到“市民”的转换,不愿将父母接走或父母不愿入城仍住在乡下,怕人说闲话,就通过关系批地建房供养老人,因而将老房子闲置。在一些地方还新建宗祠等形成大量房屋闲置。空心村改造的困难和问题:

一、部分乡镇、村委会重视不够,规划意识淡薄,管理力量不足,服务不到位。

“空心村”改造首先要考虑的是拆旧建新还是整村搬迁、旧宅返耕问题,还要考虑道路、排水和关牛、养猪等实际问题,这就要规划,就要拆旧房,就要考虑新建住宅面积的大孝结构、朝向等问题,而这些都是一家一户无法全盘考虑和解决的问题,这就要靠乡镇、村委会去帮助,但由于乡镇、村委会重视不够,力量薄弱,服务不到位,现大多数自然村尚无规划,改造工作也进展缓慢。

二、部分乡镇、村委会和土管、规划部门执法不严。

建房审批未严格按村庄规划和有关政策法规办事,建了新房不拆旧房的也未采取相应的行政、经济等手段去做工作,去收回宅基地,导致“空心村”现象越来越严重。

三、改造经费无着落。

要改造,就要通道路、拆旧房,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否则不通道路,建筑材料运不进,出行不方便;不拆旧房,建新房没有宅基地或宅基地狭小,采光、通风、卫生状况也不行,群众就没有积极性。而

通道路、拆旧房需要一笔不小的建设和补偿资金,上级不扶持,改造工作也难推进。

四、老房拆除难。

农民“宅基地私有”的陈旧观念和“老房是祖宗家业不能拆”的封建思想还比较严重,加上老宅养猪、关牛、堆放稻草等实际需要,造成村庄规划难、老房拆除难,特别是要腾出自己的旧房宅基地给别人建新房或建公益设施就更难,致使“一户两宅”现象迟迟得不到解决。

调研总结

篇8:空心村产生的原因

一、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

针对普通混凝土空心砌块湿涨干缩和热胀冷缩的自身变形特性, 以及自身干缩率大和干缩时间长的特点, 如何处理这类墙体裂缝问题已成为建筑施工的当务之急。经过现场调研分析, 我们认为裂缝的产生既有砌块自身的内在原因, 也有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外在原因。

(一) 混凝土空心砌块的自身原因。

由于钢筋混凝土屋盖受太阳辐射引起楼板平均温度高于墙体温度, 且钢筋混凝土膨胀系数又比砌块线膨胀系数大得多, 所以顶板与墙体间产生变形差, 在墙体中产生很大的拉力与剪力, 当墙体内拉应力达到抗拉强度以后, 便引起墙体温度裂缝。其规律是顶层两端墙体上较严重, 多为八字缝, 中间较轻, 顶层以下渐轻。

对于砌块, 随着含水量的降低, 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 砌块墙体因干燥收缩引起的裂缝, 有时比温度应力裂缝更严重。干缩变形的特征是早期发展快, 以后逐步变慢, 几年后才能停止干缩。由于干缩变形引起的裂缝在建筑上分布广、数量多。裂缝一般在建筑中下部位及内墙与山墙的大墙面, 也有出现于顶部楼层。

(二) 设计产生的原因。

设计师把粘土砖的构造要求套到轻型砌块的设计上去, 而且设计者一般针对强度做必要的计算后, 而构造措施却引用国家、行业标准或标准图集, 很少单独提出有关防裂要求和措施, 也没有对这些措施的可行性进行调查或总结。而实际上普通混凝土空心砌块有不同的构造要求, 只有深入了解采用砌块的材料性能, 才能做好它的构造设计要求。

(三) 施工产生的原因。

由于缺少经验, 很多施工队伍沿用了粘土烧结砖的做法, 对砌筑高度、含水量及砂浆湿度、砂浆稠度、砂浆保水性控制不合适, 施工过程中存在水平灰缝、竖向灰缝不饱满、接槎不完全正确、工人砌筑水平不稳定等因素, 减弱了墙体抗拉、抗剪的能力, 从而导致墙体出现裂缝。

二、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裂缝处理措施

墙体开裂是一个多因素、多环节的综合作用结果, 需要从材料、设计、施工等环节严加管理, 以预防裂缝的产生;同时要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 通过配筋来抵抗内应力, 通过设置伸缩缝、沉降缝、柔性层等措施来释放应力。即通过“防”、“抗”、“放”来防止裂缝, 并以“防”为主。

(一) 材料措施。

质检部门应对砌块生产厂家的生产质量进行严格管理, 实行质量抽检制度, 抽检内容包括砌块的强度、密实度、含水率、几何尺寸、出厂时间、防潮包装等, 特别是含水率是反映收缩性的重要指标。使用单位必须坚持产品验收, 杜绝使用不合格产品。

(二) 设计措施。

在设计中应注意建筑刚度的均匀性, 加强整体刚度, 对体型复杂者, 应用变形缝将建筑分成几个刚度均匀的独立单元, 伸缩缝的位置, 不仅要看建筑的长度, 还要看体型、朝向及地区环境等;地基基础设计中, 应对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进行核算, 其地基容许变形值, 应按地基规范的规定, 从严掌握;结构计算时, 除对砌块的承载能力进行核算外, 尚应对可能产生的剪、拉附加应力做充分的估计, 采取必要的措施。在构造方面控制混凝土小型砌块建筑裂缝大致有三种方法, 即:“放”、“防”、“抗”。

1、“放”的方法。

所谓“放”就是采用适当的构造措施, 允许屋盖在一定范围能自由伸缩, 降低屋盖体系的水平刚度, 减小其变形积累, 从而降低对墙体的推力。 (1) 设置分隔缝。在屋盖上每隔一定的间距设置分隔缝, 该缝应将整个屋盖分隔, 使屋面板的变形在此可以自由伸缩, 减小了整体变形, 对墙的水平推力也相应减小。 (2) 在屋面板下设滑动层或缓冲层。 (3) 设置控制缝。在温度应力集中的地方, 如墙高度变化处、墙厚度变化处、墙面洞口处等设置控制缝以减少墙体的整体变形。

2、“防”的方法。

所谓“防”就是采用适当的屋盖构造处理, 减小屋盖与墙体的温度差异, 减小屋盖与墙体之间的相对变形的相对约束性, 从而达到减小墙体温度应力的目的。对混凝土空心砌块屋面, 为了减小顶层墙体的开裂, 主要采取以下的措施: (1) 加设屋面保温隔热层。采用这种方法, 提高建筑物的热工性能, 减小温差对墙体引起的应力。 (2) 外表面浅色处理。在外墙与屋盖的外表面刷白以后, 可使其内表面温度降低, 隔热指标G值可提高三倍以上。 (3) 蓄水屋盖。 (4) 无土种植屋盖。 (5) 改钢筋混凝土平屋面为坡屋面, 实践证明坡屋面能有效降低顶层墙体的温度应力。

3、“抗”的方法。

所谓“抗”就是通过构造措施如设置构造柱、芯柱和圈梁等加强墙体的整体性和抗裂性, 以达到减小墙体的变形, 减少裂缝。这种方法在我国应用比较广泛, 基本上各地都有“抗”的措施。

(三) 施工措施:

1、严格控制砌块28d后才能出厂和上墙砌筑, 保证混凝土砌块保养期。

2、混凝土砌体应采用砌块专用砂浆砌筑, 砌筑砂浆须采用和易性好、粘结力强、稠度控制在50mm以下的混合砂浆, 严禁用水泥砂浆砌筑。

3、墙体水平灰缝和竖缝必须饱满, 水平缝砂浆饱满度达到90%, 竖缝砂浆饱满度应达到80%, 严禁砌体出现瞎缝和透明缝。

4、严禁雨后砌筑墙体和浸水、受潮砌块上墙砌筑。

5、为了避免新砌体压缩变形过大, 严格控制日砌高度, 外墙日砌高度在1.8m左右为宜。

6、保证顶层或最上两三层的砌体砂浆强度不小于M7.5, 增加墙体的抗剪抗拉能力, 保证墙体的整体刚度。

7、可在窗台下砌体中增加配筋, 抵抗基础的反作用。

三、结语

只有在设计、科研、施工、生产和管理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 混凝土砌块墙体开裂的问题才能够得到真正解决。

参考文献

[1]GB50203-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2]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上一篇:篮球方案下一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翻译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