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观生活会发言稿

2024-04-29

发展观生活会发言稿(通用10篇)

篇1:发展观生活会发言稿

通过第一阶段的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我系统学习了曾干事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学习了十七大精神中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学习了温总理在全国人大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学习了“四本”科学发展观理论书籍,并积极参加了支部学教活动。通过这次全面地学习,深刻地认识到这次在全体党员及干部群众中广泛开展的践行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贯彻落实十七大重要思想,理清工作思路与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发展与创新各项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存在的问题

自己经过学习、反思,从心灵深处认识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缺乏业务学习主动性,在学习时流于形式,只是机械地做做笔记,应付检查,没有用心去思考,去领会,去应用,导致管理能力低下,没能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2、思想陈旧,安于现状,开拓意识、进取心不强。如在学校明德工程争取项目、建设中遇到困难时,就有放弃的想法,总是埋怨各部门领导不如其他项目学校所在地的领导关心与支持,而不是从主观上找自己的问题。比如:缺乏耐心;考虑得不周全;回报措辞无分量等等。

3、好人主义思想不断增强,遇到同事的不足没有直接去批评指正,削弱了执行制度的力度。

篇2:发展观生活会发言稿

科学发展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面出发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科学发展观有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内涵,两个多月来,本人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论在思想还是实践工作中取得一定实际效果。根据学习提高阶段工作开展情况和剖析检查阶段的任务要求,我紧密联系个人实际,自查自纠,自觉剖析,深刻剖析问题存在的主客观原因,认真撰写个人自查剖析材料,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一、存在问题与不足

1、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等有一定理解,但由于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的时间较短,加上工作忙碌难于抽出更多时间系统学习,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研究不深、学习不透,用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来工作力度不够。学习强度不够,一是没有认真深入的研究密码、保密工作的方针政策,只是获得了一些比较肤浅的感性认识,而没有把它内化为自己的理性并用以指导工作。二是知识面窄,在学习各项文件精神中,只注重了自身工作的一小块上,而没有更多地去学习其它理论,很多闲暇时间都浪费在一些无意义的事情上,而没有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2、对工作缺乏深入的研究,有扎实开展工作的意愿,但

对全局的整体性工作考虑不够。

3、有时对自己要求不够严。工作标准上时高时低,有 “随大流”思想,应付了事,不能从尽善尽美、时时处处争一流的标准上去把握。

4、解放思想做得不够。开展工作有时“左顾右盼”,自己束缚自己,没有很好发挥特长。

三、今后努力方向

1、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简单肤浅的学习上,而要更注重深学、真学上,所以在学习中要深刻体会了所学的理论知识,才能明白党的方针、政策中所要强调的重点是什么,才能对开展今后的工作有更深的理解,要不断深化以坚定理想信念,弘扬机要精神为重点的忠诚教育活动,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增长新才干,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瞬息万变的新形势、新情况,新变化。加强学习是基层密码人员干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用先进的政治理论规范自身,必须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我党的密码事业发展到今天,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管理体系和制度规范,只有从管理上搞懂管理体系的真实内涵和制度规范的形成背景,才能有针对性地在本职工作中予以落实,进而达到举一反

篇3:发展观生活会发言稿

一、QWL提出的渊源及发展历程

QWL的出现是人追求自身和谐的结果。人自身的和谐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生命的存在,主要指生命实体及维持其存在的途径即工作,它既是人生存资料的来源,也是人生命价值的基本内容;另一个是生活质量,也可称为生存的质量。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社会中人的存在,人类对两者和谐状态的追求有着漫长的历史。

追求和谐的第一阶段是追求人与工作的和谐。这种观点改变了工业经济初期资金重于一切的观点,人在工作生产中的作用开始得到重视。工业革命初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托的是资本与能源的利用。19世纪上半期,一些先驱开始注意到人在生产中的作用,罗伯特·欧文根据自己长期的观察,把工人称为“有声机器”,以示与无声机器的区别,认为“养好”人这一“有声机器”能获得更多的利益。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弗雷德里克·泰勒的研究大大推进了人在生产中的作用。他提出我们要研究工人操作的动作,但也要“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这说明他已经认识到了人在劳动中的作用,以及人作为另一种资源的潜力和可塑性。而同一时代的亨利·法约尔则把研究的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了劳动者身上,他提出完成工作需要具备不同的能力,每一种能力都有基本的内涵,包括身体、智力、道德、一般文化、专业知识、经验六种要素,为此后的人力资源研究作了铺垫。乔治·埃尔顿·梅奥的霍桑实验将工作中的经济人观点转化为社会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推动了激励理论的产生,引发了人们对劳动者社会、心理方面的关注。20世纪60年代,舒尔茨跳出了人在工作中作用的固有思维,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主张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不仅投资在生产所需要的培训上,也投资在医疗保健、工作环境等各个方面。

美国管理学者布莱克和英顿提出的管理风格理论,进一步研究了工作效率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1]在这个阶段,人在工作中的作用跃升出来,逐渐成为工作的重要因素。在利润的驱动下,人与工作中其他因素的和谐问题得到了明确的认识。

追求和谐发展的第二阶段,是对劳动者自身工作与生活和谐的追求。对人在工作生产中作用的认识,引发了当时社会对劳动各方面情况的审视,其中包含了对劳动者的工作与生活质量的关注。一般认为,QWL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采矿业,后由美国的汽车工会首先提出这一概念,并很快被西方发达国家广泛接受。比较明确的记载是1960年受雇于通用汽车公司的布鲁斯通(Irving Bluestone)首次使用了QWL的概念,第一次允许工人决定他们的工作条件,其根本目的在于增加工人的生产力。

罗拉(Lawler)认为由于二战后工作环境的非人性化,很多研究者开始对QWL感兴趣,他们的研究包括工人稳定增长的教育水平、美国的财政问题对生产策略的影响等。有学者对自1973年至2002年的国内外关于QWL的研究进行了文献调查,发现从1973年到1979年,每年平均有12篇关于QWL的文章发表。1980年到1984年有26篇,1985年到1989年有54篇,1990年到1994年有42篇,1995年到2002年有44篇。[2]理论研究繁荣的结果是1972年9月美国在纽约召开关于QWL的国际会议,成立了国际QWL委员会,并授权该委员会做进一步的研究,以及传播有关工作中精神健康的研究信息。自此出现了一批研究和从事这一工作的人。真正受到重视是以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Trainng&Development,简称ASTD)成立QWL小组为标志。在这个阶段,人逐渐成为工作的主体,工作与生活都是人存在的客观因素,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引导下,人如何才能使工作与生活和谐发展成为时代的焦点话题。

二、工作生活质量(QWL)的内涵

(一)工作生活质量(QWL)

不同的组织因为追求的目标不同,对QWL的理解也存在差异。ASTD认为,QWL对于工作组织来讲是一个过程,它使该组织能让处于各个级别的成员积极地参与、营造组织环境,塑造组织模式,产生组织成果。这个基本过程基于两个孪生的目标:提高组织效率和改善雇员工作生活质量。[3]这个定义接受范围最广。

我国学者贾海薇提出了本土化的概念,认为“工作生活质量就是一个组织通过满足员工的物质与精神需要,促使员工更多地发挥创造力,增强责任感与主人翁精神,获取更高境界的满意感,从而实现组织目标高效的完成”。[4]于静提出QWL是指工作环境与工作所有者之间的匹配程度。[5]宋联可则认为,QWL是营造和谐氛围,促使员工与工作环境匹配,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绩效,降低甚至消除工作给员工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最终实现组织和谐的过程。[6]

综上所述,工作生活质量是将人本化思想融入企业管理之中,综合而全面地关注工作的各项因素,是为达到组织目标的高效完成,提高员工与组织的协调性,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趋向组织与员工双赢发展的努力过程。

(二)教师QWL

在界定教师QWL时,国内许多研究以调查研究为主,对QWL做概念性的界定,一部分是以原有的QWL研究为基础,一部分人用要素取代定义,还有的一部分就采用了字面理解,研究趋向了生活质量的研究。在本人所查阅到的文献中,学者王宏曾明确提出,教师QWL是指学校这一组织中所有的教师,通过与学校这种组织目标相适应的公开的交流渠道,有机会参与与其工作相关的决策,对其工作环境具有实质性影响,进而导致教师更多的参与感、更多的工作满意度和更少的精神压力。[7]

我们认为,教师QWL就是为学校目标的高效完成,学校提高教师与学校的协调性,增强教师的归属感,趋向学校与教师双赢发展的努力过程。

三、QWL的评价指标体系

确定衡量工作与生活是否和谐的评价体系,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沃尔顿(Walton)认为以下八个方面可以体现员工的QWL:1.公平而充裕的报酬;2.安全而健康的工作环境;3.发挥和发展员工能力的机会;4.职业未来能够持续发展与安全的机会;5.工作组织中的社交整体;6.组织中的规章制度;7.工作与家庭的平衡;8.工作生活的社会关联性。[8]《国际社会经济学》杂志的视野更加开阔,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四个一级指标,十五个二级指标,重点放在了获取工作的途径和工作本身的吸引力方面。四个一级指标分别是获取工作的途径,工作本身的吸引力,个体对工作的知觉、态度与反应,相关群体及其关系。[9]图尔克特(Turcotte)提出了工作自身的特性、物理环境、心理环境和组织环境四个维度。[10]瑟吉(M.Joseph Sirgy)和他的同事们开发了一种新的基于满意理论的QWL测量方法。[11]而西肖尔(Seashore)提出,客观和稳定的工作条件可以解释40%的QWL,也可以解释一部分的行为,比如说旷工、疾病和没有效率的反应等,其他50%可以被解释为不稳定的个人因素,比如个性,也就是说QWL的测量既有相对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因素。[12]

国内学者在这方面借用国际指标体系进行测查的多,对有关理论介绍的多,而对于QWL本身所作的研究则比较少。贾海薇对影响QWL的因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评价指标体系,含三个一级指标,二十个二级指标,三个一级指标(又细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生存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包括感情的需要和归属的需要)、自我的需要。关于教师QWL的研究,目前已有的结果大多属于调查研究,比如刘庆对武汉高校青年教师调查设立了五个因素,常彦君对河北省高校教师进行的生活质量调查,涉及了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环境和综合领域六个维度。束从敏对安徽芜湖100名幼儿教师职业生活质量的调研,涉及了社会地位、家长态度、职业周期、教学管理、职业特性等方面。

这些评价体系均涉及人力资源开发的各个方面,表现出对于QWL测查指标的自主性,同时也展现了QWL研究的针对性。因为很多对QWL感兴趣的研究小组都是在公司的组织里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的,如一些人关注的是安全的工作环境,而其他一些人则关注工人的动机对生产力的影响。[13]我们认为分析教师QWL的指标体系可以分为三级:一是教师工作环境,如教师从事工作的硬环境(教学设施、教学基本材料等)和软环境(教师生活区域的文化氛围等);二是教师专业生活质量,如教师对工作的满意度、教师的发展与自我发展、教师的身心健康等;三是教师业余生活质量,如教师的娱乐休闲等。[14]

四、QWL对工作生活和谐的效用研究

关于QWL对工作生活和谐的效用,最早提出QWL的ASTD明确表示,QWL的研究具有双重目标,二者不分轻重主次,都是QWL共同追求的目标。

国内学者大多从理论层面对QWL的研究效用进行探讨。王宏、汪洋针对教师QWL研究提出,只有以更多的参与感、更多的工作满意度和更少的精神压力为追求目标,才能加强教师责任感,提高教师主人翁精神,防止优秀教师流失。[15]马宗国认为,QWL研究对组织的发展至少可以起到四个方面的作用:(1)工作生活质量活动把工作看成是人类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认为工作生活也有质量问题,为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工作拓宽了视野,增加了新的手段。(2)工作生活质量活动使人们认识到,组织中的员工除了要求较高的收入和稳定的工作之外,还有许多更重要的追求目标,使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在工作中感受到生活的意义。(3)工作生活质量活动促使民主思想和观念真正进入到工作领域,进而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4)工作生活质量活动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了过去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活动中只重视整体而忽视个体,或者只强调个体而忽视组织整体的倾向。[16]袁媛的研究认为QWL对员工绩效有统计学上的预测意义,也可以帮助组织进行管理反思,在关注组织目标的同时也关注员工方面的反应,为组织改善招聘、选拔、培训等管理环节和提高员工绩效作参照。[17]

一些追踪性的实践研究也证明了研究的实效。根据哈维洛维克(Stephen J.Havlovic)为期10年的研究,QWL可明显减少缺勤与抱怨、降低事故发生率和离职率;[18]刘(Lau)和梅(May)通过研究发现,较好实施QWL计划的公司,其销售收入、资产和利润率均有较大的增长。他们于1999年通过实证研究再次发现,QWL实施效果与公司业绩特别是财务指标呈正相关。[19]宋联可对中电电气集团的研究表明,公司应该关注员工QWL,使员工感受到工作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实现人生梦想的通路。[20]瑞典沙布斯卡尼阿公司、荷兰菲利浦公司、美国底特律汽车工厂、日本三菱公司饭田工厂等开展的QWL活动,在改善工人劳动的积极性和工作的精神状态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21]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从1995年至今一直设有专门的QWL机构,主要目标为支持员工不断协调工作要求与个人生活,促进健康和富裕,认可并宣传员工对大学所做出的贡献。[22]

国内对于教师QWL的研究也有了很大的拓展。贾海薇对高校教师的研究细致地分析了各因素与教师工作质量之间的关系。[23]刘庆和冯兰的研究揭示出,收入、对发展前景的认识、职业声望的自我评价、自我才能的实现、福利保障满意度与工作满意度呈较高的正相关,说明高校青年教师在关注工作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的“保障型”因素(收入和福利保障)的同时,也在追求更高层次的个人才能的自我实现和发展前景等“提升型”因素。[24]束从敏和姚国荣对幼儿教师的QWL研究表明,如果未受到相应的关注,教师会高度紧张,职业衰退期会提前到来,职业发展的黄金期也会持续缩短。[25]

五、对现有QWL研究的反思与前瞻

(一)QWL是追求工作与生活和谐的努力过程

组织将个体的职业生涯与组织的目标规划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组织专题的目标统筹个体的职业规划,个体在组织的规划内求取个人生涯发展,QWL成为组织与个体的连接纽带,随着双方需要的不断变化而相互协调,以此使员工产生归属感,获得满足感。

(二)QWL的目标是通过促进员工生活与工作的和谐,达到员工与组织的双赢

良好的工作绩效,既需要强调工作目标、加强监督管理、严格规章制度、重奖严罚等,更需要关注职业精神、职务奉献、工作主动性、职业认知。在绩效管理中,对工作任务的关注称为任务绩效,属于因组织的规定唤起的规定性行为;而对职业精神等方面的关注则称为关系绩效,是组织员工自发的角色行为,对组织来讲,其作用有时甚至超过任务绩效,是QWL关注的重要方面。教师工作有高度的自主性,提高工作绩效,必须既关注任务绩效,也关注关系绩效,让教师成为工作的主体,享受工作的快乐。QWL研究使我们关注的目标超越了单纯的工作,把工作看作教师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将教师视为学校的第一资源,将教师与学校的和谐双赢看作学校发展的关键。

(三)国内教师QWL研究的局限性

1. 调查研究多而理论研究少。

对教师QWL的研究大多属于现状调查的研究,研究的模式基本上是选择QWL测量标准,实施调查,揭示了一定范围内QWL的现状,但是对于QWL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

2. 对高校教师的QWL研究多于其他阶段的教师。

在近几年国内关于教师QWL的6篇研究文章中,有4篇是关于大学教师的,2篇涉及幼儿教师。只有教师有了和谐的生活,才能用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点燃学生的和谐生活,因此应该加强对各级各类教师QWL的研究。

3. 对于QWL与教师绩效相关度的研究还比较少。

篇4:源于生活 贴近生活 发展生活

在《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让品德教育活动源于儿童生活又高于儿童生活,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一、活动导入源于生活

低年级儿童年龄小,无意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在活动导人时,选择孩子们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和活动,可以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唤起儿童对以往生活的回忆,促使他们自主地观察、体验和感受。

1.以环境渲染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

结合教材特点,对教室进行环境布置,还原某些生活场景,让学生还未上课即先融入熟悉的生活氛围之中,对即将开展的教育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老师在上《过新年》时,事先对教室进行一番年味场景布置,孩子们被浓浓的过年气氛包围着,一个个都沉浸在过年的回忆和喜悦之中,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

2.以生活画面唤起儿童对以往生活的回忆

在活动导人时,出示一些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生活画面和情景,进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可以调动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使品德教育无痕地落人生活中。例如,在教《坐立走,有精神》时,老师给学生观看他们自己平时在上课、做操时的录像,让他们看看谁坐(走)得最有精神,孩子们兴趣盎然,在观看过程中体验到怎样坐(走)才有精神,为自觉地纠正以往错误的姿势打下了基础。

二、活动开展贴近生活

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发展的。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话题,开展贴近生活、深受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地参与主题活動中,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1.以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

如,教学《做事不拖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一分钟,静静地聆听秒针“滴答滴答”的走动声。学生体验后谈到,平时觉得一分钟太短,今天觉得还挺长的。当学生有了这样的感受后,请他们看一段录像资料,了解通讯、交通、工厂、农业等各行各业在一分钟内可以完成多少工作。这组数据是巨大的,学生们觉得很惊讶。接着由社会生活转向我们学生的生活,学生在一分钟内又能做什么呢?全班同学分成5个活动小组,分别参加折纸、画画、朗读、运动、算题的一分钟活动,进一步切身体验一分钟的时间。一分钟过去了,有的小组画出了漂亮的图画,有的折出了小狗头、小纸船的手工,有的踢了40几个毽子,有的算了120多道口算题。学生在多种活动创设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感悟着本课目标,体验到一分钟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只要我们不拖拉,抓紧起来用,还是能做不少事情的。

情境的提供和模拟,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活动场景,在这里,学生有了自己的亲身体验,这时所产生的想法和感受就是一种最真实的情感。这种体验并不是老师告诉他的,而是他们自己在活动中感受到。

2.以活动辨析观点,让学生判断生活

学生在学习和活动的过程中,一方面会平衡认知上的冲突,消除认知上的矛盾;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会出现新的道德冲突和矛盾,或者无力消除原来认知上的冲突和矛盾。这时就需要设计讨论辨析活动,给学生充分思考、辨析的时间和空间,以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水平。

《喝水的学问》中,针对学生喜欢喝各种饮料的情况,老师组织大家开展辩论活动:“多喝白开水好,还是多喝饮料好?”学生据理力争,爱喝白开水的说白开水无色素,解渴;爱喝饮料的说饮料甜,含有维生素。最后,老师出示一张白开水和饮料的各项成分指标的对比表,学生看得明明白白,自己得出“还是喝白开水好,饮料能喝,但不能多喝”的结论。

3.以活动练习操作,让学生实践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活动指导学生更好地践行,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去巩固道德认识,规范自己的言行,促进知行统一。

如,《我掉了一颗牙》一课中,老师教给小朋友正确的刷牙方法后,组织大家现场实践,每人挤牙膏练习竖刷法。“走进秋天”单元中,组织学生收集秋天的落叶制作树叶贴画,制作小橘灯,用秋天的蔬菜水果制作水果拼盘,感受秋天的美丽。

三、活动延伸发展生活

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中养成。活动的结束并不等于教育的结束,一节课结束了也决不意味着学生认识活动的结束。

鲁洁教授说:“要使学生通过教材、教学所学得的一切能回到他自己的生活中,用以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改变他的生活、生活方式,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态度、价值观等等。”所以,教师还应把教育活动延伸到课外、校外的生活中,关注孩子的发展变化,如,教《冬爷爷在哪里》后,鼓励学生养成坚持长期记录天气的习惯;教《盼盼迟到了》后,鼓励孩子坚持每天自己整理书包,自己穿衣洗脸;教《在餐桌上》后,请小朋友跟妈妈上菜场,学着挑选安排全家人一天的饮食;教《我会安排一天的生活》后,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一日生活安排表,争做时间的小主人;教《我想要,我能要》后,让学生为自己购买一份秋游食物。通过活动的延伸,让孩子们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锻炼,在锻炼中成长。

品德教育应该回归生活。活动化的教学要求教师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一切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具体的生活事例人手,不拘泥于教材,使教学活动向学生的生活领域拓展、延伸,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帮助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篇5:发展观生活会发言稿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要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敬业奉献,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无疑应该在本职岗位践行科学发展观,体现教师的先进性。比照自身,发现还有很多不足:比如,因为自身工作较忙,对于政治理论的学习不够。在学校教学改革中的步子不够大等等,鉴于此种情况,决定深刻反思,并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教育教学理念、技术,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提高政治素养和教育理念,更新那些不适应新形势的旧思想和旧观念,自觉地抵制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创造思维,而不能要求学生全盘照搬教师的思维。教师必须因时、因人、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2、做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要抱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态度,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和生活,不仅关心优生,更要关心后进生,做学生的好朋友,做家长的好参谋。在科技高速发展的21世纪,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过去老师是知识的载体,老师就是知识,知识就是老师。现在老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老师的主导作用是引导学生一起来学习,而不是简单的把知识教给学生。要变教学工具为开启新知识大门的钥匙,变传授知识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力争做先进教育生产力的代表。要加强业务学习,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增强科研意识和改革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要增强

创新意识,在工作和实践中与同进成长,在学生的前面,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成为教改的先行者、示范者。

4、应以教人者先教己者的精神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一个有良好师德的老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要用自己的信念、理想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感染。一个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应站在学生和家长的立场及处境是思考问题,把学生和家长的意愿与发展需要摆在第一位。

5、要注重教书育人,加强学生和思想道德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品德教育和政治教育为重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时代特点,改革我们的学校道德教育,加强学科学中斩德育渗透,要努力成为学生思想工作的高手,成为学生思想成长方面的导师。

6、要有奉献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当个人利益与党、国家、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作为党员应该把以党、国家、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能牺牲个人利益。

篇6:发展观生活会发言稿

对照党员干部的标准进行自我检查,感想颇深。总的来说,通过认真学习,使自己的党性修养有了进一步加强,政治信念和世界观更加坚定,政治理论水平和辨别是非能力明显提高,在工作中,不断领悟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注重工作方法,团结协作,同舟共济,时刻按照局里制定的各项工作制度来要求自己和约束自己,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在同志之间主动沟通,联络感情,提高整体素质,为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了保障。

一、创新工作方式,建立和完善财政管理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以增强创新意识,诚信意识,服务意识为动力,创新工作方式。不断适应财政改革发展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区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方法、新思路,进一步健全完善有关管理办法,健全资金分配制度,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及时搞好区乡的往来算账,按照年初的部门预算合理化地提出每月的资金调度建议,及时批复、下达分月用款计划,使财政资金的调度做到区乡同步,努力打造区乡财政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牢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观点,落实好惠农政策。农村局是与农民切身利益联系最紧密的科室,惠农补贴体现着党和国家的温暖,涉及到千家万户,补贴发放中的矛盾和问题比较多,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分析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愿望和呼声,找出问题的根源,妥善化解矛盾。要认真热情地接待好群众的来信来访,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勤政廉洁,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

一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摆正了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的位置,正确认识和使用手中的权力。二是讲原则,顾大局。不搞阳奉阴违、自行其是、不搞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等不良行为。三是讲勤政,守法规。不利用职务之便受收贿赂,“吃、拿、卡、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时时处处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家人,做到廉洁从政,一心为公。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是理论学习不够深入。用理论武装头脑的紧迫性认识不足,缺乏“挤”劲和“钻”劲,没有带头学习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用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指导自己的行动不够。

二是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所学到的,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具备的业务水平跟不上时代要求,还不能满足现行财政工作的管理和改革的要求。发挥“参谋”和“助手”的作用不够,请示汇报、及时沟通不够,自己力求了一个“稳”字,致使工作缺乏积极主动,大胆创新。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实际困难不够,对具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时了解不深、不透,对一些牵涉其他部门的工作未能及时主动协调办理,有时显得工作比较被动。

三是组织纪律和廉洁自律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在财经制度建设和严肃财经纪律方面做得还不够,法制观念、组织纪律观念、廉政观念有待提高,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够。

五、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一要继续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联系实际,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方针政策,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理论政策水平。二要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和政策,不断提高自己的法纪观念,杜绝违章违规的行为发生。三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水平,加强业务学习,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改进工作作风。要经常深人基层帮助指导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克服畏难情绪,转变工作作风。

(三)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竭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奉先垂范,模范遵纪守法,履行职责,尽职尽责,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和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诚心为民服务,增强为民服务的主动意识,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树立以人为本的为民、亲民、爱民的思想,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篇7:发展观生活会发言稿

活会发言稿

根据自治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和各级党委的有关要求,开好以“科学发展、造福人民”为主题的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是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关系执政兴国的头等大事,对我个人来讲,也是一次重要的审视自我,反思自我,解剖自我,提高自我的大好机会。下面,我主要从学习体会、个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今后努力

方向及整改措施三个方面作个发言,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学习体会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

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根据中央部署,在全党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确保中国未来继续保持稳定、健康、协调发展,顺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通过前几个阶段的学习思考,我深深地体会到:上的发言提纲 科学发展观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但相当一部分地区把“科学”与“发展”分割开来,搞大开发,大开挖,先搞“发展”再讲“科学”,忽视了和谐发展。党和国家有针对性地提出科学发展观,站在历史的高度回答了中国怎样发展、如何发展的指导理论,既能管眼前,又能管长远,得民心、顺民意,有很强的生命力。科学发展观具有很强的思想内涵。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探

索中发现的又一个真理,是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后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具体体现,是党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方针。科学发展观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具体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几代领导核心集体智慧的结晶。在科学发展观专题民主生活会科学发展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科学发展观博大精深,是当前回答和解决经济、社会方方面面新情况、新问题,开启成功之门的总钥匙。

自己通过前几个阶段的学习、思考、撰写心得体会和作读书笔记,武装了头脑,更新了观念,不断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尤其通过“四对照、四查找”,看到了不足,找到了差距,甚至有脸红心热的感觉,进一步增强了真学、真用、真实践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二、个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关要求,开好以“科学发展、造福人民”为主

对照《四对照、四查找》内容,我本人已经认识到的自己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关要求,开好以“科学发展、造福人民”为主、学习劲头不足,理论水平不够。虽然平时也比较注重学习,但学习的内容不够全面、系统。对政治理论钻研的不深、不透。有时只注重与党建有关的内容,对业务方面涉猎较少,对很多新事物、新知识学习掌握的不够好,在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工作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学习态度不端正,总认为理论是务虚的,能了解大概就可以了,满足于一知半解。认为自己主要分管的是党建工作,对业务知识没有必要过多钻石,致使学习业务的自觉性不强,有时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和标准,满足于过得去、差不多。

2上的发言提纲、全局意识不够,服务意识不强。有时在自身分管的工作业务或主抓工作方面花费的精力多,在其他工作上花费的精力少,尽管也倡导全局意识,但在有些工作上考虑问题还不够全面、细致,对班子成员提合理化建议不够主动,总怕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影响班子团结,有时遇到棘手问题或多或少存在回避矛盾的想法,在服务意识上有待进一步增强。

根据自治区学习、开拓创新意识不强,有自我满足情绪。有时想着自己也是任职多年的党组书记了,有时有吃老本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缺少了以前那种敢拼敢干、初生牛犊不畏虎的朝气,工作上开拓创新不够。表现在工作作风上有时紧时松现象;工作标准上有时不够严格,不能从尽善尽美、时时处处争一流的标准上去把握。

4关要求,开好以“科学发展、造福人民”为主、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上

做得还不够好。虽然能自觉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做到廉洁自律,不贪不沾。但有时在思想深处也会掺杂着私心杂念,有利用工作之便公款吃点、喝点的现象。对班子成员和基层领导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有迁就的现象。

三、今后努力方向及整改措施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发扬成绩,改正不足,把握机遇,创新理念,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上的发言提纲

篇8:发展观生活会发言稿

无疑, 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方法论将从生产生活的各个角度对我们的行为进行指导, 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 则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营造全面学习氛围

想要科学发展观有机会正确指导实践, 就必须对其认真学习。在这一方面, 我们必须把进行广泛深入动员、统一思想认识作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首选的活动开展形式自然是召开动员大会。但应当注意, 动员大会是动员大家去体会和学习, 并最终深入到实践中去的, 而不仅仅是学习。很多动员大会都停留在学习的层面难以深入, 这就从形式上阻碍了科学发展观深入生活以及工作实践。其次的形式是舆论宣传。努力营造一种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氛围, 让科学发展观渐渐地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元素, 而不是强加在人们生活上的一个陌生思想。只有在生活和工作的整体环境中都充斥着科学发展观的思想, 才能促进人们对于这一思想以及其实践应用的讨论和交流, 才能真正对于将科学发展观这一思想落实到工作生活中去有所推进。

二、设定完整学习实践的计划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 每个项目都必须遵循一个必然的思路, 就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而对于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落实问题而言, 更是如此。

周全的计划能够确保项目的开展, 同时在执行的过程中, 周全的计划也有利于对整个项目的进度进行监督和纠偏。为此, 就有必要进行周密的安排部署, 并精心组织实施整个学习实践过程。首先是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对于所需的讨论和学习场地, 以及所需的材料和设施也必须提前准备。此外, 还必须注意认真制定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对于每个环节和阶段的工作都作出详细的计划, 并按照每个阶段的要求进行进度安排并及时根据计划纠偏。为确保完成各阶段各环节的工作任务, 防止走过场, 有关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应当对每个阶段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认真研究、妥善安排, 使学习实践活动各阶段工作实现有机衔接, 确保完成任务。

三、深入生活工作发掘实际问题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 我们把找准并解决突出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坚持深入基层、问计于民, 采取多种形式展开广泛开展调研, 深入查找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这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针对主要问题, 尤其是组织发展中的问题展开专题调研。针对组织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全局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影响和制约组织工作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及基层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展开专项讨论。其次, 有必要广泛征求意见。针对组织中各个阶层的人, 听取其意见和建议, 并对这些意见和建议进行筛选, 发现主要问题。再次, 有必要依据具体情况组织各个阶层的领导, 广泛地听取群众评议。在评议听取的过程中有必要适当扩大评议接受范围, 但同时必须明确层次和每个层次的针对性。适当考虑将评议的听取范围扩大到组织的边界以及边界以外的领域中。

四、落实整顿改革实践过程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 应当坚持把解决突出问题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认真抓好整改落实工作, 力求学习实践活动真正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在这一方面, 要坚持学习和实践并重, 甚至是实践重于学习。在整个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 学习阶段的实践需要落实, 将学习活动真正组织起来, 才能保证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在人们心中得以巩固地位;在问题的发掘阶段, 有必要引起同样的, 甚至是更多的重视, 只有端正态度, 才能去看见和发现问题, 只有确立起目前并不完美的信念, 才能找到需要改进的地方;而将理论作用于工作实践的过程, 则是整个过程中的又一个重点, 这是将现实状况加以改善的关键所在, 所有的问题将在这个环节得到改善。

只有做到了这几个方面, 科学的发展观才有可能发挥其作用, 现实中的问题和不足才有可能真正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篇9:发展观生活会发言稿

会上,省联社班子成员,市州联社、办事处主要负责人以及8名处长做了专题发言。从不同角度对省联社成立五年 来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认真总结,肯定了成绩,查找了不足,提出了推动发展的工作措施和努力方向。

省联社理事长高继泰同志做了中心发言。发言指出,吉林农信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有“八个标志”:一是班子建设取得新成果;二是员工队伍建设达到新层次;三是经营规模跃上新台阶;四是资产质量实现新提高;五是经济效益达到新水平;六是服务功能实现新突破;七是企业文化建设达到新境界;八是品牌形象得到新提升。

发言查找了影响吉林农信科学发展的主要障碍,主要体现在“六个不适应”:一是干部思想观念不适应;二是员工队伍素质不适应;三是经营管理能力不适应;四是风险管控手段不适应;五是创新能力不适应;六是服务意识不适应。

发言强调,成绩属于过去,吉林农信要以6·12民主生活会为吉林农信发展的转折点和分水岭,从零开始,再创新的辉煌。发言明确了未来五年吉林农信“四大发展目标”:一是资产规模实现在全省金融机构中排名第一位;二是在全国省级联社综合排名中上升到15位以内;三是全省70%以上的县级联社达到组建商业银行标准;四是资产质量达到省内商业银行平均水平。为完成发展目标,确立了“四大战略”:科学发展战略,提高质量战略,产权突破战略,人才兴社战略。

发言指出,为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吉林农信实现新的跨越,要实现“八个转变”:在发展理念上,由政策性支农向商业化支农转变;在发展方式上,由规模扩张向提升质量转变;在经营收益上,由高成本、高收益向低成本、高收益转变;在经营管理上,由传统经营方式向流程化管理转变;在管理方式上,由统一管理模式向差异化管理转变;在能力建设上,由落实执行型向开拓创新型干部转变;在业务品种上,由传统的结算业务向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转变;在企业文化上,由形似向神似转变。

篇10:发展观生活会发言稿

二、三个不足不足一,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瓶颈。主要表现为:一是市及各县(市、区)2003年编制的《矿产资源规划》,各项指标已与城市发展极不适应,特别是对鼓励开采区、禁止开采区、限制开采区等区域划定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全市非煤矿山的合理布局和生态建设。二是矿产资源市场配置及采矿权公开出让,国家还没有统一的制度、程序、办法,虽然全市制定了一些管理工作办法但还很不完善。三是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由于各种因素的困扰,很难按法律国家规定的方法征收。四是矿山生态保证金、土地复垦等新的要求,由于没有详细的操作作办法,还难以落实。不足

二、管理人员素质还需提高。随着新形势下矿产资源管理任务的变化,我分管的部门,从思想上还没有真正从“重发证、轻监督”走出来。一些干部政策水平、业务素质还需要加强。普遍缺乏钻研和学习的自觉性。不足

三、自身建设需要加强。自已理论学习和业务专研不够深入细致。对下面要求多,加之自己性子急,还要求办事质量,往往把工作布置下去,督促检查不够,或者只是过问一下,有时布置多了连过问都忘了。小节问题需要改进,比如:工作方法有时简单;情绪急躁、爱发脾气等。

三、三个努力努力

一、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精髓和精神实质。自觉的用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本职工作。真正把胡同志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融入到工作中去。努力

二、扎实有序做好基础性工作。在局长的带领下,按照全局“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的总体要求,做好本职工作。做好矿产资源规划编前期限工作;加快非煤矿山采矿权市场建设,为采矿权流转提供平台;完善采矿权阳光出让程序,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建立完善补偿费、打击越层越界开采、矿山生态保证金、土地复垦等制度,做到依法、高效、创新。努力

上一篇:特岗教师面试答辩下一篇:审计和会计实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