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美术上册湖南

2024-04-13

一年级美术上册湖南(精选6篇)

篇1:一年级美术上册湖南

湖南版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美术课程标准

[ 造型、表现 ] 学习领域

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教学活动建议

在美术游戏中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认识常用的颜色。

尝试使用各种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

通过各种方式的实物拓印,产生肌理,获得视觉和触觉的感受。用单色、彩色纸材废旧画报、挂历,采用折、剪、撕、拼贴等方法进行平面造型,表现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或想象中的事物。评价建议

是否对美术课感兴趣。

能否通过绘画或拓印等形式,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设计、应用] 学习领域

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教学活动建议

以游戏的方式,观察和触摸各种实物,进行感官体验,并作简单的组合造型。

用自然硬质媒材或人工硬质谋材,通过拼摆、粘接、堆积、组合等技法进行造型游戏。评价建议

是否在作业中表现出大胆的想象和创新。

是否对媒材特性有大致的了解,能选择媒材进行造型制作。[欣赏、评述] 学习领域

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活动建议

欣赏自己和同学创作的美术作品。

到阅览室翻阅画册、学生读物或观看学生美术作品,找出最喜爱的一件作品,并说明理由。评价建议

是否对自然或美术作品感兴趣。能否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欣赏活动。[综合、探索] 学习领域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表演和展示。教学活动建议

利用各种材料特点,采用造型游戏的方法表现出自己的想象,创作出艺术作品,并发表自己的感受。

根据儿歌、童话设计和制作头饰或面具等,并表演舞蹈、童话剧

等。评价建议

是否对身边能找到的媒材的形、色感兴趣。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感受。

全 册 备 课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编写,以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为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一代新人服务。

本教材在内容选择组织方面和课目设计中,注意到将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发展结合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中,以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增强。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和简单工具制作。

3、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等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灵活运用工具材料,进行绘画和工艺制作。

2、发展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能力。

四、教学措施

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

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五、学生概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活泼可爱,有丰富的想象力,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艺术特点,但是比较好动,课上纪律较差些,只要耐心教导,是可以解决学生好动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美术绘画能力。

六、课程时间安排:

本册共20课,一周两课时,可根据每节课的需要,灵活的安排时间,一节美术课可安排1—3课时完成。

第1课《大家一起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大胆自由地表现,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2、熟悉常用的绘画工具和材料,体验画的乐趣。

3、培养良好的绘画习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悉常用的绘画工具和材料,体验画的乐趣。

难点:学生大胆自由的表现。教学具准备:

各类彩色笔、各类质地的绘画用纸、教学范画。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准备绘画工具,规范绘画习惯。

二、导入新课

1、学生上台介绍自己所带的各类彩笔,当当小老师,教教我们怎么用?

2、揭示课题

三、欣赏感知

1、教师出示各类的范画作品,让学生欣赏,1)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颜色的? 2)他们画了什么?象什么?

3)他用了什么彩笔? 4)猜猜是怎么画的?

5)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挂在哪比较好?为什么?

2、看看他们的用纸,有什么不同?

1)教师出示各种质地的绘画用纸,让学生摸一摸,感受一下纸的质感。

2)分组挑选喜欢的纸,猜想会有怎样的效果? 3)尝试练习: 合作小组一起画一画。

3、交流体会,相互欣赏

四、学生作业

以合作小组为单位,挑选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大胆的画画。(室内、市外均可)。

五、教师巡回指导

1、指导学生正确用笔。

2、鼓励胆小的学生大胆的绘画。

3、室外注意安全。

六、课堂小结

1、学生说说绘画的内容、绘画的过程中发生的事。

2、说说绘画的乐趣。

3、相互评价。

4、教师总结。

课后反思: 本节课,从教学时间的分配上看,讲解时间明显比传统教学所用的时间少了,而重点把时间放在学生尝试和练习体验上,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大胆自由地表现,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2、熟悉常用的绘画工具和材料,体验画的乐趣。

3、培养良好的绘画习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悉常用的绘画工具和材料,体验画的乐趣。

难点:学生大胆自由的表现。教学具准备:

各类彩色笔、各类质地的绘画用纸、教学范画。教学过程:

一、欣赏评价

1、教师出示上节课画好的优秀范画作品《大家一起画》(1)小组讨论上节课学生的优秀范画作品。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吸取优秀作品中的绘画优点。(2)学生欣赏、评价。

2、看看学生的用纸,有什么不同之处?有什么优点!(1)教师出示上节课的各种质地的绘画用纸,让学生体会纸的

质感。

学生把感受说说。

学生了解不同质地的绘画用纸。

3、交流体会,相互欣赏

学生间相互的交流,互相欣赏自己的作品,吸取作品中优秀的地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师小结。

二、学生作业练习

以合作小组为单位,挑选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大胆的画画。

三、教师巡回指导

1、指导学生正确用笔。

2、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色彩进行绘画。

3、室外注意安全。

四、课堂小结

1、学生间互相说说绘画的内容。

2、相互评价好的作品。

3、教师总结。

课后反思:本节课,让学生在共同参与下一起体验,并创造总结出可以使用的更多的绘画工具材料。在宽松的气氛中学生真正体会到从未体会过的感受,因为在课堂上,可以在自己喜欢的地方画自己喜欢的东西。

第2课《花花绿绿的糖纸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大胆的运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涂色练习。

2、能用多种方法包扎“糖果”。

3、能进行积极、健康的交流活动,表现出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的品质。教学难重点:

重点:大胆的涂色,尝试多种包扎“糖果”的方法。

难点:包扎的各种方式。教学具的准备:

糖果实物、包装纸、各类彩笔、各类彩纸、范品、各色彩带。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准备绘画工具,规范绘画习惯。

二、导入新课。

1、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各类糖果,上台介绍自己的糖果。1)自己说说糖果的形状? 2)糖纸的颜色? 3)包装的特点?

2、介绍完,分糖果给同学吃,最后轮到教师拿出“糖果”范品介绍,同样分给同学吃。

3、学生发现假糖,揭题。

三、欣赏感知。

1、说说刚才看到假糖的感觉?

2、你知道我是怎么做的?

3、我里面包了什么?还能包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

4、学生尝试练习: 合作小组尝试包扎“糖果”

5、交流:

1)学生介绍尝试成果。(尝试肯定包法比较单一,颜色比较少)。2)教师小结:

出示范品,你知道为什么老师的能把你骗了?(小结:颜色涂的认真,鲜艳,均匀)

6、除了这种包法外,还有不同的包法吗?

7、教师简单概括,还有什么办法能使“糖果”更漂亮?(小结:添加彩带等装饰品)

四、学生作业。

学生以合作小组的形式,完成包糖。

五、教师巡回辅导。

1、及时反馈、纠正。

2、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参与其中。

六、课堂小结。

1、“糖果”展示、交流。

2、模拟交易。

3、教师小结:

1)你把最漂亮的“糖果”给谁? 2)节日可以送“糖果”。

课后反思: 课上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包扎“糖果”,大胆自由地表现,能进行积极、健康的交流活动,表现出热爱生活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绘画习惯。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大胆的运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涂色练习。

2、能用多种方法包扎“糖果”。

3、能进行积极、健康的交流活动,表现出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的品质。教学难重点:

重点:大胆的涂色,尝试多种包扎“糖果”的方法。

难点:包扎的各种方式。教学具的准备:

糖果实物、包装纸、各类彩笔、各类彩纸、范品、各色彩带。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规范绘画习惯

二、欣赏评价。

1、教师出示上节课的优秀的作品,请学生欣赏。教师:“谁能说说哪个糖好,好在哪里?” 学生欣赏,回答教师的问题。

学生:有的作品制作精美,色彩艳丽,很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2、交流:

1)学生介绍自己上节课的制作成果。2)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制作心得!

三、学生作业练习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大胆涂画,色彩要鲜艳。

2、学生小组合作包扎糖果。

3、开动脑经设计制作出独特的作品。

四、教师巡回辅导。

1、及时反馈、纠正。

2、帮助制作慢的学生。

五、课堂小结。

1、“糖果”展示、交流。

2、模拟“糖果”交易。

课后反思: 课上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包扎“糖果”,大胆自由地表现,能进行积极、健康的交流活动,表现出热爱生活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绘画习惯,学生制作的作品很鲜艳!

第3课《绕绕涂涂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感受和认识物体的形状。

2、大胆用线涂出物体的形状。

3、体验涂绘绕线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线大胆涂绘出物体的形状,并体验绕绕涂涂的乐趣。

难点:绕线涂绘方法的掌握。教学具准备:

各色、各质地的各类线、范品、学生用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规范美术的学习习惯。

二、导入新课。

1、出示一堆杂乱的各种线材料。(各色、各质地的线)(1)你能帮老师整理这一堆杂乱的线吗?

教师与学生自由的围坐在一起,教师请学生帮忙整理线,边整理

边自由的谈谈。

(2)让学生自由的感知各类线;毛线、丝线、塑料线„„(3)各类线的呈现状态;直的、曲的、硬的、软的„„(4)生活中的运用;

(5)线在生活中的象形;拉面、蛇、卷头发、蚊香„„

2、揭示课题。第3课《绕绕涂涂 》

三、欣赏感知。

1、学生成功整理的线团(规则形)欣赏感知。1)看看是什么形状的?

2)一个线团象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将线团添加成物体。3)出示葡萄照片,你们看我们该怎么将线团组合? 4)学生尝试练习:主要练一练水果。

2、感知边上那堆未整理的杂线(不规则形)。1)启发学生看看象什么?

2)如何摆放一下象什么?稍微添加一下能成什么?(组合)3)学生尝试练习:

主要练一练绕绕动物,再添加一些环境。

3、游戏:

教师绕画,学生猜猜绕的是谁?为什么?(抓特征)

四、学生作业。

在大纸上,学生将自己绕画出来,教师绕画自己,完成师生合影,背景添加上自己喜欢的东西。

五、教师巡回辅导。

1、及时反馈、纠正。

2、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参与其中。

六、课堂小结

1、作品展示。

2、学生欣赏,说说自己的绕画。

课后反思:课上启发学生感受和认识物体的形状,学生能够大胆用线涂出物体的形状,体验涂绘绕线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绘画习惯。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感受和认识物体的形状。

2、大胆用线涂出物体的形状。

3、体验涂绘绕线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线大胆涂绘出物体的形状,并体验绕绕涂涂的乐趣。

难点:绕线涂绘方法的掌握。教学具准备:

各色、各质地的各类线、范品、学生用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规范美术的学习习惯。

二、欣赏讲评

1、教师出示上节课学生《绕绕涂涂》的优秀作品。学生欣赏《绕绕涂涂》的优秀作品。

教师小结作品中的优点,指出学生值得学习的地方。学生吸取优秀作品中的优点。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绕绕涂涂的练习。(1)发挥自己的想象力。(2)构图结构。

三、学生作业。要求:

1、试试哪种彩色笔最合适你用来涂绕练习。

2、用线涂绕出你喜欢的形象。

3、在大纸上,学生将自己绕画出来,教师绕画自己,完成师生合影,背景添加上自己喜欢的东西。

四、教师巡回辅导。

1、及时反馈、纠正。

2、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师生共同参与。

五、课堂小结

1、作品展示。

学生欣赏。

2、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内容。

课后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大胆用线涂出物体的形状,体验涂绘绕线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绘画习惯,课上气氛活跃。

第4课《有趣的拓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寻找、发现、认识生活中美丽有趣的各种纹理。

2、能运用正确的方法拓印花纹。

3、能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去体验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拓印各种不同的物体。

难点:拓印技法的掌握。教学具准备:

拓印用纸,拓印的各种物体,拓印的范品。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准备各类拓印的用具。

二、导入新课。

1、出示拓印作品与绘画作品比较,1)看这两张画,你觉得有什么不同? 2)你知道第一张是怎么做的吗? 学生回答问题。

2、揭示课题。

三、欣赏感知。

1、学生根据刚才所说自由尝试拓印。

2、交流:发现拓印的效果不佳,为什么?

3、教师小结: 教授拓印的要点:

1)将纸覆盖在物体上,不移动。2)将油画棒轻轻横涂。

3)根据物体,拓印的最后,在边缘稍微加深。

四、学生作业。拓印练习。

五、教师巡回辅导。

1、及时反馈、纠正。

2、第一次拓印,技法掌握较难,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六、课堂小结。

1、作业展评。

2、课后多多熟练拓印技法。

3、想想还能用什么工具拓印什么物体?效果会怎么样?

课后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寻找、发现、认识生活中美丽有趣的各种纹理,能运用正确的方法拓印花纹,制作的作品色彩艳丽,课上学习气氛浓郁!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寻找、发现、认识生活中美丽有趣的各种纹理。

2、能运用正确的方法拓印花纹。

3、能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去体验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拓印各种不同的物体。

难点:拓印技法的掌握。教学具准备:

拓印用纸,拓印的各种物体,拓印的范品。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准备各类拓印的用具。

二、欣赏评价

1、教师出示各类拓印作品和上节课的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学生欣赏作品。

学生说说上节课的优秀作品好的地方。教师小结。

2、教师提问:

(1)、请同学们说说作品好的地方如何学习? 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2)、如果让你来设计拓印的构图,应该如何进行设计制作?

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三、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辅导。

1、在室内、室外自由寻找,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拓印各种物体,看看会有怎样的拓印效果。

2、将自己准备的实物纹理和自然地实物纹理拓印下来,相互比较,说说它们之间的异同。

四、室外作业要求。

1、排队出教室,进教室。

2、规定活动区域,认真绘画。

3、注意安全。

五、学生拓印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1、及时反馈、纠正。

2、拓印技法掌握较难,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六、课堂小结。

1、作业展评。

(1)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实物来进行拓印的,用了哪些方法来拓印。(2)选优秀作品进行讲评。

2、说说室外拓印感受。

课后反思:课上启发学生感受寻找、发现、认识生活中美丽有趣的各种纹理,能运用正确的方法拓印花纹,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培养了学生认真、细心的良好绘画习惯。

第5课《我的太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抓住太阳的基本形状特征进行大胆想象,创造出有个性的太阳形象。

2、在美术活动中,表现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太阳的基本形,大胆的进行想象。

难点:创造有个性的太阳形象。教学具的准备:

范画图片,绘画用纸,课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准备各类绘画用具,规范绘画习惯。

2、讲关于太阳的故事。

二、导入新课。

1、观看关于太阳的动画片,感知太阳对大地、人类的贡献。

2、有一样的东西在我们世界上,我们不能少了他?猜猜他是谁?为

什么?

3、揭示课题。

三、欣赏感知。

1、太阳到底是怎么样的?

1)学生大胆自由的说,甚至可以自由的到黑板上画。2)交流,小结。

老师也不知道太阳是怎么样的?

2、领学生到教室外,观察真真实实的太阳。1)看太阳在哪里?

2)太阳在哪吗?什么时候会变?怎么变? 3)太阳是什么颜色的? 4)太阳是什么形状的?

5)你能很清楚的看到太阳吗?他的光芒是怎么样的? 6)你喜欢太阳吗?为什么?

3、回教室交流,欣赏画家作品与学生同龄人作品。1)谈谈画家的《太阳》作品?你觉得怎么样? 2)欣赏同龄人作品?交流评价。

四、学生作业。

要求:

1、画3~5个大小不等造型不同的太阳;

2、自己想象组合,必须能表现出阳光的炽热与无限;

3、基础较好同学可再添加云层的色彩。

五、教师巡视指导。

1、及时反馈、纠正。

2、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参与其中。

六、作业展评

1、相互间评一评,说一说。

2、鼓励学生注意平时要多观察、多想象。

3、总结。

课后反思:课上学生能抓住太阳的基本形状特征进行大胆想象,创造出有个性的太阳形象,学生的绘画作品表现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了学生审美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拟人的方法,按自己的意愿,画出想象中的太阳。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性思维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性和思维能力。

难点:对太阳能作拟人化的处理,并理解为什么把一个圆圆的太阳当作一张人的脸。教学准备

教具:磁带、画太阳示范用纸及工具。

学具:彩色笔、作业簿。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题

1、录音播放《后羿射太阳》的故事,传说中的故事也就是人们根据想象编出来的。

二、根据故事,引导学生想象太阳 的表情 如喜、怒、哀、乐等表情

三、根据幻灯片和课文中的范画,组织讨论

1、图中的太阳和小朋友在一起干什么?

2、你喜爱哪一个太阳,为什么?

四、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发动学生编一则《我与太阳••》的小故事。如:《我惹太阳生气啦》

《我为太阳引路》

《我为太阳过生日》

《太阳和我一起去游泳》等

五、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

1、根据自编小故事画出想象中的太阳;

2、构图完整,色彩丰富;

3、画面整洁,字迹漂亮。

六、作业展评

1、相互间点评,批改;

2、展出部分优秀作业;

3、总结。

课后反思:课上学生能抓住太阳的基本形状特征进行大胆想象,创造出有个性的太阳形象,学生的绘画作品表现非常好,能够体现主题思想,课上气氛活跃。

第6课《奇妙的撕纸添画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关注生活中身边的人和物,用特有的形象进行再现。

2、能关注撕出的色纸的色彩和形状,积极进行思考和交流。

3、能大胆随意撕纸,有意图地用线添画,表现出综合运用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留意反复撕纸的纸片形状的变化,并能粘贴、添线成画。

难点:对于形状的联想,添线成画的创造能力。教学准备:

教具:各色纸片,绘画工具,若干范品

学具:水彩笔,胶水。用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范图、演示纸、笔

学具:蜡光纸、胶水、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同学们,你们玩过撕纸游戏吗?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玩撕纸游戏。你们看,就象这样(教师展示随意撕纸的过程),请你们那出纸来,想怎么撕就怎么撕。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进入随意撕纸活动)

2、教师板书课题:奇妙的撕纸

二、谈话讨论,启发想象

1、教师出示手中的纸片,提问:你们看,我撕的这张纸片像什么?引导学生就形联想。看一看像什么。

2、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看一看你们撕的纸片像什么?学生充分讨论,自由发现。

说出自己的联想,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不要受拘束(如可以横过来,倒过来看)。

(设计思路:由纸片形状展开想象)

三、发挥想象,大胆添画

1、下面请各组选一名代表说说你们撕的纸片像什么?那我们把它添画具体好吗?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2、教师示范添画小汽车的部件,而后出示课题—添画

3、教师鼓励学生:看看你们手中的纸片可以添画成什么物体?把它添画完整好吗?

4、请几名学生上台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添画作品。并谈谈感受。(设计思路:领会艺术创作的多样化,使学生能自由地进行表现。)

四、拓展、延伸

通过课件,学生欣赏不同国家及小朋友所作的撕贴画、撕纸添画作品,扩展学生思路。

五、小组合作,自由创作

1、刚才同学们撕出的纸片都有了自己心中的形象,下面就请大家把这些“形象”铁在各组的纸上,添画成一副美丽的图画吧!

2、分小组活动

(设计思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积极参与尝试,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增强团体协作精神。)

六、评价作品

1、同学们的作业完成的真快!下面请每组选一名代表讲评一下自己组的作品吧,你觉得自己的作品可以评为好的贴在黄星下,很好的贴在橙星下,非常好的贴在红星下。

2、你们对这些作品还有什么看法吗?

教师小结:同学们都表现的很好,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关注生活中身边的人和物,用特有的形象进行再现。

2、能关注撕出的色纸的色彩和形状,积极进行思考和交流。

3、能大胆随意撕纸,有意图地用线添画,表现出综合运用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留意反复撕纸的纸片形状的变化,并能粘贴、添线成画。难点:对于形状的联想,添线成画的创造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各色纸片,绘画工具,若干范品

学具:水彩笔,胶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教学具的准备,规范绘画习惯。

二、自主探究学习活动

1、学生尝试练习:

“跟我一起撕”彩色纸随意撕:

1)师生一起撕纸:快撕、慢撕,学生体会后说说:撕出来的有什么不一样?

2)我要撕个圆,我们应该怎么撕?为什么? 3)你能撕个正方形吗? 4)你还能撕什么形状?

2、展示,交流,说说撕纸的感受?撕的开心吗?

三、欣赏感知

1、我们从来没这么过瘾的撕过纸,还想更过瘾的来撕一撕吗?

2、学生再次尝试练习:

你想撕什么就撕什么!你想怎么撕就怎么撕!

3、学生情绪高涨,说说这回撕的开不开心?跟前一次的撕纸比,哪个开心?为什么?

4、随意的撕,我们没有约束,所以我们很开心,那就让我们再开心

一下?请你用胶水随意的贴一贴。

5、你觉得你撕的那张最好?你最骄傲?为什么?

6、你能不能把它根据你说的添画一下?使它更形象?

7、学生尝试练习:

学生把你认为撕的最好的添画一下。

8、学生交流,看来没用的纸,一下子被我们赋予了生命!

9、引导学生观察其他的撕纸,象什么?能添画成什么?

10、除了正着看,还能怎么看?看看他象什么?

四、学生作业练习。

将自己粘贴的撕纸添画成一幅有意义的画。

五、教师巡回辅导。

1、及时反馈、纠正。

2、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参与其中。

六、课堂小结

1、作品展示。

2、学生欣赏,说说自己的撕纸添画。课后反思:

篇2:一年级美术上册湖南

北滩小学

陈晓燕

一、教材的分析:

本学期美术共18课,教材的内容充分的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创作学习。内容丰富,从而使学生的头脑中逐渐形成简单、具体的形象。本教科书强调趣味性学习,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设计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既顺应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需要,突出情感、学习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又循序渐进地传授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乐于学习,易于学习。

二、学生知识能力及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教的一年级小朋友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习惯还没有养成,易失去注意力。但模仿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可以通过实际手工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对美术的兴趣。刚入学的孩子都有着一定的共性,学生特别的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有较强的表现欲和竞争意识,上课喜欢举手发言,喜欢自己动手绘画。但上课纪律一时还没有养成,需要老师耐心的指导。小朋友对于美的事物有兴趣,有初步感受美的能力,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大胆的描绘。但由于年龄较小,所以还处于儿童涂鸦期,大部分学生的绘画简单稚拙,构图单 纯。尽管这样,每个学生对美术都抱有浓厚的兴趣,积极向老师学习绘画知识,提高自已的绘画水平,这其中一些学生由于资质较好,接受能力快,能够很快成为班里的美术尖子生。有些小朋友则美术能力较差,所以缺乏学好的信心,需要教师着重帮助教育。

三、教学目标任务:

1.能够识别各种色彩的名称,并能够大胆运用。2.了解各种绘画的基本工具及特性,并学会掌握使用。3.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熟悉的寓言,童话的相关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4.根据美术课的自身特点,明确地向学生提出正确的学习态度,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利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直观性演示,动作要规范化,给学生以楷模,学习正确作画方法,充分调动起学习气氛。

6.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游戏教学形式并渗透课堂,在学生不知不觉游戏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7.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在授课过程中,要加入更多的激情与耐性,逐渐吸引他们自觉的喜欢美术课。

8.加强对“SW+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教材重、难点:

(一)重点:

1.认识常用的色彩及形状,并能用绘画工具表示各种色彩,体验不同媒材工具的使用效果。用撕、剪、贴、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

2.探索感知泥性,归纳几种基本的玩泥方法,口头发表体验感受。

3.欣赏感受剪纸、撕纸、折纸艺术美,学习剪纸、撕纸、折纸造型表现的方法。

(二)难点:

1.学生对感受物体的发表,并用简单的口语来表示。2.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的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引导学生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个性,在学习活动中能举一反三进行探究。

4.领会自然界中的事物与美术作品中的区别,让小朋友们学习观察艺术作品,对作品的造型、色彩予以描述,说出自己的感受。

五、主要措施:

1.运用不同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情趣。2.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重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4.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广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5.根据美术课的自身特点,明确地向学生提出正确的学习态度,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6.注意学生的情绪,语言要亲切,气氛要轻松,要积极鼓励学生动脑筋,大胆添画,来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篇3:一年级美术上册湖南

(一) 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 能够理解并且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也就是透视现象。孩子们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规律, 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如剪贴、粘贴、拼贴、绘制) 来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作品。

(二) 过程与方法:用欣赏学生生活中的透视照片导入新课, 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透视规律, 也可以通过动画片的欣赏, 让孩子们了解怎么表示透视现象。最好通过各种绘画手段, 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 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 感受生活, 感受绘画快乐。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方法:先让孩子们欣赏生活中关于透视的照片, 然后欣赏动画片, 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 然后小组合作, 通过拼贴作品的动手实践活动, 来拓展孩子们的创作思路, 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生活照片、影像资料或课件、彩色纸、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能显示透视的生活照片, 提问:孩子们观察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规律?教师引导, 近处的什么大 (高) ?远处的什么小 (矮) ?然后让孩子们总结。 (同样大小的物体, 距离我们近的看起来比较大, 距离我们远的看起来比较小, 距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在距离我们远的物体的前面。这就是一种透视现象, 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内容———前前后后。)

板书课题———前前后后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 探索新知

1.让孩子们欣赏动画片《热气球升空》。仔细观察如何表现气球的一前一后的关系, 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进一步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 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学生可能回答: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 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学生也可能回答: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教师出示有透视现象的学生作品, 让孩子们欣赏, 教师引导, 从而再次拓宽孩子们的创作思路, 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情感。

(三) 能力反馈, 动手实践

1.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 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

3.作业要求:用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幅有前后关系的风景画。步骤要求:先想好内容, 用彩色纸剪好相关景物, 注意景物的前后遮挡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 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 (绘画, 拼贴, 或两者结合) , 多多鼓励孩子们自己创作。

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四) 作业点评

引导孩子们作品自评、互评, 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创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总结:生活中的透视现象随处可见, 我们今后一定要留意观察。

(五) 课后拓展

篇4:一年级美术上册湖南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理解并且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也就是透视现象。孩子们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规律,采用多种绘画形式(如剪贴、粘贴、拼贴、绘制)来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用欣赏学生生活中的透视照片导入新课,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透视规律,也可以通过动画片的欣赏,让孩子们了解怎么表示透视现象。最好通过各种绘画手段,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感受绘画快乐。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方法:先让孩子们欣赏生活中关于透视的照片,然后欣赏动画片,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然后小组合作,通过拼贴作品的动手实践活动,来拓展孩子们的创作思路,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生活照片、影像资料或课件、彩色纸、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能显示透视的生活照片,提问:孩子们观察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规律?教师引导,近处的什么大(高)?远处的什么小(矮)?然后让孩子们总结。(同样大小的物体,距离我们近的看起来比较大,距离我们远的看起来比较小,距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在距离我们远的物体的前面。这就是一种透视现象,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内容——前前后后。)

板书课题——前前后后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探索新知

1.让孩子们欣赏动画片《热气球升空》。仔细观察如何表现气球的一前一后的关系,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进一步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学生可能回答: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学生也可能回答: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教师出示有透视现象的学生作品,让孩子们欣赏,教师引导,从而再次拓宽孩子们的创作思路,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情感。

(三)能力反馈,动手实践

1.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

3.作业要求:用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幅有前后关系的风景画。步骤要求:先想好内容,用彩色纸剪好相关景物,注意景物的前后遮挡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多多鼓励孩子们自己创作。

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四)作业点评

引导孩子们作品自评、互评,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创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总结:生活中的透视现象随处可见,我们今后一定要留意观察。

(五)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篇5:一年级美术上册湖南

我们去旅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手绘旅游地图,学习景点图形标识的表现方法。

2.让学生能利用收集的资料识别、把握旅游景点的标志性特征,并基于特征对景点进行简要生动的图形表现,完成旅行线路,形成初步的图标设计意识。

3.让学生关注家乡美景,并在观赏描绘中表达出来,抒发对家乡景观的热爱,以家乡美景为荣。教学重点

即手绘景点图形标识,小组合作拼成一张长沙旅行线路图。教学难点

绘制与表现出简洁生动的景点图形标识。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水彩笔、卡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当导游,带我去探访一下长沙各大景点。

1、提问:你能向老师介绍一下长沙哪个景点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2、总结:刚才同学们介绍的这些景点很吸引人,现在我们要用一种方式向省内外,国内外游客推荐,那就是“能说话”的地图。我们分小组把同学们各自搜集到的长沙各个景点信息汇集成一张有特色的“长沙旅游线路图”,让更多的人走进长沙,了解长沙,喜欢长沙。

二、对比分析 了解地图

1.出示三种特别的地图(行政图、地形图,手绘图),了解地图的不同表现形式。

2.说说最喜欢那种地图,为什么?图文结合的地图给人印象深刻,很吸引人,可读性强。

三、探究方法

尝试用图标式地图来表现长沙旅游景点。

1.查看长沙旅游景点,普通地图显示,找出景点有代表性的照片。2.师生探讨图标的设计要点,小训练画图标。3.总结景点图标要点:抓住景点特征、概括简化。

4.课件欣赏了解同一个景点图标不同的设计效果。设计一条你认为最经典的景点路线推荐长沙景点,并试着用简单的地图画下来。5.老师示范:把简单地图转化成图标地图,增加地图的可读性、趣味性和诱惑力。

四、拓展思路 自主表现

1.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设计与构思。

2.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制作,教师巡视给予参考意见。

五、作业展示

评析交流

第2课《光影变幻》

教学目标:

1.掌握光影变幻下形体的明暗、层次感的皴线方法和形体空间的造型能力,探索光影下的各种美妙效果。

2.感受明暗的深浅、强弱、浓淡,增进对形体美的审美体验。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发明美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光影产生的基本原理

2.难点:掌握明暗画法表现物体的空间、体积 教学准备

PPT课件

素描工具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白色的小鹿身上为什么有的地方暗,有的地方亮呢?

小结:光的照射,使物体产生明暗的变化

(板书)--------光影变幻 1.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同一个球体,他们的明暗为什么不同?(光照的方向不一样)

顺光、侧光、顶光、逆光

(2)课件:侧光球体

讲解-----亮部、暗部、投影、明暗交界线、反光

(3)素描中用铅笔画画如何在纸上呈现出 亮部、灰部、暗部。练一练:排线密集,用力与排线稀疏,用笔轻有什么样的表现(分组探讨)

排线密集,用力与排线稀疏颜色重,显得暗:用笔轻显得亮。

直观演示:怎样画圆锥体?实物观察

二、绘画步骤

勾画轮廓

画出暗部和投影------视频,尝试画一画

描绘细节明暗变化------视频,对比观察

三、作品赏析

四、学生作业:用明暗表现事物(画侧光)

五、拓展延伸:

我们既可以在浅色的纸上画出物体的暗部和投影,也可以在深色的纸上画出物体的亮部,可见,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

第3课 美丽家园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身边景物的观察和感受,培养健康的审美意趣。2.能用简练概括的线条描绘小区的景物,合理组织画面。

3.通过欣赏和感受,体会生活中的艺术美,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家园,爱护环境,树立良好的公民道德意识。教学重难点

1.掌握线描风景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最主要是怎样取景和概括表现景物。

2.指导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家园的美和各种特点,抓住家园的特色进行描绘。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什么是家园?你想要的家园是什么样的?

二、夸夸家园

1.展示老师的家所在的社区的环境图片。(休闲、饮食、购物、文化、交通、娱乐、医疗等场所)这些场所可以给生活提供很大的便利,丰富人们生活。

2.请同学介绍,夸夸自己的居住环境。

3.同学间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分享各自居住区域的特色。

三、新授课

1.如果要给远方的亲戚朋友介绍自己生活的小区,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方法?(摄影、绘画......)

2.这么大的小区,我们怎么画?

3.介绍用取景,做简易取景框,找最适合的视觉焦点。4.师演示作画步骤:

(1)选景和取景,根据前后景物确定主体物。

(2)画出主要景物后,围绕中心景物添画。(注意近大远小应急景物之间遮挡关系的处理。)

(3)整理。(画面组织要有疏有密,有大有小,有高有低,并注意景物层次安排的合理性。)

5.作品辨析:哪张画更好?为什么?

作品①画面无主体物,景物杂乱堆砌;作品②对景物进行了深入刻画,空间感强;作品③构图很小,不饱满。

四、尝试练习

作业要求:根据你居住环境的印象,选取你喜爱的一角,结合收集的资料,画一幅线描小景图。要求用线流畅,细节描绘生动,具有一定的空间感,可以适当地添上一些色彩。

五、作业展示,评述

在学生绘画基本完成时,采用简评为主的方法进行自评和互评。

六、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1.你觉得你居住的社区还有哪些地方不够完善?

2.总结:社区是哺育我们成长的摇篮,这儿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都在我们成长中孕育出了浓厚的感情。社区美的环境,需要我们每个人用心珍惜和维护!

第4课

编花篮

教学目标 1.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

2.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3.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2.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教学准备 小花篮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播放歌曲《编花篮》,从这首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

2.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分小礼物。出示一个自编的装饰精美 的花篮。伴着音乐,手拎小花篮从各个方位展示给学生们看,这是老师自己动手编的。

3.展示各具特色的漂亮的小花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自己编制花篮,享受劳动的乐趣。

二、观察,讨论,探索新知

1.师把自制的花篮每组分发一个,请学生首先从外观上观察花篮,然后动手拆花篮。各小组讨论花篮的组成部分和制作方法。学生汇报观察讨论结果。

2.老师在学生汇报的在基础上小结,用课件播放编花篮的过程:花篮是由篮提手、篮沿、篮身、篮底、装饰物几部分组成,及量、剪、粘、编、卷、贴的制作过程。

三、合作享受制作快乐(放轻音乐)

(一)师强调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全班分五个小组进行评比(分设五个展示台)①制作时比一比哪个组分工合理,进展顺利。②制作后比一比哪个组作品最漂亮、最有创意。(教师要强调合作的重要性,鼓励有创意)注意使用刀具安全性,保证室内卫生

(二)制作:

1.小组同学分工制作花篮的各部分

2.各部分完成后,小组合作,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小花篮。

3.师巡视,帮助困难生,随时参与学生的活动中去,评价学生的制作行为,鼓励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给同学们提供装饰物,让花篮更完美。

四、成果展示

1.小组派出代表展示自己小组小花篮的最亮丽的一面,介绍制作过程。

2.学生评价:说说你最喜爱的作品,要说出原因。3.同学们评选优秀作品,并请编织能手谈体会,说说劳动后的感受以及在劳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如何克服困难的。

4.师生评价(1)评价最佳作品。(2)对其它作品抓住优点给予肯定。(3)评出优秀作品,进行奖励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觉得编织有趣吗?母亲节快到了,你想为你的妈妈做点什么吗?动手编织一个小礼物送给她吧!大胆选择编制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构思编制物件,你亲手的杰作,她一定会喜欢!

第5课 纸魔方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初步感受纸立体作品的形式美感。

2.能运用折、贴、剪的方法制作纸方框,并进行纸方框的拼摆、组合练习。3.通过制作纸魔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精心设计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1.了解纸方框的制作方法。

2.灵活运用剪切纸方框的原理,将单个的纸方框拼摆出千变万化的图形。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大师,看看他是谁?他是干什么的? 课件出示刘谦图片。

2.刘谦是大魔术师,老师也会表演魔术,你们信吗? 表演纸条变立体纸框。板书:《纸魔方》

二、探索新知

1.视频播放纸方框的制作过程

2.课件出示纸方框单体示意图。(学生尝试制作。)提醒学生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3.请一名同学上台制作、讲解方法。

三、课程深入、体验乐趣

1.感受刘谦的神奇魔法(课前已将做好的纸魔方偷偷放进每组一位学生的课桌)。课件出示几个纸魔方图片。咦?它们跑哪儿去了?现在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你们找一找自己的课桌,是不是跑你们那儿去了。

2.欣赏纸魔方,你们发现了什么?

四、实践制作,教师指导 小组共同制作一个纸魔方。要求:

1.纸方框单体制作精美。2.组合造型漂亮。

课件伴随着轻音乐循环播放纸魔方图片。

五、作品展示、欣赏评价

1.小组代表说说自己作品的优点。2.小组互评

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作品?夸夸它。你能给一个作品提出一点小建议吗? 教师总结性评价

第6课秦陵兵马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发掘过程,认识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2.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

3.能通过调查、分析、讨论、评述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具有艺术价值的文物的了解和感受。教学重难点:

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生对话

师:有谁认识这个字——“俑”?它是什么意思? 生: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偶像,如:陶俑、女俑等。

2.导入课题

1974年3月,位于秦始皇陵东侧西杨村的农民,在一片荒寂的沙石地上挖井,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的残片和青铜兵器,接着轰动中国、震撼世界的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与世人见面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 关注这一项气势磅礴的艺术创举。(板书课题)

二、观察分析 研究讨论

1.了解考古工作的一般流程、分工以及考古工作的重要意义。

(1)学生通过课件观看现代化的文物保护大厅结构,以及考古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景。

(2)学生讨论:大厅各处有什么性能?考古任务

艰巨,队员非常辛苦。根据考古任务,可以将考古队员分成哪些工种?

(3)展示铜车马的全图,并简要地演示出土的铜 车马复原的全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考古队员工作的艰辛。教师小结:考古人员发掘了许多艺术珍品,为我国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展示出土的各种物品

(1)学生讨论:这些艺术珍品分成几类?各有什么特点?(2)学生总结:有陶俑、陶马、兵器三大类。

3.观察陶俑

(1)学生讨论:陶俑分为哪几种?分别有什么不同的神态、服饰、姿势?(将军俑、军吏俑、武士俑、立射俑、跪射俑、骑兵鞍马俑、御手车左车右俑。)

(2)分析陶俑形体结构。

学生总结:陶俑由头、颈、躯干、四肢几个部分组成。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考古工作细节。图片展示出土的各种物品 展示,让学生参观秦陵的一号坑和二号坑.重点从各个角度展示不同的陶俑。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发掘过程,认识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2.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

3.能通过调查、分析、讨论、评述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具有艺术价值的文物的了解和感受。教学重难点:

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教学过程

一、创造表现 1.仿照陶俑的大体形状,学生尝试做一个陶俑。2.学生相互评价作品,交流心得

3.教师示范。

(1)团泥。

(2)整体捏塑脖子与头。

(3)捏塑躯干和下肢。可以把躯干和下肢作为一个整体来捏。

(4)把头与躯体黏结起来形成大体造型。

(5)黏结上肢部分,调整陶俑的姿势,添加、刻画、装饰各部位。总结制作要点:先做大体的形状,在做细部的修饰。

4.出示造型生动的陶俑作品给学生欣赏,启发学生捏制神情生动,各部分装饰精细的陶俑作品。

5.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课件播放古典音乐.

出示姿势不同的几种陶俑(将军俑、跪射俑、说唱俑、歌舞俑)供学生参考。作品反馈

二、总结拓展

1.表扬制作出神情兼备的作品的学生,并展示其作品。

2.观赏其他出土的艺术珍品,请学生回家后上网查询下节课相关资料。展示出土的艺术珍品。

第7课小园艺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园林文化,了解园林建造的一般内容、布局方法和功能。2.能用园林知识,绘制一幅园林小景的平面设计图。教学重点、难点:

1.大胆收集和利用材料制作园林小景模型,培养协作精神,提高动手能力。2.引起学生对自然、绿色、环境的关注增强对园林的审美意识和环保意识。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揭示课题

1.同学们,园艺师是园林艺术的建设者,在学校、在街头、在社区,甚至在家里,我们都见到过许多大小不

一、各式各样的花园、公园等园林景观,请问在座各位“小园艺师”,你对所见的哪一处园林景观印象最深?请你介绍给我们大家。人们为什么要使用这么多地域空间造园呢? 2.教师小结:园林景观是人们生活中心灵的栖息场所。现代人对于公共空间的建设投以越来越多的关注,它给紧张生活的人们提供了放松身心的环境。人们从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中,懂得了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新鲜的空气、阳光和活动空间,懂得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环境,保护自然。园林景观又是先进文化的载体,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阵地。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会建设它,还要学会去欣赏它,保护它。爱护园林景观,保护公共环境是我们的神圣职责。

二、欣赏引导

1.师生共同欣赏一组园林图片,在欣赏中,我们扩大眼界,积累素材,思考园林设计的一般内容和布局方式。

2.互动交流 在学生讨论中,师生共同归类总结。

线面结合。

示范提示

1.设计一幅园林全貌的平面图,须采用俯视图画法。2.先总体布局,后局部细画,注意近大远小,3.先画近景,后画远景,注意画出一定立体感。

三、自主创作

1.自主选择为学校或为社区绿化地设计规划图。2.注意要新颖独特,有创意。3.可以为自己设计的园林命名。

四、评价活动

学生互评,说说同学的作品中一个突出的优点或最有创意的地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园林文化,了解园林建造的一般内容、布局方法和功能。2.能用园林知识,绘制一幅园林小景的平面设计图。教学重点、难点

1.大胆收集和利用材料制作园林小景模型,培养协作精神,提高动手能力。2.引起学生对自然、绿色、环境的关注,增强对园林的审美意识和环保意识。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随堂欣赏、导入激趣

1.小结上一课,我们了解了园林建造的一般知识,并且尝试了园林小景的平面设计。

2.与学生一起欣赏苏州园林,一起感受中国造园史的灿烂的民族文化,同时为我们今天的学习活动积累素材,给予启示。

二、感知材料

1.看看师生共同准备的各种材料,说说分别适合制作园林模型中的什么内容。

2.根据学生讨论,教师做必要的补充、演示。

三、合作学习尝试体验

1.分组:将学生分为四个大组。

2.分工:分别设“艺术总监”、“建筑师”、“架桥师”、“花木造型师”等职务。3.教师将自己准备的材料,补充给各组,带动大家,共享材料。4.教师到各组与同学们共同解决造型、粘贴、拼合中的难题。

四、欣赏评价

1.共同欣赏合作学习的成果。

2.各组推选一名代表,对本组作品的艺术特点和集体创意进行介绍演讲。3.教师请各组同学在本组作品前拍照纪念,照片将贴在本班队角上,让这次同学们合作学习的成果在队旗下,得到升华。

五、课堂总结

1.教师根据各组学习情况和作品进行总结评奖,分别授予“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最佳制作奖”。

2.组织学生打扫卫生,恢复教室整洁。

第8课

田间精灵(活动一)

教学目标 :

1、走进乡村开阔视野,了解民间艺术文化,保留纯真的学习情怀和勇于创作的热情。

2、能巧妙的选择、利用材料,运用立体造型的方法制作一件工艺品。

3、能养成静心制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善于珍惜并利用自然资源。教学重点:能巧妙的选择、利用材料,运用立体造型的方法制作一件工艺品。教学难点:能运用捆扎、编织等简单的方法进行立体塑造。教学准备:电脑课件、综合材料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教学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本课学习材料(稻草、树叶、麦秸、果实等)。并将这些材料分组放置在操场。

2.教师讲叶圣陶爷爷写的《稻草人》故事,勾起学生的想象或回忆。3.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稻草人形象。

二、分组尝试

发现问题

1.教师提出学习主题。

师:下面我们就以组为单位,互相合作尝试捆扎一个稻草人,(时间定为5分钟以内)看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学生分组制作)

2.发现尝试作业中的问题。预估问题:形态不美;松散不稳 ;没有做完;预备一个制作有问题的“稻草人”。

三、互相学习

解决难点

1.师生讨论,逐一解决问题:形态不美怎么办?应大致确定人物的身高比例:找准脖子、腰部、肩部的捆扎位置。稻草的分量要做到心中有数:代表手部稻草的分量明显少于身体部分(包括腿部)。稻草量少的情况下,有时可将稻草从中整束弯曲后再捆扎,头部显得精致一些,有时可将代表手部的稻草挽回进行捆扎。

2.师生讨论,逐一解决问题:松散不稳怎么办?

①稻草的分量合理,重心稳定。也可适当添加工具使稻草人稳定且动态有趣。②注意捆扎的松紧要合理,扎松则稻草显得体量大,扎紧一般在关节转折处。3.师生讨论,逐一解决问题:没有做完怎么办?用最短的时间做出精品就4.请优秀组的代表介绍经验,或教师示范介绍制作步骤。①试扎:用手比画人物的关节位置 ②分扎:捆扎做出人物的大形形 ③

作品①鸟:草团包扎鸟身,翅膀采用编织的方法。

作品②蛇:头部采用编织的方法,插两粒玉米代表眼睛,身体用捆扎方式。2.综合材料作品欣赏。装饰

剪、装

饰、整

有效率。

四、作品欣赏 拓展方法

五、拓展思路 自主表现

1.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设计与构思。2.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七、作业展示 评析交流

2.评析交流

第8课

田间精灵(活动二)教学目标:

1、走进乡村,开阔视野,了解民间艺术文化,保留纯真的学习情怀和勇于创作的热情。

2、能巧妙的选择、利用材料,运用立体造型的方法制作一件工艺品。

3、能养成静心制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善于珍惜并利用自然资源。教学重点:能巧妙的选择、利用材料,运用立体造型的方法制作一件工艺品。教学难点:能运用捆扎、编织等简单的方法进行立体塑造。教学准备:电脑课件、综合材料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课前收集稻杆、麦杆等材料。.也可以找到类似材料代替稻杆草叶材料(废旧毛线、纸绳、包装绳、甚至用旧报纸搓成或卷成的绳子)。

二、欣赏导入

1.欣赏湘西少数民族孩子用布制作的捆扎玩具,用树叶绘成故事书,用花瓣穿的项链,用树叶编的小虫子,用草梗编的筐用稻草编制的稻草人。

2.认识材料的原始美、淳朴美、自然美。板书:随意自在 ;造型简洁、夸张、概括。

三、发现问题

1.提出尝试作业要求:运用带来的材料在5分钟内编织任意形。(学生分组尝试制作)

2.师生共同发现尝试作业中的问题

①材料的选择(材料选择不合理,看上去比较粗糙,材料浪费大)。②结绳(打结处较多,草头没藏好)。③编织方法(较单一,基本上是平面的)。④形体结构(松散,不牢固)

将存在问题的学生作业拿到实物投影仪上讲评

四、方法指导

1.作业展示活动:各组合理组放本组的作品,进行展示、命名。1.理料——将所备草料略加理顺分类。

2.设计图——请几个学生在黑板上任意画一个简笔小动物或小人物。3.简化造型——教师将设计图进行简化,防止学生的思路向“栩栩如生”上诱导。

4.用料分析 5.画出预想效果图

6.教师示范,分编或分捆各部分,再进行组合。

7.修剪整体外形,添加材料,整理完成。(强调整体美观,制作细节精致而生动)

五、作品欣赏

师生共同分析作品分别是用哪些材料、哪种制作方法完成。

1.分析作品《狮子》:一大堆草做身体、一小撮草做尾、粗树枝做腿起支撑作用,狮子的头部、脚掌、尾巴、鼻子采用了编织的方法,其余五官用果实点缀

2.分析作品《狗》:狗的嘴采用编织方法,身体和四肢用捆扎方法。

六、学生创作

作业要求:探索多种材料,综合运用编织、捆扎等方法制作一件有创意的作品。

七、作业评价

1.评价要点:①构思大胆,巧用材料。②特征突出。③形体稳固。④方法多样。

2.推荐学生课余关注乡村文化与艺术:如农民画、剪纸、布贴画、泥塑、糖人等。

第9课 生命的甘露 教学目标

1、能使用水彩画的工具,利用特殊材料产生有趣的画面效果,描绘雨、雪情景。

2、看懂招贴画,分析了解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创作。

3、明白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进行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教育,培养学生关心社会问题和热爱祖国的情怀。教学重点:

1、明白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看懂招贴画,分析了解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创作。教学难点:

分析了解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创作。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板画象形文字“水”,猜是什么字?为什么?(2)引入新课。

二、艺术作品的欣赏。

1、展示各种关于水的艺术作品学生欣赏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组讨论:水与人类有着怎样的关系?、2、欣赏冰、雪、雨、雾、云的图画,3、猜猜画家们怎样表现出这些独特的风景的。

三、学习技法、练习创作。

1、自学教材中的三种肌理的技法,探究原理。蜡笔法、撒盐法、滴水法

2、根据自己准备的选题,尝试绘画。

四、深入探究

1、欣赏图片,说出自己的感受。节水保护水资源迫在眉睫

2、由水资源缺少的图片引入招贴画的欣赏。什么是招贴画?要素有什么? 广告语:简单明了、意义贴切 图形:色彩对比强烈、主题突出。

3、制作步骤:

构思:确定主题与广告语。绘制样稿:铅笔勾勒 装饰完成:上色、修饰。

4、设计一幅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

5、作品展示,学生自评互评。

五、小结,拓展。

与同学一起展开调查,收集资料,了解有哪些人为原因造成水资源的短缺,我们有什么办法来改变现状?

第10课

艰苦岁月 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时代,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

2、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

3、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内容与形式分析。教学难点:学会分析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及人文内涵。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用时:40分钟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三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虎门销烟》《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解放中国》。

问:“你能说出这几幅雕塑各自表现什么历史事件?”教师简要讲述,带动学生对历史革命的红色情绪,引入新课《红色记忆》。

二、深入理解 1)放映《开国大典》视频,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再放映历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影视剧中的《开国大典》,最后引入董希文创作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

2)举例分析《开国大典》,教师引导学生用美术语言分析作品。构图上:(1)左实右虚(2)主体人物突出

色彩上:西方油画和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结合(2)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绘画

(3)引导学生自主尝试从色彩,构图等方面去欣赏《启航》、《占领总统府》(4)将三幅作品结合,提问这三幅画的视觉中心在哪里?画家为何这么处理?引导学生思考整理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基本创作内容,创作手法,并强调作品中要突出重点,强化视觉中心。

三、分析讨论,层层深入 1)放映《太行山铁壁》《狼牙山五壮士》问:画家采用了什么样构图?画面2)放映《支柱》《艰苦岁月》问艺术家为何会选择这样的场景表现战争,你产生什么气氛?对人塑造又产生哪些影响? 可体会艺术家的独具匠心的创作么?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构图、情感、题材去分析作品。)

四、欣赏评述

第11课

劳动最光荣 教学目标 :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2.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教学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教学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流程:

一、音乐导入,回忆交流

1、播放《劳动最光荣》的音乐,展示各行各业人们辛勤工作的画面。启发学生:

(1)你们平时都参加过哪些劳动?需要使用哪些工具? 当时的心情怎样?(2)学生回忆并交流。

2、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劳动人民辛勤劳作,大家通过劳动创造出举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劳动是最为光荣。出示课题《劳动最光荣》。

二、欣赏感受,研究体验

1、欣赏作品《夯歌》。师生讨论:(1)作品中的人物在干什么?

(2)画中人物的具有怎样的心情?你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3)整张画给你怎样的感受?

2、教师小结:在劳动时常常产生最典型和最美丽的动作瞬间。许多画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创作出了充满劳动激情和快乐的绘画作品,让人感受到劳动时有规律、有节奏的动态美。

3、研究体验。通过《母亲》和《血衣》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综合评述的方法。(1)动作模拟。请部分同学模拟《夯歌》作品中人物动作。其他同学观察分析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寻找规律。头部仰府如何变化?身体摆动如何变化?手臂起伏如何变化?

教师结合图片以及学生表演,用简笔画画出人的基本动态,把握动态线。(2)尝试练习。小组内同学表演一个动作,其他同学观察并用动态线表现人物动作。比如一个小组的活动:一个学生来模仿平时拖地板的动作。

观察:这位同学在拖地板的时候,他的身体有哪些变化? 头怎样变化?(看地下了。)身体怎样变化?(有点弯曲。)手怎样变化?(一个上一个下。)脚如何变化?(前后分开了。)

小组成员用简笔画画出人的基本动态,把握动态线。

(3)交流作品: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画哪些动作?身体各个部分又是怎么样的呢?

教师小结:任何动态都有他的动态特点,头、躯干和四肢之间相互配合,发生位置关系。人在活动时都有身体的活动趋向,从而身体产生了不同趋向的线,这就是动态线。绘画时抓住表现出动态趋向的动态线,就很容易表达动态。

三、尝试练习

(1)作业要求:用记号笔尝试描绘单个人物劳动的动态。

(2)提出建议:人体活动时肩胛线和骨盆线倾斜呈相反状,可以参考书中的动态线范例。

四、作品交流。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2.进一步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学习画人物动态组合的方法。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教学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教学难点:人物动态组合的画法。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流程:

一、表扬作品,点明题意 师生共同点评上节课学生作品。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第11课

劳动最光荣(活动二)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我们爱劳动》(欣赏名作,感受场景中的劳动)1.用录音机播放大师作品《拾穗者》

劳动源自于生活,在18世纪的法国就有一个叫米勒的画家非常喜欢画劳动题材的作品,出示作品《拾穗者》。

(1)这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什么时候的场景?(2)画中人物在干嘛?你从从那些地方看出来的?(3)周围的环境告诉我们什么? 2.用课件播放大师作品《夯歌》

你从作品中感受到怎样的氛围?说说你的感受。

教师帮助解读作品,表现了改革开放初期人民挖完路夯平的画面,表现出了当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心理非常高兴的场景。

教师小结:通过欣赏大师们的作品,我们发现可以通过表现人物的动态、表情以及周围的场景渲染,可以表现劳动中人物的情感以及画家的思想。

我们一起来看看别人小朋友的画,他们是怎么来表现劳动场景的呢?(1)作品是抓住劳动中哪些最典型的动作和环境来表现主题的?(2)作品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3)你认为这些作品哪些地方处理得特别好?

教师小结:看了这么多其他同学的作品,他们把人物画有趣了,画生动了,关键在于抓住人物的典型动作,并充分利用环境烘托人物。

三、学生作业

1.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给自己画的人物添加一个动人的背景,还可以多添加几个人物。

2.也可以重新创作,通过色彩、场景、人物 动态表现一个劳动场面。

第12课

废物利用

展现优秀的作业,说说我画得最棒的地方。

四、作业展示

二、同龄作品欣赏 教学目标

1、能初步了解美术发展的趋势及美感的多样性。

2、对比欣赏多种不同材质制作的凤凰,感受不同的质感与美感。

3、增强环保意识及对自然的关爱、对社会的责任感。教学重点:了解美术发展的趋势及美感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对比欣赏多种不同材质制作的凤凰,感受不同的质感与美感。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用时:40分钟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欣赏感受

谈话引入,欣赏徐冰的《凤凰》作品。

1、同学们了解凤凰吗?你们心目中的凤凰是什么样的?教师简要介绍凤凰: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和龙一样是汉族的民族图腾,是人们心目中的吉祥之鸟,常用来象征祥瑞。在神话传说中,凤凰每次死后,周身会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获得重生,称之为“凤凰涅槃”,如此周而复始,凤凰获得了永生。

2、今天,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件很特别的《凤凰》作品,请同学们边欣赏边思考:这件作品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作品欣赏的过程中你有哪些疑问呢?

3、学生欣赏、交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将学生的疑问归纳成几个问题,如艺术家为什么要用建筑废弃物做材料?这些材料是怎样拼合在一起的?艺术家要表达的意义是什么?

二、分析讨论,感悟认知

1、在解答同学们的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凤凰》作品背后的故事。教师讲述作品的制作背景及制作过程。

2、接下来我们欣赏作品的几个局部,(教师出示凤凰的头颈、翅膀及尾巴三个部分的放大图片)请同学们欣赏边思考:凤凰的这些部位分别用了哪些工地废弃物作为材料?这些废弃物的材质、形状、颜色与制作的这只凤凰身体部位有什么联系?能够让我们产生哪些联想?

3、师生交流后小结:《凤凰》制作的材料全部是施工现场的建筑废弃物及工人的生产、生活用具废弃物。其最引人注目的是对废弃物材料的巧妙联想与组合:铁锹拼接而成的“羽毛”、红色安全帽构成的“凤冠”、建筑钢条及围栏布拼接的“凤尾”等。

三、欣赏交流,深化认识

1、教师出示教材中彩绘木雕、铜鎏金材料制作的《凤凰》,组织学生欣赏、思考:两件《凤凰》作品分别有什么用途?材质有何不同?给人怎样的感受?师生交流后小结。

2、出示一组综合材料造型的作品,学生欣赏,体会不同材质在作品中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学习延伸

1、课堂小结。

篇6:一年级美术上册湖南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力度、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继续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小学美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和自主化多操作学习方式。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他们对美术这一学科了解的相对较多,有的学生对美术有着相当的兴趣,动手的能力较强。但据了解这个班的学生学习态度不够好,因此在课堂上免不了用新颖的手法,自身过硬的基本功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对美术活动一定的兴趣,从而感受美术所带来的乐趣。这样才能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三、教材分析

上一篇:大型会议下一篇:物理知识应用5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