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单位退休老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2024-04-25

在单位退休老干部会议上的讲话(精选6篇)

篇1:在单位退休老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刚才,春华书记、巴特尔主席等自治区领导亲切接见了“双先”代表,并与全体与会人员合影留念,这既是对全区广大离退休干部及其工作者的关怀和肯定,也是对我们的鼓励和鞭策,希望大家不负重望,不辱使命,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过去的一年,各地区各部门根据中组部10号文件和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精神,按照去年工作会议提出的基本要求和工作重点,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区离退休干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有力地促进了自治区的和谐稳定和科学发展。各地区各部门,一方面认真落实离退休干部的各项待遇,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确保了离退休干部队伍的和谐,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以多种形式,力所能及地发挥作用,有力地促进了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是强化“两个建设”,离退休干部政治待遇切实得到保障。隆重召开了全区离退休干部“双先”表彰大会,自治区几大班子的领导出席并为“双先”代表颁奖。之后,又召开了全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党支部建设经验交流会,有力地推动了“两个建设”。在这方面,包头市、乌兰察布市的工作很有特色。与此同时,结合国庆60周年,各地普遍开展了走访慰问活动和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离退休干部的政治待遇。

三是巩固“三个机制”,离休干部的生活待遇进一步得到落实。一年内出台了5个政策性文件。一千一百余人提格享受副省级或厅局级医疗待遇。不少地区制定了特困帮扶措施,设立了专项基金。新出台的增加交通费、护理,费、生活补贴等政策基本落实到位,离休干部整体收入水平高于同级在职人员。住房补贴发放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各厅局基本落实到位,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市、鄂尔多斯市、兴安盟、阿拉善盟已完成本级的发放工作。离休干部的生活待遇整体上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四是抓典型引路,离退休干部“四个就近”工作有了明显的进展。在全区各地普遍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适时召开了全区“四位一体”服务网络建设工作交流会议,进一步推动了这项工作的开展。这方面,赤峰市、乌海市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和引路作用。目前,离退休干部的社会待遇已得到中组部老干部局的关注和全区广泛的重视。

五是注重“五个阵地”建设,服务质量和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又有一批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活动和教学场馆建成使用。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市在活动场所建设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呼伦贝尔市、通辽市在创新活动内容、规范组织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全区老年大学数量和在校学员又有大幅度增加。自治区创办了刊授老年大学,受到老同志的喜爱和欢迎。各地组织老同志参加文艺会演、书画巡展、有奖征文、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其中,各级老年协会组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六是坚持科学发展,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在去年总结离退休干部工作六条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实践,又探索提出了“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拓展离退休干部‘四个待遇’的工作内涵”的新经验,并且自治区党委老干部局在全国率先将机关主要业务处室调整为政治文化待遇处、生活待遇处和社会待遇处。

七是重视队伍建设,离退休干部工作力量不断得到加强。目前,12个盟市和近半数旗县实现了党委老干部局长与同级党委副秘书长或组织部副部长相互兼职,离退休干部工作得到切实加强,整体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一些素质较高的年轻同志充实到老干部工作部门,人员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20xx年离退休干部工作成效明显,但我们也要看到:个别地区和单位对离退休干部工作在服务和维护大局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不足,落实离退休干部政策的自觉性不够强,处理信访问题、促进和谐的能力水平不够高,推进工作的力度不够大;一些工作人员不善于对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工作责任心不够强,工作思路不够宽,工作作风不够实。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地改进和加强。

按照全国组织部长会议、老干部局长会议的部署和自治区党委的要求,今年全区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和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切入点,以提高科学化水平为着力点,以提升满意度为落脚点,全面落实好离退休干部的政治待遇、生活待遇、文化待遇和社会待遇,进一步开创离退休干部工作新局面。

关于今年的工作,我讲四点意见,概括地说,就是要认真贯彻好中组部10号文件和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的要求、部署,全面落实好离退休干部的“四个待遇”。

第一点意见,要以加强“两个建设”为重点,全面落实好离退休干部的政治待遇

落实离退休干部政治待遇,重在加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党支部建设。

第一,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要把“建学习型党组织、做学习型离退休干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要通过举办读书班、专题辅导、讲党课等形式,引导老同志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让离退休干部保持思想常新,理想永存;要及时传达中央以及自治区党委关于党的建设,特别是在离退休干部方面的方针政策,把党的温暖随时送到离退休干部的心中;让离退休干部了解自治区改变欠发达地区现状的目标思路和实施富民强区的重大举措,从而感受全区科学发展的新成果、新变化;要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闸卷调查、开展走访慰问等形式,广泛听取离退休干部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要坚持自觉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充分发挥好离退休干部在和谐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第二,要以开展创建“五好”党支部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进离退休干部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的新的重大任务。要通过开展创建“支部班子好、党员队伍好、组织设置好、活动开展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党支部活动,切实推进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要从实际出发,创新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设置形式,推广按居住地相对集中建立党组织的做法,把支部建在小区、建在楼宇,方便离退休党员就近、就地参加组织生活。街道社区党组织要把驻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纳入社区党建工作,不断探索归管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双重管理模式。要积极推行在职党员担任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联络员的做法,为老同志做好服务工作。要认真落实好返还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活动经费不低于收缴党费50%的规定,并为担负党务工作的离退休干部给予适当补助。要适时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发放学习资料,为党支部组织学习、开展活动提供场所。要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和全区离退休干部“双先”表彰大会精神,不断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发挥典型引路作

用。

第二点意见,要以完善机制、健全制度为保障,切实落实好离退休干部的生活待遇

要根据党和国家对离休干部与退休干部生活待遇的具体政策有侧重地抓好落实。具体讲,就是要抓住“三点”:

首先,要抓住关键点,切实落实好离休干部的生活待遇。完善离休费、医药费保障和财政支持这“三个机制”,仍然是我们今年要把握的关键问题。近两年来,中央和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提高离休干部生活待遇的政策,从总体上看,各项政策普遍得到较好的落实,但也存在不平衡的问题。目前最突出的仍是离休干部住房补贴发放问题,这也是去年信访反映最多的问题。现在多数盟市本级发放工作完成得比较好或进展比较快,但对所属旗县的督促检查力度还很不够,还有部分旗县仍没有行动起来,有几个大企业仍没有给予高度重视,还没有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也没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区整体工作进程。从客观上讲,是存在所需资金数额大、涉及的人员多、情况较复杂等诸多困难,但从主观上看,也确实存在重视程度不高、抓落实力度不大等问题。这不是老干部局重视程度不够,主要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同志重视不够,没有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所以,我们今年要下硬功夫,对住房补贴落实加大督办力度。对老同志的事情,特别是政策早已定了的,我们一定要坚持宁急勿缓,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去解决、去落实。一些地区、单位的领导在年度考核谈话时,都讲自己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财政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可在落实老干部待遇时却总是强调资金困难。房补政策已出台了,我们迟迟兑现不了,别说无颜面对老干部,也对不起人民赋予的权力和责任,更没法向党委交待。这项工作不是我们老干部工作部门自身能解决的问题,这需要各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需要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所以,大家回去后,要向主要领导汇报,转达自治区党委、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老干部局和自治区相关部门抓离休干部住房补贴的决心和信心。不管有多大的困难,今年一定要彻底解决离休干部的住房补贴问题,绝不能一拖再拖。

其次,要抓住着力点,积极落实好退休干部的生活待遇。这个着力点,就是要健全制度、完善保障体系。要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不断完善退休干部养老保障制度,提高服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要认真分析研究退休干部信访中反映的突出问题,在国家大政策的框架下,制定和完善具体政策,形成更加科学的退休干部养老保障体系。要不断完善退休干部医疗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要维护和保障好退休干部的切身利益。

第三,要抓住敏感点,切实做好信访工作。信访是离退休干部待遇落实情况的“晴雨表”,也最能反映一个部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能力。近年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老干部局通过信访,针对离退休干部待遇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找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积极促成一些政策的出台,效果很好。实践证明,抓好信访工作,是全面落实离退休干部生活待遇的关键。各级组织和老干部工作部门以及人事、社会保障部门都要高度重视,要带着责任和感情处理好离退休干部的来信来访。凡是有明确规定的,一定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好政策;没有政策规定的合理要求,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解决建议;对政策理解有偏差的,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对确有困难而且应当帮助解决的个性问题,要坚持特事特办,妥善予以解决。

在抓好整体工作的同时,还要关注特殊个体的问题,把自治区《关于建立和完善特困离退休干部帮扶机制的通知》精神贯彻落实好。“十二五”期间,各级财政都要将特困帮扶专项资金列入预算。老干部工作部门要协助财政部门把帮扶资金管好、用好。

第三点意见,要以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为载体,认真落实好离退休干部的文化待遇

在广大离退休干部的物质生活需求得到较好保障后,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突出。因此,落实好离退休干部的文化待遇,已成为离退休干部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是要制定“十二五”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发展规划,积极开展建设达标活动。要根据离退休干部队伍不断扩大、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呼声日益强烈的实际,尽快研究制定“十二五”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发展规划,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目标。规划的制定要坚持解放思想,有超前意识;要顺应时代潮流,实现科学发展;要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要切合实际,符合区情。在制定发展规划时,既要研究离退休干部的需求,也要与政府有关部门统筹考虑老龄化社会的需求。近年来,全区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发展还不够平衡。有些地区硬件建设上去了,软件建设没有跟上;有的活动内容单一,场所与设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有些地区活动场所较小、设施简陋;一些旗县至今没有离退休干部活动室。今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为使下一个五年规划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今年要积极开展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达标活动。还没有达标的地区,党委、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通过新建、扩建、改建等方式,一定要在今年内达到内组通字[20xx]16号文件规定的建设标准。自治区和盟市委组织部、老干部局要履行好督促检查、协调指导的职责。

二是要支持广大离退休干部终身学习的愿望,不断创新老年大学的发展思路。目前,各盟市和多数旗县都有了老年大学,一些院校、企业、乡镇、社区也开办了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老年大学。20xx年,全区老年大学已发展到119所,在校学员一万三千七百余人。但我们也要看到,参加学习的人数在全区52万离退休干部中所占比例还是很小的,也就是说,老年大学的发展空间还很大,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我们一定要站在促进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建设,促进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老年教育事业,大力兴办老年大学。尚未建立老年大学的旗县以及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一定要在20xx年底前都建立起来。同时,还要利用教学单位、社会资源发展分校或者教学点,更加方便老同志就近、就地学习。自治区老年大学要对各地老年大学进行业务指导,组织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宣传推广好的办学经验和做法。要坚持老干部活动中心与老年大学工作协调统一、资源共享的原则,实现活动场所与教学课堂、文体活动与教学内容、竞技比赛与展示教学成果相结合,寓教于乐,相互促进。要通过发展刊授、远程、网络教育,扩大学员的覆盖面,缓解场地和师资不足等矛盾。最近,我看到《老年世界》封面上增加了一行醒目的大字,就是“刊授老年大学”。我觉得这个创意很好。这是一个投入少、产出大,教学灵活、容易普及,更适合老年学员的好的办学思路和发展方向。确实,一本《老年世界》,就是一所“老年大学”。因此,要积极探索创新,逐步做大做强,吸引更多的老同志走进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第四点意见,要以建立“四位一体”服务网络为目标,着力落实好离退休干部的社会待遇

离休干部已整体进入“双高期”,生活上越来越依赖于社会和家庭;退休干部正逐步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着力落实好离退休干部的社会待遇,已经成为离退休干部工作的一项新的重要内容。

首先,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作为实现离退休干部“四就近”的有效形式。20xx年,我区的离退休干部人数已达到52.8万人,加上中直驻自治区单位的退休干部以及企业的退休职工,这样一支数百万人的离退休大军的养老服务问题,确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20xx年国家十部委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积极推进“立足家庭、依托社区”的新型居家养老模式,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等综合服务。这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更新,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种重要养老方式。推进这种养老模式,既是落实中央关于利用社区资源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最好的抓手,也是实现离退休干部“就近学习、就近参加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为此,老干部工作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应积极成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倡导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各地要在近几年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学习借鉴赤峰、乌海等地区的经验,结合本地区实际,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推行社区居家养老的模式,并逐步扩大服务项目和服务范围,真正把“四就近”的目标要求落到实处。

其次,要切实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不断实现共建共赢。社区建设是一项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近些年,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各相关部门都在下大力气抓社区基层组织建设。我们抓离退休干部社会待遇的落实,也要借助有关部门的力量。要加强与组织、民政、卫生、文化、司法等部门以及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要共同投入,实现互惠互利;共同挂牌,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扶持,实现统筹兼顾;共同组织开展活动,进一步落实好服务对象的待遇。

第三,要着力实现服务主体多元化,进一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体制。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离不开社区,离不开家庭,同时也离不开离退休干部归管单位和老干部工作部门。所以,必须进一步推进“四位一体”的服务网络建设。在目前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基础还很薄弱的情况下,各归管单位还要坚持履行好服务管理职责,要与离退休干部所在社区建立联系,为社区提供离退休干部的有关信息,为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给予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要注重培育和宣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典型,同时要积极协调解决离退休干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协调民政部门和社区将离退休干部,特别是孤、老、病、残者纳入社会化服务范围,协调财政部门为社区增加服务离退休干部的专项经费,协调卫生部门为离退休干部就近医疗保健提供便利,协调司法部门为离退休干部提供法律援助,协调公安部门为离退休干部安居提供保障,协调保险部门为离退休干部提供补充养老保险服务,协调旗县委和街道党委抓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要组织引导离退休干部以各种社会组织为平台,力所能及地发挥作用。

第四,要加强组织领导,努力建立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组织机构。抓好离退休干部社会待遇的落实,对老干部工作部门来讲,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推动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工作任重而道远。各级党委要根据老干部工作部门所承担的任务,加咳嗽绷α浚谏杌股柚靡视π滦问啤⑿乱蟆Hツ辏灾吻澄细刹烤忠讯阅谏璐κ医辛说髡鸬搅艘焓痉蹲饔谩8髅耸小⑵煜乩细刹抗ぷ鞑棵哦家魅纷“四个待遇”落实的具体责任主体和工作人员。街道社区也要将落实离退休干部社会待遇纳入工作范围。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加强自身建设的问题。我们讲,离退休干部是宝贵财富,离退休干部工作者是宝贵资源。只有高度重视这支队伍建设,他们才能更好地服务离退休干部这一宝贵财富。

一是要积极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四中全会把建设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提出来,对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部署,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主要负责人要带头谈读书心得体会,带头写工作研讨文章。自治区要在适当的时候组织交流研讨活动。要通过开展学习活动,促进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工作的不断创新,并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同时,要加强工作人员的知识能力培训。今年,自治区仍将分期分批到中组部干部学院进行全员培训。此外,还要组织开展一次离退休干部工作政策业务知识竞赛活动。各地要以此为契机,积极掀起学习的热潮。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根据当前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实际,需要特别强调一下加强创新能力、执行能力、和谐能力的问题。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是事业成功的法宝。形势在发展,事业在发展,没有创新意识是不行的。要用发展的眼光、超前的思维认识问题,学习借鉴他人的好经验好做法,启发自己,拓宽思路,站在更高的起点上,走出自己的新路来。就提高执行能力来讲,我们既要做到对非常明确具体的政策规定不折不扣地执行,同时要善于结合实际对宏观指导性的政策灵活地、创造性地贯彻执行。比如,中央要求加强对退休干部的宏观管理,具体怎么管?这就需要根据实际,认真研究,积极探索。所谓提高和谐能力,也就是要提高宣传政策的感染能力、解决问题的协调能力、化解矛盾的亲和能力、解疑释惑的沟通能力。一句话,就是要提高维护大局、维护稳定的能力。提高这种能力,在处理离退休干部信访问题时显得尤为重要。当然,加强能力建设,既要靠老干部工作部门的自身努力,各级党委也要积极为他们创造条件。比如,实行老干部局长与同级组织部副部长相互兼职,既是加强对离退休干部工作的领导,也有利于促进部门的能力建设,有利于整体推进工作。因此,尚未互兼的旗县(市、区)一定要在年内解决这个问题。

三是要为干部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要积极改善老干部工作部门的工作环境和办公条件;要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开阔他们的视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要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实践锻炼、成长进步的条件;要关心干部职工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要切实把这支队伍的工作积极性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要努力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机关风貌,从而进一步增强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感染力,扩大老干部工作部门的影响力。

同志们,新的一年,离退休干部工作任务仍然很重。我们要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奋进,以更高的热情、更大的干劲,努力落实好离退休干部的“四个待遇”,为促进自治区的和谐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篇2:在单位退休老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历时一天半的直属系统离退休干部工作会议在与会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今天就要结束了。本次会议传达了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精神;听取了马军林局长的工作报告和浙江局等7 个单位从工作不同方面进行了典型发言;结合当前直属系统离退休干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普遍反映,这次会议较好的贯彻了中央新的决策部署和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精神,工作视野进一步开阔,工作理念进一步明确,工作方法进一步创新。大家一致认为,这次会议是一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会议,必将对直属系统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下面,主要围绕马军林局长的工作报告和大家讨论中的问题,小结如下:

一、充分认识当前离退休干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大家都知道,30 年前,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迫切需要改变当时的干部队伍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现状,迫切需要解决实际上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问题的背景下,党中央出台了干部离退休制度,由此应运而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离退休干部工作和离退休干部工作机构。30 多年来,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今天,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三中全会《决定》为推进我们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和目标。面对新形势与新任务,离退休干部工作也将面临转型发展、科学发展以及离退休干部工作如何与全面深化改革相适应、相衔接、相协调、相一致的问题。中组部老干部局局长 李炎溪在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上强调,从老干部工作发展状况来看,老干部工作再往前推进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智慧。如果老干部工作社会化的步子大了,老同志难以接受,情绪难以稳定,甚至还会引发出许多其他问题;如果不往前走,或者走的步子太小,就不能很好体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与社会各方面期待也不相符,如何把握好这个度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为推进离退休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科学发展,中组部要求,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必须以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决定》提出的部署要求为遵循,提出了“三个深度研究”并作为今年离退休干部工作部门调研主要课题。一是深度研究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的问题。二是深度研究如何利用社区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做好老干部工作问题。三是深度研究老干部工作如何为老龄事业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通过 “三个深度研究”题目,我们不难看出离退休干部工作面临的改革任务的必然性、艰巨性与紧迫性,也不难看出中央对离退休干部工作改革的力度与决心。因此, 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

一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对离退休干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三中全会《决定》是改革的总规划、总蓝图,也为推进离退休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科学发展,与全面深化改革相一致、相协调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以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抓住机遇、把握大局、迎难而上、顺势而为;我们必须始终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党的建设高度来研究、谋划离退休干部工作,始终站在离退休干部工作正处于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来思考、认识离退休干部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工作内涵、工作深度和工作水平上拓展空间,使我们的工作理念、思路、政策、措施符合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三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整体部署要求上来。

二要深刻理解 “三个深度研究”课题的内涵和重要意义。“三个深度研究”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需要深入研究和认真领会的重要课题,也是当前离退休干部工作面临的重点问题。“三个深度研究”既是中组部根据深化改革总体要求,结合离退休干部工作和老龄化社会实际,为我们提出的理论研究课题,更是为离退休干部工作顺利转型发展、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只有把这些问题研究透了,离退休干部工作才能更好地向前推进,很多其他问题才能解决。因此“三个深度研究”研究得透不透,直接影响着离退休干部工作能否顺利转型、离退休干部工作能否向前推进的重大问题。如何破解这3个问题、把离退休干部工作再往前推进,中央相关部门也许还需要一段时间、付出很大的勇气和智慧,通过大量调研、情况分析、积极配合共同推进来完成。从目前看,中组部提出的要求是明确的、态度是坚决的、步子是积极的。无论如何,加强深度研究,大力破解老干部中的难题已势在必行。因此,我们要按照中组部要求,从离退休干部队伍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的实际和当前离退休干部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出发,紧密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认真思考、深入研究,深刻认识和把握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上提出的新精神,开阔视野、理清思路、明确任务,为离退休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做好相应的调研分析和思想准备,扎扎实实做好老同志日常服务管理工作。

三要做好当前的各项工作。特别要抓好老同志三中全会精神和系列讲话精神的学习,并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离退休干部“两项建设”的主线。要切实做好离退休干部待遇落实,着力解决老同志反映的问题,做好有特殊困难离退休干部帮扶工作,帮助老同志解决生活和精神方面的实际困难,使他们心情舒畅地安度晚年。

四要注意从实际出发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特别是在加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方面,注意不能用在职干部的标准要求老同志。中组部老干部局局长李炎溪在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上指出,不要把老同志学习活动安排得过急过细过满,让老同志疲于奔忙、疲于应付。组织老同志学习并不是越多越好,主要是组织他们学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重要讲话以及关系老同志切身利益的政策法规,当前重点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另外,在为老同志服务方面,也有如何把握度的问题。我们用心用情为老同志服务不等于把老同志子女该做的事都包起来,要找准我们的工作定位,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一定要把该做的事情扎扎实实做好,把党的关怀、组织的温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老同志身上,这也是全面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实现离退休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科学发展,保证离退休干部工作与全面深化改革相衔接、相协调的重要方面。

二、有关问题的说明

一是关于异地居住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的问题。 为了落实中组部关于加强异地居住离退休干部的服务和管理工作要求,加强对异地居住老同志政治上关心和生活上的照顾,20xx 年我们根据总局直属系统离退休干部异地居住人员情况,印发了《异地居住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的指导意见》。这个《意见》的出台,应该说是非常必要、非常有意义,而且深受老同志欢迎的。但从目前执行情况看,大部分单位仍然处于停滞状态。为推动这项工作开展,我们将于年内,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基础上,提出相应措施和办法。

二是关于活动站建设考评标准问题。 大家都知道,老同志活动站是老同志学习的阵地和娱乐健身的活动场所。加强活动站建设是中组部一直强调和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制定考核标准的意义在于促进各单位重视活动站建设,使活动站建设更加规范、更加合理,为组织老同志开展活动积极创造条件。这既是落实总局党组关于建设老同志幸福家园要求的必备条件,也是中央提出文化养老的重要内容之一。20xx 年我们在深圳局召开了活动站建设现场会,为了落实会议精神,促进各单位活动站建设,今年我们将结合系统各地区、各单位实际,制定活动站建设分类考评标准。

在制定异地居住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办法和活动站建设考评标准过程中,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并积极参与到这两项工作中来。各单位要针对老同志异地居住人员实际,思考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和办法,为异地居住的老同志提供相应的服务与管理办法以及根据系统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发展状况,制定怎样的直属系统老同志活动站建设考评标准,并以此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进行调研分析,提出合理性建议,形成意见报告,为制定办法提供客观依据。今年,在适当时候,我们要召开专题研讨会,就异地居住离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和活动站建设考评标准进行研究,制定相应办法,争取把关乎老同志利益的事做实做好。

三是关于绩效考核问题。 绩效考核的意义和目的是对我们工作的业绩、能力和态度等通过量化指标,进行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促进我们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根据总局绩效办要求,为了拉开各单位考核分数,我们今年增加了信息建库和宣传报道方面的考核项目。目的,一是为了拉开各单位的档次,二是为了加强各单位信息建库的质量和促进《离退休园地》刊物以及网站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从目前看,关于绩效考核项目的确立,还有改进和加强的地方,今后我们也要加强对绩效考核更加科学、更加合理上下功夫,切实通过绩效考核形式,达到既能体现各单位全年工作完成情况,又能促进我们全面工作水平的提升。另外,在这里我们还要求各单位要把每期《离退休园地》提供给主管领导和老同志。尽量让更多的老同志了解这个刊物、喜欢这个刊物,鼓励他们积极踊跃投稿,使他们既当读者又当作者。

三、对会议的贯彻落实提几点要求

一是要汇报好。 大家返回单位后,要尽快将这次会议的主要精神、会议情况向本单位主管领导进行汇报,使他们对今年离退休干部工作和要求有全面了解。

二是要学习传达好。 各单位要组织本处工作人员学习好这次会议的主要精神,全面把握深化改革对离退休干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全面把握离退休干部队伍的重大变化对离退休干部工作提出的新挑战,把大家的思想和认识统一到 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上来 。

三是要贯彻落实好。 各单位要把中组部提出的离退休干部工作新精神、新要求理解透,把 7 个单位介绍的好经验梳理好、学习好、消化好。要结合马军林局长所作的工作报告和今年直属系统离退休干部工作要点,结合各单位工作实际,制定本单位今年工作任务,切实把会议精神落实好,扎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最后,让我们对浙江局和嘉兴局为会议圆满召开付出的辛勤工作和热情周到的服务,表示衷心地感谢。

谢谢大家!

篇3:在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 我就2009年全省乡镇企业、农机工作开展情况和抓好2010年乡镇企业、农机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2009年全省乡企、农机工作取得新成效、新进展

(一) 乡镇企业效益下滑局面扭转, 经济运行企稳回升

2009年, 全省乡镇企业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齐心协力、多措并举、沉着应对, 努力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 扭转了效益下滑的局面, 经济运行企稳回升, 经济总量、速度、效益同步增长。

1. 发展成效同步提高。

预计2009年, 全省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固定资产投入分别达到922.5亿元、535亿元、299.1亿元和251.06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6%、19%、13%和6.6%.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00.7%, 100.5%。

2. 发展态势稳步加快。

预计2009年规模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达到82.8亿元, 同比增长18%、利润总额达到21.2亿元, 同比增长9%。规模工业企业产销率达95%, 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

3. 发展贡献继续上升。

预计到12月底, 全省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上交税金、支付劳动者报酬分别达到3524.4亿元、128.3亿元、288亿元, 同比增长12%、15%, 13%。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获得的工资性收入达到1064元 (全口径) , 同比增长12.7% (未扣除物价因素) 。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到317万人, 同比增长3%。

我省乡镇企业取得上述成绩, 主要抓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第一, 以应对金融危机为核心, 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一是加大监测力度。强化对重点行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30个乡镇企业直报点生产运行情况监测, 积极建立统一的应对金融危机信息收集、情况分析和对策研究机制。二是认真落实减轻乡镇企业负担、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投入贷款贴息资金700多万元重点扶持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的成长型企业, 增强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三是打造政、银、企合作平台。与省农信社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大信贷投放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的意见》, 制定了《关于建立贵州省地县两级乡镇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试点的方案》, 投入资金1100万元支持11个县建立乡镇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省乡镇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分支机构扩展到贵阳、遵义、安顺。四是加大科企对接力度。积极承办农业部11月份在我省举办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对接活动。收集了肉类加工、粮油加工和蔬菜加工三大类别46个技术需求问题, 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国内科研机构搭建合作平台, 实现技术对接。

第二, 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 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一是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扶持产业型大项目工作的意见》, 重点支持茶、油、椒、药、薯、肉、粮、果、蔬为主的绿色农产品加工业项目发展, 投入贷款贴息资金800多万元扶持农产品加工产业型大项目、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创业基地, 着力培育在本地区同类行业中处于龙头地位, 能带动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二是组成“秸秆生物饲料实验项目课题组”, 启动了应用生物技术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生物饲料项目, 开展利用秸秆生物饲料发展生态畜牧养殖业的试点工作, 并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在开阳、绥阳两县筹办了“全省桔秆生物饲料养畜推广示范暨综合利用现场会”, 对秸秆生物饲料养畜和综合利用的各种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三是成功举办2009中国贵阳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博览会、第五届医药博览会, 有效推进了我省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招商引资、产品展示、技术合作、产业发展、人才交流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第三, 以应对农民工回流为重点, 推进就业创业工作。充分发挥乡镇企业吸纳就业的功能作用, 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创业促进就业、以提高素质推动就业。一是开展创业扶持。制定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实施细则》, 以政策引导、强化服务为手段, 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为平台, 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为支撑, 投入农民工创业贷款贴息资金461万元, 引导返乡农民工发展乡村旅游、储藏保鲜、商品流通、物流配送等服务业。二是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围绕“一村一品”和农业产业化, 开展粮食、蔬菜、畜禽、水产、花卉、林果等实用技术培训, 帮助农民工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需求, 开展茶叶加工、食品检验、中药材种植、竹木工艺、食用菌栽培、建筑等工种以及企业订单、定向、定岗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 帮助农民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近年来, 全省乡镇企业系统每年培训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和农民工达10万人 (次) 。三是开展回乡创业培训。投入农民工创业培训资金250万元, 组织开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种养殖、加工、农产品经纪人、营销等创业技能培训, 帮助农民工创业。

(二) 农机工作保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发展态势

1. 购机补贴资金全部兑现, 补贴效果凸显。

2009年, 中央财政进一步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规模, 增加补贴机具种类, 扩大实施范围, 我省农机购置补贴覆盖了全省所有农业县。中央下达我省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为1.6亿元, 省级配套资金5540万元。各级农机部门进一步提高认识, 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农业部领导提出的“三个绝不能”和“三个严禁”的要求, 严格贯彻执行农业部和财政部制定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试行) 》, 努力把农机购置补贴这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让各级政府满意、让农机生产流通企业满意、让广大农民群众满意。为方便农民购机和操作, 除中央资金每台机具补贴标准为30%外, 省级资金每台机具的补贴标准均为8000从实施情况看, 中央和省级购机补贴资金全部完成, 共补贴农户购置各类农业机械9.86万台套, 受益农户达9.56万户, 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616万千瓦, 增长5.1%。

2. 农机化服务领域拓展, 作业水平提高。

各级农机部门以实施“农机科技增粮行动计划”和“农机科技进农家行动计划”为主要内容, 组织开展好农机社会化服务, “春耕”、“三秋”期间积极组织机耕、机收服务队、抗灾救灾突击队, 加快农作物的抢种抢收进度, 组织开展以耕、种、收为重点的机械化作业, 发挥了农机的生力军作用。全省完成机耕面积910万亩, 机械灌溉625万亩, 机械半机械化脱粒355万吨, 组织农机科技人员下乡5万人次, 农机出勤241.9万台次, 组织机耕服务队1367个, 抗灾救灾服务队452个, 投入抗灾救灾机具52.5万台, 检修各类农机具34.98万台次, 培训各类农机人员30万人次, 有效促进“春耕”、“三秋”生产的顺利进行。

3. 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示范推广力度加大, 技术装备水平提升。

全省在购机补贴政策的拉动下, 通过农机化项目的有效实施, 进一步加快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步伐。一是按照“稳点、扩量、巩固、提高”的要求, 继续全力抓好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工程的实施, 全省水稻机插秧工作实施有序, 效果良好, 共完成机插秧面积30万亩。二是继续组织实施好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示范推广。我省作为农业部农机化司确定的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示范省区之一, 2009年在总结前几年项目实施的基础上, 继续在20个县进行示范推广, 投入资金200万元, 各实施县以组织引导、示范宣传、保障措施等工作为抓手, 促进了马铃薯生产机械化取得新进展。三是加大茶叶生产机械化示范推广力度。在24个宜茶县实施茶叶生产机械化示范, 每县投入18万元, 共投入资金432万元, 项目实施区新增茶叶生产机械2047台, 带动各类资金投入1046万元。通过项目的有效实施, 进一步完善了组织协调机制, 提高了茶叶生产主要环节的机械化水平, 为茶叶生产机械化发展探索了路子。四是做好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按照实施要求继续在9个县组织实施, 2009年每县投入20万元, 各县在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制度建设、项目管理、监督检查和宣传引导上进一步落实, 通过与农机购机补贴资金紧密结合, 示范区新增各类机具1.58万台, 投入各类资金4495.6万元, 项目区农机技术装备和农机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 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五是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各地县结合本地实际, 把建立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作为农机部门的重点工作, 认真帮助条件成熟的乡镇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2009年投入资金208万元, 新建农机专业合作社26个, 使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110个。同时, 各县对农机协会、农机服务组织、经销服务组织、维修服务组织的建设也积极引导, 做好协调服务, 充分发挥了农机服务组织在农业生产和促农增收中的作用。

4. 强化安全措施,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全省各级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切实做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登记、牌证核发和安全技术检验及驾驶人员的培训等工作, 从源头上加强管理。一是加大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进一步提高农机经营使用者和农民群众的安全意识。二是深入开展全国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活动和农机安全生产百日督查行动, 深化拖拉机及驾驶员无牌无证和“五整顿、三加强”专项治理活动, 提高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挂牌率、检审率, 深入地县开展专项督查, 确保农机安全作业。三是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创新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新机制, 增强服务意识, 加大安全检查力度, 纠正违法违规行为, 消除事故隐患, 坚决遏制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全年未发生农机死亡事故, 全省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比较平稳。

二、正确把握乡镇企业和农机工作发展形势和问题

在看到我省乡镇企业和农机化发展的积极变化和进步的同时, 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我省乡镇企业和农机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就乡镇企业发展而言:一是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农产品加工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增加值比重仅为19%, 资源型产业产品占主导的工业结构特征明显, 与走贵州特色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相比, 还有较大差距。二是企业融资难问题依旧存在。尽管国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但银行贷款仍然比较谨慎, 抵押贷款手续繁杂, 企业选择银行空间不断缩小, 融资难度加大。三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能力弱。目前全省乡镇企业仅有不到2%的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 不少企业投入研发的费用还达不到销售收入的1%, 企业创新前沿技术少。不少企业的技术装备还停留在90年代甚至80年代水平。从人才结构看, 中专以上学历人员密度为11.1%, 具有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密度还不足3.3%。人才总量不足、管理水平不高、技术创新缓慢, 成为制约我省乡镇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原因。

从农机工作看:一是全省农机化整体水平不高, 各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发展不平衡, 绝大部分作物机械化程度依然很低, 不适应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二是农机社会化服务规模还不够大, 服务市场也不够规范, 还不能适应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的要求。三是少数地方购机补贴政策宣传落实不到位, 资金使用监管还不够完善和有力, 违规违纪操作补贴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四是农机作业受油价与供应影响较大, 影响农民从事农机作业的积极性。同时, 在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中有利因素不少。从政策环境看, 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要求和措施, 各级政府积极创新农机化扶持政策, 中国特色的农机化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健全, 为农业机械化加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从内在需求看,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 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矛盾日益突出, 农业用工成本持续上升, 农民生产生活观念深刻改变, 农机作业水平持续提高的趋势不会改变。从技术支撑看, 粮食作物各主要环节机械化装备基本成熟, 其他各类农机装备和技术创新日趋活跃, 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装备及技术基础进一步夯实。从发展机制看, 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 农机合作社等新型服务组织不断涌现, 农机利用率和经营效益不断提高, 有效实现了普通农户与农机经营者利益以及社会效益多赢, 为立足家庭承包经营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创造了条件。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各级乡镇企业和农机主管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坚定走区域特点乡镇企业发展和山区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改革创新, 突出重点, 统筹兼顾, 拓宽发展思路, 转变发展方式, 提高发展质量, 努力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布局、效益有机统一, 促进乡镇企业和农业机械化健康稳步和可持续发展。

三、真抓实干, 推动乡镇企业和农机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是执行“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 是谋划“十二五”发展的重要一年, 也是乡镇企业和农机融入新组建的农委协调运转的关键一年, 做好今年的乡镇企业和农机工作至关重要。

(一) 关于乡镇企业工作

2010年, 乡镇企业在产业发展上, 要围绕壮大县域经济和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优化产业结构, 调整产业布局,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配套型、农业产业延伸型产业;在功能定位上, 要围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观光农业, 加快与城市产业配套协作, 提升产业层次, 搭建东中西部产业梯度转移平台;在发展重点上, 要围绕产业化、资源差异和市场需求, 做好转型、重组、升级“三篇大文章”;在资金使用上, 抓住农产品加工这个重点, 实行“两个为主, 两个为辅”, 即以贴息为主, 补助为辅;以扶持产业型大项目为主, 培育成长型企业为辅, 实施“四个倾斜”, 即向规划内的项目倾斜、向乡镇企业集聚区内的主体企业倾斜、向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和创业基地内的主体企业倾斜、向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倾斜, 促进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

1. 在发展优势产业上, 实现“三个突破”。

按照农业部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的要求, 一是优先发展以粮、油、茶、椒、药、薯、肉、果、蔬为主的加工业, 在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业上取得突破。二是组建区域性企业集团, 加强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建设, 在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响品牌上取得突破。三是研究制定进一步促进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 在搭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支撑平台上取得突破。

2. 在发展特色产业上, 打造“三个亮点”。

一是精心培育特色旅游产品, 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示范点;二是在小城镇、产业集聚区、农产品加工集散地、重大工程项目和交通枢纽节点, 积极发展储藏保鲜、物流配送、交通运输、商品流通、餐饮住宿、连锁经营等服务业;三是培育、建设一批辐射领域广、带动作用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3. 在解决制约瓶颈上, 破解“二大难题”。

一是在资金方面, 加快地、县担保机构试点步伐, 进一步健全乡镇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二是在技术方面, 加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性工作力度, 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攻克影响发展的关键性难题, 建立农产品加工业技术研发体系, 支持企业开展各类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 提高乡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 在夯实基础工作上, 解决“四个问题”。

一是进一步摸清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 尤其是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基本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要及时与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和省统计部门衔接, 调整、修订我们现有的统计体系, 以适应新的工作职责、职能要求。三是加强项目库建设。今后各地申报的项目, 原则上要出自项目库中。各地的项目库储备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产业政策及时更新、增减。四是着手制订“十二五”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

(二) 关于农机工作

2010年全省农业机械化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新增各类机具8万台套, 农机总动力达到1680万千瓦, 机耕面积950万亩, 机插秧面积30万亩, 机收面积200万亩, 农机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较大幅度增加, 农机装备结构继续改善,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农机化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为确保各项目标的完成, 各级农机部门要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1. 强化购机补贴政策措施, 确保补贴工作安全到位。

2010年国家将进一步增加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 各级农机部门要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 将农机购置补贴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 把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真正让党和政府放心, 让农民和企业满意。特别要针对出现的问题进一步严格纪律, 规范操作, 严格执行国务院“三个禁止”要求, 坚持“五项制度”, 做到“八个不得”, 严格程序, 阳光操作;强化监管措施, 加大监督力度, 加强对倒卖补贴指标、乱收费、虚报套取补贴资金等违规行为的检查, 发现问题严厉查处, 决不姑息。

2. 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 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上水平。

按照《农业部关于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意见》, 进一步加强指导服务, 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多样化创建、规范化运营、市场化服务、产业化经营。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作业补贴等政策要继续向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倾斜。大力组织开展农机服务组织示范建设活动, 建立定点联系机制, 培育一批典型, 规范和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健康发展, 2010年全省将新建和完善农机专业合作社25个。通过开展合作社法人代表和维修人员及操作工等业务骨干培训, 全面提高农机服务组织的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

3. 突出抓好重点农时服务, 提高农机作业水平。

“春耕”、“三秋”是农机服务农业生产的主战场, 各级农机部门要及时组织开展好“春耕”、“三秋”等重要农时季节机械化生产作业, 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农用柴油供应, 维护农机作业秩序。重点加强水稻机收跨区作业组织协调, 扩大农机跨区作业的范围和领域, 推动跨区作业向跨区机耕、机插等环节拓展。

4. 立足节本增效, 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技术。

加快普及主要农作物重点环节和关键农机化技术步伐, 大力推广土地深松、精量播种、高效植保和农作物桔秆综合利用等增产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加强对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的指导, 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和机具集成应用, 努力探索适合山区特点的农机推广新机制。

5. 严格依法行政, 加强农机安全监管。

要以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为契机, 继续开展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创建平安农机, 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 开展新一轮“平安农机”示范县考评工作, 加强对拖拉机培训机构的管理, 严把农机登记关、检验关, 农机手的培训关、审核关, 从源头上减少农机事故隐患, 确保农机事故死亡控制数零指标的实现, 为农机安全作业保驾护航。

篇4:在全市文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关于文艺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投身建设现代化包头的生动实践,通过各种文艺样式讴歌人民、讴歌时代,凝聚力量、凝聚人心,我市文艺事业呈现出一派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一是文艺创作成绩显著。我们推出了一批优秀的舞台剧、影视、文学、艺术作品,荣获国家和自治区级重要奖项达100多项。电影《吴运铎》、广播剧《宗旨》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话剧《惊蛰》荣获中国话剧艺术最高奖“金狮奖”,舞蹈《醇香》、摄影《北纬45°心情草原》、撕纸《吉祥草原》、中国画《天韵草原·赛场》分别荣获“荷花奖”“金像奖”“山花奖”“中国百家金陵画展金奖”,一大批好作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二是特色文艺各领风骚。糅合包头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精髓独创的地方剧种漫瀚剧,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区第一个走向全国的地方戏曲剧种,赴10多个国家进行交流演出,市漫瀚剧院被文化部命名为“天下第一团”。土右旗连续两次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二人台文化艺术之乡”,被自治区文化厅确定为内蒙古二人台艺术节永久举办地。我市民间剪纸艺术,兼具北方游牧和中原农耕文化特质,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剪纸艺术品牌。三是文艺人才声名远播。著名美术教育家兰尚濂老师,桃李满天下,很多学生成为中外知名的画家、教育家。美术大家刘大为、杨飞云,长期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和中国油画院院长职务,艺术成就非凡;著名书法家麻天佑半个多世纪笔耕不辍,其隶书作品人称“麻隶”;白铭、闫汝勤、任德超、潘志成等一批书画大家,作品广泛流传,形成了当代书画界的“包头现象”。著名诗人纪征民作词、国家一级作曲家王星铭作曲的歌曲《我从草原来》,传唱祖国大江南北。老一辈作家玛拉沁夫、歌唱家马玉涛,深受全国人民爱戴。国家一级编剧闫甫、郭长岐多年倾心戏曲创作,为漫瀚剧成为创新剧种奠定了基础。四是群众文艺方兴未艾。鹿城文化艺术节、新年音乐会等一批品牌文化,为文艺精品走进群众提供了展演展示平台。社区之光大舞台、少儿艺术节、农牧民文化大院风采大赛、老年艺术节、文博书法绘画展等一批特色群众性文化活动载体,既让群众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文艺创作,又让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的文化成果,展现了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五是文艺队伍发展壮大。我市已拥有书法、美术、作家、摄影、曲艺等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文艺协会会员3000多人;国家一级编剧、演员30多人;有影响力的民营文艺机构200余家;一批中青年艺术家迅速成长,业余作家、民间歌手、民间艺人不断涌现,网络作家、个体演艺人员等新生力量持续壮大,为包头文艺事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文艺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着力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2014年10月,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透彻地阐述了文艺的重要作用、根本方向、历史使命和时代要求,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国文艺工作和文化建设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5年10月,中央制定下发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深入贯彻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是指导我国文艺事业和文艺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意见》精神,努力推动我市文艺事业和文艺工作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当前,我市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正处在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璀璨明珠的关键时期。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如火如荼的现代化建设实践,既搭建了文艺事业的大空间大舞台,也呼唤着文艺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认识文艺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更好履行自身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把自己的追求奋斗融汇到实现中国梦的伟业中去,融汇到建设现代化包头的实践中去,努力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努力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鼓舞和激励全市各族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一,坚守为民导向,努力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中体现文艺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要求,切实把握文艺创作的人民取向、文艺发展的人民坐标,真正做到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始终怀有真挚爱民的情感。有没有感情,对谁有感情,决定着文艺创作的命运。古往今来,那些关心群众疾苦、关注人民生活的伟大诗人作家,那些历经磨砺而愈显珍贵、大浪淘沙而更加醇厚的传世经典,之所以被人们津津乐道、世代相传,就是因为他们始终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上、把万家的忧乐倾注笔端。比如,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寄托了对人民命运的悲悯;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包含了对百姓冷暖的关切;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表达了对人民群众的热爱,等等。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对人民饱含真挚的感情、怀有浓重的热爱,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为人民创作、为人民放歌,从而赢得人民的敬仰和爱戴。

nlc202309090206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充分反映人民大众的心声。文艺创作的根在基层、本在人民,只有让人民成为主体、成为主角,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文艺创作才会始终充满希望和活力,文艺工作者才真正践行了服务人民的创作导向。我国著名作曲家聂耳,始终坚持为劳动人民、劳苦大众进行创作,被称为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把自己的创作和感情倾注于被压迫劳动人民、为劳苦大众而歌的作曲家”。我市创作的话剧《北梁人家》,描绘了2000多名干部与北梁群众肝胆相照、同心协力,共圆“宜居梦”的感人事迹,反映了北梁人民期盼和梦想,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强烈共鸣。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想创作出深受群众喜爱的作品,就必须代表他们的利益、表达他们的心声,为他们写和作、为他们歌和唱、为他们鼓与呼,做他们多彩生活的演绎者、真实感情的传递者、心灵诉求的代言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消费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多诉求,对文艺作品的质量、品位、风格有了更高要求。文艺工作者要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不断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当前,随着我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外地人对包头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他们想了解包头的经济社会、历史人文、民族风情、地方特色,这些光靠对外宣传、官方介绍是远远不够的,靠外地人亲自了解、亲身感受是很有限的。而文艺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在这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立足包头大地、传承包头文化、讲好包头故事、唱响包头声音、光大包头形象,让外地民众通过欣赏我市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来深化对包头的认识、增进对包头的了解。

第二,发扬精品意识,努力奉献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需要优秀作品来体现;一个地区的文艺高峰,需要优秀作品来构筑。当前,我市文艺创作总的态势是好的,但扛鼎之作、经典之作还不是很多,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紧紧抓住创作这个中心任务,努力推出更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传世之作。

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就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当年柳青、丁玲等老一辈作家,为了创作一部好作品,在村子里一住就是几年,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作品的人物都是有着生活原型的;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时,亲自下煤窑、当矿工,感受其中的人物心态和生活。这些作品之所以有影响力、得到群众认可,是因为它们从劳动群众的最深厚根基中汲取了养分。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的创作态度,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努力创作出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作品。要建立健全作家、艺术家深入群众、体验生活的常态化制度和机制,大力弘扬“走转改”精神,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前线,深入重点民生工程最前沿,深入农村牧区、街道社区、企业学校最基层,使作品始终体现时代特色、群众立场和生活温度。

要善于挖掘、善于发现。我市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黄河文化与阴山文化、西口文化与工业文化多元交织、融汇发展,孕育形成了包容开放、兼容并蓄的独特文化品质,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和资源。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根植包头文化沃土,努力推出更多具有包头特色、反映包头风格、体现包头气派、展现包头风貌的文艺精品,让它们在祖国文艺百花园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当前,我市正在进行许多具有新时期特点的伟大建设,改革开放、创新创业、转型发展,城市棚户区改造、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都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题材。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入挖掘我市人民群众在这些伟大实践中的事迹,努力从实践中获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推出更多反映人民群众热火朝天搞建设、为幸福生活而奋斗的励人作品。

要潜心研究、潜心创作。从古至今,凡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汉代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清代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终铸就了世界文学史上的奇峰;我市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用近30年的时间酝酿打造《茫茫的草原》,创作了我国文学史上较早反映蒙古族人民生活与斗争的长篇小说。这些文学巨匠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典范、树立了丰碑。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以先贤为范、向经典看齐,静下心来、克服浮躁、拒绝喧嚣、耐住寂寞,用情感和功夫锤炼、用时间和心灵酿造,努力打造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时代精品,创作更多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传得开留得下的文艺巨制,推出更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传世之作。

第三,大力铸造灵魂,努力在传承和弘扬中国精神中发挥作用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要切实担负起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崇高使命,履行好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包头各族人民力量的神圣职责,真正发挥文艺引领时代风尚、铸就民族魂魄的重要作用。

要凝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紧紧围绕我市正在开展的“中国梦·尽责圆梦”“德润鹿城·文明包头”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以自己熟悉和擅长的文艺形式,深情讴歌各行各业践行“中国梦”的奋斗历程,全面反映包头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用优秀作品汇聚起建设包头、共筑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继续发扬我市在蝉联四届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把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地体现在文艺作品中,生动形象地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唱响爱国主义的永恒旋律。正确、生动地反映和描写包头发展史,大力弘扬包头文化核心理念,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激发起各族人民热爱包头、建设包头、发展包头的豪迈热情和精神动力。

nlc202309090206

要弘扬真善美的时代主旋律。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民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比如,根据我市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朱清章真实事迹改编创作的电影《守候》和话剧《惊蛰》,生动再现了朱清章三十年不离不弃,终于唤醒植物人母亲这段撼人心魄的人间真情,弘扬了中华民族孝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让广大观众受到极大的感染;以文艺志愿者为主题的《爱+1度》微电影,深刻诠释了志愿服务精神,让更多人认识到了志愿服务的价值和快乐。这些作品不仅向世人生动传递了向上向善的价值观,还引导人民增强了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做好新时期文艺创作工作,必须要继续坚持真善美的时代主旋律,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通过精彩的故事、鲜活的语言、丰满的形象,使人们感悟和认同社会主流价值。

要坚守中华文化自信和自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这些年,我市广大文艺工作者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丰润作品,使文艺创作有了更为丰富的哲学内涵、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增强了作品的历史厚度和文化底蕴。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续好中华文脉,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和生活智慧挖掘出来,把中国人民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精华部分发扬光大。要找准当代生活的底蕴和传统文化血脉之间的契合点,创作更多具有中华文化底色、鲜明中国精神的文艺作品,在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彰显包头独特魅力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

第四,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成为德艺双馨的优秀文艺人才

文艺能否给人以价值导向、精神引领、审美启迪,取决于艺术家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牢记德艺修养这个根本,追求德艺双馨,赢得人民尊敬。

要提高艺术修为。现在,有些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作品人们不喜欢,不是曲高和寡,而是曲低和寡,主要原因是文化功底不深,实践功底不深;有的不注重积累积淀,把主要精力和心思用在宣传、广告、公关上,结果是昙花一现,很快就被遗忘了。古人经常讲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实际上只有学富五车、才能才高八斗。我们一些文学大师、艺术大家,无不是经过日积月累、艰苦磨练才修成正果的。历史只承认真正的艺术,关键是要舍得下硬功夫、下苦功夫。广大艺术工作者尤其是年轻艺术工作者,一定要学习和发扬老一辈艺术家的优良传统,自觉坚守艺术理想,讲品位、重品质,不断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和艺术训练,持续提升自己的学养、涵养、修养,努力通过潜心钻研、苦心历练达到成功的彼岸、艺术的高峰。

要恪守道德情操。精品力作都是有大德的文化人所作,屈原的《离骚》、司马迁的《史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之所以千古传颂,就是他们本身的为人境界高。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注重品德修养,自觉锻造人格修为,打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底,严明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恪守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职业道德,努力做到以德立身、以文化人。要处理好义利关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之风,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引领时代风尚,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赞誉。

要强化文艺担当。文艺有教育、认识、审美、娱乐等功能,但教育是第一位的功能。一部好的作品可以引导人们崇德向善、积极向上;一部坏的作品可能让人走火入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文学艺术家影响的是全社会的人,一定要在文艺育人、弘扬正气上发挥更大作用,在促进社会和谐上担负重要责任。总书记在《忆大山》一文中写到,大山是一位非党民主人士,但他从来也没有把自己的命运与党和国家、人民的命运割裂开来。他利用与基层民众水乳交融的关系,以诙谐幽默的语调,合情入理的分析,乐观豁达的情绪,去劝说人们、影响人们,主动地做一些疏导和化解矛盾的工作,让人们看到光明和希望,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大家一定要学习贾大山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在团结人民群众、营造社会和谐上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坚持党的领导,努力为全市文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党的领导是文艺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要自觉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极端重要性,从建设文化强市、打造文明包头的高度,切实加强和改进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要把握文艺发展的正确方向。各级党委要把文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文艺工作的宏观指导,贯彻落实好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把握处理好党性和人民性、政治立场和创作自由的关系,切实做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掌握文艺改革发展领导权。要选好配强文艺单位领导班子,把那些德才兼备、熟悉文艺工作规律、能同文艺工作者打成一片的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要高度重视文艺阵地建设特别是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决不给错误文艺思潮和不良文艺作品提供传播渠道。各级宣传部门要发挥统筹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做好文艺工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牵头抓总,各有关部门和团体协同推进,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文艺工作新格局。

要加大文艺人才培养力度。文艺的发展首先看作品,作品的背后是人才。没有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没有好的作家、艺术家。要加强高端人才、人民喜爱的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的培养、锻炼和使用力度,造就一批造诣高深、成就突出、影响广泛的文艺领军人物。要大力宣传推介有突出贡献的文化名家,整合社会资源,对他们承担的重点项目、重要演出等给予支持,力争有更多的名人入选自治区、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要引导和扶持群众中涌现出的业余作家、民间歌手、民间艺人,发展壮大民间文化人才队伍,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要强化文化人才梯队建设,建立后备人才库,发挥老专家、老学者、知名艺人的“传帮带”作用,大力培养接班人,推动青年文化人才快速成长。要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积极探索凝聚、吸纳、利用各类文艺人才的有效渠道,加强文艺人才引进,壮大文艺人才队伍。

要营造良好的文艺创作环境。环境关系文艺生态的涵养,关系文艺事业的健康发展。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拿出细化、量化、具体化的落实措施,更好促进文艺创作生产。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文艺人才、尊重文艺创造的良好氛围,使优秀作家艺术家专业上有权威、社会上受尊重。要加强对文艺队伍的团结引领,诚心诚意同他们交朋友、为他们办实事,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心愿,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在创作上热情支持,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要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形成健康有序的良好市场环境。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出作品、出人才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文艺精品和文艺人才充分涌现、文艺影响力和传播力不断扩大的生动局面。

各位艺术家、同志们,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作品,伟大的作品助推伟大的时代。希望大家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望,多出精品、多创佳绩,为开创我市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全面建成更高质量的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6年4月15日)

篇5:在单位退休老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以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为目标,以“三抓”为突破口,紧紧围绕“三增一稳”、“六个加快”的总体思路,持续推进“五大战略”,着力发展四大产业,积极实施“六个十”重点工程,推动全县整体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至10月底,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0.85亿元,同比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087.2万元,同口径增长17.5%;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5亿元,增长7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4610元,增长8.9%,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287元,增长12%。

(一)积极探索工作重心转移的路子,招商办工业,开发建城镇,城市经济支撑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按照握紧拳头、重点突破的思路,在抓好农村发展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工业发展和城市开发,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的步伐有所加快。

一是千方百计拓宽工业经济发展空间。按照“一企一策、因企施策”的原则,坚持民营化取向,通过资产转让、依法破产等方式,对全县未改制的16户企业进行全面改革,目前全面完成改制的4户,正在组织实施的10户,讨论制定方案的2户,印务公司、糖酒副食公司等企业通过改制盘活,生产经营发生了较大变化。以城东工业区建设为核心,多方加快工业项目建设,全年共引进各类工业项目17项,已开工10项,到位资金4292万元。招商引资6000万元新建了恒兴果汁有限公司,建成1.5万吨浓缩果汁生产线,9月4日正式投产,至目前已收购等外苹果2.26 万吨,生产果汁3100吨,完成产值1680万元,实现税金118万元,增加果农收入680万元。全面盘活现有企业,扶持啤酒公司、鑫元棉纺织公司、煤矿等重点企业满负荷生产。至10月底,全县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83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 5707.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9.5%和 5.9%。

二是科学规划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坚持多渠道融资,加快道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罗长路、泾崇路改造、二期农网改造、二期人饮等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城乡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以完善功能和提升层次为重点,集中实施了泾崇路改扩建、城东小区开发、中山林公园建设、北新街延伸等重点工程。县城整体形象得到改善。城东住宅小区今年新开工住宅楼15幢,完成投资2350万元,新增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城市北扩工程已完成河堤治理,县城安定大桥动工修建。农村小城镇建设取得较大突破,今年共开工各类小城镇建设项目91项,已建成70项,完成投资6200万元。

三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坚持不断优化环境,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扶持南北购销公司、迎春服饰公司等重点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吸纳温州客商投资600万元建办了全县最大的万家和超市。新建的粟园食品厂生产经营势头较好,荔堡镇非公经济小区建成千吨蔬菜保鲜库、肉食加工、杏脯加工生产线。全县新增个体户519户,新增私营企业10户。

四是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大力开发旅游产业。按照加强基础建设、完善景点体系、加快纵深开发的思路,田家沟生态风景区“五一”前正式营运;王母宫瑶池景区开发拉开较大规模,圣水池建设等主体工程全面完成;王母宫石窟维修工程开工建设,温泉理疗中心建成,泾州大云寺博物馆建设项目已签订了建设合同。至10月底,共接待游客24.1万人(次),旅游业综合收入达到694.3万元。

(二)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农民增收措施,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1、坚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果菜草畜产业开发。全县新建果树经济林3.35万亩,落实果实套袋3.06亿只,果品总产达到10.8万吨。今秋在重点乡镇规划加工型澳洲青苹基地2.4万亩,向企业+基地迈出了步伐。以南北部设施养殖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种草养畜,全县完成种草3.2万亩,饲草留床面积达到22.97万亩,新建各类暖棚圈舍1188座,新增暖棚养畜1.32万头(口),设施养畜总量达到16.2万头(口)。种植各类蔬菜7.5万亩,“泾丰”牌泾早洋芋、脆红参胡萝卜、泾州大葱等蔬菜品牌通过了国家商标注册。

2、围绕强化产业化服务,大力建办产业化龙头企业。高平裕康果品公司、王村果袋厂、荔堡杏脯加工厂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先后投运,累计建成生产服务型、中介流通型、产销一体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56个。

3、认真落实粮食直补政策,积极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生产获得夏秋两季丰收,全县粮食总产预计达到13.7万吨,较去年增长5.5%,其中夏粮总产达到6.04万吨,增产4.5%。

4、多方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开展劳务输出。全县共输出劳务人员5万多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51亿元。至10月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12%,可望完成全年增收计划。

5、持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9.15万亩,完成三荒造林7万亩。全县恢复维修水利工程56处,新建人饮工程14处,治理河堤1800米,联丰灌区改扩建和易地搬迁项目开工建设。全面加快小康建设进程,大力推行“生态型”、“城郊型”、“田园型”、“产业型”四种发展模式,全县新建小康屋1700多户,改扩建4000多户,形成了党原丁寨、王村墩台、玉都康家、泾明吊堡子等一批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

(三)切实落实发展抓项目措施,强化项目建设,广泛招商引资,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齐抓共管”的思路,拓展前期,加快在建,扩大招商,规范管理,以农产品深加工、特色资源开发、社会事业发展为依托,共储备各类项目179项,全年新开工及在建项目65项,完成投资2.36亿元。省级林木良繁中心、五里铺节水灌溉、城关镇排水排污等项目已全面建成,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泾川一中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农村能源工程等项目通过检查验收,中小学危房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小麦条锈病综合试验站、田家沟坝系工程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立足现有企业盘活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内外并举,多渠道招商引资,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全县共确定招商引资项目52项,目前到位资金7257万元。

(四)积极落实新的财政政策,加强财政管理,狠抓财源建设,财政工作运行平稳。

至10月底,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087.2万元,占年预算数3800万元的81.2%,全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1081.6万元,占调整预算数69%。坚持开发新兴产业,培育后续财源,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新上财源项目4项,3户市列重点财源企业实现利税449.1万元,同比增长45.4%。依法加强税收征管,严厉打击偷逃漏税行为,基本做到了应收尽收,足额入库。进一步调整理顺县乡财政体制,加强财政监督管理,认真落实罚缴分离制度和专户储存的管理规定,加大国债资金和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严格控制财政支出,财政工作运行良好。

(五)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有了新的变化。

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建立了吴焕先烈士陵园、官山林场生态建设、田家沟水土保持、县博物馆历史文化5个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深入开展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民活动。加大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中小学危房改造完成投资3753万元,新建扩建改建校舍面积6.1万平方米,新开工建设了泾川一中学生公寓楼、科技实验楼、泾川二中教学楼、传染病区等一批重点工程。高考成绩创历史新高,本科上线达到279人,居全市第三,应届毕业生重点本科上线率名列全市第一。以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科技进步先进县和全省文化先进县为目标,扎实开展了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试点工作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政府、教育、农村、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推进,建成了视频会议系统、电视、网吧抗干扰系统和全省首家远程医疗诊断系统,开通了人民网甘肃视窗泾川频道和泾川旅游网站、果业网站,信息化工作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集中开展计划生育清理清查专项治理活动,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工作全员责任制,扩大村(居)民自治试点范围,推行计划生育合同管理,建立并推行了利益导向机制。

(六)坚持执政为民,多方筹措资金,办成了一批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事、好事。

经过努力,年初承诺的十件实事基本得到办理落实。积极实施农村人饮二期解困工程项目,建成了玉都摆旗、飞云王家咀等4个跨区域水厂和王村徐王、泾明雷家沟等2处人饮工程,完成自来水入户2790户。积极开展泾川一中省级示范性高中创建工作,学生公寓楼、餐饮中心已全面建成,科技图书楼完成了主体工程,创建工作通过验收。持续推进排危建校工程,全县21所农村中小学校舍动工改造,建成了合道中学等4所市级标准化学校。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力实施农村扶贫开发,在党原西联、太平何家、红河田赵等8个村实施了整村推进,整修砂化道路40公里,新修暖棚牛舍800座、暖棚猪舍50座,建成集雨水窖396眼,新建维修学校4所,新建人饮工程1处,使2780人稳定解决了温饱。加快生态能源建设,建成沼气池912口,配套完成改厕、改厨、修建太阳能暖棚846户。大力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完成巨荔、高太等通乡等级公路路基整修改造27公里,柏油罩面15公里。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城关镇排水排污工程,县城环境进一步净化。

今年全县经济建设运行态势良好,进展比较顺利,这一切与老干部的大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在今年的经济运行中,许多离退休老干部提出了多方面的合理化建议,帮助我们解决了经济建设中的诸多问题。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年以来,我县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变化,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方面的工作进展不平衡。工业经济发展步伐缓慢,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效益不高;农民增收的渠道不多,加上今年遭受霜冻、干旱、暴雨、冰雹等自然灾害,增收效果不明显;计划生育工作虽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整体水平仍有差距。二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运行困难。止10月底,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087.2万元,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1081.6万元,加上今年实行农业税制改革,降低农业税、取消牧业税和农业特产税,使全县财政收入形成了很大缺口,财政运行步履艰难。三是项目建设渠道狭窄。由于政策划限,致使投资渠道狭窄,争取项目和资金难度较大,项目的带动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限制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四是改制企业职工安置困难较大。今年全县未改制的16户国有企业全部实施改制,年内将新增下岗失业人员1480人,改制企业债务处理、职工安置存在较大困难。对这些问题,县委、县政府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五)进一步优化环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放宽放活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鼓励吸引县内外产业大户和客商积极投资开发,建办一批有利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市场前景广阔的民营企业。多方引导农民在集镇周围务工经商,建办项目,培育形成一批非公经济活跃区。加大对重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培育楠林家俱、旭康、南北购销等一批商贸服务、农副产品加工营销的企业集团,努力提高民营经济在全县经济中的份额,形成全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篇6:在单位退休老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s0100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以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为目标,以“三抓”为突破口,紧紧围绕“三增一稳”、“六个加快”的总体思路,持续推进“五大战略”,着力发展四大产业,积极实施“六个十”重点工程,推动全县整体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至10月底,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0.85亿元,同比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087.2万元,同口径增长17.5%;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5亿元,增长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4610元,增长8.9%,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287元,增长12%。

(一)积极探索工作重心转移的路子,招商办工业,开发建城镇,城市经济支撑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按照握紧拳头、重点突破的思路,在抓好农村发展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工业发展和城市开发,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的步伐有所加快。

一是千方百计拓宽工业经济发展空间。按照“一企一策、因企施策”的原则,坚持民营化取向,通过资产转让、依法破产等方式,对全县未改制的16户企业进行全面改革,目前全面完成改制的4户,正在组织实施的10户,讨论制定方案的2户,印务公司、糖酒副食公司等企业通过改制盘活,生产经营发生了较大变化。以城东工业区建设为核心,多方加快工业项目建设,全年共引进各类工业项目17项,已开工10项,到位资金4292万元。招商引资6000万元新建了恒兴果汁有限公司,建成1.5万吨浓缩果汁生产线,9月4日正式投产,至目前已收购等外苹果2.26万吨,生产果汁3100吨,完成产值1680万元,实现税金118万元,增加果农收入680万元。全面盘活现有企业,扶持啤酒公司、鑫元棉纺织公司、煤矿等重点企业满负荷生产。至10月底,全县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83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5707.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9.5%和5.9%。

二是科学规划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坚持多渠道融资,加快道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罗长路、泾崇路改造、二期农网改造、二期人饮等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城乡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以完善功能和提升层次为重点,集中实施了泾崇路改扩建、城东小区开发、中山林公园建设、北新街延伸等重点工程。县城整体形象得到改善。城东住宅小区今年新开工住宅楼15幢,完成投资2350万元,新增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城市北扩工程已完成河堤治理,县城安定大桥动工修建。农村小城镇建设取得较大突破,今年共开工各类小城镇建设项目91项,已建成70项,完成投资6200万元。

三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坚持不断优化环境,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扶持南北购销公司、迎春服饰公司等重点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吸纳温州客商投资600万元建办了全县最大的万家和超市。新建的粟园食品厂生产经营势头较好,荔堡镇非公经济小区建成千吨蔬菜保鲜库、肉食加工、杏脯加工生产线。全县新增个体户519户,新增私营企业10户。

四是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大力开发旅游产业。按照加强基础建设、完善景点体系、加快纵深开发的思路,田家沟生态风景区“五一”前正式营运;王母宫瑶池景区开发拉开较大规模,圣水池建设等主体工程全面完成;王母宫石窟维修工程开工建设,温泉理疗中心建成,泾州大云寺博物馆建设项目已签订了建设合同。至10月底,共接待游客24.1万人(次),旅游业综合收入达到694.3万元。

(二)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农民增收措施,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1、坚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果菜草畜产业开发。全县新建果树经济林3.35万亩,落实果实套袋3.06亿只,果品总产达到10.8万吨。今秋在重点乡镇规划加工型澳洲青苹基地2.4万亩,向企业+基地迈出了步伐。以南北部设施养殖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种草养畜,全县完成种草3.2万亩,饲草留床面积达到22.97万亩,新建各类暖棚圈舍1188座,新增暖棚养畜1.32万头(口),设施养畜总量达到16.2万头(口)。种植各类蔬菜7.5万亩,“泾丰”牌泾早洋芋、脆红参胡萝卜、泾州大葱等蔬菜品牌通过了国家商标注册。

2、围绕强化产业化服务,大力建办产业化龙头企业。高平裕康果品公司、王村果袋厂、荔堡杏脯加工厂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先后投运,累计建成生产服务型、中介流通型、产销一体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56个。

3、认真落实粮食直补政策,积极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生产获得夏秋两季丰收,全县粮食总产预计达到13.7万吨,较去年增长5.5%,其中夏粮总产达到6.04万吨,增产4.5%。

4、多方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开展劳务输出。全县共输出劳务人员5万多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51亿元。至10月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12%,可望完成全年增收计划。

5、持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9.15万亩,完成三荒造林7万亩。全县恢复维修水利工程56处,新建人饮工程14处,治理河堤1800米,联丰灌区改扩建和易地搬迁项目开工建设。全面加快小康建设进程,大力推行“生态型”、“城郊型”、“田园型”、“产业型”四种发展模式,全县新建小康屋1700多户,改扩建4000多户,形成了党原丁寨、王村墩台、玉都康家、泾明吊堡子等一批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

(三)切实落实发展抓项目措施,强化项目建设,广泛招商引资,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齐抓共管”的思路,拓展前期,加快在建,扩大招商,规范管理,以农产品深加工、特色资源开发、社会事业发展为依托,共储备各类项目179项,全年新开工及在建项目65项,完成投资2.36亿元。省级林木良繁中心、五里铺节水灌溉、城关镇排水排污等项目已全面建成,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泾川一中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农村能源工程等项目通过检查验收,中小学危房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小麦条锈病综合试验站、田家沟坝系工程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立足现有企业盘活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内外并举,多渠道招商引资,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全县共确定招商引资项目52项,目前到位资金7257万元。

(四)积极落实新的财政政策,加强财政管理,狠抓财源建设,财政工作运行平稳。

至10月底,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087.2万元,占年预算数3800万元的81.2%,全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1081.6万元,占调整预算数69%。坚持开发新兴产业,培育后续财源,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新上财源项目4项,3户市列重点财源企业实现利税449.1万元,同比增长45.4%。依法加强税收征管,严厉打击偷逃漏税行为,基本做到了应收尽收,足额入库。进一步调整理顺县乡财政体制,加强财政监督管理,认真落实罚缴分离制度和专户储存的管理规定,加大国债资金和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严格控制财政支出,财政工作运行良好。

(五)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有了新的变化。

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建立了吴焕先烈士陵园、官山林场生态建设、田家沟水土保持、县博物馆历史文化5个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深入开展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民活动。加大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中小学危房改造完成投资3753万元,新建扩建改建校舍面积6.1万平方米,新开工建设了泾川一中学生公寓楼、科技实验楼、泾川二中教学楼、传染病区等一批重点工程。高考成绩创历史新高,本科上线达到279人,居全市第三,应届毕业生重点本科上线率名列全市第一。以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科技进步先进县和全省文化先进县为目标,扎实开展了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试点工作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政府、教育、农村、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推进,建成了视频会议系统、电视、网吧抗干扰系统和全省首家远程医疗诊断系统,开通了人民网甘肃视窗泾川频道和泾川旅游网站、果业网站,信息化工作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集中开展计划生育清理清查专项治理活动,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工作全员责任制,扩大村(居)民自治试点范围,推行计划生育合同管理,建立并推行了利益导向机制。

(六)坚持执政为民,多方筹措资金,办成了一批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事、好事。

经过努力,年初承诺的十件实事基本得到办理落实。积极实施农村人饮二期解困工程项目,建成了玉都摆旗、飞云王家咀等4个跨区域水厂和王村徐王、泾明雷家沟等2处人饮工程,完成自来水入户2790户。积极开展泾川一中省级示范性高中创建工作,学生公寓楼、餐饮中心已全面建成,科技图书楼完成了主体工程,创建工作通过验收。持续推进排危建校工程,全县21所农村中小学校舍动工改造,建成了合道中学等4所市级标准化学校。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力实施农村扶贫开发,在党原西联、太平何家、红河田赵等8个村实施了整村推进,整修砂化道路40公里,新修暖棚牛舍800座、暖棚猪舍50座,建成集雨水窖396眼,新建维修学校4所,新建人饮工程1处,使2780人稳定解决了温饱。加快生态能源建设,建成沼气池912口,配套完成改厕、改厨、修建太阳能暖棚846户。大力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完成巨荔、高太等通乡等级公路路基整修改造27公里,柏油罩面15公里。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城关镇排水排污工程,县城环境进一步净化。

今年全县经济建设运行态势良好,进展比较顺利,这一切与老干部的大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在今年的经济运行中,许多离退休老干部提出了多方面的合理化建议,帮助我们解决了经济建设中的诸多问题。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年以来,我县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变化,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方面的工作进展不平衡。工业经济发展步伐缓慢,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效益不高;农民增收的渠道不多,加上今年遭受霜冻、干旱、暴雨、冰雹等自然灾害,增收效果不明显;计划生育工作虽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整体水平仍有差距。二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运行困难。止10月底,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087.2万元,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1081.6万元,加上今年实行农业税制改革,降低农业税、取消牧业税和农业特产税,使全县财政收入形成了很大缺口,财政运行步履艰难。三是项目建设渠道狭窄。由于政策划限,致使投资渠道狭窄,争取项目和资金难度较大,项目的带动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限制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四是改制企业职工安置困难较大。今年全县未改制的16户国有企业全部实施改制,年内将新增下岗失业人员1480人,改制企业债务处理、职工安置存在较大困难。对这些问题,县委、县政府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2005年,初步确定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创造性地落实“三抓”措施,大力推进实施“五大战略”和“六个加快”,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在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上,立足县域特色,大办特色工业,加大城镇开发力度,加快旅游产业开发,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快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努力建设甘肃东部经济强县。突出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切实抓好新建项目的达产达标和现有企业的发展,努力提高企业效益,全力抓好恒兴果汁、颗粒粕饲料、万吨果蔬汁生产线的达产达标,实现增产增效,发挥骨干带动作用。坚持分类指导、因企施策、分层推进的原则,持续深化企业改革,进一步加大重点企业嫁接改造力度,最大限度地盘活现有企业,实现企业整体退出。进一步抓好已改制企业的规范完善,逐企业梳理解决遗留问题,提高改制质量。坚持把城东工业区建设作为招商引资、兴办项目、培植工业增长点的基地,全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大张旗鼓引进工业项目。

(二)加快重点区域开发,努力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牢固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加快综合开发,以城镇化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一是持续抓好城镇综合开发。全面实施县城北扩工程,多方争取资金加快路网、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科教园区建设,加快实施青少年活动中心、职教中心等项目。加快安定大桥工程建设进度,确保5月底前通车投运。进一步加大旧城改造力度,突出抓好城东住宅小区、东大街开发、环城西路、北路综合开发等重点工程。二是进一步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围绕产业开发、市场建办和民营经济发展,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高标准完善配套设施,提升综合服务功能。以小康屋建设为重点,推进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建设步伐,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居住条件。三是切实加快旅游产业开发。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走招商开发景点的路子,集中精力抓好大云寺博物馆、王母宫景区、田家沟生态风景区和温泉度假区建设。

(三)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加快推进果菜草畜产业建设步伐,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进一步壮大果品产业,扩大基地,建办龙头,依托恒兴果汁公司等企业,大力推广澳州青苹等名优品种,年内新建优质果园3万亩。做大做强畜牧产业,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发展优质牧草4万亩,启动丰达草业公司,加快草畜产业开发步伐。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扩大无公害蔬菜示范种植。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持续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认真实施退耕还林、水保世行贷款、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项目,切实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四)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切实增强发展后劲。牢固树立发展抓项目的意识,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行业经济政策,按照“争取一批、建设一批、论证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扎实搞好项目调研论证;切实抓好垃圾处理、现代农业示范、节水灌溉、河堤治理、中小学危房改造、小康示范村建设等重点项目的争取;持续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墩台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等项目建设,形成一批项目支撑、产业配套的集中突破区。进一步创新项目投资机制,完善项目建设责任制,加强项目工程管理,整合项目资源,合理配置项目,发挥项目的最大效益,努力增强发展后劲。

(五)进一步优化环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放宽放活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鼓励吸引县内外产业大户和客商积极投资开发,建办一批有利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市场前景广阔的民营企业。多方引导农民在集镇周围务工经商,建办项目,培育形成一批非公经济活跃区。加大对重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培育楠林家俱、旭康、南北购销等一批商贸服务、农副产品加工营销的企业集团,努力提高民营经济在全县经济中的份额,形成全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上一篇:我锻炼,我健康!我运动,我快乐!作文500字下一篇:对华东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的流程了解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