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士西服的礼仪色彩介绍

2024-05-07

男士西服的礼仪色彩介绍(精选3篇)

篇1:男士西服的礼仪色彩介绍

西装的衬衫

与西装配套的衬衫应为“正装衬衫”。一般来讲,正装衬衫具有以下特征:(1)面料:应为高织精纺的纯棉、纯毛面料,或以棉、毛为主要成分的混纺衬衫。条绒布、水洗布、化纤布、真丝、纯麻皆不宜选。

(2)颜色:必须为单一色。白色为首选,蓝色、灰色、棕色、黑色亦可;杂色、过于艳丽的颜色(如红、粉、紫、绿、黄、橙等色)有失庄重,不宜选。

(3)图案:以无图案为最佳,有较细竖条纹的衬衫有时候在商务交往中也可以选择。

(4)领型:以方领为宜,扣领、立领、翼领、异色领不宜选。衬衫的质地有软质和硬质之分,穿西装要配硬质衬衫。尤其是衬衫的领头要硬实挺括,要干净,不能太软,或满是油迹斑斑,否则最好的西装也会被糟蹋。

(5)衣袖:正装衬衫应为长袖衬衫。

(6)穿法讲究:a.衣扣:衬衫的第一粒纽扣,穿西装打领带时一定要系好,否则松松垮垮,给人极不正规的感觉。相反,不打领带时,一定要解开,否则给人感觉好象你忘记了打领带似的。再有,打领带时衬衫袖口的扣子一定要系好,而且绝对不能把袖口挽起来。

b.袖长:衬衫的袖口一般以露出西装袖口以外1.5厘米为宜。这样既美观又干净,但要注意衬衫袖口不不要露出太长,那样就是过犹不及了。

c.下摆:衬衫的下摆不可过长,而且下摆要塞到裤子里。我们经常见到某些服务行业的女员工,穿着统一的制式衬衫,系着领结,衬衫的下摆却没有塞到裤裙中去,给人一种不伦不类,很不正规的感觉。

d.不穿西装外套只穿衬衫打领带仅限室内,而且正式场合不允许。

领带

领带是男士在正式场合的必备服装配件之一,它是男西装的重要装饰品,对西装起着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所以,领带通常被称作“男子服饰的灵魂”。

(1)面料:质地一般以真丝、纯毛为宜,档次稍低点就是尼龙的了。绝不能选择棉、麻、绒、皮革等质地的领带。

(2)颜色:一般来说,服务人员尤其是酒店从业者应选用与自己制服颜色相称,光泽柔和,典雅朴素的领带为宜。不要选用那些过于显眼花俏的领带。所以,颜色一般选择单色(蓝、灰、棕、黑、紫色等较为理想),多色的则不应多于三种颜色,而且尽量不要选择浅色、艳色。

(3)图案:领带图案的选择则要坚持庄重、典雅、保守的基本原则,一般为单色无图案,宜选择蓝色、灰色、咖啡色或紫色。或者选择点子或条纹等几何图案。

(4)款式:不能选择简易式领带(如“一拉得”)。

(5)质量:外形美观、平整、无挑丝、无疵点、无线头、衬里毛料不变形、悬垂挺括、较为厚重。

(6)打法讲究:a.注意场合:打领带意味着郑重其事。b.注意与之配套的服装:西装套装非打不可,夹克等则不能打。c.注意性别:为男性专用饰物,女性一般不用,除非制服和作装饰用。d.长度:领带的长度以自然下垂最下端(即大箭头)及皮带扣处为宜,过长过短都不合适。领带系好后,一般是两端自然下垂,宽的一片应略长于窄的一片,绝不能相反,也不能长出太多,如穿西装背心,领带尖不要露出背心。e.结法:挺括、端正、外观呈倒三角形

西裤

(1)因西装讲究线条美,所以西裤必须要有中折线。

(2)西裤长度以前面能盖住脚背,后边能遮住1厘米以上的鞋帮为宜。

(3)不能随意将西裤裤管挽起来。

穿着礼仪

西装的穿着应合适、合地、合景。根据场合的不同,而选穿合适的西装。正式场合如宴会、典礼等,必须选择素颜的套装,由深色精仿毛料制成,以黑色、深蓝色为宜,绸缎饰边和领口,不能有任何装饰。一般场合、一般性访问可着当装或套装。

凡正市场合,穿西装都要配领带。领带的花色可以根据西装的色彩配置;领带的长度以到皮带扣出为宜。

衬衫挺括,整洁无皱褶,尤其是领口。正式场合,衬衣的下摆需塞在西裤里,袖口扣上,长袖衬衫的衣袖要长与西装上衣的衣袖。不系领带时,衬衫领口不可扣上。如需陪用领带夹,一般夹在第4.5个纽扣之间。

若穿西装背心或羊毛衫,则领带需配置与背心或羊毛衫之内。

西装上衣两侧的衣袋只做装饰用,不可放东西。上衣胸部的衣袋专装手帕,不可他用。西裤插袋也不可放顾囊之物。

穿西装一定配皮鞋,而不能穿布鞋、旅游鞋等,皮鞋要保持清洁。

西装在穿着时可以敞开,袖口和裤边不要卷起。穿单排纽扣的西装时,早正式场合只扣一粒,坐定后可以解开;穿双排纽扣西装时,在正规场合里要把两个扣子都扣好,坐定后也不能解开扣子。

篇2:男士西服的礼仪色彩介绍

遵行礼仪就必须在思想上对交往对方有尊敬之意, 有乐贤之容;谈吐举止上懂得礼仪规矩;外表上注重仪容、仪态、风度和服饰;在一些正式的礼仪场合, 还须遵循一定的典礼程序等。孔子说:“博学于文, 约之以礼。”礼仪虽然对人有较强的约束力, 但它却是一封永恒的介绍信。孟德斯鸠曾说过:“没有绝对的自由, 规矩是束缚我们行为的, 同时也是给我们的自由以保证的。”在现代社会, 礼仪可以有效地展现施礼者和还礼者的教养、风度与魅力, 体现着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尊敬程度, 是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的外在表现, 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感情、表达心意、促进了解的一种形式, 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润滑剂和关系纽带。

中国历来讲究尊卑位次排序, 如果安排不妥, 会引来不少误解和麻烦。位次排序问题, 实质上是左右与尊卑问题, 有其历史渊源、发展演变过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历史和时间的行进有必要对左右尊卑, 特别是位次排序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一、中国古代的左右尊卑简述

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 左与右的区别是上下、尊卑、高低、贵贱的重要标志, 表现在各种礼仪场合。左右与尊卑, 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左尊右卑

《左传》桓公八年:“季梁曰:‘楚人上左, 君必左, 无与王遇, 且攻其右, 右无良焉, 必败。’”楚国以左为尊, 左军的势力比右军的势力大, 因而季梁建议进攻力量薄弱的右军。

《仪礼·士相见礼》:“士相见之礼挚, 冬用雉, 夏用鱼, 左头奉之。”“左头”是头在左, 又称“左首”, 以示尊重。《礼记·曲礼上》:“执禽者左首。”郑玄注云:“左首, 尊。”孔颖达疏:“禽, 鸟也。左, 阳也。首, 亦阳也。左首, 谓横捧之也。”

古代的宫殿、府第、牌坊等建筑亦可见崇尚文治时期以左为尊。孔庙始建于孔子逝世后的第二年, 进了孔庙门, 有一条用精致石头铺成的道路, 那是皇帝步行的道路。石路的左边是文官走的路, 石路的右边是武官走的路。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 又改以左为尊。《明史》:“甲辰正月, 初置左、右相国, 以李善长为右相国, 徐达为左相国。吴元年 (1367) 命百官礼仪俱尚左, 改右相国为左相国, 左相国为右相国。”

清袭明制尚左。《红楼梦》第三回叙述贾府接待林黛玉席次安排:“王夫人遂携黛玉穿过一个东西穿堂……见王夫人来了, 方安设桌椅……贾母正面榻上独坐, 两边四张空椅, 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 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黛玉方告了座, 坐了。贾母命王夫人坐了。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座方上来。迎春便坐右手第一, 探春左第二, 惜春右第二。”虽为小说, 实为现实生活之再现, 左位为上, 先左后右。清朝官员, 一般以满人提任左职, 汉人出任为右职。

由此大致可见, 春秋、唐、宋、明、清等代尊左。

2、右尊左卑

《礼记·王制》“殷人养国老于右学, 养庶老于左学。”右学是大学, 左学是小学, 国老尊于庶老, 右学尊于左学。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功大, 拜为上卿, 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 有攻城野战之功, 而相如徒以口舌之劳, 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 吾羞, 不忍为之下。”

《汉书·田叔传》:“上尽召见, 与语, 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这就是成语“无出其右”的来源。宋戴埴《鼠璞》:“汉以右为尊。谓贬秩为左迁, 仕诸侯为左官, 居高位为右职。”

《元史·仁宗纪三》载:“延祐 (1317 年) , 仁宗任命合散为右丞相, 合散言:‘故事丞相必用蒙古勋臣, 合散回回人, 不厌人望’, 遂恳辞。制以宣徽使伯答沙为中书右丞相, 合散为左丞相。”

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左右》:“元左右丞相、左右丞、则以右为上。科场蒙古色目人称右榜, 汉人南人称左榜, 亦右为上也。”

由此大致可见, 殷商、战国、秦、汉、元等代尊右。

以上分析仅为依史料记载、文学作品等得出的初浅见解, 实际情况远为复杂。

若就主流文化论, 现代人一般认为“古人尚左”。我个人认为主流文化论尚左有以下原因:A、古人有“天道尚左”的宇宙观, 并将左尊右卑的概念延伸到一切具有左右分别的情况。当时是父权社会, 男尊女卑, 因而男左女右。稍后重文轻武因而文左武右, 清代故宫文华殿在西 (所说的尚左是以建筑物坐北朝南且朝大门方向看为准) 。B、依据史料记载、文学作品我们可以看出春秋、唐、宋、明、清等代尊左殷商、战国、秦、汉、元等代尊右。唐、宋、明、清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朝代, 几个朝代的经济政治综合国力在当时在世界上也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其思想观念对后人的影响恐怕也是远大于其他朝代。中国上下几千年, 左右尊卑问题随时间的推移、地域的区别、习俗的不同、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差别。尊左与尊右, 应区别具体情况, 笼统地说古人尚左或尚右都是片面、简单的。

二、中国现代会议主席台的位次尊卑排序

借古鉴今, 通过以上分析弄清楚了中国古代对左右的尊卑情况。根据刘老师在课堂上的建议下面对于现代会议主席台的位次排序作进一步分析, 更好地了解次序排列在中国现代的情况。礼仪中的左右尊卑排序没有明确的规范, 《机关文明礼仪手册》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年8 月第一版) 认为, 目前国内排定主席台位次有三个基本规则:一是前排高于后排 (这是应有之义, 勿须赘述) , 二是中央高于两侧, 三是左侧高于右侧。

1、领导为单数时的座次排序。这种情况排位较为简单

第一种:1 号领导居中, 2 号在1 号左手位置, 3 号在l号右手位置, 如此类推。由于会议主席台一般为单数, 而我国最高层级的会议大多如此排序, 所以这种排法得到全国上下的普遍采用, 是使用得最多的位次排序。如下所示:

2、领导为偶数的座次排序

主席台领导为双数时的座次排序较为复杂, 可以以十一届三全会为界前后两个阶段论述。

(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 (以主席台中间线分开) 尊右有时也尊左, 左右无严格界限。

①尊右。如下所示。

(2) 有时也尊左。如下所示: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分两种情况, 一是以左为尊, 二是以中为尊。

第一种:以主席台中间线划开, 以左为尊。这种情况最为多见。

第二种:以中为尊。1 号领导位居正中;两边领导左单右双亦可, 左双右单亦可。这种排法比较保险, 跟领导为单数时排法基本相同。具体排位时, 单数一边领导位距可适当疏一点, 双数一边密一点。领导多时, 左右两边看不出区别。

此外,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左右皆尊。如下所示:

我国虽然没有统一的礼仪规范, 但中央和国家机关的做法, 为全国提供了范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排列, 让我们看到了左右次序的趋势。只要掌握以上的规则, 就能运用自如, 礼貌得体。左右, 乃是一个方位, 跟尊卑联系在一起, 不过是人为赋予的含义。罗素说“参差多态乃是幸福之本源”, 古往今来, 由东到西, 左右的尊卑随着时空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 只要正确看待, 这个变化不过是参差多态的一个符号和色彩。

摘要:中国传统礼仪的意蕴非常丰富, 且具有多重功能。深刻认识传统礼仪的意蕴, 充分发挥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就位置尊卑方面的传统、现代进行了初步描述。

关键词:礼仪,左右尊卑,座次排序

参考文献

[1][清]赵翼.陔余丛考[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57.

[2][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37.

[3]杨琳.左右尊卑文化现象的研究[J].中国文化研究, 1996年夏之卷总第12期.

[4]康清莲.左右尊卑的文化内涵[J].晋阳学刊, 2009, 5.

篇3:男士西服的礼仪色彩介绍

色彩作为大自然一种最普及的审美形式,它无所不在。色彩是美的化身,当太阳的光与地球相撞,于是五光十色、绚丽缤纷的色彩世界并呈现与人类的眼前,因为有了色彩,我们感知到绿叶的娇嫩、稻谷的金黄、冰雪的严寒,色彩使宇宙万物生机盎然,充满情感。俗话说“远看色彩近看花”,在服饰礼仪表现中,服装色彩起到了鲜明强烈地 “先色夺人” 效果。在服饰礼仪规范的服装打扮中,人们一眼看到和感觉到的是各种各样的颜色,然后才是服装的外部轮廓、内部结构、面料质地和工艺方法,以及着装者通过服饰表达的礼仪规范,可见服装色彩搭配与表现是服饰礼仪着装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服饰礼仪中的色彩搭配技巧对于“礼”与“美”的展现非常重要。

服装是无声的语言,不同的色彩也会有着不同的表情和意义:看到橙色,我们联想到橙子、桔子等,于是有了明亮、开朗、欣喜、温暖、健康,橙色给人尊贵的感觉;看到黄色,我们联想到向日葵、迎春花、柠檬、香蕉等,于是有了希望、明亮、温和、纯净、轻快的感觉,黄色富有朝气,给人以崇高、清新、舒适的视觉效果,而且黄色还是古代帝王服装的专用色,其中金黄色象征着丰收与喜悦;黄绿色象征着幼嫩与恬静;淡紫色象征着温柔与优雅;蓝紫色象征着神秘与高贵。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红色、蓝色和绿色。红色是中国人情有独钟的颜色,无论是表达新年的吉祥,还是节日的喜庆;无论是新婚的吉利,还是心情的激昂,我们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红色,看到红色,我们联想到红旗、火苗、中式婚礼服、枫叶等,于是有了激动、兴奋、火热、喜庆、浓郁的感觉,红色富有激情,大方霸气而纯正;蓝色是最适合中国人的颜色,看到蓝色,我们会联系到大海、天空、宇宙和太空,这些宽阔浩淼的具象联想赋予了蓝色深远、沉静、永恒、博大的感觉。在蓝色中,淡蓝色象征清新与宁静;普蓝色象征庄重与崇高;深蓝色象往着孤独与悲伤。蓝色是色彩中最含蓄、古朴的颜色,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它与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搭配十分协调,因此自古以来我们就拥有了独具华夏民族意韵的蓝色系列,如民族民间盛行的蓝印花布,明清时期的青花瓷,深沉的靛蓝与纯净的白色相配诠释出浓浓的中国情。总之,蓝色是所有颜色中最容易与其他颜色搭配的色彩,是极具魅力的颜色,也是在师生制服中使用最多的颜色。绿色是最环保安全的颜色,万类霜天中绿色层出不穷,嫩绿、黄绿、中绿、翠绿、墨绿、橄榄绿等等应有尽有。看到绿色,我们会联想到树木、森林、原野、树叶,这些联想极大的满足了人们渴望放松,回顾自然的心理。绿色是波长不长也不短的颜色,既有一定的色彩显示性又不会绚烂刺眼,人眼经常观看绿色能够恢复眼睛的疲劳,所以绿色是最环保安全的颜色。

在服饰礼仪课程中,先了解色彩的属性有利于掌握色彩搭配原理,帮助学生巧妙的借鉴色彩,礼貌地表达色彩想要表示的寓意。

服饰礼仪课程中色彩搭配技巧的基本原理

各种色彩在固有美和人类情感赋予的美两种因素下,通过色与色之间互相融合搭配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美感效果,以满足不同场合、不同风格的服装需要。

1.明度配色

明度是指色彩的深浅程度,比如深蓝和浅蓝,都属于蓝色系,但明度不同,在服饰礼仪着装打扮中,利用不同程度的明暗色彩协调组合一起,更能突出有彩色系的“黑白灰”效果,更好的体现出服装色彩的对比度、空间感和立体感。一般整体着装为高明度基调的配色,可以形成清新、明亮、轻盈、优雅的调子,如米白、淡黄、天蓝、嫩绿等色彩搭配,常被看做夏季常用的服装色调,或年轻一代的色调;整体着装为中明度基调的配色,可以形成含蓄、温婉、庄重、自然的调子,如中明度的橙色、黄色的色彩搭配,使穿着活泼、明朗。整体着装为低明度基调的配色会形成深沉的暗调子,如普蓝、暗红、黑色等色彩搭配,具有严肃、厚重而忧郁的效果,这种基调色彩搭配的着装能让青年人显得内向深沉,富有教养。

2.纯度配色

纯度是指色彩的饱和程度,服饰礼仪中服饰配色如果感觉过分艳丽世俗、过分深沉暗淡、过分灰弱模糊等,都是因为色彩纯度对比过强或过弱而造成的。着装配色时,搭配色彩的纯度、明度越接近,色彩的视觉效果和识别度就越微弱,形象相对柔和;当搭配色彩的纯度、明度差拉开时,色彩的视觉效果和识别度就越清晰明快。

3.色相配色

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服饰礼仪中服装色彩搭配的整体效果往往是多种不同色相配置形成的。不同的色相越多,统一的要素就需要越多。一般多种色相配置可以分为:统一法(同类色配色、类似色配色);对比法(对比色配色、互补色配色)。

统一法中的同类色搭配:同类色搭配是指用同一种色相与色系的颜色搭配在一起,可以想象,在着装中如果衬衣、领带、休闲夹克及袜子、鞋子都是一模一样的颜色,虽然纯单色着装协调,但却会显得呆板、枯燥,不能为着装者增加美感与生机,解决办法是在同色系配色中,注意加强同一色相颜色的明暗深浅与鲜灰变化,给人造成整体和谐、局部变化层次错落有致。如:白色T恤搭配蓝色茄克,茄克上的蓝色从底边往衣领由深蓝依次向浅蓝渐变,再配上深蓝色休闲裤,白色运动鞋和蓝色帽子,这样就能做到色彩搭配层次分明,变化丰富;另外浅棕色外衣搭配棕色与白色相间的条纹衬衫,再饰以棕色筒裙及皮鞋,颜色仍然在棕色的范畴之内,但效果丰富、看点分明。还比如:浅绿配灰绿、米白配土黄、湖蓝配群青等等,都是同类色配色。将同一色调放置一起搭配会产生活泼感,更容易取得色彩调和的效果。

同类色搭配服装时,还可选择不同材质的面料组合来打破单一感,一般相同色彩的绸缎色彩光鲜明亮;呢绒面料色泽稍灰暗含蓄;皮革面料光泽感强、尽显现代时尚;裘毛面料蓬松轻软、色彩更为耐看,表达出雍容华贵的效果;棉、麻织物色彩会呈现朴实的美感。黑色蕾丝衬衫搭配低腰黑色9分牛仔裤,拧上黑色真皮小提包,一样轻松靓丽。

统一法中的类似色搭配:类似色搭配是将色相环中相邻或接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调搭配在一起的配色,也就是将比较接近的颜色相搭配,如:红与橙黄、橙红与黄绿、绿与蓝等,类似色的特点是搭配统一、和谐,比同类色搭配效果要丰富。类似色配色的特征在于色彩之间有微妙的差异与变化,它比同类色搭配要效果鲜艳活泼得多,而且不会出现呆滞单调感。

对比法中的对比色搭配:对比色搭配是指将色相环中两个相隔较远的颜色相配,如红和蓝、蓝与黄、黄与红、橙与紫、绿与紫等相搭配。对比色配色效果强烈、醒目、活泼,配色使人兴奋,产生极富运动感的效果。

对比法中的互补色搭配:互补色搭配是指将两个完全相对的颜色搭配在一起,如: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橙,它比对比色配色更富有刺激性,是色彩中最强的对比关系,这种配色的长处是饱满、活跃、生动。

对比色与互补色搭配不当会产生烦躁、不安定、过分刺激、幼稚之感,解决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这些方法也适合其它色彩的搭配。①定主色调,使其它颜色成为小面积的点缀色,主次分明能避免过分刺激。②购买服装时,注意色彩的明暗、鲜灰度变化。如大红衣配翠绿裤,刺眼夺目,不宜穿着,但可以选择粉绿色衬衣配葡萄酒红裙子或黄绿色茄克配深紫红休闲裤,效果就柔和多了。③增加第三色的缓和,让对比双方因为有了相同的元素而协调起来。④增加黑白灰常用色组的修饰,黑白灰如同一把万能钥匙,在对比、互补色搭配中提供帮助。这些方法都是在刺激、强烈的色彩效果中寻求协调、寻找一致性。

服饰礼仪课程中色彩搭配技巧

1.三色原理

所谓“三色原则”,是指着装时服装的色彩控制在三种颜色以内,且以一种颜色为主色调,这样可使服装在色彩上显得规范、简洁、和谐,从而提升档次。比如:上衣选用浅蓝灰色,裙子选用宝蓝色为主调,内衣选用宝蓝与白色交织的花色衣料,首饰使用小面积金色、浅红紫色等对比色,为了增加色彩的呼应,鞋袜也选用含灰色、蓝色,这样不但色彩整体突出,效果丰富,而且色彩也没有超过三种。

男士穿着西装时,也要遵循“三色原则”。它要求西服、衬衣、领带、腰带、鞋袜,一般不应超过三种颜色,比如:西服套装一种颜色;鞋子、腰带、公文包可用与西服同色的皮料材质;衬衫一种颜色;领带一种颜色,那么在西装左侧胸袋里插上的袋饰手帕色彩最好与领带或衬衫颜色相近。

穿着打扮时,要善于将不同颜色协调在一起,是“三色原则”实行的关键。黑、白两色在服装中不算颜色,去掉它们,看剩下多少颜色,特别是帽子、围巾、提包、首饰和鞋的色彩,要做到配色“多而不乱”,就需寻找它们之间明显的关联点,相互呼应、相互适宜。

如果买了条型、格纹、花色图案的服装,面料上色彩很丰富,已经超过三种色彩,这时不要担心,从整体来看它是一个大的花色而已,原则上花色上衣的搭配是只要衣服上有的颜色,裤子或裙子就可以 用,但裤子或裙子上不再有条纹等图案,只是纯色更安全易搭。

2.肤色与服色

着装配色要根据个人的肤色、年龄、体形选择颜色。与肤色完全一致的服装会显得呆板、没有生气。处理肤色与服色的关系,最好的办法是拉开两者颜色之间的对比度,但当肤色不太理想时,应使服装色与肤色呈弱对比,以掩饰肤色的不足。肤色白,白里透红的健康肤色几乎与所有的肤色相称,穿深色服装显得庄重、严肃、理性;穿浅亮色则显得柔和、轻松、感性;肤色黑,首先不应选择色泽明亮的黄橙色或色调极暗的黑紫色及褐色服装,这些颜色因为色的对比与同化都会加深或突出黑皮肤的缺点,黑皮肤应该选择与肤色对比不明显的粉红色、蓝绿色,淡化服色的感觉;肤色黄,不宜选用土黄色、灰色和紫色的服装,会使肤色接近紫色的补色(黄绿色),而显得萎靡不振、气色不佳;脸色苍白者则不应穿着绿色或深冷色调服装,会使脸色更显无力、疲乏与病态;反之,白色服装配任何肤色都非常适宜,因为白色的反光会使人显得精神一振,神采奕奕。

3.体态与服色

利用色彩的特性及错觉,结合人体体态上的高矮胖瘦进行配置,能使人的形态美与色彩美相得益彰。

体态瘦高的人应选择具膨胀感的浅色、暖色来起到扩散面积的作用,服装面料宜选用较含蓄的大花纹,可佩戴大而圆的别针、项坠等饰物;体态瘦小的人应选择碎花图案和淡雅的中间色,且上下色彩一致能增加修长感。服装装饰过多,会更显单薄;服装色彩用具收缩感的黑色或冷色,会更显瘦小,戴胸针时应别高一点,以提高观者注目的视线;体态矮胖的人应选择深色或沉着、素雅的冷色调,不宜选用鲜艳的淡色衣料、大横格衣料或大印花花布,不宜选用泡泡纱或质地硬挺的面料,衣服的结构不宜太紧身,一切有视觉张力的元素都需要尽可能避讳;体态高大的人应选择浓艳、暗色为主调,需要穿用浅色服装时,最好里面穿淡色,外面穿暗色,不宜使用横格布料。

4.色彩与层次

上下服装的层次,着装时要避免不同纯度白色的上下搭配,如:纯白上衣搭配米白裙子,应选择上深下浅或者下深上浅的搭配,这样可以冲淡上下服装色差模糊的感觉,一般上衣色浅而下装色深,能增强人稳重沉着的静感;上衣色深而下装色浅的组合,显得活泼、飘逸,能给人以动感和时髦感。也可系一根稍深色的皮带,让上下服装层次分明;内外服装的层次,内外衣色彩过分接近,则服装的领、胸部位,就会模糊一片而缺乏生气,如:咖啡色外衣+黑色内衣,应内深外浅或者外深内浅的搭配。例如黑色外套配白色衬衫,显得庄重气派;配浅蓝色衬衫,显得老成持重;配粉红色衣领,显得年轻妩媚,如果采用花色面料的内外衣配套,应采用内花色外单衣,或内单色外花衣的方法,内外都是花色,难免会使人产生眼花缭乱的感觉。

除此之外,要想显示体态轻盈,可以选择浅色来装扮,因为浅色感觉轻,显得文雅、大方。冬季着深色服装,感觉厚重踏实,点缀鲜艳的暖色饰品,配色丰富跳跃起来,也达到了御寒功效。

体形瘦小的人适合穿明亮度高的浅色服装,浅色调和艳丽的色彩有前进和膨胀感,而体形肥胖的人可用明亮度低的深颜色使之显得苗条,一般深色调和灰暗的色彩有后退和收缩感,不只黑色才会显瘦,墨绿、深蓝、咖啡、枣红、赭石等深暗颜色也都有收缩的效果。

总之,色彩就像一个个美丽的音符,能奏响多变的旋律,让我们掌握服饰色彩搭配规律,在服饰着装中体现色彩组合的灵动,让“礼仪”、“服饰”与“色彩搭配”充分展示与融合,以彰显出着装者应有的现代知性风采。

(作者单位:湖南女子学院)

上一篇:平面设计顶岗实习心得下一篇:学校财务报销审核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