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人怎么考全日制大学

2024-04-09

社会人怎么考全日制大学(精选8篇)

篇1:社会人怎么考全日制大学

社会人怎么考全日制大学?

社会人士可以通过高职院校扩招和高考两种方式获得全日制本科学历。高职院校扩招获得的.是全日制大专学历,如果想获得全日制本科学历,必须在大专三年级参加省内统一专升本考试。社会人员及在职工作人群专升本可以参加自考、成考、网络教育、国家开放大学进行专升本报考。已经步入社会没有太多知识储备缺乏学习能力和已经工作的在职人群可以选择参加远程网络教育专升本。网络教育不受地域限制,学员也可以随时随地在线学习,而且都是国家985/211工程及重点专业院校,符合条件学员同样可以申请学士学位证书。

篇2:社会人怎么考全日制大学

9月14日,教育部准确界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并统筹管理,曾经的在职双证研究生,变了一个华丽丽的新称号!――“非全日制研究生”。

政策变化后有什么影响?非全日制研究生报名、考试有何变化?想要在职读研怎么办?小编进行梳理总结,供大家参考:

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十月在职联考)取消后,相关工作纳入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招生。无疑,想边工作边读研,只好去考非全日制研究生了!

当然如果你不想辞职读个全日制的硕士研究生,据了解还有机会选择暂未取消的“定向培养”模式(此类占比非常少),大家可以参考教育部发布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据专业人士预计分析,此政策也会逐步调整,明年、后年也会发生政策变化。留给在职考生的时间不多了,可以抓住此次机会!

非全日制研究生入学招生考试有什么变化?

1、考试时间:月24日~年12月25日;

2、考试内容: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全国GCT联考取消,纳入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考试科目与对应的全日制专业的考试科目相同;

3、复试分数线:与全日制研究生进入复试的初试资格线相同。

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条件有什么变化?

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报考条件相同,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条件主要有以下变化:

1、专科毕业2年后,可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2016年以前,专科毕业生不能报考)

2、应、往届本科毕业生均可报考;(2016年以前,本科毕业3年方能报考)

3、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工程管理(MEM)和项目管理专业学位要求本科毕业3年或专科毕业5年可以报考。

学校各专业报考条件以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为准。研究生培养单位根据社会需求自主确定不同学科、类别研究生教育形式,根据培养要求分别制定培养方案。

政策变化对“在职考研群体”存在的`劣势

1、招生政策、报考条件、考试科目、内容、复试分数线、考试时间与全日制研究生相同,难度增加!

(2016级以前的在职双证学生,倍感庆幸……)

2、非全日制与全日制,在学费上的变化是非常有区别滴,同时,奖助学金体系也是大大的不同或者不沾边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3、用人单位(多位机关事业单位)招聘将来会明确要 “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的毕业生,或不做限制。

个人视点:政策之后极有可能出现两种情况:其一、“非全日制”研究生因既能拿到双证,也不耽误工作受到考生青睐;其二、“非全日制”研究生被认为是在职研究生的另一种存在形式,若管理不善,极有可能再一次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用人单位和社会用“非全日制”和“全日制”来给研究生们贴标签。当然,最终结果会如何,还有待检验。

大家心里要需要明确一点,我们选择在职读书,其实质意义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思想层次和专业水准,其它的,我们不计较了(┬_┬)我一定不会告诉大家,自己辛辛苦苦在职读个研究生是为了学历证, 涨工资、能更好就业(┬_┬)

追溯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学历的“歧视史”,在本科阶段,非全日制一直以来以各种网络、电大、专升本等形式获得本科学历,简而言之,大学本科没考上,通过其它办法获得的本科。此次研究生政策调整,教育部明确“全日制”研究生与“非全日制”研究生证书同等的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自此,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历史地位能否得到?不得而知。

篇3:社会人怎么考全日制大学

1 研究方法

北京体育大学是唯一由国家体育总局主管的体育类211院校,在全国16所体育院校中具有代表性。故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体育大学四个年级不同学科的大学生进行典型抽样,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1000份,回收率83.3%,有效问卷947份,有效率94.7%。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价值、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认知状况

超半数的学生将价值的经济学概念理解为哲学解释,67.5%的人认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只有近半数的学生认为价值是客体属性满足主体需要而存在的一种效应(49.1%),60.8%的人认为价值概念反映了主体需要和客体满足程度之间的关系,39.2%的人认为价值是一种客观存在。67%的人认为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55%的人认为价值观是价值这种客观存在于主体意识中的反映,33.1%的人认为价值观没有正确错误之分,39.8%的人赞同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体价值取向的最大公约数。

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状况

大多数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所了解(90.6%)。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是依次是教师讲授(73.6%)、街道上的宣传标语(47.7%)、手机新闻(46%)、网络宣传(45.9%)以及辅导员组织的学习活动(40.5%)。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认识混乱不清。多数同学清楚民主是我国国家层面价值观(占80.7%),但不清楚和谐、文明是国家层面价值观,只有少数人认为和谐和文明是国家层面价值观(分别只有26.7%和24.4%),更多的人认为和谐是社会层面价值观(占58.9%),表明对和谐价值观所属层面误解较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要提高中国共产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和谐与社会相对应,现实社会充满矛盾,矛盾激化会引发冲突,导致社会关系不和谐,社会局面不稳定。而和谐国家的提法少之甚少,因此把和谐归入国家层面是不妥当的,容易造成认识混乱。将文明理解为公民层面价值观的学生较多(36.2%)。认为自由、平等、公正是社会层面价值观的人数最多,但比例不高(分别占33.5%,44.1%和44%),多数人没有把法治列为社会层面价值观,而列为国家层面(占63.1%),从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看,法治国家说得通,因此较难判定属于哪个层面。多数学生清楚爱国和诚信是公民层面价值观(分别占69.6%和75.6%),赞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是以人为本(70.9%)。

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情况

半数学生认为自己或别人有过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51.5%),约有四分之一的人表示很少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历(24.4%),只有15.8%的人表示经常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30.2%的人承认有过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4.4%的人表示经常有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66.4%的人认为思政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重要作用。

2.4 不同年级和政治面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差异性分析

以下分析均通过卡方检验,P<0.05,且列联系数>0.16。二年级学生对公民层面的诚信观念认同率比其他年级低13个百分点。四年级学生经常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比例比其他年级多5个百分点。党员大学生表示非常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比例比入党积极分子和普通群众高(分别高18个百分点和21个百分点),但把法制误解为公民层面价值观的比例比入党积极分子和普通群众高(分别高9个百分点),对公民层面诚信价值观的赞同率比入党积极分子和普通群众低(分别高28个百分点左右)。

3 结论与启示

3.1 结论

半数学生对价值、价值观的概念有正确认识,赞同价值的哲学概念是指客体满足主体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效应,反映了主体需要和客体满足程度之间的关系。赞同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思想体系,是价值这种客观存在于观念中的反映,且有正确错误之分,赞同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三个层面的划分有基本认知。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一定成效。多数学生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此外还有手机新闻、网络宣传、辅导员组织的学习活动。多数学生认为自己或周围的人有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从观念层面上升为行为层面。

存在的问题是,很多学生将价值的哲学概念和经济学概念混淆;三分之一学生认为价值观没有对错之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划分混乱不清,错把和谐理解为是社会层面价值观,把法治理解为是国家层面价值观,并表示自己或周围人有过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远未达到预期目标。

不同年级、政治面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状况存在差异。二年级学生对公民层面诚信价值观的认知率较低,四年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比例较高。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水平的自我评价高于实际水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诚信价值观的认知率低于入党积极分子和普通群众。

3.2 启示

思政课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授,区分价值的哲学概念和经济学概念,理清价值、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的马克思主义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应继续完善,专家应重新审视“和谐国家”与“法治社会”的适恰性,建议将“和谐”和“法治”互换位置,改为“和谐社会”和“法治国家”。

党校培训部门和各基层党组织应加强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纠正党员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错误认识,除专题教育外,还应在增强认知的基础上组织各种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先锋模范作用。

体育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遵循因材施教的理念,结合学生的体育专业特点,通过弘扬体育行业价值观即中华体育精神来实现。“爱国奉献,团结协作;赶超求变,公平竞争;拼搏自强,快乐健康”的中华体育精神是体育行业价值观的集中表达,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中华体育精神是个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般,一般要通过个别体现。思政课教师不能停留在抽象理论和口号的宣传上,只有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训练结合起来,联系中华体育精神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外化出符合中华体育精神的言行,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将培育和践行落到实处。

摘要: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体育大学学生进行典型抽样,以了解体育院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情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已初见成效,但24字的凝练有待完善,相关研究和教育待加强。建议将“和谐”与“法治”的所属层面互换,并结合体育行业价值观即中华体育精神开展体育院校核心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育院校,培育,践行

参考文献

[1]钟明华,黄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解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9(12).

[2]朱雄.论中华体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联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0).

[3]徐剑.论中华体育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湖北体育科技,2015(3).

[4]孙向军.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培育[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3(2).

篇4:社会人怎么考全日制大学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 角色转换 新的环境

角色转换,即个体的人在社会关系中的动态描述。人的社会任务或职业生涯不断变化,角色也随之变化,从一个角色进入另一个角色,这个过程为角色转换。角色转换的根本变化是社会权利和社会义务的变化。大学生圆满完成学业,走向社会开始新的工作,承担新的任务。从这一时刻起,他们由原来主要担当的学生角色变为另外一个新的角色。

社会相对于学校会比较复杂,这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难免会不适应。为了适应社会必须积极调整心态建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这对大学生顺利度过适应期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良好的第一印象是职业形象的成功开端,在职业生涯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1.1 仪表端庄 仪表是职业形象的基本外在特征,端庄的仪表会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初到工作单位,要注意穿着符合自己的经济状况和显示身份。

1.2 举止大方 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同事面前一定要举止文明,不可高傲自大。对于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应当虚心向老同志以及老师傅请教来学习他们的好经验。谦虚的品格不仅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还能促进其他方面的快速增长。

1.3 诚实守信 不失信的诚实守信是一种美德,不仅是大学生爱岗敬业的表现,更是团结同事、尊敬同事的表现,以良好的品质赢得别人的信赖和尊重。

2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只有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处理好工作中的同事关系以及领导之间的上下级关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 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自身能力 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应当通过努力钻研业务知识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以适应工作环境。往往一些人在刚刚走上职业岗位后,自认为文化水平高,学历高,看不起别人,尤其是看不起工人师傅,眼高手低,放不下架子虚心学习,结果自己的书本知识用不上,实践能力又没有,反而被别人看不

起。

2.2 表里如一,增强自身魅力 毕业生初到工作岗位,要注意自我仪表,适当的打扮一下,使自己外貌尽可能的漂亮起来,避免拖拖拉拉,毫不讲究,使人生厌。然而,外貌不是万能的,随着人际交往的不断深入,外貌的作用会不断减弱。人们在注重外貌的同时,会更加注重人的道德品质。因此,毕业生应当在塑造良好外表的同时,尽力美化心灵,做到表里如一,不虚伪;尊重他人,不清高;平等待人,不厚此薄彼;热心助人,不见利忘义,以内在美的更大魅力,赢得更持久的、更深层次的喜爱与接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3 主动随和,心胸宽广 在交往过程中,要想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要谦逊随和,给人以亲近的感觉,让大家愿意与你交往。其次,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以各种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但是对别人要多一些谅解而不斤斤计较。比如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或者过错时,要用于剖析自己,主动承担责任;当同事做错了事或者造成损失时,要善意的指出,热情的帮助。这都是律己宽人的表现。

2.4 与人相处,切忌独来独往,孤陋寡闻 初到一个新的环境,走上新的职业岗位,大学生们要适应它,即要以一个积极的态度来应付它。由于性格、爱好、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不同,一些大学生一开始会有些“不合群”,表现为与他人的志趣不相投,很难与人相处,经常独来独往,孤陋寡闻,其结果往往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

2.5 尊重上级,服从安排 在工作中一定要尊重领导,服从安排,力争圆满的完成任务。对于难以完成或领导不足時,应当单独找领导解释以维护领导的威信,这样才能得到更大的肯定,处理好领导关系。

3 积极适应职业角色

从一个角色到另一个角色能否很好的转变关键看态度,积极的态度可以快速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为了形成一个科学的职业观念,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树立意识:

3.1 独立意识 由于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经济不独立以及不承担完整的社会责任,因此,大学生依恋性很强。而走向社会后就成为了社会人,不但要生活自理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3.2 团队意识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人们的密切合作,由于大学环境相对封闭,因此大学生缺乏协作精神。在社会工作中一个大型的项目或一个科研项目需要很多人共同协作完成,因此,为了创造一个友好的合作氛围,一定要具有团队合作意识。

3.3 主人翁意识 进入工作后一个人工作的好坏往往影响着整个部门甚至单位的荣辱兴衰,因此,要树立主人翁意识,立足本职,做好工作。

参考文献:

[1]刘进.浅析大学毕业生角色的转换[J].中国成人教育,2007(09).

[2]张兰.大学毕业生角色转变中的适应问题及其调适体系研究[J].文教资料,2011(09).

篇5:社会人怎么考全日制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关于印发《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全日制本科生

社会实践(调查)实施办法》的通知

校属各单位: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全日制本科生社会实践(调查)实施办法》已经学校研究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全日制本科生社会实践(调查)实施办法

2013年12月24日

附件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全日制本科生社会实践(调查)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

感、培养自立自强精神,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社会实践(调查)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

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实践能力、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增长才干为主要目的,以教学实践、专业实习、社会调查、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为主要内容,以稳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成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第三条社会实践(调查)是全日制本科各专业培

养计划中实践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完成学业的必修实践环节。社会实践(调查)活动要和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与学生专业学习相结合、与学生就

业相结合、与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相结合,坚持全员参与、实践育人、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力求实效、安全第一的原则。

第四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采取集中组队、指定选题和自主选题3种方式。学校鼓励专业教师指导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五条学校成立由分管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

人和各学院负责人组成的学生社会实践(调查)领导小组,负责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的指导和协调。各学院成立由分管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的院领导及相关人员,组成学院社会实践(调查)活动领导小组,加强指导和协调。

第六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实行学校教务处、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校团委、各学院共同负责制。

校团委负责集中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的总体规划、方案制定、组织实施、活动指导、监督检查、总结表彰等; 教务处加强社会实践(调查)教学环节的教学和质量管理,学生社会实践(调查)的学分认定、考核管理、工作量认定等;

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特点和

学校总体要求,负责确定社会实践(调查)的课题、学

生社会实践报告(调查)的批阅、成绩的评定与录入; 各学院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及时宣传动员、制定计划、具体组织实施,指导和帮助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和总结考核工作。

第七条学生应当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确保活动质量。

(一)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参加社会实践(调查),保证在大学三年级之前完成社会实践(调查)时间不少于4周,撰写1篇不少于1500字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二)社会实践(调查)期间应严格遵守纪律及实

践单位的相关管理规定,保证安全,尊重当地风俗民情,认真按计划完成实践(调查)任务。

第八条各学院应当填写《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社会

实践(调查)汇总表》。《社会实践(调查)汇总表》由学院主管教学工作的领导签署意见后于每年9月份分别报学校教务处和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备存。

第九条各单位应当加强档案管理,及时将社会实

践(调查)报告和社会实践(调查)工作总结等相关材料规范存档。

第三章考核

第十条学校按学年对各学院开展社会实践(调

查)活动进行考评总结。考评等级分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考评办法由学校教务处另行制定。

第十一条根据考评结果,学校评选社会实践(调查)优秀组织单位、优秀指导教师、优秀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等,并给予表彰。

第四章成绩评定

第十二条社会实践(调查)学分为1学分,成绩评定与录入在第5学期完成。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记载。

第十三条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成绩由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根据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和实际效果评定,并按规定录入成绩管理系统。

第十四条社会实践(调查)考核不及格的,不安排补考,学生应当利用假期补做。补做社会实践(调查)的学生应当参与学院的集中社会实践(调查)队,不得单独完成。补做的成绩以“重修”记载。

第五章附则

第十五条本办法从2012级学生开始施行。

第十六条本办法由学校教务处负责解释。

篇6:肯考迪亚大学怎么样

合约会的城市”报道中排名第四位;蒙特利尔是包容性很强的城市,大量的国际性社团使得这个城市充满了国际性氛围;蒙特利尔是个具有动态和时代感的城市,被《LONELY PLANET》杂志评为“全球最佳夏季城市”;

蒙特利尔是个双语城市,分英语区和法语区,康考迪亚大学和同城另一所英语大学麦吉尔大学相互毗邻,都位于蒙特利尔市中心的英语区;蒙特利尔是个适合求学的城市:2013年“交通银行海龟指数”将全球80个城市就读本科的留学生获得的潜在回报做出排名,蒙特利尔因其教育质量高、移民政策友好以及能够向留学生提供丰富的毕业后工作经历等优势居榜首位。此外,被《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杂志评为“全球最佳留学城市”。在“QS世界最适宜求学城市排名”中,蒙特利尔排名也高居全球第十位;

康大城郊校区 康考迪亚大学的名字来源于当年蒙特利尔奠基石上的一句话,“CONCORDIA SALUS”,意思是“和谐引致繁荣”。康大设有商学院、文理学院、艺术学院、工程及电子计算机科学院这四大学院。康大有两个校区,相距约七公里远:一个是现代化风格的“乔治威廉姆斯”校区(Sir G.Williams Campus),位于市中心繁华地段;另一个是古典风格的“圣徒”校区(Loyola Campus),位于城市西端宁静优美的居住区。在这两个校区之间,每天都有免费的校车服务,单程大约二十分钟。每个校区都有各自的图书馆,除了暑假以外,都是全天24小时开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时间安排。

康大市中心校区 该校非常注重教学与社会需求的结合,致力于培养有丰富知识和技能并很快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凭借地处北美经济及现代化市中心Sir George金融中心的优势,康大与各行业的公司建立了紧密的关系。在学习期间,康大国际学生可以申请“带薪实习”,培养和锻炼在当地工作的经验和能力,为毕业后走向重要的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每年有两千多家加拿大和国际知名的大公司来康大吸纳人才,为毕业生创造了广泛的就业市场。康大注重国际上学院的联系,并且起用国际学院合作中心去发展这个倾向。协和大学的合作协会分布在美国、中南美洲、加勒比海沿岸、太平洋沿岸国家、非洲及大部分欧洲国家,它的科研项目在英国、希腊、意大利等国家得到很大发展。

康考迪亚大学在教学设施方面与时俱进,旨在给学生创造时下最优越的学习环境。其在两个校区分别拥有Georges P.Vanier和R.Hoeard Webster两座大图书馆,提供包括书、专论、期刊、政府出版物、技术报告、视听教材以及一些特殊材料,此外,图书馆还提供免费的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的外借服务。计算机装备的图书馆可以提供现代化的信息查阅,学校每年花费近500万加元维持着各种权威付费学术资料的“免费查阅权限”,只有本校在读的学生才能享受此权限。

康考迪亚大学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服务中心设施包括:高速数据联系、网络联系、高级微型计算机、200多个个人工作站、分时终端、制图和字表处理设施等。视听教学系提供教学媒体服务和向大学其它社团进行媒体设备销售和信贷服务。康大学拥有国家级的艺术与音乐大厅,运动场,装备齐全的体育教育中心,其中包括:冰上运动训练基地、室内篮球场、橄榄球场、足球场、活动室、健身房等。留学生办公室和学生会为学生提供所有必须的服务,其中包括专门服务中国同学的“康大中国学生会”,是蒙特利尔当地最大的华人学生会。

篇7:大学缓考申请书怎么写

由于原因,姓名学号,不能参加年月日课程考试,特申请该课程缓考。

附相关证明原件及缓考申请表

申请学生姓名:短文摘抄

学号:

申请日期:

篇8:社会人怎么考全日制大学

关键词:《全日制幼儿园大纲 (草案) 》,幼儿园,数学教学,解读,启示

进入21世纪, 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世界各国相继进行了幼教改革。英国政府颁布了《确保开端指导纲要》, 韩国政府推行了新的学前教育计划, 美国政府颁布了《全美洲共同核心标准》等。而加拿大安大略省颁布了《全日制幼儿园大纲 (草案) 》, 为4~5岁幼儿构造了语言、数学、科学和技术、个人和社会发展、艺术等五个学习领域。该草案的特色是基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视角, 关注幼儿的自主学习, 教师则是担当指导者, 提供适当的支持。在数学领域部分, 从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和教学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本文着重对其相关精神予以解读, 并探讨其对我国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启示。

一、安大略省《全日制幼儿园大纲 (草案) 》颁布的背景

加拿大是西方发达国家中唯一没有设置联邦教育部的国家, 因此各省的教育制度也并不相同。安大略省是加拿大人口最多的省, 也是幼儿教育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1998年, 安大略省教育和培训部颁布了该省历史上第一个《幼儿园大纲》 (The Kindergarten Program) , 并于2006年进行了修订。2010年, 安大略省又颁布了《全日制幼儿园大纲 (草案) 》 (The Full-Day Early Learning Kindergarten Program (Draft Version) ) (以下简称《大纲》) 。《大纲》的宗旨是以4~5岁幼儿为中心, 面向全日制幼儿园, 创造适宜的、安全的、以游戏为主的环境, 为幼儿的早期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顺利实现幼小衔接, 为幼儿未来生活和学习的成功创造条件。

二、《全日制幼儿园大纲 (草案) 》 (数学) 的解读

《大纲》对数学领域的阐述, 主要基于幼儿学习的视角, 关注了幼儿的数学学习目标、幼儿数学学习过程和支持幼儿数学学习的教学策略问题。

1.学什么——数学学习目标

“教育目标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是完成数学教育的重要载体和保证。”[1] 《大纲》从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阐述了数学学习目标, 其总体目标是: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数学的关键概念, 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思考和推理, 同时, 注重培养幼儿的交流沟通能力。具体目标包括以下五个方面:数感和记数 (number sense and numeration) 、计量 (measurement) 、几何感和空间感 (geometry and spatial sense) 、图形 (patterning) 、数据管理和概率 (data management and probability) , 具体目标从幼儿的发展表现和教师的指导策略两个方面进行了说明, 为教师数学教学的内容选择提供了依据。笔者试结合我国对数学领域目标的论述, 将《大纲》数学领域的具体目标整合为以下四个方面:

(1) 数概念和数运算。

《大纲》提出数概念和数运算的目标是4~5岁幼儿可以通过实物操作或演示理解数字, 并使用实物材料探索计数、数量和数字之间的逻辑关系。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在多样化的、有意义的情境下, 呈现、阅读、运用从1到10的所有数字;理解数字的一一对应性, 能够一对一地对物体进行计数和匹配分组, 如一个餐巾给一个人;能够感知“多”“少”和“一样多”;能够进行简单的实物加减运算, 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可以使用多样化的工具 (如骨牌、点板、骰子、用手指数) 或策略 (如组成和分解数字) 进行记数;认识数的实际意义和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物操作认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 理解其包含、互换、互补关系;认识并学会使用10以内面值的钱币;建立数序观念, 能用数表示物体排列的次序。

(2) 量与计量。

关于量与计量的目标, 《大纲》阐述为通过自由探索、重点探索和有指导的活动, 测量和比较物体或材料的长度、质量、面积、容积和温度, 并学会使用非标准单位和标准单位。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排序、分类、比较并描述物体可测量的属性;学会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简单测量, 并能区别出物体属性的差异, 如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冷热等;初步认识同一类型、不同大小的非标准单位;认识标准测量和自然测量, 可以用拇指与食指伸开的距离 (虎口) 测量长短, 用水或沙测量容积。

(3) 几何图形和空间认识。

《大纲》将几何空间感和图形进行了分开论述, 笔者整合为几何图形和空间认识, 目标为幼儿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材料, 探究、认识、描述、创造各类图形, 并且能够分类、比较平面和立体图形。同时, 通过使用简单的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移动, 掌握方位概念和空间概念。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学会正确辨认和命名常见的平面和立体图形, 并能说出其主要特征;学会正确区分平面和立体图形;学会使用平面图形制作图画、模型和模式, 并学习等分平面图形;学会制作立体图形, 并能认识立体图形的结构;初步理解平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和创造图形;能够理解基本的空间关系和空间位置, 并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远近、里外等表示方位的词语。

(4) 数据管理和概率。

与我国数学领域目标不同的是, 《大纲》注重培养幼儿的数据管理能力, 帮助幼儿学会对实物或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排序、对应, 能够阅读、展示数据和资料, 开始探索一日常规中的概率事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排序、分类、比较并描述物体的属性;能够使用形象的图表呈现观察结果;对数据收集和图表做出回应并提出问题;在非正式的讨论中使用数学语言描述概率。

通过对《大纲》数学领域目标的解读发现, 安大略省的数学教育更加重视数学游戏化、具体化、生活化, 鼓励幼儿自主探究, 发现关键概念和数学规律, 并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生活中, 真正实现幼儿数学学习“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

2.怎么学——数学学习过程

《大纲》为使幼儿有效学习数学, 结合数学领域的学习目标, 提出了问题解决、推理证明、反思、选择工具和策略、联系、呈现、交流等七个学习过程。在每个过程中都为教师提供了指导建议。结合学习数学的一般过程, 可以将其归纳整理为问题解决、推理证明、反思总结、联系应用四个过程, 它们是幼儿获得与运用数学知识、技能的相互联系的过程。数学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也是相互联系的, 共同融入早期全日制幼儿园的数学教学之中。

(1) 问题解决。

学习数学的第一个过程即问题解决, 它鼓励幼儿勇于提出问题, 发现一种新的方法或获得一种新的理解。在面对新的问题情境时, 幼儿开始独立自主地选择和使用各种学习工具, 在解决问题和进行数学调查时能够持之以恒。当幼儿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法时, 他们就开始认识到解决问题并非只有一种方法, 并且可以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大纲》强调教师的支架作用, 鼓励教师为幼儿提供解决问题的模式, 并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幼儿与同伴分享所用的解决方法。

(2) 推理证明。

《大纲》尤其注重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幼儿运用推理解决问题。虽然幼儿的数学知识尚不完善, 但他们已经能借助先前经验进行推理, 运用图形再认、分类等推理技能去探索和发现可能的答案。同时, 幼儿会采用各种方法证实自己的答案, 并从自身角度进行猜想, 做出比较完善的结论。《大纲》要求教师扮演观察者的角色, 适时地提出问题以引导幼儿猜想, 鼓励幼儿寻找证据去证明或推翻这些猜想。

(3) 反思总结。

幼儿在解决问题之后需要进行反思, 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当幼儿完成一项调查或解决一个问题之后, 教师帮助幼儿呈现和总结所思考的内容, 鼓励幼儿进行陈述、解释、证明, 以帮助幼儿澄清理解。幼儿也可以和同伴分享并交流经验, 学习使用简单的数学符号表达数学思想, 明确数学知识相互之间的关系和衔接, 反思自己的数学思维过程。《大纲》鼓励教师适时提供反思性的陈述和问题, 以帮助幼儿进行反思与总结。

(4) 联系应用。

《大纲》认为幼儿已经能够将数学概念和日常生活中注意到的数学问题联系起来, 并且由于幼儿的数学经验与每日活动中的游戏和学习联系密切, 因此, 鼓励幼儿联系生活实际并学会从不同视角解决问题, 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以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同时, 《大纲》建议教师多引导幼儿关注在日常生活情境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明确告诉幼儿他们正在学习的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

3.怎么教——数学教学策略

在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部分, 《大纲》提倡幼儿是自主的学习者, 教师则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大纲》在阐述学习目标之前, 对教师如何有效地进行数学教学进行了说明, 可将这些数学教学策略归纳整理为以下几方面:

(1) 基于原有知识与经验。

数学教育是在幼儿探究周围世界的基础上, 帮助幼儿建立并发展对数学的理解。幼儿在入园以前就已经获得了一些直观形象的数学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对比、提问、操作物体等途径积累了相关经验, 因此在幼儿先前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数学教学是幼儿园数学课程的基本原则和前提。在尊重幼儿最近发展区的前提下, 幼儿园数学课程要将数学内容与幼儿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建立联结, 使幼儿初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经验的密切联系, 从而实现有效的数学教学。

(2) 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

《大纲》尤其强调数学教育“生活化”, 幼儿所获得的数学经验是对真实生活情境的进一步深入, 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成为数学学习的逻辑起点和归宿。因此, “数学教育应密切联系真实生活, 以具体情境为载体”[2] , 激发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解决问题, 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应用到真实生活中, 做到学有所用。例如幼儿通过测量栽种植物的高矮, 可以逐渐发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并强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3) 提供恰当的教学指导。

构建学习型社区是《大纲》的明确要求, 强调幼儿的自主性, 同时对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教学指导提出针对性建议。数学教学是主动的、实践的、以问题为出发点的过程。在幼儿探索问题时, 教师提供恰当的指导至关重要, 但教师也只是担当脚手架而非 “全权包办”。教师应充分发挥专业数学素养的作用, 积极反思教学过程, 及时鼓励幼儿进行探究性学习, 为幼儿创造高效的学习环境, 将数学教学融入在常规活动、游戏活动、情景体验中。

(4) 基于各领域的全面发展。

《大纲》秉持大课程的课程观, 认为教师应充分了解幼儿的语言、健康、社会性和情感发展水平, 因为只有基于全面发展的理念, 才能实现有效的数学教学。幼儿需要具备语言能力, 才能理解数学词汇, 进行数学活动。幼儿的文学、音乐作品通常是开展数学活动的起点, 阅读可以让幼儿意识到数学是如何与生活相联系的。另外, 幼儿只有具备较高的社会性发展水平, 才能与同伴协商、合作解决数学问题, 只有情感足够成熟, 才能不畏困难挫折。

三、《大纲 (草案) 》 (数学) 对我国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启示

加拿大《全日制幼儿园大纲 (草案) 》将数学教育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并详细阐述了数学领域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和教学策略, 这也给我国幼儿园数学教学带来了诸多的启示。

1.数学领域分开单列, 获得相对独立的地位

2001年, 我国颁布并实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将数学纳入到科学领域, 对其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未予单独系统说明。[3] 而在幼儿园的实际教学中, 数学与科学是分开教学的, 而且数学领域的目标仅有一条“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4] , 这对幼儿教师的操作意义不大。2012年颁布的《3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虽对数学领域目标做了详细说明, 但仍未将数学领域独立出来。安大略省的《大纲》将数学领域与科学领域分开单列, 从目标到过程和策略, 其数学课程体系详尽而具体, 对我国幼儿园数学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2.数学内容生活化, 实现课程领域的整合

现实生活是幼儿数学概念的源泉, 从数学本身的学科特点来看, 如果不借助于具体事物, 幼儿很难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因此, 幼儿园数学教学要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选择幼儿能理解、感兴趣并密切贴近其生活实际的教育内容, [5] 在生活中引导幼儿学数学和用数学, 使幼儿的数学学习真正做到生活化。另一方面, 基于大课程的课程观, 教师应将数学教学与其他课程领域的教学进行整合, 将数学融入到各领域的教学中。如在故事中融入数学概念, 从而将抽象枯燥的数学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生活情境, 使幼儿的数学学习真正获得意义。

3.鼓励幼儿自主探究, 教师提供适时的指导

《大纲》中数学领域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关注幼儿的主体性, 鼓励幼儿自主探究, 而教师则是扮演脚手架的角色, 在幼儿遇到困难时给予适时指导, 教师的“教”为幼儿的“学”服务, 这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我国的数学教学应多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以游戏或真实情境为出发点, 鼓励幼儿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并学会与他人协商、合作解决问题, 鼓励幼儿向同伴展示和分享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法。教师要将幼儿学数学变成幼儿探究的过程, 让幼儿自己发现数、量、形三者之间的关系, 获得数学经验, 从而内化数学概念, 真正理解数的意义。

4.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关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大纲》尤其强调幼儿的自主性, 鼓励幼儿与同伴分享、交流经验。教师的教育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幼儿的数学学习。当前我国幼儿园数学教育仍以教师的教为主导, 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幼儿数学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更多地以知识传授式的课堂教学为主, 不能有效挖掘幼儿学习数学的潜力。因此, 教师迫切需要转变教育观念, 相信幼儿有能力进行自主学习, 高度关注幼儿的数学学习。

5.做好数学学习准备, 顺利实现幼小衔接

《大纲》以为幼儿早期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顺利实现幼小衔接为基本宗旨之一, 同时强调为幼儿的数学学习做好准备。数学学习准备的重要原则之一是激发幼儿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感知、观察、操作等途径主动探索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及空间关系, 从而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同时, 教师还应激发和保护幼儿对数的兴趣, 充分利用各种活动中的资源, 引导幼儿感受生活和游戏中数学的有趣。另外, 教师应知晓幼儿的思考过程远比结果重要, 对于幼儿来说, 每次数学思考活动都是其心理成长的宝贵经历, 这种经历的积累, 会使幼儿在不断的感受和体验中获得对事物数量特征的理解。为做好幼儿数学学习准备, 教师一方面要开展科学的数学教育, 帮助幼儿掌握简单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又要避免为准备而准备, 谨防数学教育的小学化。

参考文献

[1]孙汀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29.

[2]吴荣安.让学生从解题走向深刻和智慧[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0 (8) :7-11.

[3]崔玉芹, 杨晓萍.幼儿园数学:教什么.怎么教.[J].学前教育研究, 2008 (3) :55-58.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34.

上一篇:安健环知识手册分析下一篇:死党结婚的祝福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