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中考知识点总结

2024-05-05

初中地理中考知识点总结(通用15篇)

篇1:初中地理中考知识点总结

中考地理复习方法

1、讲清基本概念,夯实基础。许多学生极容易将相近、相邻的概念混淆在一起,还有部分学生对一些概念仅仅进行想当然的直观的理解,没有掌握概念的实质,有些学生随意缩小概念的内涵,扩大其外延,或者反之,这样就会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2、要认真审题,审题除通览题目,看懂题意外,还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不要遗漏题目文字或图形中的边角位置不醒目的内容,重视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二是特别注意题目中的关键字句,可在读题时边读边画出关键词,辅助理解题。地理选择题的特点是一图带多题,而这一组题是有关联的,注意信息的利用。

3、加强读图训练,攻克学习难点。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读图分析能力一向是地理学科考查必考的重点难点。教师要以专题图的形式进行学法的指导。首先,仔细审题。要从试卷中呈现的地图加以定位。细读图下的说明,了解是哪一类图,如地形图、气候图、工业图、农业图、交通图等。

篇2:初中地理中考知识点总结

2.纬度范围:0° 30°NS为低纬度;30° 60°NS为中纬度;60° 90°NS为高纬度。

3.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线 半圆(弧形) 相等 南北方向; 纬线 都是圆(极点除外) 有长有短 东西方向

4.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5.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上。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6.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8.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大陆的西岸降水多于东岸和内陆地区; 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或内陆地区降水少。

9.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纬度位置、洋流因素。

篇3:初中地理中考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学习现状是:整个初中阶段, 地理的学习主要包括《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可爱的江苏———乡土地理》三个部分, 分别分布于初一和初二年级。从2011年开始, 地理会考成绩计入中考, 即各校在初二第二学期的六月中旬按有关规定统一时间举行地理结业考。闭卷形式, 卷面30分计入2009年毕业生的中考成绩。另外, 现在初中已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 教育部要求构建新型的开放式地理课程。

面对中考新形势和新课程改革, 我们必须面对现状。地理究竟在教师、家长和学生心中的地位是怎样的呢?

对此新形势, 家长、学生的看法是:地理学科是门副科, 在中考里所占分值不大, 不需要占用业余时间去学习地理。

作为地理教师, 我的看法是:目前, 初中地理仍然属副科范围, 家长、学生普遍不重视。由于计入中考总分, 学生会比从前多认真学习地理一些。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科地位, 但仍摆脱不了传统应试教育与先进教学思想的矛盾, 存在着先进教学思想与传统考试模式之间的矛盾冲突。初中已普遍实行新课改,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这次课改中最强调的理念之一。二期课改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成功的突破口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些教学新理念已不断被越来越多的初中地理教师所接受, 在日常的教学中, 教学方法也正在因此发生着变化, 可是引入地理学习中, 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地理教改的进程, 甚至有可能引发地理教改的倒退。

中考闭卷考查, 评价形式单一, 卷面考试难体现评价全面性。评价内容有局限性, 忽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三维评价。强调评价总结性功能。以一次中考论成败, 留有“应试教育”的痕迹。评价重结果轻过程, 使评价应有的教育效应大大降低, 削弱了评价过程中的激励作用。学生被动接受评价, 将闭卷考试作为评价学生主要手段, 影响了评价积极效能的发挥。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使学生在中考考出优异成绩, 是每一位地理教师都在深思的问题。中考的新形势是, 初二学生进行地理中考, 成绩计入将来初三毕业中考的总分。闭卷形式, 卷面30分, 题型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非选择题由填充题、连线题、读图题、材料分析题、综合题等组成。考试时间为45分钟。考试内容主要以基础知识为主, 体现新课标的精神, 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新理念, 还体现地理学科综合性强的特点。

时间紧任务重是初二地理教学中遇到的普遍问题, 不少教师往往为了应对中考, 采取围绕《地理中考指南》讲条条, 学生划条条、记条条的教学方式, 草草完成新课教学的任务 (一般在期中考试后的一至两周内完成) , 以便早早进入中考的复习临战状态。

如此一来, 教师个性化的教学如何施展?这样的课如何激发学生在课外继续关心地理知识的兴趣?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与学习技能如何培养与提高?一张会考卷能否较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初中阶段地理学习水平呢?

我们海州实验中学是连云港“三案六模块”学习模式实验推广学校。“三案”:指教案、学案、巩固案。“六模块”:指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应用。

篇4:初中地理中考复习策略初探

关键词:初中地理;中考复习;复习策略

初中地理中考复习时间短、内容多、任务重、课时紧,要想在地理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绝非一件简单的事情,现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将具体的做法概括如下:

第一、中考复习绝不是最后两个月或最后半个学期的事情,而要从初一开始,认认真真地干好各项常规工作。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重视地理二课堂活动。初一整整一学年,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是地理二课堂活动时间,老师们精心备课,丝毫不敢懈怠,力争使每个学生有所收获,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学生在制作地球仪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经线、纬线的认识,学生在制作等高线地形图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等高线地形图的认识,学生在拼中国地图的过程中加深了对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认识。

2、精心组织各种比赛。初一下学期、初二上学期在全年级范围内分别组织了一次地理绘图比赛,学生参与面广,作品质量高,评出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并予以奖励,并制作了展板供同学们观摩。每年的世界环境日,我们地理组也会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开展环保知识竞赛、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二)做好日常教学工作。

2013年,独山子一中分校,我们迎来了一中分校后的第一批孩子。他们大多都是跟随父母来独山子打工的外来务工子女,他们单纯、质朴,但学习基础较为薄弱。作为老师,不能因为学情的变化而抱怨或心灰意冷,而要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做好日常教学工作,其实老师所有的努力、付出,学生全看在眼里。

(三)重视课堂小测、单元检测。

从初一第一学期开始,组内老师充分利用课堂小测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小测的内容都是上节课学习的重要地图、知识,较为简单、基础,时间控制在5—8分钟。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课堂小测也可以安排在下午第一节课上课之前。学完一个单元后,还要及时进行单元检测。老师们坚持“凡考必改,凡错必纠”的原则,时间久了,学生自然而然就重视地理这门学科了。

第二、对难点问题、重点问题要讲清楚、讲透彻。

老师要熟读《考试说明》,认真研究最近几年中考试题。针对学生在学习当中不会的疑难问题以及近几年考试多次考察的知识点一定要讲清楚、讲透彻。如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部分的经线、纬线、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需要精讲、精练,将难点知识通过试题的形式反复练习,达到复习、巩固、提高的目的。

第三,开展专题复习,高度重视自治区提供的初中学业水平测试专项试卷。

我在复习时,将整个初中地理知识整合成以下几个专题:地球与地图、地形气候与河流、农业工业与资源、人口聚落与环境、国家区域联系与差异、社会热点问题、新疆乡土地理。

只有老师的讲解远远不够,还需要合适的习题。自治区提供的初中学业水平测试专项试卷难易程度适中,紧贴中考,实用性强,是专题复习阶段的最好习题。老师们可以灵活使用,可以用作考试,也可以边讲边练。在做专项试卷的时候,答题方法也要向学生渗透。中考的题型共两种,选择题、读图题。有的选择题直问直答,如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 )。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内蒙古高原 D云贵高原。这类直问直答的题目建议学生直接选正确答案,以免受其他选项的干扰。有的选择题先不要看选项,自己算出答案即可,如甲地海拔为2000米,乙地海拔为1200米,则甲地、乙地的相对高度为( )。A800米B3200米C1200米D2000米。有的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如下列大洲,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是( )。A亚洲B欧洲C北美洲D南极洲。A、D选项显然不对,在B、C当中选,最后敲定C。读图题共60分,占据了地理中考的半壁江山,读图题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考成绩的好坏。2014—2015学年,地理组刚好在做“提高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的课题研究,老师们无论是上课、布置作业、二课堂活动、各种比赛方面都非常注重学生读图、识图、填图、记图、绘图能力的培养,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读圖能力。通过这八套专项试卷的训练、讲评,进一步梳理了知识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做题速度。课下,老师要仔细批改学生的专项试卷并及时督促他们改错,保证学生每道题都弄懂了,弄会了。

第四、三次模拟考试的高效进行。

初二下学期刚开学,我们就安排好了三次模拟考试的各项事务。期中考试时,在还没有正式进入总复习的前提下考了4本书,一方面希望学生找全4本书,思想上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是一个摸底。5月10日,第一次模拟考试,选取了自治区提供的4套模拟试卷当中最难的一套。5月24日,第二次模拟考试,学生成绩稳中又进。6月10日,第三次模拟考试,这次用了最正规的答题卡,让学生感知最真实的地理中考。

每一次模拟考试,组内老师任劳任怨,加班加点,总是在第二天上午第一节课后就将成绩反馈给学生。学生或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或因哪道题丢分而懊恼,或在心里暗下决心。老师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每一次模拟考试后,我们认真做好考试分析。每一次模拟考试后,年级组都会召开班主任、地理教师、生物教师会议,大家群策群力,说问题,想办法,找措施。

第五、关注社会热点,注重新疆乡土地理。

近年来,地理中考试题常有反映新闻热点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上课时,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关注全球热点问题,关注社会经济生活,学会用地理的眼光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分析、思考。

新疆乡土地理在地理中考中占10分。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重视乡土地理,认识新疆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点,懂得如何协调好新疆的人地关系,了解新疆经济建设的战略方向和美好前景。

篇5:中考地理的知识点总结

对于世界人口的增长知识,我们做了下面的知识讲解。

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特别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

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欧洲为2%;亚洲为15%;

北美洲为10%;南美洲为17%;大洋洲为14%;非洲为27%。

篇6:初二地理中考知识点总结

1、区域全貌

2、香港与祖国内地的优势互补

⑴祖国内地:廉价劳动力、厂房、生产生活用水、能源、日常生活消费品。

⑵香港: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

3、港澳祖国内地的合作模式

(1)改革开放初期——“前店后厂”

(2)目前——先进制造业+现代化服务业

二、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

1、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2、台湾岛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3、台湾岛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台湾岛的西部平原。

4、地形:多山,山地、丘陵占2/3,台湾山脉纵贯南北,其中,玉山为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

5、气候:台湾岛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夏秋多台风和暴雨。

6、河流:台湾岛岛上河流短急,水能丰富。

7、台湾岛也是一个富饶的宝岛,自然环境优越,(森林、矿产、水产等)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8、台湾岛西部的(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森林)面积广阔,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

9、(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红桧是特有的树种。

10、此外台湾岛还有(海上米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南盐库)的美誉。

11、外向型经济

(1)20世纪50年代,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主要出口蔗糖,水果,稻米和樟脑。属于初级产品。

(2)20世纪60~90年代,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形成“ 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主要出口纺织服饰,玩具和日用电子消费品,属于普通工业制成品。

篇7:初中地理中考知识点总结

www.5y

kj.co

m 中考地理有很多考点需要大家记忆,考生在平时要经常温习地理考点,这样在答题的时候才能轻松进行运用,下面为大家带来2018年中考地理考点-本格拉寒流,希望中考生能够认真阅读。

本格拉寒流是一种低气压的寒流,压迫着海面,让海水蒸发的太慢,也让空气中的湿气流动的太慢,所以无法吹到陆地上去,才形成了只有纳米比亚才能出现的唯一特别的现象。

本格拉寒流

南大西洋东部的寒流。西风漂流在非洲西岸转向而形成。它沿非洲西岸从南向北流,约在南纬5°附近,经安哥拉西岸本格拉港继续北上,汇入南赤道暖流。流速为0.3—0.5米/秒。曾经是葡萄牙殖民者穿越南半球非洲西海岸的重大障碍。

本格拉寒流——南部非洲的天然“生命线”

南部非洲在国际航运和战略上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而本格拉寒流又给这一地区的重要性增添了浓重的几笔,其中包括生物多样性,世界重要的渔业基等。

由于本身水温较低,本格拉寒流在流经的海域会引发表层寒冷海水和底层温暖海水之间的搅动,再加上盛行的南风和西南风影响,使得盐度较低,浮游生物含量大的海水涌生,形成了优良渔场。南部非洲地区一向以盛产鳕鱼,凤尾鱼和金枪鱼等鱼类以及龙虾河蟹等海洋生物而著称。

总结:在安哥拉、纳米比亚和南非,渔业都成为了当地的经济支柱之一。除此之外,本格拉寒流中的沉积物还成为了原油、天然气、矿物质,特别是钻石形成的温床。

2018年中考地理考点-本格拉寒流为大家带来过了,将为大家汇总更多的中考地理考点,相信对大家中考地理答题会有所帮助。

www.5y

kj.co

篇8:初中地理中考知识点总结

一、学情分析

本校属于乡镇中学, 大部分学生来自周边的农村, 也有少量外来工子女或留守儿童, 多数家长忙于工作。对子女疏于管理。学生比较质朴, 与社会的接触较少, 知识面比较狭窄。尖子生少且不尖, 灵活度不够, 中层学生多, 厌学学生不少。初中学生处在叛逆期, 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没有紧迫感和压力感, 对考试复习持无所谓态度。家长和学生普遍认为地理是副科, 对地理学习不够重视, 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呈现两极分化的特点, 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学生在经过两年的地理学习后, 大部分初步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和非常有限的学习方法, 并初步形成了知识网络, 具备了一定的学科技能, 但各种地理能力有待提高, 知识迁移灵活性不强。本期的地理课复习内容多, 任务重, 课时紧。要很好地完成结业复习任务, 取得理想成绩是有很大压力和困难的。

二、近几年梅州市地理升中考试卷的特点

纵观近几年梅州市地理升中试题, 题目既有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 又有课本重点、难点、地理热点问题和地理观念、地理素养的考查, 综合性、地域性、创新性与开放性都很强, 突出了学科特点及创新教育, 贴近社会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渗透了新课程理念。主要体现在:

1.彰显学科的最本质特征, 图幅多, 尤其突出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

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和实践性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特性, 地域性既是地理学科的核心内涵之一, 又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本质特征。试题中通过图表把地理科的基本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纵观最近5年试题所出现的图, 我们把它分为下面几类:

由上表可见, 梅州市地理升中考试题充分凸显了地理科的显著特色, 图的篇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特殊语言和信息载体, 挖掘图中信息显得非常重要。基于这一点, 在备考时可以适当侧重于指导学生学会从图表中提取有试卷内容结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 乡土地理用的信息并加以描述, 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2.试题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试题在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 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地理观念、地理素养的考查, 涉及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等可持续发展观内容。比如:2013年试题中:1.下列关于0°纬线和0°经线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0°纬线和0°经线都能平分地球

B.0°纬线的长度是0°经线的两倍

C.0°经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D.0°纬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10年试题中:1.北京是我国的首都。读下图, 在图中找出北京所在位置 ()

A.a B.b C.c D.d

这两题质量都很高, 虽然不偏不怪, 但稍具挑战性。考查的基础知识很简单:经线和纬线的相关知识点, 非常灵活地考查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判别位置关系的能力, 可谓从一题折射出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3.试题设计突出新 情 境 、新 材料 、新 设 计 , 联 系学 生生 活经验和社会实际。

试题情境创设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考查“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引导学生走出课本, 走出课堂, 走入生活, 走向社会。2012年试题中有些题目就体现了这样的理念:4.下列哪组资源只要注意保护和培育就能够实现可持续利用 ()

A.土地、森林B.耕地、天然气

C.水、煤炭D.森林、铁矿

7.2012年4月10日菲律宾在我国主权领土黄岩岛附近海域骚扰我国渔船, 制造事端, 严重损害中菲关系。读下图, 黄岩岛所在的海域是我国的 ()

A.渤海B.黄海

C.东海D.南海

这些题目都充分结合社会热点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现了课标的这一理念。

4.开放性试题频频出现。

2010年试题中, 第13题第 (2) :如果亚马孙热带森林 (约占世界森林面积的1/3) 遭到严重破坏, 你认为会造成什么后果? (至少两点) 。2008年试题中, 第45题第 (2) :南极洲为什么在巨大的冰层下埋藏着此种矿产? 这些试题考查的知识既出自教材, 又不拘泥于教材, 而是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 引导学生拓宽视野, 重视实践, 运用教材中的知识和实践中形成的能力, 认识和解决社会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放性题目所占比重不断加大, 在开放性题目的设计中, 特意没有给出唯一答案, 而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所答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开放性题目的增加, 可以鼓励学生张开思维的翅膀, 主观发挥, 大胆联想, 要求地理课堂教学必须具有开放性,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三、升中复习有效备考策略

1.明要求, 把方向。

初中地理升中考试虽然是升学考试, 但测试考查的内容基本是初中阶段地理内容中最基本的知识, 而且近几年的地理升中考试大多考那些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 主要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怪题、偏题少, 难度要求不高, 可以说题目怎么简单怎么考。试题按其难度区分为容易题、中等题、较难题三个层次。难度分布采用易、中、难为7:2:1。把握好了考试难度, 不仅为复习节省了时间, 还降低了难度, 提高了复习效率。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内容覆盖了国家教育部制订《全年份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稿) 》及梅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编写的梅州市初中地理乡土教材《梅州地理》;知识点多而总图幅7511118复杂, 记忆性内容所占比例大。

据考试说明其试卷内容结构如下:

由此可见, 复习重点应放在八年级的上下册中国地理部分和七年级上册的地球和地图部分。因此, 复习中要围绕这点章摇摇节进一步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应主要知识点重摇摇点用, 真正掌握“双基”。

2.抓考点, 定重点。球1. 地球的形状与

从近几年的地理升中考试来看, 大多考那些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 难题偏题少。我们复习时要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复习。首先, 把每一章节的主要内容全部罗列出来, 目的是让学生对考点内容和要求有全面的了解, 同时查漏补缺, 向学生交代清楚哪些是重点、难点;哪些是学生要记住的重要地理事物及空间分布状况等。例如东西半球的界线、经度等一些重要的数据或地名等应当牢固记忆, 并落实到图上。对地理概念、理论和地理规律要理解正确, 切实把握。总之, 要使学生复习时做到心中有数, 知识点清晰。以下是笔者对考试说明理解下整理的主要复习知识点和要突破的重点, 如下:年份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总图幅7 5 11 11 8试卷内容结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 乡土地理比例约占20% 约占30% 约占35% 约占15%地球运动3. 经纬网网地图1. 地图三要素2.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与海洋1. 全球海陆分布2. 七大洲、四大洋3. 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学说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及分布中国地理1. 疆域与人口2. 自然环境 (地形、气候、河湖) 3. 自然资源的分布与利用4. 经济与文化 (工农业、交通、文化特色与旅游) 5. 四中国的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的分布、四大区域的地理差异

理清课本内容中课标要求和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考点, 有针对性地复习,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主次分明、有的放矢。

3.讲方法, 授技巧。

(1) 识图用图方法和技巧。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 纵观历年来的试题发现与地图有关的知识考查 (含无图考图题) 占的比重愈来愈大。我们在复习时指导学生用图、识图是复习的重头戏。复习时要坚持强调图文结合的原则, 并把各知识点落实到图中, 切忌死记硬背, 使学生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的正确方法:认真分析图中的组成要素、图名、指向标、刻度、图例和注记等内容, 做到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 并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结合。复习时充分利用空白地图, 能很好地让学生将地理课本中的知识点放在各类图形中理解与掌握, 不凭空记忆, 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理解掌握了地图周刊2014年第56期○考试研究后, 还要学会如何分析地图。如:判断中国南方北方气候类型图时, 首先要找出0℃所在的位置, 然后在0℃这个位置的旁边画一条界限, 有了这条界限, 看哪幅图的1月份气温在0℃以上, 哪幅图的1月份气温在0℃以下, 就能判断出哪幅图是南方还是北方的气候图。此外, 还要掌握绘制相关地理图像的技巧, 加强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的训练, 提高学生观察、阅读、分析地图、进行空间联系和地理逻辑联系能力, 提高对图像信息的获取、综合和处理能力, 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2) 善于总结, 将知识系统化。

中考知识点虽然大多是基础, 但是知识点多而且范围广, 如何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是中考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中考复习时, 教师应该注意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化。比如复习中国气候时, 可以将相关知识点连在一起理解掌握, 相关知识点有:中国的气温分布规律 (我国夏季气温最高最低点, 冬季气温最高最低点) ;中国的降水分布规律;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解决措施;秦岭-淮河一线;中国的农业。将这些知识点连在一起, 系统讲解掌握, 这样学生复习效果较好。

(3) 答题技巧。

在平时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第一, 仔细审题, 让学生认真读懂文本材料和题意要求, 一个图例一个注记地看清图幅内容, 然后提取有效信息。第二, 平时师生注意记录典型错误, 以便有针对性地纠正, 不断改正。

1选择题具有答案简明, 覆盖面广, 知识跨度大, 具有很强的迷惑性。解答这类试题时, 最好用排除法。2解答非选择题时, 考虑到此类题具有内容完整、直观性突出、运用地图能力要求高、综合性强等特点, 解答时要对问题进行归纳、对比、推理分析, 抓住问题要点, 尤其是开放性试题, 注意把握答题的要点, 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和准确性。

4.问热点, 重实践。

地理热点即是与地理学科密切联系, 而且对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或危害的国际或国内的新闻热点事件, 大多数属于“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热点问题, 协调人地关系, 实现可持续发展, 是地理教学和考核的重要切入点。纵观近年来梅州市的地理升中考试卷中就有相当多的考题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有关。因此, 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 多关心国内外大事, 及时把新闻热点带入课堂, 师生共同将素材变成问题, 要求学生运用地理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分析解决相关热点问题, 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如:复习“板块的运动”时, 可以引入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及核泄露问题, 让学生分析地震的成因, 日本是如何防震减灾的, 中国在防震这方面可否借鉴, 核泄露属于环境问题有哪些严重后果。这样学生就应用了“板块交界处, 地壳活动比较活跃, 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等知识点。又如:喀什热点可以设计新疆气候、地形、农业、坎儿井、水果等相关问题, 让学生复习并掌握涉及的知识点。

另外, 备考阶段, 教师最好能对平时积累的热点进行比较筛选, 突出五个左右的地理大热点。这五个热点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必须是重要的地理热点, 它们和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联系密切; 二是要尽可能地让这五个热点覆盖到所有重要的地理考点, 以便通过地理热点的备考使后期复习具备系统性, 覆盖面大。

总之, 在地理升中考试复习中尽量让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的眼光观察分析生产生活和社会现实中各类相关地理问题, 让学生感觉到地理的有用性, 增强地理学习主动性, 提高升中考试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树声.体现课改要求, 突出学科特点.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8, 1-2 (265-266) :52-29.

[2]刘金龙.谈地理热点试题的命制与高考备考应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2, 4 (316) :52-29.

[3]高枫.通过地理试卷分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2, 1-2 (总第313-314期) :52-29.

篇9:初中地理中考知识点总结

【关键词】解释;横杠;矛盾;笼统;规律

【中图分类号】G6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188-01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地理上册第45页风向风力的图例,据此对学生进行风向风力的课堂教学,其中主要是风向风力的判定。该知识点不仅是地理学科的一个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同时该知识点的教学又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如果教师引导好,它又是生成性课堂教学甚至是探究性学习的好素材。关于风向的判断很简单,可在“地图的方向”教学基础上进行,尾羽在什么方位就是什么风,这个风就是来向风,去向与之相反。如东北风就是从东北来,往西南去。关于风力的教学,在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是这样解释图例的:“尾羽的数目和形状表示风力(每根尾羽表示风速4米/秒),如3根尾羽表示6级风,4根尾羽表示7级风,尾羽呈三角旗状,表示风级8级或8级以上。”据此教学,生成了相矛盾的难以解决的问题。细细思之,这种解释是不妥的。理由如下:

首先:风力是由尾羽表示的,尾羽是由数目和形状组成的,“尾羽呈三角旗状”就是说一个三角旗,表示数目是一个,三角旗是形状;“3根尾羽”,3是数目,“根”却是量词,不是形状。如果是形状,它可能是圆的,也可能是方的,最好用“杠”字表示,由于其在风力的图例中是横放着的,应该称为“横杠”较好。所以,“3根尾羽”可以改为“尾羽呈3根横杠”。这样修改后表述更为准确。

其次:“3根尾羽表示6级风,4根尾羽表示7级风”,导致单、偶数级风力表示的矛盾。在教师教学参考用书第60页的表格中,6级风的风速是10.8-13.8米/秒,7级风的风速是13.9-17.1米/秒。虽然尾羽3根和尾羽4根的风速与之相适应,但是此种表示方法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3根尾羽表示6级风,那么每根尾羽表示2级风,即一根尾羽是2级风,二根尾羽就是4级风,以此类推。这样每级风的风速也符合教师教学用书第60页中的风力风速的规定,从而形成一个规律,即每增加一根尾羽,风力便相应增加2级。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记忆,也便于学生对风力的识别、判断;但是4根尾羽表示7级风又是如何理解,如何解释呢?这样导致单、偶数级风力表示的冲突。其实,单数级风可以用增加半根尾羽来表示,即1级风是半根尾羽,3级风用1根半尾羽,5级风就用2根半尾羽,以此类推,7级风应是3根半尾羽来表示。如果是这样的话,单数级风的风速与教师教学用书第60页表格中的风力风速规定也相符合,它不仅说明3根半尾羽可以表示7级风,而且又完善了风力的判断规律。可是用4根尾羽表示8级风,其风速也在7级风的范围中,这说明“每根尾羽表示风速4米/秒”的规定在风力达到一定的情况下,也有些不适应了。小三角旗的出现是一个改变,它来的恰到好处,不仅可以调整一下风速的规定,还可以改变因尾羽过多导致的视觉误判。

第三:“尾羽呈三角旗状,表示风力为8级或8级以上”。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在教师教学参考用书第48页有“风力由弱至强分为0-12级,共13级”的说法,教师教学参考用书第60页则明确规定了13级风的等级、风速、名称、陆地表面现象等,这说明不同级别的风力应有不同的具体的图例来表示。上述“尾羽呈三角旗状,表示风力为8级或8级以上”的说法太过笼统了,违背了地理科学有关名词描述的具体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应改为“尾羽呈三角旗状表示风力为8级”。

篇10: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1.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

(1)荒漠化产生的原因:①自然因素.西北地区的地表除山地丘陵外,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加上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这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我国西北地区常年降水量较少,干旱持续时间较长,促进了沙漠化的发展.②人为因素.长期以西北某些地区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用水不当;不合理耕作和粗放管理,以及其他人类活动.

(2)荒漠化防治及其主要措施:①确立整治目标,贯彻国家环境和资源法现,求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②针对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则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③建立健全、完善的治理实施系统.

2.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水土流失的治理

(1)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

现在我国的水土流失状况十分严重,大约有180多万平方千米的水土流失面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的丘陵山地、北方的土石山地都有水土流失发生.

水土流失受降水、风、地形、土壤、植被覆盖度等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但人为因素是形成现代水上流失的主要原因,这主要是指对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和开矿.

(2)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和途径

①压缩农业用地,重点抓好川地、塬地、坝地和缓坡梯田的建设,充分挖掘水资源,提高士地生产率,逐步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超载过牧的地方应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以利于水土保持.④要有计划地存放表土,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避免由于矿产开发而引起水土流失.

3.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资源的跨区调配

(1)南水北调

①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中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总趋势和降水基本一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长江流域及其以南河流的径流量占全国的80%以上,耕地面积不到全国的40%,属于富水区;而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和西北内陆的面积占全国50%,耕地占45%,人口占36%,水资源总量只有全国的12%,属缺水区.西北和华北水资源缺乏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②“南水北调”工程的具体措施

为了缓解北方地区用水短缺的压力,我国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线将长江水引人北方地区.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由引长江水,利用和扩建京杭大运河及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经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和东平湖,在位山附近穿过黄河后,经位临运河、卫运河、南运河自流到天津.东线调水工程的目的是解决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的缺水问题.

中线调水工程,从长江中游北岸支流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京广铁路线西侧,跨越江、淮、黄、海四大流域,自流输水到北京天津.中线工程调水目的是解决京津、华北平原西部及沿线湖北、河南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

西线调水工程,从长江上游干支流调水人黄河上游,引水工程分别在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干支流上筑坝建库,采用引水入黄河.西线调水目的是解决青、甘、宁、内蒙古、陕、晋六省(区)的缺水问题.

(2)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西气东输

①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

我国陆上和近海大陆架的天然气储量丰富.陆上主要集中在四川、陕甘宁、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等地区,总的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川渝、新疆、陕甘宁、青海等四大气区年产气达120亿立方十,占全国天然气产量的52%.

②西气东输的具体措施

“西气”,主要是指我国新疆、青海、川渝和鄂尔多斯四大气区生产的天然气;“东输”,主要是指将上述地区的天然气输往长江三角洲地区,同时也包括输往西宁、兰州、北京、天津和湖南、湖北地区.

(3)西电东送

①我国电力资源的分布

我国西部地区的煤炭资源现有储量占全国总量的62%,主要集中分布在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云南、宁夏等地.这为本地区大力发展火电力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西部地区的水电资源丰富,可开发的水电资源占全国总量的72%.目前的开发程度还不到8%.

我国东部地区电力能源需求存在着很大空缺.

②“西电东送”工程的具体措施

我国正在建设中的“西电东送”工程分北、中、南三大通道.

北通道主要集中在华北和西北两大地区.主要任务是将“三西(即内蒙古西部、山西、陕西)煤电基地和黄河上游水电站的电力送到京津唐地区.

中通道将沿长江展开,长江是深谷型河道,可开发22座水电站.随着以三峡工程为中心的梯级水电站的开发建设,将有数万千瓦的强大电力,源源不断送往华中、华东和福建、广东等地区.

篇11: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1、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风雨、冷热、阴晴等),天气是短时间的,经常变化的。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比较稳定的。

2、知道常用的天气符号。

3、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测定方法用温度计。

4、一天中的气温有变化,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的气温有变化,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是7月份,最低气温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

5、气温日较差: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的差值。

6、气温的垂直变化: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7、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等温线图。

8、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全球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

同纬度高原、山地气温低,平原气温高。

9、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图。

10、降水: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大地面,称为降水。测定方法用雨量器,单位是毫米(mm)。

11、能分析一个地方降水的季节变化。

12、学会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

13、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少;

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降水多;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4、学会阅读降水柱状图。

15、世界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16、知道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篇12: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名称 简称 行政中心 名称 简称 行政中心 北京市 京 北京 湖南省 湘 长沙

天津市 津 天津 广东省 粤 广州

河北省 冀 石家庄 广西 桂 南宁 山西省 晋 太原 海南省 琼 海口

内蒙古 内蒙古 呼和浩特 重庆市 渝 重庆

辽宁省 辽 沈阳 四川省 川或蜀 成都 吉林省 吉 长春 贵州省 贵或黔 贵阳

黑龙江省 黑 哈尔滨 云南省 云或滇 昆明

上海市 沪 上海 西藏 藏 拉萨 江苏省 苏 南京 陕西省 陕或秦 西安

浙江省 浙 杭州 甘肃省 甘或陇 兰州

安徽省 皖 合肥 青海省 青 西宁 福建省 闽 福州 宁夏 宁 银川

江西省 赣 南昌 新疆 新 乌鲁木齐

山东省 鲁 济南 香港 港 香港 河南省 豫 郑州 澳门 澳 澳门

湖北省 鄂 武汉 台湾省 台 台北

山脉走向 山脉名称

东西走向 北列 天山山脉——阴山山脉中列 昆仑山脉——秦岭南列 南岭东北——西南走向 西列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

山——雪峰山 半干旱西北内陆地区,北方高原山地、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五纵 京沪线(北京——上海)、京九线(北京——九龙)、京广线(北京——广州)、焦柳线(焦作——柳州)、宝成——成昆线(宝鸡——成都——昆明)三横 京包——包兰线(北京——包头——兰州)、陇海——兰新线(连云港——兰州——乌鲁木齐)、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上海——杭州——株洲——贵阳——昆明)地区 农业状况 西部 以畜牧业为主,天然草场广布,降水稀少 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棉花产区:南疆 东部 林业:分布在东北、西南的天然林区和东南部的人工林区 渔业:东部沿海地区是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淡水渔业养殖区。种植业: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 北方旱地:小麦、甜菜、花生、棉花(一年一熟至两熟)南方水田:水稻、甘蔗、油菜、棉花(一年两熟至三熟)地区 差异 原因耕地类型 熟制 主要农作物北方 旱地 一年一熟中列 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东列台湾山脉北列阿尔泰山脉

南北走向 南列北列祁连山脉贺兰山

弧形山脉 南列喜马拉雅山脉 横断山脉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横断山脉 西侧青藏高原东侧云贵高原

巫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太行山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天山 北侧准噶尔盆地 南侧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山地 高原 盆地 丘陵平原

33%26% 19% 10% 12%

温度带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熟制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水果 一年两熟或三熟一年三熟苹果、梨柑橘 芒果、香蕉

季风名称 成因 发源地 风向 陆地海洋 海洋陆地 性质 影响范围(地区)

冬 季 风 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西北、东北)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 从陆地吹向海洋 寒冷偏北

干燥 我国东部广大地区(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

南、台湾岛)夏 季

风太平洋、印度洋热带洋面 偏南(东南、西南)从海洋吹向陆地 温暖 湿润 东南季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西南季风:我国

西南、华南、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地区 主要河流 水文特征 影响因素

秦岭—— 淮河以北 黑龙江及其

支流松花江 水量丰富,含沙量小,结冰期长 气候湿润、森林茂密、水土流失少、冬季严寒、漫长

黄河 辽河、海河、水量较小,水位变化大,汛期短,含沙量大,冰期较短 降水不多,而且集中,水土流

失严重,冬季寒冷 秦岭—— 淮河以南 长江、珠江

较小,无冰期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 降水多,雨季长,一月气温均在 0℃以上

注入海洋 河流 太平洋 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澜沧江 印度洋 怒江、雅鲁藏布江 北冰洋 额尔齐斯河

发源地 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 注入海洋 东海

流经省区 青海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区、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 流经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

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位 世界第三大河、中国第一大河,被称为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

主要支流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等 上、中、下游分界 湖北宜昌、江西湖口

开发水利 葛洲坝、三峡 主要危害 洪水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危害,防洪成为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治理措施 加固江防大堤;兴修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重点治理荆江河段;上游造林和水土保持。

发源地 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 注入海洋 渤海

流经省区 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 流经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

北平原 地位 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中国第二长河 主要支流 洮河、湟水、汾河、渭河

上、中、下游分界 内蒙古河口、河南旧孟津 开发水利 已建成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小浪底 危害 上游:气候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有凌

中游: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 下游:形成“地上河”,易决口改道、洪水泛滥成灾,有凌

治理措施 首先,在下游修固黄河大堤,防止黄河决口改道;其次,搞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造林种草,提高植被覆盖

率,降低黄河含沙量;最后结合治沙、防洪、灌溉等方面的需要,修建水电站和水利枢纽,开发利用黄河上中游丰富的水能资源。

类型 主要分布区 耕地 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低缓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林地 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的山地(东北、西南和东南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山地)

篇13:初中地理中考知识点总结

关键词:初高中,地理知识,断层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实施,在地理正式成为高考考查科目之后,对于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也就成了学生以及教师们的重点。但是由于学生往往在初中阶段没有掌握扎实的地理基础,就使得在初中和高中的地理学习中出现了一个较大的知识断层,从而对高中地理的教学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何在现今的高中地理课堂中对初、高中的地理知识进行有效的衔接,就成为目前教育工作者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准确认识两者的关系

在学生正式进入高中之后,对初、高中的地理知识内容进行一定的了解, 才能够使自己对其有正确的认识。对于初中和高中的地理知识来说,其存在联系的同时也存在着些许的区别。首先, 初中地理知识较为注重对于实际地理位置与地理材料的学习,而高中地理则比较偏重对于地理发展、地理形成的规律以及原因进行探讨。其次,在初中地理课程中, 其将目光主要着眼于区域性的地理,主要讲述各个国家的气候、自然以及经济方面的特点。而高中地理则在区域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化分 析,主要对各国家、地区的地理特点、地理环境以及一些关键的元素长久以来形成的变化过程与形成原因进行 阐述,并对地理环境同当地居民活动情况进行一定的联系分析。最后,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主要还是依靠感性知识对学生进行教学,其趣味性较强,更能够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而高中地理则是更进一步的理性知识,更着重与对事物产生以及发展规律进行研究。

二、加强初高中地理知识学习的衔接途径

(1) 认真学习地理教材。对于初中地理课程的教材来说,由于其学习内容与学习目的的原因,同时基于初中阶段同学的年龄特点,其教材内容大多是活泼性的文字叙述,同时配以一定数量的插图,有着非常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同时,其所表达的内容也非常直观易懂, 便于学生理解。而高中地理教材则是以对知识的教学为主,教材中的文字通常涉及大量的公式理论,相对于初中地理教材来说较为枯燥,使很多刚刚升入高中的同学感到很不适应。这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在教学过程中将一些能够联系到课堂内容知识的生活趣事与一些容 易使学生产生热情的活动教学方式融入到高中教材中,从而在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对自身的高中地理水平进行提高。

(2) 巩固薄弱地理知识。如果学生对初中地理中存在的一些类型图不能够较好地掌握,而自身对其空间概念又没有准确的认识,那么就不能够有效地根据地图中的信息分析其具体情况,就更不用提解决问题了。这就需要学生在对知识进行衔接的过程中,找寻相应的识图知识,并将自己的学习重点放到图形的学习中,从而逐渐使自己习惯于利用图形来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学习、分析、推理,从而使自身的识图与用图能力得到真正的加强。

(3)探寻最优学习方法。由于初中学生年龄小、知识掌握系统不健全的特点,其在进行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特别习惯于简单的死记硬背,而不会对知识内容背后的本质进行分析与理解。同时, 在初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往往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教师对知识的直观讲授,而对于自己独立对问题进行思考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而当其进入高中之后,随着其年龄的增长、思想的成熟,其在学习过程中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与理解能力也不同程度的得到了加强,这就使学生有基础、有能力对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探寻并利用,也只有学生通过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才能够真正快速有效地使自己对高中地理知识进行良好的掌握。在这个过程中,还不能够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最好帮手,通过其对学生自己探寻的学习方法、技巧进行正确的分析、判定、引导、优化,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效果得到更进一步的加强。

篇14:初中地理中考知识点总结

关键词:初中地理:人文知识;渗透学习

在初中地理课中,人文地理知识占据了重要的一部分。如何掌握和学习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从初中地理课程中选取人文地理知识中的几个方面阐述了人文地理知识渗透学习的重要性。

一、从疆域和行政区划的学习,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概况

中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以960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国,自然环境各异,南北温差较大,山脉河流发布较广,全国按照地理位置特点划分为34个省级行政区。通过这些内容的了解和学习,可以让学生对祖国的山河和自己所处的位置有个更准确的认识。

二、从人口和民族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的美好感情

我国除了土地面积大外,还有另外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人口多。我们在学习中都了解到,中国仅用占全球7%的耕地养活了占全球21%的人口。并且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共同聚居的国家,贵州省就是一个汉、苗、侗族、布依等多个民族共同居住的地方。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我们的祖国和家乡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各民族团结相处的美好感情。

三、从农、工、商各行业的分布特点学习,树立学生的远大理想

中国的物产资源非常丰富,因为各地域条件的不同,主导产业也不一致。农业是我国的国民经济基础,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水平的提升以及沿海地区商业经济的繁荣,使我们在农、工、商各行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通过农、工、商各行业地域的不同分布特点,可以让学生对各行业的特点有个初步的认识,并树立远大的理想,为祖国的美好建设而努力学习。

四、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环境随之下降。如何改善目前的恶劣环境保持可续的发展,是这节内容学习的重点。通过这些内容的掌握,可以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教育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

参考文献:

张丹,袁丽风,倪才英.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1,27(22):24-25.

篇15:初中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

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

1、世界人口增长特点:在18以前,人口增长得相当缓慢;以后,世界人口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到,世界人口总数突破70亿。

2、人口增长速度加快的原因: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婴儿死亡率不断降低。

3、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4、①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发达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

②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洲是非洲,最低的大洲是欧洲

5、世界人口绝大部分住在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带,

①其中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为人口最为稠密区。

②原因是这些地区位于气候温暖、降水丰富的平原和盆地。

6、人口稀少的`地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地区。

7、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单位是人/平方千米。

计算公式:人口密度=总人口÷总面积

8、世界人口问题:

①人口过多出现的问题:给经济发展造成压力,交通拥挤,使就业、教育、住房、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

②人口过少出现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

9、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第二节 世界的人种

1、根据人类的体质特征,分为三个主要人种:

①黄色人种分布:主要在亚洲的东部,还有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也属黄色人种。

②白色人种分布: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③黑色人种分布: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2、划分人种的重要标志是肤色

第三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

2、拉丁美洲地区,巴西通用葡萄牙语,其他多数国家为西班牙语。西亚和北非通用阿拉伯语。

3、世界三大宗教:

①经典为《圣经》,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②伊斯兰教:经典为《古兰经》,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教徒被称为穆斯林。

③佛教:世界第三大宗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典型建筑为寺庙。

4、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要点

1、国家和地区

⑴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⑵地区: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例如北美洲的格陵兰地区,是欧洲国家丹麦的属地。

⑶分类

①从面积上:大国与小国

②从人口方面:人口大国(如中国、印度)与人口小国(如大洋洲的岛国瑙鲁)

③从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

⑷世界上最大国家俄罗斯:1707万平方千米;最小国家梵蒂冈:0.44平方千米;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⑸重要概念

①国界:地图上一国与邻国或公海之间的界线;

②国语界划分依据:自然界线(山脉、河湖、海洋)、数理界线(经纬线)、人文界线(民族、语言、宗教)

③领土: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

④我国的领土:960万平方千米(陆地)+300万平方千米(海洋)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⑴划分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⑵分布:

①发达国家: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②发展中国家:共150多个,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⑶发达国家大部分位于北半球,称之为“北方”;发展中国家决大多数分布在南半球,称之为“南方”。

①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

②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⑷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的经济:印度的软件业,中国的航天业、核工业

3、国际合作

⑴经济联系:发达国家需在发展中国家购买原料、出售产品;发展中国家则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设备、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⑵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国际政治与经济合作

⑶重要的国际组织

①联合国: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成立于1945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由中国、英国、美国、俄罗斯、法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目前的联合国秘书长是来自于韩国的潘基文。

八年级地理必背知识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一、南北气温的差异

【五个积温带的区别】

【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

【产生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

纬度位置是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

【我国冬季最冷和最热的地方】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镇(52.3 ºC);最热的地方是海南省;

【我国夏季最冷和最热的地方及三大火炉】最冷的地方是青藏高原;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人称“火洲”(最高气温49.6ºC);三大火炉:重庆、武汉、南京;

二、东西干湿的差异

【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时间分布:夏秋多春冬少;空间分布:东南多西北少;

【四类干湿区的区别】

三、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随着季节变换风向,并且风向相对的风。

【冬、夏季风的区别】

上一篇:有关卫生部门申请行政复议程序下一篇:班级宣传委员的优秀竞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