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游戏详案最终

2024-04-24

中班音乐游戏详案最终(精选8篇)

篇1:中班音乐游戏详案最终

中班音乐游戏:小老鼠打电话

活动目标:

1、借助图谱、动作、游戏,理解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2、能按节奏说出打电话的内容,感受歌曲的诙谐幽默。

3、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老鼠打电话

活动重点:学习歌曲,能按节奏说出打电话的内容。活动难点:借助图谱、动作、游戏理解记忆歌词。活动过程:

一、引出游戏,引导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1、律动导入:小老鼠上灯台(PPT1音乐)师:小朋友们,请坐下来。师:听,是什么声音啊? 幼:电话铃声。

师:哦,电话铃响了,小朋友们打过电话吗? 幼:打过。

2、引出游戏

师:嗯,那好,今天我们就来玩儿一个打电话的游戏。你们愿意吗吗? 幼儿:愿意。

教师:打电话的时候我们应该先说什么呢?(PPT3.1)

幼:喂。师:对,喂喂。

师:握手的时候要说什么呢? 幼:你好。师:对,你好呀!

师:这是什么意思呢?(手势)幼:请。

师:请到哪里去呀? 幼:小房子。

师:对,小房子就是我的家。师:请你快到我的家。

师:打电话的人先说。(手势指向图谱)师幼:喂,喂,你好呀,请你快到我的家。师:那接电话的人是怎么说的呢?(PPT3.2)

师:好好(口型)。学一学这个小嘴巴,知道了(微笑点头),小脚丫是什么意思呢? 幼:走路。

师:对,马上就到你的家(指图谱,说动作)

(口气分明)师幼:喂喂,你好呀,请你快到我的家。师:接电话喽,好好,知道了,马上就到你的家(一个图手势指一个动作)。

师:嗯好,现在我们来玩这个游戏,我来打电话,你们来接,请我点到的小朋友起立接电话。

师:嘀嘀(手势),嘀嘀(手势),嘀嘀嘀(手势)。师:喂喂,你好呀,请你快到我的家。幼:好好,知道了,马上就到你的家。

师:小朋友们表现真棒,我们再玩一遍。(全体)嘀嘀,嘀嘀,嘀嘀嘀。

师:打电话啦,(口型)。

幼:喂喂,你好呀,请你快到我的家。(指图谱第一行)师:好好,知道了,马上就到你的家。(指图谱第二行)。师:小朋友们,现在你们打电话,我来接电话,嘀嘀,嘀嘀,嘀嘀嘀。

幼:喂喂,你好呀,请你快到我的家。(指图谱第一行)师:好好,知道了,马上就到你的家。(指图谱第二行)。师:小朋友们和老师打电话,被一只小动物听见了,它也想给它的朋友打电话,看看,它是谁?(PPT4)幼:小老鼠。

师:对,是小老鼠,想一想,小朋友打电话来找它的朋友干什么呢? 幼:„„

师:是不是这样的,我们来看一看。幼:过家家

师:你演爸爸,我演妈妈,有小锅、小碗,给宝宝做饭,猜一猜?(PPT5)幼:过家家。

师:(单击出示图谱6.1)小老鼠,打电话,原来啊,它是,找,个朋友过家家 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师幼:小老鼠打电话,找个朋友过家家„„

教师:给朋友打电话,首先要知道朋友的什么?(单击出示图谱6.2)幼儿:电话号码

教师:对,是电话号码。

教师:电话本呀,手中拿.....延长一点说拿。

师幼:一起来。电话本呀,手中拿.....拿起来了吗?延长一点说拿。

教师:电话本呀,手中拿.....,哦,这下都拿起来了。教师:拨号码啦,号码是多少呢? 幼儿:5432678 教师:嗯,小朋友们都知道,但是,小老鼠拨号码的时候和你们可不一样,听一听小老鼠是怎样拨号码的。54 32 6 7 8,小老鼠拨号码的时候是不是很有节奏啊? 幼:是

师:小朋友们注意看,54、32在一起,我们拨快一点,54、32。6 7 8,分开了,所以我们把6 7 8拨慢一点。师:54 32 6 7 8(准确示范)

教师:好,拿起你们的小食指,我们和小老鼠一起有节奏的拨号码吧。

幼儿:54.32.6 7 8.教师:连起来说,电话本呀,手中拿.54.32.678.师幼:电话本呀,手中拿.54.32.678.教师:号码拨通了,小老鼠是怎样说的呢:(单击出示图谱7.1)

“喂,喂,你好呀!请你快到我的家!” 师:朋友是怎样回答的?(单击出示图谱7.2)师幼:“好,好,知道了。马上就到你的家”。

教师:孩子们你们太厉害了,这个游戏好玩吗?让我们看着图谱玩一遍。(单击出示图谱8)

师幼:(看着图谱重复一遍帮助幼儿记忆)

打电话啦。。接电话啦。。有的小朋友做的动作可真好看,我还想看看。(小老鼠打电话,找个朋友……好好,知道了,马上就到你的家)

3、引导幼儿说出歌词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小老鼠家来的客人会是谁呢? 幼儿:.....教师:嗯,有可能是,有可能是,也有可能是„„听一听来的到底是谁?(单击截的音乐,图谱9.1)幼儿:是猫(啊,原来真的是猫啊)教师:对,是猫(惊奇),除了猫的叫声你还听见了什么声音?再来听一听(再次播放截的音乐9.1)幼儿:嘭的声音。

教师:小老鼠“吱儿”一声把门打开(朝里),发现来的客人是老猫(惊吓),“嘭”的一声,你们觉得是什么声音? 幼儿:关门的声音。教师:为什么要关门啊? 幼儿:猫会吃了它。

师:老猫“喵,”会把小老鼠给吃掉的。师:小老鼠吓坏了。

教师:我们来学一学小老鼠。(单击出示图谱9.1)音乐 师:你们害怕吗?(小声说)幼:害怕。

师:我来当小老鼠,吱儿打开门,你们来当猫,喵!小老鼠一听猫叫了,“嘭”赶快把门关紧。我们一起来玩„„(单击出示图谱9.1)音乐

第二遍:(教师扮演猫,幼儿扮演小老鼠)(单击出示图谱9.1)音乐

教师:哎呀,老猫差点扑进来,想一想,小老鼠怎么会把电话打给了老猫呢?

幼:电话打错了。

师:嗯,原来,号码打错了,(指不高兴表情,电话数字图谱)

师:小朋友们看它的表情(沮丧),哦,原来,号码,怎么了?

幼:打错了,师:真是一只粗心的小老鼠。(单击出示图谱9.2)师:怪不得,我说小老鼠的好朋友怎么、会是猫—呢? 师;朋友,怎么会是它?原来,号码打错了。(手势)让我们看看这只粗心的小老鼠是怎么一步一步把老猫招来的,(单击出示图谱10)

师幼:完整的巩固加深记忆。打电话部分:小老鼠„„,拨号码了啦

三、倾听音乐学唱歌曲

教师:老师把这些图谱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歌曲名字就叫《小老鼠幼:打电话》,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单击幻灯片10,第一次播放歌曲)师幼:完整的倾听一遍。教师:好听吗? 幼儿:好听

教师:让我们一起看着图谱,听着音乐唱起来。(单击幻灯片10,第二次播放音乐)

师幼:看着图谱引导幼儿完整的唱一遍。师幼:分配角色演唱歌曲。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太棒了,现在,我们一起来玩这个好玩的游戏,这一次我们分角色演唱,我扮演小老鼠、打电话。你们扮演老猫,等着接电话。剩下的部分我们大家一起唱。听清楚了吗?

幼:听清楚了(单击幻灯片10,第三次播放歌曲)师:6 7 8,(我来打电话,可不能抢哦)喂,喂,你好呀,请你快到我的家„„ 幼:打错了„„

教师:哎呀,你们今天太厉害了,我要邀请一些小老鼠,再邀请一些老猫。我们一起来来玩一玩。(单击幻灯片10,第四次播放歌曲)

请所有你们将椅子下面的头饰取出来戴在你的头上,我就知道,你准备好了。

哦,我看见有一只小老鼠已经准备好了,哦,一只老猫也准备好了。

师:小老鼠们,到前面来,面对老猫站。小老鼠们(手势),你们打电话给老猫,老猫你们来接电话,小老鼠吱儿打开门,老猫喵,小老鼠听见猫叫了,嘭,赶快关门。音乐来啦!互换角色演唱歌曲(单击幻灯片10,第五次播放歌曲)小老鼠,准备开门,吱儿„„

师:老猫们,你们喜欢玩这个游戏吗? 幼:喜欢。

师:赶快上来找一只小老鼠,我们一起来玩一玩。(教师扮演老猫配合落单的小老鼠)(单击幻灯片10,第六次播放歌曲)

师:下面,请所有小老鼠和老猫去邀请老师们(手势)和我们一起来玩这个游戏,好吗?(单击幻灯片10,第五次播放歌曲)

教师:孩子们,今天玩的开心吗? 幼儿:开心。

师:这个游戏好玩吗? 幼:好玩。

师:这只粗心的小老鼠把电话号码拨错了,差点就被老猫吃掉了,我们小朋友们平时打电话的时候要把号码拨对。现在,让我们唱着这首好听的歌曲,去把这个好玩儿的游戏分享给其他班的小朋友吧,出发啦!

篇2:中班音乐游戏详案最终

设计思想

随着新年的到来,我们进入了十二生肖中的鼠年,大街上许多关于老鼠的形象图案有很多,孩子们非常感兴趣,而游戏又是孩子们最为喜欢的活动,《小老鼠上灯台》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民间童谣,它歌词活泼、有趣,人们都很喜欢,所以我设计了这一个音乐游戏,使孩子从中体会到音乐游戏的乐趣,并从中体验到民间艺术的魅力。

活动目标

1、在初步学会歌曲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演唱,感受音乐的强弱。

2、体验音乐游戏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3、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老鼠上等灯台》多媒体课件

2、小老鼠头饰每个孩子一个,一个猫的头饰

3、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运用角色扮演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老师运用游戏的口吻说:“鼠年到了,孩子们,和妈妈一起到外面找一找有什么好吃的吧!”

2、跟随音乐做活动身体的律动。

二、复习歌曲,感受乐曲的活泼、有趣。

师:“有一支描写我们老鼠偷油吃的歌曲,又有趣、又好玩,你们会唱吗?”

1、幼儿演唱歌曲。

2、引导幼儿唱小老鼠偷油时要轻一些,唱猫来了时要重一些,感受乐曲的强弱变化。

三、观看多媒体课件,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

“人们还把这首歌配上了动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四、一起探索游戏玩法,幼儿游戏。

1、鼓励幼儿随音乐编动作。

2、共同制定游戏规则。

3、幼儿游戏。

指导:把小椅子当作灯台,幼儿随歌词爬到椅子上,<.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等唱到“叽里咕噜滚下来”时才能跳下椅子来。

4、交换角色游戏。

五、结束部分。

“鼠宝宝们,今天我们玩的真高兴,天已经晚了,和妈妈一起回家吧!”[活动延伸]多收集关于老鼠的民间童谣,让孩子感受中国民间艺术的无穷魅力。

篇3:中班音乐游戏详案最终

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进行的游戏, 游戏中的动作要符合音乐的内容、性质、节拍、曲调, 并有一定的规则, 对幼儿动作的发展、音乐的感受力及活泼乐观情绪的培养都有积极的作用。音乐游戏灵活多变且富于想象, 自由度高、情绪性强、符合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 学前儿童乐于玩音乐游戏, 并易于在音乐游戏中接受教育。

一幼儿音乐游戏的类型

音乐游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因研究者侧重的角度不同, 音乐游戏的分类也有所不同。在这里我们从游戏者活动内容的角度, 将幼儿音乐游戏分为四类:

1. 音乐听觉游戏

音乐听觉能力指通过辨别、感知、领会、想象、思考音乐艺术形象及其内涵的能力。发展音乐听觉的游戏, 就是让幼儿用耳朵充分欣赏自然产生的和人创造的各种音响效果, 从音响的旋律、音乐、节奏等方面“触摸”音乐语言, 感受音响之美。比如, 让幼儿聆听一首较为熟悉的曲子, 判断是从哪里发出的声音并让他们回忆是哪首歌曲 (《春天来》) 。

2. 节奏游戏

节奏感必须通过肌肉反应来感知, 依靠身体高度协调的动作来感觉。节奏能力的培养可结合各种音乐形式进行, 包括说、唱、律动、舞蹈、器乐等。这种游戏可以结合听觉游戏来实践。比如, 教师敲击这样的节奏:55 55┃55 5┃5555┃55 5┃55 5┃55 5┃55 55┃55 5┃┃这时, 幼儿会注意倾听, 利用内心听觉在他们的音乐记忆中进行搜寻、筛选, 找出与其节奏相配的歌谣:

叽里咕噜是个啥?他在炉子后面爬, 不是蟹, 不是虾, 叽里咕噜是个啥?

3. 歌唱游戏

歌唱游戏旨在通过游戏让幼儿享受唱歌的乐趣, 培养音乐感受力, 发展幼儿运用嗓音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这种形式的音乐游戏较为普遍, 一般以唱歌为主, 伴随角色游戏、律动等形式出现。比如, 演唱歌曲“Monkey Jump”, 幼儿学会后可以创编其他歌词再演唱。

4. 舞蹈游戏

幼儿舞蹈游戏主要是发掘幼儿喜形于色、笑逐颜开、手舞足蹈的本领, 提高幼儿身体动作的协调性, 发展想象力和动作表现力, 为幼儿今后形成良好的艺术气质打下基础。比如, 播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儿童歌曲, 让孩子们自由表演, 随着节奏和旋律的变化, 孩子们会自醉于其中。这时, 他们都成了舞蹈家。

二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组织现状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在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的组织过程中, 在教师组织和指导方面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存在:

1. 无效和负效介入占一定的比例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 目前教师对幼儿游戏存在较强的介入意识, 表现为主动的、高频率的介入行为。但是由于教师介入的目的和介入时机的选择不同, 有效性相对较低, 无效和负效介入占一定的比例。以唐山市为例, 调查结果表明, 66.6%的教师认为介入幼儿音乐游戏的目的是使幼儿的游戏更具有教育价值, 59.3%的教师认为介入游戏是为了调节幼儿的情绪, 55.5%的教师选择了帮助幼儿解决困难, 51.9%的教师选择了对幼儿的游戏状况进行了解, 37%的教师选择了对幼儿的不规范行为进行纠正, 29.6%的教师选择了增加成人与幼儿互动的机会。而在最重要的一项选择中, 有51.9%的教师选择了让幼儿的游戏更具有教育价值。

2. 教师设计、组织音乐游戏的能力较差

教师的能力不同, 这也是影响音乐游戏水平和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以唐山市为例, 调查显示有48.2%的教师认为需要在游戏的设计能力方面予以加强, 25.9%的教师认为需要在组织游戏方面加强, 22.2%的教师认为需要在音乐素养方面予以加强。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在于教师自身不断地学习和钻研, 同时也需要幼儿园及教育主管部门多给老师提供进修的机会。调查发现, 约37%的教师的音乐游戏的知识和经验来源于自己摸索和同行观摩, 约30%的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来自于专家指导, 另有22%的教师是通过自学获得知识和经验的。

3. 音乐游戏实施频率较低, 形式单一

以唐山市为例, 调查发现, 59.3%的教师所在幼儿园一周内组织音乐游戏的次数在2~3次, 18.5%的教师所在幼儿园一周内组织次数为4~5次, 只有14.8%的教师所在幼儿园一周内组织次数为5次以上, 还有7.4%的教师选择了0~1次。可以看出, 音乐游戏在幼儿园组织开展的频率并不高。从形式上来看, 也仅限于律动、唱歌等形式, 表现形式较为单一。

三对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组织策略方面的建议

本部分根据上述分析得出的结果, 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 着重从幼儿园和教师两方面提出建议。

1. 幼儿园方面

第一, 全面准确地理解音乐游戏, 提高对中班音乐游戏的重视程度。音乐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是促进幼儿身心、智能、道德品质、情感、创造性以及个性成长的重要手段。对于幼儿来说, 音乐游戏是娱乐, 是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因此幼儿园必须提高对音乐游戏的重视程度, 促进音乐游戏的进一步发展。具体来说, 首先就是要在中班课程的安排上保证音乐游戏的次数和时间。

第二, 多给教师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音乐游戏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需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专业态度的教师进行专业化的教学。幼儿园应该尽可能地多给教师提供学习机会, 如开展音乐游戏优质课评比活动、教学观摩活动、举行专家讲座等, 以促进教师能力的提高。尤其是优质课评比和教学观摩活动, 便于开展且有利于教师交流心得与经验, 发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能有针对性地改进, 使教师共同提高。

第三, 给中班开展音乐游戏提供物质材料上的支持。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环境布置和游戏材料并不丰富, 这也制约了音乐游戏的开展。如在中班音乐游戏《馋嘴的狐狸》中, 有些幼儿仅仅通过挂图和教师的语言描述并不能对游戏中的狐狸这一形象有形象直观的认识, 因此在游戏中有一定的困难, 也不利于幼儿开展想象和调动对游戏的积极性。如果幼儿园有狐狸的玩具或多媒体视频, 教师先引导幼儿全面认识狐狸, 那么游戏开展起来就会顺利得多。

2. 教师方面

第一, 注意观察幼儿, 了解本班幼儿的特点。幼儿是游戏的主体, 只有了解本班幼儿的特点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也使得教育更有针对性。中班幼儿活泼好动, 且活动起来能坚持较长时间, 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 有意性开始发展。在活动中可以根据幼儿的这些心理特点设计组织音乐游戏, 但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很大, 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因材施教。有个老师告诉我他们班上有一位叫诚诚的小朋友动作协调性较差, 每次音乐游戏时, 他总是默默地站在一边看别人玩。老师问他为什么不参加游戏, 他害羞地说:“小朋友都笑我像小猪。”于是第二天老师组织了一个游戏叫《小小猪》, 小朋友都说诚诚扮演小猪最合适。他的表演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小朋友们也纷纷为他鼓掌, 他开心地笑了。从此以后, 他对音乐游戏产生了兴趣, 对自己有了信心, 每次游戏时都会挤到教师跟前问:“老师你看我做得好吗?”现在成了游戏的积极分子。由此可见, 只要了解幼儿特点, 采取相应的方法, 就一定能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第二, 本着对幼儿负责的态度, 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 保证音乐游戏的质量。有些教师已对音乐游戏有了较全面准确的理解, 但由于嫌麻烦、时间不允许等原因并没有付诸于行动, 导致思想认识和实施行为的不一致。对此, 教师要本着对幼儿负责的态度, 克服一定的困难, 保证音乐游戏的水平和质量, 以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例如, 同样是音乐游戏《猫捉老鼠》有的老师只是按照已有的设计组织幼儿听音乐、做动作, 有的老师就不怕麻烦在组织幼儿听音乐、做动作的基础上还进行了音乐故事表演, 讲述一个故事后, 弹出相关的描写性音乐让幼儿自由表演。明显后一种教学更利于幼儿音乐游戏能力的提高。

第三, 通过各种途径学习专业知识, 提升自己的能力。除了要积极参加园所组织的学习、培训活动, 在日常生活、工作过程中, 要注意搜集相关知识信息、积累经验, 提升专业知识技能。尤其是要注意音乐游戏的研发和设计能力, 为幼儿提供类型多样、符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的音乐游戏, 以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

四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的具体组织方法

1. 利用奥尔夫乐器

利用奥尔夫乐器组织幼儿游戏较为有效。这些乐器大多为幼儿园常见的各种打击乐器。这种形式更多表现为节奏游戏。

2. 利用柯尔文手势 (柯达伊教学法) 找准声音的高度

年幼的孩子对两个差距较大的音表现不太准确, 我们可以用柯尔文手势来帮助。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教学法中常用的一套演示从中音Do到高音Do的手势, 即从人体腰间开始逐渐上升的手势。比如, Do到So可以用从腰间到眼睛的高度变化帮助孩子表现声音高低的变化。

3. 感受固定节拍

学中出现的有规律的律动, 可以刺激幼儿体验固定拍, 为以后学习节奏打下基础, 可通过游戏的活动使儿童加强有规律运动的感觉。例如:

大拇指

大拇指呀向上翘, 我的大拇指呀, 它要往上翘。

歌唱时, 儿童的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 边唱边持续。而有规律地向上交互移动两手, 使儿童通过身体, 感受到持续、稳定的律动。

4. 训练节奏感

从语言节奏、动作节奏培养节奏感, 在此基础上识别节奏谱。仔细留心生活中一句或半句稍带感情色彩的话, 都蕴含着复杂丰富的节奏类型。例如:老师叫小朋友的名字或模仿孩子撒娇时的语气等。

5. 感受乐句

教师边唱边以一个乐句为单位, 用右手自左向右划弧线 (或者做其他动作) , 速度要慢。然后要求幼儿跟着一起做, 培养幼儿的乐句感觉。

6. 识别力度和音色

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通过听辨声音强弱做游戏。例如:小朋友围成圆圈坐下, 请一幼儿做猜者, 把玩具藏在另一幼儿手里, 游戏开始。集体边拍边唱, 猜者离玩具越近, 拍手声和歌唱声越强。反之, 声音则越弱, 一直到猜中为止, 如果两次找不到玩具, 猜玩具的小朋友表演节目。还可以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区别不同人声和打击乐器的音色特点。通过这样的活动, 使幼儿感受到在音乐中不同音色的采用对于塑造不同艺术形象的意义。

7. 培养内心听觉

可以让孩子唱完一个乐句后从心里接着唱下一句, 第三句再唱出声音来。

8. 学习休止拍

在休止拍的学习中, 加入单纯让幼儿空一拍或半拍, 对于小中班的幼儿来说很难把握准确。如果在休止拍处由幼儿自己设计各种动作或特别的声音, 表示与有声处形成对比, 这种抽象复杂的音乐概念一下子变为具体形象的知识, 儿童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理解和掌握了。

9. 多声部听觉和多声部协调配合能力培养

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声部配合, 可以是无伴奏形式的。通过这种联系不但提高了幼儿的听觉能力、丰富了歌谣的表现手段和表现力, 同时为幼儿演唱多声部歌曲、演奏多声部乐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0. 激发即兴创作

让幼儿有机会即兴唱、即兴跳、即兴演奏、即兴作曲等, 培养孩子们的创作欲望。

幼儿音乐游戏不仅可以在其他活动中的某个环节中安排, 以调节活动节律, 活跃教学气氛, 而且可以作为音乐活动的主体来完整呈现, 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应该引起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重视, 特别是幼儿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丰富和发展幼儿园音乐游戏。

参考文献

[1]倪春妹.刍议中小学生钢琴教学中若干理论问题[J].今日财富, 2009

[2]印小青.音乐游戏与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J].山东教育, 1999 (27)

[3]辛颖、刘纪秋.论幼儿音乐游戏[J].文化月刊, 2010 (Z1)

篇4:中班音乐游戏详案最终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教学大纲中指出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重视音乐能力的培养;教给幼儿简单的音乐技能;发挥音乐的教育作用。音乐游戏《袋鼠》是一首旋律生动活泼、富有诙谐情趣的幼儿喜闻乐见的动感教材。中班幼儿对妈妈还有一定的依赖性,他们真的希望能像小袋鼠一样每天呆在妈妈的袋袋里,与妈妈做游戏。

活动目标

1、提高对音乐游戏的兴趣,创编与同伴不同的亲热动作,从中体验游戏的快乐。

2、能按音乐节拍做蹦跳步与同伴共同协调一致地做动作。

3、初步掌握音乐游戏的基本玩法,能根据音乐变化表现游戏情节。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掌握此音乐游戏的玩法。

活动难点:能根据音乐变化表现相应的情节。

活动准备

1、袋鼠的图片、袋鼠音乐。

2、袋鼠妈妈的头饰一个,袋鼠的头饰若干,狼的头饰一个,玩具枪一个、白头巾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根据音乐有节奏地做拍手、捻指、蹦跳步等动作进教室。

二、基本部分

1、复习歌曲。

(1)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叫什么呀?(袋鼠),请小朋友们跟着音乐集体拍手唱《袋鼠》。

(2)以接唱的方式再次复习歌曲。教师唱前半句,幼儿唱后半句。师:请小朋友看,老师唱的时候用这个动作表示,老师做请的动作,小朋友唱。

2、学袋鼠跳。

(1)学习蹦跳步。师:(戴头饰)袋鼠妈妈来了,刚才听见乖乖们唱的可真好听啊,妈妈带你们出去玩好吗?那你知道我们袋鼠是怎么走路的吗?让所有幼儿都学一学并点评两名幼儿。(双臂弯曲在胸前,两手自然下垂两腿屈膝,两脚蹬地跳起,落下时前脚掌着地,两膝弯曲,要轻巧而有弹性。)

(2)教师示范蹦跳步,幼儿学习。师:小袋鼠们一起来和袋鼠妈妈去森林里吧!(请幼儿听音乐,跟随教师学做蹦跳步)(教师放录音一遍。)

3、幼儿两人一组做蹦跳步。

(1)请幼儿两人一组,一人当袋鼠妈妈,一人当小袋鼠,小袋鼠在前袋鼠妈妈在后,一起来做蹦跳步。(要求幼儿已经会听前奏提醒幼儿两人动作协调一致,同时一下一下地跳,每小节跳一下)(教师放录音一遍)。

(2)教师启发幼儿用不同动作表现袋鼠和妈妈“相亲相爱”。师:袋鼠乖乖很喜欢妈妈,和妈妈相亲相爱,袋鼠宝宝可以做什么动作来表现和妈妈与宝宝相亲相爱?(引导幼儿想出相互抚摸、拍打、搂抱等动作)袋鼠乖乖和妈妈相亲相爱,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和妈妈相亲相爱。(教师放录音一遍。)

4、玩游戏《袋鼠》。(取头饰)

(1)教师讲述故事:今天天气可真好,袋鼠妈妈带着她的宝宝一蹦一跳一起去森林里玩,袋鼠妈妈和宝宝相亲相爱,他们互相拥抱、互相抚摸非常高兴。正在这时,森林里来了一只大灰狼,慢慢的寻找着小袋鼠。幸亏猎人叔叔及时赶来,举起枪“砰”的一声把大灰狼打死了。小袋鼠们又可以高高兴兴的和妈妈一起相亲相爱了!

(2)教师讲解示范游戏规则。师:“这个故事有趣吗?老师还能把这个故事编成一个好玩的游戏呢,老师给你们教一教吧。规则音乐一时,幼儿两人一组(一前一后),前者做小袋鼠,双臂弯曲在胸前,两手自然下垂,后者做袋鼠妈妈,双手搭在前者身上,两人同时做蹦跳步,每小节跳一下。唱到地三句时,两人相对拥抱,互相拍拍、抚摸,表示两人相亲相爱。到结束句时,袋鼠一起蹲下不动。音乐二时,大灰狼听音乐按节拍大步走,做找袋鼠的样子。等音乐结束,猎人“砰”开枪,“大灰狼”一下倒地装死。猎人说:“大灰狼晕了,袋鼠出来吧!”袋鼠们又做蹦跳步继续游戏。

(3)第一遍游戏请四五组幼儿玩,教师当袋鼠妈妈,配班教师扮演“狼”,请能干的幼儿扮演“猎人”,提醒幼儿“狼”出来时,“袋鼠”们蹲下不动。音乐再响起时,提醒“袋鼠”们按节拍做蹦跳步上位。(教师完整放录音一遍。)第一遍游戏结束后教师简单讲评。

(4)第二遍游戏,全体小朋友一起玩。请个别的幼儿扮演“狼”和“猎人”。师:谁来扮演?

三、结束部分

游戏结束时袋鼠妈妈带领小袋鼠们离开活动室。(教师完整放录音一遍。)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学唱 《袋鼠》歌曲,让幼儿能按节拍协调做蹦跳步,再让幼儿根据音乐变化表现游戏情节。

幼儿在这活动中,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我让幼儿肢体动作表现袋鼠走路的神态,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以各种各样的动作表现袋鼠蹦跳和袋着宝宝的神态,真是惟妙惟肖,使人忍俊不禁。(.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这时,孩子们学习歌曲的兴趣激发了出来。孩子们在欣赏歌曲的同时已被歌曲深深吸引。“袋鼠妈妈有个袋袋,袋袋里面有个乖乖,乖乖和妈妈相亲相爱。”幼儿自发地创编出和自己的妈妈亲昵的动作。

篇5:中班音乐游戏详案最终

设计意图

音乐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根植于儿童自己“自然的生长土地上”,符合儿童自然发展法则,同时,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精心选择一些具有鲜明特点,易被幼儿接受的乐曲,在不同场合出现不同音乐,能有效激发幼儿兴趣。因此我选择了《摘果子》音乐选段,用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独特教学方法,融入音乐节奏、音高、音色的认识以及音乐形象的体验,鼓励幼儿在快乐的环境中,兴致勃勃地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幼儿听辨高低音的能力,让孩子用肢体动作大胆的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力。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对高音及低音的辨别能力,培养节奏感。

2、学会运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

3、感受丰收的果园景象,跟着旋律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红色绸带每人一根。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起唱拍手歌围成半圆坐下。

二、练习听辨高音和低音。

教师在钢琴上弹出几个音,如果孩子们听到的是高音,就把手向上点;如果听到的是低音,小手指就向下点。

三、欣赏理解音乐,认识音乐中的高音和低音。

1、教师放音乐,如果孩子们听到的是高音,就把手向跟着音乐节奏摆动;如果听到的是低音,小手就向下跟着音乐节奏摆动。

2、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动作来表现高音和低音,并跟着音乐大胆表现。

四、音乐游戏:摘果子

1、今天我们要去摘果子,提问:果园里种着什么果子?<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哪些是种在树上的,哪些是种在地下的?

2、种在树上的,我们可以怎么摘?种在地上的我们可以怎么摘?(鼓励幼儿创编往上摘果子的动作和往下摘果子的动作)

3、跟着音乐,听到高音,树上摘个大苹果,听到低音,地上摘颗小草莓。游戏一遍。

4、果园里除了苹果和草莓外,还有什么果子,根据幼儿的回答,跟着音乐摘果子两次。

五、果子丰收拉

每人一根绸带跳丰收舞,鼓励幼儿自由创编高音和低音的动作。

活动延伸

音乐、图示投放到区域中幼儿继续练习。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中,每个幼儿在游戏的氛围中用心,用脑,用眼,用身体,用嘴巴,用手,用脚,内化着自己的理解,他们在匹配的音乐刺激下产生表现的激情,此时他们真正和音乐一起跳,一起笑,一起玩,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

总之音乐艺术工作的听、唱、演奏,以及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分析、处理等方面的音乐能力,是在音乐实践活动能力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的。(如掌握制定教育工作的案例、备课、组织音乐教育活动、进行自我评析能力等)只有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才是提升音乐教育能力的前提。提高教师音乐素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孩子的发展。给孩子更多自主的空间,更好地促进他们的成长。

篇6:中班音乐游戏详案最终

活动设计背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的提高,那么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是否也该对幼儿进行一些简单的环保意识呢。

活动目标:

1、通过撕、揉、捏、团报纸,发展幼儿的小肌肉动作。

2、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

3、进一步体验游戏活动的快乐。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报纸游戏加强幼儿们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废报纸若干,10╳10cm左右的小方布块每人一块,皮筋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组织幼儿:

1、师生一起做手指游戏。

2、游戏“小小脑袋藏起来”。

(二)撕报纸:

教师讲解、示范方法,引导孩子将报纸撕碎。告诉幼儿报纸不能随便乱扔。

(三)团纸球:引导幼儿将碎纸屑全部揉抓在手里,<.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要求地面干净无纸屑。

(四)玩纸球:将纸球用方布包起来,启发幼儿用多种方法玩纸球。

(五)带幼儿到户外玩游戏,自然结束本节课

教学反思

1、应该对幼儿们进行分组游戏

2、在游戏中应该邀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游戏

篇7:中班音乐游戏详案最终

游戏电影是近年来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是数字化技术下电影艺术与电子游戏碰撞下的产物。国外相关产业已经将游戏电影作为自身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在技术的依托下, 数字化手段将游戏电影艺术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国内的游戏产业对此却涉足极少, 仅仅在电视艺术的表现形式上出现相关的作品。

如今在国内越来越多的学术研究将目标集中在电影艺术和电子游戏间的关系上, 电子游戏是否具有艺术性的横向比较上, 而对于游戏电影演化形式的探讨却涉及不多。本文以《最终幻想》游戏电影系列为切入点, 对其在数字化时代下游戏电影演化出的不同形式作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2. 游戏电影综述

二十一世纪是数字化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 各种类型的数字化娱乐媒体如电影、电视、电子游戏、动漫等互为激荡交融。在视觉文化盛行的今天, 一些新兴的视觉和文化体验也伴随着这一类的娱乐媒体孕育而生, 游戏电影就是其中之一。游戏电影是同时代下电影和电子游戏两种不同视觉文化体验的相互结合。电影经历了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萌芽期的发展, 如今已发展得十分成熟。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 电影呈现了以往在游戏中出现的绚丽场景, 如《指环王》、《哈利波特》等。游戏也强化了其叙事性, 在游戏中加入了如电影般的戏剧冲突和情节, 让游戏更符合人的真实的情感生活, 如《最终幻想》系列。特别是电子游戏, 其沉浸式、互动式、开放式的特性使得它较其他的数字化娱乐媒体而言有着极大的区别, 例如它的实时参与性 (当人操作时它能够做出实时的回馈) , 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同时在游戏引擎的帮助下, 可以生成如真实世界般的影像文本。因此, 国外将这一类运用三维技术生成的电子游戏作为影像素材, 并通过电影剪辑的方式制作出来的电影叫做“Machinima”, 即“Machinecinema”或“Machineanimation”的合成词, 中文根据其词义和引申含义将其译为引擎电影、游戏电影、机械电影、虚拟电影等。如上世纪九十年代根据Id Software公司出品的游戏“Quake (雷神之锤) ”改编的“Quake movies”。另外, 在电子游戏借助电影剪辑手段的同时, 电影也根据某些热门游戏的畅销情况, 将游戏剧情改编成了一系列的游戏电影, 如《生化危机》系列、《古墓丽影》系列等。

根据不同的制作方式, 我们可将游戏电影大致分为两种模式, 一种是将游戏元素直接作为影片素材加工处理后, 形成具有电影叙事风格的游戏电影。此类游戏电影既秉承了传统电影的剪辑风格和传统电影所应具备的元素, 如人物、景别、剧情等, 又有别于一般电影的叙事风格和框架。由于电子游戏的开放性, 电影的叙事结构也呈现开放式, 以往电影的线性叙事结构被打破, 游戏电影以多元互动式的叙事结构让观众有了全新的多维度体验。另一种是最大限度保留了游戏的剧情设计、人物造型设计、场景设计等, 将其替换成以真人实景的方式拍摄出来, 此类游戏电影是以游戏为题材的改编电影。

3.《最终幻想》电子游戏系列的游戏电影之路

《最终幻想》是世界上最畅销的电子游戏系列之一, 从任天堂游戏机上的第一代开始, 至今已经走过了20余年的历史。《最终幻想》 (日语:ファイナルファンタジー;英语:Final Fantasy, 简称FF;台湾/香港:太空战士, 大陆:最终幻想) 是1987年由日本史克威尔 (Square Soft, 现更名为Square-Enix) 游戏公司开发的角色扮演 (RPG, Role Playing Game) 游戏系列。该公司分别在2001年至2009年相继出品和发行了与游戏相关的游戏电影。而且在该系列游戏中, 足以乱真的游戏场景, 仿佛将玩家置身于一个奇妙的“幻境”中, 游戏与电影之间的界限被最大限度地模糊化了。

3.1《最终幻想》游戏的发展简史

“最”的游戏以其精美的制作、动人的故事情节一直以来备受广大游戏爱好者的追捧;同时也开创了角色扮演游戏的先河。在这20多年间的历程中, 史克威尔游戏公司无疑是成功的 (参见表1) ①。在经历了平台的转换, 人物造型从2D到3D的转变后, 仍能保持其一贯的风格;同时借助科技的发展, 开发了一系列周边产品来提升自身的游戏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其中就有游戏电影环节 (参见表2) ②。

3.2“最”的游戏电影类型和特点

从“最”的游戏电影制作形式我们可以看到, 它并没有严格按照一般的游戏电影方式来制作, 而是对旗下的游戏电影进行了大胆的演化。从第一部游戏电影《最终幻想:灵魂深处》开始, 史克威尔游戏公司大量运用以数字化技术为主的制作方式, 将电影的艺术表现形式都设定为以三维动画技术体现, 而且在其后出现的其它游戏电影中仍然以此种方式出现。从这个特点看来, 似乎该公司旗下所有的游戏电影都应该归为“Machinima” (以下简称“M”) 模式的游戏电影。但是仔细分析看来, 《最终幻想:灵魂深处》、《最终幻想Ⅶ:降临之子》、《最终幻想Ⅶ:降临之子完全版》这三部游戏电影都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叙事结构和标准的电影剪辑方式, 除去整部电影的艺术形式是以三维动画技术表现以外, 基本上可以说是标准意义上的电影, 特别是后两部游戏电影, 就是从游戏系列《最终幻想Ⅶ》的游戏情节改编而来, 因此它们是具有革新意义的游戏改编电影。而另外两部游戏电影, 《最终幻想X、最终幻想X-2全集》和《最终幻想ⅩⅢ全集》则是真正意义上的“M”模式的游戏电影, 精美的游戏画面、生动的人物造型和大气磅礴的游戏场景, 无一例外为游戏电影提供了优良的制作素材。此外, 复杂的剧情结构、多线程的叙事方式也为电影的自由剪辑和剧情的自主编排提供了便利。由于剧情的需要, 这两部游戏电影的播放时间较长, 《最终幻想ⅩⅢ》将电影划分成了多集连播的方式, 这似乎预示其向游戏电视形态演化的趋势。

3.3 从“最”的游戏电影模式分析游戏电影的演化趋势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 人们将告别大众化的媒介体验, 回到家中体验个性化的“信息海洋”, 即以个人电脑为媒介连接到互联网感受全新的信息流通体验。人们的消费文化观念也发生巨大的变化, 以互联网为主要流通手段的影视作品大量涌现, 游戏电影作为大众娱乐文化的一部分也被重新诠释。因此, 就发展潜力而言, 与改编自游戏题材的游戏电影相比“M”模式的游戏电影更具优势。其优势有三, 其一, 能够让电影艺术创作大众化。在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高仿真的游戏场景可作为电影素材自由截取 (剪辑方式更具灵活性) , 使得视觉语言形式感更加丰富, 更具有与传统视听语言不同的新鲜感;同时科技的普及让电子游戏作为电影创作的实验场, 让更多的人以“DIY”的方式制作自己理想中的电影。其二, 打破传统电影的叙事结构。由于电子游戏的开放性架构和多线程的叙事方式, 在视听语言的创新效果上相比电影单线程的叙事结构更加符合现代人们的艺术审美需求 (即多层次结构的视听语言互相融合, 创造出具有艺术性的全新镜头语言) 。其三, 对于游戏产业、游戏开发商来说, 更能保证游戏产品推广的完整性, 提升公众对于游戏产品的认知程度。

其实不仅是“最”的游戏电影, 在国外还有根据美国暴雪公司出品的网络游戏《魔兽世界》编排出来的《远古传说》游戏电影系列。该电影系列在网络上一经流传, 引起了游戏玩家和业界的强烈回应, 美国暴雪公司甚至承认了其非官方的游戏电影代表作的地位。在国内, 根据网络对战游戏《反恐精英》编排的游戏电影系列, 同样得到了广大玩家的热捧。在游戏电影经历的这短短十数年间, 游戏题材改编的游戏电影已现颓势, 而“M”模式的游戏电影在制作成本和发行上也占有优势, 同时在保留完整游戏剧情和游戏风格上符合游戏公司商业运作的需求。在可以预见的未来, 它将有更旺盛的生命力。

4.《最终幻想》游戏电影带给中国相关产业的启发

我国的游戏动漫产业起步较晚, 学习和借鉴的机会多来自国外的成熟经验。特别在游戏电影环节, 国内鲜有作品出现, 有的也只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中作为一种搞笑噱头的形式出现。而在游戏改编电视上却有较成熟的作品出现, 如改编自游戏的《仙剑奇侠传》系列。究其原因有三, 第一是国内游戏产业的不成熟, 第二是游戏制作的不精良, 第三就是游戏剧情的简单化。

在国内的普遍认知中, 电子游戏只是普通的大众娱乐消遣方式。殊不知其中蕴含的巨大商业潜力, 以“最”的游戏系列为例, 每年巨额的价值回报已是不争的事实。同时在游戏价值利益的驱动下, 电影的题材也被转化成游戏的形式出现, 如《指环王》、《阿凡达》等, 这也是对电影产业链的丰富和拓展。此外, 就游戏电影本身来说, 在玩家自主编排游戏电影的过程中, 对游戏作品的解构到重构, 无疑从中折射出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涌动。这对于电影的叙事形式的革新和电影类型多元化的发展, 也是十分具有研究价值的。

5. 结语

科技发展引发的数字化革命对于以视觉互动体验为主导的游戏电影创造了发展的空间, 这也符合当下以视觉图像文化为中心的时代特点。游戏电影在发展和演化过程中, 电影艺术与电子游戏的融合无时不在, 在电影与电子游戏两种文化现象互为激荡的环境下, 衍生出了具有研究价值的全新电影类型和相关的文化产业链。本文对于游戏电影两种模式特点进行了综述, 在分析“最”的游戏电影演化进程中总结出的“M”模式下游戏电影的优势性, 对游戏产业的影响和未来游戏电影发展趋势作了探讨。这对于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启发意义, 同时对于电影艺术自身的探讨和电影产业的拓展也非常有价值。

参考文献

[1]汪代明.电子游戏, 艺术的终结者[J].理论与创造, 2003, (05) .

[2]汪代明.论电子游戏艺术的定义[J].2004年四川教育规划课题, 2005.10.11.

[3]杨东东.游戏与艺术—伽达默尔“游戏”概念论析[J].山东大学学报, 2008, (1) .

[4]汪代明.电子游戏与电影艺术[J].电影文学, 2007, (13) .

[5]汪代明.引擎电影:电子游戏与电影的融合[J].电影艺术, 2007, (3) .

[6]向勇.北大文化产业前言报告[R].群言出版社, 2004.8.

篇8:中班音乐游戏详案最终

活动背景:

一天,和小朋友玩鸡妈妈和小鸡的游戏,阳阳突然问:“老师,小鸡是鸡妈妈生的吗?”“是鸡妈妈生的!”“对!”小朋友喊着,“不对,是鸡蛋里出来的!”昕昕一个人发表了不同的意见。孩子们有了自己的问题,而且争论开来,根据幼儿的兴趣火花,我们产生了《可爱的蛋宝宝》的主题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去发现、探索、去寻求更有趣的奥秘。“我给蛋宝宝穿彩衣”是这一主题活动中的一个小活动。幼儿正确经验的积累,概念的形成,情感的体验需要借助于仿真的情景,因此,根据刚入园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他们的兴趣入手,在进行该活动设计时,努力创设了真真假假、真假难辨的场景,以达到更佳的活动效果。

活动目标:

1、学习使用剪贴的方法大胆地为蛋宝宝进行装饰。

2、在情景式的游戏活动中发展综合能力。

活动准备:

1、鸡妈妈头饰一个。

2、大蛋五各,贴在展示板上,放于教室四周。

3、剪刀,彩条,小篓子每人一份,放于教室四周。

4、红、黄、绿彩纸,圆形、方形、三角形彩纸。

活动过程:

(一)扮演角色,在音乐游戏中参与活动,产生兴趣。

1、跟着“鸡妈妈”随音乐入室。

2、跟着“鸡妈妈”找个地方坐下来。

(二)通过与彩条宝宝做游戏掌握剪的技能。

1、创设情景游戏,激发幼儿的想象。

(1)“今天妈妈真高兴,妈妈的衣服不漂亮,我要打扮一下。”教师出示彩条做衣服打扮自己。

“妈妈的穿的是什么?妈妈的裙子是什么做的呀”(彩条宝宝)

“小朋友好!”(彩条宝宝好)

(2)“这些彩条还会跳舞呢,听!它们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学一学呢?”

“他们跳舞啦!跳啊跳,跳到头上,象什么?”(猪耳朵、头发……)

“跳啊跳,跳到下巴上,象什么?”(胡子……)

“跳啊跳,跳到腰上,象什么?”(衣服、腰带……)

“……”

2、在游戏的情景中学习使用剪刀

(1)“彩条宝宝说小朋友好聪明哟!它可以变成……,它还可以变成花片片,怎么变呢?”

(2)“可以撕,也可以请剪刀宝宝帮忙!把小手伸出来……”幼儿用小手跟着老师学一学。

(3)“请宝宝们也去找一些彩条宝宝,把它们变成花片片吧”幼儿随便找个地方坐下来剪彩条。

3、在爬一爬,找一找的游戏中,发展综合能力。

(1)“宝宝们,把彩片片放到篓子子里,拿着篓子快到妈妈这儿来!”

“你一篓子,我一篓子,就变成许多了!”

(2)“宝宝们,快来,花片片要跳舞啦。”教师拿事先准备好的图形片片向教室空中一撒,激起幼儿游戏的热情。

(3)“爬一爬,找一找,找到红色的片片给妈妈看看呢!”

“爬一爬,找一找,找到蓝色的片片呢!”

“爬一爬,找一找,快!找到和我一样的片片!”

“……”

(三)用穿彩衣的游戏,掌握贴的方法。

1、“谁在哭呀?(带着孩子四处找找)哦,原来是蛋宝宝在哭!问一问蛋宝宝,你为什么哭呀?”和孩子一起问一问,“蛋宝宝,你为什么哭呀?”

2、“蛋宝宝哭了,怎么办呢?”幼儿为蛋宝宝想各种办法。

3、“那好吧,就按**小朋友说的办法,用彩片片为蛋宝宝穿彩衣吧,这儿有好几个蛋宝宝,你自己选择一个蛋宝宝,可以用地上的彩片片,也可用你刚才剪的花片片,也可将彩条宝宝直接贴上去!” 幼儿为蛋宝宝穿彩衣,边贴边说“蛋宝宝,我给你穿什么样的衣服”。

(四)在与蛋宝宝做游戏过程中,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1、“问一问,蛋宝宝满意吗,你们的新衣服漂亮吗?”幼儿敲敲蛋宝宝,和蛋宝宝对话。

2、“蛋宝宝好高兴,敲敲门,让蛋宝宝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吧!”在《小小蛋儿把门开》的音乐中,和“鸡妈妈”一起游戏。

教学反思:

1、在活动中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参与者,关爱每个幼儿,使他们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2、教师在情感、思维和活动上给孩子最大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动手,自主体验,使他们主体性获得发展。

3、在活动中注重发展幼儿的综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动手能力、思维反应能力等。

4、针对刚入园幼儿的年龄特点,营造游戏氛围,孩子在游戏中动手,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积累经验,形成概念,掌握技能,体验愉悦。实现真正的“动手做,游戏乐”。

上一篇:多家网上银行分析比较下一篇:协议离婚登记手续怎么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