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正对联

2024-04-29

吕蒙正对联(精选9篇)

篇1:吕蒙正对联

吕蒙正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选自司马光《涑水见闻》)

注①吕蒙正(944-1011):宋代政治家。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③朝士:朝中官员。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佯:_____________

(2)悔不穷问

穷:_____________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吕蒙正的言行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3.与吕蒙正同在朝廷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追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干涸就制止了他们。

14.(1)对待别人的不敬和缺点错误,应该像吕蒙正那样宽容大度。(2)不应当过分计较和胸襟狭窄,容不下他人。

篇2:吕蒙正对联

补充:

河水不流畅时,水浪滔滔。人不的时宜时,即不能发财也不能做官。过去的时候,我在洛阳,白天在寺庙里读书,夜晚在破窑里住宿。身上穿的破布衣服尚且不能掩盖我的全身,淡如水的米粥不能摊薄我的肚子。逼我好的人憎恨我,比我低的人讨厌我,都说我是贫贱的人!我说:不是我贫贱,是时运和命运啊!等到我中了状元,官位到了最高,位列三公(三公,国代最高的官员)有鞭打百官的禅杖,有斩杀吝啬之徒的宝剑,出去的时候有士兵为我拿着鞭子,进家的时候有人为我提着衣服,想穿衣服有的是绫罗绸缎,先吃东西的时候有的是山珍海味。上面的人宠信我,下面的人奉承我,人人都仰慕我,都说我是贵人!

“孔子尚困于陈邦”,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被困于陈国的蔡地。

“太公垂钓于渭水”,姜尚为得到周文王的注意,在为谁钓鱼。

“盗跖年长,不是善良之辈”,盗跖,古代的一个盗匪。他活的名比较长,相传活了70岁。

“颜回命短”,颜回,孔子的弟子,从才华出众,可惜命短。

篇3:宽容的吕蒙正

吕蒙正初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个官员在朝堂内指着他说:“这小子也配参与商议政事吗?”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就走过去了。与吕蒙正同在朝堂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追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不让查问。下朝以后,吕蒙正的那些同事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穷追查问。吕蒙正则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则终身不能忘记,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来说也没有什么损失。”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宽容大度。

吕蒙正的同窗好友温仲舒,因犯案被贬多年,吕蒙正当宰相后,怜惜他的才能,就向皇上举荐了他。后来温仲舒为了显示自己,竟常常在皇上面前贬低吕蒙正,甚至在吕蒙正触逆了“龙鳞”之时,他还落井下石,当时人们都非常看不起他。有一次,吕蒙正在夸赞温仲舒的才能时,皇上说:“你总是夸奖他,可他却常常把你说得一钱不值啊!”吕蒙正笑了笑说:“陛下把我安置在这个职位上,就是深知我知道怎样欣赏别人的才能,并能让他才当其任。至于别人怎么说我,这哪里是我职权之内所管的事呢?”皇上听了之后。对吕蒙正大加赞赏。

雨果说:“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波普说:“宽恕就是神圣。”林则徐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能忍能让真君子,能屈能伸大丈夫。在生活中,谁都难免会碰到口吐恶言。手出恶行的人。此时,拥有平和宽容的心态很重要,不然,若斤斤计较,就会扰乱我们的心境,制造出更多麻烦不说,还会给自己增加许多的烦恼。朱子家训中有“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此言甚是。

篇4:《吕蒙正不记人过》的原文及译文

吕蒙正不记人过译文

篇5:吕蒙正对联

祭灶诗

作者:吕蒙正朝代:北宋 一碗清汤诗一篇,

灶君今日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

篇6:吕蒙正对联

1、继先贤智刻苦深造——安父母心努力学习

2、学无止境何处是境——生逢其时贵在惜时

3、成功后则建家立业——学习归终衣锦还乡

4、驰骋直奔千里远——翱翔必指九高天

5、梅花香自苦寒来——熬头喜在汗水中

6、学无尽头,何处是境——生逢其时,贵在惜时

7、辞乙酉难忘闻鸡起舞——迎丙戌仍需刺股悬梁

8、励志笃学求古今智慧——厚德敦行做中华栋梁

9、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0、求学不惧风霜雨雪——报国还须诚信忠良

11、滴水穿石战高考如——歌岁月应无悔

12、天下兴亡肩头重任——胸中韬略笔底风云

13、花小钱也要多动脑——上大学莫忘常回家

14、为自我为将来谁言辛苦——比学业比收获莫做逃兵

15、送祝福不忘感谢恩师——庆元旦牢记备战高考

16、龙腾虎跃朝气蓬勃——你追我赶誓夺第一

17、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18、一路风雨前程磨砺意志——半载苦乐同享铸就辉煌

19、物华天宝看此处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是我等卧虎藏龙

20、舞风翔鸾旌歌闹处处迎新——披星戴月紫竹宁岁岁登高

21、闻鸡起舞成就拼搏劲旅师——天道酬勤再现辉煌王者风

22、冬去春来好景年年有——辞旧迎新成绩步步高

23、自强不息怀壮志以长行——厚德载物携梦想而抚凌

24、青春多壮志鹏程万里登绝顶——人生需奋斗翱翔九霄击云端

25、意志为犁耕耘知识沃土——美德似水润泽你我心田

26、励志笃学,求古今智慧——厚德敦行,做中华栋梁

27、各界精英大展宏图夺英魁——莘莘学子汇聚一堂学本领

28、卧薪尝胆风华岁月添壮笔——披荆斩棘艰苦历程著华章

29、花开花落腊梅傲雪盼新春——春去春来长风破浪迎高考

30、发愤图强,风华岁月添壮笔——乘风破浪,艰难过程著华章

31、六十同窗同甘共苦拼搏从此时——十二春秋风雨兼程成败在今年

32、效苏秦之刺股折桂还需苦战——学陶侃之惜时付出必有回报

33、意志为犁,耕耘常识膏壤——美德似水,滋润你我心坎

34、世纪风时代潮敢担重任——师生情父母意学会感恩

35、为自我,为未来,谁言辛劳——比学业,比播种,莫做逃兵

36、点点心血勤育英才厚泽九州——滴滴汗水勇赴学海逐鹿中原

37、物华天宝,看此处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是我等卧虎藏龙

38、青春多壮志,鹏程万里登绝顶——人生需斗争,飞翔九霄击云端

39、世纪风,时期潮,敢担重担——师生情,父母意,学会感恩

40、怀揣大学美梦迎接新年号角——彰显青春活力挥洒苦涩汗水

41、十年寒窗苦读效三皇五帝逐群雄——一朝金榜题名成八斗奇才傲天下

42、难也易也,苦也乐也,人人奋勇精力健——强者弱者,进者退者,日日攻坚斗志高

43、勇登书山,点点心血勤育英才厚泽九州——我本英雄,滴滴汗水勇赴学海逐鹿中原

44、燕赵多壮士十年铸剑肯盼明朝建功业——颐和有雄才一心读书力争大考展宏图

45、激流勇进,乘风踏浪我欲搏击沧海横流——傲视群雄,飞鞭催马吾将痛饮黄龙美酒

46、难也易也苦也乐也人人奋勇精神健——强者弱者进者退者日日攻坚斗志高

47、十年苦读一朝决胜负换来笑逐颜开——数载艰辛六月定乾坤赢得似锦前程

48、滴水穿石战高考如歌岁月应无悔——乘风破浪展雄才折桂蟾宫当有时

49、览前贤思己任铁杵磨针只求前程似锦——念亲情感师恩悬梁刺股但愿无愧我心

50、力争上游,龙腾虎跃朝气蓬勃——壮志凌云,你追我赶誓夺第一

51、感亲恩实高三年滴水穿石永不言弃——报师情火热六月蟾宫折桂志在必得

52、年龄冬夏,勤学苦练,看谁人蟾宫折桂——德智体美,博览群书,有我辈九天摘星

53、送报晓金鸡看今年硕果飘香迎佳绩——迎吉祥犬吠待明朝笑傲高考创辉煌

54、激流勇进,乘风踏浪我欲搏击沧海横流——傲视群雄,飞鞭催马吾将痛饮黄龙美酒

55、一卷诗书满腹才干,试问天下谁为王者——万丈**千秋伟业,敢对天穹我是好汉

56、登极峰,做强者,挥洒青春热血——藐桑田,磨利剑,再创颐和光辉

57、春秋冬夏勤学苦练看谁人蟾宫折桂——德智体美博学多才有我辈九天摘星

58、卧虎藏龙地豪气干云秣马砺兵锋芒尽露——披星戴月时书香盈耳含英咀华学业必成

59、意气风发,寒冬散尽喜迎元旦佳节——志存高远,春意盎然更看男儿发愤

60、一卷诗书满腹才华试问天下谁为王者——万丈豪情千秋伟业敢对苍穹我是英雄

61、携一缕春风伴一窗明月颐和苦读当属我——抱万种情思翔万里云天华夏风流要争先

62、良辰美景惜时如金敢与金鸡争晨晖——书山学海甘之若饴誓同峨眉共比高

63、功能技成,庖丁解牛久练而技进乎道——路在脚下,荀子劝学博学则青出于蓝

64、难也易也,苦也乐也,人人奋勇精力健——强者弱者,进者退者,日日攻坚斗志高

65、燕赵多壮士十年铸剑肯盼明朝建功业——颐和有雄才一心读书力争大考展宏图

66、勇登书山,点点心血勤育英才厚泽九州——我本英雄,滴滴汗水勇赴学海逐鹿中原

67、知天文通地理莘莘学子携手共进鱼跃龙门——培栋梁育英才代代园丁含辛茹苦花香桃林

68、燕赵多壮士,十年铸剑,肯盼明朝建功业——颐和有雄才,二心读书,力争大考展宏图

69、苦尽甘来,十年寒窗苦读效三皇五帝逐群雄——师生同喜,一朝金榜题名成八斗奇才傲天下

70、意气风发,时光如梭看我少年学子六月追风去——风华正茂,云帆直挂令那美丽人生明朝入眼来

71、携一缕东风,伴一窗明月,颐跟苦读当属我——抱万种情思,翔万里云天,华夏**要争先

72、壮志凌云,十载求学纵苦三伏三九无悔无怨——众志成城,一朝成就再忆全心全力有苦有乐

73、舍我其谁,群雄逐鹿鹿死谁手尚待一朝试锋芒——天南海北,万木争春春在何处但将今夕放眼量

74、唯有努力,向名校进军百炼成钢唱出青春无悔——一马当先,圆人生梦想半载奋斗笑吟三年等待

75、六十同窗同甘共苦拼搏从此时——十二春秋风雨兼程成败在今年

76、发愤图强,风华岁月添壮笔——乘风破浪,艰难过程著华章

77、自强不息怀壮志以长行——厚德载物携梦想而抚凌

78、世纪风时代潮敢担重任——师生情父母意学会感恩

79、意志为犁,耕耘常识膏壤——美德似水,滋润你我心坎

篇7:吕蒙正与鸡舌汤

吕蒙正年轻时,家境极为贫寒,曾与被逐之母困居寺院,靠僧人布施度日,《邵氏闻见录》记载吕曾拾人所遗之瓜充饥。但后来位极人臣时却生活豪华,讲究饮食,特别爱吃鸡舌烩制的汤羹,每天不能缺少。相府厨师为了迎合吕的口味,加以精心烹制 ,那汤羹更是鲜美可口,使得吕蒙正经年享用而兴味丝毫不减。

有一天,吕蒙正处理完政事,从书房出来,顺路去花园散步,遥见围墙脚边有一高阜,以为是下人新建的假山,便问侍从:“这是何人所建造?”侍从不敢隐瞒,如实秉报道:“这是用相爷所吃的鸡之毛所堆成!”吕蒙正惊讶地说:“我吃过多少鸡,以至鸡毛能堆积成山?”侍从坦率地说:“一只鸡只有一条小小的舌尖,而相爷吃一碗鸡舌汤得用几十条鸡舌,就要宰杀几十只鸡;相爷每天要吃鸡舌汤,每天要宰几十只鸡,一年365天,且又多年了,日积月累年蓄,鸡毛不就堆积成一座山了?”

吕蒙正听后,大吃一惊。是啊,一只鸡仅用一条舌头做汤,其余部分都赏给下人吃了,吃不完又弃之于野外,实在是暴殄天物!他自省太奢侈浪费,悔恨不已,从此不复食用鸡舌汤。

篇8:吕蒙正的用人正道

任人唯亲危害大

在家天下时代,任人唯亲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不说皇位的代代相传,不说外戚的一女得宠、全家飞升,单是当时明文规定、合理合法的荫补制,就让大批不学无术的贵族子弟轻而易举步入仕途。

据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统计,南宋嘉定六年(1213年)的官员中,荫补出身的占57%,科举出身的占28%,其他出身占15%,在那个时代,任人唯亲、靠“脑子”不如靠“老子”、靠苦读不如靠出身的风气习以为常,这样的情况导致人才的大量流失,以及外戚、宦官专权,一些朝代还出现了“党争”。

一代名相的“人才库”

吕蒙正任职于宋太宗、宋真宗时期,曾三次拜相,宋史上说他“质厚宽简,有重望,以正道自持”,是位宽厚正直的宰相,在士大夫间声望颇高。作为宰相,吕蒙正把发现和使用人才当成自己的第一职责。

明代郑《昨非庵日纂》记载,吕蒙正曾问儿子说:“我当宰相,外人有何议论?”儿子回答道:“他们说,您当宰相,四方无事,国泰民安。不过,他们还说您颇无能,宰相之权,多为同僚所争夺瓜分。”吕蒙正听后哈哈一笑,说:“我的确无能。但是我有一种能力,那就是善于用人。”这体现了他在人才选拔工作上的自信。

吕蒙正是通过寒窗苦读入仕的,深知人才的难得。他不但在发现和使用人才上不遗余力,而且还独具匠心地建立了一个“人才库”。他的口袋里常常备有一小册子,每当地方官吏汇报工作之余,他必反复询问地方上有何特別人才,并随时把这些人才的情况分门别类,登记册上,如果其中有谁被多人称道,那么就会被他视为贤才而随时准备为朝廷选用。

不考虑人才的亲疏远近

在人才选拔过程中,吕蒙正从来不考虑人才的亲疏远近,也不顾及皇帝的好恶,只在乎是否对国家有利。

一次,宋太宗准备派人出使辽国,让吕蒙正推荐合适人选。吕蒙正推荐了一位,皇帝不同意;第二次,皇帝再问,他又以最初的人上奏,皇帝还是不同意;当皇帝第三次向吕蒙正要人时,他还是执意推荐此人。皇帝发怒说:“你怎么如此固执呀?!”吕蒙正没有被皇帝的怒火所吓倒,反而针锋相对地回答说:“并非我固执,不过是您对此人有偏见罢了。我以为,派遣此人出使,一定不辱使命,因为从能力上来说,他是最合适的人选,其他无人可及。我不希望为了讨好您而影响国家的利益。”

满朝文武听到君臣二人火药味十足的对话,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好在宋太宗有雅量,不但没有妄加指责,而且最终同意了任用他推荐的人选,甚至还在退朝后对左右说:“蒙正气量,我不如。”事实也证明了吕蒙正的正确,此人出使辽国,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皇帝相当满意。不过,在君主社会,一切以君主个人好恶为标准,像吕蒙正这种为实现国家利益、大力推荐优秀人才而不怕批逆龙鳞、不怕受到排挤的,真是凤毛麟角。

荫补制本身是为了调动人才积极性的,如果荫补级别过高,既不利于人才选拔,也不利于人才积极性的调动,甚至对苦读入仕者,还是一种挫伤,对此,吕蒙正有自己的思考。

吕蒙正告老还乡后,宋真宗曾经两次到他家里探望,反复问他儿子们中间有谁能担大任。他对宋真宗说:“我的几个儿子都不能担大任,唯有我的堂侄吕夷简,现任颖州推官,堪称宰相之才。”后来,吕夷简果然成了一代名相。

篇9:吕蒙正任人不问亲疏

◎一代名相的“人才库”

吕蒙正任职于宋太宗、宋真宗时期,曾三次拜相,宋史上说他“质厚宽简,有重望,以正道自持”,是位宽厚正直的宰相,在士大夫间声望颇高。作为宰相,吕蒙正把发现和使用人才当成自己的第一职责。明代郑《昨非庵日纂》记载,吕蒙正曾问儿子说:“我当宰相,外人有何议论?”儿子回答道:“他们说,您当宰相,四方无事,国泰民安。不过,他们还说您颇无能,宰相之权,多为同僚所争夺瓜分。”吕蒙正听后哈哈一笑,说:“我的确无能。但是我有一种能力,那就是善于用人。”这体现了他在人才选拔工作上的自信。

吕蒙正是通过寒窗苦读入仕的,深知人才的难得。他不但在发现和使用人才上不遗余力,而且还独具匠心地建立了一个“人才库”。“公(吕蒙正)夹袋中有册子,每四方替罢谒见,必问其有何人才,客去随即疏之,悉分门类。或有一人而数人称之者,必贤也。朝廷求贤,取之囊中。故公为相,文武百官各称职者,以此。”(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丞相许国吕文穆公》)在历史上,第一个建立“人才库”的,是不是吕蒙正呢?不敢妄下结论。不过,他发现和选拔人才的方法,倒确实有其原创性。

◎不考虑人才的亲疏远近

在人才选拔过程中,吕蒙正从来不考虑人才的亲疏远近,也不顾及皇帝的好恶,只在乎是否对国家有利。一次,宋太宗准备派人出使辽国,让吕蒙正推荐合适人选。吕蒙正推荐了一位,皇帝不同意;第二次,皇帝再问,他又以最初的人上奏,皇帝还是不同意;当皇帝第三次向吕蒙正要人时,他还是执意推荐此人。皇帝发怒说:“你怎么如此固执?”吕蒙正没有被皇帝的怒火所吓倒,反而针锋相对地回答说:“并非我固执,不过是您对此人有偏见罢了。我以为,派遣此人出使,一定不辱使命,因为从能力上来说,他是最合适的人选,其他无人可及。我不希望为了讨好您而影响国家的利益。”满朝文武听到君臣二人火药味十足的对话,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好在宋太宗有雅量,不但没有妄加指责,而且最终同意了他推荐的人选,甚至还在退朝后对左右说:“蒙正气量,我不如。”事实也证明了吕蒙正的正确,此人出使辽国,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皇帝相当满意。不过,在君主社会,一切以君主个人好恶为标准,像吕蒙正这种为实现国家利益、大力推荐优秀人才而不怕受到排挤的,真是凤毛麟角。

蔭补制本身是为了调动人才积极性的,如果荫补级别过高,既不利于人才选拔,也不利于人才积极性的调动,甚至对苦读入仕者,还是一种挫伤,对此,吕蒙正有自己的思考。当初,卢多逊当宰相时,他儿子刚成年便被封为水部员外郎(六品官),以后,宰相儿子荫补封六品官成了惯例。吕蒙正任宰相,轮到皇帝给他儿子封官时,他觉得这个惯例太不合理了,便对皇帝说:“我通过十年寒窗,终于考中进士时,封的也不过九品京官罢了。如今犬子刚刚成人,就受如此恩宠,我担心会遭到阴间的惩罚。况且,天下人才,因为没有背景而老于岩穴、得不到半点皇恩的太多了。请求您给犬子仅授我进士及第时的官职吧。”在他的坚持下,皇帝同意了他的要求,从此,宰相的儿子荫补只授九品官便成了定制。

吕蒙正告老还乡后,宋真宗曾经两次到他家里探望,反复问他儿子们中间有谁能担大任。“虎父无犬子”,吕蒙正七个儿子,个个品学兼优。然而,在皇帝给他示好、要提拔他儿子的时候,他却做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没有推荐自己的儿子,而是向皇帝郑重推荐了他堂弟的儿子。他对宋真宗说:“我的几个儿子都不能担大任,唯有我的堂侄吕夷简,现任颖州推官,堪称宰相之才。”于是,宋真宗开始注意吕夷简,并有心栽培,后来,吕夷简果然成了一代名相。

在少了些许经济待遇就会喋喋不休、少了些许政治待遇就会暴跳如雷、少了些许封赏就会闹得鸡飞狗跳的领导干部当中,吕蒙正把是否有利于国家作为选拔和任用人才的唯一标准,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即使今天看来,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上一篇:相配就好美文下一篇:导医服务礼仪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