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心得(一国两制)

2024-05-01

导读心得(一国两制)(精选8篇)

篇1:导读心得(一国两制)

福州大学

两课实践教学原著导读读书心得

邓小平《一国两制》导读

-———“一国两制”与台湾问题

学院名称:机械

班 级:11级机制三班

姓 名:

学 号:

成 绩:

年 月

日福州大学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党的每一代领导人都一直为祖国的统一而努力,妥善解决台湾问题是每一代领导人的心愿。“一国两制”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但率先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取得突破,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香港、澳门先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香港、澳门的回归证明了“一国两制”的正确性,符合中国国情,是解决中国相关问题的不二选择。“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邓小平理论中最有特色、最具创意的组成部分。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使“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变为现实,这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大业中重要里程碑,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贡献,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当今世界解决争端的伟大创举,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为世界上相关国家解决争端提供了借鉴。在现在,在当下,“一国两制”仍是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决策文件,为解决两岸的统一打开了一条和平的可以维护两岸共同繁荣的道路,共同向复兴中国的伟大的历史目标进发!

早在五十年代,中国政府就曾设想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1955年5月,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即提出:中国人民解决台湾问题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1956年4月,毛泽东主席又提出:“和为贵”、“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等政策主张。但由于某些外国势力的干预等原因,这些主张未能付诸实践。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与此同时,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港澳同胞以及海外侨胞、华人,都殷切期望两岸携手合作,共同振兴中华。1979年的元旦,全国人大常委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取和平方式统一祖国,但不承诺放弃武力。中国政府同时命令解放军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1981年9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打碗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主张国共两党实行对等谈判,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阐明了对台的基本政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历史遗留的台湾、香港、澳门等领土问题,大胆地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1982年9月,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明确表达了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立场。这以后的两年多时间,我国政府和英国政府,就解决香港问题进行了二十多轮的谈判。邓小平不仅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而且还亲自向关心祖国统一的港澳台同胞、外宾等阐述“一国两制”的内涵和深刻意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就是邓小平在百忙之中前后两天会见香港工商界和香港知名人士的谈话要点。邓小平在谈话中表明了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决心,并具体详细地阐述了解决香港问题以来取的立场、方针、政策等等。经过不懈的努力,1984年12月9日中英双方领导人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及三个附件,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其主要有以下基本点:

一、我国政府在1997年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香港自由港的地位和国际贸易、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不变,香港可以继续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保持和发展经济关系。我们还多次讲过,北京除了派军队以外,不向香港特区政府派出干部,这也是不会改变的。我们派军队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而不是去干预香港的内部事务。我们对香港的政策五十年不变。

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10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三、中国的主体必须是社会主义。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但允许国内某些区域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比如香港、台湾。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资本主义进入,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四、采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也不是玩弄手法,完全是从实际出发的,是充分照顾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的。要相信香港人能治好香港。五对解决香港问题所采取的政策,是赵紫阳总理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的,是经过大会通过的,是很严肃的事。

六、港人治港的标准必须是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未来香港政府的主要成份是爱国者。爱国者的标准是,尊重自己民族,诚心诚意拥护祖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只要具备这些条件,不管他们相信资本主义,还是相信封建主义,甚至相信奴隶主义,都是爱国

福州大学

者。我们不要求他们都赞成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只要求他们爱祖国,爱香港。

在“一国两制”的指导下,香港、澳门先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香港澳门的回归,香港、澳门回归后的事实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这为两岸和平统一树立了光辉的典范。香港、澳门顺利回归以后的发展充分证明,“一国两制”已经首先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中得到了成功的运用,人们有更加充分的理由相信,“一国两制”同样可以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在香港回归中国五周年之际,曾经直接参与中英香港问题谈判的英国前副首相杰弗里·豪在接见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一国两制”方针是史无前例的惊人之举,在解决香港问题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过去的五年里,香港原有的生活方式并没有改变,人们尊重法制和司法独立,香港特区政府也重视民主。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五年来的事实说明,“一国两制”的构想得到成功实施,并为解决其他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人们看到,“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成功实践,对台湾同胞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从中理解了“一国两制”的精神和益处,近年来台湾同胞中认同“一国两制”的人数明显上升就是最好的证明。我认为,随着“一国两制”知名度的提高,我们应该加大对“一国两制”的宣传,提高台湾同胞对它的认可,使之从一种民间呼声逐渐成为一种政治上不可忽视的声音,让台湾人民去驱使台湾相关政党把和平统一提上日程,加快两岸的统一。两岸统一,意义是巨大的。众所周知,在国际上,美国等相关国家经常把台湾当作手中牵制中国大陆的一张王牌来打,每一次大陆都是很被动。所以,解决好台湾问题,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有利于中国参与解决国际相关问题,不必看别人眼色行事,为中国争取更多的国际利益。其次,解决台湾问题,我认为还可以提升中国整体的经济水平。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在历史上是南方的一个经济大省,地理位置优越,海航发达,东南亚侨民众多,但在建国以来,由于受两岸关系的制约,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相比于毗邻的广东、浙江,其经济发展明显不足。一旦解决了台湾问题,它的经济发展不再受到制约,可以经行大胆的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再利用其依托台湾的技术,依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充足的人力资源,经济将会扶摇直上,成为一个经济大省!

未来的发展中,我相信“一国两制”的思想将会与时俱进,不断增加其内涵。希望和平解决两岸早一天到来,两岸中华儿女一起向复兴中国的伟大历史重任进发!

篇2:导读心得(一国两制)

1.重要观点

一个中国原则的“新三句”,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这个新三句是对“一国两制”理论的深化和创新。

篇3:导读心得(一国两制)

1 背景介绍

五年一贯制护理专业的生源主要是初中毕业生, 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以往学习成绩不理想, 甚至有厌学情绪。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其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是我们高度重视、反复思考的问题。

在现行的国家护理专业教学计划中, 学生入学第一年学习的是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 而相当多的学生对此类知识已有厌学情绪, 因此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比较而言, 他们对专业课程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对将来要从事的护理行业充满向往。因此, 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 让学生尽早接触、了解简单的医护知识和护理行业状况, 可以使其好奇心获得满足, 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并且有助于其尽快了解护理专业的学业要求、学习内容、学习程序, 帮助其尽早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确立奋斗目标。

2 课程内容

《医护课程导读》主要针对新生设计, 介绍护理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各门专业课程及其大体内容、知识框架、学科特点等, 兼顾专业思想教育。教材编写采用统一格式, 突出学科特点, 降低知识难度, 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通过对学科知识内容的整合、提炼, 按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以章排序, 共涉及20门课程, 68学时。基础课程知识占1/3篇幅, 包括护理学概论、护理礼仪、卫生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解剖学、病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药理学等;临床课程知识占2/3篇幅, 包括内、外、妇、儿科护理技术等, 均为护理专业必学的基本内容。编写时做好知识的衔接与连贯, 各章之间既有关联又相互独立。教材既要结构完整, 又有篇幅限制, 因此编写难度较大。

3 编写原则

3.1 科普性原则

针对学生现有知识层次和理解水平, 编写该教材时要兼顾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 同时又要注意内容深入浅出, 通俗易懂, 还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在遵循基础规律和系统性的基础上, 对部分知识进行梳理、调整, 化繁为简, 点到为止, 既尽可能与目前中职学校使用的主干教材内容配套, 又加入一些学科前沿的新发展、新动态, 以期与原课程体系知识互补, 力争做到符合教学规律, 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

3.2 趣味性原则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力求语言生动活泼, 深入浅出, 图文并茂, 可读性强。在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知识链接模块, 起到系统连接与辅助学习的作用, 既可增加教材的趣味性, 又开阔学生视野, 培养其科学与人文精神结合的专业素质。

3.3 实用性原则

坚持实用性原则, 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知识层次确定教学内容和范围。突出职业技能培养, 帮助学生尽快了解专业要求、学习内容、学习程序, 帮助其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确立奋斗目标。各学科知识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通过系统的介绍, 使学生对医护知识形成全面的认识, 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

4 编写过程

4.1 成立编委会, 明确编写要求

成立编委会, 组建由专家和一线教师构成的编者队伍, 共同探讨教材编写的具体要求、分工以及进度, 确定编写大纲。

4.2 分工协作, 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 即分工与协作。分工, 就是责任到人。根据教师的专业和特长分配工作。首先是搜集资料, 然后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汇编, 知识的难易程度要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 并突出教材内容的典型性和针对性。最后, 多检查, 多修改, 逐步完善。

协作, 即全体编委一起修改。个人的知识水平毕竟有限, 难免出现漏洞, 所以, 我们组织了3次大型的集中讨论修改活动, 对教材的标题、内容、字词标点、布局等方面进行逐个检查修改, 编委畅所欲言, 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修正, 使教材内容尽可能完善。通过3次修改, 基本上形成了初稿。

4.3 征求意见, 严格审阅

对初稿的语法、逻辑关系、标点符号, 内容的适用性、难易程度, 思考题的合理性以及插图的有用性等进行严格审查, 确保无任何知识性错误后定稿。

整个编写过程中, 大家态度积极认真、虚心好学, 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编写工作。为了提高编写质量, 编者以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态度, 辨别、分析、筛选, 去粗取精, 反复修改, 有的六易其稿后才完成。大家互相传阅, 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真诚坦言, 为了提高教材质量, 无不积极工作, 尽力而为。

4.4 动态地修订和完善

我们制定了编者交叉互审制度、定稿会制度、主编统审制度、三审三校制度等, 以便发现稿件中存在的问题, 不断修改。虽然在教材编写过程中, 力求体现科学性、趣味性、实用性, 但难免有不当之处, 并且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所以校本教材建设更要在教学中反复实践, 反馈, 评价。只有动态地进行修订和完善, 才能使校本教材日趋完善。

4.5 建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教材作为培养护理人才的主要蓝本, 其质量直接反映护理教育发展水平, 并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所以, 对校本教材进行评价是提高其质量的有效手段。首先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 我们设计内容科学、全面的调查问卷,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 对使用本教材的专业课教师 (20人) 、五年一贯制一年级学生 (约600人) 、二年级学生 (约600人) , 进行教材使用及学习效果评价, 评价教材质量。其次, 通过考试、讨论发言、查阅学生的学习资料等方式, 对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最后, 由学校教务处和教学质量控制督导组专家, 通过听课、组织学生座谈等形式, 对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情况进行评价。

在实践中如何选择合适的评价体系, 更客观、科学地评价《医护课程导读》的教学效果, 还有待探索。

5 小结

校本教材是根据国家与地方的教育目的和要求, 由学校教师针对本校实际进行规划、编制、实施与评价的教材, 是对国家教材和地方教材的有益补充[2]。《医护课程导读》教材开发是学校专业课教学的实际需求, 是在对学生学习需求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启动的。实施校本教材开发, 对学生专业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学特色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3]。编写者是教学一线的教师, 最了解学生情况, 在教材使用过程中, 能够根据学生对教材的反馈和接受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 使之更适合学生使用。同时,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专业需求, 校本教材内容可不断更新, 这是部分规划教材无法做到的。该教材的开发, 以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为目标, 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条件, 以学校特色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的形成为结果, 最终促进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关键词:《医护课程导读》,校本教材,编写

参考文献

[1]崔允漷, 夏雪梅.校本课程开发在中国[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4, 16 (3) :30-34, 52.

[2]李金乐.新课程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初探[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09.

篇4:一国两制读书心得

一、课标要求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简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及其理论创新的伟大意义。

2、概述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认识“一国两制”构想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实践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阅读《告台湾同胞书》、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等历史材料,从材料中获取相关历史信息。

观看《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等录象片,直观的感受香港、澳门回归的庄严时刻。

围绕“一国两制与祖国的完全统一”这一主题,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探究性学习,认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科学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和香港、澳门如期回归祖国等内容的学习,认识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树立大胆创新意识。

通过香港、澳门回归、洗雪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耻辱,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内容要点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基本内容: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形成过程:

邓小平首先提出,最早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争取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并建议两岸实行通航、通邮、通商和探亲旅游。

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关于台湾问题的九条建议中,明确指出在祖国统一后,台湾可以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事实上包含了“一国两制”的一些基本内容。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做了全面阐述。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这样,“一国两制”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得到了确认。

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获得大会通过。“一国两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基本政策。

(二)香港、澳门回归

1、香港回归:

(1)、香港问题的由来:

1842年《南京条约》,英国割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半岛;18,英国强租新界。 (2)、回归历程:

1982年,邓小平等就香港问题与撒切尔夫人进行会谈。邓小平提出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否决了英方用主权换治权的提议。1984年12月9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原则,起草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7月1日,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2、澳门回归:

(1)、澳门问题的由来:

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船遇风暴,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1557年,私自扩展土地,开始长期占据。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氹仔岛和路环岛。1887年,清政府与葡萄牙签到《中葡和好通商条约》。 (2)、回归历程:

1987年,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发表。19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宣布成立。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当天国防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实现了海峡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 1980年后,海峡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逐步被打破,到国内定居、探亲访友、采访观光及经商投资的人员不断增加,“三通”限制逐渐放松,两岸交流日益频繁。(三通:通航、通邮、通商)

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就双方在事务性商谈中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

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推动了两岸的经济交流和合作。

1995年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讲话体现了党和政府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的决心和诚意,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在“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体育等各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两岸经济相互促进、互利互补的局面初步形成。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的史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难点:“一国两制”的内涵以及这一构想在解决香港问题、澳门问题上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习马会”这一时政作为导入,让学生感知祖国为实现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让班上港、澳、台地区的学生或在港、澳、台有亲属的学生或对港、澳、台有了解的学生对此三地进行简单讲述。由这两点引出所讲内容。

(二)教学

1、“一国两制”的构想

(1)、什么是“一国两制”?

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让学生一分钟粗读第一子目内容,回答问题:“一国两制”构想是如何形成的?最早是为解决什么问题而提出来的?

(3)向学生介绍台湾问题的由来。(史料链接,图文并茂)

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国民党政府逃亡台湾。在祖国大陆基本解放的情况下,解放军准备渡海攻台,台湾当时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中。可是,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太平洋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由于当时解放军主力投入朝鲜战场,解放台湾就被搁置下来。

(4)引导学生理解“一国两制”的地位和意义。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完成中国统一大业的根本方针,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一向大胆的、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对人类历史和世界和平做出的巨大贡献。有利于香港、澳门地区的继续繁荣和稳定,也有利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5)知识补充:

“一国两制”与民族区域自治有何异同?

同: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的地方行政区; 异:设立的地区不同;解决的问题不同;社会制度不同。

2、香港、澳门回归

让学生学习“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1)香港回归

A、“一国两制”先播放香港回归的影视资料,然后引导学生回忆香港地区被英国侵占的过程,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什么没有立即收回香港呢?

1842年《南京条约》,英国割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半岛;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通过香港地图来回顾被侵占的过程)

保留香港作为国际通道,以便打破帝国主义对我们的经济封锁,中国没有立即收回。但是,我国政府从来不承认关于香港地区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声明将在适当时机收回香港主权。

B、回归条件的成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中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提高;“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等。 C、带领学生学习课本77页的内容,学习香港回归历程。 (2)澳门回归

A、听《七子之歌·澳门》导入,然后介绍澳门地图。 B、通过表格的形式展示澳门被侵占的过程。

C、通过表格的形式展示澳门回归的历程,同时强调香港回归为其提供范例。 (3)引导学生理解港澳顺利回归的意义。

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洗刷了百年国耻; 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政府是负责任的政府;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士气;

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有利于祖国完成统一大业; 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4)根据史料,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港澳顺利回归的原因。

史料:

材料一 邓小平说“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国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完全是从实际出发的,是充分照顾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的。

材料二 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中英《联合申明》时也承认: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英国在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给中国??这是英国不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 原因:前提条件: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上升。

关键因素:“一国两制”的构想(港人治港、澳人治澳)

法律依据:联合申明以及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群众基础:香港和澳门人民期盼回归

国际环境:国际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5)启示:国家富强是实现统一的有力保障,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充分说明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可行性。

3、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

(1)粗读第三子目,学习海峡两岸的新进展。并看“知识链接”,了解“三通”。 (2)同时,通过时政“习马会”,补充更多有关海峡两岸新进展的知识。 (3)让学生思考实现祖国统一的障碍

“台独”势力和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4)讨论:你认为应以何种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五、小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行,“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香港、澳门顺利回归,圆满解决了中英、中葡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下,以及港澳顺利回归这一范例,台湾与大陆的关系也在不断发展,我们相信祖国统一大业必将实现。

六、能力小测

1、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一国两制”内容的有( )

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有的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有的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②“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③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直接接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 ④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和终审权 ⑤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和独立主权

A、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①②⑤ D 、②③④

2、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在性质上的不同之处是( ) A、前者是中国内政,后者是历史遗留问题 B、前者是历史遗留问题,后者是中国内政 C、港澳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D、前者是不平等的国际问题,后者是平等的国内问题

3、中国政府开始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是在 A、《告台湾同胞书》

B、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C、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谈话中 D、《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中

4、(·江苏单科·12)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 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 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

篇5:导读心得(一国两制)

行稳致远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9日中午乘专机抵达香港,出席将于7月1日举行的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并视察香港。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9日中午乘专机抵达香港,出席将于7月1日举行的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并视察香港。在香港国际机场,习近平主席发表了简短而重要的讲话,明确此次访港有三个目的,一是表示祝福,热烈祝贺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0周年取得的巨大成就,衷心祝愿香港再创辉煌;二是体现支持,20年来,中央一直是香港的坚强后盾,中央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香港发展、改善民生;三是谋划未来,愿同香港各界一道回顾香港20年来不平凡的历程,总结经验、展望未来,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香港一定会繁荣昌盛的。”5年前,习近平主席在深圳莲花山公园回答香港记者提问时的铿锵话语言犹在耳,充满着党中央对香港殷殷期许和饱满信心;5年后,当踏上这片土地亲身感受香港这些年的变化,一句“香港发展一直牵动着我的心”,深切流露出习近平主席对香港的浓浓深情和始终如一的关怀。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高度,不断丰富发展“一国两制”理论;从国家根本利益和香港整体利益出发,出台了一系列事关民生福祉的惠港政策,为香港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和无比广阔的发展空间,为香港的繁荣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5年来,“东方之珠”灯火闪亮,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20年弹指一挥间。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那一刻起,香港的前途就已牢牢掌握在香港同胞手中,香港的命运就更加紧密地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20年,见证了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大力支持下,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团结带领香港各界人士,勠力同心,锐意进取,经济社会稳步发展;20年,见证了香港和内地各领域合作交流不断走向深入,两地同胞相互了解日益密切;20年,见证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在香港落地生根,并随着时间推移和实践深化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国际社会给予了高度评价。

20年来,香港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当下的发展既有挑战和风险,又充满机遇和希望。面对内外经济环境的深刻调整和变化,香港需要不断提升竞争力;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需要社会各界群策群力共同化解;香港与内地交流合作不断深入,需要深化沟通协调,妥善处理民众关切。更应该看到,从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战略部署到“十三五”规划,从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内地与香港合作的领域、层次将不断提升,合作机制将越来越完善,背靠祖国的香港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空间。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的倡导作用和主导地位越来越明显,香港“一国”和“两制”的双重优势,“超级联系人”作用越来越突出,前景无限。

谋发展、保稳定、促和谐,不断推进“一国两制”事业,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符合国家根本利益和香港长远利益。习近平主席反复重申:“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对‘一国两制’的信心都绝不会动摇,全面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决心坚定不移,不会变、不动摇。”作为一项开创性事业,“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需要不断探索前进,确保香港在“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规定的轨道上稳步前进,正如习近平主席强调指出:“香港政制发展应该从本地实际出发,依法有序进行;应该有利于居民安居乐业,有利于社会繁荣稳定,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篇6:三会两制一课心得体会

6月中旬,很荣幸得到了前往北京参加铁道团委组织的第34期团支部书记培训的机会。作为刚入路的一名青工,我很荣幸能被车间、段、路局推荐来参加更为全面性的培训。而我走出去,就代表着成都铁路局、代表着成都供电段,一方面我心中充满向往,另一方面也倍感压力,我要怎么快速提升自己?我要带回去怎么样的成绩单?带着内心的忐忑我一路向北,来到了首都北京。

在开班典礼上,铁道团委的詹部长对我们进行了团干基础业务的考试。而考试结果却是一塌糊涂,甚至在“三会两制一课”这道题上全军覆没。铁团狠狠的给我们泼了一盆冷水,让我们褪去了来时的浮躁,让我们静下了心,以更加谦和的态度对待接下来为期56学时的培训。

几天下来,经过铁道团委、铁道党校、中央团校、北大教授、铁道团干这个强大师资团队的授课,让我对自己有了一个正确的定位,明白了自己的责任,清楚了自己的义务,也看清了我眼前的路和将要去的方向。全国十八个局的青年团干在这里相聚,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的思维在这里碰撞,各地域间的思想风格在这里沉淀。这不仅让我汲取了他们做的好的方面,也让我形成了一种更为全面的思维模式。老师们精彩的讲课、新颖的方式、精炼的内容使我高效快速的吸收了知识,进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升华自己的思维能力。从心理到管理、从党团到民族建设的课题学习,从课题研讨到历奇历练的拓展训练这种全方位、多角度的培训,使我有了一个清晰的大局意识。在面对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时,我们在团员管理以及今后的日常工作中要顺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要怎么更快的提升自己?这几天给我的答案就是——学习、总结、奉献。铁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还要不断的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技能业务的锻造、其他各方面的历练。在平时我们还要善于总结,不能只做“埋头苦学、埋头苦干”都不抬头看路之人,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和不断的总结中我们才能进步。奉献是一种以付出为收获的加法,在自身得到进步的同时要学会回馈,为铁路事业奉献出自己的力量,为周围人的发展奉献自己的热情,只有这样我们自身才会取得更进一步的提升。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我们要将个人的发展与铁路的发展紧密结合,为之奋斗,共筑你我梦、成铁梦、中国梦。

篇7:珠海横琴:“一国两制”示范区

珠海横琴新区自2009年建区以来,学习借鉴世界先进地区和港澳先进经验,在行政管理、经济社会发展等多个领域进行体制机制上的创新,初步营造了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在融合港澳、快速城市化、率先国际化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快发展,在“一国两制”框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中,横琴改革创新的做法值得全省新区学习借鉴。

创新机制促发展

一、创新体制机制,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横琴被称为“特区中的特区”,体制机制创新是其重要使命。作为广东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之一,新区着力在经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探索,通过营造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实现创新发展。自成立以来,横琴先后开展4大领域13个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实践,多项举措引领全国,为全省新区深化改革提供了鲜活经验。

一是建立了科学化、民主化的决策机制。横琴充分借鉴港澳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建立起决策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和咨询委员会“三位一体”的运作机制,为横琴新区科学开发、从容建设提供了决策支撑和保障。

二是推出了一系列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启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行干部财产申报制度、成立全国第一个廉政办公室、成为全国首批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率先进行资本项目可兑换试点,再加上在行政审批制度、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改革动作,横琴初步构建了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成功吸引众多国内外资本参与开发建设。

二、优化产业结构,构建高端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横琴新区启动开发建设以来,定位为“一国两制”框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珠江口西岸地区产业升级的新平台。

一是加强政府引导,发展以高端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通过制订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明确提出横琴发展休闲旅游、商贸物流和商务服务、金融服务、文化创意、医药卫生、科教研发、高新技术等七大产业,重点培育商务服务、休闲旅游、科技研发、高新技术等四大主导产业。截至2013年底,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倍,GDP增长6.8倍,总投资超过1750亿元的41个重点高端产业项目进展顺利。

二是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以重大项目引领,优化产业结构。可与香港海洋公园媲美的珠海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项目成为国内行业新标杆,为珠海这一休闲旅游度假胜地再添一重量级砝码。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将在横琴新区设立南方总部,开展金融、大宗货物进出口贸易、工程承包等业务,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横琴总部大厦、华融大厦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正加紧施工,十字门商务区会展中心、神华南方总部大厦、横琴国际金融中心大厦等推进顺利。新区已经初步构建起符合横琴产业发展定位、以高端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实现了新区低碳绿色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

三、加大粤澳交流力度,创新合作模式。

通过澳门大学新校区、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等项目的实践,横琴在粤港澳紧密合作上摸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是粤澳双方建立高效的直接对话机制。除了粤澳之间建立高层对话机制外,目前横琴与澳门之间成立了澳门大学、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等点对点的协调小组,双方可以直接交流、对话。在澳门大学建设过程中,横琴新区与澳门特区政府运输工务司建立了项目的直接对话机制,及时解决了多项制约工程建设工期的重大问题,实现了三年时间建成澳门大学新校区并于2013年9月顺利招生。

二是创新产业园合作模式。横琴在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项目建设中创造性地采取“横琴出地,澳门出资”模式,成功破解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合作模式难题。为了推进这一项目,澳门特区政府还成立“澳门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性质为公营企业),为双方经济下一步的紧密合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转型升级绘蓝图

2012年12月,在横琴新区成立三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再次考察横琴,对横琴新区的工作予以充分的肯定。表示“横琴蓝图已经绘就,工作扎实起步,前景可期。”从横琴的实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可供借鉴:

一、政府职能转型释放了创新发展的活力。

横琴在开发初期便实行“大部制”构建“小政府”,公务员编制不足百人。但“小政府”的设置并未影响政府对企业、市民的服务,反而通过多项省、市两级行政审批权限的下放、商事登记改革、民生一号通等举措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营造了一个趋同于港澳的国际化营商环境,有利激发各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力,从而吸引了众多的优质项目。2012年5月28日,横琴新区开始实行商事登记改革,颁布全国第一个商事登记管理办法,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一年半来成效显著,各类申请表格从原来的140多种减少到70多种,营业执照从18种减少到4种,一个工作日即可发照,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从改革以来至2013年11月30日,共登记企业2672家,注册资金1177.4亿元,市场经济活力得到有效激发。同时审批事项从原来的648项减少到271项,有效推动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二、扁平化高效管理体制保障了经济发展质量。

建立扁平化高效管理体制,实行两层机构、一站式服务的管理模式,是横琴试验区管理体制的最大特色,也是实现行政管理协调、运行高效的基础。横琴新区建立了两层机构、一站式服务的管理模式,包括管委会和开发经营公司两个层次的管理架构,其中管委会为行政管理机构,承担行政管理职能。开发经营公司为珠海大横琴投资有限公司,是珠海市委、市政府专门为了建设和开发横琴而成立的国有独资企业。横琴试验区管委会实行大部委制,内设11个具有较强综合性的职能机构。在产业引进方面,尽管在开发初期产业项目一片空白,但横琴并没有走产业项目一哄而上、跑马圈地的招商模式,而是通过“三不”遴选机制引进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综合回报好的产业项目,横琴新区选择商务服务、金融服务、休闲旅游、文化创意、中医保健、科技研发和高新技术七大产业,禁止传统的制造业和加工业项目上岛进区,并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的方案审查。产业发展的高新技术导向使横琴的经济发展向依靠人才、制度和技术创新驱动转变,从根本上提升了横琴新区的总体开发水平,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以人为本”的发展导向提升了城市发展质量。

国内不少城市新区的开发走的是传统的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道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城市的生态环境也遭受了严重的污染,因城市人口迅速增长造成的交通拥堵、公共服务提供滞后等“城市病”让生活在其中的市民缺乏幸福感。而横琴在开发初期便遵循打造“山脉田园,水脉都市”的理念,作为广东省首批低碳城市试点,制定了单位GDP能耗和碳排量全国“双最低”的生态管理目标。横琴新区将超过七成的土地划为禁建区或限建区,区内除自然植被外,还十分重视加强绿化建设,移植了大量树木,大面积种植红树林并将建成湿地生态公园。正在建设的燃气多联供项目,将为新区提供集电、热(冷)、气、水等多种绿色清洁能源保障。用了三年的时间一次性规划建设长达33.4公里国内最长的“共同管沟”,将永久性供水、供电、通信、供气等设施集纳入沟,既避免重复建设,又提升城市形象。作为全国首批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将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对港澳居民实行个税差额补贴、对特殊人才奖励力度空前,覆盖范围广泛,同时全力推进人才公寓建设,提高人才子女教育医疗保障,延长通关时间便利人才出入境,“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使得横琴新区城市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四、创新开发建设投融资模式加快了新区建设步伐。

篇8:五一国际劳动节心得体会

汗水浇灌出果实,平凡孕育着伟大。广大劳动者立足本职、胸怀大局,默默无闻地奋战在各自的平凡岗位,取得不平凡业绩,尽显勇于奋斗的勤劳本色、善于创造的聪明才智,彰显国家主人翁的奉献精神与责任担当。“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20__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奖章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获奖单位和个人受到隆重表彰,我们谨向获奖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全国工人阶级和各界劳动者致以崇高敬意和节日问候。

劳动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民族复兴的基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根本上要靠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劳动、创造、奉献。”回望历史,从烽火岁月的前仆后继、浴血抗争,到建设时期的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再到改革年代的锐意进取、创新创造,170多年的中国近现代史,是一段中华民族不断奋进掌握命运的艰辛历程,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用劳动创造改变命运的伟大传奇。今天,身处现代化建设一线和改革开放前沿,广大劳动者正在用辛勤劳动开创中华民族无比壮阔的美好未来。

创造是人生幸福的源泉,攀越梦想的阶梯。从几十年前的掏粪工人时传祥、石油“铁人”王进喜,到新时期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最美职工”先进个人,一代代新老劳模身上闪烁的光辉品质,蕴含着他们对人生幸福的独特理解和对美好梦想的执着追求。今天,无论是留守在田间的农把式,穿行于街巷的快递哥,忙碌在车间的打工妹,抑或是职场里摸爬滚打的白领族,他们的打拼同样书写着筑梦的艰辛过程,凝聚起社会发展的深沉动力。时空转换,梦想的内容不尽相同,但一脉相承的是用劳动创造实现人生价值和梦想的不变情怀,以此诠释“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的历史箴言。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个人的美好未来需要劳动来创造,国家的发展进步更需要广大劳动者共同奋斗。站在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的历史新起点,我们距离实现中国梦从未如此之近,面临的改革发展问题、难题也从未如此之多。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鼎力支持是改革攻坚克难的信心之本,广大劳动者的砥砺奋进、开拓创新是推动发展转型升级的力量之源。夯实信心之本,激发力量之源,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人翁作用的必然要求,也是充分调动广大劳动者主动性、创造力的关键所在。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导读心得(一国两制)】相关文章:

导读教案04-10

导读范文04-11

导读法04-27

学生导读05-14

孟子导读范文05-17

哲学名著导读04-11

经典导读考题04-15

《家》名著导读04-16

〈四书〉导读教案04-20

家名著导读04-23

上一篇:苦的中考满分作文下一篇:寄令狐相公,寄令狐相公贾岛,寄令狐相公的意思,寄令狐相公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