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话题作文示例

2024-04-08

“合作”话题作文示例(共6篇)

篇1:“合作”话题作文示例

“合作”话题作文示例

[题目设计]

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我们既要懂得拼搏与竞争,又要学会交流与合作。这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国家,都是一个新的课题。

请以“合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2)文体自选;(3)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写好此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范围,即什么是“合作”。应该说,这不成问题,很好理解。其次,要选好角度,即选择你认识深刻而材料储备又丰富的小角度入笔。角度小才能开掘深。从大的方面看,人类社会共同承担着发展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经济,维护世界和平,保护人类生活空间更义务,这需要国家与国家的合作;每个国家承担着既要繁荣本国经济,不断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继承自己国家古代文化传统而又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文化水准,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等责任,这也需要各级政府、机构部门的合作。具体到每个人,一般说来,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人们真诚地合作,单靠一个人去完成是比较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尤其在当今这个社会,人与人有着密切的关联,独自作战是不现实的。

再次,要进行发散思维,打开思路,提炼出尽可能多的观点或中心。

下面提供几种写作范例。

虚构一则故事,说明合作的重要性。为了破译基因密码,世界科学家决定共同合作。我国科学家分得了其中的S项目,美国科学家负责T项目。美国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了问题却怎样也解决不了,便向其他各国求救。正好我国科学家的S项目有类似问题且恰好已解决,便把答案传真过去。有了突破口,美国的研究突飞猛进,在最后的总结大会上,世科协的会长说:“没有世界各国的合作,这一项目的完成将需要200年的时间。”

改写《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的故事,说明共同的事业需要人们的精诚合作。取经路上,八戒老闹着分家伙回高老庄。悟空烦了,便让唐僧准许八戒回去,反正有他不多,无他不少。唐僧答应了。于是悟空既要探路,还要化斋,有时还得帮沙僧照看行李,忙得团团转。再加上唐僧严肃、沙僧木讷,悟空觉得很是无趣,不由得想念八戒的贫嘴饶舌,最后只好又叫回八戒。八戒也因老呆在家里憋闷,非常高兴能重新回来。于是,师徒四人又继续西行。

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从布娃娃的角度写合作的重要性。我是一个布娃娃,小主人不时地夸我的眼睛最漂亮。眼睛便骄傲了,不把嘴啊鼻子啊等小朋友放在眼里了。众小朋友生气了,决定同时罢工。小主人喂我吃东西时,嘴就是不张开;小主人让我学走路,手脚也固定着不动。小主人烦了,不管那美丽的眼睛怎样眨,就把我扔到一边不理了。眼睛赶忙向诸位道歉,于是小嘴开始喊“妈妈”,小主人高兴地跑过来„„

我眼里的合作

江苏 韩子睿

在十四、十五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时候,产生了一种称为包买主的生产方式,它是将生产资料分配给多个手工业者,通过他们的共同合作来完成生产任务。这也许就是现代商业合作的雏形了吧。

而在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的今天,合作重新被人们所重视,它不在只是一种商业运营方式,而逐渐变为一种精神,成了推动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巨大动力。

合作无处不在。便是在自然界中,人们也不难发现合作的身影。在不大的蚂蚁家族中,有着复杂却又严格的分工。工蚁负责探路和寻找食物,兵蚁肩负蚁巢的安全保障,蚁后则生育后代,还有的哺养后代。每一个成员既不多做也不少做,缺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行。蚂蚁家族正是凭借每一个成员的合作精神,才能生存下去。

世界著名飞机协和客机的生产正是通过合作分工完成的。它的每一个部件,大到机翼,小到起落架上的一颗螺丝,都是由不同国家的专业部门分别制造的。最后再将不同的部件组装,一架协和机才算上了天。合作真的融入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合作源于信任。在现金诸多的国际组织与团体中,其实都是以合作为基础的,而这样的合作正是建立在各国间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合作是需要不同的个体共同完成的,而且是需要默契的。如果个体间缺乏充分的信任,就不会有默契,合作也就不可能成功。譬如世界贸易组织中关于定期汇报签约国财政状况的规则,倘若签约一方为了保留实力而虚报少报相关数据,那么,这种不信任的行为必然会导致合作的失败。因此,不难看出,缺少诚意和信任的合作毫无存在的价值。

合作就是力量。如果仅让你用一支筷子吃反,它几乎连块肉都夹不起来,而用一双筷子,结果就会截然相反。可见,只有合作才能发挥个体不具有的力量,才能拥有大于个体的力量。正如当年诸葛亮指挥蜀军大败曹兵的战役,大多是以少胜多。而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诸葛亮清楚地知道,只有合作才具有无穷的力量。

合作的确是一种精神,它源于信任,且无处不在,更重要的是这种精神是难以估量的。这个时代呼唤许多精神,而合作精神将永远是推动时代前进的不竭动力。

[评语]

这篇议论文先分论(合作无处不在——合作源于信任——合作就是力量)后总论(最后一段),结构清晰,中心明确。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轨迹中,悟出合作精神对当代社会的特殊意义(第二、五段)。当然,本文也有值得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如“合作无处不在”这一段中的例子宜取材于人类社会。但总的来说,本文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合作

江苏 孙晔

星期一的语文课上,老师让我们以《张衡传》为题,四人合作出一套古文题,三天后交稿。星期二 距交稿三天

合作,合作,老师每次布置都说“合作”,但每个成功的范例都在考场上。这次合作不在“天时地利”,恐难成功。我们小组的四人一“相聚”,肖便嚷了起来:“哎呀,这么艰巨的工作还是吴来干。”我在一边做“指导”:“不不不,让马干,她语文好,字写得又漂亮,我嘛在后面指导肖,并给予你们

以精神上的支持。”“我更不行了,还是你来。”“不不,你来!”“你来,你来!”“啊——”我头都快炸了。“每次都推三阻四的,不如这样,这次我们每人都出,谁也别偷懒,然后,我们选一份最好的交上去。”大家点头默许了。

星期三 距交稿还有两天

一大早,大家又集合起来,拿出各自的题,互相传阅、讨论。“哦,肖,看不出来,这些题竟出自你的笔下。”“哈,当然,昨天我可花了一整晚,查《古汉语辞典》,紧跟高考形势,这套题可以说是专家级的。来来,让我看一下吴的。呦,不错嘛,最后一道文意理解题更是绝了。”看样子,每人都在这套题上下了工夫,题目各有千秋,难分仲伯。“我们把各自的题合在一起吧。”“有道理,肖第一道题出得很好,但A项得改一下。”“最后一道题就用吴的。”“好。”

星期四 仅剩一天

试卷的雏形已经形成,马自告奋勇地担起了誊写工作。“太棒了,署上大名就大功告成了。”“但„„谁来当组长呢?”大家都沉默了。没想到我们竟遇上了比出题还困难的时刻。当上小组长好啊,不但可以坐在那儿什么事都不干,还可以理直气壮地指挥人,事做成了,还有老师表扬,这等好事谁不想?当上组长的不负责任,当不上组长的更不想负责。“我不当,还是你们三个中选一个吧。”“干吗?”“这次我觉得我们真正合作了一次,我做的工作与你们比起来真是微不足道。我只想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可不想最后的时候闹出不愉快来。”“是啊,这事不说我都忘了,算了,我也不争了。”马也退了下来。“就是嘛,组长有什么好争的。”我与肖都笑了起来。“合作就是合作,大家各负其责,各尽其职。我们要的是默契,而不是组长。”

“哗——”一支圆珠笔飞快地在纸上划过。署谁的名,已经无关紧要。

[评语]

这篇记叙文以近乎日记体的形式,叙述了一次四人合作命题的过程。文中的对话是典型的中学生的语言,很真实,很亲切。“我们要的是默契,而不是组长”,以及文末的一句话,使全文的主旨得到了升华。

共撑一片天

广东 梁蝶艳

有一天,天上发生了混战。东方佛主、西方上帝和真神安拉在会上讨论各自重要性的时候起了争执,久争不下,于是就打了起来。佛主用浑厚的声音嚷道:“我位居东方,信徒最多,我的重要性最大。”上帝不以为然,首先反对,说:“信徒多并不代表什么,我的信徒范围最广,遍布世界各地,我的作用比你大。”安拉也很不满,扬声道:“崇拜应该论心。我的崇拜者最虔诚。我在人们心目中最重要。”于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路神仙各持一方,争得天昏地暗、地动潮涌、电闪雷轰。人不堪忍受,就派了个白胡子智慧老者上天调停。老者说:“你们在人们心目中都是很伟大的。你们在我们心目中共同撑起一片天,世界的和平安定是你们共同的功劳,少一个都不行啊!”三神被捧得昏昏然,虽然有点不以为然,却也不便再发作,于是憋着气,拍拍屁股,走了。

没料到,不久之后,地面也掀起了一场大波。做官的、做买卖的、工人、农民„„好多种不同职业的人也都走到一块,争论各自的重要性。

胖胖的商人摸着圆滚的肚皮,首先发言了:“要说当今世界啊,发展首推经济,经济发展了社会

才发展嘛。现在的市场经济是我们促使流畅的啊。若论重要性嘛,我们商人„„”

脾气急躁的工人受不了商人那冗长的论调,不等他说完,就涨着黝黑的脸冲着商人嚷道:“你们商人买的是啥,卖的又是啥?如果我们不把它生产出来,你们流通啥呢?”

企业家一听,翘着小胡子,也来劲; :“工人作用大啊!而我们负责组织,管理他们,作用更大!”科学家挺着瘦长的身躯,站了起来:“知识推动发展,发展首推科技。我们就是社会发展的领航人。”

企业家一时语塞,突然看见旁边也欲发言的教师,笑了,小胡子一翘一翘的。他推了推教师,高声说道:“知识重要啊!可如果没有知识的传播者,我想也就没有了科学家啊。”

教师被推了一把,顺势站了起来,腼腆地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说道:“我觉得教师事业是最重要的。知识需要一代代的传递积累,没有教师是不行的。”

同样也架着眼镜的文学家受过老师的栽培,虽然不大赞同,却不敢过于放肆,只是嘀咕着:“难道知识的传播没有我们的功劳吗?”

这时候,做官的站了起来,威严地环顾了四周,用洪亮的声音、铿锵的语调把各人的声音都压了下去:“各行各业都要在正常的社会秩序下才能快速地发展。维护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是我们的义务,与外国政府友好发展、共处是我们的职责。我们的任务最艰巨,作用最大。”

敦厚的农民听到那么多人在夸各自的职业,本着对自己职业的热爱,也有微词了:“‘民以食为天’,每个人都要吃我们种出来的粮食才活得下去啊。”

首先被责难的商人憋了一独自气,现在终于也有插话的机会了:“如不是我们,粮食推不到市场,谁有得吃?米菜烂掉,农民也得穷死。”

„„

吵来吵去,一切都只是绕着原点画着圈。大家伸脖赤脸地吵嚷了几天,都没有定论。声音冲破云霄,传到佛主、上帝和安拉的耳中,他们往地面一看,明白了缘由,三张老脸也变得通红。派神下人间调和,人间很快就相安无事了。

神只说了一句,这句话就是:“只有你们共同努力,才能撑起一片美好的天空。”

[评语]

本文采用寓言的形式,虚构天神之间、凡人之间就谁最重要的争论,从独到的角度表达了只有合作才能共同撑起一片天的道理。故事生动,手法新鲜,主题鲜明。作者还注意运用对话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值得肯定。

篇2:“合作”话题作文示例

【思路指引】

写作重在确立行文思路。首先可思考内涵深入法,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意义是什么”等层次。写“什么是质疑”时,可展开丰富联想,激活经典素材行文;写“为什么要质疑”时,可道质疑带给我们社会发展的力量;道怎么才能质疑时,可从质疑者主观条件和社会客观条件展开分析。然后思考用好“对比强化法”,用对比强化法时可以从“国外”和“国内”的角度横向对比,也可从“童年”“成年”或从民族的“过去”“现在”的角度展开对比,但要把握好分寸。最后,可用发展展望法,展望未来。确力行文思路后,应马上确立主旨句。如“质疑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但质疑往往不被善待。为追求真理,无愧我心,我们应做孤独前行的质疑者,迎接美好的明天。”

【优秀论点】

1、质疑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种思维的力量,是一种舆论的金砂,更是一种蜕变的希冀。

2、敢于质疑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它有助于我们拥有独立正确的人格思想。

3、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只有不断质疑,才能深入知识的海洋。

4、我认为质疑是我们进步、发展的一种必备品质。

【优秀分论点】

(一)中心论点:质疑是一种勇气。

分论点:

1、质疑自己是一种勇气;

2、质疑社会是一种勇气;

3、质疑权威是一种勇气。

(二)中心论点:质疑是人类的灵魂基石,是屹立千年不倒的碑石。

分论点:

1、质疑是对黑暗社会的批判;

2、质疑是对尘世精华的提取;

3、质疑是对灵魂世界的检验。

(三)中心论点:质疑,会使人类社会向着光辉绚烂的未来昂首迈进

分论点:

1、质疑使科学得以发展;

2、质疑使真相为人所知;

3、质疑使国家走向富强。

(四)中心论点:我们需要质疑。

分论点:

1、质疑是谨慎思考后的提问,而不是冲动盲目的攻击;

2、质疑是一种对待科学的探索,而不是对科学的恐惧;

3、质疑是对现实的不满时发出的呐喊,而不是无聊时为自己徒增烦恼。

(五)中心论点:我们要勇于质疑,敢于质疑。

分论点:

1、敢于质疑,质疑是打开人生真

相之门的密匙;

2、敢于质疑,质疑是通往科学

真理殿堂的途径;

3、敢于质疑,质疑是推进开明政治的道路。

【范文广场】

需要的是质疑还是别的

“怀疑论者是社会前进的力量。”美国国父华盛顿如是说。

华中科大校长鼓励学生质疑管理者,引来舆论的一片赞誉。所言者无不慨叹当今青年对当局的言听计从,缺乏质疑。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否!环顾历史,中华民族从不缺乏质疑者。上溯三千年前,孟子“民贵,社稷次之,君轻”的观点吹响了质疑君权神授的号角;明代李贽建立芝佛寺,宣扬启蒙思想,质疑传统儒学;清时康梁党人敢于质疑数千年面绵绝的封建制度,开启了清廷垮台的序幕;自五四以降,青年学生组建党派,抨击政府,质疑权威,直接促成了新中国的成立;建国后亦有勇者,梁思成质疑北京市政府改造城市方案:他们都被称为“国家的良心”,难道这些不都是响当当的质疑者吗?

那为什么我们学生现在缺乏了先辈的精神,竟沦落到要让被质疑者呼吁质疑的地步呢?

究其原因,在中国,质疑者太难当了。太多的压制质疑的力量充斥在我们周围。我们一旦说出什么,迎来的往往是被批判,被调查,怀疑你居心叵测,怀疑你图谋不轨,马寅初在提出人口计划生育时遭到严厉批判时曾说:“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枪匹马出来应战,直到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投降!”时间过去四十年,我们周围还有相当多的人是以力压服的批判者。他们不但听不见质疑声音,而且千方百计消弭这种声音。

另一方面,纵是有人勇于质疑,不畏强权,他也会发现自己的质疑仿佛是一记记打向空气的老拳。鲁迅说过,战士最怕的不是千军万马,而是无物之阵。你的质疑不是被强有力地反驳,而是被冷漠地搁置;你的发帖不是被凶狠地删除,而是被一片赞誉声淹没;你的批判、发难不是被严厉地压制,而是被几个无聊甚至庸俗的笑话取代,这些时候,作为质疑者的你又会何去何从呢?你被淹没在笑声中,嘲笑、嬉笑、玩笑„„艾略特说:“这就是这个世界结束的方式,不是巨响,而是一片呜咽。”试问,若每次质疑到头来都是这样的结果,那又有谁还会愿意质疑,然后让自己从一个英雄变为一个小丑呢?

质疑?质疑!这是社会进步的力量!我们不缺少有勇气的质疑者,但缺少有勇气的聆听者!西哲有句名言:“当政府烧书时必须起来阻止,否则下一步他们就会烧人。”保护或创造良好的质疑环境,对社会进步意义重大。

那么,那些反对质疑的人们,张开你们的耳朵,收起你们的棍棒,撕下你们的伪善,质疑之声不用呼吁,自会到来!

小议质疑精神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个人、群体、社会,只有在质疑声中才能不断前进。质疑精神乃是照亮人类文明的自由之光。

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质疑精神,便会如同衰草般一日日枯竭下去;一个群体没有了质疑精神,只会在历史长河中裹足不前;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没有了质疑精神,必将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像死水一般永无生机,渐渐变质、发臭。我们的社会真得需要质疑之声,需要一个不一样的声音打破这潭死水。

细细回想,哪一次历史性的飞跃,不是由于质疑精神的推动?正是达尔文大胆地质疑了神创论,才揭开了人类起源的奥秘;正是爱因斯坦勇敢地质疑了经典力学,才开创了相对论的新世界;正是一个世纪前北平学生猛烈质疑了政府的腐败,才开辟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质疑者无不对权威发出了最猛烈的炮火,以微薄之躯投身到这场轰轰烈烈的战役中。此时的质疑者已不只是为了捍卫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更是为了捍卫真理。不由得想起了亚里士多德的那句名言: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正是对真理的不懈追求,这位伟大的哲人敢于批判老师柏拉图的理论,这位哲人才在古希腊哲学史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丰碑。质疑精神,乃是一种不屈服权威的坚持,它彰显了人性的高贵与伟大。而历史的进步,正需要我们千千万万质疑者的力量。

网络的发达,使当下质疑之路走得更为深远。当看到网上对躲猫猫的质疑,网民要求公开政府财务,网友对权威数据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我想中华民族正在从过去的俯首称臣的胆小时代来到了大

胆质疑的勇敢时代,我们的社会已涌现出了一大批勇于质疑的人,以“方舟子”为代表的一大批勇于质疑者,他们以各种方式捍卫自己的权利,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当然,面对同样发达的网络,我们不得不看到的是,一些“伪愤青”以质疑一切的眼光猛烈抨击当下,在网上大放厥词,不但没能发现真相,反而混淆了事实,颠倒了黑白,造成了精神世界的混乱。面对此情此景,我不得不告诉他们,质疑需要真理之光,也需要理性之光。

那么,就让我们以无畏的勇气和理性的判断为指引,大胆地质疑吧!相信,我们定能更快、更好地接近真理。

学贵质疑

人们说有成就的人有“学问”,既然是“学问”,那么就要既“学”且“问”。“问”从何来?从疑而来。只有多疑、善疑、质疑、探疑,才能获得渊博的学识,用之于我们的事业。所以我们说:学贵质疑。明朝学者陈献章说:“学贵置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人们常常把知识比作海洋,海洋是无边际的,知识也是无止境的。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学问,总会有无知的地方,而多疑、善疑、质疑、探疑则是获取新知识的途径。正是基于这一点,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就毫无疑义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的确如此,如果达尔文没有对“特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如果哥白尼没有对“地心说”的怀疑,也不会有“日心说”的创立。所以说,只有“疑”才能使得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的基础之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或随便的怀疑。达尔文对“神创论”的怀疑,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他随“贝格尔”号帆船环球旅行五年,观察和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考察和研究了无数的地质资料,经过综合探讨之后,才向根深蒂固的“神创论”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这是一场真理对谬误的挑战,其结果自然是真理胜利。可见,任何有效的怀疑,都依赖于对事实的仔细分析和对理论的深入研究。

可是我们有许多青年,他们不善于发现。他们相信,凡是书上写的便是正确的,凡是前人说的便是真理。他们迷信书本,崇拜前人,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发现,更不可能有什么创见。他们对于社会的进步没什么贡献,还可能成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阻碍人类文明的发展。这样的人多了,我们的社会就不会进步,人类的文明就会停滞不前。所以我们必须提倡怀疑精神。半个多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就曾通过《狂人日记》倡导这一种精神。如今,历史的年轮已转过一周又一周,我们也早该拿起反向思维这把钢枪,作为我们向科学进军的武器了。

地质学家李四光曾对他的学生说:“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这句话对我们也同样适用。我们要增长知识,寻求真理,就必须多疑、善疑,而且要质疑、探疑。这才是我们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年轻的朋友们,勇敢地拿起这把钥匙,去打开科学的大门吧!

说疑

未解之惑,未识之物,未辨之味,未通之理,皆可谓之“疑”。在客观事物面前,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个“疑”字。科学研究就是破“疑”,破“疑”才有所发明。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科学上的重大突破,理论上的重大创造,技术上的重大发明,往往就是从“疑”开始的。

“苹果为什么落在地上?”这个“疑”,对于探索“万有引力”的牛顿曾有极大的启示;“水开了,壶盖为什么跳出来?”这个“疑”,使瓦特发现了蒸汽的力量;“挂灯摇摆幅度不论大小,为什么时间都是一样?”这个“疑”,使伽利略发现了等时性原理。这些自然现象,皆是人们生活中惯常所见,然而,寻常人熟视无睹,唯有具有探求精神的人对此产生“疑”,努力探求,以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宋朝思想家张载说得好:“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疑似之迹,不可不察”。见“疑”,决不可“讳疑”,而应当“解疑”。见疑不疑,主观臆测,强不知以为知,那就会走到真理面前却失之交臂,悔恨终身。利比息在研究从海藻中提取碘时,发现在母液底部,沉着一层深褐色的液体,具有刺鼻的臭味。利比息想当然,认为这只是“氯化碘”。后来,法国波拉德在做同样的试验时.对深褐色的液体细加研究,发现它不是“氯化碘”,而是一种新的元素——溴。这件事对利比息教训很深。他在自传中提到这件事说:“从那以后,除非有非常可靠的实验作根据,我再也不凭空地自造理论了。”

对前人留下的“已知”成果,要善于学,也要敢于疑。亚里士多德曾断言物体从高空落下,“快慢与其重量成正比”。这个断言,流传了一千八百

年。伽利略却要重新用实践来检验它是否是真理。他拿着两只大小不同的铁球,跑到比萨斜塔上往下扔,一次次实验,结果证明亚里士多德的断言是错误的。不仅如此,伽利略还从中掌握了物体的运动轨道,推动了力学的发展。敢于对权威的结论见疑,才有希望穿破未知的障翳,打开真理的大门。不怀疑“电磁波穿过空气层就会一去不复返”的结论,马可尼就不可能设法不用导线把信号送过大西洋,开创无线电事业;不怀疑格林关于人体血液“遍布全身就在体内消耗干净”的说法,哈维就不会发现人体血液是循环的真理;甩磁场、原子能的发现,相对论、量子论的提出,生物进化论、元素周期表的创立,不都是敢于向权威的错误论断挑战的结果吗?

“疑”,就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就是提倡科学的探索,不随主观臆测乱下判断,不被陈规旧章捆住手脚,敢想、敢干、敢于在科学上“掀翻天地重扶起”。这不是虚无主义者的怀疑一切,而是不执迷于一切权威的结论。在进入新世纪的今天,我们都要敢于“疑”,善于“疑”。

学贵善疑

看完电视连续剧《华罗庚》之后,我深为剧中主人公的精神所打动,尤其是华罗庚教授大胆质疑的精神,更是令人敬佩不已。当时,华罗庚只是一个杂货店的店主,可是他却不怕他人讥笑,敢于怀疑数学权威苏家驹的理论,并大胆否定其错误论断,实在难能可贵。这种善疑精神正是他打开数学王国大门的金钥匙。从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学贵善疑。

古往今来,历来有成就的人无不得益于善疑精神。苏东坡善疑,解开了石钟山之谜;李时珍善疑,修正了许多误人性命的药方;伽利略的自由落体理论是从对亚里士多德的怀疑开始的;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对当时主宰人们思想的《圣经》的彻底否定;爱因斯坦从小就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这些名人大师都是在某一方面独树一帜,而他们的成功却都是建立在对前人谬误大胆怀疑的基础上,可见,善疑促成了他们的成功。

相反,许多才华横溢的学者却因不愿也不敢对名人权威发生怀疑则一无所成。诚然,前人的理论是他们在生产劳动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我们必须认真学习,但决不是把自己禁锢在前人定死的框框里,要敢于质疑!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真理的发展是没有极限的,终极真理无处寻觅。牛顿在经典力学方面的见解可谓卓越,可到了微观世界,恐怕他也一筹莫展,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自然科学的一项伟大成就,可近年来,一些学者对此也在质疑。前人的论断总是有局限的,善疑就是意味着创新。没有创新,社会怎能前进?

善疑,对我们青年人来说尤为重要。善疑,只要不是胡猜乱疑,总是有益处的。当然,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成功了,可喜可贺;失败了,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有益无害!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是老画家齐白石的慨叹,意在鼓励年轻人打破陈规,奋发向上。善疑,是科学发展的要求;善疑,才能有创新,有发展。

善疑也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我们正处在国家振兴之秋,需要许多善疑的人才去改革各方面的弊端。教育要改革,体制也要改革,而善疑才能创新,才能改革;若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祖国振兴之日又要等到何年何月呢?

学贵有疑。让我们具备这个因素吧!它会帮助我们寻找祖国的富强之路。

化学诺奖得主谢赫特曼

【拓展阅读】

如果谢赫特曼服从了权威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5日宣布,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因发现准晶体独享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谢赫特曼于1982年发现准晶体,此举因挑战当时的“常识”,而被斥“胡言乱语”、“伪科学家”,被迫离开当时的研究小组。

虽然来得有点迟,但谢赫特曼终于等来了被承认的一天,他的发现,促使科学家们开始重新思考对物质结构的认知。过去被指责和嘲笑的谬论,变为常识。在人类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从哥白尼到爱因斯坦,很多先知都获得过与他相同的待遇。

其实,不论是否被发现,准晶体其实都存在,这就如同我们身处的宇宙,有太多的客观存在一样,不因为人类是否认识而改变。相对于亿万年构成的多如恒河沙数的宇宙奥秘,人类这个后来者,所知所识,都实在太有限了。但可悲的是,这些有限的认知能力,还会被因世界观、知识结构以及个人名位和利益在内的内外因左右,而大打折扣。

正是基于这种原因,使我们必须反思认知世界的方法,对“权威”和“常识”的态度,以及在教育、科研甚至政治和经济领域里,对真相和真理的求索方式。我们必须达成的共识是人类对我们身处的地球,所知的实在太少了,更遑论宇宙。我们只有常怀谦卑与敬畏之心,大胆设想,小心求证,不预设任何不可质疑的所谓“终极真理”,永远在探索过程中,才有可能更多地了解我们所处世界的真相。如若不然,就将陷入固步自封,自以为是的狂妄状态。而这,会使我们变得置身险地而不自知,就像现在在许多领域里我们正在做的那样,任愚昧与颟顸,将人类推向灭亡的边缘。

谢赫特曼的价值,就在于他遵从了自己心灵中最真实的感受,坚信自己的专业水准。在世人皆不认可的情况下,坚守了自己的主见。如果当初,在包括两届诺奖得主在内的权威们的质疑和嘲笑声中,他放弃了自己的主见,那么,他也就没有今天的成就,人类,也会错失一个对世界认识水平升级的机会。

篇3:孝话题作文导写与示例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美德。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为善须先行孝。古有黄香暖席、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今有背着母亲上大学的包天阳、绑着母亲去上课的陈斌强等,他们的孝道感天动地。 “孝”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在我们生活的今天,你的身边有哪些关于“孝”的感人故事?你在生活中有哪些“孝”的行为?你如何践行对传统文化“孝”的继承和发扬?

请你写一篇有关 “孝”的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 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观点。要求: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对这个作文,我们可以做以下的提示。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美德。在诸多传统道德标准受到人们挑战的今天,“孝”依然作为一个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受到人们的尊重,也理应得到中学生的继承与发扬。写作时如写成记叙文,可写自己也可写他人尽孝的故事。孝敬的对象可以是人,如父母、师长、爷爷奶奶等长辈;也可以是物,如大地、山川、江湖、祖国等。如写个人对父母、叔伯、师长的孝顺、尊敬,就赞扬主人公的善良、大度、 淳朴的美好品德;如从社会团体的角度写主人公对孤寡老人、长辈的孝敬与帮助,则可赞扬其乐善好施的美德,或歌颂社会的和谐文明; 如写主人公对祖国、山川、大地的孝,则可以歌颂对祖国的忠诚、热爱以及感恩之心等。要有具体的事件,要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体现“孝”的内涵与意义,要注意以情感人。如写成议论文,可以引经据典,论述“孝”的内涵, 也可以通过对典型事例的阐述,从 “个人———社会———国家”的不同层面,采用层进式的结构模式揭示 “孝”在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孝文化、促进家庭和睦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价值与意义。

下面推荐一篇学生佳作。

最美的风景线

毛彩云

孝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驱散了凛冽的寒霜;孝是久旱后的一场甘霖,滋润了皲裂的心田;孝是汪洋中的航标,指明了新生的希望。 孝是最美的风景线。

那天,天阴沉沉的,一如我灰暗的心情。骑着自行车穿行在人流拥挤的马路上,我仰着头不耐烦地向前张望着,也不知道前面是什么情况。明明是绿灯,却堵着。看看手表,眼看要迟到了,我只好骑着车,穿过车辆,往前一探究竟。

那是一位年迈的老奶奶,头发花白,腰弯得如凸起的山脉。一手拄着拐杖,一手由一个中年男人扶着,看样子是老人的儿子吧。老奶奶腿脚不灵便,行走得十分缓慢, 一步一步慢慢往前挪着,因而造成了交通的堵塞,司机们不耐烦地按着喇叭,我也着急地按了按车铃。

走到斑马线的中间,老太太似乎走不动了,气喘吁吁,颤抖着手朝她儿子摆摆,示意她要歇一歇。 那中年男子便从口袋中拿出了餐巾纸,小心翼翼地替他年迈的母亲擦着汗。看到这样温馨的一幕,我的心也没有之前那么急躁了,充满了安宁与祥和。

中年男子轻轻安抚完老人,便走到红绿灯前,对着司机们解释道,他的母亲腿脚不便,希望大家包涵,并致以歉意,末了还深深地鞠了一躬。周围一片寂静,大家似乎都被这位平凡的孝子感动了,静静地等候着。我也不再担心迟到的事情,内心替他们加着油。在这样的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也渐渐地封锁了内心,变成冷漠的路人甲, 而眼前中年男子微笑的举动,却温热了我的心。

老奶奶继续在儿子的搀扶下缓缓地走着,行动吃力而笨拙;旁边的儿子不急不躁、毫无怨言地扶着她:这是我今早见到的最美的风景。

我想到我年迈的祖母,她也是这般行动不便,看到他们,我倍感亲切。我想对老年人来说,在人生的暮年能享受到儿女拳拳的孝心, 就是最大的欣慰吧。其实孝不是每年送多少补品,不是请多少高级的保姆来护理,只要一个小小的举动,便足以感动一路的行人,温暖他们冷漠已久的心灵。

好不容易地,他们终于顺利地过了马路,这段在正常人看来只有一分钟甚至几十秒的路程,在他们却如万里长征,演绎了一个世纪。 中年男子再次向司机们挥挥手,表示着自己的谢意。车流这才涌动起来,一如往常。

我也骑上单车,向学校踩去。 抬头望望天,刚才阴沉沉的天空此时明朗起来了,一丝霞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照在身上感觉无比温暖。 不经意间,又向那对母子望去,他们一老一少,一高大魁梧一瘦小单薄的背影相互搀扶着,缓缓前行, 在晨曦初露的早晨定格成一幅唯美的画面……

作者撷取上学途中所见的孝子扶母过马路的一幕场景,娓娓叙来,平常的生活场景,在作者的笔下却另生新意,让人感动。中年男子“小心翼翼地替他年迈的母亲擦着汗”以及向司机朋友“深深地鞠了一躬”等细节描写很好地刻画了人物的“孝”的形象;我的独特的心理变化又很好地体现了“孝”在当今社会的影响及作用。天气的变化也语带双关,体现了小作者独特的匠心。语言凝练,措辞文雅,体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结尾呼应开头,照应题目,在唯美的画面的描绘中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回味的空间。

这里再附上我的下水作文

让我们孝起来

中华美德之花争奇斗艳,馥郁芬芳,而孝德是其中最艳丽最突出的一枝。行孝义,讲孝道的故事, 曾经让中华历史精彩无限。在现今,继承并弘扬孝德文化更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是良心的试金石,孝是品德的晴雨表,孝是人生的通行证,孝是人立身处世的责任和根本。纵观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程,孝道作为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深深地扎根于神州大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因为有了孝,父母有所依,家庭才和睦;因为有了孝,老者有所养,社会才稳定;因为有了孝,国家有基石,中华民族才绵延几千年而不衰。

古往今来,孝感动人的事例举不胜举。东汉董永卖身葬父,三国孟宗寒冬哭竹,晋代王祥卧冰求鲤,明代朱冲秋割股为羹等,这些古人古事流传千古,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美谈。在现今时代,讲孝道,行孝义的事例也同样不胜枚举。浙江青年教师陈斌强,为了好好照顾痴呆的母亲,多年如一日, 用电动车绑带着母亲上班下班,用一颗孝心抚慰着母亲,也抚慰了每一位中国人的心;最美孝心少年重庆吴林香,作为家里唯一健全的劳动力,从12岁起,她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照顾患癌母亲、瘫痪外婆、 残疾外公及年幼弟弟的责任;还有以永恒孝心感动中国的台湾老人高秉涵,年少离家,颠沛流离,长夜痛哭,思念家乡,一湾海峡隔开母子,不尽乡愁化为思念……他们用朴实的行为诠释了孝义精神,用孝义之举弘扬着中华美德,发挥着巨大的正能量。

然而,在经济迅猛发展的 同时,有些人却忘记了孝道,动辄借口工作忙、事务多等,忽视了关心家人,孝敬父母。他们不能多陪伴老人,不能做到尽心关心父母生活,更有甚者跟自己的父母恶语相向。我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怎么了?以钱财代尽孝的事让人可笑, 歌曲 《常回家看看》 听起来让人心酸,父母状告子女的报道让人心痛。试想,一个人连对自己的父母尽孝就做不到的人,能成为别人的真心朋友,能成为爱岗敬业的好员工吗?也难怪,陕西省拟立法规定,凡是在家不能尽孝道的国家公职人员或被开除公职。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继承孝义精神,弘扬孝道传统,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讲孝道,首先要存孝心。俗话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海。父母给了我们生命,传授了我们生活的技能,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含辛茹苦,费尽心血。作为子女,当心存感恩之心,时刻想着让父母舒心,顺心,安心。

讲孝道,更要行孝义。平时对老人多些关心和照顾,逢年过节时多回家陪陪他们,即使不能在父母身边,也应该通过电话、信件问候,把感恩、尊敬、关心送到他们身边。只有让老人们感到温暖,在繁华的都市和忙碌的生活节奏中我们才不会失去最珍贵的亲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小孝爱家,大孝爱国。讲孝道,还要站在更高的高度,以敬父母之心敬爱天下的老人,用敬老之心敬爱自己的国家,让自己成为中华孝道美德的继承者、传导者。

篇4:话题作文《满与空》升格示例

这是一个颇具哲理意味的关系型命题,从短语结构上看属于并列短语,词意上为反义词,所以审题时,“满”与“空”应放在同等地位,不可偏废一方。从提示语看,给出了两种生存状态:“满”的是利益、万物、世界、日子、头脑;“空”的是真理、美、上帝、生命、心灵。命题者旨在引导我们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满与空”的关系,并思考我们身边的万事万物,关照我们的人生、社会、历史等维度,依此就能想到物质、利益的充实与精神、道德的充盈孰轻孰重等内容。

选择议论文时,要有明确的论点,比如谈到生命时,一位学生就想到“满的日子”与“薄如蛋壳的生命”是一组矛盾,因此,对待生命,我们只能靠自己一步步将其注满,从满的日子里提炼出可以称之为精神或爱的东西,让它们成为生命的内涵。选择记叙文的话,也是可以灵活多样的,比如一位学生通过描写对楼下一棵枇杷树从开花到结果满满的期待,想到时间的流逝,想到“不是时间将我的生活变空,而是我自己把它想得太满”,这样的构思脱俗新颖。

行文时要注意,满与空的写作对象可以是实实在在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情感、价值观等,但需要选择一个切入口进入,然后明确点出具体的指代内容,万万不能通篇一味空洞地讲“满”与“空”。另外,文中要能明确点出“满”与“空”二者的关系,切忌将二者割裂开来,各自为营。

原文展示

满与空(49分)

满的是地方,空的是人心。①

每年的清明,我们一家都要回到乡下扫墓。那是一个漫山遍野种着油菜花的村子。我们先是去父亲童年时住过的老房子看看,现在已经没人住了,只剩下三面破围墙。围墙里杂草丛生,长着不知名的野花,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院中央静静地躺着一口老水缸。父亲总是喜欢和我讲述他小时候在这里发生的事。听着这些故事,我无限痴迷而神往。②

看过老房子后,我们照例会到不远处的一片竹林里,那是曾祖父和曾祖母的坟墓,我喜欢带着小铲子,跪在泥地上挖刚冒出尖角的竹笋,如果有幸挖出个大家伙,还会为之雀跃不已。这是记忆里难以磨灭的快乐。缅怀先人时,大人摆好祭品,上香,呛鼻的烟雾,大人落寞的神情,我也忍不住被这种气氛感染,为之忧伤。③

记忆中的清明节就应该是这样,让人觉得心里满满的。

但那段时光一去不复返了!一切都变得空空如也!④

是去年吧,父亲和我说,有一家公司买下了土地的使用权,用它建设生产基地。先人的坟墓,已经统一迁往镇上的公墓去了。曾经的故园空了。

我知道,在别人眼里,那金灿灿的油菜花,那郁郁的竹林,那在春风中翩翩起舞的蝴蝶,那早该被彻底推平的断壁残垣,那丑陋而不起眼的坟包,无不彰示着这块土地的空,这种“空”对他们来说是多么刺眼,他们要把它填满,用推土机、吊塔、厂房、科研中心来填满,用污浊的空气、肮脏的废水来填满,用数不清的经济效益、飞速上涨的GDP来填满。⑤

我知道,这一切无法逆转,现在哪里不是如此呢?我们的自然,我们的家园,都在不断地被时代改变甚至毁坏着。热爱田园的人,钟情山水的人,发现田园和山水都被湮没;游学在外的人,在归乡的时候,只会悲哀地发现,最后一阵寒风,已经把他今生今世的证据吹走。有时,我躺在床上,打量自己住的几十平方米的小屋,打开窗,看见密集的高楼,来往的人群,以及这座依旧不属于我、我也不属于它的城市,到处被塞得满满的。我该去往何处?⑥

有些事在一天天地变满,有些事在一天天地变空。我只愿被填满的,不要只是我的生活。

望“文”问切

①开门见山,迅速点题,但渲染不够,对比的力度不强。

②此处描写平平,事物的沧桑,人物的眷恋之情没有传递充沛。

③这两段选取的画面可圈可点,加些技巧可以更好地渲染情感。一乐一忧的描写与全文主题的关联也可以更为紧密些。

④顺叙至此,由满到空,徒生感慨,有些落入窠臼,很难引起共鸣。

⑤此段较为精彩,几处排比充分表达出对故园的爱与对填满空地的无奈、愤恨。

⑥结尾议论处稍显混乱。

原文分析

1.叙述平铺直叙,缺少生气。

2.描写粗糙,缺少细节的感染。

3.议论部分稍显武断。

4.语言不够老练。

升格技巧

1.改变一贯的顺叙,换用倒叙手法,增强对比效果。

2.描写过程要细腻,增添一些技巧的运用。

3.文中的议论部分可以升华主题,需要有分寸感。

升格作文

满与空(62分)

从公墓的大门走出,回望,眼中所见的,是苍翠的松柏,一排排的墓碑,熙熙攘攘的扫墓人。我的视野被填满了,但心里,却从没有这样空过。①

我依稀记得,以往的清明节,并不是这样的。②

在以前,每年的清明,每年的早春,我们一家都要回到乡下扫墓。在那个漫山遍野种着油菜花的村子里,去看看父亲童年时住过的老房子——尽管它只剩下三面尚未倒塌的围墙。围墙里长着野花,铺着落叶,一口老水缸静静地躺在中间。父亲会温柔地抚着残砖破瓦,指指这边,指指那边,和我讲述每一寸土地里埋藏的快乐与忧伤。这些故事我不曾亲历,却依然痴迷而神往。③

曾祖父和曾祖母的坟墓在一片竹林里。我喜欢带着小铲子,跪在泥地上挖刚冒出尖角的竹笋,如果有幸挖出个大家伙,还会为之雀跃不已。当祭品摆定,火焰燃起,我在呛鼻的烟里观察祖父和祖母落寞的神情,也忍不住被这种气氛感染,为之黯然。④

但那段时光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一去不复返了!是去年吧,父亲和我说,有一家公司买下了土地的使用权,用它建设生产基地。先人的坟墓,已经统一迁往镇上的公墓去了。

我知道,在别人眼里,那遍地的金灿灿的油菜花,那郁郁的竹林,那在春风中翩翩起舞的蝴蝶,那早该被彻底推平的断壁残垣,那丑陋而不起眼的坟包,无不彰示着这块土地的空,这种“空”对他们来说是多么刺眼,他们要把它填满,用推土机、吊塔、厂房、科研中心来填满,用污浊的空气、肮脏的废水来填满,用数不清的经济效益、飞速上涨的GDP来填满。⑤

理智告诉我,他们是对的,放眼望去,哪里不是如此呢?热爱田园的人,钟情山水的人,发现田园和山水都被湮没;游学在外的人,在归乡的时候,只会悲哀地发现,最后一阵寒风,已经把他今生今世的证据,吹向再也追觅不到的远方了。⑥

有些东西在一天天地变满,有些东西在一天天地变空。有时,躺在床上,打量自己住的——几十平方米的小屋,打开窗——密集的高楼,来往的人群,以及这座依旧不属于我、我也不属于它的城市,我常常想,这会是我寄托精神的家园吗?

我只愿被填满的,不要只是我的生活。⑦

点 评

①迅速点题,“视野”与“心”的矛盾设下埋伏,引出下文。

②叙述方式转变,倒叙的运用利于直观描绘出由“满”到“空”的变化,为下文引出主题服务。

③白描的细节,人物的动作,静静地传递着依恋的满足感。

④几辈人的传承,正是中国传统的情感价值观的体现,这一笔加深了文章的内涵。

⑤由此段转向议论,多处排比反复强调“土地的空”与物质的“填满”正是人心的不足。

⑥此段向前推进,历史发展的必然与人们对精神追求之间形成无奈的对立,作者能有此视角与思考,可见其思想的深刻性。

⑦结尾扣题,令人回味。

【点评】

篇5:“位置”话题作文佳作示例

李华波题目设计:自生命萌动之初,你在人世间就有了自己的位置。在整个生命的历程中,你一直同位置打着交道。或许你有一段关于位置的心情故事;或许,你有许多关于位置的独到的见解。请以“位置”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话题解读:“位置”不能等同于“位子”,其基本含义是“所在或所占的地方”。从题干所提示的内容来看,作文应扣住其比喻意义来构思,即:在人生、社会、历史中所处的地位。“位置”具有确定性,不同的位置意味着具有不同的衡量标准,也意味着将有不同的行为原则;“位置”也有局限性,它束缚了看问题的角度以及广度和深度。这道题目对考生的思辨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考生对“位置”的理性认知程度将是决定作文高下的关键。文章的构思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1、从人与人的位置关系考虑。这种构思可涉及自己在他人心中的位置,他人在自己心中的位置,个体在群体中的位置等。2、从位置与其他方面的关系入手。如位置与成就的关系,位置与能力的关系,位置与心态,位置与利益等。3、可将位置理解为人生目标,写为实现目标的奋斗过程,或者写为得到一个不恰当的位置而碰得头破血流的惨痛教训。4、就像一枚硬币一样,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从不同的位置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这种构思有点类似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话题作文。5、可将人生理解为寻找合适定位的过程,只有能恰当为自己定位,才能成就非凡,高估或低估都会带来遗憾。6、在人海茫茫中,能够拥有一个位置,便能带来一份安适。可这种安适往往也能局限人的视野,束缚人的意志。若安于一个个既有的位置,心便也就老了……考场佳作:与名人换位向明一也许是他酒喝得太多了,才纵身与汨罗江水拥抱。直到如今,人们仍在为他的死可惜,对他的选择也一直争议不断。我,心里嘲笑着屈原的幼稚选择,重新站在屈原的位置上,回到楚国,去做个新屈原。大殿上,楚王已不再重用我屈原,我空有满腹报国热情。我心痛了,眼睁睁地看着国家就要亡于奸人之手。我哭了,一天到晚喝酒写诗。“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看到了太多的疾苦与贫穷,我无可奈何,来到汨罗江边,纵身跳进江水之中,让我碎裂的心找个安歇之处。汨罗江水静静流淌,历史长河源远流长,我发现我误会了屈原。他是对的,或许对某些人来说有些可惜。我终于明白了你——屈原。二“天生我材必有用”——他,随着一声巨响,出现在中国诗坛的峰顶,以他豪迈的气概,他自信的人生,为世人景仰。有美酒侍候着,还有高力士提鞋,更有杨贵妃研墨,甚至有皇帝亲手喂给他醒酒汤,这样的生活应该满足了吧!可他却偏不愿享受,硬要以谢安自命去血战沙场。自己不懂政治,却偏偏要去搅和,以至成为阶下囚,好在有满腹才华,才侥幸躲过一劫。太多的人骂他幼稚无知。于是我站在了李白的位置上——一代诗仙。我从小的梦想便是为国效命,可老天却给我一副文人身躯。虽然当今皇上都和我亲近,我仍不满足。因为这不是我的理想,我要去征战疆场,我要去建功立业。可是我的一生大起大落,始终未能被重用。我失望了,也疲惫了,除了整天喝酒写诗还能干什么?曾经拥有过的荣华富贵我不屑一顾,因为那根本不是我想要的。似乎在一瞬间,我读懂了李白。自己的抱负始终不能实现,是多么痛苦啊!李白,我尊敬你的选择,你是对的……三从古至今,有多少人被我们误会,其实,他们的选择是对的。他们的位置、环境、压力,我们都无法了解,又怎么能自以为是,胡言乱语?我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与人换位便会发现另一种答案。点评:不同的位置便有不同的视野、不同的处事方式。作者站在理性的高度,从“换位”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历史,反省后人的思维方式,给人以启示。文中角色的换位,叙事角度的变化,显得自然流畅。(点评:李华波)重用自己陈媛9月11日,当恐怖分子的第一架飞机撞击美国世贸中心的双子塔时,一位七十岁的老人正在曼哈顿东北侧的一所公寓里。当第二架飞机撞击时,他赶紧拿起了相机,跑到烟尘弥漫的人群中,摄下了那一幕,用镜头将那一刻定格成为永恒。他,就是英国著名摄影师——哈里•本森。儿时的哈里•本森并没有什么过人的智慧。他是个非常令老师头疼的捣蛋鬼,有好几次校长都劝他母亲将他带回家。纵然如此,哈里•本森对摄影却是情有独钟,最终他选择了用镜头见证历史。他为了能捕捉到精彩的瞬间,经常与声名狼藉的人在一起,经常与流氓称兄道弟。他将生命的热情全都投入了事业之中。哈里•本森对待事业有一种“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意志。他记录下了轮椅上了越南老兵与双腿截肢的美国士兵在河内的亲密握手;他重现了尼克松总统被迫辞职,与家人相对泪流满面时的辛酸无奈;他将里根总统与夫人亲吻的照片登上了《名利场》杂志;甚至在肯尼迪总统遇刺时,他也“赶”个正着。他再三叮嘱自己:“不要被自己搞砸了,这可是历史的见证啊!”他还告诫自己:“只能成功,不许失败,机会只有一次。”正是这种始终如一的信念、坚如钢铁的意志和破釜沉舟的勇气成就了他一生辉煌的事业。在面对生活时,你是否有像哈里•本森那种“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斗志?你是否想过“机会只有一次”而自断后路、义无反顾?你是否已告别了“弹性生活”而勇往直前呢?许多人在生活中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而时常抱怨生活没有给予他太多。试问:一个不能将自己在生命长河中正确定位的人,一个不能给自己鼓勇气、增信心的人,能奢望到什么吗?他只会在激烈紧张的竞争中感到疲惫而看不到成功;他只会像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的行人而看不清前方;他只会被生活折腾得遍体鳞伤而感到困顿不堪却丝毫感受不到生活中的温暖;他只知道怨天尤人。愤怒和不平只会空耗生命的激情,唯有将自己正确定位并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重用自己,才能让生命闪光并绽放遥远的美丽。点评:这是一篇充满人生哲理的文章。作者从人生定位与事业成功的角度出发,指出了正确定位对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意义。前三段对哈里•本森的事例叙述详略适宜,后面的议论水到渠成,语言不蔓不枝,简练有力,堪称佳构。(点评:李华波)定格在历史的长河杨灵莉滚滚波涛,流去的是虚华的混浊;幽幽薄雾,笼罩的是刺目的丑恶;唯有匆匆流走的时间长河中,沉淀的才是不朽的精华。于是伴着时间的流逝,一代代先哲,一群群贤达在激流中沉淀,定格在属于他们的位置上,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中。还记得乌江边上的悲剧吗?还记得英雄美人凄凉而甜蜜的生死离别吗?还记得李清照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诗篇吗?……是的,没有人愿意忘记。的确,他只是历史长廊中多如牛毛的君王中的一个,而且还是个失败的君王。然而,却没有人敢说他是最不起眼的一个。为什么?因为他的刚直,他的桀骜,他的柔情……于是我们永远地记住了他——楚霸王。历史的长河将他沉淀在熠熠闪光的那一页。还记得呀呀学语时,爷爷教你的那首《静夜思》吗?还记得“天生我材必有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呐喊吗?还记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那藐视丑恶的康慨心声吗?……是的,没有人愿意忘记。的确,他没有显赫的政绩,更没有轰天动地的疆场征战。然而,却没有人敢说他不是一个“神”。为什么?因为他直抒胸臆的呐喊,他吞吐宇宙的豪情,他光照千秋的才华……于是我们永远地记住了他——诗仙。历史的长河将他沉淀在熠熠闪光的那一页。还记得他“三起三落”后依然坚定的步伐吗?还记得那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刮到了中国的大地上吗?还记得香港回归的盛况吗?……是的,没有人愿意忘记。的确,他没有高大伟岸的身材,没有强健的体魄。然而,却没有人敢说他不是一代伟人。为什么?因为他坚毅顽强,他的雄韬伟略,他的远见卓识……于是我们永远地记住了他——邓小平同志。历史的长河将他定格在熠熠闪光的那一页。……的确,他们都已逝去。然而,历史却将他们定格在属于他们的位置上,伴着时间这条江河,直到永远,永远!点评:这是一篇颇有历史厚重感的文章。作者撷取了历史长河中影响深远的三位杰出人物,揭示了使他们最终得以骄傲地闪耀在人类社会精神星空(亦即在历史上杰出的位置)的原因。这似乎也在启示读者:如何才能让自己也在人类的精神家园中拥有一席之地呢?(点评:李华波)

篇6:话题作文解题指导与示例

福建泉州安溪八中 梁晓艺

[作文题目] 在讨论“何为成熟”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有的说成熟是能用理智战胜情感;有的说是能从别人的角度看待自我;有的说是遇事有主见,不随波逐流;有的说是能宽容忍让;有的说是善于关爱他人;有的说是善于否定自我……

你又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呢,请以“成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字数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无疑,这是一个多向话题作文命题,写作时可本着自己熟悉,且又具有新鲜感、现实性的原则来确定立意的角度。“成熟”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认识程度,将决定立论的深度和论证的过程,或立意和形象化的过程。构思时应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可从处世态度、人格、责任、眼光等生活侧面,对“成熟”的内涵作出或严密、或生动的阐发。基于此,写作时可根据话题材料的提示积极打开思路,提炼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主旨:成熟是不懈充实自我,向成功的人生挺进;成熟是面对失败而不失自信,面对成绩而不失清醒;成熟是对无理取闹也能从容、沉着,对突发事件也能镇静、稳重;成熟是别人的喜怒哀乐左右不了自己的情绪,与任何人为伍都能卓然独立;成熟是自尊、自爱;成熟是爱心、宁静和淡泊越来越多,也是仇恨、狭隘、浮躁越来越少;成熟是视生命和权力为责任,而不是视生命和权力为实惠;成熟是拥有一双锐利的眼睛,能从坎坷的人生中去发掘美……

[例文]

品味成熟

刘杰灵

又是一年喜人果,青青的黄梅压得枝头弯腰微喘气,让我回想儿时嘴谗不已,常常猴子一般爬上黄梅树摘几个尝鲜,虽苦涩却意犹未尽。待到黄梅熟透的季节,红红的,更是让人垂涎欲滴,常吃得我满嘴牙酸。

物有春华秋实,人同样也有花样年华、稳重老成。童年是无忧的、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年龄,世间的万事万物总认为是真、善、美,所以童年是充满幻想的;青少年是朝气蓬勃、个性张扬的年龄,他们拥有敢为天下先,勇于一肩挑的拼劲,但是他们冲动,因此他们时常品尝着苦涩的青果;那么中老年又是什么?相对于青果苦涩的冲动的那红果的成熟又是什么呢?

成熟不是幻想,也不是冲动。成熟是什么,历史人物能给我们诠释一切的。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颜”的毛泽东,“理想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的`高尔基。他们都能从国家人民的利益出发,为了理想而一生奋斗的人,若问其人成熟否?概为成熟耳!

粗略观尽三国事,浅言三国人之非。张翼德有万夫不敌之勇,骁勇善战,万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却也性烈如火、脾气暴躁,不懂得去善待士兵又好酒贪杯,终为小人所害,虽为勇夫,然则亦为莽夫;曹丕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大诗人,其文思敏捷、才华横溢自不待言,但为了帝位,争权夺势却不惜屡屡中伤、陷害其弟,帝位在握仍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心肠之毒可见一斑,虽为雅人,实则俗夫;周瑜虽为一代江南才俊、文武双全却也心胸狭窄、疾贤妒能、屡害诸葛却未曾如愿,而最终抱着“既生亮,何生瑜”的满腔怨气而“英年早逝”。算算他们也算是“历史名人”,试问上之几人成熟否?惟有摇头谓之无。

成人不见得都成熟,成熟也不都是成人的专利。“人至高龄性如童”,成熟是没有年龄的界限的。古之十二成相是甘罗,让梨为兄是孔融,砸缸救人是司马光,近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 “几番易志为祖国”的鲁迅,视死如归的二小放牛郎。年龄不是羁绊成熟的门槛,也不是成熟的分水岭。上述典故儿时听来崇拜不已,而今道来,依然朗朗上口,那么现代生活中的成熟又是什么?

放弃城市中优越的生活环境、为了农村孩子那天真无邪、渴望求知的眼神而自愿到边远农村去支援教育的人是善于关爱他人、执著于理想的成熟。

忍着与家人的别离,冒着生命的危险而义无返顾投身抗击“非典”的医务人员是理智战胜情感,能从别人角度看待问题的是成熟。

……

稳重老成是成熟,朴实奉献是成熟,,成熟在何方?生活中到处都有成熟的足迹,成熟就在你我的身边。

生活需要成熟,需要老练、需要稳重,同样也需要个性张扬、敢打敢拼,同样需要拥有甜蜜的梦想、心中同样需要那一方小小的秘密。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没有冲动、没有善于幻想,又怎能映衬出成熟的光辉。

上一篇:放射源安全管理制度 Word 文档下一篇:过六一的二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