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师教研反思

2024-05-08

初中数学教师教研反思(通用9篇)

篇1:初中数学教师教研反思

教学研究专家舒尔曼教授认为学科教学知识(pck)是“教师个人教学经验、教师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包含教师对学习者知识、课程知识、教学情境知识和教法知识等,是“用专业学科知识与教育学学科知识的综合去理解特定单元教学如何组织、呈现以适应学生的不同兴趣和能力”。格罗斯曼教授则认为学科教学知识(pck)由四部分组成:“关于学科教学目的知识、学生对某一主题理解和误解的知识、课程和教材知识、特#from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www.gkstk.com end#定主题教学策略和呈现的知识。”也就是说,教师学科知识(pck)是教师专业知识中最核心的知识,是最能区分学科专家与教育专家、高程度教师与低程度教师的知识。发展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课程和教材知识”是教师学科知识(pck)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努力发展关于教材研读和使用的学科教学知识(pck)。作为教材的使用者,教师首先应该对教材文本进行深度的研读和理解。解读“教材编写了什么”“教材为什么这样编写”“教材这样编写对教学有什么样的启示”,从而明确要“教什么”;然后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对教学素材作出选择,才能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一、通读教材,梳理基本结构,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明确教学基本定位。

读懂教材是理清教学重难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的基础,也是高质量教学设计、高水平课堂教学的前提。在研读一节课教材时,可以先通读教材,整体把握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理清教学基本内容和基本目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通读教材。

1、读懂问题情境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教材注重通过主题情境来引出数学问题,展开教学过程。只有充分领会情境的设计意图,才能挖掘它所蕴涵的教学资源,使问题情境增值。

(1)读懂问题情境中呈现的信息及关系。新教材中很多问题情境是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其丰富的内涵有时会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把握。教师要善于分析主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信息,如数学信息与非数学信息,显性信息与隐蔽信息等,并研究信息与信息之间的联系,挖掘教材主题情境中蕴藏的丰富学习资源。

(2)读懂问题情境中体现的知识点。数学的知识点是指概念、公式、性质、法则、定律等,读懂教材时,要从主题情境中读出基本的知识点,并从知识点的数学本质、表达形式、形成过程等,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思考。

(3)读懂问题情境的展开过程。读教材问题情境的展开过程,如现在很多内容采用的是“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通过教材呈现过程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通过教材呈现方式思考对教学方式的启示,思考教材内容的呈现结构与知识逻辑结构之间的关系,思考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学习过程,从而有效地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建模过程。

(4)读懂问题情境中的提示语、留白。教材中常有值得思路、方法的提示语和指明关键知识的旁注,如“观察上面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比一比面的大小......”这些提示语或旁注,有点是为学生的思考提供思路,有的是对学习难点进行点拨,有的是引导学生对结论、方法、规律等进行归纳与总结。教材中还经常会有一些“留白”,为学生的学习探索留下一定的空间。这些提示语或“留白”,既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是对教师教学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教法提示,需要教师仔细揣摩。

2、读懂习题

习题是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读懂教材中的练习,关键要读懂教材的内容与层次。首先教师要将习题都做一遍,理清每一道习题的功能和教学要求,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其次,理清练习的层次与内在联系。教材中的习题一般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基本题,与学生所学知识完全匹配,主要起巩固新知的作用;二是变式题,在信息呈现、问题逆思考等方面变化,起到促进学生深化知识理解的作用;三是发展题,如探索实践题、发展提高题、思维开拓题等,起到促进学生综合和灵活应用知识等作用。教师研读教材时要理清三类习题的分布情况以及这些习题之间的关系,如理解变式题“变”在哪里,拓展题“拓展点”是什么等,还有思考使用方式和课时分配,从而有目的、有序地组织学生练习,巩固、理解和内化知识,提高练习的有效性。最后,还要琢磨习题中蕴涵的解决问题策略和数学思想方法,透过习题的练习功能看到习题的学习功能,从而将习题用足、用好,充分发挥其价值。

二、深度研读,读透教材,理解教材重点难点,把握教学核心内容。

在通读教材,初步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及编写意图后,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进行“追问式”“联系性”“多视角”“延伸性”阅读,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理清知识的纵横联系,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把握教学核心内容。

1、开展“追问式”研读,深究核心知识的数学本质,把握教材内隐的学习方式和数学思想方法。

在初步通读教材后,教师要围绕教材核心知识进行“追问式”阅读,即围绕教材核心知识追问自己几个问题,促进对知识的数学本质的理解。如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公式法则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教材内隐的学习方式和数学思想方法等。

2、开展“联系性”研读,用整体联系的观点研读教材,把握知识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组成了一个纵横交叉、紧密联系的知识网络,很多知识的呈现都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研读教材时,单元整体性阅读和同一知识相关单元之间的联系性研读显得尤为重要,要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能。

篇2:初中数学教师教研反思

议决内化教育,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积极性大大地被调动起来,不管是优等生或是学困生,现已能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不时为别人,而是为自身;学习风气较以前有清楚的改动,以前是要我学,现在是我要学。议决不断的增强训练,老师帮助学生获取一个个小成功,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议决班级对优秀生采取奖励制度,期中、期末成绩优秀者都得到有关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将培优转差的工作总结如下:

1、彻底调查明白学生。

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彻底明白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必须对其各方面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是做好转化工作的基本。应综合运用观察、调查、谈话等要领,从不一样的侧面全方位明白后进生。

2、根据学生成绩情况确定须要培优或辅差的学生名单,通常每天运用空余时间执行辅导。

3、培优辅差要坚持做到六定,即定对象、定时间、定任务、定计划、定内容、定方法、定目标。

4、辅导差生要做到三要三不要,即要明白后进生,要尊重后进生,要对后进生要有信心。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恶,态度上不粗暴。对后进生的教育能够采取:低起点,小步子,一点点引导,一步步向前,积小胜为大胜,对学生既要看到期盼,对学生每一点进步要及时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要落实好四清工作。四清工作基本原则是:先学后教、人人过关。堂堂清要求教学目标清晰,教学容量适度,教学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创新,强调学生学习主体性,参与性,课堂教学氛围的平等性,交际性,不把学生的为什么留到课后。日日清要落实当天学习内容的及时复习巩固,及时独立完成作业,完成语文背诵内容,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周周清强调对一周知识的系统复习回顾,引导学生自主建立知识树,归纳知识重点和难点,自主处理疑难疑问。月月清是对当月首要学科所学知识和能力的验收,强调检测命题的科学性,考试的严肃性和反馈的时效性,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对在四个环节中无法过关的学生要及时采取补救方法,杜绝教学中的盲区和盲点,落实教学的流程维护,有效控制学生学习知识的负积累,确保教学质量的彻底提高。

篇3:初中数学教师教研反思

为了探索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 研讨有效教学方法, 总结交流我省初中青年数学教师的教学经验, 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提高初中数学网络教研的影响力, 并选拔选手参加2012年全国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评比活动, 海南省2012年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于2012年2月至9月举行, 活动要求从学校、到市县、到省共分三级选拔比赛, 涉及面广、影响大, 对教师专业发展和年青教师的成长非常重要。整个活动分5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各市县 (单位) 选拔参赛选手。在2月下旬至4月上旬, 要求每个市县 (单位) 教研室都要通过比赛选拔一名数学青年教师参加省里比赛。例如昌江县, 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 县教研室于2012年3月中旬至4月初举办“2012年昌江县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 他们的活动分为两个阶段, 从来自各中学18名选手进行第一阶段专业考试后, 选拔10名选手参加第二阶段的课堂教学大赛, 在比赛过程, 参赛选手们精神饱满, 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他们深厚的数学功底和教学艺术,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特别是第二阶段的课堂教学大赛, 每天参与听课的教师有200多人次。经过2天的评比, 听课老师收获良多, 进一步推进了昌江县数学新课程的实施, 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建构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课堂教学, 也挖掘和培养了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此外, 儋州、澄迈、定安等市县都进行了认真的评比, 过程与结果基本上都有网络呈现, 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第二阶段:专业考试和选手抽签。4月12日, 在海南省农垦中学, 来自各个市县 (单位) 的23位选手参加了专业考试, 考试内容为学科知识 (以历年各地中考数学试题为主) , 随后还确定上课课题及上课顺序。让选手参加专业考试是本次课堂评比的一次新尝试, 主要的目的是通过解题考查参赛老师的业务水平, 正如三亚四中付芳芳老师在参赛感受中所说:“一个会解题却不会教学的老师不能算是一位好老师, 一个会上课可专业知识不扎实, 解题不灵活, 知识面不广的老师也难成为一位好老师。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不是教书匠, 需要的是一批知识渊博, 思想觉悟高的教师, 业务精通的教师, 善于钻研的教师。所以说, 这次专业技术考试, 顺应社会的发展, 也给年轻教师敲一个警钟, 如果自己的业务知识不过关, 那么你就会适应不了当前的主流。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 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第三阶段:选手现场上课, 专家评委评分。4月26~27日, 来自各个市县 (单位) 的23位选手在海南省农垦中学多媒体教室现场上课, 现场除了有12位专家评委观摩评分外, 没有组织教师集体观摩。在现场上课中, 参赛教师的教学风格各异, 他们或热情、或沉稳、或睿智、或幽默, 他们的教学形式多样, 教学设计新颖、独特, 充分展现了多样的教学智慧、独特的教学思路和良好的教学功底。在每一位选手上课的同时, 我们借助省农垦中学精良的拍摄设备与技术进行了全程拍摄, 课后及时把每一位授课教师的上课视频与教案课件上传到海南省初中数学频道上, 提供给全省教师实时观摩。

第四阶段:网上观摩, 市县群众评委评分。4月底至7月上旬, 每个市县组织一个评委会, 由初中数学教研员 (或骨干教师) 组织10名群众评委在“海南初中数学频道”网上观看视频录像课进行打分, 并发表点评意见, 在网上讨论。对于每一位评委要求:要做到公平, 公正, 要有一定的教学教研水平, 每位评委观看每节录像课后要在网上进行点评, 以便及时交流, 每个点评字数一般20个字以上。每个市县的10名评委在评审过程中要安排时间集中商议, 统一标准。为了让每一位群众评委从不同角度了解参加选手的情况, 每位参赛老师在现场比赛结束之后, 还结合比赛的情况将自己上这一堂课的看法和反思以及参赛感想发布在海南初中数学频道中。例如海南中学葛晶晶老师从引入环节、探究新知、例题选用、探索拓展、课堂小结等阶段进行了到位的反思。截止到7月上旬, 本次比赛的教学视频的评论共有1200多条, 平均每个视频52条评论, 最多的达到128条, 这与以前的教学视频相比, 评论数和点击数都大大增加, 与传统的优秀课比赛相比, 既扩大了评委的面, 又利用网络放大了教研功能。

第五阶段:优秀课观摩及专家现场点评。经过专业考试、专家评委评分、群众评委评分几个环节 (得分权重是专业考试占20%、专家评委评分占70%、群众评委评分占10%) , 在第四阶段结束时, 一、二、三等奖已经评出, 共评选出4位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获奖者, 他们分别是肖兴贵 (海口市丰南学校) 、付芳芳 (三亚市四中) 、孙佳 (东方市二中) 、郭婵娟 (海南农垦中学) 等4人。9月25日, 在海南昌茂花园学校他们为大家现场展示四节优质的示范课, 课后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主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章建跃博士对这四节课做了精彩的点评, 来自全省各市县初中数学骨干教师近40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期间, 各位参会老师认真观摩四位老师的优质课, 认真聆听专家精彩点评和专题报告, 并认真做好笔记, 整个会场秩序良好。此次系列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经过这次评比活动, 参赛老师都得到了很大进步, 海口市丰南中学肖兴贵老师感言“在备这节课的过程中, 自己思考了许多问题, 同时得到了专家、同仁的指教, 这对自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这样的一次历练, 也使自己得到了成长。”海口四中林利老师也说“通过这次活动, 我历练了、收获了、成长了!”

“这次评比活动最大的特点, 就是把所有教师的课堂实录通过网络平台展现出来, 这无疑给每一位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因为每一个小疏忽和漏洞都将毫无保留地呈现在全省教师的面前, 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但我想, 一位青年教师想要迅速成长, 能够得到这么多专家和老师的点评, 必将是受益终生的。同时也正是通过网络平台, 我才有机会反复观摩各位老师精心准备的教学细节, 从中吸取宝贵的经验。”这是东方市第二中学孙佳老师的参赛感言, 这也是很多参与观摩视频、参与活动老师的感想。

为了扩大此次活动的时效性, 让更多没有参加此次活动的老师及时了解比赛情况, 我们在“海南初中数学频道”这一个互助、协作、交流、提高的平台上及时上传了比赛的有关资料, 如参赛老师教学视频、教学课件、评委点评内容等。这些资料上传后, 迅速得到了全省初中数学老师的积极响应, 阅读数约为两万两千人次, 评论数为两千多条。在平台上, 有的老师针对课例本身进行点评, 就教学的切入点、教学的整体思路发表自己的思考;有的老师对什么是有效课堂, 该如何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进行深入的理论层面的思考;有的老师展示了自己在教学中有效教学的实例。

本次活动是我们从2009年5月开始探索的, 把传统的“蛙跳式”教研整合为“长流水不断线”的系列教研活动模式的又一次尝试。使教师个人在家里上网就可以边听课边评课, 使教研活动更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 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更让全省的初中数学教师真切地体会到网络教研的优势。本次活动结合网络开展, 主要优势有:

一、评比活动时效延长, 教师受益面大。传统的评比教研活动中, 能够发言的人数一般在十人以内, 并且专家与老师的发言, 犹如“踏雪无痕”。由于受时间限制, 交流起来有时还不充分。即使有少量的文本汇集成资料, 受记忆能力的限制, 对于他人的观点、成果, 教师的吸收也是有限的, 因此可以说传统的教研活动往往是互相断裂的“蛙跳式”的教研活动。而这次借助网络延伸教研功能的评比活动中, 网络评论量达到两千多人次, 并且教师的发言、观点、成果在网络上有着“雁过留声”的效果, 教师通过语言文字, 对他人的观点、成果进行再学习、再思考, 在思维的交流碰撞中生发出更有价值的观点。这一优势, 又是传统教研活动所不能及的。事实上, 这就是我们一直追求“长流水、不断线”的教研活动模式。

二、教研形式灵活, 不受时空限制。传统的评比教研活动将教师局限在固定的时间和空间, 临时有事的老师就错过了与同行交流、学习的机会。在这次优质课观摩活动中, 到场观摩的教师有300多名, 而发言的教师也只有四五位。但是在后续的有关四节优质课网上交流中, 评论量达到九百多人次。网上交流不受时空范围的限制, 上班时不能参与的, 下班后可参与;忙碌时不能办到的, 闲暇时间可以办到, 解决了一些工作、学习、生活之间的矛盾。只要教师想发表想法、见解, 可以随时与同伴互动互助, 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这种“跨时空、多主体”的教研活动, 形式灵活, 方便有效。

三、有利于教研效果向深度广度拓展, 网络互动真正得到实现。传统的教研活动, 虽然鼓励教师自由发表看法, 但教师在发言时有很多顾虑, 事实上, 很多交流变成了指定教师发言, 话语权往往被垄断或落空。网上交流减少了教师面对面交谈时的心理压力, 使得很多教师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让更多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把自己的想法谈出来, 让处于不同地域的教师能够互相协作, 取长补短, 并得到多位教师的指导, 使自己的能力真正得到提高。网络教研正是利用这种优势, 使参与者能够在网络平台上交流学习, 学习别人的优点, 改进自己的教学。

篇4:探讨初中数学教师的有效教学反思

关键词:数学教师;有效反思;意义及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3-101-1

一、有效反思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义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其途径和方式而言,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外在的影响。指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和提高,它源于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对教师角色与行为改善的规范、要求和期望。二是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它一方面是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不断地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是自己同自己“过不去”挑自己的刺,找出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和教学新理念相违背的做法,进行自我批评,并且予以改正,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以后的教学行为更加完美。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也特别强调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我对这个公式的理解是: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外,还必须具备不断反思的意识,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更远的目标,向教学艺术的殿堂迈进。

二、教师教学反思的有效性的训练

1.典型剖析,样板指引。典型具有教育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现实的中国教育领域中,涌现出了一批卓有成效的教育实践家,在他们的教育教学思想、模式、策略和方法中,是具有极高的理论蕴涵的。他们的成长过程表现了自我反思的价值和意义,展现了一个专家型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智慧,可以构成经验型教师超越的思想库。对这些典型的剖析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活生生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的范型。这些教育实践家的成功所包含的实践智慧中涵容了教师反思内容的所有方面,体现了教育事业之价值的广博和丰富。我们的一项调查发现,专家型教师时刻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表现出审慎的态度、品格和习惯,他们习惯于以开放的姿态,善于把他人的成功之因素嫁接到自我经验的相应部位。如果教师把自己的同类经验与之联系起来,便获得了产生必要知识的某种性格;同时,也促使自己的感觉、表达与行动都介入其中。

2.自我诘难,筛选并淘汰不良的行为习惯。反思涉及到一系列相应的态度和德性。教师完成整个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标,一方面需要以科学的理性态度和方法对教育教学的本质以深刻的理解,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起观念理性和相应技术理性的结构体系,这自然必须对自己已有行为和习惯进行重新审视和考察,筛选并保留好的行为习惯,淘汰和改造坏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需要更宽泛的人的素质的提高。这要求教师认真地检讨自己的言行,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表现了适当的谦恭、足够的勇气、公正的品质、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情愫,以及敏锐的判断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是否有耐心、自知之明、亲切感和幽默感等等。调查发现,优秀教师的“教后感”则是包含着对这些问题的深刻思考,表明了他们在“教后”对“教中”反思修正的执着情怀和热切愿望。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其言行中的不良表现会渐渐消失。当然,随着教师经验的逐步积累和丰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随时对自己的教学实施有效的监控和调控,这正是专家型教师成长的途径和标志。

3.系统的理论学习。要做到反思意识的觉醒、能力的增强,系统的理论学习是必要的。对教育教学真谛的理解和把握需要教育教学外在价值标准的内化,这是新观念确立的标志。实践的困惑和迷茫反映出对理论理解的浅陋和偏离,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才能探寻到根源,使主体的合理性水平得到提升和拓展。这是一个漫长的和持续的修炼过程。因为任何新观念的内化一般都要经历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和个性化等五个由浅入深、由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然而,现实中教师对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的态度,着实令人焦虑。须知,实践的超越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理论对现实的反思精神,当理论消失了它的指导性之后,那些表面上看来在联系实际的做法在本质上很可能背离了实践的要求,导致教育实践对教育理论的偏离甚至有悖于目标达成则成为必然的和预料之中的事情了。

三、教师教学反思的有效性应注意的问题

1.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教学反思不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情况,而是教师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理性思考、探索实践之路。教学反思强调,教师不仅应清醒地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而且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从其理性的层面上多问几个“为什么”。这种“追问”的习惯,往往促使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和提高教师的解决问题能力。

2.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一方面,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进一步改进教学,使之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努力。另一方面,通过反思发现新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与解决的办法,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以教师全面发展为立足点。只要我们立足于平时教学实践,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使自己变得更加成熟起来,这样就能有效提高我们教学能力,提升教学实践理性层次,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总之,有效的反思需要思之有“目”、思之有“物”、思之有“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篇5:初中数学教师反思随笔

1、认知成分指教师如何加工信息和做出决策,教学反思的成分。在人的头脑中,大量的相互关联的有关事实、概念、概括和经验的信息被组织成一定的网络,成为图式,可以有效储存和快速提取,构成了个体理解世界的基础。有人对专家教师和新教师对课堂事件的解释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专家教师在教学决策过程中体现出更深刻的、具有丰富联系的图式。这些图式使得他们能够准确判断哪些事件是值得关注的,并从记忆中提取出有关的信息,以便选择最恰当的反应策略,这是使得他们能够自动化地处理各种问题的基础,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的成分》。

2、批判成分指驱动思维过程的基础,包括经验、信念、社会政治取向以及教师的目标等,更强调价值观和道德成分,比如教育目标是否合理,教育策略和材料中所隐含的平等与权力问题等。它影响到教师对情境的理解,影响到关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式。研究者发现,反思过程中,教师不再像以往只关注解决问题,而是更关注提出问题,他们对这些没有确定答案的、非线性的问题更感兴趣。

篇6: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

一、初,高中教材间的过渡存在间隙

首先,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如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定义更是如此,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一般都是用公理的形式直接给出,而回避了证明;其次,初中教材的知识传授内容坡度较缓,直观性强,而高中教材内容较多,每节课容量都远大于初中数学,如高一教材必修1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等近世代数知识,紧接着就是函数的问题,其中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又是一个难点,此外在函数中,又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它们又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图象。另外必修2立体几何想象空间又大,学习有一定难度。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学起来相当困难。我认为这些都是高一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的客观原因。

二、高一新生普遍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

私下里与学生交流,了解学习情况,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不少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究其原因我感觉是初中教材内容较少,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大量的练习。此外,为了提高成绩,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重点题目反复做多次。而高中教材内容多,知识点多,自然题型也就比较多,教师就不能像初中那样进行教学,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传授,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另外大量的作业也使学生感觉有一种陷入题海,无法上岸的感觉,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数学的恐惧心理。

三、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课堂上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或者是看答案的解题过程,感觉听了或看了就记住了,其实不然,如果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懒惰心理,就不想去独立

思考题了,刚开始时不想思考难题,发展到最后估计连简单题都不想思考了。此外,学生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的能力,还有些学生考上了高中后,认为可以松口气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上述情况都影响了高中阶段的正常学习。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要想大面积提高高一数学成绩,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高一教师要研究初中大纲和教材并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习惯。摸清三个底(初中知识体系,初中教师授课特点,学生状况)的前提下,根据高一教材和大纲,制订出相当的教学计划,确定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应该做到,高一要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时注意形象、直观。如讲映射时可举“某班50名学生安排到50张单人桌上的分配方法”等直观例子,为引人映射概念创造阶梯。由于新高一学生缺乏严格的论证能力,所以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进行系列训练,开始时可搞模仿性的证明。要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的次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外,章节考试难度不能大。通过上述方法,降低教材难度,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二、对学生严格要求,打好基础,使其养成好的学习方法

开学第一节课,教师就应对学习的重点环节提出具体、可行要求。如做到课前预习,并找出问题;上课时除了认真听讲外,还要注意在课本上做标注(笔记),并且听课时要动脑、动笔、动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只记结论,提高课堂听课效率;课下在做作业之前应该先花上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新讲的知识看一遍,加强对新知识的印象和理解;最后做作业要规范化,独立完成,及时订正错题等等。此外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并指导学生改正。最后,我认为教师还应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的特点,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这里,重点是会听课和合理安排时间。提倡学生进行章节总结,把知识串成线,做到书由厚读薄,又由薄变厚。另外还可以召开学习方法交流会,让好的学习方法成为全体学生的共同财富。

篇7: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

一、精心进行教学设计

一节课的教法设计是由它的教学内容所决定的。概念课必须让学生侧重于理解,计算课侧重计算能力培养,应用题侧重于分析;复习课则培养综合能力。无论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我在处理教材时都先了解该课的重点、难点及教学目的,作到心中有数。然后注意在备课过程中设法由浅入深,把难点解释清楚。同时突出重点,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重点内容进行操练及运用。学生在掌握知识重点后,其它问题便会迎刃而解。而一节重点突出的课,在听众的心中也会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二、选择合适的学法

我总是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这节课学生听了会怎样,那个地方可能会出现问题,如果我是学生我会怎样解决等。然后再来决定是讲授为主或是自学为主,那种不管一切一律都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作法,看似高明,其实有时在现实中未必行得通,试问,如果小组中的每一个人对问题都不明白时,继续讨论下去会有什么结果?我想大多数学生就会转向其它与课上无关的活题了吧。

尽量在课堂中善用启发式,由浅入深,层层诱引,最后让正确的答案或结论从学生的口中得出。既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把“一言堂”变成了人人参与的讨论或交流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特别深刻,有更强的活用能力,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注重师生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学生间的交流,发现他们的疑难困惑,及时解释清楚。同时也抓住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或事物,调动其积极性。师生默契配合,共同把课堂活动推向高潮。

在备课时应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兴趣及爱好,尽量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走近他们的生活,经常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或话题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成绩状况及理解能力的差异,设置不同梯度的问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在备课时便想好:这个稍易的问题要让成绩略差的XX同学回答;这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到时让XX同学总结一下……这样让每个同学都有份参与课堂中,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积极性有极大的帮助。

三、备突发事件。

我们学校的教学设备很先进,我几乎每一节课都要用到,但有时会有些偶发的小事故阻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在备课过程中就要考虑得特别周详,尽量把这些偶发事件的发生率控制为零,或事先作好思想准备:假如事故真的发生了,如何处理?如:上课前先去检查要使用的电教设备是否已经安装或调试好,以免到上课时出差错;上课要用的图片、练习题或其它的教具有否准备就绪,并统一放好;万一时间充裕,完成了教学任务却仍未到下课时间,应临时增加哪些活动;又万一时间紧,差不多下课了还未完成准备好的教学内容,该删掉哪些环节等。有了多方面的准备就保证了你的课能如你所设计的步骤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收到预期的效果。

篇8:初中数学教师教研反思

学校成立了以内江师范学院副院长为组长,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院长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统筹领导培训工作。根据本次培训的目标和要求,要求各个部门以培训工作为中心,相互之间密切合作,齐心协力。

具体承办方——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成立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下辖教学工作小组、宣传小组、学员管理小组、后勤小组、秘书小组等,全面负责实施培训工作。在培训实施过程,受到了四川省教育厅领导的关心。省教育厅督导组成员通过听课、与学员座谈、听取学校汇报、意见反馈等形式进行检查指导。

二、外聘内请,优化师资,是保证质量的先决条件

选什么样的授课教师,是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的水准和素养,对于培养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此一方面我们特聘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査有梁教授、原成都教育学院院长周小山教授、省教育厅课程改革中学数学组组长成都大学陈明华教授、邀请资阳市中学教研员特级教师吴中林与成都市龙泉驿区教研员数学特级教师王富英等作为培训师资;另一方面内江师范学院迄今为止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学校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和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传统与土壤积淀颇深,从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实行新课程培训,具备了较好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考虑针对这次来参加培训的都是农村初中数学骨干教师,为此校内选派的老师绝大多数都是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较多的科研成果,同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对中学的教育教学比较熟悉。

三、目标明确,方案合理,形式多样,手段现代化,是培训成功的必备条件

(一)培训目标明确化

按照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申报方案开展工作,拟通过连续三年的培训,帮助受培的初中数学农村骨干教师实现“两个飞跃”:从实践到理论的飞跃;从骨干教师到学科专家型教师的飞跃。引导、帮助培训对象在现有起点上持续发展,着力提高培训对象职业道德、教育理念、知识结构、教育科研等方面素质,为培训对象成为“发挥示范作用、产生辐射影响”的初中学科教师专家型人才创造条件。

(二)方案设计合理化

在制订培训方案和教学计划时,经过多方论证,不断的调整和改进,力求做到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统一,强调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认真落实,按照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扎扎实实做好。为此专门到西华师范大学、南充五中、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中学调研,以保证设计方案更加切合农村中学教学实际。

(三)课程内容系统化

有专家引领的报告,有注重专业知识更新的专题讲座,也有注重教学实践的示范观摩课,还有注重教师师德方面的专题指导等。

(四)培训形式多样化

培训形式上,采用了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专题报告与互动交流、实地考察与现场诊断等多种方式,有专题讲座、观摩示范、教学录像、考察调研、跟踪管理等,并专门设置了“互动研讨”形式,以此促使学员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确立了“主体性参与者”的角色,使培训本身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五)教学模式多元化

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授课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使得培训课堂教学方式呈现个性化。为此我们采用问题驱动,经验交流,专家引领,自主研修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在操作实施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择侧重点。

(六)培训手段现代化

在教学设施和手段上,我们准备了多媒体教室。虽然时间紧,但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还是尽可能为学员提供计算机供他们实习上机,提高运用几何画板、数学软件等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

四、管理严格,热情服务,是培训成功的基本保证

不管校外聘请,还是校内教师都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备课,带来了大量富有学理性和前瞻性的知识,得到了学员极高的评价。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内江师范学院培训中心和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制定了班主任制度、跟踪指导制度、导师联系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一方面在考勤严格管理,另一方面我们也着力体现人文关怀,强调热情而周到的服务,了解学员所想所需。班主任经常走进学员们中间了解其思想和学习、生活状况,耐心细致的解决学员遇到的困难。

五、效果显著,意义深远,是培训的必然结果

第一阶段培训结束后,我们通过不记名问卷调查发现:学员们普遍表示经过培训收获很大,在教育理念、师德、教学能力、教育科研和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增强了为基础教育改革作贡献的信心和责任,同时也表达了对培训院校、授课教师的感激之情。请看几位学员在培训结束后学写的培训感想:

“此次培训开阔了思路,作为一个基层学校的教务主任受益匪浅,通过培训使我对基层改革的新动向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初步形成了本地开展师资培训的思路,我会把此次培训的成果带回单位,带给每一个教师,希望今后多组织此类精彩的培训”“对基层教育改革的新动向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听了专家的讲解,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反思多,感悟多,也深刻地要求自己多学别人,理性借鉴他人的闪光点,创造性地工作”“本次培训组织周密,目的明确,教师敬业,学员努力,学到了很多新的思想,新的理念,准备回去开展实践”“收获很大,教师讲课认真,准备充分,内容有理论有实例,是一次充电,洗脑的过程,有一定的收获”“受益颇多,开阔视野,胜读十年书”。

六、问题反思,后期规划

(一)问题反思

此次参培学员来自四川省不同地区,对培训目标的理解和对培训本身的期待不尽相同,故对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有不完全一致的看法,众口难调。再有培训中的文化娱乐工作较为薄弱,在今后培训中需要认真考虑,合理地做一些规划设计,力求达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增强培训效果。

通过本次培训,力求突出特色,注重实效。以“素质教育、新课标”为主旋律的专题讲座将得到继续贯彻,以“专业素养提高”为副旋律的知识讲授将增加更为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导、学、群、访、研”将继续作为培训工作的方针。此外需要进一步整合校内外培训资源,成立由专家、教授、中学特级教师或优秀教师组成的培训教师团队,全程参与培训,还要强化参训学员的“主体”意识,扩大学员参与度,充分利用资源,增强互动内容,增加更多的观摩研讨课,以自我分析、同行评析、专家点评等形式进行互动研讨,并通过网络和书面通知等形式预设下期互动研讨话题2-3个,让学员提前做好准备,对他们进行“参与式”培训。应多发学习资料和参考书,在教学科研方面得到更多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建立导师跟踪指导制度,加强培训后指导。严格检查和指导学员任务完成情况,对学员进行更加深入有针对性的指导。要建立丰富的培训资料库,电子版的,文字版的,方便学员在日后工作中的使用和借鉴。

(二)后期规划

从培训体系安排上看:第一年,培训基础阶段,重基础,重理念,重认识;第二年,培训提高阶段,重引领,重设计,重参与,重方法;第三年,培训飞跃阶段,重反思,重创新,重展示。三阶段目标相辅相成,脉络可循。有侧重,不偏废;有理论,有实践;有统一,有个性;有请来,有走出;有引领,有自培;有系统,有开放。

四川省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农村初中数学)根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坚持改革创新,按需培训,坚持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促进受培教师实现主动的自我建构和自我发展为目的。我们将会继续努力,争取做得更好!

摘要:为帮助初中数学农村骨干教师实现“两个飞跃”:从实践到理论的飞跃;从骨干教师到学科专家型教师的飞跃,内江师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承担了为期三年的四川省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农村初中数学)。第一阶段培训呈现出以下特点: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外聘内请,优化师资;目标明确,方案合理,内容系统,形式多样,手段现代化;管理严格,热情服务;效果显著,意义深远;问题反思,后期规划。

关键词:农村骨干教师,初中数学,培训

参考文献

[1]宋卫中,侯召波,刘进社.农村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工作的实践与反思[J].继续教育研究,2008,(8)46-47.

[2]姜德照,孙贻峰.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向高师函授教育迁移的尝试[J].中国成人教育,2004(2)92-93.

[3]邹香娥,江德照.对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可迁移性的几点商榷[J].成人教育,2004,(1)61-62.

篇9:初中数学教师教研反思

【关键词】数学 合作 反思

许多善于读书治学并且成大器者,大多十分重视结交学友,并在讨论与交流中获益匪浅,这都说明相互合作、交流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在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同时学会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如何评价?就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是否获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与发展,且实现了特定的教学目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测评:一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二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和集体精神,发挥小组群体的互动功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三是培养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竞争等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四是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技能和民主价值观;五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为积极有效,师生相互影响、促进提高。

数学合作课堂有效与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反思目的与动机方面是否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为了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气氛活跃,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都成为教师组织教学的一大法宝。但对有些课堂合作学习活动,笔者认为,不用小组合作讨论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例如,一位教师在组织“三角形稳定性的用途”的教学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组合作学习题:“讨论一下三角形稳定性的用途有哪些?”学生很快进行组合讨论并得出了答案。但这个问题在教材上有专门的插图和文字介绍,加上生活经验,不用讨论,通过阅读课本自主学习以后,学生也能准确回答。相反,需要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又担心课堂教学时间不够,往往是刚出示讨论题,学生还未充分思考,讨论还未深入开展,结论尚未统一,教师就草草收场,使合作学习的真正目的没有达到。

二、反思在过程与效果方面是否表现出活而无序,缺乏实效

通过对一些公开课的观摩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讨论、表现的机会,但课堂中也常出现这种现象,即教师提出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后,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则“活而无序”。此现象的表现有三:一是有些小组一片安静,小组成员均不作声,既不查阅资料,也不参与讨论,等着老师宣布讨论结束和出示问题答案;二是有些小组从开始讨论到回答问题,都有多数学生一言不发,心甘情愿当听众,讨论成为个别学生的“一言堂”;三是小组讨论热闹非凡,成员你说一句,他插一声,发表见解无序化。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能够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至于讨论结束了,小组观点还未统一。无论是哪种现象,从实质来说,都不是一种真正的合作学习,实际效果比较差。

小组合作学习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但是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困难,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因此,创设“活而有序”的合作氛围是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保证。首先,尽量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其次,组内要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三、反思内容与形式是否简单空泛,频繁单调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还发现不少教师布置的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空泛,问题指向不明确,从而导致学生无话可说,造成冷场。一些问题由于内容过于空泛,学生一头雾水,不知该从何说起,最终导致课堂教学失败。也有教师过于频繁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单调的形式使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逐渐失去了兴趣。

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时机,创设合适的合作情境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剖析重难点时,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小组合作、全员参与、合作探究,共同攻克教与学的重难点。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寻找出他们认为是最为自豪的发现,这要比教师直接告知的效果好得多。

四、反思在反馈与评价时是否切合实际,片面失衡

新课程鼓励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也倡导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但不少教师却走入了一个误区。无论学生回答问题回答得怎么样,总是充斥着“你真棒”“你真行”、“你非常不错”“大家为他鼓掌”等激励性语言。不可否认,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课堂教学,但用得过多、过滥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不正确的发言方式在某种意义上是由教师不科学地评价造成的。究其原因: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

对小组集体的合作学习过程与结果,应进行科学的、多样化的评价,这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动力源泉。对学生的精彩发言要进行表扬与鼓励,同时对学生一些知识性、常规性的错误也要及时指出。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激发个人的集体荣誉感,提高进一步合作的积极性。教师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上一篇:xx基层党组织书记轮训工作总结5则范文下一篇:异地住院就医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