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乐年华的经典散文

2024-04-18

苦乐年华的经典散文(通用7篇)

篇1:苦乐年华的经典散文

苦乐年华的散文

从未严肃地思考过似水流年,只有这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并不年轻,仿佛一夜间跨越了一道门坎,二十五岁,只是极其短暂的一瞬间。

很久没有这样的心境,今夜晚,我点燃了生平第一支香烟,在袅袅烟缕中体味一种涩涩的不是滋味的滋味。

当年龄着上玫瑰色,结婚便象一股清韵流淌到我的心弦上。现在女儿已经平安生下了,我应当高兴,但也却极悲哀,哀掉我青春的逝去,哀掉我的不再完整,端起桌上的小镜子,好好审视一下自己,似乎突然间发觉自己很苍老,不免感到吃惊:这是我吗?一件颜色暗淡的灰中山装,松松垮垮挂在不很壮实的身上,松针状的胡须,把一张缺少生气的脸装饰的粗糙而冷峻;一双不再灵活的瞳仁失去了少年时期特有的羞涩和迷乱;光亮的前额已刻有三道长纹并两道短纹。二十五岁,一个接近而立之年的年龄,是何其严峻!

不能再踢着石子走路,嘻嘻哈哈谈笑,轻轻松松生活了。应该象岩石一样稳重,象水一般柔韧。复杂的大脑不再产生一些花里唿哨的梦。得去学着做丈夫和爸爸。女儿可爱的哭声,已是一根不很柔顺的绳子,驯服了我无法管束的野性。妻子暗暗窃笑,得意于自己绝妙的创造,牢牢地将我缚住了。她懂得一个真正的汉子,并不过份贪恋男女情爱,却有极强的怜子之情,这是人类一条永远割不断的尾巴。

告别过去是极其艰难的,那些与朋友们相处时欢快的笑闹,那背一壶啤酒,装一点腊肠,陶醉于山光水色时的消遥,时不时地回到梦中,为我惋惜。做了丈夫和爸爸的男人失去了自由,得整天为维系家庭生活而奔波。听到孩子的哭声便如消防队员接到火警电话,每个白天夜晚都在一级战备状态,即使在梦中也睁着一只眼睛。我常常惊异于自己还能那样迅速敏捷,雷厉风行,于香甜睡梦中还能忽地爬起身来,接受孩子的呼唤,在困倦和睡意朦胧中迎来新的.一天。

穿衣起床,烧火做饭,拖地板,倒垃圾,也许是个晴天,得动员所有的盆子,让“万国旗”飘满狭小院子的每一块空间。然后心急火燎地赶去上班,下班又要绕很远去一趟菜市场,买三棵白菜,两瓶炼乳。中午得挤十分钟去邮电亭,下个月的《散文》、《星星》还要趁早续订。回家后双臂弯成一个摇篮,止住孩子的哭叫。很少有个中午,能泡一杯茶,坐在沙发上享受一小时或两小时的悠闲。每每看到街市上那些未婚男女耳鬓厮磨的亲昵,才觉得自己似乎仓促了一些,青春期一片空白。也想不通一个堂堂少年为何那么拘谨,竟不敢和女友肩并肩去街市上露面。当这一切真正失去时,才感到了它的珍贵,才相信属于青春萌动期的一切,永远不再回归了。

有人说,男人是石头,有的是刚毅;女人是水,有的是柔韧。但我说当你置身于社会与家庭生活的漩涡之中,凭你是一块何等样坚硬的石头,也会把你的棱角洗净磨光。我不知道,没了棱角的石头还称作石头吗?面对汹涌的生活之潮,我常常有些力不从心,因为囊中羞涩,给孩子买不起一辆婴儿车;因为生活与事业的冲突,使自己徒叹奈何。朋友中的成功荣耀、升迁分离,都会给人带来一阵莫名其妙的悲哀,诸如此类,重新塑造着一个你。除此之外,还要为衣食奔忙,对付狂风袭来的多难人生。就这,稍有不如意,妻子还要说:如此没能耐,还配做男人吗?是的,男人就是男人,他不同于女人。男子汉应该是一片荒原,应该默默地把不幸和灾祸咽进肚里,不轻易吐露。他必须还是一只船,负载社会与家庭双重的重量向彼岸过渡,而二十五岁,则是横在青年与中青之间的一块跳板,尽管失去了许多值得怀恋的东西,但毕竟走向成熟了,能用宽容和豁达的态度来对待生活,对世界不再只是一味索取,而开始奉献点什么了。

二十五岁,是男子汉走向自立的年龄,你必须是一块古朴的岩石,粗糙的外表下,蕴藏着来自地心深处的热力。你得把自己视若草木,然后随时承受来自生活的所有不幸,咬紧牙关攥紧拳头作勇敢的进击和探索。二十五岁,也是你耐住寂寞,构筑事业的金字塔的年龄。生命如一颗成熟的桃子,散发着它特有的甘美和芳香;二十五岁,是成为真正的男人的年龄,不管你愿不愿意,它都以不可竭止的脚步走近你,请忘掉所有的痛苦和不幸,伸出双手迎接吧,不管怎样,我都将为我拥有这样的年龄而忧伤地微笑、幸福地哭泣!

篇2:苦乐年华的经典散文

人生的意义众说纷纭,一言语之,无非是要拿这一生的精神、肉体上的所有苦痛做代价,来偷尝一点点微小的人生的快乐。苦海无边,惟乐不易,才更珍贵,值得追求。人间因为有失望,所以才还有希望。有了对现实世界的不满,才能产生理想乌托邦的构想。其实天国乐土何尝会实现,但也正是因为它不会实现,人生才会总有希望,天国、乐土的标尺也才总有其自身永远的价值。倘若一切神话都能应声实现,那样想什么有什么的神仙生活,其间的无聊乏味亦是不堪设想,总不如凡尘未知的苦乐年华引人入胜,有滋有味,难怪那里的仙女也总要思凡了。但是,世间事瓜甜蒂苦,总难两全。神仙的生活是不可承受之轻,凡间的生活是不可承受之重。那苦乐年华的滋味,也总是沉甸甸地压人,必要拥有健全的心灵和健康的体魄,有能力来出世入世地幻化,舍此不能承担得起。

孔子点评人生曰“四十不惑”,我今虚长四十有一,虽未能不惑,也确已尝过了不少的人生况味,生老病死的人生八苦,都已深深浅浅地尝试到了一点点的滋味;精神的炼狱里也光着脚丫孑孓地独行了几回,遍尝过拮据、无助、刁难、欺凌、恶毒、失败、绝望、痛心疾首的虫噬。但是我还愿意歌唱这千疮百孔的人生——这稍纵即逝、不可重复、苦中见乐、牵人回味的能痛能笑的苦乐年华,总是我不能忘情、反复在手掌中摩挲的珍宝。

无论如何,这世界总有让人宝爱的理由。心灵的病痛,自有古今中外灵秀圣达者无尽的著述文墨指点迷津开人茅塞,各种艺术的缤纷多彩、各种爱好的陶冶慰藉,以及饥餐渴饮、夏凉冬衣、春花秋月……人生中每一个最最惯常的享受,都是那么地使人欣喜回甘。更何况当蓦然回首一一深味时,更可见到人世的至情关怀,是那么动人心弦,流光溢彩。多少次深夜静思,又见到妈妈、小妹病榻边为我忙碌的身影,老爸亲切的关怀,丈夫默默的奉献和支持,儿子第一次动手削的一个那么不规则的苹果,弟弟买来应急的一小瓶速效救心丸(虽然早已失效了,却成了我的珍藏版),更有领导的赞许提携、同事的真诚相助、朋友的忘情长谈,哪怕是一封书信、一件小礼物,都能带给人一段温馨而美好的回忆。更难忘记的,是那一个寒冬的深夜里,白天都从未出过家门的古稀之年的奶奶,躲过家人好意的隐瞒,抱着一腔疑虑和牵挂,独自在夜风中摸爬到我的门前来打门问讯的情景,当时我人在医院里,第二天婆婆讲给我的时候,也忍不住流泪了。我至今都不知道奶奶是怎么找到我家的,我只相信,这是一个充满爱的老人家独自完成的不可能的神话……每每想起都令人眼酸泛泪的一幕一幕,是上天赐我的举世无价的珍贵礼物——拥有这些、富可敌国的我所身受的一切病痛愁苦、人世的折磨都是值得的。我愿意像孕妇生产时,因为得子的喜悦而看轻一切身体的苦痛一样的,因为拥有这一切关爱、享乐而含忍、轻松地对待人生,在这一趟苦乐年华的行程里,微笑、庆幸、欢畅、满足、感恩地接受上天的馈赠。

篇3:金枝玉叶的苦乐年华

一般认为“公主”的称号流行于秦汉。“公主”是皇帝的女儿,“长公主”是皇帝的姐妹,皇帝的姑妈则称“大长公主”。个别时期有过“室主”、“王姬”、“帝姬”等称呼。

按说,公主是最令女人羡慕的高贵出身了,凭天潢贵胄血统,有皇帝父亲或兄弟的庇护,而又不掺和政事,不逢乱世末代厄运,人生该是很幸福的。然而,生得好未必就是真的好。高贵骄横,品行失范,致使婚嫁困难;权力场的血雨腥风也必不可免地影响到公主的人生的走向;公主与皇帝血缘的亲近度、公主生母的受宠度,公主与驸马及公婆的和谐度,亲情、家情、国情,无不左右着公主的如戏人生。其真实的生活并不如人们所想象的那么美好。

一、生与长公主呱呱坠地就进了福窝窝。如果不是像唐高宗之女被生母武鐾扼死于襁褓,不是因病天亡,生长应该不成问题。

国家从制度层面保障公主的物质待遇。唐开元新制:长公主封户二千,帝妹户千,率以三丁为限……自是著于令。主不下嫁,亦封千户,有司给奴婢如令。明朝规定: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俱授金册,禄二千石,婿日驸马都尉。顺带说说,公主女婿称驸马都尉,始于三国伺晏,简称驸马。驸马还有一个称呼叫“禁脔”。

像刘邦之女鲁元公主,七岁即操劳家务,跣足蓬首,汗流浃面,少年在贫困劳作中度过,那是因为她生为小吏之女,称公主则是她老爹夺得大位以后的事。

刘宋寿阳公主,在檐下小憩。微风吹梅花落于眉心,沾住了。后妃宫娥见之,咸以为美,竞相效仿。这则“梅花妆”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公主的悠闲。

公主亦有出家人道者。唐睿宗女金仙公主、玉真公主,以“为祖母武氏祈福”的名义做了道士。皇家特为俩公主修建了“璇台玉榭,宝象珍龛”的华丽道观,俨然宫殿,又模拟仙山修建了山水景致。公主的服侍用度,依然执行皇家待遇。既有皇家之优裕,又有道家之逍遥,乐何如哉。

1398年,朱元璋死后,遵其遗诏,内宫所有嫔妃及曾侍寝的宫女,一律赐死殉葬。唯一幸免的是张美人——朱皇帝念爱女宝庆公主年幼,特留其母张美人。朱元璋因为关心小公主的生长,才给了她母亲一条活命。宝庆公主倒成了母亲的救命恩人。

不幸遭逢国破家亡的公主,至有卖身为奴者,如晋惠帝次女清河公主。吴兴钱温买来公主,为其女当婢仆。钱女差她做苦力,动辄抽打,关进黑房,不供吃喝,公主只能饮泣。东晋建立,公主历尽千辛万苦,抵达都城,求见天子。其一身奴婢打扮,令卫士怀疑她是冒牌。事情的结局是,元帝替公主出气,严惩钱温父女。比清河公主遭遇更惨的要数北宋末的赵氏公主(时称帝姬)群体,作为“战利品”,无论是赏给武夫悍将,还是发配洗衣院,实际上都沦为金人的性奴。

公主一旦遭逢皇权的强力打击,要么性命休矣,要么生活一落千丈。永泰公主,唐中宗之女,生前只是郡主。因为兄弟李重润与丈夫武延基说了武后的坏话,受牵累被亲奶奶武则天下令杖毙,时年十七岁。中宗复位,追封为“公主”。当代出土的永泰公主墓志铭上有“珠胎毁月”的字样,有人据此推断公主“死于难产”,我以为这很可能是武则天为掩盖罪恶而编造的谎言!

明景帝一女固安公主,英宗复辟,其父失位,立即被降为郡主,称呼一变,待遇骤降。好在堂兄宪宗心存仁爱,使以公主礼仪下嫁之,算是重新承认了公主身份。

二、婚与嫁

长大了,公主也要嫁人。凭借皇家特权,公主可以挑选美男。刘邦为鲁元公主挑女婿,就“召年少貌美者三十人”候选,“皇帝女儿不愁嫁”似也有据。其实不尽然。唐元和年间,翰林学士独孤郁做了宰相权德舆的女婿,而唐宪宗却正为女儿岐阳公主找不到好女婿发愁,因叹日:“德舆得婿郁,我反不及邪!”宪宗破例把选婿范围扩大到“文雅可居清贯者”,然仍难得佳婿,盖“诸家多不愿”!唐玄宗想把妹妹玉真公主许配给方士张果,张果说:“谚谓娶妇得公主,平地生公府,可畏也。”娶个公主,等于设置个官府来管你,这是多可怕的事啊!足见当时社会上普遍视娶公主为畏途。史载,唐自肃宗后,“公主,郡、县主多不以时嫁”,有的成了大女尚难出阁。而像义阳、宣城二公主,年过三十不能结婚,则是政治原因。她们的母亲萧淑妃与武则天争宠失败被杀,她们也被武后囚禁,残酷地剥夺了婚嫁权。太子李弘很同情两位异母姐姐,奏请高宗准许她们出嫁。这事令武则天很恼火,不久李弘即突然死亡,时人以为是其母武则天所鸩杀。

公主何以面临成“剩女”的尴尬?源于皇权制度和观念。皇家,等于高贵威严特殊神圣乃至神秘,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公主嫁别国皇子才算般配,然古代“外国”要么落后要么太遥远,那就只能降格以求,许配臣民。公主结婚称“降”、“下嫁”,透露出的是皇家屈尊降贵的无奈;在男方,与公主结连理则谓“尚”,韦昭日:“尚,奉也,不敢言取(娶)。”那分明是说,你“高攀”了!

高处不胜寒,高攀有风险!制度赋予公主享有种种特权,让公主成为家庭的“太阳”,驸马的附庸地位致其精神矮化;娇惯乖戾,纵欲出轨,给丈夫戴绿帽子,令驸马忍受不了;家庭矛盾,夫妻拌嘴,驸马及其家人通常都是处于弱势,万一冒犯公主,就会上纲为对“国家”亦即皇帝的政治态度问题,叫你吃不了兜着走!刘邦的女婿张敖说过一句大实话:“天家贵女,一喜一怒,家之兴废系之……”敖父张耳借裙带关系被立为赵王,时人为之语日:“不愿封侯十万户,但愿身侍长公主。”这也是一种“围城”现象:城里的感受到“风险”,惶惶不安;城外的看到“风光”,跃跃欲攀。

几乎所有公主的婚姻都是政治联姻,就算驸马淡泊名利,不问政治,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随时都可能牵累到驸马及其家人;假如公主热衷政治,即使驸马不知情,最终也往往株连。皇亲的政治风险明显要高。武威公主拓拔氏,北凉王沮渠牧犍皇后。兄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这场政治婚姻注定了拓跋氏一生的不幸。初婚,沮渠牧犍出于对大国的敬畏,对公主还比较尊敬和体贴。旋即与嫂李氏勾搭成奸,冷落武威公主。拓跋焘为此出兵北凉,俘获沮渠牧犍,后赐死。威武公主和女儿相依为命,十分孤独。皇兄怜悯,亲自出面,把她嫁给左南郡公李盖。

赵倩娶宋文帝女海盐公主为妻。公主红杏出墙,赵倩入宫评理,公主居然大打出手,赵倩不堪侮辱而自杀。

刘宋宁朔将军、太守何迈,是前废帝母何皇后的胞弟,尚新蔡公主,拥有双重皇亲身份。不料,他的外甥前废帝刘子业看上姑妈新蔡公主,纳入后宫,谎称人已死了,打包送回一具女尸给何迈,让埋葬;最后索性把何迈也杀了。这个何驸马,连命也搭进去了。

做驸马,有风险,于是就有人抵制。东汉杨乔,桓帝时任尚书。其人体态俊伟,又好修仪容,为桓帝所喜爱,每次上书谈论政事,又多被

采纳。因而桓帝想把公主嫁给他,但杨乔固辞不敢受,桓帝催之甚急,于是绝食而卒!南朝宋国的江教,曾公开上书皇帝,拒绝做驸马。江教的奏章堪称奇文,从中可略见做驸马之苦。首先,做驸马“虽门泰宗荣,于臣非幸!”家族表面风光,而驸马本人却倒霉透顶。“左右整刷,以疑宠见嫌;宾客未冠,以少容见斥”。驸马左右不得出现任何年轻略有姿色的侍女,就连相貌稍端正的同性朋友也容不得。驸马必须对公主百依百顺,即使“含悲茹气”,也“无处逃诉”。在公主严管下,驸马几乎要得神经病乃至阳痿,“是以尚公主之门,往往绝嗣”,这驸马,谁还肯当?江教甚至要挟:假如皇帝非要逼婚,我宁愿祝发为僧!要么就去深山老林做野人!

本该是琴瑟和谐的温柔之乡,却令驸马悒郁寡欢,驸马的父母家人也战战兢兢,唯恐因得罪公主而获咎,即使功高权重如汾阳王郭子仪,亦不例外。

郭暧与升平公主闹矛盾,一急眼就放狠话:“你仗着你爹是皇帝,就耍横?我告诉你,我爹根本不想干皇帝这差事;否则,还能轮到你家?”升平公主立即回宫告状。郭子仪得知儿子动手打了公主,尤其是说了一句“不臣”的大话,惊恐失色,立即把儿子捆绑押送宫中,向皇帝亲家请罪。代宗见状,哈哈一笑,亲自起身,为小女婿松绑,并向郭子仪说:“不痴不聋,不作家翁。”皇帝亲家大度地一笑了之。但是回到家里,郭子仪还是将郭暧家法处置,以示惩戒——实际是做给皇帝看的。

唐宣宗选准于琮做永福公主的女婿。一天,公主进餐,为点小事就大发脾气,摔碗折筷子。宣宗训道:“你脾气这么坏,怎么为人妻?当着我的面都敢如此无礼;嫁到士人家,还不闹翻天?”当即就宣布取消永福公主婚约,换为贤淑的广德公主。宣宗是难得的明白人,预见到公主骄横的后果,宁可防患于未然。对已经出嫁的万寿公主,也因为她不顾小叔子病危,竟去看戏一事,严加叱责,并由此悟出了士大夫不愿与皇家结亲的缘由。原来,宰相白敏中奏选相门之子郑颢尚万寿公主,岂知“不乐国婚“的郑颢非但不感激白敏中,反而对其恨之入骨。

万历十年,明神宗为四妹永宁公主选驸马。依规定,驸马须从平民或低级官吏家庭选取。子弟人选,其近亲便不能出仕;已经做官的也得退休。此制度旨在预防皇家姻亲干政,可这一来,世家大族、书香门第都会对做皇亲避之唯恐不及了。倒是间井白丁以攀皇亲为进身之阶,富家子弟串通主婚官员与议婚人骗婚,致“多有人物鄙偎,礼貌粗陋者”,混迹驸马行列。

政治利益的考量和权钱交易的规则,注定了公主要成为受害者。大太监冯保在收受巨贿之后,居然把患肺痨的富公子梁邦瑞定为驸马。新婚大礼时,梁口吐鲜血染红礼服,冯保谎称“挂红吉兆”。婚后不足一月,梁驸马一命呜呼。可怜永宁公主寡居数年,抑郁而终,去世时依然是处女身。

文化差距,也会导致土包子尚公主后的悲剧。

宋仁宗为了弥补自己对生母的愧疚之情,一再擢升舅舅李用和的官位,李用和之子李玮尚福康公主。盛大的婚礼和亲上加亲的婚姻并不能保证婚姻的质量,公主看不起驸马,驸马冷落公主,公主与婆母关系恶化。究其根源:门不当户不对,彼此文化差距大。

李玮来自市民最低层,做了驸马忙着附庸风雅,急于摆脱无知粗野习气。而公主对驸马作秀深感厌恶,感情的龃龉致公主寻外遇——公主府的内臣、宦官梁怀吉。此事引发公主与李母激烈争吵。公主深夜叫开禁门去找老爸。然夜闯宫禁,引发谏官激烈批评,朝廷迅疾处理:当值官员被治罪;梁怀吉发配洛阳扫皇陵;驸马李玮贬知卫州。公主受此刺激,精神失常,几次欲自杀。李家主动上表称李玮愚笨,配不上公主,请求让二人仳离,仁宗应允。八年后,福康公主去世,年仅三十三岁。公主的侄子宋神宗以“奉主无状”的罪名将李玮贬陈州。李玮荣耀的婚姻,带给他的只是笑柄和屈辱。

与李玮的遭际比起来,晋朝的土包子驸马王敦就幸运多了。王敦尚司马炎之女舞阳公主。他对公主府卫生间的高档玩意一无所知,竟将供塞鼻的干枣、洗手的澡豆当做食品,放进侍女手捧的金水盆里喝了下去。王驸马厕所“进餐”,即使让婢女笑得抱着肚子直揉,充其量也不过一段小品罢了。当然,司马氏不敢小瞧王敦,主要是因为他手握兵权。

清乾隆小女儿固伦和孝公主活泼伶俐,备受宠爱,下嫁和坤之子丰绅殷德,无疑也是政治联姻。和坤要仰赖公主的关系以固位,便极力讨好公主,不仅嘱咐丰绅殷德多陪公主,自己也向公主大献殷勤。公主倒颇有见识,她发现公公贪赃枉法,预感到不会有好下场。后和坤案发,固伦公主多次向嘉庆求情,为和坤求得全尸。

三、情与性

套用一句现代话,“公主也是人”,她们当然也有食色之欲,爱恨情仇。

鲁元公主是汉高祖刘邦和皇后吕雉的长女,嫁张敖为妻。公主下降,依制必选老宫女傅之,谓之家令。公主婿欲入房与公主亲密,需经家令准许。估计老宫女性心理变态,致张敖过了新婚夜,数月不得入。一夕伺家令不在,敖窃侍公主,公主遂有娠。明日家令知之,对公主诟谇张敖,公主为之泣下。其后公主受制於家令,口欲言而忸怩,终不敢留张敖同宿。吕后询知家令隔绝张敖,怜公主,因请皇帝罢去家令。自后公主与敖伉俪日笃。公主有女无子,特为张敖纳妾二人,使连生二子。鲁元公主真够大度的。

汉代公主不讳私夫。汉武帝的姑母馆陶公主寡居,宠幸董偃,号曰“董君”。汉武帝亦尊称其为“主人翁”,相见欢饮,一时“董君贵宠,天下莫不闻”。于是,这种“败男女之化,而乱婚姻之礼”的姘居关系因皇帝的承认而合法了。

汉昭帝姐鄂邑盖公主“内行不修,近幸河间丁外人”。而左将军上官桀等甚至依制“欲为外人求封”,遭到拒绝之后,“又为外人求光禄大夫”。朝官不以为非,史书亦明称“帝姊盖主私夫”。

当时寡妇再嫁,更是情理中事。汉武帝姊平阳公主寡居,敲定再醮的对象时,公开与“左右侍御者”讨论,态度坦然自若。

公主再嫁,还允许追求有妇之夫。汉光武姊湖阳公主新寡,直言看中大司空宋弘。刘秀出面为之撮合,启发宋弘富而“换妻”,只是由于宋弘恪守“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古训,“事不谐”,未能如愿。湖阳公主敢于公开向有妇之夫示爱,也算性情中人。

桓温尚晋明帝女南康公主。他带兵攻蜀,为李势妹姿色所迷,便不顾公主雌威,纳之为妾,藏外宅。公主闻悉大怒,带人前往袭击。李氏知道公主来意,向公主行礼后冷静说:“国破家亡,无心至此,今日若能见杀,乃是本怀。”李氏楚楚可怜状反倒引出公主同情,居然将她扶起道:“小姑娘,我见你这个样子都又爱又怜,何况我家那个老东西呢!”仇恨化为理解和友情,得亏南康公主的恻隐之心和宽广襟怀。

北魏孝文帝元宏女兰陵公主遭到了极端的家庭暴力。公主的丈夫刘辉,家世显赫,祖父刘昶,是南朝宋皇子,投北魏,连娶皇家三位公主。兰陵公主颇严妒,杀了有孕的驸马侍妾,更残忍的是侍妾命尚未绝,公主就令人将其腹中

胎儿剖出来丢去喂狗,复以稻草实腹。皇家不得不让他们离异。后又草草复婚。讵料复婚不久,刘辉就又勾搭上两个女人,兰陵公主愤怒之极,对驸马手撕口咬。刘辉突然爆发,怒笞公主致死,公主怀有身孕,也是一尸两命。

南宋山阴公主刘楚玉十六岁的弟弟刘子业继位,史称前废帝。刘子业荒淫好色,山阴公主公然对其发牢骚道:“妾与陛下,俱托体先皇,陛下后宫佳丽过万,妾却只驸马一人,不公平竞至于此!”刘楚玉在性福权平等方面敢和皇帝公开叫板,虽然显得很另类,其勇气委实难得。刘子业倒也“公平”,立马就在侍卫中选三十名美男,送与公主享用。年轻生猛的男人玩腻了,刘楚玉又盯上了成熟的美男子——娶了南郡公主的褚渊。论辈份,褚渊是刘楚玉的姑父。此人风仪俊逸,魅力四射,堪称资深帅哥。刘楚玉求刘子业特批,让褚渊陪自己激情几天。褚渊奉诏进公主府,刘楚玉施展浑身解数,百般引诱,不惜拉拉扯扯,逼得褚渊干脆放出话来:再逼,我就死给你看!不久,刘子业被杀,雷人公主刘楚玉亦命丧黄泉。

乐昌公主陈贞是南朝后主陈叔宝的妹妹,温婉贤淑,端庄秀美,且颇有文学造诣,择偶独重文才。自己作主嫁江南才子徐德言为妻,夫唱妇随,可谓佳配。因遭逢国变,乐昌公主为后世留下了凄美的“破镜重圆”故事。

隋灭陈,乐昌公主被赐给丞相杨素做妾。杨素视南国佳人如瑰宝,疼爱有加。乐昌公主却不忘与夫君的约定:每年正月十五,在长安街市叫卖所持破铜镜,以期找到“另一半”。第三年,有音信,老仆带回诗一首:

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

无复妲娥影,空留明月辉。

读诗思人,乐昌公主禁不住放声大哭。杨素知其原委后动了恻隐之心,于是,乐昌公主与徐德言破镜重圆。

薛万彻尚丹阳公主。唐太宗说过“薛驸马有些土气”,让公主觉得自己掉价了,几个月不与驸马同席。太宗闻知此事,便巧设局调解,摆酒席言情驸马公主,席间握槊与驸马斗力,赌注是皇帝的佩刀。太宗假装输了,亲自将刀佩带给驸马。皇帝哥哥给足了面子,公主自然高兴,遂与驸马重归于好。李世民跟妹妹玩了一把“开心一刻”,效果奇佳。

公主出嫁后不乏出轨者。唐高祖女永嘉公主,前后嫁过俩丈夫。前夫窦奉节,是高祖窦皇后的侄儿,出身高贵,官也做得不小。公主不许丈夫拈花惹草;自己却找了不少情夫。其中有个叫杨豫之的,是李元吉之女寿春县主的丈夫,永嘉公主是寿春县主的姑妈。杨豫之被窦奉节捉住咔嚓了,窦自己也窝囊而死。老公和情夫死去,她很快又嫁给了贺兰僧伽,而身边的情夫有增无减。

高阻公主是唐太宗爱女,下嫁宰相房玄龄子房遗爱。房遗爱不是公主理想的如意郎君,夫妻异床异梦。婚姻不如意,公主外遇文雅俊秀的僧人辩机。偷情事泄,太宗下令:腰斩辩机;公主身边知情不报的侍女一并处死;不许高阳公主进宫。公主痛苦不堪,寻死未果;最后已麻木如行尸走肉。她恨透了父亲,为太宗送葬时竟连一点悲哀的表情也没有。高宗时代,恢复自由的高阳公主,疯狂淫乱,专找俊俏的年轻和尚寻欢。随后,又转而投向巫术以求慰藉,且密谋叛乱。事败,公主被逼自尽,时年二十七八岁。

唐中宗女宜城公主嫁给裴巽。公主不喜欢驸马,驸马也不喜欢她。她发现了驸马和婢女私通,便把婢女的耳朵和鼻子剜掉,又把阴部皮剥下,蒙到驸马脸上,甚至连驸马头发也割断。公主如此发飙,令庸懦的中宗大为震怒,将其贬为县主;驸马贬放外地。待双双恢复后,宜城公主又拉起了情夫团队。好不容易熬到宜城公主死亡,刚摆脱恶妻的裴巽,又一次“被驸马”,遵旨迎娶年轻孀居的薛国公主。好在薛国公主比较温柔和顺,裴巽才免遭老婆虐待。唐中宗女安乐公主嫁武三思子武崇训,却又跟武崇训的堂兄弟武延秀私通。唐肃宗女郜国公主与萧鼎、韦恪、李万、萧升等性乱,秽声流闻,德宗将公主囚禁以示惩处。

出家为道的也不乏绯闻。前文提及的玉真公主,身边常有名人雅士饮酒作乐。王维应举及第,玉真公主举荐之功作用不小。浪漫诗人李白跟玉真公主的关系还要亲近一层,诗人钟情敬亭山,或谓别有情愫在焉。玉真公主晚年在敬亭山修炼,李白亦居安徽,并七上敬亭山。762年,玉真公主死于敬亭山。同年,李白在敬亭山下当涂县去世。李白有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有人释其题旨是:太白见景生情,思念玉真公主,而非对山痴语。诚如是则彼此情缘,不可谓浅。

对于公主们悖谬男女之大防的桃色旧闻,我们大可不必以卫道的目光来看待。应该说首先是皇帝强加给她们的突出政治的包办婚姻,造成了她们的幽怨悒郁、夫妇不和直至红杏出墙;其个人的纵欲越轨因素倒在其次。

公主骄横逾矩、出轨寻欢的负面形象诚然不少,毕竟还有知书达理、恪守妇道、谨遵孝道的好姑娘好媳妇呢——

晋阳公主,字明达,幼字兕子。唐太宗女,母长孙皇后。兕子幼年失恃,太宗格外怜惜,常带在身边。小公主聪明善良,脾气也好。每当太宗发怒训人时,只有她能够在旁边察言观色,为挨训的人说几句好话。朝臣受过公主恩惠的,无不从心底疼爱她。每上奏,见小公主在场,就宽了一多半的心。公主这种心静如水、与人为善的性格,也表现在爱好上,她能写极佳的“飞白”书法,跟她父亲的御笔放在一起,几可乱真。

和政公主,唐肃宗三女,三岁丧母,肃宗特别怜爱。赐给她田地,她转让与妹妹宝章公主。肃宗病重,她一直伺候,父亲赞为“纯孝”。当初安史之乱爆发,和政一家逃难途中,遇到了寡居的姐姐宁国公主。和政立刻把马让给姐姐骑,自己与驸马柳潭步行。和政的妯娌是杨贵妃姊秦国夫人,红极一时,和政坚持和她保持距离;秦国夫人临死时,把儿女托付给和政夫妇。后杨家衰败,和政公主待秦国夫人的子女胜过自己的孩子,不但抚养成人,而且使男婚女嫁。柳家的亲戚,再远再穷都以礼相待。在成都避难期间又遇叛乱,柳潭率人与叛军殊死格斗,和政、宁国二公主用弓箭助阵。平叛后,论功行赏,和政坚辞不受。当时政府财政紧张,和政把自己经商所赚的钱捐作军费。36岁的和政公主英年而逝,代宗赞为“国之瑰宝”。公主生前曾对柳潭说:“死生是常理,不过在先后之间……时常想想我的行言,就是对我的怀念了。如果你死在我前头,我一定时常去为你洒扫坟茔。”

岐阳公主,唐宪宗郭皇后所生。下嫁杜惊,贵震当世。然而这位公主却是难得的贤惠媳妇,事舅姑以礼闻。杜棕赴外地任职,公主偕行,随从仆婢不多,乘驴:不肉食,州县供具,拒不受。婆母寝疾,公主不解衣,药糜都要自己尝过才给婆婆。这位唐代公主标兵,可捧“好媳妇”奖。

宋代的荆国公主是一位崇尚节俭、平易近人的平民化公主,宋太宗女,下嫁郴遵勖。按皇家规定,公婆在公主面前事实上降低一辈,得拜公主。荆国公主却敬公婆为长辈,殊为难得。郴遵勖与朋友聚会,公主都亲自张罗宴席,对宾客友善尊重。公主闻讯郴遵勖在许州任所突患重病,立刻日夜兼程前去看望。丈夫逝后,守孝期间,衰麻未尝去身;其后,公主就彻底告别了华丽的服饰。一次,公主因洗澡跌伤了右肱,内侍奉旨责备侍奉的丫环,公主则以自己体弱为由,替下人辩解。公主喜欢书法,爱读史书,能诗,还会作针线活。她教育子女“忠义自守,不要摆架子”。公主患眼疾,皇帝亲带太医来诊视并慰问,赐赠白金三千两,公主辞而不受。公主虽然失去了视力,仍然冲淡自若,并明言自家丧事要俭办。

篇4:我的苦乐年华

不知从哪一天开始,我饭里掺的杂粮越来越少了,后来我的“白米饭”梦彻底实现了,再不要等过年或家里办喜事啦。再后来,我穿上了儿时梦里才穿的绿凉鞋花裙子;而在我带上电子表的那年,我鲤跳龙门,考上了师范学校,端上了铁饭碗!我是从昔日的穷山村飞出的第一只金凤凰,三年后,我回到家乡做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我勇挑重担、敬职敬业,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广泛认可。为了弥补没上大学的缺憾,我不断努力,注重自身学识的增长,后来通过自学考试相继取得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科、本科文凭。

8月16日,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我在镇人民医院医生“产后大出血”“急救”、“输氧”、“输血”的惊呼声中自然分娩生下了一对八斤多的双胞胎女儿。妈妈说我捡回了一条小命。是啊,要是在旧社会,我能有这份幸运吗?我要感谢丈夫,他输给我600cc的鲜血;我要感谢山村医生,他们忙而不乱,紧急施救;我要感谢那个新时代,是日趋先进的医疗技术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从此以后,我更加珍惜光阴,我要让自己的第二次生命绽放别样的光彩。作为教师,我积极参加镇、县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获得过全镇多媒体示范课一等奖、全县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全县同课异构比赛特等奖等多项荣誉。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磨砺着我,让我吐故纳新,让我受益匪浅,我徜徉其中觉得其乐无穷。

人生处处是舞台,每一个舞台都可以舞出自己的风采.在写作的舞台上,我也尝试努力耕耘,我坚信只要耕耘就会有收获.我辅导一批又一批学生在多次征文活动中获得县级、市级一、二等奖,去年辅导女儿“我是90后”的征文,还获得了国家级一等奖。这在我们镇破了征文奖的记录。为了在全校营造一种文学氛围,我与一批志同道合的文友组成了“湘灵”文学社,现在已成功出刊九期,培养了一大批文学小苗。随着家乡的紫鹊界成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我们立足于校园文化和山乡旅游,将“湘灵”升级打造更名为“紫鹊界文学社”。从本学期起,我们联合附近两个乡镇,形成了三镇七校联合办刊的大好局面。我们既着眼家乡,又胸怀天下,期待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校刊可以走得更远,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期刊,从而更好地服务家乡的旅游、文化事业。

这几年,山乡巨变。家乡的紫鹊界梯田旅游越来越火爆。看着这只即将腾飞的“紫鹊”,我又一次放飞了自己的梦想。我利用业余时间做起了景区的讲解员。为了将家乡的大美展示给人,我去找老人家了解紫鹊界的历史,掌握紫鹊界的民间故事;找当地有名的山歌手学唱动情的山歌;我向有关专家请教紫鹊界自然灌溉的科学知识……现在,我可以落落大方信心满满向八方游客介绍家乡的美景了。四年来,我付出了很多,但收获的更多。游客们来到这里,或醉情于山水,或迷恋于梯田,或陶醉于山歌,有的甚至说我的讲解很自然,融入了我对紫鹊界浓浓的情、对家乡深深的爱。这一幕幕动人的风景,这一句句溢美之词,让我油然而生一种成就感。更令人激动的是,省委书记周强任省长的时候对紫鹊界进行了考察;国家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宣教司副司长施春景、湖南省军区司令张永大等领导先后对紫鹊界进行了考察。领导们对紫鹊界的高度关注让我看到了紫鹊界的希望,领导们给我的题字、留言让我明白了肩上的重任。

篇5:初三我的苦乐年华作文

按照常理,十五岁的时候,每个男孩女孩都会做一个好玩的梦,用自己的激情和爱,写出这首欢快的歌。而我,注定和别人相反,是个例外。

我十五岁的天空没有梦想,没有阳光,只有黑暗和离别与痛苦。

离开,她想带我离开,带我离开我最爱的人,带我去不属于我的世界,我不要,我不想离开。我不想让他们流下离别的眼泪。看到他们难过,我很难过。我宁愿伤害自己,伤害自己,也不愿伤害他们,所以我会在离开之前逃离他们。虽然这种方法很没用也很蠢,但是会让你难受,但是只有他们少爱我多恨我,那我离开的时候就看不到伤心的眼泪了。

每次想到离开,我的心就痛。当我看到他们悲伤时,我的心在流血。但是现在让他更恨我一点。等他们习惯了,就不疼了。时间将是帮助他们治愈伤口的最佳良药。虽然会很难受很痛苦,但是只要闭上眼睛,不让眼泪流出来,就满足了。

他们会向上帝祈祷不要离开,他们会做一个美丽的梦,在梦里他们非常快乐和幸福。但我不是他们幸福的原因。才知道自己的存在毫无意义,心中这个美好的梦想彻底破碎。

当你在享受阳光的温暖时,我会悄悄地离开,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冰冷的世界。天上下雨有伞,心里下雨是什么?

篇6:初三我的苦乐年华作文

“老”眼昏花?

在校园散步时,远远地便瞅见一个人朝着我点头。我一看这人的身影好熟悉,但又看不清楚他的脸,便佯装没看到。不料那人却向我走来,我又注视了他许久,等到跟他十分接近的时候,才知道那是同宿舍的。他故作生气的说:“我有这么好看吗?且看了这么久,连声招呼都不打,是朋友吗?”我无语,只得在旁陪笑。

唉!人到初三,眼睛被成堆的练习“弄晕了”差到连“亲人”都不认识了,我慨叹我老了!

白发二三?

下课了,我却还在桌子上埋头苦算着一道数学题,任我如何绞尽脑汁,就是算不出来!我几近抓狂,双手抓着头发,一幅愤怒的样子。一个人从我身旁走过,突然又折了回来,双手在我头发上拨弄着。我欲暴起之际,只听他说:“别动,你这里有许多根白头发,很显眼,我帮你拔掉吧!”“哦!”我疲惫地回应了一声,懒懒地趴在桌上。不一会儿,他便替我拔下了三根白头发,很长,很白,白得可怕!他还打趣的说:“哟,最近你暴发啊?脑袋都长银条了!”我无奈,只得在旁苦笑。

唉!初三耕耘,转眼黑发换白头,哪知正年少!我老了。

记忆力“恶化”

由于要单词小测,所以我今天早读“非法”占用了语文的时间,课前还特意读了几分钟。但当老师小测时,我却傻眼了,像鸭子听雷公似的愣在那。怎么回事,平时记忆不一向都很好吗,怎么今天……。我焦急的思索着,但又想不出一个单词来,正想向他人伸出“求助”之手时,抬头正与老师“四目相对”。羞愧难当。唉,这哪是十五六岁的青春,分明是人到老年,连亲人都忘的老年“痴呆症”。

啊!面对越来越近的中考,我们收起往日的“野心”,奋勇杀“题”。然后,我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地对着电话那头的母亲说:“妈,我老了!”

篇7:兵团兵的苦乐年华

李志远不顾母亲的坚决反对,连续两次报名,才终于穿上了绿军装;谭向东,东海舰队大院里的孩子,退了学,偷出户口本,报名来到新疆建设兵团后,才发现“这个兵”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个兵”。

1975年,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撤销,九〇二部队改编为边防十三团。他们先后离开部队,一个在阿克苏,一个在上海。四十六年后,因一段共同的记忆,他们的生活真正有了交集。

“阔别重游四六年,故迹难寻泪如泉;老营欢歌今何在?恨不穿越时光燃!”这是李志远今年8月8日和战友一起寻访疆字九〇二部队(下简称九〇二)老一连库尔勒驻地时即兴写的一首小诗。

李志远说,午夜梦回,在九〇二的日子总出现在梦境中。一切是那么的清晰,一切又都是那么的模糊,如果能用文字记录下军营中那些难忘的日子,对那支部队、对自己都是一个交代。

“兵团志书上不提现役部队,新疆军区也查不到现役部队的资料,我们自己不去记录,再过几十年,那段历史真的就消失了。”今年4月,李志远住院时,睡不着,就联络并鼓动战友们写回忆录。

这些60多岁的退休老人,利用最年轻的网络通讯方式—微信,各个连建了群,各自回忆,相互启发,居然拉出了各连的大事记和九〇二简史初稿。

当兵是年轻人的梦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兵是男孩子心中最大的梦。雷锋、王杰、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长长一份名单,军人是他们的共同点。当兵,意味着心中追求的一个英雄梦。

A 李志远篇

1969年3月,李志远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当兵,一个是下乡。

1956年,李志远的姐姐从河南进疆,成为一名支边青年。他的父母1958年也进了疆,带着才6岁的李志远来到了阿克苏。

“刚来时啥都没有,学校都没建好,玩了一年才上的学。”李志远记得小时候,进阿克苏要从温宿绕过来,是一条石子路。从阿克苏进塔里木,四五公里长的一段路,要过几条壕沟(季节河道,现在都填没了)。塔里木河曾修过木桥,两度被洪水冲垮,很长时间没桥,就靠渡轮过河,上世纪80年代才建了一座钢筋水泥桥。

李志远属于初中的老三届。初二遇上“文革”,几乎是在“辍学”的状态中念完了初中。当时,农一师师直工交系统子女按计划都要去最偏远、条件最艰苦的农场下乡。李志远的母亲一直逼着父亲去找学校领导,想把他留在塔里木河北岸离家近些的农场。父亲不肯去,知道找谁也没用。

那时正是中苏关系紧张的特殊时期,双方在接壤的伊犁和塔城地区打过两仗。在那种背景下,兵团决定成立现役部队,并首次在兵团招兵。

李志远一心想当兵,但母亲坚决反对。父亲背着母亲,在汽车营单位给他偷偷报了名。去医院体检回来,报名当兵的事被母亲发现,拗不过,父亲只好“押”着李志远去农场报到。

不知是不是父亲有意给他制造机会,到了塔河边,李志远趁机跳下车,在姐姐家藏了半个月,等当兵的录取通知。但让他失望的是,通知名单里没他的名字,只好又去农场报到。

李志远来到了农一师胜利十七场五连,一同下乡的十六个人,八男八女,分别编到不同的班,班长由上海青年担任。除了开荒、种地,还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

李志远所在的连队是值班连,配发有武器,很老旧的那种,大多是从朝鲜战场退下来的。值班连和现役部队的区别是不穿绿军装,不戴领章帽徽。

这一年的夏天,农场招兵,农场武装部只收本场老军垦的子女,把外来知青排除在外。李志远搭便车回家,想去汽车营报名。他走的匆忙,连假都没请,可母亲死活不同意他去参军,他只得悻悻然地返回农场。

不知是不是应了好事多磨的这句话,李志远在返回农场的途中,经历了沙尘暴,又露宿沙枣林,被狂猛的冰雹打得满头包,徒步40公里才到了农场,却得到一个令他喜出望外的消息:有几个本场知青体检没通过,空出了些名额。

为赶时间,李志远骑着马去医院体检。那是他第一次骑马,两次从马上摔下来,但还是按时赶到医院,并且通过了体检。

新兵集结途经阿拉尔镇,事前他特地给哥哥说别告诉母亲,但他还是一眼从送行的人群中发现了母亲。当时他最怕母亲把他拖回家,接兵的干部说,家人不同意是不可以走的。

没料到母亲对着低着头的李志远长叹一声:“你们哥俩都想当兵,看得住一个看不住两个,现在你如愿了,去了好好干,别像你爹当逃兵!”

后来李志远才知道,父亲年轻时念经(李志远家是穆斯林)最笨最差,常被爷爷训斥,也被两个叔叔嘲笑,一赌气背着家人报名去了冯玉祥的军队,但因受不了旧军队的打骂又回了家,于是成了母亲眼中的“逃兵”。

入伍不到两个月,李志远的父亲就乘便车到部队驻地看他。送父亲回去时,他问父亲,“你是不是担心我打仗牺牲?”父亲瞪了他一眼,背朝他语气平和地说:“当兵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你别给我们丢脸就行。”说罢,步履匆匆上了车。

那一刻,李志远生平第一次对父亲有了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

B 谭向东篇

“走进九〇二,正是我当兵梦开始的地方。”谭向东觉得,要成为自己心中偶像吴运铎那样的人,只有当兵。

1963年,谭向东还是一个不到16岁的高一学生。那时,适逢上海支边青年的宣传动员期,这个热血沸腾的少年,从家中偷出户口本,退学报名到新疆支边。

到了农一师,谭向东才明白兵团和正规部队有着很大的区别,开荒、挖渠、享受上海知青一月三五八(第一年三元、第二年五元、第三年八元)的津贴,虽然也穿军装,但没有领章和帽徽。

一年后,谭向东成为农场的劳动能手,还被评为农一师1964年度五好工人和四好班班长。

1965年元旦,谭向东被农一师挑选到乌鲁木齐苇湖梁发电厂学压力焊接。 两年学徒生活期间,谭向东起早贪黑地学技术,拜名师,偷绝技,以理论实践全优的成绩被评为优秀学员。

但谭向东参加阿拉尔农一师火力发电厂机组锅炉安装不到半年,“文革”爆发了。1968年元旦,安装队队长王树发被打成走资派和反动技术权威,与秦皇岛来的师傅一起被赶回秦皇岛。

这一年的6月,农一师抽一部分人修援巴(巴基斯坦)公路。报名政审通过后,谭向东被分在机械大队三中队。然而,临出发前两天,他被举报与走资派界线不清,立场不稳,走“白专道路”,被退回原单位。

7月,谭向东自己联系,经组织同意,调到农一师农机修造厂(农一师第二拖修厂)工作。在工厂那两年时间,他连续被评选为五好工人,1970年还出席了农一师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参军前,他已转为技工,月工资收入连调两级,和1956年进厂的师傅差不多。

1970年年底,九〇二来农一师招兵。谭向东报了名,趁厂主要领导外出学习不在的空档,终于圆了当兵梦。

被戏称为“庄稼兵”

1969年,兵团组建了50个现役警卫连,很快各师又建了现役营,1971年扩成现役团。现役部队实行双重领导,武器装备由新疆军区发放,部队给养要兵团自己解决。

农二师现役团的番号是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现役步兵第二团,代号为疆字九〇二部队。

种地、产粮,是现役部队的特质,于是“庄稼兵”这个戏谑的称呼流传甚广。除了来自兵团农场的知青,包括支边的上海知青,很多是将年龄改大当的兵。九〇二从河南、山西等地招的娃娃兵,大都没种过地,从福州军区和本省野战部队选调来的一些部队领导也没种过地,一切都是在干中学、学中干的。

A 李志远篇

“‘兵团兵’真的很不容易。”李志远说。

他们传承的是老军垦屯垦戍边的光荣传统,虽不能和“军垦第一犁”比,但也彰显了解放军“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的本色。

李志远刚参军时,所在部队属农二师现役营,编制三个步兵连,他在步兵一连。最初驻地是在农二师师部,营地环境优雅,执勤岗位或在农二师司令部大楼前,或在梨园浓荫里的作训科。有新电影上映或文艺演出,无论是在师部大礼堂还是露天电影院,一连要负责给首长占位子,自然也是近水楼台了。

“记得一次我们排去乌鲁木齐西山仓库为农二师值班营拉运五七战防炮,途中出现了一个意外。”李志远回忆说,临时停车时,他和战友急着抖被子上的水泥灰,顺手把枪放在驾驶室和车厢的连接处,还没抖干净,车又开了,他的半自动步枪掉了下去。“完蛋了!别把枪托别断了。”停车后发现,真是万幸!枪托只被石头撞了几个小窝窝。

怕排长知道后受惩戒,李志远干脆主动“自首”。没料到郭排长只是说:“以后注意了。”从郭排长既严肃又和蔼的语气中,他体会到老兵对新兵的呵护。

连队院子里种了很多大白菜,战士们都抢着去放水。连长说:“天天给菜地放水,大白菜都快淹死了!有劲使不完,在军事训练上可劲用吧!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不到一个月的紧张训练结束,上级为他们举行了军籍授予仪式,还参加了1969年国庆节巴州和库尔勒市的武装大游行。现役营配发我军最新式56式三棱刺刀枪械装备,雄壮威武的劈枪队列是这次大游行的亮点之一。走在最前列的现役营方队,赢得一片喝彩声。

1971年,现役营扩大为现役团后,李志远所在的一连奉命进驻焉耆303基地开辟生产基地。“在此三年的生活,和在师部驻地有着天壤之别。”李志远说。

这一年,连队担负过割苇子、打土块、搞营建、种水稻、收油菜、割麦子、挖排渠等高强度的劳动。开春备耕挖渠,盐碱地板结得非常厉害,泥巴粘在坎土曼上死活都甩不掉,用手使劲扒都很难扒下来,只好挖一坎土曼,就沾一次水再挖,累得浑身冒汗。

“地里的田鼠多,春灌时,无处不在但又看不见的田鼠洞,经常导致垮埂子、垮渠。战士们都争先跳进齐腰深的雪水里,比肩挽臂,咬紧牙齿用身体做挡板,为堵口子争取时间。”李志远回忆说。

春夏之交,随着气温的回升,盐碱也跟着回升,绿油油的稻苗就成片成片地死。战士们排着队,赤着脚在稻田里用手抠,为稻苗松土。板结的稻田泥块,坚硬得如同水泥块,许多战士的指甲都抠掉了。

第一次去博斯腾湖拉练,途中有一个苹果,在行军队伍里不停地传,谁都舍不得吃一口,只是闻闻香气就传给后面的战友。进入湖区,一直在泥泞不堪的芦苇丛和沼泽地里行进,脚下不时打滑,一不小心就歪倒在污泥里。那次拉练,许多战士,包括李志远的双脚都打了好多个水泡,他们硬是咬牙强忍着不掉队。

1971年至1972年,一连担负的任务既多又杂,他们在榆树沟开采石棉矿,在阿拉沟参加国防施工挖埋通讯电缆,进驻农二师二十二团开辟步二团生产基地。还有个别战士在博斯腾湖打鱼,在开都河畔种菜、牧羊……战士们调侃说,“我们是7083(七零八散)部队”。

后来,连部搬到农二师二十二团七连步二团生产基地。仅有的营房是一栋土木结构的破旧房屋,连部就在一间不到二十平方米的机井房中。

“连长和我、通讯员三人住在里面,每天23个小时都要忍受不停抽排地下盐碱水的机器轰鸣声。”当文书的李志远,想起那段生活,苦笑着摇头。

1972年10月,连队打出了一个四十多米的深井,才结束了饮用盐碱水的生活。

“焉耆的蚊子多,个头大,咬起人来蜂拥而至。傍晚,集合站队,战士双手不停地拍打,还是免不了被蚊子叮得满脸花,抓痒抓得满脸血痂司空见惯。”李志远说。

1973年,在李志远的强烈要求下,他下班当了班长。他从附近兵团农场连队找了一些农业生产资料来学习,才搞懂管理水稻的方式。“利用芨芨草根系茂密的特点,挖一些芨芨草砌在引水渠斗渠、毛渠的进水口,不易垮口;把葵花杆锯成小段,埋在水稻格田的进排水口,可保持进水量的恒定。如此一来,水稻年产量从亩产不过二百斤提高到五六百斤。”李志远娓娓道来。

经过三年艰苦奋斗,一连种植的2200多亩地,为部队解决了粮食自给难题;以一连为主开采石棉矿的盈利,为部队解决了购买办公用品和电影放映机缺经费的难题。实现了兵团要求现役部队三年内实现粮油及经费自给的目标。

在从事繁重的农业生产的同时,一连并没有懈怠战备训练。1973年春,李志远带领一连九班参加了全团大比武,这是为新疆军区举办的军事全能选拔预赛,射击、投弹、越过障碍、战术进攻和防御训练,他们班各项成绩良好。

B 谭向东篇

1970年,老兵复员,加上农二师现役营扩编为现役团,现役部队从兵团又新招了一批兵,谭向东就是那一年当的兵。

“记得是1971年元月份,我们到了距团部焉耆56公里的库尔勒步兵三连六班,从此开始了由工人到士兵的角色转换。”谭向东回忆说。

连队生活紧张而有序,新兵训练,条令条例的贯彻和落实,让他对“兵”的涵义越来越清晰。

熟悉谭向东的工厂同事、朋友曾说他傻,师傅不当去当新兵蛋子,失去经济收入不说,还得受比自己小几岁的老兵管,稍有不当被老兵训,每天十几小时下来,累得连吱声的劲儿都没有,何苦呢!

虽然他们被戏称为“庄稼兵”,但战士的作战素质却不低。在连队干部的严格要求下,普通战士投弹一出手就是五六十米,还有人可以投到六七十米,部队、军校选人,都会要九〇二的兵。在谭向东的印象中,九〇二不靠关系,不靠后门,靠的是军事技术和管理能力优秀,靠的是军风正、作风硬、敢打敢拼、无私奉献、不怕牺牲。

4月中旬,刚适应连队的谭向东,被调到团政治处报导组。他第一次下连队采访的是勇拦惊马救马车的马财鹤。马财鹤用马车拉运沙石,马突然受惊狂奔起来,为保护马车,保护同车战友以及路边群众的生命安全,马财鹤拼死拽住马缰绳,被拖了几十米远才停了下来,最终腿部因受伤而落下残疾。谭向东被马财鹤的行为所感动,觉得是“我和所有上海知青兵学习的榜样,也是全团学习的榜样”。

第二次下连队,谭向东采访的是步二团一连在榆树沟开采石棉的郝建鹰和陶水根两个班。他们远离连队单独执行任务,坚持安全作业,为部队创造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工作之余,他们依然严格军容风纪,内务整齐、干净,自觉遵守内务条令和纪律条令,做到军营内外一个样,这是“值得我永远去学的现代版教材”。

过去有时写材料,晚上睡得晚,第二天早晨起不来,谭向东就不出操。这次采访过后,他开始对带队干部有了理解,也自觉按时出操了。

偶然听说连队食堂屋顶施工,因缺电焊工,可能要往后延两个月时,谭向东提出由他承担屋顶焊接任务,并承诺将工期提前半个月。经当场测试后,他干了两天三夜,提前完成任务,并使整个工期提前了一个多月。

此后,谭向东被农二师建工团借调参加农二师糖厂等几个单位的工程大梁、厂房钢屋架焊接制作任务,并将他掌握的微型焊接技术教给一同工作的工人师傅。

谭向东从团政治处调到了后勤部门,与几个职工一起承担车辆和农机具的维修。看到缺乏最基本的维修工具,他到废铁堆中去寻找可利用的园钢、角铁、钢板和农机具拆换下来的齿轮等材料,动手做钳工工作台,做落地式砂轮机,自己动手制作乙炔发生器。没有电焊设备,他写信给入伍前的工厂领导,请他们援助了一台。

谭向东焊接铁锅是一绝。有的战士烧饭缺经验,热锅加冷水,锅炸裂后无法使用,又买不到新的,谭向东不到半小时就能将锅焊好。他不仅给司令部、机枪连、一连、炮连焊过锅,还有驻地的地方单位请他帮忙焊锅。

谭向东的另一个绝活是修枪。有次到机枪连修重机枪,连长因他是新兵,脸上明显流露出不信任的表情。他只用了四发子弹试射,就计算出平均弹着点等参数,然后,将准星调好,战士试射枪枪命中靶心。

炮连战士缺乏实弹练习机会,谭向东从吴运铎发明枪榴弹打鬼子的事情得到启发,产生了制作外膛枪的创意,用不到两角钱的步枪弹替代上百元的炮弹进行训练,使每个炮手都有机会提高射击本领。

一天,刘子良副团长叫上谭向东,到库尔勒农二师二十八团观看正在田间作业的拖拉机,看农场工人如何平整土地。回程给他布置了一项任务,想办法造一台推土机。当时部队在二十二团开荒平地,有了机器,战士们就可以省点劲。

谭向东知道部队家底薄,每一块钱都要用在钢刃上。他利用手头能找到的旧材料,三个月加工出一台推土机,使用后反响不错,既方便又省力。他还为战友造过粮食脱粒的滚筒,以及运粮食的拖车。

过去,大家对谭向东的印象是,“这个上海兵毛病多,主意多,不好管”,两年后,曾经对他敬而远之的战士都开始亲近他。“我自己也感觉到离好兵的距离在一步一步地缩小。”

1973年底,谭向东成为一名共产党员,1974年1月提干,成为九〇二第一任军械修理所所长。

人已走,心还在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三年过后,一同参军的战友大部分都离开了九〇二。

李志远比同年入伍的老兵晚一年复员,回到了农一师十四团值班连,开始新的人生旅程。

谭向东经历了九〇二由现役团改编为边防团的全过程,以及上世纪80年代的大裁军。在部队度过了整整十七年后,他回到了故乡—上海。

A 李志远篇

1973年元月份,和李志远一同入伍的老兵大部分都复员了。李志远探过一次家后,就想要复员。当时在连队蹲点的副团长找他谈话,希望他留在部队。

李志远也知道,剩下的几个宝贝蛋儿,就是提干的苗子,但他“心里有个小九九,上不成大学,提干也没意思,老当庄稼兵还不如回农场,早点复员或许还能进厂当工人”。

1974年,李志远复员,在农一师十四团值班连任文书兼军械员。主要工作是种地,兼枪械保养管理,还要负责出黑板报,以及收发报刊杂志信件等。

李志远说,上世纪70年代初,农场比当兵前还要苦、还要穷。“最穷的时候,要向职工借钱发工资。劳动强度也很大,实行大礼拜(十天一休息),开荒种地,春种秋收,冬季挖排碱渠。粮食定量不够吃是最大的问题。不过,有了几年部队庄稼兵的锤炼,什么苦都不在话下了。”

后来,李志远有机会在师范学校进修了两年,在团场学校当过教师,在团场党委干过秘书,法官、律师都有涉猎,最后从阿克苏市司法局退休。

B 谭向东篇

1975年3月至1976年10月,九〇二整编为新疆军区边防第十三团。脱离了兵团管辖,团部迁移到泽普,承担喀喇昆仑天空防区各卡的守防任务。

1976年10月,谭向东去北京参加全军科学会议,有幸见到了心中的偶像吴运铎,他虽然双目失明,但照常在常规武器研究所工作。

依然留在部队的谭向东,除承担军械维修外,还承担接车、修车的任务。

部队新接的一辆军车,从天文点边防连返回途中遭遇洪水抛锚在冰河中,车与河床冻在了一块,半年多都无法将车救回。谭向东从上海出差回来的当天晚上,领导就指派他带队去救车。他搭乘神仙湾边防连拉肉的车,来到全军最高的昆仑边防哨卡。

闫副连长带着六个战士爬大厢坐在冻肉上,让他坐驾驶室。半道上闫连长胃痛得在地上直打滚,也不肯让他爬大厢。救车的时候不准他下冰河,从河北来的王金水等几个战士抢先跳到冰河里支千斤顶、垫石头,最后,总算将车救出。谭向东将车修好开回三十里营房时,受到官兵极热情的欢迎。但他认为真正应该得到表扬的是那些见困难就上,见利就让的不畏严寒的边防官兵。

一次,新疆军区开展专业技术大比武,谭向东被借去当军械考核裁判。比赛中,他发现某野战师军械所参赛人员弄虚作假,就果断地将其从第一名降为最后一名。为让参赛人员心服口服,他拿出图纸和检测仪器,当众将不合格击针等零件、弹簧向参赛人员展示,让输者认输,让所有参赛部队感到比武的公平公正。

比武结束后,后勤部军械处处长有意让他留在后勤部任军械助理员。但很快一道调令下来,调他到军区军务处当了参谋。在南疆军区工作了不到两年,他从正连直接定正营,第一次从军区首长手里接过了军功章,名字上了乌鲁木齐军区的光荣册。

1987年1月,谭向东脱下军装,转业到上海政法学院工作。从一名工人做起。退休时,已是大学工会主席兼保卫处处长。

“不管走到哪儿,九〇二的魂都会一直跟着我。”谭向东说,“我不忘喀喇昆仑,不忘那些年在开都河畔(九〇二所在地)的青葱岁月。”

尾声

2015年8月8日,李志远和战友一起寻找当年九〇二老营房遗迹。他最想找的就是当年和连长搬到生产基地入住一年多的机井房。

几十年过去,变化很大。机井房早已被填埋,原先硕大的水泥机井盖也无处可寻。与机井房紧挨的排碱沟,现在是南北走向的公路,停满了络绎不绝的运番茄的拖拉机。营区西面的荒草滩,现在是番茄酱厂的厂房。惟有老营区南面那条大排碱沟,还保持着原貌,瞬间,当年在排碱沟抓鱼的情景清晰如昨。

老营房寻访归来,心绪难平的李志远,写下了这样的歌词:星星咋不像那颗星星,月亮也不像那个月亮,地也不是那块地哟,房也不是那座房。车上的番茄红丢丢哟,草滩飞出了金凤凰,史册的记忆断了编啊,军绿的记忆还是那么亮……当年的帅哥变成了白头翁,到处是篱笆野草枯藤爬满了老营房。

上一篇:2011年党委书记在职代会上的讲话下一篇:出川幼儿园领导班子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