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优秀团队立传

2024-04-11

为优秀团队立传(精选9篇)

篇1:为优秀团队立传

兔子也有作家吗?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兔子作家为猫王立传》这本书中寻找答案吧。

森林里有个小房子,这间房子里许多本书,而这间房子的主人是一只老兔子。一只年轻的兔子路过这里,看见里面有个老兔子在写作,于是就向老兔子拜师,老兔子同意了,向年轻兔子说了很多:多看书、多交朋友、多看星星……每当年轻兔子看星星时,才发现大自然是多么的美妙!后来,年轻兔子经历了很多困难,终于当上了作家,成了作家后,开始给猫王立传。

而猫王是一只经历了很多考验的猫,十年前,有一只无恶不作的豺猫,杀害了很多动物,年轻的猫王暗中组织抗击对反抗,最后牺牲了五个战友,最终战胜了豺猫。

我想,如果没有战友的壮烈牺牲,没有猫王不怕危险的精神,就没有猫王后来的成功。我十分佩服猫王的勇气、智慧!我想到了我们人类自身,想到了千万年的人类发展史,想到了我们今天美好的中国。也正是有红军战士不怕牺牲、不怕困难的那种精神,我们才有今天的繁荣和太平!

从兔子作家我又学到了梦想和坚持,首先要有梦想,有了梦想就要付出努力,付出汗水,才能实现梦想,收获果实!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任何事情,都要脚踏实地,不虚度光阴,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托起自己梦想的翅膀!

篇2:为优秀团队立传

它的勤奋。好奇,善良,成为我生活,学习中的榜样。它永远站在弱者一边,为正义而歌。

当它用蘑菇换书时,从中体会到读书的快乐和写作的不易。它从老作家那里得到的三个忠告,成为它写作道路上的指引牌。兔子不知疲倦的倾听,知道的林中故事愈来愈多。所以当它面对一张纸时,总有写不完的话。

篇3:为优秀团队立传

一、山水画学习的意义

1.如前所述, 山水画在许多公共场所都是必不可少的装饰元素。其实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审美水平的提高, 住宅装修也越来越讲究文化与品位, 在一些现代家居装饰领域, 山水画作为中国画的一大象征, 也为许多人所喜爱。所以, 从就业前景来看, 山水画是有着非常广阔的就业空间的。在如今这个就业形势严峻的时代, 如果能画得一手漂亮的山水画, 也不失为一条谋生的好手段。当然, 学好一门技艺并不只是为了谋生, 但是如果为了追求所谓的崇高理想而整天吃不饱肚子为生活所累, 达到目标的时间似乎会更长。

2.画山水画的技法如掌握得好, 可以运用到花鸟画、人物画上, 让三者相得益彰。所 以, 学好山水画, 对学习中国画的其他画种有很大的帮助。

3.山水画的思想内涵和中国绘画的“寄物寓情”的审美观念相一致。中国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和西方人不同, 没有西方人直接, 是含蓄内敛的。受魏晋时玄学的影响, 当时处于萌芽状态的山水画就已经有寄情于山水的意味。元代的山水画在这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在这些作品里我们甚至可以感受到作画者当时的心态和感受, 所谓和古人对话, 大概就源于此。当然不能说花鸟画和人物画就没有借物抒情的意味, 只是因为山水画表现的对象是大山河流, 所以给人的空间想象更开阔、更深远一些。怀着这样的感受作画, 可以使人的身心得到最大的放松、愉悦, 绝对是一种享受。中国画家特别是山水画家一般都很长寿, 或许跟画山水有关。而且有了像山水一样广阔的胸襟和修养, 对自身的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

二、学习山水画的途径

1.学会临摹山水画

临摹是中国画的学习途径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山水画的学习中更是必不可少且须认真对待的。只有临摹传统的优秀作品, 学习前人的绘画理念和技法, 再结合自己的写生, 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一个优秀的山水画家一定是深谙传统的。相对于花鸟画和人物画, 山水画从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盖世名作在数量上要多得多。在这点来说, 学习山水画比学习花鸟和人物画幸运多了。因此, 在临摹的资源上是根本不匮乏的, 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类来临摹。

2.经常到大自然中去写生

石涛曾说“搜尽奇峰打草稿”, 这是对中国画家特别是山水画家的基本要求。历史上著名的山水画家为了创作出一张好的作品, 无不是通过流连于山川河流中, 目识心记下大自然美景用于创作素材。且在那个没有照相机等现代科技工具的古代社会, 写生更是成为唯一收集创作素材的方式。艺术来源于生活是一句老话, 只是坐在家里对着古人作品临摹而不去实地写生犹如纸上谈兵, 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 在轮到自己创作的时候必然不知所措。而大自然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只要细心观察, 就会发现各种不同的美。由此看来, 写生的外在和内在的因素千变万化, 正因为如此, 才要品尝各个季节、各个时段、各处不同的山水写生。排列于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 为了创作《富春山居图》, “‘阅三四载未得完备’, 其原因是经常‘云游在外’, 干什么呢?应该是沿富春江两岸游山玩水, 饱游饫看, 领略江山胜概, 并‘袖携纸笔, 凡遇景物, 辄即模记’……”[1]

3.注意临摹与写生相结合, 来锻炼自己的创作能 力

临摹和写生的目的只有一个, 那就是为了最后的创作, 山水画创作是山水画学习环节中最难的一环, 往往很多人在前面的临摹和写生中做得不错, 但在后来的创作中并不如人意, 主要是因为在山水画的创作过程中要设计的内容太多, 如画面的构图、笔墨的表现形式、着色等都需要有新的形式来支撑。在我国古代及近现代的山水画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完善的地步, 在传统笔墨的形式上想超越前人已不可能, 只能在色彩及构图等方面另辟蹊径, 包括一些新的工具材料的运用, 在有现代元素加入的条件下创作出具有时代感的作品, 也不失为与时俱进。并且这种感受来源于画家在作品中的表现形式, 采用非常明快鲜艳而又不俗的色彩来讴歌大自然的壮丽河山, 而在山川的皴擦上又有新的突破, 画面饱满沉着, 雅俗共赏。六朝的谢赫“关于‘六法论’的主要论断是:‘夫象物必在于形似, 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 皆本于立意, 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2]一语道出了山水画的用笔用墨之道。

4.要注重对自身学识修养的修炼

画品如人品, 作为一个山水画家, 学识修养是很重要的。潘天寿先生曾说:“品格之高下不在迹而在意。评品不在青山绿水间, 自属正论。”[3]还说:“画画的人, 不能局限于画画一面, 对诗文、书法、画论、画史等等方面的学识必须有很好的研究。学识渊博, 见闻要广。”[4]

参考文献

[1]黄公望《元.黄公望/中国高等艺术教学范画》[M]20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11月第一版

[2]阮璞《画学十讲》[M]103页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12月第一版

[3]潘公凯《潘天寿谈艺录》[M]87页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

篇4:为沂蒙人民立传

2007年9月27日上午,由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与中共临沂市委、临沂市人民政府等联合策划摄制的大型电视连续剧《沂蒙》,隆重举行开机仪式。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杨衍银,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群,山东省政府特邀咨询张昭福,山东省军区副政委鲁建华,临沂市领导连承敏、张少军、李榮强、李桂祥、张务锋、丁凤云、李峰、王晓以及临沂军分区首长郭庆堂、高绪林等20余位领导同志纷至沓来,参加《沂蒙》开机仪式。李群代表省委、省政府,受省委书记李建国的委托,对电视连续剧《沂蒙》的开机拍摄表示祝贺。

图为临沂市领导张少军、丁凤云等和《沂蒙》部分主创在一起。

为了创作出高水平的电视剧本,临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丁凤云亲率有关人员,到北京召开了两次座谈会,向张宏森、王朝柱、彭加谨、李存葆等著名人士虚心求教。2006年6月,临沂市委宣传部又在济南市召开专题座谈会,邀请省内的专家论证怎样运作才能拍摄好这部反映沂蒙历史的电视剧。会上,丁凤云详细阐述了创作这部电视剧的意图,她指出:这部电视剧的故事情节主要由两条线组成,明线,就是沂蒙老区普通一家人几十年间曲折、丰富、撼人心魄的生活经历;暗线,是以此展现革命战争年代在党中央、毛主席的指挥下,沂蒙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英勇参战、拥军支前、牺牲奉献的感人情景,以及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英明领导下沂蒙人民弘扬沂蒙精神,艰苦创业,开拓奋进,沂蒙地区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示当今富裕、文明、美丽的新景象。

右为大名鼎鼎的编剧赵冬苓,左为《沂蒙》的导演管虎。

赵冬苓曾成功创作了电视剧《孔繁森》、《任长霞》等一大批主旋律剧目。在为《沂蒙》创作的过程中,她多次为沂蒙精神感动:“在我创作的50多部剧本中,《沂蒙》是我最没有遗憾的一部作品,它将成为我的代表作!”

管虎是影视界公认的一流导演,曾执导过《头发乱了》、《黑洞》、《冬至》、《活着真好》等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当读完《沂蒙》剧本后,他被深深感动了,用他的话说是:“我读了七遍,每读一遍都会流很多泪水”。

图为《沂蒙》女主角迟蓬。

根据市领导的指示精神,各县区的领导对拍摄《沂蒙》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剧组选景期间,沂南、莒南、平邑、沂水等县的领导亲自当向导,使外景地很快确定了下来;因为要在莒南县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拍摄再现革命老帅战斗和生活的画面,每次剧组没来之前,115师旧址的工作人员就已把场地整理好,使演员进入机位后,便能立即开始拍摄;为了不影响《沂蒙》的拍摄,沂南县委书记马亲临一线指挥,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在马牧池乡常山村搬迁了40余户村民,改建房屋140余间,投资400余万元,整体复原了一座20世纪30年代的红色堡垒,成为拍摄《沂蒙》的主场景基地。

篇5:科学发展(我为优秀团队)

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优秀基层团队

科学发展观是当前我国为适应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根本指导方针。为适应新形势下维稳保安工作的需要,处在为人民服务、维护社会稳定第一线的基层公安机关,应该也必须用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指导,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推进基层公安队伍进步发展是当前公安机关面临的紧迫任务。在当今开展优秀团队建设活动中,基层公安机关重点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强化公安队伍建设。

一、强化亲民爱民的思想观念,建设亲民型队伍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公安工作的必须坚持的根本宗旨,也是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一个基本原则。要重塑执法为民的形象,必须强化公安民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努力建设一支亲民爱民的公安队伍。一是要切实强化为民想的作风。目前,公安机关依然存在着作风不实、态度不好、效率不高的问题,对人民群众 “冷硬横”、“管卡压”、“索拿要”、“哄骗欺”的现象依然比较突出。长此以往,警民关系必将越来越疏远甚至走向对立。执法“治民、愚民、刮民”的行为都是特权思想的表现,最伤群众感情,我们决不能视之为工作中的失误,决不能放任类似问题的蔓延。我们一定要下大力气强化纪律作风教育整顿,切实改变与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不相一致的思想认识,改变

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相符合的实际做法,一切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出发点,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落脚点,树立起务实高效、清正廉洁、进取奉献的工作作风。二是要切实强化保民利的观念。当前漠视群众报警求助、不作为问题现象还时有发生,不重预防发案而重打击处理,单纯追求执法利益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滥用强制措施侵犯人权的问题难以杜绝,人情、金钱、关系影响办案、办事不公的问题还依然突出。因此,基层公安机关要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为出发点。首先,我们务必做到对人民群众的办事要有一个好的态度,对群众的热情就是对工作的热忱,对群众的冷漠就是对工作的冷淡,要用严格规范的言行来唤起民警对群众的热情。其次,我们对人民群众的报警求助要有一个好的交代。每一起报警都要有民警负责,民警要时时刻刻把群众的报警放在心上,时时刻刻地接受群众的监督,群众能时时刻刻的知晓报警事项的工作进展。再次,我们对人民群众遭受的损失要有一个好的弥补。我们要充分履行职责,尽可能地挽回群众的财产损失,尽可能地慰籍群众的精神创伤,使违法犯罪受到惩处,使人民群众得到安全。三是要切实强化重民意的思想。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褒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要强化公安民警既重视实际工作,又要重视人民群众的的认同感和满意度的思想,引导民警重视群众、亲近群众,促进民警养成亲民爱民的作风。公安民警要融入到群众之中,从群众中汲取营养,从群众中赢得力量。我们要经常组织民警开展

警民联系活动,增进警民关系;我们要经常开展群众调查,以公安队伍建设和公安工作民意调查反映的问题入手,以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着力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认真加以整改,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二、强化科学的服务措施理念,建设服务型队伍 基层公安机关是维护稳定工作的主力,同时又肩负着服务人民的重任。我们一边要切实履行好维护社会稳定的法定职责,一边要努力强化服务理念,做好服务工作,做到执法服务齐头并进。一是要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基层公安民警要以开展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为契机,赴下身子,沉到民间,走街串巷,进村入户,真正同群众建立起深厚的感情,真正获取群众对工作的支持,真正在群众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民警要忧民之所忧,急民之所急,对群众报警求助时的激愤和抱怨要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对群众遭受的伤害和危难要推己及人的去帮助。民警要履行职责,协调各方,诚心诚意鼓与呼,把群众的呼声反映给有关部门和有关领导,让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化解在初始。二是要集中精力化解社会矛盾。基层公安机关要把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当作主要工作职责,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法,当作服务人民群众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要树立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切实落实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的工作机制、工作渠道。公安民警要发挥自己联系外界的优势,通过建立深厚的感情化解矛盾,通过帮助解决问题化解矛盾,通过广泛

听取意见化解矛盾,通过宣传发展大局化解矛盾,通过加强法制教育化解矛盾。三是要健全机制强化服务措施。基层公安机关要根据工作实际,不断建立健全服务经济建设、服务人民群众的各项工作措施,形成制度,坚决贯彻执行。要完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便民利民工作制度。要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优化便民措施。要进一步转变服务方式,变坐堂办案办事为主动走出去上门服务。要进一步改变工作作风,变被动受理群众投诉为主动查访群众意见。四是要全力以赴做好社区服务。社区和村组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村组的稳定决定整个社会的稳定。因此,我们要以做好社区和村组的稳定工作为基础,积社区和村组的小稳定促进社会的大稳定,关键是要做好社区和村组的服务工作。要以社区和警务室民警为主体,大力加强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建设,强化情报信息、纠纷排查调解、社区矫正、无毒社区创建、巡逻守候、法制宣教、帮扶等工作机制和措施。要建立维护社区和村组治安稳定的综合治理机制,帮助和支持社区、村组开展各项治安保卫工作,进一步形成社区、村组社会治安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三、提高科技能力水平,建设智能型队伍

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公安工作的传统模式已经不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要保持公安工作的发展,必须实施科技强警战略,实现公安工作与科技进步的协调发展。一是要用信息革命推进指挥科学化。以三基工程

信息化建设为契机,依托公安网络平台,以指挥中心建设为重点,以各类信息系统和数据库为基础,构建系统先进、数据全面、信息共享的公安信息系统。以各警种综合管理信息化为重点,实现社会管理分系统、分性质、分环节的信息化;实现指挥中心综合接警,综合调度,综合控制,综合处臵化。实现业务工作录入经常化、查询比对经常化、分析决策经常化。二是要用科学技术推进社会管控现代化。侦查破案和社会管理等社会管控实现要科学用警和提高效益,就必须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有利条件。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为公安工作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要占领科学技术的制高点,掌握公安工作的主动权。要加强通讯监控技术的运用,应对运用现代通讯技术实施违法犯罪的问题。要加强网络监控技术的运用,应对日益严峻的以网络为媒介的违法犯罪问题:要加强网络监控技术的运用,应对日益突出的街头违法犯罪的问题。要加强防控技术的运用,应对针对家庭和特殊场所的违法犯罪问题。三是要用精良装备助推公安警务高效化。日益便捷化的社会生活需要日益便捷化的公安管理手段,我们必须从发展的高度来审视来重视公安装备的便捷化。要强化公安刑事技术科技化建设,确保用技术手段侦查破案占据重要地位;要建立覆盖全境的通讯集群网络,切实做到值勤民警一呼百应、机动灵活;要装备性能良好的交通工具,保证查缉违法犯罪活动高效便利:要为街面民警配备制服违法犯罪的精良武器装备,保证打击街头违法犯罪能够克敌制胜;要为一线实战民警装备智能终端,保证查控

嫌疑对象精准快捷。

四、提升正规化能力,建设规范型队伍

基层公安机关队伍建设的根本要求应该是纪律性强、正规化高,基层公安机关的正规化建设是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的根本途径,是高效应对违法犯罪的必然要求,是公安工作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所以,新时期基层公安机关的队伍规范化建设,必须要按照规范有序的原则,努力提高正规化水平。一是要规范体制机制。要根据《公安机关组织法》的规定,制定符合各地实际的正规化建设章程或条例,按照正规化、纪律性、实战型的要求,合理设臵公安机关的组织系统。要精简机关,按指挥协调、侦查破案、隐蔽斗争、社会管理、组织监督、警务保障等职责设臵机构。既要防止机构设臵的随意性,又要防止机构设臵恶意膨胀或者随意裁切。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规范机关的职能,防止机关职能的膨胀。要强化基层,合理设臵基层派出所,按照派出所的人口、地域、警力标准,编制随机构增减而增减。特别是要强化派出所警务室建设,严格按要求配齐配强警务室人、财、物。要倾斜待遇,建立健全符合基层实际的职务序列,提高民警政治待遇,特别是非领导职务的设臵要由按领导职数比例设臵改为按民警总数的比例设臵。二是要依法正确界定职责职能。基层公安机关处在执法服务的最前线,必须依法界定职责职能。要从法制层面上来界定基层公安机关的职责只能,建立法定职责义不容辞、法外用警必须杜绝和追究的制度。要对基层公安机关的职责予以

篇6:为优秀团队立传

而《管晏列传》别出心裁, 在选材与布局上自成特色。写管仲则用了1/2的篇幅写管鲍之交, 写晏子则着重写两件轶事。表面看来, 作者的这种安排是出于剪裁的需要, 因为管仲与齐桓公的霸业分不开。然而, 《史记·齐世家》已将齐桓公的霸业写得清清楚楚, 根据《史记》“互见法”的原则, 《管仲列传》只以简笔述之即可, 至于晏子, 已经有《晏子春秋》一书记其言行, 因而也无须复述而只记其轶事, 在《管晏列传》中, 作者对此也作了说明:“至其书, 也多有之, 是以不论, 论其轶事。”实际上, 作者的这种说明, 只是表面文章, 以掩饰其写作的真实意图, 《管晏列传》在材料与布局上的巧妙安排, 实在是别有用意的。

司马迁将管仲晏婴合传, 原因有二:一是《史记》作传, 往往把两个行事相类, 思想相近的人物合写, 如《屈原贾生列传》、《孙子吴起列传》等, 管晏二人都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宰相, 在治国方略上各有千秋, 但都能重视民生, 秉忠治国。二是管仲因鲍叔举荐, 桓公任用而建不世之功, 晏子因能知贤荐贤, “尽忠补过”而成善政, 故将管晏合传, 寄寓心中难言之隐。

作者写管仲, 着重突出了朋友相知, 君臣想得的关系。

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他满腹韬略, 智谋过人, 勤政治国, 辅佐齐桓公, 是春秋时期的一代名相, 连孔子也由衷地赞叹:“桓公九合诸侯, 不以兵车, 管仲力也。”而管仲之所以能发挥自己的才能, 一方面固然是出于齐桓公知人善任, 另一方面又得力于鲍叔的推荐。确切地说, 没有鲍叔之荐, 就没有管仲之政;没有管仲之政, 就没有齐桓公的称霸。因此司马迁在为管仲作传时, 先写管鲍之交, 着重突出鲍叔的知贤、荐贤。

关于鲍叔的知贤, 传记记叙了管仲的由衷之言:“吾始困时, 尝与鲍叔贾, 分财利, 多自与, 鲍叔不以我为贪, 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 而更贫困, 鲍叔不以我为愚, 知时有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 鲍叔不以我为怯, 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 召忽死之, 吾幽囚受辱, 鲍叔不以我为无耻, 知我不羞小节, 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 知我者鲍子也。”他的这段肺腑之言, 既表达了他对鲍叔的感激之情, 以及他与鲍叔的“相知”关系, 更突出了鲍叔的善于知人。鲍叔可贵之处在于:一、交友不耻贫贱;二、不以一事成败论贤愚;三、危难之处见真情。

司马迁在传记中充满深情地写道:“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表达了他对管鲍之交的钦羡和向往, 含蓄地抒发了自己知音难觅的切肤之痛。

管仲得以卓厉风发, 大展经纶, 与桓公的任用也是分不开的, 在“家天下”的社会里, 作为大臣的管仲, 若是遇到位刚愎自用、专横武断或昏聩无能且喜怒无常的国君, 任其有摘星揽月、翻转乾坤的本领, 也难以施展。传记中有一段文字可以看出管仲与桓公的知遇的关系:“桓公实怒少姬, 南袭蔡, 管仲因而伐楚, 则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 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 桓公欲被曹沫之约, 管仲因而信之, 诸侯由是归齐。”这段文字, 表面看是论述管仲的如何“善因祸得福, 转败而为功”的, 实则表达了管仲深得桓公信任, 尽心辅政以及齐桓公的知错必改与从善如流, 既表现了管仲的大贤, 又赞扬了桓公的英明睿智, 突出了桓公管仲君臣知遇、鱼水相得的关系, 而这种君臣关系, 却正是汉武帝时期所缺少的。

概括来说, 《管仲列传》虽用极简的笔墨把一代名相的雄才大略叙写完备、要言不烦, 但从思想意义上, 传记更着重突出了管仲与桓公, 桓公与鲍叔君臣相得、朋友相知的关系, 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感慨。

《晏子列传》只重于写了晏子赎越石父和荐马夫两件轶事。

这两件轶事集中反映了司马迁的交际思想, 前一轶事反映的是贵贱之交。晏子是齐国的百官之长, 而越石父是阶下囚, 一贵一贱, 尊卑霄壤。但通过越石父一段言论, 表明人的尊严是不论贵贱的, 人格平等, 士不可辱, 故事本身隐含着作者遭受腐刑之辱的难言之隐痛。第二件轶事写主仆之交, 在司马迁看来, 主上仁厚, 用人之长, 方能上下相亲。而即使是仆役之人, 若能勇于改错, 见贤思齐, 亦可擢拔见用, 体现了司马迁任人唯贤的政治思想, 隐晦地表达了作者对汉王朝任人唯亲制度的不满。总之, 两件轶事隐含地表达着极为深刻的思想内容。

在《管晏列传》中, 作者评赞晏子时, 意味深长地写道:“至其谏说, 犯君之颜, 此所谓‘进思尽忠, 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 余虽为之执鞭, 所忻慕焉。”这是很有影射意味的, 晏子侍奉过齐国三世国君即灵公、庄公、景公, 这三世国君都并不贤明, 但晏子却能以其谏说, 犯君之颜, 不仅无刀锯之祸, 反而权位益显, 声名日隆, 相比之下, 自己仅进一忠言而成刑余之人, 这就深刻揭露了自诩为圣明之君的汉武帝残暴不仁, 作者追慕晏子, 表现了他对命运不公的强烈抗议和对现实的全然定否, 具有强烈的宣泄意味和批判精神。正如清代刘鹗所说:“《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 《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而“太史公曰”则是“太史公哭泣”的最深切、最直接的体现。

司马迁如此巧妙地谋篇成文, 为的是寓内心隐衷, 但此时的“隐衷”已非其内心的私愤, 而上升到了阐述其政治思想、人际交往思想以及对汉王朝统治者的批判。

摘要:司马迁写《管晏列传》别出心裁, 在选材与布局上自成特色, 这样的安排是为了阐述其政治思想、人际交往思想以及对汉王朝统治者的批判。

篇7:为沂蒙人民立传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杨衍银,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群,山东省政府特邀咨询张昭福,山东省军区副政委鲁建华,临沂市领导连承敏、张少军、李荣强、李桂祥、张务锋、丁凤云、李峰、王晓 以及临沂军分区首长郭庆堂、高绪林等20余位领导同志纷至沓来,参加《沂蒙》開机仪式。

这是一部何等重要的剧目,省市领导为何如此重视?

市委领导:要让沂蒙精神感动中国

2005年8月,《沂蒙精神大型展览》在北京国家博物馆成功举办,感动了无数观看展览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观看展出后强调,要加强沂蒙精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使沂蒙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广大,成为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则明确指出:“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都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大力弘扬沂蒙精神。”

那么,怎样才能贯彻好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让全国人民更多地了解沂蒙精神的深刻内涵呢?临沂市委宣传部的领导经过调查论证,决定借鉴电视剧《延安颂》、《长征》的做法,运用电视艺术形式进一步弘扬和宣传沂蒙精神。

消息传出后,全国各地很快出现了一批反映沂蒙精神的电视剧本,经临沂市委宣传部认真地审核把关,认为都不能充分、正确地表达沂蒙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沂蒙人民的崇高精神境界。为了创作出高水平的电视剧本,临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丁凤云亲率有关人员,到北京拜师求教,向张宏森、王朝柱、彭加谨、李存葆等著名人士介绍了拟拍摄一部描写沂蒙历史电视剧的设想。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部题材重大、内涵丰富、能撼人心魄的主旋律作品,尤其是国家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更是对该选题备加赞赏。他认为:沂蒙的故事应该出一部大作品,而且是一部反映沂蒙精神的宏篇巨制,我们的民族需要这样的作品凝聚力量,我们的时代需要这样的作品激励人心,我们的人民需要这样的作品重温历史。

2006年6月,临沂市委宣传部又在济南召开专题研讨会。会上,丁凤云详细阐述了创作这部电视剧的一些构想:这部电视剧的故事情节主要由两条线组成。明线,就是沂蒙老区普通一家人几十年间曲折、丰富、撼人心魄的生活经历;暗线,是以此展现革命战争年代,沂蒙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英勇参战、拥军支前的感人情景。如果说在北京的沂蒙精神展是用图片和文字展示了沂蒙精神的话,这部电视剧则是用视频展示沂蒙精神,突出反映血浓于水的军民关系和党群关系。

听完了丁凤云的介绍,专家们感到任务艰巨,一致推荐赵冬苓担任编剧。

赵冬苓曾成功创作了电视连续剧《孔繁森》、《任长霞》、《满天星》和电影《郑培民》等一大批主旋律剧目,但她仍担心自己不能胜任,一再推辞。丁凤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多次找到赵冬苓,劝她大胆创作,并动情地告诉她:“《沂蒙精神展》在北京展出时,曾感动了无数参观者。我们现在拍这部电视剧,就是要让沂蒙精神继续感动全国人民。凭着你的创作实力和沂蒙地区丰富的创作素材,我们相信你一定能写出优秀的电视剧本。这样吧,你先到沂蒙地区深入生活、搜集创作素材,相信沂蒙人民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会打动你的。”赵冬苓被丁凤云的诚恳态度所感动,终于接受了剧本的创作任务。

编剧:我找到沂蒙老区的魂了

2006年8月,赵冬苓风尘仆仆地来到临沂市搜集创作素材,足迹遍及莒南、沂南、沂水、蒙阴、河东、费县、临沭等县区,先后对王换于、明德英、梁怀玉、尹德美和六姐妹等沂蒙红色典型人物和事迹进行了深入了解。

篇8:为优秀团队立传

一、坚持文化行政部门的引导, 积极支持文艺团队的发展

文化馆作为国家设立的开展社会教育, 普及科学文化知识, 组织辅导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综合性事业单位, 同时还承担着对当地业余文艺团队的辅导、培训和引领作用。溧阳夕阳红艺术团开始只是一些退休老同志在公园里晨练的一些分散性文艺爱好者, 起初只是跳舞、打拳、健身、娱乐, 队员来自四面八方, 没有目标, 没有责任, 晨练结束各奔东西。没有完整的节目, 没有统一的服装, 演出节目质量较差, 这是所有业余文艺团队刚开始的状况。针对全市大部门业余文艺团队出现的情况, 我馆有针对性地对一些较有基础的团队进行思想上、政策上的引导, 业务上进行辅导, 并在他们自娱自乐的基础上引进一些先进理念, 培育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发挥他们个人专长, 帮助他们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让他们逐步走上轨道, 作为政府文化行政部门的文化局和文化馆想方设法为团队的发展提供便利。注重鼓励引导, 加强队伍建设, 通过很长时间的努力, 一个拥有40多人夕阳红艺术团, 经过民政部门的登记注册, 于2004年正式成为我馆的一个文艺团队。

二、坚持规范运作, 努力构建完善文艺团队的管理体系

艺术团成立之初, 人员素质高低不同, 没有一个负责人, 首先要规范运作, 加强内部管理, 通过大家推举, 选举具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 肯吃苦, 能奉献, 有群众基础, 有号召力的胡青竹担任艺术团的团长, 负责艺术团的日常工作。建设积极有效的团队精神, 制定了艺术团的章程, 确立团队的目标与责任, 制定了一系列排练、演出制度。作为一个松散性的业余文艺团队, 内部管理难度最大, 队员不拿团队工资, 纯凭兴趣爱好, 有时还要奉献, 管理上只能凭情感和踏实工作来打动每个队员, 真正做到冷制度、热管理。刚开始有些队员不太适应, 她们认为, 我们本来就不是什么专业演员, 目的就是健身娱乐的, 何必搞得象专业剧团那样, 甚至有些队员离开团队, 针对这种情况, 作为主管部门, 我馆主动做她们的思想工作, 让她们安心团队, 既然有缘来到团队, 就要好好学习业务, 认真排练演出, 把团队当作自己的第二个家, 同时馆领导和团领导也积极为队员提供方方面面的服务。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队员的情绪基本稳定了, 排练的节目水平比原来也有很大的提高, 在一次市里举办的大型晚会上, 夕阳红艺术团首次登上市级活动的大舞台, 队员们都比较兴奋, 她们的节目演出结束后, 台下一片掌声。队员们激动不已, 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好的效果, 就是这次演出, 增加了全体队员的信心, 增强了每位队员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归属感。

三、坚持帮助扶持, 着力培育品牌文艺团队的内在动力

中国有句古语叫万事开头难, 刚刚起步的艺术团, 面临诸多困难, 首先是没有活动场地, 原先在公园里只是小打小闹, 但成立艺术团光靠在公园里肯定不行, 无法开展工作, 不利于团队更好的发展, 由于我馆没有排练场所, 无法为艺术团提供排练、学习场地, 馆领导经过多方联系协调, 最后终于找到了少年宫有一个堆放杂物的教室, 通过协商, 少年宫同意免费借用给艺术团排练, 终于解决了活动场地问题, 可是好景不长, 由于少年宫地处于市中心, 附近有居民和学校排练声音大, 影响居民休息, 当地居民经常向有关部门反映扰民, 介于这种情况, 艺术团不得不重新找地方, 排练场地换了五六处, 大大影响了团队的发展。现在在领导关心和多方协调下, 艺术团终于在教师进修学校有了固定的活动基地。二是业务上的辅导:既然是挂靠文化馆的艺术团, 文化馆就有义务为她们进行艺术辅导, 艺术团成立以来, 文化馆每年都制定详细的辅导培训, 排练计划, 采取多种形式, 为他们提供学习机会, 提高他们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 让他们适应新时期群众文化的需要, 馆里专门专业老师不定期对艺术团进行艺术培训和辅导, 特别是给艺术团排练节目参加各类演出, 还配合上级的赛事, 排练舞蹈参加省市的各种比赛, 通过种种渠道为艺术团搭建对外交流, 开拓视野的平台。短短几年, 艺术团的艺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三是经费上的扶持, 艺术团碰到最大的难题是资金, 文化馆是公益性事业单位, 没有多少经费直接扶持艺术团, 我们就通过其它途径, 想办法使艺术团创收, 介绍艺术团参加一些有偿服务的演出, 政府的一些大型庆典活动积极为他们争取参加, 增加团队的收入, 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四是加强政策保障和舆论支持:政策是进行各项社会活动的依托和保障, 有政策, 人心暖、眼睛亮、腰杆硬、脚跟稳。大力营造宣传氛围, 通过报纸、电视宣传夕阳红艺术团的先进事迹, 扩大品牌团队知名度, 增强团队的实力, 以此来培育团队的内在动力, 使艺术团沿着正确方向向前发展, 逐步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

四、坚持机制创新, 不断拓展品牌团队建设的新领域

品牌文化团队是最需要建设创新的领域, 创新是品牌团队的本质特征。

为了使艺术团持续保持活力, 我们在培育和引导过程中, 特别注重运行机制的创新, 使艺术团的发展与全市群众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艺术团刚成立, 我们就对机制进行创新。创新运作是打造品牌团队关键, 科学管理是打造品牌团队的保证。树立精品意识本来不是业余团队的事情, 但为了打造特色品牌团队, 我们馆对艺术团节目的排练上严格要求。2007年、2009年为该团排练的小品《军嫂》《生男生女都一样》参加了常州市第八届、第九届小戏小品大赛, 获得了三等奖, 其中一个还参加了2009年常州市委宣传部举办的“幸福广场周周演”首场启动仪式, 2009年参加了常州市旅游节开幕式演出;编排的舞蹈《天目湖之约》《斗牛》《现代风格》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溧阳市舞台艺术新作品大赛中分获二, 三等奖;多年来夕阳红艺术团还坚持为部队慰问演出75场, 每年举行专场文艺演出, 配合政府三下乡深入社区和乡镇, 都一切都源于办特色团队的宗旨, 树品牌意识的结果, 正因为有了自已的特色, 春江艺术团才有了一点小名气, 2007年5月还被常州长市委宣传部、常州市文联、常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评为常州市第二批优秀团队;还多次被溧阳市文联和文化局评为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社会文化艺术团队。通过活动、比赛, 提升了该团的品位, 拓展团队建设的新领域, 团队品牌活动的培育, 开创了公共文化服务和群众文化工作创新品牌的新思路。

篇9:为民族脊梁立传

近日,由沧州籍作家、学者何香久编剧的35集电视连续剧《金色大地》封镜了。这是他继电视连续剧《焦裕禄》之后的又一部主旋律作品。此前,电视连续剧《焦裕禄》获得了“飞天奖”一等奖、 “金鹰奖”最佳电视剧奖等多项大奖,此次编剧《金色大地》,再现全国劳模耿长锁的故事,让观众更加期待。资深媒体人高海涛近日对话何香久,听他畅谈剧本与文学创作的心得。

我对耿长锁这个人物有“电”

高海涛:能给我们谈谈《金色大地》的创作过程吗?

何香久:可以。《金色大地》是以饶阳县五公村全国劳模耿长锁为原型的一部年份戏,饶阳县委宣传部找到我,就是因为我写了《焦裕禄》剧本。其实当时正要签约两部片子,我对这个题材有“电”,就把其他片约推了。

为什么对这个题材有“电”?主要是对耿长锁这个人物有“电”。我十几岁时读过一本特写集,叫《花开第一枝》,是写五公农业合作社办社历程的,当然也写到了耿长锁和办社初期的“老四户”。那本书给我的印象太深了。

高海涛:用今天的眼光看,耿长锁可能被认为是个“过气”的人物,就连农业合作化都成了“明日黄花”,这样的题材还会不会有价值?

何香久:我觉得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一定不能离开人物的成长和事件发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与其他同时代的劳模相比较,耿长锁是个“唯一者”——他最早打破了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模式,办起了第一个农业合作组织。仅凭这一点,这个人物就具有不可替代性。耿长锁是农业合作化的创始人,也是这一制度终结的见证者。他创造了中国农业史上的一个奇迹,他经历了中国农业合作化的全部过程。可以说,在中国农业史上,他是个绕不开的人物。

高海涛:那耿长锁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何香久:他是一个“有想法”的庄稼人。他的想法从一开始就很简单,那就是让胼手胝足的庄稼人能吃饱饭。为这个想法,他自觉接受了革命的洗礼,为这个想法,他终其一生矢志奋斗。后来他明白了,要实现这个想法,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1943年,在抗日战争连天的烽火中,在日寇“五一大扫荡”的腥风血雨中,耿长锁创立了中国农民的第一个农业合作组织——土地合伙组。由此,数千年来中国农民对自己发展道路的探索,迈出了历史性的跨越。这个由四户农民组织起来的“土地合伙组”,到1944年春耕开始,在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很快就发展成为土地入股、农副业结合、统一经营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在民族民主革命时期创办起这样一种具有较多社会主义因素的农民合作组织,应当说是一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耿长锁的人生经历十分传奇,既经历了残酷的战争年代血与火的考验,又经历过寻路与创业的百折千回,这为该剧的故事性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新中国成立后,耿长锁由一个普通农民成为一位蜚声海内外的全国劳动模范,而且几十年风风雨雨,声望之树常青。他作为一个普通农民,出访过很多国家,开阔了对命运思考的视界。他一直到成为省级干部,都没有离开过脚下的热土,一直保持着最本真、最质朴的农民本色,始终与老百姓保持着血肉联系。他眼光远大而又性情耿介,不说假话,性格幽默而又立场坚定,潜德不耀,被毛泽东称为“群众所信任的领袖人物”。从上世纪50年代初叶直到80年代末,耿长锁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耿长锁的人生经历,有着最为丰富的“中国故事”元素。这也是促使我投入剧本创作的吸引点。

高海涛:这段往事对当今时代有哪些意义?

何香久:耿长锁不仅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成为中国农民的一面旗帜,成为民族的脊梁,同时他也留下了许多为当今时代所需要的精神遗产。这部戏写的是作为中国历史的长子——农民,与土地的感情,写的是人物个人命运与社会命运的纠葛。它呈现出一个乡村里的中国,会留给今天的观众更多的思考。

高海涛:这部电视剧的拍摄顺利吗?

何香久:还算顺利,不过非常艰苦。拍摄是在2015年冬天,拍了100天。2015年冬天是华北地区几十年不遇的寒冬,拍夏天的场景,演员要赤膊,还要往身上浇水,很多演员发着高烧上片场。春节剧组不放假,大年二十八导演孙波病逝在驻地。剧组化悲痛为力量,旧历二十九就是除夕了,在八宝山送走了孙导,继续拍戏。正月初五接任导演王新民先生就到场了。整个剧组是用耿长锁精神完成这部作品的。现在已进入后期制作阶段。

作家要呐喊出人类灵魂的声音

高海涛:您从事文学创作多久了?一定记得处女作发表时的激动心情吧?

何香久:我发表第一篇作品是1970年,当时我15岁,正读中学。那是一酋歌词,名《七亿人民七亿兵》,发表在河北省群艺馆的《歌词》杂志上,居然有20多位作曲家分别谱了曲子,其中一首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了。当时,能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作品,是一个大事件。县文化馆创作组的马建成老师知道了,就骑上自行车到乡村中学找我。马老师带来县文化馆的油印文学刊物《群众创作》,让我给这个刊物写稿,还讲了些文学创作的基本常识。从那时起,我的作品就经常发表在县文化馆的刊物上。不久,河北省文联的《河北文艺》复刊,马建成老师把我的一个组诗整理修改,亲自送到石家庄,推荐给在《河北文艺》当诗歌编辑的著名诗人尧山壁,这个组诗发表出来,之后又在《河北工农兵画刊》发表了一个配画组诗。总之,从那时起,我毅然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高海涛:在沧州,您是众多作家的旗帜,您是怎样引领大家创作的?

何香久:我跟沧州的作家朋友们说,我不赞成把作家分成“一流作家”和“二三流作家”。搞文学是件很严酷的事,努力与成功往往没有因果关系,拉锯不见得下末儿,出水不见得两腿泥,有很多人写一辈子都写不出一篇成名作,但只要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尽力了,我们也就完成了自己。因为我们能主宰的就是这个过程,至于结果,我们自己说了不算。我还总是提醒作家们,一定要多读书——作家写作不能总是“掠夺”自己,要及时给自己补充“養分”。

上一篇:五星级酒店春节方案下一篇:林春彩个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