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业务交流

2024-04-16

新闻业务交流(精选8篇)

篇1:新闻业务交流

新闻业务培训讲稿 一、一地鸡毛,遍地新闻

有部电影叫《一地鸡毛》,对于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志来说,叫遍地新闻。先讲一个故事:

说今天上午,张三从集体果园里摘了六个苹果,于是他一屁股坐在田埂上吃了起来。半小时后,他留下了六个苹果核,用袖子捋了一下满是苹果汁的嘴脸,然后扬长而去。

说今天上午,李四从自家果园里摘了六个苹果,然后他到水渠里把苹果洗干净,走到村子里,自己留下一个苹果,然后把五个苹果拿出来给别人吃。李四虽然只吃了一个苹果,却得到了五个人的友情。

说今天上午,王二麻子也从自家果园里摘了六个苹果,自己也留下了一个,好了

他们有了水果后,也把水果拿来与李四分享。李四得到了一个橘子、一个梨,一个香焦、一串葡萄和一个水蜜桃。一个苹果换来五种不同的水果,五种不同的味道,五种不同的颜色,五个人的友谊。

上面的故事,都可以写成稿子。三篇稿子同时发给了报社或电视台。请问,新闻单位会全部采用吗?

告诉大家,我会全部采用。为什么呢? 第一篇:我会把它改为批评类的稿件。

第二篇:我会把它改为团结友爱互助的稿件。

第三篇:我会把它改为经济类稿件,如何提高投入产出比,用一分的投入,换来五分的回报。

上述故事给我们一个启示:新闻处处在、时时在,新闻就在你身边、我身边、他身边。

二、什么叫新闻呢?新闻有什么特点呢?

讲个故事

一个痴子打了小明,因为是精神病人,所以法律上规定不负刑事责任,其法定监护人要求承担民事责任。可小明一口恶气没出,等伤养好后,他装疯卖傻,打断了痴子两根肋骨,结果因为故意伤害,被公安机关依法逮捕。这起案件被法制报报道。

痴子打伤小明,不负法律责任,是常识,不是新闻。而小明装疯打伤痴子,这是新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狗咬人不是新闻,而人咬狗却是新闻。

新闻,是对亲近发生的事件的报道。

1、新闻的构成要件: 时间,今天上午; 地点:果园; 人物:张

三、李

四、王二麻子和五个隐形的朋友; 事件:苹果怎么个吃法; 结果:三个不同的效果;

为什么有这样的结果:不同的处事方式; 怎么会有这样的结果:人生的态度不一样; 社会效果(舆论的引导作用):我们在满足大众物质需要的同时,还要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讲究社会效益。

2、新闻的特点:

真(实):的的确确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不能胡编烂造,不能凭空想象,不能断章取义,不能以偏概全,不能无中生有。大V,网络流言。

新(鲜):必须是刚刚发生的事件,不能是过去的事件;不能写没有发生的事情;不能是过时的事情。《技术入股》、《抢财神》。

快(速):即抢新闻。迅速地把新闻事件形成音像、文字,报送新闻单位。活(灵活):采用合适的文体。宜消息则消息,宜新闻调查则新闻调查、宜特定则特定,宜图片则图片。

强(观点鲜明):赞成什么、倡导什么、弘扬什么或批评什么、谴责从我做起、反对什么,都要有鲜明的态度。新闻作品就是新闻事件本身与记者的客观判断相结合的产物。

三、什么事件有新闻价值?(如何发现新闻线索)

再讲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说两个男生,小林和小杨,在谈恋爱。小林追女生,说:“你有男朋友吗?”第一次约会,女生来迟了,小林问“你为什么还没到?”三天没见,小林问“你在干吗?”双方闹别扭了,小林说“你会不会离开我?”到最后,小林没追到女生。

小杨遇到和小林一模一样的事情,但小杨说的话是这样的“我想追你”;“你没到,我担心你”;“我在想你!”“我离不开你!”小杨成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新闻性就出来了。

第二个故事:局长通知办公室主任:让小张用三天时间把水槽里加满水。第一天,小张只加了五分之一的水,第二加到了一半的水。办公室主任看到后,第一天批评小张:一整天下来了,你看你才完成任务的20%,照这个速度,怎么能完成任务?第二天又批评道:两天了,才干了一半活,看你明天怎么交差?小张挠挠头,什么也没说。

局长看到后,看法和主任不一样。小张,好样的,第一天你不仅找到了水源,弄来了运水工具,而且水槽里已经有了不少水。继续努力。第二天,局长说:不错嘛,已经完成一半任务了。小张啊,明天你会用什么方法来完成任务呢?小张回答:前两天我去挑水,效率低,明天我准备借一个水车来,一车子水赶上我十担水。用水车,明天上午就可以完成任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深挖一锹,井就打成了,即新闻就在于发现。

这两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多角度、立体式发现新闻是写好新闻的前提。

日子正常过,工作老样子,个个熟面孔,既没新鲜事,也没闹妖蛾子,也许大家觉得没东西可写。

白马湖农场究竟有哪些新闻?我站在白马湖农场外看白马湖农场,我认为,有新闻的地方是:

(一)、泡“信息超市”,就是会议上找新闻(起码50个题目)

1、会议中有政策动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用七年时间完成新一轮改革任务。去年开始,省农垦系统大力度推进改革进程。我搜集了有关资料,江苏农垦国有农场已经着手在行政性职能、社会事业性职能和社会服务职能等三个方面展开31项改革。行政性职能包括社会治安管理、土地管理、渔政管理、水资源管理等18项内容;社会事业性职能包括劳动力就业培训指导、社区文化宣传、居民社会保障等9项内容;社会服务职能包括场域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水电气的管理与服务、社区物业管理与服务、幼儿教育管理等4项内容。

这些内容的改革,都是大家需要关注的,更需要大家进行宣传和引导。

2、会议中有经验总结

⑴“效率为前提,效益是目标”抓管理

⑵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节本增效,降低行政成本,降幅达15% ⑶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转作风、树新风、严“家风”,干部队伍建设上了新台阶

⑷转型增效,结构调整带来新气象等等。

3、会议中有工作重点

全省农垦系统的工作重点 农场工作的重点 重点工作实施过程中新经验、新成就。

4、会议中有新鲜的新闻。为专业招商队伍披挂战袍。

(二)、到田头

人民群众是新闻的主体,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永远是新闻聚焦的重点。中央提出加快城镇化步伐。中央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省里提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这意味着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为白马湖农场“绿化林业向苗木产业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苗木产业的可写的稿子有: ⑴全场苗木产业发展情况。⑵谁的苗木种植面积最大? ⑶谁的苗木品种好、效益高? ⑷谁接到了城市绿化大单?

⑸谁的苗木工程获得政府奖励?

⑹苗木产业如何既建起了绿色银行,又改善了环境美化了家园? ⑺苗木产业的发展如何带动合作经济组织的诞生?

⑻苗木产业有没有带动土地扭转?土地扭转后与扭转前后经济效益对比。畜禽水产养殖

这虽然是老话题,但白马湖农场一个“特”字,就有了个性,有了区别于流均、南闸、施河、三堡等传统养殖乡镇独特的一面。“白里透红,与众不同”是雅倩化妆品的广告语,使它与其它化妆品区别开来。“今年过节不收礼呀,收礼就收脑白金”,尽管排中国十大恶心广告之首,但它与众不同,人们就记住了它。所以,白马湖特色养殖业可大书特书。⑴畜禽业近年来发展情况。

⑵1:5的效应――白马湖农场一只乌骨鸡卖出五只肉鸡的价钱

⑶鲈鱼鳜鱼青虾唱主角 草鱼鲤鱼鲢鱼靠边站——白马湖农场特色水产养殖效益高;或者说:草鱼鲤鱼鲢鱼一池塘 不如鲈鱼鳜鱼青虾一萝筐――看白马湖农场如何发展特色水产养殖

⑷好吃的赶不上好看的来钱――观赏鱼成为白马湖水产养殖新宠儿 ⑸鸡爪鸭翅鹅掌分开卖――白马湖农场农产品加工业真会赚钱 ⑹禽粪养猪 猪粪养鱼――看白马湖农场生态食物链 ⑺防病治病打针喂药――白马湖农场为畜禽聘请保健医生 种田有了新变化

⑴手提的比肩挑的值钱--白马湖农场种子基地建设让人刮目相看

⑵过去车拉肩扛好累人,如今订单一张真轻松--白马湖农场职工种田有了新章法

⑶背朝青天土里刨食好个累 油门一加耕种收割全搞定--农业机械化让农场职工好自在

⑷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白马湖人靠科技增收

⑸谁说只有黄土地只能种蔬菜--大华种业告诉你白马湖农场蔬菜好个鲜 ⑹过去耕耕耙耙自家地 如今跨区作业挣大钱--白马湖农场农机服务队有赚头。

⑺满田漫灌不如喷滴灌溉――白马湖农场节水农业有看头

⑻一家一户势单力薄 联合承包共闯市场--联横合纵让白马湖农场经营机制迸发活力。

(三)、跑部门

白马湖农场有许多部门,部门工作的创业、创新、创优,是我们新闻宣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引进来”向“管理创新”要内生效益(2)“走出去”向“政策资金”要发展助力(3)量化考核挤掉业绩水份

(4)买东买西价格不等 你采他购隐藏猫腻――白马湖农场农资统供制一剂药去顽症

(5)无预算不列支 超预算不报销――白马湖农场拧紧财政支出水龙头(6)拾边地纳入总盘子 空隙地种了禾苗 滩涂地派上了用场――白马湖农场盘活存量出效益

(7)是你的万儿八千全拿去 欠帐的一分一厘还回来――白马湖农场清理陈帐泾渭分明

(8)你情我愿 有事商量着办――白马湖农场一事一议真的好

(四)、入农户

生产生活上的改变,农场职工最有数,深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就会发现有大量的选题。.生活很开心,现实挺丰满。

(1)调整灌排渠系 投入移动水泵――白马湖农场做好旱涝保收(2)安居方能乐业---白马湖农场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3)把好入口第一关--白马湖农场为职工提供安全饮用水(4)人在画中走----白马湖农场打造绿色自然长廊

(5)家有病人不用慌 医疗保险来帮忙---白马湖农场职工不为生病而发愁(6)横到边 竖到底---农场为职工编织社保兜底网

(7)过去要盖几十个章 如今只进一个门---农场建立健全社会服务体系(8)田畴方正如织毯 楼房掩映绿树间---农场职工对康居乡村工程拍手称快

(9)和李大爷同吃同住的那三天---看农场如何做到老有所养

(10)让每个人最后一程走得光鲜---农场为职工百年后安排好去处(公墓建设)(11)蹦蹦跳跳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农场为中老年人建好健身场所(12)鸡犬相闻 童叟无欺---农场是当今桃花源(平安创建、法制创建)

当然,白马湖农场还有许许多多可圈可点的地方,还有数不清新鲜事,我只是个路过者,或者说是雾里看花,就这样,我刚才罗列的题目已经超过了100个。

如果在座的各位做有心人,大家会发现,可写的新闻还很多。比如:中国梦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实现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从干好本职工作开始。这里面就会有一批典型涌现出现。发现典型、培养典型、宣传典型、学习典型是新闻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又比如:在崇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新人新事新风尚层出不穷,这需要宣传。

再比如:优秀党员、优秀员工、优秀企业家、创业先进人物、项目建设先进集体,都是我们采访的对象。

所以说,新闻无处不在,就要靠我们去发现。

四、如何做到动笔有话说(新闻的写法)

(一)、消息的写法

1、标题是全文的高度浓缩

2、五个基本要素要齐全

3、把最精彩的部分放在导语里

4、导语中所说的内容下文必须一一写清楚

5、适当地运用背景材料

6、段落之中无需转承

7、不需要细节描写,用叙述性语言

8、文字控制在1000字左右。最好在800字左右。

(二)、通讯的写法

1、要有丰富的材料

2、要有精彩的三五个故事

3、要展示人物、事物成长发展规律

4、要见人见事见精神

5、人物通讯不要追求完美,要有残缺美

6、要处理好典型人物与先进人物、与普通群众、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不能无限拔高,不能把典型人物写成六亲不认、不食人间烟火的怪胎

(三)、新闻图片的拍摄

1、突出重点,构图符合中国画的基本要求,画面要有美感

2、新闻图片中的景、物、人要协调一致,不能大雪天穿短袖衬衫

3、注意图片中每一个人物动作的协调性、表情的一致性

4、注意光的使用

5、活动的细节

6、注意角度的选择

希望拜读到大家的大作,希望能有与大家合作的机会,希望有空到宣传部或报社作客。

谢谢大家!

篇2:新闻业务交流

顺德容桂职业学校来我校交流学习

2014年11月21日,顺德容桂职校副部长杨炳光带领学校财经部和会计部教师一行人来我校交流学习。我校商务专业科教师们热情接待,此次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活动主要有听课、评课,参观文秘实训中心,开展评课交流座谈会等环节。活动中,财经专业科伍燕红老师的一堂《会计电算化》考证课,将知识讲授、技能训练和应试技巧充分结合起来,得到了听课教师们的一致认可。在座谈会上,容桂职业学校副部长杨炳光指出,此行目的是参观学习文秘和会计专业设置、教学、就业等情况,以取长补短,促进学校更好发展。我校教务科科长王丹丽参加了此次会议,她就学校办学历史、专业设置、发展理念、目标与前景等方面情况进行了详细而系统的介绍,她指出:兄弟学校间互相交流学习,将助力职校更加稳健、快速、深入发展,应予以提倡和鼓励。商务专业科科长廖其柱重点讲述了文秘专业的特点、培养目标及发展变化,并指出我校是文秘资格职业证考点,热烈欢迎容桂职校学生前来进行考试。此次活动是一次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机会。只有抱着一个开放的、不断学习的心态,进行积极合作、谋求共同发展,才能促进学校向着更深、更广、更远方向发展,才能真正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此次活动意义重大,取得了较好效果。

篇3:《红星》报的非新闻业务

一再策划和发起活动

与现在的许多报刊一样, 存在于20世纪30年代的《红星》也曾策划和发起一些活动, 例如, 捡子弹壳的运动。1934年5月30日第45期第四版刊登王宗槐的《我们检 (1) 弹壳的成绩》, 其中写道:

“《红星》报提出检子弹壳的运动后, 得到红色战士很热烈的回答与拥护。关于这一工作的重要意义, 第二师曾普遍在党团小组中讨论了, 立即发动进行, 并决定以每个党团小组为单位去收集, 检阅党团员。这一工作的进行, 成为经常应有的工作。特别是我们的青年同志, 更积极去收集, 每次战争后检阅一次;就是负伤的同志都能很积极的搜检。最近两月中单青年, 共检到了子弹壳一万一千六百八十发, 子弹八千三百九十发, 获得了很大的成绩, 现我们还在继续努力进行着, 希望其他各部队的同志, 也要注意这件事呵!”

此外, 《红星》还一再对读者发起号召。例如, 1933年8月13日新第2期第2版刊登了《热烈购买经济建设公债》;1933年8月19日新第3期第2版刊登了《本报号召红军在白区每月扩大一千个红军》;1933年10月1日新第3期第4版刊登了《两个号召》, 这两个号召分别为“红军部队快速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每个红军战士每个月写两封家信”, 《红星》还为后者特设专栏登载“红军家信”;1935年1月15日第68期第2版刊登了《本报号召本月廿一日前每三人扩大一个红军》。

1934年11月7日出版的《红星号外》, 实际上也是一次号召——《本报号召创造争取群众工作的模范连队》。

从1931年12月11日创刊至1933年11月30日, 《红星》曾发起六次号召, 这些号召“在红军部队中引起了一些反响, 特别是在白区每月扩大一千个红军的号召, 得到各部尤其是东方军的响亮回答”。 (2)

重视与兄弟媒体的协作

与兄弟媒体进行报道或活动方面的协作, 有利于形成舆论合力。对此, 《红星》比较重视, 甚至曾专门刊文推动相关协作。

1933年12月3日的第18期第四版刊登了《关于红星报的号召——给各红军报纸的编辑者》一文, 文章指出:“各红军的报纸, 对《红星》的号召是漠不关心的态度, 所以我们在许多报纸上很少看到对《红星》号召的响应与回答, 甚至有些问题《红星》已提出了号召而自己又再来一次。这主要是由于不了解《红星》的号召是代表总政治部的意见, 是带有领导性质的。各红军报纸对这些号召的任务, 应该是伴着它的周围, 把一切报纸的力量都集中在这一号召之下, 组织成为广大的群众运动, 来响应和回答《红星》的号召, 亦即是总政治部的号召。”

而在1933年11月26日的第17期第二版, 刊登了《本报响应青年实话的号召以战争的胜利来回答群众慰劳我们的热忱》一文。

印务情况

《红星》的刻印方式以铅字印刷开始, 以铅字印刷为主, 但有不少是手刻蜡纸油印, 最后以油印结束:

第一, 印有“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字样的第31期 (1933年3月3日) 至第35期 (1933年5月12日) 和第68期 (1935年1月15日) 是手写油印的32开报纸。

1933年8月6日, 印有“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字样的新第1期, 恢复铅字印刷4开报纸。

第二, 未印有“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字样的新第l期 (1934年10月20日) 至新第26期 (1935年8月3日) 是手写油印的4开报纸。

据负责刻蜡版的《红星》报工作人员赵发生回忆, “《红星》报可分为两个阶段:即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时期和长征途中。前一时期是铅印, 纸张是自己造纸厂造的毛边纸……长征途中的《红星》报是油印的……纸张是从根据地带出来的。过草地以后, 入了藏民区, 担子挑的纸用完了, 就买一些印过藏经的纸, 用背面印报。” (3)

《红星》的印张也不固定, 一般为“本期一张”, 但也有“一张半”或“两张”的情形, 如1934年9月10日第46期“本期一张半”, 1935年1月15日第68期“本期两张”。

1934年6月5日, 第46期, 一版刊登了《印刷所声明》:“本期报, 第二、三版位置装反, 油印工友上版时弄错, 望读报者同志注意为盼。”落款为“军委印刷所”, 表明这时是由军委印刷所负责印刷《红星》报。

发行情况

一度定价大洋三厘。从1931年12月11日创刊至1933年8月6日新第1期, 没有标明售价。第31期 (1933年3月3日) 至第35期 (1933年5月12日) 《红星》报, 系手抄油印, 没有标明售价。

1933年8月13日第2期至1934年9月25日第66期, 《红星》报一般都在报头区刊登“定价大洋三厘零售铜元一枚”字样, 标明售价, 此前一直没有这样做。即使附加副刊, 售价也一样不变。

1935年1月15日第68期起 (第67期散失, 情况不详) , 《红星》报均系手抄油印, 不再标明售价。

1932年3月11日、23日的第11、12期《本报特别启事》:“近来连接各地方来信, 购阅本报, 要求多多印发, 以便广为推销, 兹特规定凡地方订阅本报者, 每份铜元一枚, 作辅助印刷费, 由各地方机关直接写信来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红星》报社订购, 预订若干期若干份, 均先将订报的钱寄来, 写明通讯处, 即按期照付, 至于红军学校, 后方医院兵工厂, 拥护红军委员会、各军区所属地方武装等机关部队, 仍不收报费, 特此启事。”

发行量在中央苏区名列第四。《红星》报的发行量, 1933年仅在中央苏区就达17300份。毛泽东同志在1934年1月22日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中曾提到:“仅在江西苏区, 《红星》报的发行量就达一万七千三百份。”

而据《中央苏区美术的蓬勃发展》的介绍, “1934年1月26日, 毛泽东代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向‘二苏大’作报告, 总结了中央苏区群众文化宣传活动的发展情况:已出版发行大小报纸34种, 其中《红色中华》已发行4万份, 《青年实话》已发行2万8千份, 《斗争》已发行2万7千1百份, 《红星报》已发行1万7千3百份。” (4)

由此可见, 《红星》报的发行量, 在中央苏区数十种报刊中名列第四, 仅次于《红色中华》、《青年实话》和《斗争》。

另据1932年12月19日的《关于湘鄂西具体情形的报告》 (作者为原湘鄂西省委书记杨光华 (5) ) 介绍, 《红星》也发行至湘鄂西苏区。由此可以推测, 《红星》报的发行范围不局限于位于江西的中央苏区, 其发行量超过了17300份。

当然, 非常时期 (例如, 战斗非常激烈时, 长途行军途中) 的《红星》报, 发行量达不到17300份, 例如, “长征途中的《红星报》……每期印700至800份”。 (6)

发行机构及主要读者。“当时《红星》报的发行是由总政治部发行科负责, 它的主要读者是红军指战员及根据地的人民群众。长征途中的《红星报》……发到连队。” (7)

《红星》报的内容十分符合目标读者定位——红军指战员:“卫生讲话”、“卫生常识”都与红军指战员 (特别是行军时) 的健康维护有关;“小玩意”、“猜谜”都是娱乐性栏目, 但这两个栏目的具体内容都是与军事有关的;“红军歌曲”、“红军诗歌”、“红军歌谣”等栏目的开设, 也显示出《红星》的军报特色。

广告只刊登于中缝

《红星》报的广告只刊登于中缝, 内容除书报刊出版发行的广告外, 还涉及招生广告、遗失启事、寻人启事、领取股票及红利的启事等。

1933年11月12日第15期, 第六版和第七版之间的中缝刊登了这样的广告:“《中国地理常识》出版印刷了仅三千份, 购者从速, 定价每本大洋壹角, 红色战士减半。发行处——红军总政治部发行科。”

1934年3月25日第34期, 第一版和第四版之间的中缝刊登了3条广告:一是《我们红色战士所渴望的步兵战斗条令第二部出版了》;二是《卫生学校函授启事》;三是通知领取红军合作社股票及红利的启事。

1934年1月21日第25期, 第二版和第三版之间的中缝刊登了《遗失党证声明作废》和4则《访问启事》。其中3则《访问启事》的内容分别为:

钟涵兴, 兴国上社区秀水乡长岭下村人, 一九二九年到×红四军, 三年未写信回家。

妻曾祥瑞

温春发仔, 于都×区黄凹×乡孟口村人, 当红军三年没有写信回家。

弟温柔

龙××, 公略中鹄区第十一乡兆省村人, 一九三○年九月到×红五军, 无音信。

兄龙文

从内容上看, 上述《访问启事》实际上是寻找红军战士的寻人启事。

注释

1 原文如此, 应为“捡”。

2 引自1933年12月3日第18期第四版《关于红星报的号召---给各红军报纸的编辑者》一文。

3 (6) (7) 金耀云:《长征途中的〈红星〉报》, 《新闻研究资料》, 1979 (1) 。

4 http://www.red-soil.com/red Show2.asp?Article ID=5610。

篇4:新闻业务交流

世界文艺讯:2010年7月23日,本社社长刘云峰,副总编宋曙光,编委杜正梅、张淑美、阮开军,记者殷军、陈颂洁、刘楚楚等8人代表世界文艺杂志社首次参加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于团中央北戴河培训基地举办所的“第六期全国企事业媒体新闻宣传业务培训班”的培训学习。

近年来,随着世界文艺杂志社对营造自身发展舆论环境,加强与社会的沟通,加速对外的交流,媒介影响日益扩大,并已成为文艺界媒体的一个新亮点,世界文艺杂志社广大采编工作者全面成为中国传媒界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受到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等部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并指示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切实做好本社记者或采编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值此“第六期全国企事业媒体新闻宣传业务培训班”举办之际,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特发文邀请本社记者参与新闻宣传业务培训班学习,并得到了本社领导和采编人员的积极响应与好评。文章内容:

本次全國企事业媒体新闻宣传业务培训班自2010年7月23日始。至7月28日结束,主要开设有新闻学基础知识(新闻理论与写作)、新闻写作语言文字的规范运用、新闻写作内容、形式与手法创新、深度报道的理念与实践、企事业媒体采编策划与深度报道技巧、企事业媒体出版运作与编排技巧等内容。参加学习并考试合格的学员由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统一颁发全国通用的《新闻采编培训合格证书》。

篇5:新闻业务

为什么呢?因为新闻学同医学一样,都是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且有了理论之后仍然与实践关系极为密切,都是非常强调“术”的学科。很多同学喜欢新闻,也是出于对这种职业的迷恋——喜欢做记者。看看每年报广院新闻的同学,多少人慕的是白岩松、崔永元的名,就知道我所言非虚了。

但是,新闻业务的学习是件比较辛苦的事,绝非单靠读书能成就,有时就算经过实战也未必能取得真经。你可能在30分钟内学会BETACAM-5P摄像机和大洋X-EDIT6000软件的使用,但有可能30年也成不了一名优秀的记者。新闻学同医学的另一个相似点是,就实践而言,旁人的经验基本上没有用处,因为每一个采访对象都是不同的,而同一个采访对象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记者面前表现也是不同的。一切都要自己去经历和感悟。

因此,立志要考新闻专业的同学,最好是有一点新闻实践的经验,新闻专业出身的也不例外。没有在媒体待过,你永远也不知道新闻是怎么回事。如果复习时间实在紧张,实践的时间可以短一点,但一定要对媒体有个直观的、感性的认识,这样学起来才不会不知所云,才不会生搬硬套。

我主张大家通过实践学习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从阅卷的角度来看,这部分的题目打分会比较灵活,只要你的意思表达正确,不会太拘泥于具体的词句,何况字典上的解释那么生硬拗口,谁能够真正一字不差地把那395个词条全都背下来呢。再分析一下十几年来的真题,只要在任何一级正规媒体随便待上两天,怎么可能不知道什么叫“新闻根据”、“主题先行”、“非线性编辑”、“同期声”之类的名词呢?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很轻松就过了。这种题要是硬背起答案来,费的劲就大了,还很容易记混,比如述评新闻和新闻评述。

此外,说一下业务考题超范围的问题。记得有个帖子曾经专门咨询这个,没人回复。我个人的意见是基本不用理它,把范围内的东西扎扎实实复习好了就能达130分以上,因为广院的初试试卷还是比较注重基础的。偶尔有个这样的题是为了拉开档次,给想考高分的人以机会。因为那种题没法复习,有可能是前沿的东西或是出题老师的专精之处。碰上了就是碰上了。不要因为这个分散你的注意力。如果你“五个根底”、“林白水”“跳轴”都会做,而把“新闻理论”、“新闻要素”、“《新青年》”答得乱七八糟,也一样得不了高分。

回到正题上来。说一下有了感性认识之后,怎样看书。拿起书来硬啃是行不通的,新闻不是数学。再说新闻业务的书似乎也不用钻研,貌似一眼看上去都很简单。但是,有的东西,你看透了书也学不会。不信么?把刘明华老师新闻写作那一章反复看几遍,什么金字塔结构、纵向结构、点面结构之类的全背熟,再用一周的时间,把《人民日报》每天头版头条的新闻标题下的内容遮住,用它的标题写同样的新闻(嫌麻烦就光

写导语),之后再比较,不用我说你们就会有感触了。这就是业务。

业务传统上被分为采、写、编、评四大块,本科老师也多这么讲,尽管这个分法不大科学,互有交叉。为了复习起来方便(主要是便于订计划),还是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下面我来逐一细说一下。

新闻采访基本是个纯实践的问题,一般听采访课的老师拿着四五年前的例子在课堂上讲技巧就觉得十分可笑。——如果真的有万能公式一样的技巧的话,被采访者也同样能学到并做出有效防御。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从网上下载《面对面》王志采访易中天那期节目,感受一下。此外还可以打开电视,看奥运赛事的采访,随时可见庸俗的提问与无奈的回答。采访的学习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你积累很多的背景知识和人生阅历以及交际技巧。因此在看书的时候,一定要非常灵活。建议结合一些专业杂志上的文章来看,可以加深理解。——有一段时间“隐性采访”在考题中反复出现,是因为当时这个问题争议很大。

关于考试,这部分没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一般不会出大题,注意可以有新闻策划但不可以策划新闻,再看一下突发事件的相关内容。书还是要过一遍,然后对着词典依次理解一下,别有生词。“电视采访”就是“电视记者在摄像机前的采访”之类的,用背吗?当然不用。很多东西也和新闻理论交叉,比如新闻敏感、职业素养等。

新闻写作就比较麻烦,在分值上占的比例也够大,30分左右。题型主要是消息写作和作品评析,后者难度大一些。这样安排主要是考虑到初试考场上的时间有限,所以不会让你当场写个深度报道或是人物通讯。这里面倒是有一些技巧。那么最核心的技巧是什么呢?就是两个字——“专业”。

消息的写作,乍一看大伙都写得差不多,以为是白送分的题,其实不然。每年的写作题都是能拉开档次的。阅卷的老师都是行家,伸伸手就知道你有没有。一篇好的新闻作品,及时、准确、平衡、公正尽在其中,更可以透出作者对新闻价值的理解和把握。提醒大家,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应特别注意标题、导语和消息头的写作。越在前面的部分越要斟词酌句,细细雕琢。可以适当运用修辞。消息头一定要规范、再规范。如果给的材料是通讯,千万不要顾着看热闹,记住这是考试,最有看头的东西有可能是冗余信息或是迷惑项。如果你上来就把它写在了显眼的位置,阅卷老师就会在第一时间窃喜:又一个上当的。

记住!一定要冷静地从材料中挑出新闻要素来,5点或6点,写在草稿纸上,然后规规矩矩地排列组合。此外,关键性的细节也要注意,应反复核实。

作品评析也是如此。一般情况下,考新闻的同学,笔头功夫都不错,需要注意的有两点。一是要看清题目要求,人家让你从哪方面评就从

哪方面评,不要信马由缰地写。二是要辩证。任何作品都有正反两方面,有的同学喜欢反弹琵琶,上来狠批一通,这样往往会吃亏。再次要强调的是,注意专业理论的应用,能用多少术语就用多少术语,这是考试,不要写成随笔。

编辑是要好好学一学的,光背词典不行。应该至少读两本书——一本平面的报刊编辑学,一本广电编辑。编辑的试题多少会有点难度,因为它更侧重于理论。比如编辑方针,新闻评价等等,既要理解也要记忆,该吃透的地方得吃透。广电那边的编辑知识会很专业,但如果有实践的话,一般问题也不大。

篇6:新闻采编业务试题4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它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项事实内容,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它多用于事件性新闻。

2.新闻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剖面或细节。做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

3.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

4.声画编辑:

5.新闻评论:是社会各界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所发表的的总称。新闻和评论,构成纸的两大文体。新闻评论是一种写作形式,一种传播力量,一种社会存在,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和手段。

6.网络评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新闻标题按构成来分,可分为___单一式_______标题和__复合式________标题。

2.新闻稿件的整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__________、一方面是__________。

3.新闻采访中主要有这样3种常见的提问方式:正问法、_侧问法_________、____诱导法______。

4.新闻采访活动的流程大致这样:____________、确定采访主题、做好采访准备、____________、考虑采写安排。

5.电视节目是由____声音______和____画面______构成的,而二者都是独立的表意体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报纸编辑工作包括哪几个部分。

2.简述通讯分为哪几大类。

3.简述导语的重要任务。

4.简述电视评论有哪些特点。

5.简述新闻写作的几大理念。

四、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试分析比较以下两家报纸对同一新闻时间拟定的不同标题,分析它们的优劣。标题A(主题)福布斯发布全球富豪榜盖茨重登首富

标题B(主题)最新首富

(副题)盖茨重返全球榜首,中国内地最富刘永行

2.试分析以下这篇新闻评论的写作风格

2009:“船长”胡锦涛的中国道路

他需要改造当前的政治道德,弥合社会价值观的分裂,刷新中国人的精神天空。长期以来,中国官方话语和民间言论分歧,公开表达和私下非议相异,言语与行动背离。改造中国数千年文化传统累积的幽暗的价值体系,形成与现代文明大国相配的国家价值观,这或许是他和他的继任者同样要面对的更为长远的工作。

一艘13亿乘客的船

…………

67岁的胡锦涛,自2003年任国家主席以来,挑战不断,从当年的SARS到去年的四川大地震,再到去年底的国际金融危机。迈过了改革开放30年门槛的中国,未来何去何从,面临着艰难而关键的抉择。

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六位国家主席,上任至今,刚好是第六年。

作为船长,胡锦涛需要带着有13亿乘客的中国之船趟过险恶之途,驶向阳光航道,其担子之沉重不难想象。

面对金融海啸,他和他的同事们以前所未有的灵活,出台“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本次人代会,即将通过新中国成立60年来最大的政府支出预算。

应对经济危机,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要摆脱西方消费制约,从中国制造、西方消费,转变为中国制造、中国和西方共同消费的经济体,如此方能把握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崛起之路,埋下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石。

一个做了一百多年的梦

如果说国际金融危机对内凸显了经济转型的困境,对外,则似乎为中国提供了机会——胡锦涛带领的中国之船,越来越多地开始参与和影响国际规则的制定。

…………

作为一个世界政治大国的元首,胡锦涛不仅要应对出口、就业等具体的现实挑战,保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他还需要考虑改革的突破路径、执政党的自我更新、中国的发展之路。

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如何在一个动荡的世界里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并且实现中国的民族复兴梦,这是胡锦涛和他的执政团队面临的重要的中长期课题。

这是一个做了一百多年的梦。经历数百年的自我封闭,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华帝国被西方列强以战争的形式,连打带踢地拉进世界版图之中。

中国人看到了自己的落后位置,但直到改革开放打开国门,中国才重新回到世界竞赛的跑道。

30年的时间里,我们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急切,将西方世界数百年的武艺尽数操练了一遍。对西方科技和经济的高度向往,主导了这个民族的全部行动,最终在2008年8月8日,汇入鸟巢上空的足印。在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这是一个老大民族新生之后的成人礼,是一个古老大国沉睡几个世纪后,重回世界大国俱乐部的欢宴。

在全球化的时代,作为中国的最高决策者,胡锦涛面临的形势已经不同他的前任。新世纪以前中国可以韬光养晦,但在今天,中国的一举一动,都无法摆脱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的注视,被他们时刻放置到自己的价值天平上衡量。

在西方人日益贴近的目光中,中国人需要跳出自己的舞步。

唯一的敌人是自己

“中国模式”在世界上能否成立,唯一的敌人是自己。

…………

他需要革新执政党,破除腐败的魔障。经济下行、生活和就业问题日益严峻,人们将更难容忍公权力的腐败。

历史给予胡的期待,需要他凝聚改革共识,突破重重利益阻力,重塑改革的方向,实现社会的共富。2008年12月18日纪念改革开放30年大会上,胡锦涛以“不折腾”的大白话,形象概括他的从政理念,警示全党不要陷入无意义的内部纷争,以免在关键时期错失历史机遇。

他亦需要改造当前的政治道德,弥合社会价值观的分裂,刷新中国人的精神天空。长期以来,中国官方话语和民间言论分歧,公开表达和私下非议相异,言语与行动背离。改造中国数千年文化传统累积的幽暗的价值体系,形成与现代文明大国相配的国家价值观,这或许是他和他的继任者同样要面对的更为长远的工作。

一些人看来,胡锦涛含蓄、温和、理性、沉稳,让外国记者觉得神秘,却符合中国人对一个“掌舵人”的心理期待。但他也有展示其真实性情的一面。今年春节时他在井冈山过年,在农民家炒栗子磨豆腐,脸上的笑容回归一个老人的本色;去年5月访问日本时,他和日本女乒乓球选手福原爱对阵,众目睽睽中展示凌厉的扣杀。

更多人记忆犹新的,是2008年5月的四川大地震,他飞到四川灾区视察,在成都机场双手紧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手,这一幕曾令多少普通的中国人动容。

作为国家主席,他越来越重视人民的力量。去年6月他视察人民日报社时,破天荒地和人民网网友进行交流,成为中央高层领导“触网”的拓路人。

重要的是,他不缺乏民意支持——2008年漫长的悲喜中,江湖和庙堂的声音,由相互呼应到呈现汇流之象,这是中国政治文化中前未有过的新形态。

他在中国拥有大量粉丝。在人民网“什锦八宝饭”网站上,贴着他和温家宝总理年轻时

候的照片以及他视察各地的讲话,受到650多万网友追捧。

2009年,金融危机的阴霾中,新的世界秩序若隐若现。中国正在尝试脱胎换骨的转型。虽然痛苦的过程才刚开始,但是,你也许会看到,无论是外在的地位还是内在的肌理,中国将出现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

五、论述题(本大题14分)

随着“两会”的召开,翻开报章的头版,经常能看到许多会议的报道。有网友撰文对两会报道提出异议:

“曾几何时,新闻报道盛行假大空。为了纠正这个毛病,这些年记者们从国外同行那里取经,都比较注重细节描写,甚至不放过花絮报道。从那些看似没有关系的花絮中,读者也能了解更多的新闻背景。但是,在很多时候,出现了只有花絮乱飞、不见主体出场的情况。各大网站上,每年两会都少不了突出一些例牌菜:第一道菜是美女代表、美女记者。她们的照片的确养眼,但是我看不出来长相跟这个会议有什么关系。如果让人以为这是一个选美会,那倒很有些政治不正确了。第二道菜是少数民族代表的服装展示。这些服装的确很漂亮,但是很少见到媒体报道穿这些服装的人在会上都干了些什么。如果让人以为他们只是来站台的,恐怕就有很大的问题了。第三道菜是明星代表,不管他们开会认真还是不认真,记者们几乎都是当娱乐新闻来报道的。第四道菜是领袖后人相遇,他们应媒体的要求握手微笑,说几句“我早就想和你见面”之类的话,就可以成为两会新闻的标题。以上几道菜跟两会的内容没有任何关系,在媒体中的分量却似乎越来越重。当然,目前它们还是没有超过对代表委员的提案和发言的报道。不过,这些提案和发言也有主次不分、轻重颠倒的花絮倾向。那些没有内容但很幽默的话,那些没有分量但很偏激的话,往往会成为媒体追逐的目标。在两会报道中,大多记者不是没有关心国计民生的情怀,但是很少有人列出其中的重点,并让自己的报道工作跟着这些重点走。一场盛大的两会开下来,他们累得人仰马翻,却不知道这些重点问题中,哪些该谈到的还没有谈到,哪些该解决的已经解决了。”

篇7:新闻写作交流会

一、新闻的定义。

二、善于发现新闻:对新闻有敏感性。

三、校园新闻的种类:

1、各种专家讲座的新闻

2、人物专访新闻

3、各院系,班级活动新闻

4、教学科研进展新闻

5、应景新闻。

四、新闻写作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新闻要素要齐全。某一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影响要体现在新闻稿中。

2、善于挖掘,寻找亮点。

3、新闻稿开头也要吸引人的注意,要使受众想要继续读下去。

4、多用正能量,少发牢骚,不要参杂个人情绪。

5、三贴近。贴近学生,贴近老师,贴近校园。

五、总结:

我认为宣传部主要是写有关学术报告的新闻稿,内容一般学术性较强,许多专业名词,原理使读者云里雾里,无法提起读者的兴趣。因此,我们在写学术报告新闻稿时,要寻找某一点或某一个角度贴近我们的生活,联系人们当下关注的热点,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最后,推荐给大家几本书《冰点故事》 《怎样当记者》等。

这是昨天开会的主要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8:关于新闻编辑业务能力的分析

一、新闻编辑的职责

新闻编辑就是指在报社的编辑部, 对新闻进行编辑与编排, 其中也包括对新闻进行语言的组织整理和选编。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新闻报道计划、设定报道主体思想、版面编排和对新闻内容的编辑、修改。

二、新闻编辑需要具备的业务能力

1. 良好的文字驾驭能力。

作为一名编辑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就是对文字的敏感度和把握能力, 熟悉各种文体形式, 比如工作中常常遇到的消息、侧记、评论以及通讯等各种新闻体裁, 还需要新闻编辑具有较强的驾驭文字的能力。除此之外, 能够通过对记者所采访到的新闻进行深入挖掘得到更具有社会效应的新闻内涵, 同时加强文字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必须以严谨的、客观的态度对某些因为受到现场气氛影响而导致观念产生偏差的现场记者及时作出纠正, 合理安排每条新闻之间的相互关联, 保证公众所看到的是公正、客观、有深度的新闻报道。

2. 敏感的新闻触觉。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感官刺激的时代背景下, 我们在选取新闻时首先就要考虑到新闻对受众的感官刺激是否足够强烈, 是否能够吸引受众的眼球;其次是在各大媒介的竞争之中, 在相同的新闻中是否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提取出新颖的观点, 从而被更多的受众选择。

3. 良好的沟通能力。

五花八门的新闻内容来自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各个阶层, 而新闻编辑获取信息的渠道则是“战斗”在前线的记者, 所以, 新闻编辑首先要能够与记者和前线信息收集人员进行及时的沟通, 以保证信息渠道的通畅。其次, 要多跟基层的记者交流思想, 讨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并及时对自己工作中存在的失误进行纠正;最后, 新闻编辑绝对不能够忽略实践活动对工作的重要性, 通过对一线各个方面情况的深入了解, 提升自己对新闻的敏感度和把握能力, 从而能够为受众提供更加真实和有趣味性的新闻报道。

4. 较强的政治意识。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与国之间相互交流的增多, 导致社会信息泥沙俱下, 对信息的准确传播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作为新闻编辑, 必须具备较强的政治敏感度, 对有关国家政策和大政方针方面的信息要进行极为严格的审核, 一旦一些片面的、错误的观点见于报端, 将会对国家政策的实施造成极大损失, 并且会误导大众甚至引发恐慌,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5. 保持对行业的学习热情。

作为新时代的新闻编辑, 应该广泛涉猎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 博览群书, 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 对政治经济、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历史、各民族风俗习惯、地区特色等内容都要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争取做一名社会杂学家。通过这些学习, 以保证经过自己之手的稿件能够向大众展示更客观、丰富的新闻报道。

三、新时代对新闻编辑业务能力的要求

1. 文字创新能力。

越来越多的网络流行词汇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 若能将这些新鲜的网络流行词汇准确地应用在新闻报道中, 那将会让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大大提高。

2. 创新编排方式。

对一些固定的新闻报道方式进行革新, 对新闻的编排也作出适当的创新, 增强新闻报道对受众的吸引力。

3. 更高的政治素养。

新闻工作者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各类政治话题, 对于涉及到政治问题的新闻, 如若没有较强的政治敏感度不足以应付当下的新闻环境, 所以新闻编辑应该不断地、大幅度地提升个人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 明确什么是正确的政治观念, 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用正确的态度引导受众。

4. 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新闻行业对于职业道德的重视, 高于其他行业, 它的地位是极为重要的, 如果不能遵守职业规范, 那么就不配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新闻编辑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新闻稿件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职业原则, 决不能在政治态度方面犯错误, 时刻恪守职责, 严格规范个人工作行为。

结语:

如今, 我们已然处在了信息爆炸的时代, 每天一睁开眼睛, 大量的信息就如海潮般向我们涌来, 有人说社会已经不需要新闻编辑对信息进行把关和筛选, 每一个信息阅读者自己就是新闻编辑。而无情的现实———到处泛滥的虚假新闻和不良信息, 将这个片面的观点彻底击碎, 新闻编辑的作用不仅没有因此被削弱反而变得更加不可或缺, 所以, 新闻编辑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 不断地提升个人的业务能力, 以便更好地为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群众服务。

参考文献

[1]唐雪莲.现代传播事业发展对新闻编辑的要求[J].决策信息, 2013 (9)

[2]刘英华.浅谈新闻编辑的职业修养[J].青春岁月 (学术版) , 2013 (7)

上一篇: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下一篇:教学设计方案获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