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领导工作总结报告

2024-04-08

村领导工作总结报告(精选9篇)

篇1:村领导工作总结报告

县委驻雷坪镇新村工作队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两办”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四字方针,从实际出发,着重以村容环境整治为切入点,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目前,新村村呈现出生活富裕,环境优美,和谐稳定的崭新面貌。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新村村基本情况

雷坪镇新村村,是雷坪镇一个偏远小山村,毗邻永兴县、耒阳市。全村辖4个自然村,13个组,总人口1200人,耕地面积402亩,人均耕地仅为0.33亩。在职村干部4人,党员20人。原来该村部分村民以开采矿产为生,近几年来,由于矿山资源枯竭,村民收入大幅减少,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村中多以老人和留守儿童为主。

二、工作开展情况

1、着眼长远建章立制,强力推进基层组织和队伍建设,制定科学发展新规划

一是深入调研,科学制定新村新农村发展规划。为扎实有序推进新村各项工作,自工作队驻队以后,深入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积极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和新农村建设方针,并及时组织召开组以上干部和部分村民代表座谈会,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认真制定《新村村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帮助新村谋划一条适合村情的发展路子,明确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规划预计投资100万元以上新建村文化活动中心,硬化通组公路,美化、亮化、绿化村庄,从根本上改变落后面貌。二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基层民主管理水平。通过召开村委会、党员民主生活会,及时发现基层组织和党员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积极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整改,并进一步完善了规章制度,规范了村级组织建设,确保集体领导和民主决策,积极推进民主建设,大力推行财务公开制度,加强群众监督,切实发挥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三是深入“创先争优”活动,促进新村社会和谐稳定。结合驻点村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创争主题,积极引导党员群众在农业生产、计划生育、综治维稳、新农合、新农保等方面创先争优,同时,创新基层管理机制,帮助建立健全维护农村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长效机制。

2、千方百计筹资投劳,努力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夯实科学发展新基础

今年,通过外争、内引等方式,共完成新农村建设投资达130万元,完善了新村基础设施建设,使新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得到了根本改变,受到了县新农村建设工作“两办”的高度肯定和村组群众的满意好评。一是积极开展村庄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拆除影响村容、村貌的厕所、猪栏、杂房、烤烟房等20间,新修通组道路400米,新建垃圾池4个,切实解决村内道路、给排水、垃圾处理、人畜混居等突出问题。二是高标准新建村民室外活动中心。为提高村民文化娱乐生活档次,满足村民对精神文明生活方面的迫切需求,新修建文化活动广场2800平方米,标准蓝球场1个,广场栽种乔木30余株、灌木400平方米。三是修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由于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年久失修,漏雨严重,严重制约了村支两委工作的正常开展。为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工作队积极筹资2万元进行了维护和修缮,为全村党员学习、村民议事、理论宣传创造了一个舒适的环境。四是大力加强农田灌溉设施建设,新修容量1640立方米的水塘一个,排灌溉水渠1200米,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五是开展“绿化”攻坚工程和亮化工程。在通组道路、文化休闲广场、蓝球场周围安装了路灯6盏,栽种了各种花草树木,真正让我们的新村绿起来、美起来、靓起来。

3、突出重点引导帮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子

工作队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驻村的最终目标和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地制宜,强化农业结构调整,为群众增收致富开辟新的道路。一是针对种植结构单一、荒山较多的实际情况,积极走访村民,争取群众意见,反复调查论证,鼓励发展林业、养殖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形式,积极争取林业部门支持,免费发放各种苗木,大力开荒造林。今年完成荒山造林、三边造林150亩,发展养殖专业户3户。二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工作队成员与年老体弱的党员、困难户,结成“一帮一”、“一帮多”学习对子,帮助他们理解消化学习内容、搜集致富信息,争取惠民策政支持,并积极筹措资金2万元,对养羊户、困难户提供技术指导和资金帮扶,帮助困难党员、困难户早日脱贫致富。

4、全力配合党委政府,抓好当地中心工作,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积极响应县委千名干部下基层要求,深入开展民情调查活动,围绕新村古建筑群的抢救与保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以及村民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调查。一是深入到五保户、贫困户家中进行了走访慰问,发放了慰问金8000元,解决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二是开展了生育关怀特困帮扶活动,对村里2名纯女特困户进行人平上千元的救济。三是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工作队成员和机关中层以上干部与新村村12户困难家庭结成帮扶对象,全力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全年共走访村民100余户,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落实低保、就医、上学、白蚁防治、饮水等问题30多个,深受当地群众的好评和欢迎。全年无重、特大事故及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社会稳定,全村农合、农保参合率达100%。

5、始终注重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学习扎实工作,树立科学发展新形象

工作队始终立足岗位需求,不断坚持学习,努力搞好自身建设。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农业科技、农村管理方面的学习。通过学习,使工作队员熟悉了农村工作,掌握了农村政策,不当驻村工作的“门外汉”,不断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能力。二是认真执行县委驻村工作队员的管理办法,坚持以村为家,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基层,扎实工作。三是带头树立廉政形象。管理好工作队的项目资金,不乱宴请,不乱用一分钱,确保资金全部用于新农村建设,以实际行动树立了工作队的良好形象,赢得了驻点村群众的支持和好评。

篇2:村领导工作总结报告

我街道现有农村xx个,按照市区文件精神,有xx个村(xx、xx、xx村)需要换届选举。其它x个村,xx村,xx村已于今年x月x日完成了撤村建社区;xx村、xx村、村、xx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已于x月x日完成,正在积极进行撤村建社区工作,这x个村暂未实施换届选举。需要换届选举的x个村已全部按时完成了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

一、主要做法

一是党工委重视,行动迅速。对于今年农村换届选举工作,街道党工委及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并没有因为需换届村少而思想上放松,街道党工委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农村“两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迅速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充实了工作人员,将有多次农村换届工作经验的二名老同志抽调到办公室,强化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街道党工委书记xxx,副书记xx、xx等同志能亲力亲为,经常加班加点,主动放弃休息时间,找基层有关人员谈心交流、征求意见,做好思想工作,极大地推进了换届选举工作。

二是超前谋划,设计预案。对于在换届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街道领导多次召开情况通报会、信息交流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制定预案,防患于未然。因此,对于工作开展中出现的突发性问题,街道领导与各村干部能随时沟通信息,交流意见,按照预案迅速应对处事。如,xx村、xx村发生个别群众(党员)到市区反映问题,要求进行换届选举情况后,街村有关干部能按照制定的预案,迅速赶赴现场,做好劝返工作,防止事态扩大。

三是调动力量,消除隔阂。对于个别群众在换届期间提出的问题,不管与换届选举有没有关系,街村党组织都非常重视,在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自身作用的力量,尽量消除矛盾隐患,确保换届工作有序进行。对于重点人的思想工作,我们发动利用亲属关系、工作关系、朋友关系、邻里关系等社会力量,不厌其烦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换届选举工作规定,解决问题,消除隔阂,增进了团结。

四是严格规定,严格程序。在党组织换届工作实施中,我们严格按照市区文件精神,从采取的选举方法到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到召开党员大会,每一步都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和规定程序,依法办事,扎实推进。同时,从选举公开民主、选举办法制定、选举时间确定到候选人推荐、监记票人产生、候选人谈话等每一个环节,我们都严格采取签字制,保证每个环节党员群众候选人都认可,既保证了换届工作的公开、公平和透明,也防止产生新的矛盾和摩擦,保证了农村党组织换届工作顺利完成。

二、存在问题

一是个别村民对市、区换届实施意见中涉及的经济体制改革完成的村不进行换届,思想上还有想法。

二是少数别有用心的村民为了一己之利,鼓动一些与“两委会”干部有过矛盾的村民到处上访,影响各级政府正常工作秩序。

三、下一步工作

一是进一步抓好新老班子交接工作,做好传、帮、带工作,对新担任村领导干部要加强工作指导,使他们尽快进入工作角色。

二是指导各村党组织加强对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组织领导,严格规定程序,依法按时完成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三是加强对农村“两委会”干部的业务培训,等村委会换届工作结束后,及时与上级有关部门联系,组织好为期一周的基层干部技能培训。

篇3:村领导工作总结报告

关键词:林权制度改革,政策,方案,成果,安徽泾县,黄村镇,九义村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精神, 泾县黄村镇九义村林改工作从有利于稳定团结, 有利于林业生产经营, 有利于提高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出发, 针对九义村人多山少和复杂的山场经营现状, 全面进行分析, 依靠村委会全体干部和村民代表, 集中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九义村401 hm2山场的林改, 共发证56本, 发证率达100%, 真正实现了“山有其主, 主有其权, 权有其责, 责有其利”。现将九义村开展林改工作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1 认真学习, 深刻领会, 广泛宣传林改政策

林改工作组工作人员在“三个代表”精神的指导下, 驻九义村后与村委班子全体成员首先认真学习中共中央有关林业改革方面的文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改制度改革的意见》精神, 深刻领会, 熟通其精神实质。全体工作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树立工作量再大工作再艰苦一定要在上级规定的时间内全面完成任务的信心, 工作人员统一思想和工作方法, 制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宣传资料发放到全村26个村民小组556户村民手中, 加大宣传, 使全体村民了解“为什么政府要进行林权制度改革, 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什么叫进一步明晰产权, 明晰产权有哪几种形式等”使广大人民群众对林权制度有所理解, 积极参与, 使九义村的林改工作顺利地朝前推进。

2 深入调查, 制定切实可行的林改实施方案

通过深入调查, 了解到九义村共计有26个村民小组556户2 227人, 山场总面积401 hm2。摸清以下几方面情况:

(1) 该村系人多山少的行政村, 平均每人只有0.18 hm2山场。

(2) 在1982年林业“三定”时分到村民组的88 hm2山场, 仍归村集体经营 (实际没有到组) 。

(3) 从2003年春开始至2007年, 全村有40多户村民先后非法抢占山场进行造林, 造林面积为262.27 hm2, 45块宗地小班, 造林树种均为外松, 成活率和生长情况均较好。

(4) 林改前 (1999—2005年) , 由于村集体经济困难, 借贷农行款和民间款共计50余万元, 所以经农行主持拍卖山场1块 (13.33 hm2) , 县法院拍卖3块 (82.67 hm2) 。2∶8比例分成租赁山场造林8 hm2。

(5) 目前集体仍然欠世行等项贷款约30万元。针对九义村401 hm2山场经营现状及林权经营纠纷, 林改工作组和村“两委”进行多次讨论研究, 从多个方面妥善解决所有矛盾纠纷落实林改政策, 制定出台了九义村林改实施方案。

3 认真贯彻村林改实施方案

经过林改工作组和村两委讨论研究制定的九义村林改实施方案, 在村民代表大会上一致通过, 全体代表对工作组制定的林改实施方案表示很满意, 认为工作组对九义村山场经营情况调查得清楚, 实施方案采取的措施比较得当, 切实可行。因此, 九义村的林改工作比较顺利, 所有纠纷全部化解。

4 林改成果

(1) 九义村通过林改进一步明晰了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 搞活了经营权, 落实了处置权, 保障了收益权, 提高了村民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

全村26个村民小组在林木所有权明确的基础上, 山场租金实行竞标承包, 造林户不论是本组还是其他村民组村民均可参与, 从原来的山场租金60元/hm2按年度交, 经过公开竞标形式, 提高到120~240元/hm2的租金并一次性交纳25年承包的租金, 提高了森林经营水平, 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九义村26个村民小组此次林改, 除去村委会林改前合法流转的96 hm2山场和村委会保留的22.8 hm2毛竹林外, 真正划分到26个村民小组的山场只有288.33 hm2, 人均0.13 hm2山场, 但全村2 227人口, 人人得到了实惠, 人均收入240~380元。

(2) 从非法抢占到合法经营。九义村在林改前有40多户村民到明知属于村集体的荒山, 并不听镇、村干部多次劝阻, 强行抢占山场造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安徽省调处山林权纠纷办法》等法律法规理应受到处罚, 但实际上相关部门并没有这么做, 反而对造林户的积极性给予了肯定, 这些村民看好林业的发展前景, 抢占的山场造林全部是荒山, 有的是本村民组的村民, 有的是其他组村民, 在各村民组山场承包竞标时给予同等村民参与竞标, 从而提高了山场的经济价值, 使村民得到利益, 通过林改明晰了林权和林地所有权, 他们拿到林权证, 得到了合法经营, 受到法律保护。

(3) 林改完善了林业在林权流转中的遗留问题。在九义村的林改工作中, 对村原流转的山场进行审查, 特别是在山场面积上给予了纠正, 在山场租金上引向合理化, 从而化解了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的矛盾, 在尊重历史, 维护原流转山场的基础上妥善处理遗留问题, 使经营者放心大胆的去搞林业发展。

(4) 林改使村集体经济增加了收入。为了将村集体山场资源平衡的划分到各村民组, 对山场原有林木进行公开拍卖和增加承包山场租金, 2项就为村集体增加12万元。对原流转的山场面积经重新核实增加13.33 hm2, 同时增加承包租金2项计4万元, 累计九义村集体山场林改共为村集体经济增加16万元纯收入。

5 九义村林改经验

在黄村镇林改整体工作中, 原属问题最多, 林改工作难度最大的九义行政村, 在林改工作组和九义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 用了3个月的集中时间, 全部完成了林改工作, 真正体现了“人定心, 树定根, 村民得实惠”的林改精神。九义村林改工作经验是: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及县委、县政府林业改革文件, 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实质, 正确运用法律法规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深入细致调查研究, 摸清掌握村情、民情意愿和山场经营活动情况, 广泛听取村民意见, 统一班子思想, 明确程序, 规范操作, 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 排除干扰, 全程贯通完成任务。

参考文献

[1]朱冬亮, 肖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制度实施与成效反思—以福建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3) :81-91.

[2]李磊, 王峰, 石岩.磴口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调研报告[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1 (2) :93-94, 124.

[3]李明生.泾县茂林镇濂长村林权制度改革的措施及成效[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13) :170-171.

[4]孙妍, 徐晋涛, 李凌.林权制度改革对林地经营模式影响分析—江西省林权改革调查报告[J].林业经济, 2006 (8) :7-11.

篇4:村领导工作总结报告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与土壤条件

试验在广福乡广福村大村屯廖菊姣农户责任田进行。供试土壤为潴育性沙泥田,其耕作层厚度为30cm,土壤理化性状为:ph5.4值有机质46.8g/kg,全氮3.28g/kg,速效磷30.2mg/kg,速效钾150mg/kg,缓效钾130mg/kg,土壤质地砂壤。前茬作物为水稻,常年产量560公斤/亩,土壤养分状况见表1。

表1 试验田块主要土壤养分化验分析结果情况(试验田块基础土壤)

1.2试验材料

供试验肥料:尿素(含N46.3%,柳州产),钙镁磷肥(含P2O512%,贵州福泉磷肥厂生产),氯化钾(含K2O60%,加拿大生产),45%(15-15-15)复合肥(湖南产)。

1.3供试水稻品种

供试水稻品种为金优207。

1.4试验设计

试验设2个处理,不设重复,即测土配方施肥处理(处理1)、常规施肥处理(处理2),其中:测土配方施肥、常规施肥处理均为200米2,处理间筑田埂相隔,并用塑料薄膜包裹。具体设计方案见表2

表2 对比试验设计方案

1.5试验实施概况

试验于7月18日播种,8月4日移栽,每蔸插植2株,拉线定株,插植规格为21cm×18cm,种植密度为1.76万蔸/亩,施肥数量及施肥方法为:测土配方施肥处理施尿素20.0kg/亩,钙镁磷肥26.0kg/hm2,氯化钾12.0kg/亩公斤;30%的氮肥、50%的钾肥和全部磷肥作基肥在耙田时施下;40%的氮肥、50%的钾肥作分蘖肥,在移栽后7天施下;20%的氮肥于幼穗分化初期施下;10%的氮肥于齐穗期施下;常规施肥处理施45%的复合肥30kg/亩,尿素12.5kg/亩公斤,氯化钾5kg/亩公斤,全部复合肥料作基肥施下,全部尿素和全部氯化钾作分蘖肥施下。(各处理施肥方案见表2)田间管理除施肥不同外,其它各项管理措施相同,按常规方法进行。试验于11月6日收获,每小区单打单收,单独计产,同时各处理取样10蔸进行考种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对超级稻生物性状及经济性状影响

从田间观察和从室内考种(表3)可以看出,测土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处理植株明显高,高8cm,有效穗多0.3万穗/亩,实粒数多6粒。其他性状测土配方施肥均好于常规施肥。

表3 各处理生物性状及经济性状表

2.2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由表4可看出,测土配方施肥区产量为391.7kg/亩,较常规施肥产量351.0kg/亩增产 40.7kg/亩 ,增 11.6%,因而配方施肥增产效果明显。

表4 各处理产量比较表

2.3不同处理对水稻经济效益的影响

由表5可知,水稻测土配方施肥经济效益十分显著。配方施肥、常规施肥扣除投入成本,纯收益分别为1058.5元/亩、915.2元/亩;测土配方施肥区比农民常规施肥区每亩增产稻谷40.7kg,增产达11.6%,节约肥料(纯量)2.68公斤,每亩可比农民常规施肥区增收节支139.24元。说明测土配方施肥能显著提高水稻经济效益。

表5 各处理经济效益分析

注:肥料价格按纯尿素2.7元/kg、钙镁磷肥0.84元/kg、氯化钾3.4元/kg,复合肥2.9元/kg,稻谷3.0元/kg。

3.小结

(1)从本试验的结果来看,测土配方施肥处理的水稻生物性状好于常规施肥处理,测土配方施肥区比农民常规施肥区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果,这种方法是根据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的需肥规律而确定肥料的用量,克服施肥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达到平衡施肥的效果,促进了水稻增产增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篇5:县级领导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一、xx县精准扶贫的基本情况

xx县地处中越边境,与越南高平、河江两省的苗皇、河广、通农、保乐、保林5个县接壤,边境线长207公里;全县国土面积2231.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2万公顷,辖有2镇7乡127个行政村3个社区;全县总人口21.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6万人,世居民族有壮、汉、苗、瑶、彝等5个,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目前,xx县贫困人口量多面广,扶贫开发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加快xx县贫困人口脱贫步伐,促进边境繁荣和边疆的巩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xx年6月,xx县按照上级精准扶贫工作部署,开展了扶贫对象精确识别和动态管理工作。全县召开县级工作动员部署会3次,召开乡镇级工作启动会10 次,培训人员达5962人次。贫困村申请98个,贫困农户申请27309户,按照国定、区定任务分解,拟定59个贫困村20816户81952人为精准扶贫户,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采取“一申请、两公示、一公告”的程序和方法,把真正的 “穷人”识别出来,真实填写《贫困户登记表》,全面掌握全县贫困状况,并全部完成识别和通过乡镇审核公示和县级审核公告,确保了扶贫开发攻坚战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顺利推进,为精准扶贫打下基础。

二、xx县开展精准扶贫的主要做法

(一)精准识别,深入开展建档立卡工作。

一是精准识别贫困人口。

二是精准管理贫困户信息。

(二)精准帮扶,全面落实扶贫责任制。

一是实现帮扶责任的全覆盖。

二是确定帮扶项目。

三是确定帮扶项目完成时限。

四是确定脱贫时间。

(三)精准管理,创新社会扶贫机制。

一是实施干部结对帮扶机制。

二是实施教育扶贫培训补助。

(四)强化扶贫对象的信息管理。

一是建立长期的工作机制。

二是建立贫困户进退机制。

(五)精准考核,完善扶贫开发体制机制。

一是督促检查,深入指导。

二是保障经费,加大监管。

三是建立帮扶监测机制。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素质偏低增加了精准识别难度。

一是农民的文化素质低,思想觉悟有偏差,政策界限把握不准,给精准识别增加难度。二是部分群众对贫困识别工作不了解,对精准扶贫的目标和要求不明确,造成有些家庭户对入户调查工作不支持,严重影响精准识别工作推进。

(二)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分布广,增加了精准扶贫难度。

一是地区发展差异,贫困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向沿海地区转移就业,留守的都是老、弱、病、残、小,劳动能力有限,无法有效参与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导致贫困农村“造血”功能的梗阻。二是贫困人口素质较低,扶持难度大。全县70%以上的绝对贫困人口是小学以下文化,导致发展无门路、生产无技术、外出务工难,在农村实施规划扶持项目中出现劳力紧缺和种植项目后期管护难到位的现象。三是一些农村干部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责任心不强,作风不民主,对贫困人口认识有偏差,认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是搞形式,扶贫到户不一定能兑现,导致乡村干部对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四是精准识别要求规划到村、帮扶到户、差别到人,而识别过程缺乏刚性标准,难以做到让群众心服口服。

(三)资金紧缺,影响精准帮扶的项目实施。

一是资金不足,项目安排有限。贫困村所需要扶持的项目多资金量大,而每年自治区扶贫办下达的专项财政资金有限,无法满足贫困村扶持需求。二是部门整合资金难度大,不利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的开展。虽然贫困村都有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挂点联系,有不少单位资金有限,没有资金投入贫困村参与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机制没有真正落实。三是屯级公路建设标准低,建设难度大。如新建屯级砂石路每公里建设补助标准为12万元,道路硬化建设为每公里 26万元。建设补助标准有所提高,新建屯级砂石路每公里建设补助标准为15万元,道路硬化建设为每公里30万元,但这与交通、发改等部门建设补助标准仍相差较大。四是产业开发资金有限,产业开发难于形成规模。围绕贫困村产业开发项目,只是软枝油茶、水果种植和养母猪养殖,实施的项目分散,形不成大规模。如去年参加全区扶贫示范工程“十百千”软枝油茶项目申报和竞选,和参加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小型公益设施建设项目的申报和竞选中,xx 县没有得到专家评审团的认可,项目落选,连片产业开发无法实施。五是“兴边富民”试点项目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在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暨 “兴边富民”先行先试点建设中,共有基础设施、增收产业、环境与生态、社会事业建设等项目,涉及扶贫、发改、住建、水利、文体、卫生、电业等部门,虽然得到区内外有关部门的一些资金整合,但由于资金缺口较大,影响了项目的实施。

四、推进xx县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长期以来,扶贫开发存在着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通过基层的实践操作,我们认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应围绕以下几方面来开展。

(一)大力宣传,保障建档立卡工作有序开展。

进一步对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意义和目的进行再宣传、再动员,充分发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基层干部工作的责任感,加快推进工作。对实际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加以推广,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予以解决,表扬先进,鞭策落后,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二)做好群众申报工作,确定帮扶依据。

组织动员群众申报自己的收入情况,理清群众收入来源,算清群众年度收入总账,是搞好精准扶贫的基础。农民种地收入好算账,打工收入很直观,财产性收入比较固定,经营性收入相对隐蔽。所以,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让其放下包袱,主动申请登记,从而汇总出每一户比较符合实际的收入基数,作为村民相互对比和是否确定帮扶的依据。

(三)注重评议张榜公示,确保精准识别。

篇6:村领导工作总结报告

康赛村字〔2012〕18号

关于成立防汛抗灾领导小组的报告

康乐乡人民政府:

根据县、乡党委政府安排部署,为配合做好今年防汛工作,确保安全度过汛期,经研究,决定成立赛鼎村防汛指挥领导小组: 组长: 杨存海 副组长: 兰东宏

成员: 兰建设兰岩高玉清高海斌

二○一二年七月一日

篇7:村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2.落实人口和计生工作方针政策,制定人口和计生工作培训计划,围绕实施全面两孩政策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引导广大育龄群众树立正确的婚育观念,提高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

3.负责村计划生育服务室建设和村级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管理及考核,落实村干部成员包社、包对象的工作机制,按季度落实考核奖罚措施;

4.积极参与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工作,年内研究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工作不少于4次。督促村计生专干、村医、自管小组长积极参与健康管理小组相关工作,配合乡级健康体检队伍,经常性开展健康管理、健康干预服务等工作。

5.开展“幸福家庭”创建和“健康百佳”评选活动;深入实施“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能力建设”项目,引导和帮助广大群众致富奔小康。

6.每月召开一次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会,做好本村生育统计、出生人口监测和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管理工作。

7.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和优待政策,做好计划生育奖励优惠对象的摸底、审核、公示、上报工作;

篇8:村领导工作总结报告

一、基本情况

2010年11月份省委下发《关于在全省开展干部下乡住村活动的通知》 (晋办发[2010]27号) , 标志着干部下乡活动在全省正式启动。截至今年6月底, 全省有121800多名干部参加下乡住村工作, 共住村20793个, 组织开展基层活动33524次, 开展大讨论28286次, 制定发展规划18828个, 新上项目11935个, 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53843个, 完成调研报告12751份。其中:省直92个部门报表统计, 参与下乡住村活动的领导干部 (厅级以上干部、省管干部) 335人, 住村239个, 涉及8.19万户、29.51万人, 共住村1051天。组织开展基层组织活动483次, 开展讨论会559次, 研究发展规划321个, 新上项目317个, 帮助解决实际问题571个, 已形成调研报告212份 (不包含省级领导情况) 。

目前, 我省省级领导、92个省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市县四大班子领导和全省乡镇书记共6400余人, 开展了包村增收工作。

二、主要做法

(一) 领导带头包村, 干部积极住村, 形成干部住村包村良好局面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率先垂范, 落实包村点, 开展包村增收活动。省委书记袁纯清同志向全省领导干部发出公开信之后, 全省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响应, 认真贯彻落实公开信精神。省级四大班子领导带头行动, 按照要求选定和积极到包村点进行调研, 与当地村民共同谋划增收大计, 指导工作。各市四大班子成员、各厅局主要负责人迅速行动, 确定包村点, 到点上开展工作。各市、县 (市、区) 按照通知要求, 积极组织市直、县直部门落实包村点, 把责任落到实处。省委办公厅、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政协都认真制订下乡住村方案, 要求机关干部率先响应省委号召带头做好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工作, 在增进信任上下工夫, 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工夫, 在做好示范引导上下工夫;要求住村干部走访农户并记好“民情日记”, 帮助所住村办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 切实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省政府办公厅以晋政办党组发[2011]5号文印发了包村增收活动方案, 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好省领导包村增收活动, 保证工作有序开展。各市市委都及时制订了下乡住村方案, 就干部下乡住村的总体要求、活动安排、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长治市制定出台包村增收活动实施意见, 制定了工作制度, 要求各级各部门实行干部包扶档案制度, 明确包村工作的具体进展情况;实行包扶责任制度, 明确工作职责, 增强包村干部的责任心, 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坚持包扶考核制度, 做到包村工作有布置、有检查, 确保包村工作的成效。运城市召开全市领导干部包村增收活动动员大会, 明确提出了“四抓四促”任务:抓经济发展, 促进农民收入翻番;抓科技培训, 促进农民素质提升;抓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农村面貌改善;抓组织建设, 促进村级班子创先争优。

2.各级干部积极下乡住村, 全面掀起下乡住村的热潮。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和机关各机构先后8批次开展下乡住村活动, 共组织开展基层组织活动10次, 组织开展大讨论12次, 制定发展规划9个, 新上项目2个, 拟上项目7个, 帮助解决实际问题8项, 形成调研报告1个。省林业厅扩大住村范围, 由厅领导、处级干部带队, 300余人到128个村庄、60个林场下乡住村。省委老干部局合理安排住村时间, 要求全体干部职工人人参与。省体育局实行领导包村、处室包户, 全体总动员开展活动。省地税局先后安排了5个住村小组, 调研了镇、村20余个扶贫建设项目, 制定出五项重点增收工程和规划。团省委机关广大干部积极要求下乡住村, 全体干部分成5组, 分别由5名党组成员带队到5个村庄进行为期一周的下乡住村活动。制定了“八个一律”, 完成“八个一”任务。晋城市确定了市县乡三级领导干部与4000余户特困家庭为帮扶对子的责任制。上半年, 制订发展计划894个, 形成调研报告894个, 新上项目880个, 帮助解决实际问题2100项。同时, 市财政拨付2000万元扶贫资金按下乡住村项目进行配套, 并为结对企业制定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大同市大同县抽调500名县直机关和乡镇干部组建了100个“双服务”工作队, 深入全县80个村、40个企业, 走访群众18000人次, 帮助制定产业发展规划57个, 培训农民3万人次, 培育农民经纪人1100人, 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008件。

(二) 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干部住村向纵深拓展。各单位各部门结合各自特点, 开展形式多样的下乡住村活动。省委统战部结合中央统战部“同心”品牌活动要求, 开展了“同心.住村入户进企主题活动”。采取了“9+1”行动为主要内容的工作载体, 每个部领导负责联系承包一个贫困村;强调交好“五本账”:转变作风账、发展规划账、项目选建账、调研报告账、民情日记账。省委政法委结合我省政法工作的实际情况, 深入住村点和我省政法系统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 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指导基层政法单位开展工作。省司法厅针对群众贷款难问题, 积极组织推动小额金融贷款工作, 县信用联社对全村92户按照程序进行审核后, 为全村14户办理了贷款证, 缓解了群众发展生产贷款难问题。省教育厅统筹协调, 立足教育, 干部下乡住村住校活动全面开展, 组织省城一线教学专家进行“送教下乡”活动。省卫生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组织医疗专家为住点村进行义诊。在住点村发生暴雨灾害之后, 迅速组织全厅干部职工捐款10万余元, 为每个受损的大棚蔬菜种植户补助1000元。省科技厅组织干部深入地下400m矿井生产一线与煤矿工人一起生产劳动, 对煤矿生产进行调研, 寻找现代科技与煤矿生产相衔接的部分, 推动企业实现高科技产业化。省文物局党组以下乡住村活动为契机, 立足当地实际, 发挥部门优势, 长期规划与短期工程相结合, 帮助白杨坡村“农耕文化博物馆”陈列展览, 筹划建设以豆口村为中心, 辐射白杨坡村、岳家寨的“生态博物馆”。省交管局确定7个县交警大队为基层活动下乡住村点、10个大队作为“阳光行动”帮扶共建联系点、40个大队为重点帮扶对象。朔州市做到了“三个全覆盖”:单位全覆盖, 干部全覆盖, 联村全覆盖。

(三) 主题突出, 效果明显, 活动深入人心。各住村单位出实招、见实效, 围绕包村增收开展各项工作。省直工委先后5次到包村点落实帮扶项目, 帮助该村与省城两家大型酒店和一家企业实现农企对接, 农民、企业互利共羸。省科协、省外办等单位都专门邀请专家共同到下乡住村包村点把脉会诊, 帮助农民寻找致富路子;发放科技资料和对农民进行各种农业专题讲座培训, 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省交通厅所在下乡住村点三十里铺乡, 需要打机井32眼, 将8000亩旱地变成水浇地, 针对资金困难采用资金整合办法, 解决了32眼井和8台变压器的资金缺口, 取得了“三增加两提高一满意”的效果:变压器、机井数量、浇地的亩数增加, 粮食产量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提高, 老百姓满意。省国土厅帮助住村点发展养鹿、养猪、养貂、养鸡、育苗等项目, 同时配套实施自来水工程、土地开发治理、道路改造等。省扶贫办在沁县郭村镇住村, 结合住村点特点和本村的传统优势产业, 帮助群众发展做大做强产业, 帮助石板上村、仁胜村等五个村发展大棚蔬菜、养鸡、核桃产业等。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 提高家庭收入;培养“一技之长”增加工资收入。省监狱管理局帮助住村点扩大土豆种植面积, 并对种植土豆全部进行收购。省信访局帮助群众解决信访问题, 群众该享受的政策落实了, 上通下达渠道畅通了。太原市立足“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思路, 结合帮扶村实际, 着眼农民增收需要, 结合行业特点, 发挥部门优势, 重点帮助包扶贫困村配套完善基础设施, 开发优势产业资源, 发展特色农业和设施农业, 促进农村社会化服务和市场体系建设, 为“十二五”末实现包扶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翻番提供坚实保障。阳泉市全市3000多名市直机关党员干部主动结对帮扶1000多个困难户, 走访慰问近1000户群众, 收集意见建议1800多条, 化解200多件矛盾纠纷, 办成400多件实事好事。

篇9:村领导工作总结报告

关键词:村民自治 创新 村党组织 领导方式 路径选择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行村民自治,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既要加强党的领导,也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这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要求,更是村民自治的内在要求,这就必然要求村党组织积极探索党组织在村民自治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新路径,主动转变党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有力推动农村和谐社会的历程进程。

(一)依法领导

村党组织树立依法治村观念、营造依法治村环境、建构"两委"良性互动法律平台,加大对农村社区的执法检查与监督力度,从而实现对农村社会的依法领导。

树立依法治村观念、营造依法治村的环境。在村民自治中,坚持党的领导是关键,发扬民主是基础,依法办事是保障。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村民自治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保证村民自治的顺利推进。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律、法治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才能营造依法治村的环境

建构"两委"良性互动的法律平台。《村委会组织法》作为现阶段村民自治的主要法律依据,侧重于村民自治的组织建设,较为原则,属于实体法。但村民自治是一个动态过程,还必须建构相应的程序法,特别是要尽快修订和完善《村委会组织法》的有关条款。为村民自治良性、有效地运行建构完备的法律体系和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特别是通过立法实现管理权和监督权的分离,把村务管理权交给村委会,而把召集"两会"和组织村务公开的权力赋予党支部,让党支部享有真正的监督权,以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二)民主领导

农村党组织要切实发展党内民主。村党组织要在思维方式、领导方式、工作方法上实现转变。逐步建立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条件下,党在农村新的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要从过去"党选基层干部"模式向支持"民选当家人"模式转变;从过去支部书记里里外外"一把手"的行为模式向"责权法定"的工作模式转变;从过去的行政监督为主向利用法律、制度对村民自治组织实施监督转变。构建扩大党内民主的新机制,以推动农村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发展。

构建农村"两委" 工作良性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农村支部核心作用、保证农民当家作主、切实依法办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一是要合理分权。二是要理顺"两委"之间科学决策机制。三是要理顺管理机制。通过制度创新加强对村干部的管理、村民管理和村务管理。四是要理顺用人机制。按照党管干部的原则,要"针对新形势下农村劳动力流动频繁、干部队伍不稳定和后继乏人的问题,要实施'有组织送出去,有计划请回来,有措施留得住'的'农村人才工程'建设,使农村党建工作和用人制度都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科学领导

村党组织通过加强理论学习以保持党的先进性,通过坚持与时俱进以保持党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创新力,从而实现对农村社会的科学领导。

加强理论学习、保持党的先进性。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学习理念,即"人人学习、事事学习、时时学习"和"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的理念,使学习成为村党组织建设的一项经常性任务。其次,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巩固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和"三级联创"的积极成果,县乡党委要加强对建设学习型村党组织的指导。最后,要完善工作机制,把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党员履行责任和义务的重要指标。

坚持与时俱进、保持党的凝聚力。建立健全党员发展责任制、公示制、责任追究制,严把党员队伍入口关。把有知识、有能力、有奉献精神的农村青年团结在党团组织的周围,适时吸收进入党员队伍;把那些确实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一心为群众办实事,竞选上的非党员村主任,经过培养吸收到党内,充实壮大党的队伍。同时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要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党组织的渗透力。

(四)文明领导

树立以人为本的领导理念,将服务观念与责任意识并重,管理与尊重并举,尊重和保障农民的权利与自由,维护农村稳定,以实现村党组织对农村社会的文明领导。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丰富文明领导方式的内涵。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是农村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对农村 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村党组织更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关心农民、尊重农民、善待农民、依靠农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好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一是要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二是一切决策和一切工作须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依据。村党组织要坚持把广大村民是否赞成、是否受益作为决策和工作的重要依据,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见、集中群众智慧、聚集群众力量,更好地体现村民的利益。

将服务观念与责任意识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领导方式的文明。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观念。村党组织的领导干部要摒弃虚伪狡诈和野蛮粗暴的工作方法,领导要树立服务意识,维护干部群众的切身利益,力戒以"全局"的名义肆行专制的工作方式,在工作中既重指挥,更讲服务。要始终坚持"双向负责式"工作。村党组织的领导干部是农村当地政策和策略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在工作中必须牢记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制定和执行政策、策略时,要充分了解和其他村干部和广大村民的意愿,考虑干部物质与心理承受能力,留有一定余地建立和完善决策跟踪机制,防止、减少因决策失误及其在实施中产生的不良影响。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不断增强农村党员队伍和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而有力的组织保证。这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村党组织领导广大村民推进和谐农村建设进程中必须承担的既艰巨又光荣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7.59

[2]毕泗生主编.中国农业、农村、农民前沿问题报告[M].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396

[3]邓小平文选[M].第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252

[4]陈文兴.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村民自治工作中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0 (3)

上一篇:支部主题党日会议记录--2017.5.2下一篇:竹产品国际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