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写景 作文范文

2024-05-25

英语写景 作文范文(共6篇)

篇1:英语写景 作文范文

秋天的遐想

秋天终于来了.我生长在南方,对南方的秋天有着不一般的喜爱和依恋.在南方,夏季来得漫长,以致秋天的到来总会比北方晚些.然而,南方秋与夏之间区别还是明显的.秋天是寒暑交替的季节.一场秋雨一场凉,前几天一场秋雨过后,不再有酷热难熬的气温,肆虐的秋老虎倏忽不见了踪影.人们可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尽情享受秋天别有一番的风景;秋天不再有放射灼人的紫外线,晒得皮肤火辣辣的,秋天的阳光给人的感觉是柔和妩媚的;淫威的台风,狂啸的暴雨也已远去,秋风给人的感受是爽快和惬意.秋与夏的区别除气候外,还有许多.比如树叶,秋和夏树叶的颜色反差彼大.一到秋季,树上的绿叶没有那么鲜绿了,慢慢地由绿变黄,随着秋天的深入大部分树种的树叶一片金黄,辉煌璀璨,在阵阵秋风扫荡下,片片黄叶也开始纷纷飘落大地,颇为壮观.乡村小道上,泥土气

息渐渐浓郁起来,晨练和傍晚散步时,习习吹来的风带有丝丝的凉意.秋夜,月色不再朦胧,月亮皎洁明亮,清辉溢耀.郊外,散发出野花杂草阵阵清香;林中夜莺声声,清脆动听;树木花丛中,小鸟叽叽的叫,赏心悦耳.伴随秋而来的天籁之音美妙极了,疏落的蛙声,稀弱的蝉鸣声,似乎传递着夏天的离去.骤雨的停歇,鸟儿的歌唱则告诉人们秋天开始了.秋天是成熟收获的季节.乡村里,一片金灿灿的稻浪;山坡上,遍野的柑,橙,橘,柿等果实;瓜棚上,攀满瓜果藤芋与成熟的瓜果,等待着播种者的采摘,收割.我喜欢秋天.是因为它没有病菌,害虫的侵袭;是因为它没有暴风骤雨,没有雷电的打击;是因为它没有烈日和酷暑的炼狱;是因为它没有冰冻和寒冷的冷酷.我喜欢秋天的秋高气爽,喜欢秋天的硕果累累.秋天给我的印象,一幕,一幕,明朗,清晰……

我喜爱秋天,赞赏秋天,依恋家乡的秋天,期盼每年的中秋在家乡与远方的亲人团圆.

篇2:英语写景 作文范文

春姑娘来了。她送走冬天的冷气,带着温暖的风雨阳光,步入我们的校园。她用那双灵巧的手把校园装饰得犹如天堂一般,美不胜收。

那操场上的小草,在春风的吹拂和细雨的滋补下,仰起幼稚的小脑袋,笑盈盈地打着招呼:“春阿姨好,春雨、春风姐姐好!”朗朗读书声从教室里传出,伴随着绵绵细雨,让人们的心情感到格外地舒服。

中午,太阳公公把温暖的阳光洒向大地,把学校的花园小区映射得像个天国,美丽极了。把旁边装饰豪华的学校科学楼映衬得好像天上宫殿。看,一 只只蝴蝶在灌木丛中比翼齐飞,一群群蜻蜓好像飞机特技表演那样在空中比武。听,“唧唧唧”,是谁在叫?哦,是一群活泼机灵的小鸟,在那告别冬眠,萌发出小芽的大树上唱歌、比赛跳高跳远。放学了,同学们在这鸟语花香的环境里溜达,尽情地沐浴着温馨的阳光。教学楼前,有些同学已脱下厚长的衣服,玩起抛沙包的游戏。

晚上,校园里一声声朗朗的读书声,一阵阵拂面的春风,一习习醉人的花香,使人陶醉。电缆线上整齐地排列着数百只燕子,似在召开灭蚊大战的誓师大会。路边的小树抱着春雨给他的礼物,怀念着白天与阳光相聚的时光,伴着夜雾屈壮地成长着。春风抚摸着花朵。花朵竟然开心得得意忘形,跳起了温柔的华尔兹舞‘春风之歌’,姿态优美得不得了。天上的星星公主闪烁着小眼睛,好像在问:“他们是在开晚会吗?为什么不请我呀?”

啊!校园春色,好一幅精美迷人的风景动画!

2、雨声

今天上午,太阳还像火一样烘烤着大地,但是一到下午,就狂风大作,乌云遍天,一看就知道,要下雨了!

只听半空中响起一声炸雷,像有人发号施令似的,豆大的雨点如同千万颗子弹一齐从天空射下来,打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就像交响乐达到高潮。天地间仿佛挂着一幅宽大的珠帘,灰蒙蒙的一片,地上开起千万朵晶莹的水花。狂风呼啸而过,一些胆小的草和小树赶紧鞠躬让路。闪电在天空中画出一道道绚丽的图案,雷公公也起劲地打着大鼓。小区里的一切景物都成了一件件乐器,雨这位高明的音乐家,弹奏着这些乐器,让人们欣赏了一场奇妙无比的雨声交响曲。

雷和闪电回家了,风轻轻地吹着,雨也已经不大了,滴滴答答的,不像在下雨,倒让人以为在下雾,眼前的世界似乎被笼罩在密如蛛网的雨丝中。远处的楼房也只有一圈模糊的轮廓。

不知什么时候雨停了,风也停止了呼吸。一只不知名的小鸟在空中不停地歌唱、舞蹈,仿佛在赞美这雨后清新的空气。树上的雨珠落在地上的积水中,发出清脆的声响:

叮咚——叮咚——

仿佛是一场雨的余韵!

3、雨像一个个顽皮的孩子似的那么贪玩。不信,你瞧,有的落在地上,有的落在水里,还有的落在树上„„如果待在屋里,静静听着外面的雨声,那将非常奇妙动听。因为那是天与地合奏的交响曲。

大街上,有的行人打着伞,有的行人披着雨衣,但是也有的行人既没打伞,又没披雨衣,结果被淋成了“落汤鸡”。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凉”,这话真不假,下了雨后,天气果然凉爽了许多。我们不得不相信,秋天真的来到了!

秋天,它带着凉爽的秋风,慢慢地来到人间,让人体味一下秋天的乐趣!

秋天的雨,像在吹空调一样凉爽,我好想说:“How cozy it is(真是舒服极了)!”它灌溉着农田,为人们尽一份力,帮助农田里的水稻度过它最后的一期,也算是一个完美的结局!它滋润着所有的植物、动物,让为万物都来尝尝秋天的味道,从此就更加喜欢秋天,也就会在其它的季节里盼望秋天的到来。这场大雨,可以把夏天晒干的泥土给缝合起来,又恢复往日的精神,又继续为地球上的植物默默无闻地工作、抚育着它们。

秋天的风,特别爽快,有在夏天吹两台空调那么舒服、凉快。只要有这一阵风吹来,那可是“爽上加爽”啊!尤其是在宁静的夜晚,夜深人静,要是被我爸吹到的话那可是舒服得不知要用哪一个词语来形容它好了!如果小动物们也感受到了话,那它们个个都很高兴,那么就会更加珍惜这个带有凉爽 1 的秋风的宁静夜晚。

秋天的太阳,比夏天的太阳更加炎热、恶毒,叫:秋老虎。它要是在一直炙烤着大地、小草、大树的话,那么植物都会低下头,或者干枯了。不过,炎热里也有风的,仔细感受一下,就会感到特别舒畅,连做梦也不会想到的事情。

秋天,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季节。我爱秋天这美丽、令人向往的季节,它将成为人们的记忆长河中最美好的回忆!

夏天像一位很酷的先生,灼热的阳光是他灿烂的笑脸,迸发的热量是他蓬勃的气息,葱茏的草木是他厚密的头发,水涨潮急的山洪是他的力量,速来忽去的骤雨是他的脾气。

夏天的早晨是欢乐的。还没有等万物醒来,勤劳的太阳就向大地发出耀眼的光芒。小草变得精神了。小蜻蜓愉快地飞舞。有的孩子出来玩耍,面带笑容,互相追着跑。瞧,他们玩得多开心啊!

中午,是夏天最容易发火的时候。太阳恣意横行,挥舞着它的铜盾横立在充满白得耀眼的天空中。大街上赶路的人寥寥无几,因为阳光太“刻毒”了,似乎它有意要与人们作对,报复人类。气得人们诅咒它,甚至于要学后羿射掉这个“毒日”了。在这充满怒火的中午,却是知了叫得最凶的时候,那一声声的“知了!知了”似乎在抱怨着:“热死了„„热死了„„”,看来连巨大的树荫也起不了作用。猜想树木对夏天的中午也是又喜又恨的。喜的是可以充分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恨的是这么毒的阳光老是让它们提不起精神,垂头丧气的。人们似乎也很惧怕夏天的正午,躲在家里不想出门,尽情享受着空调带来的清凉,这却不免让夏天孤独了起来。

下午,夏天终于耐不住寂寞,“哇”的一声大哭了起来。顿时,电闪雷鸣,倾盆大雨从彤云密布的太空中飞泻下来。刚开始,风夹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着。接着,雨势急骤,声音慷慨激越,如百马齐鸣,如万马奔腾。整个大地都笼罩在雨的世界里,分不出东南西北。渐渐地,雨势减缓,声音也弱下去,轻柔地沁入你的心,像暖春时节耳边的轻风。突如其来的骤雨和沁人心脾的清凉顿时把脑子里的一切意念都净化了„„夏天的雨来的快去的也快,真像一个冲动的孩子。雨啊,你赶走了炎热,带来了清凉。人们欣慰的笑声让夏天变得不再令人讨厌。

夏天的傍晚,总是挂着迷人的色彩,有点深沉却带着浪漫。天空的云朵在晚霞的映射下,五彩缤纷,幽悠的明艳着自己的美丽。那高悬着银镜似的明月,把那如水的清辉漫漫倾泻,在蛙鸣虫啁中,繁星调皮的眨着眼,快乐的欣赏着婆娑的树影。这时,习习的凉风便把昼日里的烦与忧轻轻地弥散开来。白天里不停叫着“热死了、热死了”的知了,现在也安静了。青蛙们又开始了它们的演唱会,池塘里的小鱼们自由自在地游着。公园里,这边老爷爷们整齐地打着太极拳,那边老婆婆们做着音乐操,玩得不亦乐乎。

黑夜缓缓地笼罩下来,月亮已慢慢地爬上枝头,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大地,我抬头一望,现在已是满天的繁星。我寻找着北斗七星、牛郎星、织女星„„。

夏天是多姿多彩的,缤纷的色彩把温煦的夏日画满了,清雅的雏菊、馥郁的郁金香、娇艳的山茶花、妖娆的牡丹„„脆亮的蛙鼓、知了的聒噪、蚊蚋的低吟、婉转的鸟叫„„这就是夏的神韵。让冬苏醒,让春灿烂,让夏多姿,让秋辉煌,让生活多彩。有了天地间的滋润,才有了旺盛的生命。因为有了彼此的关爱,才有了春华秋实。夏天是这般的绚丽、灿烂、热烈。夏天是如此的缤纷、美丽、迷人。夏天承接着春的生机,蕴含着秋的成熟,我喜欢这迷人的夏天!

闷热的夜里,没有一点星光,万物变得死气沉沉。一道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空,照亮了焦急的赶路人。雷公像是发怒了,放出一声声闷雷,吓得孩子们趴在床上,紧紧地捂住耳朵。

狂风卷着沙粒和灰尘袭来,撞击着门和窗户发出“砰砰”的撞击声。顷刻间,大雨倾盆而下,像是有人放下天河之水。大雨鞭打着房屋、大地,花草树木无不受到伤害,花儿折了腰,草和树枝不知被风吹到了哪里,树却把它的腰低的不能再低。家住草屋的,房顶早被狂风暴雨,不知打穿了多少个洞,补也补不住;流浪汉此时不知在哪个角落萎缩。雨敲打着玻璃,奏起了美妙的交响曲。

一丝阳光照了进来,一切变得暖洋洋的,全没有了昨夜那恐怖的样子。阳光明媚,小鸟在枝头唱着欢快 2 的歌;房屋被刷洗的像新的一样;空气也格外清新。

啊!这一切的一切多像大自然在演奏交响曲啊!大自然的交响曲你是多么奇妙,美丽!令人陶醉!要写好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

首先要选好观察点。观察点就是描写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观察任何景物,都要有个立足点。立足点可以固定,也可以变换。写时就从这个角度出发去写看到的东西。

其次,要按一定的的顺序写。可以按方位(从内到外,从外到内;从上往下,从下往上;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前至后,从后至前;从近而远,从远而近)。可以按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先写全景再描述局部,先描述局部再描写全景)。可以按时间的顺序(白天、黑夜或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深夜或春、夏、秋、冬的季节变换顺序)。

第三,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有重点地写。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特征,即使同一类景物,尽管具有共同的特征,但是也各有许多差异。只有对描写的景物了然于胸,才能笔墨传神。如果抓不住景物的特点,泛泛地描写或者堆砌词藻、过分雕琢,都不能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第四,要充分运用修辞手法。古今中外著名作家成功的写景片断都是非常具体、形象的。其中之一是,许多作家不约而同地准确、恰当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1、描述自然景物

(1)注意选“景”与抒情。写景不能像拍照那样,镜头对准什么地方,就把那里的什么东西都拍摄下来。这就需要抓住特色进行选择。写绘景为主的记叙文,还应该注意思想感情的表达。一般写景,往往为了借景抒情,或表达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或是赞颂大自然的奇观......总之,不能为写景而写景。只有做到情景交融,文章才能扣人心弦。

(2)要注意符合客观事实。自然界中的景物,往往既和时令相关,又和地域相关。一年四季,一日之内,时间不同,景色就不一样;天南地北,山川田野,地方不同,景色也不会一样。即使在同一时间、同一地方,有时由于自然现象的互相影响,景物也会发生变化。由此可见,写景,要符合当时当地的真实情况。

(3)写好静态和动态,展开丰富的联想。

2、描述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描写,就是对人物活动或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和状态的描写。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它涉及的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陈设,住宅内外的装饰布置,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等等。

(1)要把最能反映时代或场所特点的东西,用准确恰当的语言写出来。

(2)不能面面俱到,要抓住重点。

(3)要作必要的说明和介绍,使读者了解人物生活或事件产生的背景,了解事件的作用。

3、记叙游览经过。就是写游记,是把记叙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融为一体的记叙文。

(1)抓住特点,精选材料。涉足名胜古迹,往往步移景换,目不暇接,风光人情,处处诱人。如果写作时不分主次,不加选择地逐一罗列,那么写出来的文章势必平平淡淡,如同一本流水帐。所以落笔之前,务必把观赏来的景物来一番比较和鉴别,去粗取精,辨明主次,确定需要重点写的有关景物。一般来说,可以着重记叙那些特色鲜明的景物,写自己印象特别深刻感受特别强烈的景物,在记叙描述中,要尽力表现出事物的特点。

(2)要把游踪写清楚。游踪,就是游览一个地方所经过的路线,踪迹。游览一个地方,往往要经过许多地方,看到许多景物。行文的时候必须按照游览先后顺序记叙,清楚地交代先到了什么地方,后到了什么地方。写清楚游踪的主要途径是“移步换景”。

(3)要结合历史文物或遗迹展开联想。

4、描述可爱家乡。可以描述家乡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土特产品,甚至一草一木。

(1)要写出鲜明的地方特色。抓住家乡最有代表性的事物来写,往往能表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

篇3:英语写景 作文范文

一、动词pride的搭配用法

在《100篇》p.18上,有以下一句:

He prides himself in the fact that he does not have to workhard to be better than others and gives up learning completely.

笔者认为, 原句中“prides himself in”的搭配用法有误。on。例如 :

1.She prided herself on her ability to speak eight languages/on knowing eight languages.她对自己会说八种语言感到得意 。

2.She had always prided herself on her appearance.她 总是对自己的外貌感到得意。

3.He prides himself on remaining calm in an emergency.他 在紧急关头十分镇静,为此感到骄傲。

当pride作名词用 时 ,可用于“take (a) pride in sth./doingsth.”的词组中 ,这时 ,介词要用in,而不用on。例如 :

1.I take(a)pride in my work.我为自己的工作感到骄傲。

2.We take great pride in offering the best service in town. 我们以能够提供全城最好的服务而自豪。

从上述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pride既可作动词用,又可作名词用,但是各自所用的介词是不同的。因此,原句宜改为:He prides himself on the fact that he does not have to work hard tobe better than others and gives up learning completely. 也可改为 :He takes(a)pride in the fact that he does not have to work hard tobe better than others and gives up learning completely.

二、动词contribute的搭配用法

在《100篇》p.68上,有以下一句:

I believe that the three R principles can contribute a lot toreach the eco-friendly destination.

笔者认为原句中的动词“contribute”用法有误。“contributeto”作“有助于 ,促成 ;是……的部分原因”解 ,其中的to是介词 ,后面跟sth.或doing sth.,不跟to do sth.。例如:

1.Plenty of fresh air contributes to good health. 充足的新鲜空气有益于身体健康。

2.The driver’s carelessness contributed to the accident. 司 机的粗心大意是造成这场事故的原因之一。

3.Can robots contribute to preventing environmental deterioration?机器人能有助于阻止环境的恶化吗 ?

4.As is known to us,good learning habits contribute to improving?learning efficiency. 众 所周知 , 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从上述实例中, 我们可以看出,“contribute to”词组中的“to”是介词,不是不定式符号。因此,原句宜改为:I believe thatthe three R principles can contribute a lot to reaching the eco friendly destination. 也可改为 :I believe that the three R principles can help a lot to reach the eco -friendly destination. ( 把contribute改为help,其后可跟 (to)do sth.)

三、动词see的搭配用法

在《100篇》p.84和p.86上,分别有以下一句:

As far as I see it,the resentment towards the rich results fromthe widening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and also the impression that“rich guys usually get their way”.

As far as I see it,there are two main advantages—environmentally-friendly and healthy.

笔者认为,以上两句中的动词“see”用法有误,“as far as Isee it”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在要表达 “在我看来 ,依我看来,依我之见,就我所知”时,英语中,我们既可说“as far as Ican see”,又可说“as I see it”。前者没用it,后者不可缺少it,二者不可混用。例如:

1.That’s the problem as far as I can see. 在 我 看 来 , 那 就 是问题所在。

2.As far as I can see,at least four different weapons wereused.依我之见 ,至少使用过四种不同的武器 。

3.As I see it,there are two alternatives.We can either staywith your parents or rent a place.在 我看来 ,有两种选择 。 我们可以跟你父母住也可以租房住。

4.As I see it (=according to my view of the situation),theblame lies with the driver.依 我看 ,这责任在司机 。

从以上实例中,不难看出,英语中无“as far as I see it”的搭配用法。因此,原句宜改为:1. As far as I can see,the resentmenttowards the rich results from the widening gap between the richand the poor and also the impression that“rich guys usually gettheir way”.2. As far as I can see,there are two main advantages—environmentally-friendly and healthy.也可改为 :1. As I see it,theresentment towards the rich results from the widening gap betweenthe rich and the poor and also the impression that“rich guys usually get their way”. 2.As I see it,there are two main advantages—environmentally-friendly and healthy.

四、动词justify的搭配用法

在《100篇》p.169上,有以下一句:

In conclusion,universities are justified to bond with enterprises and accept their financial support.

笔者认为,原句中的动词“justify”用法有误。根据英语的表达习惯,“be justified”后一般不跟“to do sth.”,而要用“in doing sth.”或“in sth.”, “be justified in doing sth./sth.”是固定 搭配用法。例如:

1.She felt fully justified in asking for a refund.她 觉得有充足的理由要求退款。

2.I think I’m completely justified in asking for her resignation.我 认为 ,我要求她辞职是完全合理的 。

3.Is he justified in his criticisms?他的批评有道理吗 ?

4.Charwell had been perfectly justified in his action. 查 威尔的行为已证明是完全正当的。

从上述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be justified”后不可跟“to dosth.”。因此, 原句宜改为:In conclusion,universities are justifiedin bonding with enterprises and accepting their financial support.

五、动词result的搭配用法

在《100篇》p.212上,有以下一句:

In my opinion,the upsurge is resulted from two-fold factors.

笔者认为,原句中的动词“result”用法有误。根据英语的表达习惯,“result from”和“result in”都用主动式,不可用被动式。例如:

1.The damage resulted from the fire.这损失由火灾所致 。

2.His lameness resulted from an accident. 一次事故造成了他的跛足。

3.Sickness often results from eating too much.过 量进食常会导致疾病。

4.The game resulted in a win for our side.比赛结果为我方获胜。

从上述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动词词组“result from”不可用于被动式。因此,原句宜改为:In my opinion,the upsurge results from two-fold factors.也可改为 :In my opinion,two-fold factors result in the upsurge.

六、动词reward的搭配用法

在《六级》2013年12月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真题(第三套)作文高分范文中,有以下一句:

During his lifetime which symbolizes the triumph of the human spirit,Nelson Mandela was rewarded the 1993 Nobel PeacePrize.

笔者认为,原句中的动词“reward”用法有误。在英语中,动词“reward”和“award”在用法上是有区分的。

动词“reward”作“报答;奖励”解,常用于“reward sb.for(doing)sth.”和“reward sb.with sth.”的句型中 ,前者“with”后跟的名称是具体名称,表示所奖励的物品等,后者“for”所跟的成分表示奖励的原因。有时,二者可合用,即“reward sb.with…for(doing)sth.”。例如 :

1.She started singing to the baby and was rewarded with asmile.她开始给孩子唱歌 ,孩子则报以微笑 。

2.They rewarded him (for his great help)with a gift of money.他们奖给他一笔钱(以酬谢他鼎力帮助。

3.They rewarded the boy with £5 for bringing back the lostdog.他们因男孩带回那条走失的狗奖给他5英 镑 。

动词“award”作“授予;给予”解,可用在“award sb.sth.”和“award sth.to sb.”的句型中 ,其中的名称为奖品或荣誉称号等。例如:

1.They awarded him a medal.他们授予他一枚奖章。

2.I was awarded the Nobel Prize.我获得了诺贝尔奖。

3.The prize was awarded to me for excellence in French. 我因法语成绩优异而获奖。

4.The degree of B.A.was awarded to him.他 被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从上述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动词“reward”和“award”的不同用法。因此,原句宜改为:During his lifetime which symbolizes the triumph of the human spirit,Nelson Mandela was awardedthe 1993 Nobel Peace Prize.

七、动词arouse的搭配用法

在《新题型预测》“Should Rewards for Doing A Good Deedbe Promoted?”的作文范文里 ,有以下一句 :

However,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aroused a heated debatedas to whether people should be rewarded for doing a good deed.

笔者认为,原句中动词“arouse”用法有误。在由“There”开头的句子中, 其后的动词不能用及物动词, 往往用不及物动词,如come,remain,lie,stand,arise及exist,等等。主语退居后面,目的是突出主语的意义分量。例如:

1.There comes a point where you give up.现在该你认输了。

2.There remains the problem of finance.财政问题仍然存在。

3.There lies a large field of rice in front of our village. 在我们的村庄前面有一大片稻田。

4.There stands a high monument in the middle of the square.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纪念碑。

5.There arises a certain insincerity in our philosophic discussions.在我们哲学的讨论里发生了一种不诚实的情况 。

6.There always exists a force of attraction between two bodies.两个物体之间永远存在着吸引力。

从上述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动词“arouse”是及物动词,作“激起;引起”解,不能用于“There+动词(不及物动词)+主语(名称主语 )”的句型中。

因此,原句宜改为:However,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arisena heated debate as to whether people should be rewarded for doinga good deed.动词arise作“发生 ;产生 ;出现”解 ,是不及物动词 ,可用于上述特定句型中。

篇4:英语写景 作文范文

关键词:样例;不完整范文;完整范文;英语写作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08-0004-5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3.001

1 . 引言

样例(worked example)指呈现具体解题步骤、提供问题解决方法的例题。样例学习(worked example learning)是指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阅读和思考,从例题中归纳出隐含的抽象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学习。有效的样例教学既能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又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样例学习受到认知和教育心理学家的高度重视(邢强等,2003)。近年来,随着样例学习有效性得到普遍证实,主要研究已从探讨样例学习的加工机制转移到样例设计和样例学习者个体因素。

在有关完整样例与非完整样例的学习效果上,研究者们得出了不同的结论。P a a s(1992)的研究结果是不完整样例和完整样例学习效果无显著差异。Renkl等(2002,2003)和邢强、莫雷(2003)的实验结果是不完整样例的学习效果好于完整样例的学习效果。王瑶、张奇(2012)将有关样例的研究范式推广到范文学习和写作实验研究中。他们在一篇完整范文基础上设计8篇删除不同部分的不完整范文,10组被试分别不阅读或阅读不同类型的范文,然后进行写作测试。他们发现阅读完整范文和不完整范文均有利于提高学生记叙文写作成绩,但对纠错无显著作用,而且阅读完整范文和不完整范文各实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王初明(2012)不仅从实证上表明,而且从理论上也论证了读后续写的促学优势。

王瑶、张奇(2012)的研究仅是对比了一次阅读完整范文和非完整范文的学习效果,没有将不完整范文的阅读和补写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王初明(2012)提出的读后续写实际上是让被试补写不完整范文的结尾,也没有比较完整范文与不完整范文的长期学习效果。

尽管范文阅读正重回大学英语写作课堂,但是,所采用的范文都是完整范文。在英语作文学习中,究竟阅读完整的还是不完整的范文更能够提高大学生写作成绩呢?为此,本文拟通过一项教学实验研究探讨非完整范文的长期学习效应。

2 . 实验研究

2 . 1 研究问题

本研究力图回答下列问题:不完整范文学习是否比完整范文学习更能提高大学生英语作文成绩?

2 . 2 研究被试

参加本教学实验的被试为湖北某重点高校2010级机械专业和能源专业的学生。这两个班无论是英语高考成绩还是入校时分级考试成绩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基本情况相同。机械班(54人)为实验组,能源班(51人)为控制组。英语写作是他们的必修课。

2 . 3 实验设计

本研究是对英语写作教学中不完整范文阅读和补写效果进行的实验。实验前和实验后两个组的学生分别在40分钟内写一篇250字左右的课堂作文,题目同为“Influence of the Internet”。实验后,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

2 . 4 实验材料

所有范文选自L a n g a n(2007)编著的College Writing Skills with Reading,均是典型的五段式作文,是“美国大学写作课上普遍向学生推荐的一种写法”(蔡基刚,2003)。五段式作文的第一段是引言,主要是引出文章主题,并在段尾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句(thesis statement)。第二、三、四段为中间段落,是文章的正文部分,围绕中心思想句展开,依次进行论证。每一段以段落主题句开头,支撑句对主题句进行说明。支持论点之间运用衔接手段进行连接。第五段为结尾部分,对全文进行归纳和总结。这种模式作文的特点是观点阐述充分,结构严谨合理,段落层次分明,语言变化生动(蔡基刚,2003)。

不完整范文是在完整范文的基础上,删除其中的不同部分所形成的。它们是:(1)补充中心思想句式;(2)补充主题句式;(3)补充衔接手段式;(4)补充分论点的细节式;(5)补充开头段式;(6)补充中间段式(仅一段);(7)补充结尾段式。为了不破坏范文的完整性,并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语境,每篇不完整范文只删除七式中的一式。如在补充中心思想句式中,只缺中心思想句,其余部分都保留。

2 . 5 实验程序

本实验在二年级下学期的写作课上进行,共16周、32学时。笔者担任两个组的写作教学工作,教学方法、课堂活动基本相同。

写作课按以下方式组织。控制组:课堂写作知识讲解+作文练习。第一节课,教师讲解写作知识后,由学生分析范文,如文章主题、结构、段落及句子衔接、闪光词句等,教师补充总结。第二节课,教师就一写作任务组织学生讨论,拟定提纲,并提供相应的语言表达,有时学生当堂完成,有时课后完成,共需完成5篇作文。课后学生参照详细的作文评估清单互评初稿,并进行反思,完成第二稿后上交作业。第三节课,教师推荐学生中的两篇好作文,由学生点评其中的优缺点,主要是优点,最后教师补充。实验组:课堂写作知识讲解+范文补写+作文练习。实验组教学与控制组基本相似,只是在学生分组讲评范文前,先根据教学要求对不完整范文分别进行上述7种方式的补写,每种补写训练两次。开始是句子,然后过渡到句群和段落。教师利用投影向学生展示好的补写作业,组织学生点评,最后回读原文,并进行比较。为保证两组的写作练习相当,实验组的学生只需完成4篇作文。

2 . 6 作文评分

本文借鉴雅各布分析量表(Jacobs et al.,1981)和英语专业四级作文评估法,从思想内容、组织结构、词汇使用和写作准确性四个方面对作文进行分项评分。

思想内容分项的满分为40分,主要考查观点是否清晰,例证是否充分,题材是否有意义,见解是否独创。组织结构分项的满分为20分,主要考查作文结构是否完整,条理是否清晰,层次是否清楚,过渡是否自然流畅。

本文采用量化方法描述被试的词汇运用能力。Wolfe-Quintero等人(1998)综述了大量研究文献后发现,词汇复杂性(即高级词汇与全部词汇数量的比率)与二语的写作水平关系最为密切。本研究通过统计软件Range32及其词表来划分不同词频等级,将单词按使用频率由高到低分为3个等级:1级词汇(Baseword list 1)、2级词汇(Baseword list 2)、3级词汇(Baseword list 3以及3个词表以外的单词)。2级和3级词汇,也就是非一级词汇使用比例越高,说明使用者对高频词的依赖性越低,使用复杂词汇能力越强。本研究采用这一指标(文本中的地名、人名等专有名词和拼写错误的词已被排除,因为它们不能体现文本的词汇水平)。

二语写作准确性测量通常有三种:整体性测量、无错误T单位总数和错误总数,但这三种测量工具的信度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采用秦晓晴、文秋芳(2007)的研究结果,用错误严重程度和错误总数描述作文的准确性。错误严重程度指将语法和词汇方面所出现的错误按不同程度划分为三级,分别定义为:一级错误为拼写、意义或形式上不影响理解的小错;二级错误是指那些只有在上下文的帮助下才能理解的语句;三级错误是指形式上或意义上严重偏离,并完全干扰了文本的理解的错误。笔者将文本中出现的错误一一确定错误等级,然后赋予分值,一级错误-0.2,二级错误 -0.4,三级错误 -0.8,最后计算总分。如果一个句子中出现多处错误,只计一处最严重的错误,避免以句为单位重复计算。这种方法可以兼顾错误严重程度和错误总数。

由于句法复杂性和句法多样性的测量难度较大,本文暂且不考虑,虽然句法能力对写作水平有重大影响。

从实验组和控制组各随机抽取30名被试,将他们前后两次作文输入电脑,共计120篇。全部文章编码顺序打乱后,由两名熟练掌握大学英语写作评分指标的英语教师评阅被试作文的思想内容和组织结构得分。不一致的评分经两人讨论,最后达成一致分数。

3 . 结果

3 . 1 前测作文比较

实验前两个组的被试参加了作文测试,并对作文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1)。结果表明,在作文内容、结构、词汇、准确性等方面,实验组与控制组无显著差异。笔者在分析文本时发现,很多学生中心思想不明确,只有论点而无论证,条理紊乱,导致内容、结构得分都很低。另外,学生过分依赖使用高频词,非一级词汇使用仅为13%;抽象词使用较多,具体词使用较少,词汇重复率高,词汇运用非常贫乏。而且,学生写作规范意识模糊,标点符号滥用,句子主语不明确或句子结构不完整,作文错误较多。

3 . 2 后测作文比较

实验后两个组的被试再次参加了作文测试,并对作文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2)。结果表明,在作文内容和结构方面,实验组明显优于控制组;在词汇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在准确性方面,虽然实验组优于控制组,但差异不显著。最后对两个组的作文分别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无论是控制组还是实验组,在四个分项上进步明显,可见大量作文练习是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3 . 3 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的54名被试参加了问卷调查,有效问卷48份。问卷调查的信度系数为a=.802,说明该问卷可信。从表3的统计结果可了解实验组学生对不完整范文补写的看法。75%的学生喜欢范文补写;超过七成的学生认为范文补写有利于掌握范文的内容和结构、习得范文词汇。超过六成的学生在自己作文时知道如何运用语篇知识,在回读原文时,会关注语言的意义及形式。72.9%的学生希望继续在写作课堂上开展范文补写活动。在对7名学生的访谈中,学生表示范文补写能降低他们写作的焦虑,增加写作的信心。

4 . 讨论

4 . 1 范文补写的益处

实验结果表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补写不完整范文,有利于作文内容和结构分项成绩的提高。

随着语篇语言学的深入研究,研究者们发现阅读和写作几乎是两个相同的过程,拥有相似的认知机制和行为(陈立平,2000)。因此,我们可以说,阅读和写作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范文补写比单纯的范文阅读更能紧密地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因为要完成好补写任务,学生必须认真阅读范文、充分理解范文,以保证补写内容与范文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为写而读,为读而写,理解与产出紧密结合,加大协同力度,提高外语学习效果(王初明,2012)。

范文补写将模仿与创造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理解范文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补写内容,这不是简单的模仿,需发挥想象力(王初明,2012)。因此,范文补写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获取写作素材及经验,丰富文章内容。

范文补写有利于学生对语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提高作文的组织结构。王立非(2002)的实验结果表明,作文语篇知识教学可以扩大学生的作文语篇知识面,但不能直接提高实际英语写作水平,只能慢慢起作用。这是因为学会运用语篇知识需要长期、大量的练习,才能将陈述性知识变为程序性知识。而范文补写将写作任务进行分解,集中训练某一项或几项语篇技能,这不仅能提高练习的密度,还能提高练习的质量。而通过样例导致的练习的质量和密度的提高必然促进技能的熟练(张春莉,2001)。另外,根据Sweller等人(1988,1994)的认知负荷理论(cognitive load theory),通过对不完整范文的深度加工,更有助于图式的获得和规则的自动化,减轻工作记忆中的认知负荷。在紧张的作文测试中,被试可以较自如地运用语篇知识,布局谋篇。

范文补写有利于作文准确性的提高。从实验结果可知,在作文准确性方面,实验组优于控制组。这是因为完成补写任务后,学生会将补写内容与原文进行比较的同时,观察范文是如何遣词造句、表达思想的,目的比单纯的阅读更明确。学生通过向范文的语言看齐,提高自我监察意识、培养自我纠错能力,逐渐减少语言错误(王初明,2012)。另一方面,实验组在准确性方面的优势还差一点才达到显著水平,这说明语言错误是中介语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虽然互动协同理念不提倡教学中过度改错(王初明,2010),但教师也要给予适当的反馈,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语法教学。样例研究成果表明,提供多样性的样例和利用不完整样例并不足以引起自发迁移,及时、明确的指导才能提高迁移(邢强等,2003)。语法教学虽然改变不了语法习得的顺序,但可以加速对语言形式的掌握,从而避免二语写作中的语法错误,以提高写作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二语写作水平(戴炜栋、陈莉萍,2005)。研究者发现那些语法基本功底好的学生很少会犯严重的语言结构错误。可见,有效的语法教学仍是提高二语写作准确性的重要保障。笔者发现学生对写作规范的掌握比较快,经过几次练习后,学生在拼写、标点等方面的错误明显减少。因此,虽然可以少改错,但在作文二稿、三稿阶段,还是应该强调语言的准确性。

4 . 2 范文补写与词汇运用

本实验结果表明,在词汇分项方面,实验组与控制组后测成绩明显优于前测成绩,但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在本教学实验中,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讲评范文时,都要分析其中的闪光词句,教师鼓励进行模仿。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范文的语言形式,并且通过“输出”来巩固语言知识,向范文的语言水平看齐,加大协同效应(王初明,2010)。范文阅读和补写创造条件,让理解与产出紧密结合,从而提高外语运用能力(王初明,2012)。

为什么实验组与控制组在词汇分项方面无显著差异呢?这是因为两组读的是相同的范文,阅读量是一样的,至于在加工层次上是否有显著差异,还须进一步研究。另外,二语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缓慢的发展过程。词汇知识是在与新词的多次接触中逐渐建立起来的(Nation,2001),学习者不仅要有意注意、还要能验证假设和自觉反思(Swain,1985,1995),反复使用和修正,否则不会有词汇习得。因此,学生应阅读多篇范文,重视课堂教材的精调输入和课外阅读的粗调输入(Hammer,1983),并进行大量而有效的写作练习,提高语言输出的质量。

5 . 结论

本文的实验结果显示,在作文内容和结构方面,补写不完整范文比阅读完整范文更有益;在准确性方面,补写范文也表现出一定优势,虽然不显著;在词汇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阅读与写作是两项相对独立但又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技能。范文补写是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因此,在以英语为外语的写作课堂里,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各类相关的完整及不完整范文,并进行适当的范文补写练习,引导他们开阔思路、学习写作技巧、降低写作焦虑感,从而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同时,二语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缓慢的发展过程,词汇和语法教学在提高二语写作水平中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Hammer J.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 London: Longman, 1983.

Jacobs H. & Zinkgraf S. & Wormuth D. & Hartfiel V. & Hughey J. Testing ESL composition: A Practical Approach[M]. Rowley, MA: Newbury House, 1981.

Langan J. College Writing Skills with Readings: Sixth Edition[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7.

Nation P. Learning Vocabulary in Another Languag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Paas, F. Training strategies for attaining transfer of problemsolving skill in statistics: a cognitive load approach[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2(4): 429-434.

Renkl A. & Atkinson R. K. & Maier U. H. From example study to problem solving: Smooth transitions help learning[J]. 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al, 2002(4): 293-315.

Renkl A. & Atkinson R. K. Structuring the transition from example study to problem solving in cognitive skill acquisition: A cognitive load perspective[J].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003(1): 15-27.

Swain M.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A]. In S. Gass & C. Madden (Eds.) 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 New York: Newbury House, 1985.

Swain M. 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A]. In G. Cook & B. Seidlhofer (Eds.) Principles &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Sweller J. Cognitive load during problem solving: Effects on learning[J]. Cognitive Science, 1988(12): 257-285.

Sweller J. & Chandler P. Why some material is difficult to learn[J]. Cognition and Instruction, 1994(12): 185-233.

Wolfe-Quintero K. & Inagaki S. & Kim H.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 in writing: Measures of fluency, accuracy and complexity[M].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8.

蔡基刚.大学英语高级写作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陈立平.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看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范文教学[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6):67-69.

戴炜栋、陈莉萍.二语语法教学理论综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2):92-99.

秦晓晴、文秋芳.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发展规律与特点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王初明.互动协同与外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297-299.

王初明.读后续写——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J].外语界,2012(5):2-7.

王立非.作文语篇知识与课外非命题写作:影响英语写作水平因素的研究[J].外语界,2002(5):42-49.

王瑶、张奇.阅读范文对小学生作文成绩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5):495-501.

刑强、莫雷、朱新民.样例学习研究的发展及问题[J].心理科学进展,2003(2):165-170.

刑强、莫雷.渐减提示法呈现样例对学习迁移的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4):274-277.

篇5:初中写景作文(范文模版)

我的新家在鸿都帝景湾,小区花红柳绿、鸟语花香。

小区花园里种有小杨梅树、桂花树、老人葵树等树木。娇嫩、秀丽的小杨梅树,它们一个个像国庆阅兵的女战士,英姿飒爽、整整齐齐地守卫在大门的路旁;桂花树又黑又粗,像饱经风霜的老人围在花园里晒大阳,但往上望去,它的树尖上长出小米点般的嫩芽,旁边抽出几片青绿的小叶,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亮,非常可爱;桂花树毫不起眼地蜷缩在路的两边,桂花很小,很难看的清楚,但花很香,清新的桂花香让住户们每一天带着好心情出发;老人葵树高大挺拔,叶子大片大片的,像铁扇公主神奇的芭蕉扇,连成一柄柄的大伞,在花园搭起挡雨的顶棚。

小区花园到处是水景喷泉、花坛。最漂亮的是“海马喷泉”,泉水如一条银柱直泻而下,像美人鱼的银色轻纱,光彩夺目;“花心”水景像白莲花在水中开放,又像四位仙女在水池中跳起舞蹈“天鹅湖”;水景周围有一些花坛,花儿五颜六色、色彩迷人,清香扑鼻,有的像红红小火球,有的像亮晶晶的星星,有的像蓝色的小喇叭,美丽极了。

干净、宽阔的小区里,小朋友有的在练习溜冰,有的在幽静的花坛旁边看书,有的在空旷的地方打羽毛球,还有的在“横冲直撞”地溜滑板,热闹非凡。

新家的小区百看不厌,我格外喜欢,希望早点能搬过去住。

美丽的夏天作文

春姑娘不知不觉地走了,夏姐姐迈着轻盈的步伐悄悄地来到了人间。

太阳公公早早地起床了,你赶走了眨眼的星星,赶走了透明的露珠,带来了自己的热情。中午,外面十分炎热,你就像一个大火球;到了傍晚,你还在辛勤地劳动着,直到晚上六、七点钟,你才依依不舍地回家。太阳,你是夏天的第一个使者!

夏天,你是一位魔术师。早上,外面还是骄阳似火,大地上的小草,好像不停地在说:“渴死我了,渴死我了„„”这时雷雨来了,它送来了水。田间的秧苗、大地上的小草、河道里的河水好像都在说:“我们的好朋友来了。”不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五颜六色的彩虹,颜色不一,异常美丽。

夏天,你也是一位画家。画出了从挨挨挤挤地荷叶中冒出来的白荷花,它白得像雪;画出了一朵朵亭亭玉立的粉红荷花,它像小姑娘害羞的脸庞。荷叶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一阵微风吹过,荷花就像维吾尔少女一样,翩翩起舞,千姿百态,活泼极了。风过了,荷花停止舞蹈。

篇6:写景点作文600字[范文模版]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写景点作文600字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写景点作文600字 篇1

在我们中国,有许多从古代留下的建筑,如:赵州桥,卢沟桥等,而今天,我将饱览的也是一座从古代一直保留下来的桥,它的名字叫小七孔桥。而小七孔风景区却因此桥而得名。

小七孔位于贵州荔波县西南部,是国家AAAA级景区。集洞、林、湖、瀑石、水等多种景观于一体,十分玲珑秀气。

一进入景区,我们首先来到了卧龙潭。只见潭里的水呈蓝绿色,就像一块绿色的蓝宝石。走进一看,水面中呈现出自己的倒影,好清澈的水啊?这时,我心里不知不觉产生了疑问:湖水为什么会有颜色呢?原来,主要源于湖水对太阳光的散射、反射和吸收。太阳光或自然光是由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组合成的复色光,在光谱中,由红光至紫光,波长逐渐减少。由于阳光波长减小,被吸收并反射后,就呈现出了艳丽的蓝绿色。这次旅游,让我饱览了祖国的山水,也让我长了不少的知识。

接着,随着观光车的驶入,我们来了到水上森林。听著名字就感到一种神秘感。水上森林分为上下两段。河谷里到处都是茂密的乔木和灌木,形成一道翡翠屏障。清澈的河水从河床的杂木林中穿涌而下,时而急,时而缓。但树木却象多情的汉子,死死扎根在河床妻子的怀抱里,纹丝不动。美丽的爱情之树四季常青。这种水在石上淌,树在水中长的奇景,人见人叹。

最后,我们就来到了著名的小七孔桥了。小七孔桥建于清道光十五年,经历了风风雨雨,到现在已经有许多年的历史了。它卧于涵碧潭上。潭水是幽蓝色的,周围树木茂盛阴绿,更衬出了桥的幽静,静雅和恰美。桥洞和水里的倒影形成了一幅奇异的风景画。而桥的附近就有一道大瀑布。只见一条银龙咆哮而下,重重地击打在岩石上,飞溅起数颗细小的水珠,滴在人们的脸上,好遐意啊?

听爸爸说,贵州荔波是著名的喀斯特森林地貌,他保留了历史上最原汁原味的自然风光。小伙伴们,听了我的介绍,你们心动了吗?

写景点作文600字 篇2

在我们中国,有许多从古代留下的建筑,如:赵州桥,卢沟桥等,而今天,我将饱览的也是一座从古代一直保留下来的桥,它的名字叫“小七孔”桥。而小七孔风景区却因此桥而得名。

小七孔位于贵州荔波县西南部,是国家AAAA级景区。集洞、林、湖、瀑石、水等多种景观于一体,十分玲珑秀气。

一进入景区,我们首先来到卧龙潭。只见潭里的水呈蓝绿色,就像一块绿色的蓝宝石。走进一看,水面中呈现出自己的倒影,好清澈的水啊?这时,我心里不知不觉产生疑问:“湖水为什么会有颜色呢?”原来,主要源于湖水对太阳光的散射、反射和吸收。太阳光或自然光是由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组合成的复色光,在光谱中,由红光至紫光,波长逐渐减少。由于阳光波长减小,被吸收并反射后,就呈现出艳丽的蓝绿色。这次旅游,让我饱览祖国的山水,也让我长不少的知识。

接着,随着观光车的驶入,我们来到水上森林。听著名字就感到一种神秘感。水上森林分为上下两段。河谷里到处都是茂密的乔木和灌木,形成一道翡翠屏障。清澈的河水从河床的杂木林中穿涌而下,时而急,时而缓。但树木却象多情的汉子,死死扎根在河床妻子的怀抱里,纹丝不动。美丽的爱情之树四季常青。这种“水在石上淌,树在水中长”的奇景,人见人叹。

最后,我们就来到著名的小七孔桥。小七孔桥建于清道光十五年,经历风风雨雨,到现在已经有许多年的历史。它卧于涵碧潭上。潭水是幽蓝色的,周围树木茂盛阴绿,更衬出桥的幽静,静雅和恰美。桥洞和水里的倒影形成一幅奇异的风景画。而桥的`附近就有一道大瀑布。只见一条银龙咆哮而下,重重地击打在岩石上,飞溅起数颗细小的水珠,滴在人们的脸上,好遐意啊?

听爸爸说,贵州荔波是著名的喀斯特森林地貌,他保留历史上最原汁原味的自然风光。小伙伴们,听我的介绍,你们心动吗?

写景点作文600字 篇3

春风吹起来了,带来了阵阵淡淡的花香,轻轻的,柔柔的,若有若无,而我的思绪,似乎又回到了姥姥家那挺拔的身姿上,似乎又听到了“沙沙,沙”的合唱声。

春天,那朵朵洁白无瑕的梨花,一朵又一朵,簇拥在一起,密密麻麻,好似雪花落在了树枝上,又好似一只只雪白的蝴蝶,蜜蜂“嗡嗡嗡”地闹,蝴蝶也飞来飞去,给美丽的梨园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在春姑娘的帮助和关照下,有的梨花意欲盛开;有的梨花已饱满的开放;还有些梨花,如同害羞的姑娘一般,含苞待放。很快,花落结果,一片片雪白的花瓣儿在空中飞舞,缓缓的飘落在大地妈妈的怀抱中,一阵风吹过来,地上的花蕾随风舞蹈起来,瞧,美丽的梨园下雪了!

秋天再去时,金灿灿的梨挂满了枝头。大大小小的梨都从绿叶姐姐的怀抱中探出小脑袋,好奇的张望着这个世界。我从树上摘下一个梨,吃一口,香甜的汁液便流进了嘴里,整个果园都洋溢着一种喜庆的气氛,姥姥的嘴角也有了大大的弧度,丰收这么好,大家怎么会不开心呢?姥姥告诉我,虽然丰收好,但也要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这些梨,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他们春天要辛辛苦苦的播种,夏天要杀虫,而秋天还要忙着收获,多么的辛苦啊!而农民中男女老少都有,但大多数都是皮肤黝黑,手都裂开了一条条的裂缝,手指粗糙,指甲里塞满了黑黑的泥巴,穿着也很勤俭朴素,这些果实都是他们用汗水来浇灌的。我听了,不禁对农民伯伯生出了敬佩之情,不住的点头。

冬天紧接着来到了,洁白的雪花飘落下来,美丽的梨园似乎又回到了春天。

上一篇:上海市中考作文下一篇:爱国小学首届校园足球文化节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