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班会教案

2024-04-09

微班会教案(精选8篇)

篇1:微班会教案

所属地区:乌鲁木齐市 学校:乌鲁木齐市122小学 类型:微班会

主题: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小矛盾 姓名:宋帅

联系电话:*** —mail:364843592@qq.com

E主题班会: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小矛盾

一、班会目标

旨在通过“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小矛盾”这个主题班会,让学生懂得怎样维护自己的友谊,巧妙的避免矛盾冲突,养成良好品质与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与心理调节能力, 从而懂得尊重,学会欣赏。从而更好地和同学相处,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

二、活动流程

1主持人: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滴小水滴,来自四面八方,是班级将我们汇集在这条美丽的河流中。

可是同学之间交往时,难免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小磨擦,小碰撞,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小矛盾。

(大屏展示例子,学生可做补充)

2面对这样的小矛盾你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呢?(学生自由发言、讨论)3 总结解决小矛盾的方法

(1)、及时道歉,不要让矛盾堆积,更不要让矛盾恶化。(2)、发生矛盾时,双方要保持冷静。

(3)、自己解决不了的矛盾,可寻求老师、家长的帮助。

(4)、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尽可能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

(5)、永远记得对方的好。

三、主持人、老师总结。

同学之间的“友谊”是宝贵的。著名科学家培根说:“友谊能使快乐倍增,使痛苦减半。”李白也告诉我们,桃花潭水尽管有千尺深,也不及朋友的情谊深。所以同学朋友之间遇到矛盾不要怕,请珍惜你们之间的友谊吧,你将会获得无比的幸福和财富!祝愿你们和你们的朋友。

篇2:微班会教案

在人类抗击冠状病毒这场战争中,人们再次感受了人类生命的脆弱。一株小小的病毒,竟然使成千上万人陷入生命危机,使上亿民众陷入焦虑与恐慌。惨痛的教训让人们意识到,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我们要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疫情当前,本次活动意在引导学生学会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树立珍视和热爱生命的价值观。

二、教育目标

(一)认知目标:

让学生懂得人类必须和大自然和谐相处,学会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爱护我们的地球,尊重万物,珍爱生命。

(二)情感目标:

通过视频、图片等让学生感受到疫情之下科学家、医生、警察,甚至是普通人,都在奋力拯救生命,用行动诠释生命的意义,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珍惜与热爱。

(三)行为目标:

引导学生明确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在“停课不停学”期间以及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热爱生命,规律作息,注意强身健体,安排好学习生活,实现自我的超越!

三、教育过程

(一)重审自然,敬畏自然

视频:《从澳洲山火说起》。感受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视频:《地球就是你自己》。学会和大自然和谐共处,爱护我们的地球。

(三)敬畏生命,热爱生命

歌曲MV:《中国脊梁》。感悟“中国脊梁”用行动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四)热爱生命,从我做起

学生视频:我们的行动。同学们从我做起,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五)老师寄语

老师向大家提出两点要求:

第一、我们要敬畏自然,尊重大自然的规律,爱护我们的地球。

篇3:微班会教案

班会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理想情操教育、行为习惯教育等各种教育的主要阵地, 对良好班风的形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 一般学校的课程设置是一周一节主题班会课, 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解决全部问题。另外, 这一周发生的事情如果拖延到下周解决, 在时效性上也大打折扣。特别是刚入学的新生, 更需要教育的及时性, 否则就有可能错过教育的“最佳关键期”。

从社会来看,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们更趋向于选择那些易于吸收、便于选择、短小精悍的文化形式满足学习与工作的需求, 于是各类打着“微”字旗号的文化现象迅速发展起来并影响着我们, 如“微小说”“微电影”“微课”等。在此启示下, 笔者根据学校工作的要求, 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开展了一周多次、每次用时5~10分钟的微型班会。微班会能更好地体现教育的及时性、时间上的灵活性、学生的自主性、解决问题的时效性。

微班会系列化的设计思路是:依据《鄞州中学德育工作实施纲要》, 结合高一新生身心发展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 对微班会作整体性的设计与规划, 解决班级建设过程中的各种具体问题, 从而促进班级有序发展。这样, 既可避免班会内容的随意性和无效性, 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与开展班级教育活动。其主题共分四大系列:养成教育系列、学法指导系列、情商培养系列、规划高中系列。

一、养成教育系列

新学期开始, 来自四面八方的新生涌入同一个班级。由于家庭、学校的不同导致高一新生很难管理, 纪律差、卫生差, 班主任很是头痛。因此, 在高一学生刚进校的时候, 就要抓住学生对高中生活的期待心理, 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开学第一周微班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校的辉煌历史、规章制度。首先, 笔者带领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鄞州中学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办法》等。然后, 由班长组织策划《日常行为规范知识竞赛》微班会, 以巩固学习成效。由于高一新生年龄不大, 思想、行为不成熟, 日常行为不可能完全吻合规章制度的要求, 难免会犯错误, 暴露一些陋习。所以, 接下来微班会的素材来源主要靠“亲跟紧盯”:勤到学生中去, 自习课乃至其他学科的上课时间, 多到教室外面观察学生有什么情况、有没有不良的行为习惯, 并加以记录, 然后利用晚自习课下课前的5~10分钟时间召开微班会, 点评、总结班级一天下来的运转情况 (哪些方面表现还不错, 哪些方面有待改进, 不点名批评表现不良的行为, 点名表扬表现较好的学生) , 使班级学生的日常行为朝着合乎规范的方向发展。笔者将此微班会称为“每日播报”。此外, 笔者还辅之以“播种习惯、收获命运”“班规制订”等微班会, 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促使其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学法指导系列

高中阶段与初中阶段相比, 无论在教育还是教学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区别, 教师应帮助新入学的学生调整好心态并完成两个转变: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和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开学一星期之后, 学生对高中学业的特点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这时候笔者会安排“初、高中学习的差异”微班会, 使学生明确高中阶段的学习特点: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 学习负担、压力也明显加大, 不能再依靠初中阶段被动式、突击式的学习方式, 而是要制订学习计划, 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安排“如何预习”“如何听课”“如何整理错题”等系列微班会, 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开学一个月后, 学生会在学习上遇到不少大大小小的问题, 部分学生已感觉跟不上教学进度。此时, 笔者让学习委员调研班上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困惑、需要哪些帮助, 并进行整理归类。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学生通常更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和朋友的意见。鉴于此, 笔者邀请高二的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召开“学习疑难问题解析”微班会, 并呈现他们的课堂笔记和错题本, 为学生现身说法、答疑解惑。

期中考试是高一新生入校以来的第一次大型考试, 学生难免会有些紧张。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结合网络资源及自身的经验, 在每门课开考前, 召开“答题注意事项”微班会。这有助于学生避免无谓失误, 提升学习的自信心。期中考试之后, 班上优秀的学生涌现出来, 这些学生在班级里有公信力、说服力。鉴于此, 笔者还邀请每门学科的“状元”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系列微班会, 每次1~2门学科。

三、情商培养系列

与“70后”“80后”学生相比, “90后”学生出生在改革开放深入、经济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 他们的在情商方面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情绪控制能力低下、人际关系敏感、缺乏抗压受挫能力。所以, 针对高中生开展情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情商培养是个系统而庞杂的工程, 不可能只用一两天或一两次班会就能做好。笔者主要设计了如下系列微班会活动。 (1) 感知情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情商、情商有何重要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韦克斯勒曾考察过40余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发现他们的智商绝大部分是中等或中等偏上, 他们的成长和成就主要凭借后天的非智力因素;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一个人的成功20%依赖于智力因素, 即智商水平的高低, 其余80%都依赖于非智力因素, 而非智力因素中最关键的就是情商。 (2) 构筑自信。让学生列举自己大大小小的成功, 找一个年龄相仿的比较成功的同学作为比较对象, 认识到比较成功的同学也有不如自己的地方, 增强自信心。 (3) 善于沟通。向学生介绍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白金法则、钻石法则, 掌握沟通的要点, 认识到人际交往中所需要的共同品质:理解、尊重、赞美。 (4) 控制情绪。介绍理性情绪疗法, 让学生认识到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不是事件, 而是自身对事件的看法,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尝试用合理的想法取代不合理的想法, 从而正确应对高中阶段学习、生活中会遇到的各种不尽如人意的事件。 (5) 认知他人。引导学生理解别人的想法、感受, 从对方的立场来看事情, 以别人的心境来思考问题。主要探讨以下班级里经常出现的现象:夜自习时, 当你与其他同学热烈地讨论问题时, 你有没有想过周围专心致志做作业同学的感受?晚上就寝时, 当你与室友畅聊白天的趣事时, 你是否想起因学习疲惫睡意正浓的其他室友?当你看见课代表抱着五十多本作业本, 不方便开门时, 你是否举起过你的双手为他开一下门?

四、规划高中系列

篇4:班会看“微”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说:“教育信息化是拓展教育资源必要的手段和途径,也可能是我国改革应试教育,真正推动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微班会就在这个突破口脱颖而出,它巧妙地整合了信息技术与班级人格教育,虽然从发端至今不过一年,但强大的生命力足以令人刮目相看。

涌起的新潮

什么是微班会?

“微班会”是以微视频(10分钟以下)为主要载体的后延性班会,它以一个短小视频提出主题而引发讨论,并利用“学习单”,引领学生跟踪主题,自主探究,最后达成班会教育目标的微课程。所谓主题,就是微班会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微视频是突出这些中心思想的影像材料,而学习单则列出班会后需要学生自主探究完成的“任务”。

众所周知,中小学的主题班会向来都是一次成型的宏大“课霸”,虽然不同于思品课,也缺少系统的学科知识脉络,而且多注重学生的主体实践,并以此为载体,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但是,传统班会的巨大投入,隆重的场面是任何学科课堂都无法比拟的。因此,“信价比”一直不太高。也正因如此,在科技进步与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的背景下,传统班会大有被微班会所替代的趋势。

就微班会,我曾在不同省市的42所学校里进行调查,发现这些学校都举行过微班会;42所学校共678个班级,其中有307个班级举行过微班会(占45.2%)。以往,一个班级召开主题班会,最多为9次/年,接触主题9个,总时长为360分钟;现在,有的班级半年就举行17次微班会,接触的主题17个;若按年度估算,总时长达到272分钟。

以这42所学校为例,举行传统班会最多的班级(44个学生),学生参与人次总数为284(占71.7%);而举行微班会最多的班级(37个学生),学生参与人次总数为3542,达到281. 5%(微班会上网后,学生还在网上延伸参与,并拓展相关的链接)。参与传统班会设计的学生平均4. 8人/次;而参与微班会设计、摄像、导演的学生平均为14. 1人/次(学生在网上延伸原有设计)。家长介入传统班会的平均为3. 7人/次,而在微班会里为11. 5人/次(多为网上介入)。学校领导或社区成员参与传统班会平均为1. 4人/次,而在微班会里为11. 8人/次(多为网上介入)。传统班会后续跟踪同一主题并参与讨论的师生平均3. 1人/次;而微班会延伸讨论的师生平均为54. 2人/次。

每次传统班会吸收外班学生参与的为0.7人/次,向外推介并扩展影响极为有限;微班会由于能在网上浏览,游客平均达300人/次以上。有的学校还利用电子白板轮流展示某些班级的微班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班会文化。传统班会多在下午的正课时间进行,而微班会由于消耗时间少,既可以在早上(朝会、晨会),也可以在中午(午会),还可以在下午(夕会)或晚上(夜会)闪亮登场,甚至还能衍化为学生的佐餐会(在学生食堂播放录像,或者幕课)。

在接受调查的来自这42所学校的678位班主任中,愿意坚守并尝试微班会的有611位(占90.1%)。调查数据表明,全国27个省市的学校都在探索微班会,其中广东、湖北、山东、上海、北京的部分学校已经探索出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如果将微班会比喻成刚起的春潮,那么,这个潮头正在一阵紧一阵,一阵高一阵地涌动。

整合产生的魅力

新课改后,“整合”开始成为教育热词,不同学科之间的整合,也逐渐涌动成优化教育资源的高潮。新兴的信息技术与传统学科的整合,更是不断引领着课改潮流。班会模式的改革,也是踩着这个整合的鼓点隆重登场的;滥觞于2013年的微班会更是将这一整合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准确地说,微班会属于准微课。什么是微课?就是教育目标明确、内容短小、以视频为载体,时间在10分钟左右的小课程。可见,微课彰显的是“微”和“课”的双体功能,是教育力大于简单加和的又一种创新。众所周知,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的一次性注意力时间一般为15分钟左右。有经验的教师,常常在课堂运行10分钟后,会对学生进行第二次兴趣激发,以谋求解决因学生注意松懈而产生的教学困难。然而,这种激发力是有限的,因为它已经错过了学生因课间休息催生的“注意高潮”。而微课则不同,它的全程也就10分钟左右,恰好能一次性嵌入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空。也正因为主客体“供求”的巧妙同步,才提高了教学效率,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

由于班会与升学没有直接联系,所以许多学校并不重视;更有甚者干脆将小学一、二年级以及毕业班(六年级、九年级和高三)的班会取消。然而,班集体的道德教育、学生的人格引导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怎样在两难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不少班主任进行过大胆的探索,但收效甚微。而“微班会”独树一帜,它借助自身“微”与“会”的优势,高效利用了班级的边角时空,开出了艳丽的人格教育之花。更有趣的是,由于微班会便于录制,在网上共享,因此它能快速抢占班级博客、校园网,为学生的自主移动学习和家长的远程互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微班会之所以能独领风骚,化艰难为曼妙,还因为它具有 “课性”(有学习任务单、学习过程、学习评价等模块),却又不止于课性。到底什么是微班会的最大魅力?窃以为是学生登上了主体地位,是班主任只提供了画外音,而将班会还给了主人。别小看这个微视频的主人,它对于学生的心理刺激,远远大于一般性表扬;尤其是学生以第三者的身份“观看”微班会中的“自己”时,那种勃发的成功感,足以唤起他们再次深入实践的兴趣、信心和勇气。另外,一旦微视频被学生的亲友团看到,他们从中能了解到孩子的在校状态,无疑会为学校教育提供更多的支持与配合。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最基础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其次是安全需要,而后是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这样的需要层次描述的是一种递进式的心理需要,由于未成年的学生有家长监护,他们更凸显出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综观学校的各类教育活动,有哪一种比微班会更能满足学生频频展示自己,自主探究问题,延伸课内学习的心理需要?显然,这也正体现出微班会内在的强大生命力。因此,我们相信,随着学校绿色评价工程的全面启动,随着大数据教育时代的到来,微班会将越来越受到师生和网民的关注,成为推动学校人格教育,翻转课堂的不竭动力。

任何学科都是有边界的,但学生走入社会,所需要的知识未必就有边界。学生在校又怎样获取那些不受学科边界约束的知识?从目前的状况看,综合实践是最好的途径。而微班会就是这种最富自主性、最灵活、最富有创新意识,效率又高的综合实践。由于微班会的命题小、接触社会的几率高,容易超越学科知识边界,举行又相对频繁,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新鲜感,因此它成为了催生班级特色文化,引导学生创新的极好“拉手”,无疑也成为了社会关注教育、关注学生发展的新视窗。学校之外的关注,又往往成为教育创新的新推力。学生利用微班会开展合作,探索白板交互、在线学习、班级虚拟、家校联动……内化关于远程、平板、电子、数字这些新概念;从他们特有的角度,观察教育变化(包括教育环境、实验场景、时空、行为、管理等变化),进行自我教育环境设计、教育实验场景布置,教育时空转换、学习场景变革、教育管理数据的采集和决策自主管理等,而这些却是传统班会完全不能给予的。所以,像班级博客、网络论坛、远程学研、呱呱对话……这些虚拟和真实的交互教学,成了培养和内化学生信息意识的好途径,也因此将他们推上了并喻文化的要角,甚至成为后喻文化的主导。在后喻文化中,学生也是专家,这已经有许多事实可以证明。“专家(教师)—资源—服务—教学—组织”这个链条,不再是成人的专利。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们,正在大踏步登上舞台,成为班会改革的主人;而主人意识与地位的确立,正是他们享受成功的关键,是引导他们从乐学走向会学的指南,也是微班会最大的教育魅力所在。

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微班会的价值,首先要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并努力培育和坚守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而这种“培育”与“坚守”,是离不开学生的道德实践的,所以,微班会后续的道德践行比班会本身更重要。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党和人民共同为之奋斗的价值取向。班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些抽象的叙述,中小学生很难理解。如何将这些变成学生能够理解的道德实践?微班会做了非常好的尝试,这就是“学习单”导行。

譬如,为了配合全社会开展反浪费,反大吃大喝的“光盘行动”,成长班就举行过这样的微班会:同学们将第一个镜头对准了碗里的一颗饭粒,然后移动着扫描大群大群吃饭的学生,最后定格在泔水桶……班主任的画外音并没有使用“触目惊心”“浪费惊人”这样的词语,只是在“锄禾日当午”的背景音乐中,用学习单的形式留下了探究的问题:13亿人每人丢弃一粒米,能供1个人吃几天?如果13亿人每人浪费1两粮食呢?会后,同学们都做了计算,并迁移了问题,拓展了探讨,写出了不少感人的文章,上传到班级博客。出乎意料的是,微班会后催生了许多反浪费的姊妹篇,得到的跟帖与评论达四千多条,引发了好几个月的热议。这堂微班会不仅成了思品课的生成性资源,也为数学、语文、物理课堂找到了链接学生的切口。

“德”的本意就是“得”,道德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内化。学生不做,永远也“得”不到。而“实”就是引导乃至督促学生参与道德实践的关键。怎样把班级人格教育做“实”?微班会用学习单来引导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感恩教育是班会的永恒主题,记得阳光班以“第一块蛋糕给谁吃”为标题,制作了一段微视频,布置的学习单是:“为爸爸(妈妈)做一次虔诚的服务”。这本是一个班级的微班会,结果引发了全校各班的道德实践,诞生了诸如“我为卧床的奶奶洗头发”“敬老院里的歌声”“十八个饺子”等一批主题鲜明、情节生动的微视频,让许多师生和网上游客为之动容。学生从中不仅锻炼了自主、自律、自芳的能力,也学习了诸如导演、拍摄、编辑等平时学不到的技术。

这样的微班会,涉及的主题不大,关注的全都是学生生活,貌似与核心价值有距离,但当类似的微班会集合起来时,我们会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赫然其中;展开这个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坚守活动的主体,却不再是班主任,而是学生自己。

不能驻足的回望

微班会还只是不足周岁的婴儿,虽然生机勃勃,但也有诸多成长障碍。

首先,技术不足严重制约了普及程度。许多师生不仅不会处置信息、不会编剧、不会导演、不会拍摄、不会剪辑、不会上网,甚至连基本的配套硬件也不具备,没有显示终端,没有数影仪,没有录像机,没有校园网……如此自然不能让科技附加值极高的微班会走进班级,也自然无法由此来创新班级文化。

刘延东副总理在2012年的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教育信息化是改革教育理念和模式的深刻革命;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创造泛在学习环境、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其实,从2006 年开始,教育部就通过实施教师远程项目,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师培训。“国培计划”也将教师远程培训作为重点,培训教师人数已经超过400 万,取得了明显成效。从2012年开始,教师司又开始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师常态化研修的路径,将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作为突破口,通过为国培学员建立“个人空间”,利用名师打造教师网上工作坊,依托高校和专业机构建设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形成了“空间—工作坊—研修社区”立体化格局。

其次,没有相关的教研机制,也是遏制微班会发展的瓶颈。我们应该研究微班会的支持理论,讨论微班会的研制、发布、观察、评估与拓展的相关技术,并通过域本、校本和远程培训,培训相关教师和学生,提高微班会的质量,让它真正成为班级人格教育的主要手段,成为学校和社会开展德育的两栖资源。

再次,班主任缺乏班会课程化意识的培育与坚守。微班会既然是微课,理应具备课的意识,这应该引起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重视。微班会的课意识,应该充分体现内容的教育性与适切性,主题的预设性与系列性,资源的广泛性和生成性,活动的主体性和生动性,质量的可测性与稳定性。显然,眼下的微班会还没能完全体现出这些要求。但是我们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班级不断探索,微班会将不断与校园文化糅合,不断与学科教学整合,课程意识必定会为师生内化,微班会也将成为引导班级发展的动能,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营养。

困难是暂时的,在困难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回望,但我们不能驻足,因为,改革向来都是时不我待的。

篇5:微班会总结

微班会因为“微”,时间短暂,在选题上一般选择小话题,聚焦话题,“短(用时短暂)、平(平常话题)、快(快速应变)”地解决。

1.问题露头即选题

作为班主任,要注意观察、分析班情,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特别对苗头性的问题在刚露头时即适时地以微班会的形式予以解决。

本学期期中考试结束后的两周,我发现班中不少同学的学习状态有所松懈,有同学陶醉在已经取得的良好成绩中,有同学忘记了在期中考的失利伤痛,也有同学依然不关注自己的学业……针对班中出现的这种现象,我就召开了10分钟的微班会。在微班会上,我借鉴本校陆晓平老师的做法,先播放了小视频《小鸭子跳台阶》,2分钟的视频,一群小鸭子顽强地坚持不懈地跳台阶的画面,打动了很多孩子。随后,我让同学们用一句话交流自己观看视频的感受。“小鸭子很勇敢”,“小鸭子为了妈妈的召唤,始终不放弃”,“一次失败了,依然在努力”,“小鸭子坚持不懈”,大家七嘴八舌。热烈的交流后,大部分同学能够从小鸭子的身上受到启发,松散之风明显扭转。

2.成长预设来选题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根据教育要求,根据发展需要,根据人的成长规律,加强问题预设来选题。这就像打预防针,做在先,增强学生的免疫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工作室徐祖秀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认识到学会赞美他人,对自身的成长、对和谐班集体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于是设计了《学会赞美》的微班会。以“击鼓传花”的形式开展游戏。通过游戏,引导学生学会赞美的方法:我有一双慧眼,我会发现美;我有一张巧嘴,我会说出美,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样,工作室姚吴斌老师在寒假到来前,根据学生成长的需要,设计了《请给爸妈做次饭》的微班会,通过观看视频《天堂午餐》,引导孩子回想父母给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思考感恩父母如何从点滴小事做起,进而交流大家为父母做过的事,鼓励孩子们要利用寒假时间,学习为爸妈做一次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大题小做

很多老师认为微班会适合选择小题材。但工作中我发现,微班会也可以选择大的题材。对大的话题,采取的应是一点深入,化大为小,大题小做的方法。这样也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工作室导师丁如许和我们分享过他的课例《抓住时光多读书》。丁老师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和同学们聊起世界读书日命名的缘由、聊起日常读书的话题,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向学生介绍国人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中国和世界发达国家人均阅读量的对比图,介绍发达国家国民阅读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思考自身阅读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交流该如何解决“读书没有什么意义”“读书没有时间”的问题。10分钟的时间,师生交流充分,对为什么要读书、如何抓紧时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受丁老师课例的启发,大家还认识到就读书这样的大话题,开展一本书的专题分享、开展读书标兵表彰、推荐假期书目、进行读书方法指导,都可以开成精彩的10分钟的微班会。10分钟的时间,分点实施。这就是大题小做。

小题快做和大题小做,将开拓我们上微班会的思路,也会使我们的微班会更具有实效性。

三、“微班会”十大技巧

1运用恰当素材;2捕捉教育契机;3创设德育情境;4增强活动体验;5植入学科教学;6开发微小时段;7及时总结点评;8融合心理技术;9巧借八方力量;10预演模拟过程。

四、用教育理念指导班级工作及班会

1、一万小时定律。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2、小切口,深挖掘。每次班会解决一个小问题就可以,不要贪多求全。

3、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呵护者、陪伴者、引领者、推动者。该经历的总要经历,属于青春期的问题必然会发生,不要太刻意去改变孩子。孩子的叛逆,来时就是青春风暴,疾风骤雨;走后就会变得风和日丽。

4、心理学上的表现原理。表现原理可以塑造成功品质,让思想支配行为,让行为反作用于思想。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持续地表现得像那样的人。

5、Side way策略。采取隐形教育机制,不直接针对问题而去,而是换一个场景、换一个时间、换一种方式解决问题,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6、“T”型结构的班会设计。同一主题在不同时期、不同年段逐渐提高要求,形成纵向系列;同一主题横向拓展,形成多维度教育活动的系列构成。

7、道术结合的“认知—情感—行为”教育模式。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要增加学生的行为体验,否则真正的教育不会发生。道德是感染而成的,而不是仅仅教出来的。所行走的范围就是一个人的世界。

五、关于班会课的一些做法与技巧

1、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充分利用当前发生的最新事件、看到听到的新鲜事情等,让这些都成为教育的素材,时时、事事、处处皆可召开微班会。

2、一节成功的班会课可以采用以下流程:从学生喜欢的事物、事情入手,顺着学生往下说,以搞笑的容易被他们接受的方式吸引他们,之后从正面引导,归纳总结出主题。

3、德育教育实行每周主题班会加每日微班会的形式进行。

4、充分借助家委会力量。班主任不方便做的事情可以发动家委会开展。

篇6:班会微课800字精选

2、“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3、微课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众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看似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许多人称之为“碎片化”。但是微课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的,一个微课自身仍然需要系统性,一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仍然需要全面性。

4、一节微课作品一般只对应于某一种微课类型,但也可以同时属于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微课类型的组合(如提问讲授类、合作探究类等),其分类不是唯一的,应该保留一定的开放性。

篇7:微班会教案

《团结就是力量》--12.9合唱比赛三等奖的思考

微班会设计背景:

12月9日,举行了以“民族魂中国梦”为主题的“纪念129爱国学生运动”歌咏比赛,经过激烈角逐,在同学们与结对子双语班6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歌曲《黄河大合唱》获得了三等奖。首先,成绩来之不易!如何巩固成果,让学生在今后的集体比赛中全力以赴,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其次,成绩并不令人很满意,三等奖与我、学生的期望差距太大,如何以全新的视角寻找原因?我想借此契机,对学生教育一下,更想推动一下,经过10号一天的准备,12月11日我召开了主题为《团结就是力量》的微班会。

微班会目的:

1.通过此次班会,教育学生学会用心感受生活,明确成功与付出的关系,坚定“团结就是力量”的信念,

2.通过此次班会,启迪学生思考团结的真正内涵,懂得不仅要付出努力,更要增强团队协同作战的能力。

微班会方式:叙事、讨论

微班会主持: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高一(18)班班主任杨帆老师

微班会地点: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尚志楼五楼微格教室(1)

微班会时间:月11日17:21-17:36

微班会程序:

1、班主任引出班会主题。10秒

[师]:上课

[生]:起立,(齐)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今天,我们在这里开一个微班会《团结就是力量》。12月9日,学校举行了以“民族魂中国梦”为主题的“纪念129爱国学生运动”歌咏比赛,我们的歌曲《黄河大合唱》展示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经过激烈角逐,在与结对子班双语六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合唱获得了三等奖。成绩来之不易,祝贺同学们![掌声]

2、视频展示合唱场景:2分30秒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合唱的实况录像。

(播放高一18班学生《黄河大合唱》的录像。)

3、班主任引导学生谈比赛的感受(1分0秒)

[师]:这是我用手机录像的视频。赛场上同学们表现的非常突出,很投入,很出色。而看台上的同学们的态度也非常专注认真。为了合唱,同学们付出了很多,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在排练歌曲的过程中,我们有哪一些感动?哪位同学说一下?

[李国顺]:我觉得这次活动让我感触很深,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谢仁娜依同学,她是我们合唱的指挥,平时看她,感觉很柔弱,但她的指挥可以说是铿锵有力,让我很受鼓舞你让我非常感动。[掌声]

[师]:还有吗?

[韩紫凡]:最让我感动的是,钢琴伴奏一题,但利用中午吃饭休息的时间,去音乐教室练琴,那周末的时候也没有丝毫懈怠。然后他还自己掏钱到南门的琴行去练琴,最近他对班级的事情得上心,只一点让我非常感动。[掌声]

[师]一个是指挥,一个是钢琴伴奏,这两位同学的默默,为班级的付出,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再次感谢他们的付出。

师:赛场上,同学们全力投入,看台上同学们专注认真。为了合唱,有的同学付出了很多!

4、班主任引导学生回顾赛前准备

[师]:在排练歌曲中的有哪些鲜为人知的事情?

[史凊阳]:阮强健和我一个宿舍我们在一起同吃同住,他接到领诵的任务后有经常练习,次数非常多,我们也经常给她提一些建议,他也积极改进。他的努力是我们宿舍的人有目共赌的[掌声]。

[师]阮强健是一个领诵的角色,她的声音非常洪亮,而这个洪亮声音的背后一定是有他艰苦的付出。还一些什么?

[谢仁那依]:韩紫凡同学在幕后默默的帮助,虽然他她做的都是一些小事,比如钢琴伴奏吕钰婷同学的歌谱,还有他吕钰婷上台前服装的整理和收拾,都是她在默默的付出,还有在排练当中,她的精心指导,还有队形的安排,都是她在做,主动的默默的在做,他没有上台演唱,自己在台下安排好了一些细微的我们都忽略了的一些小事,让我们的排练,到演唱结束都非常的顺利,让我特别敬佩她。[掌声]

[师]:韩紫凡同学是我们的团支部书记,为班级的合唱付出了很多。事实上,吕钰婷的服装是韩紫凡同学收拾的,韩紫凡同学还跑东跑西为班级、为我们的合唱贡献了自己应有的一份力量。

[师]:我们做好了这一切,合唱的成功离不开你我的努力,三等奖这一结果我们是否很满意?

(幻灯片展示奖状。)

5、班主任引导学生谈反思

[阮强健]:对于这次比赛成绩我是挺满意的,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和结对子班六班的共同合作,经历了短暂的并且是高强度的演练,虽然有很多不足,但是在我们的融洽的相处之下,取得了三等奖的成绩,这个成绩也是来之不易的,其次,虽然是三等奖,但它是我们共同努力过的一个见证,而且他正是。一个鼓舞,他鼓励我们在下一次比赛中会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掌声]

[师]:阮强健从正面肯定了比赛的成绩,三等奖的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肯定自己的成绩,因为我们努力过,奋斗过,对自己也应该感到满意。

[师]:除了满意,还有没有一些遗憾呢?

[史凊阳]:我对这个成绩不是很满意。因为我们的目标是一等奖,比赛中虽然同学们考虑到了一些要点非常重要的一点,但仍有很多细节是我们没有考虑到的,再一个我们的配合还不够默契,发音也不够标准,离专业水准还有很大的距离。[掌声]

[师]:四信阳从专业的角度说明了她对这次比赛成绩的不满意,我只认识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特别注意的,完成一定是,无论他有多么完美,总会或多或少的留下一些瑕疵或者遗憾,我们怎样去做,怎样去弥补这些遗憾和瑕疵,认识我们今后所要做到的。

(幻灯片展示合唱评分标准。)

[师]:对照专业的评分标准,我们在合唱的时候,做得怎样呢?

6、班主任引导学生评论合唱的效果

[师]:从音质上你听出了什么?

[黄伟琦]:从我们的黄河大合唱来说,同学们声音洪亮,铿锵有力,有种蓬勃向上的精神,最主要的我认为我从这个合唱中听出了同学们团结在一起的力量,我觉得这正是一个班级,应该拥有的。[掌声]

[师]:从歌曲里面听出了团结的力量。这种力量正是我们要长期拥有的,从音质以外,看台上同学们的配合方面,你又听出了什么?

[吕梦伟]:我觉得我们班的声音很洪亮很有气势,与六班的配合也算可以,虽然有一些瑕疵,有谢仁那依的指挥,有吕钰婷同学的钢琴伴奏,还有同学们的配合,我觉得还是很成功的。[掌声]

[师]:刚才两位同学从正面看出了我们合唱的优势,其实我们的配合出除了同学们之间的配合,还有班级与班级的配合,比如我们班的童同学和双语六班同学的之间的配合,也正是我们成功的保证。为了更好的取得好的成绩,我们该怎么做,也正是大家要思考的。

[师]:从舞台上同学们的表现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吕钰婷]:我看到了从指挥,脸送还有台上的每个同学都非常认真,都想尽最大的努力为班级争光这就是团结的力量。然后我想到了在比赛前大家都在为这次合唱准备,不断地为台上的几分钟而不断的磨合练习,让我很感动。

[师]: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其实我们每一个同学台上的表现,也正是台下努力的真实反应。其实我们的表现,与一等奖确实有些差距,而这些差距我们怎样去缩小呢?

(幻灯片展示:我们怎样缩短与一等奖的差距。)

[张文琪]:首先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加强班级的凝聚力,每个人自觉为班级,出一份力,然后,我们要抓住每一次机会练习,提高我们自己的音乐素养。[掌声]

[师]:你内功,在下面练功平时的学习也一样,我们平时的努力为我们,今后的成功奠定基础,要严格要求自己,再比赛,我们该怎么做?

[吐尔色娜依]:如果再次比赛,两个班应该更加团结,因为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和集体融合在一起才能更有力量,才能做的更好,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能不会干涸,集体只有发挥出团结的精神,才能做得更好。[掌声]

[师]:吐尔色娜依说的真好,一滴水只有br>[师]:吐尔色娜依说的真好,一滴水只有融进大海才不会干涸,一个人的力量,只有放集体中才能发挥最大的威力,。今后我们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为了更好的比赛,我们要感受上一次比赛的状态。上一次比赛,我们收获的很多,我们感受到了爱与付出,收获了团结的精神,学会了反思自己,明白了团结的内涵,这就是我们在成长,就是我们的成长,在明年的比赛中,我们要争取更好的成绩,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生]:(齐)有!

[师]:让我们一起齐唱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7、全体齐唱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歌词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向着法西斯蒂开火,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向着太阳,向着自由,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

(重复一遍)

8、班主任宣布班会结束

[师]:今天的微班会到此结束,谢谢同学们!,下课!

[生]:(齐)老师休息!

[师]:同学们休息!

周永琴

篇8:微班会教案

微电影 (Micro film) , 即微型电影, 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电影短片。其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 可以单独成篇, 也可系列成剧。因其策划和制作流程与电影相似, 故被称为微电影。而校园微电影比微电影的范围更小, 主要以学生的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为主题, 内容贴近每个学生的日常生活, 反映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近年来在各大主流媒体中传播的校园微电影具有如下作用:

第一, 从题材上来看, 可以提炼出“青春”“爱情”“励志”“感恩”“毕业”“美丽”“勇敢”“疗伤”“逆袭”等关键词, 从词性的价值倾向上带有明显的正能量色彩, 其词语也具备了时尚性和青春气息。其话题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 符合德育教育的根本要求——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

第二, 从时间上来看, 校园微电影的时长大多不超过30分钟, 短的就2~3分钟, 对于看电视、上网时间严重受限制的学生而言是个福音;对教师而言, 能够在一节课里完成相关内容的教育, 这种形式的教育比教师苦口婆心的言传来得更加生动形象。

第三, 从微电影的制作来看, 微电影可以不需要投资商, 只需一台摄像机甚至智能手机、一群学生、一台装有后期制作软件的电脑就可以完成。学生可以自导、自演、自拍校园微电影进行自我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 学生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而是主动参与者。

二中职校园微电影在主题班会课中的运用

笔者在一年多的尝试中, 组织学生观看了多部优秀的校园微电影, 开展德育教学实践。在实践中, 主要抓好“备、看、说、议、写”五个环节, 力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充分挖掘优秀校园微电影的育人功能, 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1. 备

备, 即充分做好德育教育前的准备和储备工作。教师应在业余时间多准备和储备一些德育工作中常用的优秀校园微电影 (比如以“早恋”“励志”“感恩”“毕业”“安全”“助人为乐”“梦想”“珍惜拥有”等为主题的校园微电影) 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及时找到。同时, 教师对影片的思想内容要正确把握, 以便能够引导和教育学生从中有所感悟。

2. 看

微电影的特点是时间不长, 一般只会在课堂上播放一次, 在观看完微电影后, 学生究竟有没有收获, 收获有多大则取决于观看过程。要想达到较好的观看效果, 教师在组织观看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调动学生观看的兴趣, 创设良好的观看环境。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维持好正常的观看秩序, 创设一个良好的观看环境, 使得学生能集中精力观看微电影。笔者曾因为班级某几个同学和被学校开除的学生来往过密而组织班级学生观看校园微电影《迷途》, 《迷途》主要讲述了两个年少无知的青少年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他们在学校里误交损友, 并参与违法犯罪活动而泥足深陷, 最终在正义检察官的正确教导下迷途知返, 挽救了自己的大好前程。在观看《迷途》前这样导入:

教师:同学们, 近段时间大家都表现得非常好, 老师想给大家唱首《永远是朋友》。

学生:鼓掌起哄。

教师:千里难寻是朋友, 朋友多了路好走……

学生:鼓掌。

教师:同学们, 谁能告诉我《永远是朋友》这首歌中哪两句歌词说的是朋友的重要性?

学生:朋友多了路好走, 朋友多了春长留。

教师:确实, 朋友在你成功时, 会为你高兴;朋友在你困难时, 会给你及时的支持和鼓励。同学们想想自己交的朋友都是如此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 我们先来看一个校园微电影《迷途》吧。

学生很快安静下来, 已经迫不及待要看电影了。

第二, 适时进行一些必要的点拨。这种点拨宜精不宜滥, 否则, 会影响学生观看微电影的兴趣和效果。教师要“点”影片中深奥难懂的地方或者班级同学中可能会有的情况。校园微电影《迷途》总计25分钟, 因为校园微电影通常都是学生能够看懂的, 所以只是在学生可能产生错误价值观的时候给予一定的点拨。因为本剧比较严肃, 是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为主题的, 所以没有进行任何点拨。

第三, 要和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应该说, 在组织看微电影的过程中, 教师具有双重身份, 既是组织者也是观众。因此要注意与生同忧、与生同乐, 与他们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这时的交流, 应以非语言表达为主、语言表达为辅, 即通过眼神、表情、动作等履行自己的双重职能。当学生看到男主人公和爸爸说怎么才给这么点钱的时候, 同学们都在偷偷地看着班级的某同学笑, 我也适时点了一下:我们的同学有这样的情况吗?当看到男主人公沉迷网吧, 结识了一群小混混又被拉出去一同参与斗殴时, 同学们的眼里流露出了沉重。当看到女主人公杜雨晴因被好友误导, 走上错误的道路——泡网吧、吸毒、替好友运毒时, 同学们感到震惊、惋惜, 不断地摇头。我便在一旁和学生表现出同样的神情。

3. 说

这里的“说”可以是观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复述;也可以是教师让学生说说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同时, 要求学生向同学说、向家长说, 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记忆能力和胆量, 还可以增强家长的参与意识。在观看校园微电影《迷途》的时候, 我就邀请了几位家长共同参与, 他们平时对子女的关心很少。之后我请这几位家长的孩子进行复述, 其中一位学生是这样说的:“主人公邓子峰是一位成绩较好的中等生, 但由于父亲工作繁忙, 再加上家庭贫穷, 导致他误入歧途, 最后迷途知返。爸爸, 我们是从贵州来浦江打工的, 我知道你为了我和弟弟一直很辛苦、很劳累, 我进步了你也不知道, 我都好几个星期没有见过你了。我多么希望爸爸不要因为工作忙碌而忘了关心我。每周周末回家让我能看到你吧, 抽点时间夸夸我的进步, 我会努力学习技能, 找个好工作。”这个学生说完便哭了, 他的父亲上前用黑瘦的手紧紧地抱着孩子……其他学生和家长都被触动了, 其中一位妈妈眼里泛出了泪花。之后, 其他学生也纷纷说出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4. 议

看校园微电影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受到教育, 因此“议”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在议微电影的过程中, 其思想内涵和意义不能胡编乱造地强加上去, 但只要说得有道理, 都是可取的。经过师生的讨论分析, 同学们对微电影的思想内容就会理解得更加深入透彻。在学生复述完微电影的内容或者印象最深刻的内容后, 笔者就要求学生进行讨论:是什么让影片中的两位主人公走上犯罪的道路?我们应如何更好地自我保护而不是“迷途知返”?总之, 经过师生的热烈讨论和分析, 学生对微电影的思想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了。

5. 写

“写”是对说和议的一种延伸、一种巩固、一种提高。写, 一方面可以写自己的真实感受、对整个微电影的感受或对某个片段的感受;另一方面也可以写相关内容的微剧本, 只要学生享受创编的过程就可以了。在看完该微电影后, 学生们都利用课余时间写了自己的观后感。班级中那两个结交不良朋友的学生中的一个在观后感中这样写道:看完《迷途》我感慨良多。我的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 容易禁不住诱惑, 还好看了这个微电影, 我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了。另一位学生写道:电影告诫我们慎重交友、洁身自爱, 万万不可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之后, 那些被开除的学生再也没有在学校出现过了。更可喜的是, 班上一位同学根据校园真实故事自拍了校园微电影《青春无悔》。

总之, 通过一年来微电影在德育主题班会中的实践, 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关注与思考, 引导着学生走向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生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学生的知识不断丰富, 在某种程度上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并且已经有学生拿起摄像机, 制作出了取材于身边真实故事的校园微电影。

摘要:面对中职校园中更为个性化的“00后”, 班级德育工作的方式也势必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而内容丰富、生动直观的微电影蕴藏着无穷的德育资源。笔者用“备、看、说、议、写”五个环节探讨了校园微电影在中职主题班会中的运用。

关键词:校园微电影,中职院校,主题班会

参考文献

[1]王翔宇、于延、朱玥玓等.新媒体环境下校园微电影的实践与研究[J].黑龙江科学, 2015 (1)

[2]赵志明.微电影在校园流行文化传播中的影响[J].青年记者, 2014 (35)

[3]陆生发、陆发玉.微电影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大众文艺, 2013 (17)

上一篇:教学设计我的书包下一篇:致伤害动物的人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