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与全等一

2024-04-21

证明与全等一(精选4篇)

篇1:证明与全等一

暑假辅导学案

辅导班级或学生:辅导时间:周学科:

证明

(一)证明:根据已知的定义、基本事实、定理(包过推论),一步一步推得结论成立,这样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外角:由△ABC的一条边的延长线和另一条相邻的边组成的角

外角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证明几何命题时,表达格式是:首先按题意画出图形,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结合图形,在‘已知’中写出条件,在‘求证’中写出结论,然后在‘证明’中写出推理过程(添加辅助线要写入证明中)

例题1:证明命题:三角形不共顶点的三个外角的和等于360°

A

2:已知,如图,∠B+∠C+∠D=360°,求证:AB//DE

C

E

3:已知:如图,BC垂直AC于点C,CD垂直AB于点D,∠EBC=∠A,求证:BE//CD

4.命题‘若n是自然数,则代数式(3n+1)(3n+2)+1的值是3的倍数’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你认为是假命题,请说明理由;然后认为是真命题,给出证明。

5.如图,在Rt△ABC中, ∠C=90°,∠A=30°(1)以直角边AC所在的直线为对称轴,将Rt△ABC作轴对称变换,请在原图上作出变换所得的像。(2)Rt△ABC和它的像组成了什么图形?最准确的判断是()

(3)利用上面的图形,你能找出直角边BC与斜边AB的数量关系吗?并请说明理由。

全等三角形及判定

(一)能完全的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时(1)能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全等’可用符号‘≌’来表示,如△ABC和△DEF全等,记做‘△ABC≌△DEF’,读做三角形ABC全等于三角形DEF

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

全等图形的特征:全等图形的和都相同. 2.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二)、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及表示

1.平移翻折旋转

A

D

A

BC

B

C

EF

D

D

B

E

C

启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变化了,•但、都没有改变,所以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这也是我们通过运动的方法寻全等的一种策略.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说一说)

(1)对应顶点(三个)——重合的(2)对应边(三条)——重合的(3)对应角(三个)——重合的3.寻找对应元素的规律

(1)有公共边的,公共边是;(2)有公共角的,公共角是;(3)有对顶角的,对顶角是;

(4)在两个全等三角形中,最长边对应最长边,最短边对应最短边;最大角对应最大角,最小角对应最小角.

简单记为:(1)大边对应大边,大角对应;

(2)公共边是对应边,公共角是4.“全等”用“”表示,读作“

如图甲记作:△ABC≌△DEF读作:△ABC全等于△DEF 如图乙记作:读作:如图丙记作:读作:

注意:两个三角形全等时,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课堂探究

活动一:观察下列各组的两个全等三角形,并回答问题:

A

BDB

E E

BCE第(1)题图第(4)题图

B

DB

D

EC

4.如图:△ABC≌△DBF,找出图中的对应边,对应角.

B答:∠B的对应角是,∠C的对应角是,∠BAC的对应角是;DAB的对应边是,AC的对应边是,BC的对应边是 A

5.如下图,ABC≌CDA,并且BCAD,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12B.ABCDC.BDD.ACDC

6.如下图,ABC≌BAD,若AB6,AC4,BC5,则AD的长为()

C

A.4B.5C.6D.以上都不对

7.如下图,直角△ABC沿直角边BC所在直线向右平移得到DEF,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ABC≌DEFB.DEF90C.ACDFD.ECCF 8.在ABC中,BC,与ABC全等的三角形有一个角为100,则ABC中与这个100角对应相等的角是(A.AB.BC.CD.B或C

F)

篇2:教你证明三角形全等

一般地, 应根据题设并结合图形, 先确定两个三角形已知相等的边或角, 然后按照判定公理或定理, 寻找还缺少的条件。其基本思路是:

1.有两边对应相等, 找夹角对应相等或第三边对应相等, 前者利用SAS判定, 后者利用SSS判定。

2.有两角对应相等, 找夹边对应相等或任一等角的对边对应相等, 前者利用ASA判定, 后者利用AAS判定。

3.有一边和该边的对角对应相等, 找另一角对应相等, 利用AAS判定。

4.有一边和该边的邻角对应相等, 找夹等角的另一边对应相等或另一角对应相等, 前者利用SAS判定, 后者利用AAS或ASA判定。

例1如图1所示, 已知AB=AC, AD=AE, ∠1=∠2.求证:∠B=∠C.

分析:要证明∠B=∠C, 只要证明∠B、∠C分别所在的■ABD和■ACE全等。在这两个三角形中, 有两边对应相等 (AB=AC, AD=AE) , 只要再证明∠BAD=∠CAE或BD=CE即可显然由题设容易证明

证明:由∠1=∠2, 得:∠1+∠BAC=∠2+∠CAB.

在△ABD和△ACE中,

例2如图2所示, 已知∠A=∠B, AE=BF, ∠C=∠D.求证:AC=BD.

分析:要证明AC=BD, 只要证明AC、BD所在的△ACF和△BDE全等。在这两个三角形中, 有两角对应相等 (∠A=∠B, ∠C=∠D) , 只需再证明CF=DE或AF=BE就可。显然, 由题设证明AF=BE更方便。

证明:由AE=BF, 得AE+EF=BF+FE, 即AF=BE.

在■ACF和■BDE中,

例3如图3所示, 已知△ABC中, D、E分别是AB、AC的中点, CF∥AB交DE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B=2CF.

分析:要证明AB=2CF, 注意到D是AB的中点 (AB=2AD) , 那么只需证明CF=AD, 即需证明△CFE和△ADE全等。在这两个三角形中, 有一边和该边的邻角对应相等 (CE=AE, ∠CEF=∠AED) , 只需再证明EF=ED或∠1=∠A或∠F=∠2即可显然由题设证明或更方便。

证明:由CF∥AB, 得∠1=∠A.

在△CFE和△ADE中,

∵D是AB的中点, 即AB=2AD,

例4如图4所示, 已知△ABC中, ∠ACB=90°, ∠CBA=45°, E为AC上的一点, 延长BC到点D, 使CD=CE, 求证:BE⊥AD.

分析:要证明BE⊥AD, 需延长BE交AD于F, 证明∠AFE=90°, 即证明∠1+∠2=90°.又∵∠3+∠4=90°, ∠2=∠3, 那么需证明∠1=∠4, 即应考虑∠1、∠4所在的△ACD和△BCE全等。在这两个三角形中, 有一边和该边的邻角对应相等 (CD=CE, ∠ACD=∠BCE=90°) , 只要再证明∠CA=CB或∠D=∠3即可。显然, 证明CA=CB更方便。

证明:延长BE交AD于点F, 由∠ACB=90°, ∠CBA=45°, 得∠CAB=∠CBA=45°, 从而有:CA=CB.

在△ACD和△BCE中,

∴∠1+∠2=90°, 从而有:∠AFE=90°.

篇3:2011中考之图形的认识与全等

一、图形的认识

1. 线段、射线和直线

(1)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到一条线段的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 角

(1)角的分类:锐角(0°<α<90°)、直角(90°)、钝角(90°<α<180°)、平角(180°)、周角(360°).

(2)互为余角(两角和为90°)、互为补角(两角和为180°).

(3)角平分线是指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3. 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

(1)对顶角相等.

(2)垂线的基本性质:①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②垂线段最短.

(3)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4)①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③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5)①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 ②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③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则也垂直另一条. ④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⑤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二、图形的全等

1. 概念

(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2)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两个三角形全等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夹边就是三角形中相邻两角的公共边,夹角就是三角形中有公共端点的两边所成的角.

(3)记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边角边定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2)角边角定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3)边边边定理: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4)对于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中考试题剖析

(2011山东泰安)如图1,l∥m,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直角顶点C在直线m上,若∠β=20°,则∠α的度数为( )

A. 25° B. 30° C. 20° D. 35°

A.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可过点B作已知平行线的平行线,利用平行线性质可以求得∠α+∠β=∠ABC=45°,进而求得∠α的度数为25°,故选A.

(2011浙江绍兴)如图2,已知AB∥CD,BC平分∠ABE,∠C=34°,则∠BED的度数是( )

A. 17° B. 34° C. 56° D. 68°

D.

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可以求得∠ABC=∠CBE=∠BCE=34°,进一步可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得∠BED=68°,也可以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CEB的度数,再由邻补角的知识求得∠BED=68°,或者,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得∠BED=∠ABE=68°,所以选D.

(2011广东广州)已知三条不同的直线a,b,c在同一平面内,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如果a∥b,a⊥c,那么b⊥c;

②如果b∥a,c∥a,那么b∥c;

③如果b⊥a,c⊥a,那么b⊥c;

④如果b⊥a,c⊥a,那么b∥c.

其中真命题是________.(填写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①②④.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 由“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则也垂直另一条”得出①是正确的,由“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得出②是正确的,由“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可得③是错误的,④是正确的.

(2011浙江衢州)如图3,OP平分∠MON,PA⊥ON于点A,点Q是射线OM上的一个动点,若PA=2,则PQ的最小值为( )

A. 1 B. 2 C. 3 D. 4

B.

本题考查了点到直线的距离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 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定义可知垂线段最短,由角平分线性质可以得到PQ的最小值=PA=2.

(2011安徽蕪湖)如图4,在△ABC中,∠ABC=45°,点F是高AD和高BE的交点,CD=4,则线段DF的长度为( )

A. 2 B. 4

C. 3 D. 4

B.

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余角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 由条件可以判定△AB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BD=AD. 在Rt△ACD与Rt△BCE中,由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可以得到∠CAD=∠FBD,又有∠CDA=∠FDB=90°,所以△ADC≌△BDF.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DF=CD=4,所以选B.

(2011重庆)如图5,点A,F,C,D在同一直线上,点B和点E分别在直线AD的两侧,且AB=DE,∠A=∠D,AF=DC. 求证:BC∥EF.

因为AF=DC,所以AC=DF. 又∠A=∠D,AB=DE,所以△ABC≌△DEF. 所以∠ACB=∠DFE. 所以BC∥EF.

本题考查了等量公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平行线的判定. 由等量公理(等量加等量和相等)可以得到AC=DF,合并已知条件,由“SAS”可以判定△ABC≌△DEF.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B=∠DFE. 由平行线的判定(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以判定BC∥EF.

(2011四川内江)如图6,在Rt△ABC中,∠BAC=90°,AC=2AB,点D是AC的中点,将一块锐角为45°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三角板斜边的两个端点分别与A,D重合,连结BE,EC. 试猜想线段BE和EC的数量及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BE=EC,BE⊥EC. 理由如下:因为AC=2AB,点D是AC的中点,所以AB=AD=CD. 因为∠EAD=∠EDA=45°,所以∠EAB=∠EDC=135°. 因为EA=ED,所以△EAB≌△EDC. 所以∠AEB=∠DEC,EB=EC. 所以∠BEC=∠AED=90°. 所以BE=EC,BE⊥EC.

篇4:对图形认识与全等的思考

2. 了解常见的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及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

3. 了解点、线(直线、射线、线段)的基本性质.

4. 理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5.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应用及与相关知识的综合.

思维走势

1正方体有多少条棱?几个顶点?几个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方体每个顶点处与几个面相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个数字的对面是什么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走势

1正方体展开后的图形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方体展开与折叠有哪些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維走势

1本题涉及的三个数与其余的三个数是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摇每个数的对面是什么?六个数的和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走势

1什么是命题?命题的构成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把一个命题改为已知、求证的形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利用全等三角形知识证明相等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走势

1怎样作出证明所需要的辅助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辅助线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合理地选用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个正方体,它的六个面上分别写着数字.

问题1 图1中三个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标有1,2,3,4,5,6这六个数,根据图1中的信息想想“?”处的数字是什么.

刷新思维 我们知道,正方体的任何一个面都与其余五个面中的四个相邻、与一个面相对. 从所给的图推断,本题中标有“1”的面与标有“4”“5”“2”“3”的面相邻,则标有“1”的面的对面是标有“6”的面. 所以“?”处应是“6”.

问题2 下列A,B,C,D四个图形折叠后,能得到图2中的正方体的是( )

刷新思维 根据图2中的正方体仅给出的三个带有标记的面可知,标有①②③的三个面相邻;但不能确定其余三个面是否带有标记. 再考虑正方体的四个展开图,选项B,C中标有①和③的两个面相对,不符合要求,由此排除B,C;选项D中标有②的面与标有③的面不相邻,也不符合要求.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问题3 如图3,立方体的六个面上标着连续的整数,若相对的两个面上所标之数的和相等,则这六个数的和为_____.

刷新思维 根据“立方体的六个面上标着连续的整数”,结合图形,可以推断数字6必定是与数字4,5,7中的某个数字相对. 现在假设与4相对,则4+6=10,再根据“相对的两个面上所标之数的和相等”,又10-5=5,知与5相对的数还必须是5,这显然不可能,所以6不可能与4相对;同理,6不可能与5相对,因为5+6=11,而11-7=4,即与7相对的是4,这显然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6只能与7相对. 又6+7=13,13-4=9,13-5=8,即4与9相对,5与8相对,6与7相对,这六个数是4,5,6,7,8,9,符合题目的条件. 所以,这六个数的和是39.

若将含有30°角的两个全等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4所示的图形,于是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的结论: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是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问题1 如何证明这一结论?

刷新思维 首先要将命题改写为常规的已知、求证的形式,接下来再证明.

已知:如图5,在Rt△ABC中,∠ACB=90°,∠BAC=30°.

求证:BC=AB.

证明:延长BC到点D,使DC=BC,连结AD.?摇因为∠ACB=90°,所以∠ACD=90°. 在△ABC和△ADC中,BC=DC(辅助线画法),∠ACB=∠ACD=90°(已证)?摇,AC=AC(公共边)?摇, 所以△ABC≌△ADC(SAS). 所以AB=A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又因为∠BAC=30°,所以∠B=60°. 所以△ABD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BD=AB. 而DC=BC,所以BC=AB.

问题2 事实上,我们还可以利用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角板平分一个已知角. 如图6,已知∠AOB,在OA,OB上分别取点E,F,使OE=OF,再分别过点E,F画OA,OB的垂线,这两条垂线相交于点P. 画射线OP,则OP就是∠AOB的平分线. 此时也有PE=PF.

于是,我们便有角平分线的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这个定理,课本上有详细的证明过程(同学们可以看一看).

如果我们把角平分线的定理的题设与结论颠倒一下,则有另外一个定理: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如何证明这个定理呢?

刷新思维 已知:如图7,点P是∠AOB内的一点,PD⊥OA,PE⊥OB,点D,E为垂足,且PD=PE. 求证: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

证明:过点P作射线OC,因为PD⊥OA,PE⊥OB,所以∠ODP=∠OEP=90°. 在Rt△ODP和Rt△OEP中,OP=OP(公共边),PD=PE(已知),所以Rt△ODP≌Rt△OEP(HL). 所以∠POD=∠PO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所以OC是∠AOB的平分线. 故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

热身训练

1. 图8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则原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数字之和的最小值是________.

上一篇:安泰测试维修代理协议下一篇:建瓯市北苑贡茶加工区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