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亲情故事》语文教案

2024-05-14

《我的亲情故事》语文教案(共14篇)

篇1:《我的亲情故事》语文教案

语文《我的亲情故事》教案

教学目的:

①养成热爱的情感与对家庭的责任感;

②培养自己爱思考,善探究的习惯;

③训练自己说话的能力,说话要做到条理清晰,中心明确;

④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一要说真话;二要动真情。

教学重点:

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评改作文的能力。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以下活动:

①广泛搜集家庭中亲人的老照片,特别是与自己有关的照片,向家人了解有关老照片的故事;

②搜集家庭中有特别意义的一些物品,向家人调查这些物品的来历,并调查这些物品中所发生的趣事。

③与父母进行一次较深刻的思想交流,谈出自己的想法与忙乱的,通过不断地沟通,消除与长辈之间的思想代沟。谈话要注意有明确的中心。

课时分配:

四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师导入。

同学们从小到大,一直沐浴在家庭的温馨之中,对自己的家庭肯定非常熟悉,对发生过的洋溢着浓浓亲情的一个个故事一定记忆犹新。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自己对亲情的`感受。

教师巡回倾听与鼓励,激发大家的表达欲望。

(二)交流故事。

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亲情故事。

(三)写作指导。

今天,我们要把自己的亲情故事写出来。许多同学一谈到写作就感到头疼,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缺少写作素材或不会积累素材,因此作文时要么搜肠刮肚、东拼西凑,要么仿写范文、编织故事,以致于自己的文章没有一点生气,缺乏真情实感。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过:“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也就是说,我们在写作文时,理应做到说真话、诉真情。同学们在课前已经进行了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可以说你家中的亲情故事是很多的,但是,在写作时要选取有代表性的事件来写,也要通过一定的思路与线索把精选的材料连缀起来,同时还要注意灵活地运用一些平时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中积累的优美的词语与句子,力求使文章语言流畅、生动活泼。

学生记录下写这次作文要注意的一些方面。

(四)写作要求题目:

我的亲情故事要求:

①文从字顺,内容充实,文面工整。

②叙事具体,能体现亲情可贵,有真情实感。

③字数:500字左右。

④时间:90分钟。

学生写作时,教师可巡回做些适当的指导。

(五)学生作文。

学生按写作要求作文

(六)写作评价。

教师指导学生制定评分细则和具体要求

1、学生制定评分细则和具体要求:

①文从字顺,满分25分。(错别字3个扣1分,病句1句扣1分。)

②叙事具体,能交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满分30分

③能体现出“爱家庭”或“爱家人”的主题,有真情实感,满分30分。

④内容充实,文面工整,满分15分。(内容充实,文面工整,满分15分。以480字计,每少50字扣1分;文面酌情,最多扣3分。)

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参与某个小组的交流(选范文时,教师要提出要求,质量好的、质量差的都要选出一些,以便于在下堂课评讲时让学生们能从中受益。)

2、学生自评、互评。

(1)学生结合评分要求,在认真朗读的基础上,对自己的作文逐项进行评价与修改,要求在作文后要写出至少50字的总评。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把自己写的作文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评价,提出修改意见。

(3)每个大组选出两篇范文,以便于下堂课评讲。

教师巡回做好指导教师组织和动员其他同学发表意见,补充讲评。

3、学生讲评:

(1)把每组选出的范文在讲台上面向全班朗读一遍。

(2)学生在四小组内部交流对所读的每篇范文的评价意见。

(3)学生以大组为单位选出评讲人,评讲人代表本大组同学对每篇范文进行总评,教师组织和动员其他同学发表意见,补充讲评。

4、教师对活动进行评价。

教师对这次活动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指出大家成功的方面,不足的方面,鼓励大家写真人真事,写出真情实感,肯定大家作文前的积极准备,表扬进行认真评价的同学和现象。同时指明大家今后写作文努力的方向。

学生讨论反思,今后应该怎样才能写好作文。

篇2:《我的亲情故事》语文教案

“喂!”耳旁传来熟悉的声音,是妈妈!说不出当时的情绪,反正我没说出一句话,只急切地聆听着妈妈那很熟悉的呼吸,那一刻,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不明白该说什么,只这样静静地等待着,玲听着这世界上最动听,最温暖的呼吸!“喂,是小静吧?我听得出你的呼吸。”那一刻,眼汪真真切切地掉了下来,妈妈竟能听得到我的呼吸!

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女儿,不称职到连妈妈的生日都不明白!我好恨自己,为什么那么自私,为什么不多抽出点时间去了解妈妈,关心妈妈,哪怕只有一点也好阿!不明白接下来对妈妈说了什么,不明白什么时候走出了电话亭。

我只明白,第二天,爸爸来了,带了一大包我平时最喜欢吃的零食,那一刻,我才真正地感受到了那个叫作“感动”的情绪!爸爸幽默地说:“这些东西放在家里很碍事,又很容易坏,还不如塞到你的无底洞里。”顿时,我鼻子有点发酸,爸爸以前总说我吃零食,还扳着手指告诉我吃零食的坏处……

从那以后,我的字典用就永久剔除了一个词“羡慕”,因为我有一个能听出我呼吸的妈妈和一个给我送零食的爸爸。

篇3:《我的亲情故事》语文教案

惩罚是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 它既可以体现在精神上, 又可体现在行为上。适时适当的惩罚是教育的有益补充。中国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语:教育不能没有惩罚,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讲过: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 而且是必要的。大到社会秩序, 恐怕西方文明, 新加坡的井然不单单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吧。

作为70后的教师, 看到90后学生确实存在的冷漠、自私、无动于衷, 甚而极具破坏力的种种现象, 我试过“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树“榜样”, 言传身教, 一系列努力都无济于事后, 我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 和同学们民主商量了一些惩罚措施。

个案一熊莎, 女, 就读初一, 每天上课要么和邻桌讲话, 要么听mp4, 要么吃零食、睡觉, 无心听讲, 没有求学的意识。一番感恩教育, 稍微点醒了她那沉睡已久的上进意识, 但收效甚微。后来我让她站到讲台前, 用扩音器将“我是学生, 我是来学习的”这句话念每天念三遍, 这唤醒了她些许良知。接着我让她扫地一周, 让她知道生活不仅是享受, 还有苦累和责任。在后来的课堂上, 熊莎同学讲话次数越来越少, 有时还会认真地紧跟老师的上课节奏, 听讲、做笔记。

个案二曾兵, 男, 就读初一, 父母长年在外打工, 跟着爷爷奶奶。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打架, 甚至会叫社会上的小混混帮忙;开门总是用脚踢;抽烟、旷课;上课经常讲话, 作业经常不做;视校不顾, 校内骑车等等, 似乎是一个违纪集大成者。我找到他, 肯定了他的一些优点后, 将他的违纪事件一一列出, 问他:“如果你是班上的其他学生, 会喜欢与现在的你交朋友吗?如果我们班再有几个你这样的学生, 班上会成什么样子?如果你是老师, 你会对这样的学生怎么办?”他低下头, 似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小声说:“老师, 我知道我错了, 我愿意接受惩罚, 我会慢慢改。”我问:“你准备用什么方式弥补过错呢?”“按班里商量的办法”他说。我告诉他:“这样吧, 给你一个将功补过的好机会, 这个星期, 你做了10件坏事, 那么限你在一周内为班上或学校做十件好事, 少一件都不行。”他听后笑了笑, 说道:“老师, 我一定照做。”快到一周结束时, 星期五下午, 曾兵在我办公桌上留了一张纸条, 上面写着:老师, 这是我这一周做过的好事:1.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2.帮助值日生摆放桌椅;3. 修理班上的烂桌椅;4. 主动借笔给同学用……请老师核查。通过此次“将功补过”的惩罚, 在班务日志中, 曾兵违纪、做坏事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平时工作中, 我一直依据“谁的错, 谁负责”的原则进行惩罚, 如:谁将泡泡糖吐地上, 谁负责一个星期的泡泡糖清理;谁扔垃圾在地上, 谁负责一天的垃圾清捡等等。这些小小的“惩罚”, 能够让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 懂得为自己的过错负责, 感到一种责任。

篇4:我的语文课改故事

我执教一年级下册《春晓》一诗时,刚出示课题就见学生不约而同地背了出来,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有的孩子还大声说:“我早就会背了”,还有孩子说:“我很小的时候就会了”。我马上意识到学生已熟知本课内容,看来按备好的教学思路已无法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了。于是,我就果断地将预设的方案进行调整,说道:“既然会背了,那我来考考大家,‘晓’是什么意思呢?”话音刚落,孩子们立刻把注意力集中到“晓”字上来,顿时教室内雅雀无声,片刻后,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晓’就是早上!”我又惊又喜,真想不到进入小学还不到一年的小朋友能准确地说出意思来。我马上又问:“‘春晓’又是什么意思呢?”许多同学都异口同声地说:“春天的早上!”我立刻将学生说的一一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对全体小朋友说:“让我们一起回到诗中去看看诗人在春天的早上都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

接着,我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在反复朗读中自已理解、感悟,让学生说出自己读懂了什么或体会到了什么。学生们有的说:“我知道了春天的早上到处是鸟儿在歌唱”;有的说:“我还了解诗人想到在前一天晚上下了春雨,还有春风把花儿吹落一地”;还有的说:“我体会到了春天很美”。孩子们竟然很快在朗读中感受到了古诗中那百花齐放的浪漫春光。

接下来,我顺水推舟,问孩子们:“这首诗描写了美丽的春天,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写春天的古诗?”学生当然不知道从何说起,我又鼓励他们课后可以回家收集写春天或其它写景的古诗,在第二天进行一次朗诵古诗比赛,学生们兴趣盎然。到了第二天,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孩子们都手捧书本,有的在低头朗读,有的昂首背诵,孩子们似乎对古诗着迷起来,当然,“古诗朗诵比赛”在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中成功开展,孩子们不仅掌握了本课所学的古诗,还诵读了许多写景的古诗,激发了他们对古诗的浓厚兴趣。

实践证明,面对学生的“懂”,教师应把对未知的探索转变为对已知的拓展,能把课堂引向深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索意识。值得肯定的做法是:在课堂教学中举一反三地学习,从而渗透更多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司马光砸缸”之争

小学语文第二册《司马光》一课,要求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的勇敢、机智品格。我在上本课时,切入重点句进行对比,抓住小朋友和司马光的不同表现,在朗读中感悟,我引导孩子们在课文里画出了司马光的表现及救小伙伴的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学生在朗读后,我让孩子们来谈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有的孩子说“司马光真了不起!”;有的说“司马光遇事不慌张,爱动脑思考,我要向他学习”;还有个孩子说:“司马光很聪明,很勇敢”,这些孩子的体会比较深刻,认识比较到位,我满意地点头,其他孩子也不约而同地露出赞许的目光。这时,有个孩子高高举手:“老师,司马光把缸砸破了,大人们会训他吗?”这句话把全班都惊住了,“因为那口大水缸那么大,一定很值钱”,学生说这番话时显得振振有词。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类“吹毛求疵”的学生,但这样问的情况并不多见。我心中一亮,这是很好拓展课文的时候了。我说:“现在,我们就来想一下,当大人们赶到后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学生说:“大人们来了,掉进水缸里的孩子一定会说司马光做得对,因为司马光救了他”,也有学生说:“如果大水缸的主人来了,看见他心爱的水缸被砸破了,一定会教训一下司马光,说不定还会让司马光赔他水缸呢”,还有学生说:“小孩的命比水缸重要多了,大人怎么会教训他呢,一定会夸奖他是个聪明的孩子”。我笑着问:“为什么你会这样认为呢?”他顿了一下,略显固执地说;“大人经常会骂小孩的,他们不明白,就会骂司马光”。另一个学生说:“我相信大人一定不会骂司马光,司马光毕竟救了小孩的命啊!”我说:“你们也这么认为吗?”这时全班学生都点头表示同意。“是啊,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让我们再回到故事中去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去体会在危急时刻,司马光所表现出来的机智勇敢吧!”全体学生齐读了课文,争论就这样平息下来。

语文教学特别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情和体验,我们每个教师,面对的是鲜活的学生个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灵世界,每个孩子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解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诠释自己的发现,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要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现,尊重学生的多元化理解,甚至尊重学生的批评。其次,面对学生的“另类”表现教师切忌横加指责,而应该给予正确引导,激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打破传统思维方式,提出独到、创新的见解。教师应该积极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教育氛围,为学生提供思索、发问、争辩的机会,让学生的思维在不断碰撞中克服“从众心理”,张扬自己的个性,“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培养思维的独特性。在这一案例中,我为学生的精彩发言以及学生对生命的珍重态度而高兴。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小学)

篇5:我的亲情故事

① 养成热爱的情感与对家庭的责任感; ② 培养自己爱思考,善探究的习惯;

③ 训练自己说话的能力,说话要做到条理清晰,中心明确; ④ 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一要说真话;二要动真情。教学重点: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评改作文的能力。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以下活动:

① 广泛搜集家庭中亲人的老照片,特别是与自己有关的照片,向家人了解有关老照片的故事; ② 搜集家庭中有特别意义的一些物品,向家人调查这些物品的来历,并调查这些物品中所发生的趣事。③ 与父母进行一次较深刻的思想交流,谈出自己的想法与忙乱的,通过不断地沟通,消除与长辈之间的思想代沟。谈话要注意有明确的中心。课时分配:四课时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教师导入同学们从小到大,一直沐浴在家庭的温馨之中,对自己的家庭肯定非常熟悉,对发生过的洋溢着浓浓亲情的一个个故事一定记忆犹新。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自己对亲情的感受。教师巡回倾听与鼓励,激发大家的表达欲望。

(二)交流故事 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亲情故事。

(三)写作指导今天,我们要把自己的亲情故事写出来。许多同学一谈到写作就感到头疼,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缺少写作素材或不会积累素材,因此作文时要么搜肠刮肚、东拼西凑,要么仿写范文、编织故事,以致于自己的文章没有一点生气,缺乏真情实感。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过:“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也就是说,我们在写作文时,理应做到说真话、诉真情。同学们在课前已经进行了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可以说你家中的亲情故事是很多的,但是,在写作时要选取有代表性的事件来写,也要通过一定的思路与线索把精选的材料连缀起来,同时还要注意灵活地运用一些平时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中积累的优美的词语与句子,力求使文章语言流畅、生动活泼。学生记录下写这次作文要注意的一些方面。

(四)写作要求题目:我的亲情故事要求:①文从字顺,内容充实,文面工整。②叙事具体,能体现亲情可贵,有真情实感。③字数:500字左右。④时间:90分钟。学生写作时,教师可巡回做些适当的指导。

(五)学生作文 学生按写作要求作文

(六)写作评价教师指导学生制定评分细则和具体要求

1、学生制定评分细则和具体要求:①文从字顺,满分25分。(错别字3个扣1分,病句1句扣1分。)② 叙事具体,能交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满分30分③ 能体现出“爱家庭”或“爱家人”的主题,有真情实感,满分30分。④ 内容充实,文面工整,满分15分。(内容充实,文面工整,满分15分。以480字计,每少50字扣1分;文面酌情,最多扣3分。)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参与某个小组的交流(选范文时,教师要提出要求,质量好的、质量差的都要选出一些,以便于在下堂课评讲时让学生们能从中受益。)

2、学生自评、互评:(1)学生结合评分要求,在认真朗读的基础上,对自己的作文逐项进行评价与修改,要求在作文后要写出至少50字的总评。(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把自己写的作文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评价,提出修改意见。(3)每个大组选出两篇范文,以便于下堂课评讲。教师巡回做好指导教师组织和动员其他同学发表意见,补充讲评。

3、学生讲评:(1)把每组选出的范文在讲台上面向全班朗读一遍。(2)学生在四小组内部交流对所读的每篇范文的评价意见。(3)学生以大组为单位选出评讲人,评讲人代表本大组同学对每篇范文进行总评,教师组织和动员其他同学发表意见,补充讲评。

4、教师对活动进行评价 教师对这次活动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指出大家成功的方面,不足的方面,鼓励大家写真人真事,写出真情实感,肯定大家作文前的积极准备,表扬进行认真评价的同学和现象。同时指明大家今后写作文努力的方向。学生讨论反思,今后应该怎样才能写好作文。

看爸爸妈妈一起变老

我好久没有意识到,爸爸妈妈正在变老。从小就习惯了妈妈的能干和爸爸的智慧,当我意识到他们变得有点反应慢了的时候,我还有些不解;这是怎么搞的?看来,接受父母老了不像接受奶奶老了那么容易,因为在我眼里,奶奶本来就是老的,而父母一直都是年轻的.父母年轻的时候,是那样的英姿勃发.在他们的老影集里有一张黑白照片,那是他们五对青年举行集体婚礼是拍的,爸爸妈妈身着戎装,妈妈微仰着头,像是在唱歌;爸爸笑着,眼睛里荡漾着青春的神采.在自然光下,他们朴素而明朗,像两株向日葵.后来,有了姐姐,有了我,又有了两个弟弟.生了四个孩子,妈妈才32岁,仍是个风姿绰约的少妇,同时还是个干练的女公安.36岁的父亲望着两儿两女,欣慰地对母亲说:“这也是我们对人类的贡献.”那时他们真是有精神头啊!一到星期天,他们就张罗者,带上吃的喝的,带上大大小小四个儿女,牵着、抱着挤上公共汽车,到松花江边游泳、野餐,记得有一次,爸爸借来海鸥120相机,到江边给我们拍照.他在镜头里注视着孩子和背景,问道:“后面,要山还是要水?”妈妈坐在长椅上,满足地看着我们,忽然间,她笑了起来,原来,她听到邻坐的两个小伙子像念诗一样,一本正经的说:“你看那父亲,和儿女们亲切的商量‘要不要水?’”那时的父母,有体力、有活力,像两棵大树,保佑着他们的孩子.不知道从什么时候,他们开始变老的。也许是文革后期,也许是儿女长大以后,也许是他们退下来的时候.爸爸刚离休时,从医院回来,自言自语:护士怎么管我叫“敬老”呢? 我问:那应该叫什么? 应该叫“老敬”啊!

我猜想,按爸爸的意思,“老敬”是工作状态,而“敬老”是退下来的状态.对爸爸这样一个以工作为爱好的人来说,这就是走向老态的开始吧!后来,连妈妈对爸爸的称呼也变了,她不在叫名字了,而是大喊“老头子”.有一年春节,陪父母去深圳世界之窗,人家优待老人,70岁以上免票,我正为这文明之举赞叹,妈妈悄声告诉我:你爸爸唉声叹气,说:我老了,没用了,人家都不管我要票了.我一边笑,一边有点心酸.父亲的背影确实是个老人了,那脚步也有点蹒跚,可我竟没怎么想过去搀扶他,我还习惯的以为,父亲是有力量的.倒是我最小的弟弟最先意识到父母老了。他对父母报喜不报忧的“应付”态度,很像当年我们应付奶奶、姥姥、姥爷的态度.面对絮叨,面对教诲,他只是笑嘻嘻的,那神情像是说:老人吗,跟他争什么!

父母年轻的时候,总是给老人、给孩子过生日,总是忽略自己的生日.这些年,孩子们开始为父母过生日了,每逢爸爸或妈妈生日时他们相互之间都会发去赞美之辞,互相给予高度评价.妈妈的理论是:子女对父亲的感情是妈妈培育出来的.所以妈妈常说:你们头脑清楚,像你爸;你们爱学习,像你爸。我年轻时选择了你们的爸爸,至今不悔,当妈妈这样说的时候,爸爸都笑而不语.他老人家的眼前,一定又闪过了那微仰着头唱歌的新娘吧?

老爸老妈也许没有听过那首情歌里唱的: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然而他们一天天,一年年看到了这过程,这真是很浪漫的,2001年,父母将迎来他们的金婚,就在黄金般的秋天.爸爸妈妈,我们带着感激,带着羡慕,庆祝你们的金婚!

爷爷泡的茶

在我姐姐出生的前一年,爷爷就去了。所以我从没有见过爷爷。我对爷爷的印象来自于我爸爸的长相和脾气。因为奶奶说,爸爸很像当年的爷爷,一样的顽固牛性儿脾气。

因而奶奶儿孙满堂但又孤单无伴地过了二十多年。印象中奶奶总是笑呵呵的,微微的笑容在她脸上演绎,荡成一圈美丽的涟漪,在微风中,伴着花白的头发。

自打我记事开始,印象中的就是奶奶微风中的白发。记得在我小时,奶奶每天早晨都要梳头发。那花白的头发被奶奶的手一簇一簇地抓住,然后用梳子用力地梳下来。头发却依旧微卷,几根银丝被梳落,泛着白光。

奶奶的一生并不怎么传奇。她的家离爷爷的家不远,只隔了几个村子。奶奶和爷爷的结合是传统意义上的媒妁之言,包办婚姻,但我却能想象奶奶刚过门时的羞涩和腼腆。奶奶是勤劳的,因而我知道爷爷也是勤劳的。爷爷和奶奶在一起走过从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那许许多多苦难的日子。奶奶有六个儿女,还有几个几岁大了却夭折了的孩子。提起曾经艰辛的日子,奶奶颇显自豪,因为她毕竟把她的六个儿女带出了三年饥荒,十几年贫困。也正在那时,我才明白了为什么奶奶的头发,从我一出生就是白的。

爷爷的坟,埋在一块庄稼地里。一个墓碑和墓碑后面的一个圆土包,还有圆土包上长着的一大团草,这就是爷爷的坟墓。墓碑上刻着的是爷爷的直系后代,不过没有我——那时我还未出生。每年,城里的大伯或外地的姑姑们回来,都要买鞭炮去上坟。逢年过节,我们这些子孙也一定要去上坟,而奶奶却从未去过——也许只去过一次,在爷爷出殡的时候。我不知道为什么,也许在农村里,是忌讳奶奶作为一个死去老者的妻子去上坟的。只是每次我去时,奶奶总会对我说,去了,多给你爷爷磕两个头。

印象中,奶奶也不只是一直在笑。当她的话对顽固暴躁的爸爸失去效力时,她会很无助,很难过的叹气。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我小时,当奶奶问三婶要月粮而三婶不给时,奶奶坐在路口的大青石上,看着三叔家的门,很难过地骂儿不孝,娶了媳妇忘了娘。那时的奶奶的脸上会流出几行浊泪。而那时的奶奶在我眼中是那么矮小、无助。我知道,奶奶会想起他已死去多年的老伴,如果他还在,至少还有个诉苦的人。

现在的奶奶喜欢在有夕阳的时候,拿一把椅子坐在院中的某个阴凉的地方,执一把蒲扇在手中安详地扇着。奶奶说,如果你爷爷能多活几年,就能多享几年清福。说到这,我心中掠过一丝难过。我知道,奶奶在想爷爷了。

我愿意相信奶奶和爷爷之间有爱情。虽然是包办婚姻,但是在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他们已经成为彼此的一部分,默默地关爱对方,默默地经营他们共同的家。

这就是中国最传统的爱情。这也是从古而今,千千万万中国农民的爱情,婚姻,家庭。爸爸是爱喝茶的。我没问过奶奶,爷爷喝茶不喝。我想,爷爷是不喝茶的,因为喝不起。但我知道爷爷也能泡茶,他那发黄的手茧,泡在水里,会有茶色蔓延,就像他留给奶奶的感情一样,醇厚、悠远?? [指导教师邓济舟点评]在这个爱情也“速食”的年代里,我们太需要追忆一份这样的感情,平淡淳朴,却相濡以沫、天长地久,如一杯茶。行文质朴,感人肺腑。篇二:我的亲情故事 我的亲情故事 爷爷和爸爸 爷爷住在我们家,整天笑呵呵的,活像个“弥勒佛”。

爸爸既是爷爷的大儿子,又是家中最老实的,所以爷爷喜欢跟爸爸聊天。爷爷经常一个人去外面玩,爸爸就会带些吃的去接爷爷。在家中吃饭时,爸爸也会把好吃的菜夹到爷爷碗里。爷爷喜欢喝茶,爸爸就去买了几盒好茶送给爷爷。有时爷爷想喝酒了,爸爸就把家中珍藏的几瓶好酒拿出来和爷爷一同畅饮。爸爸对爷爷是多么关心孝顺啊!爸爸和我

每周回家,爸爸都会问我我的学习怎么样了,成绩有没有进步,进步了多少。每当我有不会做的题的时候,爸爸就成了我的家教老师,为我耐心地解答。每当我们的观点有不同时,爸爸会和我激烈地讨论。我的语文、英语比较差,爸爸就把我送去补习,在家中督促我认真学习,不让我有丝毫的放松。听妈妈说,爸爸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读完高中,考上大学,因为当时家里太穷,供不起他读完高中,更不用说上大学了。所以爸爸便把所有的心血都放在了我身上,让我上最好的学校,给我最好的条件,让我圆他的大学梦。爸爸对我的爱真是深沉之极啊!我们这一大家人

过年了,二叔、小叔和姑姑都来他们大哥家吃年夜饭。一大家人,围着一张大圆桌,你说我笑,其乐融融,一起在电视机前看春晚。

突然地,我感觉到,有一种叫亲情的细丝线,把我们大家的心紧紧地系在了一起。篇三:我的亲情故事—苦口婆心

我的亲情故事——苦口“婆”心 姚村镇中心小学杨永芳 婆媳是天敌,关系最难处。结婚之前总能听到这样的观点—在自己妈妈身边,再大也是孩子;在婆婆眼里,结了婚就是大人。

结婚以后,和婆婆相敬如宾,因为深爱同一个男人,所以很有共同语言。记得一次打电话给婆婆消饭,单位的老师听了说:“这声娘一听就是给自己妈妈打的,一定不是婆婆。”我笑着说:“您错了,我和婆婆志同道合,是婆媳,也是朋友。”

有了孩子后,婆婆对我的态度骤变,总挑我毛病。我在娘家排行老三,上面俩哥哥,一家人视我为掌上明珠,从未受过半点委屈。婆婆的唠叨、指责、不信任让我烦恼至极,特别是一些语言让人无法接受:缺心眼儿呀,我儿子跟你遭罪倒霉啊,没教养呀,没智慧牙,连小姑都不如呀......”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些指责让我茫然无措、自信全无。当然在这些指责中,我也默默地努力,学做各种家务,以及待人接物、人情礼俗。我能感到自己的巨大进步——洗衣、做饭、带孩子,蒸馒头、蒸包子、盘饺子馅儿,拆洗被褥缝被子......我多希望能得到表扬或是肯定,但似乎我的所为永远达不到婆婆的标准,于是分歧、矛盾、战争接踵而至。女儿长大了,背古诗、三字经、弟子规,《弟子规》中的一句话让我豁然开朗——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回首和婆婆相处的点点滴滴,前三年相敬如宾,她对我好,我也孝她、敬她;有了孩子的前三年她对我横挑鼻子竖挑眼,我忍气吞声,但偶尔也难免冒犯她。“亲憎我,孝方贤”让我陷入了沉思:婆婆是“憎”真的是仇恨吗?不!是恨铁不成钢的恨。婆婆患有先心病曾两度手术,对操持家务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时争强好胜做了又要要工钱。前三年见我知书达理对我宾客相待,生了女儿后她见我家务方面一窍不通,把儿子、孙女交给我她不放心所以横加指责、教导,她的恨是恨铁不成钢啊!我非但没有“怡吾色,柔吾声”,还和她对着干,我感到惭愧至极。

我在改变自己态度的同时,在家务、相夫教子方面更加努力。现在婆婆逢人就夸我能干,说我是放心牌媳妇。我们的家庭和乐兴旺。

篇6:我的亲情故事作文

【篇一:我的亲情故事】

在我们身边有太多太多的亲情了。比老师在关键时刻的一句关爱;同学在我骄傲时的一句提醒;和家长的呵护。这些都无比的体现出了我们生活中的亲情。在其中父母的亲情是最无私的,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值得让我们珍惜的!

记得有一次我下午放学回家,家里没有人,待会儿我还得上晚自习去,就只好自己做饭了。这是我还在怪妈妈,怪她没有给我做饭。刚进厨房,就听见有开门的声音,心想肯定是妈妈回来了。就当要让妈妈夸她自己心爱的宝贝女儿已经长大了,已经可以独立生活的时候我惊住了:妈妈的手臂摔破了,有的地方还摔青了我问她是怎么摔的,她就无所事事的说:是上街买菜的时候忘了时间,正好看到了几个穿18中校服的学生正在回家的路上,这是就想起了我,我回家还没有饭吃,也没有人给我做饭,自己也不会做……就赶回了家,没想到在半路上却摔了个跤!不过还是回到了家,她看到了我自己在做放,她很高兴!

我们要好好珍惜在眼前的一份份真情,一份份亲情。老师家长为我们做的一点一滴都是为了我们好。对我们充满了亲情,所以把握好现在吧!

【篇二:我的亲情故事】

我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都很疼爱我。可这几个星期,小姨把两岁的弟弟放在我家里住些日子,情形就不同了。

就因为弟弟来到我家,爸爸、妈妈,还有姥姥好像都不再关注我了,就连最喜欢我的姥爷好像也很少和我说话了。

我突然觉得我是这个家里多余的外人。原来,吃饭时妈妈总唠叨让我多吃点,虽然很烦但是我觉得很温暖。可现在,每到吃饭,妈妈一句也不说我,只顾着喂小弟弟,全家人的目光都注视着小弟弟。我觉得我就像一个被丢在角落里的又破又旧的脏玩具,有时,我都想离开这个家。

元旦这天,大家都在一起说说笑笑的,忽然,小弟弟被小狗吓哭了,妈妈大叫一声,边用棍子打小狗边说:“你这条死狗,怎么可以这样,我打死你。”

当时,因为我非常讨厌小弟弟,是他夺走了我的爱。又见妈妈因为他去打自己最喜欢的小狗,我生气极了,抱起小狗,气呼呼的就出去了。

在路上,我遇到了爷爷。爷爷看我生气的样子,忙问我怎么了。我伤心地把一切告诉了爷爷。爷爷说:“小弟弟才两岁,爸爸、妈妈应该多关心她。因为他小,不知道自己照顾自己,所以大家都比较关心他。你自己不是也挺关心你弟弟的吗?怎么能生气呢?”爷爷的一席话,让我清醒了许多。我赶紧抱着小狗,同爷爷一道回家。

在回家的路上,我想:弟弟要是有我这个姐姐的疼爱,不是会更幸福吗?我学会关心别人,不也是一种亲情的收获吗?我怎么能失去这个锻炼自己的机会呢?

关心别人,学会关心别人,不正是我们这一代应该努力去做的吗?我们这些独生子,被爱的甜水灌注得太过了,应该知道把甜水端给别人,不是施舍,是一种义务,是一种品德。

【篇三:我的亲情故事作文】

我从小就被慈祥的母亲宠坏了,而让我望而生畏的是父亲,他那不苟言笑的脸总是紧绷绷的,每当我拿着高分的试卷给他时,他总是说:“还要更加努力!”然后,脸上的笑容像流星似的转瞬即逝了。

一天早晨,我们全家出动去爬山。到了山脚,父亲主张分头“行动”,我和父亲一组,姐姐和妈妈一组。刚爬了一会儿,父亲就站着等我,等我爬到父亲旁边,父亲说:“你走得实在太慢了,我一个人先走,你嘛,就自己跟上来。”说完,大跨几步,一会儿就消失在我的视线中。“不行,你越瞧不起我,我就越要证明给你看!”我暗下决心。

我从一条僻静的小路开始爬,渐渐地山路陡峭起来,石阶也变窄了,林子里静悄悄的,我感到背上的背包也重了许多。“哎哟!”一不小心,我的腿磕到大石头上,顿时,鲜红的血流了出来,腿上一阵钻心的痛。此时,孤独和无助充满了我的内心,坚强——爸爸常常对我说的话突然蹦进了我的脑海里。我小心翼翼地为自己洗好伤口,用手帕包扎好伤口。当我重新背上背包时,我感到脚下有着从未有过的轻快……

当我汗流浃背地出现在山顶时,我特地走到你亲身旁,想告诉他,我一个人也爬上了山顶。奇怪的是,你父亲在不停地喘气,尽管他努力克制着,但仍可听见那急促的呼吸声。我还没来得及细想,父亲已笑着对我说:“怎么样,路途艰难吧!”他望着我的腿,拉我在他身边坐下,意味深长地说:“今天你总算独自一个人爬上了山。人生正如爬山,总要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如果少了坚强做风帆,你能干好你的工作吗?今天,爸爸特地让你尝试一下艰苦,看你是否坚强。”

这时,姐姐过来了,问我:“爸爸刚才气喘嘘嘘地跑上来,你们在比赛吗?”什么?爸爸刚刚上来?以他的速度,早该到山顶了啊!难道……哦,怪不得爸爸总是惦记着我的腿伤。

我明白了,父亲是爱我的,尤其是对我的思想品质要求更高。

篇7:我的亲情故事250字作文

爱,像一束温暖的阳光,在黑暗中为我照亮前方的路;爱,像一个指南针,在我失去方向的时候,为我指引正确的道路;爱,像一杯热茶,温暖了我的`心田,爱无处不在,只要你细心体会就一定能发现。

记得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吃过早饭,准备上学,忽然从厨房传来妈妈的声音:“听天气预报说今天有大雨,把这把雨伞带上吧!”我出门一看,晴空万里,心想:这么好的天气,怎么会下雨呢?于是,一溜烟跑了出去。

到了学校,上完了前两节课,天空依然阳光明媚,我想:看!拿雨伞真是不明智的选择,天气预报一定报错了!可谁知,正在上第三节课时,天空突然由晴空万里变成乌云密布,又有乌云密布变成了倾盆大雨。

“叮铃铃,叮铃铃……”放学了。带雨具的同学走了,没带雨具的同学也被爸妈接走了,学生越走越少,最后全校只剩下我一个人,雨越下越大,好像在嘲笑我,当初没有听妈妈的话。这下好啦,肯定不会有人来接我了,因为妈妈一直发着高烧,爸爸又在外地出差,一个月才回来一次,正在我绝望的时候,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了我的视野,妈妈!是妈妈!我狂奔过去,雨伞从妈妈的手里掉了下来,她用冰凉的双手抱住了我,这时我感觉鼻子有点酸,眼睛有些发辣,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从眼眶里掉了下来,妈妈给我打上了雨伞,自己却被淋湿了。

回到家后,我心想:这就是伟大的母爱吧!这时我感觉到自己仿佛是一朵小花,妈妈就是为我遮风挡雨的那片绿叶!

篇8:浓浓的亲情我的坚强后盾

大千世界, 情满人间。但我认为没有一种情能比亲情更真、更钝, 尤其是父母和子女之间浓浓的亲情。

我出生在江南的一个农民家庭, 从记事开始就知道父母几乎天天要去田里干活:收完早稻要种晚稻, 割了晚稻, 就得播种麦子或种油菜, 而等麦子或油菜成熟了, 新一年的早稻又要开始插种了。不止这些, 地上的菜要种, 家里的鸡鸭要喂, 很长一段时间里, 家里还养过母猪, 每当母猪下崽, 父亲就整夜守在猪圈里, 哪怕是炎炎夏日, 臭气熏天, 蚊虫乱飞, 为的只是不让母猪把刚生下的猪崽给压坏了, 而那时的我只是觉得刚生下的猪崽粉粉嫩嫩的, 很好玩。随着年龄的增长, 我也渐渐开始参与家里的劳动, 深刻体会到了田间劳作的不易:夏天的太阳会透过草帽晒得你头发发烫, 汗水直流;蚂蟥会在你插秧时叮住你的腿不放, 让你鲜血直流, 割稻子时会累得你直不起腰……每当我停下休息时, 总能看到一起劳作的父母依旧在忘我劳作, 我所怕的事情他们却一点都不在乎。父母总是在天没有完全黑之前就让我和弟弟先回家做饭, 而他们则会在我们吃完饭后的许久, 才会在浓浓夜色中归来。父母的呵护和言传身教让我明白:勤劳的付出才能有丰厚的回报。求学时的我也和父母一样的勤勉, 终于我如愿拿到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那一刻我看到了父母脸上最欣慰的笑容。

也正是从我考上师范那时起, 他们变得更加勤劳, 除了忙田里地里的活, 父亲还开着那老旧的手扶拖拉机去运渣土。那时没有挖掘机, 装运时, 父亲得用铁锹把渣土一铲一铲地装上车, 然后开到目的地卸掉, 就这样父亲每天要装运十多车。拖拉机虽小, 但一车渣土也有一吨多, 十多车就是十几吨的重量, 全靠父亲用双手一锹一锹地进行装运, 辛苦程度是可想而知的。父亲手上的茧子厚得惊人, 还常常开裂出血, 甚至连膝盖上方也出现了茧子, 那是每一次炉土时铁锹柄不断碰压造成的, 他膝盖处的裤子往往是最先磨破的, 母亲就会给他补了又补。

父亲是一个勤劳而又不乏聪明的人。父亲不仅会开拖拉机, 还会修拖拉机。简单的修补轮胎那是小菜一碟。但凡拖拉机有故障, 父亲都会亲手拆修。有时他会弯着腰把拖拉机拆得面目全非, 把一个个零件摊在地上, 用双手沾满黑色的油污拿起细细查看, 额头、后背流淌着汗水。这时我不免担心, 这么多的零件待会儿怎么装回去?我的担心总是多余的, 父亲总能把这么多的零件装回去, 把车修好, 虽然有时他会从天亮一直忙到天黑。在父亲精心的维护下, 这辆老旧的拖拉机竟开了三十多年。或许我的父亲也不知道, 他专注修车的场景已经教会了他的孩子做事要专注, 有毅力有恒心。

我的母亲是一个只有小学文凭的农村妇女, 虽身高不足一米五, 但也是干农活的一把好手, 割稻、插秧毫不输给父亲。直到今天, 将近七十的她仍旧在种田种菜。

今天的我虽然已不和父母一起居住在农村, 但是他们勤勉、坚毅、细致的做事态度已经深深植入我的灵魂, 深深地影响了我的职业态度。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做人, 如何做事, 我觉得这是他们给我的最大财富。

成家之后, 为人夫, 为人父, 我渐渐体会到了一种做父亲的神圣使命感和责任感。家里因为孩子变得更温馨, 也因为孩子变得更忙碌。记得初为人父那段时间, 既要忙学校的事, 到家又要照顾尚在哺乳期的妻子以及年幼的孩子, 真有点力不从心, 应付不过来。不过此时, 我又得到了另一个母亲一一岳母的鼎力帮助, 她搬过来和我们住在一起。是她帮着我们同为教师的夫妻二人带年幼的孩子, 是她帮我们煮好了可口的饭菜, 是她帮我们收拾房间……简直无法想象若是没有岳母的付出, 我们夫妻俩该怎样既带着孩子, 又不影响工作。正是岳母帮助我们承担了几乎全部的家务, 我才能早上七点不到就到学校带着学生早训, 下午五点多完成晚训后再下班回家。弹指十三年过去了, 直到今天, 我仍旧享受着下班到家就有热饭吃的幸福生活, 回到家里那种干净舒适的温馨感觉, 每一天都能帮助我洗去工作的疲劳。工作二十年, 我已收获了区优秀工作者、区骨干教师、市教坛新秀等诸多荣誉, 并顺利通过髙级职称的评审, 成为一名具有副高职称的小学体育教师。我知道如果没有岳母的付出, 我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我的工作中, 工作上的成绩也会大打折扣, 虽然她只是为我们做着买菜、洗衣、做饭等琐碎小事。

学校虽然与整个社会隔着一道墙, 但在竞争日益激烈, 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 教师的工作压力也在逐年递増。每一名热爱教学的体育教师背后, 都有一个温馨的家庭在支撑着, 正是这亲情的力量, 推动着我们享受工作的快乐!又是一年新春到, 我提议每一位《中国学校体育》的读者都向身边一直默默支持您、关心您的每一位亲人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校对老师的慼言:

篇9:桑尼的亲情故事

有人说,在一个特定时期内,这位前南斯拉夫人创造了山东足球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大眼李承鹏曾做过这样的总结,“没人可以怀疑桑特拉奇是10年甲A的山东英雄,他取得的东西很神奇,就像带了一帮农民起义军,差点打到东京汴梁。”

2006年4月8日至23日,我和好朋友李良石应塞黑和克罗地亚足协的邀请,前去采访,在和桑尼相处的日子里,我们时时刻刻在感受着他所给予的关怀。

桑尼是前南时期最伟大的射手,他的进球记录至今还未有人打破;他的另一项辉煌莫过于曾率领鲁能泰山所成就的双冠伟业。其实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位出色的父亲和慈祥的爷爷。

4月8日,刚到塞黑首都贝尔格莱德的第二天一早,桑尼就开着他的奔驰C200轿车接着我们二人去他家吃早餐。一进家门,桑尼夫人比利亚娜张开双臂迎了出来,和良石拥抱亲吻。

桑尼的家是一座两层结构的公寓,地面铺了十几块红色调的土耳其风格的印花地毯,家具全是东方装饰风格的仿古家具,墙上挂满了油画。南面一间房子里有一个精致的小柜子,里面摆放着桑尼足球生涯所获得的所有荣誉。客厅里还有一个方形的柜子,放着桑尼喜欢的古董,整个家被桑尼夫人收拾得精致而温暖。

桑尼夫妇生有一对双胞胎儿子,在他们小的时候,曾陪着他们的明星爸爸和漂亮妈妈,上过无数的报纸和杂志。

大儿子萨沙1米8多的身高,长得像电影明星一样帅,他的妻子更是标准的塞尔维亚美女,他们为桑尼生了一个漂亮的小孙子叫卢卡,今年已经7岁半。只是卢卡到现在也不会讲话,这成了桑尼全家的心病。小卢卡出生时正是南联盟遭受北约轰炸期间,医院里找不到护士,儿媳妇用了9个多小时才把脐带绕颈的孩子生了下来。家人给桑尼打电话报喜时,他正坐在济南电视台足球节目《五环实话》的直播问里,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许多观众一同分享了桑尼再次当爷爷时的喜悦。

如今,小卢卡不会讲话,只是不停地重复一个动作来回奔跑,偶尔停下来也不会超过一分钟,当地医院无法治疗。

桑尼有好几次想把孙子揽在怀里,却被卢卡迅速地躲掉了。桑尼眼里闪过一丝的忧伤和无奈。他把我和良石叫到小阳台上,在这里可以看到贝尔格莱德美丽的市貌。

“当时站在这里就能看到轰炸的飞机飞过,离得很近,我的家人躲在这里惊恐万分,卢卡就是在这种环境里出生的。”

桑尼耸耸肩膀,好长时间没说出话来。

桑尼夫人在一边不停地呼唤着卢卡的名字,和他讲话,不时把他揽在怀里亲吻。她是想用这种方式感化自己的孙子,盼着有一天能够奇迹出现。

桑尼正委托良石打听中国有没有大夫能治卢卡的病。可即使小卢卡有一天能够治愈,但战争给桑尼一家心中带来的创伤却难以愈合。

说完这些之后,桑尼终于一把将卢卡揽在了怀里,并用手不时地戳孙子的小肚子,祖孙俩亲热了一番。桑尼高兴得脸上开了花,笑容更像是一个老顽童。

桑尼还是一位称职的好父亲。

“在这里,一个好一点的家庭每月养家、养车得需要800欧元,我的孩子们一个月能挣到500欧元就不错了,所以我还要不断地工作,挣钱给他们买房子,让他们生活得更好一点。”

门铃一响,他们的二儿子回来了,老二看上去比萨沙要壮,个子差不多,更像是一名运动员。两个人的发型不同,所以只有仔细看才看出像是双胞胎兄弟。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桑尼讲起话来俨然是一家之主的感觉。我们品尝着桑尼夫人为我们泡的一壶薄克茶,融入到他们大家庭的温暖中。(本文原刊载于340期《齐鲁周刊》,内容有所删减)

作者简介:袁勇,资深媒体人,现任鲁视传媒副总经理、山东省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曾任《齐鲁周刊》品牌、摄影总监。

篇10:精选挚爱亲情故事:她是我的母亲

“吃苹果,就现在,哪里有啊?等下车后我买给你吃,给你挑最贵的给你啊!”

“我现在就是要嘛,要嘛?你不买,我就自己下车去买。”说着女友就立马下车去了,男的没有办法,因为他就一直这样惯着她。

“小姐,你还没有给钱呢?”

“给钱,就你这样的苹果还敢拿出来卖啊?又酸又不好看,我试一个苹果还要给钱,你怎么不抢啊?我看你怎么老了,想照顾一下你的生意,可不好吃啊!走开!别挡我的路!”说着女友用力推开一位老妇人。

那位老妇人身穿一件破旧的大棉袄,头上匝着一条大围巾,脚上穿着一双又大又烂的草鞋,看上去就很不合脚,而且脸上排满了老茧,眼角与额头布满了皱纹,但始终都显露出和蔼的善目。手也贴满了皱纹,而且一条条青筋,显得格外清瘦。挽着一个破草栏,而且背已很驼了,看上去很似可怜。

男友被吵闹声惊醒了,他走下车去,正看到女友与老妇人在争吵。女友像往常那样跑到男友这边,撒娇的把事情告诉了男友,男友明知这件事是女友的错,但他已惯够了她。

男友走到老妇人面前正打算数落她时,男友立刻打住了……

对女友说:“算了吧?就给她十元钱,看她怪可怜的!”

“什么?给她十元,你没搞错吧!给这种人十元,你是不是欠她的啊!”说着女友又和老妇人争吵起来。

“锦龙!锦龙!是你吗?你怎么回来了?什么时候回来的?吃饭了没有啊!”

“老妇人笑着说,并向女的男友走去。”

“你怎么认识我男朋友?你是他什么人啊?”女的拦住老妇人,很奇怪的盘问。

“你…你…你…是他的女朋友?”老妇人顿住了。

“锦龙,她怎么会认识你啊!她到底是你的什么人啊?”女友质问的对男友说。

“她…她…她怎么会认识我呢?可能是认错人呢!她又不是我的什么人,况且我早跟你说过我的父母都是公务员啊,都是有身份的人啊。”男友扔给老妇人十元,头也不回,拉着女友马上回到车上去了。

老妇人明白了,也没有捡那十元钱,嘴里一直重复这一句话:他怎么会不认识我呢?他怎么会不认识我呢……

天空中飘着几朵黑云,刮起了大风……

老妇人走的很慢,而且时不时回头看着那辆车,看着刚上去的他,说着老泪已流下来了。

车上,两人还在为苹果的事而争吵着。但男友这次却没有多在意女友的唠叨,而是呆呆的坐在座位上。双眼一直望着车窗外,那个刚买苹果的老妇人离开的身影。

男的叫叶锦龙,女的叫黄莎,两人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这次两人度假刚回。

说起叶锦龙他可是一位来自农村的高材生,全村就他一个大学生,父亲在他六岁就死了,母亲为了他,几次都差点死了,有好几次为了儿子的生活费她竟然去卖血,母亲常年有病在身,但为了他,却一直忍受着病痛的折磨。

黄莎自然来自大都市,家中就她一个,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男友在这方面可处处让着她,惯着她。

女友还在骂着那位卖苹果的老妇人,而且越骂越凶。

就在这时,锦龙站了起来,狠狠的竟给女友一个耳光,这是从来不敢的。也是绝对不该有的情况。

男友大声的对女友说:“她是我母亲!她是我母亲!那个刚卖苹果的人,就是我的亲生母亲!你给我闭嘴!……”

女友顿时没有在说了,脸变得很惨白,而且两眼之前的光彩已悄然逝去。

“她…她…她…是你的母亲,你不是说你不认识她吗?而且你对我说,你的父母都是公务员啊!”

你既然这样骗我,哼!我和你……

没等女友把话说完,锦龙早跑下车去了。

老妇人已走得很远了!

锦龙马上追上去,终于追上了。锦龙立刻跪在老妇人面前,流着泪大声喊道:“妈!妈!儿子错了!您是我的母亲!是我的亲生母亲啊!”

母亲抱着锦龙的头,老泪竟不忍的又流了,母亲没有说什么,只是紧紧的抱着锦龙的头。紧紧的抱着,抱着……

篇11:《我的亲情故事》语文教案

7月21日的那场大水改变了很多家庭,更改变了两名年轻警察的命运,他们带着对百姓的责任,带着军人的使命消失在那场滚滚的洪流中。当得知两名民警失踪的消息,全县的百姓都在为他们祈福,希望他们突然出现在哪个拐角。当生还没有希望的时候,全县的人们又在寻找他们的下落,派出所有的人力去寻找他们的遗体,希望他们早日入土为安。这时我接到通知,两位民警的父母因承受不了失去亲人的打击双双病倒。县里派出很多人安慰陪伴他们,医院里我成了那个最合适人选。

第一次遇到曹志宇的双亲,我不敢说太多,我害怕哪句话说得不对引起人家的伤痛,只是尽我所能去医治他们身体上的伤痛。尽可能把声音放得温柔,平和。内心深处,我不知道该跟他们说些什么,我知道没有找到亲人的痛苦是没有办法用语言来描述的。他的父亲和家人一直在河边寻找,用亲人的爱去感应那逝去的亡灵。直到那天在淤泥里找到他的遗体。他的母亲每天在医院的门诊室里靠点滴维持那仅存的体力,靠安定来维持睡眠。我不敢去靠近他们,因为我不知道怎么去安慰他们。

直到那天,在找到了王岩松遗体的第二天,我接到命令,去殡仪馆待命。他的父母要到殡仪馆来看望他。

大约过了40分钟,终于有人通知家属要来了。当听到消息的那一刻,我竟然不知所措。我知道,作为父母知道儿子永远不会回来是什么心情。虽然他们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有了10余天的心理建设,我依然不能想象他们见到遗体时的表情。

当一辆警车载着家属来到殡仪馆,首先搀下车的是王岩松的父亲,一个稍稍有点发福的中年人,他的脸色凝重,双腿已经失去了自己走路的能力。此时你不能想象他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商人,此时他只是一位失去了儿子的父亲。他被两名警察搀着去了灵堂,他的母亲被人背进了灵堂,而那种撕心裂肺的哭喊声让在场所有人流泪。大概只有一分钟的时间大家就把这两位失去孩子的父母从灵堂或搀或背了出来。父亲被连搀带背的送到了救护车上,他只是默默用眼睛毫无生机的注视着前方。我们赶紧给他测血压,听心率,他很配合。当他听到妻子撕心裂肺的哭喊,他慢慢收回那空洞的眼神,看向妻子哭喊的方向,他告诉我:“你去看看她吧。”此时的妻子更让人担忧。

我和护士来到另外的车上,英雄的妈妈已经哭成了泪人,她嘴里一个劲的喊:“那不是我儿子,那不是我儿子,你们一定认错了。”她弟弟一个劲的劝她,看她那个样子,我不知道怎样去安慰她,情急之下,我让护士给她打了一支安定。此时,作为丈夫,已经挣扎着从救护车上下来。来到了她身边,紧紧地靠着妻子坐下来。失去了唯一的儿子,在未来的日子里,只有他俩相依为命。陪同的警察赶紧开车离开了殡仪馆。看他们都不平稳,警察的领导希望我们一起去宾馆。作为医护人员,我们不能为英雄做什么,为英雄的双亲做点事也是我的荣幸。

默默地跟着去了宾馆,有亲属和公安局派出的工作人员安顿好伤心的夫妻俩,我在另一个房间坐了一会,等他们平稳了,又去量了量血压。看到父亲一言不发的躺在床上,我的心里害怕极了,因为我害怕他承受不住这样的打击,又不肯说出来,会不会得了抑郁症。母亲则闭着眼睛,眼角还流着泪水。我来到他们的床边,小心地坐下来,我伸手去握住了伤心父亲手,我希望能给他亲人的关怀,但我知道,我的帮助很有限。我和王岩松的父亲聊起来,起初的话题从我们的年龄,做什么工作的等这些琐事入手,逐渐我们聊到了逝去的孩子。他的父亲跟我讲了很多关于王岩松的往事。我希望他哭出来,希望他能够有一个发泄的突破口,来排解心中的苦闷。

在父亲心里,王岩松是一个开朗、乐观、孝顺的大男孩,喜欢唱歌,喜欢踢足球,跟父亲和姨夫们相处的就像哥们一样。每次回到家,都会喊着父亲的名字,给父亲一个拥抱。每次打电话,总是千叮咛万嘱咐让父亲注意身体,照顾好母亲。在临牺牲前的晚上,给父亲打电话告诉说安图发水了,父亲再三嘱咐要注意安全,他在电话那头还答应的好好地,“没事,我会注意的。”

父亲说到此时已经哽咽了,我为他擦掉眼角的泪水。他很有礼貌的说声“谢谢。”“你要坚强,在未来漫长的岁月里,你要好好照顾她。”我指了指躺着的妻子。“你放心,我没事的,我很坚强。”说完这句话,像是在自言自语:“儿啊,你改变了我的生活,你是我这一辈子都抹不去的痛。”听着这句话,我突然想起了之前讨论的“感同身受”。我跟他说,以前我经常会觉得我能设身处地的为很多人着想,当我看到你的时候,我感觉我真的不能同你有一样的感觉,我永远也达不到你悲伤的程度。

他认同的点点头,“是啊,即使是他们的姨、姨夫也不会有我们的痛苦。”此时我觉得那样无能为力,对感同身受这个词又有了深刻的理解。估计从今往后,我不会再用这个词。不知道,在未来漫长的岁月里,那种慢慢的煎熬是否会有人能理解。我看到了那个父亲的无助,那深锁眉头下的忧伤,和新增添的些许白发。

英雄已去,亲人依旧要生活,愿你们在天有灵,保佑你们父母平平安安度过余生,保佑他们在有生之年能够忘记失去你的痛苦。也希望有更多的好心人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给他们温暖,抹平他们心里的创伤。让英雄走得安心,让英雄的背后不再有伤心的泪水。

作者|李友莲

篇12:动物亲情的故事:别样的亲情

透过窗,只见窗外的树枝上,二只大麻雀在拼命的,撕心裂肺的尖叫着,可以看出它们甚至涨红了脸。一边急躁地蹦来蹦去。在枝桠惶恐地盘旋着。一会又在空中俯冲下来,唧唧喳喳叫个不停,好是折腾。俗语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大清早的在抢食么?

下楼来,准备早餐了,刚走到楼梯拐角 处的小窗时,不经意间,被一个小家伙惊到了,窗棂上伫立着一个小精灵――小麻雀。羽毛潮湿,瑟瑟发抖,像刚出生的小婴儿惊恐地盯着我,同时我也惊着它了,‘嗖,吱吱’的一声,它扑向窗户。初秋的天气咋暖还寒,窗户是关闭的,失败了,从窗户玻璃上滑落下来。

我好生奇怪,晚上窗户,门都关严了,这小东西从哪里飞进来的?好奇妙啊!我蹲着在一旁观察它,它几次三番的从窗户上撞飞又滑落下来,这个小精灵它怎么知道窗户可以出去了?透过亮光?它‘吱吱’地叫着,稚嫩的好似童音,忽地发现,外面树上有二只麻雀也合应的叫着,那么合拍一唱一和。我明白了,二只大麻雀在寻找它们的孩子!外面树枝上的大麻雀一边盘旋着,一边大声鸣叫着,我猜想它们一定在说如何进行营救的事。它们像箭一样疾速俯冲过来,扑向我家大门(玻璃门),我家的大门从外面是看不见里面的,难道动物间也有母子间的心灵感应?就像《围城》里的:围困的城堡,城外的想冲进去,城里的想逃出来。家里家外顿时热闹 起来。

这时,儿子也起来了。他发现了这个小不点:‘妈妈,我们把这个小鸟抓起来玩吧!’我想这个时候,正是教育儿子的好时机,让他了解鸟类和人一样有感情。于是,我蹲下来,郑重地对儿子说:‘孩子,假如有个小朋友与他爸爸妈妈走丢了,他爸爸妈妈找不到他,会多着急呀,小朋友多可怜啊!同样小鸟的爸爸妈妈也在找它们的小宝宝,我们应该帮助它和爸爸妈妈团聚。因为鸟和人类是好朋友,对吧。’儿子会意地点点头。

篇13:《我的亲情故事》语文教案

一、迟来拥抱,感悟母亲的伟大

儿童对于母亲的依赖程度远胜于其他亲人,母亲在儿童心目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因此,母亲成为语文教材中最常见的亲情形象,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对学生都具有非凡的教育意义。如《第一次抱母亲》,讲述了作者因母亲生病住院而前去照顾, 正因为有了这一次与母亲的“亲密”接触,使作者感慨良多,文中字里行间折射出的浓浓感恩情与质朴的母爱,仿佛在学生心灵深处轻轻刺了一下,有一点痛,却无比真实。

课文的题目开宗明义,意味隽永。“第一次”暗喻作者对母亲的关心太少,直到母亲渐渐老去,生病住进医院,作者才意识到母亲不再年轻、不再能为作者抗风挡雨,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愧疚之情;而“抱”字则展现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已经超出了一个简单的动作所能体现的意义。学生常常见到讲孩子扑在母亲怀抱中的桥段,却极少见到孩子“抱”母亲的桥段,一股融融爱意油然而生。

尤其是文中三次出现了“没想到”一词,一次比一次意蕴深长。第一次出现,是作者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在抱母亲时突然发现,母亲原来如此瘦小;第二次出现是作者没想到母亲还不到100斤;第三次出现是作者没想到母亲用80多斤的身体挑起了100多斤的重担。作者用量化的数字,突出展现了母亲在艰难的岁月里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为作者营造了家庭的港湾。而母亲质朴的言语,“哪个母亲不是这样子过来的”,更使人感慨母爱的伟大。在课文结尾处,当作者像当年母亲抱着自己入睡一样,也抱着母亲入睡时,母亲激动地流下眼泪。这感人至深的场景,使学生联想起自己与母亲那些充满温馨的瞬间,不禁感慨“我也要哄母亲入睡”。

二、智慧广博,体味父爱的隽永

如果说母爱是感性的,那么父爱就是理性的。父子关系往往不及母子关系那般亲昵,是内敛的、隽永的爱。由于儿童所接触的生活环境,极少能运用到理性的思维去处理问题,因而少有能体会到父亲智慧之爱的机会。所以,在教材中,编者刻意安排了一些展现父亲形象的课文,使学生体会父爱所蕴含的智慧与广博。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讲述了著名作家高尔基与其十岁儿子之间一段生活趣事。在小岛休养的高尔基,盼到了妻儿的到来。儿子在驻足的时光里,种下了若干小花。待到儿子走后,小花开了花。高尔基欣赏着儿子栽种的花,心中无限喜悦。在他眼中,每一朵花都像是儿子乖巧的脸蛋,那是儿子为他的寂寞所种的花,尽管儿子随母亲返回家乡,却留下了浓浓的爱,这使得高尔基备感欣慰。高尔基用写信的方式,感谢儿子为他带来的美好的礼物———“鲜花”,并鼓励儿子继续播撒爱心,告诉儿子“给”比“拿”将获取更多的快乐。

如《鞋匠的儿子》一文,讲述的是美国前总统林肯的一段往事。当他首次站在参议院的讲台上演说时,被一位傲慢的参议员当场指出其父是一名鞋匠。尽管他父亲当时已经去世,但在儿子心中,父亲永远是高大的、伟岸的,无关乎父亲的身份、地位。儿子要尊重、孝敬的是父亲,而不是父亲的权势和地位,即使父亲仅是一名鞋匠,而儿子已经成为一国总统,但身份的改变,不足以改变父子间的关系。这一点对于现代小学生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即使身份、社会地位存在差异,但爱没有差异,尤其是父母之爱。

三、温情画面,浇注浓浓的亲情

家庭对于儿童来说,不仅是港湾,简直是整个世界。父母的言行会折射在孩子身上,而孩子则透过父母的眼睛来看待世界。即使再谨言慎行的父母,也会有松懈的时候,特别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父母作为社会人,难免不带有社会中的种种风气,而这些将影响孩子的身心成长。从学习角度来看,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而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建构来看,学校教育却是家庭教育的补充。当父母没能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环境时,学校教育则及时进行了补充。在教材中,编者悉心安排了许多温馨的故事。

如作家萧红的《我和祖父的园子》,文中充满了童真、童趣,写出了童年生活的自由、无拘无束,也写出了祖父对于自己的爱,勾勒出一副充满慈爱、欢愉的温馨画面,洋溢着浓浓亲情。在当今社会,儿童与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情感较为特殊,对一些孩子来说, 甚至胜过对父母的情感。因为在儿童的生活中,与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朝夕相处,他们成了儿童最“亲近”的人。这种亲情充满了质朴和温馨。另一方面,“园子”对于作者来说有特殊意义。在了解作者的成长经历后,不难发现,“园子”中动物与植物的自由,体现了作者作为一名儿童渴望自由宽广的空间,渴望更广阔的天空,而祖父正是为她创造这片天空的人。课文中自始至终充斥着纯真与田园的风格,不带有功利色彩,对于儿童构建积极豁达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了促进作用,为儿童内心开启一道温情的门,让儿童所见的世界充满幸福与正能量。

亲情如一曲悠扬的乐曲,浸透于儿童的灵魂深处,暖融融地, 准备好了一双大手,抚摸着儿童稚嫩的脸颊。那是亲情,唯有亲情,才不求回报。经过编者精心选编,语文教材中展现了慈祥质朴的母爱、宁静隽永的父爱。这些其乐融融的亲情画面,无不激荡着学生的心。那些可能错过的感动,可能忽略的幸福,如同生活的胶片一般,掠过学生眼前。教材中这些亲情形象所赋予的教育意义, 也随之呈现出来。学生终于体味到———寸草报春晖,父母之爱何其深沉啊!

摘要:亲情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份情感,亲情是无法取代的,是心灵的皈依。语文教材中洋溢着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亲情形象,教材中这些亲情形象所赋予的教育意义,也随之呈现出来。

篇14:姚明退役背后的亲情故事

31岁的姚明为何在当打之年选择退役?家人能理解吗?他做出如此决定又有何隐情呢?

背负荣光征战NBA,贤妻屡次助小巨人走出伤病

2009年5月10日,美国休斯敦火箭队宣布:该队主力中锋姚明在与湖人队的西部半决赛中,左脚踝发生应力性骨折,将无缘参加火箭和湖人的第四战以及剩余的季后赛。事实上,自登陆NBA,为了总冠军戒指,这已是姚明第17次受伤了。许多人对此都习以为常,可有一个人的心却揪紧了,她便是姚明的妻子叶莉。

叶莉总是提醒丈夫:“打球,拼命是应该的,但也要注意保护自己呀!教练让你下来你就下来,不要逞能嘛。”姚明却说:“不行啊,我有义务帮助球队赢球。”

2009赛季,火箭队招来阿泰斯特,与姚明、麦迪一起组成三巨头。这三人组合一度被外界看好,姚明也因此十分激动。可事与愿违,三巨头尚未完全磨合,麦迪倒下了,但姚明却变得更加顽强和拼命。可是,在2009年5月9日的一场激烈的较量中,姚明被科比撞到了左腿膝盖,当即痛苦倒地。而当时正是比赛最为关键的时刻,主教练阿德尔曼无奈地让队医扶姚明回更衣室。队医检查后,认为姚明伤势严重,不宜再打比赛。可姚明拒绝了,1分钟后他在亿万球迷的呼唤声中又回到了球场。他不仅自己愈战愈勇,而且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最终,火箭队以100比92赢下湖人,将总比分扳成2比1。胜利的背后,姚明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第二天,姚明不得不前往休斯敦赫尔曼纪念医院,接受检查。医生对他的左脚进行了CT扫描,结果发现他的左脚骨裂。多名专家会诊后,决定对姚明的左脚采取保守治疗,不进行手术。这样,姚明只需要在家静养。

比赛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自己却要在家静养,姚明失落到了极点,整天茶不思饭不想。叶莉担心丈夫这样着急上火,对康复不利。而要想重返赛场,他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叶莉灵机一动:让姚明暂时离开球场,做一些与篮球无关的事,说不定会有收获呢。叶莉将这称之为“心灵疗法”。

当时,就在姚明经历人生低谷时,他曾经效力的上海男篮因连年亏损,经营状况陷入绝境。于是,叶莉说:“明,你在NBA打了这么多年,有没有胆量管理一支球队?”姚明一听就知道妻子说的是上海男篮,他不假思索地说:“有什么不敢?”

2009年5月底,姚明和叶莉一起回到国内,开始筹备自己全资拥有的上海泰戈鲨客投资有限公司与上海东方篮球俱乐部的股权转让事项,谈判进展顺利。

那些天,姚明渐渐忘记了伤痛。一天晚上,叶莉躺在他的怀里,说:“明,以后别老想着打球。你看,许多事情比打球有趣多了吧!”姚明点了点头,问:“叶子,还有哪些有趣的事呢?” “有呀,你只要听我的,我就会让你忘掉伤病。”叶莉又趁热打铁地说。

2009年六一儿童节,叶莉带着姚明来到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学,和那里的孩子们一起庆祝节日。当一个小女孩将一条红领巾系在姚明脖子上时,姚明笑得比孩子们还灿烂。这时,有记者问叶莉:“你们准备什么时候生姚小明?”叶莉红着脸说:“这个问题嘛,得问姚明。”记者于是将摄像头对准姚明。姚明乐呵呵地摸着头,不好意思地说:“快了快了,现在不是正没事吗?没事就造人吧!”结束这次活动,姚明深深地体会到,自己过去一门心思打球,好像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一枚总冠军戒指,但其实生活还有许多,等着他去拼图,比如家庭和孩子。

2009年7月,姚明回到休斯敦复查脚伤。没想到,姚明的脚伤复查结果不理想,医生建议接受手术治疗。

这次,有了妻子的“心灵疗法”,姚明没有沮丧,而是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7月21日,由前火箭队医汤姆·克兰顿为主的10多名专家组成医疗小组,综合会诊后,成功为姚明的左脚进行了舟骨骨裂修复手术。手术后,克兰顿说这次手术与当年骑士队的中锋伊尔戈斯卡斯的手术非常类似,而在那次手术之后,伊尔戈斯卡斯在每个赛季登场的场次达到了74.5次,他后来再也没有出现过脚部的问题。这给了姚明极大的信心。

然而,真正让姚明的心情平静下来,还是2010年5月22日。那天,叶莉在美国诞下一个3.6公斤重的女婴,英文名叫艾米,中文名叫“姚沁蕾”。抱起女儿的那一刻,姚明一下子觉得他的人生中有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新体验,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也更懂得幸福的含义。

再次复出成泡影,“小巨人”伤痕累累前路茫茫

自从女儿艾米出生后,姚明就感觉自己身上充满了力量,他的恢复速度不断加快,2010年10月27日,姚明终于重返赛场。

然而,正当球迷都对他满怀期待时,11月11日,姚明在与华盛顿奇才队的比赛中,不幸再次受伤。而这次受伤的部位依然是左脚脚踝,与上次几乎是同一部位。12月10日,姚明的主治医生检查后表示,这次受伤比上次更为严重,姚明将缺席整个赛季。

这仅仅是姚明复出后的第五场比赛。他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恢复,吃尽各种苦头,受尽各种煎熬,等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姚明绝望了。他把自己关在卧室里,半天不出来。

过了好久,姚明听到外面女儿稚嫩的“啊啊”声。女儿还未长大,他一直憧憬女儿长大后到赛场给他加油的幸福场景。可是,如今的他重新陷入绝境,对女儿的承诺何时才能实现?他强忍悲痛,擦干泪水,打开房门。女儿瞪着明亮的眼睛,望着巨人一般的父亲。他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抱过女儿一阵狂吻。

看着女儿稚嫩的脸蛋,姚明的内心渐渐平静下来。他想:没有篮球,我还有女儿,还有这个家呢!这时,妻子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样东西。姚明定睛一看,竟是3枚2006年脚踝手术中取出的钢钉。当时,他把这些钢钉作为战胜伤病的纪念品收藏起来了。

见姚明充满疑惑,叶莉耐心地说:“明,你不是常跟我说,伤病就像钉子,会扎在人们的心上,可是不会太久,因为人们总会想法儿把它们拔出来。你现在的两次重伤,就像这几枚钉子,只要你努力,它们迟早会从你的心里拔去,到时你仍然会无比强大,无比自信,就像从来不曾受伤一样。你相信吗?”姚明激动非常,他一把搂过妻子,半天也不放开……

在叶莉的激励下,姚明很快抖擞精神,积极配合治疗。2011年1月3日,姚明再次完成了其左脚踝应力性骨折的修复手术。医生在姚明的左脚又植入了两枚钢钉,还为他穿上了重达1公斤的防护鞋。至此,他的脚上共打入26枚钢钉和2块钢板。

每个星期,叶莉都会亲自开车,送姚明去检查和康复训练。操劳一天,晚上她还要作为上海男篮的总会计师,加班清点账目,做预算和发工资的表格,还要处理姚明的各项投资和慈善事业的支出与收入的清算。常常是东方发白,账目才清点结束。见妻子这样劳累,姚明十分心疼,劝她早点休息。叶莉笑着说:“不碍事,与你在场上的那个拼劲比,我这点付出真不算什么。等把上海队打理顺了,你将来也有个归宿,毕竟不可能一辈子打球呀。”

其实,这是叶莉给丈夫打的第一支预防针。因为,刚做完手术那段时间,对姚明来说,走路都很艰难。每次看到拄着拐杖的丈夫像蜗牛一样,她就特别心痛。到了2011年4月,女儿会走路了。开始,是女儿跟在姚明后面走。后来,成了女儿在前面走,姚明在后面追。常常是他累得满头大汗,女儿已走出老远。一天,姚明在自己的微博上无奈地感叹:“如今我连路也不会走了,已经赶不上女儿的脚步。难道我真的废了吗?我还能重返赛场吗?”

对于姚明的前途,一家人开始有了分歧。叶莉和其他亲友都劝姚明早点退役。可是,姚明每次都正告大家:“我的前途是国家给的,还有那么多期待我的人。我不能让他们失望,我要坚强地走下去。我还没有实现对女儿的承诺,让她看到我在赛场上打球!”

“巨人”退役,卸下一身荣光生命亦精彩

家人见劝说无效,渐渐不说了。可是,姚明的脚伤始终没有可喜的进展,骨头裂缝迟迟不能愈合。医生说,姚明不得不做最坏的打算。但即使这样,在起初的几个月里,姚明仍然积极治疗,还进行简单的上肢训练。

此时,美国媒体却不断放出姚明将要退役的消息,甚至有人认为,姚明已经没有投资价值。对于种种类似的评论,姚明开始不以为然,后来也感到厌倦和消沉,甚至十分气愤。

自从受伤以来,姚明的火箭队战袍只能躺在衣柜里。叶莉每个月都要把这些战袍拿出来晒一晒,定期保养。有一个周末,叶莉打开衣柜,准备给姚明的战袍做一次保养,姚明却拦住了她:“不要再弄这些劳什子了,永久地收起来吧!”叶莉疑惑地看看他:难道丈夫终于动摇了?

2011年5月22日,是小沁蕾一周岁生日,姚明特地把孩子带回上海和亲友们一起庆祝。席间,他看到女儿正抱着一个篮球在地上疯跑,他想上去和女儿一起玩,可伤腿迈起来是那样沉重。这时,一个念头突然闪过:“假如我因为复出造成终身残疾,将来谁陪女儿打球呢?”这个可怕的念头像梦魇一样攫住了他。

坏消息接踵而来。6月底,NBA新赛季停摆的消息传出后,姚明就想:如果自己为了打球而潜心治疗、休养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然后打了几场比赛就受伤下场,这样的生活还有意义吗?难道自己只有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证明自己,而且可能是最悲壮的方式?那段时间,姚明内心非常纠结。

得知姚明的伤势和是否考虑退役的心情后,澳大利亚名将、昔日NBA的强力中锋卢克·朗利,特地给姚明写了一封既诚恳又友好的信。这位身高2米18的澳大利亚巨人曾经在NBA打过11年时间的比赛,因为遭遇和姚明类似的脚踝伤病而被迫退役。更要命的是,那次脚踝伤病成了朗利永久性的问题,至今一直无法痊愈。所以,朗利在信中建议姚明要谨慎对待复出。他在信中说:

“如果你的伤还没完全好彻底,只要有一丁点再次受伤的可能,而勉强争取复出,继续征战NBA,那很可能会给你的后半生留下后遗症。我当初和你的情况一样,身后也有上亿的球迷支持。因此,我不希望你走我的老路。小兄弟,珍惜生命吧!”

朗利的话让姚明陷入反思:自己的坚持真的是正确的吗?

2011年7月初,姚明回到上海的那天晚上,看着这座熟悉的城市,灯火辉煌,他不由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虽然获得了无限的荣光,但荣光背后却是自己艰辛的付出和伤病的煎熬。“是呀,我不是铁人,我还有父母、妻子和女儿……”

想到这里,他给NBA好友大鲨鱼奥尼尔打了一个电话。奥尼尔退役后,成了纽约的一名警察。在电话里,奥尼尔真诚地说:“我现在是一名普通的交通警察,没有高额收入,没有巨大光环笼罩,但我依然在做一份事,为社会尽一份责任,我不觉得丢脸。”听了奥尼尔的话,姚明倍感触动。

姚明的表态,让叶莉感觉到了他内心的细微变化。2011年7月9日晚上,把女儿哄睡后,叶莉拉过姚明,说:“明,我知道你是一个不轻言放弃的人,但我想,对于是否选择复出,对于你今后的人生,你肯定都有成熟的规划。这并不是我担心的。我想说的是,不管你如何选择,我和女儿都坚定地支持你,永远跟随你,我们一家人永不分离。”姚明轻轻点头:“叶子,感谢你的信任和理解,我的确在想,假如有一天我退役了,该如何面对媒体,面对球迷?如果我不退役,将来再次受伤甚至落下终身残疾的话,你和女儿怎么办?我实在是进退两难啊!几年来,我的心始终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身体是巨大的伤痛,有时真的快到崩溃的边缘。而我之所以能坚持下来,是因为有你,有爸妈,如今又有了小沁蕾……”

几天后,回到休斯敦的叶莉,开车带姚明来到郊区散步。走到一处田地时,他俩老远就看见一对耄耋之年的夫妇,相互搀扶着走在夕阳里。姚明羡慕地说:“等到咱俩老了,能像他们一样恩爱多好!”叶莉说:“当然啦,但前提是,你要学会没有压力地生活。其实,我总觉得,你为什么喜欢打游戏,除了好玩以外,另一个原因就是对方不知道你是谁,你心里没有必须证明自己的压力,所以能打好,并且很快乐。可现实生活中的你,是顶着巨人的光环,复出与否,都意味着巨大的压力。可你有没有想想,你是一名球员,还同时是一个父亲、儿子和丈夫呢。所以,人一辈子的角色非常多,不要把自己困在一个死胡同里出不来……”

妻子的话,让姚明茅塞顿开。2011年7月,姚明终于做出决定,与NBA总部及火箭队沟通后,委婉地透露了自己退役的想法。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吃惊,有人赞同,但更多的人表示难过和不舍。就在姚明不知所措时,好友奥尼尔给他发来了一条短信:“兄弟,不要悲伤,退役不是梦魇,只是全新生活的开始,让我们一起环游世界吧,就你和我!”

是啊,没有姚明,我们还有篮球;没有篮球,姚明还有生活。让我们一起为姚明祝福吧!

(责编/邓琳琳)

上一篇:济南市关于棚户区改造的通知下一篇: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