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教专业毕业论文

2024-05-06

小教专业毕业论文(共6篇)

篇1:小教专业毕业论文

工作总结

本人自任现职以来,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立志献身教育事业。勤勤恳恳,默默奉献,对工作尽职尽责,认真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对教学不断研究,不断创新,教学成绩显著。现总结如下:

一、做一个政治思想觉悟高的教师。我一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教育事业,对工作不讲任何条件,只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工作做好,遵纪守法,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全面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认真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践行“三个代表”,处处做同事们的表率,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

二、做一个科研型教师。俗话说:“小学教师是„万金油‟”,这就要求小学老师具有比较全面的知识与能力。平常我非常注重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我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努力钻研业务,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积极参加各级课题研究,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去。是教坛上的一枝新秀,课改中的一颗新星。

三、做一个富有爱心的教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正的教育其实是爱的教育。任现职以来,我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和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在执教中为教好书、育好人,不知花了多少心血,特别是这些一年级刚进学校的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我根据刚入学的学生的个性,采取适当的方法教育。平时在教学中,我不但注重学生的知识教学与能力的培养,还特别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从学生一进校门,我就开始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包括生活的习惯、做人的习惯、学习的习惯、思考的习惯和健体的习惯,做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课外,我经常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工作,开展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活动,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同时对学困生都进行了细心的引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课堂上,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教学。我还利用双休日、傍晚、假日与家长取得密切联系,和他们共同教育好其孩子。几年来,我所担任的班级有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经常获得“流动红旗班”和“先进班级”。

四、做一个理念新的教师。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在整个通辽市全面推开,我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转变教育观念,并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语文课上,我刻苦钻研,勇于探索,把语文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把语文教学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努力构造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发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习能力,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把理解文本的权利还给学生,重视课堂教学生命的流动与情感的沟通,在平等对话中教学,珍视学生情感体验,在平等对话中教学。我还把计算机和网络当作新的教学工具,进一步将语文课堂进行延伸到更广阔的空间去,注重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我的理想是不做教书匠,而要做一个教育家。虽然这不一定能实现,但我相信,在我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会成长起来的。

五、获奖情况、正所谓有付出必定有回报,2004年获得“科区政府五好文明标兵”;2006年获得“通辽市农区课堂教学能手一等奖”;2009年获得“全国优秀教科研论文一等奖”。

以上是我任职以来的工作总结,根据本人条件,我认为本人符合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职务资格。

李玉琴 2012-5-7

篇2:小教专业毕业论文

朱家托

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首先我衷心地感谢学校领导的厚爱,让我走上太湖师范2011届小教大专班毕业典礼的讲台,分享收获的甜蜜与幸福,感受即将开始新生活的激动与自豪!

同学们,看见你们风华正茂青春洋溢,我不由得想起49年前的此刻,我作为即将走上人民教师岗位的毕业生,在毕业典礼上,既依依不舍,又惶惶不安;既兴奋激动,又畏葸不前;既泪眼道珍重,又不想说再见!

我与朝夕相伴我们的班主任、学问渊博的语文老师话别时,他送给我一本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朗诵诗选》,其中书签指向的一页是郭小川的《向困难进军》:

骏马

在平地上如飞地奔走

有时候却不敢越过

湍急的河流

大雁

在春天里爱唱豪迈的进行曲

一到严厉的冬天

歌声里就满含着哀愁

同志们!

你们

在祖国的热烘烘的胸脯上长大

会不会

在困难面前低下了头?

……………

困难

这是一种愚蠢而又懦怯的东西

它惯于对着惊恐的眼睛

卖弄它的威力

而只要听见刚健的脚步声

就像老鼠似地

悄悄向后缩去

它从来不能战胜

人民的英雄的意志

…………

于是,我怀揣《向困难进军》,开始了“传道授业解惑”的粉笔生涯!在与困难的博弈中,成为一名中学高级教师,成为一名作家。

2003年的夏天,在我即将告别41年的讲台,成为一名退休老人的时候,学校让我在高中生毕业典礼上话别。作为授课教师代表,我激动不已:

“同学们,当我踏着热烈的掌声走上讲台时,我看见一双双水灵灵的眼睛。是的,青春年华,血气方刚,谁的眼睛里不喷出青春的光彩?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见,在促进空气流动、加速新陈代谢、迎接灿烂的朝霞、沐浴皎洁的月光中,这‘窗户’该承担着怎样的人生的崇高与沉重啊!”

“老师的青春将在你们的成功里灿烂,老师的生命将在你们的事业中辉煌,世界上还有比这更令老师感念的事么?”

这些话,我是给学生说的,也是给自己说的!

同学们,儿童的权利,就是探索、发现和成长的权利!(演讲稿 )教师就是让儿童在探索与发现中成长!教师就是让儿童的“权利”“最大化”。我虽然走下了讲台,但看到你们即将走上讲台,看到人民教师队伍的兴旺发达后继有人,能不感到由衷的欣慰么?

太湖师范,是一个温馨生动而又底蕴丰厚的沉甸甸的名词。如果我们拂去历史的风尘,一百年前,公元1911年,也就是清朝宣统三年,我的祖父朱克诚先生为“增进知识”“匡益中国”,依然断发,在范鉄巷创办独立设置的熙湖单级师范学堂,并出任校长,这是太湖师范之源,开创了太湖县创办师范新学之先河!

同学们,你们到太湖师范来求学时不过十四五岁,而我的祖父朱克诚先生于公元1906年(清朝光绪三十二年)6月考入位于南京的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图画手工选科时,已经是39岁的中年人了,1909年(清朝宣统元年)12月毕业时,已经是42岁了。两江优级师范学堂从1902年创办,到1911年停办,共招生1601人,毕业者919人,其中“分类科”和“选科”的毕业者如朱克诚等仅248人。分类科和选科毕业文凭是当时最高文凭。朱克诚离乡背井,抛妻别子,中年求学,为的是寻求科学救国之道。一百年后的今天,你们学成毕业,而年纪不过二十来岁,又身处太平盛世,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你们一定能光大“诚朴致公,博大致远”精神,创造出比前人更辉煌的业绩。

同学们,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薄伽丘说过:“友谊真是一种最神圣的东西,不光是值得永远的推崇,而是值得永远赞扬。它是慷慨和荣誉的最贤惠的母亲,是感激和仁慈的姊妹,是憎恨和贪婪的死敌。它时时刻刻都准备舍己为人,而且完全出于自愿,不用他人恳求。”

同学们,让我们百倍珍惜太湖师范来之不易的友谊吧,自尊、自强、自立、同心、协力、奋进!让我们下次相聚时更风采!

篇3:论小教专业古代文学教学改革

一.小教专业古代文学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一) 教学内容不符合小教专业特点, 与小学语文缺乏联系

就本学科来看, 古代文学课程教材几乎都是中文系的专业教材, 知识体系系统完备, 但不适用于小教专业, 实效性、专业性体现不明显。人教版的小教教材也有不完善之处, 因篇幅限制, 有些经典作品不入选。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专业知识不需要“专业化”, 要相对宽厚一些。教材选材不广泛, 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量势必受影响。新课标指出, 语文的性质在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是指认识中外文化的丰富博大, 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古代文学作品读得少, 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素养难以养成, 这对于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是相当不利的。另外, 教材与小学语文古诗文缺乏必要的链接, 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加强本学科与小学古诗文的联系。笔者对近三年小教毕业生古代文学学习作了调查, 300份有效问卷显示, 经常诵读小学古诗词与课外必背诗词的不到50%, 全会背诵优秀诗文80篇的不足五分之一。这样是很难胜任小学语文的古诗文教学的。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并将“理解、鉴赏文学作品, 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发展个性,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核心培养目标。小教专业要培养的是小学教师, 他们首先得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 具备良好的文学鉴赏能力。小教专业古代文学教师往往花相当一部分时间讲文学史, 因受课时限制 (小教专业古代文学一般只有短短一学期) , 讲析作品、品读作品的时间就相对缩短。课程教学不重视作品的理解、鉴赏, 这是跟不上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走向的。

(二) 教学方法不利于作品赏析, 不利于培养综合能力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课时的限制, 古代文学课教师的教学基本上还是老套路, 以讲授法居多, 进行系统的知识灌输。学生对文学知识只能死记硬背, 难以消化。即使讲析作品还是以教师主讲。这样授课信息量有限, 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 他们就不会很好地赏析作品。参加毕业实习上语文课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不知道如何解读文本。实习上课, 只能照搬教参的观点, 缺乏创新思维, 缺乏富有个性的理解。同样由于只接触老师选讲的有限作品, 毕业后学生也就没有多少文学底蕴, 对很多作品的理解难以有深切的体验, 难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在问卷调查中, 62.41%的毕业生感到最困难的问题是不知如何赏析作品。究其原因, 与古代文学的教学方法有直接的关系。

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 老师讲得疲, 学生听得累, 兴趣索然。据调查学生最不喜欢教师一讲到底。缺乏探讨、讨论、交流的机会, 学生就不能积极参与, 不能主动学习。讲授法显然不利于“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 同时也不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 课程评价机制缺乏多元性, 影响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课程考核虽然增加了平时成绩的考核, 但主要还是一张卷纸模式, 试卷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古代文学教学中现行的考核方式, 还往往局限于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和初步的理解能力, 并没有注意到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角度进行考核”。确实, 期末考试要求学生记忆的内容较多, 试卷往往局限于考核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 一些学生平时不努力, 很少看文学作品, 但临考前, 临时抱佛脚也能取得好成绩。因此一张试卷并不能科学地反映出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的真实水平。

对学生评价方法的一元化, 注重结果, 轻视过程, 只看试卷, 忽视情感、态度的发展, 考试内容缺乏综合性和知识的整合, 都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学生的调查问卷恰恰反映了这一点。只有5.67%的学生认为期末卷面考试能促进古代文学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提高, 而赞成课外文学阅读报告、课堂讨论发言对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提高的占了更高的比例, 分别是60.99%、61.70%。显然学生更喜欢多样的评价方式, 更喜欢反映综合素养、知识整合方面的考核。

综上分析, 小教专业古代文学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使学生学习兴趣受到制约, 阅读作品能力以及综合能力难以得到提高, 使课程教学不能突出小教专业特点, 不能面向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因此, 探索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二.小教专业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 规范作品阅读, 加强教学内容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联系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和规范化。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材料和依据。针对小教古代文学教材不够完善的现状, 教师要对现有的教材作必要的增、删、移、换。选取、增加、重组的教学内容必须要以“突出作品阅读, 与小学教学实际的联系”为出发点。

1、制订作品“导读”纲要

“导读”纲要是整体谋划、总体要求, 对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导读”纲要中不仅要规定精读、略读、诵读、背诵等篇目, 还要写出阅读作品的最佳切入点以及与小学语文相关的链接。如在唐五代词这一章中, 讲授以反映江南为题材的词可确定:精读篇目为张志和的《渔歌子》, 白居易的《忆江南》, 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略读篇目为温庭筠的《望江南》, 冯延巳的《菩萨蛮·沉沉朱户横金锁》。其中, 张志和的《渔歌子》, 白居易的《忆江南》作为背诵篇目, 其他则为诵读篇目。精读作品的最佳切入点为描写江南青山秀水, 抒发词人的情感。作品与小学语文相关的链接确定为:品读小学语文新教材四 (下) 第一单元写祖国山水的作品;赏读《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江南春》 (杜牧) 、《泊船瓜洲》 (王安石) 等与江南有关的诗歌。

有了“导读”纲要, 对于作品阅读的要求以及作品与小学教材的关联, 学生心中就有数了。

2、提供课外阅读书目及经典作品

针对学生阅读量不足, 阅读能力堪忧的现状,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阅读古典文学名著。但名著浩如烟海, 教师要对作品进行梳理, 开出必读书目, 这要以少而精为原则, 要求学生细细品读。另外, 列出选读书目, 供学生泛泛而读以改变阅读量不足。当然, 教师还可推荐知名网站让学生课外浏览, 如国学网中经史子集方面的经典之作能大大开拓学生视野。针对有些经典作品不入选教材的现状, 特别是与小学古诗文联系较密切的, 任课教师可以选编一些作品印发给学生。如战国策中的寓言“画蛇添足”、“狐假虎威”、“亡羊补牢”, 王维的山水诗《鹿柴》《竹里馆》《辛夷坞》, 李白具有童真般情趣的诗《山中与幽人对酌》《月下独酌》。教师精心筛选书目、作品, 可使学生避免阅读的盲目性。

3、补充讲授与小学语文相关的内容

小学语文内容丰富多彩, 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文学知识和素养, 古代文学老师有必要补充讲授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联系小学必背古诗词来介绍有关作家, 分析解读作品, 可以尝试着把中华蒙学中的精华收入教学中来。另外, 教师可联系小学课本出现较多的作家作品, 讲一些整合性较强的文学专题课, 如送别诗中的意象, 辛弃疾、陆游诗词的爱国情怀, 并适当引进前沿性争鸣成果。但“原则是要考虑教学内容的意义与实用性, 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将来所从事的专业的需要”。

(二) 注重作品教学, 采用学习型课堂教学方式

针对学生不能准确解读文本, 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问题, 这就要求古代文学教学的重点重新定位, 注重作品赏析。新课标提到“小学生应具有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为使古代文学教学有效地与小学语文课程新标准衔接, 该课程教学可采用学习型课堂教学方式。

所谓学习型课堂教学, 就是以团队学习、互动对话、共同探究为特征的开放式教学方式。具体的操作分以下四步:

(1) 通过问题预设, 激发阅读兴趣

“通过问题预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 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针对学生学习古代文学兴趣不高, 阅读量有限的现状, 教师可将讨论的作品按小组分配下去, 并提供思考的问题以及参考书目。如在作品“垓下之围”这一节中, 要求思考讨论: (1) 联系有关情节分析项羽鲜明的个性特征。 (2) 谈谈你对“项羽不肯过江东, 自刎身亡”的看法。“垓下之围”是《项羽本纪》中的节选, 教师可布置学生阅读《项羽本纪》全文, 同时提供《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史记》等参考书。

开课前, 教师要求每小组对阅读作品做充分的准备, 以团队合作的形式, 阅读文本, 查阅资料, 围绕思考的问题展开讨论, 完成作品的分析和探讨。

(2) 阐述质疑, 彼此激发, 加强听说训练

在课堂上, 各组代表要对讨论的切入点、讨论的要点进行阐述说明。其他组学生可向汇报小组质疑和发问并作评价。这时教师需要做的只是聆听学生的发言, 加以点拨或者揭示学生未能发现的问题, 提高全班同学的问题参与意识。如在学生阐述完“项羽不肯过江东, 自刎身亡”这一议题后, 教师可出示杜牧诗歌《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和王安石诗歌《叠题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 谁为君王卷土来”, 让学生评价两位诗人对项羽身亡的不同看法并说说哪种看法更符合项羽的性格。

“本质上文学也是一种交流形式, 是作家和读者心灵对话的媒介”, 文学作品一旦离开了学生的接受, 文学作品的实在意义就难以在课堂上存在, 一个有效的、成功的文学课堂就难以生成。因此, 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兴趣,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与文本对话;只有在问题互动过程中, 彼此激发, 才能促使问题探讨的深度和层面不断升级。

(3) 分析典范作品, 传递思路和方法。

文学史教材已经比较完备, 观点阐述也是清晰的, 学生完全可以自己看明白, 无须教师再来复述一遍。需要教师讲授的是对典范作品的分析。通过分析文本, 传递分析思路和方法。分析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对于传记、小说, 教师可突出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对于诗词曲赋, 教师可着重讲析艺术手法和独特韵味。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 分析相关作品, 学生更能接受思路和方法, 对作品的鉴赏分析能力能更有效地提高。

(4) 把学习延伸到课外, 提高写作能力

在讨论、思考的基础上, 课后教师要求学生以书面作业方式实际操作, 运用自学和课堂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 或把点滴的感想和思考记录下来;或选取相关作品, 学会举一反三, 解决类似问题;或布置写作小论文, 独抒己见。为进一步增加阅读量, 提高阅读能力, 教师还可布置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写读书报告, 让学生自评、互评, 并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这个过程既是学生巩固和扩大知识的过程, 也是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

学习型课堂教学, 注重以学生为学习的中心, 强调学生主动探索, 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 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的弊病。这能有效地培养他们“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同时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当然,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乔依斯说:“由于没有一个模式是为了完成所有类型的学习, 或者是适用于所有的学习风格而设计的, 因此我们不应该把我们的种种方法局限于任何单一的模式上。”古代文学教师不能按单一的模式来授课, 必须要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 大胆探索, 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古代文学课的教学模式。

(三) 改革评价方式, 加大作品阅读考核

目前的评价主要是一张卷纸模式, 评价缺乏对综合能力、知识整合方面的考核。因此, 对小教专业学生学习的评价在内容上要加大对作品的分析和理解的考核, 鼓励创新与个性的见解, 加强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在方法上可试行期末和平时相结合, 笔试与口试结合、闭卷与开卷结合。改革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一是增加平时成绩考核, 突出口语表达能力的考核。

一张卷纸难以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价应增加平时成绩的考核, 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40%, 包括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科研活动等。在综合能力中, 口语表达尤其重要。小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考虑小教专业的特点, 在书面考试、考察之外可增设一定次数的口头测试内容。包括学生参与置疑、辩论、诵读古诗文、读书报告会、课程小论文汇报等教学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能力。

二是在期末考试中加大作品阅读的考评, 突出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核。

教师要加大期末考试试卷自由命题的份量, 单纯的文学史的记忆题量要缩减, 必须加大对学生作品阅读的考评, 增加作品的阅读分析鉴赏的题量, 注重测试作品解读能力和书面思辩能力。可有一题多解的答题要求, 给有独到见解的考卷以高分, 鼓励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体现师范特色联系小学语文教材的试题类型应是多样不拘的, 如小学古诗文赏析题, 就作品设计教案的方式回答问题的“教案”题型。

小教专业古代文学教学改革要在小教专业培养目标和小学新课程理念指导下, 以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 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 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力图提高学生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及各种综合能力以更好地服务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小教专业古代文学教学应突出小教专业特点, 面向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本文针对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 提出有关改革措施:规范作品阅读, 加强教学内容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联系;注重作品教学, 采用学习型课堂教学方式;改革评价方式, 加大作品阅读考核。

关键词:小教专业,古代文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7.1

[2].廖雨.古代文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思考[J].凯里学院学报.2007, (2) .

[3].李双.对小教专业“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 (1) .

[4].贺超.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模式初探[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4, (6) .

[5].王妮娜.“学习型课堂”:文学课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 (4) .

[6].葛红兵.文学概论通用教程[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2

篇4:小教专业毕业论文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目前,小学教育专业是培养小学教师的主要来源,承担着培养合格小学教师的重担。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如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小学教育专业应进行怎样的改革才能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从问卷调查并结合课堂观察和对指导教师的访谈情况来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存在不少问题,教学实践能力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基础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用语不规范,缺乏感染性

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对指导教师的访谈,发现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语言 表达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部分学生普通话不标准,语言表达不流畅,口头语过多,语速过快,没有给与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讲课内容不连贯,偶尔会出现卡壳的情况。语言表达缺乏一定的感染力。表情紧张、不自然,走动过于频繁,站位不恰当。手势过多。

(二)书写不规范、板书设计不合理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板书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有的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字迹不够工整,书写不规范,个别板书有错别字出现,个别字笔画书写有误,板书书写姿势不当,板书设计不合理等。

(三)过度依赖多媒体,课件制作过于花哨

小学教育专业多数学生都比较钟爱使用多媒体,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如下问题:部分学生对于多媒体过度依赖,有些同学会花非常长的时间来制作课件,但是一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出现问题,整个教学就陷入了困境,脱离了课件,很多学生不知道教学该如何进行下去。而且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如课件直接从网上下载或者课件制作太过花哨吸引学生注意力等问题。

二、教学操作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设计不合理;2.教学方法手段单一且运用缺乏适切性;3.课堂组织管理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较差;4.师生交流互动理解片面,层次较浅。

三、教学发展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创新能力不强,有近一半的学生表示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创新,只是按部就班的能够把整个教学活动进行下来。而在同其进行访谈问及原因时,很多同学表示“光顾着把课上下去,很少考虑创新”、“自己不知道如何创新”、“很多教师都是这么上课,那么我也用这种方式”等等。针对这些现象,提出以下策略:

(一)优化培养模式,借鉴中师特色

1.明确小学教师专业特性,创新小学教师培养模式

根据小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加强学生的通识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整体素质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它不仅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且就其文化素养而言,也充分考虑到小学教育专业本、专科程度的综合性。

2.借鉴中师特色,注重实践能力

在小学教师培养进入高等教育领域后,特别是进入本科阶段后,由于招生对象和培养方式的变化,一些中等师范教育阶段富有特色并行之有效的培养方式正在逐步淡化,特别是对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往往重视不够而造成很多学生毕业后不知道如何教。由于急于向本科院校靠近,其原有的中师特色,尤其是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方面的特色,也在逐渐淡化和消失。因此,借鉴中师特色,尤其是对学生教育实践能力重视的特色,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加合格的小学教师。

(二)优化教育理论课程结构,改革教师教学方法

1.丰富教育理论课程门类,加大课程学时比重,更新课程内容

众所周知,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知识的掌握是能力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能力的发展反过来又会促进知识的掌握。因此,要使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首先必须让其掌握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但是,目前很多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教育理论课程种类有限,尤其缺少和小学生、小学教育教学紧密相关理论课程,这就使得学生掌握的只是一些硬性的理论知识,缺少相应的应用性。因此,小学教育专业要丰富教育理论课程,尤其要多增加一些小学生、小学教育教学紧密相关的内容,让学生拓展教育视野,以形成更加全面、扎实、实用的理论功底。同时,针对教育理论课程地位低下,课时比例较低的问题,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要重新制定课程计划,加大教育理论课程课时数,使教育理论课程在总课程中占有合适的比例。

2.加强教育理论课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教师教学方法,树立示范作用

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教师数量有限,目前很多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理论课程都是以合堂的形式来进行,这大大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高校应该加大对教育理论课程师资力量的投入,不断壮大教育理论课程教师队伍。同时,注重提高教育理论课程教师的业务水平,使教师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理念,把这些新的理论灌注到教育理论课堂中,让学生学到先进的、前沿的教学理论知识。

(三)强化技能训练,增强角色意识

1.强化“三字一话”训练

“三字一话”,即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它是每个师范生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对于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面对的是身心发展不成熟且各方面都属于初学者的小学生,对其具备的“三字一话”的标准和要求更高。因此,每个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过硬的“三字一话”本领。

2.加强艺体劳技能的训练

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对小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小学教师,要具备相应的艺体劳等方面的技能。

3.加强说课训练

高师院校应该加强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说课方面的训练,大力开展说课活动来提高其教学实践能力。

4.加强课堂模拟训练

“课堂教学模拟训练就是在模拟真实课堂教学的情景下,按照课堂教学应有的条件而组织的教学形式。” 其中最著名的方式就是“角色扮演”训练。这种训练的操作程序是: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分别扮演“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利用类似表演的方式来提高高师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四)改革实践环节,培养实践能力

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是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发展教学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 目前,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改革,要做到以下几点:1.延长并合理安排教育实习时间。2.加强对教育实习的指导和监督力度。3.加强教育实习基地建设,建立互惠关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1(12).

[2]郭友.新课程下的教师教学技能与培训[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1-90.

[3]王彦才,郭翠菊.现代教师教学技能[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0-150.

篇5:小教专业毕业论文

论文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技能;现状;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教师的职业技能,是指专门从事教师职业、运用教育理论知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备的专业性基本技能和技巧,它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现状的调查,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即要提高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必须做到:构筑明确的教师职业技能目标管理体系、优化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管理过程、完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质量监控、建立有效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激励机制。

为了适应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解决师范院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水平较低等问题,越来越多的高师院校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方向,突出师范教育特色,把对学生进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纳人到课程体系,并加强考核和管理。而体现师范教育特色之一的高师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工作,也一直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如原国家教委师范司、浙江省教育厅(浙教师[]141号文件)先后制定了关于高师学生教师职业训练有关文件,明确了小学教师职业技能的概念与内涵,即: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专业性基本技能和技巧,是师范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它具有综合性、操作性、实践性等特点,是融理论与训练为一体的实践性很强的教育专业课程。小学教师职业技能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与图形表达能力、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美育与艺体活动技能、学生教育与班级管理能力等六个方面。

一、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现状调查

为了进一步了解小教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的现状,我们开展了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的跟踪调查活动。调查时间:4月;调查对象及人数:湖州师范学院初教系200届、届168名小教大专毕业生(包括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生、五年一贯制大专生、“三·二”分段大专生);调查方式: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向用人单位发出168份调查问卷,回收148份,回收率达88%;调查内容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与图形表达能力、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学生教育与班级管理能力等方面;调查项目设计的依据:原国家教委师范司1992年(关于印发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试行稿)的通知)、1994年制定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技能训练大纲(试行))、浙江省教育厅20(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高等师范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要求与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的文件精神。

调查结果如下:

1、语言表达能力:主要调查口头表达能力、教态两方面(见表1)。

2、文字与图形表达能力:主要调查板书书写水平(见表2)。

3、课堂教学基本技能:主要调查教学态度、对教材理解把握处理的能力、课堂应变能力三方面(见表3)。

4、学生教育与班级管理能力:主要调查组织管理能力、开展活动能力两方面(见表4)。

5、综合技能(见表5)。

从以上调查反馈的结果来看,用人单位对小教大专毕业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给予了客观的评价和较充分的肯定。综合如下:对小教大专毕业生的教学态度方面满意率达到100;对小教大专毕业生的综合技能、板书书写水平、教态等满意率达到90%以上;对小教大专毕业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课堂应变能力、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处理能力等满意率达到87%以上;对小教大专毕业生的开展活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的满意率达到81%以上。但实际上小教大专毕业生的教师职业技能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口头表达能力、把握处理理解教材的能力、课堂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开展活动能力很强和板书书写水平优秀的学生明显不多,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只是达到了基本掌握的程度,在教学过程中很难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

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对策研究

根据这次调查的结果,我们将进一步努力探索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的内涵,完善其培训内容、训练方法,既要研究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一般职业技能的训练的内容、方法,包括语言和文字技能、艺术和体育技能、教学媒体操作技能、组织管理技能;又要重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职业技能的训练内容、方法,包括对小学教材的分析技能、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演示实验和制作教具的技能等,以提升毕业生的教师职业技能,提高毕业生对教师角色的适应能力。所以我们觉得对小教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和教师职业素质的养成,要有完善的配套措施和规范化的制度。

(一)要构筑明确的教师职业技能目标管理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高师院校办学指导思想明显存在着“重学术性、轻师范性”的倾向,又因近几年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下文要求开设的课程不断增加,而且各个学校为突出办学特色又出现了加大计算机、英语、公共选修课等课时的趋向,使原来已十分拥挤的课程显得更加繁杂,于是造成了现行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缺少操作性、实践性强的执教技能训练课程、课程配比不合理的现象。另外,小学教育本科化之后,招收的是高中起点后的大学生,这些学生与五年一贯制大专生、“三·二”分段大专生相比,虽然文化基础知识、接受能力和发展潜力等方面相对较强,但生源质量、专业思想、教师职业技能等方面往往不如五年一贯制大专生、“三·二”分段大专生,尤其是由于高中起点后的大学生可塑性不强,教师职业技能方面明显较为薄弱。 “定格在本科、定性在教育、定向在小学”的小学教师培养,要求我们既能培养出能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具有时代精神和现代人格的全面发展的小学教师,又要培养出“能教小学、能管理小学、能研究小学”的高素质教师,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况且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与图形表达能力、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美育与艺体活动技能、学生教育与班级管理能力等为核心的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经过师范教育工作者多年来的潜心研究和广大中师学校的积极实践,其理论及实践作用都已得到充分的证明。而且“开展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转化为从师任教的职业行为方式,并使之趋于规范化。从直接相关的范畴来看,高师的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学法应考虑进行统一目标管理,连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综合为理论实践教学联合体。”

可见,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由理论体系、操作体系等构成的完整的立体网络式的系统结构体系;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又是一项长久性的工作,执行这一工作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结合国家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精神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在传统的、原有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基础上进行改革,规定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要求及考核标准,构筑明确的教师职业技能目标管理体系,并把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纳人到教学计划中。这样就使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有了一个明确的管理目标,做到有章可依,从根本上保证了训练的可能性和持久性,保证了开课时间和训练质量,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

(二)要优化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管理过程

既然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是其毕业后的敲门砖和毕业前的必修课,是其专业知识得以顺利传授的重要凭借和依托,这就要求我们高师院校的相关教育工作者明确训练目标管理体系,确保教师职业技能的培训质量,强化训练管理过程。主要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要制订系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计划。教师职业技能的基本结构,不是决定于其个别构成要素的性质,而是决定于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整体,因此要从全局角度来考虑制定计划,这一计划尤其要注重训练内容安排的系统性,体现出从基本技能训练到专业技能训练的逐步深化过程。如一年级可以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与图形表达能力、美育与艺体活动技能为主;二年级可以以培养学生的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三年级可以以培养学生的教育与班级管理能力为主;而四年级则对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进行综合训练及考核,成绩合格者发给教师职业技能证书。第二,采取规范化、多样化的训练方法,将计划落实到具体的训练形式上,可采用理论指导和实际训练结合、激发兴趣和持之以恒结合、课堂训练与课外自练结合、范例训练和创造训练结合、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结合、自觉训练和考核评比结合等方法进行。第三,建立实习训练中心,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小学教育专业的目标是培养未来的小学教师,学生要胜任未来小学教师这一职业,除了要掌握扎实的知识,还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而教学能力的形成,则需要实践的磨练。这种能力绝非单纯靠课堂听课就可以得到的,他们必须深人到社会生活、小学教育实践中,在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参与班级的教学、学生的管理和学校的工作,这样才能逐步掌握教师职业技能。因此要建立学生实习训练中心,通过见习、小实习、大实习、“拜师学教”等活动,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使师范生得到全面的锻炼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要完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质最监控

“在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组织过程中,通过组织管理能够解决执行计划方案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但是在培训的过程中,有一些矛盾即计划的组织实施过程随着时间推移和过程展开而出现的计划与组织实施相偏离的种种矛盾。这方面的矛盾单靠计划过程和组织过程是无法解决的,这就需要有一个组织过程以外的过程来辅助或监督。”要完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质量监控,可通过建立教师职业技能质量监控网络和严格每项技能的考核制度加以解决。

建立教师职业技能质量监控网络,是指在开展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活动时,各学校要由主管领导牵头,成立专门负责这项工作的领导小组,并负责这项工作的教学组织管理工作。而各教学系应该积极配合学校工作,成立相应的训练与考核领导小组,直接掌握和管理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同时任课教师、学生更应积极参与到教师职业技能的教学和训练中来,从而形成立体式的网络质量监控体系。严格每项技能的考核制度,是指根据教学计划中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要求及考核标准,建立一套明确的、规范的训练考核评价系统,并要求训练与考核领导小组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采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等级达标考核的办法,负责达标考核的组织、考务和等级审定工作,严格等级考核制度,考核成绩合格者发给等级证书,准予毕业。

(四)要建立有效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激励机制

篇6:小教专业毕业论文

一、教学计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 培养目标缺乏学校特色;第二, 各教学计划的总学时都偏多;第三, 在同一个教学计划中, 各门课程的学分与学时的比例有太大差异;第四, 可供学生选修的课程较少, 不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际需要;第五, 英语、计算机等课程的学习时间太少;第六, 课程体系结构与培养目标有脱节现象;第七, 实践性环节 (教育实习和见习) 时间不够;第八, 教育类与心理类课程门类的交叉可能导致内容上的重复;第九, 限定性选修与任意性选修课程区别不够, 容易造成课程体系的混乱;第十, 整个小学教育数学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没能完全体现专业特色, 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依据和模仿高等师范教育的数学教育本专科专业的课程体系。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一, 要深入研究目前小学教师的生存状态, 为制定富有特色的培养目标提供现实的依据;第二, 根据教师教育的一体化和终身教育的特点, 处理好职前教育课程与职后教育课程的关系;第三, 培养目标与规格进一步细分, 以体现办学的特色, 同时使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形成有机的联系;第四, 减少课程总量,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时间上的保证;第五, 课程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 选修课学时和学分适当增加, 实践性课程时间适当延长。专业课程课时可以适当减少。思想政治等公共课程不宜全部安排在低年级开设;第六, 英语、计算机、实践性课程等最好做到三年、四年不间断, 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基础知识的坚实性;第七, 课时与学分之比应该为一个常数;第八, 减少课程门类避免内容重复。第九, 适当开设课时少的微型课程供学生选修, 以拓展学生的视野;第十, 技能性课程 (比如普通话、三笔字) 可以通过水平测试来鼓励学生利用好课余时间自发地进行持续有效的练习, 不过多地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在设置课程方案时还必须处理好以下几组关系:

1、小学教育数学专业中专科与本科同中师的相互关系。

小学教育数学专业本科是在原中师和“小教数学大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都属于小学方向, 为小学数学教育培养师资。但它们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质和量的差异。这种量的区别不是简单的学制的延长和某方面知识的增加, 小学教育数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在整个智能结构上有别并高于小学教育数学专业专科毕业生和中师生。本科毕业生不但和专科毕业生和中师生一样能教课、教好课, 并且能真正懂得教育教学规律, 掌握小学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对象进行反思和研究, 及时有效地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师范性与学术性的关系。

小学教育数学专业是高等教育中新增设的一个全新专业, 也是专业性很强的一个专业。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科研等方面, 应在师范性和学术性兼顾的同时, 注重突出师范性。当然, 提高学术性是高等教育发展所必须的, 但在小学数学专业建设中, 不可片面追求综合性大学的纯专业学术性研究, 而应提倡突出师范性, 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努力探索研究小学和师范教育教学的特点及规律, 这是小学教育数学专业的属性及其培养目标所决定的。师范性是高等师范院校区别于非师范类高校质的规定性, 小学教育数学专业的师范性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培养既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又有全面教育教学技能技巧的小学数学教师。

3、教育类课程与学科类课程的关系。

小学教育数学专业专、本科的课程体系, 要求我们在重视学生的专业学科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 还要加强教育理论课程的建设。有关专家认为: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课的设置应不低于总课时量的25%, 国外的师范院校十分重视教育类课程在高师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对与中学教材来说, 小学教材中的文化知识本身难度并不大, 而难的是怎样把知识传授给接受能力还比较低的小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从这种意义上讲, 小学数学教育专业比中学数学教育专业具有更强的师范性。

4、科学类教育课程与人文类教育课程的关系。

在现代教育中,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我们可以在小学教育数学专业课程设置中采取如下措施:第一, 增设人文类教育课程如增设中外科学、艺术修养、中外历史、环境保护等课程;第二, 增设跨学科课程, 比如开设艺术鉴赏、社会学、哲学等课程, 实行文理交叉和渗透;第三, 调整原有的普通基础教育课程与新增设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以及文理交叉和渗透课程之间的课时比重关系;优化其内部结构。

5、学科类课程与活动类课程的关系。

首先, 我们要把握二者各自的特点和开设目的。学科类课程是教师传授、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载体, 对学生来说必须通过这一途径来获取大量的间接经验;活动类课程是学生巩固、检验知识, 并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的有效途径;其次, 两条途径要分清主次、统筹兼顾。在教学实践中, 绝不能将活动类课程视作可有可无、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中自由安排, 它是列入国家计划的、学生在校学习的课程;第三, 要根据二者的特点, 在学科类课程的家学实践中, 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这是间接经验的传授和接受所必须的。

6、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

首先必须要明确各自的特点及其开设的目的。必修课体现了对学生共性发展的要求, 其开设的目的是为了打好共同的基础。选修课体现了对学生个性特长的尊重和发展, 其开设的目的是为了打好分流的基础;其次, 要分清主次, 抓好主要方面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次要方面。必修课与选修课二者之间, 从课时分配上可以看出, 小学教育数学专业培养方案是以必修课为主, 选修课为辅的课程体系。

摘要:小学教育数学专业的建设工作仍处于探索、试验阶段, 目前执行的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原则、适应素质教育及提高教学科研能力等一系列问题上都亟待我们去探索和研究。笔者通过对小学教育数学专业专科、本科课程计划进行比较分析, 从而初步认识课程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 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小教数学专业,教学计划,问题分析及对策

参考文献

[1].严士健.中国数学改革要面向21世纪[J ]数学教育研究, 1994, (10) .

上一篇:2008年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真题(中级)下一篇:便民中心建设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