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的自白诗歌

2024-04-22

忧郁的自白诗歌(共11篇)

篇1:忧郁的自白诗歌

我的名字叫做忧郁,我的身份是文字

好多人在刻画我的躯体

我曾出现在一位失恋少女的日记里,身体上

有她晶莹的泪滴

我亦曾出现在一位失意作家的遗书里,最后一笔

有他蓝色的血迹

但总有些人

把我搞得缺胳膊断腿,让我失去了原有的气质,我怀疑

他们是故意的我想被更多人喜爱

虚荣心使我不得不求助于一些书画大家

我希望他们以隶书的形态刻画我,这样我能够庄重一些

我希望他们以行书的形态刻画我,这样我能够潇洒一些

或者

赋予我楷书的面貌

让我看起来阳光帅气一些

可是,他们说

太忙

从此,我不在纸上,就是在纸篓里

与金钱,诱惑为伍,并被他们淹没

一层一层的淹没

湮没

垃圾桶是我最后的归宿

我还是籍籍无名

直到

某个寂寞的夜晚

一位诗人把我写在苍白的扉页

篇2:忧郁的自白诗歌

我只是一棵长在林间的翠绿的草

无人欣赏也无人知道

我羡慕大树的高大以及他摇曳的身姿

我羡慕花朵的艳丽以及他绽放的笑脸

我讨厌自己矮小的身材和单一的颜色

我努力使自己变成大树开出花朵

只是有一天我发现我把自己丢了

我只是一粒扑向地面的透明的雨

无人注意也无人理解

我贪恋人类的温情以及他鲜活的生命

我贪恋大地的广博以及他绚丽的色彩

我努力使自己接近人类渗入大地

只是有一天我发现我必须要离开

我在自己的故事里扮演了那么多次别人

我欣赏和羡慕甚至会嫉妒

其实我只是想摆脱自己的平凡而引起别人的注意

我觉得我像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打碎玩具和大声哭闹只为得到大人的`一点关心

那样我就会很满足很满足

对于每一个关心和扶起我的人

我都记得

你的笑容,你的做法,你给我的一丝丝感动

我都铭感于心

其实我不是幼稚也不是单纯和天真

我只是孤单久了

我只是在自己的世界里迷了路

我只是希望你能帮我找到我自己

是快乐的我还是忧郁的我

或许我知道真正的我在哪里

篇3:论戴望舒诗歌的忧郁感伤之美

一、忧郁感伤之美的表现

1、整体意境构思的忧郁感伤

戴望舒诗歌的忧郁感伤之美首先表现在他对诗歌整体意境的构思上。在著名的《雨巷》中,戴望舒使用纯净又带有忧思的语言,将“我”、“丁香一样的姑娘”、“悠长寂寥的雨巷”连结在一起,使之处在同一个艺术平台上,在三者之间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必然联系,使之成为一个很完整的故事,同时也呈现出一个完整而又忧郁感伤的意境,字里行间都散发着淡淡的忧思,托起一片忧绪。

2、具体意象的忧郁感伤

戴望舒诗歌的忧郁感伤,不仅表现在整体意境的构思上,还表现在具体意象的运用上。比如发表于1928年的《寒风中闻雀声》,从“枯枝在寒风里悲叹,死叶在大道上萎残”写起,运用了枯枝、死叶、麻雀、寒风等多个悲凉感伤的意象,勾勒出一幅枯枝残叶在寒风中飘零的肃杀图,颇有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悲凉意味。《流浪人的夜歌》全文用残月、怪枭、饥狼几个意象串联起来,让“我”这个孤苦伶仃的流浪汉,注定要与死去的美人残月同沉,忧郁、感伤、悲凉,孤独顿时涌上心头,挥之不去。再如《秋天的梦》、《秋蝇》等,其中的意象大部分是悲凉、忧伤的。

3、典故使用上的忧郁感伤

戴望舒还善于使用典故,将传统的典故内化于象征艺术之中,以此来传达忧郁的情感,形成感伤之美。在《我思想》一诗中,“我思想,故我是蝴蝶,”戴望舒化用了庄周梦蝶的典故,一万年后“我”已经不在了,而蝴蝶却穿越万年的时空而翩翩飞舞,“蝴蝶”是指我的理想,暗指这样的理想在黑暗动荡的年代是不可能实现的,只能是美好的愿望,从而隐晦地表达出了消极、感伤、彷徨的情感,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不死的心和内心的光芒。《夕阳下》中,“晚云在幕天上散锦,溪水在残日里流金,”这是对李清照《永遇乐·落日溶金》里面的“落日溶金,暮云合壁”的化用。李清照在“落日溶金,暮云合壁”之后设问了一句:“人在何处?”而戴望舒在化用这两句之后给予了某种意义上的回答:“我瘦长的影子飘在地上,像山间古树的寂寞的灵魂。”戴望舒在这首诗的一开始就巧用典故将凄凉感伤的感情基调确立,同时也将忧郁的情感注满全诗。戴望舒的许多其他诗句,如“鲛人”(秋夜思)、“无边木叶萧萧下”(秋蝇),“孤心逐浮云之炫烨的卷舒,情看青空的眼喜侵阈的青芜”(古意答云问),都是化用或者借用典故,或典故的语言来传达忧郁感伤。

二、忧郁感伤之情的来源

1、悲苦人生铸就的悲苦心境

一切艺术都是来源于真实的生活,一个诗人只有亲自体验过百味人生,才能写出绝美的诗篇。戴望舒诗行中流露出来的忧郁感伤,是苦难的生活带给他的,生活中的苦难无处发泄,只能通过诗歌表达宣泄出来,把美好的情怀和愿望寄托在诗歌中,用诗歌来抚平内心的伤痛。杜衡曾经说过戴望舒写诗是“把诗当作另外一种人生,一种不敢轻易公开于俗世的人生。”

戴望舒一生饱经磨难与风霜。他小时候得天花留下的疤痕让他在同伴们的嘲笑声中内化为长久的创伤,满脸的麻子也成为他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1923年,戴望舒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后来转入震旦大学学习法语,《雨巷》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作为一名进步青年,大革命的失败让他沉浸在痛苦中难以自拔。1932年赴法国留学,后来因为参与反法西斯游行而被开除,后被遣返回国。在爱情方面也是一波三折,施绛年、穆丽娟和杨静都相继离他而去,投入别人的怀抱中。1941年香港沦陷,他不幸被捕,在狱中,健康受到很大的损害。惨不忍睹的社会现实、一波三折的爱情、糟糕的身体状况让他难以释怀,只能通过写诗来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抚平生活带给他的创伤。他悲苦的一生也造就了他悲苦的心境,诗歌都是他“心灵的活的雕像,”字里行间流淌着孤独、寂寞、忧郁、感伤、失望甚至是死亡的调子。

2、晚唐五代诗歌的影响

戴望舒自幼饱读诗书,古诗词修养极深,忧郁感伤的诗歌基调部分也来自于晚唐五代诗人和诗歌的影响。

晚唐五代时期,社会动荡、国家分裂、民不聊生,戴望舒生活的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军阀割据、社会黑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这两个时代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晚唐五代时期的诗人和戴望舒的生活境遇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他们的抱负理想被现实压制难以实现,所以他对晚唐五代时期的诗歌有着自觉的学习与追求。清初的诗论家叶燮曾经这样形容晚唐的诗歌:“论者晚唐之诗,其音衰飒……晚唐之诗,秋花也。”晚唐五代时期的诗人们对世事的盛衰推移,只能发出如此哀婉的声音,忧郁、感伤、颓败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基调,贾岛的“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杜牧的“深秋幕帘千家雨,楼日楼台一笛风”,温庭筠的“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李商隐的“才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都表现出伤悼的情调。戴望舒诗歌中的的寂寞忧郁感伤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生的种种苦难引发的,他自觉从晚唐五代诗歌中汲取养分,又根据自己所处的时代和自己的心灵进行了抒发。

3、西方的影响

戴望舒诗歌中的忧郁感伤也吸收法国象征派、法国浪漫派和英国颓废派的影子。

戴望舒于1932年赴法国留学,尽管后来因为参加反法西斯革命游行被迫退学、遣返回国,但他读书期间阅读了大量法文作品,比如雨果、龙沙、拉马丁等作家的作品,同时也翻译了多部法文作品,“但也为思想所限,他无法区分消极浪漫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所以他吸收的也是消极浪漫主义,这在《旧锦囊》中体现得比较明显。法国象征主义主张忧郁美,用丑陋、病态的形象来代替美丽的纯净的事物,将丑化为美。戴望舒的《秋蝇》,虽然糅合了很多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但是很明显是采用了象征主义手法,用丰富的意象描绘出在冷酷杂乱的现实中被挤压得昏眩、衰弱的苍蝇,营造了空灵幽远的意境,使诗歌洋溢着一种忧郁感伤的情感。在黑暗的中国,戴望舒企图用这份忧郁和感伤拨动人们麻木的神经,也将自己藏匿于这种忧郁感伤的内心世界之中。艾青说过:“望舒初期的作品,留着一些不健康的旧诗词的很深的影响,常常流露出一种哀叹的情调。他像一个没落的世家子弟,对人生采取消极的悲观的态度,这个时期的作品,充满了自怨自艾和无病呻吟。”施蛰存曾经说过:“戴望舒是带着我国旧诗(特别是晚唐诗家)、英国颓废派诗人道生以及法国消极浪漫派的影响步入我国新诗坛的”。

三、忧郁感伤的现实意义

虽然忧郁感伤是戴望舒诗歌的基本基调,但是有人认为:“戴望舒的忧郁并非是矫情作态的无病呻吟,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当时中国大地上的统治者,黑暗和苦难的制造者……戴望舒诗歌里的忧郁情绪正是黑暗和苦难的时代在诗人心灵上的投影……他用与残月同沉的精神,用高贵的灵魂超越着现世的苦难,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也彰显着独特的时代意义。

1、人生困境中的曙光

“他痛恨黑暗现实又无力改变黑暗现实,他渴求光明而不知如何获得光明,他有许多美好的追求,但只能在远离浊世现实的虚幻想象中描画。”戴望舒在经历了革命失败、爱情失意、个人不得志的人生困境之后,对人生和生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尽管诗歌是忧郁感伤的,但已经跳出了个人的小境界,以更高的视角去把把握生命,去挖掘生命的深度,创造永恒的思想,从而,跨越了生命的黑夜,获得了永恒的价值。《狱中题壁》的“相信灵魂会在胜利后复活再生”;《我用残损的手掌》中的“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天晴了的时候》中看见了“山间移动的暗绿”;《偶成》中的“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戴望舒诗歌传达出来的意识是“死亡会留下伤损的肢体,但是历经苦难的灵魂是不灭亡的”。他的诗歌已经超越个人情感,散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带给自己和那个年代处在人生困境中的人们希望,以迎接黎明之前的黑暗。

2、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

“将生命的舵交付于社会历史运动,是社会角色里安身立命,还是执着寻找个体生命的意义,对于20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在那个时代梦魇里,每个知识分子都面临着这样的选择和回答,戴望舒也不例外,他“诗歌忧郁里的人文召唤才是最感人的力量,”作为一个柔弱的文人,他没有选择与世合流,而是用自己的方式,用忧郁感伤的形式,来保持自己内心的纯净,来捍卫自己内心深处的精神领地不被侵犯,他的诗歌中的那种忧郁、感伤、无奈也正是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心声,他走出了一条“一个正直的,有很高的文化教养的知识分子的道路。”。

在当时的诗坛上,戴望舒确实是一个复杂的创作者,忧郁感伤是他诗歌的主要基调,这种基调,受多元影响,但也在那个时代有着独特的意义和光芒。

摘要:戴望舒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现代派诗坛的领袖诗人,他的诗歌将我国古典诗歌和西方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结合在一起,现代性明显。忧郁感伤却始终贯穿在他诗歌创作的始终,也成为他诗歌的一个显著的特色,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

关键词:戴望舒,诗歌,忧郁感伤

注释

1[1]陈丙莹.戴望舒评传[M],重庆:重庆人民出版社,2003

2[2]艾青.艾青诗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3[3]阙国虬.试论戴望舒诗歌的外来影响与独创性

4[4]艾青.戴望舒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5[5]施蛰存.戴望舒诗全编引言[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9.

6[6]郑择魁,王文彬.戴望舒评传[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7.

7[7]陈丙莹.戴望舒评传[M].重庆:重庆人民出版社,2003.

8[8]刘祥安.别一舒情话语[J].文学评论2002,(1).

9[9]王传习.断魂的诗语[J].常熟高专学报2003,(1).

篇4:论戴望舒诗歌的忧郁感伤之美

关键词:戴望舒 诗歌 忧郁感伤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既具有西方象征派那种朦胧的美感又具有中国传统诗歌典雅精致的语言美与形式美。他作诗三十余年,作品只有九十余首,但是忧郁感伤的基调一直充盈在字里行间,他的理想、爱情、生活,都在忧郁感伤中起伏,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光影,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本文将浅析戴望舒诗歌的这种忧郁感伤之美。

一、忧郁感伤之美的表现

1、整体意境构思的忧郁感伤

戴望舒诗歌的忧郁感伤之美首先表现在他对诗歌整体意境的构思上。在著名的《雨巷》中,戴望舒使用纯净又带有忧思的语言,将“我”、“丁香一样的姑娘”、“悠长寂寥的雨巷”连结在一起,使之处在同一个艺术平台上,在三者之间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必然联系,使之成为一个很完整的故事,同时也呈现出一个完整而又忧郁感伤的意境,字里行间都散发着淡淡的忧思,托起一片忧绪。

2、具体意象的忧郁感伤

戴望舒诗歌的忧郁感伤,不仅表现在整体意境的构思上,还表现在具体意象的运用上。比如发表于1928年的《寒风中闻雀声》,从“枯枝在寒风里悲叹,死叶在大道上萎残”写起,运用了枯枝、死叶、麻雀、寒风等多个悲凉感伤的意象,勾勒出一幅枯枝残叶在寒风中飘零的肃杀图,颇有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悲凉意味。《流浪人的夜歌》全文用残月、怪枭、饥狼几个意象串联起来,让“我”这个孤苦伶仃的流浪汉,注定要与死去的美人残月同沉,忧郁、感伤、悲凉,孤独顿时涌上心头,挥之不去。再如《秋天的梦》、《秋蝇》等,其中的意象大部分是悲凉、忧伤的。

3、典故使用上的忧郁感伤

戴望舒还善于使用典故,将传统的典故内化于象征艺术之中,以此来传达忧郁的情感,形成感伤之美。在《我思想》一诗中,“我思想,故我是蝴蝶,”戴望舒化用了庄周梦蝶的典故,一万年后“我”已经不在了,而蝴蝶却穿越万年的时空而翩翩飞舞,“蝴蝶”是指我的理想,暗指这样的理想在黑暗动荡的年代是不可能实现的,只能是美好的愿望,从而隐晦地表达出了消极、感伤、彷徨的情感,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不死的心和内心的光芒。《夕阳下》中,“晚云在幕天上散锦,溪水在残日里流金,”这是对李清照《永遇乐·落日溶金》里面的“落日溶金,暮云合壁”的化用。李清照在“落日溶金,暮云合壁”之后设问了一句:“人在何处?”而戴望舒在化用这两句之后给予了某种意义上的回答:“我瘦长的影子飘在地上,像山间古树的寂寞的灵魂。”戴望舒在这首诗的一开始就巧用典故将凄凉感伤的感情基调确立,同时也将忧郁的情感注满全诗。戴望舒的许多其他诗句,如“鲛人”(秋夜思)、“无边木叶萧萧下”(秋蝇),“孤心逐浮云之炫烨的卷舒,情看青空的眼喜侵阈的青芜”(古意答云问),都是化用或者借用典故,或典故的语言来传达忧郁感伤。

二、忧郁感伤之情的来源

1、悲苦人生铸就的悲苦心境

一切艺术都是来源于真实的生活,一个诗人只有亲自体验过百味人生,才能写出绝美的诗篇。戴望舒诗行中流露出来的忧郁感伤,是苦难的生活带给他的,生活中的苦难无处发泄,只能通过诗歌表达宣泄出来,把美好的情怀和愿望寄托在诗歌中,用诗歌来抚平内心的伤痛。杜衡曾经说过戴望舒写诗是“把诗当作另外一种人生,一种不敢轻易公开于俗世的人生。”

戴望舒一生饱经磨难与风霜。他小时候得天花留下的疤痕让他在同伴们的嘲笑声中内化为长久的创伤,满脸的麻子也成为他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1923年,戴望舒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后来转入震旦大学学习法语,《雨巷》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作为一名进步青年,大革命的失败让他沉浸在痛苦中难以自拔。1932年赴法国留学,后来因为参与反法西斯游行而被开除,后被遣返回国。在爱情方面也是一波三折,施绛年、穆丽娟和杨静都相继离他而去,投入别人的怀抱中。1941年香港沦陷,他不幸被捕,在狱中,健康受到很大的损害。惨不忍睹的社会现实、一波三折的爱情、糟糕的身体状况让他难以释怀,只能通过写诗来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抚平生活带给他的创伤。他悲苦的一生也造就了他悲苦的心境,诗歌都是他“心灵的活的雕像,”字里行间流淌着孤独、寂寞、忧郁、感伤、失望甚至是死亡的调子。

2、晚唐五代诗歌的影响

戴望舒自幼饱读诗书,古诗词修养极深,忧郁感伤的诗歌基调部分也来自于晚唐五代诗人和诗歌的影响。

晚唐五代时期,社会动荡、国家分裂、民不聊生,戴望舒生活的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军阀割据、社会黑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这两个时代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晚唐五代时期的诗人和戴望舒的生活境遇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他们的抱负理想被现实压制难以实现,所以他对晚唐五代时期的诗歌有着自觉的学习与追求。清初的诗论家叶燮曾经这样形容晚唐的诗歌:“论者晚唐之诗,其音衰飒……晚唐之诗,秋花也。”晚唐五代时期的诗人们对世事的盛衰推移,只能发出如此哀婉的声音,忧郁、感伤、颓败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基调,贾岛的“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杜牧的“深秋幕帘千家雨,楼日楼台一笛风”,温庭筠的“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李商隐的“才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都表现出伤悼的情调。戴望舒诗歌中的的寂寞忧郁感伤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生的种种苦难引发的,他自觉从晚唐五代诗歌中汲取养分,又根据自己所处的时代和自己的心灵进行了抒发。

3、西方的影响

戴望舒诗歌中的忧郁感伤也吸收法国象征派、法国浪漫派和英国颓废派的影子。

戴望舒于1932年赴法国留学,尽管后来因为参加反法西斯革命游行被迫退学、遣返回国,但他读书期间阅读了大量法文作品,比如雨果、龙沙、拉马丁等作家的作品,同时也翻译了多部法文作品,“但也为思想所限,他无法区分消极浪漫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所以他吸收的也是消极浪漫主义,这在《旧锦囊》中体现得比较明显。法国象征主义主张忧郁美,用丑陋、病态的形象来代替美丽的纯净的事物,将丑化为美。戴望舒的《秋蝇》,虽然糅合了很多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但是很明显是采用了象征主义手法,用丰富的意象描绘出在冷酷杂乱的现实中被挤压得昏眩、衰弱的苍蝇,营造了空灵幽远的意境,使诗歌洋溢着一种忧郁感伤的情感。在黑暗的中国,戴望舒企图用这份忧郁和感伤拨动人们麻木的神经,也将自己藏匿于这种忧郁感伤的内心世界之中。艾青说过:“望舒初期的作品,留着一些不健康的旧诗词的很深的影响,常常流露出一种哀叹的情调。他像一个没落的世家子弟,对人生采取消极的悲观的态度,这个时期的作品,充满了自怨自艾和无病呻吟。”施蛰存曾经说过:“戴望舒是带着我国旧诗(特别是晚唐诗家)、英国颓废派诗人道生以及法国消极浪漫派的影响步入我国新诗坛的”。

三、忧郁感伤的现实意义

虽然忧郁感伤是戴望舒诗歌的基本基调,但是有人认为:“戴望舒的忧郁并非是矫情作态的无病呻吟,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当时中国大地上的统治者,黑暗和苦难的制造者……戴望舒诗歌里的忧郁情绪正是黑暗和苦难的时代在诗人心灵上的投影……他用与残月同沉的精神,用高贵的灵魂超越着现世的苦难,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也彰显着独特的时代意义。

1、人生困境中的曙光

“他痛恨黑暗现实又无力改变黑暗现实,他渴求光明而不知如何获得光明,他有许多美好的追求,但只能在远离浊世现实的虚幻想象中描画。”戴望舒在经历了革命失败、爱情失意、个人不得志的人生困境之后,对人生和生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尽管诗歌是忧郁感伤的,但已经跳出了个人的小境界,以更高的视角去把把握生命,去挖掘生命的深度,创造永恒的思想,从而,跨越了生命的黑夜,获得了永恒的价值。《狱中题壁》的“相信灵魂会在胜利后复活再生”;《我用残损的手掌》中的“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天晴了的时候》中看见了“山间移动的暗绿”;《偶成》中的“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戴望舒诗歌传达出来的意识是“死亡会留下伤损的肢体,但是历经苦难的灵魂是不灭亡的”。他的诗歌已经超越个人情感,散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带给自己和那个年代处在人生困境中的人们希望,以迎接黎明之前的黑暗。

2、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

“将生命的舵交付于社会历史运动,是社会角色里安身立命,还是执着寻找个体生命的意义,对于20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在那个时代梦魇里,每个知识分子都面临着这样的选择和回答,戴望舒也不例外,他“ 诗歌忧郁里的人文召唤才是最感人的力量,”作为一个柔弱的文人,他没有选择与世合流,而是用自己的方式,用忧郁感伤的形式,来保持自己内心的纯净,来捍卫自己内心深处的精神领地不被侵犯,他的诗歌中的那种忧郁、感伤、无奈也正是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心声,他走出了一条“ 一个正直的, 有很高的文化教养的知识分子的道路。”。

在当时的诗坛上,戴望舒确实是一个复杂的创作者,忧郁感伤是他诗歌的主要基调,这种基调,受多元影响,但也在那个时代有着独特的意义和光芒。

注释:

[1]陈丙莹.戴望舒评传[M],重庆:重庆人民出版社,2003

[2]艾青.艾青诗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3]阙国虬.试论戴望舒诗歌的外来影响与独创性

[4]艾青.戴望舒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5]施蛰存.戴望舒诗全编引言[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9.

[6]郑择魁,王文彬.戴望舒评传[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7.

[7]陈丙莹.戴望舒评传[M].重庆:重庆人民出版社,2003.

[8]刘祥安.别一舒情话语[J].文学评论2002,(1).

[9]王传习.断魂的诗语[J].常熟高专学报2003,(1).

[10] 艾青. 艾青全集[M ]. 石家庄: 花山文艺出版社, 1991.

篇5:黑奴的自白爱情诗歌

色彩因为有我才有恐惧

鸟儿低声,喃喃轻语

你爱吧,无论以怎样的方式

黑奴,走到油菜地的边上

对着黄灿灿的花海说

我要你的生命像花一样绚丽

我愿意我的生命做你的生命的肥料

黑奴,站在城边是一块碑

面对汹涌而来的洪水说

为了爱的坚固的城堡

我愿意射我的.热血击退凶顽

鸟儿被森林的火焰威吓时

黑奴正驱赶着上帝的乌色绵羊

撕下心爱的泪水把火海浇灭

我的鸟儿,等着看火后的余生

世界显得陌生和恐慌

看我这黑奴的脸膛

诚实,憨厚托付你的希望吧

我能够去迎接等待着的危艰

当世人脸上写着虚伪和欺骗时

黑奴是一个天真的孩子,无邪而浪漫

你可以把你的血和泪交付给他

黑奴保管着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真情

肩上的鸟儿,切莫去留恋

那昙花一现的虚荣

炉子里的火熊熊燃烧着

篇6:现代诗歌:我的自白

静静的夜

我拖着疲惫的身心

看着有点苍白的屏幕

它犹如我此时苍白无力的面孔

一点一点的敲击出我对你的想念

我不怕别人的冷嘲热讽

我只希望你能开心快乐

我不奢望你能和我走到一起

但是我奢望能每天见到你的笑颜

也许我很傻也可能是太单纯

时时对你说起在我身边的故事

我的心里有太多个她...

我很容易感动

可是却很难将她们抛开

爱我的人没几个

我爱的人她不知道

谈恋爱我只经历过一次

我从不欺骗自己的感情

也不愿意欺骗身边的朋友

我相信只要自己真心去对他们

他们也会真心待我

我不明白自己此时到底是怎样想的

但是现在的我真的很矛盾

矛盾到我无法不去想

我好困好累好疲惫

可是我不愿意让自己此时就趴下

我害怕面对明天的一切

其实你们不知道

我没有对你们那么轻松与洒脱

我说的话和我内心完全不同

你们可以说我虚伪

但是我只是不希望你们担忧

我决定脱离以前的交际圈

因为我感觉和他们越来越远了

更因为我的内心太矛盾

有着太多的忧伤

我没有你们想象的坚强

也没有你们所认识的那样洒脱

我只是不愿意把你们感染

我的兄弟们不懂我

在他们看来我身边女孩很多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过去的我

我害怕和异性说话

我的性格转变的太快

但是此时却是无法改变

我很无奈...

我怕在乎我的人受伤

我更怕我在乎的人受伤

我相信感情的世界里

我是一个坚强的人

因为我注定不会给谁幸福

爱就是爱了,不爱就是不爱

谁强留了谁,谁就对不起谁

放手与被抛弃是很难承受

可是如果给不了对方想要的

为何不让别人给她呢

我认为我很另类

到现在我还很困惑

我的喜怒哀乐

我的多愁善感

以及我的`眼泪

都被我掩饰的很好

带着伪装的面具

过着别人看到的潇洒

我不爱说假话

可是我却在伪装自己

可是我没想过去伤害谁

偌大的世界

相遇在一起并不容易

想要得到快乐

也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

纭纭众生中我们在寻找在追求

可是往往你选择的却不是你的

而选择你的你却把她抛开

到最后捂着自己的伤口

一点一点的剖析自己

就这样的痛着

别人问你好吗?

还要强装的说

恩,我很好,不用担心

现实的世界

你我本该是平行线

可是我们却相交了

我们很快乐

明明知道结果

彼此却都不愿意退出

我真的好想知道你的心

你告诉我你喜欢我

我真心的相信你的话

可是我们却不能在一起

我很无奈很痛苦...

我总在安慰自己说

只要你觉得快乐我尊重你的选择

以后的事谁都不能决定

也许下一刻

也许明天我就离开这个世界了

我还计较那么多干吗呢

我不在乎结果

我只在乎有我的存在

篇7:诗歌赏析《自白》

自白

那是太阳走的路

五彩缤纷

在我的面前铺展

那是月亮走的路

洁净无染

在我面前铺展

五彩缤纷的路

通向喧腾的大海

洁净无染的路

通向美丽的荷花池

看两条路结合了

结合起来在我的面前铺展

啊我到了一个地方

一个非我无人可到的地方

——是五彩缤纷的路

和洁净无染的路

引我到的地方

这个地方有多好有多妙

我说不上来

你们尽情地想去吧

细细地想

我满足了吗

没没有

我的心象一个轮子

它要永远地向前辗

简单地说

我的生命就是争取

就是向上

——直到它离开了世界

即使磨损到了只剩

一个分子只剩

一个原子只剩

一个最最微小的粒子

路又是新的路——

这是比太阳所走的.

更辉煌得多的路

这是比月亮所走的

更美丽得多的路

——在我的面前铺展

旅途中的终点也是起点

奋斗者的路无有尽头

我的双足点下的永远是逗号

篇8:忧郁的自白诗歌

关键词:艾青,忧郁,焦灼,高亢

纵观艾青的诗歌创作历程, 就像一幅色彩变幻的风景画, 更像一首音调起伏的交响乐, 期间有沉郁的悲怆, 有焦灼的期待, 有对黑暗的诅咒, 有对光明的歌唱, 诗人在用笔记录下时代生活的同时, 也记录下了自己的喜怒哀乐和成长历程。

上世纪三十年代对于中国来说是不平凡的年代, 政治局势日益恶劣, 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战争一触即发。对于诗人艾青来说, 三十年代是他初步登上诗坛并逐步成熟的时代, 也是他经历精神炼狱, 诗风发生转变的时代。《大堰河—我的保姆》、《芦笛》、《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向太阳》等重要诗篇都产生在这一时期。从1932年7月到1935年10月, 诗人经历了长达三年多的牢狱生活, 虽然也写出了像《我的季候》这样带有忧郁色调的诗篇, 但是身体上的苦难不但没有消磨掉诗人的意志, 反而更坚定了他为争取祖国和人民的解放而不懈歌唱与斗争的决心, 《我爱这土地》、《吹号者》、《他死在第二次》都是诗人在出狱后为抗战而发出的深情歌唱和号召。诗人秉承自己的艺术信仰和人生信念, 与祖国和祖国的人民一起经受着时代的苦难, 用最质朴的笔书写现实, 揭露社会黑暗, 批判丑恶, 呼唤光明, 在《诗与时代》, 艾青这样写道:“属于这伟大和独特的时代的诗人, 必须以最大的宽度献身给时代, 领受每个日子的苦难像是那些传教士之领受迫害一样的自然, 以自己诚挚的心沉浸在万人的悲欢、憎爱与愿望当中。”[1]苦难让诗人成长, 也让诗人对苦难的反抗力度逐渐增加。诗人艾青经历了牢狱之苦、人世之苦后, 逐步褪掉了诗作中忧郁的色调和焦灼的呼喊, 开始用沉稳、高亢的号角召唤整个民族和人民勇敢反抗。

盼望着能到天边

去那盏灯的下面—

而天是比盼望更远的!

虽然光的箭, 已把距离

消灭到乌有的程度;

但怎么能使我的颤指,

轻轻的抚触一下

那盏灯的辉煌的前额呢?

———艾青《灯》

这首诗是艾青在狱中所作, 当诗人燃烧着反帝大同盟的热情,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诗人在回国的船上远眺“那边”的人间, 却发现“黑的河流, 黑的天, 在黑与黑之间, 疏的, 密的, 无千万的灯光, 看吧, 那边是:永远在挣扎的人间”。诗人的心笼罩着阴暗, 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责任感促使诗人参加了上海的“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而不幸被捕入狱, 从此“与绘画绝了缘, 就在狱中写诗”[2]。在铁窗里, 诗人追忆着《大堰河—我的保姆》、《巴黎》、《马赛》和那彩色的欧罗巴的《芦笛》, “看夜的步伐比白日更要漫长, 守望铁窗像嫌厌久了的辰光”, 诗人的青春在流逝, 再加上诗人入狱不久就得了肺病, 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让诗人的心情变得忧郁, 诗人开始有了失望之感, 在《路》一诗中, 诗人写道:“走过了路灯的, 又是黑暗的路”, 而“苦涩的怀念”也成为了“瞬间即逝的泡影”, 而那“不可却的抑郁”袭进了“少年的心头”。虽然狱中的生活阴暗而漫长, 但诗人并不绝望, 诗人向生活的海洋发出叫喊, “我从阴暗处, 怅望着, 白的亮的, 波涛般跳跃着的宇宙”, 诗人渴望着像海洋般波涛汹涌的世界和生活, 诗人的忧郁和叫喊都源自他生命体验的极致痛苦, 正像评论家所说:“艾青早期生命历程的坎坷与不幸, 使我们没有什么理由认为这位诗人的忧郁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式的无病呻吟;他的忧郁的诗情, 乃是流自他置身于黑暗苦难大地上的痛苦的生命情怀。在这痛苦的生命情怀中, 积压着缺乏父母温情的淡漠清冷, 漂泊异邦的孤独、艰辛与殖民地青年的耻辱, 身陷囹圄的囚徒的悲苦, 人世间苦难的不平, 民族生存危机的忧患……”[3]。诗人的忧郁不仅仅是个人的悲欢, 而是关乎到祖国和人民的苦难, 即便是在抗战时期, 当诗人在《复活的土地》中与自己的忧郁告别后, 还是从《补衣妇》、《乞丐》、《手推车》等诗篇中看到诗人悲哀, 就像诗人在《诗与时代》中所说的:“最伟大的诗人, 永远是他所生活的时代的最忠实的代言人;最高的艺术品, 永远是产生它的时代的情感、风尚、趣味等等之最真实的记录”[4]。诗人追求诗歌创作忠于时代, 忠于真实, 这就决定了诗人的诗作永远悲世人之所悲, 痛世人之所痛。可以说艾青三十年代的大部分诗作都带有忧郁色调, 直到诗人吹起召唤的号角。

狱中, 艾青还创作了两部重要的作品:《一个拿撒勒人的死》和《九百个》, 这两部作品在艾青的早期诗歌创作中有着特殊意义, 此后艾青在诗作和诗论中有不少处用到圣经故事和术语, 也和此时的牢狱生活不无关联, 而《九百个》则为艾青狱后投入民众, 进行战斗奠定了基础。《一个拿撒勒人的死》写了耶稣受难的整个过程, 当诗人写道耶稣被钉上十字架时, 说:“众人站在远处观望着, 有的说他是圣者, 有的笑他荒唐, 有的摇首冷嘲:‘要救人的, 如今却不能救自己了’”, 在这篇诗作中, 诗人描写了一个高高在上的圣人, 为救人而受难, 却不能为民众理解, 显然诗人在创作时注意到了救人者与民众的关系, “圣人死的时候是那样的悲凉与凄惨, 还有那‘要救人的如今却不能救自己了’的嘲讽, 圣人之死似乎并不那么高尚而雄壮”[5], 圣人式的殉道似乎并不可取, 所以诗人面对黑暗和苦难, 在期盼黎明时不禁问道:“怎么能使我的颤指, 轻轻的抚触一下, 那盏灯的辉煌的前额呢”。诗人在诗作《九百个》中提供了答案, 在这首诗中, 诗人书写大泽乡起义的民众们, “在田野的苦厄里, 早已萌起战斗的志愿, 起来吧!去唤醒, 我们成千的兄弟, 整列这队伍, 和暴压的秦皇对抗!”, “既然要死, 应该死在战斗里!”, 两种死亡方式, 显然后者更具有意义和价值, 所以真正的战士应该紧密的和大众站在一起, 和大众一起经受苦难, 一起反抗压迫和黑暗, 这是诗人思索的结果, 也是诗人进一步的觉醒和更高的精神上的升华。

狱中的诗作虽然带有忧郁和失望, 但就像诗人在《芦笛》中唱道的那样:“我将像一七八九年似的, 向灼肉的火焰里伸进我的手去!在它出来的日子, 将吹送出, 对于凌辱过它的世界的, 毁灭的诅咒的歌”。诗人经受住了炼狱的考验, 终于在抗战的岁月, 为祖国和人民吹奏出了更嘹亮的歌曲。

……

从死亡的大地

到死亡的大地

你知道

那旋转着, 旋转着的

旋风它渴望着什么呢?

我说

如有人点燃了那饥饿之火啊……

———艾青《死地》

艾青出狱后辗转于沪杭之间, 在日益黑暗和苦难中, 诗人预感到战争的来临, 在《梦中》描写了飞机轰炸的场面。抗战之前诗人的诗歌创作最突出的特征首先是“死”这一词汇的频繁使用, 在诗人笔下, 《太阳》是“从远古的墓茔, 从黑暗的年代,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向我滚来”, 《春》是“来自郊外的墓窟”, 《死地》一诗虽然副标题是“为川灾而作”, 但这篇诗作中对“龟裂的土地”、“僵硬了的田园”的描写, 呈现出一幅死亡图画, 这是诗人如实的描写, 也是诗人对黑暗世界无情的诅咒, 诗人渴望着太阳和春天, 渴望着新生, 在《春雨》中诗人写道:“我要看一年开放一次的, 桃花与杏花, 看青草丛中的溪水, 徐缓的游过去……”“看公路旁边的电线上的白鸽, 咕叫着, 拍着翅膀的白鸽;看那些用脚踏车滑过柏油路的少女—”“而我将躺在高岗上, 让白云带着我的心, 航过天之海……我要听那些银铃样的歌声—来自果树园里的歌声;那些童年之珍奇的询问;和那些用风与草掏成的情话……”, 这是诗人理想的乐园, 没有黑暗, 没有苦难, 到处是春天, 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诗人在遐想, “但, 天却飘起霏霏的雨滴了……”, 而“我愿天不下雨”, 虽然这样美好的理想难以实现, 但诗人仍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 诗人确信只有经历了死亡的洗礼, 土地、人类才能获得新生, 太阳、春天才能到来, 而在这一片弥漫着死亡气息的土地上, 饥饿的人们开始聚拢, “他们旋舞着愤怒, 旋舞着疯狂……”, 它渴望着什么?诗人勇敢的歌唱着“请给我以火, 请给我以火!”。既然世界一片死寂, 不如让它毁灭, 所以“燃烧”这一词汇在这期间使用的也很频繁, 与之对应的“火”的意象随处可见。面对干枯的大地和万物, 诗人渴望燃烧, “于是我的心胸, 被火焰之手撕开”, “我永不会绝望, 却只以燃烧着痛苦的嘴, 问向东方”。在这里, “火”的燃烧既象征着革命和战斗, 也象征着新生, 诗人渴望苦难的火燃烧起人民的愤怒和反抗, 而在诗人渴望燃烧的背后却潜藏着焦灼的情绪, 诗人的焦灼, 是因为面对一片死寂的土地和无数受难的人民, 诗人热烈期待着一场能够带来新生的洗礼, 而现实呈现给诗人的只有无尽的苦难, 诗人内心的痛苦就像他在《笑》中所说的“我们岂不是, 都在自己的年代里, 被钉上十字架么?而这十字架, 决不比拿撒勒人所钉的, 较少痛苦”, 诗人的痛苦是心灵上的, 更是精神上的, 只有把自己全身心的交给祖国和人民的人, 才能深切体验到黑暗与苦难所带来的痛苦。在他的《诗人论》中, 艾青写道:“为了努力使艺术与生活间取得统一调和, 诗人们常把自己搁置在现实与理想之间, 像顺水的船与那反逆的风所作的抗御一样, 使自己的生命在不安定与颠簸中前进……”[6], 艾青在现实和理想之间选择了迎难而上。抗战爆发的前一天, 诗人在《复活的土地》中预感到“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 在明朗的天空下, 已复活了!”, 当抗日战争真的爆发的时候, 诗人不禁这样说道:“渴望已久的抗日战争真的来了”[7]。

洗礼的战火开始燃烧了, 但战争带来的不仅仅是诗人渴望已久的战斗, 还有无辜的死亡和更深重的灾难, 诗人从兴奋开始变得忧郁, 更确切的说是沉痛, 诗人虽然在《复活的土地》中跟自己的忧郁和悲哀作了告别, 但当诗人面对寒冷封锁了的中国, 面对失去家园的补衣妇、饥饿的乞丐, 面对悲哀的北方, 面对敌人的疯狂轰炸, 真诚的诗人怎么会无动于衷?诗篇成为了诗人的战斗武器, 《人皮》、《纵火》、《死难者画像》每一篇诗作都揭露了敌人的暴行, 控诉了敌人残忍的杀戮, 表达了诗人最深沉的悲痛,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我爱这土地》成为诗人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和最深沉的痛的绝唱。战争给诗人带来了兴奋, 也带来了更深沉的悲痛, 诗人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 “在这战争中, 中国人民是觉醒了;一切的束缚, 无止的愚蠢与贫困, 频连的灾难与饥荒, 必须通过这酷烈的斗争才能解除。国家的独立, 和人民的自由、幸福, 不是由于祈祷获得的, 而是由于广大人民的鲜血, 和一片被蹂躏的糜烂了的土地所换来的……中国人民之将会有面包和教养的日子, 也必须通过战争才能得到保证”[8], 这是诗人对战争切肤的认识, 是诗人面对残酷的现实冷静思考的结果。战争让诗人更加成熟与稳重, 诗人不再盲目的兴奋, 他要为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自由、幸福而摇旗呐喊。从1938年开始, 诗人到了抗战后方, 与广大的民众有了更深的接触, 诗人的诗作中开始出现工人、士兵、穿着军装的少女, 诗人为这些战斗者所鼓舞, 也为这些战斗者唱出了光明的诗篇, 吹起了高亢的号角。《向太阳》是抗战初期诗人的代表作, 通过诗作, 诗人回顾了昨天的苦难, 描写了太阳下人们新的生活和战斗, 诗人在诗的结尾忍不住写到:“我对我所看见, 所听见, 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宽怀与热爱, 我甚至想在这光明的际会中死去……”。这时期的诗作中虽然也有对死亡的书写, 但这时候的“死”与“悲哀的诗人”时候的死有了很大的不同, 《吹号者》和《他死在第二次》中的“死”都是在战斗中死去, 是为了呼唤起更多的民众参与到解放的战争中来, 他们的死不再悲凉与凄惨, 而是崇高与壮烈。从《吹号者》开始, 艾青诗作的基调开始发生巨大转变, “他成了真正的吹号者。他的号音之中, 已经没有哀愁……”[9], 诗人从此与他的忧郁与悲哀作了彻底告别, 吹着号角迎接黎明的通知。

参考文献

[1][4][8]艾青.诗与时代.诗论.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157, 160, 166-167.

[2][6]艾青.艾青诗选.代序.四川文艺出版社, 1986:3, 5.

[3]陈增福.艾青诗歌的悲剧意识.社会科学战线, 1992, (2) .

[5]向远.抗战初期艾青诗基调中的一个问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4, (1) .

[7]艾青.诗人论.诗论.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228.

篇9:愉快的自白

人类是很顽强的:无论经历怎么样的灾难——大火,水灾,地震,战争,只要活着,不管留下多少创伤,都会再站起来,用自己的双手建设自己的家园,把自己的眼睛投向天空和大地,又去寻找更美好、更欢乐、更富有创造性的生活。

我们这个民族在这点上是更典型的。不用远溯那浩瀚的历史,就我们这一代所经历的,就足以摧毁掉人们生的欲念,但是我们还是勇敢地承受了,战胜了那种种的邪恶,并且又开始在破坏的废墟上建设,播种明天的幸福。

这就是生命的力量,是为幸福、欢乐生活所驱使的生命的力量。

我们又终于为那自由的阳光而欣喜,并期望从自己身上重新焕发出那种青春的勃发与追求。

一种单调、古板、没有生气的生活已为人们所不能忍受了,时代要求新鲜的创造,勇敢的探索,多样的竞赛,绚丽的生活,快速的节奏,这些都给生命带来一种真正的欢乐。

我觉得,这种期待、理解、和思索是美的,因而也是诗的,是诗的丰富的宝藏,是开拓不尽的主题。

这样,我的眼睛和情感孕发了新的内容,周围的事物对我产生了新的诱惑。我觉得,我应当喜欢这一切,喜欢这可爱的世界,喜欢这久经折磨而永远年青的民族,并且升腾起那种热情奔放的情绪,去温暖我们生活中依然存在的某些冰凌。而且,也只有这种情绪才使人变得真诚,敢于追求美好的生活和勇敢地革除那些对美好的种种束缚。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写诗固然需要才华,需要思想技巧,需要丰富的知识和广泛的阅历,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一种热爱,对人、对社会、对自然的强烈的热爱。只有这种热爱才是诗的喷口,是点燃所有感情和生活的火焰。这就是我在诗《每天我骑车穿过城市》中所描写的情景和我心灵的感受:

一个光明彩色斑斓的世界

在我的车轮下转动

一张张各不相同、表情丰富的脸

在我眼睛的湖水中跳荡

无论是快活的,还是愁眉不展的

无论是美貌的,还是多皱纹的

都充满着人的魅力

都闪动着生命的光芒

我是个快乐的人,用快乐的眼光去看周围。我觉得做一个人应当快乐,快乐才有青春,快乐才是生命。有人说我是“苦中乐”,我想苦是事实,但需要乐,也是事实,或者说是心灵的渴求。但我以为这不是一种粉饰,这是一种愿望,一个普通人对日常生活、对四周现实的一种呼唤。我希望我们的道路是一条“丝绸之路”,而不是为苦而苦的路,虽然沿途不是铺满鲜花,充满艰险,但“梦,凝结在丝绸的经纬里/花,开在太阳起落的两边”。

同样,我不反对别人对我们生活作另一种感受,我甚至不反对写痛苦和忧伤;我自己也写,只是我总是带着愉快的情调去写罢了。我觉得写忧伤、痛苦的诗同样需要,同样会打动人,因为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这种种情绪都有权利在诗中得到表现。我甚至想,那种痛苦和忧伤也是热爱的另一个侧面,欢乐和忧伤是一对孪生的姐妹。啊,难道不是因为有过太多的恋情才不满与痛苦的吗?

写诗的人最忌对生活冷漠,那种呆滞的目光是不可能酿造出诗情来的。

因此,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这种热爱,煽动那种对生活的激情,是保持自己旺盛的诗的观察和联想的重要因素。

也正是这种热爱导致我对多样化的追求。我觉得在生活与诗中都应该多样化,这样才符合大自然的本来面目。百花齐放,就是要一百种、一千种花都开,甚至各种草都竞相争长;百家争鸣,就是要一百种、一千种鸟儿都唱,不一定要去比那种鸟的声音最好,然后让所有的鸟都去学这种声音,而是让它们都尽情歌唱,让各种爱好的人去选择自己爱听的声音。我写过这样一首小诗。

如果地上的色彩统统鲜红

如果头顶消失了蔚蓝的天空

如果用一张图纸去盖所有的楼

如果只有粮食而没有一棵大葱

生活我能对你说些什么呢

就是一片菜叶里也没完全相同

的昆虫

婴儿啼哭自有自己的旋律

愿给多样化与个性吹来温暖的

春风

不久一位大学生写了封长信给我,说他受到触动,引起他对哲学和我们一些生活现象进行了长长的思考,而且使他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我想这种多样化反映在诗歌中既包括内容,也包括形式。与其让大家去创造一种共同遵守的模式,还不如鼓励大家都去创造自己的形式,造成千帆竞发的生动局面。我个人,对古典诗、民歌、新诗、外国诗,各种流派的诗都喜欢,只要它们确切地表现了作者所要表现的内容。我愿作多方面的尝试。在开拓主题、题材,在寻找表现手法、角度,在形式创新方面经常地学习别人,并做出自己的思索与创造。

这本集子中的诗就基于这些考虑所写,而这些思想是近三、四年逐步形成的,所以集子里几乎都是新作,由于编辑部希望实际上是一本自选集,这样我又添了极小量的旧作,也有个别篇章来自别的集子。

一个人的歌声唱得再好也是单薄的,只有许多的人都带着自己不同的音色和旋律去唱,世界才会变得美好起来。

在宽容的气氛下,诗的追求会使我们灵魂更美,会使生命体验出更大的欢乐。

一九八一年早春写于北京

篇10:一双忧郁的眼睛寻找快乐的诗歌

我憧憬地等

我期盼地等

我沉默着等

我阴沉着等

这片天空下

这块土地上

这路过的人

故事发生在十几年前

它变成了我面前的

厚厚的书

故事结束在最后的落款

书写着一种莫名的悲伤

一种追忆

虽然我留不住时光

我也会慢慢由年轻变老

谁在强大在伟大在高尚

都无法阻挡

任你时光荏苒

我执笔流年

字字恳诚

看着一张张年轻的面容

我小心的描绘着

此刻的蓝图

不想将来追忆

成为一种滑落心中的遗憾

上天给了我一双忧郁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快乐

鸟儿轻啼

微风徐徐

草木青青

一眼目极苍穹

心中所装便是

这片天空

是风的`追求太深

还是树的挽留不够

皇帝的新装

我们所在乎的外表

不敢相信内心的声音

失去了眼睛存在的理由

我心中自装天地

却傲你一梅

独放

我喜欢带着

一双温馨的眼睛

远远的看着你

不接近,不靠近

篇11:冬季自白书诗歌

你已经躲进幕后,在荒芜韧性的庙堂占据一块公地。

没有判官助我赢取哀痛的告诉。

或许你走得好;解脱或顿悟,似乎是骨灰盒浓缩的真理。

但是,亲爱的,我要指点你一件事。

我不是灵巧的蜘蛛,横行的螃蟹,更没有鸟儿的爪子。

不,我不可能跟时光罗网作对。

天空黯淡搂着自己的冻云。

没有一阵风乐意提起你的名字,来了也无法穿越玻璃心使它碎裂。

曾经火红的日子也不能让我登高的眼睛,郁结成血的疙瘩。

天空依旧黯淡,搂着冻僵的云,盼望一场雪崩解释石碑的埋怨。

黄昏海岸倾听鱼儿的唠叨;

上一篇:酒店行政部2015年工作计划下一篇:文明办